You are on page 1of 17

裂谷盆地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 以南大西洋裂谷盆地为例

王志琛

2021 年 10 月 6 日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 屈服应力曲线的求解过程!!
 低温或高应变速率区,即上地壳或上地  高温或低应变速率区,即下地壳或下地
幔,岩石破裂以摩擦滑动为主,遵循摩尔 - 幔,岩石变形以蠕变为主
库伦破裂准则(无先存破裂面)或 Byerlee 位错蠕变粘
准则(有先存破裂面) 度剪应力

( 1 )摩尔 - 库伦破裂准则  
剪应力
𝜎 𝑠 =𝜎 0 +𝑡𝑎𝑛𝜑 ∗ 𝜎 𝑛
σ s 为剪应力,σ 0 为内聚力 ,φ为内摩擦角,σ n 为正应力
( 2 ) Byerlee 准则 剪应力

正断层约为 0.75 ;
走滑断层约为 1.2 ;
逆断层约为 3 ;

μ为内摩擦系数
岩石强度与应变速率、地温梯度 T 、流变属性()
岩石强度与内聚力、内摩擦系数有关!!!
有关!!!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出露的下地壳,
变质核杂岩??

南大西洋 83Ma 初始裂解时岩石圈结构(据 Ros,2017 修改)


南大西洋裂谷盆地构造特征: 1 、裂谷不对称扩张(裂谷单向迁移)?? 2 、异常出露的下地壳体?? 3 、裂谷
双向迁移(夭折裂谷轴)??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素 Camamu----------Gabon Campos---------Kwanza Santos-------------Namibe

岩石圈属性 克拉通 克拉通 造山带 克拉通 造山带 造山带

陆缘长度 100km 300km 350km 200km 900km 300km

地壳厚度 23km+13km 23km+13km 22Km+11km 25km+13km 20km+12km 22km+11km

伸展速率(全扩 1.5mm/ 1.5mm/ 2.5mm/ 2.5mm/ 4mm/yr ( Heine 4mm/yr ( Heine


张) yr ( Heine et al., yr ( Heine et al., yr ( Heine et al., yr ( Heine et al., et al., 2013 ) et al., 2013 )
2013 ) 2013 ) 2013 ) 2013 )

Lab 深度 150km ( Artemi 150km ( Artemi 120km ( Artemi 150km ( Artemi 120km ( Artemi 120km ( Artemi
eva, 2006). eva, 2006). eva, 2006). eva, 2006). eva, 2006). eva, 2006).

 岩石圈基底性质差异(岩石圈圈层厚度、温度等)
 初始裂解伸展速率差异( 1.5mm/yr-4mm/yr )
 与 Tristan 热点的距离的差异(温度结构)
 岩石圈流变结构的差异(下地壳性质)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下地壳流变性质
素 Cohesion(MPa) Cohesion after Friction Friction Epsilon 1 Epsilon 2
softening(MPa)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after
softening

Rey and Muller 20 4 0.577 0.1154 0 0.2


(2010)
lowercrust

Rey ( 2014 ) 20 0.8 0.577 0.02308 0 0.2


Lower crust

Huismans and 20 20 0.123 0.017 0.5 1.5


Beaumont(2007)
Weak lower crust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下地壳流变性质

地形起
伏大,
岩石圈
剧烈减
薄,盆
地宽度

地形起
伏小,
下地壳出露
应变分
散,有
下地壳
出露,
盆地宽
度大
差异下地壳流变性,裂谷迁移特征及岩石圈结构

裂谷轴均具有单向迁移特征,强下地壳裂谷迁移动能大,但总迁移距离最短,裂谷盆地宽度最小!!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温度结构

地形起
伏大,
单向迁
移特征

地形起
伏小,
双向迁
移特征

差异温度结构,裂谷迁移特征及岩石圈结构

高地温的岩石圈结构,裂谷轴发生了双向迁移!!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伸展速率

岩浆迁移动能
不足
( 1.5mm/
yr )

岩浆迁移动
能充足
( 4mm/yr )

差异速度结构,裂谷迁移特征及岩石圈结构
1.1 裂谷盆地变形机理及主控因

差异下地壳流变结构、岩石圈厚度、伸展速率、温度结构下,裂谷盆地结构、破裂时间及 Moho 面结果

初步结论:
1 、卡穆里 - 加蓬盆地地形起伏大、裂谷盆地宽度小(耦合程度高)与强下地壳、低地温、低伸展速率有关。
2 、桑托斯 - 纳米贝盆地地形起伏小,盆地宽度大,不对称程度高,且有下地壳剥露地表与弱下地壳流变结构
有关;其共轭盆地南段双裂谷轴(裂谷双向迁移)与受 Tristan 热点影响的高地温结构有关。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表作用过 沉积物运移模型

 地表变化与单个节点 [a] [b]
[a] 三角洲进积过
上剥蚀量与沉积量 程;
(地表作用系数 c ) [b] 陆上湖相沉积
的差值有关 充填 ;
(Andres-
( Pauline , 2020 Martinez,2019)

Theunissen , 2019
) 地表作用过程示
 海平面变化决定了沉 意图
( Theunissen
积物向裂谷中心搬运 , 2019 )
的距离
( Theunissen , 20
19 ;
Allen , 2016 ;)
𝜕h 𝜕 𝑞𝑠 ( 1 )陆上沉积物搬运过程 为沉积物运移通量,
=− 为河流通量;
𝜕𝑡 𝜕𝑥
c 为地表作用系数;
𝑛 𝜕h 为降水速率;
𝑞 𝑠=− 𝑐 𝑞 𝑤
𝜕𝑥 ( 2 )海底沉积物搬运过程 为河流运输距离;

( )
𝜕h 𝜕 −𝜆 h ) 𝜕h 为海底沉积物扩散系数;
= 𝐾 𝑠 𝑒( 𝑠 𝑤

为扩散衰减系数;
𝜕𝑡 𝜕𝑥 𝜕𝑥
为水深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程考虑了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100m, 剥蚀系数 c=0.05 ( 3Ma ):
I.1

荷载的沉积层
上地壳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I.2 考虑了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3Ma ):

荷载的沉积层
上地壳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结论: I :海平面决定了沉积物向裂谷中心搬运的距离 ;
II :沉积物影响了裂谷演化过程初始应变集中的方式。沉积物负载较多时,地形起伏
大,断距大,应变集中。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程考虑了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100m ,剥蚀系数 c=0.05 ( 10M
I.3
a ):
荷载的沉积层
上地壳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I.4 考虑了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0Ma ):

荷载的沉积层
上地壳

下地壳
岩石圈地幔

结论: III :低海平面,沉积物负载程度高,应变集中以对称式分布断裂为主,为对


称式裂谷盆地;高海平面,裂谷向一侧发生迁移。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I.5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5Ma 沉积膏岩
层。
向扩张
中心增

1.6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5Ma 正常沉积


物。

结论: 1 、沉积的膏岩层由于粘度低,沿着大陆斜坡向下滑动,并向扩展中心延
伸。
扩张中心沉积的盐岩层厚,远源端沉积的岩盐层薄。
2 、初始沉积的膏岩层未对裂谷构造样式产生明显影响。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I.7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5Ma 沉积膏岩
层, 16Ma 停止岩盐沉积。

盐底辟

1.8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6Ma 正常沉


积物

结论:由于斜坡的影响,盐沿斜坡向下滑脱,底部形成盐底辟构造。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I.9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5Ma 沉积膏岩
层, 16Ma 停止岩盐沉积 ,17Ma 以后继续沉积沉积层。

逆冲构造 盐底辟

1.10 继续加载沉积物荷载,至 20Ma, 此时斜坡处(伸展区)出现了盐阀构造 , 由于沉


积物的荷载,盐底辟渐渐演变成盐体刺穿。

盐刺穿 盐阀、盐滚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I.7 考虑陆上沉积物运移过程,设置海平面为 0m, 剥蚀系数 c=0.05 : 15Ma 沉积膏岩
层, 16Ma 停止岩盐沉积, 25Ma, 岩石圈裂解。

逆冲构造 盐刺穿 盐阀、盐滚


1.2 裂谷盆地演化的地壳作用过
程 实验 I 参数表
应变速 圈层厚度 / 密度 地温梯度 内 内摩 上地 下地 岩石圈地 软流圈
率常 10- 聚 擦角 壳 壳 幔 地幔
s
14 -1


23km upper Moho ( 39k 20M 10-20 Wet wet Dry olivine Dry olivine
crust;2.6g/cm3 m):584.7 Pa 0.17- quartz( anorthite Hirth and Hirth and
16km lower Lab(123.1km) 0.36 Hirth,et (Rybacki Kohlstedt Kohlstedt
crust;2.9g/cm3 ; :1336.6 al,2001 et al. (2003) (2003)
84km lithosphere (Hasterok and ) (2006)
mantle;3.37g/cm3; Chapman
287km (2011). 
mantle;3.37g/cm3;
(Rudnick and Fountain
(1995) and Christensen
and Mooney (1995).

下一步计划:
I :保持海平面深度不变,改变地表剥蚀系数 c, 观察地表沉积物搬运对裂谷构造样式的影
响。
II :南大西洋初始裂解( 140Ma ),最早盐沉积( 112Ma ),裂谷演化 28Ma 时,加入
盐岩沉积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