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单 位 代 码 : 10458

学 号:
104582102038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
阮 曲 《 终 南 古 韵 》 的 演 奏 技 巧
及 艺 术 特 征

作 者 姓 名 :
刘 敏
学 科 : 音

培 养 类 别 : 全 日
制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乐 器
演 奏 艺 术 ( 中 阮 )
指 导 教 师 : 殷 增
琴 教 授
2024 年 6 月 1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2
绪 论........................................................... 4
一、课题由来.................................................... 4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意义.................................................... 5
四、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阮曲《终南古韵》作曲家及作品简介........................ 6
第一节 作曲家介绍.................................... 6
第二节 作品简介...................................... 7
第二章 阮曲《终南古韵》的演奏技巧.............................. 9
第一节 左手演奏技巧.................................. 9
第二节 右手演奏技巧.................................. 14
第三章阮曲《终南古韵》的艺术特征................................ 17
第一节 曲式结构...................................... 17
第二节 地方戏曲秦腔的应用............................ 19
第三节 长安古乐音乐特点.............................. 22
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 文 摘 要

《终南古韵》是林吉良先生所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阮曲,此曲宛如
一幅流动的山水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地域风情。
这首乐曲不仅旋律动听,更在细节之处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它巧
妙地融合了地方戏曲秦腔的元素,为这首曲子注入了更多的色彩和生命力。更
难能可贵的是,这首乐曲还汲取了长安古乐的精髓,以悠扬的旋律、丰富的节
奏和优美的和声交织成一曲大唐的遗韵。
《终南古韵》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幅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
风光的美丽画卷,是一首充满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文化底蕴的杰作。本文聚焦
于这部独特的音乐作品,从作者与作品简介、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三个方面进
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
够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也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阮以及中国传统
音乐的关注和热爱。
关键词:中阮;演奏技巧;艺术特征;长安古乐

1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Ancient Rhythm of the Final South" is a representative
piece of Ruan music composed by Mr. Lin Jiliang, which is just like a
flowing landscape painting, showing the unique cha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regional flavor in the best way. This piece not
only has a beautiful melody,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in its details. It cleverly integrates the
elements of the local opera Qinqiang, which injects more colors and
vitality into this piece. What is even more remarkable is that the
piece also draws on the essence of Chang'an ancient music,
interweaving a melodious melody, rich rhythms and beautiful harmonies
to create a piece of the legacy of the Great Tang Dynasty.
Not only a musical work, but also a beautiful pi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natural scenery, "The Ancient Rhythm
of the Final South" is a masterpiece ful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is
unique musical work, discussing three aspects of the work, namely,
author and work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work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hoping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s for the performers,
and hopefully, it can trigger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nd love to
Rua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Keywords: zhongruan;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hang'an ancient music

2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一 、 课 题 由 来
阮,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乐器,承载着浓厚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弹
拨乐器中的璀璨瑰宝,它拥有超过两千年的文化积淀。然而,历史的沧桑和社
会的变迁曾一度使阮的发展陷入停滞,大量关于阮的乐谱和珍贵资料未能流传
下来,这无疑给其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幸运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高度
重视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的传承,为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阮凭借其独特
的音色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吸引了众多作曲家的目光。他们纷纷投身阮曲创
作,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终南古韵》作为阮的代表性作品
之一,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成为阮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终南古韵》这首阮曲不仅展现了终南山的美景和民俗风情,更是一首
充满激情与力量的音乐史诗。这首乐曲汲取了长安古乐的音韵精髓,展现出浓
厚的历史底蕴。同时,它巧妙地融入了地方戏曲秦腔的元素,使得乐曲更加丰
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这首乐曲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音乐的画卷,更是
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同时也激发着我们积极
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笔者决定以这首乐曲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
研究,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 、 研 究 现 状
3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根据笔者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及《终南古韵》的研究有:宁海天的《“秦派”阮曲创作的多
元音乐审美探析》1 中简单讲述了《终南古韵》的曲名由来与音乐风格;宁海
天的《阮演奏技法中“吟”“揉”的音乐特色与实际运用》 2 中以《终南古
韵》的片段来讲述了吟弦的演奏技法, 以上文献并未将《终南古韵》作为主要
研究对象。
其次,将《终南古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章仅有2 篇:一篇为孙潇
洋的硕士论文《探析大阮独奏曲< 终南古韵> 》 3 ,一篇为王慧的学术期刊
《论阮曲< 终南古韵> 的艺术意象与演奏技巧》4 。笔者发现文献大多是写关
于此曲的演奏技巧或是注重于对音乐风格的分析,而对这部作品的曲式、长安
古乐风格、地方戏曲秦腔的应用等方面分析较少。
综上所述,本文以阮曲《终南古韵》为主题,以其演奏技巧及艺术特征
为方向进行研究分析。
三 、 研 究 意 义
笔者旨在通过详细解析作品演奏技法的核心概念和难点,全面分析其艺
术特征,以期更加精准地把握这部作品。这不仅有助于笔者以理论指导实践,
更好地诠释和演绎《终南古韵》,同时也期望能为其他演奏者提供理解这部作
品的新视角和思路。
《终南古韵》这部作品不仅充分展示了阮这一乐器的独特魅力,更在某
种程度上推动了其传承与发展。笔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不仅希望可以深化对阮
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的认识,更希望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
启示。
最后,笔者期待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人对阮以及中国传统音
乐的关注和热爱,共同致力于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音乐的
魅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四 、 研 究 方 法

1
宁海天.“秦派”阮曲创作的多元音乐审美探析——论宁勇《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的艺术特征[J].人民音
乐,2020,(06):92-95.
2
宁海天.阮演奏技法中“吟”“揉”的音乐特色与实际运用[J].当代音乐,2017,(12):61-63.

3
孙潇洋.探析大阮独奏曲《终南古韵》[D].天津音乐学院,2019.

4
王慧.论阮曲《终南古韵》的艺术意象与演奏技巧[J].音乐天地,2020,(06):55-59.

4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一)文献搜集法
通过查阅与阮曲《终南古韵》相关的书籍、期刊、乐谱、演奏家传记等
文献资料,收集关于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和演奏要求,为后续的演奏实践和论文写作提
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参考。
( 二 ) 音乐分析法

对《终南古韵》的乐谱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声运
用、节奏等方面。同时,结合演奏录音或现场演出,对演奏技巧如音色控制、
技巧运用、音乐处理等进行分析。通过音乐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的音乐语言
和演奏技巧,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演绎该作品,为演奏实践和论文写作提供
具体指导。

第 一 章 阮 曲 《 终 南 古 韵 》 作 曲 家
及 作 品 简 介

第一节 作曲家介绍

宁勇,一位在当代中阮艺术领域具有极高声望的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
家,对中阮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无尽的热情。他出生于艺术世家,自幼便
受到艺术的熏陶,对中阮这一充满历史底蕴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演奏家,宁勇的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外。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音乐节
和艺术交流活动,展现出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他的音乐处理细腻入微,演奏风
格别具一格,为观众带来了许多难忘的音乐体验。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宁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阮演奏人才,
为阮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他积极参与中阮曲目的创作与改编工作,
出版了多部专著和专业教材,将传统曲目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
的听觉享受。
宁勇不仅在教育和演奏方面成就斐然,这位艺术家在作曲、乐器改革、
科研等方面也有所建树,展现了全面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他发表了
六十余首阮曲,并积累了丰富的乐器改革实践经验。他的阮曲创作独具匠心,
风格鲜明,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性,为阮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宁勇的学术研
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应邀在多所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和公开课,积极传播

5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阮乐艺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他的研究成果广泛而深入,为阮乐的学
习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宁勇先生深受西安古乐世家余铸先生的启迪,巧妙地运
用余先生所传授的珍贵素材,精心编创了《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5 。这一重
要作品集中展示了宁勇对阮乐艺术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极大地丰富了阮的
器乐化表现能力。而在这些曲目中,本文所聚焦的《终南古韵》无疑是一部杰
出的作品,它不仅彰显了宁勇的艺术才华,更将长安古乐的魅力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度。
宁勇先生以其卓越的演奏技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
为了当代中阮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推动了中阮艺术的传承与
发展,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风采。
第二节 作品简介

《终南古韵》这首阮曲,是宁勇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杰作,这首
乐曲的灵感来源于长安古乐曲《望终南》和《摇门栓》等经典曲目。宁勇先生
巧妙地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其中,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终南山壮丽而神秘的画卷。
终南山自古以来便是众多文人墨客和信众心中的圣地,它坐落在长安的
南侧,山势壮观,宛如一幅巨大的屏障。它拥有茂密的松柏,云雾缭绕,景色
如画,仿佛人间仙境。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寺庙星罗棋布,为这片古老的山
脉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在古籍文献和史料中,关于终南山观音盛会的记载
不胜枚举,为这一传统活动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自佛教在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后,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长安,
作为当时的都城,见证了佛教的繁荣。终南山南五台,因皇家的尊崇和高僧大
德的驻锡,逐渐崛起为中国最早且规模最大的观世音菩萨道场。
千百年来,终南山南五台一直流传着观世音菩萨降服火龙、降雨造福关
中地区民众的故事和传说。据民间相传,南五台的前山有一个火龙洞,火龙居
住其中,其龙身带有毒气。每当受到毒气的煎熬,火龙会变得狂躁不安,烈焰
冲天,导致千里之内的土地变得赤红,五谷不熟,民众生活困苦。
在过去的关中地区,每逢遭遇大旱,民众便会组织起锣鼓旌旗,人马浩
荡,朝着南五台山进发,举行盛大的祈雨仪式,希望求得神灵的庇佑。这些祈
5
宁勇:《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台湾:学艺出版社,1990。

6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雨活动常常能够收到奇效,使得干旱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因此,南五台山逐渐形成了每年六月初一举行全山庙会的传统,这一习
俗至今仍然盛行。文坛巨匠陈忠实先生在他的巨著《白鹿原》6 中,也描绘了
南山伐神祈雨的风俗,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传统的历史悠久和深远影响。
自唐朝贞元年间以来,祈雨斗乐这一传统习俗在终南山地区流传了千年
之久。每年六月初一,这一天被称为“观音盛会”,在这一天,人们带着对大
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聚集在山间。他们演奏着各种古老的乐器,歌声
和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壮丽的交响曲。祈雨仪式之后,各个乐社之间
会展开激烈的乐艺比拼,相互竞技,展示各自的才华和技艺。在《全唐文》7
等古籍中,也不乏对终南山观音盛会的描绘。其中,不仅有对观音菩萨慈悲形
象的赞美,还有对信徒们虔诚参拜场面的生动叙述。此外,史料中还提到了终
南山观音盛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事件。如明代万历年间,终南山观音盛会曾
吸引了数万信众前来朝拜,盛况空前。
终南山观音盛会,不仅是一场信仰的汇聚,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
《终南古韵》这首乐曲,以其悠扬古朴的旋律,如同一条时光的隧道,将我们
带回到那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终南山。它用音乐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终南山
壮丽的山景,以及古人们祈雨斗乐的盛大场面,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历史的厚
重和深沉。在音符的流转间,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神奇的山谷之中,感受着
大自然的恢宏与宁静。而乐曲中祈雨斗乐的盛况,更是通过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被生动地展现出来。那种庄重与神圣的氛围,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身临其境
地感受到古人的虔诚与祈愿。
《终南古韵》不仅是一幅描绘山景和民俗的音乐画卷,更是一首抒写苦
难与奋斗的史诗。面对艰难困苦,曲中所传达的精神却是乐观向上、自强不息,
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奋发向前。同时,这首乐曲也展现了古老质朴的民俗风情,
将那些逐渐遗忘的传统习俗和美好回忆留在每一个聆听者的心中。

6
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7
(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二 章 阮 曲 《 终 南 古 韵 》 的 演 奏 技

第一节左手演奏技巧

一、泛音的运用
在阮的演奏技巧中,泛音因其音色透亮、音色效果显著而广受青睐。泛
音主要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两种,它们各自构成了中阮演奏中独特的音色
表现。
首先,中阮的第四品、五品、七品、十二品、十六品、十九品以及二十
四品均分布着不同音高的泛音点。要演奏自然泛音,需在泛音点上,使用左手
指肚轻点,紧接着用右手弹奏该弦,并在弹奏后迅速抬起左手。这种技巧确保
了音色的纯净与清亮,左手的触碰必须轻盈,无需施加过多的压力,从而保证
了音色的纯净度。
相较之下,人工泛音则显得更为复杂,它要求左右手之间的紧密配合。
左手首先按在预定的非泛音点,而右手则用小指或手掌外侧置于左手按音的高
八度音位置。在弹奏的同时,右手迅速离开琴弦。与自然泛音相比,人工泛音
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够融入揉弦技巧以及保留余音。尽管人工泛音的音量通
常较自然泛音小,但其音色柔和悦耳,色彩丰富,为乐曲注入了更多的层次和
深度,丰富了演奏效果。
这两种泛音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均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技巧与丰富的
经验。在阮曲的演奏中,泛音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更凸显了中阮
独特的音色魅力。在本曲中,大量自然泛音的运用,为整首乐曲营造了深远且
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乐曲的引子部分(谱例2-1-1 )巧妙地运用了高八度的泛音演奏,营造
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音响效果,为观众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仿佛将人们带
入了一个云层密布的仙境,让人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神秘。同时,引子中
的泛音演奏也让人联想到寺庙中传来的佛音禅唱,庄严而空灵,似乎在诉说着

8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佛教的深奥哲理。抑或是山间小溪的流水潺潺,轻柔而纯净,如同天籁之音,
洗涤着人们的心灵。鸟儿的鸣叫伴随着寺庙屋檐上风铃的摇曳声也穿插其中,
为这仙境般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动。
在这段演奏中,泛音的琶音演奏显得尤为重要。演奏者需特别留意左右
手的密切配合,左手能跟随右手同一方向滑动,确保每个泛音都能精准地产生
震动,才能达到理想的音色效果。
谱例2-1-1

演奏者在演奏泛音时需格外注意对力度、音色与节奏的把控。演奏者需
根据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调整泛音的音色。在需要营造深远、宁静的
氛围时,演奏者可适当减轻力度,使泛音更加轻柔、飘渺(如谱例2-1-2 );
而在需要展现激昂、热烈的情感时,则可适当增加力度,使泛音更加饱满、有
力。
谱例2-1-2

二、滑音与吟弦
在中阮演奏技巧中,滑音和吟弦是普遍且重要的手法。其中,滑音作为
一种重要的演奏技巧,能够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色彩。本曲中出现了大量的滑音
技巧,大多为顺品位滑音(如谱例2-1-3 ),在演奏顺品位滑音时,手臂带动
手腕在琴弦上“纵向运动”,在滑音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连续性,不得出现任

9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何停顿。演奏者的手指应维持恒定的速度进行滑行,直至滑音完成。
同时,上下滑音的起止音应该自然流畅,避免产生突兀感,影响旋律的
连贯性。在演奏滑音时,要注意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性、音色以及左手手指的力
度把握,演奏时需要结合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使音乐更加富有感染力
和表现力。
谱例2-1-3

吟弦也是十分常见的演奏技巧,它要求演奏者将琴弦准确地按在品上,
然后利用小关节在品位上进行左右均匀的推拉。这种技巧不仅具有润色效果,
还能够丰富旋律的层次感。在谱例2-1-4 中,吟弦技巧被多次巧妙地运用,其
独特的音响效果为整首曲子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所以在演奏时需要大幅度
吟弦来展现出秦地音乐的独特风格。
谱例2-1-4

三、打音及勾音
中阮的打音技巧是一种重要的左手发音类技巧,这种技巧是在右手弹奏
之后,左手指独立发力在弦上迅速有力地击打,产生清晰而短暂的音响效果。
打音技巧要求左手指要有足够的力度和速度,同时注意与右手弹奏的配合,确
保音色的协调和统一。
如谱例2-1-5 所示,打音主要集中在后半拍,在演奏时,利用前一个音
的余音来进行打音,可以使音色更加明亮。此外,对于打音部分时值的把握也
至关重要,要确保时值的准确性,以维持乐曲的流畅与和谐。

10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2-1-5

在谱例2-1-6 中,打音技巧的运用尤为频繁,与慢起渐快的音乐处理相
结合,将乐曲推向高潮。在这一部分,力度的把控尤为重要。演奏者需确保打
音清晰、有力,同时随着音乐的渐快,逐渐增加力度,以细腻地描绘出人们求
雨心切的急切心境。
谱例2-1-6

中阮的勾音技巧是另一种重要的左手发音类技巧,勾音技巧是指左手手
指向上向外带动琴弦,勾音技巧在演奏中阮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演
奏一些柔和、细腻的旋律,使乐曲更加富有感情和表现力。同时,勾音技巧还
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音符和乐句,使整首乐曲更加流畅和连贯。
在《终南古韵》这首曲目中,勾音技巧的运用独具匠心。特别是在谱例
2-1-7 中,通过勾音技巧实现了双声部的巧妙延续,这不仅丰富了乐曲的层次,
更增强了向神明诉说苦难心事的情感深度。随着勾音的逐渐消失,长轮也做出
了细腻的渐弱处理,使得双声部之间的和谐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演奏时需精准

11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掌握勾音的起止与长轮的强弱变化,以传递出乐曲中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谱例2-1-7

在谱例2-1-8 中带音技巧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此句巧妙地运用了三个
带音与长轮并行。这三个带音沉重有力,仿佛是钟声的回响,穿透了寂静,引
人深思。演奏者需精准掌握带音与长轮的力度与节奏,使它们相互辉映,共同
营造出终南山上人们祈雨的心境与祈求神明的庄重氛围。
谱例2-1-8

第二节右手演奏技巧
一、双弹与快速弹挑
阮的右手演奏技巧中,双弹是一种重要的技巧,也是常用的演奏技巧之
一。双弹要求右手同时弹奏两根弦,产生两个音符,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多彩。
在演奏双弹时,右手需要使用拨片同时触击两根相邻的琴弦。这两个音符应当
同时发声,形成一个和谐的和弦效果。为了确保双弹技巧的准确执行,演奏者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右手拨片入弦角度要呈微斜状,这样可以确保同时触击到两根琴弦。

12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右手使用拨片过弦时,动作要迅速,同时确保拨片入弦的深度相同,以
保证两根弦上的音符音量和音色的一致性。
当演奏双弹技巧时,意味着上、下两个声部按照特定的音程关系相互结
合,并在同一时刻产生共鸣,同时需要注意音程的准确性,以确保双弹产生的
和弦效果是和谐的。
在本曲中,双弹技巧的运用为乐曲注入了神秘与坚定的气息。如谱例2-
2-1 所示,双弹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更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与深
度,音符似钟声般坚定,表达了人们祈雨的沉重心境。在练习双弹技巧时,演
奏者需要反复练习,以掌握其准确度和熟练度,避免错音。同时,还需要注意
与其他技巧的配合使用,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和内涵。
谱例2-2-1

快速弹挑作为常用演奏技巧,其关键在于速度和力度的控制。演奏时需
要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弹奏琴弦,同时注意音色和音量的均匀性。此外,演奏
者还需要注意手腕的协调配合,保证乐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种技巧在演奏
快速旋律或表现激烈情感时常用,能够给乐曲增添动感和张力,如谱例2-2-
2 ,此处的快速弹挑将乐曲推向高潮。
谱例2-2-2

13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二、扫弦与扫轮
在本曲中,扫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力,为乐曲注
入了深厚的情感色彩,使整首作品更显生动有力。
在演奏扫弦时,拨片入弦的深浅与力度控制均为关键要素。而对于音色
质感的追求,需确保音色层次分明且清晰。在控制音量时,亦需保持统一,使
得整体演奏既和谐又富有表现力。演奏者需通过精细的调控,实现拨片入弦深
度的恰到好处,同时协调力度的控制,以塑造出理想中的音色效果。
在演奏中,扫弦技巧的运用还需根据乐曲情节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比
如,在面对需要缩短和弦发音时长的情形,演奏者可能需要结合左手和右手的
止音或捂弦技巧,以确保音色能够清晰明快、戛然而止。如谱例2-2-3 ,当音
量达到极致时,迅速用右手捂住琴弦,为乐句画上句点。随后,乐句速度突慢,
转为抒情乐句,呈现出音乐的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
谱例2-2-3

中阮的扫轮则是一种结合扫弦和轮奏的演奏技巧。在演奏时需要迅速而
有力地扫过琴弦,紧接着进行轮奏,形成旋律的完整表达。这种技巧常用于乐
曲的高潮部分,能够营造出激昂高亢的氛围。在谱例2-2-3 中,扫弦轮这一技
巧巧妙地展现了乐曲所蕴含的情感深度,三处加了重音的扫轮将悲凉的心事融
入音符之中,让听众能够深切感受到乐曲所传达的情感。
在旋律性线条中,扫轮的运用尤为关键,如谱例2-2-4 所示,这一技巧
为乐曲注入了鲜明的色彩。然而,在演奏扫轮时,需要注意节奏的把握,确保
不会因轮奏而耽误时值的准确性。只有在精准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扫弦轮才能
更好地发挥其情感传递的作用。

14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谱例2-2-4

第 三 章 阮 曲 《 终 南 古 韵 》 的 艺 术 特

第一节 曲式结构

阮曲《终南古韵》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
三段、尾声。这首乐曲采用了G 商清乐调式,作品也呈现出“散- 慢- 中-
快- 散”的中国传统作品曲式结构特征。

曲式结构图如下:

15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 引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尾


子 声
构 a b c d a b1 c d1 e f g h

1 1

小 1 1 2 3 3 4 4 5 6 7 7 8

1 9 3 7
节 3 0 5 0 6 1 0 0 8 4

- -
- -
数 - - - - - - - - - -
1 2
8 1
2 3 3 4 5 5 6 7 8 9
6 2

2
9 4 9 5 0 9 9 7 3 3

调 G 商清乐调式

一、引子(1-8 小节):
这段音乐创作独具匠心,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与辅助音的组合,
构建出独特的音乐纹理。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巧妙地引入了高八度重复的手
法,产生了仿佛古老的钟声在终南山深处回荡的音乐效果,悠扬而深远。这种
处理方式不仅巧妙地展现了终南山仙境那种飘渺、神秘的氛围,更为音乐注入

16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在音乐的旋律线条上,通过连续五度的上行旋律,营造出一种悠扬、飘
逸的氛围,仿佛引领听众进入终南山的仙境之中。同时,一连串的泛音运用,
不仅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和质感,更为后续音乐主题的引入做了精心的铺垫。
二、第一段(9-29小节):
第一段音乐主题较为缓慢,散发着浓郁的秦地风格。本段可以分为四种
音乐材料,a 乐句的音乐主题以辅助音和经过音为主导,巧妙地融合了附点节
奏与等分节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形态。吟弦与泛音的技巧运用为乐曲增添了
叙事性,其中还融入了同音反复的音乐素材,这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还逐
渐流露出伤感之情,为整个乐曲注入了更为深刻的情感色彩。随着音乐的缓缓
推进,仿佛能够感受到人们上山祈雨的艰难心境。
b 乐句在延用前面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加入上行四音列和环绕音型,节
奏形态以附点四分音符为主导,同时转入低音区陈述,增强了全曲的音响效果。
c 乐句中两次出现的相同旋律泛音,不仅赋予了旋律独特的韵味,还巧妙地推
动了音乐的情感走向。同时旋律攀升至高音区,使得情感更加饱满。d 乐句以
双十六的节奏型居多,还引入了切分节奏和三十二分音符,丰富了全曲的节奏
形态。此部分还加入四音列以及模进手法相配合,推动乐句发展,同时,乐曲
以悠长的泛音作为结尾,给予听众遐想的空间。
三、第二段(30-50 小节):
首先,a1乐句依然采用高八度重复的手法,加之明快的装饰音进行,对
相同主题材料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b1乐句在保留节奏形态的基础上,加入八
度大跳的素材,使得音乐开始明朗起来。c1乐句和d1乐句继续以高八度变奏呈
现,与前一段深沉悠远的音乐风格迥异,本段音乐变得活泼明亮起来,传达了
人们祈求神明的盼望之情与期待,仿佛在向神明诉说着心中的愿景与渴望,祈
求得到神明的庇佑与回应。整段音乐充满了希望与信仰的力量,令人感受到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第三段(51-83 小节):
本段主要由八度大跳、经过音和同音反复构成,整段音乐速度和力度都
有明显提升,与前面两段的音乐素材形成鲜明对比。如同人们内心的祈雨之情
愈发迫切,更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e 乐句和f 乐句也是全曲情绪较为激昂的一部分,通过慢起渐快的处理,

17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推动乐曲情感逐渐攀升至极致,与上一段的音乐主题形成“动静”的对比。随
后,g 乐句的速度逐渐放缓,深情的轮奏如泣如诉,将人们内心的情感娓娓道
来,充满了动人的歌唱性,在g 乐句的缓缓展开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人们内心
深处的渴望与期待,以及音乐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h 乐句依然采用慢起渐快的处理,以等分节奏的同音反复发展,最后采
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将商音不断在高音区演奏,更加点明了全曲的商调式。最
后,以长轮和三个悠扬的勾音作为收尾,如同悠远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逐渐
消失在远方。
五、尾声(84-93 小节):
尾声部分速度较为自由,音乐旋律逐渐安静下来,带着崇敬虔诚的心境。
该部分是引子主题的再现,出现了三连音节奏形态,使得音乐主题首尾呼应。
随后连续的低八度重复后又转入高音区进行,加之八度大跳的运用和最后很强
的泛音处理在情绪上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将巍巍终南山深沉和壮美的
画面再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二节 地方戏曲秦腔的应用

秦腔,这一独具魅力的地方戏曲,深深植根于中国的西北大地,以其特
有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历
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关于秦腔的起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秦人用秦乐、秦
声歌唱《诗经》中的《秦风》,这被认为是秦腔最早的起源。关于秦腔起源于
先秦时期的说法,仅凭文字记载尚不足以确立,因为史学家们尚未发现确凿的
实质性证据来支持这一点。另一种观点则是直接指出秦腔形成于唐代,提供了
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定位。
秦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它常用枣木
梆子敲击伴奏,因此也被称为“梆子腔”。其表演形式激昂、豪放,腔调清新
动听,深受观众喜爱。秦腔的表演者需具备做功细腻、唱词通俗易懂等技艺,
同时还需要掌握踩蹻等特技。著名的秦腔演员如魏长生8 ,其表演风格独特,
做功细腻,唱词通俗易懂,腔调清新动听,勇于创新,对秦腔的发展做出了巨
大贡献。
8
魏长生:(1744 年-1802 年)字婉卿,四川金堂县人,清乾隆时著名秦腔旦角演员。

18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秦腔的艺术魅力也吸引了众多作曲家的关注,他们纷纷从秦腔中汲取灵
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如任鸿翔先生所创作的琵琶曲《渭水情》,便是
在原有秦腔曲牌的基础上进行连缀,巧妙的利用了秦腔音乐元素融入创作。由
鲁日融、赵震霄先生创作的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同样以秦腔音乐为素
材,展现了秦腔音乐的独特魅力。古筝曲《云裳诉》在创作手法上实现了对传
统筝曲的突破,该作品巧妙地运用了秦腔音乐的特性音调,为作品注入了新的
生命力。此外,秦腔元素在歌剧、影视作品和声乐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大型歌舞剧《梦回长安》、影视作品《白鹿原》《红高粱》、人声与乐队
《中国故事:高腔、哭腔、水腔、秦腔》等。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运用秦
腔元素,使得秦腔音乐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传承和发展。
秦腔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在中国戏曲界占有重要地位。
秦腔的板式与彩腔,各具特色,在秦腔中,欢音腔与苦音腔的区分十分明显,
各具特色。苦音腔以其深沉哀婉、慷慨激昂的旋律,成为秦腔独特韵味的代表,
尤其擅长传达悲愤、怀念及凄哀的情感,使听众深受感染。而欢音腔则以其欢
快明快、刚健有力的特质,更擅长展现喜悦与明朗的情绪,为秦腔艺术增色不
少。这两种腔调在秦腔表演中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秦腔艺术的丰富内涵与魅
力。
而在《终南古韵》的第一部分中,这种秦腔的音韵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现。
秦腔的演奏中常常使用各种音色和音效来增强表现力,如使用滑音、颤音等演
奏技巧,以谱例3-2-1 为例,其中大量运用了吟弦和滑音技巧,巧妙地勾画出
秦腔那种悲凉而婉转的旋律,体现了人们登山祈福的虔诚心境。

谱例3-2-1

19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在谱例3-2-2 中,这段旋律以慢速起始,逐渐攀升至高音区,充分展现
了秦腔音乐中那种独特的激昂与热情。随后,旋律又转入低音区,像是在倾诉
着人们的艰苦与不易。随着节奏的加快,旋律再次攀升至高音区,使音乐情感
更加跌宕起伏。
谱例3-2-2

在谱例3-2-3 中,这段音乐流露出一种婉转而哀伤的情感,其旋律独特,
与戏曲唱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深深融入了秦腔的韵味。不仅巧妙地展现了
音乐主题,更通过其深沉而富有情感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终南山上人们虔诚
祈雨、崇敬神明的情感氛围。

谱例3-2-3

20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终南古韵》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了秦腔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作曲家宁勇对陕北音乐的深厚热爱和精湛研究。宁勇先生
巧妙地将秦腔元素融入作曲中,使古老的音乐传统焕发出现代的光彩。秦腔在
《终南古韵》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更将音乐的情感
表达得淋漓尽致。秦腔那高亢激昂、深情厚意的唱腔,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
美的体现,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第三节 长安古乐音乐特点

长安古乐,流传于陕西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它源于唐代燕乐,
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璀璨瑰宝。长安古乐经过历史的洗礼,不断吸收与融合
各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音乐形式以其古朴典雅、庄重肃
穆的特点而著称,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有力,被誉为“活化石”般的音乐
遗产。
长安古乐的表演形式分为“坐乐”与“行乐”,使用的乐器以传统民族
乐器为主,如笛、箫、笙、鼓、铙、钹等。这些乐器的音色各异,相互搭配,
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为听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
不仅如此,长安古乐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同
时,长安古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研究中国音乐史和
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勇先生自1985 年起师从著名长安古乐世家余铸先生研习长安古乐 ,
1990年宁勇的专著《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问世,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宁勇在
阮曲创作领域的重要成就,更为“秦派民乐”中的阮长安风格派的形成奠定了

21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坚实的基础。作为秦派阮的杰出代表,宁勇的创作将长安古乐的多元审美特征
与秦风秦韵融为一体,展现出巧妙的艺术构思。他致力于呈现中华文化的深厚
内涵,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他的多首作品,如《望秦川》、《蓝关雪》、《玉楼月》、《终南古
韵》等,都源于史迹记载及诗词名篇,不仅丰富了阮的传统风格曲目,更进一
步挖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作品形成了宁勇独具一格的典雅深沉的秦派创
作风格,使他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其中具有秦地风格的《终南古韵》则是吸
取了经典长安古乐曲《望终南》和《摇门栓》进行创作,旋律悠扬起伏,如清
泉流淌,节奏则刚劲有力,顿挫间彰显豪迈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演奏中充分
展现了阮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使得艺术效果尤为突出,感人至深。
在阮曲中借鉴长安古乐,不仅丰富了阮的传统曲目,更提升了演奏技巧
的深度与广度。长安古乐,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旋律、
节奏和演奏方式,为阮曲的创作与演奏提供了无尽的灵感。通过借鉴,阮的演
奏技巧得以更加丰富,不仅在音色处理、节奏把控上有了新的突破,更在曲目
创作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这一融合不仅是对阮曲本身的提升,更是对中
华音乐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借鉴与创新,无疑有助于
提升阮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 语

经过对《终南古韵》的深入探究,笔者认为其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
地表达其“韵”,通过对作曲背景的深入研究,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乐曲的
情感基调,进而在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演奏者来说,掌握演奏
技巧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理解和传达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文化意蕴。

22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终南古韵》所体现的长安古乐风格以及秦腔元素的独特应用共同丰富
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每一乐句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
以期能够更完美地呈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终南古韵》不仅展现了中阮演奏技巧的多样性,更是一首
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和文化特色的音乐佳作。它以古朴的韵味和现代的演绎手
法,勾勒出一幅终南山下祈雨斗乐的美丽画卷,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
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
个繁华的时代。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寄托了
对中阮艺术以及民族音乐事业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中阮
作品涌现,这些作品不仅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精髓,更能在现代语境下
实现创新和发展,为民族音乐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一、著作
[1] 宁勇:《宁勇阮乐作品集》,花城出版社 2005 年 8 月出版
[2] 李健正:《长安古乐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0 年出版
[3] 徐阳:《阮必学教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4] 宁勇:《长安古风阮曲二十首》,台湾:学艺出版社,1990。
二、期刊论文

23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宁海天.“ 典雅深沉, 憨拙雄浑”——论长安风格阮曲的艺术特点[J].星


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2):49-53.
[2] 宁海天.“ 秦派”阮曲创作的多元音乐审美探析——论宁勇《长安古风阮
曲二十首》的艺术特征[J].人民音乐,2020,(06):92-95.
[3] 艾娃. 长安风格阮曲对长安古乐的吸收与借鉴[J].黄河之声,2021,
(12):43-49+54.DOI:10.19340/j.cnki.hhzs.2021.12.011.
[4] 孔文婷, 叶菲, 李问菊. 浅谈新中国成立后阮发展研究——阮代表人物及
作品[J].戏剧之家,2014,(10):82-83.
[5] 孟建军. 立足长安乐派谱写阮乐华章——访青年阮演奏家宁海天[J].乐器,
2017,(06):10-13.
[6] 宁海天. 植根民族沃土追寻阮乐正声——记阮乐艺术家宁勇[J].人民音乐,
2021,(12):14-19.
[7] 宁海天. 阮演奏技法中“吟”“揉”的音乐特色与实际运用[J].当代音乐,
2017,(12):61-63.
[8] 王慧. 论阮曲《终南古韵》的艺术意象与演奏技巧[J].音乐天地,2020,
(06):55-59.
[9] 王琳. 现代中阮艺术的表现特性与演奏技巧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
(18):124-126.
[10]吕海忆. 在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其作用[J].艺术品鉴,2023,
(18):53-56.
[11]申婷. 中阮在协奏曲中的演奏要点探究[J].黄河之声,2023,(03):153-
155+167.DOI:10.19340/j.cnki.hhzs.2023.03.037.

三、学位论文
[1] 孙潇洋. 探析大阮独奏曲《终南古韵》[D].天津音乐学院,2019.
[2] 陆小璐. 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秦派民乐”创作研究[D].上海音乐学
院,2013.
[3] 蔡为忠. 阮史和阮曲创作[D].上海音乐学院,2009.
[4] 刘亚. 论民族音乐发展进程中的阮及阮乐[D].四川师范大学,2013.
[5] 郭为. 论中阮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D].沈阳音乐学院,2013.

24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