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一)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依据教材填空。(5 分)
(1)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 》)
(3)屈原《离骚》在写世俗投机取巧、追随邪佞、徇情枉法以后,表达自己此时忧闷抑郁失意又走
投无路的诗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认为爱好
“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好仁者,无以尚之”。
① 其将“仁”与“德”实现了有机结合
② 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
③“仁”处于核心地位
④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
A.②①④③ B. 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2)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手机短信,以下四处划线部分,表达恰当且无逻辑错误的一项
是( )。(3 分)
×老师您好![A]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垂念和提携![B]前日惊闻您接连出版一部大作和一
部长篇小说,[C]很想惠存一部拜读,[D]但因疫情我不能前往舍下,谨请您快递一本。邮寄地址:
×××。敬祝您安康顺遂。学生×××。
A. [A] B. [B] C. [C] D.[D]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1—13 题。
(8 分)
中夜 [唐] 杜甫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①战伐尘。
胡雏②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注]① 高堂:统指华屋;另一说,杜甫屋。②胡雏:叛乱的安禄山。

11.下列关于本诗体裁、题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 近体诗 B.古体诗 C.怀古诗 D.边塞诗
12.下列关于本诗风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刚健苍劲 B.清新俊逸 C.沉郁顿挫 D.雄奇瑰丽
13.本诗是怎样表现家国情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 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14—19 题。(19 分)


东方朔传(节选) [东汉] 班固
①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
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
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
《书》,诵二十二万
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
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
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② 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
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
“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
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
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
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
门,稍得亲近。
③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
1 / 21

④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东方朔传(节选) [西汉] 司马迁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
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①其处,
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注释]① 乙:刻划记号。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居有顷 ( ) (2)稍得亲近( )
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朔绐驺朱儒( )
A.拦截 B.哄骗 C.丝绳 D.缠绕
(2)上从容问朔( )
A.举止行动 B.不慌不忙 C.怂恿劝诱 D.盘桓逗留
16.下列对班固《东方朔传》第①段画线部分所加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B.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C.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D.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17.把班固《东方朔传》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1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上面两文在表现东方朔手法上的不同之处。(3 分)

19.综合上面两文,你同意班固“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说法吗?说出你的判断并阐释理由 。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3 题。(11 分)


化民有道对 [汉] 东方朔
①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
皇帝①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②,以韦带剑,莞蒲
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 ③;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
俗,昭然化之。
② 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
缋罽④;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
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③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
与比治矣。
④ 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⑤ 愿陛下留意察之。
[注]① 孝文皇帝:汉武帝的祖父。②弋绨,黑色的粗厚丝织品;革舄,生皮制的鞋。③集上
书囊以为殿帷:收集装奏章的布袋缝成宫殿帷幕。④缋罽:彩色的毛织物。

20.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 分)
A.遂 B.而 C.夫 D.盖
21.对题目和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对”与《谏逐客书》的“书”文体形式完全相同。
B.“对”与《陈情表》的“表”都是用于向君王陈情。
C.尧舜禹汤等上古帝王化民的“道”与孝文皇帝不同。
D.孝文皇帝的事情当今在世的老人都见到过或听到过。
22.第②段划线处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在用词或造句中任选其一加以赏析。(3 分)
2 / 21
23.以本文为例并结合班固《东方朔传》第③④段,以“议论方法的针对性”为题写一则读书札记,
120 字左右。(5 分)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二)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 》)

(4)《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互丧”的原因是 。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新闻报道中信息失真的一项是( )。(2 分)

据悉,
【甲】今天下午 5 时 23 分左右,本区乌囿小区一居民外出购买物资受骗。
【乙】据多名目
击者反映,该居民所购物资存在以次充好情况。另据记者调查发现,该小区多名居民有同样遭
遇。
【丙】受骗居民反应,物品均购自流动售货者。据现场热心人士提醒,
【丁】采购尽量到固定购
物点,本小区 11 幢便有固定货源。特殊时期,大家需要擦亮双眼。
A.甲 B.乙 C.丙 D.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
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 ,
,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①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②“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3 / 21
③“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④“习”是陶练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3 题。(8 分)


宾至
(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①。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②。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
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
任也。”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①。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②。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黄生评曰:首联“经时无客过,日日有
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②钟惺评
曰:颔联“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

4 / 21
1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
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
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
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

13.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9 题。(19 分)


材料一:
①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
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谢安亦雅重之,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
气亦备矣。”康帝为琅邪王时,将纳妃,妙选素望,诏娉裒女为妃,于是出为豫章太守。及

康帝即位,征拜侍中,迁尚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

领中书令。
② 二十九年而康献皇太后临朝,有司以裒皇太后父,议加不臣之礼,拜侍中、卫将军、
录尚书事,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裒以近戚,惧获讥嫌,上疏固请居籓,曰:“臣以虚

鄙,才不周用,过蒙国恩。无劳受宠,负愧实深!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委

身圣世,岂复遗力,实惧颠坠,所误者大。”于是改授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
③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
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裒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籓,朝野咸叹服之。裒
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疏奏,即以
和为尚书令,浩为扬州刺史。
④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
(节选自《晋书》)

材料二: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事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
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
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亭中投宿,有尊贵

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

“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

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雅量》)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顷之,征为卫将军( ) (2)臣有何勋可以克堪( )

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权移之( )
A.权衡 B.职权 C.权且 D.权势

(2)更宰杀为馔( )
A.再次 B.另外 C.调换 D.轮流

16.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

17.材料二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 分)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

18.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事方面有较大差异,请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与材料二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

19.材料二能否作为例证印证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对褚裒的评价,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
析理由。(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3 题。(12 分)


答刘秀才论史书 ①
(唐)韩愈

①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 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
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

就, 褒贬邪?

② 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
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
所至;王隐谤退死家;习凿齿无一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绝;宋孝王诛死;足下所
称吴兢③,亦不闻身贵而今其后有闻也。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
为之哉!
③ 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余文武之士,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胜
数。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仆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宰相知其无他才能,不足
用,哀其老穷,龃龉无所合,不欲令四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
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④,行且谋引去。且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甚者
附党,憎爱不同,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于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作传
记,令传万世乎?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仆虽騃⑤,亦粗知自
爱,实不敢率尔为也。
④ 夫圣唐钜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今馆中非无人,将必有作
者勤而纂之。后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愈再拜。

【注释】 ①此文作于元和八年六月九日,时韩愈为史馆修撰。②所宜务:所应该做的,指修史。③吴

兢:唐史学家。④盛指:亦作“盛旨”,即盛意。⑤騃:愚。

20.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且 B.而 C.岂 D.况

21.下列对第②段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历数上至孔子下至本朝的史家论证为史者遭刑的必然。
B.从“人祸”“天刑”两个角度论证刑罚产生的原因多样。
C.论证目的在于阐明史不易作,阐明自己不能作史之因。
D.论证方式以批驳为主,立足史家事例反驳对方的劝勉。

22.本文作为回信态度坚决明确,语言表达上却委婉平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23.本文表面上是阐明修史与否的原因,实则别有寄托。请结合第③段内容加以分析(4
分)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三)
一、积累运用
1.填空。(5 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用之如泥沙? (杜牧《 》)
(3)《大学之道》一文中以“ , ”两句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
是有主次,有先后规律的。
2.按要求选择。(5 分)
(1)2022 年北京冬季残奥会使用的花,是非遗技艺手工编织的花,被称为“永不凋零的荣耀
之花”。平均 35 小时编织一束花,150 位残障人士编织 500 束“荣耀之花”累计耗时 2 万小
时。残障朋友们在用他们 的精神向运动员致敬。(2 分)
A. 斗志昂扬 B 自强不息 C 永往直前 D 矢志不渝
(2)下列选项,与例句逻辑谬误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这个意见是真理,我赞成这个意见,所以,我是真理。
A.新闻可以是对非同一般的事件的报道,“人咬狗”不常见,因此“人咬狗”是新闻。
B.在亚利桑那州死于肺结核的人比其他州的人多,所以亚利桑那州的气候容易生肺病。
C.玫瑰花是很美的,我的院子里栽了很多玫瑰花,所以我的院子很美。
D.我爷爷是个 30 年的老烟枪,现在 80 多岁身体还很健康,所以吸烟对身体无害。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感遇十二首①(其七) (唐)张九龄 落梅② (宋)刘克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此组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 ②此诗是诗人遭贬任建阳令时所作,建阳地处南方,当时属荒僻之地。
12.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 都是咏物诗 B. 都是近体诗
C. 都押 5 个韵 D. 都是讽喻诗
13.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 )(2 分)
A.慷慨激越 B.凄怆悲愤
C.温雅醇厚 D.委婉深沉
14.赏析这两首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① 张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
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②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十三年,车驾东巡,
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九龄言于说曰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

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

说。
③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
“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上特舍之。九
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
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
④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
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⑤初,九龄在相位时,建议复置十道采访使,又教河南数州水种稻,以广屯田。议置屯田
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性颇躁急,动辄忿詈,议者以此少之。
(《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竟不从 (2)无贻后悔也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唯令公审筹之( )
A. 详细地 B. 慎重地 C.周密地 D.清楚的
(2)悠悠之谈( )
A. 无关的 B.远方的 C.随意的 D.荒谬的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18.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议置/屯田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
B. 议置屯田/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
C. 议置/屯田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
D. 议置屯田/费功无利/竟不能就/罢之
19.张九龄“以才鉴见推”,请概括能够体现其“才鉴”的相关事例。(3 分)

20.从进谏方式和说话语气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张九龄两次上奏的异同。(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1 题-24 题。(12 分)
张荆州画赞序
【唐】吕温
① 中书令始兴文献公,有唐之鲠亮臣也。开元二十二年后,玄宗春秋高矣,以太平
自致,颇易天下,综核稍怠,推纳浸广,君子小人,摩肩于朝,直声遂寝,邪气始胜,
中兴之业衰焉。公于是以生人为身,社稷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不可夺。小必
谏,大必诤,攀帝槛,历天阶,犯雷霆之威,不霁不止。日月之蚀,为公却明。虎而冠者,
不敢猛视。群贤倚赖,天下仰息。凛凛乎千载之望矣。不虞天将启幽蓟之祸,俾奸臣乘衅,
以速致戎,诈成谗胜,圣不能保,褫我公衮,寘于侯服。身虽远而谏愈切,道既塞而诚
弥坚,忧而不怨,终老南国。
② 于戏!功业见乎变,而其变有二:在否则通,在泰则穷。开元初,天子新出艰难,
久愤荒政,乐与群下励精致理,于是乎有否极之变。姚、宋坐而乘之,举为时要,动中上
急,天光照身,宇宙在手,势若舟楫相得,当洪流而鼓迅风,崇朝万里,不足怪也。开
元末,天子倦于勤而安其安,高视穆清,霈然大满,于是乎有泰极之变。荆州起而抉之,
举为时害,动咈上欲,日与谗党抗衡于交戟之中,势若微阳战阴,冲密云而吐丹气,欻
耀而灭,又何叹乎。
③ 所痛者,逢一时,事一圣,践其迹,执其柄,而有可有不可,有成有不成。况乎
差池草茅,沈落光耀者,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④ 曹溪沙门灵澈,虽脱离世务,而犹好正直,得其图像,因以示予。睹而感之,乃
作赞。

21. 从第①段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3 分)


A.唐玄宗年事已高,懈怠朝政,以致小人横行朝堂,正直之声淹没。
B. 无论大事小情,张九龄都直上朝堂,直面帝王,直言进谏。
C. 被遮蔽而暗淡之人事,因张九龄而重现光明。凶残如虎之人,不敢正视于他。
D. 张九龄因抗危言、秉大节,不惧犯雷霆之威,故被夺去公侯之位,终老南国。
2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 分)
A. 对比 B. 夸张 C.比喻 D.用典
23. 简析本文行文思路。(4 分)

24. 联系张九龄生平,不能支持吕温赞其为“唐之鲠亮臣”这个说法的一项是( )(3 分)


A. 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B. 李林甫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C. 九龄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
D. 九龄署其状曰:“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四)
一、积累运用
1. 按要求填空。(5 分)

(1) , 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 ( 杜 甫 《
》)

(2) 生乎吾前,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离骚》兼有《国风》“ ”和

《小雅》“ ”的特点。
2. 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新闻消息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A.昨日凌晨,泉州码头的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露,69.1 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造成水体污
染。

B.国庆节放假 7 天期间,从大数据看,全市各客运站,公路客运共发送旅客 54.4 万人。

C.今天早晨 8 时 30 分左右,上海上空乌云密布,天黑似锅底,马路上的汽车开着车灯缓慢行
驶。

D.2 月 7 日,短道速滑男子 1000 米决赛中,武大靖和任子威之间的一个动作,让无数网友破防


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百年来的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其理论上的争论焦点,差不多都落在传统问题上。八十年

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事实上也已经逐渐把这个问题推到了前台。从目前看来,国内外的许多

论者似乎都持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所谓“反‘反传统’”的态度或倾向。这种倾向认为,尤其是近

代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 , , , 。既然中国文化的“传统”已经出现了

“断裂”,那么今日的任务自然也就是应该去弥补这种断裂,以“接上”中国文化的“传

统”。
——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来源:公众号保马)

①由于把“现代化”与“西化”不恰当地等同了起来

②造成了所谓的文化传统的“断裂带”

③以一种全盘否定的“反传统”态度来对待中国文化

④因此在客观上“切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咏史诗(其二) 咏史诗(其六)
(东汉)阮瑀① (西晋)左思②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注]①阮瑀,东汉末年文学家,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②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
当时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1
分)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律诗集粹》 D.《诗余选集》
13.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咏史与兴怀结合 B.寓情于场景之中
C.沉郁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
14.两首作品都吟咏荆轲刺秦的故事,但表达方式和用意有差异,请比较分析。(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茹太素传
① 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
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而御史
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
员,各分为科。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请用按察司一员纠正。”帝皆从之。
② 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
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
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
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
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
③ 十年,与同官曾秉正先后同出为参政,而太素往浙江。寻以侍亲赐还里。十六年召为
刑部试郎中。居一月,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复降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擢户部尚书。
④ 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
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帝为恻然。未几,谪
御史,复坐排陷詹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
(节选自《明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六年擢四川按察使( ) (2)今所任率迂儒俗吏(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上书称旨( )
A.称赞 B.述说 C.符合 D.号称
(2)帝时宥之( )
A.宽恕 B.提醒 C.警告 D.欣赏
17.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

18.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在 外 省 卫 凡 会 议 军 民 事 各 不 相 合 致 稽 延
19.概括第②段中茹太素先被杖责后被嘉奖的原因。(3 分)

20.小明看了这篇古文,喜欢茹太素酬对皇帝的诗句,就自己也拟了两句,让同桌猜哪个更
好。请帮忙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 分)
A.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 B.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1 题-24 题。(12 分)


游龙山记
(金)麻革
① 今年夏,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
抵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余里,四山忽合,嘉木异卉被之。风自木杪①起,
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又行十
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②人衣袖。
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
② 憩过午,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③斗巧。村墟井邑,
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四望群木,皆翠杉
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
③ 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翛然,自万壑
来。客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更嘲迭难不
少屈。《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
④ 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
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木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
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因观
山于是乎有得。
(有删改)
[注]① 杪 miǎo:树梢。②罥 juàn:缠绕。③巑 cuán 岏 wán:山峰耸立的样子。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 分)
A.焉 B.哉 C.欤 D.也
22.对文章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写暮色夜景,与白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B.客人们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
C.客人们乘着醉意互相开玩笑,各不相让。
D.作者引用《诗经》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
23.本文描写景物颇有特色,请从画线句中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 分)

2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因观山于是乎有得”,请概括并评析作者游龙山而悟出的哲理。
(4 分)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五)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5 分)
(1)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屈原《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之后而生发赞叹和联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是“仁”,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儒家所谓道,不同于
道家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万物并育而不相
害”是源自“道”的要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范导性的原理。
① 这个边界就是《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② 儒家之道是“中庸之道”
③ 道家之道是“有”与“无”的联结与辩证
④ 是一条“无过无不及”于某种边界的道路
A.②③①④ B. 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
(2)下面是某高中学校文学社社长草拟给高校一位《乡土中国》研究专家的邀请函。以下 4
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尊敬的***教授:
您好!
我是**学校的文学社社长。[甲]您的大名,如雷贯耳。您对《乡土中国》的研究很有造诣。
4 月 23 日下午,我校将举行读书节开幕式,诚邀您做《乡土中国》读后感写作的辅导报告。
[乙]无论如何,您一定要千方百计过来。随函寄去 10 篇《乡土中国》的读后感,[丙]我有一
篇屈居其中。[丁]请您拜读和赐教,不胜感激。我和同学们热切期待您莅临指导!
***
2022 年 4 月 20 日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 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 蕲(qí)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12.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 )。(1 分)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B.《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C.《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D.《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13.对序及本词,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序中写特定时间段的景物,扩展了本词语句所展现的意境。
B.“弥弥”“隐隐”形象地表现出春水涨满、层云淡淡的特点。
C.“溪”作量词,将无边风月融入一溪,化大为小,令人惋惜。
D.“杜宇”句以声衬静,表现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14.词中“解鞍欹枕绿杨桥”和序中“及觉已晓”,与《赤壁赋》中“(客与苏轼)相与枕
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均借“睡眠”体现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①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①。瞻举进士第,
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②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
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民以比召、杜③。
②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
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
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
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
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③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
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④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
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臣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
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
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
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
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④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
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
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⑤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曰懿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
[注]① 盩厔(zhōuzhì):县名,在今陕西省,现在写作“周至”。②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
祭祀用的田地。③召、杜:召康公,文王庶子;杜伯,杜国君主。二人均为西周上大夫。召杜二公,布宣教
化,断狱除讼,深得民心,辅佐周王室,屡施善政。④都水:
《汉书·百官公卿表》王先谦补注: “都,总
也,谓总治水之工,故曰都水。”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 ) (2)不闻以河障外国( )
16.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 分)
(1)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 )
A.渗透 B.浸染 C.假如 D.渐渐
(2)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 )
A.能够 B.克制 C.战胜 D.期限
17.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

18.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
19.第③段中都水王令图请求恢复黄河故道,赵瞻对此予以否定。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赵瞻是如何说理的。(4 分)

20.第⑤段提到太皇太后评价赵瞻是“忠厚君子”。请结合第①②段赵瞻的相关事迹,分
析太皇太后心中“忠厚君子”的具体表现。(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沔州秋兴亭记
(唐)贾至
① 在阳而舒,在阴而惨,性之常也;履险而栗,涉夷而泰,情之变也。观揖让而退,
睹交战而竞,目之感也;闻《韶》、 《濩》①而和,聆郑卫②而靡,耳之动也。夫其舒则怡,惨
则悴,栗则止,泰则通,退则无咎,竞则有悔,和则安乐,靡则忧危,性情耳目,优劣若
此。故君子慎居处,谨视听焉。
② 沔州刺史贾载,吾家之良也。理沔州未期月,而政通民和。于听讼堂之西,因高构宇,
俯视沧浪之浸,阅吴蜀楼船之殷,览荆衡薮泽之大。自公退食,游焉息焉。图书在左,翰墨
在右,鸣琴洋洋,亦有旨酒,性得情迁,耳虚目开。□处动则倦,理倦莫若静;处静则明
惟明以理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沔州灵府③怡而神用爽,政是以和。观其前户后牖,
顺开阖之义,简也;上栋下宇,无雕斫之饰,俭也。简近于智,俭近于仁,仁智居之,何
陋之有?况乎当发生之辰,_______,见莺其鸣矣;处台榭之月,_______,见暑之徂矣。
洎摇落之时,_______,见火之流矣;值严凝之序,_______,见雪之纷矣。政成讼清,体
安心逸,而诗人之兴,常在四时。四时之兴,秋兴最高,因以命亭焉。
③ 余自巴邱征赴宣室,歇鞍棠树之侧,解带竹林之下,嘉其俯仰,美其动息,乃命进
牍抽毫以记之。
[注]①《韶》、《濩》(hù):泛指雅正的古乐。②郑卫:泛指淫靡的音乐。③灵府:内心。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1 分)
A.则 B.因 C.且 D.然
22.分析第①段的论证思路。(3 分)

2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 则纳清风于洞户 ②则目素彩于檐楹 ③则俯颢气于轩槛 ④则攒秀木于高砌
A.④①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孙公元规以言事南迁,移守此郡,考政之始,众务毕举,乃历访雄胜之地,以图燕休。
……李君然明之来,刷剔隐滞 ①,纲条一心,吏民晓然,逾年甚便,然后思有所以自适,
且将以风迹留遗乎后人。(宋 苏舜钦《处州照水堂记》)注:①刷剔隐滞:指整治隐藏的弊端。
沔州刺史贾载的为官做法在封建社会中有一定的普遍性。材料中苏舜钦提及的孙元规、李然
明二人,就与贾载相同。请结合材料和本文,简要评析这类共同做法所蕴含的价值意义。
(4 分)

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六)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5 分)
(1)其安易持, 。(《老子》第六十四章)
(2) ,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用“ , ”描绘了千
乘之国得到治理后的愿景。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资本控制下的“饭圈文化”冲击了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败坏了社会风气。资本方通
过对演艺人员有组织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制造明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与“奋斗改变人生”“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等勤劳奋斗的传统道德观念是
背道而驰的,消解了社会主流价值。
① 意在创造一个供粉丝消费的符号
② 而非对其表演才华和艺术成就的肯定与欣赏
③ 宣扬的是一种不劳而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投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
④ 侧重点在艺人的娱乐形象上
A.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2)学校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以下是在闭幕式上的主持词,下面四处划线句表达正确的
一项是( )。(2 分)
同学们,今天的古诗文朗诵大赛,(a)你们用青春的声音生动地诠释了古诗文的美,也
充分展示了你们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的能力。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b)本次活动也是
一次规模庞大、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我们重温了历史,再次追溯了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的文化,激发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c)
感谢所有参赛同学,谢谢你们美轮美奂的表现;(d)也感谢现场所有的老师评委,谢谢你
们的聆听和指导。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d 处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夜过瓜洲①
(清)袁枚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
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
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注]① 夜过瓜洲:1759 年作者赴扬州访友,途经瓜洲时写了这首诗。
12.依据题材,本诗可归入的一项类别是( )。(1 分)
A.咏物类 B.送别类 C.感遇类 D.行旅类
13.以下对本诗的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写景角度先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
B.远景近景层次井然,衔接巧妙自如。
C.视觉和听觉多感官结合,意在以静衬响。
D.有现实之景,也有联想之景,虚实相生。
14.这首诗是否适合选入《悲秋诗集》?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范景仁传
①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
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
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②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仁宗性宽仁,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
以帷箔①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陈恭公
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景仁上言:“朝廷设台
谏官,使人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②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
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
之。
③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大小之臣无不畏避嫌
疑,相倚仗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言:“陛下宜为宗
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章累上,寝
不报。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遣。
④ 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懿王③,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既而台谏争
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推尊濮王,是贰统也。
殆非所以报仁宗之盛德。”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景仁时判太常寺,
即具列为人后之礼及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台谏议合。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
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⑤ 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
尝乘篮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其胜赏,期年然后返。呜呼!向使
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邪?
(节选自《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有删改)
【注】①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②执中:即陈恭公。③濮安懿王:即英宗生父。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 ( )(2)是贰统也(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皆阔略不言( )
A.省略 B.宽恕 C.粗疏 D.大概
(2)向使景仁枉道希世( )
A.希望 B.迎合 C.谋求 D.仰慕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19.请分析第⑤段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 分)
20.有人评价范景仁为人“勇决”,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送邳州杨文学序
(明)萧与成
① 辛巳之秋,积雨既霁。客有任邳州文学者,告行于予,且曰:“吾先世高大父廷评
公,以儒学显。自是子孙世其学,至吾先叔某为侍御,吾叔某为宪副,皆起家进士。茂著英
声,用能显我先人。仆无似,弗克绍厥绪业,以振吾家声。顾俯首卑秩,以为先人羞,用是
恧①焉,其何以教我。”
② 予语之曰:“是何言哉!吾闻君子非无位之患,惟弗胜其位之为患。职无崇卑,顾
为之何如耳。故古之上圣人,虽乘田委吏之贱,犹不耻为之,亦曰:吾能举其职而已矣。反
是,则虽尊且贵,有不足齿录者。故溯观往古,跻膴仕②,陟显秩,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
而苏湖③竟以善教称焉。今子领朝廷之命,以为一州学者师,行有可师,则人翕然仰之矣。
行无足观,则人欢然訾之矣。子之职,不既重已乎?矧际圣明,驭天更化,信能陶成善类
以为世用,则宠擢之典,有不以疏且远而遗者,其所以立后世名以光乃前人者,不有在兹
乎?”
③ 客曰:“子之言,则予既得闻命矣!□自揣芜陋,思得多士,相与切磋,以底于成,
何教人之能?今邳之士人,多弗力于学,而又以芜陋者为之师。予惧夫成材之难,□职之
未始克称也。夫是之故惴惴焉。”
④ 予曰:“否,非此之谓也。今夫硗瘠之地,或成茂林者,无他,培之而已矣。沃行之
区,或为荒芜者,无他,废之而已矣。人之成オ与否,亦犹是也。今吾子以作人为取者,不
培之是务而废之,无乃不可乎?夫谓己不能教者,自诬者也;谓人不足教者,诬人者也,
君子弗为也。”
⑤ 客拜,唯唯而退。遂书以予之。
(选自《萧太史铁峰集》,有删改)
【注】①恧(nǜ):惭愧。②膴(wǔ)仕:高官厚禄。膴,厚。③苏湖:代指在苏州、湖州二地采用新

的教法办学的北宋教育家胡瑗。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杨文学前往邳州任职之时特地与作者告别并请教指点迷津。
B. 杨文学为自己不能像长辈一样都能功名茂著感到自惭形秽。
C.杨文学向作者夸耀自己先辈实质是为了表现对儒学的尊崇。
D. 杨文学不满于自己官职卑微而想通过求学修业来实现抱负。
22.分析第②段的行文思路。(4 分)

23.可填入第③方框处的词语是( )。(1 分)
A.且 而 B.若 夫 C.然 而 D.然 乃
24.李明同学在读第③④两段作者与杨文学问答时,点评道:“不惧不怨,为人做事理当如
此。”你认为李明的点评是否恰当,请陈述你的理由。(4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