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20 年第 1 期 南亚研究季刊 总第 180 期

No. 1 2020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Sum No. 180

印度种姓政治 : 历史 、 现状和未来
———以北方邦为例

* **
闫元元 冉 杰

[内容提要]种姓政治深刻影响着印度国内政治。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是全印种姓政治最为典型的邦
之一,是多支低种姓群众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两个政治势力强大的种姓政党———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
党。种姓政治在北方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发端期、成形期、强盛期和式微期四个阶
段。种姓政治的发展有其内在局限性,加之印度人民党国族认同理念迅速扩张,种姓政治进入了衰退状
态,但种姓领袖及其派系拥有的政治能量仍然不可小觑。
[关键词] 印度选举; 种姓政治; 北方邦
[中图分类号] D735.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1508 ( 2020) 01-0072-07
[DOI] 10. 13252 / j. cnki. sasq. 2020. 01. 09

印度 著 名 政 治 家 J · P · 纳 拉 扬 曾 指 出: 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在把持北方邦政局多年以
“印度最大的政党是种姓”。① 种姓政治是印度国 后,目前呈现出衰败的迹象。北方邦多年的政治
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印度国内 史可谓是一本典型的印度种姓政治发展史 ,以其
政治,尤其是印度选举政治的方方面面 。任何印 作为一个样本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印度种
度政党在遴选候选人时,种姓背景都是一个无法 姓政治的历史与现状,还可以为深入观察印度选
忽略的因素。此外,还有一些主张维护特定种姓 举政治提供评判依据。
利益的政党直接参加各级选举。种姓政治在印度
各个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 一、北方邦种姓政治的发端期
印度北方邦。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截至
种姓制度是传统印度乡村社会运行的基础。
2017 年底该邦人口已经达到了 2. 24 亿。② 北方
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之后,建立新的行政和司法
邦有足够大的政治舞台让各派政治力量斗争联合
体系,剥夺了种姓组织的政治和司法权力 ,婆罗
和角逐议席。印度人民党扎根北方邦的高种姓群
门等高种姓所享有的种姓特权失去了合法性 ,种
体,群众基础壮大迅速; 国大党多年来提倡世俗
主义,主张维护低种姓和穆斯林群体利益 ,势力 姓和阶级相互脱离的趋势日益明显。1857 年爆

却日趋衰微; 大众社会党 ( Bahujan Samaj Party) 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让英国殖民者感受到了印度


是印度 “贱民” 解放运动的继承者和达利特运 民众联合起来抗争的威力,英国人希望通过保留
动的重要参与者, 核心领导多来自北方邦最大 种姓制度来分化印度, 防止形成统一的民族认
“贱民” 群体———杰玛尔 ( Chamar) 种姓; 社会 同,从而达到实现有效统治印度的目标 。英国历
主义党 ( Samajvadi Party) 核心领导来自其他落 史学家 H·H·瑞斯里 ( H·H·Risley) 在其出
后阶 层 ( Other Backward Classes) 中 的 亚 达 夫 版的民族志著作 《印度民族 》 中提到,“种姓是
( Yadav) 种姓,该政党理念可以追溯到 R·M· 使印度社会庞杂的各种成分结合在一起的黏合
洛希亚 ( R·M·Lohia) 的甘地式社会主义。 大 剂,如果这种黏合力消失,所发生的变化要比革

* 闫元元,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南亚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生。
** 冉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① 林良光: 《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247 页。
② “Population of Uttar Pradesh”,http: ∥www. indiaonlinepages. com / population / uttar-pradesh-population. html.

· 72·
印度种姓政治: 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北方邦为例

命更加剧烈; 秩序会消失,而混乱状态将随之而 年,亚达夫种姓团体联合库尔米 ( Kurmi) 等种


来。”① 英国殖民者解散了孟加拉管区军队, 改 姓协会组建政党, 参加了 1937 年英属印度省级
变了将来自不同族群或教派的士兵混编入列的做 议会选举,标志着种姓政治力量初步登上了印度
法,变为按照 “种姓、 家族和部落 ” 来组建军 地方政治舞台。
事联队。英印政府还将种姓列入人口普查 ,试图 同期,“贱民” 种姓政治力量在联合省也发
按照各群体的 “社会尊重度 ” 来分等级排列种 展壮大起来。1910 年,属于 “贱民” 种姓的杰玛
姓,从而引发了大量种姓团体提高自身在种姓阶
尔 ( Chamar) 种姓在联合省坎普尔市出版了一本
序中位置的诉求,形成了一场以首陀罗种姓集团
种姓史 《昌瓦尔往世书》 ( Shri Chavar Purana) ,
和 “贱民 ” 种姓集团参与为主的 “刹帝利改革
将其祖先追溯到了传说中的刹帝利国王查孟达 ·
运动”。②
莱易 ( Chamunda Rai) ,主张本种姓拥有种姓体系
英印政府统治下的联合省 ③ 是 “刹帝利改革
中的刹帝利地位。 随后, 杰玛尔种姓协会成立。
运动” 的主要发源地。 在 19 世纪末期的英国殖
随 着 B · R · 安 贝 德 卡 尔 ( Bhimrao Ramji
民者组织的人口普查中,原属于首陀罗种姓集团
Ambedkar) 在全印 “贱民” 种姓解放运动中领袖
的阿希尔 ( Ahir) 种姓、 高瓦力 ( Gowari, 又为
Gavli 或 Gwala) 种姓中的一些人士声称本种姓 地位的确立,“贱民” 种姓政治运动的目标有了
是古 代 雅 度 族 ( Yadu ) 国 王、 印 度 教 大 神 黑 较大的改变———从谋求种姓体系内提升地位转到
天④的后裔,是圣牛的保护者, 因此他们种姓理 了建构新的身份认同,从而保障本族群的政治经
应拥有刹帝利种姓地位。这些低种姓团体通过模 济地位。1927 年,安贝德卡尔带领 “贱民” 成员
仿高种姓生活方式的办法,要求印度社会承认其 掀起了反对不可接触制的群众运动,他们聚众焚
刹帝利种姓地位。他们还呼吁本种姓成员集体改 烧印度宗教经典 《摩奴法论 》⑥, 试图消除社会
姓亚达夫 ( Yadav) 。⑤ 1910 年, 拉 奥 · 巴 哈 杜 中存在的各种种姓歧视现象,这一运动很快就传
尔 ·巴尔比尔·辛格 ( Rao Bahadur Balbir Singh) 播到英属印度其他各省和土邦。北方邦的杰玛尔
组建了第一个亚达夫种姓协会———阿希尔·亚达 种姓积极响应,建立了一系列社会团体,印刷并
夫刹帝利大会 ( Ahir Yadav Kshatriya Mahasabha) 。 散发宣传安倍德卡尔思想的手册 ,并放弃了之前
1924 年,多个亚达夫种姓协会在联合省的阿拉
谋求刹帝利种姓地位的政治主张。1935 年, 在
哈巴德集会,组建了全印亚达夫大会 ( All-India
印度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之下,英印殖民政府颁
Yadav Mahasabha) 。 全印亚达夫大会建立以后,
布了照顾表列群体 ⑦的相关法案, 这也是后来对
出版了 《亚达夫的神圣遗产》( The Divine Heritage
印度社会影响巨大的保留政策的前身 。
of the Yadavas) 等著作,倡导全体亚达夫种姓成
员禁酒吃素,呼吁英印政府增加殖民军队中亚达 二、北方邦种姓政治的成形期
夫种姓士兵的数量,号召相对富有的种姓成员出
资办学、建造神庙和扶持本种姓贫困成员 。1934 印度独立后,原国大党内的社会主义党 ⑧ 领

① 托马斯·R·梅特卡夫著,李东云译: 《新编剑桥印度史———英国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


社,2015 年,第 114 页。
② 印度历史上一直有低种姓或外来入侵民族通过伪造族谱、模仿高种姓生活方式等手段来主张自身的刹帝利
种姓地位。诸多低种姓群体大规模主张自身的刹帝利地位,这种现象仅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生过,印度
历史学家将其称为 “刹帝利改革运动”。1952 年,印度德里大学社会学教授 M·N·斯里尼瓦斯 ( M·N·
Srinivas) 提出了 “梵化 ( Sanskritization) ” 的概念,用来描述种姓的社会流动。此概念在印度影响巨大,所
以又有人将 “刹帝利改革运动” 称之为 “梵化运动”。
③ 北方邦在英印殖民政府时期,最先归属孟加拉管区,后建立阿格拉和奥德联合省,又改名为联合省。
④ 在印度古代史诗 《摩诃婆罗多》 中,大神黑天出身于雅度族。
⑤ “亚达夫” ( Yadav) 意思是雅度族的后裔。
⑥ 《摩奴法论》 有这样的记载,生主之口产生婆罗门,生主之臂产生刹帝利,生主之腿产生吠舍,生主之足产
生首陀罗。
⑦ “表列群体” ( Scheduled Groups)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1919 年。时年,英印殖民政府将一批处于社会最底层
的群体进行公示,以便在教育、就业等领域采取倾斜性优惠。
⑧ 1935 年,国大党的一些社会主义团体在国大党内建立社会主义党 ( Congress Socialist Party) 。
· 73·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No. 1 2020

袖 J·P·纳拉扬和 R·M·洛希亚等人积极呼吁 任人民党 ( Lok Dal) 北方邦主席 , 并在两年后


实行土地改革。1953 年, 印度土地改革运动拉 选为北方邦议会反对党领袖 。 穆拉耶姆 · 亚达
开帷幕,消灭了柴明达尔制度, 使 2000 万佃农 夫早年跟随 R·M· 洛希亚等领袖 从 事 北 印 度
直接与政府建立了租佃关系。① 北方邦和比哈尔 地区的农民运动 , 在北方邦打下了深厚的人脉
邦等地的亚达夫、贾特等低种姓农民获得了大量 基础 , 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1989 年 , 穆拉
耕种土地,社会地位和政治力量得到了较大的提 耶姆 · 亚 达 夫 整 合 人 民 党 多 支 地 方 派 系 力 量 ,
升,形成了印度国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后 参加了北方邦议会选举 , 并出任北方邦首席部
来几位印度总理———北方邦出身的查兰 · 辛格、 长 。1991 年 , 印度人民党在印度大选中一跃成
V·P · 辛格、 钱德拉 · 谢卡尔等人都与这支政 为第二 大 党 , 极 大 压 缩 了 人 民 党 的 存 在 空 间 ,
治力量有着紧密联系,而他们几人也是印度保留 在同年举行的北方邦议会选举中 , 印度人民党
政策的强力推动者。1977 年, 国大党第一次下 夺得 了 多 数 席 位 , 穆 拉 耶 姆 · 亚 达 夫 被 迫 下
台,莫尔拉吉 · 德赛 ( Morarji Desai) 领导的人 台 。1992 年 , 穆拉耶姆 · 亚达夫带领原派系成
民党上台执政。人民党政府上台后,公开宣称要 立社会主义党 ( Samajvadi Party) , 依托亚达夫
执行 “低种姓 ” 的政治, 理由是低种姓几千年 种姓在北方邦的强大势力 , 联合多个穆斯林政
来一直遭受压迫, 现在应该是还其公道的时候 治团体 ,1993 年获得北方邦议会选举胜利后第
了。② 1979 年 1 月,贾特种姓出身的查兰· 辛格 二次出任首席部长 。
出任印度总理,建立了落后阶层委员会,该委员 印度 种 姓 政 治 的 另 一 支 重 要 力 量 “贱 民 ”
会由出身亚达夫种姓的人民院议员 B·P · 曼德 解放运动,经过长期的斗争和演变,逐渐发展为
尔 ( B·P ·Mandal) 担任主席, 因此又被称为 奉安倍德卡尔为精神领袖的达利特运动。④ 1956
曼德尔委员会。曼德尔委员会增加了落后阶层的 年,安贝德卡尔深感在印度教体系内无法改变达
数 量, 建 议 公 共 部 门 为 其 保 留 27% 的 职 位。 利特群体的社会处境,带领众多达利特民众皈依
1990 年,印度总理 V·P· 辛格正式承诺实行曼 佛教。安倍德卡尔病逝之后,达利特运动持续发
德尔方案,印度中央政府和邦级政府也逐步出台 展,逐渐从一种平权运动发展成为跨越政治 、宗
政策,来落实曼德尔方案中其他落后阶层 ( Other 教、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社会运动,具有了更加鲜
Backward Class, 简 称 OBC) 的 保 留 配 额。③ 保 明的意识形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利特运
留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印度的种姓政治发展成形, 动在北方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1 年, 达利
低种姓政治势力已经能够成功影响印度中央政府 特社会运动家坎士 · 拉姆 ( Kanshi Ram) 成立
的长期决策。 了达 利 特 受 压 迫 者 社 会 斗 争 委 员 会 ( Dalit
虽然统一的人民党存在时间并不长 ,但却组 Shoshit Samaj Sangharsh Samiti,简称 DS4) 。1982
合、分化催生出了多个力量强大、种姓政治色彩 年,他创作了 《傀儡时代 》 ( Chamcha Age) 一
浓厚的地方政党。1977 年, 人民党在印度中央 书,书中抨击了甘地思想,还指责国大党通过扶
政府上台执政后,立刻解散了多个邦议会,重新 持出身达利特群体的 “傀儡 ” ———贾格吉文 ·
举行邦议会选举。人民党在北方邦上台执政,拉 拉姆 ( Jagjivan Ram) 和拉姆 · 维拉斯 · 帕斯万
姆·纳瑞希 · 亚达夫 ( Ram Naresh Yadav) 被推 ( Ram Vilas Paswan) 等 人, 利 用 达 利 特 群 体 来
选为首席部长,这是亚达夫种姓集团执掌北方邦 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但却忽视了达利特群体的
地方政治的开端。1980 年,穆拉耶姆·亚达夫担 利益。⑤ 他根据北方邦的实际情况,把达利特思

① 林承节: 《印度史》,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365 页。


② Andre Beteille,“Caste in Contemporary India”,C. J. Fuller ( ed) ,Caste Today,pp. 167-169.
③ 其他落后阶层的界定标准主要以经济收入为主,涵盖群体大多为印度教低种姓族群,也包括一些收入较低
的伊斯兰教、锡克教和印度教婆罗门群体。
④ 在 “贱民” 解放运动中,达利特 ( dalit,意思是受压迫者) 一词逐渐取代 “贱民”、 “不可接触者” 成为原
“贱民” 种姓成员自我认同的身份标签。
⑤ Sudha Pai, “The Man who saw tomorrow”,The Indian Express,24 May,2014,https: ∥ indianexpress. com /
article / entertainment / entertainment-others / the-man-who-saw-tomorrow-2 / .
· 74·
印度种姓政治: 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北方邦为例

想发 展 为 “大 众 社 会 ” ( Bahujan Samaj ) 思 表1 北方邦社会构成 ②


想 。① 坎士 · 拉 姆 认 为 印 度 社 会 中 85% 的 人 属 种姓 / 族群 人口比例 ③
于 “大众社会 ”, 但却分属 6000 多个种姓 , 在 高种姓 ( forward castes) 23%
现阶段难以消除种姓差别 , 主张通过种姓动员 其他落后阶层 ( OBCs,other 40% ( 亚 达 夫 种 姓 占 全
来获取权力 。 为了获得权力 , 必须联合各种政 backward classes) 邦人口 10%左右)
治 力 量 , 才 能 成 为 “多 数 人 ( Bahujan ) ”。 达 利 特 ( 表 列 种 姓 SCs, 20. 8% ( 杰 玛 尔 种 姓 占
1984 年 4 月 14 日 , 在安倍德卡尔诞辰日当天 , scheduled castes) 全邦人口 14%左右)

坎士 · 拉 姆 成 立 大 众 社 会 党 ( Bahujan Samaj 穆斯林 19%

Party) , 同年在北 方 邦 议 会 选 举 中 获 得 若 干 席 部 落 民 ( 表 列 部 落 STs,


0. 1%
scheduled tribes)
位 。1993 年 , 大众社会党在北方邦议会选举中
其他 0. 9%
获得 67 个 议 席 , 与 社 会 主 义 党 组 成 执 政 联 盟
上台执政 。 此次选举标志着达利特群众运动组
表2 1993 年至 2012 年北方邦选举主要政党议席数及得
织已经演变为成熟的政党 , 成为印度地方政治 票率 ④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 印 度 人 民 党 大 众 社 会 党 社 会 主 义 党 印度国 大 党
BJP 议席数 / BSP 议 席 数 SP 议 席 数 / INC 议 席 数
得票率 / 得票率 得票率 / 得票率
三、北方邦种姓政治的强盛期
1993 年 177 /33. 3% 67 /11. 12% 109 /17. 94% 28 /15. 11%

1993 年的北方邦议会选举是北方邦地方政 1996 年 174 /32. 53% 67 /19. 64% 110 /21. 8% 33 /8. 35%

治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人民党基本分崩离析,国 2002 年 88 /20. 08% 98 /23. 06% 143 /25. 37% 25 /8. 96%

大党势力持续衰落,印度人民党、大众社会党和 2007 年 51 /16. 97% 206 /30. 43% 97 /25. 43% 22 /8. 6%

社会主义党成为北方邦三强。 到 2014 年印度大 2012 年 47 /15% 80 /25. 91% 224 /29. 15% 28 /11. 63%

选的这二十年里,大众社会党党魁四次担任北方
表3 1996 年至 2009 年印度大选北方邦主要政党议席数
邦首席部长,社会主义党党魁三次担任北方邦首 及得票率 ⑤
席部长。种姓政治主导了北方邦的地方政治 ,其 印 度 人 民 党 大 众 社 会 党 社 会 主 义 党 印度国 大 党
BJP 议席数 / BSP 议 席 数 SP 议 席 数 / INC 议 席 数
政治影响既体现在各种选举之中 ,还反映在邦内
得票率 / 得票率 得票率 / 得票率
治理的方方面面。 1996 年 52 /33. 44% 6 /20. 61% 16 /20. 84% 5 /8. 14%
在北方邦选举中,种姓算术 ( caste arithmetic) 1998 年 57 /36. 49% 4 /20. 9% 20 /28. 7% 1 /6. 02%
或种姓矩阵 ( caste matrix) 大行其道。各政党在 1999 年 29 /27. 64% 14 /22. 08% 26 /24. 06% 10 /14. 72%
选举前进行协商或者结盟,挑选特定种姓的候选 2004 年 10 /22. 17% 19 /24. 67% 35 /26. 74% 9 /12. 04%
人,使其代表的种姓或教派团体的选民数量总和 2009 年 10 /17. 5% 20 /27. 42% 23 /23. 26% 21 /18. 25%
能在该选区中达到简单多数 ( first past the post) ,
便可以保证候选人顺利当选。每个政党都有自己 从历次选举结果来看,只要拿到三分之一以
的 “基本盘”,但其 “基本盘” 并不能够保障该 上的选票,就能保证选举的胜利。但得票率一旦
党在特定选区的简单多数地位,每个政党都在不 比三分之一低上若干个百分点,则会出现议席数
停争夺盟友。从北方邦的种姓构成和选举结果对 则大幅跌落的局面。 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 “基
比来看,两者之间有着较高的重合。 本盘 ” 主要是占全邦人口 23% 的高种姓 , 印度

① “大众社会” ( bahujan) 是一个巴利语佛教术语,意思是 “大众”、“多数人”。


② 引用数据来自印度统计局官方网站,www. censusindia. gov. in。
③ 有个别穆斯林种姓属于其他落后阶层,所以统计数据重合,各项相加总值超过 100%。印度统计局发布数据
未统计单个种姓人口数量,亚达夫和杰玛尔种姓人口来自其他新闻报道。
④ 引用数组来自印度选举委员会官网网站报告,https: ∥eci. gov. in / statistical-report / statistical-reports / 。印度北
方邦选举数量略有调整,从 1993 年的 422 席缩减到 2012 年 403 席。
⑤ 引用数组来自印度选举委员会官网网站报告,https: ∥eci. gov. in / statistical-report / statistical-reports / 。2002 年,
印度全国人民院选区调整之前,北方邦有 85 个议席,调整后减少到 80 席。

· 75·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No. 1 2020

人民党多年来一直谋求其他落后阶层 ( OBCs) 度人民党选择与出身达利特种姓群体的 “自己


中非亚 达 夫 种 姓 群 体 的 支 持; 大 众 社 会 党 的 人党 ( apna dal) ” 结盟, 成功分化了大众社会
“基本盘” 主要是占全邦人口 20. 8% 的达利特群 党的选民基础。大选之前,尽管大多数民调已经
体,尤其是其中的杰玛尔种姓; 社会主义党的 显示印度人民党有可能获得北方邦的多数人民院
“基本盘” 主要是占全邦人口 10% 的、 属于其他 议席,但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继续坚持独立
落后阶层 ( OBCs) 的亚达夫种姓。 占全邦人口 参选,未参与任何政党联盟。2017 年, 北方邦
19% 的穆斯林群体一直是印度人民党的反对者, 举行邦议会选举, 印度人民党再次取得绝对胜
所以成为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长期争夺的对 利,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的议席。选举之前,预
象。穆斯林群体在毛拉们的动员下,团结成一个
料到不利选情的社会主义党与国大党结盟 ,试图
整体对某一政党进行投票,穆斯林选票库甚至被
稳固穆斯林选票库,仍然以惨败收场,邦议会议
认为是北方邦的 “国王制造者。”①
席比上届少了 184 席,丢掉了执掌五年的北方执
种姓政治在北方邦大行其道的二十年,也是
政权。大众社会党仍然单独参选, 议席仅有 19
北方邦政治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大众社会党和
席,比上届少了 61 席。 依附于印度人民党的自
社会主义党在 1993 年组建的执政联盟, 在 1995
己人党继续承担分化大众社会党的角色, 在 11
年社会主义党党工围堵大众社会党党魁玛雅瓦提
个选区 推 举 了 候 选 人 参 选, 尽 管 得 票 率 仅 为
( Mayavati) 事件爆发后随即解散。 此次事件后,
1%,却成 功 拿 下 了 9 个 议 席。2019 年 印 度 大
两党陷入了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政治恶斗,印度
人民党积极参与进来,导致北方邦先后三次被中 选,面临严峻政治危机的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

央政府实行 “总统治理”。直到 2007 年和 2012 年 党终 于 冰 释 前 嫌, 联 合 印 度 多 个 小 党, 组 成


的两次邦议会选举中,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 “大联盟 ” ( Mahagathbandhan) 参加大选, 并于
各赢得一次邦议会多数席位,才各完成了一次完 国大党达成了选前默契。 “大联盟 ” 共在全印
整的任期。两党奉行的执政方针大同小异,均支 423 个选区参选, 最终仅赢得 15 个议席, 且全
持印度保留政策,致力扩大保留群体,主张维护 部是北方邦选区议席, 其中大众社会党赢得 10
低种姓和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大众社会党甚至将 个议席,社会主义党赢得 5 个议席。
保留政策推广到了印度私营企业,后因印度最高 表4 2014 年至今北方邦主要选举中各政党议席数及得
法院的反对而不了了之。两党还利用印度人民院 票率 ②
长期处于 “悬浮议会” 的状态,在各个政党联盟 印 度人民 党 大众 社 会 党 社会 主 义 党 印度国大党
之间摇摆不定,从而谋求更大的利益。两党没有 BJP 议 席 数 BSP 议 席 数 SP 议 席 数 / INC 议 席 数
/ 得票率 / 得票率 得票率 / 得票率
选择加入国大党或印度人民党政党联盟,而是采
2014 年印
用选举时单独参选,选后外部支持执政联盟的方 度大选
71 /42. 63% 0 /19. 77% 5 /22. 35% 2 /7. 53%

式。2004 年和 2009 年两次大选后,两党都参加了 2017 年北


312 /39. 7% 19 /22. 2% 47 /22. 0% 7 /6. 2%
方邦选举
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同盟 ( UPA) 政府,换来
2019 年印
了国大党在邦级事务中的支持和配合。 62 /49. 56% 10 /19. 26% 5 /17. 96% 1 /6. 31%
度大选

四、北方邦种姓政治的式微期
2019 年 6 月 4 日, 印度大选结束还不到两
2014 年的印度大选中, 北方邦政治形势发 周,大众 社 会 党 和 社 会 主 义 党 矛 盾 再 度 激 化,
生了深 刻 改 变。 在 “莫 迪 旋 风 ” 的 裹 挟 之 下, “大联盟” 迅速解体。 玛雅瓦提指责阿奇里什 ·
印度人民党一 举 囊 获 北 方 邦 80 个 议 席 中 的 71 亚达夫 ( AkhileshYadav) 甚 至 连 亚 达 夫 种 姓 的
席,取得了让各派政治势力始料未及的大胜 。印 选票都拿不到,大众社会党将单独参加北方邦议

① R. Upadhyay,“UP Electoral verdict-BJP is not the winner but the vote bank politics is the loser”,SAAG Paper
No. 6239,Apr. 6,2017.
② 引用数组来自印度选举委员会官网网站报告,https: ∥eci. gov. in / statistical-report / statistical-reports / 。印度北
方邦选举数量略有调整,从 1993 年的 422 席缩减到 2012 年 403 席。
· 76·
印度种姓政治: 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北方邦为例

会补选。① 26 年前,大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通 土地改革,主张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分配土地 ,但


过组建政党联盟成功夺得北方邦政权 ,改变了北 社会主义党任内鲜有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 。2019
方邦多年的政治格局。时至今日,三次重要选举 年大选前,莫迪指责两党背离理想,滥用安倍德
接连受挫,两党组建选前联盟却无法改变所面临 卡尔和洛希亚的名号, 却没有给穷人做事。⑥ 两
的困境,在北方邦这片种姓主义气息浓厚的土地 党既缺乏明确的意识形态,又缺乏明确的党内章
上,印度种姓政治已经进入了式微期 。 程,逐渐 沦 为 印 度 政 坛 典 型 的 “王 朝 主 义 ”
种姓政治的衰落体现了族群政治运动发展的 ( Vanshvad) 政党。 “王朝主义 ” 政党面临的一
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党和大众社会党崛起于上世 个通病便是统治家族成员的内部矛盾问题 。从群
纪七八十年代的低种姓政治运动 ,社会主义党在 众运动走出来的第一代政治领袖年事已高 ,接班
R·M·洛希亚等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土地改革和 人问题导致党内矛盾重重。2012 年, 社会主义
农民运动中发家,大众社会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 党穆拉耶姆·亚达夫推举儿子阿奇里什·亚达夫
上依赖达利特运动在北方邦的迅猛发展 。穆拉耶 担任北方邦首席部长。2017 年北方邦议会选举
姆·亚达夫和玛雅瓦提等人作为反建制平民领袖 前,阿奇里什·亚达夫在各选区都推出了本派系
的形象出现在印度政坛,但上台执政之后,两党 候 选 人, 引 发 了 与 叔 叔 西 瓦 巴 尔 · 亚 达 夫
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迅速褪色,与其一直反对 ( Shivpal Yadav) 派系的严重冲突, 穆拉耶姆 ·
的执政党之间变得没有差别。2019 年两党组建的 亚达夫调解未果,西瓦巴尔·亚达夫率领本派系
“大联盟” 提出了 “毗姆万岁②、洛希亚万岁、印 人员于 2018 年另立新党,分化了 2019 年大选中
度万岁 ( Jai Bhim,Jai Lohia,Jai Bharat) ” 的政 社会主义党的选民基础。
③ 虽然政治口号的意识形态非常鲜明 ,
治口号。 在邦内治理中,两党多年来一直奉行民粹主
但大众社会党与安倍德卡尔的社会改革思想 、社 义经济政策, 通过大量经济补贴来争取选民支
会主义党与洛希亚的甘地式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 持,缺乏长期规划的经济政策使北方邦经济发展
距离却越来越远。 安倍德卡尔反对婆罗门主义, 缓慢。2017 年, 北 方 邦 人 类 发 展 指 数 ( HDI )
主张消除种姓差别,但玛雅瓦提却积极拉拢北方 在全印所有邦一级行政单位中排名倒数第二 ,成
邦的婆罗门群体,其政治口号 “( 大众社会党的 为全印经济最落后的邦之一。⑦ 即便是得到了大
选举标志 ) 不是大象而是象头神, 是三位一体 量补贴的特定种姓成员,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的大神 ( Hathi Nahin Ganesh Hai,Brahma Vishnu 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012 年北方邦选举前, 一
Mahesh Hai) ④ ” 与安倍德卡尔皈依佛教时发布 位生活在玛雅瓦提一手打造的安倍德卡尔村庄的
的 “22 条戒条 ” 相抵触, 因此印度国内有人戏 达利特村民就表达了对玛雅瓦提政府的不满 ,认
称安倍德卡尔的 “22 条戒条 ” 已经成为了玛雅 为 “工作远比补贴和财政援助重要 ”。⑧ 在两党
瓦提的 “二十二条军规”。⑤ R·M· 洛希亚倡导 执政期间,各种钱权交易、黑道政治和暴力选举

① Sanjay Singh, “End of Mahagathbandhan? Mayawati talks about going solo in UP assembly bypolls”,https: ∥
economictimes. indiatimes. com / news / politics-and-nation / end-of-mahagathbandhan-mayawati-talks-about-going-
solo-in-up-assembly-bypolls / articleshow /69643575. cms.
② “毗姆万岁” 是达利特运动最重要的政治口号之一。毗姆指安倍德卡尔,安倍德卡尔的全名是毗姆拉奥·拉
姆吉·安倍德卡尔 ( BhimraoRamjiAmbedkar) 。
③ Abhishek Shukla,“After 24 Years,Mayawati Shares Stage with Mulayam Abhishek Shukla”,https: ∥www. rediff.
com / news / report / pix-mulayam-mayawati-share-stage-after-decades-lok-sabha-elections /20190419. htm.
④ Pransha Mishra,“BSP Prepares Plans to Woo Back Brahmins in 85 Reserved Seats”,https: ∥www. news18. com /
news / politics / bsp-prepares-plans-to-woo-brahmins-from-bjp-fold-atleast-on-85-reserved-seats-1346527. html.
⑤ Ambikanand Sahay,“A bewildering twist: why did Mayawati refuse to embrace Buddhism”,https: ∥www. firstpost.
com / politics / bewildering-turn-of-events-whats-behind-mayawatis-refusal-to-embrace-buddhism-2734192. html.
⑥ PressTrust of India,“SP-BSP did nothing for poor; misused names of Ambedkar and Lohia: PM Modi”,https: ∥
www. business-standard. com / article / elections / sp-bsp-did-nothing-for-poor-misused-names-of-ambedkar-and-
lohia-pm-modi-119050100373_ 1. html.
⑦ “Sub-national HDI-Area Database-Global Data Lab”,Hdi. globaldatalab. org.
⑧ Sharlveel Shardal,“Job better than aid,say UP dalits”,https: ∥ timesofindia. indiatimes. com / india / Job - better -
than-aid-say-UP-dalits / articleshow /11623741. cms.
· 77·
2020 年第 1 期 南亚研究季刊 总第 180 期
No. 1 2020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 Sum No. 180

丑闻层出不穷,穆拉耶姆·亚达夫和玛雅瓦提家 基,以种姓身份为核心的族群认同与印度国族认
族多次遭到印度法院和中央调查局的指控和调 同既存在一致的一面,又存在着冲突的一面。印
查。多年的混乱治理、党内派系斗争的公开化以 度独立后,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试图打造一种
及政党意识形态的虚无化,动摇了社会主义党和 跨越民族、种姓和宗教的世俗主义国族认同 。从
大众社会党赖以存在的群众根基 ,使北方邦选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印度教民族主义国族认同
产生了强烈的求变心理,导致两党均面临着种姓 逐渐扩张。在两种主流国族认同相互斗争、此消
“基本盘” 不保的境地。 从表 1 和表 4 统计数据 彼长的过程中,达利特、亚达夫等种姓身份认同
对比便可以看出,大众社会党得票率已经低于达 政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种姓集团通过
利特在北方邦人口比例,社会主义党得票率已经 组合原有的种姓势力,借助印度保留政策带来的
远低于亚达夫种姓和穆斯林群体人口比例之和 , 红利,试图形成一种跨地区、 跨教派的政治力
种姓 “选票银行 ” ( Vote Bank) 失效的时代已 量,从而达到获取更大政治权力的目标 。印度人
经到来。 民党从上 台 执 政 伊 始, 大 力 实 行 “橘 黄 色 化 ”
的教育文化政策,将印度教文化意识和印度教特
五、种姓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性政治理念加入教科书。②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
种姓和政治是一对看似矛盾但又紧密联系的 ( RSS) 及其下属机构更是印度教复兴主义的鼓
问题。种姓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种姓之上有种姓 吹者和践行者,建立了大量教授印度教传统文化
集团,种姓之下有亚种姓,种姓的存在使印度国 的教育机构, 出版了各种宣扬宗教思想的出版
内政治呈现高度碎片化的特点。选举政治则要求 物。国民志愿服务团家族多年来潜移默化的文化
最大程度动员和拉拢群众,尽可能扩大自身的民 渗透逐渐改变了印度民众的思维 ,削弱了种姓政
意基础。当种姓和政治结合在一起,有限的支持 治的民意基础,在制衡种姓政治的过程中起到了
基础成为种姓政党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 。在政治 釜底抽薪的作用。
资源有限这一前提之下,为了拉拢其他群体来扩 印度保留政策一直被视为印度人民党的一个
大自身支持基础的举措必须会导致原来 “基本 软肋,但印度人民党在执政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反
盘” 群体利益受损, 从而导致出现新力量聚拢 对保留政策的态度, 通过各种办法改变保留政
未见成效而原有力量流失严重的局面 。在最近这 策,打乱原有制度框架,使其难以发挥政治动员
三次主要选举中, 大众社会党就面临这样的处 的效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拉杰纳特 ·辛格
境,原来被拉拢过来的婆罗门族群迅速倒向印度 担任首席部长期间,就力推 “保留制中保留制 ”
人民党,而达利特族群中若干种姓不满玛雅瓦提 方案,在达利特群体中划出了 “最落后达利特 ”
的政策,也选择支持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党自己人 ( Adi-Dalit) 群体, 在其他落后阶层 ( OBC) 中
党,使大众社会党在选举中遭受严重挫败 。 划出了 “最落后阶层 ” ( Most Backward Classes)
此外,印度种姓制度随着时代发生了深刻的 群体,③ 这种手段等于向达利特和其他落后阶层
改变。每个印度教徒有不止一个种姓身份,一种 的内部打入楔子,降低了这两个集团作为政治利
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阿希尔、杰玛尔等传统种姓 益共同体的凝聚力。2019 年 6 月, 北方邦首席
身份,另一种是自我主张的达利特、亚达夫、原 部长瑜伽师 · 阿迪提亚纳特 ( Yogi Adityanath)
住民① ( Adivasi) 等充满政治意义的新种姓身份 重组该邦保留政策, 将 17 个种姓从其他落后阶
标签,还有属于保留政策序列的表列种姓 ( SC) 、 层 ( OBC) 调整为表列种姓 ( SC) , 一方面巩固
表列部落 ( ST) 和其他落后阶层 ( OBC) 等种姓 了印度人民党的选民根基,进一步动摇了大众社
身份类别。 种姓身份认同是种姓政治存在的根 会党和社会主义党的选民基础, ( 下转第 93 页)

① Adivasi 中的 “Adi”意思是 “原初的”,许多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反对这一名称,认为其包含印度教徒是外来民


族的含义,主张将这些民众称为 “Vanvasi ( 森林居民) ”或 “表列部落 ( ST) ”。
② 陈小萍: 《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独立后印度政治发展研究》,北京: 时事出版社,2015 年,第 157 页。
③ UtpalPathak,“How BJP is changing the caste arithmetic in Uttar Pradesh”,https: ∥www. dnaindia. com / analysis /
standpoint-how-bjp-is-changing-the-caste-arithmetic-in-uttar-pradesh-1984032
· 78·
印度海洋安全环境: 新变动与新挑战

的第三份文件取代。① 全、装备建设与理论建设等各领域,特别是以海
其次是积极确立新型海上安全观 ,主动应对 岸与近岸安全战略子战略来保障印度本土免受海
新型特别是非传统海上安全挑战。 印度 1988 年 洋安全挑战的影响,由此构建了有印度特色的海
和 2007 年颁布的战略规划文件都叫 《印度海洋 洋安全全面战略设计。
军事战略》,2015 年修订后则更名为 《印度海洋 最后是积极推动海军国际交流合作 ,援引外
安全战略 》, 从 “军事 ” 到 “安全 ” 仅 一 词 之 力提升本国安全。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 指出,
差,却说明了印度海洋安全观在 30 年间的一大 印度海军具有军事、外交、警察和良性活动四种
变化,即从专注传统安全转变到兼顾传统安全与 角色,④ 后三者大量涉及海军国际合作。 旧版的
非传统安全。实际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正是 《印度海洋军事战略 》 仅在和平时期运用子战略
印度 2015 年修订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 所考虑 中论述后三种角色,而新版文件将这四种角色渗
的三大环境变化之一,② 该文件也将印度面临的 透到 5 个子战略中,表明印方已将海军国际合作
海上威胁划分为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两方面。
③ 提升为印度海军的基本职能之一 。近年来,印方
再次是进一步细化各子战略,全面回应新的 正以频繁的海军外交、 数量众多的对外联合演
海洋安全环境。在 《印度海洋安全战略 》 之中, 习、灵活高效的海军军备合作、与诸大国特别是
印度的海洋安全战略已从此前的三大子战略发展 美俄日等国的频繁互动、与印度洋中小国家的密
为五大子战略,分别是威慑战略、冲突战略、塑 切安全协作,一方面积极动用海军为国家外交政
造积极有利海洋环境的战略、海岸与近岸安全战 策服务,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国际合作来推动海军
略、海上力量与能力发展战略,覆盖了威慑与作 全面发展。⑤
战、平时与战时、海上与陆上、传统与非传统安

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檱
( 上接第 78 页 ) 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北方邦议会 的政治实力,导致该党在几次选举中议席数少了
补选和 2022 年北方邦议会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 一半以上 ( 详见表 2、 表 3) 。2017 年古吉拉特
又模糊了表列种姓和其他落后阶层群体之间的标 邦议会选举,印度人民党处理保留政策不当,原
准 和 差 别, 为 别 的 种 姓 列 入 其 他 落 后 阶 层 支持群体帕提达尔 ( Patidar) 种姓在哈迪克 ·
( OBC) 序列创造了空间, 为将来进一步重组保 帕特尔 ( Hardik Patel) 的领导下选举前反水并
留制度提供了契机,增强了印度人民党对保留政 加入国大党阵营,导致莫迪总理的政治大本营差
策事宜的主导能力。 点变天。哈里亚纳邦的贾特种姓近年来也因为争
虽然现在种姓政治已经过了势头最盛的时 取保留配额,屡屡发起大规模抗议活动,严重冲
期,但种姓政治的影响力仍然会持续一个相当长 击了印度人民党治下的哈里亚纳邦政府。 所以,
的历史阶段。种姓协会作为政党在地方政治中的 种姓政治在印度国内政治,尤其是地方政治中的
“桩脚”,种姓政治领袖及其派系在地方政治中 影响力仍然不能小觑。种姓政治作为印度国内政
能量依然十分巨大。1999 年, 原北方邦首席部 治中的重要一环,仍将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和深
长卡尔杨 · 辛格 ( Kalyan Singh) 带领本派系脱 入研究的问题。
离印度人民党,严重挫伤了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

① Directorate of Indigenisation,IHQ MOD ( Navy) ,Indian Naval Indigenisation Plan ( 2015-2030) ,p. 7.
② Integrated Headquarters,Ministry of Defence ( Navy) ,Ensuring Secure Seas: Indian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October 2015,p. ii.
③ Ibid.,pp. 33-43.
④ Integrated Headquarters, Ministry of Defence ( Navy ) , Freedom To Use The Seas: India  s 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2007,p. 71.
⑤ 参见曾祥裕、张春燕: “印度对外海军联合演习的发展趋势及战略影响”, 《南亚研究》,2013 年第 3 期。曾
祥裕、张春燕: “印度海军外交: 战略、影响与启示”, 《南亚研究季刊》,2015 年第 1 期。张春燕: 《美印
海上安全合作研究》,北京: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年 2 月。
· 93·
Cross-border Credit Investig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sia Countries
under the 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ian Yiha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lack of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s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increased cos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sian countries. This highlighted the
necessity of cross-border credit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Based on a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as well as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of cross-border credit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policy
measure for a workable cross-border credit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sia countries.

Religious Culture in India: Impacts 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India


Hu Rui

Indian culture is featured with strong religiousness. Religious cul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India, covering the entry mode, the operation approach of investment, and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n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us culture in Indi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 enhance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act of  Indian Frontier Administrative Service


Duan Bin

Nehru administration set up the Indian Frontier Administrative Service in 1952. In mid-1960s, it was
incorporated into Indian Administrative Service and Indian Foreign Service.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is service fully reflected Nehru administration  s inheritance of the old Politic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consistency of border policies between Nehru administration and the British Raj.

Statehood Demand in India and Its Mechanism and Process


Lei Dingkun

Four new states have been carved out of their previous mother-states in India since 200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langana Movement in addition to a reference to theories on identity politics and internal
disintegra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a Superimposition Identity mode and use this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tatehood struggle in India.

Caste Politics in India: 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Taking Uttar Pradesh as an Example
Yan Yuanyuan & Ran Jie

The caste politic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Indian politics. As a typical showcase of caste politics,
Uttar Pradesh has produced two powerful caste-based parties, i.e., Bahujan Samaj Party and Samajwadi Party.
Caste politics in Uttar Pradesh has evolved from its originating period, to the forming period, the peak period
and the declining period.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in caste politics and the rapid spread of Bharatia Janata
Partys national identity has resulted a recession of caste politics in Uttar Pradesh. However,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caste leaders and their factions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An Analysis of the 2019 Sri Lank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 Yan

Gotabaya Rajapaksa was elected as the seventh President of Sri Lanka with an overwhelming victory over
candidate from the ruling party. Gotabaya  s success indicated an popular support to his dedication to state
security, strong leadership, and his work style of steadiness and pragmatism.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new
government would focus on priorities such as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form 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friendly foreign policies as well as renewal of relations with major powers.

Indian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Conceptualizing Its Security Context


Zeng Xiangyu & Zhu Yufan

Maritime security context is a determiner of 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Indias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such a security context is relevant to four points, comprising the enhance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Indian Ocean, blending of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rise of non-
security challenges, as well as rising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fragmented region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 and
competing regionalism initiativ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dian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in line with such
an evolution has brought about a complicated impact to security in IOR region.

India-France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Indian Ocean Region:


Perspective from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Liang Jiarui

France and India has attached greater emphasis on maritime security in Indian Ocean Region in the
framework of their respective Indo-Pacific strategies. Bilateral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best method to
safeguard the security of maritime strategic lane of communication for France and India. The two countries have
realized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ed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maritime security threats in the region.

Indo-Australian Maritime Cooperation: Impetus and Constraint


Shi Hongyuan

India and Australia has developed an enhanced maritime co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covering naval
exercises, maritime dialogue mechanism and maritime governance in the regio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djusted their maritime strategies with a consideration to counterbalance China and enhance economic / trad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o make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non-traditional maritime security threats. However,
maritim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ould not be unhindered due to certain reason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global diplomatic strategies, different views on China, and Indias dissatisfaction with Australias
ties with Pakista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