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8

專利法

參考資料:
陳龍昇 專利法
劉國讚 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

1
概論: 何謂智慧財產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依據 1967 年成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約」( 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規定,智慧財產權包括:
(1) 文學、藝術及科學之著作。
(2) 演藝人員之演出、錄音物以及廣播。
(3) 人類之任何發明。
(4) 科學上之發現。
(5) 產業上之新型及設計。
(6) 製造標章、商業標章及服務標章,以及商業名稱與營業標記。
(7) 不公平競爭之防止。
(8) 其他在產業、科學、文學及藝術領域中,由精神活動所產生
之權利。
2
概論: 何謂智慧財產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所謂「智慧財產權」,可說是各國法律為了保護人類精神活動成
果,而創設各種權益或保護規定的統稱。目前我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
包括:專利法(發明、新型、設計)、商標法(商標、證明標章、團體標
章、團體商標)、著作權法(著作人格權、著作財產權、製版權)、營業
秘密法、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公平交易法(不
公平競爭的部分)

3
概論: 何謂智慧財產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我國法律中並沒有一部法律稱「智慧財產權法」,而是由專利法、商標法、
著作權法、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營業秘密法等
法律分別就不同的智慧財產權加以保護,就一個商品而言,即可能藉由多
項智慧財產權之相關法律加以保護,例如手機,如下圖所示。

4
5
何謂專利?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58-79bc6-101.html

答:當發明人、新型創作人或設計人就其創作提出專利申請,且經審查
符合專利法的規定後,國家將其技術公開,並給予專利權,賦予在一定
期間內的權益保護,這種權利就是專利權。專利權人在一定期間內,專
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其發明、新型及設計之創作的權利。

透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創新,可以使人類的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6
認識專利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4-873246-9d957-101.html

7
專利種類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4-873246-9d957-101.html
有關專利的種類,各國規定並不相同,依我國現行專利法規定,專利分為發明、
新型及設計專利等三種。
發明專利
發明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固有的規律所產生之技術思想的創作,以產生功效,解決
問題,達成所預期的發明目的。專利法所指的發明必須具有技術性(technical
character),即發明解決問題的手段必須是涉及技術領域的技術手段。
新型專利
申請專利之新型必須是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佔據一定空間的物品實體,且
具體表現於物品上之形狀、構造或組合的創作。
亦即新型專利係指基於形狀、構造或組合之創作,所製造出具有使用價值和實際
用途之物品。
設計專利
設計專利是指對物品全部或部分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訴求的
創作 其中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為一種透過顯示裝置顯現
而暫時存在之平面圖形,該圖形本身應屬花紋或花紋與色彩之結合的性質,亦得
申請取得設計專利。 8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4-873246-9d957-101.html

9
新型與發明的區別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4-873246-9d957-101.html

發明與新型之保護標的不同,發明之範疇較廣,包括物質(無一定空
間型態)、物品(有一定空間型態)、方法、生物材料及其用途;新
型則僅及於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之創作。
另外,發明專利須經過專利要件之實體審查,才能取得專利權,但新
型專利則不經過實體審查,而以形式審查來快速取得專利,故其本質
上權利具有不安定性與不確定性。

10
設計專利與發明、新型不同之處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4-873246-9d957-101.html

設計專利應著重於視覺效果之增進強化,藉商品之造形提升其品質感受,
吸引一般消費者之視覺注意,進而產生購買之興趣者,由此得知,設計之
形狀、花紋或色彩,著重於物品質感、親和性、高價值感之視覺效果表達,
以增進商品競爭力及使用上視覺之舒適性。
反之,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則在於其功能、技術、製造及使用方便性等方
面之改進。

11
申請專利有什麼用?
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 https://courageip.pixnet.net/blog/post/20809556

• 台灣的智慧財產局每年所接到的專利申請量就高達8萬多件, 美
國和中國則更加龐大
• 專利商品化的比率一般是介於3%至5%之間, 花錢去申請將來可
能完全用不到的東西?

12
行銷上的功效
在產品打上『已獲得××專利,專利編號:××××××』或『××專利申請
中』,往往會給消費者此產品具有一定質量的印象。或者,產品製
造商在向客戶或潛在客戶行銷自己時,大量的專利申請量可給客戶
其具有一定研發能力且重視智慧財產權的良好印象,而且客戶可能
會認為將訂單下給它將來也較不容易有專利權上的糾紛。

13
鼓勵員工揭露其點子

藉由設立『專利提案獎金』等類似制度,可鼓勵公司員工將其腦
袋中的想法貢獻出來。縱使大部份提案的價值可能都不大,但多多
少少會有一些不錯的想法,且大量累積下來的知識也不容小屈。另
外,也比較能防止員工將來跳槽時,將其腦中的想法帶到競爭對手
那邊。

14
消極的防衛

若你產品賣得很好,而對手看到你的產品後,馬上抄襲並申請專利,
之後反過頭來告你侵權,在碰到這種狀況時,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
是覺得相當F×××。雖然,在訴訟時你可以陳述說對手的產品是抄襲
自你的產品,且產品的販售是在對手申請專利前,故對手申請的專
利應無新穎性等。然而,為了證明你的說法,你必須要收集相關證
據,且可能還要聘請律師,這當中所花費的成本往往遠高於你當初
若申請專利時所花費的費用。

15
績效評量
申請專利的數目或所獲證的專利數目常被用來評估公司內部研發
人員的績效,而且許多學校的教職人員的升遷標準也將申請專利的
數目或所獲證的專利數目納入評量的指標。另外,在申請政府的補
助案方面(例如:SBIR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專利的
申請』也是取得政府撥款或將來驗收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此外,
一些學校也將申請專利的數目或所獲證的專利數目作為學生在課業
上表現的評估,而且學生將來畢業後,專利的數目也可用來為自己
的履歷加分。

16
另一種商業模式

發明人可將專利販賣或授權給他人,這樣就無需思慮如何將專利商
品化,而只需將心力集中在發明上。這種商業模式在台灣還不普遍,
但在美國這已經漸漸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當然,申請專利的功用可能還有很多,例如『虛榮心』,對於某些
老闆或發明人來說,其擁有的專利數目愈多,愈能滿足其虛榮心。
然而,千萬不要忘記專利根本的用途:『保護您辛苦發明的心血,
以防止被他人竊用』。

17
第一章 專利起源與法制沿革
第一節導論
專利是一種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一語現代人耳熟能詳,顧名思
義,「智慧」是指人們心智活動的產出,這個產出可以成為私有「財
產」,並成為一種「權利」(right)在法律上受到保障,此即「智慧財
產『權』」。
擁有智慧財產權,最大的特點是不允許他人模仿,例如新設計的機械、
新的製造方法等;或不允許他人複製,例如繪畫、小說等著作物。亦即,
這種權利是就智慧之產出給予獨占地位,若能善加運用,於現代自由經
濟社會中自然可獲得龐大之經濟利益。

18
一、隨時代變遷的財產
若以經濟活動和產業主軸劃分世界歷史,在早期游牧時代,人類的財產是隨人們移動
的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羊、馬等游牧動物,因為這些動物自己可以移動,更是人們倚
賴的食物與製成衣服、器具的來源。
接下來進人農耕社會後,財產除了物之外,還有土地。社會財富的基礎是農地,代表
性人物是地主和農民,富有的人都是擁有土地且耕種作物的地主。土地是農業生產之
基礎,取代游牧動物成為最重要的財產,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土地的管理與使用可說
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
其後,商業貿易時代來臨,人們的財產再加上資本。所調資本是指經濟交易的對象,
貨幣是主要的資本。此一時期社會財富的基礎是由貿易公司開展出的海上商業活動,
代表人物是商人與海員,成為成功的貿易商就可獲得財富。
200年至300年前進人工業時代,產業革命開展,高效率的機械登場,工廠中大規模的
生產製造震驚世人,產業革命初期人們的財產再加上原料、機械設備等資本。此一時
期社會財富的基礎是土地、勞工和資本,運用自然資源和勞工,大規模生產產品的資
本家,累積財富的速度更甚以往。
隨著生產製造技術之改進與發展,人們的財產再加上智慧,具體言之,就是智慧財產。
伴隨著產業發展的智慧財產是專利,專利制度是給子新發明的發明家特別獎賞,或一
定期間内獨占排他的實施權利。

19
二十世紀末,世界邁人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了 創造財富的新基石,迅速取代了
士地、原料和廠房。知識經濟的要義,是指創造、累積、擴散、以及有效率地應
用知識的方式,在經濟活動中成為一項重要的生產與競爭要素。知識經濟最重要
的生產要素是擁有智慧資產的人。知識經濟與過去舊經濟的比較,最大的不同是,
知識經濟的特點是全球化的生 產與消費,生產因素是無形的,知識的產出是不需
有形原料的。前美國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葛林斯潘(Greenspan)普說:「這50年來
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增加5倍,但實體的有形產出幾乎没有增加。」
創新發明在各個時代均占有重要地位,且重要性呈倍速提升。農耕與
灌溉器具的發明促進農耕時代的發展,貿易時代所用來交易獲取利潤的對象
經常是各地的新發明。工業時代更是產出大量的新發明,專利制度在此時期正式
建立,主宰了此一時期的發展。
現代美國產出大量的重要發明,在世界各國取得專利,使其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掌
握關鍵知識,只靠無形的知識便可赚取巨額利潤,有别於以往貿易與工業時代需
要有形物之產出或商品交換的模式。藉由專利制度的保護,以重要發明在全球化
的經濟舞台中獲勝,是現代產業界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20
二、智慧財產受保護的理由
自民主思想發展以來,人民權利清單上的權利越來越多,智慧財產權
為何在現代法治國中成為一種受保障的權利,這個權利保障是為了哪些利
益?或者是為了調和哪些利益衝突的人們之利益?是首先要問的一個問題。
(一)道德利益
在所有事物中,人們心智勞動的產出是最特別的,最能彰顯他和其他人的
不同。智慧財產是財產和其創造者之間的道德連接,保護財產也保護特定
的個人利益。人們的創造常常需要相當的時間及勞力,如果產出的智慧財
產不能獲得保護,等於同意他人可以不花代價就取得原創作者的時間和勞
力,這至少在一般人的道德觀念上是不允許的。

21
(二)社會利益
藥廠開發新藥時的說法最能彰顯保護智慧財產的社會利益:「給予新藥保
護,我們就有意願開發新藥」,這是很中肯的說法。但是智慧財產保護過
度的話,對社會大眾並非有利,在市場上獨占的新藥可能價格高昂,當多
數人都買不起藥品時,開發出新藥又有何用。因此,智慧財產的保護並非
無限上綱,而必須作一些限制,也就是為了調合發明者與其他人的利益,
以獲取最大的社會利益。
(三)經濟利益
當智慧財產在市場上實施時,會影響創作者、競爭者和消費者等人的經濟
利益。創作者通常獲得最高的經濟利益,競爭者則以須在既有的基礎上開
發出更好的技術或產品,才能在市場中生存,消費者雖必須付出較高的代
價,但消費者常常也是創作者或競爭者。一件智慧財產權的經濟價值高低
差距甚大,當智慧財產事件進人司法訴訟時,賠償金額反映一件智慧財產
權的價值,通常也反映這些人的經濟利益之評價。

22
第二節 專利制度的起源
一、專利的萌芽
現代專利系統的重要特徵從早期發展時就已開始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獨占的觀念。
中世紀時代1,歐洲商業掌控在特定團體的手中,例如當時的皮革、玻璃等各種製造業
所製成的商品,這些商品的獨占,與現代專利是賦予新發明之排他權有所不同。當時,
掌控商品市場是皇室的特權,由皇室為了其利益而給予獨占權,故早期所謂「專利獨
占」 (patent monopolies)與新發明無關,而是和商業有關。
十一世紀至十六世紀間,地中海貿易繁榮,1474年,威尼斯共合國(Venetian Republic )
建立當今專利制度的基礎,也是最早頒布政令建立專利系統的國家,亦影響了歐洲其
他地區。此種最初的觀念是在貿易或生產上的獨占,這是君主的獎賞,這是一種君主
給子輸人特殊技藝或製造方法的外國人的特權,此種特權是透遇給予
一種「信件專利」 (letters patent),也就是一種打開的信來證明其獨占的特權。獲得
授予獨占特櫂的人,必須公開其新技術以回饋其10年市場獨占的特權,並吸引入當時
在國内所未知的產品和方法,也可以訓練本國人學習新的技藝,此為當時的「專利」,
實質上這是一種 「進口專利」。

23
二、專利的由來
現代所用的 「專利」一詞,英文是「patent」,與獨占觀念萌芽當時的意義並不
完全相同。十六世紀的英國相較於歐陸,技術是較落後的,營時英國有營業團體
(trade guild),的制度,由各地相同職業者聚集的團體,得到國王之許可證,也
就是卡特爾(charter),以特別規則管理子以統制。因為有這個營業團體制度,
在引進歐陸之技術者時,允許其在英國可以建工廠
及營業作為誘因,因此在營業團體架構外必須有例外,也就是稱為「patent 」的
特許狀。
當時英國國王所發的文書可分為卡特爾(charter)、信件專利、密封令狀(close
writ)三種。卡特爾決定公司設立、營業團體的許可,不能由國王一人發文書,必
須有樞密院之同意。而信件專利是可由國王一人發出的開封文書了。而密封令狀
是國王所發的一種不開封之令狀。
在原來營業團體許可之外,國王有權限發行信件專利,除了可以向國外招來技術
者外,對既有的營業團體也是一種制約,這是patent這個詞的由來。

24
二、專利的由來
由前述起源可以瞭解一此觀念在今日仍是相當有用的:(一)對於技
術相對落後的國家,專利是從國外引進新技術所需要的制度;(二)
卡特爾是一種聯合的獨占或壟斷,現代國家所設之反獨占法或公平
交易法,可避免市場被壟斷,當時的專利有制約壟斷的功能;(三)
如今「專利」己演成發給創新發明者的制度,持有大量專利權的公
司,也可能會成為市場獨占者,專利與反壟斷有密切關係。

25
第五節 1980年代美國重視專利政策
二、1980年代美國重視專利政策
1930年代,美國提出重視專利 (propatent)的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及專
利制度影響很大。此一政策的成因,是因1970年代至1980年代,新的電子
商品開發並普及,日本商品在世界市場占有很大比率,以壓倒性的國際競
爭力讓美國製品失去競爭力。美國是我國出口最大的市場,也是貿易伙伴
中,順差最多的國家。當美國在國際市場上遭遇勁敵,美國國内失業率偏
高,以及空前的貿易逆差,使得一向標榜自由貿易政策的雷根政府不得不
有所修正,其中亞洲的日、韓及我國成了美國保護主義箭頭所指的對象。
1983年,雷根總統設置總統競爭力委員會,尋找產業競爭力低落之對策。
1985年1月提出的報告書中,對美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出各種對策,其中
有關智慧財產作成特別報告,指出智慧財產對美國的重要性,智慧財產權
保護為國際的問題,美國以外的國家不當使用美國人的專利權,其保護範
圍太小且專利權期間太短。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強化的話,美國產業國際競
爭力無法再生,美國政府依此政策推動重視專利的政策。
26
重要的措施包含1982年成立專利法院,也就是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 forthe Federal Circuit , 簡稱CAFC),將專利訴訟二
審集中在一所法院管轄。
為了確保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利益,美國要和各國交涉以確實保護智慧財產
權,並祭出兩項在貿易上的武器。
一項武器是利用所謂的「301條款」,301條款是為美國尋求國際智慧財產
的適切保護,由國會在1974年通過的「貿易法案」,該法案的第3篇,名
為「不公平賢易之糾正」,其中第1條法律標題為 「回應外國政府的某些
貿易作法」,規定了美國政府對於不公平貿易的報復權限,俗稱「普通
301條款」。1988年8月,因應新的質易政策,將普通301條款修正成 「超
級301條款」

27
另一項武器則是在GAIT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前身)
的貿易談判中加人智慧財產權議題。美國原本希望修改巴黎公約,但是在
第三世界國家占多數的巴黎公約遭到極大阻力,乃在GATT於1986年的烏拉
圭回合談判將智慧財產權列為主要議題。烏拉圭回合談判的重要内容有:
成立世界貿易組織、全面降低關稅、回歸GATT基本精神、加強爭端解決機
能、確立貿易政策檢討機制等,其中大眾較為瞭解的是在降低關稅,尤其
是農產品關稅部分,但除一般商品貿易外,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之新
議題納入規範,對我國影響亦很重大。
根據美國提議,GATT應承續其協商國際反仿冒法之努力,建立一個較高的
國際智慧財產權執行與保護標準,以保護傳統與新興的智慧財產權。為確
實執行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美國亦建議建立爭端解決制度,並要求會員
國應將該協定規定内容,以國内立法加以採納。美國之建議在工業化國家
的支持下,最後為GATT所採納,通過「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
(Agreement on 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
TRIPS)。如今TRIPS有151國加入。
28
二、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議
TRIPS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飽團除原有之專利、商標、 著作權外, 並擴及工業
設計、積體電路布局、產地標示、營業秘密保護等。
RPS的保護規範是採最低標準的模式,「會員應實施本協定之規定。
會員得提供較本協定規定更廣泛之保護,但不得牴觸本協定。會員得於其本
身法律體制及程序之内,決定履行本協定之適當方式。」(TRIPS S1),也就
是說,各國内國法規範之保護水準只能比TRIPS的規定高,不能比TRIPS的規
定低。TRIPS對可受保護的智慧財產權類型與要件有詳細規定,因此透過
TRIPS的規定與TRIPS理事會的監督,使得各國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上有了一
致的標準可循。

29
TRIPS與專利有關的重要規定有:
(一)專利之對象(§27)
「各類技術領域内之物品或方法發明,具備新穎性、進步性及實用性者,應給
予專利保護。且權利範圍不得因發明地、技術領域、或產品是否為進口或在本
地製造,而有差異。」「會員得基於保護公共秩序或道德之必要,而禁止某類
發明之商業性利用而不給予專利,其公共秩序或道德包括保護人類、動物、植
物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對環境的嚴重破壞。但僅因該發明之使用為境内法所禁止
者,不適用之。」
(二)專利保護期間(§33)
自申請日起算至少20年。
(三)強制授權(§31)
強制投權申請人曾就專利授權事項以合理之商業條件與權利人極力協商,如仍
無法於合理期間内取得授權者,方可准予強制授權。會員得規定國家緊急危難
或其他緊急情況或基於非營利之公益考量下,可不受前揭限制而准予強制授權。
30
三、在貿易壓力下成長的專利制度
由於我國對美貿易依賴過深,國際貿易又是我國80年代前經濟成長的命
脈,301條款對我國影響自然是相當重大。1982年起我國製造業已累積相
當的製造技術與經驗,另一方面因人均所得的提高,己不能再以低廉的
人工成本在世界的市場上占優勢,此時經濟發展策略開始進人以科技為
導向。
在轉型的過程中,智慧財產權的環境可說是隨時處在美國的貿易報復壓
力下,另外一方面發展科技自然也要有優質專利制度的配合。此一時期
專利開始受到企業重視,也有快速的成長,在2001年朝向「綠色矽島」
的經濟建設策略之前,2000年發明專利申請案28,451件中,本國人申請
比例已近三成,而2011年全年發明專利申請件數已達50,082件。
近年來,國人科技研發水準大幅提升,電機、電子、半導體產業蓬勃發
展。國人近年來在美國所提出的專的申請件數大約在2萬件水準,向美國
申請專利的國家中,僅次於日本、德國、南韓與中國。
31
第六節 專利制度之目的與專利政策
一、專利制度之目的
專利制度歷經近400年的發展,其目的為何,大致上有所有權說、報酬說、公開
代償說、發明獎勵說及發明強制說等。
(一)所有權說
所有權說是指在自然法上,人人皆對自己的發明有所有權,這個所有權就是專利
權。此說以法國為代表,甚少國家採用此說,由於不經審查就有專利權,所以用
此說來解釋專利要件甚為困難。
(二)報酬說
報酬說是指發明人可以從受發明利益的社會取得報酬,這個報酬就是可以獨占發
明之實施的專利權。
(三)公開代償說
是以發明公開為出發點,發明若當作秘密,將隨發明人死亡而消失,這是社會的
損失,所以用專利權作為代償讓其將發明內容公開,這是用社會的公有財產來當
作專利制度的目的。此說認為發明的公開並不是專利制度所附帶的目的。

32
(四)發明獎勵說
是以獎勵為出發點,給予專利權可讓發明人有獲得獨占利潤的機會,以回
收研究開發的投資。此說在日本有許多人贊同,日本特許法即以此說為立
法目的之一。
(五)發明強制說
這是以強制技術之進步為出發點,專利制度禁止模仿專利,禁止同一發明
未獲專利權人同意之實施,競爭者必須開發改良發明或替代發明,才能對
抗專利權人,因此可以莲到技術內容高度化、豐富化的目的。

33
二、我國專利制度的目的
我國專利制度的目的是促進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發展的手段是透過鼓勵、
保護、利用發明、新型及設計之創作。專利法開宗明義第1條規定:
「為鼓勵、保護、利用發明、新型及設計之創作,以促進產業發展,特制
定本法。」人類心智活動的產出,在專利制度保護範圍内者,專利法稱其
為「創作」,創作符合一定條件者,可獲得發明專利、新型專利、或設計
專利之保護。
(一)鼓勵
給予創作人一定期間的專利權,對創作人即是一種鼓勵的方式。另外,也
有獎勵的方式,專利法第144條:「主管機關為獎勵發明、新型或設計之創
作,得訂定獎助辨法。」在此法源下,經濟部製定有 「發明創作獎助辦
法」,每年可辦理國家發明創作獎之評選,得獎者給予獎金之鼓勵。

34
(二)保護
保護創作的方式是給予創作人專利權,當他人有模仿等侵害行為時,可訴
請法院排除侵害,並請求損害賠償,此即保護的作用。
(三)利用
最直接利用創作的方式,是讓創作能在產業上實施,除了專利權人之實施
外,也可授權他人實施。若專利權人自己不實施,對於想要實施者卻以專
利權子以禁止,又不進行授權,則必要時國家可以介人,用強制授權的方
式,讓好的創作能充分利用。另一種利用的方式,是藉由公告制度,讓公
眾可以在既有已公告之水準上,作更進一步的研發創新,以促進產業持續
發展。
專利政策必須考慮創作人與公眾利益之衡平。發明保護過度時,例如專利
權存續期間太長(英國蒸汽機專利長達31年),反而阻礙了後續改良專利
的出現,而造成產業發展停滯。反之,過度強調發明之利用,則對發明人
保護不足,發明人將其發明當作秘密,因無法看到他人的新發明,造成許
多人重複作相同之研發,對國家而言是研發資源之浪費,亦造成產業發展
緩慢的結果。
35
三、專利在經濟發展過程的角色變化
伴隨產業革命而建立的專利制度,歷經二十世紀大量的發明產出,如今許
多國家產業發展都已成熟,而從工業時代邁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在知識
經濟時代體認到產出新知識才是生存之道,而競相投人研究發展,使得專
利數量愈來愈多。
如今,產出新發明不是困難的事,困難的是如何確定所研發的標的與他人
己成功研發的成果不重複。在龐大的專利數量下,進行既有專利的調查,
是進行研發工作前所必須確定的。在此趨勢下,建立完整的專利資料庫,
以提供產業界利用,培養專利調查的人才,以服務產業界,成了現代專利
制度的重要任務。在此轉變中,專利制度及產業革命的起源地歐洲又取得
優勢地位。歐洲專利局 (European Patent Office,簡稱EPO)多年來進行專
利資料庫之建置,與專利量大的國家交换資料,並且購買專業技術資料庫,
將其全部進行整備,如今EPO宣稱在50個技術領域可提供最有效率及最新
的資訊,70%的專利資訊在别的地方找不到,歐洲專利局所用的資料庫更
可說是全世界最完整,範圍最廣的專利資料庫。
36
四、企業活動與專利
雖然專利制度建立初期有許多單打獨鬥的發明人,但隨著各國競相投
人研究發展經費進行科技之研發,現代研發活動早己是團隊工作,因此愈
來愈高比率的專利權為法人所持有。
企業活動與專利權的關係
企業在聚資後,從事新製品或新技術的研究開發,透過所開發之新製品的
製造、販賣,或新技術的使用,獲取利益,再進行增資繼續作更進一步的
研發,接下來又是製造、販賣以賺取利益,這是企業成長的循環。
在這個循環中,研究開發階段須投人相當之資金,投資的回收及獲利卻必
須在商品上市之後,因而研發階段有相當高的風險。如果辛苦研發的成果
任由他人可以模仿,將造成企業研發之意願低落,企業成長的循環無法進
行,早成技術開發停滯,產業發展組礙,因此必須有專利權之保護。

37
第七節 專利法制體釆與沿革
專利制度的體系常常讓一般人覺得很複雜,原因是專利制度在現代法治國
運作時,與國家的司法系統產生密切關聯,而各國司法系統差異甚大,進
行多個國家申請與訴訟的專利,自然是相當複雜。

38
一、專利制度的法體系
(一)憲法
專利制度的存在是伴隨科技發展而來,我國憲法第167條第3款規定國家應對於學
術或技術有發明者予以獎勵或補助,也就是專利權是為了促進國家產業發展而立
法創設出來的權利,專利權並非屬憲法第2童所保障之人民基本權,與生命、身
體、健康、自由、財產等權明顯有別。
(二)取得專利的相關法律
尃利相關制度可區分成權利之取得(或授予)與權利之行使兩大部分。專利權的
授予制度可分成審查與救濟两大階段,審查階段通常是由一個權責行政機關(在
我國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負責進行一定專利要件之實體審查,通過審查之專利
申請案經登錄後即取得權利。救濟階段是指被核駁的申請案,可向上級行政機關
或法院起訴,請求撤銷原核駁決定,在我國為經濟部的訴願程序、台北高等行政
法院之行政訴訟程序、以及最高行政法院之上訴,以最高行政法院為終審。審杳
階段通常為行政機關之行政行為模式,救濟階段則為司法機關(或準司法機關)
之審判模式。因而,與授予專利權直接有關的法律,至少包含專利法,以及後續
救濟的訴願法、行政訴訟法等。
39
(三)專利權行使的相關法律
在權利的行使上,因專利權係一種私權,權利所有人遭他人侵害其權利情
事,須在民事法院起訴,在我國可以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侵害排除請求
權、防止侵害請求權等,以保護其權利;侵權訴訟進行時,侵權被告往往
會主張專利權無效(在我國為專利舉發制度)。侵權與無效同時進行,宛
如車之兩輪的訴訟程序相當複雜。權利的行使紛爭多為司法機關的審判模
式。因而,與專利權行使直接有關的法律,至少包含:民法、民事訴訟法
等。
(四)智慧財產法院相關法律
前述司法審判模式中,不論是行政爭訟,或是侵權的民事訴訟,都具有高
度專業性,因此,成立專業法院審理專利相關訴訟之呼聲不斷。司法院
乃參考各國司法制度,決定成立智慧財產法院,研擬「智慧財產法院組織
法」及「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2007年3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於
2007年3月28日公布,於2008年7月1日正式成立智慧財產法院。
40
二、專利法沿革
我國專利法在1944年5月4日制定全文133條,於在1949年1月1日施
行,其後經過多次修正。專利有發明專利、新型專利、新式樣專利
三種,三種專利均採實質審查制,通過審查後公告期間有異議制度,
取得專利欋後有舉發制度等,基本架構與日本較為接近。

41
第一章 專利之種類
第一節 發明專利
我國專利法於立法之初,參照外國立法例,並未於專利法明定「發
明」之定義,擬由學說與司法判解以爲解釋。嗣民國(下同)83年
修法時,始於當時的第19條規定發明之定義。

42
第2條
本法所稱專利,分為下列三種:
一、發明專利。
二、新型專利。
三、設計專利。

43
發明專利、新型專利、設計專利有何不同?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3-15a31-101.html

答:
發明專利與新型專利都是保護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的創作,著重於
功能、技術、製造及使用方便性等方面之改進。但發明的標的較廣,包
括物質(無一定空間型態)、物品(有一定空間型態)、方法、生物材
料及其用途;新型的標的則僅及於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的創作。
設計專利是保護對物品全部或部分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
視覺訴求的創作,著重於物品質感、親和性、高價值感之視覺效果表達,
以增進商品競爭力及使用上視覺之舒適性,與技術性無關。
發明專利及設計專利都須經過實體審查才能取得專利權,但新型專利則
不經過實體審查,而採形式審查,故新型專利權本質上會有不安定性與
不確定性。
44
壹、沿革

按專利制度旨在透過賦子發明人排他權之方式,以激勵、誘發從事
發明創作之動機,進而達到提升技術與促進產業發展之目的。因此,
發明重在發明人能否以實際之方法來實拖,而非僅就概念或理念層
面之描述,故多數國家立法上鮮就發明之定義予以明文規定。有關
發明之定義,學者間多引用德國學者哥勒 (Kotler)之解釋:「發
明為駕馭自然,利用自然力產生一定效果而表現於技術上的人類精
神上創作。」

45
我國專利法自民國元年的「獎勵工藝品暫行章程」制定開始,一直到83年
專利法修正以前,條文中皆未明文定義發明之意義。83年修正專利法時,
參酌日本特許法第2條第1項:「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的思想之中較爲高度
者。」之規定,於當時專利法第19條就發明予以正面定義爲:「稱發明者,
謂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高度創作。」惟因發明主要係指利用自然法
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與「高度」無關,且審查時亦無客觀標準供判斷何
爲「高度創作」,易參雜審查人員主觀意見,而任以「不具高度」而不予
專利,致實務上迭生是否無高度創作之認定爭議,故92年專利法修正時刪
除「高度」一詞,於當時專利法第21條將發明定義爲「利用自然法則之技
術思想之創作」。

46
貳、發明之意義
依現行專利法第21條規定:「發明,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
作。」可知,所謂「發明」,係指利用自然界固有原理、規律所產生之
技術思想的創作。易言之,申請發明專利者,必須具有技術性。
技術有其客觀性,亦即任何人依照發明申請說明書所載步驟,應可達到
相同結果。換言之,發明技術具有反覆實施產生同一結果的特性,不會
因寫實施者不同而異其結果。倘發明實施結果會受實施者人爲因素而影
響者,即非所謂技術,從而不符合發明之定義。此外,單純之發現、科
學原理、資訊揭示、美術創作等不具有技術性者,亦非技術。

47
何謂發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0-8a0a9-101.html

答:發明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固有的規律所產生之技術思想的創作,以產
生功效,解決問題,達成所預期的發明目的。發明必須具有技術性
(technical character),即發明解決問題的手段必須是涉及技術領域的技
術手段。申請專利之發明具有技術性,才符合發明之定義;因此,申請
專利之發明不具有技術性者,例如單純的發現、科學原理、單純的資訊
揭示、單純之美術創作等,都不符合發明的定義。

48
發明是一種技術上的發明,這種技術上的發明是人類利用現有技術、知識以
及自然法則,所產生的具體、合理解決特定問題之手段。因此,專利法上的
發明限於「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非利用自然法則或違反自然法則者,均
不符合發明之定義。

所謂「自然法則」,乃係指自然界存在之原理原則,且不以已知的法則爲限,
至於必須藉助人類推理力、記憶力等心智活動之投入始能執行的規則或方法,
例如數學方法、遊戲或運動之規則等人爲規則、方法或計畫,均非屬自然法
則,利用這些自然法則以外規律所完成的發明,不具技術性,並不符合發明
之定義。

惟實施方法的設備如遊戲機具,則有可能具有技術性,而符合發明之定義。
例如:甲利用既存的「A運動規則」想出另一個「新的運動比賽方式B」,並
研發出一個爲B運動計分的機器C,這個B運動規則本身即不具有技術性,因
爲是利用自然法則以外的規律,但是計分設備C則有可能可以獲得專利。

49
所謂利用自然法則,則係指申請發明專利之技術創作,必須是將自然法則
付諸實際利用而產生功效,解決所欲處理的問題並達成該發明所預期之目
的。換言之,自然法則本身例如能量不滅定律並非法定可予專利保護之客
體,但是如果係利用該定律去研發、完成一個技術創作,並記載爲申請專
利的技術特徵者,即專利法第21條所定發明定義之「利用自然法則」。至
於申請專利之發明若有一部分不是利用自然法則,並無礙該發明整體仍有
符合發明定義之可能性。
例如:單純的電腦程式因屬數學邏輯演繹法而不符合發明之定義,惟應用
電腦程式之相關發明,如該發明整體具有技術性時,仍有可能被認定符合
發明定義,而不得僅因該發明涉及電腦程式而逕認定其違反發明定義。例
如利用電腦程式與硬體機械結合(電腦等)所硏發之銷售系統與裝置等。

50
非屬發明的類型
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不具有技術性而非屬發明者,大致可歸納下列幾種類型:
(1) 自然法則本身
指自然法則未付諸實際利用,例如能量不滅定律或萬有引力定律等自然界
固有的規律,其本身不具有技術性。
(2) 單純的發現
主要指自然界中固有存在的物、現象及法則等之科學發現,例如單純發現
野生植物或天然礦物等,發現該物的行為並非利用自然法則的技術思想之
創作。

51
非屬發明的類型
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3) 違反自然法則者
例如永動機,即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的自然法則。
永動機是指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作的機械。
歷史上人們曾經熱衷於研製各種類型的永動機,其中包括達文西、焦耳等學術大師。在
熱力學體系建立後,學界認定永動機相悖於熱力學基本原理的設想,將其從正統學術界
中排除
(4) 非利用自然法則者
係利用自然法則以外之規律者,例如科學原理或數學方法、遊戲或運動之
規則或方法等人為的規則、方法或計畫,或其他必須藉助人類推理力、記
憶力等心智活動始能執行之方法或計畫,其本身不具有技術性。

52
非屬發明的類型
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5) 非技術思想者
1. 技能:
依個人之天分及熟練程度始能達成之個人技能。例如以手指夾球之特殊持球
及投球方法為特徵的指叉球投法。
2. 單純的資訊揭示:
發明的特徵僅為揭示資訊內容,包含:資訊之揭示本身,例如視聽訊號、語
言、手語等;記錄於載體(如紙張、磁片、光碟等)上之資訊,其特徵在於
所載之文字、音樂、資料等。
3. 單純的美術創作:
例如繪畫、雕刻等物品係屬美術創作,其特徵在於主題、布局、造形或色彩
規劃等之美感效果,屬性上與技術思想無關。
53
能量不滅定律之科學原理,可以申請專利
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9-19b48-101.html

答:不可以。
能量不滅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自然法則或科學原理,如本身並未
被利用而表現成發明之技術內容,原屬於自然法則本身,故不屬於
發明之類型。

54
概念是否為專利保護的標的?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7-440d6-101.html

答:專利不保護概念,創作內容必須明確且充分揭露,可供該技術
或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並可據以實現者,才可獲得
專利保護。

55
單純的發現,可以申請專利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8-c72c6-101.html

答:不可以。
自然界中固有存在的物、現象及法則等之科學發現,例如單純發現
野生植物或天然礦物等,發現該物的行為並非利用自然法則的技術
思想之創作。

56
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如何判斷是否符合發明定
義?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70-f9c7a-101.html
答: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如屬於非利用自然法則或非技術思想者,即非利用
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發明之定義。

申請專利之發明僅一部分非利用自然法則,不得謂其不符合發明之定義。
例如數學方法本身雖然不符合發明之定義,但利用該數學方法來優化電腦
網路之負載分配的發明,不得僅因其涉及數學方法即認定不符合發明之定
義。

若無法明顯判斷電腦軟體相關發明是否符合發明之定義,須進一步判斷該
發明中的電腦軟體之資訊處理是否係利用硬體資源具體實現,若屬之,則
符合發明定義,反之則否。(審查基準第二篇第十二章第3節發明之定義,
判斷流程及說明)
57
電腦軟體可以申請專利嗎?
http://www.is-law.com/old/OurDocuments/PT0016LA.pdf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案例
小龍是資管系的高材生,研究所畢業之後,與好友共同成立一家軟體公司,從事
電腦病毒防毒軟體的設計。經過三年之後,終於研發出可以從已存在之電腦病毒
中,歸納整理出各種不同的病毒類型,並可將各類型交叉分析,產生並預防新的
病毒的入侵。此防毒軟體一經發表之後,各電腦防毒廠商紛紛仿效,小龍非常困
擾,因為其他廠商並非直接重製,僅是參考小龍所設計之防毒軟體,而自行設計
類似功能之防毒軟體。友人建議小龍下次撰寫電腦軟體時,申請專利即可防止他
人抄襲類似功能,小龍很疑惑,電腦軟體不是只能依著作權法保護,真的可以申
請專利權嗎?

58
由於電腦軟體具有一定之功能性,著作權法並無法完全滿足電腦軟體
保護的需求,因此,電腦軟體之發明人企圖尋求專利法保護的努力並
未停止。
然而,由於電腦軟體本身屬於邏輯演譯法,早期審查實務認為單純電
腦軟體和數學公式、運動規則等一樣,並不具有可專利性。

近年來在美、日陸續通過電腦軟體專利審查基準,我國主管機關亦修
正電腦軟體不得申請專利保護的想法,於民國八十七年參考美、日之
規定,公告電腦軟體相關發明之審查基準。目前我國審查基準中接受
電腦軟體以「物之發明」、「方法發明」、「紀錄媒體形式之發明」
等三種方式申請專利

59
1.物之發明 此類型是指將電腦軟體與硬體結合的發明類型,例如:利用微
電腦操控的洗衣 機、利用軟體搜集特定機械所回傳的資料加以分析進而
調整機械的運作⋯等,是 傳統電腦軟體申請專利的方式。
2.方法發明 一般認為電腦軟體無外乎將一系列的指令結合在一起,使其可
以達到處理特定事 項的功能,因此可以被認為是處理特定事項的方法發
明。本類型的重點在於電腦軟體必須產生具體轉換或動作。 所謂產生具
體轉換或動作,舉例來說,當按下螢幕上的列印鍵時,會經由一套 標準
程序呼叫印表機,然後開始列印,這就是產生具體的動作;當使用 Excel
輸 入數字,按一個鍵可以產生圖表。
3.紀錄媒體形式之發明 本類型是指將電腦軟體紀錄在電腦可讀取的媒體上,
於電腦進行處理時,與電腦 產生功能上或結構上的交互關聯者,屬物之
發明的特殊類型。也就是說,電腦軟 體不需要再以與特定硬體結合之方
式申請專利,可以直接紀錄在儲存媒體上單獨 申請此種特殊物之發明專
利,但須注意的是,假如只是單純的儲存資訊,像是音 樂 CD 或是文字資
料⋯等,則僅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並不符合申請專利的條件。
60
中文輸入法之規則或方法,可以申請專利
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71-664fc-101.html

答:不可以。
中文輸入法之規則或方法,係利用人類之推理力、記憶力、技能等而成,
屬於人為規則或方法,並非利用自然法則,故不屬於發明之類型。(審查
基準2-2-7例8)

61
以手指夾球之特殊持球及投球方法為特別
特徵之指叉球投球法,可以申請專利嗎?
答:不可以。
指叉球投球法為依個人之天份及技巧熟練程度方能達成之技能,並
非技術思想,亦非一般人可由其技術揭露而重複實施者,非屬發明
之類型。(審查基準2-2-3第1.3.5.1節)

62
數學方法、遊戲方法或運動規則,可以申
請專利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73-4cf9e-101.html

答:不可以。
申請專利之發明係利用自然法則以外之規律者,例如數學方法、遊
戲或運動之規則或方法等人為之規則、方法或計畫,或其他必須藉
助人類推理力、記憶力等心智活動始能執行之規則、方法或計畫,
該發明本身不具有技術性,不符合發明之定義;惟遊戲機具或實施
規則、方法或計畫的設備本身可能具有技術性,而符合發明之定義。
(審查基準2-2-7例6)

63
英文語言規則,可以申請專利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74-55a2b-101.html

答:不可以。
英文語言規則若為利用人類之推理力、記憶力、技能等而成,屬於
人為規則或方法,而非利用自然法則,則不屬於專利保護之標的。

64
商業方法,可以申請專利嗎?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75-30dc3-101.html

答:商業方法若僅為社會法則、經驗法則或經濟法則等人為之規則,
非利用自然法則,不符合發明之定義,但如利用電腦相關技術施行
於從事商業的方法,則應針對其所利用的電腦相關技術本身予以判
斷。

65
第二項 發明之種類
符合前述發明定義,且具備專利法所定之專利要件者,依照發明所
表現技術之思想創作客體以觀,不論爲方法或物品之發明,均得申
請專利。

66
壹、物之發明

所謂「物之發明」,係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表現在具
體的「物」上者。包括表現在具有一定形體的「物品發明」,例如
機器、裝置;以及無一定空間形態的「物質發明」,例如藥劑、合
成物等

67
貳、方法發明
所謂「方法發明」,係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的創作,以朝一定目的
所爲系列相關行為(即所謂方法)。
方法發明包括:
一、無產品的技術方法發明,即該方法實施結果不會生產出產品,例如殺
害蚊蟲的方法
二、產品的製造方法發明,即該方法實施結果會生產出一定之物,例如提
煉淬取精華物的方法

68
貳、方法發明
需注意的是,另有所謂的 「用途發明」,即就已經存在的物或方法研
發出新的用途者,本質上依申請人主張之權利範圍而判定該新用途之
發明究屬物之發明或方法發明。
例如:就已知物品研發出新穎用法,其請求項以「一種化合物A作爲
殺蟲之用途(或應用、使用)」方式呈現;
又例如:就公知物質研發出新穎用途者,如改良殺蟲劑之配方,使產
生另一種新的殺蟲方法,其請求項以「一種使用化合物公殺蟲之方法」
方式呈現,則該用途發明屬於特定化合物新用途發明。

69
發明專利保護之標的
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發明專利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兩種,以「應用」、「使用」或
「用途」為標的名稱之用途發明視同方法發明,說明如下:
(1) 物之發明包括:
1. 物質:例如化合物 A。
2. 物品:例如螺絲。
(2) 方法發明包括:
1. 物的製造方法:例如化合物 A 之製造方法或螺絲之製造方法。
2. 處理物的技術方法:例如空氣中二氧化硫之檢測方法或使用化合物 A 殺蟲
的方法。
3. 用途發明(物的新用途):例如化合物 A 作為殺蟲之用途(或應用、使
用)。

70
71
以下案例為發明專利保護之標的:
案例 1,物的發明中屬「物質」者:
發明名稱:「新穎的生理活性物質」(專利證書號 I334866)。

72
案例 2,物的發明中屬「物品」者:
發明名稱:「數位相機自動對焦裝置」(專利證書號 I368100),
如圖 所示。

73
案例 3,方法發明中屬「製造方法」者:發明名稱:「薄膜電晶體陣列的
製造方法」(專利證書號 I255959)

74
案例 4,方法發明中屬「處理物的技術方法」者:
發明名稱:「半導體之缺陷檢測方法」(專利證書號 I276818)

75
案例 5,方法發明中屬「物的新用途」者:
發明名稱:「利用牛樟芝萃取物去氫硫色多孔菌酸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之
用途」(專利證書號 I363631)。

76
法定不予發明專利之事項
專利制度之目的,係透過授予權利保護其發明,進而促進國家產
業發展,對於不符合國家、社會之利益或違反倫理道德之發明,應
不 予專利。專利法規定不予發明專利的項目:

77
法定不予發明專利之事項
(1) 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
專利法所規定「動、植物」一詞涵蓋動物及植物,亦包括轉 殖基因之動物
及植物。以動物或植物為申請標的者,法定不予專利。對於生產動、植物
之方法,前述僅排除主要生物學 方法,不排除非生物學及微生物學之生產
方法。因此,即使 生產動、植物之方法的直接產物涉及法定不予專利之動、
植 物,只要該方法並非主要生物學方法或該方法為微生物學之 生產方法,
仍得予以專利。一般觀念上並不將微生物歸類為動、植物,故以微生物為
申 請標的或以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為申請標的之發明,得予以專利,但以
微生物學方法所生產之動、植物為申請標的之發 明,則不予以專利。

78
(2) 人類或動物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
基於倫理道德的考量,顧及社會大眾醫療上的權益以及人類的尊嚴,使醫
生在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過程中有選擇各種方法和條件的自由,人類或
動物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是 不予專利。例如對動物進行健康診斷步驟
之方法、外科手術 治療之方法、針炙民俗療法、抽脂減肥之治療方法、人
工受孕之治療方法、傷口處理及包紮之方法、蛀牙或感冒之預防方法、預
防疾病之按摩指壓方法、人工呼吸方法、安裝假牙 之方法等。 但在人類
或動物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中所使用之器 具、儀器、裝置、設備
或藥物(包含物質或組成物)的發明, 或不以有生命之人體或動物體為對
象,或不以治療或預防疾 病為直接目的之方法發明,均不屬於法定不予發
明專利之項 目,例如一種製造假牙之方法、指甲裝飾美容之方法、屍體
防腐之方法、促進動物皮毛生長之方法等。

79
(3) 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基於維護倫理道德,排除社會混亂、失序、犯罪及其他違法行為而
訂定。例如郵件炸彈及其製造方法、吸食毒品之用具及方法、複製
人及其複製方法(包括胚胎分裂技術)、改變人類生殖系之遺傳特
性的方法等。 但發明的商業利用不會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即使該 發明被濫用而有妨害之虞,仍非屬法定不予專利之項目,
例 如各種棋具、牌具,或開鎖、開保險箱之方法,或以醫療為 目
的而使用各種鎮定劑、興奮劑之方法等。

80
第二節 新型專利
第一項 新型之概念

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本質上均屬於利用自然法則技術思想的創作,僅新
型專利在創作程度的要求較發明專利爲低 〔此即92年專利法修正前第19
條就發明定義特予明訂爲「高度創作」之理由)。依專利法第104條規定:
「新型,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對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之創
作」可知,新型專利係指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具體表現於占有一
定空間之物品上的形狀、構造或裝置等具體創作,著重於物品之形狀或
構造之改良且具有特定功能。

81
何謂新型?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1-50d42-101.html

答:新型是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佔據一定空間的物品實體,且具
體表現於物品上之形狀、構造或組合的創作。亦即新型係指基於形狀、
構造或組合之創作,所製造出具有使用價值和實際用途之物品。申請專
利之新型僅限於有形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的創作,非僅屬抽象的技
術思想或觀念,因此舉凡物之製造方法、處理方法、使用方法等,及無
一定空間形狀、構造的化學物質、組成物,均不符合新型的定義。

82
第二節 新型專利
第二項 新型之類型
相較於發明專利有「物之發明」與「方法發明」等類型,新型專利
僅以有產業上可利用性的具體物品形狀、構造或組合之創作為保護
對象。易言之,必須具體表現於占有一定空間,並具有使用價值和
質際用途而能被製造之物品實體,方屬新型專利之範疇。因此,新
型專利以有形之物品為限。
所謂「物品」,係指經過工業方法製造,占據一定空間者。機械或
裝置等可以分離,其機械或裝置之一部分或其中的零件,亦可作為
新型專利之物品。至於方法之改良或平面圖說之修改等,均無法申
請新型專利。因此新型專利的保護客體範圍比發明專利爲窄。

83
第二節 新型專利
壹、物品之形狀
對於物品「形狀」之創作,得受新型專利之保護,因此,僅改變物品的成
分而末改變物品的形狀者,即非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所謂「物品之形
狀」,係指物品由外觀上可觀察其確定空間輪廓者,故不具確定形狀之物
質或材料如氣態、液態、粉末狀、顆粒狀等,均非屬新型之標的。
例如:扳手形狀、十字形螺絲起子等,得以其形狀爲新型專利之標的。需
特别注意者,新型專利並不因該物品包含有未具確定形狀之物質即無法受
新型專利保護,例如:申請之新型專利爲溫度計,而該溫度計之形狀内所
存在之感熱物質即使不具確定形狀,該溫度計仍屬新型專利之標的。
所謂具有確定形狀之物品,並不以恆常形狀爲必要,在某種特定情形下具
有確定空間形狀之物品,例如:以冰塊製作之冰杯,或是摺疊傘等,均仍
屬得受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
84
第二節 新型專利
貳、物品之構造
所謂「物品之構造」,係指物品內部或其整體之構成元件間之安排、配置
及相互關係,而這些構造之各組成元件並非以其本身原有之機能獨立運作,
例如:摺疊傘骨構造、改良結構對號鎖等。
物品之構造包括機械構造、電路構造以及層狀結構之物品如物品之渗碳層、
氧化層等在內。至於物質之分子結構或其成分,僅涉及化學成分或配方比
例之變化,而未涉及物品結構之變化,例如:食品或藥品之調配改變,則
不屬於新型專利所稱物品之構造。

85
第二節 新型專利
參、多數獨立物品之組合
將原本各具有單獨使用功能之裝置、設備或器具等予以組合者,例如:
具有殺菌燈的逆渗透供水裝置即係以裝置為新型專利之標的,亦屬得申
請新型專利之類型。

86
第二節 新型專利
第三項 新型之改良
按利用他人發明或新型之主要技術內容所完成之發明,爲再發明,
已如前述。是利用他人新型專利之主要技術内容予以改良,所完成
之改良成果,改良者(即再發明人,與原新型專利權人間,就其新
型專利之實施,亦有密切關聯,此部分請參閱有關「再發明專利」
之說明。

87
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
認識專利

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是有形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的創作。其
物品係指具有確定形狀且佔據一定空間者,例如:扳手、螺絲起子、
溫度計、杯子等,但排除各種物質、組成物、生物材料、方法及用途,
例如利用垃圾製造肥料之方法。

88
89
(1) 形狀
指物品外觀之空間輪廓或形態者,例如:虎牙形狀扳手、十字形螺絲起
子等。但氣體、液體、粉末狀、顆粒狀等物質或組成物,因不具確定形
狀,均不符合形狀的規定,例如由碳粉、燃料及氧化劑混合而成的粉粒
狀物。

90
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
認識專利

(2) 構造
指物品內部或其整體之構成,實質表現上大多為各組成元件間的安排、配
置及相互關係,且此構造之各組成元件並非以其本身原有的機能獨立運作
者。例如:具有可摺傘骨之雨傘構造、對號鎖之改良構造、具有層狀結構
之鍍膜層物品等。
但由物質之分子結構或組成物之組成,並不屬於新型專利所稱物品之構造,
例如:藥品或食品等。

91
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
認識專利

(3) 組合
指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將二個以上具有單獨使用機能之物品予以結合
裝設,於使用時彼此在機能上互相關連而能產生使用功效者,稱之為物
品的「組合」。
例如:由螺栓與螺帽組合的結合件、殺菌燈與逆滲透供水裝置的組合。

92
以下案例為新型專利保護之標的:
認識專利

案例 1,新型中屬「形狀」者:
新型名稱:「有頭螺絲的螺絲頭改良構造」 (專利證書號M271974),如
圖 所示。

93
案例 2,新型中屬「構造」者:新型名稱:「三
折傘傘骨結構改良」(專利證書號 M417809

94
案例 3,新型中屬「組合(形狀+構造)」者:
新型名稱:「具殺菌燈之逆滲透純水機儲水壓力桶
之改良結構」(專利證書號 567898),如圖 14 所
示。

95
不予新型專利之事項
新型專利申請案,經形式審查認為有如圖15所示各款情事之一,則不予新
型專利:

96
不予新型專利之事項
(1) 非屬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者 以各種物質、組成物、生物材
料、方法及用途等申請新型專 利,例如一種控制點膠機的方法、一種骨
填充材料。
(2) 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基於維護倫理道德,排除社會混亂、失
序、犯罪及其他違法 行為而訂定。所申請新型專利內容在商業利用上,
會妨害公 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例如郵件炸彈、吸食毒品之用具等。 但新
型的商業利用不會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即使該 新型被濫用而有
妨害之虞,仍非屬法定不予專利之項目,例如各種棋具、牌具或開鎖工
具等。

97
不予新型專利之事項
(3) 違反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摘要及圖式之揭露方式者 說明書、申請專
利範圍、摘要及圖式揭露之事項應符合專利 法及細則所規定之撰寫格式,
不符合者,不予新型專利。
例如:請求項未以單句為之、附屬項未依附在前之請求項等。 相關詳細內
容,請參照「專利審查基準第四篇新型專利形式 審查第一章形式審查第 3.3
節內容」。
(4) 違反一新型一申請之單一性規定
僅須判斷申請專利範圍之獨立項與獨立項之間於技術特徵 上是否明顯相互
關聯,只要各獨立項之間在形式上具有相同 或相對應的技術特徵,原則上
判斷為具有單一性,而不論究 其是否有別於先前技術。

98
不予新型專利之事項

(5) 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未揭露必要事項,或其揭露明
顯不清楚者
僅須判斷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之揭露事項是否有明顯瑕疵,例
如申請專利之新型為腳踏車,而說明書卻是在敘述摩托車。對於說明書
中所載明之新型技術特徵,毋須判斷該新型是否明確且充分,亦無須判
斷該新型能否實現。

99
不予新型專利之事項
(6) 修正,明顯超出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揭露之範圍

申請人提出修正後,若增加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中未明
示或隱含之技術特徵,亦即於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中加入新事
項,則判斷為明顯超出,例如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的內
容為無杯蓋之茶杯,修正後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的內容為具有
杯蓋之茶杯,則判斷為明顯超出。

100
新型與發明的區別
發明與新型之保護標的不同,發明之範疇較廣,包括物質(無一
定空間型態)、物品(有一定空間型態)、方法、生物材料及其用途;新
型則僅及於物品之形狀、構造或組合之創作。另外,發明專利須經過專利
要件之實體審查才能取得專利權,但新型專利則不經過實體審查,而以形
式審查來快速取得專利,故其本質上權利具有不安定性與不確定性。

101
第三節 設計專利
按設計專利於100年專利法修正前原以「新式樣專利」稱之,此種類型之
專利旨在保護二度空間及三度空間之設計成果。
鑑於原新式樣用語與國內相關設計產業界之通念並不盡相符,且國際上
保護設計成果之立法例,如美國、歐盟、澳洲等均稱為設計 (design),
爲符合產業界及國際間對於設計保護之通常概念,以及考量設計多變化
之展現與媒體發展所需,並明確表達設計保護之標的,100年修法時修正
爲「設計」專利。

102
何謂設計?
https://topic.tipo.gov.tw/patents-tw/cp-783-872062-7b6d3-101.html

答:設計是指對物品全部或部分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
訴求的創作,此外,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亦得申
請取得設計專利。申請設計專利所呈現的「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
的創作,必須符合「應用於物品」且係「透過視覺訴求」之具體設計,才
符合設計的定義。

103
第三節 設計專利
第一項 設計之概念
依專利法第121條第1項規定:「設計,指對物品之全部或部分之形狀、花
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可知,申請專利之設計限於
施予物品外觀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二者或三者之結合,亦即以物品之
形狀、花紋或色彩等外觀之設計爲保護對象。例如:自行車之坐墊設計、
電話機之設計等。此外,同條第2項另規定:「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
形化使用者介面,亦得依本法申請設計專利」因此,申請設計專利之一般
態樣包含「物品之全部設計(『整體設計』)」、「物品之部分設計
(『部分設計』)」及「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設計
(『圖像設計』)」。

104
第三節 設計專利
壹、應用於「物品」外觀之具體設計(物品性)
「設計」係應用於物品之外觀的創作,故設計專利必須係應用於物品全部
或部分之外觀具體設計且應能供產業上利用,此亦係設計專利與著作權法
所保護之純藝術創作或美術工藝品之差異。
二者相同之處在於均係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相異之處即在於設計專利必
須應用於物品外觀供產業上利用。是以,設計專利本質上爲視覺設計與物
品結合而成的整體創作,其設計所施子之物品須爲占有一定空間之有體物,
且具備特定用途、功能及固定形態之動產,而得為消費者所獨立交易者。
粉狀物、粒狀物等之集合體而「無固定凝合之形狀」者,例如炒飯、藥粉
等,即不符合設計定義所要求之物品性。

105
但並非所有飯類或是粉狀物質都不符合設計定義,重點在於設計所施加的
物品是否有固定凝合之形狀,因此,有具體形狀的飯糯、方糖、包子、蛋
糕、食品展示模型等,仍符合此之物品性要件。因設計專利物品性要件,
故申請設計專利,申請書上應指定所施予之物品。
此外,不具備三度空間特定形態的物,例如無具體形狀之氣體、液體,或
有形無體之光、電、煙火、雷射動畫等,亦不符合設計定義(不具物品
性),惟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爲一種透過顯示裝置顯現而暫時存
在之平面圖形(圖像設計),該圖形本身仍合於專利法所定設計專利定義
之「花紋」或「花紋與色彩之結合」要件。欲以之申請設計專利者,須將
該圖形應用於物品,方符合設計之定義。

106
第三節 設計專利
貳、透過視覺訴求之具體設計(視覺性)
申請專利之設計必須是能透過視覺(肉眼)訴求之具體創作。所謂透過視覺
訴求,僅限於經由 「眼睛」之視覺觀感對創作所生之感覺,不包括聲音、
氣味或觸覺等之創作,若創作本身並末對視覺產生感覺,即使對耳、鼻等其
他感官有引起強烈之感應者,仍非屬於設計專利之保護範圍。若無法直接透
過肉眼從外觀上觀察到設計,即不符合視覺性要件;惟倘物品僅係藉助儀器
輔助觀察,以供普通消費者能更細緻辦識者,例如鑽石、發光二極體等,則
仍合於視覺性要件。
視覺性之要件乃係用以區別發明及新型等具技術性之創作,不具備視覺性之
物品外觀設計固非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但同時具有視覺性及技術性的物品
外觀設計,則可分別就其「設計」與「技術」申請設計專利與發明專利或新
型專利。

107
第三節 設計專利
第二項 設計之類型
壹、物品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
設計專利所保護者,乃物品與設計結合後所產生的視覺上觀感,故「設計」
本身不能脫離物品而單獨構成設計專利權範圍。只要是物品形狀、花紋、
色彩或其結合之創作者,均可申請設計專利。審查時係以整體物品外觀所
表現之視覺觀感,爲審查美感之主要內容,至於物品內部不易察覺之隱藏
構件、材料變更或設計轉換,均與設計專利無關。此外,有些設計純粹係
基於功能需求,例如:電路布局,或是具有功能性的構造等,因爲該等設
計是爲了實現物品功能之構造或裝置,而非以視覺訴求爲目的,故與設計
專利定義不符,故非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

108
所謂物品「形狀」之創作,包括「物品本身之形狀」與「具變化外觀
之物品形狀」。前者係指實現物品用途、功能的「本身」形體,不包
括:
1.物品轉化成其他用途之形體,例如:將絲巾摺挽成蝴蝶結髮飾
之形體,此之蝴蝶結形狀並非該絲巾本身的物品形狀,倘欲申請設計
的是用絲巾作成的蝴蝶結飾品(裝飾功能)而非絲巾本身的用途者,
則申請時應以「飾品」或是「絲巾飾品」之物品提出申請(而非以「絲
巾」物品提出);亦不包括
2.以物品本身之形狀模製另一物品之形狀,例如:申請專利之設計為
糕餅模具,則其形狀並不包括用該模具模製產出之糕餅,反之亦然。

109
至於「具變化外觀之物品形狀」。則係指申請專利之設計,其外觀形
態在使用時可能產生數個規則性變化時,若該設計具有設計恆常性,
其每一變化之形態均屬於該物品之形狀,例如:摺疊椅、剪髮刀、變
形機器人玩具等物品;又使用時外觀形態會產生數個不規則變化,惟
該設計具有恆常性者,例如:繩子、水(軟)管、衣服、袋子等軟質
物品,其每一變化之形態均屬於該物品之形狀,應以一申請案申請設
計專利。

110
所謂物品「花紋」之創作,係指由點、線、面或色彩等所呈現的裝飾,
例如:輪胎的花紋、布料上的花紋。設計專利所保護的是具有視覺效果
的花紋本身,花紋設計之構成元素若包含文字、商標或其他記號等,倘
不屬於申請專利之設計所欲主張的花紋一部分者,則應將該文字、商標
或記號記載於不主張設計之部分。
但若申請人敘明該等文字、商標或記號屬於花紋之一部分,或該等文字、
商標、記等本身呈現視覺效果,或該等文字、商標、記等本身雖然未呈
現視覺效果,但經設計構成或布局後,整體呈現視覺效果者,則該等文
字、商標、記號例外可被認定屬於花紋之一部分。
以物品「色彩」創作為標的申請設計專利者,受保護之標的係物品外觀
著色或色彩計畫,而非色料所呈現之色彩本身。

111
第三節 設計專利
貳 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依專利法第121條第2項規定,應用於物品之1.「電腦圖像(Computer-
Generated Icons,簡稱Icons)」及2.「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亦得申請設計專利。申請時其計名稱應記載為「XX物
品之圖像(例:螢幕之圖像)」或XX物品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例如:顯示器之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1. 所謂「電腦圖像」,係指以圖像表達某種操作或指示功能,透過觸控方
式、滑鼠或其他操作方式點擊該圖像而開檔案或執行該應用程式功能的
「單一圖像」單元,例如電腦螢幕上程式的圖示、手機幕上電池顯示圖像
或未載入聯絡人相片時的通訊錄内建人形輪廓圖像等。

112
2. 所謂「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係指由二個以上的電腦圖像、對話視
窗或選單所組成的操作介面,亦可分為「靜態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與「 具變化外觀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前者如網頁畫面 (如Google
搜尋引擎的首頁與搜尋結果頁面、電腦桌布、電腦或手機螢幕上的功
能選單介面、數位電視螢幕上的功能或節目選單等。

113
電腦圖像之定義與性質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Design_Patent/IPNC_180808_1001.htm

• 專利法第121條第2項規定: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
亦得依本法申請設計專利。電腦圖像及GUI是指經由電腦程式和中央處
理器產品而產生,並透過產品的顯示裝置所顯現之平面圖形,是一種表
面裝飾。電腦圖像係指單一之圖像或圖形單元,是一種具有操作或指示
功能的圖像設計,其以一個圖像(image)來表達一個可執行的物件
(object)、檔案夾或應用程式,一般經由手指或電腦滑鼠或其他操作
方式來開啟此圖像,即可展開物件、開啟檔案夾或執行應用程式。以下
就電腦圖像的幾項特殊性質予以詳細說明。

114
Apple的電腦圖像在我國註冊審定的商標

115
Samsung公司申請的動畫圖像

116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Design_Patent/IPNC_180905_1002.htm

設計專利保護的電腦圖像(Computer Generated Icons)及圖形化使


用者介面(以下簡稱GUI)設計,是一種以符號或圖形方式呈現的
使用者介面之視覺設計(visual design)或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本質上不同於著作權保護的電腦程式著作,也不同於發
明專利的電腦軟體。GUI與電腦圖像在構成元素與變化外觀的樣態
上有些不同,電腦圖像係指單一之圖像或圖形單元,可依序變化或
依序連續或動態變化其外觀,但無法做選擇性變化;而GUI的構成
元素多元,且可做選擇性的選單變化。

117
GUI之定義與性質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Design_Patent/IPNC_180905_1002.htm

GUI是一種以圖形化為基礎的使用者介面,使用者藉由圖形元素
(例如:圖像、選單、捲軸,視窗,過渡動畫,對話框等)、游標
及指示器與電子裝置產生互動。我國審查基準中定義GUI係指由二
個以上之電腦圖像、對話視窗或其他選單等單元所構成的整體圖形
化操作介面,可幫助使用者快速取得訊息或容易進行操作。

118
Nike的慢跑App介面

119
搜索引擎介面

120
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均非一般具有三度空間
物品之形狀、花紋或色彩創作,而僅係暫時於電腦螢幕呈現之具有視覺效
果之二度空間圖像,於100年專利法修正前本無法申請當時之新式樣專利。
惟鑑於「我國相關產業開發利用電子顯示之消費性電子產品、電腦與資訊、
通訊產品之能力已趨成熟,又電腦圖像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與前述產品之
使用與操作有密不可分之關係,而諸如美國、日本、韓國、
歐盟等為強化其產業競爭力,多已開放電腦圖像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之
設計保護,爲配合國內產業政策及國際設計保護趨勢之需求,導入電腦圖
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爲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自有其必要性。故
100年修正時乃增訂本項規定,明訂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
者介面,亦得申請設計專利。

121
不論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除了靜態的圖像設計得申請
設計專利外,動態的圖像設計亦得申請。所謂動態圖像設計,係指具變化外觀
的圖像設計,該電腦圖像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變化而言,例如:Windows作業系
統開機畫面的光影顏色圖像變化;手機通話時,螢幕上顯示話筒與箭頭依序往
外滾動圖像表示撥出電話、話筒與箭頭依序往内滚動圖像表示來電等。
倘使用過程中該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外觀會產生一個以上的變化者,例如當游
標經過或點擊後會再拉出次選單者,即屬具變化外觀之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例
如使用電腦文書編輯軟體時,當滑鼠經過或點選功能選單時,會下拉出下一層
功能等。
動態像係由單一圖像設計所產生外觀上的數種變化,故仍屬一設計,並非每個
變化都爲獨立設計。由於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多運用於各類電子資訊
產品,逶過該產品之顯示裝置而呈現,因此,只要是透過螢幕(screen)、顯
示器(monitor)、顯示面板 (display panel)或其他顯不裝置等有關之物品而可
顯現前述圖像設計者,即可符合「物品性」之要求。

122
設計專利
設計專利是指對物品全部或部分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
透過視覺訴求的創作,其中應用於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使用者介
面,為一種透過顯示裝置顯現而暫時存在之平面圖形,該圖形本身應
屬花紋或花紋與色彩之結合的性質,亦得申請取得設計專利。因此,
申請設計專利所呈現的「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以下簡稱外
觀)的創作,必須符合「應用於物品」且係「透過視覺訴求」之具體
設計,才符合設計之定義。

123
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
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為應用於物品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二者
或三者之結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不包括有關聲音、氣味或觸覺
等非外觀之創作。如圖 所示:

124
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
(1) 形狀
指物品所呈現三度空間之輪廓或形態,其包含物品本身之形 狀,例如車
子,包裝盒或手工具之形狀;或是具有變化外觀之物品形狀,例如摺疊
椅、剪刀、變形機器人玩具等形狀。
(2) 花紋
指點、線、面或色彩所表現之裝飾構成。花紋之形式包括以 平面形式表
現於物品表面者,如印染、編織、平面圖案或電 腦圖像;或以浮雕形式
與立體形狀一體表現者,如輪胎花紋; 或運用色塊的對比構成花紋而呈
現花紋與色彩之結合者,如 彩色卡通圖案或彩色電腦圖像。

125
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
(3) 色彩
指色光投射在眼睛中所產生的視覺感受。其所呈現之色彩計畫或著色效果,
亦即色彩之選取及用色空間、位置及各色分 量、比例等。

(4) 結合
指物品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中二者或三者之結合所構成的設計。

126
以下案例為設計專利保護之標的
案例 1,設計為物品之全部設計(簡稱整體設計): 設計名稱:「咖啡機」
(專利證書號 D148962),如圖 17 所示。

127
案例 2,設計為物品之部分設計(簡稱部
分設計):設計名稱:「運動鞋之部分」

128
案例 3,設計為物品之電腦圖像及圖形化
使用者介面設計(簡稱圖像設計)
設計名稱:「手機之通話圖像」

129
案例 4,設計為成組物品設計(簡稱成組
設計): 設計名稱:「一組音響」

130
案例 5,為同一人就二個以上近似之設計得申
請原設計及其衍生 設計專利(簡稱衍生設計)
原設計名稱:「湯匙之把手」,衍生設計名稱:「餐叉之把手」

131
法定不予設計專利之事項
設計專利申請案,經審查認為有如圖所列各款情事之一,則 不予
設計專利。

132
法定不予設計專利之事項
(1) 純功能性設計之物品造形
物品造形特徵純粹係因應其本身或另一物品之功能或結構者,其設計僅取
決於兩物品必然匹配(must-fit)部分之基本形狀,即為純功能性之物品
造形。例如螺釘與螺帽之螺牙、 鎖孔與鑰匙條之刻槽及齒槽等。 但設計
之目的在於使物品在模組系統中能夠多元組合或連 結,例如積木、模組
玩具或文具組合等,則不屬於純功能性 設計之物品造形。

133
法定不予設計專利之事項
(2) 純藝術創作
設計為實用物品之外觀創作,必須可供產業上利用;著作權 之美術著作
屬精神創作,著重思想、情感之文化層面,兩者 之保護範疇略有不同。
故純藝術創作本質上屬精神創作,無法以生產程序重複再現之物品,不
得准予專利。例如裝飾用 途之擺飾物,若其為無法以生產程序重覆再現
之單一作品, 得為著作權保護的美術著作;若其係以生產程序重覆再現
之 創作,無論是以手工製造或以機械製造,均得准予專利。

(3)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及電子電路布局
積體電路或電子電路布局係基於功能性之配置而非視覺性之創作,不得
准予設計專利。

134
法定不予設計專利之事項
(4) 物品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基於維護倫理道德,排除社會混亂、失序、犯罪及其他違法 行為而訂定。
申請設計專利所記載之物品的商業利用會妨害 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例如信件炸彈、迷幻藥之吸食器等, 不得准予設計專利。 但設計所應用
之物品的商業利用不會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即使該物品被濫用
而有妨害之虞,仍非屬法定不予專利之項目,例如各種棋具、牌具或開
鎖工具等。

135
設計專利與發明、新型不同之處
設計專利著重於視覺效果之增進強化,藉商品之造形提升其品 質
感受,吸引一般消費者之視覺注意,進而產生購買之興趣者,由此
得知,設計之形狀、花紋或色彩,著重於物品質感、親和性、高價
值 感之視覺效果表達,以增進商品競爭力及使用上視覺之舒適性。
反之, 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則在於其功能、技術、製造及使用方
便性等方面之改進。

136
第三節 設計專利
第三項 設計之改良

壹、衍生設計
衍生設計專利制度,使同一人得就其近似設計申請衍生設計以獲得實質保
護。因此每一個衍生設計都可單獨主張權利,具有同等於獨立設計專利之
保護效果。
依專利法第127條第1項規定:「同一人有二個以上近似之設計,得申請設
計專利及其衍生設計專利。」可知,申請衍生設計者,必須為同一人,以
近似自己原設計的另一個設計提出申請。
詳言之,衍生設計需與原設計近似,若與衍生設計近似而與原設計不近似,
即不符合前揭規定,從而無法獲得行生設計專利權。故第127條第4項規定:
「同一人不得就與原設計不近似,僅與衍生設計近似之設計申請爲衍生設
計專利。」
137
衍生設計與原設計可能構成近似之情形包含:
1. 近似之外觀應用於相同之物品,例如原設計爲眼鏡框,衍生設計與原設
計差異之處在於鼻墊或紋飾;
2.相同之外觀應用於近似之物品,例如原設計爲「湯匙之把手」,衍生設
計爲「餐叉之把手」,把手的設計外觀相同,但應用於不同物品,因其皆
爲餐具之把手,故二者為近似之物品;以及
3. 近似之外觀應用於近似之物品
此外,依第127條第2項規定,衍生設計之申請日亦不得早於原設計之申請
日。且申請人必須在原設計專利公告前提出衍生設計專利之申請,此乃因
經公告後之設計專利申請案,對於任何人所提之專利申請案,均屬先前技
藝,故於原設計專利公告後,縱為同一人所申請,亦不得再以近似之設計
申請衍生設計專利。因此,倘申請專利之衍生設計與原設計完全相同(外
觀、物品均相同),或申請專利之衍生設計與原設計不近似(即物品不相
同亦不近似,或外觀不相同亦不近似),或在原設計尚未取得權利之申請
過程中,原設計已撤回申請、已經審定不予專利或逾限未領證公告者,均
不符合衍生設計定義,應不予衍生設計專利。
1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