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第二课:种梨

学习要求:1. 欣赏本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2. 认识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现象。

3. 养成乐善好施的美德。

(一)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著作:《聊斋志异》。

(三)出处:选自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四)文体:小说

(五)背景:
本文出自《聊斋志异》卷一第十四篇。蒲松龄在《聊斋志异》
自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本文的故事恰好类似一千
三百多年前干宝《搜神记》中的《徐光种瓜》,因此一般认为
《种梨》是蒲松龄改写的作品。

(六)文题:“种梨”指文中的道士作法种出梨子,点明本文的主要内容。

(七)主题思想:通过记叙卖梨的乡下人不肯施舍梨子给道士,遭道士作法戏弄的

故事,借此讽刺为富不仁、吝啬与愚蠢之人,说明做人应有乐善

好施、守望相助的美德。

(八)译文:(第一段)

原 文 翻 译

有乡人货梨于市, 有一个乡下人在市场上卖梨,

颇甘芳,价腾贵。 梨子很是甘甜芳香,价钱昂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 有一个道士戴着破头巾,穿着粗棉衣,

丐于车前。 在乡下人的车前乞讨梨吃。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乡人咄(duō)之亦不去。 乡下人呵斥他也不离开。

乡人怒,加以叱(chì)骂。 乡下人生气了,又骂了起来。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 道 士 说 : “ 一 车 几 百 个 梨 子 , 老 衲 只 是 乞 讨 其 中
(nà)止丐其一, 一个,

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对居士你也没多大损失,为什么生气呢?”

旁观者劝乡下人施舍一个卖相不好的梨子给道士让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
他走,

乡人执不肯。 乡下人执意不肯。

词语解释:
1.货:卖 4.老衲:此处借作道士自称。

2.破巾絮衣: 5.止:只是
戴着破头巾,穿着粗棉衣。

3.咄:呵斥 6.置:施舍

(第二段)

肆 ( sì ) 中 佣 保 者 , 见 喋 聒
店铺中雇用的伙计,看见双方啰嗦吵闹不堪,
(dié guō)不堪,

于是掏钱购买了一个梨子,交给道士。
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向他道谢,
道士拜谢,

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对众人说:“出家人不知道什么是吝啬。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我有好的梨子,请允许我拿出来给大家品尝。”

或曰: 有人说:

“既有之,何不自食?” “既然有梨子,为什么不自己吃?”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道士说:“我只是需要这梨核做种子。”

于是掬(jū)梨大啖(dàn)。 于是双手捧着梨子大口吃。

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
吃完,把梨核握在手里,解开肩上的掘土工具,
镵(chán),

坎 ( kǎn ) 地 深 数 寸 , 纳 之 而
掘坑数寸深,将梨核埋下再盖上土。
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 他向街上的人讨热水浇灌。

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 有好管闲事的人在路边的店里讨来滚烫的汤汁,

道士接浸坎处。 道士接过来浇灌在挖过的地方。

万目攒(cuán)视,见有勾萌
众人聚集注视,看见弯曲的幼芽长出土,渐渐长大;
出,渐大;

俄(é)成树,枝叶扶苏; 一会儿就长成梨树了,枝叶茂盛;

倏(shū)而花,倏而实,硕大 一会儿就开花了,一会儿就结果实了,果实硕大无比
芳馥(fù),累累满树。 芳香馥郁,密密麻麻挂满树上。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 道士于是爬上树上摘梨子送给围观的人,

顷刻向尽。 一下子就将近摘光了。

已,乃以镵伐树, 送完后就用掘土的工具砍梨树,

丁 丁 ( zhēng zhēng ) 良 久 ,
叮叮当当地砍了很久,才断掉了。
方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他连枝带叶扛在肩头,从从容容慢步离开。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词语解释:

1.肆:店铺 7.坎:掘坑 13.俄:一会儿

2.喋聒:啰嗦吵闹 8.汤:热水 14.扶苏:枝叶茂盛的样子。

3.市:购买 9.沸瀋:汤汁 15.即:到。指爬上树上。

4.掬:双手捧着 10.浸:浇灌 16.向:将近

5.啖:吃 11.攒:聚集 17.丁丁:伐木声。

6.镵:掘土工具 12.勾萌:弯曲的幼芽。 18.徐步:慢步

(第三段)

初,道士作法时, 一开始,道士施行法术时,

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 乡下人也夹杂在人群里,伸长脖子注意看,

竟忘其业。 竟然忘记自己的生意。

道士既去,始顾车中, 道士已经走了,这才回头看他的推车,

则梨已空矣。 只见梨子全没了。

方悟适所俵(biào)散, 这才明白刚刚道士分发给众人的,

皆己物也。 都是自己的梨子。

又细视车上一靶(bǎ)亡, 再仔细看见推车上一根车把不见了,

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 是刚被砍断的。心中十分愤怒。

急迹之,转过墙隅(yú), 急忙搜寻道士的踪迹,转过墙角,

则断靶弃垣(yuán)下, 只见那被砍断的车把被丢弃在墙下面,

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 这才知道士砍下的梨树树干,就是他的车把。

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càn) 道士不知哪里去了。整个市集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然。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词语解释:

1.俵:分发给 4.墙隅:墙角

2.靶:柄,这里指车把。 5.垣:墙

3.迹:搜寻 6.粲然:露齿笑的样子。

(第四段)

异 史 氏 曰 : “ 乡 人 愦 愦 异史氏说:“乡下人糊糊涂涂,傻态尽显,
(kuì),憨(hān)状可掬,

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他被市集的人当作笑柄,是有原因的。

每见乡中称素封者, 每每看见乡里被称为富有的人,

良朋乞米,则怫(fú)然, 好朋友向他乞米,就摆出愤怒的样子,

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而且计算着说:‘这是好几天的费用了。’

或劝济一危难, 有人劝他救济有危难的人,

饭一茕(qióng)独, 给孤苦无依的人饭吃,

则又忿然,又计曰: 他就又气愤,又计算着说: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这是十人、五人的食物了。’

甚 而 父 子 兄 弟 , 较 尽 锱 铢 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为了一点钱财也要彻底计较。
(zī zhū)。

及至淫博迷心, 等到人因纵欲和赌博迷了心窍,

则顷囊不吝; 就算是掏空钱袋也不吝惜;

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 一旦刀锯架在脖子上,连赎命都来不及了。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 许多像这类的事,总是说不完,

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这卖梨乡下人的愚蠢,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词语解释:

1.愦:糊涂 5.怫然:愤怒的样子

2.憨:傻气 6.茕独:孤苦无依的人

3.有以:有原因 7.较尽锱铢:一点钱财也要彻底计较。

4.素封:称为富有的人。 8.淫博:纵欲和赌博

(九)结构分析:

故事讲述一个卖梨的乡下人,遇到乞讨梨的道士,吝啬得连一个卖相不好的梨子
也不肯施舍,结果遭道士作法训诫,把他的梨子和车把,变成一株梨树,并把梨子
分给众人吃,待他发现时,道士已杳无踪影了。故事的结尾也附有议论,揭示作者的
写作动机。全文共 4 段:

第一段 叙述卖梨的乡下人不肯施舍梨子给道士。短短一段,三层叙述,人物

形象非常鲜明,旨在刻画乡下人计较、吝啬的形象,为后文描述道士

的戏法作了铺垫。

第二段 叙述道士施法种梨的过程。此部分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以高超的

想象力刻画道士法术的五个奇妙。

第三段 叙述卖梨的乡下人发现真相。作者在此段落的开头也运用了插叙。

第四段 嘲讽为富不仁者终将败家丧身。结合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结尾加上这

一段话,让读者明白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十)写作特点:

1.人物刻画,形神毕现

 本文在人物刻画上,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如道士的言语透露出他的

不急不躁,施行法术的动作也伶俐神奇;如描摹乡下人寻车把的动作,借三言两

语,使之形神毕现。文中也以衬托手法,写伙计出钱,道士大方请吃,反衬乡下人

的吝啬。

2.加入插叙,交代人事

 第 3 段采用插叙,穿插了乡下人在道士变戏法时也在人群中观看的事。这样安

排,除了在内容上交代乡下人的梨子和车把不见的原因,在结构上也避免了平铺直

叙,使文章有了起伏变化。

(十一)结构表: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练习
1. 本文内容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答:通过记叙卖梨的乡下人不肯施舍梨子给道士,遭道士作法戏弄的故事,借此讽刺
为富不仁、吝啬与愚蠢之人,说明做人应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美德。

2. 以下句中画线词语属名词活用作动词,请写出其本义和活用后的字义。

序 文句 本义 活用词的字义
1. 有乡人货梨于市, 货品 卖
2. 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做买卖的地方/市场 购买
3. 坎地深数寸。 坑洞 挖坑/掘坑
4. 倏而花,倏而实。 花朵、果实 开花、结果

3.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出卖梨的乡下人吝啬的个性?

答: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4. 作者写店铺伙计掏钱买梨子给道士,而不是围观者较富有的人士帮助道士,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连店铺伙计都肯掏钱买梨子给道士,反衬乡下人及乡中富有人士的吝啬。

5. 道士变戏法用了哪些道具?

答:梨核、镵(掘土工具)、热汤汁、乡下人的梨、乡下人的车把。

6. 道士的戏法引人入胜。处处令人称奇,请你指出五个奇妙之处。

a. 种梨不是冷水浇灌,而是热水。

b. 一会儿就长出嫩芽,快速地长大、开花、结果。

c. 梨树果实密密麻麻挂满树上,而且芳香无比。

d. 梨子和树干竟是乡下人的梨子和车把变幻而成。

e. 此树似假又似真,砍了许久才砍断。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7. 不肯施舍梨子给道士的乡下人,最后付上怎样的代价?

答:他失掉了所有的梨子,车子的车把也断了。

8. 你认为道士为何要请在场的人吃梨?

答:道士为了吸引众人的注目,看他施法。/道士慷慨大方。/为了教训乡下人。

文学知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短篇文言小说的瑰宝,共十二卷,全书四百多篇,含记述
花妖狐魅、神仙鬼怪等故事。“聊斋”为蒲松龄书斋名,“志异”,表示记载的内容
属于奇异之事。《聊斋志异》文笔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有致。故事中
的妖狐鬼怪多情深意重,少有害人之心,其中不少是与人类相识、相知,甚至相恋的
故事。内容看似荒诞无稽,却借着人世百态,反映现实社会。

本书故事来源有三:一是改编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二是编写人们提供的材料,
三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编撰。这些故事,不是为了炫异争奇,而是别有寄托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嗟乎!”(《聊斋志异·自志》)在幻想的世界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间世界种种
价值体系的重新理解和思考。

锺灵独立中学 华文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