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21 年第 29 期 No.

29, 2021
总第 545 期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Sum No.545

民国文人的西班牙文学译介活动及其
价值(1912—1949)
陈卉婷 1 姜骁倬 2
(1. 格拉纳达大学文哲系 格拉纳达 18011;
2.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图分类号:H0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21.10.052

摘 要 民国文人为何译介西班牙文学?西文学对近现代 important ways of cultural diplomacy, it also enhanced the


中国的价值何在?该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民国时期我国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对西班牙文学的译介过程,着重分析了译者做出相应选材 Key words translated literature;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解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民国文人的西班 Republic of China;Spain
牙文学译介活动对近现代中国的贡献和价值。研究发现,
民国时期的西班牙翻译文学不仅为早期的中国读者提供了 1 研究背景
瞭望西班牙社会的窗口,还是沟通中西文学的纽带,同时, 我国对西班牙文学首次较大规模的译介起步于民国时
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促进了中西民族情谊的 期,
这是多种国内外因素合力的结果。第一,
中华民国延续
联结。 了晚清时期不加入国际版权同盟的方针,
为文学翻译的“自
关键词 翻译文学;跨文化交流;民国;西班牙 由拿来”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
20 世纪初期,
西班牙文学在
Literat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f Spanish Literature in 英、美、法、日等国的译介已初具规模,
为我国的翻译和研究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Value (1912— 提供了资源;
第三,
国内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兼容并蓄的文艺
1949) // CHEN Huiting,JIANG Xiaozhuo 氛围为译者提供了自由选材和阐释的空间;
第四,
现代出版
Abstract Why did the literat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ranslate 形态的确立和发展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传播阵地。民国时期
Spanish literature? What is the value of Spanish literature to 汉译西班牙文学作为中国翻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不但
modern China? This paper intends to sort out the translation and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
还将积
introduction of Spanish literatur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极正面的西班牙形象根植于中国读者的心中 ,
为中西文化
in chronological order,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友好交流打下基础。
why the translator made the corresponding selection and inter‐ 鉴于以往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地解释了“译什么”
(译介
pretat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and 内容 ,
译介史)、
“怎么译”
(译介模式、译介策略、译本研究)
value of the Spanish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during the 以及“译得如何”
(译介受众和效果)等问题,
本文拟在“为什
Republic of China to modern China.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么译”的方面略作补充,
探究民国时期我国翻译西班牙文学
Spanish literature translated to Chines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的动机和价值取向。
China not only provided early Chinese readers with the oppor‐ 2 民国时期西班牙文学的译介流变
tunity to observe the Spanish society, but also a link between 2.1 非自觉译介时期(1912—1916)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as one of the 在民国成立之初 ,译介活动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

作者简介:陈卉婷(1992-),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格拉纳达大学文哲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翻译、中西跨文化研究;姜骁倬
(1992-),女,汉,辽宁沈阳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翻译、拉丁美洲国情。

167
文化长廊

一方面,
受晚清梁启超发起的文学启蒙运动的影响,
小说被 登影院上映。1920 年,
胡愈之率先在《东方杂志》第 17 卷第
[1]
赋予了“醒世劝俗”的功能 ,
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匡正市民阶 24 号发表伊巴涅斯的短篇小说《海上》,
并介绍说伊巴涅斯
层的价值判断和人生追求。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于西班牙 以描写西班牙巴伦西亚本地风光而出名 ,
作品具有浓厚的
文学的译介是 1905 年爱国文人马一浮在镇江隐居期间,
从 地方色彩。1921 年 ,
茅盾在《小说月报》第 12 卷第 3 号发表
英文翻译的《堂吉诃德》节选 ,
取名《稽先生传》发表于 1912 《西班牙写实文学的代表者伊本讷兹》,
在文末指出 :
“我们
年在上海创刊的《独立周报》。另一方面 ,
文学消闲和娱乐 为人生的艺术而介绍西洋小说 ,
西班牙文学原不是急于要
的功能依然是鸳鸯蝴蝶派译介活动的主旨之一 ,
通俗小说 介绍的;
但如为广输西洋文学界的各派计,
西班牙文学也有
是主要译介对象[1]。1914 年 ,林纾自英国《海滨杂志》翻译 介绍之必要。
”此后 ,
周作人、戴望舒、叶灵凤、李青崖、庄重
的历史小说《西班牙宫闱琐语》在《小说月报》第 5 卷第 1~5 等 也 陆 续 译 介 过 他 的 小 说 ,6 种 作 品 单 行 本 于 1928 年 —
号连载 ,又于次年 4 月出版同名单行本 ,10 月再版。1917 1946 年出版。
年,
周瘦鹃译述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下卷中收录了 而 贝 那 文 特 得 以 为 国 人 熟 识 的 原 因 主 要 在 于 ,他 是
一则自英文转译的西班牙作品,
取名《戏水双鸳》,
原作者为 192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早在 1917 年,
他的剧作便已
19 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帕拉西奥•巴尔德斯(Armando 在纽约上演[5]。截至 1919 年,
共有 11 部剧作被译成英文,

Palacio Valdés)。 当 时 在 美 国 被 译 介 最 多 的 西 班 牙 戏 剧 家 。 其 中 ,John
这一时期的译介选材随机而零散 ,
多通过“译述”的方 Garrett Underhill 的 译 本 最 受 推 崇[6]。 他 在 1917 年 —
式,
用文言文翻译,
延续着晚清风尚。以鸳鸯蝴蝶派为主的 1925 年 ,
陆续出版了 4 册贝纳文特戏曲集 ,
包括 16 部剧作 ,
译者群体更加注重文学的消闲和娱乐功能 ,
并未十分看重 中文译本多从中取材转译。1923 年,
茅盾翻译了《太子的旅
其国别价值。 行》,
发表在《小说月报》第 14 卷第 2 号。在附文《倍那文德

2.2 “文研会”与西班牙写实主义文学(1917—1927) 的作风》中,


他写道:
“没有第二人能把这胀饱了自大,
惰性,

新文化运动催生了自觉译介的萌芽。名声享誉国际的 无知 ,
耽于安乐的社会描写得更逼真了。……倍那文德艺

西班牙自然主义作家伊巴涅斯(Vicente BlascoIbáñez)和 术的立脚点完全是在写实主义。


”1925 年 ,
鲁迅翻译了日本

现 实 主 义 戏 剧 家 贝 那 文 特(Jacinto Benavente y 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的《西班牙剧坛的将星》,


夸赞贝那文

Martínez)成为译介焦点。以茅盾、胡愈之、赵景深为代表 特的写实剧中“总带着西班牙式的华丽的诗趣和热情”。张

的文学研究会成员是这一时期西班牙文学的译介主体。 闻天和胡愈之也翻译过贝那文特的剧作 ,
前者的两篇译作

1920 年 ,
在胡愈之和茅盾的主导下实现革新的《东方杂志》 连同茅盾的翻译一道合编成《倍那文德戏曲集》,
于 1925 年

和《小说月报》是主要传播阵地。文学研究会在外国文学译 出版。

介方面的主张大致如下:
一是编写国别文学史;
二是翻译外 可以说 ,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我国自觉译介西班牙文学

国小说、戏剧、诗歌 ,译作必须是名家名作 ,并标明原著信 的萌芽。文学研究会在建构国别文学、引进名家名作和“为

息[2] ;三是兼顾弱小民族作家的作品 ;四是主张文学“为人 人生而文学”纲领的引导下开始主动译介西班牙文学。虽

生”和“改造人生”,优先引进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3]。 然几乎全部作品均以美国为中介 ,
但依然能看出中国译介

自此,
文学研究会便定期发表《西班牙文坛近况》
《现代西班 者在选择和阐释中的主体性。比如 ,
我们并未强调伊巴涅

牙文学》
《最近的西班牙文坛》等文章传递文坛动态,
并有选 斯作品里的意识形态价值 ,
而是看重其中描绘的西班牙本

择性地进行译介。 土风光。对贝那文特的阐释未突出其“西班牙式的华丽诗

与此同时 ,伊巴涅斯和贝那文特正在美国声名鹊起。 趣”而重在透过其写实的笔法观察西班牙社会百态。

伊巴涅斯在美国的畅销得益于一战。1917 年,
美国打着“为 2.3 左 翼 、自 由 主 义 作 家 的 分 立 与 西 班 牙 现 代 派 文 学
世界各民族的解放”的旗号加入同盟国参战。1918 年,
一战 (1928—1936)
题材的《启示录的四骑士》英译本在美国出版。作者站在同 这一时期,
西班牙现代派文学成为译介重心,
具有代表
盟国的视角,
为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高唱赞歌,
意外地迎合 性 的 译 介 对 象 包 括“98 一 代”文 学 流 派 代 表 人 物 巴 罗 哈
了当时美国读者的阅读期待,
成为 1919 年美国最畅销的图 (Pío Baroja y Nessi)、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
[4]
书之一 。在纽约 E.P.Dutton 出版社的商业运作下 ,伊巴 阿 索 林(Azorín)和“27 一 代 ”诗 人 洛 尔 迦(Federico
涅斯风靡美国书市,
主要作品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
享誉世 García Lorca)。同时 ,随着“五四”的退潮 ,新文化运动阵
界,
影片《启示录的四骑士》还曾于 1924 年春末在上海卡尔 营重组 ,
文艺领域出现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对

168
文化长廊

立。前者倡导文学功利性,
注重文学的社会现实价值,
后者 文人争相品读与保荐中传为经典,
分别于 1982 年、
2003 年和
追求纯粹的文学, [7]
优先选择艺术价值 。在不同视角的关照 2013 年再版。谈及译介阿索林的原因,
徐霞村(1929)在《一
下,
两路译者群体在西班牙文学译介领域做出了有差异的 个绝世的散文家:
阿左林》中说:
“阿索林的文法与西班牙传
择取与阐释。 统散文完全不同。
”他的小说和随笔短简明洁、用词精准,

鲁迅是左翼视角译者群体的代表 ,也是巴罗哈在中国 分析西班牙平民生活和自然界为题材 ,
没有结构。文字清
的头号“赞助人”,
由他参与主办的《奔流》
《朝花》
《译文》
《文 淡而有余味 ,
颇具东方风味。其印象主义写作手法为戴望
学》等杂志是主要传播载体。巴罗哈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与 舒[10] 所赞扬 :
“他把西班牙真实的面目描绘给我们看 ,
好像
伊巴涅斯齐名的、另一位被美国和日本广泛译介的西班牙 是荷兰派的画。
”另外,
戴在 1933 年游学西班牙期间,
还曾译
作家。在鲁迅看来 ,
巴罗哈的“本领在伊巴涅支之上 ,
中国 过现代派诗人洛尔迦的抒情谣曲并寄回国内刊物发表 ,

是应该绍介的”。其实,
早在 1923 年茅盾便在《西班牙现代 “谣曲”这种成熟于 15 世纪前后、具有较强口头吟唱性的西
小说家巴洛伽》中介绍过他独特的现代主义手法及代表作。 班牙特色诗体介绍给国内[11]。显然 ,
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译
但鲁迅独辟蹊径,
选择了其写作生涯早期“描写巴斯克族性 介侧重点在于引进先进的、
有特色的写作技巧。
情的文章”进行译介。1928 年—1935 年 ,他陆续从日译本 在这一阶段,
文艺领域出现了左翼与自由主义的对立,
《跋司珂牧歌调》
(1924)译出各篇(除《钟的显灵》),
又从《一 而我国也在这一时期真正实现了西班牙文学译介自觉。选
革命家的人生/社会观》
(1928)译出《面包店时代》一节 ,介 材不再局限于盛名海外的名家名作 ,
而是更加深入地挖掘
绍作者身世[8]。他在“译者附记”中写道,
这群生活在西班牙 西班牙本国的特色,
选择与我国“水土相服”的作家和作品。
和法兰西边界遭受强国压迫的巴斯克山民 ,
一面有着淳朴 左翼视角下的译介看重思想内容 ,
旨在通过巴罗哈笔下对
善良的本质 ,
一面“也爱说废话 ,
傲慢 ,
装阔 ,
善于空想”,
让 “被损害民族”巴斯克山民的描写启发国人 ,
自由主义译者
人想起中日战争下中国“乡间也常见游手好闲的名人”。巴 则选择译介阿索林的散文和洛尔迦的谣曲 ,
意图向国内介
罗哈笔下,
巴斯克山民的狡黠诙谐引人发笑,
却又饱含着他 绍先进的创作文法。
对家国深沉的忧郁。 2.4 “文协”与西班牙战争谣曲(1937—1949)
另外,
乌纳穆诺也有约十篇短篇小说被译成中文,
与鲁 文学立场的分歧在战争语境下融合,
艺术向现实靠拢。
迅交往密切的爱国华侨庄重是其主要译者。在“98”作家 1936 年 7 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
中,
他的作品在当时德、法、意等国的传播最为广泛。针砭 线的序幕,
西班牙文艺界的正常流变被迫中断,
文学的反战
时弊、宗教危机、存在主义是他作品的三大主题。然而 ,
他 价值空前凸显。诗歌成为鼓舞军心的主要文学体裁,
“27 一
在中国的反响却并不突出。钦文发表在 1937 年第 6 卷第 21 代”
“36 一代”西班牙诗人团体是战时的诗歌创作主体。无
号《华年》杂志上的书评中解释了原因:
乌纳穆诺《十足的男 独有偶,
当时的中国也正在经历战争的浩劫。1938 年 3 月,
子》这篇作品在文学上可圈可点,
“一个崇尚实力、善于手段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
各路文人团结一致为抗战
的人 ,
被女性的情和美幻化掉 ,
在纯文艺上 ,
可以说是到了 “文协”骨干戈宝权[12] 率先指出有必要介绍西班牙两
出力。
高超的境地。但从另一个方面说 ,
这是理智屈服于情感的 年来英勇斗争中所产生的作品 ,
因为“西班牙人民的斗争 ,
了,
为新的文艺所不取”。这再次印证了现实意义是左翼群 也就是中国人民的斗争”[13]。在此背景下,
西班牙内战主题
体选材的重要标准。 的诗歌成为这一时期的译介热点。
与之相对立的是以戴望舒、徐霞村、卞之琳为代表的自 译者多为身处沦陷区和国统区的进步人士,
戴望舒、芳
由主义译者群体 ,
阿索林是他们的主要译介对象。与上述 信和黄药眠的译介量最为突出。1936 年 8 月,
保卫文化反法
几位文人相比,
他的海外名气并不突出。20 世纪上半叶,
出 西斯知识分子同盟在马德里创办了《青色工衣》
(El Mono
版了数十部巴罗哈作品的美国 ,
仅出版过两三部阿索林作 Azul)杂志 ,
寓意知识分子换上“工装”,
与劳工阶层组成统
品。而在法国,
他的名气则远不及乌纳穆诺 。但他却是周 [9]
一战线 ,
并开辟“谣曲”专栏。一时间 ,
来自前线、后方以及
作人、沈从文、废城、汪曾祺等众多现当代作家心中膜拜的 社会各阶层的投稿纷至沓来,
他们中有第一次写作的农民、
对象。1928 年—1943 年,
3 位译者陆续从英、法文转译了近 工人和战士,
也有“98 一代”
“27 一代”和年轻的“36 一代”诗
70 篇散文和小品 ,
发表在《无轨列车》
《新文艺》
《现代》等杂 人。1937 年 ,由诗人普拉陀思(Emilio Prados)担任主编 ,
志上 ,
后收入《西万提斯的未婚妻》
(1930)和《阿左林小集》 精 选 出 335 首 谣 曲 ,出 版 了《 西 班 牙 战 争 谣 曲 集 》
(Ro‐
(1943)出版。值得一提的是,
前者一经出版便备受追捧,
在 mancero General de la Guerra de España)。 戴 望 舒 从

169
文化长廊

中选译了 11 首,
于 1939 年 4 月—7 月以《西班牙抗战谣曲选/ 质量也因语言和条件的局限难以至善至美 ,
但民国的西班
抄》为题陆续发表在《星岛日报•星座》副刊、
《壹零集:文艺 牙文学译介却让我们看到了西班牙民族的心 ,
看到了战乱
月刊》和《顶点》杂志上,
其中,
包括“27 一代”阿尔贝蒂(Ra‐ 使周作人[14]觉得“伊
频仍的年代西班牙人民的热情与乐观,
fael AlbertiMerello)、阿 尔 陀 拉 季 雷(Manuel Alto‐ 伯利亚半岛东西杂糅的破落古国”好似“梦里的故乡”,
让卞
laguirre)、阿莱桑雷德(Vicente Aleixandre)、普拉陀思 之琳[15] 在真挚的作品里 ,
“增得了对于人、对于地的感情”,
和“36 一代”伯拉哈(Arturo Serrano Plaja)等人的作品 , “增得了对于西班牙的感情,
也就增得了对于本国的感情”。

全部从西班牙语直译。黄药眠和芳信则是从英文版的谣曲 在书信车马慢的年代,
感谢民国译介者的自觉与敏锐,
让中

集 ...And Spain Sings: Fifty Loyalist Ballads(1937) 西情谊在翻译文学的联结下绵远流长。

转译的。黄药眠译了其中 14 首,
芳信则将整本 51 首诗悉数
翻译过来,
取名《... 而西班牙歌唱了》
(1941)。值得一提的
是,
戴望舒在选材方面有意将纯正的谣曲诗体介绍给国内,
而将未严格遵守诗体规则的作品予以剔除[11]。在引进反战
参考文献
题材的前提下,
将新的诗体形式介绍给国内。
[1] 修 文 乔 . 鸳 鸯 蝴 蝶 派 与 民 初 通 俗 小 说 译 介 [J]. 中 国 翻 译 ,
在战争语境下 ,
反法西斯阵线上的休戚与共使得我国
2014,35(5):30-34.
文艺界对西班牙文学产生了新的译介动机与诉求 :
一是通
[2] 孙康宜,宇文所安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M]. 北京:三联书
过文学了解西班牙内战的更多细节 ,
二是借他山之石鼓舞 店,2013.
中国军民的抗战情绪 ,三是丰富我国反战文艺作品写作。 [3] 李玉珍,周春东 .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文学研究会
在这一阶段 ,
以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为代表的诸多中国文人 资料(上)[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也像西班牙战时文人一样 ,
脱下“西装”,
换上“青色工衣”, [4] COBETA B. La Recpeción de la Obra de Vicente Blasco

将个人融入民族的主旋律,
将文艺理想扎根于现实。 Ibáñez en Estados Unidos (1900-1928) [D]. Ph. D. dis‐

3 民国时期西班牙文学译介活动的价值 sertation. Madrid: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Educa‐


ción a Distancia,2018.
通过对每阶段翻译动机的共性进行分析 ,
我们认为民
[5] PEGENAUTE L. El teatro español de fin de siglo: su
国时期我国译介西班牙文学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recepción en los EE. UU. hasta 1936[C]. La Traducción
个方面 :
第一 ,
翻译文学作为信息载体 ,
是我国读者了解西
en la Edad de Plata. Barcelona: PPU,2001: 215-258.
班牙社会、历史、文化的窗口。不论是伊巴涅斯自然主义小
[6] CLARENCE E. Englishtranslations of Spanish plays[J].
说里充满地方色彩的巴伦西亚城 ,
阿索林随笔中西班牙的
Hispania,1920,3(2):97-108.
古城和村落,
还是贝纳文特写实剧里生动刻画的社会百态,
[7] 陈建华 .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 1 卷)[M]. 重庆:重
这些具有西班牙国别特色的文字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 , 庆出版社,
2016.
也开阔了读者的眼界。第二 ,
翻译文学作为语言和文体的 [8] 娅青 . 鲁迅藏书研究[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
媒介,
是中西文学交流的纽带。一方面,
对名家名作的译介 [9] FRAYSSINET C. Recepción de la generación del 98 en
使我国读者了解到国外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
对西班牙特 Francia[C].Vega,M.La Traducción en Torno al 98. Ma‐

色审美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引进 ,
为本国文学的创作注入了 drid: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1998: 23-30.

灵感 ,
使民族文学在本土与世界化元素的共同滋养下爆发 [10] 戴望舒 . 塞万提斯的未婚妻[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出更强的生机和活力。在各国文学的互动与联结下 ,
促进 书店,2013.
[11] 曲楠 .“谣曲”的发现:西班牙内战诗体与中国新诗的战时转
世界文学走向共性与多元。第三 ,
翻译文学作为跨文化交
型[J]. 文学评论,2018(1):152-160.
际的桥梁 ,
是中西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对受压迫民族巴
[12] 戈宝权 . 加紧介绍外国文艺作品的工作[J]. 抗战文艺,1938,
斯克族和西班牙内战题材作品的译介,
不但启发民智、鼓舞
3(3):35.
民心 ,
还增进了民间的理解与共情 ,
消解了文化隔阂 ,
在中
[13] 冯亦代 .《 第五纵队及其他》重译后记[J]. 读书,1982(10):
国读者心中树立起西班牙乐观和热情的国家形象。
102-107.
4 结语 [14] 周作人 . 西班牙的古城[J]. 骆驼草,1930(5).
虽然由于民国时期我国尚未出现专业西班牙语学者群 [15] 卞之琳 . 阿左林小集[M]. 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
体,
翻译的边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国的译介规模,
翻译的 编辑 李金枝

17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