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普通物理實驗報告

磁滯曲線
組別:21

系級:機械一

學號: B06502121

姓名:麥志邦

指導教授:趙治宇

助教:蔡書逸、蔡孟憲

實驗日期:2017.12.28
目的

測定軟鐵與鋼鐵的磁滯曲線。

原理

(一) 磁性物質的分類

電子在原子內移動產生電流,形成磁偶極矩而產生磁場。磁性物質概略可區分

為:反磁性物質、順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本實驗用之軟鐵與鋼鐵屬於「鐵磁性

物質」。

(二) 鐵磁性(ferromagnetic)物質

鐵磁性物質中,相鄰原子的磁矩會彼此平行排列而形成磁域(magnetic

domain)。鐵磁性物質的原子磁矩,主要由原子中的電子自旋決定。原子磁矩排列

方向相同時,具有磁性;原子磁矩排列方向算機時,物質在未被磁化時沒有磁性。

在鐵磁性物質瓦加磁場,當所有磁域中的磁矩方向一致時,達「磁性飽和」;外加

磁場移走時,鐵磁性物質仍保有部分磁化量,具有「殘磁」。

(三) 磁化率 χ 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假設磁性物質是線性、等向性且均勻的簡單介質,外加磁場 H 於物質,物質磁

化強度 M(或 I)將發生變化,關係為 M = χ m H 。 χ m 為物質的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表示物質磁化難易程度。

(四) 磁滯(hysteresis)與磁滯曲線(hysteresis curve)

將磁性物質置於一瓦加磁場 H 下,鐵磁性物質的磁化強度為 I(或 M)。磁場

增大時曲線從原點 O 沿 AB 向 C;此時減小磁場 H 強度時,曲線從 C 沿 DE 到 F;此

時再增大磁場 H 強度,曲線從 F 沿 G 向 C。其中 D 點的磁化強度 I 被稱為該物質的

「殘磁性」(remanence);E 點的磁場強度 H 被稱為此物質的「抗磁性」或「矯頑

力」(coercive force)。此封閉曲線即稱為「磁滯曲線」。

圖一 磁滯曲線圖
(五) 「 M −H 磁滯曲線圖」與「tanθ−I 圖」之關係

1. 若磁化強度 M,偏轉角度θ ,由磁性物質產生之磁化強度:

( d 2−l 2 /4)2 H e
M= tanθ ( H e :地磁強度;d :物體與磁力計之距離;l :物
2 dAl
質之長度; A :物質之截面積大小。)

2. 若外加磁場 H、導線電流 I,由螺線管產生磁場: H=μ 0∋¿ ,可知 H 與 I 成正

比。

3. 本實驗以「tanθ−I 圖」,表示「 M −H 磁滯曲線圖」。

(六) 去磁原理

由於去磁螺線管線圈內是交流電,裡面磁場方向、大小是交互改變的,如此會

使得鐵棒內各個磁域詞話方向排列雜亂,鐵棒整體而言便失去了磁性。

一、 實驗儀器

(一) 交流電源供應器(AC power supply)

(二) 直流電源供應器(DC power supply)

(三) 磁力計、消磁計

(四) 螺線管兩個(包含磁化線圈及輔助線圈)、電線若干個、待測軟鐵棒及鋼鐵棒各一

支。

圖二 直流電源供應器 圖三 磁力計

圖四 螺線管 圖五 軟鐵棒與鋼鐵棒
實驗裝置圖:

- +

螺線管
(輔助線圈)

-
0

磁力計
0.00 V 180
電源供應器

+ 螺線管
(磁化線圈)

+ -

鐵棒
實驗流程:

(一)磁滯曲線之測量

將螺線管接上交流電源供應器

將鐵棒完全放入螺線管軸心內

調至 40V 後開啟電源

等速抽出鐵棒至遠處

關閉電源

磁滯曲線之測量

調整磁力計指針平行地磁南北極,木架與螺線管垂直指

接上直流電源供應器,讓電流不超過 2 安培,使兩螺線管電流方向相反、磁場完全抵銷

關閉電流,在其中一螺線管中插入待測鐵棒,檢查是否完全消磁

若未消磁乾淨 若未消磁乾淨

由 0 安培開始,每次增加 0.2 安培,記錄偏轉角度,直到角度不在變,即飽和為止

每次減少 0.2 安培,記錄偏轉角度至 0 電流時,電源供應器正負極切換

將偏轉角度 換算為 ,繪製 對電流 ,可得「磁滯曲線」


實驗數據:
(一) 軟鐵棒磁滯曲線(螺線管與磁力計相距 11.0cm)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0.2 19 3 83 -0.2 -8.5 -3 -80.5 0.2 8

0.4 39 2.8 83 -0.4 -31 -2.8 -80.5 0.4 32.5

0.6 54 2.6 82 -0.6 -46 -2.6 -80 0.6 52.5

0.8 63 2.4 81.5 -0.8 -57 -2.4 -79.5 0.8 62

1 69 2.2 81 -1 -64 -2.2 -79 1 69

1.2 71.5 2 80.5 -1.2 -68.5 -2 -78.5 1.2 73

1.4 74.5 1.8 80 -1.4 -71.5 -1.8 -77 1.4 75.5

1.6 76.5 1.6 79 -1.6 -74 -1.6 -76 1.6 77

1.8 78.5 1.4 77 -1.8 -76 -1.4 -74.5 1.8 79

2 80 1.2 76 -2 -77.5 -1.2 -72 2 80

2.2 81 1 73 -2.2 -79 -0.9 -67 2.2 80.5

2.4 82 0.7 66.5 -2.4 -80 -0.8 -65 2.4 81

2.6 82 0.6 64 -2.6 -80 -0.6 -58.5 2.6 82

2.8 83 0.4 54.5 -2.8 -80 -0.4 -49 2.8 82.5

3 83 0.2 38 -3 -80.5 -0.2 -34 3 83

3.2 83 0 15 -3.2 -80.5 0 -14


將上表作 I −θ 圖

作 I −tanθ 圖
鋼鐵棒磁滯曲線(螺線管與磁力計相距 11.0cm)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線圈 磁針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電流 角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I (A) (度)

0.2 14 3 84 -0.2 8.5 -3 -80 0.2 -8

0.4 32 2.8 83.5 -0.4 -12 -2.8 -79 0.4 17

0.6 49 2.6 83 -0.6 -33 -2.6 -79 0.6 42

0.8 58.5 2.4 83 -0.8 -48 -2.4 -78 0.8 52.5

1 68 2.2 82.5 -1 -58 -2.2 -77 1 63.5

1.2 71 2 82 -1.2 -63 -2 -76 1.2 70

1.4 74 1.8 80 -1.4 -69 -1.8 -75 1.4 73.5

1.6 78 1.6 78.5 -1.6 -70 -1.6 -73.5 1.6 76

1.8 79 1.4 78 -1.8 -72 -1.4 -72 1.8 79

2 80 1.2 77 -2 -74 -1.2 -71 2 80

2.2 80.5 1 75 -2.2 -75 -0.9 -69.5 2.2 80.5

2.4 81 0.7 72 -2.4 -76 -0.8 -67 2.4 81

2.6 83 0.6 68.5 -2.6 -78 -0.6 -61 2.6 81.5

2.8 83 0.4 61 -2.8 -79.5 -0.4 -54 2.8 82.5

3 84 0.2 49 -3 -80.5 -0.2 -43 3 82.5

3.2 85 0 21.5 -3.2 -81 0 -28


將上表作 I −θ 圖

作 I −tanθ 圖
數據分析:
在軟鐵棒磁滯曲線上,感應磁場飽和值是:2.8 A ~3.2 A ~ 2.8 A 的 83°
在鋼鐵棒磁滯曲線上,感應磁場飽和值是:3.2 A 的 85°
從以上數值和兩張的 I −θ 圖中看出,軟鐵棒是比鋼鐵棒容易到達飽和值。
也從實驗得知,要使用軟鐵棒時,只需把電流加到 2.8 A 就可以了。
而鋼鐵棒則要加到 3.2 A。
但也因如此,鋼鐵棒比軟鐵棒所能表現出來的範圍來得更大,所能攜帶的信息
比較多。

誤差討論
(一) 系統誤差
系統內的誤差都是我們所測的數據,所以本次實驗沒有太大系統
誤差。
(地球的磁場方向一開始時就要校正好,每一根鐵棒(內部)的
不同也正是我們所想測的值(本次的實驗值只對應所測量的那一根
鐵棒),唯一可能想到的不同就是電源輸出的問題,也就是輸出值
和設定值不符。但這一種情況的機率很小,所以不計)
(二) 隨機誤差

在調動電流大小時所相隔的時間差皆較短,使得外加磁場與鐵棒在
未完全達成平衡的情況之下就記錄所測得的磁針旋轉角度,每一個θ
角數據可能有所變化。

讀值會因視角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且軟鐵棒是由我讀值,而鋼鐵
棒是由另一組員去讀,因此可能造成無法預期的隨機誤差。
至於讀值方法,我是閉上左眼,盡量以右眼正中央對準磁力計正
中央後再去讀;另一組員的讀值方法則是雙眼中間位置對準磁力計
正中央後再讀。不論何種方法,經估算後,誤差應不會超過 1 度。
二、 思考問題
(一) 請分析磁力計與線圈距離對於實驗結果有何影響,太近、太遠分
別的影響?
1. 太近:由於磁力計是一塊小磁鐵,如果磁力計與線圈靠太近,容
易對磁場產生影響,影響實驗的精準度。
2. 太遠:太遠螺線管若電流不強時,其產生的磁場因距離過遠而不
明顯,地磁對指針的影響就相對較強。
(二) 若每次增加的電流過大,有什麼影響?為什麼?
每次增加的電流過大,會使得數據量更少,磁滯曲線會看起來不
夠平滑而有稜角。
(三) 實驗中,若每次增加 0.2 安培電流時,停留較久的時間,有什麼
影響?
在磁性物質中,原子因為電子自旋的關係而有磁矩,而當每增加
0.2 安培電流所停留的時間較久時,可讓外加磁場與鐵棒產生更完全
的平衡,讓鐵棒中的逆向磁域趨於跟外加磁場相同的方向,使得感
應磁場較原本的大,磁滯曲線圖形會上下變長,實驗也會較精準。
(四) 請從本實驗磁滯曲線結果,分析軟鐵棒與硬鐵棒的差異。
由下二圖比較可知,鋼鐵棒磁滯曲線圍出的面積較軟鐵棒大,每增
加 0.2 安培的磁針轉動角度、殘磁性也較明顯,可推測硬鐵棒相較
於軟鐵棒更易受到外加磁場的磁化,是作為永久磁鐵的好材料。
而軟鐵棒正如數據分析中所說,軟鐵棒是比鋼鐵棒容易到達飽和值。
作為電磁門鎖開關的好材料。
實驗心得:
本次實驗是最近幾次實驗之中,最快的一次。而步驟也是很簡單,沒有什
麼讓人失敗的步驟,不像邁克生干涉那樣,因為儀器有問題,而不能完成
實驗。本次實驗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流一次性增加過頭,因為本次實驗不能
回流,只好以過度加大的電流進行。但我們也只有過加兩次各 0.1 A 的電
流,不至於有實驗數據掉失。
而這次實驗也教會了我們,做事不可大意,因為本次實驗的操作和我組員
都覺得十分簡單,所以鋼鐵棒的實驗我們為求快而在每次電流時停留不夠,
令到鋼鐵棒的數據不夠精準。

資料來源
(一) 圖一 磁滯曲線圖。取自網路:
http://ctld.nthu.edu.tw/bookclub/blog/?update_id=429
(二) 圖二 直流電源供應器圖。取自網路:
https://tw.bid.yahoo.com/item/TECPEL-泰菱-》固緯-GWInstek-GPD-
3303S-多組輸出-直流-100038960420
(三) 圖三 磁力計。取自網路: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7UwEVMlSYik
(四) 圖四 螺線管。取自網路: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7UwEVMlSYik
圖五 軟鐵棒與鋼鐵棒。取自網路:
三、 原始數據
(一) 磁滯曲線
(二) 簡單邁克生干涉實驗
(三) RC RL 基本交流電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