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辨识作品中“浪子”的形象

组员:张绿盈,林嘉恬

讲师:周锦聪讲师
《一枝花 · 不伏老》
• 这散曲是由四只曲子组成。由第一人称“我”直接出
面,以通俗、诙谐、滔滔若江河奔泻的语言,自我介
绍、自我赞赏,从而塑造了一个风流的浪子形象。
• 本套中的“我”,属于古代所谓的“浪子”一类。 浪
子,通常指市井中不务正业的子弟,终日游荡好闲。
{ 一枝花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
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
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 关汉卿用浓艳的色调写出了“浪子”攀花折柳的风流浪
漫,其中的“出墙花”与“临路柳”均暗指妓女。

• 由此可见,他过的是为世俗所不齿的追欢狎妓,却有意
识地将它毫无遮掩地萦于笔端,恰恰是体现了他对封建
规范的蔑视和对生活的玩世不恭。
• 将“攀花”、“折柳”两件事颠来倒去,变幻出各种句
式,用以表现浪子风流,为人物性格定下基调。
• “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是显示他
的风月手段。
• 显然,勾栏妓院中浪漫放纵的生活情趣,其间不免流露
了一些市井的不良习气,但读者更应看到,诗人的这种
情调实质上是对世俗观念的嘲讽和自由生活的肯定。
• “ 浪子风流”,便是他对自我所作的评语。“浪子”,
这种本是放荡不羁的形象,在此更带有一种不甘屈辱和
我行我素的意味。
{ 梁州 }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
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
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
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
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
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 梁州一曲,纵情地自赞自夸。自夸“分茶,竹,打马藏
阄;通五音六律滑熟。”当然很风流。
• 自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元曲中常用以指爱冶游的花
花公子)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占排场风月功名
首”,“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又比所有的风流浪
子更风流。
• “ 郎君”、“浪子”一般指混迹于娼妓间的花花公子。
而世俗观念正是以之为贬,对与歌妓为伍的书会才人视
为非类。
• 这种浪子风流,按常情来说,是不值得的、也不好意思
自夸自赞的。关汉卿却反贬为褒,背其道而行之,偏偏
骄傲地以“郎君领袖”、“浪子班头”自居。
• 关汉卿把“占排场”视作“风月功名”之首,已经不是
指追欢狎妓之类过头话,而是严肃地将“编杂剧, 撰词
曲”作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 在他无不调侃幽默的语言中,恰恰流露出他一种对黑暗
现实的嘲谑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高扬。
• 接着,诗人以三个连环句尽情地表现了风月场中的各种
生活,以及由此而发的满足和自幸:“我曾与歌女作
伴,妆台前拨弄着筝弦,会意的欢笑,使我们舒心地倚
在那屏风上;我曾与丽人作伴,携着那洁白的手真感到
心甜,我们并肩登上高楼,那是多么喜气洋洋;我曾与
舞女作伴,一曲《金镂衣》真动人心肠,我捧起了酒
杯,杯中斟满了美酒佳酿。”
• 诗中,作者有意选择了循环往复的叙述形式,热情洋溢
地展示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从而显示
出他那极其鲜明的人生态度
{ 隔尾 }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
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
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
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 隔尾一曲,用“子弟每”的未经世面作陪衬,强调“我”这
个浪子是饱经磨难的。
• “ 经笼罩,受索网”,“经了些窝弓冷箭油枪头”,却“不
曾落人后”,这充分表现了“我”的身世遭遇和顽强性格。
• 因此“我”借酒消愁、吃喝玩乐、寻花问柳、甘愿堕落
• 诗人并“不曾落人后”,因而虽说道“人到中年万事
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再次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并
甘愿为理想献身的坚定信念。
{ 尾曲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
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
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
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
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 尾曲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关汉卿那种桀骜不驯、不屈不挠
的性格。
• 首句用诙谐快意地自称自己是铜豌豆。“铜豌豆”本是
元代妓院对老狎客的称呼,文中借此来比喻顽固不化的
个性。它面对各种摧残都不怕,从而显示它以坚韧不
屈、与世抗争的特性。
• 后来写道:“我玩的是梁园……我也会围棋……”在这
大胆又放诞的叙述中,实际上深蕴关汉卿的一种豪情,
即使科举被废,即使怀才不遇,他对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充满着自信。
• 最后,诗人的笔锋又一转,在豪情的基础上全曲的情感
基调也达到了最高峰:“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折了我手……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
走!”至此,他表达出自己至死也要“向烟花路儿上
走”的决心。
• 这种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对把死亡看作生命意义终
结的否定,正是诗中诙谐乐观的精神力量所在。
• 这篇带着自我戏谑的《南吕 · 一枝花》,将关汉卿率真
自由的生存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也未尝不深含着浓
浓的哀伤情绪。
• 因此,了解了关汉卿的浪子形象,才能更真切地理解这
位“不伏老”的元代杂剧大家。
• 这句词前有“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
头”,后有“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
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
走”,活脱脱是一篇关汉卿的“浪子宣言”。
• 将“铜豌豆”放在整套曲中读来,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玩的是梁元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
的是章台柳”,“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
歌舞、会吹弹、会吟诗、会双陆”的浪荡公子形象。
总结
• 全曲以放诞、俚俗、诙谐的语言,抒写了“浪子班
头”的叛逆不羁和“铜豌豆”的顽强不屈的性格。
• 诚如学者周国雄总结道:“关汉卿的人格是一种建立在
与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基础上,以强烈的
艺术追求为核心,以坚韧不拔的“不伏老”精神为动力
的勇于反叛、勇于开拓的创新人格。”
问题:
1 )你认为这首元曲的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不伏老”精
神?

2 )【梁洲】的部分区区是展示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生活情趣而已吗?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