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6

兒科輸液治療

郭玄章 醫師
水分與電解質輸液治療 (Y7/PGY1)
FLUID AND ELECTROLYTE MANAGEMENT

體液平衡 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 能估算正常兒童體液量及  能說出高血鉀、低血鉀、
分佈 高血鈉、低血鈉、低血鈣
 能說明病童體液過多及過 的臨床症狀及身體理學檢
少時的臨床表現 查之異常
 能說明身體發生低血容性  能說出電解質失調的原因
休克時的身體表徵 及其後續可能併發的臨床
 能正確地計算病童一日所 問題
需的靜脈輸液維持量及電  能正確地計算及開立一個
解質量 住院病童所需的電解質量
 能正確地判讀動脈或靜脈
氣體分析結果
正常人體液分布

體液約佔人體體重的 60-75%

細胞內液( ICF ):約佔體重的 50% ( 2/


3)
細胞外液( ECF ):約佔體重的 25% ( 1/
3)
Total body fluid (2/3 BW)

1/3 2/3
Extracellular fluid Intracellular fluid

1/3 2/3
plasma interstitial fluid
早產兒 V.S. 新生兒
兒童 V.S. 成人

THE SAME?
OR
NOT
Total body water = 80% (4/5) of body weight (32 weeks gestation)

ICF 20% of body ECF 60% of body weight


weight

Total body water = 78% (3/4) of body weight (Term)

ICF 33% of body weight ECF 45% of body weight


生理性脫水

Total body water = 67% (2/3) of body weight (> 3 months)

ICF 42% of body weight ECF 25% of body weight


體內水分分布
早產兒 足月兒 1-3歲 成人
全身水量
佔體重之 85% 80% 65% 65%
比例
細胞外液
佔體重之 55% 45% 25% 25%
比例
細胞內液
佔體重之 30% 35% 40% 40%
比例
新生兒的特點 (1)

總體液量 : 足月兒佔體重 75%


28 週早產兒甚至佔 85%
細胞外液所佔比例比細胞內液高
28 週早產兒約 2 : 1
成人約 1 : 2
新生兒腎功能發育差
1. 腎絲球過濾率低
2. 尿液濃縮功能差
新生兒的特點 (2)

無感性水分喪失高
常見影響新生兒無感性水喪失因子
早產程度 越早產 , 喪失越多
環境溫度 溫度越高 , 喪失越多
輻射加熱處理台 可增加達 50%
照光治療 可增加達 50%
高濕度 可減少 30%
無感性水分喪失

Insensible water loss (IWL)


BBW (gm) IWL(ml/kg/d)
750-1000 82
1001-1250 56
1251-1500 46
>1501 26
General Guidelines for
Fluid Management
Fluid 1.0 kg 1.0-1.5 kg > 1.5kg
DOL 1 90-100 80-100 70-90
DOL 2 110-130 100-110 80-100
DOL 3 130-150 110-130 90-110
DOL 4 140-160 130-140 110-130
DOL 5 150-160 140-160 130-150
林口兒科工作手冊
一般新生兒輸液
第一天
足月兒
輸液選擇 : D10W
輸液量 : 每天每公斤 60-80 cc
試算 : 出生體重 3 公斤
每天所需 IV 量 : 180cc-240cc
每小時 IV 量 : 7.5cc-10cc
一般新生兒輸液
第一天
早產兒 : 水多一點 / 糖少一點
輸液選擇 : D10W (1000gm 以上 ) 或
D5W (1000gm 以下 )
輸液量 : >1500 gm 每天每公斤 60-80 cc
1000-1500 gm 每天每公斤 80-100 cc
<1000 gm 每天每公斤 100-150 cc
此為一般原則 , 實際依各單位規定常規有所不同

Manual of Neonatal Care


一般新生兒輸液
第二天開始輸液增加量約 10-20 ml/kg/day
 維持尿量至少 1-2 cc/kg/hr
 每天每公斤至少 25cc 的尿
第二天加入 Na+ 離子
 2-4 meq /kg/day ( 水分約 100 ml/kg/day)
 約 S1/4 濃度 ( N/S 含 154 meq/L)
 所以從 D10W 逐漸換成 D5S1/4
早產兒容易低血鈣
 考慮於第一天加入鈣離子
(Ca gluconate 2 gm in 500 cc 輸液 )
 另外補充 (0.5-1ml/kg {50-100mg/kg})
此為一般原則 , 實際依各單位規定常規有所不同
監測輸液及電解質狀態
抽血檢查
體重監測 : 每天測量
 生理性脫水 : 出生第一個星期體重可降 20%
 降太多表示水分喪失過多 , 補充不足
 前 4-5 天每天下降少於 2%, 輸液過多

尿液監測
 尿量少於每公斤每小時 1cc  輸液不夠
 尿量多於每公斤每小時 3cc  輸液太多

尿比重 : 1.005-1.015
特殊狀況處理 (1)
極低體重兒
1. 無感性水流失高 ( 照光 , 加熱台處理 )
2. Na+<140 mEq/L 才開始加鈉 ( 第二或第三天 )
3. 容易高血鉀
 <4 mEq/L 才加入鉀離子
 >7 mEq/L 須注意心電圖變化及逐步治療
週產期急救 :
 有休克症狀 : 等張溶液 10-20cc/kg in 10-20 分
 除非 pH< 7.2 或 Base excess 負值 >10, 才考慮
補碳酸氫納
 ( Base deficient * BW * 0.5 ( 早產兒 0.6 )
特殊狀況處理 (2)

PDA: 限水
RDS: 容易 ADH 分泌增加或 GFR 下降
 前 2-3 天需限水 60-80 ml/kg/day
 利尿期後再增加輸液量
 需小心 PDA
NEC: 須注意水分補充 , 容易脫水休克
中樞神經問題 : 常需限水 (SIADH, 腦水腫 )
兒童 V.S. 成人

THE SAME?
OR
NOT
一般輸液治療計算原則
(>3 m/o)

輸液補充可分為三部份 :
1. 維持生理需求液量 .
2. 補充已經發生的缺失 .
3. 補充繼續留失量 .
輸液治療原則和緊急輸液治療
1. 先測量病患體重
2. 一般狀況下在患者沒有尿量時,切勿在輸液中加
鉀離子 .
3. 若輸液治療有效,可見有適當尿液量、正常的血
液循環和體重恢復 .
4. 晶質溶液如 N/S 、 L/R 可暫時擴充血管內容量 .
5. 膠質溶液如 Albumin 、 FFP 可以把細胞內及組織內
的水分帶至血管內,使容量增加 .
6. 低容性休克時,選擇晶質溶液 20ml/Kg 快速輸注 .
7. 評估病人的膚色、體溫、脈搏、意識狀態及尿量
決定治療的反應
Maintenance therapy

Holliday-Segar method
first 10 kg 100 ml/kg
second 10 kg 50 ml/kg
each additional kg 20 ml/kg

Na 3 meq/kg/day
K 2 meq/kg/day
Cl 2 meq/kg/day
每天體液需要量計算
臨床上最常用的是依體重計算 :
< 10kg 每公斤每天給 100ml 水份
10-20kg 超過 10 kg 部份,每公斤每天加 50ml 水份
> 20kg 超過 20 kg 部份,每公斤每天加 20ml 水份

每小時輸液量計算 :
< 10kg 4 ml/kg/hr 每公斤每天給 100ml 水份
10-20kg 40 + 2 * 超過 10 kg 部份 /hr
> 20kg 60 + 1 * 超過 20 kg 部份 /hr
Increased insensible loss
 Activity
Fever ( 1 C -->  12 % )
 vapor tension in the environment
Hyperventilation ( asthma, DKA)
Low 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by cutaneous)
Phototherapy ( 15-20% by one
direction)
Urine water requirement

Concentration ability

ADH deficiency

-- CNS trauma, neoplasm

Solute load

-- DM, mannitol, radiocontrast, electrolyte


If urinary water loss is abnormal,
maintenance fluid therapy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urinary output + insensible water
loss (400ml/m2 BSA)
Q1:
8 y/o children with BW 25 kg

Ans: 10 x 100 + 10 x 50 + 5 x 20 = 1600 ( ml)

1600 (ml) / 24 (hr) = 66.7 ml/hr

Ans: 60 + 1*5 = 65 ml/hr

輸液速度
輸液種類
哪一種輸液 ?
每天體液和電解質的維持量
每天體液和電解質的維持量
體重
0-10公斤 10-20公斤 >20公斤
無感流失 45ml/kg 450ml+22ml/kg 670ml+9ml/kg
有感流失 55ml/kg 550ml+28ml/kg 830ml+11ml/kg
總量 100 ml/kg 1000ml + 50 ml/kg 1500ml + 20 ml/kg

鈉離子 3 meq/kg 30 meq + 1.5 meq/kg 45 meq + 0.6 meq/kg


鉀離子 2 meq/kg 20 meq + 1.0 meq/kg 30 meq + 0.4 meq/kg
葡萄糖 5 gm/kg 50 gm + 2.5 gm/kg 75 gm + 1 gm/kg
正常小朋友輸液種類
10 kg 小朋友
1000 ml H2O + 30 meq Na+ + 50 gm Sugar
(30 meq/L) (5% Glucose)
20 kg 小朋友
1500 ml H2O + 45 meq Na+ + 75 gm Sugar
(30 meq/L) (5% Glucose)
N/S  Na+ 154 meq/L
½ N/S  Na+ 77 meq/L
¼ N/S  Na+ 38 meq/L
常用輸液成分
常 用 輸 液 成 分 ( mEq / L )
Na K Cl HPO4 Glusoce(%)
3% NaCl 513 513
0.9% NaCl (N/S) 154 154
LR 147 4 155
0.45% G/S 77 77 2 .5
D5S1/4 38 38 5
Taita No1 25 18 20 6 3 .8
Taita No2 40 12 26 6 3 .3
Taita No3 75 12 61 6 2
Taita No4 110 18 102 6 0 .8
Taita No5 36 18 17 12 10
KCl 2 mEq/ml 2 mEq/ml
Deficit therapy
Fluid deficit(L)
=pre-illness BW(kg)-illness BW(kg)

% dehydration
Fluid deficit(L)
= ------------------------------- x 100%
pre-illness BW(kg)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ehydration

3-5% 6-10% 11-15%


• dehydration mild moderate severe
• skin turgor normal tenting none
• skin touch normal dry clammy
• buccal musoca moist dry parched
• eyes normal deep set sunken
• crying , tears present reduced none
• fontanelle flat soft sunken
• CNS consolable irritable lethargic
• Pulse regular slightly  increased
• Urine out put normal decreased anuric
Lab findings of dehydration
Hemo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 Na depends on types
K: acidosis, renal function 
K: alkalosis, pyloric stenosis
HCO3-: acidosis: severe diarrhea
alkalosis: vomiting, NG drainage
BUN increased
U/R: specific gravity> 1.020
hyaline and granular cast, WBC, RBC,

proteinuria 30-100 mg/dl


體內重要電解質的分布
體內重要電解質的分布
細胞外液 (40%) 細胞內液 (60%)
血漿 組織間液
電解質 ( mEq/L ) ( mEq/L ) ( mEq/L )
Na 140 143 10
K 4 4 160
Ca 5 3
Cl 104 114 2
HCO3 25 29 8
Types of dehydration
from ECF and ICF compartments

Duration Deficit form ECF Deficit from ICF

< 3 days 80% 20%

> 3 days 60% 40%

Na 140 meq K 150 meq


Types of dehydration
Hypotonic ( Na < 130 meq/L)
 excess Na loss, water ECF--> ICF
 (135-Na) x kg x 0.6 (mEq Na+)

Isotonic ( Na 130-150 meq/L)


 No shift

Hypertonic ( Na > 150 meq/L)


 Free water loss, water ICF --> ECF
 ( Na-145) x 4 cc/kg x kg (free water loss)
低張性脫水 ( 鈉離子濃度小於 130
mEq/L)
5 公斤嬰兒, 5% 脫水, 抽血鈉鹽 120 mEq/L
水分(ml) 鈉 鉀
維持輸液 100*5=500 3*5=15 2*5=10
補充輸液 ECF(40%)=250*0.4=100 0.140*100=14
5*5%=250 ICF(60%)=250*0.6=150 0.15*150=22.5
鈉鹽補充 (正常135-120)*0.6*BW(5kg)=45
總結 750 ml (換算=98.7meq/L) 74 meq (換算=43.3meq/L) 32.5 meq
低張脫水可以前 8小時補一半 , 其餘 24小時內補完
8小時補一半 1/3 maintain= 500*1/3=167 ml 15*1/3=5 meq 10*1/3=3.3 meq
1/2 deficit =250*1/2=125ml 14*1/2+45*1/2=29.5 meq 22.5*1/2=11.25 meq
first 8 hr total (36.5 ml/hr) =292 ml (換算=118meq/L) =34.5 meq (換算=50meq/L) =14.55 meq
16小時補一半 2/3 maintain= 500*2/3=333 ml 15*2/3=10 meq 10*2/3=6.7 meq
1/2 deficit =250*1/2=125ml 14*1/2+45*1/2=29.5 meq 22.5*1/2=11.25 meq
next 16 hr total (28.6 ml/hr) =458 ml (換算=86.2meq/L) =39.5 meq (換算=37meq/L) =17.95 meq
Q: 7 kg infant with 10% dehydration
for 4 Days
Na 115
H2O Na K
• maintenance 700 21 14
• deficit 700
60% ECF 420 61
40% ICF 280 42
• excess Na deficit 84 (135-115)x0.6x7kg
• 24 hours total 1400 166 56
• 1 st 8 hours 1/3 mt 233 7 5
+ 1/2 def 350 73 21
(Na 137 meq/L=0.89 NS) 583 80 26
next 16 hours 2/3 mt 467 14 9
+ 1/2 def 350 72 21
(Na 105 meq/L=0.68NS) 817 86 30
等張性脫水 ( 鈉離子濃度 130-150 mEq/L)
10公斤嬰兒 , 10% 脫水 , 抽血鈉鹽 135 mEq/L
水分(ml) 鈉 鉀
維持輸液 100*10=1000 3*10=30 2*10=20
補充輸液 ECF(40%)=1000*0.4=400 0.140*400=56
10*10%=1000 ICF(60%)=1000*0.6=600 0.150*600=90
鈉鹽補充 (正常135-135)*0.6*BW(10kg)=0
總結 2000 ml (換算=43meq/L) 86 (換算=55 meq/L) 110
等張性脫水輸液速度要比低張性脫水來的慢些 ; 可以第一天先補 2/3, 其餘隔天補
第一天 maintain= 100*10=1000 ml 30 meq 20 meq
2/3deficit =1000*2/3=667ml 56*2/3 =37.3 meq 90*2/3 = 60 meq
first day total (69.4 ml/hr) =1667 ml (換算=40.4meq/L) =67.3 meq (換算= 48 meq/L) = 80 meq
第二天 maintain= 100*10=1000 ml 30 meq 30 meq
1/3deficit =1000*1/3=333ml 56*1/3=18.7 meq 90*1/3=30 meq
next day total (55.5 ml/hr) =1333 ml (換算= 36.5meq/L) =48.7 meq (換算=45 meq/L) = 60 meq
高張性脫水 ( 鈉離子濃度大於 150
mEq/L)
10公斤嬰兒 , 10% 脫水 , 抽血鈉鹽 155 mEq/L
高張性脫水輸液補充一定要大於 48小時
前 24小時補一半 , 其餘 24-48小時補完 (以上是 2天內補完的總量 )
必須注意其他電解質的平衡
水分(ml) 鈉 鉀
維持輸液*2天 100*10*2=2000 3*10*2=60 2*10*2=40
補充輸液 ECF(60%)=(1000-400)*0.6 約 360 ml 0.140*360=50.4
ICF(40%)=(1000-400) *0.4 約 240 ml 0.150*240=36
10*10%=1000 (free water loss)單純水分流失( Na-145) x 4 cc/kg x BW(kg) = (155-145)*4*10= 400
總結 3000 ml (換算= 36.8 meq/L) 110.4 meq (換算= 25.3 meq/L) 76 meq
第一天 maintain= 100*10=1000 ml 30 meq 20 meq
1/2 deficit =1000*1/2=500ml 50.4*1/2 =25.2 meq 36*1/2= 18 meq
first day total (62.5 ml/hr) =1500 ml (換算=36.9meq/L) =55.2 meq (換算= 25.3 meq/L) = 38 meq
第二天 maintain= 100*10=1000 ml 30 meq 20 meq
1/2deficit =1000*1/2=500ml 50.4*1/2 =25.2 meq 36*1/2= 18 meq
next day total (62.5 ml/hr) =1500 ml (換算=36.9meq/L) =55.2 meq (換算= 25.3 meq/L) = 38 meq
水中毒
短時間內因為某些因素 , 引起體液失調 , 造
成血中鈉離子濃度過低與體液堆積
常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 如嗜睡 , 煩躁不
安 , 低體溫 , 甚至抽痙
又稱低鈉性痙攣
原因 :
1. 大量水分由胎盤傳給胎兒
2. 單純攝取過量
3. 醫原性
4. 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症候群
治療 : 以限水為原則
 必要時可以給抗痙攣藥物或高張性溶液 ( 3% NaCl )
高血鉀治療
Lasix: 以利尿方式排鉀

Jusomine: 1.5~2 mEq/kg IV 10-15 分

Calcium Gluconate: 0.5-1 mEq/kg IV drip 5 分

Glucose/Insulin:
 0.5~1 g/kg glucose+0.1 U/kg RI drip 15-30 分

Kayxelate: 1gm/kg qd~qid PO/PR

N/S: 10ml/kg in 10-15 分

PT 腹膜透析
兒科急救輸液治療
Bolus fluid therapy:
輸液量 : 10-20ml/kg
輸液種類 : 等張輸液 (N/S; L/R; 5% albumin)
輸液時間 : 10-20 分內給完
 第一次輸完 , 如果休克跡象仍在 , 可再給一次
 嚴重敗血性休克 , 甚至可能給到第三次輸液 ,
但是須注意有無肺水腫或心衰竭跡象
 試算 : 3 kg 嬰兒急救
 10 分鐘內給 30 ml
 IVAC 設定
低體液量休克
1) 臨床症狀 :
因體液流失而造成全身灌流量不足 ,
血壓降低 , 心跳加快 , 體表溫度降低 , 意識
改變 , 尿量減少 , 多重器官衰竭 .
2) 處理原則 :
矯正體液不足的情形 , 視情況給予低
張 , 等張或高張電解質液 .
低體液量休克
3) 輸液治療方針 :
(i) 在 5-20 分鐘內 , 給予 20cc/kg crystalloid
(0.9% NaCl,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or
D5NS), 視情況 , 可多次給予 ( 最高可到
80cc/kg ) .
(ii) 對新生兒而言 , O 型全血 ( 提供血量 , 氧氣
攜帶能力 , colloid ) 為首選 , 其次依序為 FFP,
5% albumin, 0.9% NaCl 可在 5-10 分鐘內給予
10cc/kg, 若無改善可再重複 .
低體液量休克
(iii) 在情況穩定後 , 視脫水性質而給予適當濃
度電解質液 :
低張性脫水 (Na<130mEq/L): 在休
克症狀控制後 , 算出實際體液及電
解質缺損量 , 在前八小時補充一半
量 , 後十六小時補充另一半量 .
(iv) 低張 , 等張或高張電解質液的補充則同前
所述之”脫水”部份
出血性休克
(1) 臨床症狀 :
因出血而造成全身灌流量不足
, 血壓降低 , 心跳加快 , 體表溫度降低 ,
意識改變 , 尿量減少 , 多重器官衰竭 .
(2) 處理原則 :
1. 矯正血量不足的情形 , 先給予等張電解質
液治療 .
2. 輸血以補足流失之血量 .
3. 補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缺損 .
出血性休克
(3) 輸液治療方針 :
1. 在 5-20 分鐘內 , 20cc/kg crystalloid (0.9% NS
or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可多次給予 ( 最
高可到 80cc/kg ).
2. 對新生兒而言 , O 型全血 ( 提供血量 , 氧氣攜
帶 能力 , colloid ) 為首選 , 其次依序為 FFP,
5% albumin, 0.9% NaCl 可在 5-10 分鐘內給予 1
0cc/kg, 若無改善可再重複 .
3. 給予適當血型或 O 型之全血 ( 最高可到
80cc/kg ), 濃厚紅血球液 .
4. 補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缺損 , 給予血漿 (10cc/kg,
如果必要可 q6-8hr 給 ) 及血小板 (0.3unit/kg).
敗血性休克
(1) 臨床症狀 :
因感染而造成瀰散性血管內出血 , 使血流分佈異常
, 造成全身灌流量不足 , 血壓降低 , 心跳加快 , 體表溫
度降低 , 意識改變 , 尿量減少 , 多重器官衰竭

(2) 處理原則 :
(I) 矯正 preload 不足情況 , 先給予等張溶液治療 .
(ii)  給予升壓劑 , 治療敗血症本身 .
(iii) 補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缺損 , 給予血漿 , 血小板 .
敗血性休克
(3) 輸液治療方針 :
1. 在 5-20 分鐘內 , 20cc/kg crystalloid (0.9% NaCl or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可多次給予 ( 最高
可到 80cc/kg ).
2. 補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缺損 , 給予血漿
(10cc/kg, 如果必要可 q6-8hr 給 ) 及血小板
(0.3unit/kg).
3. 新生兒而言 , O 型全血 ( 提供血量 , 氧氣攜帶
能力 , colloid ) 在 5-10 分鐘內徐緩給予 10cc/kg
; 若無改善可再重複至 20cc/kg, 給予血漿
(10cc/kg, 如果必要可 q6- 8hr 給 ) 及血小板
(0.3unit/kg), 以補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缺損 .
4. Dopamine (5-20ug/kg/min), Dobutamine (5-
20ug/kg/min), Epinephrine (0.1-1ug/kg/min)
Rule of 6
6 倍體重 (kg 數 ) in 100 ml D5W
 滴速 1ml/hr 就相當於 1μg/kg/min
如 dopamine 或 dobutamine

0.6 倍體重 (kg 數 ) in 100 ml D5W


 滴速 1ml/hr 就相當於 0.1μg/kg/min
如 epinephrine
Rule of 50
臨床對於低血糖或病童對急救復甦之過程無適當
反應者 , 可給予血糖補充
劑量 : 0.5 g/kg IV over 20 minutes
速記法 : 每公斤 cc 數 x 葡萄糖濃度 = 50
 D50W 每公斤補 1 cc
 D10W 每公斤補 5 cc
注意事項
1. 週邊靜脈所能承受最高濃度為 25% dextrose
2. 高濃度的 glucose 為高張高滲透壓溶液 , 可使週邊
血管硬化
3. 高濃度 glucose 對頭部傷害 , 溺水 , 休克病童之
預後有不良影響
4. 對新生兒的 glucose 濃度 , 儘量勿超過 12.5%
簡易 ABG 判讀
A. 先看 PH 值 : PH > 7.45 為鹼中毒 , PH < 7.35 為酸中毒

B. 判斷呼吸及代謝兩方面 , 何者為原發 ( 主要因素 )


與 PH 值 同方向的為原發 , 即拿 PaCO2 值 和 HCO3- 值 跟 PH 值 做比較 .
當 PH 值 為酸性時 , 那個跟他一樣是酸性就是原發 ; 若 PH 值 為鹼性時 ,
那個跟他一樣是鹼性就是原發 .
如何看 PaCO2 值 和 HCO3- 值 如下 :
PaCO2 值 : < 35mmHg 為呼吸性鹼中毒 ; > 45mmHg 為呼吸性酸中毒
HCO3- 值 : < 22mmHg 為代謝性酸中毒 ; > 26mmHg 為代謝性鹼中毒

C. 最後判斷是否有代償
PaCO2 值與 HCO3- 值 , 其中一項不正常 , PH 值 也不正常 = 尚未
代償
PaCO2 值與 HCO3- 值 , 均不正常 , PH 值 也不正常 = 未完全代償
PaCO2 值與 HCO3- 值 , 均不正常 , PH 值 正常 = 已完全代償
例題 : PH= 7.32 , PaCO2 =28 , HCO3- =14
A. 先看 PH 值 : 因為 7.32 < 7.35 , 所以為 酸中毒 .
B. 判斷呼吸及代謝兩方面 , 何者為原發 ( 主要因素 ):
PaCO2 值 為 28 , < 35mmHg 為 呼吸性鹼中毒 .
HCO3- 值 為 14 , < 22mmHg 為 代謝性酸中毒 .

* 因為 PH 值為酸 , 而 HCO3- 值也為酸 , 所以原發就是 代謝性酸中毒 .

C. 最後判斷是否有代償
PH 值 為 7.32 , 在範圍 ( <7.35 ) 內 , 所以 PH 值 為正常 .
PaCO2 值為 28 , 不在範圍 ( 35~45 ) 內 , 所以 PaCO2 值 不正常 .
HCO3- 值為 14 , 不在範圍 ( 22~26 ) 內 , 所以 HCO3- 值 不正常 .

*PaCO2 值 與 HCO3- 值 , 均不正常 , PH 值 正常 = 已完全代償

答案為 : 代謝性酸中毒有呼吸代償
拜拜 !
下次
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