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BCN 3143 小说与戏曲

T1
小说的概念、
特征与发展概况
组员
李秀芬
陈敏顺
PISMP BC(SK) SEM 8 AMB. JUN 2014
T1

小说概念的 小说的文体 古代小说的


发展与演变 要素 类型与特点
四大文学
样式之一

长篇小说、
完整布局、
中篇、短篇
小说和诗的 小说 发展及主题
的文学作品
形式

琐碎的言
谈、小的
道理
古代小说
的发展与演变
小说概念的发展

南宋
魏晋
先秦 两汉 至明
六朝

先秦小说概念
• 先秦是中国小说概念的产生时期。
• 代表人物为庄子与荀子。
• 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先秦诸子信手拈来的贬义词)
• 以琐碎的语言,来说明小道理。
• 以“道”的化身自居,将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的理论斥之
为“小说”。
• 价值学、文化学。
模组 Pg
3,4
两汉小说概念
• 分为西汉(未出现“小说”一词)和东汉(发生根本性
变化)。
• 代表人物:桓谭、班固、张衡
• 桓谭认为:
小说有共同文体特征,有专人队伍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外在形态具有短小琐细乃至零散的特征。
基本表现形式是“譬论”(比喻、寓言、论说)
重要的作用:治身理家
• 班固认为:
认为小说具有“一言可采”的价值。
指出小说的来源是稗官所为,收集街谈巷语,上达天子,使天子了解风俗
民情。
小说是从文化学角度而不是文体学角度出发的。
o “ 浅薄不中义理”,是不入九流之小道末技。

• 张衡认为:
《西京赋》: 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 九百,本自虞初。从容之求,
实俟实储。于是蚩尤秉钺,奋鬣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 螭魅魍
魉,莫能逢旃。
o 作为方士的虞初在陪伴汉武帝出游时将《虞初周说》这样含有大量的神 话怪异
传说的小说带在身边,以备武帝随时垂问。 模组 Pg 5-
7
魏晋六朝小说概念
• 代表人物:徐干、鱼豢、刘知几
• 小说应当具有相当的消遣娱乐功能。
• 俳优小说 (“百戏”之列,地地道道的娱乐活动)
• 小说仍是不涉大道的娱乐性小技。
• 承续先秦对小说不屑一顾的鄙视态度。
• 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
• 认为小说出自周官训诵和训方氏所执掌。(仍然确认小说在社
会文化结构中的低等级位置。)
模组 Pg8-
• 小说是一个大杂烩式的世界。 10
南宋至明清小说概念
• 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小说仍是一个大杂烩式的概念。
•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对小说进行系统分类 (志怪、传奇、杂
录、丛谈、辩订、箴规)。
• 清代
 纪昀是从社会文化结构角度来规定小说。(杂事、异闻、琐语)。
 刘熙载仍觉得小说非一种单纯文体意义上的概念。
• 南宋
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论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
神遇而不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文艺学意义上的文体概念)
• 明清两代
逐渐跨越篇制短小的限制。
将虚构或半虚构的叙事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
篇叙事作品列为小说。
• 刘廷玑认为至元明以后,小说是一个以虚构性叙事为基本特
征的文体概念。
• 冯梦龙则认为小说是包括文体形式和思想内容大相径庭的五
花八门的作品。
• 民嘉庆年间罗浮居士认为小说是以内容的平民化、浅俗化、
形式的通俗晓畅为自己的特征。
• 小说有裨补正史、帮助教化、有益世道人心的重要作用。
• 19 世纪中后叶
成为一个纯文艺学范围的文体概念。
散体虚构性叙事作品,从而完成了由文化学向文艺学的
彻底转换。
与诗歌、散文、剧本、神话、史诗、传奇等文学类型相
联系更相区别的另一种文学类型。
• 小说这一概念没有完成从文化学层次向文艺学层次的
转换,它一直是定位于文化学层面而向文艺学、文体
学层面延伸的一个概念。
模组 Pg11-15
古代小说
的文体要素
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
动描写、语言描写。要抓住作品
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
文体要

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
要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结局。抓住小说情节 , 小说
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进 的层次结构就清清晰晰 , 作
而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 家构思布局的巧处也容易把
想。 握。
古代小说
的类型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之志怪小说

• 所谓志怪,重点在于神仙灵异之说。这种迷信,本来始于战国末
期,到汉魏,此风更盛,因为许多方式利用君王贪妄的心理,常
以长生不老之药向他们骗取富贵。

• 到了魏晋以后,魏晋以后,除了写海外灵境和天上神仙而外,更
多了一些炼丹服食,白日升天,或是游戏人间济世活人的道术之
士。再后来,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丰富了志怪小说的
内容。
志怪小说分类
•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
类:

• 一、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张华的《博物志》。

• 二、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
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 三、佛法灵异,灵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 志怪小说中虽有许多宣扬宗教迷信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富
有社会意义的篇章,它们或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
达了人民的爱憎与愿望,充满美丽的幻想,值得我们珍
视。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多系短小的故事,从小说艺术的角
度看来仍然显得幼稚粗糙,但有的作品已经注意人物性格
的刻画,如韩凭妻何氏之坚贞与机智,青溪神姑的飘逸与
哀婉,都相当突出。
魏晋南北朝之志人小说
• 东汉光武帝提倡“尊崇儒术表彰气节”,造成社会上端品力行的
风气,于是士人的风貌,常被品题的焦点,一言毁誉,足于决定
终身。

• 魏晋以后崇尚清谈,言谈举止常委众目所视,这助长了品评人物
的风气,士人的一言一动,都是大家的谈话资料,因此,也就有
人把这些逸闻轶事汇集成书,如斐启的《语林》,以及后来的
《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特点
•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

• 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 二、是以 " 丛残小语 "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

• 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
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 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 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传奇小说
• “ 传奇”之名始见于晚唐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

• 明胡应麟曾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
语,至唐人乃作意传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这说明
了唐人传奇小说乃渊源六朝志怪小说。

• 唐人传奇无论是在思想性上还是在艺术性上,开始摆脱了六朝那种“传录
舛讹”、“粗陈梗概”的状态。作家逐渐由“搜奇记逸”转向对现实生活
进行较深入细致的描绘,作品主题思想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广,同时在人物
塑造、结构布局、情节安排合语言运用等艺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
就。
传奇小说包括:
• 艳情类:这一类传奇是叙述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小说,著名的传奇
有:许尧佐的《柳氏传》。

• 侠义类 :这一类传奇是叙述侠女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薛调的《无
双传》、裴铏的《昆仑奴》、袁郊的《红线》、杜光庭的《虬髯客
传》。这四种传奇故事,都被后人改编成戏曲。

• 神怪类:这一类传奇是叙述神仙鬼怪的小说,唐代传奇中这一类的作
品最多。其中较著名者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
传》。
传奇小说的发展
• 早唐时期:初、盛唐时代为传奇的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唐传奇的
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 《游仙窟》是唐人传奇中字数最多的一篇,也
是此期传奇作品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

• 中唐时期 :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
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人更以诗人
兼传奇家的身份,将歌行与传奇配合起来,用不同体裁不同方式来描写
同一事件(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
歌传》,都有与之相配的长篇歌行),从而既提高了传奇的地位和扩大
了影响。
• 晚唐时期:唐传奇在晚唐时代退潮。此期出现了不少传奇专集。晚
唐传奇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
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
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

• 传奇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唐代传奇
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
实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唐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写过传奇。部分
高水平的传奇且成为后代著名小说戏剧的蓝本。唐传奇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话本小说
• 宋、元时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

• 笔录小说家之语的叫话本,笔录讲史书家之语的叫平话,
后来统称为话本,或称为话本小说。

• “ 说话”是唐宋说唱艺术的一种。“说话”即讲故事之
意。宋人说话分四家,大致包括“小说”、“说
经”、“讲史”、“合生”(诨话)
• 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
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
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
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
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另
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
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以上
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笔记小说
•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
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
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

•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
说的代表作,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笔记小说。
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十分浓郁。
笔记小说特点
•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
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

• “ 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
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

• 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
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 创 作与散文化的“ 笔
记”叙述相互交叉,使其优势十分明显。
章回小说
• 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

•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
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
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等。

• 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
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
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章回小说分类
•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章回小说往往分成三大类,即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神魔怪异。

• 大多数的章回小说都是历史演义,顾名思义,这类的章回小说都是以历
史为基础而编写出来的,但为了使小说内容精彩,制造一定的矛盾,为
了突出某一人物的英雄特色或者是一特定的主题,作者都会大都是写
得“三分实,七分虚”。

• 这是章回小说的特色,能够极力渲染一些英雄豪气,是一种艺术手法的
体现,中国章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 引首类:这一类开头类似于话本小说的入话、头回。小说开篇先有一首或几首诗词,有
的小说在诗词议论之后,再叙述一段或几段与小说正文相类或相反的故事,从而引出小
说正文。诗词议论可以点明主题,概括全文的大意;可以烘托某种情绪,抒发一定的感
慨;也可以论说作品主旨,进行劝诫。

• 楔子类:楔子类指的是在小说开头借助神话故事等叙述方式来阐明作品的主旨或寓意的
一类开头。楔子类加强了章回小说开头与正文之间的关系,使开头与正文成为血肉相连
的整体,充分发挥了小说开头的结构功能和寓意功能。有一种楔子是作者把自己对于人
生、社会的深刻感悟,用寓意的形式表达出来。此外,还有一种用梦作楔子来暗示作品
情节及内容寓意的开头。

• 缘起类:这一类开头主要是介绍作品的创作缘起,注重从结构的全局去把握作品的总
体,已摆脱了话本体制的影响,其代表作是《红楼梦》。
结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