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3

第一章 直流电机

Chapter 1
DC Machines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 1. 了解直流电机主要结构,注意换向器和电
刷的作用;
 2. 熟悉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熟悉电枢反应,理解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这
两个机电能量转换要素的物理意义,掌握求
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 3. 掌握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电势、转矩平
衡方程式,以及不同励磁方式的直流电机的
工作特性;
 4. 了解直流电机的换向。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直流电机的基本平衡方
程式和工作特性。
 难点:

电枢反应。
本次课程教学要求
 了解直流电机基本结构
 熟悉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 掌握直流电机基本工作原理
机电能量关系

 直流电机( dc machines )是将机械


能转换为直流电能或将直流电能转
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
 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直流电机称
为直流发电机 (dc generators ) 。
 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直流电机称
为直流电动机 (dc motor ) 。
1.1 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

1.1.1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建
立在电磁感应定律基础上的。
(下面用简单直流电机模型来说明工作
原理)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图 1-1 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
说明
 给励磁绕组 (the exciting winding) 通入直流
电,使在空中固定不动的主磁极呈现上为
N 极、下为 S 极(主磁极也可以是永久磁
铁做成)。在 N 和 S 极之间有电枢,电枢
铁芯上安放着由 A 和 X 两根导体组成的电
枢线圈,线圈的首端( A )和末端( X )
分别连在两个相互绝缘的半圆形铜质换相
片上,换相片形成的整体称为换相器。换
相器固定在转轴上,且与转轴绝缘。换相
片上安放着一对固定不动的电刷 B1 和 B2 ,
电刷能与外电路连接。
气隙磁密分布

图 1-2a) 气隙磁密分布波形图
定子、转子和气隙
 定子 (stator)
在空中固定不动的部分(主磁极、电
刷等)称为定子。
 转子 (rotor)

随转轴转动的部分(线圈、电枢铁芯、
换相器等)称为转子(或称电枢 (armature)

 气隙 (air gap)

定、转子之间有一空隙,称为气隙。
发电机工作情况
当原动机带动电枢逆时针方向旋
转时
导体切割磁力线,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导
体内产生感应电势,大小: e=Bxlv ( V )
其中: Bx—— 导体所在处的磁通密度( W
b/m2 ) ,
l —— 导体的有效长度( m ),
v —— 导体的线速度( m/s )。
感应电势方向
 感应电势方向由右手定则判定:

伸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呈 90
°,
当磁力线指向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
动方向,则四指的指向为导体中感应电
势方向。
分析
 ωt=0° 时, A 端为☉,与之相接触的电刷 B
1 为 + , X 端为⊕,与之相接触的电刷 B2
为 - ;当电枢旋转了 180° 后,即 ωt=180°
时, X 端旋转到 N 极下, X 端为☉, A 端
旋转到 S 极下, A 端为⊕。

图 1-2a) 线圈 AX 地感应电势波形图
换向器作用 Commutator Action
 从分析中可得出:

N 极下导体电势指向纸外,电刷 B
1 总为 + ; S 极下导体电势指向纸内,
电刷 B2 总为 - ,不难看出,线圈中的
电势是交流电势,而通过换向器的作
用,使电刷间的电势为直流电势。
换向器和电刷作用 (brush)
 换向器和电刷的共同作用:①将线圈中的交流
电势整流成刷间的直流电势;②把转动的电路
与外面不转的电路连接。
 从刷间电势波形看,电势脉动很大,为了减小
电势的脉动程度,实际电机采用很多元件组成
电枢线圈,均匀分布在电枢表面,并按一定规
律连接,刷间串联元件数增多,脉动减小,就
得到所需的直流电。
电刷 B1 与 B2 间的电动势波形

图 1-2b) 电刷 B1 与 B2 间的电动势波形图
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 将直流电加到电刷上( B1 为 + 、 B2
为 - ),线圈 AX 上就有电流通过( A 端
为⊕、 X 端为☉),根据电磁力定律,载
流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力,大小为: f=Bxli
( N ),其中 i 为流过导体中的电流
( A ),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伸开左手
使大拇指与四指呈 90° ,当磁力线指向手心,
四指的指向为导体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
指向导体受力方向。
在电动机中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
 换向器和电刷的共同作用是:
① 将刷间的直流电逆变成线圈中
的交流电;
 ② 把外面不转的电路与转动的电
路连接。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 图 1-3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图
直流机结构

 直流电机的
基本结构
1.1.2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 直流电机由两大部分组成:
 定子(静止部分)和转子(转
动部分或称电枢)。
1 、定子
 定子由主磁极、换向极、电刷装置、机座等组成。
 主磁极由主极铁芯和励磁绕组组成,铁芯用 1~1.5mm
的钢板冲片叠成,外套励磁绕组。主磁极的作用是建
立主磁场,它总是成对出现, N 、 S 极交替排列。
 换向极也由铁芯和绕组组成,铁芯一般是由整块钢组
成,换向极安放在相邻两主磁极之间,它的作用是改
善电机的换向。
 电刷装置由电刷、刷握、刷杆、压紧弹簧等组成,它
的作用是连接转动和静止之间的电路。
 机座作用是固定主磁极等部件,同时也是磁路的一部
分。
直流电机结构

图 1-4 直流电机结构图
主磁极、换向极、电刷装置示意图

图 1-6 电刷装置图
图 1-5 主磁极与换向极示意图
2 、转子(电枢)
 转子由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
转轴等组成。
 电枢铁芯一般用 0.5mm 涂过绝缘漆的硅
钢片叠压而成,作用是嵌放电枢绕组,
同时它又是电机主磁路的一部分。
电枢绕组
 电枢绕组由绝缘导线绕制成的线圈
(又称绕组元件)按一定规律联接组
成,每个元件两个有效边分别嵌放在
电枢铁芯表面的槽内,元件的两个出
线端分别与两个换向片相连。电枢绕
组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
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枢纽。
换向器
 换向器由许多相互绝缘的换向片组
成,作用是将电枢绕组中的交流电
整流成刷间的直流电或将刷间的直
流电逆变成电枢绕组中的交流电。
换向片和换向器

 图 1-7 换向片和换向器
3 、气隙
 为了使电机能够运转,定子和转子
之间要留有一定大小的间隙,此间
隙称为气隙,它是主磁路的一部分。
课后复习要点
 1. 直流电机基本工作原理;换向器和电刷
的作用。
 2. 直流电机基本结构
 预习直流电机绕组 ( 极轴线、几何中线、极
距、绕组元件、绕组节距等。
 3. 预习电枢反应和直流电机负载时的磁场。
 4. 预习直流机的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势。
 思考题: P33 1-1
1.1.3 直流电枢绕组和电机模型
 1 、直流电枢绕组
 ( 1 )基本概念
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是单叠和单波。

图 1-11 两匝元件示意图
绕组

电枢绕组节距图
( 2 )单叠绕组
 单叠绕组是以相邻元件依次串联的
连接规律连成的,每个元件的两个
出线端分别接到相邻的两个换相片
上,最后形成一闭合回路。
实际电机模型

实际电机模型图
单叠绕组展开图

图 1-12 单叠绕组展开图
( 2p = 2 Zu = S = 6 )
单叠绕组等值电路

图 1-13 单叠绕组等
值电路
单叠绕组特点
① 支路对数 a 等于极对数 p ,
同时还等于电刷对数 b ,即 a=
p=b ;
 ② 电枢电流 Ia 等于各支路电流
ia 之和,即 Ia=2aia 。
( 3 )单波绕组
 单波绕组是将同一极性下的所有元件串
联成一条支路,相邻两个串联连接元件
形式似波浪向前延伸。
 其特点是:
 ① 支路对数 a 等于 1 ,与极对数 p 无关,
即 a=1 ;
 ② 电枢电流 I 等于 2 倍支路电流 i ,即 I
a a

a=2ia ;③为了减小电刷的电流密度,实
际电刷对数 b 等于极对数 p 。
2 、电机模型
 展开图虽然能反应电枢绕组连接规律,也能
说明电机内部电磁关系,但画展开图太麻烦,
在分析电机内部电磁关系时,采用电机模型。
 规定:无论电机有多少对磁极,都只用 N 、
S 一对磁极表示,不画换相器,电刷放在几
何中心线处,并与位于几何中心线处的元件
接触,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元件。我们把几何
中心线对应的轴线又称为交轴,用 q-q 表示;
与交轴垂直的磁极轴线称为直轴,用 d-d 表
示。为了方便,以后在分析电机内部电磁过
程时均采用电机模型。
直流电机模型

直流电机模型
1.1.4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和主要系

 为使用户正确使用电机,电机制造厂在每台电
机的机座上都钉一块金属牌,上面标有电机的
工作条件和根据国标制定的额定数据(又称额
定值),该标牌称为铭牌,如图所示。
直流电动机
型 号 Z2 - 72 产品编号
7001
结构类型 ____ 励磁方式 他

功 率 22kW 励磁电压 2
20V
电 压 220V 工作方式
连续
电 流 116.3A
直流电机铭牌 绝缘等级
B级
转 速 1500r/min 重 量 _
说明
 在实际运行时,电机各物理量在额定值时的运
行,称为额定运行。电机处于额定运行状态,
具有良好的性能,工作可靠。当电机电流小于
额定电流时的运行,称为欠载运行,电机长期
欠载,效率不高,造成浪费;当电机电流大于
额定电流时的运行,称为过载运行,长期过载,
使电机过热,降低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电机。所
以额定值是选择电机的依据,应根据实际使用
情况,合理选择电机容量,使电机工作在额定
运行状态。
2 、国产电机主要系列
国产直流电机的系列产品代号采用大写
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型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
伯数字组合表示,例如:“ Z2-72” 表示直流电动机、
第二次改进设计型,“ 7” 表示机座号, 7 后面的 2
表示长铁芯( 2 号表示长铁芯, 1 号表示短铁芯)。
 国产直流电机的主要系列说明如下:
 1 ) Z2 系列是普通中小型直流电机。该系列直流电
机有发电机、调压发电机、电动机等。其工作方式
为连续的。电机仅用于正常的使用条件,即非湿热
地区,非多尘或无有害气体场所,非严重过载或无
冲击性过载要求的情况下。系列容量范围从 0.4~22
0kW ,采用 E 级和 B 级绝缘。新设计的 Z4 系列电
动机,可以取代 Z2 、 Z3 系列直流电动机。
2 ) ZZJ 系列
 ZZJ 系列是一种冶金起重辅助传动直流电
动机,适用于轧钢机、起重机、升降机、
电铲等。该系列电动机的传动惯量低、过
载能力大,速度反应快。因而能经受快速
而频繁的起动、制动与反转。
 其它系列的直流电机型号、技术数据可从
产品目录或相关的手册中查到。
1.2 直流电机的磁场
 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是指励磁绕组获得励磁电流的
方式。除永磁式微直流电机外,直流电机的磁场都
是通过励磁绕组通入电流激励而建立的。按励磁方
式不同可分为四种: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
 1 、他励
 励磁绕组接在独立的电源上,与电枢绕组无关。
 2 、并励
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并联。
 3 、串励
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
 4 、复励
励磁方式

图 1-19 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复励
 主磁极上有两套励磁绕组,一套与电枢绕组并联
称并励绕组,另一套与电枢绕组串联称串励绕组。
若两套励磁绕组产生的磁势是相加,则称积复励;
若两套励磁绕组产生的磁势是相减,则称差复励。
实际应用中常用积复励。

积复励与差复励示意图
1.2.2 直流电机空载时的磁场
 直流电机空载是指电机对外无功率输出、不带负载空转的
一种状态。直流电机空载时,励磁绕组内有励磁电流,电
动机电枢电流很小可忽略而发电机电枢电流为零,这时电
机的磁场由励磁电流单独建立。

图 1-8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分布
说明
 主磁极 N 、 S 交替分布,故磁场的分布是对称的。
其中绝大部分磁通经主磁极、气隙、电枢铁芯及定
子磁轭闭合,这部分磁通同时链绕励磁绕组和电枢
绕组,称主磁通,记作: Φ0 ,主磁通参与机电能
量转换,能产生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是工作磁通。
还有一小部分磁通不穿过电枢,仅与励磁绕组自身
链绕,称漏磁通,记作: Φσ ,漏磁通不穿过电枢
表面,不参加机电能量转换,不是工作磁通。主磁
通通过的磁路称主磁路,主磁路中气隙较小,故磁
阻较小;漏磁通通过的磁路称漏磁路,漏磁路中空
气隙较大,磁阻大。所以,漏磁通比主磁通小得多,
约占主磁通的 20% 左右。
1 、空载时气隙磁密分布
 如果不考虑电枢表面齿槽效应,假设电枢表面是光滑的,
根据磁路定律可推出气隙磁密反比于气隙长度,即有 Bδ∝
1/δ 。主磁极下的气隙小,而且均匀,气隙磁密分布均匀;
在主磁极极靴尖,气隙增大,磁阻增大,磁密下降;在极
靴尖外,气隙迅速增大,气隙磁密急剧下降,在相邻两极
的空间分界线上,磁密降为零。我们称气隙磁密沿电枢表
面空间分布的波形为平顶波,也可称之为钟形曲线。

图 1-10 气隙磁密分布波形
2 、电机的磁化曲线
 电机的磁化曲线是指电机主磁通 Φ0 与励磁
磁势 Ff 的关系曲线,即 Φ0=ƒ ( Ff )。当
励磁绕组的匝数 Nf 一定时,改变励磁电流 I
f 就可改变磁势,磁化曲线也可用 Φ0=ƒ ( I

f ) 表示。电机的磁化曲线可通过实验或电
机磁路计算得到。图中曲线 1 是电机磁化
曲线,曲线 2 是气隙线,它表示气隙中所
消耗的磁势,由于空气中的 μ0 为常数,故
气隙线是线性的。
曲线特点
 电机的磁化曲线具有饱和特点,当主磁通
Φ0 较小时,铁磁材料的磁位降较小,励磁
磁通主要消耗在气隙中;当主磁通 Φ0 较大
时,铁磁材料出现饱和,磁位降迅速增大,
使 Φ0=ƒ ( If )曲线离开气隙线弯曲呈非线
性。
曲线

图 1-9 电机的磁化曲线
分析

 磁化曲线表征的磁路的饱和程度对电机运
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设计电机时,要考
虑节省材料,磁通密度 B 值尽量取得大些,
但又不能使磁路太饱和,所以,为了更有
效经济地利用材料,一般额定磁通取在直
流电机磁化曲线开始弯曲的地方。
饱和系数
 电机的饱和程度可以用饱和系数表示。
他是指主磁 Φ0 通为额定磁通 ΦN 时,励磁
磁势 F0 与气隙磁势 F 的比值,即
F0 ac
k  
F ab
 k  的大小对电机的运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电机中的 k  =1.11~1.35 。
1.2.3 直流电机负载时的磁场
 直流电机负载运行时,电枢电流 Ia 不为零,气隙中
的磁势由励磁电流 If 产生的励磁磁势 Ff 和电枢电流
Ia 产生的电枢磁势 Fa 共同建立。
 图 a 表示由电枢电流单独产生的电枢磁场,根据电
枢电流方向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断电枢磁势的轴
线与电刷轴线(也是几何中心线)重合,并与主磁
极轴线正交,故电刷位于几何中心线上时的电枢磁
势也是交轴电枢磁势。图 b 表示仅由励磁电流产生
的空载磁场。假设电机磁路不饱和,可利用叠加原
理,得到负载时气隙磁场如图 c 所示。

If If
N N N

Ia Ia

Fa Fa
+ =
Ff

S S S

£ ä £ ©电枢磁场 £ b̈ £©
¿ Õ
载´ Å
场 £ c̈ £ ©负载´ Å

图1 -2 3 负载时µ Ä́ Å

线负荷
 为了分析电枢磁势沿电枢表面分布情况,现引
入电枢线负荷的概念。
 线负荷是指在电枢表面单位长度上的安培导体
数,用 A 表示。设 N 为电枢绕组总导体数, i
a 为导体电流, Da 为电枢直径,则根据线负荷
定义有:
Ni a
A
Da
电枢磁势
 如果将电枢外表面从几何中心线处展开成直线
如图所,并设主磁极轴线与电枢表面的交点处
为原点 0 ,这点的电枢磁势为零,在离原点 x
处作一矩形磁闭合回路,根据安培环路定律,
当磁路不饱和时,有
Ni a
 ( Hl )  2 Fax  D  2 x  A  2 x
a
 即 Fax=Ax ,其中 Fax 为每个气隙磁势,可见 Fa
x 与 x 成正比,则电枢磁势分布波形是三角波,
如图曲线 Fax=ƒ(x) 所示。
电枢磁密
 根据 Bax=μoHax ,可推出电枢磁密为:
Fax 1 Nia
Bax   0 H ax   0  0   x
  Da

 可见在磁极下,气隙均匀,则 Bax∝x ;在极尖,


因气隙很大,则 Bax 很小,电枢磁密沿电枢表面
分布为一马鞍波形,如图曲线 Bax=ƒ(x) 所示。
气隙磁密
 曲线 Box=ƒ(x) 表示励磁磁通密度,亦
即电机空载时的磁通密度曲线。
 由上述分析可知,电机负载时的气隙
磁密 Bδx 应等于励磁磁密 Box 与电枢磁
密的 Bax 合成,如图曲线 Bδx=ƒ(x) 所示。
图 1-17 直流电机负载时气隙磁密波形
1.2.4 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
 当电机带负载后,电枢绕组流过电
流,出现电枢磁势。从上面分析可
知:电枢磁势对主磁极产生的磁场
有影响,故对电机的运行性能也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把电枢磁势
对励磁磁势产生的影响称为电枢反
应。
1.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时电枢反应表现为:
( 1 )使气隙磁场发生畸变
( 2 )使物理中性线偏移
( 3 )当磁路饱和时有祛磁作用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

( 1 )使气隙磁场发生畸变
设电枢旋转时先进入磁极的那个磁极
尖称为前极尖,电枢离开磁极的那个磁极
尖称为后极尖。电枢反应使气隙磁场发生
畸变,对发电机而言是前极尖磁场被削弱
后极尖磁场被加强;对电动机而言是前极
尖磁场被加强后极尖磁场被削弱。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

 ( 2 )使物理中性线偏移
 我们把气隙中各点磁通密度为零的点的连
线称为物理中性线。直流电机空载时,几
何中性线与物理中性线重合。负载时,物
理中性线偏离几何中性线 α 角,对发电机
而言是顺转向偏离 α 角;对电动机而言是
逆转向偏离 α 角。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
 ( 3 )当磁路饱和时有祛磁作用
 磁路未饱和时,气隙里的磁通密度 Bδx 由励
磁磁密 Box 与电枢磁密的 Bax 叠加得到。磁
路饱和时,要利用磁化曲线才能得到负载
时的气隙磁通密度分布曲线,显然由于磁
化曲线进入饱和点后具有饱和性,使负载
时的气隙磁场比空载时的磁场要弱,如图
虚线 Bδx´=ƒ(x) 所示。
2. 电刷偏离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
应 由于装配或换相的需要等原因,有时电刷会偏离
几何中性线。从上面分析得到,当电刷位于几何
中性线时,电枢电流只产生交轴电枢磁势,而电
刷偏离几何中性线时,设以电动机为例电刷逆旋
转方向偏离 β 角,产生的电枢磁势为 Fa ,将 Fa 分
解成交轴电枢磁势 Faq 和直轴电枢磁势 Fad ,交轴
电枢磁势 Faq 对主磁场的影响与上面分析的电刷位
于几何中性线的电枢反应情况一样,而直轴电枢
磁势 Fad 与主磁极轴线重合,方向相反,故有祛磁
作用;同理,当电刷顺电动机旋转方向偏离 β 角
时,产生的直轴电枢磁势 Fad 有助磁作用。
电枢反应

电刷偏离几何中线 β 角时的电枢反应
1.2.5 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

 1.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
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势是指从
一对正负电刷之间引出的电势,也称
为电枢电势,记作 Ea 。
感应电势
 如果设 N 为电枢绕组的总导体数, a 为
并联支路对数, Bav 为一个磁极内的平均
磁密, l 为导体的有效长度, v 为导体切
割磁场的速度,则电枢电势为:
N N  n pN
Ea  Bav lv  l  2 p  n  C e n
2a 2a l 60 60a
E a  C e n pN
C 
 60a式中
e

称为电势常数,它是与电机结构有
关的参数
说明
 电势表达式 Ea=CeΦn
 ①E ∝φn ,改变 φ 或 n 的大小,可使 E
a a
大小发生变化,当磁通 Φ 单位为 Wb ,
转速 n 单位为 r/min ,则电枢电势 Ea 单
位为 V ;
 ②E 方向取决于 φ 和 n 的方向,改变 Φ
a
的方向(即改变励磁电流 If 的方向),
就可改变 Ea 的方向。
2.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是指电枢上所有载流
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所形成的转矩的总和。
设 D 为电枢直径, N 为电枢总导体数, fav
每根导体平均所受的力,则电磁转矩为:
D D  I a 2 p pN
T  f av N  Bav li a N  l N I a  CT  I a
2 2 l 2a 2 2a

pN
T  CT I a CT 
即有: 式中
2a
称为转矩常数,它也是与电机
结构有关的参数。
说明
从电磁转矩表达式 T=CTΦIa 可见:
 ①T∝φIa ,改变 φ 或 Ia 的大小,可使 T 大
小发生变化,当磁通 Φ 单位为 Wb ,电枢
电流 Ia 单位为 A ,则电磁转矩 T 单位为 N·
m;
 ②T 方向取决于 φ 和 Ia 的方向,改变 Φ 的
方向(即改变励磁电流 If 的方向),就可
改变 T 的方向。
电势常数与转矩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pN pN
 根据 C e  60a CT 和
可得到
2a
电势常数与转矩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pN
CT 2a 60
   9.55
Ce pN 2
60a

 所以有: CT=9.55Ce
课后复习要点
 1. 直流电机绕组特点。
 2. 电枢反应和直流电机负载时的磁场。
 3. 直流机的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势。
 4. 预习直流发电机。
 思考题: P33 1-10 、 1-11 、 1-12 、 1-
15 、 1-16
 作业: P33 1-3 、 1-4
1.3 直流发电机
 直流发电机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变
为直流电能的电气设备,即有:机械能→
直流电能。
 1.3.1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与励磁方式
有关,励磁方式不同,基本方程式略有差
别。下面以他励直流发电机为例,介绍其
基本方程式。
 1. 电压方程式
 我们以发电机惯例,规定直流发电机各物
理量正方向如图所示。
1. 电压方程式
 他励直流发电机惯例

他励直流发电机惯例
方程式
 电枢回路方程为: Ea=U+Ia·Ra
式中 Ra 为电枢回路总电阻,它包括电刷接
触电阻和电枢绕组内阻。
 励磁回路方程为: U =I ·R
f f f

式中 Rf 为励磁回路总电阻,它包括励磁回
路外串电阻和励磁绕组内阻。
 从发电机电压基本方程式可见:电枢电
势 Ea 必须大于电枢端电压 U ,这也是判
断电机是否处于发电运行状态的依据。
2. 转矩方程式
T1  T  T0
 式中: T1 为原动机的拖动转矩, T 为
发电机中产生的电磁转矩,其性质为制
动转矩, T0 为空载转矩,它是由电机
的机械摩擦和铁损引起的转矩。
 发电机的转向由原动机决定, T1>T ,
故电磁转矩为制动转矩,是阻碍原动机
的阻力矩。
3. 功率平衡关系
 从原动机输入的机械功率为:

 P1=Pem+p0

 式中: P1 为输入的机械功率; Pem 为


电磁功率; p0 为空载损耗。
 空载损耗等于铁损 pFe 、机械摩擦损耗
pm 、附加损耗 pad ,即: p0=pFe+pm+pad
 其中附加损耗又称杂散损耗,一般难以精
确计算。靠经验估算约为额定功率 P N的 0.
5% ~ 1% 。
功率公式
 电磁功率为:P  T    CT  I a 
pN
I a
2
n
pN
nI a  E a I a
em
2a 60 60a

从中可见电磁功率可表示为: Pem=TΩ
 上式说明电磁功率具有机械功率性质。
 同时电磁功率又可表示为: Pem=EaIa
 此表达式说明电磁功率又具有电功率性质,所以
电磁功率是机电能量转换的桥梁。
 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为: P2=Pem-pCua
 式中: pCua 为电枢回路铜耗; P2 为输出的电功率,
同时输出功率又可表示为: P2=UIa
他励直流发电机功率流程图

图 1-21 他励直流发电机功率流程图
4. 效率
 他励直流发电机的总损耗为 Σp=pFe+pm+pad+pC
ua ,即:

 Σp=p0+pCua
P2 P1   p  p
 效率为:  P  P  1  P  p

,即有:
1 1 2

  1
 p
2P p
例题
 例题 5-1 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数据为: PN=82kW ,
UN=230V , nN=970r/min ,电枢绕组总电阻 Ra=0.
0259Ω ,并励绕组内阻 Rf=22.8Ω ,额定负载时,
并励回路串入的调节电阻 RfΩ=3.5Ω ,一对电刷压
降 2ΔU=2V , pFe+pm=2.5kW ,附加损耗 pad=0.005
PN ,试求额定负载时,发电机的输入功率、电磁
功率、电磁转矩和效率。
 解:( 1 )求电磁功率
励磁电流为: UN 230
If    8.75()
R f  R f 22.8  3.5
PN 82  10 3
额定负载电流为:I N  U  230  356.52( A)
N
例题续
 电枢电流为:
I a  I N  I f  356.52  8.75  365.27( A)

 电枢电势为:
E a  U N  I a Ra  2U  230  365.27  0.029  2  241.5(V )

 电磁功率为:
Pem  E a I a  241.5  365.27  88.2(kW )

 ( 2 )求输入功率
P1  Pem  p Fe  p m  p ad  88.2  2.5  0.005  82  91(kW )
例题续

 ( 3 )求电磁转矩
Pem 88.2  10 3
T  9.55  9.55   868.4( N  m)
nN 970

 ( 4 )求效率
P2 82
   100%   100%  90.1%
P1 91
1.3.2 他励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 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是指发电机运行时,端电压 U 、
负载电流 I 、励磁电流 If 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一般保持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讨
论剩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就是运
行特性。
 1. 空载特性
 空载特性是指原动机的转速 n=nN ,输出端开路,
负载电流 I=0 ( Ia=0 )时,电枢端电压与励磁电
流之间的关系,即: U0=E0=ƒ(If)
发电机空载特性

图 1-23 他励直流发电机空载特性
实验接线图
 空载特性可以由实验测出,实验接线图如所示。

图 1-24
注意:
 实验时一定要单方向改变励磁回路电阻测
取数据,在测取的数据中应包含额定点,
电压可测取到 U0=± ( 1.1~1.3 ) UN 为止,
线性部分测取的数据可稀疏一些,非线性
部分测取的数据可密集一些,这样得到的
曲线较准确。实验可测取上、下两个分支
曲线,一般取平均值作为空载特性曲线,
如图中虚线所示。另外,特性曲线与转速
有关,实验时一定要保持额定转速。
2. 外特性
 外特性是指原动机的转速 n=nN ,励磁
电流 If=IfN 时,电枢端电压与负载电流
之间的关系,即: U=ƒ(I) ,如图曲线 1
所示。这是一条略微下斜的曲线。
 从空载到负载电压下降的原因是:
 ① 负载增大,电枢电流增大,使电枢回
路电阻压降增大,则端电压下降;
 ② 电枢电流增大,使电枢反应的祛磁作
用增强,端电压进一步下降。
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

图 1-24 他励(并励)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
电压变化率
 发电机的端电压随负载的变化程度可用电压变化率
(或称电压调整率)表示。电压变化率是指发电机
从额定负载( U=UN , I=IN )过渡到空载( U=U0 ,
I=0 )时,电压升高的数值与额定电压的百分比,
即:

U0 U N
U %   100%
UN

 通常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电压变化率 ΔU% 约为( 5~


10 ) % 。
1.3.3 并励直流发电机
 他励直流发电机运行特性好,但励磁回路需一直流电源
供电,若实际应用中没有条件,可采用并励,这样就不
需设制专门的直流励磁电源了。
 1. 自励过程
 当发电机在原动机带动下以恒定的额定转速 nN
运转时,在有剩磁条件下,电枢绕组切割剩磁,则电枢
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 Er (约为 2~5%UN ),从而在发
电机电枢两端建立剩磁电压 Ur ,在剩磁电压 Ur 作用下,
产生不大的励磁电流 If ( If=Ur/Rf ),此励磁电流通过
励磁绕组会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如果与剩磁方向一致,
则主磁通得以加强,使电枢端电压进一步提高,端电压
的升高,又使励磁电流增大,主磁通更加强,如此反复,
最终使电枢端电压建立。
并励直流发电机接线图

图 1-25 并励直流发电机接线图
自励过程

图 1-26 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过程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条件
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是:
① 电机必须有剩磁,否则应利用其它
直流电源对其充磁;
 ②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的接法要正确,
即使励磁电流产生的磁通方向与剩磁
方向一致,否则应改变并励绕组极性;
 ③ 励磁回路总电阻应小于该转速下的
临界电阻。
实际应用
 实际应用中,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而
电压未能建立时,应先减小励磁回路
的外串电阻,看电压是否能建立,不
行再改变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连接的
极性,若电压还不能建立,则应考虑
可能没有剩磁,充磁后,再进行自励
发电。
2. 外特性
 并励直流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
组并联,当发电机端电压下降,励磁
电流减少,使磁通变弱,则电枢电势
降低,从而使端电压进一步下降,所
以它的外特性要比他励直流发电机下
垂如图曲线 2 所示。它的电压变化率 Δ
U% 约为( 20~30 ) % 。
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

图 1-24 他励直流电动机外特性曲线
课后复习要点
 1. 直流发电机基本方程式 ( 电压、功率、转
矩 ) 、功率流程、运行特性
 2. 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条件
 3. 预习直流电动机。
 思考题: P33 1-16 、 1-17 、 1-18 、
1-19
 作业: P33 1-21
电机的可逆原理
直流电机的运行是可逆的,同一台
电机
既可在一定条件下作发电机运行,又可在另
一条件下作电动机运行,如在原动机的拖动
下,可作为发电机,将输入的机械能转变为
电能;如在电枢两端输入直流电能,可作为
电动机,将输入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1.4 直流电动机
 直流电动机是将输入的直流电能转变为机
械能的电气设备,即有:
直流电能→机械能。
 1.4.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 1. 电压方程式
 下图( a )、( b )分别表示他励和并励
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时以电动机惯例标注
的各量之间正方向,图中 I 为线路电流,他
励时有: I=Ia ;并励时有: I=Ia+If 。
他励(并励)直流电动机惯例

他励(并励)直流电动机惯例
电枢回路电压方程式
 U=Ea+Ia·Ra
 其中反电势 Ea=CeΦ·n ,若为并励时,存在:
 U=If ( rf+Rfad ) =If·Rf
 由于 Ra 很小,电枢回路上电阻压降很小,
电源电压大部分降落在反电势 Ea 上。
2. 转矩方程式
 电动机空载时,轴上输出转矩 T2=0 ,则有:
T=T0
 当负载转矩为 TL ,轴上输出有 T2=TL ,电
动机匀速稳定运行时有: T=T2+T0
 其中电磁转矩为拖动性质转矩,可用公式 T
=CTΦIa 计算,( T2+T0 )为总的阻转矩,
方向与 T 相反。
3. 功率平衡关系
 他励直流电动机输入功率为:

 P1=UI=UIa=Ia ( Ea+IaRa ) =EaIa+Ia2Ra


 ∴P1=Pem+pCua

 式中电磁功率 Pem 的功率性质为电功率,


pCua=Ia2Ra 为电枢回路上的铜耗。
并励直流电动机
 并励直流电动机输入功率为:

 P1=UI=U ( Ia+If ) =UIa+UIf

 = ( Ea+IaRa ) Ia+UIf =EaIa+Ia2Ra+UIf =EaIa


+Ia2Ra+If2Rf ,
 ∴P1=Pem+pCua+pCuf

 式中 pCuf=If2Rf 为励磁回路上的铜耗。
电磁功率

 在转矩平衡方程式 T=T2+T0 两边同乘以角


速度 Ω 可得: TΩ=T2Ω+T0Ω ,
 则有: Pem=P2+p0

 也可表示为: P2=Pem-p0

 式中电磁功率 Pem 的功率性质为机械功率,


空载损耗: p0=pFe+pm+pad 。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功率流程图

图 1-30 他励直流电动机功率流程图
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功率流程图

并励直流电动机功率流程图
1.4.2 他励(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

 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是指在 U=UN , If=
IfN ,电枢回路不外串电阻的条件下,转
速 n 、转矩 T 、效率 η 与输出功率 P2 之
间的关系曲线。实际运行中,电枢电流
Ia 是随 P2 增大而增大,又便于测量,故
也可把转速 n 、转矩 T 、效率 η 与电枢
电流 Ia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工作特性。
1. 转速特性

 转速特性是指当 U=UN , If=IfN ,


电枢回路外串电阻 RΩ=0 时, n=ƒ
(Ia) 关系。
 根据电势方程式 E =C Φ·n 和电压
a e
方程式 U=Ea+Ia·Ra 可得:
UN Ra Ra
n  I a  n0  Ia
Ce  Ce  Ce 
工作特性
n£ ¬T £ 
¬

n= f(I a )
=f(I a )
T = f(I a )

0 I a (P 2 )
图1 £ ­3 6 他励(并励)直流电动机工作特性
2. 转矩特性

 转矩特性是指当 U=UN , If=IfN ,


电枢回路外串电阻 RΩ=0 时, T=ƒ
(Ia) 关系。
 根据转矩公式 T=C ΦI ,忽略电枢
T a
反应,转矩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
线。
3. 效率特性

 效率特性是指当 U=UN , If=IfN ,电枢


回路外串电阻 RΩ=0 时, η=ƒ(Ia) 关系。
 根据效率的定义可得:
P2 p
  1
P1 U  Ia
 式中总损耗: 2
p  p 0  p cua  p m  p Fe  p ad  I  Ra
a
说明
 空载损耗 p0 与负载电流变化无关,称为不变损耗;
 电枢铜耗 pcua 随负载电流平方倍变化,又称可变损耗。
 当负载电流从零逐渐增大时,效率也随之增大,当负
载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效率达最大,之后随负载电
流的继续增大,效率反而减小。
 如果不变损耗等于可变损耗时,效率最高,效率特性
的这个特点,对其它电机、变压器也适用,具有普遍
意义。
1.4.3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在电动机的运行中,转速与转矩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我们把它称
为机械特性,即 n=ƒ(T) 。
 1.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1 )固有机械特性
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是指:在电源电压 U=U ,气隙磁通 Ф
N
=ФN ,电枢外串电阻 RΩ=0 时, n=ƒ(T) 的机械特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 式中 称为斜率, ΔnN 为额定负载时


的转速降。U Ra
n N
 T  n0   N  T  n0  n N
C e N C e C T  N
2

Ra
N 
C e CT  N2
固有机械特性

图 1-32 他励直流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
说明
 他励直流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是一条
过理想空载点( n=n0 , T=0 )斜率很
小的硬特性曲线。当空载转矩为 T0 时,
实际空载转速为 n0’ 。
( 2 )人为机械特性

 每台电动机只有一条固有机械特性,
当改变电气参数如变电源电压、或变
气隙磁通、或变电枢外串电阻时,所
得到的机械特性,称为人为机械特性。
① 电枢回路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 电枢回路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是
指:在电源电压 U=UN ,气隙磁通 Ф=
ФN ,改变电枢外串电阻 RΩ 时, n=ƒ
(T) 的机械特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UN R a  R
n  T  n0    T  n0  n
C e N C e C T  N
2
说明
 式中 R a  R

C e CT  N2

称为人为特性的斜率,当改变外串电阻 R
Ω 的大小,可得到一簇人为特性曲线,如图
所示。
特性的特点是:①理想空载点 n
0 与固有机械特性的相同;②斜率 β 随外串
电阻 RΩ 的增大而增大,使特性变软。电枢
回路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可用于电机
起动和调速。
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电枢回路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② 改变电枢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 改变电枢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是
指:在气隙磁通 Ф=ФN ,电枢外串电阻
RΩ=0 ,改变电枢端电压时, n=ƒ(T) 的
机械特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U Ra U
n  2
T   NT
C e N C e C T  N C e N

 式中 U<UN 。
改变电枢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改变电枢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说明
 特性的特点是:
① 与固有机械特性比斜率 β 没变,即
特性硬度没变;
 ② 特性的理想空载点 n 随电压的下降
0
而变小,是一簇平行特性。改变电枢
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可用于调
速。
③ 减少气隙磁通时的人为机械特

 减少气隙磁通时的人为机械特性是指:在
电源电压 U=UN ,电枢外串电阻 RΩ=0 ,改
变气隙磁通 Ф 时, n=ƒ(T) 的机械特性,其
数学表达式为: n  U N  Ra T
C e C e CT  2

 式中气隙磁通 Ф<ФN 。
减小气隙磁通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减小气隙磁通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说明

 特性的特点是:
 ① 与固有机械特性比斜率 β 随磁通 Ф 减少
而变大,特性变软;
 ② 特性的理想空载点 n0 随气隙磁通 Ф 减少
而变大,故特性上移。减少气隙磁通时的
人为机械特性也可用于调速。
( 3 )根据铭牌数据估算机械特

 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可通过实验测
得,也可根据铭牌数据估算求得。其它各
种人为机械特性则可根据固有机械特性求
得。
求理想空载点
 由于固有机械特性是一条直线,一般通过求取两
个特殊点(理想空载点和额定工作点),再将这
两点连成直线便可得到固有机械特性。
 ① 求理想空载点( n0 , 0 )
UN
 计算理想空载转速公式为: n0 
C e N

式中 E aN U N  I N  Ra
C e N  
nN nN
电枢回路电阻计算
 电枢回路电阻 Ra ,可实测或根据经验公式
估算。一般直流电动机额定运行时的铜损
约占总损耗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则 Ra 的估
算式为: 1 2 U I  P  10 3
N N N
Ra  ( ~ ) 2
( )
2 3 I N

 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理想空载转速 n0 。
② 求额定工作点( nN , TN )
 根据铭牌数据可得额定转速 nN ,而计算电
磁转矩公式为:

TN  CT  N I N  9.55C e N I N
例题
 例题 5-2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额定数据为:
PN=100kW , UN=220V , IN=517A , nN=1
200r/min ,电枢回路电阻 Ra=0.044Ω ,试
求: 1 )固有机械特性方程式; 2 )额定
负载时的电枢电势和额定电磁转矩; 3 )
额定输出转矩和空载转矩; 4 )理想空载
转速和实际空载转速; 5 )电机额定运行,
分别求电枢回路外串电阻 RaΩ=0.206Ω 时的
转速、电压 U=50V 时的转速和磁通 Φ=75
%ΦN 时的转速。
解:
( 1 )求固有机械特性方程式
∵ C   U N  I N  Ra  200  517  0.044  0.164
e N
nN 1200

UN Ra 220 0.044
∴ n 
C e N C e CT  N
2
T  
0.164 9.55  0.164 2
T  1341  0.17T

 ( 2 )求电枢电势和电磁转矩
 电枢电势为:E a  C e N  n N  0.164  1200  196.8(V )
 电磁转矩为:
T  9.55C e N  I a  9.55  0.164  517  809.7( N  m)
解续
 ( 3 )额定输出转矩和空载转矩
 输出转矩为:
PN 100  10 3
T2 N  9.55  9.55   795.8( N  m)
nN 1200

T0  T  T2 N  809.7  795.8  13.9( N  m)


 空载转矩为:
 ( 4 )求理想空载转速和实际空载转速
 理想空载转速为: n  U N  1341(r / min)
0
C e N
 实际空载转速为:

n0'  1341  0.17T0  1341  0.17  13.9  1338.6(r / min)


解续
 ( 5 )电枢回路外串电阻 RaΩ=0.206Ω 时的
转速
R a  R a 0.044  0.206
n  1341  2
T  1341  2
 809.7  553(r / min)
9.55(C e N ) 9.55  0.164

 ( 6 )电压 U=50V 时的转速


U Ra 50 0.044
n  2
T   2
 809.7  166(r / min)
C e N 9.55(C e N ) 0.164 9.55  0.164
解续
 ( 7 )磁通 Φ=75%ΦN 时的转速
UN Ra
n  T
75%C e N 9.55(75%C e N ) 2

220 0.044  809.7


  2
 1542(r / min)
0.75  0.164 9.55  (0.75  0.164)
2.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

串励直流机的特点是: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
串联,励磁电流 If 与电
枢电流 Ia 相等,即 If=Ia ,
气隙主磁通随电枢电
流的变化而变化,其
接线图所示。
串励直流电动机接线图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图 1-34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分析
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是指:在电
源电压 U=UN ,电枢回路外串电阻 RΩ=0 时,
n=ƒ(T) 的关系曲线,其表达式为:
UN Ra UN Ra
n  Ia   2
T
C e C e C e C e C T 
① 当负载较小时
 负载较小,则 T 较小,这时磁路未饱和,气隙
住磁通 Φ∝Ia ,即 Φ=k1Ia ,又因为电磁转矩为:

 故有:
T  CT   I a
k1
 T  k2 T
CT
式中 k1 为一常数,可得 :
k2 
CT
1
UN Ra U N Ra C1  , C2  CeCT k 2
n ,  2
 C1  Ce k 2
C e k 2 T C e CT k T C2
转速 n 是随着电磁转矩 T 的增大而减小,是双曲线关系。
② 当负载较大时
 负载较大,则 T 较大,这时磁路饱和,主磁
通基本上为一常数,即 Φ=k ,得:
UN Ra
n  2
T
C e k C e CT k

 可见,转速 n 随电磁转矩 T 增大而下降,是


条略微向下倾斜的直线。
说明
 由串励直流电动机特性曲线可见,串励直
流电动机轻载时转速很高,特性曲线与纵
轴无交点,理想空载转速为无穷大,故不
允许空载运行,也不允许用于皮带传动的
拖动系统中,因为皮带的老化脱落,将会
造成“飞车”。串励直流电动机的特点是:
电磁转矩 T 与电枢电流 Ia 平方成正比,所
以起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适合于拖动
闸门、电车等负载。
3. 复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复励直流电动机既有并励绕组,又有串励绕组,
当并励与串励绕组产生的磁势极性相同时,称为
积复励;当并励与串励绕组产生的磁势极性相反
时,称为差复励,差复励在实际应用中很少。
 积复励在理想空载时,电枢电流为零,主磁通 Φ0
由并励绕组产生,故存在理想空载转速,为:,
不会出现“飞车”危险;当负载增大时,电枢电
流增大,总磁通随之增大,使转速比并励下降更
多,如图下所示。
复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

图 1-35 复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
课后复习要点
 1. 直流电动机基本方程式 ( 电压、功率、转
矩 ) 、功率流程、运行特性
 2. 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
 3. 预习直流电机的换向。
 思考题: P33 1-22 、 1-23 、 1-26
 作业: P33 1-29 、 1-32
1.5 直流电机的换向
 1.5.1 换相的物理过程
 从前面分析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可知,直流
电机电枢绕组里的电势和电流是交变的。
电机运行时,元件会随电枢的运转从一条
之路经过电刷换到另一条之路,元件电流
改变方向,这一过程称为换向,换向也是
直流电机特有的问题,换向的好坏,直接
影响直流电机的运行性能。
1. 换向过程
 下图是某一单叠绕组 1 号元件的换向过程,
设图中电刷宽度与换向片宽度相等,电枢
以 va 的速度从右向左旋转。

图 1-36a 1 号元件换向过程
图 1-36b 1 号元件换向过程
说明
 换向之前:如图( a )所示,电刷与换向
片 1 接触, 1 号元件中的电流 ia 从下层边流
向上层边,设为 +ia ,元件处于右支路。
 换向之中:如图( b )所示,电刷与换向
片 1 、 2 同时接触, 1 号元件被短接,元
件中的电流正从 +ia 向 -ia 变化。
 换向之后:如图( c )所示,电刷与换向片
2 接触, 1 号元件中的电流 ia 从上层边流向
下层边,电流为 -ia ,元件处于左支路。
 电枢上的每个元件在经过电刷时都要换向,
元件的换向时间称为换向周期,记作: Tk 。
2. 直线换向
 如果当换向元件中各种电动势为零,
被电刷短接的闭合回路就不会出现环
流,元件中的电流大小由电刷与相邻
两换向片的接触面积决定,电流随时
间均匀变化,即有: i=ƒ(t) ,我们把这
种换向称为直线换向,如图曲线 1 所
示,直线换向是理想换向,电机不会
出现火花。
换向元件中的电流变化

图 1-37 换向元件中的电流变化
3. 换向元件的感应电势
实际电机换向时,换向元件中 Σe≠0 。换向元件中存在
以下电动势:
( 1 )自感电动势 eL di
换向元件中电流变化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 eL  L
( 2 )互感电动势 eM
dt
di
同时换向的几个元件中相互产生的互感电动势, e M  M
dt

通常把自感电动势 eL 与互感电动势 eM 之和称为电抗电动


势 er ,即: di 。电抗电动势总
是阻碍换向
e r  e L  e M  L r
dt
元件中的电流变化的, er 方向应与换向前元件的电流方
向一致。
( 3 )电枢反应电动势 ea

 换向元件处在几何中心线上,主磁
场在此区域磁同密度 Φ0=0 ,但电枢磁
密 Φa≠0 ,在刷位正常时最大,换向元
件切割电枢磁场产生电枢反应电动势 e
a ,其方向与 er 相同,也是阻碍换向元
件中的电流变化的。
1.5.2 改善换相的方法
 由于换向元件中的 Σe=ea+er≠0 ,则在被电刷短接
的闭合回路中就有环流 ik 产生,设闭合回路的总
电阻为 ΣR ,环流为: i  e  ea  er
k
R R

环流的存在使换向元件在换向过程中电流不随时
间直线变化,电流的变化比直线换向慢,如图曲
线 2 所示,这种换向称为延迟换向。延迟换向使
电刷电流密度不均匀,电刷后部电流密度比前部
大,因此在电刷后部出现火花。
方法
 为了改善换向,应使 ik=0 ,想办法产生 ek ,
使 ek 大小等于 ea+er ,方向与 ea+er 的方向相反,
则 Σe=0 。如果 ek 作用大于 ea+er ,则电流变化
如图曲线 3 所示,这种换向称为超前换向,超
前换向使电刷前部出现火花。
 改善换向的方法是加装换向磁极。在几何中心
线处加装换向磁极,换向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
使 Bk∝Ia ,换向磁极的极性与电枢磁场极性相
反,以抵消 ea+er 的作用。小容量的电机,因
为体积有限,无换向磁极,一般用移刷的方法
来改善换向。
加装换向磁极

图 1-38 加装换向磁极的极性与电路
环火原因和克服环火的方法
 由前面介绍的直流电机电枢反应内容可知,
电枢反应使气隙磁密发生畸变,使位于 Bδma
x 处的元件所连接的两换向片之间的电压增
大,此电压超过一定限度,可能出现环火,
即在正、负电刷之间出现电弧,环火能使电
机在很短时间内损坏。为了防止环火,可在
主磁极的极靴中加装与电枢绕组串联的补偿
绕组,它所产生的磁势应与电枢磁势相反。
本章小结 1
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
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定律上的,直流
电机的运行是可逆的,同一台电机既
可在一定条件下作发电机运行,又可
在另一条件下作电动机运行,如在原
动机的拖动下,可作为发电机,将输
入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如在电枢两
端输入直流电能,可作为电动机,将
输入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本章小结 2
 直流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主
要用于建立主磁场,转子主要作用是
产生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是实现机
电能量转换的枢纽,故又称电枢。旋
转着的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电势都是
交变的,但电机的外部静止电路中的
电流、电压是直流性质,这是换向器
和电刷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换向
也就成了直流电机特有的问题,对直
流机的换向应有所了解。
本章小结 3
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是正确选择和合
理使用的依据,必须理解各额定值的
含义。直流电机一般可分为他励、并
励、串励和复励四种,不同的励磁方
式产生不同工作特性。电机负载运行
时,电枢磁场对主磁场会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称电枢反应,电枢反应的结
果是:使气隙磁密发生畸变;物理中
心线偏离几何中心线一角度,并有祛
磁作用。
本章小结 4
 发电机和电动机运行时都有感应电势
Ea=CeΦn 和电磁转矩 T=CTΦIa ,在发
电机中, Ea>U (电枢端电压),电磁
转矩是制动转矩,在电动机中,感应
电势为反电势, U>Ea ,电磁转矩是拖
动转矩。
 熟练运用直流电机的三个基本平衡方
程式,可定量计算电机运行中的各物
理量,同时还可求得电机的各种工作
特性。
本章小结 5
 并励直流发电机能自励的条件是:①
电机必须有剩磁,否则应利用其它直
流电源对其充磁;②励磁绕组与电枢
绕组的接法要正确,即使励磁电流产
生的磁通方向与剩磁方向一致,否则
应改变并励绕组极性;③励磁回路总
电阻应小于该转速下的临界电阻。
第二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ree-p
hase Induction Machines
本章基本教学要求
 1. 了解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 2. 理解旋转磁场的概念、圆形旋转磁势的特性和
产生条件,了解分布和短距绕组对消除高次谐波
电势的作用。
 3. 深入理解并掌握综合表达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
关系的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和相量图,转子转
动时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转子绕组折算和频
率折算;
 4. 掌握异步电动机中的功率和转矩平衡方程式,
各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电磁转矩物理表达式;
 5. 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和负载运行时的基本电
磁关系,掌握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和相量图三
种分析方法,并注意与变压器的对比,着重分析
转子转动后的情况,转子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
 2. 掌握异步电动机功率与转矩的平衡关系、电
磁转矩的表达式。
 3. 掌握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
 难点:
 转子转动时的基本电磁关系。
本次课程教学要求:
 1. 熟悉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主要技术
数据;
 2. 重点掌握电机堵转时的电磁关系、
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和相量图;
 3. 掌握绕组折算方法。
5.1 三相异步电动机
5.1.1 基本结构和铭牌数据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结构图
1. 交流电机定子结构
 定子铁芯 : 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定子铁芯
内圆上均匀开有槽,安放定子绕组。
 机座 : 是用作固定与支撑定子铁芯。
 定子绕组 : 是电机电路部分,它由三个在空
间相差 120° 电角度、结构相同的绕组连接
而成,按一定规律嵌放在定子槽中。
 绕组分类: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
 绕组应用:单层绕组一般用在 10kW 以下
的电机,双层短距绕组用在较大容量的电
机中。
2. 转子结构
转子铁芯:
一般用 0.5mm 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它

磁路的一部分。
转子绕组:
是用作产生感应电势、并产生电磁转矩
它分鼠笼式和绕线式两种。
气隙:
中、小容量的电动机气隙一般在 0.2~1.5
mm 范围。
转子
鼠笼转子

鼠笼转子
绕线转子
提刷装置
3. 铭牌数据
主要铭牌数据 1
(1) 额定功率 PN :指电动机在额定运行
时,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单位: W
或 kW ;
(2) 额定电压 U1N :指电动机额定运行时,
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线电压,单位: V ;
(3) 额定电流 I1N :指电动机在定子绕组
上加额定电压、轴上输出额定功率时
定子绕组中的线电流,单位: A ;
主要铭牌数据 2
(4) 额定频率 f1N :我国规定电网工频
为 50Hz ;
(5) 额定转速 nN :指电动机在定子额定
电压、额定频率下,轴上输出额定功
率时的转子转速,单位: r/min ;
(6) 额定功率因数 cosφN :指电动机在
额定运行时定子侧的功率因数。
主要铭牌数据 3
铭牌上还标有绝缘等级、温升、工
作方式、连接方法等,对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还标有转子绕组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 (7) 转子绕组额定电压 U2N :指定子绕组加
额定电压、转子绕组开路时,滑环间的线电
压,单位: V ;
 (8) 转子额定电流 I2N :指电动机额定运行、
转子短路状态下,滑环之间流过的线电流,
单位: A 。
转差率 n1  n
定义: s (5-2)
n1
s N  (1.5 ~ 6)%, s0  0.5%
举例
有一台 50Hz 的感应电机,
其额定转速为 730r/min ,空载转差率
为 0.003 ,试求该机的空载转速和额
定负载时的转差率。

1 、空载转速:
n0  n1 (1  s0 )  750(1  0.003)
 747.75r / min
2 、额定转差率:
n1  n 750  730
sN    0.027
n1 750
 设 ηN 为异步电动机的效率,额定功率:
PN  3U1N I1N N cos  N
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P1  3U1N I1N cos  N
 接线:
 高压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采用 Y 接,只有三根
引出线。中小容量的异步电动机通常将定子三
相绕组的六个端点引出到接线板上,用户根据
铭牌数据和使用电源情况,接成 Y 接或 Δ 接。
小型鼠笼异步电动机
4. 接线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引出线
5.1.2 主要系列
 国产电机型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
字组成,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电机的类
型、结构特征和使用范围,数字表示设计
序号和规格,例如: Y2 160 L 1-2
Y 和 YR 系列

 一般用途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最广的
产品是 Y 系列和 YR 系列,其中 Y 系
列为鼠笼式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YR
系列为绕线式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5.2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感应电动势
5.2.1 绕组
 极距是指每一磁极所占定子内圆周的距离,
即有 Z1

2p
 节距 y 是指线圈两有效边之间的距离。单
层绕组是整距绕组,即有 y=τ
 每极每相槽数 q 是指一个磁极下一相绕组
所占有的槽数,即有: Z1
q
2 pm1
交流绕组
 相带:是指一相绕组在一个磁极下连续
所占的范围。
 机械角:电机圆周空间角度为 360° 或
为 2π 弧度,称这种角度为机械角。对
于一对磁极由 N→S→N 变化一周相当
于 360° 电角度或为 2π 电弧度。当电机
有 p 对磁极时,电角度 =p× 机械角。
 分析:每一磁极占 180° 电角度,三相
绕组的每相绕组在一个极下只占三分之
一,即 60° 相带。
单层绕组
双层绕组
5.2.2 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势
1. 一根导体感应电势
设定子内表面槽中嵌放导体 A ,有效长
度为 l(m) ,转子只有一对磁极,它由原动机
拖动以恒定转速 n1(r/min) 逆时针旋转,沿气
隙圆周方向分布的基波磁密波形,大小为:

b 1  B 1m sin 
式中 Bδ1m 为基波气隙磁密幅值。
感应电动势
导体 A 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e1  b1x  l  v  B 1m  l  v sin 
 E1m sin 1t  2 E1 sin 1t
导体的基波感应电动势
最大值为:
 2
E1m  B 1mlv   B 1m  l  2  f1
2 

  B 1av  l  2  f1  f11
2
E 1m f11
E1    2.22 f11 (V )
2 2
2
B 1av  B 1m

波形
感应电动势频率
在一对磁极情况下,导体 A 每经过一对主磁
极,其中的感应电势经历一个周期。当电机转子上
有 p 对主磁极,电机每旋转一圈,导体 A 中的基波感
应电势变化 p 周,则导体 A 中基波感应电势频率为:

pn1
f1  (Hz)
 60 (5-3)
当电机的极对数 p 和转速 n1 一定时, f1 频率便为
固定的数值。
2. 整距线匝感应电势
两导体 A 、 X 就构成了整距线
匝。
它们中的感应电势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整距线匝基波感应电势为:
eT 1  e A1  e X 1
用相量表示时:
E T 1  E A1  E X 1  2 E A1
整距线匝基波感应电动势
整距线匝基波感应电势瞬时表达式为:
eT 1  ET 1m sin 1t  2 ET 1 sin 1t
整距线匝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ET 1  2 E A1  2  2.22 f11  4.44 f11(5-
6)
3. 整距线圈感应电动势
线圈是由 Ny 匝线匝串联而成,即

数 Ny 整距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瞬时
值为:
e y1  E y1m sin 1t  2 E y1 sin 1t
E y1  4.44 f1 N y 1 (V )
(5-7)
4. 整距分布线圈感应电动势
如果在定子内圆表面槽中均匀嵌放三
个匝
数为 Ny 的整距线圈头尾连接,相互串联形成
线
圈组,称为整距分布线圈,相邻线圈的槽距角
是α。
整距分布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动势
整距分布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为:
Eq1  qE y1k q1  4.44 f1qN y k q11
绕组的基波分布系数:

sin q
k q1  2

q sin
2
基波分布系数含义
基波分布系数是一个小于 1 的
数,其含义是:分布放置的线圈要
比将各线圈集中放置在一个槽中的
基波感应电势小。可以这样认为:
把实际 q 个分布放置的整距线圈,看
成是集中放置的,但它们的总等效
匝数为 qNykq1 ,而不是 qNy 。
5.2.3 短距线圈感应电动势
如果线圈的节距 y1<τ ,则为短
距线
圈,令短距线圈的节距 y1=yπ ,其中
0<y<1 ,短距线圈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
 
E y1  2 E A1 sin y  4.44 f1 N y 1 sin y  4.44 f1 N y k y11
2 2


k y1  sin y
2
绕组基波短距系数:
基波短距系数含义
基波短距系数,它是一个小于
1
的数,其含义是:短距线圈要比整
距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小。可以这
样认为:把实际的短距线圈看成是
整距线圈,则它等效匝数为 Nyky1 ,
而不是 Ny 。
5.2.4 一相绕组感应电动势
 单层绕组:采用分布整距形式
 每相绕组串联匝数为 : pqN y
N1 
a
 每相的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E1  4.44 f1 N1k q11


双层绕组
 双层绕组:采用短距分布形式
 每相绕组串联匝数为:
2 pqN y
N1 
 每相的基波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a

E1  4.44 f1 N1k w11


 为基波绕组
k系数。
w1  k q1  k y1
绕组的谐波感应电动势
绕组采用分布、短距后虽削弱些基
波感应电势,但可使各次谐波电势大大
削弱,使绕组感应电势接近正弦波。

三相交流绕组 Y 接或 Δ 接时,由

三次谐波以及三的倍数次谐波电势在时
间相位上同相,故三相线电势中无三次
或三的倍数次谐波。
谐波感应电动势
设 v 为谐波次数,则谐波感应电
势频率为: f v  v  f1
每相绕组 v 次感应电势有效值:

Ev  4.44 f v N1k wv  v
为υ次
k谐波绕组系数
wv  k qv  k yv
课后复习要点:
 1 . 交流绕组类型、基本术语、联结规律
 2. 分布、短距和绕组系数的含义及表达式
 3. 绕组感应电势的计算
 思考题: P178 5-1 、 5-2
 作业: P178 5-6 ( 3 )( 4 )
 预习:旋转磁动势
5.3 交流电机绕组的磁动势
5.3.1 单相脉振磁场
1. 整距集中绕组的磁动势
由于空气隙的磁阻远远大于定、转子铁芯中
的磁
阻,可认为磁势全部降落在两个气隙上,即作用在每
个空气隙的磁势为全部磁势的一半( iNy/2 )磁动势波
形为矩形波。 1  
 2 N y i (     )
f ( )   2 2
1 
 N i (    ) 3
 2 y 2 2
整距集中绕组的磁动势
2. 磁动势的空间谐波
矩形波磁动势用傅立叶级数分解得:
N yi 4 1 1
f ( )  (cos   cos 3  cos 5  )
2  3 5
3. 单相绕组基波脉振磁动势
设 AX 中通入交流电为: i  2 I cos 1t

f (,t )
则每极磁势表达式为:

2 N yi 4 1 1
 (cos   cos 3  cos 5  ) cos t
2  3 5
3. 谐波分析
对周期性变化的矩形波分布的磁势,


傅氏级数进行谐波分析,可分解成为:
f y ( , 1t ) 

 C cos  cos  t
1,3,5
1

式中 v=1 , 3 , 5… 为谐波系数,系数 Cv 为
14 2 
Cv  IN y sin v
 2 2
 基波磁势为:

4 2
f y1  IN y cos  cos 1t  Fy1 cos  cos 1t
 2
 4 2 为基波磁
Fy1  IN y  0.9 IN y
势最大幅值  2。

 三次谐波磁势为:
14 2
f y3  IN y cos 3 cos 1t   Fy 3 cos 3 cos 1t
3 2
14 2
 Fy 3  IN y  0.3IN y 三次谐波
3 2
磁势最大幅值
五次谐波和高次谐波
五次谐波磁势为:
14 2
f y5  IN y cos 5 cos 1t  Fy 5 cos 5 cos 1t
5 2
14 2
 Fy 5  IN y  0.18IN y 五次
5 2
谐波磁势最大幅值。
还有七次、九次、十一次等高次谐波磁势。
分析:
谐波次数越高,其幅值就越小。
为了改善波形,除基波以外,考
虑消除三、五、七次谐波,由于三次
谐波及三的倍数次谐波在绕组连接成
三相对称绕组时就已相互抵消,而
五、七次谐波可通过短距和分布绕组
来基本消除。因此当连成三相绕组
后,只考虑基波磁势就可以了。
每相绕组产生基波磁势幅值:
I1
F1  0.9 N1k w1 (安匝 / 极)
p
I1 为相电流的有效值,
2 pqN y
kw1=kq1ky1 称为基波绕组系数, N1  双层
q a
基波分布系数为: sin
k q1  2
pqN y
 N1  单层
q sin a
2
基波短距系数为: y1 
k y1  sin
 2
每相绕组产生的谐波磁动势幅值为:
1 I1
F  0.9 N1 k w  (安匝 / 极)
 p
kwυ=kqυkyυ 称为 v 次谐波绕组系数
vq
sin
2
v 次谐波分布系数为: k qv 
v
q sin
2
v 次谐波短距系数为: y1 
k yv  sin v
 2
脉振磁动势的分解推导
根据三角函数的和差与积的关系:
2 cos cos   cos(   )  cos(   )
1 1
f 1 ( , 1t )  F1 cos( v 1t )  F1 cos(  1t )
2 2
 
 f 1  f 1

 1  1
f 1  F1 cos(  1t ) f 1  F1 cos(  1t )
2 2
结论:

一个脉振磁势可以分解为
两个
幅值相等,转速相同,转向相反的
两个旋转磁势,它们的幅值是原脉
振磁势最大幅值的一半。
5.3.2 三相绕组的合成旋转磁场
三相对称绕组:各相绕组匝数、结构相同,
在空间互差 120° 电角度。
三相对称交流电:
i A  2 I cos 1t
iB  2 I cos(1t  120)
iC  2 I cos(1t  240)
在三相对称绕组中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

相绕组中都要产生单相脉振磁势,这三个脉振磁
势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互差 120° 电角度。
图示
三个脉振磁动势表达式
f A  F1 cos  cos 1t
F1 F1
 cos(  1t )  cos(  1t )
2 2
f B  F1 cos(  120) cos(1t  120)
F1 F1
 cos(  1t )  cos(  1t  240)
2 2
f C  F1 cos(  240) cos(1t  240)
F1 F1
 cos(  1t )  cos(  1t  120)
2 2
合成磁动势
f 1 ( , 1t )  f A  f B  f C
3
 F1 cos(  1t )
2
N1k w1
F1  0.9 I
p

60 f1 3
Fm  0.9
N1k w1
I  1.35
N1k w1
I
n1  2 p p
p
结论
在三相对称绕组通以三相对称交流电产

的旋转磁势具有以下特点: N1k w1
Fm  1.35 I安匝 / 每极
① 旋转磁势的幅值为: p
60 f1
n1  (r / min)
② 旋转磁势的转速为同步转速: p

③ 旋转磁势的转向:由电流的相序决定(即电流
达到最大值的顺序),它总是从电流领先的一相
绕组向电流滞后的一相绕组方向转动。
课后复习要点:
 旋转磁动势产生的条件和旋转磁动势特点
 思考题: P179 5-10 、 5-11 、 5-14
 作业: P179 5-13
5.4 转子静止时的异步电动机
电动机在转子静止分两种情况:一

是转子绕组开路,另一种是转子绕组短路。
5.4.1 定子绕组接电源,转子开路
注意:转子开路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相当于副
边空载的三相变压器,定子绕组对应于原边
绕组,转子绕组对应于副边绕组,所不同的
是异步电动机的磁路中多了气隙磁路。
转子绕组开路

定子绕组接电源转子绕组开路时的异步电动机

将定、转子空间坐标纵轴选在 A 相绕
组的轴线上,并使 +A1 与 +A2 重合,这样 +A1 、
+A2 也是定、转子 A 相磁通的正方向。
( 1 )电磁关系
 转子开路时的电磁关系为:
 e1
i0 N1k w1  F0   m(主磁通)
0 
 e2

u(相电压)
1  i
(相电流)
0   (定子漏磁通)
s1  es1


i0 r1
主磁通与漏磁通

转子开路时主磁通与漏磁通路径
槽漏磁通和端部漏磁通

漏磁通包括:槽漏磁通、端部漏磁通和谐
波漏磁通。
说明
 谐波漏磁通是由定子三相合成
磁势中的高次谐波磁势产生的,严格
说,它是通过气隙与转子绕组相链绕
的磁通,与槽漏磁通和端部漏磁通是
有差别的,为了表明这种差别,谐波
漏磁通又称差别漏磁通,将谐波磁通
归为漏磁通中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
(2) 电压方程式
定子绕组每相基波感应电势的有效值为:
 E 1   j 4.44 f1 N1k w1

m
( 5-15 )
式中 N 、 k 分别为定子每相绕组的串联匝数和基
1 w1

波绕组系数。

E   j 4.44 f
 转子绕组每相基波感应电势的有效值为:
N k 
 2 1 2 w 2 m
( 5-15 )
 式中 N 、 k 分别为转子每相绕组的串联匝数和
2 w2

基波绕组系数。
定、转子每相基波感应电势之比为:
E1 N1k w1 ( 5-16 )式中 ke 为电压变
ke  
比。E2 N 2 k w 2

定子漏电势 Es1 为:
E s1   jI0 x1
定子一相电路的电压方程式为:

U 1   E 1  E s1  I0 r1   E 1  jI0 x1  I0 r1   E 1  I0 z1

( 5-17 )
定子漏阻抗: z1  r1  jx1
与变压器相似, -È1 用励磁电流 Ì0 在励磁
阻抗 zm 上的压降表示时有:

 E 1  I0 z m  I0 (rm  jxm )


式中 rm 为励磁电阻, xm 为励磁电抗。
励磁电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产生主磁通 Φm0 为无功分
量;另一部分反应包括定子铁损和转子
铁损的铁损电流,是有功分量 ÌFe ,有:
I  I  I
0  Fe

转子电路因转子绕组开路,电压方
程式为:

U 2  E 2
( 3 )等值电路

转子开路时异步电动机等值电路
( 4 )相量图

转子开路时异步电
动机的时间向量图
如果磁势坐标轴选在 +A 轴线上,再
选取时
间与空间参考轴一致,则时间相量 Ì0 与空间相

F0 具有同相位性质,可将时间相量图与空间相
量图画在一起为时空相量图。

磁势向量与+ A 的关系
时空向量图

转子开路时异步电动机时空相量图
( 5 )功率关系
转子开路时,无功率输出,
P2=0 ,输入的功率为:
2 2
P1  3U1 I 0 cos  0  pFe1  pFe 2  pCu1  3I r  3I r
0 m 0 1

说明:输入功率一部分消耗在定
子铜损上,另一部分消耗在定、转
子的铁损上。
5.4.2 定子绕组接电源,转子绕
组短接且转子堵转
将定、转子空间坐标纵轴选在 A 相
绕组
的轴线上,并使 +A1 与 +A2 重合。

异步电动机转子短路且堵转时的接线图
( 1 )磁势平衡方程式
转子短路时,在转子绕组产生的感应
电势会在转子三相绕组中产生对称的转子电
流,从而产生合成的转子基波旋转磁势 F2 ,
其幅值为:

3 4 2 N 2 kw2
F2  I 2安匝/每极
2 2 p
式中 I2 为转子绕组每相电流有效值, N2 为转
子一相绕组串联匝数, kw2 为转子绕组的基
波绕组系数。
磁场
设 F2 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 n2=60f2/p
由于转子堵转时电流的频率 f2=f1 ,则 n2=n1
由于 +A1 、 +A2 重合,定、转子电流相
序一样,则定子电流产生合成的定子基波
旋转磁势 F1 与转子旋转磁势 F2 同速、同方
向在空间一前一后同步旋转,故可以合
成。
定子基波旋转磁势 F1
定子基波旋转磁势 F1 其幅值为:
3 4 2 N1k w1
F1  I1安匝/每极
2 2 p
I1 为定子绕组每相电流有效值, N1 为定
子一相绕组串联匝数, kw1 为定子绕组的
基波绕组系数。
气隙中合成磁势为:

F1  F 2  F0
( 5-20 )
定、转子磁势平衡方程式说明气
隙中的主磁通 Φm 是由合成磁势 F0 产
生,此外,定、转子的电流分别要产
生定子漏磁通 Φs1 和转子漏磁通 Φs2 ,
与定子漏磁通类似,转子漏磁通也包
含槽漏磁通、端部漏磁通和谐波漏磁
通。
( 2 )电磁关系
转子短路且堵转时的电磁关系为:

i1r1

u1  i1   s1  es1
i N k  F
 1 1 w1 1
e
F0   m   1
e 2
i2 N 2 k 2  F2

i2   s 2  es 2
i r
2 2
( 3 )电压平衡方程式
定子:
U 1   E 1  E s1  I1r1   E 1  jI1 x1  I1r1   E 1  I1 z1

转子一相电路的电压方程式为: E  I ( r  jx )  I z
2 2 2 2 2 2

式中 z2 为转子漏阻抗,或写成: E 2
z2  r2  jx2 
I2

转子绕组回路漏阻抗的功率因数角为:
x2
 2  arctg
r2
( 4 )转子电势、电流、电阻、漏抗的折

与变压器相似,异步电动机
定、
转子之间没有电的联系,只有磁的耦
合。为了工程计算方便,在不改变电
动机的电磁性能的条件下,将无电的
联系的定、转子电路变换成纯电路的
等值电路,就要进行转子绕组的折
算。
转子绕组折算的方法

转子绕组折算的方法是:
用一个相数为 m1 、匝数为
N1kw1
的绕组,代替原来的转子绕组(转
子绕组原来的相数为 m2 ,匝数为
N2kw2 )。
折算的原则
保持折算前后电动机磁势
平衡
关系不变,即 F2 的大小以及与 F1 之
间在空间位置不变。
① 转子电势
 折算前转子电势为: E  4.44 f1 N 2 k w 2  m
2

 折算后转子电势为:
E2  4.44 f1 N1k w1 m
N1k w1
E2  E2  ke E2  E1
N 2 kw2

 式中 ke 为电势比:k 
N 1 k w1
e
N 2 kw2
② 转子电流
 根据折算前后电动机磁势平衡关系不变的
原则,有:
m1 N1k w1 m2 N 2 kw2
 0.9 I 2   0.9 I2
2 p 2 p
 则:
m2 N 2 k w 2 1
I 2  I2  I2
m1 N1k w1 ki
m1 N1k w1 为异步电动
ki 
机的电流比。
m2 N 2 k w 2
③ 转子电阻、转子电抗、转子漏阻抗
E 2 ke E 2
z 2  r2  jx2  
I2 1 
I2
ki
E 2
 ke ki  ke ki z 2  ke ki (r2  jx2 )
2I

z 2  ke ki z 2 

x2  ke ki x2 

r2  ke ki r2  
( 5 )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相量
 ① 折算后的基本方程式

U 1   E 1  I1 z1 

 E 1  I0 z m 
I  I  ( I  ) 
1 0 2
E  E  
1 2 
E 2  I2 z 2 

② 等值电路

异步电动机转子短路且堵转时的等值电路
③ 相量图 jI1x1
F1
U1 -F2
I1r1
I1
将时间与
-E1-I2'
空间参考轴选
取一致,则 +j 、 
I0 F0
+A1 、 +A2 重合 m
I2'r2' Fe

E1=E2'
I 2'
jI2'x2'
异步电动机转子短路且堵转时的时空相量图
( 6 )功率关系

 转子堵转时,输出功率 P2=0
 输入功率 P1 为:
P1  m1U1 I1 cos 1  3U1 I1 cos 1

 注:定子功率因数在转子短路且堵转时很低为:
cos 1  0.25
铁损和铜损
 定、转子铁损为:
2 2
pFe  pFe1  pFe 2  m I r  3I r
1 0 m 0 m

 定、转子铜损为:

pCu  pCu1  pCu 2  3I r  3I 2 r2


2
1 1
2
电磁功率
 体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电磁功率为:

Pem  P1  pFe  pCu1  pCu 2


 3I r  3E2 I 2 cos  2
2
2 2
堵转情况分析

堵转时,异步电动机的输
入全部消耗在定、转子的铁损和铜损
上,它相当于变压器的短路运行状态,
它是异步电动机在起动瞬间的状况。
堵转情况分析
异步电动机定、转子的漏阻
抗比较小,如果在定子绕组加额定电压,
则定、转子的起动电流相当大,约为额
定电流的 4~7 倍,过大的定、转子电流
会使电动机铜损加大,绕组过热,危及
绕组绝缘,如果电动机长期工作在这种
状态下,将使电动机损坏。
课后复习要点:
 电机堵转时的电磁关系、等值电路、相量
图以及绕组折算方法
 预习转子运行的电磁关系
本次课程教学要求
 1. 重点掌握电机旋转时的电磁关系、
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和相量图;
 2. 掌握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方法;
 3. 掌握电动机功率与转矩平衡关系。
5.5 转子转动时的异步电动机
运转时的接线图
转子转动时的电磁关系
i1r1

u1  i1   s1  es1
i N k  F
 1 1 w1 1

e1
F0   m 
e 2s

i2s N 2 k w 2  F2

i2s   s 2  es 2
i r
 2s 2
规定
当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接三相对称电源且
转子绕组短路时,定、转子绕组中都有电流流
过,在气隙中产生以同步转速 n1 旋转的合成磁
场,而转子绕组电流与气隙旋转磁场会产生作
用于转子的电磁转矩,使电动机以异步转速 n
旋转,拖动负载。为了与转子不转时的感应电
势 È2 、电流 Ì2 和漏电抗 x2 相区别,转子转动时
的转子感应电势、电流和漏电抗分别用 È2s 、
电流 Ì2s 和漏电抗 x2s 表示。
1. 转子各量与转差率的关系
转差率是指气隙中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和转子转速
之差与同步转速的比值,即为:
n1  n
s (5-2)
n1
转差率是异步电动机的重要参数,当电动机作电动
运行时, 0<s≤1 。
分析
转子不转时,转子中的感应电势和转子电流频
率是与定子电流频率相同;当转子转动时,转子转
速为 n ,而气隙中旋转磁场的转速为 n1 ,两者转向相
同,转速差为 Δn=n1-n ,则旋转磁场是以 Δn 的相对
转速切割转子绕组。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
与定子有相同的相数和极对数,所以,在转子电路
中产生的感应电势频率为:
pn p (n1  n) pn1 n1  n
f2      s  f1
 60 60 60 n1
 (5-25)
① 转子电势 E2s
转子电路中的感应电势有效值为:

E2 s  4.44 f 2 N 2 k w 2  m
 4.44  sf1 N 2 k w 2  m  sE2
(5-26)
电动机额定运行时,额定转差率一般在
sN=0.015~0.06 之间,所以转子转动时,转子
电流频率很低,感应电势也很小。
② 转子电抗 x2s
 转子转动时转子电抗为:

x2 s   2 L2  2f 2 L2
 2  sf1 L2  sx2
 (5-27)
③ 转子电流 I2s
转子转动时转子电流为:

E sE
I  2s
 2
2s
r2  jx2 s r2  jsx2
(5-28)
④ 转子功率因数
转子转动时转子功率因数为:
r2
cos  2 s 
2 2
r  ( sx2 )
2

sx2
 2 s  arctg
r2
2. 转子电流产生的磁势
转子转动时,转子电流 Ì2s 产生的转子基波
旋转磁势 F2 的幅值为:
m2 4 2 N 2 k w 2
F2  I 2(安匝/
s 每极)
2  2 p
转子电流 Ì2s 的频率为 ƒ2 ,则转子基波旋

磁势 F2 相对于转子绕组转速为:
60 f 2 60 sf1
n2    sn1  n1  n  n
p p
分析转子磁势 F2 对定子的转速
转子磁势 F2 对定子的转速为:

n  n2  n  n  n1
定子电流产生的磁势 F1 对定子的转速为
n1 ,可见磁势 F1 、 F2 同速同方向、一前一后
旋转,故可得合成磁势为:

F1  F 2  F0
分析: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以转速 n
转动
时,定、转子磁势关系仍未改变,只是每
个磁势的大小和相位有所不同。这里所讨
论的合成磁势 F0 是异步电动机运行时的励
磁磁势,与其对应的电流 I0 是励磁电流,
对于一般异步电动机,励磁电流 I0 约为额
定定子电流 I1N 的( 20~50 ) % 。
问题

变压器励磁电流为额定电流的
(0.5~5)% 为什么?
3. 转子绕组频率的折算
转子绕组频率折算的目的:
把定、转子两个不同频率的电路转换成同
一频率的电路。
转子绕组频率的折算方法:
用一等效的静止转子代替实际转动的转子
原则:
保持转子磁势 F2 的大小不变(即 Ì2s 大小不
变); F2 与 F1 之间在空间相差的空间电角度不
变(即 Ì2s 的相位不变), F2 对 F1 的影响不变。
频率折算:
E s 
E 
E
I  2s
 2
 2
 
I
r2  jx2 s r2  jsx2 r2  jx
2s 2

2
s
式中 Ì2s 、 È2s 、 x2s 分别为异步电动机转动时转

的每相电流、电势和漏阻抗,它们的频率为
ƒ2 ; Ì2 、 È2 、 x2 分别为异步电动机不转时的转

每相电流、电势和漏阻抗,它们的频率为 x2 s sx2 x2 ƒ 1 。
 2 s  arctg  arctg  arctg  2
转子回路的阻抗角为: r2 r2 r2
s
说明:
只要用 r2/s 代替 r2 ,就可使转子电
流的大
小和相位保持不变,即转子磁势的大小和空间
相位保持不变,实现用静止电路代替实际旋转
的转子电路。电阻 r2/s 称为等效静止转子电阻,
也可表示成:
r 1  s
2
 r2  r2
s s
1 s
r2
式中
s 称为附加电阻。
分析
频率折算后,转子回路电阻由两部分
组成,第一部分 r2 是转子绕组一相的实际
电阻,其上产生的损耗就是转子电路的铜
损 m2 I 22 r2 ;第二部分是附加是附加电阻
1 s ,其上产生的损耗 2 1 s
m2 I 2 r2
r2
s s
是虚拟损
耗,实际转子中并不存在但它却是表征实
际转动的转子的总机械功率。
频率折算后异步机的等值电路

经频率折算后的异步电动机等值电路
4. 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相量图
 (1) 基本方程式(绕组折算、频率折算后)

U 1   E 1  I1 (r1  jx1 )   E 1  I1 z1 
   
 E1  I 0 (rm  jxm )  I 0 z m 
I  I  ( I  ) 
1 0 2 
E  E  
1 2 
r  
E 2  I2 (  jx2 )
2

s 
(2) 等值电路
转子转动时异步电动机的 T 形等值电路
讨论 1
 1 s
当异步电动机空载时:n  n ,s  0,
1 r2  
s
等值电路中的转子回路相当于开路,转子电流为

I2  0,I1  I0


因此功率因数很低。
讨论 2
当异步电动机额定运行时:

n  nN,s  s(一般N s N  0.015~0.06),


1 s E2
r2  x2,而I 2 
s r2 2
( )  x22
s
 r2
这时的转子电流主要由 决定,转子电路基本 s
上为电阻性电路,所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较高。
讨论 3
 当异步电动机起动瞬间: 1 s
n  0,s  1, r2  0,
s
1 s
r2
 电动机没有输出, s 相当于短路,
这时就是前面所分析的堵转情况,定、转子电
流都很大,从 T 形等值电路看,此时的感应
电势和主磁通约为空载运行时的一半。
异步电动机的简化等值电路
为了简化计算,将 T 形等值电路中
的励
磁支路左移到输入端,使电路简化成单纯的
并联电路。
(3) 相量图
 异步电动机对
 电网来说是感
 性负载。
 一般取主磁通
 为参考相量
5. 功率和转矩
 (1) 功率平衡方程式

P1  m1U1 I1 cos 1  3U1 I1 cos 1 


2 2 
pCu1  m1 I1 r1  3I1 r1 
2 2 
pFe  m1 I 0 rm  3I 0 rm 
Pem  P1  pCu1  pFe 

分析:

从定子传递到转子的电磁功率 Pem 中,
一部分消耗在转子电阻上,用 pCu2 表示,剩
下的就是全部转换成总机械功率,用 Pm 表
示,而总机械功率中扣除电动机因旋转而产
生的机械摩擦损耗 pm 以及成因较复杂的附加
损耗 pad 之后,剩下的就是电动机轴上输出的
机械功率,用 P2 表示。
转子侧的功率平衡方程式
转子侧的功率平衡方程式:
r2 
Pem  m1 E2 I 2 cos  2  3E2 I 2 cos  2  3I 2 
2

s

pCu 2  3I 2 r2  sPem
 2


2 1 s
Pm  Pem  pCu 2  3I 2 r2  (1  s ) Pem 
s 
P2  Pm  pm  pad 

附加损耗
pad 为附加损耗,一般很难用公式计
算,通常根据经验估算,对于大型异步
电动机约为 0.5%PN ;对于中、小型异步
电动机约为 (1~3)%PN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转子铁芯中的磁通变化频率 f2 在电
动机额定运行时很低,转子铁损很小,
故可忽略不计。
功率流程图
异步机功率流程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效率为:
P2 P1   p
  100%  100%
P1 P1
p
 (1  ) 100%
P2   p

异步电动机的总损耗:
 p  pCu1  pFe  pCu 2  pm  pad
(2) 转矩平衡方程式
电磁转矩 T 为总机械功率 Pm 除以转子机械角速
度 Ω ,所以有:
Pm P2 pm  pad
 
  
转矩平衡方程式为:
(5-54) T  T2  T0
T2=P2/Ω 为电动机轴上输出转矩; T0=(pm+pad)/Ω 为
电动机的空载转矩,转矩的单位为:牛•米
( N•m )。
各转矩表达式 
Pm (1  s ) Pem Pem Pem Pem Pm 
T     9.55  9.55 
 (1  s )1 1 2n1 n1 n
60 
P2 P2 P2 
T2    9.55 
 2n n 
60 
pm  pad pm  pad pm  pad 
T0    9.55 
 2n n 
60 
2n1
1 

60 为同步机械角速度。
课后复习要点:
 自学鼠笼式转子的极数和相数 P169~170
 电机旋转时的电磁关系、基本方程式、
等值电路和相量图;
 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方法;
 电动机功率与转矩平衡关系。
 预习:异步机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
 思考题: P179 5-23
 作业: P179 5-26 、 5-27
6. 鼠笼式转子的极数和相数 ( 自学 )
 (1) 鼠笼式转子的极数
 设气隙磁场以转速 n1 旋转,转子转速为 n ,转向与 n
1 相同,则气隙磁场切割鼠笼转子的相对速度为 Δn=n
1-n ,转子导条中就会有感应电势 e2s 产生,其大小与
切割它的气隙磁通密度 bδ 成正比,气隙磁通密度 bδ
沿圆周按正弦规律分布如图所示。
分析
 不同导条中的感应电势瞬时值与磁通密度
一样,在空间按正弦规律分布。为了分析
问题方便,设转子漏阻抗 x2s 为零,则转子
电流 i2s 与电势 e2s 同相位,电流瞬时值在空
间也按正弦规律分布,转子电流所产生的
转子磁势的极对数必然与定子相同,即 p1=
p2 。因此,鼠笼式转子与定子绕组的极对数
总是保持一致,鼠笼转子本身无固定极数,
要按照气隙旋转磁场的极数来确定。
(2) 鼠笼式转子的相数
 鼠笼式转子每槽安放一根导条,转子导条
数与转子槽数 Z2 相等。相邻两导条相差的
槽距角为: p  360
2 
Z2
 每根导条在气隙磁场中的位置不同,导条
中产生的电流时间相位也不同。而在交流
电机中每相绕组中电流相位应是相同的,
所以可认为每根导条就构成一相,鼠笼转
子相数与转子槽数相等,即有:

m2  Z 2
鼠笼式转子每相绕组匝数
 每相绕组匝数为: 1
N2 
2

 每相只有一根导条,不存在短距和分布问
题,所以绕组系数为:
k w1  1
本次课程教学要求:
 1. 掌握异步电动机参数测定
 2. 熟悉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
5.8 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
1. 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
工作特性,它能反映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情况,是合理选择、使用电动机的依据。异
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是指电动机在额定电压
U1N 、额定频率 ƒ1N 运行时,转子转速 n 、定子
电流 I1 、定子功率因数 cosφ1 、磁转矩 T 、效
率 η 随输出功率 P2 的变化曲线。
曲线

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

1. 转速特性 n=ƒ(P2)
定性分析:
异步电动机空载时,转速 n≈n1
当随着负载 P2 增大→转速 n 略降→转
子感应电势 E2s 增大→转子电流 I2s 增大
→ 电磁转矩增大以平衡负载转矩。转
速特性 n=ƒ(P2) 如图曲线 1 所示为一条
略微下降的曲线。
2. 定子电流特性 I1=ƒ(P2)
定性分析:
异步电动机空载时,转速 n≈n1 ,转
差率 s≈0 ,转子电流 I2ˊ≈0 , I1≈I0 较
小,当随着负载 P2 增大→转 n 下降→转子
电流 I2ˊ 增大→定子电流 I1 增大以补偿转
子电流所产生磁势的影响,维持磁势平
衡。定子电流特性 I1=ƒ(P2) 如图曲线 2 所
示为一条由 I0 开始逐渐上升的曲线。
3. 定子功率因数特性 cosφ1=ƒ(P2)
定性分析:
异步电动机空载时,由于空载电流中主要
是无功电流分量,此时的功率因数很低,
cosφ1=cosφ0≈0.2 左右,当随着负载 P2 增大→
定子电流 I1 有功电流分量增大→功率因数提高,
直至 P2=PN ,功率因数达最高 cosφ1=cosφ1max ;
当负载 P2>PN 继续增大→转差率 s 增大→转子感
应电势与电流的相位角 φ2 增大→定子功率因数
cosφ1 开始减小。定子功率因数特性 cosφ1=ƒ(P2)
如图曲线 3 所示的曲线。
4. 输出转矩特性 T2=ƒ(P2)

定性分析:
异步电动机空载时,输出转矩
T2=0 ,当负载 P2 增大,由于转速变化
不大, P2∝T2→ 输出转矩随着 P2 增大
而增大,输出转矩特性 T2=ƒ(P2) 如图
曲线 4 所示为一条过原点的近似直线
的曲线。
5. 效率特性 η=ƒ(P2)
定性分析:
异步电动机从空载到负载运行时,主

通 Φm 和转速 n 变化较小,所以铁损 pFe 和机械
损耗 pm 变化很小,这两种损耗之和是异步电
动机的不变损耗,而定、转子铜损 pCu 与负载
电流平方成正比,它随负载变化而变化,是
异步电动机的可变损耗。与变压器相似,当
不变损耗与可变损耗相等时,效率为最高。
效率特性
空载时,输出功率 P2=0 ,所以效
率 η=0 ,当随着负载 P2 增大→效率 η 增
大,普通异步电动机在 P2=0.75 时→效率
最大 η=ηmax ;当负载 P2 继续增大→效
率 η 反而下降,效率特性 η=ƒ(P2) 如图
曲线 5 所示的曲线。
说明:

对中、小型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
可用
直接负载法测出,对大容量异步电动机由于
受设备等因数的限制,工作特性的取得可通
过空载、短路实验测出电动机参数,再利用
等值电路计算求得。
5.7 异步电动机参数测定

1. 空载试验
通过空载试验可测
得励
磁参数( rm 、 xm 、 zm )、

损 pFe 、机械损耗 pm 。
空载实验
试验时,异步电动机定子通过调压器接三相

流电源,转子轴上不带负载,加额定电压使电动机
运行在空载状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电动机的
机械损耗达到稳定值,然后调节调压器使定子电压
从 (1.1~1.3)UN 开始,逐渐下调直至电动机转速有明
显变化为止,同时测取电动机的相电压 U1 、空载电
流 I0 、空载功率 P0 和电动机转速 n ,接线图是用二功
率法测取功率所以两功率表 P1 、 P2 的读数之和为空
载功率,即有 P0= P1+ P2 。注意试验时一定要含 U1N
这一点。根据试验数据作出 P0=ƒ(U1) 和 I0=ƒ(U1) 曲线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接线图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特性
说明 1
 由于电动机空载时,转速 n≈n ,转子电流 I ≈0 , 1 2

转子铜损 p ≈0 ,可忽略转子铜损,这时电动机
Cu

的空载损耗为:

2
P0  pCu1  pFe  pm  pad  m I r  pFe  pm  pad
1 0 1
 在输入功率 P 中扣除定子铜损后,剩下的功率
0

为 P ′ ,则有:
0

P0  P0  pCu1  pFe  pm  pad


 式中有三部分:铁损、机械损耗和附加损耗,其
中机械损耗 pm 只与转速大小有关,而与电压 U1
大小无关。
说明 2
 铁损 pFe 和空载附加损耗 pad 则与磁通的平方成正
比,即与 U12 成正比。为了从 P0′ 中分离机械损
耗 pm ,作 P0′=ƒ(U12) 曲线,将图中的曲线延长
与纵坐标轴相交与 0′ 点,再通过 0′ 点作与横坐
标轴的水平虚线,将与电压无关的机械损耗 pm
从 P0′ 中分离,虚线之上是 pFe+pad ,虚线之下是
pm 。若想精确测得励磁参数,还需将铁损和空载
附加损耗分离。一般可近似认为:
P0  pCu1  pm  pFe  pad  pFe
说明 3
 根据电压 U1=U1N 时,测得的空载试验数据 P0 和 I0
可计算参数: U1N 
z0  
I0

P0  pm 
r0  2 
3I 0 
2 2
x0  z0  r0 

 式中 U1N 、 I0 分别为额定相电压和相电流; P0 为
测得的三相功率; P0 、 I0 应取额定电压所对应的
数据。
 电动机空载时,转速 n≈n1 ,转差率 s≈0 ,
1 s 
“ T” 形等值电路中的附加电阻s r2  
,转子可认为开路,这样就有:
xm  x0  x1 

rm  r0  r1 
2 2
z m  rm  xm 

 式中 r1 为定子电阻,可用电桥测得; x1 为
定子漏电抗,可从堵转试验测得。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P0’=f(U12) 曲线 三相异步电动机短路特性
( 2 )短路试验
 短路试验是在电动机转子堵住不转动的条件下进行
的,故又称堵转试验。试验接线与空载实验相同,
只是电流表和功率表的电流线圈量程要变大,对于
绕线式转子,应将转子绕组短路。堵转实验可测得
短路参数( rk 、 xk 、 zk )、定转子铜损。试验时,
由于转子堵转,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电压要降低,与
变压器短路试验相似,所加电压应使电动机的短路
电流为额定电流,因此一般应从 U1=(0.3~0.4)UN 开
始,监视电流表读数,逐渐加压,使电流为额定值
为止,然后在逐渐降低电压,同时记录定子相电压
Uk 、定子相电流 Ik 和输入的三相功率 Pk 。根据试
验数据作出短路特性 Ik=ƒ(Uk) 、 Pk=ƒ(Uk) 。
 根据堵转时的等值电路,机械损耗 pm=0 ,
铁损 pFe 和附加损耗 pad 都很小,可忽略,
则输入功率 Pk 都消耗在定、转子的电阻上,
即:P  m I 2 ( r  r  )  3I 2 r
k 1 k 1 2 k k

 式中 rk=r1+r2ˊ 为短路电阻,从而有:
Pk  
rk  2
、r2  rk  r1

3I k 

Uk 2 2
zk  、xk  z k  rk
Ik 
 对于大、中型异步电动机,一般可近似认
为:
 1 
r1  r2  rk 
2 

 1 
x1  x 2  x k
2 
本章小结 1
异步电动机运行时,转子与旋转磁
场存
在转差,因而能在转子中感应电势和电流,
产生电磁转矩,使电动机旋转,可见转差率
s 是异步电动机的重要参量。通过频率和绕
组折算,可得到反映实际运行电动机各量关
系的等值电路,等值电路中的各种参数可通
过空载和短路试验测取。
本章小结 2
与变压器一样,基本方程式、等值电
路、相量图也是描述电动机负载运行时的
基本电磁关系的工具。
工作特性反映了异步电动机在额定电
压、额定频率时的使用性能。
课后复习要点:

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与特性
 作业: P180 5-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