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CC1CM04P

當代中國歷史與文化

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

胡光明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
CC1CM04P 當代中國歷史與文化
(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

– 香港理工大學四年制本科生
– 大學核心課程 (General University
Requirements)
– Cluster-Area Requirement (CAR) 科目
– 大學對中文的閱讀及寫作要求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 上課時間及地點:星期四下午 15:30-17:20 ;
FJ304
– 授課教師:胡光明博士
guangming.hu@polyu.edu.hk
– 咨詢時間:星期四 10:00-13:00 ; HJ609 (郵件預
約)
– 授課語言:普通話
– 導修時間與地點:
– 導修 1 ,星期四 17:30-18:20 ; DE306
– 導修 2 ,星期四 12:30-13:20 ; R503
– 導修 3 ,星期三 14:30-15:20 ; Y408
– 導修 4 ,星期四 09:30-10:20 ; R401

– 助教:鍾紹山先生
shaoshan.zhong@connect.polyu.hk
提出問題

– 關於「當代中國」,你會想到什麼?
– 關於「當代中國歷史與文化」,你會想到什麼?
– 「當代中國」與「古代中國」有什麼不同?
– 香港與「當代中國」有著怎樣的關係?
– 生活在香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和了解「當代
中國」的歷史與文化?
何為「中國」?

– 最早的「中國」,出自於青
銅器銘文;

– 青銅器——何尊
– 1963 年出土,現藏寶雞青銅器
博物院。
– 尊內底鑄有銘文 12 行 122 字。
文中周成王時在成周(今河南
洛陽)營建都城,祭祀周武王:
「余其宅茲中國」。
「中國」、「京師」(首都)

– 《詩經.大雅.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
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
以定我王。 ……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
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
以近有德。……

– 《詩經》的重章復沓,意義交疊、對應。
華夷之辨

– 《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
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
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
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 「中國」——華;「四方」——夷。

– 「中國」觀念的多樣性:地理觀念;族群觀念;
文化/文明觀念。
何謂「文化」?

– Culture
– 「 Culture 」一詞源於拉丁語,意為耕耘。
– 十六世紀後逐漸擴充,由耕耘的原義延伸為
對樹木禾苗的培養,更演變為對人類心靈、
智識、情操、風尚的化育。
– 外在生活的創造、內在心靈的開拓。

劉岱編《中國文化新論》(臺北: 聯合報, 1981-82 )


中外「文化」

1. 文治教化也。(漢)劉向《說苑‧指武》:
「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
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2. 德語 Kultur 、英語 Culture 之譯語。謂人類社
會由野蠻而至文明,努力所得之成績,表現
於各方面者為科學、藝術、宗教、道德、法
律、風俗、習慣等,其綜合體,則謂之文化。

《中文大辭典》
何謂「當代」?

– 海外世界的劃分:
– Contemporary/Modern
– Modern/Pre-Modern

– 中國歷史上的劃分:
– 「近代」: 1840 年鴉片戰爭
– 「現代」: 1919 年五四運動
– 「當代」: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CC1CM04P :中國近現代以來, 1840 至今


CC1CM04P 當代中國歷史與文化
課程介紹

– 本科內容分為三個關聯緊密的部分: 1. 中國近現
代歷史的發生、發展與變遷; 2. 中國現代政治文
化的激蕩,以及重要歷史人物的作用; 3. 中國現
代文學與文化的發展演變,及其與政治歷史的關聯。
– 本科為老師講授與同學研讀相結合,學生需要結合
歷史背景、文化材料與研究成果,針對特定題目,
做出口頭與書面報告;
– 並從相關論題出發,撰寫具有思考深度的學術論文,
達到大學對中文的閱讀及寫作要求(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Requirements )。
考評方式

– 1. 課堂參與( 10% )
– 同學須積極閱讀課程材料,按時出席大課及導修,
並參與課堂討論 .
– 2. 導修報告( 20 %)
– 同學須結合導修材料,小組共同學習,製作
PPT ,進行口頭報告。。
– 3. 期末測驗( 30% )
– 同學須掌握中國近現代歷史與文化的基本知識,
熟悉了解相關人物、歷史事件與文化現象,並對
具體問題有個人的思考。
– 4. 課程論文( 40 %)
– 結合相關文本與材料,選取相關視角,進行深
入地研究與思考,撰寫不少於 3000 字的論文
(含注釋等)。
– 論文要求:①論文為個人作業,同學須獨立完
成。②論文須按規定提交兩次初稿,並根據
CR & CW 導師的意見修改。③論文須符合學術
規範,論文以思考的深度、論證的邏輯、文字
的表達為評分標準。④論文初稿與終稿,均納
入考核,初稿、二稿由 CR & CW 導師評閱批
改(中文表達, 10% ,得分須不低於 4 ),終
稿由課程導師評閱(文章內容, 30% )。
注意事項

– 大學非常重視學術誠信,學生繳交之研究論文
絕對不得抄襲。對於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行
為,大學是零容忍的態度。
– 同學須於課前閱讀相關材料,以便參與課程與
導修討論,討論計入課堂參與部分。

– 本學期為 f2f 面授,同學須按時出席大課與導修。


– 非 covid-19 感染,不可選擇網上課堂。
–Lecture 2 從鴉片戰爭到
辛亥革命
近代中國:晚清的戰爭與衰弱

– 乾隆王朝:大清帝國盛極而衰
– 內部的起義、叛亂,剿匪、平叛
– 白蓮教起義( 1796-1802 )、天理教起義
( 1813 )
– 太平天國( 1851-1864 )
– 捻軍( 1853-1868 )
– 新疆問題與沙俄( 1865-1881 ),左宗棠收復新
疆( 1875-1878 )
– 義和團(拳亂, 1897-1902 )
– 外部的戰爭,簽訂條約,割地賠款
– 鴉片戰爭(英, 1840-1842 ),《南京條約》
–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俄, 1856-1860 ),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 中法戰爭( 1883-1885 ),《中法新約》
– 甲午戰爭(日, 1894-1895 ),《馬關條約》
– 八國聯軍(英法美俄德日意奧, 1900-1901 ),
《辛丑條約》
鴉片戰爭與香港的關係

– 香港的命運,與中英鴉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
– 18 世紀,英國期望打開與清朝之間的貿易關係,乾
隆皇帝拒絕了英國的貿易請求,嚴格限定清朝的外
貿在於廣州十三行。
– 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傾銷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
– 1840 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佔領香港島,攻打
廣州並一路沿海北上,攻佔定海,意圖北上天津。
– 1842 年,英軍戰艦攻陷吳淞(上海),溯江而上,
攻佔鎮江,抵達南京下關江面,揚言進攻南京城。
– 1842 年 8 月 29 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
查( Sir Henry Pottinger )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艦康
華麗號上簽訂了《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
Treaty of Nanking ),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最主要的是: 1. 割讓
香港島給英國; 2. 賠償英國軍費二千一百萬銀元;
3.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
口岸; 4. 協定關稅,中國海關無權自主等。
– 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古代走入近代社會的轉折點,從封
建閉塞的天朝上國,淪為西方列強侵略欺凌的弱國。
– 《南京條約》是清朝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
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下,清朝被迫簽下了一系列不平等
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 香港從此成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
1860 ),《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九龍界限街以
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租期為 99 年,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終。
– 視頻:香港史錄像特輯之鴉片戰爭與南
京條約(
2分58秒)
– 視頻:香港史錄像特輯之英人佔領香港
島(
1分37秒)
太平天國:江南的嚴重破壞

– 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利用基督教教義創辦拜上帝會。 1851
年初,洪秀全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革命,並登
基稱為太平王。
– 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州後,分封諸王。 1852 年攻佔桂林,
進入湖南。 1853 年攻克武昌,順流而下,攻克江寧,兩
江總督陸建瀛陣亡。洪秀全宣佈定都金陵,改名天京,
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之後北伐,直至天津、山東。
– 清軍為剿滅太平天國,先後設立了江北大營、江南大營,
與太平軍征戰十幾年。甚至上海租借的洋人也參與戰爭。
1864 年曾國藩、曾國荃的湘軍攻入天京,太平天國滅亡。
– 太平天國存在的 13 年,長江中下游的湖南、湖
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含上海),以
及北方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都受到了嚴
重的戰爭破壞,尤其是以南京、蘇州為中心的
江南地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破壞極為嚴重。
– 舉例而言,南京大報恩寺、儲藏四庫全書的江
南三閣之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文匯
閣(杭州孤山聖因寺文瀾閣除外),均毀於太
平天國的戰火。
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 光緒二十年甲午( 1894 ),
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請求
宗主國清朝派兵鎮壓。日本
趁機出兵朝鮮,並突襲駐守
朝鮮的清軍,清政府被迫對
日宣戰,史稱「甲午戰爭」。
– 中日在朝鮮半島、黃海、遼
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台灣
島、澎湖列島均發生激烈交
戰。清軍戰敗。
– 清朝戰敗,被迫向日求和。 1895 年,李鴻章
奉命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 。
– 《馬關條約》:清朝承認朝鮮為獨立國,後被
日本兼併。清朝割讓台灣島、澎湖列島及附屬
島嶼予日本,成為日本殖民地。清朝賠償日本
2.3 億兩白銀。清朝開放蘇州、杭州、重慶等
內陸港口,日本輪船可駛入中國內地。

– 視頻:電視劇《走向共和》第13集片段(28
分至36分40秒)
孫中山:共和革命的興起

– ( 1866.11.12-1925.03.12 ),原名孫
文,號逸仙,化名中山樵。出生於廣
東省香山縣(今廣東中山市)翠亨村。
– 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學醫。年輕時即
受太平天國的影響有革命思想。又曾
上書李鴻章建言改革,遭遇冷落。
– 1894 年甲午戰爭時,孫中山在檀香山
成立興中會,開啟革命道路。 1895
年計劃廣州起義失敗,流亡海外。
– 1905 年,興中會聯合其他團體在日本東京組成同盟會,
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
– 1911 年 10 年,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史稱辛
亥革命。 12 月, 17 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
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12 年 1 月 1 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中華
民國臨時政府。 4 月 1 日,孫在南京正式解除臨時大
總統職務,讓位於袁世凱,表示自己不再過問政治,
決心「盡瘁社會上事業」,開始著手社會革命。
中華民國的建制

–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太后宣
佈清帝退位,袁世凱等實行清室
優待政策。
– 中華民國的建立,標誌著兩千多
年的帝制結束,亞洲第一個共和
政體在中國建立。
– 3 月 11 日,《中華民國臨時約
法》頒布,成為憲法性質的根本
大法,確立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
南京,還是北京?

– 1912 年 1 月至 3 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南京為
臨時首都。與此同時,北京仍然為大清政府。經
過南北合議,最終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正式取代
與繼承大清帝國。
– 4 月,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任臨
時大總統,首都由南京遷至北京,史稱北洋政府
( 1912-1928 )。
– 袁世凱與孫中山,北洋勢力與南方革命勢力的博
弈。袁的老謀深算、老奸巨猾,孫的孤軍奮戰、
妥協退讓,造成了民國政權由南京遷往北京。
– 南京臨時政府面臨的困境:
1) 政權合法性——南北和議;
2) 經濟、軍事、外交,等等。
– 南京臨時政府的社會改革:
– 廢除帝制,解放民眾,興辦教育,促進經濟等。

– 視頻:紀錄片《92天,南京記憶》上集(9分
55秒至19分15秒)
袁世凱:帝制的反復

– 袁世凱( 1859-1916 ),字慰


亭(慰廷),河南項城人,人
稱「袁項城」。早年發跡於朝
鮮,甲午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
軍,奠定了北洋軍隊的實力。
–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退位,
又逼革命派退讓,於北京就任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 年
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4
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 1915 年 12 月,袁世凱稱帝,改國號中
華帝國,建元洪憲,引發各方反
對, 83 天後取消帝制。 1916 年 6 月 6
日病逝,歸葬河南安陽。
–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歷史
人物,功過是非,歷史評說。其後的北
洋政府執政者如黎元洪、馮國璋、徐世
昌、曹錕、段祺瑞等,均為袁的部下。
– 1917 年 7 月 1 日,張勛「辮子軍」進
京,復辟宣統帝,僅僅 12 天,便宣告
結束。
清朝疆域
嘉慶二十五年 1820
光緒三十四年 1908
光緒三十四年 1908
民國二十五年 1936
民國二十五年 1936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以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