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方路

作者简介
• 诗人方路,原名李成友, 1964 年生,马来西亚槟城大山脚人,祖籍广东潮
安。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毕业生,过后到台湾屏东技术学院留学。

• 曾获第三届南大微型小说第一名( 1993 )、砂拉越星座诗社征诗比赛第二


名( 1996 )、第五届杰出潮青文学奖( 1998 )、第七届南大微型小说第一
名( 2002 )、第七届花踪文学奖散文奖佳作( 2003 )、第八届大马优秀青
年作家奖( 2008 )。

• 作品有诗文集《鱼》( 1999 )、诗集《伤心的隐喻》( 2004 )、散文集


《单向道》( 2005 )、微型小说集《挽歌》( 2006 )、诗集《电话亭》
( 2009 )、散文集《 Ole Café 夜晚》( 2010 )。

• 部分诗作收入台灣《八十八年诗选》、台灣《九十年诗选》、台灣《 2006
台灣诗选》。

• 微型小说选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鉴》、《最短篇》、《香港文学小说
选》。
课文简析
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单纯,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精彩的一瞬
间、一片断、 一个场景加以描写,以小见大。故事出场的人
物虽然少,但故事整体紧凑,有悬念,并且结尾奇特,耐人寻
味。全文可分为三个意义段:

• 第一部分:从文章的开始到“感受到父亲习惯裂嘴的笑”

• 第二部分:从“树很高”到“这小孩哑呀”

• 第三部分:“祖儿小小头颅溢出了汗”到结束
第一部分
• 小说第一幕写主角祖儿躲在屋前的一棵苍老的野芒果树已经
“两个晚间时辰”,母亲遍寻不着,因为要等着他来给父亲
“上个香,就可上路”。这就是祖儿“躲”的原因,因为他
不舍,不能接受,也不愿面对父亲过世的这件事。

• 小说一开头,作者就直奔主题,写祖儿的失踪导致父亲的葬
礼被延误。

• 祖儿的坚持,还包括了他远远地望着父亲的遗照时,“似乎
仍可感受到父亲习惯裂嘴的笑”,这也勾起了下个意义段中
他和父亲在一起的种种回忆。
第二部分
• 这部分包括祖儿一喜一悲的两种回忆。

‣ 喜的回忆:每天祖儿陪着父亲到村里去给人理发的日常,其中最快乐的是
“在后座捉紧父亲的腰,发出呀呜呀呜的和声,惬意的回音”;

‣ 悲的回忆:父亲黄昏带了祖儿“去看渡船老人儿子溺毙的地方”,渡船老人
的丧子之痛感染了这对父子。

• 摆渡老人儿子溺毙事件,是小说中的一个伏笔,对应祖儿父子的未来,暗示
生死无常,大人小孩都一样。而渡船老人的“哭瞎一只眼”,对应了祖儿的哑
巴,隐喻不管是后来或先天,都是“失去”的悲哀。而且,生理的缺陷只是表面
上的“失去”,更悲恸的是,孩子失去了父亲(父亲失去了孩子)。

• 无论如何,对活着的人来说,不管是父亲或孩子,不管是能不能开口说话,
那种丧亲的哀恸,却是深沉且无法言喻的。所以,小说加入渡船老人儿子溺
毙的情节设计,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与色彩。
第三部分
• 最后部分描述了祖儿的哀伤因生理缺陷无法表达,他只能
“嘴角吃力咬出了呀呀回音”。

• 结尾处的对话则呼应首段的“躲”,借此点出小说题目“偷葬
礼”的原由,并代主人公说出他的“不舍”。

• 故事结尾出人意料,作者并没有交待后续发展,而是选择
留白,把悬念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完成,以增加作品的深
度,同时这也渲染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一种淡淡的哀伤感
始终不断的回绕。
总结
• 作者以全知方位及通过祖儿的视角(或意识流动)的方式,相互交替地处理
情节的发展,取得了张弛抑扬、疏密期间、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 全篇最具
特色的,尚在于“丧父”与“丧子”之神伤会合,四位角色,未在文中说一句
话。

• 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不作细致冗长的肖像描写,而是惜墨如金,以跳跃方
式加以点染,全文着墨只有两处:一是写祖儿回忆时“发出呀呜呀呜的和
声”,及临结尾处写他在树上“嘴角吃力咬出了呀呀的回音”;二是观葬礼的闲
人的议说,揭示主人翁祖儿的生理缺陷——哑巴。

• 总之,小说情节描述细腻精简,剪接几个当前和过去的镜头,深刻勾画出父
子浓厚亲情和孩子丧父之悲凉心情。小说成功之处,是以有限文字近乎完善
地呈现了一 个很感人的故事;同时以更有限的对白,烘托出深邃内涵,三言
两语直击精髓所在,收其画龙点睛之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