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第五课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作者简介
• 徐志摩( 1897.01.15 ~ 1931.11.19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
中鹤、诗哲等,浙江海宁人,出身富商家庭,现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
• 1916 年就读北京大学,同年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 1918 年夏曾师事梁启超。后去美国留学,两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学位。
•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
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其间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
•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 1931 年 11 月 19 日,搭乘飞机遭遇空难身亡。
• 代表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 后人将其作品汇编成《徐志摩全集》。
新月派
•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
集》影响。
• 诗派大体上以 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前期自 1926 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 诗镌》为阵地,主
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 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组织“新月社”,
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
这是后期新月派。
•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
• 新月派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
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 三美 " 主张,即 " 音乐
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 " 三美 " 主张奠定了新月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
为 " 新格律诗派 " 。
•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
主创造的时期。
创作背景
• 1921 年,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 1922 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
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1922 年 8 月 10 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
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 1928 年 7 月,徐志摩重游英国。一天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久
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物是人
非,没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
• 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
首诗。
诗歌简析
• 《再别康桥》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
第 10 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全诗七节,每节四行,共 28 句。
第 1 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第 2 ~ 4 节:通过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
静 , 抒发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第 5 ~ 6 节:诗人借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第 7 节:最后一节以两个“悄悄的”与首阙的“轻轻的”回环对应。

• 全诗造景优美,从外在景物的描写深入心灵的叙述,由夕阳西下
到满空星辉的时间流动,勾勒出康河无与伦比的景色。
• 诗歌首尾两节采用重复回环技巧,前后呼应,构成柔和的旋律。
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1. 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
潭, ...... 是天上虹”
2. 顶真:“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满载一船星辉 / 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 比拟:“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把云彩当人可以话别)、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青荇像人一样会招摇 )
• 全诗都于双句末字押韵,韵脚有 : 来、彩;娘、漾;摇、草;虹、
梦;溯、歌;萧、桥;来、彩。
• 每节换韵,依情选韵,以不同的韵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得诗
歌有起有伏,回旋动听。
诗歌的意境美
此诗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给人以审美享受:
• 第 1 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表现诗人很不舍得离开。
• 第 2 节:写岸边的柳树。金柳如诗人的新娘,可见康桥在他心中的
地位。
• 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青荇在柔波里招摇,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
幸福生活的隐喻;“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 第 4 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融情入景,将人带入了梦一般的意境中。
• 第 5 节:写诗人迷恋的感情。他在流连忘返中,似乎忘了自己即
将离去。
• 第 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
• 第 7 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强调“不带走一
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的一
片温柔情意。
诗人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失去的美
好事物,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诗歌的形式美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
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
片深情。
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本诗一则“音节和谐,节奏感
强”,二则有“回环复沓”之美 。
3.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七节,每节两句,单行
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排列、字数都整齐划一,给人美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