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第一课

先秦文学
(上古 – 前 221 年)
一、概说

❖秦代以前 : 三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初期风建社会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
❖在这一阶段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古代神话传说、《诗
经》、先秦史散文、《楚辞》等等,奠定 [diàn dìng] 了中
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一)概说
• 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
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不仅
如此,神话还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
密切关系,它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
_ 古代神话传说,展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幻
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 yi4 射日
记载的著作:楚辞、山海经、淮南子
(二)神话传说的概念及其特点

• 集体口头创造;
• 幻想;
• 解释、描述自然现象;
• 具有艺术意味;
• 生产力低下、意识原始、思维幼稚;

• 丰富多彩、幻想性、超自然性;
• 情感朴实、想象奇特、情节简单、内容深广。
(三)神话传说的思想内容
古代的神话传说通过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的故事,反映了早期
华夏儿女淳朴 [chún pǔ] 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
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即先民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传说的艺术价值
❖神话通过想像和幻想,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
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
❖它以自身的壮丽奇伟和无穷魅力显示出高度的审美价值;
❖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一)概说

- 第一部诗歌总集 305 篇
- 西周初年 – 春秋中期
(二)《诗经》的分类
民间各地的歌谣

王室朝廷的音乐

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诗经》的思想内容
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与人的内心情志:
➢ 劳动生活、恋爱与婚姻生活
➢ 人民对战争与徭役的不满
➢ 奴隶社会的压迫本质
➢ 天象、动物、植物等

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四)《诗经》的艺术特点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 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 赋” : 直接叙事、描写
“ 比” : 比喻,是形象更加鲜明
诗歌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兴” : 起兴、联想。一般处在开头
位置。
❖ 四言诗
❖ 朴实自然
弦 xián : 乐器上的线。
诵 sòng :诵读,指诵读诗
文时读出声音来。

❖ 《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
《诗》三百,舞《诗》三百。”

《诗经》曾经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作品
《诗经》中很多“颂”诗,语言只是作为抒发的材
料,音乐和舞蹈才是情感的展示。
(五)代表作鉴赏 王风 ·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四、 屈原与《楚辞》
(一)概说
楚国的文学样式
楚辞
一部诗歌总集(《楚
辞》)
• 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
• 结合上古神话传说
(二)屈原与《楚辞》

屈原(前 340 -前 278 )


• 楚国诗人、政治家 ;
• 志向远大;
• 遭遇不幸;
• 在流放的生活中,广泛地接触了楚
国的诗歌形式——“楚辞”;
“ 楚辞”的产生:
• 楚国向北方学习;
• 楚国巫风盛行,是楚辞产生的艺术土
壤;
• 屈原坎坷的人生经历、激荡的情感、
伟大的人格及卓越的才华也促使楚辞产
Bấm để thêm nội dung

生。
(四)《楚辞》的艺术特点
• 用楚国方言描写楚国的地理、风物 ;
• 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
• 富于浪漫色彩。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诗人的政治
理想。
❖ 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
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
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楚辞》的思想内容
《楚辞》一书中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远游》、《卜居》、《渔父》及宋玉的《九辩》、《招魂》等名篇。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 370 余句, 2400 余字,是中国古代


最宏伟的抒情诗。
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
pid=9ad3463ac8944527947d959b7c8b1f8e&from=kg0
《离骚》的思想内容:
+ 表达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
政理想的追求;
+ 表达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激情;
+ 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