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诗经·伐檀》

《诗经》是“五经”之首。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说的是内容,后三者说的是手法。
《诗经》内容
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
160首。“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
中的精华。

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首。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些讽喻性
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
史,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诗经》内容

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
用的乐歌。(类似于现代的宗教中的赞美诗)
“颂”诗由“周颂”、“鲁颂”、“商颂”
三部分组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
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值。
《诗经》艺术手法:
赋: 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铺陈、抒写、叙述,把要表达的
思想明确地、有层次地说出来,给人以明确的印象。这是一
种直接叙事,反复铺陈的艺术手法(也就是直接说,反复
说)。

1.比: 就是打比方,这是一种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进行叙事
描写的艺术手法。

2.兴:通过先描写其它事物来引出描写对象的表现手法。这
里描写的事物往往与描写对象没什么必然联系,一般有渲
染气氛的作用。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劳动者的伐木生活和他们愤怒控诉统治者的
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诗篇。

《伐檀》共3节,每一节都
写了四个内容: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第一句都是描写伐木者劳动的艰辛,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第三句都是景物描写,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
第四、五、六、七句都是 有县貆兮?
对统治者的愤怒责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最后两句都是对统治者的尖锐讽刺。
艺术手法
“赋”
• 直接描写伐木者劳动的艰辛,抒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愤恨不平之情。
• 每一段的开头两句都是“直言之”,直接地叙述,是采用赋的手法
• 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
• 全诗三章,各节之间句数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绝大
多数的词语也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就叫做重章叠句、反
复咏唱手法。
• 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
大了诗歌的容量,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 便于传唱、记忆。一首诗无论有多少节,你只要记住第一节,再记
住其它节中几个关键字,整首诗就可轻松搞定。
艺术手法 “赋”

更换的词语 更换的目的
“伐檀” 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
“伐辐”
“伐轮”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伐完檀还
要伐辐,伐完辐还要伐轮;他们干完了这个
干那个,干完了那个干这个,总有干不完的
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
就这样日夜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
头来还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艺术手法 “赋”

更换的词语 更换的目的
“三百廛” 突出了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
“三百亿” 大。
“三百囷”
他们占有了三百廛,还不满足,又占有了
三百亿;占有了三百亿,仍不满足,又占
有了三百囷。什么叫贪得无厌?这就是。
这样,诗歌就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的
贪娈的本性。
艺术手法 “赋”

更换的词语 更换的目的
“县貆” 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
“县特” 的品种之多。
“县鹑”
他们拼命抢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简直无
所不包,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
游的,草里蹦的,只要好吃,就全弄他们
家去了,简直比大灰狼还要贪娈。

这种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揭露与
讽刺力量,充分表达了广大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的强烈痛恨之情。
“兴”
• 每章的第三句是兴,因为这一句的写景,从上下文的关系
看,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

• 属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和烘托形象的起兴。每章都是以伐
木的情景起兴。艰苦的伐木场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感,联想到
自己的劳而无获,剥削者却占有一切,于是便咏唱出对剥削
者的质问,抒发了对剥削制度的强烈不满。
艺术手法 “兴”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句表现上写清清的河水,凉风吹过,卷起一层涟漪,实际
上是暗示了奴隶们内心的不平,这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
的涟漪的写照,因而有下面一连串的责问与讽刺。写水是为
了写心,写心先写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这里
的“河水”与“伐木者”本来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但在
“伐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伐木
者”愤怒的心声。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伐檀” “干” “涟漪” “三百廛” “县貆”“素餐”


“伐辐” “侧” “直漪” “三百亿” “县特”“素食”
“伐轮” “漘” “沦漪” “三百囷” “县鹑”“素飧”

劳动过程 休息过渡 揭露讽刺


赋 兴 议论抒情
思考题
1.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是什么问句?
不是设问句,因为没有自问自答的形式,不是启发思考引起注意。
不是反问句,因为从意思看,不在于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
它不在于提出什么疑问,它是在表示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责问。

2.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赞叹、暂时 •愈想愈愤怒, •冷嘲热讽、


的轻松与欢 愈无法压抑, 反抗怒火
愉、心中的 忍不住提出
不平 了严厉责问
总结
• 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
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
“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
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
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
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
• 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
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
• 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
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
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