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节俭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
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
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
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
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
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
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
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
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
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
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
“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
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
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
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
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
好。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
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
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
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
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
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
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
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
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
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
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
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 年 12 月 4 日召集专门委员会
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
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
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
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头脑中的节
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
鲜见。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
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
个就不合时宜了;有的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
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
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

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认识与共产党人
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相符的。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
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
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
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
“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
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
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
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
期“ 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
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
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
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
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
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
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
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
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
行,就没有希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的带领
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我们背诵了《悯农》这首诗,当然,我们还给孩
子们讲了名人节俭故事。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个孩
子都是家里的中心点,也就造就了孩子们周围有吃不完的零食和美味的餐
肴,浪费现象也就出现。所以要让孩子从小要养成节约意识。

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
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
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
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
习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
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
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
蔚然成风。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节俭是持家之本;节俭是安邦定国
的法宝;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节俭能降低社会生产成本。节俭更是一
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教养的体现,也是一个公民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

中国人多地少,粮食宝贵,而且粮食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
珍惜,并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凡事贵在坚持,节约粮食,从日常生活
的点点滴滴做起。
节俭成习

苏东坡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注重节俭。

公元 1080 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
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
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 12 份,每月一
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 30 小份,每天只用一
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
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
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
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
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
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
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
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
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
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
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
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