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什么是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在马来西亚指的是 “华文”。《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学”给

出的定义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研究”则是指钻研、探索。换句话说,我针
对了本课业的要求,搜集了三种有关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资料,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实验
法。 经过一番仔细的钻研后,我摘录了其要点并有系统地论述各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包括
优点和缺点)及所应注意的事项。这样做能让我有效地掌握多种教学研究的方法。此外,我也访
问了两位教师探讨教学研究的实况所面对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我梳理了有关的访谈内容并撰写
了一份报告,包括重点和列出有关教师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心得。最后,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几项个人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语文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发现它,认识它,就能遵循它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全面采集信息,系统分析和评价现实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现
象的规律,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开展教育研究。这样也可
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性。语文教学研究的类型是按照研究目的和研究使用的手段划分。

研究的范式分为实证、诠释和批判。定质研究的七个步骤是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场所和对象
→进入现场→蒐集与检核资料→提出假设→资料的分析与诠释→获得结论。

综合上述,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四项主要特征:

(一)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而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教育理论,而是教师直接参与
研究过程,以实践为中心,为改善和革新自己的教学实践而研究。行动研究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
实践中的独特问题,对这些问题在社会情境中的独特表现、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阐释,使实践者
了解到他的行动意味着什么,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调整研究方
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行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旨在改善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二) 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当事人工作的过程中,教师
通过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教师的交
流,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对自己实践的理解,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也是使教师学会
反省、形成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由于研究情境具有特定性,因而行动研究的结果不
宜作情境推论。

(三) 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行动研究的主体是行动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实际
工作者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专家学者只是
扮演提供意见与咨询的角色,真正的研究还是由实际工作者来完成。行动研究的倡导者认为,中
小学教师作为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们在行动当中,能够体察实践活动中有关
现象的种种变化,能够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对实际问题有着专家学者难以替代的作用。

(四) 对行动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行动的改进,因此行动研究所关注的和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行为”问
题,即实践行动中的有关“行为”主要是发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行动研究”带
有明显的实践性,它要分析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教学实际
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实验法具有如下特征:

(1)主动变革性。教学实验与教学观察、教学调查不同。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
提下去认识,去发现。而实验却是在明确的科学假设的前提下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去改
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与观察法、调查法不同之处,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根据研究需要,借助各种
方法、技术,尽力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重要因素的干扰,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控制是教有实验法本质的特质,没有控制,也就谈不上实验

(3)因果性。教育实验的主要日的是发现、确认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从本质上讲,是按因果推论的
逻辑来设计和实能的。实验过程中一切无关因素都已受到严格的控制,而作为因变量的只有实验
因素,研究者可以据此确定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验中的变量
识别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变量是随着实验条件与情景的变化,而在数量或类型上也引起变化的
人或事物的特征,又称因子或因素。

行动研究的类型 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
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螺旋循环操作模式,分成四环节(四阶段): 即计划、
行动、观察和反思。另外,六步骤模式 的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
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六个步骤模式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
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
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
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就推出了几种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考察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有无显著
差异,是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比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的深度、广度对课文的感
情、理解程度,三维目标体现的程度等。

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如进行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实验,除了教材之外,教师的水平、
学生的基础、家庭的铺导、学习的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变量。实
验控制的对象就是这些无关变量。
整个行动研究中最难的就是要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不断记录和总结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
题。然后反思自己之所以想要迫切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原因是什么。

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反思导致这个具体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者可以从教材,教师,学习动机和教材等多方面去探索

在形成自己的原因后,研究者应该立即展开调查,通过访谈,问卷,提问等各种手段调查学生关
于出现这个问题的可能的原因。研究者在收集到各种原因后对比自己总结的原因和所收集的原
因,判断第一次所思原因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研究者然后就可以确认这个具体问题。

形成具体问题后,教师应该针对问题采取各种行动去尝试改变这个教学问题。在改变问题过程
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搜集数据,统计和分析数据。

最后,研究者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整理数据和分析结果,产生研究论文。

她鼓励参班教师踏踏实实做研究,保持研究的韧劲儿,坚持在做中学。

教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决定了研究方向、目标、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方法与途径。由于

但是透过从事行动研究让讓基層教師不再被視為「不夠專業理論」和「實務經驗提供者」而已,
它已促使教師發展成教育的研究者:在行動中成長,走出自我肯定的專業面貌,成為一群有自主
力量、有改革方向、掌握教育方法的教育者。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
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
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