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兒童合唱團(Children’s Choir)

馬革順(2008)認為合唱是由群眾的歌唱逐漸發展而形成,會將相同或相似

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聲組合起來形成最基本的單位-聲部。而合唱即在不同

聲部的互助合作下進行合唱作品藝術的再現。依據不同的人聲,合唱可分為同聲

合唱及混聲合唱,同聲合唱中又包含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級男聲合唱。童聲合唱

所指的組織成員其音色唱出高而放鬆的聲音,但呼吸卻無法達到成人的標準(張

大勝,2002)。楊鴻年(2004)提到同聲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6-8歲為童聲前

期,可著重合唱基礎訓練、9-12歲為童聲成熟期,可承擔較複雜作品的排練和演

出、12-15歲為童聲後期,屬於兒童與青少年青春期的銜接階段,是童聲藝術的

高峰期。本研究所指的兒童合唱團,為三、四年級為主,即9-10歲兒童,未受過

合唱訓練或是僅受過合唱訓練一年的兒童合唱團。練習曲目以齊唱曲、簡單二部

輪唱為主,簡單二部合唱曲為輔,練習主要目的以培養中年級團員具備基本歌唱

技巧,如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運用、發聲方法、共鳴位置、表情詮釋訓練及基

本視唱節奏練習。

二、初任教師(Advanced Beginner)

初任教師係指教學年資二至四年(含)以下之教師(吳政原,2004)。本研

究所指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是為具有教師資格及音樂科系畢業背景,擔任兒童合

唱團指導教師不滿三年者。

三、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ency)

國內目前有關教學效能的研究探討主題分為兩大類,一部分都集中於「教師

自我效能」的研究,探討內容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

種知覺、判斷或信念,來預期學生可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有進步表現結果;

另一部份則以「教師有效教學」的角度來進行探討,探討內容以有效教學為重心,

並指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會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和激勵關懷學生,能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