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0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题 目:基于 HTRI 的冷凝器优化设计

学生姓名:王 健

学 号:09031621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09-6 班

指导教师:郭晓艳

2013 年 6 月 15 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 HTRI 的冷凝器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一些典型例题:饱和蒸汽冷凝、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油品冷凝冷
却。通过对这些例题的详细计算,在论文中详细叙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因素,例如选型、工艺流体温度、管长、管径、折流板间距、折流板等。给出了
这些因素的调节范围,帮助学习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在判断结果合理性方面,本论文给出了相应的数据范围。例如设计余
量、流速、流型分布、热阻分配等。使得学习者能够判断自己设计的换热器是否
满足标准。
并且,本文首次对 HTRI 设计过程中软件本身给出的提示-warning message
进行了总结以及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使得初学者在调节过程中能快速理解为
何进行这样的调节。
为了充分使用 aspen plus 完善的物性包,本论文还加入了使用 aspen plus 进
行油品物性数据的模拟以及相关的导入方法。使得设计计算能够更准确。

关键词:HTRI;换热器;冷凝器;优化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Optimal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HTRI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some typical examples: Saturated steam condensate,


condensation of steam which containing non-condensable gas, oil condensate.
Through detailed calculations of these examples, we described the factors affected in
the process design such as equipment selection, the temperature of process fluid, tube
length, diameter, baffle spacing, baffle plates and so on.we give the range of the
adjustment factors in the factor.

Meanwhile, in the reasonable adjudgment of the results, the pape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data range. Such as overdesign,velocity, flow distribution, thermal
distribution. This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learners.

Also,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summarize the warning message and the key which
was give by HTRI.this can help learners understading their method of adjustment.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spen plus’sperfect property package, this
graduation thesis also give the way of using aspen plus to simulate oil properties and
related data import method. Makes the design calculations to be more accurate.

Keywords:HTRI; Heat Exchanger; Optimal design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目 录
第1章 前言 ...........................................................................................................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换热器简介 ................................................................................................. 2
1.2.1 换热器分类 ....................................................................................... 2
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 3
第2章 冷凝器设计 ............................................................................................... 8
2.1 冷凝器选型 ................................................................................................. 8
2.1.1 饱和蒸汽冷凝.................................................................................... 8
2.1.2 含不凝气的冷凝冷却过程 ................................................................ 8
2.1.3 安装注意事项.................................................................................... 9
2.2 冷凝器设计依据 ......................................................................................... 9
2.2.1 管壳式冷凝器类型的选择 ................................................................ 9
2.2.2 换热器合理压降的选择 .................................................................. 10
2.2.3 工艺条件经验温度的选择 .............................................................. 10
2.2.4 管长 ................................................................................................. 10
2.2.5 管径与管壁 ...................................................................................... 11
2.2.6 折流板圆缺高度............................................................................... 11
2.2.7 折流板间距 ...................................................................................... 11
2.2.8 密封条 .............................................................................................. 11
2.3 HTRI 设计判据 .......................................................................................... 12
2.3.1 管壳侧流速(velocity) ...................................................................... 12
2.3.2 设计余量(overdesign) ...................................................................... 12
2.3.3 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 12
2.3.4 流型 (flow fraction) ........................................................................ 13
2.3.5 Window and crossflow ...................................................................... 13
2.3.6 常见 warning message 及解决方法 ................................................. 13
2.4 HTRI 设计实例(HTRI6.0 计算) ............................................................ 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2.4.1 饱和蒸汽的冷凝.............................................................................. 15
2.4.2 含有不凝气的气体冷凝 .................................................................. 29
2.4.3 油气冷凝冷却.................................................................................. 39
第3章 结论 ......................................................................................................... 59
3.1 饱和蒸汽冷凝冷凝器数据 ........................................................................ 59
3.1.1 饱和蒸汽冷凝器结构数据 .............................................................. 59
3.1.2 饱和蒸汽冷凝器工艺数据 .............................................................. 59
3.2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冷凝器数据 ............................................................ 60
3.2.1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器结构数据 ................................................... 60
3.2.2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器工艺数据 ................................................... 60
3.3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数据 ........................................................................ 61
3.3.1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结构数据....................................................... 61
3.3.2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工艺数据....................................................... 61
致 谢 .................................................................................................................... 62
参考文献 ................................................................................................................ 63
第 1 章 前言

第 1 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能源现状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能源结构不合理。相比国外
而言,我国能源效率利用率低,单位产品能耗高于世界同级水平。第二,由于我
国人口众多,虽然国内能源储量较大,但人均水平处于世界人均水平较低地位。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大幅节能的设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4]。
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其性能对能量利用效率、
产品质量、工艺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在石油、化工、能源等高能消耗工厂中,换热器数量占工厂总设备数目的 40%
左右,设备投资占全部投资的 30%~40%左右,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基本全有换热
器组成[5]。近年来,利用换热器对高低温热能回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稳定、操作弹性大、技术成熟、适用面广、使用材料
范围广等优点,是最为常用的热交换设备之一。近年来,一些新型强化换热器的
出现促进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随着换热器设计方法和传热技术的发展,管壳
式换热器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在换热器结构上,折流挡板由单弓形发展到双
弓形、圆环形、螺旋形等来强化壳侧流体的流动以增强传热。管程数有单程变化
为双程、四程甚至六程等,从而增加了管程流速,减少结垢。[6]在设计方法上,
国际上有 1962 年成立的美国换热研究公司 HTRI 和 1968 年英国成立的传热与流
体流动服务公司(HTFS,现为 ASPEN EDR),其软件能较为快捷准确的模拟
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国内的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和洛阳石油化工总公司等制定了
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了我国换热技术的发展,对换热器的研究和设
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7]。
对设计的换热器通常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需要满足石油、化工等生产工
艺的换热要求,保证所设计的设备能在指定的情况下完成换热任务,正常工作;
其次还需要保证换热器能够长时间的运行而不发生故障;再次,设计的换热器应
尽可能结构紧凑、设备占用体积小、便于维修等特点。最后,换热器的热量泄露
少,阻力小,比较经济等。
HTRI 软件作为国际上最为常用的换热器计算软件之一,在国内也有很大的
1
第 1 章 前言

应用市场。然而,在 HTRI 相关教程上十分稀少。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更快的了


解相关计算,特编写此论文。

1.2 换热器简介
1.2.1 换热器分类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随处可见,在工业中得到大量的使用,特别在耗能用量
十分大的石油、化工等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节能技术发展,所涉及的换
热器越来越多。对处在不同介质、工况、温度、压力下的换热器,结构和形式有
着很大的不同。其具体分类如下[8-13]:
1. 按传热原理分类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两种介质接触,直接传递能量,实现传热。传热量直接受
接触面积影响。常用为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此类换热器主要以塔设备为主体,很
难区分与塔器的关系,常归为塔式设备。
a) 蓄能式换热器用量极少。热介质先加热热容较大的物质,待所加热物质
到达一定的温度后,冷介质以热固体为换热媒介得以升温,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
b) 管板式换热器此类换热器占总量的 99%以上。热物流通过某种导热系数
较大的介质将能量传递到冷物流的换热器。此类换热器通常成为管壳式、板式、
板翅式或板壳式换热器。
2. 按传热种类分类
a) 无相变传热分为加热器和冷却器。
b) 有相变传热一般分为再沸器和冷凝器。再沸器又包括釜式再沸器、虹吸
式再沸器、废热锅炉等。
3. 管壳式换热器分类
a)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管板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在壳体上。换热管则采用胀
接、焊接等方法与管板联结。对于此类换热器,壳侧一般不清扫。故一般对含有
污垢或者腐蚀性介质安排走管程侧。此类换热器是最为常用的类型,最为经济。
因此在设计换热器时首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b) 浮头式换热器
当壳程侧与管程侧有较大的温差或较高的压力时,常采用此类换热器。同时,
2
第 1 章 前言

由于管束可以抽出壳体之外,便于机械清扫。因此,浮头式换热器也适用于管、
壳程介质污垢系数较大,即管壳程都需要进行机械清理的场合。
c) U 型管式换热器
管束膨胀可以通过 U 型管的弯曲部分变形来吸收,不受壳体的约束。还可
以进行机械清洗,结构比较简单。因而造价比浮头式换热器低。但是管程清洗较
为困难,一般工艺设计让清洁流体走管程。
d) 填料函式换热器
e) 釜式再沸器
1.2.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换热器作为节能设备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换热器的结
构决定了换热器的性能。设计者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发挥换热器的某种性能。不
同的换热环境有着不同的换热结构。设计者想要设计一个高效、节能的换热器就
必须了解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虽然种类繁多,但通常可以将其拆分为前封头、壳体、后封头。
不同结构的部件用不同的英文字母表示。故换热器可以用三个字母来表示。例如
BES 等等。相对 GB151-1999,TEMA 标准相比而言,少了 I、Q、O 壳体。TEMA
分类及代号如图 1-1 所示:

3
第 1 章 前言

图 1-1 主要部件及代号

4
前管箱
单程
平盖管箱 类似A
可拆端盖
)0

双壳程
类似B
封头管箱
分流
"

整体端盖 类似N
双分流
用于可拆管
束与管板制
n

成一体的管 钩圈式浮头
箱 无纵向隔板分流
与管板制
可抽式浮头管箱
成一体的管
z

箱 kettle再沸器
错流式换热器
高压管箱
-5-
第 1 章 前言

1. 浮头式换热器
表 1-1 换热器的主要部件(与图 1-2 到图 1-5 对应)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平盖 21 吊耳 41 封头管箱(部件)

2 平盖管箱(部件) 22 放气口 42 分程隔板

3 接管法兰 23 凸型封头 43 耳式支座(部件)

4 管箱法兰 24 浮头法兰 44 膨胀节(部件)

5 固定管板 25 浮头垫片 45 中间挡板

6 壳体法兰 26 球冠形封头 46 U 形换热管

7 防冲版 27 浮动管板 47 内导流筒

8 仪表借接口 28 浮头盖(部件) 48 纵向隔板

9 补强圈 29 外头盖(部件) 49 填料

10 壳体(部件) 30 排液口 50 填料函

11 折流板 31 钩圈 51 填料压盖

12 旁路挡板 32 接管 52 浮动管板裙

13 拉杆 33 活动鞍座(部件) 53 部分剪切环

14 定距管 34 换热管 54 活套法兰

15 支持板 35 挡管 55 偏心锥壳

16 双头螺柱或螺栓 36 管束(部件) 56 堰板

17 螺母 37 固定鞍座(部件) 57 液面计接口

18 外头盖垫片 38 滑道 58 套环

19 外头盖侧法兰 39 管箱垫片 59 圆筒

20 外头盖法兰 40 管箱圆筒(部件) 60 管箱侧垫片

5
第 1 章 前言

图 1-2 AES、BES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最大的特点是管束可抽出,对由于温差造成的应力能够通过自
由伸缩缓解,从根本上避免了温差应力的产生。其优点是:
1) 管束抽出方便,便于清洗管、壳程
2) 适用于壳体与管子金属温差超过 30℃时或者冷热流体的极限温差超过
110℃的条件,不会造成因膨胀造成的泄露。
3) 壳侧能够进行机械清理,能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1) 小浮头容易发生泄露。
2) 结构相对复杂,造价相对较高。
2. U 型管式换热器

图 1-3 BIU U 形管式换热器


U 形管式换热器最大的特点是采用 U 形管式换热器,管子两端固定在同一
管板上,因管束可以自由伸缩,故对热膨胀的适应能力较强,多用于高温高压和
管壳壁之间传热温差较大的工况。其优点是:
1) 管束可抽出进行机械清洗。
2) 壳体与管束不受温差的限制。

6
第 1 章 前言

3) 管束可抽出进行机械清洗。
缺点是:
1) 最外排管子 U 形弯曲段因为无支撑,可能因跨度大而造成流动诱发振动
问题。
2) 不可更换单根管子。
3. 填料函式换热器

图 1-4 AFP 填料函式换热器

图 1-5 AJW 填料函式分流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最大的特点是管束可抽出,壳体与管束间可自由滑动,从而
吸收因温差而引起的热膨胀。其优点是:
1) 可用于高温差的工艺流体换热。
2) 管束可抽出,能进行机械清洗,能适用于结垢比较严重和管束腐蚀严重
的场合。
缺点是:
密封处易泄漏,不适于有毒、易挥发及贵重介质的场合。

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2.1 冷凝器选型
因为本章主要介绍管壳式冷凝器,所以选型问题也仅限于管壳式冷凝器。[10]
对冷凝器的选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膜式冷凝的特点,结合正
确的工艺计算,选择出适当的冷凝器。对饱和气体冷凝和含不凝气的气体分别加
以说明。
2.1.1 饱和蒸汽冷凝
因为在传热、压降、清扫等方面分配比较合理,故一般情况下选择卧式壳程
冷凝器。
1. 当冷凝工艺流体量和冷凝器的型号相同时,卧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比立
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的 0.77(L/D)0.25 倍。
2. 壳程冷凝时,饱和蒸汽的压力降比管程的小。
3. 当用水做冷凝介质时,冷却水走管内有利于清洗产生的水垢,并且容易
保证较高的流速,从而产生较大的传热系数。
对于饱和蒸汽冷凝,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不优先考虑卧式壳程冷凝。
1. 当被冷凝的介质压力较高或严重腐蚀管材时,在管程冷凝比较合适,这
样壳体可使用普通钢材,能够减少设备投资。一般是指立式管程冷凝。
2. 对冷凝传热系数较高的物料(水蒸汽、氨气等),可以选择立式冷凝器。
虽然冷凝膜传热系数比卧式的低,但如果冷却水沿管子内壁成膜状流下,由于这
样水的膜传热系数比水充满时的膜传热系数大,从而提高了总膜传热系数。常用
的立式氨冷器就是典型的例子。
2.1.2 含不凝气的冷凝冷却过程
1. 低压
通常采用卧式壳程冷凝器。如果采用立式壳程冷凝器,在死角累计的不凝气
不易排出。同时冷凝液沿管壁流到折流版后,又在折流板的边缘落到下层折板上。
这样凝液就不能很好的与管子接触,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冷却。
2. 中压
近年来趋向采用立式管程冷凝,因为:
8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1) 凝液呈降膜形状向下流动,对凝液的过冷有利。
2) 中压状况气速较高,使凝液的液膜厚度薄,从而气膜的热阻低。气速高
时不凝气也不易在冷凝器里积聚。
3) 在立式塔顶冷凝器中,气体与凝液始终充分接触,所以传热系数比卧式
高。
4) 压力降较低。
对立式冷凝器,当冷凝介质走壳程时,通过改变折流板间距能够获得较高的
膜传热系数。如果立式冷凝器的管壳程分配能够保证完全逆流(单管程、单壳程),
凝液过冷效果就更好,可凝气的损失也越少。
3. 高压
近来多采用卧式冷凝器,在设计时主要考虑采取合适的流速以免液体与气体
分层。
2.1.3 安装注意事项
1. 卧式冷凝器
为了便于凝液的排出,安装时保持大约 1%的坡度(角度小,对传热的影响
忽略不计)。同时折流挡板的切口保持与竖直,以利于排除凝液和不凝气。
2. 立式冷凝器
为保证较大的传热系数,避免因气节式的两相流动引起的操作不稳定,管内
流体流动时需自上而下。

2.2 冷凝器设计依据
2.2.1 管壳式冷凝器类型的选择
1. 封头
前封头的类型对换热器影响因素压降和热传递没有影响,但后封头的型式会
对压降和传热产生影响。
1) 一般前封头选择“B”。
2) 对水冷却器,当管侧需要定期清洗时且管侧设计压力小于 10bar(g)时
前封头选择“A”型。
3) “M”型后封头一般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选择,“S”型后封头为浮头
式换热器选择。
9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4) 对高压下操作的换热器,前封头一般选择“D”型。
2. 壳体
1) “E”型较为经济,是选择壳体时的首选类型。
2) “F”型当换热器内存在温度交叉或者需要多个换热器串并联时,可选择
此类型壳体。管程数必须为偶数。
3) “J”型当“E”型壳体压降不能满足要求时选择此类型壳体。分为 J21
和 J12 两种类型。即两个进口一个出口和两个出口一个进口。
2.2.2 换热器合理压降的选择
较高的压降会有较大的流速,能导致较少的设备投资,但运行费用增高。小
压降与此相反。所以,要在设备投资与运行投资之间进行经济分析。下表列出常
用换热器的压降值以供参考。
减小壳程压降:
表 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合理压降
・ 使用双圆缺折流板或
管窗内不排管 操作情况 操作压力 合理的压力降
・ 选用TEMAJ 型壳体
减压操作 P=0100Kpa(绝) P/10
・ 增加管间距
・ 改变流向角,可选 低压操作 P=070Kpa(表) P/2
用45。或90。 P=70 1000Kpa(表) 35Kpa
减小管程压降:
・ 增大管外径 中压操作(包括用泵) P=1000 3000Kpa(表) 35180Kpa
・ 减小管长 较高压操作 P=3000 8000Kpa(表) 70 250Kpa
・ 减小管程数
2.2.3 工艺条件经验温度的选择
1. 为避免结垢,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一般低于 60℃。低温端温差在 5℃之外,
高温端温差应大于 20℃。对工艺流体的换热,低温端温差一般高于 20℃。
2. 采用多管程、单壳程,以水为冷却剂时,为防止产生温度交叉,冷却水
的出口温度一般低于工艺物流的出口温度。
2.2.4 管长
12.2m 长的碳钢管,21.3m 长的铜合金管通常在国内不能够生产。6m 长的管
子比较普遍。在相同传热面积时,长管较好。原因如下:
1. 减少管程数,
2. 减少压力,
3. 每平方传热面的价格低。

10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由于国内不能够生产太长的管子,国内一般选用 4~6m 的管子。在冷凝器中


选用长管子会增大设备放置平台的钢结构面积进而增加费用。对浮头式冷凝器会
增加管子的抽出空间,从而增加设备的占地面积。
2.2.5 管径与管壁
管径越小换热器越紧凑,造价也就越低。但小管径会导致大压降。因此,在
设计换热器时,首先选用 19mm 管径来保证满足允许压降。当设计易结垢的流体
换热时,可选用 25mm 的管径,这样更方便清洗。
表 2-2 常用国内换热管的规格

材 料 钢 管 标 准 外径mm x厚度mm

碳 钢 GB8163-87 19 x 2

碳 钢 GB8163-87 25 x 2

碳 钢 GB8163-87 25 x 2.5

不 锈 钢 GB2270-80 19 x 2

不 锈 钢 GB2270-80 25 x 2

2.2.6 折流板圆缺高度
单弓形圆缺型折流板的建议开口高度为直径的 10~45%,双弓形折流板的建
议开口高度为直径的 15~25%。
2.2.7 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间距影响到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流动状态,从而对传热速率产生一定的
影响。最小的折流板间距为壳体直径的 1/5 且不小于 50mm。建议的最大折流板
间距为壳体直径的 1/2。
2.2.8 密封条 sealing strips
流路C 管束外围和壳内壁之间的旁流流路
也称旁路挡板,主要防止 bundle-shell 的泄露流。一般成对设置。建议按照
下面的数量进行设置。
DN 小于 500mm 时,设置一对;DN 在 500~1000mm 时,设置两对;DN 大
于 1000mm 时,设置三对较为适宜。
对固定管板式和 U 型管式换热器因为间隙不大,不必使用密封条。对有相
变的设备,由于密封条会影响气液相的分离,不建议使用密封条。[14]

11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2.3 HTRI 设计判据


HTRI 共三个计算模块。分别包括核算、模拟、设计。其中,设计(design)
模式需要较少的工艺条件,软件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计算,初步得到其他缺少的
几何结构,热传递系数和压力降等。校核(rating)模式输入工艺条件和相关的
几何参数,计算热负荷并通过不断的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化的合理结果。设计模
式和校核模式是最常用的计算模式,对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进行校核
计算。模拟计算是验证换热器热负荷是否满足要求。HTRI 程序可以设计壳体类
型、壳体直径、管长、管间距、折流板间距、折流板类型、管径、管心距。[15-16]
2.3.1 管壳侧流速(velocity)
为防止结垢等不正常现象,管壳侧需要保证有一定的流速范围。常用流速如
下表所示:
表 2-3 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流速范围

流体的种类 一般流体 易结垢流体 气体

管程 0.5~3.0 >1.0 5.0~30


流速 m/s
壳程 0.2~1.5 >0.5 3.0~15

表 2-4 水的流速表(管内)

类别 管材 最低流速(m/s) 最高流速(m/s) 适宜流速(m/s)

凝结水 钢管 0.6~0.9 3.0 1.8~2.4

河水(干净的) 钢管 0.6~0.9 3.7 1.8~2.4

循环水(处理的) 钢管 0.6~0.9 3.7 1.8~2.4

海水 含铜镍的管 0.75~0.9 3.0 1.8~2.4

海水 铝铜管 0.75~0.9 2.4 1.8~2.4

2.3.2 设计余量(overdesign)
对单相系统设计余量为 0~5%,两相系统 5~10%左右。对于管壳式换热器,
20~30%也是允许的,为了适应以后工艺条件变化。
2.3.3 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一般污垢热阻所占比例不宜超过 50%。

12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2.3.4 流型(flow fraction)


在 HTRI 设计结果 report 中,报告右下角给出了 5 种流体所占分率。为保证
换热器又较好的传热效率,建议 B>0.6,E<0.15,A 最好小于 0.1,但不得大于 0.2。
C 一般小于 0.1,F 接近 0。若 B 流太小,E 流太大,可增加折流板间距进行调整。
对 C 流,增加密封带(sealing strips)或调节折流板数(crosspasses)值。若 F
值过大,可调整管子的排列方式解决。

图 2-1 不同流型分布
流路 A: tube-to-baffle flow,leakage flow-折流板管孔和管子之间的泄漏流路;
流路 B: main cross flow--错流流路;
流路 C: bundle-to-shell flow,bypass flow-管束外围和壳内壁之间的旁流流路;
流路 E: baffle-to-shell flow,leakage flow-折流板与壳内壁之间的泄漏流路;
流路 F: Tube field Pass Partition,Bypass Stream-管程分程隔板处的中间穿流流
路。
crossflow:就是壳程流体横掠管束的流速
2.3.5 Window and crossflow window: 就是流体在折流板切口处的流速!
对单弓形折流板,crossflow 与 window 中较大值与较小值的比值在 1.0~1.5
之间,最好接近 1;对 NTIW baffle,window/crossflow 在 2~3 之间。不满足要求
可以调节 baffle cut,但最大值不超过 45%,最好在 17~35%。
2.3.6 常见 warning message 及解决方法
1.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hot(cold) fluid have been extrapolated beyond
the valid temperature range. check caculated values.
热(冷)流体物性插值得到的温度超过了可用的温度范围,检查计算值。
可以增大所设的温度范围或者改物性包 HTRI 为 VMGThermo,如果工艺设
计已定,也可忽略此问题。因为物性推算本来就是插值法得来,软件只是提醒一
13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下超出温度范围,对结果影响不大。
2. An internal temperature cross exists in the exchanger. the program handles
the reverse heat flow properly in the calculations, but you may want to consider
changing the terminal process conditions to avoid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cross.
换热器内存在温度交叉,软件在计算中适当的改变了流体的状况。但是你也
许会考虑改变工艺条件来避免这样的问题。
当管程数为 1 时不会存在温度交叉问题,但是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出现此类问
题时说明流体工艺流体不合适,试着增加传热温差或者更改流量等条件。不可忽
略。
3. The design logic has modified the user specified value for baffle spacing
(etc.)
软件设计修改了用户指定的折流挡板间距等数据。
在校核过程中根据 REPORT 里的内容进行修正即可解决。不可忽略。
4. The B-stream flow fraction is very low.check the design.
B 流所占分率太小,检查设计内容。
此时说明其他泄露流太大,可增大折流板间距增加 B 流;添加密封带减少 C
流以增加 B 流;调整管子的排列方式减少 F 流。
5. The inlet baffle spacing is less than the recommended minimum
spacing.check the design.this condition may lead to problems when the exchanger is
built.
进口处折流板间距比建议的最小折流板间距小,重新检查设计,这种情况在
换热器的建造时会产生很多问题。
试着增大折流板间距。不可忽略。
6. Shell exit velocity exceeds critical velocity, indicating a probability of fluide
lastic instability and flow-induced vibration damage. If present, fluide lastic instability
can lead to large amplitude vibration and tube damage.
壳侧出口流速超过了临界速度,暗示着流动不稳定和流体振动造成损害的可
能性。如果这种现象存在的话,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管振幅和管振动。
试着改变壳体类型为 J12 或者增大壳体出口管径。不可忽略。

14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7. The inlet unsupported span length (inlet baffle spacing+central baffle


spacing)exceeds the TEMAmaximum unsupported span length.
进口处无支撑板间距长度(进口处折流板间距加上中心折流板间距)超过了
TEMA 最大的无支撑板间距长度。
试着减少折流板间距。一般来说换热器的折流板间距都是等距的。不可忽略。
8. The vapor specific heat of the hot fluid is calculalated in the area of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of the vapor specific heat and the sensible
heat duty may be inaccurate in this region.specified the vapor specific heat and/or the
heat release curve for this case.
热流体的气相比热在临界温度点计算。在这个范围利用线性插值法得到的气
相比热和热负荷可能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指定气相潜热或热流体曲线数据。可
忽略。
9. A differential flash is recommended for two-tube pass intube condensation
unless a U-tube bundle is used because of potential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header.
在两管程管内冷凝过程建议使用微分法计算。除非使用 U 型管。因为在封
头处可能存在潜在的气相分离。
在 hot/cold fluid properties>flash type 中更改计算类型即可。不可忽略。

2.4 HTRI 设计实例(HTRI6.0 计算)


2.4.1 饱和蒸汽的冷凝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设计一冷凝器,用以冷凝来自气提塔的氨蒸气,并选定冷凝器的操作压力。
露点下氨的流量为 653.2kg/h,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为 32.2℃。
确定设计方案
为避免因温差过小引起的水量过大,这里选择冷却水升温 5℃[10]。同时为保
低温端温差
证氨的出口温度比冷却水的出口温度高 5℃,查氨的莫利尔图得,氨在 1.6MPa
在5℃以上
时的凝点是 41.4℃。所以选择氨的操作压力是 1.6Mpa。因冷热两股流体的温差
较小,冷却水、氨的污垢系数接近为 0,这里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较为经济。
对饱和纯组分蒸汽冷凝,选择立式壳程冷凝器能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因此选择
立式,热流体走壳程,冷流体走管程。
15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软件计算步骤(本文以 HTRI6.0 为例)


1. 打开 HTRI,在 File 菜单下选择“New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界面。
这个界面由三部分组成,树形栏,可以点击选择要输入的项;输入面板,可以在
相应的框里输入具体的数据,最下面一栏可以在 Input、Report、Gragh 等界面间
切换。如图 2-2 所示。
2. 设定 Case 单位制,选择 SI。
换热器几何参数设定
 Case mode
HTRI6.0 中 Case mode 共三个选项
Rating:校核计算模式,具备了足够的换热器尺寸与工艺物流条件之后,灾
此种模式下计算换热器的压力降和热负荷,得到 Report,校核所设计的换热器是
否符合标准。
Simulation:模拟计算模式,此种模式考察换热器能否满足规定的热负荷。
Design:设计计算模式,当初始条件较少时,选用此种模式可以得到换热器
的初步结构参数结果。
通常是先通过设计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初始尺寸,然后进行校核计算,经过
多次校核,得到最终的设计结果。

16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 数据输入总界面
 Exchanger configuration 对于冷凝器,选择默认的 generic shell and tube。
 Process conditions
冷热流体流量,温度,压力等根据题目所给输入。压降一般由甲方指定,但
是当不指定时,可选用着经验数值,见 2.2.2 节。需要指明的是对于 weight fraction
vapor,1 代表全气体,0 代表全液体。
污垢热阻在资料书中查询[10 ,14]。
 Shell geometry
TEMA type:对于此次设计的氨冷凝器,首先选择 BEM 类型进行初步设计。
ID:在设计计算模式中不用输入,待计算后得到初步的设计结果。由校核计
算输入。
Orientation:选择 vertical 垂直方向。
Hot fluid:热流体走壳程还是管程。选择 shellside,壳程。
 Baffle geometry
Type:折流板类型,折流板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下面列出常用的折流板
1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3 单弓形折流板 图 2-4 窗口侧无排管折流板


(single baffle) (NTIW baffle)

图 2-5 双弓形折流板
(Dobble baffle)
其中,单弓形折流板最为经济。单弓形(NTIW),在振动存在的时候改用
此类折流板。双弓形折流板用于在单弓形折流板压降较大时的情况。还有一些特
殊类型的折流板,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图 2-6 杆型折流板 图 2-7 螺旋形折流板


(ROD baffle) (Helical baffle)

图 2-8 双螺旋型折流板
(Double Helix)

18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9 全网格折流板 图 2-10 魔方型折流板


(EMbaffle,Full Grid) (Square-One Baffle)
这里选择单弓形折流挡板,一般来说,单弓形折流板最为经济[16]。
Orientation:折流挡板圆缺方向, 水平装配可对流体造成较强的扰动,从而
增加传热系数,在无相变的换热中较为常用。垂直装配则更适合在卧式冷凝器中,
这种排列方法有利于排除冷凝器中的不凝气和冷却液。
 Tube geometry
Type:选择默认的光滑管 plain。
Pitch 选择管径的 1.25 倍(常用)或者 1.33 倍,wall thickness 根据标准选用,
这里选择 2mm。在使用 HTRI 软件设计过程中,只需要填写红框内数据即可。
填写完毕后,界面如图 2-11 所示:

图 2-11 数据填写完成 input summary 界面

19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流体物性输入
单击树形栏“Hot Fluid Properties”或“Cold Fluid Properties”会出现图 2-12
物性输入选择界面:
物性对于设计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输入物性时有一些输入原则。
 Physical property input option,三个选项分别代表:
如果知道组成,则选取第二项 component by component。
如果知道物性,则选取第一项 Mixture properties via grid。
如果知道组成,又希望自己输入一些物性,则选取第三项 Component and grid
properties。
 Heat Release Input Method,对应热量有关物性的输入:
第一项是用户自己进行规定 User specified。
第二项是规定露点及泡点 Specified dew/bubble point。
第三项程序自己计算 program calculated。
对于本例题,选择左边第二项 component by component,右边第三项 program
calculated。流体名称为 ammonia。
 Composition units 选择默认的 moles 即可。
 Flash type 选择默认的 integral 积分法,计算结果提示使用 differential 微分法
时再修改。

20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12 物性输入选择界面
双击树形栏的 Hot Fluid Properties,看到 component 图标上有红框标识,说
明这一项还需数据输入。点击打开,出现图 2-13 所示界面。

图 2-13 热流体物性输入界面

21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在 package 中,默认的安装物性包有 HTRI、VMGThermo。用户可以根据需


要自行使用所需要的物性包。其中,VMGThermo 的 assay 可以用来分析油品数
据,将在油品例题中阐述。
按照同样的方法输入冷流体物性。

图 2-14 冷流体物性输入界面
在 HTRI 物性包中水有两种,包括 water(IAPWS 1997)和 water(previous
HTRI)。一般选择前者,即 water(IAPWS 1997),IAPWS 代表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roperties of Water and Steam。
注意:在树形栏 control 一项 method 中,condensation 选项,选择纯组分 pure
component 为 yes 计算,否则,HTRI 会按照含有不凝气计算,使热传递系数计
算不正确,从而影响结果。
此时树形栏中各项已经没有红色方框,说明输入已经完毕。点击运行按钮

计算,出现 report 窗口,见表 2-5。

22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5 初步设计结果一

对 Runtime Message 里的警告内容暂时不用考虑,即得到了设计的初步结果。


为考察初步的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将设计模式改为 Rating 校核模式,在校核模
式计算过程 中所缺少的参数可以暂用 report 中的数据。

23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3. 换热器的校核设计:
将 Case mode 改为校核模式,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输入红色方框的内容。

图 2-15 校核设计数据输入框
参考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标准,将换热器壳径输入为 300mm,折流挡板间距
baffle spacing 输入为 150mm,点运行按钮。得到表 2-6 结果。
结果分析[17-20]:
查看表 2-6,因 Tubeside 流速太小(参考第 2.2.1 节),改管程为 2。且 L/D
太大。L/D 建议在 5~10 范围。根据标准,选择管长改为 4.5m,壳径改为 273mm。
为增加 B-FLOW,减少E-FLOW,通过调节管子排布方式解决,layout angle 改为
60°。运行,得到表 2-7 结果。
查看表 2-7,为减小 window 流速,将 baffle cut 改为 32%,为减少 F-FLOW,
在 clearances 中的 passlane seal device 中,将 number of rods 设置为 10。为减少
A-FLOW,在 clearances 中的 diameral clearances 中设置 tube-to-baffle 为 0.5mm,
为减少 E-FLOW,在 clearances 中的 diameral clearances 中设置baffle-to-shell为
2.5mm。为减少C-FLOW,在clearances 中的diameral clearances 中设置 bundle
(管束)-to-shell 为1.7mm。运行。得到表 2-8 结果。

24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6 校核设计结果一

Output Summary Page 1


Released to the following HTRI Member Company
Sky123.0rg
129
Xist E Ve r. 6.00 2013-5-14 09:10 SN: Vals100+ SI Units

Rating - Vertical Countercurrent Flow TEMA BEM Shell With Si mental Baffles
No Data Check Messages.
See Runtime rt for Warnin
Process Conditions Hot Shellside Cold Tubeside
Fluid name a门1 门lonla w ater
Flow rate (kg/s) 0.1814 9 .4176
InletlOutlet Y (Wt. frac vap.) 1.000 0.000 0.000 0.000
InletlOutlet T (Deg C) 41.13 41.11 32.20 37.20
Inlet P/Avg (kPa) 1600.02 1599.41 0.000 0.000
dP/Allow (kPa) 1.224 0.000 5.590 0.000
Foul 0.000086 0.000086
ExchangerPeITormance
Shell h (W /m2-K) 5385.26 Actual U (W /m2-K) 11 85.87
Tube h (W /m2-K) 3047 .47 Required U (W /m2-K) 825.13
Hot regime (一) Gravity Duty (MegaWatts) 0.1968
Cold regime (一) Sens. Liquid Area (m2) 39.155
EMTD 6.1 Overd n 43.72
Shell Geometry Baffle Geometry
正 αm
Mm11

lOQU
TEMA type (…) Ba忏le type (--) Single-Seg.
qJVnu
Sh创川D (mm) Ba仔le cut (Pct Dia.) 26.64
Series (一) Ba忏le orientation (一) Parallel
Parallel (一) Central spacing (mm) 150.000

Orientation 38
Tube Geometry Nozzles
Tube type (一) Plain Shell inlet (mm) 52.553
Tube OD (mm) 19.050 Shell outlet (mm) 52.553
Length (m) 6.096 Inlet height (mm) 23.775
Pitch ratio (一) 1.2500 Outlet height (mm) 18.256
Layout (deg) 30 Tube inlet (mm) 77.927
Tubecount (… 108 Tube outlet (mm) 77.927
Tube Pass
Thermal Resistance, % Velocities , m/s Flow Fractions
ABCEF
Shell 22.02 Shellside 0.69 0.232
Tube 49.97 Tubeside 0.51 0.558
Fouling 23.30 Crossflow 0.90 0.034
Metal 4.71 Window 0.93 0.176
0.000

25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7 校核设计结果二

Output Summary Page 1


Released to the following HTRI Member Company
Sky123.0rg
129
Xist E Ve r. 6.00 2013-5-14 09:14 SN: Vals100+ SI Units

Rating - Vertical Multipass Flow TEMA BEM Shell With Sin mental Baffles
No Data Check Messages.
See Runtime rt for Warnin
Process Conditions Hot Shellside Cold Tubeside
Fluid name a门1 阿loma w ater
Flow rate (kg/s) 0.1814 9 .4174
InletlOutlet Y (Wt. frac vap.) 1.000 0.000 0.000 0.000
InletlOutlet T (Oeg c) 41.13 41.11 32.20 37.20
Inlet P/Avg (kPa) 1600.02 1599.49 0.000 0.000
dP/Allow (kPa) 1.067 0.000 22.207 0.000
Foul 0.000086 0.000086
ExchangerPertormance
Shell h (W /m2-K) 5335.66 Actual U (W /m 2-K) 161 2.68
Tube h (W /m2-K) 6535.4 1 Required U (W /m2-K) 1488.49
Hot regime (• Gravity Outy (MegaWatts) 0.1968
Cold regime (一) Sens. Liquid Area (m2) 21.896
EMTO 6.0 Overd n 8.34
Shell Geometry Baffle Geometry

M 旧
'l

TEMA type (一) Ba忏le type (一) Single-Seg


α
叮'

7'
JQU
』'

ShelllO (mm) Baffle cut (Pct Oia.) 26.95


11

Series (…) Ba忏le orientation (… Parallel


Parallel H Central spacing (mm) 150.000

Orientation 27
Tube Geometry Nozzles
Tube type (←忖) Plain Shell inlet (mm) 52.553
…• 19.050 52.553
Tube 00 (mm) Shell outlet (mm)
Length (m) 4.500 Inlet height (mm) 14.375
Pitch ratio (… 1.2500 Outlet height (mm) 26.972
Layout (deg) 60 Tube inlet (mm) 77.927
Tubecount (一) 82 Tube outlet (mm) 77.927
Tube Pass 2
Thermal Resistance, % Velocities , m/s Flow Fractions
ABCEF
Shell 30.22 Shellside 0.55 0.159
Tube 31.69 Tubeside 1.34 0 .449
Fouling 31 .68 Crossflow 0.73 0.033
Metal 6 .41 Window 0.92 0.146
0.214

26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8 校核设计结果三

在 final result 中,有一项指标的考察较为重要,即压力降。见表 2-9。发现


壳侧进口管压降较大,为 46.67pa。超过了建议范围的压降 30%。通过观察壳侧
入口管尺寸为 52mm,所以增加其至 62mm,壳侧进口管压降符合要求,见表 2-10。

2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9 换热器内压降分布一
Cross Window Ends Nozzle Shell Tube

37.28 17.77 1.62 Inlet 46.67 9.71

MOMENTUM -3.90 Outlet 0.56 6.19

表 2-10 换热器内压降分布二
Cross Window Ends Nozzle Shell Tube

33.20 6.39 16.52 Inlet 22.89 5.91

MOMENTUM -5.19 Outlet 26.18 3.77

计算结束。
注意,因为本题目的 runtime message 中的警告可以忽略,所以在上述讲述
过程中没有涉及,在其他题目中应该根据此项的内容进行相关调整。Runtime
message 是进行调整的依据。
HTRI 与 EDR 计算结果对比
通过比较 HTRI 的设计结果,给定相同的设计参数设计出的换热器不尽相同。
表 2-11 EDR 与 HTRI 参数比较

工艺参数
结构参数
EDR HTRI

型号 BEM 氨气进口温度 42℃ 42℃

方向 竖直 出口温度 40.59℃ 41.12℃

壳径/mm 273 壳程流速 1.16 0.48

管长/mm 4500 管程流速 1.29 1.34

管径/mm 19.05 壳侧压降 1.965 0.793

管子数 86 设计裕量 19 11.1

管壁厚/mm 2.11 壳侧膜系数 5617.6 5135.6

管间距/mm 23.81 管侧膜系数 4912.1 6552.7

管程数 2 A 0.09 0.045

布管方式 60° B 0.68 0.667

板间距/mm 250 C 0.07 0.075

28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续表 2-11

工艺参数
结构参数
EDR HTRI

折流板类型 单弓形 E 0.08 0.09

折流板方向 竖直 F 0.09 0.123

弓缺/% 40

在相同的结构参数之下:
1.EDR 与 HTRI 的壳程流速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两个软件的流速计算方法
不同。
2.EDR 壳侧流速较大导致了压降较高,壳侧膜系数较高。
3.EDR 与 HTRI 进出口温度设计有差异,原因在于两个软件所使用的物性数
据包不同,因此物流的物性有差异。
4.结构参数相同,壳侧各流股基本相同,差异原因在于两个软件系统默认的
各部件间距不同。
5.EDR 设计裕量较大,当流速一致的情况下,两者的设计裕量基本相同。
结论:EDR 与 HTRI 使用相同参数进行设计,由于其内部计算方法不同,得
到的结果有所差异,不过设计校核之后的冷凝器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
2.4.2 含有不凝气的气体冷凝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对含有不凝气的换热器设计,在物性输入时应注意相态的选择。对不凝气,
其 phase 选择为 vapor,即没有相变。
由一台烃类气体压缩机排出的混合气为 6164.38kg/h 的干烃气体,所带入的
水分为 644.11kg/h。混合气出压缩机进入冷凝器的温度为 121.11℃,压力为
234.422Kpa,要求冷却到 40℃,干气体的分子量是 12.7。干烃气体组成(摩尔
分率):乙炔 0.148,氢气 0.531,甲烷 0.098,一氧化碳 0.223。
确定设计方案
首先设定冷却水的进口温度为 32.2℃,为避免冷却水用量过大,选择冷却水
的温升为 5℃。对本例题冷热两股流体的极限温差并未超过 110℃,选择固定管

29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板式换热器较为经济。对低压操作,采用卧式壳程冷凝。首先,查得对烃类气体
污垢热阻为 0.0002m2·h·℃/kcal。
软件计算步骤
1. 打开 HTRI,新建管壳式换热器模块,输入几何数据和工艺数据。

图 2-16 数据输入完毕界面
流体物性输入
对含不凝气的物流的数据输入,在选择时应注意相态问题。首先根据题目所
给工艺流体的数据计算当包含水蒸气时摩尔组成。
表 2-12 物流各组分组成

组分 乙炔 氢气 甲烷 一氧化碳 水蒸气

摩尔流量 kmol/h 71.84 257.74 47.57 108.24 35.78


摩尔组成 0.1378 0.4945 0.0913 0.2077 0.0687

30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在物性输入栏里输入相关数据

图 2-17 热流体物性输入界面一
在 phase 里面,见图 2-18。Mixed 代表流体有相变,Vapor 或 Liquid 代表没
有相变。在输入混合物的时候注意输入混合物的组成。这也是含有不凝气计算时
与其他情况的不同点。
同样的方法,输入冷流体的物性。

31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18 热流体物性输入界面二

图 2-19 冷流体物性输入界面一

32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0 冷流体物性输入界面二
含有冷凝相变,在 Control-Methods-Condensation 里面输入冷凝组分数为 1。

图 2-21 软件计算其他选项

33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此时树形栏已经没有红色方框,点击运行按钮 旦 ,计算。
表 2-13 初步设计结果一
Output Summary Page 1
Released to the following HTRI Member Company
Sky123.0rg
129
1St E Ve r. 6.00 2013-5-27 10:13 SN: Vals100+ 51 Units

esign - Horizontal Countercurrent Flow TEMA BEM Shell With Single-Segmental Baffles
o Data Check Messages.
Ee Runtime Message Report for Warning Messages.
Process Conditions Hot 5hellside Cold Tubeside
uid name 门llX water
ow rate 1.8913 27.6192
letlOutlet Y 1.000 0.955 * 0.000 0.000
letlOutlet T 121.11 40.00 32.20 37.20
let P/Avg 234 .4 25 215.077 0.000 0.000
:)/Allow 38.696 0.000 4.532 0.000
)ulin 0.000172 0.000086
Exchanger Performance
hell h 1399 .4 7 Actual U (W /m2-K) 537.30
Jbe h 1442.88 Required U (W /m2-K) 177.08
。t reglme Ann-Mist Outy (MegaWa忧s) 0.5771
old regime Sens. Liquid Area (m2) 152.658
MTO 21.3 Overdesian % 203 .4 2
5hell Geometry Baffle Geometry
三 MA type (一→) BEM Ba仔 le type (一) Single-Seg
helllO (mm) 635.001 Baffle cut (Pct Oia.) 28 .49
enes (一) Ba忏 leorientation (一) Parallel
丑 rallel (一 Central spacing (mm) 489.642
rientation de 0.00 Crossoasses 12
Tube Geometry Nozzles
Jbe type (一→) Plain Shell inlet (mm) 307.087
Jbe 00 (mm) 25 .4 00 Shell outlet (mm) 307.087
~ngth (m) 6.096 Inlet height (mm) 15.874
1tch ratio (一 1.2500 Outlet height (mm) 6.350
wout (deg) 30 Tube inlet (mm) 128.194
Jbecount (一 317 Tube outlet (mm) 128.194
Jbe Pass
Thermal Resistance , % Velocities , m/s Flow Fractions
ABCEF
hell 38.39 Shellside 24.01 0.070
Jbe 44.65 Tubeside 0.25 0.742
)uling 14.78 Crossflow 28.15 0.064
etal 2.18 Window 45.58 0.124
0.000

计算出结果后,将涉及模式改为计算模式,所缺少的参数根据 design 模式
得到的 report 输入。对 Runtime Message 里的警告内容暂时不用考虑。

34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2. 换热器的校核设计
将 Case mode 改为校核模式,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输入红色方框的内容。
参考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标准,并注意到初步设计的 Overdesign 为 203.42%。
所以选择壳径为 400mm,管长选为 4m。折流板间距为 200mm。点运行按钮。
计算。出现如图 2-14 的警告。
表 2-14 校核设计结果一警告

查看 runtime message 表 2-14 里面内容,提示设计的换热器壳侧压降太大,


已 经 超过 了入口压 力。查 看 report 里 output summary 里的结 果,压 降为
246.276kpa,超过了进口压力 234.425kpa。因此,选择双弓形折流挡板和 J21 壳
径以减少压力损失。选择,计算。得到设计结果,如表 2-15 所示。

35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15 校核设计结果二
Output Summary Page 1
Released to the following HTRI Member Company
Sky123.0rg
129
2013-5-27 10:29 SN: Vals100+ 51 Units

-Horizontal Single Pass TEMA BJ21 M Shell With Dou ntal Baffles
No Data Check Messages.
5ee Runtime
Process Conditions Hot 5hellside Cold Tubeside
Fluid name mlx water
Flow rate (kgJs) 1.8913 28.9874
InletJOutlet Y (Wt frac vap.) 1.000 0.949 * 0.000 0.000
InletJOutlet T (Deg C) 121.11 40.00 32.20 37.20
Inlet PJAvg (kPa) 234 .425 229.341 0.000 0.000
dPJAllow (kPa) 10.168 0.000 7.789 0.000
Foulin 0.000172 0.000086
Exchanger Pe 厅。 rmance

Shell h (W /m2-K) 1731.02 Actual U (WJm2-K) 837.24


Tube h (W /m2-K) 4391.86 Required U (WJm2-K) 659.53
Hot regime (一) Ann-Mist Duty (MegaWatts) 0.6057
Cold regime (一) Sens. Liquid Area (m2) 49.790
EMTD 18.4 Overdesi 26.95
5hell Geometry Baffle Geometry
TEMA type (一) BJ21M Ba忏le type (一) Double-Seg.
ShelllD (mm) 400.000 Baffle cut (Pct Dia.) 22.75
Series (一) Ba忏le orientation (… Parallel
Parallel (一) Central spacing (mm
叫) 200.000
Orientation 0.00 Cross 16
Tube Geometry Nozzles
Tube type (一) Plain Shell inlet (mm) 205.004
Tube OD (mm) 19.050 Shelloutlet (mm) 307.087
Length (m) 4.000 Inlet height (mm) 17.412
Pitch ratio (一) 1.2500 Outlet height (mm) 6.350
Layout (deg) 30 Tube inlet (mm) 128.194
Tubecount (一) 210 Tube outlet (mm) 128. 194
Tube Pass
Thermal Resistance, % Velocities , m/s Flow Fractions
ABCEF
Shell 48.37 Shellside 21.57 0.078
Tube 24 .48 Tubeside 0.80 0.655
Fouling 23.64 Crossflow 24.53 0. 132
Metal 3.51 Window 32.30 0. 136
0.000

36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16 校核设计结果二警告

查看 runtime message,问题一提示热流体插值得到的物性不能达到有效的温
度范围,检查计算值。也就是说所设计的温度范围太窄,这是改变温度范围可以
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温度为工艺设定温度,因此不可改变。本问题并不影响计算
结果。因为计算结果是插值得来的。而物性随温度的曲线基本服从插值的规律。
问题二说的就是壳侧流速过大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参考计算壳侧入口管径为 204mm,将入口管径改为
254mm。为增加管程流速,选择双管程。为使 window/crossflow 比值接近 1。调
节 baffle spacing 为 150mm。计算,运行。得到最终的设计结果,如表 2-17。

3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17 校核设计结果三

Output Summary Page 1


Released to the following HTRI Member Company
Sky123.0rg
129
:ist E Ver. 6.00 2013-5-27 16:06 SN: Vals100+ 51 Units

-Horizontal Multi Flow TEMA BJ21 M Shell With ntal Baffles


10 Data Check Messages.
iee Runtime
Process Conditions Hot 5hellside Cold Tubeside
luid name 门llX water
low rate (kg/s) 1.8912 28.7119
lletlOutlet Y (Wt. frac vap.) 1.000 0.950 0.000 0.000
lletlOutlet T (Deg C) 121.11 40.00 32.20 37.20
llet P/Avg (kPa) 234.425 226.223 0.000 0.000
P/Allow (kPa) 16.405 0.000 32.020 0.000
ouli 0.000172 0.000086
Exchanger Performance
;hell h (W /m2-K) 1739.14 Actual U (W /m2-K) 944 .47
ube h (W /m2-K) 8053.70 Required U (W /m2-K) 720.09
lot regime (一) Ann-Mist Duty (MegaWatts) 0.5999
:old regime (一) Sens. Li quid Area (m2) 45.522
:MTD 18.3 n 31.16
5hell Geometry Ba仔le Geometry

EMA type (一) BJ21M Ba忏le type (一) Double-Seg


;helllD (mm) 400.000 Baffle cut (Pct Dia.) 22.90
,enes H Ba忏le orientation (… Parallel
)arallel (一) Central spacing (mm) 150.000
)rientation 0.00 20
Tube Geometry Nozzles
ube type (一) Plain Shell inlet (mm) 254.509
ube OD (mm) 19.050 Shelloutlet (mm) 307.087
ength (m) 4.000 Inlet height (mm) 18.231
)itch ratio H 1.2500 Outlet height (mm) 18.231
ayout (deg) 30 Tube inlet (mm) 128.194
ubecount (一) 192 Tube outlet (mm) 128.194
ube Pass 2
Thermal Resistance , % Velocities , m/s Flow Fractions
ABCEF
;hell 54.31 Shellside 30.80 0.087
ube 15.06 Tubeside 1.74 0.614
ouling 26.68 Crossflow 31.02 0.100
~etal 3.96 Window 30.18 0.166
0.033

计算结束。

38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2.4.3 油气冷凝冷却
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用冷却水冷凝冷却常压塔顶汽油,汽油流量为 3409.4kg/h,汽油出塔温度
70℃,要求冷却至 40℃,冷却水入口温度 18℃,设计管壳式冷凝冷却器,常顶
汽油的物性如表 2-18。20℃密度为 733.2kg/m3。
表 2-18 常压塔顶汽油恩氏蒸馏曲线

体积分率 初馏点 10% 30% 50% 70% 90% 95% 干点

温度 ℃ 39 80 102 117 129 146 169

确定设计方案
为避免温差过大,选择冷却水温升为 5℃。因冷热两股流体的极限温差较小,
并且不需要机械清洗,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对常压塔油品冷凝,选择卧式壳
程冷凝。
软件计算步骤
首先,对于油品等混合类不知道具体组成的情况,首选利用 PROII 或者 aspen
plus 模拟油品物性,然后导入到 HTRI 中计算。HTRI 本身也可以计算,本例题
将从外界导入和自身计算两方面进行叙述。
1. Aspen 模拟数据导入计算
打开 aspen plus 软件,simulations 选择“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run type
选择 assay data analysis。建立新模块,图 2-22。
选择 setup-specification-global 选框,输入本次模拟的名称。输入为 OIL,其
他选项选择默认即可,图 2-23。
随后,开始输入的虚拟组分。选择 component-specifications-selection,定义
虚拟组分的 component ID 为 H-FLOW,type 选择 assay,图 2-24。
点击 components-assay/blend,选择刚才命名的 H-FLOW 组分,并点击下侧
的 edit,图 2-25。
根据题目为恩氏蒸馏的数据曲线,选择 ASTM D86,根据所给密度计算油品
重度为 61.49。输入 ASTM D86 数据图 2-26。一般来说,题目所给的数据越多,
软件计算的越为准确。尤其是轻端组分 light ends。一般以 C6 为分界线。另外重
度曲线、分子量等也可输入。

39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2 aspen 模块选择对话框

图 2-23 全局设定

40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4 输入组分

图 2-25 模拟编辑

41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6 数据输入
这时数据已经输入完毕,点击 next 按钮,运行。得到油品虚拟组分。可在
components-petro characterization-results 里查看分割结果。

图 2-27 虚拟组分结果
为能导入进 HTRI 进行计算,需要在 aspen plus 内建立冷凝器模型,点击
setup-specifications-global 里的 run type 里选择 flowsheet,这时会出现流程模拟框。
选择换热器模型为 heater-heater,模块命名为 cooler,并建立流连接。

42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28 流程建立
建立完成后开始输入物性数据。首先需要选择软件计算的物性方法。在
properties-specifications-global 里,process type 选择 common,base method 选择
UNIQUAC。

图 2-29 确定物性

43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随后输入流股数据。在 streams-HI-input-specifications 里输入热物流的进口


数据。

图 2-30 热流体数据
点击 blocks-cooler-specification。输入数据。Temperature 出口温度为 40℃,
vapor fraction 为 0。

图 2-31 设备数据输入

44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32 模拟计算过程

图 2-33 热物流曲线数据输入
在导入 HTRI 之前,需要首先绘制冷热物流曲线。

45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点击 blocks-cooler-hcurves,新建一个曲线,名字按照默认即可。在接下来
的 setup 里面,independent variable 选择 temperature,其他选择默认。
在 additional properties,添加需要的物性数据。

图 2-34 热物流曲线物性输入

图 2-35 热物流曲线数据结果

46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运行,计算。这时,在 hot hcurves-1-result 已经可以查看计算的数据。

图 2-36 数据输出
为了在转换为 HTRI 可用数据时方便,export 文件名为 4,放在 E 盘根目录,
保存类型为 sum[18-19],图 2-36。

图 2-37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界面

4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38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数据输入一


首先需要打开存放文件的目录地址。输入 cd..,回车,e:,回车。来到 E 盘根
目录。输入 htxint 2,回车。
根据提示,输入相关内容。

图 2-39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数据输入二

48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40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数据输入三

图 2-41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数据输入四

49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42 aspen plus simulation engine 数据输入五


输出完毕,关闭软件。这时会生成名为 2 的 dat 文件。使用 HTRI 软件打开。
2. 使用 HTRI 自带软件包进行油品的模拟
首先打开热物流物性输入界面,选择 VMGThermo 物性包,点击下面项 assay。

图 2-43 热流体数据模拟一

50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点击 info 下面的…按钮,打开数据模拟油品数据输入界面。

图 2-44 热流体数据模拟二
根据已知条件输入相关数据。这里知道密度和恩氏蒸馏曲线。

图 2-45 热流体数据模拟三
在 experiment type 里可以选择曲线类型。选择 ASTM D86 曲线。这是已知
数据已经输入完毕。点击 OK 结束。此外,还可以输入重度曲线、轻端组分等等。
可按实际情况输入。一般来说,数据输入的越多,软件模拟的越准确。

51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图 2-46 热流体数据模拟四
此时 hot fluid properties 以无红色方框,即热流体物性模拟完毕。
按照 aspen 模拟的数据进行计算。使用 HTRI 软件打开生成的.dat 文件。

图 2-47 数据输入界面

52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注意 hot fluid properties 已经无红色提示,点击打开,数据已输入完毕。

图 2-48 热流体 property grid 界面

图 2-49 input summary 数据输入结果


输入冷物流数据。进口温度 18℃,出口 25℃。模式改为设计模式。

53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点击 cold fluid properties,开始输入冷物流物性。

图 2-50 冷流体物性选择界面

图 2-51 冷流体物性输入界面二
数据输入完毕。计算。

54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19 初步设计结果一

计算出结果后,将设计模式改为 Rating 校核模式,所缺少的参数根据 design


模式得到的 report 输入。对 Runtime Message 里的警告内容暂时不用考虑。

55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换热器的校核设计:
将 Case mode 改为校核模式,根据初步设计的结果输入红色方框的内容。
参考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将换热器壳径输入为 273mm,折流挡板间距 baffle
spacing 输入为 130mm,管径改为 19mm,管长改为 3m,折流板改为单弓形。
表 2-20 校核设计结果一

56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选择将折流版间距改为 180mm,baffle cut 改为 35%,sealing strips 改为 10。


同时,打开 runtime message,查看软件提示内容。
表 2-21 校核设计结果一警告

问题一提示壳体出口管径太小。观察软件计算的管径为 52mm,这里改为
102mm。壳径改为 219mm。计算。

57
第 2 章 冷凝器设计

表 2-22 校核设计结果二

计算结束。

58
第 3 章 结论

第 3 章 结论

本次设计完成了饱和蒸汽冷凝、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油品蒸汽冷凝等例
题的详细解答。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通过对换热器的详细详细设计,得到了相关换热器的结构数据和工艺数据。

3.1 饱和蒸汽冷凝冷凝器数据
3.1.1 饱和蒸汽冷凝器结构数据
表 3-1 壳体结构数据

类型 壳径 串联数 并联数 方向

BEM 273.0 1 1 竖直
表 3-2 折流板几何参数

类型 圆缺 方向 中心距/mm 横穿数

单弓形 32 水平 150 27
表 3-3 管子结构数据

管类型 管径/mm 管长/m 中心距比率 角度 管子数 管程

光滑管 19.05 4.5 1.25 60 82 2

表 3-4 管嘴结构数据

壳侧进口 壳侧出口 进口高度 出口高度 管侧进口 管侧出口

/mm /mm /mm /mm /mm /mm

52.553 52.553 14.375 26.972 77.927 77.927

3.1.2 饱和蒸汽冷凝器工艺数据
表 3-5 热阻工艺数据

壳体 管子 污垢热阻 金属热阻

30.21 31.70 31.69 6.49


表 3-6 流速工艺数据

壳侧(m/s) 管侧(m/s) 错流(m/s) 窗口流(m/s)

0.84 1.34 0.73 0.75

59
第 3 章 结论

表 3-7 流行分布工艺数据
A B C E F

0.102 0.682 0.042 0.140 0.034

3.2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冷凝器数据
3.2.1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器结构数据
表 3-8 壳体结构数据

类型 壳径/mm 串联数 并联数 方向

BJ21M 400.0 1 1 水平
表 3-9 折流板几何参数

类型 圆缺 方向 中心距 mm 横穿数

双弓形 22.90 水平 150 20


表 3-10 管子结构数据

管类型 管径/mm 管长/m 中心距比率 角度 管子数 管程

光滑管 19.05 4.0 1.25 30 192 2

表 3-11 管嘴结构数据

壳侧进口 壳侧出口 进口高度 出口高度 管侧进口 管侧出口

/mm /mm /mm /mm /mm /mm

254.509 307.087 18.231 18.231 128.194 128.194

3.2.2 含不凝气的蒸汽冷凝器工艺数据
表 3-12 热阻工艺数据

壳体 管子 污垢热阻 金属热阻

百分制 54.31 15.06 26.68 3.96


表 3-13 流速工艺数据

壳侧(m/s) 管侧(m/s) 错流(m/s) 窗口流(m/s)

30.80 1.74 31.02 30.18

表 3-14 流型分布工艺数据
A B C E F

0.087 0.614 0.100 0.166 0.033

60
第 3 章 结论

3.3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数据
3.3.1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结构数据
表 3-15 壳体结构数据

类型 壳径/mm 串联数 并联数 方向

BEM 219.0 1 1 水平
表 3-16 折流板几何参数

类型 圆缺 方向 中心距/mm 横穿数

单弓形 35 水平 180 14

表 3-17 管子结构数据

管类型 管径/mm 管长/m 中心距比率 角度 管子数 管程

光滑管 19.05 3.048 1.25 30 42 1


表 3-18 管嘴结构数据

壳侧进口/mm 壳侧出口/mm 进口高度/mm 出口高度/mm 管侧进口/mm 管侧出口/mm

154.051 102.261 49.931 18.256 52.553 52.553

3.3.2 油气冷凝冷却冷凝器工艺数据
表 3-19 热阻工艺数据

壳体 管子 污垢热阻 金属热阻

百分制 60.64 23.85 13.17 2.33


表 3-20 流速工艺数据

壳侧(m/s) 管侧(m/s) 错流(m/s) 窗口流(m/s)

4.87 0.62 4.17 4.54

表 3-21 流型分布工艺数据
A B C E F

0.079 0.699 0.085 0.137 0.000

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致 谢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在郭晓艳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完成的。非常感谢老师在平常
的设计过程中提供的技术和资料支持。对于本次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进行,郭老
师进行了全局的掌控,使我的毕业设计能够按照进度及时漂亮的完成任务。这次
毕业设计使我对课题的全局掌控能力有了较好的提升。在平常的指导中,老师以
其严谨的教学精神进行辅导,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教学态度让我深深反思了自己
的学习态度。对于将要开始的研究生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非常感谢指导老
师--郭晓艳老师。也要感谢在设计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是你们的帮助
让我在设计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感谢你们。

6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冯国红, 曹艳芝.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38(6):
41-45.
[2]马龙潭. 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研究[C].山东: 山东大学,
2012.5.
[3]林玉娟,刘丹. 基于 HTRI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最佳螺旋角研究[J].科学技术工
程,2012,12(5):1181-1185.
[4]古新. 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与斜向流换热器研究 [D].郑州: 郑州大学, 2006.
[5]张芸豫. 换热器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09.
[6]王福生. 管壳式换热器自激振荡脉动强化传热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08.
[7]佘虎君.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研究与结构优化[D].沈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12.
[8]秦叔经, 叶文邦.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D].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9]黎国磊.炼油设备工程师手册 [M].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
[10]许文. 新编换热器选型设计与制造工艺实用全书[J].北京:北方工业出版社,
2006.
[11]董其伍, 张垚. 换热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2]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S] , 1999.
[13]Mukherjee R. Effectively design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J].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1998, 94(2): 21-37.
[14]刘巍, 邓方义. 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M].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
[15] 高 凯 , 项 曙 光 . 多 功 能 换 热 器 数 学 模 型 的 开 发 研 究 [J]. 计 算 机 仿
真,2013,30(1):179-182.
[16]HTRI Xchanger Suite v6.00,help.
[17]HTRI design manual,College Station, USA, Heat Transfer Research, Inc., 2009.
[18]陈敏恒, 丛德滋, 方图南, 等. 化工原理[M].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6.

6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

[19] Salem Bouhairie, Selecting Baffles for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s,Heat


Transfer Research,inc.
[20]Robert W.serth. Process Heat Transfer-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
Elsevier Science&Technology Books, 2007.

6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