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2016/9/22

語音異常
Speech sound disorders(SSD)
 是一個大範圍的名詞,主要是指任何在
語音異常的評估與介入  覺知(Perception),動作產生(motor production)
的合併產生困難,
 並且/或在語音和語段的音韻表徵(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進而影響其語音清晰度。
 舊有名稱有:
 1960-1970:構音異常(Articulation disorder)
呂文琬
 1980: 音韻異常(Phonological disorder)
LSLS Cert. AVT ; Cert. Audiologist & SLP
 2000:構音和音韻異常(Articulation and
Date:2016/10/1
Phonological disorders)
 2000~: 語音異常。

語音異常的分類
構音異常 音韻異常(Phonological
(Articulation disorder):
disorder):
說話者製造的語音不
良,口齒不清,令人難
 音韻系統的缺陷,涉
及大腦語音規則的組
織、歸納、音義的連
說話的相關條件
以聽辨。語音中有省 接。語音中出現不正
略、替代、添加、歪 常的音韻歷程,如:
曲、聲調等錯誤或是 音節結構省略、前置
音化、後置音化、唇
含糊不清等現象。
音化等。

說話的要素 構音(Articulation)
口部的說話動作,指
 具有溝通的動機 口部的雙唇、牙齒
 足夠肺活量 、舌頭、硬顎、軟
 良好的肌肉控制 顎、下巴、咽等的
 口腔動作運用得 運動或互相協調,
造成口道(Vocal
當 tract)形狀的改變
 正確的構音部位 ,產生出各種類型
和方法 的語音。

1
2016/9/22

發音器官 正常語音的產生
空氣(air)在吸氣時通過
胸廓的擴張進入肺裡。在
 上呼吸道: 鼻腔 共鳴 呼氣時,空氣被壓入喉部
、嘴巴和喉嚨。
 可動的構音器官:
構 ,經過聲帶
(vocal folds)的調節作
舌、軟顎;唇、 音 嗓音 用形成濁音(voiced)和
下巴、後咽壁。 非濁音(voiceless)。
 固定的構音器官: 當空氣從喉進入咽
硬顎、牙齒、齒 呼吸 (pharynx),通過軟顎(
槽脊(alveolar velum)的活動分別進入
ridge) 嘴裡或者鼻腔(有時是兩
者同時的),軟顎在鼻呼
吸時下降而可以發出鼻音
,如m, n。

正常語音的產生
軟顎上抬與後咽壁(
the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接觸,與此同
時伴有後咽壁向前、側咽壁

國音的特性
(the lateral pharyngeal walls)向內的活動,
從而隔離鼻腔形成顎咽閉鎖
(velopharyngeal closure,VP)。
正常的顎咽閉鎖功能是正常發音的前提。顎咽閉
鎖時空氣進入口腔內並形成一定的口內壓力,這
是我們吹氣或者發聲母的基本要求,比如摩擦音
、塞音、塞擦音。不能形成顎咽閉合(VP)的個
體,在發某些韻母和聲母時就會表現出典型的過
度鼻音(hypernasality),在發壓力性聲母時會
出現鼻漏氣(nasal emission)。氣流通過聲帶
後,與構音相關的器官(如舌、唇、下頜、顎咽
等)會相應地活動、改變聲道的形狀從而發出不
同的聲音。

聲母 聲母的產生
 凡氣流從肺出來,經過喉頭、口腔時,受到
發音器官的某兩個部位阻礙,所造成的噪
主要是看三個部位:
1. 送氣/不送氣: 氣流出來的強度及聲帶振動與否
音叫『聲』。 代表聲的符號叫聲符。
2. 聲音在那裡產生? 構音的部位
 因為通常氣流受阻後所發出的聲很微弱,
3. 聲音如何被發出? 構音的方法
一般不能獨立運用,為了教學上方便起見,
就給聲符加上一個韻,共分三類:
 加ㄜ韻: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聲符
 加ㄧ韻: ㄐㄑㄒ聲符
 加空韻(帀韻): ㄓㄔㄕㄖㄗㄘㄙ聲符

2
2016/9/22

聲帶- 氣 前位音 中位音 後位音



發音
方法 上阻- 下
上唇-下 上齒-下 上齒背- 上牙齦-舌 前硬顎-舌 前硬顎-舌 軟顎-舌面
唇 唇 舌尖 尖 尖前 面前 後 韻母
阻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前音 舌尖音 舌尖後音 舌面前音 舌面後音(
(捲舌音) 舌根音)
清-不送氣 ㄅ ㄉ ㄍ
凡是氣流從喉頭出來,使聲帶顫動,發
塞音
清-送氣 ㄆ ㄊ ㄎ 出的聲音引起口和鼻腔共鳴,不受任何
清-不送氣 ㄗ ㄓ ㄐ 阻礙,只受唇舌的調節而成的音叫元
塞擦音
清-送氣
音,又叫韻。
ㄘ ㄔ ㄑ
韻的性質是由口腔的形狀來決定。而
鼻音 濁音 ㄇ ㄋ
口腔的形狀又由舌頭的位置和嘴唇的
邊音 濁音 ㄌ 位置來決定。
清音 ㄈ ㄙ ㄕ ㄒ ㄏ
擦音
濁音 ㄖ

韻母(母音)的產生 韻母
發韻母時, 氣流通暢,其構音器官較 一般用唇形圓展、舌位高低
沒有碰在一起,也就是不會阻止從肺
出來的氣流。 和舌頭前後等三個幅度來分
主要是依唇部和舌頭(還有下巴)的改 析韻母。
變,造成口腔的形狀變化。不同的形
狀產生不同的共振,也造就不同的韻
母特質。

國語的韻母

前元音: ㄧ、ㄩ、ㄝ、ㄚ
後元音: ㄨ、ㄛ、ㄜ
高元音: ㄧ、ㄩ、ㄨ
中元音: ㄝ、ㄜ、ㄛ
語音異常
低元音: ㄚ
圓唇元音: ㄩ、ㄨ、ㄛ
展唇元音: ㄧ、ㄚ、ㄝ、ㄜ

3
2016/9/22

構音異常 音韻(Phonology)
說話者的構音方法、位置、速度、強度、或協調
度有問題,以致產生的語音(包括聲母、韻母和聲 一種語音的語音系統的組成及規則。
調)有錯誤或含糊不清的情形,造成別人(聽話者) 語音的內在表徵和分類系統; 包含語
無法清楚瞭解其說話的內容,導致溝通困難,則
是構 音異常。
音的種類(音素)、音節結構、組合規
則。
隨著年齡增加與構音動作的成熟,構音錯誤的情
形會逐漸減少,因此在鑑定兒童是否有構音 障礙 所有有關一個語音所有語音的知識,
時必須考量其年齡常模。 都屬於音韻學。
常見的構音錯誤類型有替代(substitution)、省
略(omission)、添加(addition)、歪曲
(distortion)等 (Owens, Metz, & Farinella,
2011)。

構音異常(Articulatory disorders) 音韻異常(Phonological disorder)


語誤原因 • 結構動作限制 • 認知語音性限制
• 牽涉發音,構音動作的執行錯

• 語音音素系統的缺陷,牽涉大
腦語音規則的組織,語音的辨
語音的獲得順序
• 構音動作的神經,肌肉控制與 識,音義的連結,語音系統中某
協調不佳 一種語音對比尚未習得。 語音的獲得沒有絕對的規則,但有大致發展順
產生的根源 說話動作 語音認知 序。
成因 構音器官缺陷,肌肉無力或控制不 語音的聽辨力異常,智能障礙,聽 母音早於子音
當,構音動作的不精確, 協調不 覺記憶廣度有限,受限制的語音環
良,口腔敏感度不佳,錯誤的構音 境,大腦語言區缺陷
塞音(鼻音)獲得的時間早於其它子音
習慣 擦音與塞擦音較晚
介入法 語音學派 音韻學派 有聲子音獲得的時間點較無聲子音早。
語務分析 構音動作分析 音韻歷程分析 構音部份較前的子音獲得的時間較早,如: 雙唇
目標音 個別音素(音節) 同時多個(一組具相同性質的音) 音。
構音行為的改 直接構音器官動作的修正 間接性地增加構音行為的分化 具鼻韻聲隨韻母較難(如: ㄣ、ㄤ、ㄥ)

介入目的 以達成正確的構音動作為目標 建立完整的音韻系統(認知上)
方法 語音置位法/語音塑造法/比喻法 最小音素對比/區別性特徵法/音
韻覺知法

音素的習得(Acquisition) 國語的韻母構音能力發展
以90%的通過標準來看,三歲的幼兒已能精熟
缺少(absent)<稀少(rare)<出現(emerging)<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
習得(acquired)<精熟(mastered) 、ㄤ、ㄥ、ㄦ、ㄧ、ㄨ、ㄩ」等16個韻母(林
一般所謂的習得是指個體於自發性言語時能製
寶貴、黃玉枝、黃桂君、宣崇慧(2007)).
造出至少75%~90~以上正確率的某音素。 許洪坤(1987)研究發現,最先發展出來的華語
表示在同一年齡群體中至少有75%以上的人學 韻母是單韻母複韻母聲隨韻母。
會該音。 林美秀(1993)研究發現,除了ㄩ之外,臺灣三歲
與構音/音韻能力的成熟度有關。 前兒童通過的比率達90%,而ㄩ在三歲半的通過
率也達90%。
各個音素由於構音動作的難易獲得的時間有顯
著的差異。 說中文的兒童常發生的韻母音韻歷程是省略韻
母的尾音。

4
2016/9/22

國語的聲母構音能力發展
許洪坤(1987)研究顯示華語的聲母發展順
序為塞音塞擦音擦音捲舌音。
根據多人研究,整理出說中文兒童正確說出
聲母的年齡:
年齡 發音 比例
三歲 ㄅ、ㄆ、ㄇ、ㄋ、ㄌ、ㄎ、ㄍ、ㄏ、ㄑ 75~90%
三歲半 ㄗ、ㄘ、ㄙ 75~90%
四歲 ㄉ、ㄊ、ㄐ、ㄒ 75~90%
四歲半 ㄈ、ㄕ 75~90%
五歲以後 ㄓ、ㄔ、ㄖ(有些兒童六歲後才會) 75~90%

根據王南梅、賈珮妮、黃珣、陳靜文(1984),張正芬、鍾玉梅
(1986),林美秀(1993)以及鄭靜宜(2011)。
From: 王淑慧、張維珊、童寶娟(2010)

台灣習華語兒童四聲發展

一般幼兒在2歲以前即能正確掌握華語
的四聲。
發展順序是第一聲(陰平)先被發展出
來第四聲(去聲) 第二聲(陽平)
評估流程
第三聲(上聲)。
張欣茂(1993)統整四個研究的結果發
現,臺灣兒童在二歲半以前已學會四聲
聲調,學會的順序是先學會一聲和四
聲,之後才是二聲和三聲。

一般語音異常個案評估步驟 為何要評估口腔動作和功能?
(語言治療師)  說話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
動作技巧,它是呼吸、胸
 個案史 壁、喉部和發音等次系統
間相互協調所產生的結果
 口腔功能檢查: 。
 構造
 口腔動作技巧是指嘴巴,
 運作功能 下顎,舌頭,嘴唇和臉頰的
 語音評估 動作。
 這些口腔結構的力量,協
 語音樣本的收集 調和控制是進食的基礎;
如: 吸吮、咬、啃、 舔
 可誘發性測驗 和嚼; 同時也對說話構音
 分析測驗結果,並解釋測驗結果 和臉部表情表達很重要。

 決定治療計劃

5
2016/9/22

語言問題很少跟舌繫帶有關 語言和構音評估
 舌繫帶過緊:當舌頭伸出來也無法觸及  在治療前需要評估是否合併有語言障礙
下嘴唇前緣,或是伸出來時會形成W型 或遲緩問題?
的舌面,則類似具有舌繫帶過緊的問  老師和治療師要學會聽出學生的構音問
題。 題
 但舌繫帶過緊並不見得影響語言問題, ◦ 自然語料的收集
而經過研究學者比對分析發現,舌繫 ◦ 自製構音評估表 vs. 標準化測驗(國語正
帶過緊反而是寶寶喝母乳時,無法順 音檢核表)
利含乳,或含乳吸吮使媽咪乳頭疼痛
的問題。

清晰度程度
決定是否要介入的因素
(Intelligibility levels)
 言語清晰度是一種聽者的主觀知覺判定,是根據言
 清晰度(Intelligibility) 語樣本中有多少百分比例的語詞能被聽者理解做
 嚴重程度(Severity) 判斷。其清晰度判斷的範圍是連續性的,範圍由不
清楚到完全清晰。
 可誘發性(Stimulability)  常見方法:

◦ 開放性字詞辨認(open-set word identification):


 錯誤型態(Error patterns) 由評估者轉錄一份言語樣本,並決定其中字詞可被辨認
的百分比。
 發展的適當性
◦ 封閉式字詞辨認(closed-set word identification):
(Developmental 即為聽者由重複或讀出的規定語詞單中來辨認字詞。
◦ 等級評量(Rating scale): 由聽者直接根據言語樣本
ppropriateness) 相對於標準做判定給予一個數值。

可誘發性測驗
(Stimulability Testing)
可誘發性
 當治療師提供一個「刺激音」時,兒童仿  Miccio, Elbert & Forrest(1999)研究指
說正確一個錯誤構音的能力。它提供一個 出兒童仿說音節或詞彙的能力,和正常語
訊息,也就是個體在一個或多個情境(如: 音習得及兒童即時更正構音錯誤的機率有
單音,音節,字詞,片語)中可以模仿聲音到 關。也就是可誘發性技巧高但未接受治療
如何的狀況,然後由治療師去決定需要什 的兒童表現,較可誘發性分數低的兒童表
麼程度的提示來達到最好的表達(如: 聽
覺模示、聽和視覺模式、聽覺,視覺和口 現好。
語模式,觸覺模式)。  對於不可被誘發的個案,因其大多無法更
 可誘發性測驗可以用來: 正自己的錯誤,所以需要給予直接的語音
1. 決定某個聲音是否不需要介入即可習得 教學介入。而可誘發技巧好的兒童,有較
2. 選擇合適的治療目標 能自我更正語音錯誤的傾向。
3. 預測治療中的進步狀況  可被誘發性也被視為一項類化的因素。

6
2016/9/22

目標音的選擇 目標音選擇
 根據語音可誘發性來決定 發展性方法: 根據一般兒童語音習得發
展的順序為基礎
 語音的出現頻率
非發展性/理論性-動機方法
 語音發展適切度  複雜方法(Complexity approach):目標更為
 語音情境的分析 複雜,以不在兒童語音系統的語言音韻來引
出聲音的泛化學習(Gierut,2007年)
 構音音韻歷程分析  動態系統的方法(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 系統的方法(Systemic approach)

目標策略:目標音順序的安排 目標策略
以Fey(1986)所描述三種可應用在音韻障 2. 水平結構化治療目標(Horizontally structured
礙孩童的目標策略為主: treatment program): 又稱廣泛訓練(training
broad). 主要是治療師在每個課程中處理多個目
1. 垂直結構化治療計畫(Vertically 標,超過一個以上的目標會併入每次的課程中,且
structured treatment program): 進行另 目標會隨著課程而有所改變。目的在讓個案廣泛
一個目標之前,需先訓練一或兩個目標可達 接觸目標語音, 在同一個課程中練習數個語音,
既定標準。此治療課程需對單一目標有高度 從中學習到語音產生的共通性及關聯性,使治療
更有效率。
反應,包含能多次重覆目標音。如: 個案如
3. 循環結構化治療計畫(Cyclically Structured
有五個不同音韻歷程錯誤,治療師以一個歷 treatment program): 以單一音素(模式)做為一
程為目標集中治療與該歷程相關的一或兩個 次課程或一周的目標,之後每次課程加入另外一
語音,直到達到部份標準再進行到下一個目 個目標,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為水平方法,而
標。此方法又被稱為深度訓練(training 每次集中練習單一語音則可視為垂直方法。治療
deep),通常是一個音接一個音由簡到難的教 師對於多重錯誤的孩童多偏好此法。
導。

介入類型 治療方法
訓練(Drill):主要依賴治療師的主導或是教學
的前因事件之呈現,而後是個案的反應。個案 語音取向  音韻取向
幾乎無法控制訓練刺激物的速度和呈現。 (Phonetic (Phonological
訓練遊戲(Drill play): 藉由融入誘導性的前 approach, motor approach,
因事件(如: 某遊戲)而從訓練中區分出來。 based) linguistic
結構性遊戲(Structure play):與訓練遊戲相  語音置位法 based)
似,但主要的刺激物是以遊戲活動呈現。通常  示範呈現  最小音素對比法
治療師由正規教學轉換到類似遊戲的活動,特
別運用在當孩童對於正規活動較無反應時。  多感道回饋
 區分性特徵
 漸進塑造法
遊戲(Play):兒童認為他所做的事是在玩遊戲
 感覺運動學習  多重對比治療法
。治療師安排活動使目標反應如同活動中的組
成部分自然地發生,同時治療師也使用示範,自  動作提示給予  後設音韻治療法
我對話及其它技巧誘發兒童的反應。  循環取向

7
2016/9/22

語音異常的錯誤類型
構音異常:  音韻歷程:
替代音  聲母和韻母的省略歷程
(substitution)
省略音
 聲母和韻母的替代歷程
 同化歷程
治療方法
(omission)  其它歷程
 添加音
贅加音  鼻音化
(addition)  去鼻音化

扭曲音  歪曲音化

(distortion)

治療階段(由動作學習文獻而來) 治療方法
 建立(ESTABLISHMENT): 誘發並穩定個案的目標行
為,讓個案可以自發做出目標行為。
 傳統治療法
◦ 動作為基礎方法:教導個案某特定語音的發音,並練習發 ◦ 前提假設(1)語音聽辨錯誤可能與構音錯誤有
出特定語音的動作。 關;(2)構音錯誤可能與發音動作錯誤有關。
◦ 語言學為基礎方法: 除了教正確發音方法外, 也要求個
案發出與目標音對比的語音,如個案常犯的錯誤發音。
 類化(GENERALIZATION): 依序處理由小至大的語言  以語言學為基礎的構音治療法:
元素(如: 單一語音,音節,字彙,句子,對話),一旦 (1).建立語音及語音特徵對比;
個案的目標達成率達到預定標準,便可繼續下一層
級的活動。 (2).以適切的音韻系統取代錯誤的音韻歷程
 維持(MAINTENANCE):主要目標是保持學生於前兩階 ◦ 治療法
段培養的能力。其治療活動與前一階段雷同,但治
療師的示範,提示頻率與時長則較前一階段減少。 最小對比治療法
循環取向治療法

傳統治療法 傳統語音聽辨訓練
背景: 前提假設(1)語音聽辨錯誤可能與構音 以Van Riper 為主
錯誤有關;(2)構音錯誤可能與發音動作錯誤有
關。 由治療師發出特定音,再由個案判斷正確與否
 所以進行”發音訓練”和”聽辨訓練”。
目的: 增進個案判斷自身語音表達正確與否的
1980年代以前,傳統治療方法是臨床治療構音 能力
錯誤最主要的理論與方法,目前仍被廣泛運用
。 方式: (Van Riper & Erickson, 1996)
優點: 治療活動簡繁排列有邏輯性,動作練習 1. 認出目標音(Identification)
後漸漸達成目標。 2. 獨立出目標音(Isolation)
3. 聽覺刺激(Stimulation):又稱聽覺轟炸(auditory
缺點: (1).聽覺訓練的成效; (2)如個案構音 bombardment)或增強聽覺刺激(amplified auditory
錯誤型態複雜,或錯誤源自於音韻系統而不是 stimulation)
發音動作計畫與執行,則傳統治療法對個案可
能不是最佳的治療策略。 4. 區辨目標音(Discrimation):請個案辨識治療師在越
來越複雜的語境中發出的目標音是否正確

8
2016/9/22

建立個案發出目標音 發音訓練
1. 認出目標音:請個案注意觀察目標音聽起來  語言治療師通常使用四種方法建立個案
及看起來的特性,並盡可能幫助個案發覺發 發出目標音的行為:
出此語言時,口腔內部的動覺。 1. 仿說
2. 獨立出目標音: 請個案在逐漸複雜的語境 2. 構音器官位置擺放
中辨別目標音。
3. 漸進式的動作調整
3. 聽覺刺激:提供故案充分的機會聽取單獨及
4. 利用語境
字中出現的正確目標音,包含將信號放大或
發目標音時多樣的重音及時長。
4. 區辨目標音:請個案辨識治療師在越來越複
雜的語境中發出的目標音是否正確。

非言語口腔動作訓練
材料和教具 Non-Speech Oral-Motor Therapy
 練習的材料和順序:  非言語口腔動作訓練涉及在教導聲音前使
◦ 目標音字詞 用口腔-動作訓練或當成言語聲指導的輔
◦ 片語和短句 助。
◦ 目標音兒謠  其背後理論主要是因為口腔-動作控制不
◦ 自發性表達: 句子,故事,文章
成熟或缺乏,或是力氣不足因而可能造成
較差的構音,因而需要在練習正確構音前
 教具 先教導控制構音器官
◦ 目標音卡片或字卡  現有的研究文獻提供不足夠的證據來支持
◦ 注音符號兒謠 或駁斥使用非言語口腔運動練習
◦ 繪本和玩具 (McCauley, Strand, Lof, Schooling, &
◦ 自創教具 Frymark, 2009, p. 353).

口部運動
非言語口腔動作訓練(NSOME)
(Oral motor activities)
 Gregory L. Lof (2009)研究中指出目  可促進或輔助構音動作的學習,先備能力
前在美國仍有85%的語言治療師使用非 的加強,發出語音前的先備能力訓練。
言語口腔動作訓練來改變語音的產生  不能做為主要活動,畢竟語音的促進還是
(Lof & Watson, 2008)。 要由言語活動達成。
 主要目標是: 嘴唇,下巴,臉頰和舌頭  藉由一些需要口腔運動的小活動或遊戲增
加個案對口腔肌肉的控制與促進口腔感覺
 國外有許多由語言治療師創造出來的口 的意識覺知。
腔動作訓練課程來促進構音  活動需要緊密配合所指導的語音才有意義。
 使用遷移的技巧,將非言語性動作遷移至
言語動作。

9
2016/9/22

口腔運動練習:舌頭 口腔運動練習與言語的結合:舌頭
 舌頭的訓練則包括舌頭向前伸及上下左  與舌頭相關的言語:  相關遊戲:
1. 將果醬抹在嘴唇上方、下方、
右各側運動。 ◦ ㄉ/ㄊ, ㄍ/ㄎ,ㄋ/ㄌ, 左側和右側,讓學生去舔果
ㄐ/ㄑ, ㄗ/ㄘ,捲舌音. 醬。
 舌尖音 ( ㄉ、ㄊ、ㄋ、ㄌ ) 異常者除 ◦ 用舌尖舔上下唇。 2. 將花生醬或果醬或奶油放在
上排牙齒後面,要求學生用
了舌尖運動外,還需訓練舌尖抬高向前 ◦ 用舌尖舔上下唇。 舌尖去舔(增加舌頭上抬動
的動作。 ◦ 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
3.
作)。
舌頭用力舔餅乾/糖果(主要
翹。 加強舌頭向前及力量)
◦ 舌頭用力舔餅乾。 4. 捲舌做馬蹄聲(增加舌頭上
◦ 捲舌做馬蹄聲。 抬動作及力量)
5. 將如花生米大小的食物放在
◦ 舌頭捲起由齒槽後掃至 嘴巴內左側或右側,請學生
軟顎再掃回來。 移動食物到對側後再咀嚼
(增加舌頭左右移動能力)。

口腔運動練習與言語的結合:嘴唇 下顎骨-唇部的分離活動力
 相關遊戲:
 與嘴唇主要相關的音素: 母 肌肉動作 音素練習
音,擦音,塞音(ㄅ/ㄆ) 1.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 如:噓
~。
 噘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 張唇 ㄚ,ㄛ
ㄨ/。 2. 學小鳥的嘴巴: 臉頰內縮,
噘嘴作聲
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3. 拔河比賽。: 用唇含住(吸
合唇至張唇 ㄅ,ㄆ,ㄇ
 拉開嘴唇,說/咿/。
 上下唇含住管狀物品,用手 管,壓舌板,鱈魚香絲..等
物品),用手往外拉(不能用
伸出唇部 ㄩ,ㄨ,
往外拉。
牙齒咬住,而是用唇含住)。
 不停交換說:咿-嗚-咿-
4. 吹氣練習
縮拉唇部 ㄧ,ㄝ,
嗚-咿-嗚
 露出上下牙後放鬆,重複的 5. 用雙唇含住吸管做「吸」 ㄐ,ㄑ,ㄒ,ㄗ,ㄘ
做。 的動作。
 吸半吸管的水,以舌、唇抵 6. 用雙唇含住吸管,然後在吸 下唇縮拉/張力 ㄈ
住使水不下掉。 管上掛橡皮圈。
 臉頰內縮,噘嘴作聲。 7. 用雙唇含住壓舌板(雙唇閉
下唇伸出/張力 ㄓ,ㄔ,ㄕ,ㄖ
緊含住)。

下頷 口腔運動練習與言語的結合:下頷
 說話時注意下巴是否會上抬?  相關音素: 需要張嘴的  相關遊戲:
音素 ◦ 咀嚼餅乾或口香糖
 要發出標準語音,下顎骨必須維持  儘量張開嘴後噘起嘴,
說/啊-嗚-啊-嗚/。 ◦ 慢慢哈氣,越長越
適當的高度,作出定位和調控,下顎  說/啊-咿-啊-咿/。

骨挫開或滑動會直接影響說話的清  說/啊-嗚-咿,啊- ◦ 說ㄆㄧ、ㄆㄞ、ㄆ
嗚-咿 ㄧ、ㄆㄞ。
晰度.
 說/啊-喂,啊-喂/。
 上下牙相碰出聲。
 做大咀嚼狀,或嚼餅乾
或口香糖。

10
2016/9/22

口腔運動練習與言語的結合:
國語的下顎骨高度
臉頰與送氣動作結合
下顎骨高度 聲母 韻母 嘴唇  與言語相關: 送氣音及需  相關遊戲:
要張嘴的音素
閉合 ◦ 學小鳥叫,吱、吱、吱。
高 ㄅ,ㄆ,ㄇ, ㄧ,ㄨ,ㄩ 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 說啪、啪、啪。
噓~。
ㄈ ,ㄋ,ㄐ, 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 ◦ 學小狗叫,汪、汪、汪。
ㄑ,ㄒ,ㄗ, 或口哨。 ◦ 說他、他、他。
 用吸管吹水。 ◦ 學鴨子叫,呱、呱、呱。
ㄘ,ㄙ, 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 說卡、卡、卡。
ㄓ,ㄔ,ㄕ, 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 ◦ 學小貓叫,喵、喵、喵。
慢吹氣。 ◦ 說啪-他-卡。
ㄖ  鼓脹臉頰,持續越久越好。 ◦ 學小雞叫,啾、啾、啾。
ㄉ,ㄊ,ㄌ ㄜ,ㄛ  鼓脹臉頰,然後爆/啪/
中 聲。
 鼓起臉頰做漱口狀。
低 ㄍ,ㄎ,ㄏ, ㄚ
打開

吹氣遊戲 吹氣遊戲
 目的: 遷移至送氣音,另外可增加肺活  視覺回饋: 吹衛生紙、羽毛、長條便利
量、呼吸控制、訓練氣流方向控制。 貼、風車…等。
 適用對象:  物品: 橡皮擦屑、紙團、乒乓球、夾子/
◦ 兒童構音異常者 長尾夾、風車、泡泡、蠟燭、紙船、風
◦ 唇顎裂 鈴、捲紙笛(不同長度)、哨子、笛子、
◦ 運動言語障礙者 用吸管(不同粗細)吹杯中水或各種物品、
◦ 說話呼吸功能受限者 卡祖笛…等。
◦ 說話呼吸協調不佳者
 附加功能: 圓唇,嘟嘴

泛自閉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閉症的溝通訓練  根據DSM-5定義,泛自閉症與認
知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溝
通障礙同屬於神經發展障礙,
呂文琬 包含: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兒
LSLS Cert. AVT ; Cert. Audiologist & SLP
童期解離症和未特定廣泛性發
展障礙。

11
2016/9/22

診斷: A. 社交溝通與互動 B.侷限、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


 在社交‐情緒相互性有缺損:  以刻板化的或重複的動作,來使用物品或語言
◦ 簡單的刻板動作,將玩具排成一列或者輕彈物品,
異常的社交接觸方式,以及無法進行正常有來有往
的對話; ◦ 仿說,由於特質所致的片語
較少分享、情緒、或表情; ◦ 堅持千篇一律,對慣例死板的奉行,或儀式化的口語或非口
語行為
無法引發社交互動或有所反應。 ◦ 對於細小的變化極度沮喪,困難接受變遷,
 使用於社交互動的非口語溝通行為有缺損: ◦ 僵化的思考模式,儀式性的打招呼,
口語及非口語溝通的整合不良; ◦ 每天走固定路線或吃同樣的食物
眼神接觸及肢體語言異常,或在理解及使用手勢有 ◦ 高度侷限的、固定的興趣,且強度或焦點異於常態
缺損; ◦ 強烈的依戀或全神貫注於不尋常的物品,
完全缺乏臉部表達及非口語溝通。 ◦ 過度侷限或持續重複的興趣)
 在發展、維持、及了解關係有所缺損: ◦ 對於環境中的感官刺激,反應過度或過低,或者有著不尋常
有困難調整行為以合乎數種社交情境; 的興趣
◦ 對疼痛/溫度顯著的漠不關心,
有困難分享想像性遊戲,或交朋友;
◦ 對特定的聲音或材質有厭惡反應,過度的嗅或碰觸物品,
對同儕缺乏興趣。
◦ 對光線或動作有視覺上的迷戀

診斷: 發病率
 C. 必須在發展早期就存在(但直至社交需  美國每91人有一人患上自閉症譜系障礙
求超過有限能力前,可能不會完全展現; (Kogan MD, et al., 2009;
或者可能被後來生活中習得的策略所遮
蔽) 。 Bradstreet JJ, et al., 2010)
 D. 症狀造成臨床上顯著的社交、職業、  男女比例:4 比1
或其他重要領域 在現今功能的缺損。  美國每58名男性,有一人患上ASD!
 E. 這些困擾無法以智力失能(智力發展疾
患)或整體發展遲緩來做更佳的解釋。智
力失能與泛自閉症頻繁共存;要做泛自閉
症及智力失能的共病診斷,社交溝通 必
須低於被預期的整體發展程度。

自閉症譜系障礙其他問題 行為特徵
 智力缺損程度(Intellectual  注視迴避
Impairment)–70% 智力低於70  儀式化行為
 語言能力(Language Impairment)  暴躁情緒
–5歲前掌握語言溝通能力十分關鍵!  自我刺激行為
 身體、遺傳疾病  對刺激的過度頓感或過度敏感
脆性X染色體症 (Fragile X Syndrome)
 緘默
結節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 仿說
 腦神經障礙、精神疾病、行為問題
 情緒/行為缺限

12
2016/9/22

評估重點 介入重點
 溝通意圖何時出現? 是否有特定人或物?  焦點放在
 用什麼模式與人溝通? 改善孩子的語言理解力(理解性語言)
 語言前期的溝通行為?
發展他的溝通能力(表達性語言)
◦ 模仿行為? 分享? 確認? 輪替?
 學習優勢--聽覺型/視覺型/混合式? 幫助他更積極融入人群(互惠性遊戲)
 語言和非語言的理解? 除了口語外,同時融入肢體語言(如:
 象徵性遊戲 眼神交流,指物動作).
 遇到挫折或要求的處理方式?
 喜好物

創造一個溝通架構 建立自然姿勢動作的使用及理解力
 模仿其動作或聲音  故意開啟一個含有動作的活動,以誘發
 跟他說話前,確定你已經吸引到他的注 孩子出現自然的姿態動作
意(如何做?)  誘發出配合的眼神及姿勢動作
 建立例行遊戲
 使用簡短的詞語
 增加視覺線索
策略:
 讓他覺得有趣或引起需求
• 運用OWL
• Sabotage

出現有意圖,溝通性姿勢動作的典型發展評估 出現有意圖,溝通性姿勢動作的典型發展評
月齡(Crais, Douglas & Campbell,2004)
估月齡(Crais, Douglas & Campbell,2004)
年齡 行為調節 社會互動 主動出現共享式注
意力
年齡 行為調節 社會互動 主動出現共享
5-6個月 看及發生聲音
式注意力
6個月 推開及伸手想要拿東 表現對東西的興趣
12個月 給予物品,眼光會輪流
西
在務品一人一物之間流
7-8個月 伸出整隻手 預期行為 轉
8個月 以雙手推開 合乎情境的揮手動 13個月 搖頭表示[不要/不是] 抱住物品,拍手表 用手指指示的方
作 示興奮 示提出要求
9個月 以握掌或打開的方式 參與行為,拍手 給東西 14個月 用手牽著大人 手指指示方式要
伸出手 求獲得訊息
10個月 碰觸大人 揮手提示,主動開啟 15個月 抿嘴唇,給飛吻
社會性遊戲,聽到音
樂跟著跳起舞 16個月 點頭表示[要/是]
11個月 手指指示 展示物品的功能 用手指指示方式 17個月 聳肩,[噓]]
表示意見

13
2016/9/22

眼神接觸及交流 共享式注意力
 指物到眼神接觸  兒童藉由眼神在個人和物體之間的
 協調式注意力(Coordinated attention) 流轉,能同時注意到兩者(同伴和
◦ 是共享式注意力的準備 物體)的一種能力。 是一種三角
◦ 一般嬰兒約在3-6個月大能跟照顧者保持短 溝通:兒童,同伴及物體
暫的協調式注意力
 一般嬰兒會在出生後6-12個月期間
◦ 雖然還沒建立有意圖的溝通行為,但他們可
以藉由眼神,聲音,臉部和身體動作交換社 開始出現,出生後第二年這些行為
會訊號,以傳遞情感資訊給對方. 的出現次數和種類會逐漸增加.

教導重要的手勢 理解性語言
 指物  有意義的情境下輸入語言
◦ 讓孩子了解溝通是傳遞訊息給別人,
對他是有用的  引起注意力後輸入語言
◦ 教給孩子能最快獲得效果且最簡單的
訊號  強調關鍵字
◦ 萬用手勢  符合孩子能聽懂的長度短句
◦ 即使不知道物品名稱仍可以指向物品
◦ 讓孩子為實際說話及各種詞彙做準備  口語搭配手勢(同步或不同步)

(摘自自閉症教養的第一步)

建立聲音技能 教導如何玩
 對於聲音較少的兒童,初期目標  先引起動機
就是增加發聲次數及種類  觀察孩子玩的模式
 模仿孩子的發聲  模仿其動作
 示範聲音  示範不同的玩法
 情境中示範語言及回應

14
2016/9/22

語言一直沒有進步時…. 語言介入的教學
 是否有發出5-10個近似的字詞?  Prizant (1983)的建議教學階段
1) 溝通意圖前期(Preintentional or early
 動作模仿技能如何? intentional): 此階段的兒童無溝通意圖,
沒有眼神交會,缺乏口語能力,只有一點
◦ 良好:搭配手勢, 圖片 聲音.
◦ 不好:引進圖片交換系統, 溝 介入重點: 引發溝通意圖,改變其特的溝通方式,教
導溝通互動的技巧.
通輔具 2) 中度溝通困難,引發性語言(emerging
language):此階段兒童已有溝通意圖和一
些口語,但口腔運動機能不佳,在語意和
語用的使用上都不恰當.
介入重點: 改善仿說式語言,加強口腔功能,在情境
下示範正確的語言

語言介入的教學 溝通訓練的重點
3) 高級溝通功能,超越引發性語言 一、基本溝通:
(Beyond emerging language) 1.主動要求
 此階段兒童已有能力使用語言做為接受與
傳遞訊息的工具,但對於溝通情境的掌握 2.回應他人
或多重語意的了解仍有困難. 3.表達看法
 介入重點: 分辨不同情境的社會性線索,瞭解社
會習慣和解決溝通挫折.
4.尋求訊息
二、社會性情緒的表達與理解
三、基本會話
摘及改編自溝通與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楊淑
蘭,2015):第十一章 泛自閉症與溝通障礙.

介入時的注意事項
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
 理解他們社交上的溝通困難
 先求溝通再求口語
 理解性語言永遠比表達性語言先
 掌握增強物及誘發動機
 善用他的優勢
 生活技能的培養 vs. 學業成績
 情緒的抒發
 體諒他們的感官不平衡
 可預測性的事件 vs. 意外

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