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中國文化導論12

中國文化的經世致用
哲學的本質
哈多 - 「哲學是生活之道」(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牟宗三 - 「生命的學問」

勞思光 - 「引導性哲學」
伊碧鳩魯(Epicurus)
「靈魂的療法」(therapy of the soul)

斯多葛學派(The Stoics)
「學習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learning the art
of living well)
心理學的「借用」
1、以存在主義為本的「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

2、以「理性」為本的「理性情緒治療法」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羅傑斯Carl roger
「當事人中心療法」(Client-center therapy)

馬斯洛Maslow
「道家式科學觀」 (Taoist science)

榮格Jung
「共時性原理」 (synchronicity)
對「人」的理解
1 「心理的人」:意識、潛意識、情感……

2「機械的人」:機械式(mechanism)的條件作用

3「存在的人」: 「自主性」與「責任」

自覺心靈、 「人乃是與其他存在體接觸並追求
意義以實現它的存在」
對「心理」的理解
「正常」(normal) - 「病態」與「不正常」
獨特的存在!不是正常/不正常

「病態化」(disease-ifying)與
「醫學化」(medicalizing)

「信念問題」、「概念問題」、「存在問
題」、「意義問題」、「價值問題」與「人
生觀問題」
• 「世界觀」的分析(Worldview Interpretation )
與重建( Worldview Reconstruction)。

• 「審視」、「自省」個人的「世界觀」,
重建一和諧、圓融的「世界觀」,最終達
至生命的轉化(transformation of life)
傳統觀念的經世致用

孝道、婚姻、殯葬
孝道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
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
『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
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視父母為禮
《論語‧為政第二》
擔心疾病!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
唯其疾之憂。」《論語‧為
政第二》
尊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
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
養;不敬,何以別乎。」《論
語‧為政第二》
和顏悅色!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
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第二》
不孝
不能遵從過分的要求·,不能怠慢不工作

孟子曰:「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爲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無後爲大。」
孝的故事與詮釋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
以擊其背,曾子僕地而不知人久之。有
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晳曰:「向
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
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
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
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
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
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
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
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
烝之孝。

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
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
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
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
新24孝行為標準
• 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 2、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
• 3、爲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 4、親自給父母做飯
• 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 7、爲父母建立「關愛卡」
•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 9、教父母學會上網
• 10、經常爲父母拍照
•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 12、打開父母的心結
• 13、支援父母的業餘愛好
• 14、支援單身父母再婚
•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 16、爲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中國大陸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
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

「家庭成員應關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得忽
視、冷中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
贍養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婚姻 因為愛,浪漫的感覺走到最後,沒有,是因
盟誓橫跨生死,不是愛情,愛情的契約承諾,一種誓 為一份承諾,一份堅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
老。」
家:不論風雨都在
《詩經‧國風‧邶‧擊鼓》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
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
嫁,娶 安,婦 《禮記》
搶婚制
中國傳統婚姻觀 功能性
繁瑣的步驟

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 從一而終、共偕連理
3. 合二姓之好
4. 事奉翁姑、傳宗接代
中國傳統婚姻儀式:
「三書六禮」
「三書」指「六禮」過程中所用文書,包括
聘書、禮書和迎書。

「六禮」指整個結婚過程的禮儀:納采、問
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孔子家語《本命解》
婦有「七出」、「三不去」;

七出者:不順父母出者,無子者,婬僻者,
嫉妬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

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一也,與共更三
年之喪二也,先貧賤後富貴者三也。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規定兩性依法
結合的法定條件及結合後男女雙方的權利
義務及由此而產生的其他責任及義務。婚
姻關係的成立有三個基本的法律特徵。
1 結婚的主體是男女兩性。不是由男女兩性
生理差別的結合,便不構成結婚。同性別
的人之間不能結婚。

2 結婚行為是法律行為。申請結婚的雙方當
事人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履行法律規定
結婚登記程式。否則,婚姻關係不產生法
律後果。即:不受法律保護的無效婚姻,
須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所規定的實
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否則不具有合法婚姻
的效力。
3 結婚行為的法律後果是,確立雙方的夫妻關
係。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責任、權利、義
務。這種已確立的夫妻關係,未經法律程
式,任何單位、個人或夫妻雙方都無權解
除夫妻關係。

4 結婚的必備條件:一是男女雙方完全自願,
二是必須達到法定年齡,三是必須符合夫
一妻制。

5 結婚的禁止條件:一是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
以內旁系血親結婚。二是禁止患有醫學認
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人結婚。
閃婚閃離
裸婚
「無車無房無鑽戒,不辦婚禮不蜜月,沒有
婚紗沒存款,裸婚,你願意嗎……」
家務戰
「丁克」家庭
「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
父權思想(Patriarchy)
男性為權力中心

男性無論於心理抑或生理上都比女性優越。

《列子.天瑞》云:「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男主外,女主外」、「夫為妻綱」
女性主義(Feminism)
「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西蒙.波
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

女性在男權社會下被迫為「他者」的身份生
存。

爭取將婦女從家庭「解放」,認為女性具工
作及經濟獨立的權利,不應因婚姻而被剝
奪。婦女應有平等的機會選擇家庭崗位。
時間可利用論
(Time Availability)
蓋瑞·貝克(Gary Stanley Becker)等經濟學
者將「家務」與「外出工作」視為經濟行
為。

家庭分工是基於成員的時間產出量,以「使
家庭有最大的獲益」為原則。
殯葬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
在。子曰:吾不與祭,如
不祭。」《論語》
子曰:「大哉問!禮,與其
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
寧戚。」《論語》
代理掃墓
網上祭祀
厚葬薄葬
死不起
綠色殯葬
禮之本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
云乎哉!」《論語‧陽貨》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
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
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
《詩》已矣。
《論語 ‧ 八佾第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