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HBCL3303

TAKE HOME EXAMINATION

SEMESTER MEI / 2020

HBCL3303

PEDAGOGI BAHASA CINA SEKOLAH MENENGAH

NO. MATRIKULASI : 850612015352001


NO. KAD PENGNEALAN : 850612015352
HBCL3303

甲组

1. a) 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学生的回答只有对、错之分,教
师评分就只可能是得分或失分。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匹配题、完形填空等。客观题
分为完成式和选择式两种方式。完成式包括常见的填空、改错等题型;选择式包括常
见的选择、判断、匹配等题型.
由于客观题具有命题的灵活性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的偶然性小以及采
分的客观性强和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学校考试和各种校外考试,均广泛地采用了客观
性试题,并且所占分数比例,已大大超过主观试题。一次考试能否及格或能否获得高
分,客观试题的得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客 类 1)唯一答案式选择题
观 型 2)最佳答案式选择题
题 3)类推选择题
编 1)题干意义要完整、明确。
制 2)题干用话要简练,避免使用太多的修饰词和大复杂的句子
时 3)所有的选择项都必须与题干有关,各选择之间的差异宜小
应 4)选择项一般有四或五项。
注 5)干扰项必须具有拟真性,才能起到迷惑干扰的作用。
意 6)各题的正确答案应注意随机排列,不宜都排在同一序位上


优 优点:
缺 1)适用不同层次的认知目标。评分客观, 准确, 迅速, 客观题只有一个真正
点 的答案, 对错一目了然, 任何人批改几乎不会由于试题本身原因造成评分偏
差。 评分省时方便, 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 又可以加快信息反馈。

1
HBCL3303

2)命题的范围广,所组成的试卷题量大、覆盖面广。
3)评分简单、客观、准确,可利用电脑评分。
4)试题保密性好。, 一个良好的试题可多次使用, 这有助于提高测验分数的
可比性。

缺点:
1)不适合测量学生组织材料及表达观点的能力。
2)限制学生想象、创造力,不宜考查写作等比较复杂的综合能力。
3)编制题目难度较大,要使选择项之间的差异尽量缩小,才能提高题目的质
量。
4)答案存在猜测得分的情况。即使一点不懂, 乱猜一项也可能得分。

论述题要求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阐述,答题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简答题。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用一定数量的文字书写答案。
论 1)题型示例—试举例说明先秦文学《诗经》的四个艺术特色。
述 2)编制论文题注意事项:
题 **试题范围不能太大,须限定答案的内容范围,不使题目过于广泛笼统
**应拟出答案评分标准,列出主要论点或知识点,规定每点得分,以便评分时能有

2
HBCL3303

所依据。
** 避免提供选择试题作答的机会,因为会影响评阅试卷所得分数之间的可比性。

优点:
1) 论文式测验的优点是能有效测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
的能力。
缺点:
1)阅卷任务重,评分缺乏客观性,易受评卷人主观因素影响,故也称主观性测验。

1 b)

 分析性试题

根据本文,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i. 开朗
ii. 爱观察
iii. 爱思考
iv. 诚实
v. 大公无私

A. i 和 ii
B. i 和 iii
C. ii 和 iii
D. iv 和 v
答案:C

 理解性试题

根据课文,选出词语正确的解释,在括号内打√。

i) 词 解释
吃力 吃的力气 (

费劲儿 (

一般力量 (

3
HBCL3303

答案:费劲儿

 应用性

根据以下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i. 满头大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ii. 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i.满头大汗:大扫除后,同学们都满头大汗。

ii. 省力 :有了机器人代劳,妈妈既省力又轻松许多。

 评鉴性
根据课文,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
--------------------------------------------------------

答案:鲁班想让撑竹篙的老艄公驾驶起来更省力,于是他根据鸭子的脚蹼特点发
明了这种既省力又轻巧的鲁板。
2a) 长文缩短:就是将内容丰富的一篇文章,删繁就简,保留“主干”,剔除“枝
叶”,按规定要求压缩成语言简练、意思明了的短文。

长文缩短的要领
1、保留原文重点,涵盖原文要点,去除文章中不重要的内容或无关紧要的枝节。
2、尊重原文,不随意发挥。必须尊重原文,只是浓缩,不是自由创作,不能更换和增
加新内容。切忌写成评论或读后感。
3、结构完整,文字通顺。经过缩写后的文章结构要求完整,自成一体。删除“枝叶”
后,要充分运用连接词、转换句等使文章顺通,不是简单删减或拼凑,要尽量保
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4
HBCL3303

三、长文缩短的格式:
1、只有一段:不管全文有几段,缩写后只能归纳成一段,不可分段书写。
2、空格书写:缩写成一段后,书写时起首要空两格。
3、注明字数:最后别忘了在段落后注明字数。这样既表明缩短后的实际字数,也帮助
自己检查是否超过规定字数。

四、长文缩短的步骤
1、第一步:反复细读全文,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理清原文内容的主次轻重。这是写
好长文缩短的首要条件。应逐字逐句一遍又一遍地静心细读,读懂每个段落和句子的
意思。把握文章的重点,才能准确地进行缩写。
2、第二步:找出中心,决定取舍。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作者要说明什么?找到中心、主题后,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取舍。凡与文章主题
有关的内容,就保留下来,无关的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舍弃。在对文章进行删减时
怎样处理词、句、段是同学们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掌握了处理词、句、段
的技巧删减起来就容易了。

3、第三步:整理短文,仔细推敲。
缩写后再细读一次,并对短文进行整理整理时要注意:
是否忠于原文;
是否有头有尾,
结构是否完整;
字数是否在要求范围内?超过字数将被扣分;
词语是否通顺;
语句是否连贯
别忘了将数好的字数写在短文末尾;
检查是否有错字,错字会被扣分。

2b)

5
HBCL3303

恐惧、憎恨和妒忌。,只管忙碌工作,不考虑自己的快乐,思想活跃,烦恼也消失。
不能因烦恼而庸人自扰,应学保险公司的精神,不幸事可能性低,公司才能经营下去。
聪明的人不应作茧自缚,为已成或未发生的事而浪费时间。

(119 字)

乙组
第一题
诗歌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抒情特征
a)诗情的真实性
b)诗情的典型性
♦情感个性—诗人个人的情感
♦情感共性—广大社会群众所共有的情感

2)探究诗歌的意境创造
a)诗境的构成因素分析
♦由景及情,情因景生—先描绘情感化的景物具象,进而由景及情,抒发主观情感。
♦以情写景,景在情中—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把景物融化在情感的流淌之中。
♦以景为主,把情感融化在景物具象的描绘之中,含而不露—不作情语、寄情言外
b)诗境的形象特征分析

6
HBCL3303

3)品鉴诗歌的艺术言语
a)引导学生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
b)引导学生分析诗的语言特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 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创设意象、营造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
围的营造,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将学生带入诗的王国,
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 在导入部分,我会引导学生读课题“出塞”,
并说明为什么读 sài,诗题中“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从诗题中,我引
导学生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
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
诗中,《出塞》是众多的边塞诗其中之一。学生对古代战争的苦了解并不深刻,因此
要结合一些资料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2. 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
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
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有些学生悲伤忧郁,思
量回家,而更多的学生想到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豪情壮志。教师随机引导:
孩子们,仗要打赢,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战士能平安回来,这是谁的心声?从而引出亲

7
HBCL3303

人的思念和深情呼唤,使全诗内涵更深,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使
后两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a. 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
b.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远,离家时间长)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条件艰苦,战争残酷
c. 离家的征人只有什么相伴?让我们从上一句诗中找答案。(明月,边关)
d. 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你怎样理解呢?
为了理解这句诗,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
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
在此常常入侵中原。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
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e. 假如你是征人,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征人们这一切一切感受,都化成了
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
[通过想象,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征人的苦,以及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一种情感。
让学生真正地走入到情境中去,感受到战争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

3. 再次感悟诗歌内容
  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
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
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明月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
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像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
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
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万里长征人
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
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
共同的愿望。因为它写出了历史的普遍悲剧,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人们从他的这
首诗获得了感情共鸣——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带着新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8
HBCL3303

古代的边塞诗,也有很多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王昌龄面对这千
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还。”的不朽佳句。我引导学生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历史留下了王昌龄的《出
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在这节课中学生深深地体味
到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国家的爱,这一切都是对和平的渴望。在人
文性体验上,给学生一个正确地认识,从小树立对和平的热爱]

4. 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古诗,更结合了大量资料,读出了诗人对征
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和平的渴望,这些诗文深处的内容。

9
HBCL3303

第二题

语文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听”又是这四项基本技能
的首要能力。“听”不但是其它三项语文技能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能够促进说、
读、写三种语文技能的共同发展。 良好的听话能力是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之一。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始终是他们获取知识和其
它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低年段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
段,因此,听力训练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
更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对小学低年级语
文听力教学也明确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
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因此,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
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在听人说话时,不仅要听清说话人的说话声音,更要听清说话人的话语字音、
词义、句意。如果听话人只是听清了说话的声音,而没有听清话语的字音、词义、句
意,那就等于没有听明白说话人的话语内容,也就没有具备听话能力。只有准确地辨
清字音、词义、句意,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听知辨析力包含三个方面:辨清字音、
辨析词义、理解句意。辨清字音训练。拼音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帮助学生识字、
阅读和写话的有效工具,更是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
下的教学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听知辨音能力。

听话训练内容举要

10
HBCL3303

(1)听话的态度

听话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听觉分析器,接受有声语言吸取信息的过程。与人交谈,
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融德育于听话训练之中,很有指导
意义。“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是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礼貌。与人交谈,应当
专注于谈话内容,以诚恳的态度,侧耳倾听。尤其是较重要的谈话,更应如此。集中
注意力于对方的谈话,是诚挚的尊重。这种态度会唤起对方共鸣,从而实现良好交流。
听别人讲话,应仪态大方,眼神、神态,都要与谈话者形成交流,使说话者感到你
“听进去了”。

听话中要善于集中注意力,善于保持注意的持续和稳定,克服注意的分散;听话
过程中顺利实现注意的转移,话题的转移,包括在不同的说话人间的转移;听话中要
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兼顾一个听话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边听边观察周围环境,
边听边抓住重点,或边听边记录。听话中还要善于排除干扰,排除说与听之间的难免
产生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干扰。

听别人说话应有一种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听,坚持客观性,方能达到准确无误
的了解。听别人谈话,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是自然的;听别人谈话引起自己感情
的冲动和变化,也常常是难免的。主观性较强的人,听别人谈话的过程中,往往不知
不觉就掺进了自己的东西,或是感受或是理解,或联想与想象,一边听,一边染上或
浓或淡的个人色彩。

(2)听话的能力

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只要没有听觉残疾,人在生理上
都有听力,但听话能力不仅仅是听力。听话能力包含着复杂的智力活动,而且与人的
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为人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听话能力只看作是一种生理机能,

11
HBCL3303

看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能力,因而忽视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对的。听话能
力更需着力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阶段尤其应注意给学生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① 语音辨识的能力

语音辨识能力,是指对特定语音序列和构成语音各要素的辩别和感知能力,如对
音素(元音和辅音)、音位和音节组合规则的感知和辨别,对语音音波(音高、音强、
音长、音色)的感知和辩别。这种对语音的感知和辩别应当是准确和敏锐的。 我们训
练学生的听话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训练他们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敏锐性。

语音中的抑扬顿挫对语音辨识有很大影响。句法、句义也对语音辨识产生影响。
其他如语速、方言等,也会对语音辨识产生不同的影响。听话在人的主观因素,对语
音辨识也有很大影响,如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熟练地领悟语词间的联系搭配,能否
准确辨别方音影响等。

语音辨识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其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训练学生辨识语
音的能力,就是要利用这些因素中的积极方面,限制克服其消极方面。

② 听话的记忆能力

听话的记忆能力,是听话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听到的话若不能记住,“一只耳
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听别人说话能迅速作有意识记,把外
部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转化成一种心理形式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听话者一边通过
语音吸收其负载的信息,一边记住,不断地听,不断地记住,使记忆的材料形成网络
和系统,这样,听话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正是要训练学生具有这样一种听话的记忆力。

听话要记住“意义”,不等于说词语不重要。利用词语进行记忆,是人类独有的
本领。词语标志事物本身,又是一种信号,有极强的概括力。听话时利用关键词语进
行记忆是一条捷径。听话时着重记住说话人的观点和提法,着重记住对重点场景的描
述,对重要事物估量的分寸等等,都能强化听话的记忆。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语言本身的记忆是重要的。人们从听话中积累词汇,掌握
多种句式,培养和增强语感,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筑在丰富的语言材料的感受基
础之上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听话之中学习说话。

③ 听话的理解能力
12
HBCL3303

听话的理解力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听话,就是为了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听话的过程,是听者接受了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其语言
信息进行解释,揭示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的含义的过程。由语音感知提供的输入信息与
已有的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对说话者说的话的理解。这个理解,既包括对话
的含义的理解,又包括对其说话的意图、情感色彩的揣度。这个理解,不是消极的
“翻译”,而是加进了听话者的推论、联想。所以说,听话者是处在积极的思索、领
悟和揣度的状况中。

培养学生听话理解力,就是使他们具有通过说话人的外部语言,追溯其内部语言
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对词义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也包括对段与篇的理解。听的
时候必须前后照顾,互相呼应,抓住其外在条理和内在联系。对话语的理解,还应包
含一种深层次的组合,就是在听话时,要联系背景材料,要了解说话者的目的性和针
对性,要思索说话者的本义和言外之意,要领悟和探寻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听话
训练中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深刻性。

④ 听话中的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感觉语言的正误、文野、
雅俗、工拙、庄谐,以及语言风格中的种种特色。听话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渠道;而人
具有良好的语感,又必然会大大提高他的听话能力和水准。

说话训练内容举要

(1)说话的态度

说话训练包括对话与独白两大类。中学生的说话训练,重点在独白,即训练他们
能够较为连贯地、系统地当众讲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当众说话与私下交谈都有态
度问题,都需要进行训练。

对中学生进行说话态度的教育,主要应抓住诚实与礼貌,积极与自信,以及谦虚
好学,勤于反思等方面。

① 说话应诚实而有礼貌

13
HBCL3303

“立言以诚”是为人的根本,也是说话训练的思想道德的基础。无论在什么场合,
言谈的内容都要实实在在,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虚伪,不油滑,不夸饰,不
为了什么目的去说违背事实的话,违心的话,不去说自己还没弄明白的话,不信口开
河去讲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废话。不仅不说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话,而且要敢于
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话。我们应当用诚实的精神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以这种诚实的态度说话,必然包含对听话者尊重和爱意,这是“养成有礼貌说话
的习惯”的基础和前提。有礼貌说话,包括称谓的礼貌,语气情态上的礼貌,体态语
的礼貌,也包括语言本身的诚挚、得体,仪态的大方、自然。这些,都是为人修养很
重要的内容。

② 说话应有积极性、主动性与自信心

中学生当众讲话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胆怯。有的学生,讲几句还勉强,要让
他连贯地、系统地说出一套话来,就感到很为难,不好意思,怕说得不好让人笑语。

要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发表欲,想讲话、敢讲话,有话要说,就如有骨鲠喉,不
吐不快。要有勇气冲破羞口、讷言的障碍,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自信心和胆量。

一个班的学生,克服了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形成了勇于发表意见,敢于发挥个
人口语才能的风气,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③ 训练说话能力应谦虚好学,勤于反思

一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校内外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长于讲话的人,
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不同的优点:有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有的长于描述,叙事
生动精采;有的简洁,有的丰富;有的含蓄而耐人寻味,有的明朗而直抒胸臆;有的
语调铿锵,有的厚重质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人们说话中的各种长处,包括
某种表达方式、某种句式的使用,某种说话技巧,我们都可学习。总之,善于博采众
长以丰富自己。

二是要勇于发现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发现了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就
设法改正、弥补。如讲话枯燥无味,词汇贫乏,就多读点文学作品;讲话罗嗦重复,
就列提纲,明确论点,增强逻辑性;口音含混,就练习咬字归音;语调平板,就下功
夫练诗朗诵……。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不断完善自己的意识。

14
HBCL3303

(2)说话的能力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说话本身的技能技巧,也反映说话者的心智水
平。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思想品德涵养、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观察、记忆、
思维、联想、想象力等,都对人的说话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就智力因素而言,
人的思维直接支配说话。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逻辑性、灵活性,都从说话中表现
出来。思维混乱,说话不可能明白。思维明晰,才有可能找到明晰的口语表达。“文
如其人”,说话更是如此,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能水平、风貌与品格。因此,培
养说话能力,要注意其总体水平的提高,就说话本身的技能技巧来说,应着重训练:

① 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

人们说话,总先有个“想头”,或是“先想后说”,或是“边想边说”。系统的、
连贯的、独白式的讲话,要“先想后说”,在说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思索和调节。日
常交谈,多是边想边说。“想”是说的前提。这“想”,就是内部言语。内部语言产
生于大脑神经中枢。所有的信息资料经过它的筛选、分析、综合、推论、联想,生成
了想要说的──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的生成是瞬间的、闪电般的,不可能对每句话作
出完整的构思和仔细的推敲。它常以一种意思的轮廓、框架、信息点、语点,或形成
它们之间的线性意向系统的形式在脑中浮现。这就是我们说话的内部依据──内部语
言。

② 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

人们说话时将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就是迅速将“意思”扩展开来,编码成
为按一定语法规则组成的词汇系列。这种“意思”扩展和语言编码是神速的。大脑神
经中枢及言语控制中心高速运转,一句句话儿从口中流出,靠的是快速的语言编码能
力。要将内部语言顺利地转换为外部语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说话者要有较为丰富
的词汇储备,可供选择和比较,编码中不致因词不逮意而卡壳,说话者能用恰当的词
按语法规则使语句“喷涌”而出。二是谙熟语法规则。所谓“谙熟”,不是说能背诵
多少语法术语,记住多少语法知识,而是指在听说交际之中,通习本民族共用的语法
规则,编码出的词汇系列符合语法规范,别人能懂。

培养学生快速编码能力,除了丰富他们的语汇,使他们谙熟语法规则,掌握多种
句式变化,还应包括快速选词,快速组句,根据语境特点与听话人的反馈,调节说话
内容与方式,以及说话时上下联系、前后呼应等能力。
15
HBCL3303

③ 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有声语言以声波形式将语音传送到听话人的耳鼓,构成言语交际。在这个过程中,
语音是极重要的。从培养说话能力的角度看,说话人必须语音准确、清晰,并且善于
运用语调、语速等,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使语音恰切地表情达意。从社会语言应用
看,人们都认为语音人人都会听。实际上,人与人间,语音差别很大。社会应用上,
语音存在问题很多。语音毛病多,不过关者大有人在。故而必须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
语音方面的训练。

A.坚持推广普通话,掌握普通话语音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根本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对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民
族的交流,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建立和发展,全民的共同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普通话与方
言在词汇语法方面也有差异,但主要区别在语音。我们在中学语文课的听说训练中,
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

B.吐字发音准确、真切

要做到语音明晰,必须在吐字发音上下功夫。吐字,要求声母咬字时部位准确。
唇、舌、齿、上颚的阻、塞、擦,要正确到位。从汉语特点来看,声母与介音(韵
头)构成的字头,要咬得有力而有弹性。C.懂得一点气息与共鸣的知识并能够运用。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原动力,也是语音的原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共
鸣状态,都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有密切关系。呼出气息的变化,关系
到语音是否响亮、清晰、持久和优美。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一点气息控制、调整的知
识,学会运用气息的方法。

D.掌握重音、停顿、语调、语速、语流的调控技巧

这些既是朗读的,也是说话的技巧。这些技巧构成说话时语音的抑扬顿挫,对表
情达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音,是突出强调某一词语或句子,在言语表达中居于重要地位。

16
HBCL3303

停顿,是说话中的间歇,既是调节呼吸的生理需要,又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同时,还是镇定自己,组织内部语言,调节与听者的交流,学会言语控制的一种重要
技巧。中学生学习连贯、系统地发表意见,从技巧上说,学会停顿几乎起着关键的作
用。

语调,是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技巧。不同的内容,感情,决定着语调;不同的语
调,如上昂,平直,曲折,低抑,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情绪。

语速,指适当的说话速度。说话速度,既与所说的内容,说话的情绪密切相关,
又要有利于说话者组织内部语言,完成语词编码。中学生当众说话,往往速度过快,
越说越快,语词编码就难以从容进行,反而容易卡壳,保持适当的语速,是语音传情
达意的重要技巧。

④ 提高语音的控制能力

要练就大脑语言中心对语音的控制力。如大脑指令发这个音,发音器官就准确发
出这个音而绝不会发出另一个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要下功夫练。这种控制
能力是说话中语音质量的保证。这种控制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克服和矫正语病,纠正说
话中的不良习惯,不断提高说话水平。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