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设计计算指导

说明:
1、本指导将全面介绍带有普罗 I 型转像棱镜系统的望远镜设计
过程以及计算,作为《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的实习范例。实验报
告需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修改,严禁全盘抄袭本指导,否则作 0
分处理!
2、本指导省略了理论分析部分,计算依据请参考有关资料。

设计题目和技术要求
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
计)
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 I 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 Γ=6 倍;

2 、 物 镜 的 相 对 孔 径 D/f′ = 1 : 4 ( D 为 入 瞳 直 径 , D =

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 2ω=8°;

4、仪器总长度在 110mm 左右,视场边缘允许 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 14mm,棱镜采用 K9 玻璃,

两棱镜间隔为 2~5mm。

6、lz′=8~10mm

如何开始呢?
我们的工作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根据需求确定像差,选型;

2、使用 PW 法进行初始结构的计算:确定系统的 r、d、n;


3、像差的校正:通过修改 r、d、n,调整像差至容限之内;

4、进行像质评价,总结数据图表,完成设计。

下面我们将根据以上步骤来示范本次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 f ' 和 f '
o e

1
由技术要求有: D f '  ,又 D  30mm ,所以 f o '  120mm 。
o 4
又放大率 Γ=6 倍,所以 f e '  f o '  20mm 。
6
2、计算 D

D物 30
D物  30  D出    5mm
 6
3、计算 D
视场

D视场  2 f o ' tg  2  120  tg 4o  16.7824mm

4、计算  ' (目镜视场)


  tg  tg '   '  45o

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 D

(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
问题:如何考虑渐晕?
我们还是采取 50%渐晕,但是拦掉哪一部分光呢?
拦掉下半部分光对成像质量没有改善(对称结构,只能使光能减少),所
以我们选择上下边缘各拦掉 25%的光,保留中间的 50%。即保留中间像质好的,
去掉边缘像质不好的。
下半的 25%由目镜拦掉,上半的 25%由棱镜拦掉,只留下中间的 50%。
如图:
移出梯形后计算:  D视  D棱  14= D视  D物  120 ,此处后截距取大于
 2 2   2 4 
 
14mm 即可,我取 14mm。
又 D物  30mm , D视场  16.7824mm , 所 以 有 D棱  16.574mm ,

D棱 。
 8.287 mm
2
所以展开厚度 L  2 D  33.15mm ,因为装配需要,取 L  33.5mm ,空气平

L
板的长度 d   22.1mm 。即(n=1.5163)
n

物镜距棱镜第一面为 59.8mm。
验算:取 59.8mm 会不会挡轴上点的光?

如图求得极限距离为 53.7mm,若小于此距离时候棱镜档光,取 59.8 是可以的。


意义:说明之前取后截距  14mm ,但是不能取得太大,否则棱镜离物镜太近了
会挡光!
6、求目镜口径 D

 D '
D目 无 渐 晕 时 候 , D目  2  f o ' fe ' tg  出  , 现 在 有 25% 的 渐 晕 , 所 以
 2 

 D '
D目  2  f o ' f e '  tg  出   22.08mm
 4 
7、结构

总尺寸 L  59.8  2  14  20  10  10  91.8  20  111.8  110mm

二、选型
望远镜:孔径大,视场小,所以轴外像差小,只需要校正轴上点像差。
两种轴上点像差:球差、位置色差。与孔径相关。
其余轴外像差:与视场相关,但慧差与孔径和视场都相关,所以也要考虑慧差。
所以:
对于物镜:校正球差、位置色差、慧差(用正弦差代替)
对目镜:大视场,小孔径。要校正:像散、场曲、畸变、慧差、倍率色差。
选择:物镜—双胶合;目镜—凯涅耳目镜。

第二部分:PW 法求初始结构参数(双胶合物镜设计)

(PW 法理论略)
一、求解本设计的结构
已知 f '  120mm, D  30mm, 2  8o
o

1、求 h, h , J
z
 D
 h  2  15mm

由设计条件,有  hz  0  孔径光阑在物镜框上 
 J  n ' u ' y '  1.4089

(u '  h f '  0.125, y '  f o ' tg  8.3912mm, n '  1)
 o

注意:由于含有平板,平板会产生像差,所以要用物镜的像差来平衡平板的像
差。
2、平板像差
两个平板,厚度为 2 L  2  33.5  67 mm ,所以有

n2  1 4 ,
 SIp   n 3
du  0.006906

其中 d  67mm, n  1.5163( K 9), u  0.125, u  0.6096,  64.06 ;


p

up ;
S IIp   S IIp (
u
)  0.003404

d (n  1) 2
C Ip 
n 2
u  0.003670

3、双胶合物镜像差
双胶合物镜像差应该与平行平板像差等值反号,据此提出物镜像差。(若不需
平衡平板像差的话,取物镜像差都为 0)
 S I  0.006906
即双胶合像差  S II  0.003404
C  0.003667
 I
进行规化后:

1) C  C , C  CI  0.001958
h 2
I
 SI
 P  h  0.0004064

2)求 P、W: W   S II  0.0032453
 J
(S II  hz P  JW , hz  0)

 P 
 P  (h )3  0.20808  P
3)求  、  : 
P W
W  W  0.2077  W 
 (h ) 2
4)求 P
0

若冕牌玻璃在前: P  P   0.85(W  0.1) 2  0.1276


0

若火石玻璃在前: P  P   0.85(W  0.2) 2  0.20803


0

查表,选玻璃对。
5)例如选取了 K9-F5 玻璃对
查 表 有 :
CI  0.002, n1  1.5163, 1  64.1, n2  1.6242, 2  35.9, 1  2.109844,
A  2.416250, K  1.708125, P0  0.097630,W0  0.076217, Q0  4.586682


所以 P  P0 ;
Q1,2  Q0   Q0  0.2138
A

W  W0 。
Q3  Q0   Q0  0.145365  4.732047
K
取“—”号时比较接近。


  2  1  Q  2.622203
 
所以  1  1   2  1.464266 注意,这是规化后的。
 n1  1
 1  1
 3   2   0.8441767
 n2  1
 fo '
 r1   81.952mm
 1
 fo '
所以  r2   45.763mm
 2
 fo '
 r3   142.15mm
 3
二、上机计算
根据之前的计算,已基本得到了双胶合物镜的初始结构参数。现在我们知道
物距:  ,半视场角: 4o ,入瞳直径:30mm,折射面数:7 个(双胶合 3 个,
平板 4 个)。
因为入瞳在物镜上,所以第一面为 STO 面,各面曲率半径已知,平面曲率为
infinity。
另 外 有 d  6, d  3, d  59.8, d  33.5, d  2, d  33.5 , 同 时 有
1 2 3 4 5 6

n1  1, n2  K 9, n3  F 5, n4  1, n5  K 9, n6  1, n7  K 9 。

输入 zemax 运行计算:
1)焦距 119.5~120.5mm 为合格;
2)像差容限

i)球差:1H 孔径小于 1 倍焦深,1 倍焦深= 589.32 =0.0377;0.707H 带球差小


n 'sin 2 um
于 6 倍焦深=0.226。
ii)色差:全孔径范围都小于 0.1 即可
iii) 慧 差 : 我 们 用 慧 差 代 替 正 弦 差 , 即 弧 矢 慧 差
Ks '  Sc ' y '  0.0025  8.3912  0.02

小于 0.02 即可。
修改 r 、 r 、 r 达到以上要求!
1 2 3

请看范例 物镜.zmx

(可以选取别的玻璃对作为双胶合物镜,有的容易校正像差,有的则稍微困难,
即使玻璃对选取相同,最后调整的结果也不相同,所以不要抄袭!)

修改好像差后,按照《光学设计手册》上 p356 页的表面半径数值表,套用标


准半径,选取影响最小的标准半径,套完半径后,保证焦距和像差在合格范围,
则达到要求!
注意:后截距,即棱镜最后面到像面的距离要求大于等于 14mm,修改完
参数后可能改值只有 8mm 左右,怎么办?
改变前面的 59.8mm 那个厚度,从而使后截距达到要求!

至此,物镜设计完毕,可以保存数据,图表,整理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目镜的设计

由于目镜的设计比较复杂,且日常使用的目镜都已成型,我们采取直接选
用的方式。
1、选型
已知 f '  20mm,出瞳距l '  10mm, 视场2 '  45.5o ,我们选择凯涅耳目镜。
e z

其中场镜的作用是“光瞳衔接”。

2、初始结构参数(三个透镜,五个面)
目镜是一个放大的光学系统,根据设计经验,我们采取“倒追”的方法,
进行反向追迹!
首先要确定的是接眼镜的结构,因为场镜只是为了衔接光瞳的,对像差的
要求在接眼镜上。
组合焦距 f '  20mm ,接眼镜 f '  20mm ,一般取 f '  1.2 f '  24mm (经
e 眼 眼 e

验公式!)
原来的出瞳距现在因为反追变成了入瞳距,并且符号要反过来,
l  10mm 。
z

规化处理: h  lz  10  0.415


z
f眼 ' 24

3、校正像差
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 S 慧差、 S 像散、 S 场曲、 S 畸变,倍率色差。
II III IV V

所以令 S  0, S  0, S  0, S  0 。
II III IV V

0.4
hz   0.415 ,所以可求 P0  0.929 ,由 C , P0 可以选玻璃对。
P0

取 ,因为不用考虑平板和场镜,直接用双胶合来校正,所以 。
C 0 C 0
同时还有: W   2.6 P  2.5
0

我们已经选好一对:
1)ZF3-ZK3

其他还有
2)ZF5-ZK6
3)ZF6-ZK10
请自行查表计算。

接下来计算接眼镜的各表面曲率半径:
因为这次不知道  ,所以不用求 Q 了,所以直接有:
P 1,2


W  W0 2.5  0.196994 2.5  0.2
Q  Q0   4.096345   4.1   2.7
K 1.67 1.67
所以接着计算:

  f眼 '
  r1   48.83mm

 2   1  Q  1.789  1
 1 ,所以  f眼 ' ,取
 1    2  0.4915  r2   13.415mm d1  1.5, d 2  4.5
 n1  1  2
 1  1  f眼 '
 3   2   2.7857  r3   8.615mm
 n2  1  3

双胶合结构参数求完!
3、设计场镜
场镜在此处的作用是帮助光瞳衔接,改变出瞳的位置。
正的场镜能使后面光组的通光口径减小,使物镜出瞳更靠近目镜,负场镜则反
之。
设计思路:
1)我们前提已知系统出瞳的位置 l '  10mm ,现在采取反追方法,所以出瞳就
z

变成了目镜的入瞳;
2)该入瞳通过接眼镜成的像与物镜框是共轭的,但此时还不重合;
3)在接眼镜后加上场镜,使之前的像再通过场镜成像到物镜框上,实现光瞳衔
接!

计算:
lz1  10mm, f眼 '  24mm
1 1 1 ,d 略小于 20mm,取 d=18mm
   , lz1 '  17.2mm
l z1 ' l z1 f 眼 '
对于场镜来说, l  l ' d  35.2mm ,这个数值未考虑透镜厚度,还要加上 6
z2 z1

~7mm,接眼镜厚度 6mm,场镜厚度 0.8~1mm,所以取 l  42mm 。


z2

而像距 l '  120  l '  120  5  125mm (取后截距 l '  5mm )


z2 F F
再由 1  1  1  f '  31.4mm

lz 2 ' l z 2 f 场 '

场镜为平凸透镜,材料选 K9 玻璃,根据   (n  1)(    ) 计算:


4 5

1 1 1
  (n  1)(  4  5 )  (1.5163  1)(  ) 
r4  31.4
,从而得到场镜的两个曲率半径。
r  16.2mm
 4
r5  
如此,算出了凯涅耳目镜的 5 个曲率半径都得到了!

目镜的上机数据
, D  5mm ,入瞳位置 l '  10mm
  22.75o 入 z

计算得初始焦距大约为 20.6mm 左右。

目镜的像差容限 :五个像差一个焦距
自己计算一下
子午慧差 2 倍焦深左右(尽量小于 0.1);像散小于 1.6;场曲小于 1.6;畸变小
于 0.56;倍率色差小于 0.03。
尽可能小些,不强制要求。

再看看现在的结构

修改目镜的入瞳距(8~10mm 那个参数),可以调整使光瞳衔接。
目镜的出瞳距为 120  10mm ,都是允许的,说明满足光瞳衔接!
总结一下目镜的要求:
1、焦距 19.5~20.5mm;
2、像差任意;
3、光瞳要衔接;
之后保存数据、图表。

光学零件制图 :尝试画一个双胶合透镜中的正透镜,选做。
第四部分:设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可以手写,可以打印,禁止复印(0 分处理)。

内容以及要求
1、封面:包括“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
2、外形尺寸计算,光学系统选型;像差容限计算。(要求有详细的计算步骤和
理论依据);
3、PW 法计算初始结构参数,要求详细过程
 
物镜: 平板像差  物镜像差(等值反号) P, W  P , W  P0 , C I
 查表选玻璃对  1,Q0  Q  r1 , r2 , r3  d1 , d 2

K t ', xts '  0  P0 , C I  查表选玻璃对  Q  r4 , r5 , r6


目镜:
光瞳衔接  场镜f 场 '  r7
4、像差校正;厚度取整;套标准半径(选做);光瞳衔接。
打印数据,像差曲线;
5、像质评价。自述,是否达到像差容限要求,什么原因。
6、零件图(选做)。
7、学习的心得体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