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6卷  第 5期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l

.6 No .5
  2007年  10月  
J
our
nalo
fGu
ang
zho
uUni
ver
sit
y( Na
tur
alS
cie
nceEd
iti
on) Oc
t. 2007

文章编号 :1671-4229( 2007) 05-0027-05

基于重心坐标的平面几何证明器

孙  纲
( 广州体育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东 广州  510500)

摘  要 :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所选的参考坐 标系对于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重心坐标系 解决平面几何


问题的好处是方法简单 , 过程简洁, 同时, 有利于实现证明 的机械化 .将重心 坐标作为 算法, 在 Ma
ple下编 写的
程序 Gp可以高效地证明一类平面几何问题 .
关键词 :定理机器证明 :重心坐标 ;几何证明器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几何定理 的机器 证明 是 自动 推理 和符 号计 算领 域最 的方程等内容在文献 [ 1]中已有 详述 .


活跃的分支之一 .目前, 等式 型定理 机器 证明的 方法 主要 将重心坐 标 作为 算 法 来实 现 几 何 证明 器, 除已 有 的
形成了坐标法 、几何量法 和搜 索法等 主要 的方法 .本 文工 点 、直线 、圆等的概念以外, 还 有一些平 面几何 信息需 要描
作也属于坐标法, 但是该坐标 并非人 们熟悉 的笛卡尔 平面 述 .譬如, 重心坐标系下的距离 、面积 、角度等 等, 这 些内容
直角坐标, 而是重心坐标 .重 心坐标 对于 解决一 类平 面初 在文献 [ 1]中没 有叙 述, 以下就 重心 坐标 的仿射 和度 量进
等几何问题尤其高效 简洁 .本文主要是将重心坐标 的概念 行探讨 .
机械化, 将重心坐标作为有效的 算法, 在 计算机 上用 Ma
ple
程序实现初等几何定 理的机器自动证明 . 2 重心坐标的仿射和度量

1 重心坐标的定义 2.1 无穷远点的规范坐标
重心坐标系下, 平面上的 点可以分 为普通 点和无 穷远
平面 上任取 一个三 角形 A
1A2A
3 叫 做坐标三 角形 .对 点 .引入重心规范坐标的 概念, 使得 平面 上的普 通点 具有

于该平面上的任意一 点 M, 将下述 3个三角形面积的比值 唯一性表示 .而无穷远点 的重心 坐标 也是齐 次坐 标, 相类

■MA
2A3:
■MA3 A1 :■MA
1A2 =μ1:μ2:
μ3
似, 可以将无穷远点的表示唯一化 .

叫做点 M的重心坐标, 记为 M=( μ


1:μ2:
μ3) .这里 的三角 定理 1 令点 M =( μ1 :μ
2:μ3 )为一 个无 穷远点, M的

形 ■MA2 A3 、■MA3 A1 、■MA


1A2 的面 积都是 带符 号的 .约
坐标满足 μ
1 +μ
2 +μ3 =0, 在 μ1, μ
2, μ
3 中, 总 能找 到其 中

定:
顶点按照逆时针方向排 列的三角 形, 面积为 正 ;
顶 点按 两个的和不为零, 设 μ
1 +μ
2 ≠0, 则令

照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三角形, 面积为负 . μ1 μ


2 μ3
1 = , 2 = , 3 = ,
在此约定 :A1 、A2 、 A μ1 +μ2 μ +μ μ1 +μ2
3 表示 坐 标三 角 形 的 3 个 内角 之
1 2

将 ( 1, 2, 3 )称为无穷远点 M的规范坐标 .
值, a
1 、a
2 、a
3 表示坐标三角形诸对应边之长, 并令

a
2 2 2 2 2 2 2.2 重心坐标系下的距离
2 +a
3 -a
1 a
3 +a
1 -a
2
p
1 = , p
2 = , 2.
2.1 两点之间的距离
2 2
2
a
1 +a
2
2 -a
3
2
设普通点 M1, M2 的重心规范坐 标分别为
p
3 = .
2 ( 11, 21, 31 ), ( 21, 22, 23 ).

  重心坐标 与直 角坐 标的 关系 、重 心规 范 坐标 、无 穷远 在某个直角 坐标 系下的 坐标 分别为 ( ξ


1, η1 ), ( ξ
2, η2 ), 由

点的概念 、重心坐标系下直线 方程与 直线间 的关系以 及圆 直角坐标系下两点距离公式, 点 M1, M2 的距离平方

  收稿日期 :2007 -01 -11; 修回日期 :2007 -04 -19


  作者简介 :孙  纲 ( 1976 -) , 男, 助教, 硕士, 主要从事定理机器证明研究以及大学计算机的教学与研究 .
  *广州大学软件所 2003级硕士研究生 .
28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6卷  
2 T
M1 M2 =( ξ
1 -ξ
2)
2
+( η1 -η
2) .
2
G δ
M( p
1, p
2, …, p
n) = ,
化简上式可得 : δ
 0
2 2 2 上式被称为 P的 Ca
yle
y-Me
nge
r矩阵, 同时
M1M2 = p
1( 11 - 21 ) +p
2( 12 -22) +p
3( 13 -23 ) .
T
G δ
2.
2.2 点到直线的距离 D( p
1, p
2, …, p
n) =
δ
 0
定理 2 设平面上一个普通点 M =( μ
1:μ
2:μ3 ) 和一条
被称为 P的 Ca
yle
y-Me
nge
r行列式 .
直线 l
:h1v
1 +h
2v2 +h
3v3 =0, 其 中点 M不在 直线 上, 则点

M到该直线的距离 h满足下列公式 : 下面的定理 是 Ca


yle
y-Me
nge
r行 列式 的一 个经 典结 果

h 的推广 .
1μ1 +h2μ2 +h 3μ
3
h= ,
μ1 +μ2 +μ3
定理 4 令 D( p
1, p
2, …, p
n) 是在 d维 空间上 的 n元

其中, h
1, h
2, h
3 均为坐标三角形三顶 点到该 直线的实 际距 组, 其中元素为点和定向超平面, 若 n
≥d+2, 则
离. D( p
1, p
2, …, p
n) =0.

2.3 重心坐标系下的面积   推论 1 在 d维空 间上, 令 D是元素为 点和定向 超平


关于重心坐标系下的 面积, 主要 研究不 共线的 3 点组 面的 n元组组成的 Ca
yle
y-Me
nge
r行列式, 若 n≥d+3, 则
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 D[ i
, j
] =0.
定理 3 设某个 ■ABC在某个 坐标三角 形 A
1A2A3 下, 其中, D[ i
, j
] 表示行列式 D划去第 i
行第 j
列的余子式 .
坐标三角形 3个顶点在某个直角坐标下 的坐标分别为 2.
4.2 标准系数 P
A
1(x
1, y
1 ), A2(x
2, y
2), A
3(x
3, y
3 ), 已知坐标三角 形 A1 A2 A3, 直线 l
:h1μ
1 +h
2μ2 +h
3μ3 =

■ABC的 3个顶点在重心坐标系下的重心规范坐 标为 0, 其中 h
1, h
2, h
3 是齐 次的, 设一个 标准系 数 P
, 使得 Ph
1,

A( 11, 12, 13 ), B( 21, 22, 23 ), C( 31, 32, 33 ), Ph


2, Ph3 分别表示 坐 标 三角 形 三顶 点 到 直线 l
的 实际 距
则 ■ABC的面积满足下列公式 : 离, 根据定理 4, 有以下行列式成立 :
11 12 13 x
1 y
1 1 2 2
0 a
3 a
2 Ph
1 1
1
S= 21 22 23 x
2 y
2 1 . 2 2
2 a
3 0 a
1 Ph
2 1
31 32 33 x
3 y
3 1 2 2
a
2 a
1 0 Ph
3 1 =0,
2.4 标准系数
1
在求直线外一点到直 线的距 离时, 要求 该直线的 距离 Ph
1 Ph
2 Ph
3 - 0
2
系数 h
1, h
2, h
3 为 坐标 三角 形 三顶 点到 直 线的 实际 距 离 .
1 1 1 0 0
只要找到一个标准系 数, 使得 齐次的 直线方 程的系数 比值
化简上述行列式, 求得 :
中 h
1, h
2, h
3 分别确定下来, 表示坐标三角形三顶点 到直线
2S
的实际距离 .这样, 在 重心坐 标系下 直线 方程便 具有 唯一 P= 2 2 2
.
-c
2c3a
1 -c
3c1a
2 -c
1c2a
3
表示 .
[ 2, 3]   其中, S
表示坐 标三角形的面积, c
1 =h
2 -h
3, c
2 =h
3 -
4.1 Ca
2. yle
y-Me
nge
r行列式
h
1, c
3 =h
1 -h
2.
假定欧几里德空 间中, 元素 为点和 定向超 平面的 n元
求得标准系数 P后, 可 以扩 充原 有直 线的 概念, 将 直
组 P=( p
1, p
2, …, p
n), 定义一个映射 g:P×P→R, 并且令 :
线分类为普通直线与标准 直线, 进而将 无穷远 点分类 为标
· g( p
i, p
j)为 p
i, p
j距离的平方, 若 p
i, p
j均为点 ;
准无穷远点和规范无穷远点 .
· g( p
i, p
j) 为 p
i到 p
j有向 距 离, 若 p
i, p
j中, 有 一个 是
2.
4.3 几个特殊直线方程
点, 另外一个是定向超平面 ;
过直线外一点与 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
直线 1:
1
· g( p
i, p
j)为 - co
s(p
i, p
j), 若 p
, p
i j均为定向超平面 ;
算法 :
设平面上, 直线外普通点为 ( α1, α2, α3 ), 已知直
2
在这里用 g
i代表 g( p
j i, p
j), G代表矩阵 ( g
ij) n×n, 并且 线为
令 δ=( δ
1, δ
2, …, δ
n), 其中, 若元 p
i为点, δ
i=1;
若元 p
i为 h
1μ1 +h
2μ2 +h
3μ3 =0,

超平面, δ
i=0, 这里 i=1, …, n
.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c
1μ1 +c
2μ2 +c
3μ3 =0, 点 ( α1, α
2, α3 )在

然后, 令 所求直线上, 得到 :
 第 5期 孙  纲 :
基于重心坐标的平面几何证明器 29
   
2 2
c
1α1 +c
2α2 +c
3α3 =0. 0 a
3 a
2 P
1h1 1
根据推论 1, 有下 列行列式成立 : 2
a
2
a P
3 0 1 1h2 1
2 2
0 a
3 a
2 Ph
1 1 2 2
a
2 a
1 0 P
1h3 1 =0,
2 2
a
3 0 a
1 Ph
2 1 1
P
2c1 P
2c2 P3 c
3 - co
s(l
1, l
2) 0
1 =0,
2 2
a
2 a
1 0 Ph
3
2
1 1 1 0 0
Pc
1 Pc
2 Pc
3 0 0
  化简上述行列式, 求得定理 5的结果 .
1 1 1 0 0
推论 2 平 面上, 若两直线的 夹角的余 弦值为 1, 则两
化简上式得下式
直线平行 .
c
1 m1 +c
2 m2 +c
3 m3 =0.
推论 3 平 面上, 若两直线的 夹角的余 弦值为 0, 则两
其中,
2 直线垂直 .
m1 =2a
1h1 -2p
2h3 -2p
3h2,
2
m2 =2a
2h2 -2p
3h1 -2p
1h3,
2 3 平面几何证明器 Gp的算法与编程
m3 =2a
3h3 -2p
1h2 -2p
2h1.

联立两式 :
  Gp的编程是以重心坐标理论为算法的, 其本质就是定
c
1α1 +c
2α2 +c
3α3 =0
义重心坐标系 下的 点 、直线 、二 次曲 线等 几种 平面 几何 对
c
1 m1 +c
2 m2 +c
3m3 =0
象, 以 及 这些 几 何对 象 之间 的 关 系 .这 些对 象 和关 系 在
求得该直线方程为
Ma
ple
环境下以函数的 形式来 表达 .例如, Gp中 编写 了点
α
2  α
3 α3  α1 α
1  α2
μ
1 + μ
2 + μ
3 =0.
的定义 、点和点之间 、点和直线之间的关系 的函数 17个, 定
m2  m3 m3  m1 m1  m2 义直线的函 数 2个, 直线间 位置关系判 断的函数 11个, 圆
过 直线 外 一点 与 已知 直 线平 行 的 直线 方 程 .
直线 2: 的定义函数以及点与圆的关系函 数 4个 .
方程参见文献 [ 1] . 编写这些函数的算法全部 来源于文献 [ 1]中已 有的结
直线 3:
已 知直线 关于另 一条已知 直线对 称的直 线方 果和本文关于重心坐标的仿射和 度量所探讨的结果 .以下
程. 就函数 ng
c( )与 De
( )的编程方法说明如 下 :
算法 :
假设已知直线 l
1, l
2, 则 l
1 关于 l
2 对称的直 线方 函数 ng
c( )的意义是 将普通点的重心坐标转换 为重心
程可以由以下方法给 出 : 规范坐标 .根据文献 [ 1] 中 的讨 论得 知, 如果 普通 点的 坐
所求直线过 l
1, l
2 的交 点 ;l
1 上 任意 一点 关于 l
2 的对 标是 ( μ
1:μ2:
μ3 ), 则该点的重心规范坐标为 ( 1, 2, 3 ), 其
称点在所求直线上 .这里任意一点可以取无穷远点 . 中
4.4 重心坐标系下的 角度
2. μ
1 μ
2
1 = , 2 = ,
定理 5 平面上, 已知两直线 μ
1 +μ
2 +μ
3 μ
1 +μ
2 +μ
3

l
1:h1μ1 +h
2μ2 +h
3μ3 =0, μ3
3 = .
l
2:c
1μ1 +c
2μ2 +c
3μ3 =0, μ1 +μ2 +μ3
这两条直线在重心坐 标系下的交角的余弦值为 在 Ma
ple
中编程如下 :
2 2 2
ω1 a
1 +ω2 a 2 +ω3 a
3 ng
c:=p
roc
( )l
oca
lp:
-P
1P2 2 .
8S i
fna
rgs<1 t
henERROR( `t
wop
oin
tsa
tle
ast
' ) :f
i:
其中, P1, P2 分别为两直线的标准系数, S为 坐标三角 形的 p:=[ a
rgs
[ 1] [ 1] /( a
rgs
[ 1] [ 1] +a
rgs
[ 1] [ 2] +a
rgs
[ 1] [ 3] ),
面积, 且 a
rgs[ 1] [ 2] /( a
rgs
[ 1] [ 1] +a
rgs
[ 1] [ 2] +a
rgs
[ 1] [ 3] ),
ω1 =( h
3 -h
1)(c
1 -c
2 ) +( h
1 -h
2) ( c
3 -c
1 ), a
rgs[ 1] [ 3] /( a
rgs
[ 1] [ 1] +a
rgs
[ 1] [ 2] +a
rgs
[ 1] [ 3] ) ] :
ω2 =( h
2 -h
3)(c
3 -c
1 ) +( h
3 -h
1) ( c
2 -c
3 ), e
nd:
ω3 =( h
1 -h
2)(c
2 -c
3 ) +( h
2 -h
3) ( c
1 -c
2). 函数 De( )的意义是 求出两 个普 通点之 间的 距离 .本
以上定理 可以 利 用 Ca
yle
y-Me
nge
r行 列式 得出 .依据 文已经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在 Ma
ple
中进行如下编写 :
条件可以写出如下行 列式 : De
:=p
roc
(A, B)
30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6卷  

s
impl
if
y( n
orma
l(s
qrt
( p
[ 1] *( ng
c( A) [ 1] -n
gc( B) [ 1] ) 2 证明
+p[ 2] *( n
gc( A) [ 2] ①Le
moi
ne:=p
roc
()
-ng
c( B) [ 2] ) 2 +p[ 3] * ( ng
c( A) [ 3] -n
gc( B) [ 3] ) ②l
oca
la, b
, c
, p
, q
, r
:
2) ), s
ymb
oli
c): ③a
:=p
A[ 1] :b
:=p
A[ 2] :c
:=pA[ 3] :
e
nd: ④p:=LLI
nte
rse
cti
on( PLPe
rpe
ndi
cul
ar( a
, Lt
[ 1 ] ), La
Gp中所有函数的编程均与上述两个函数相类似, 将重 [ 1] ) :

心坐标理论的相关 结果作 为算法, 然 后用 Ma


ple语言 表达 ⑤q:=LLI
nte
rse
cti
on( Lt
[ 2] , La
[ 2] ) :

出来 . ⑥r
:=LLI
nte
rse
cti
on( Lt
[ 3], La
[ 3] ) :

3.1 Gp中约定的常量 ⑦i
fCo
li
nea
r(p
, q
, r
)

( 1) a
1, a
2, a
3 表示坐标三角形三顶点对应的三 边长 ;
⑧t
henRETURN( t
rue
) :
⑨e
lseRETURN( f
als
e) :
( 2) A1, A
2, A3 表示坐标三角形三内角 ;
0f
1 i
:
( 3) p
A[ 1], p
A[ 2] , p
A[ 3]表示坐标三角形三顶点 ;
1e
nd:
( 4) s
, S分别表示坐标三角形的半周长和面积 ;
该例中第 1行编写了主函数 ;
第 2行声明局部变量 ;

( 5) p
G, p
I, p
O, p
H, p
N分别表 示坐标 三角形 的重心 、内
3行建立坐标三角形 ;
第 4 ~ 6行描述命题已知信息 ;
第 7~
心 、外心 、垂心和 Na
gel
点;
10行 为命题 逻辑 判断部 分, 第 11行完 成主 函数定 义 .在
( 6) r
, R分别表示坐标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半径 ;
Ma
ple
环境中, 输 入 Le
moi
ne( ) ;
运行主函数, 程序给 出判断
( 7) p
1, p
2, p
3 是约定的常量 ;
结果 .
( 8) p
InCe
[ 1] , p
InCe
[ 2] , p
InCe
[ 3] 分 别表示 坐标 三角
例 2 自三角形 A
BC的一个顶点 A向其他两角的平分
形内切圆切点 ;
线作垂线, 则两个 垂 足 E
, F的连 线平 行 于该 顶点 A的 对
( 9) La
[ 1], L
a[ 2] , La
[ 3] 分别表示坐 标三角形 三边标
边.
准方程 ;
证明
( 10) L
h[ 1], Lh[ 2], L
h[ 3] 分别 表示 坐标三 角形 三高
Ex
2:=pr
oc()
线标准方程 ;
l
oca
lA, B
, C
, E
, F:
( 11) L
t[ 1] , Lt
[ 2], L
t[ 3] 分别表 示坐标 三角形三 角平
A:=p
A[ 1] :B:=p
A[ 2] :
C:=pA[ 3] :
分线标准方程 ;
E:=ng
c( Ft
( A
, Lt
[ 3] ) ) :
( 12) L
m[ 1] , L
m[ 2], Lm[ 3]分别表 示坐标三角 形三中
F:=n
gc( Ft
(A, Lt
[ 2] ) ) :
线标准方程 .
Li
nes
IsPa
ral
lel
( L
a[ 1] , PPLe
(E, F) ) :
3.2 Gp的使用 e
nd:
使用 Gp证明几何定理, 需要以下步骤 : 例 3 求证 :
三角形 ABC三边中点 m1, m2, m3 ;
三 高线
( 1)在 Ma
ple环境 中调 用 Gp程序 , 输入 r
eadGp:
后, 垂足 h
1, h
2, h
3;以及 诸顶点到 垂心 H所 连线 段之中 点 k
1,
Gp中的所有函数包均被装载 ; k
2, k
3 凡 9点共圆 .

( 2)在 Ma
ple环境下编写主函数 ; 证明
( 3)声明局部变 量 ; Ex
3:=pr
oc()
( 4)选取不共线 的三点建立坐标三角形 ; l
oca
lA, B
, C
, H, H1, H2, H3, K1, K2, K3:
( 5)用 Gp中已有的变量与函数的 组合, 描述命 题的已 A:=p
A[ 1] :B:=p
A[ 2] :
C:=pA[ 3] :
H:=pH:
知信息, 并赋值给局部变量 ; H1:=F
t(C
, La
[ 3] ) :
( 6)描述命 题的求 证信 息, 并用选 择语 句编 写命 题逻 H2:=F
t(A
, La
[ 1] ) :
辑判断部分 ; H3:=F
t(B
, La
[ 2] ) :
( 7)运行主函数 , 返回命题的证明结果 . K1:=Po
int
Bet
wee
n( C
, p
H, 1) :
例 1 设三角 形 ABC的 ∠A的 外角平分线 与 BC的延 K2:=Po
int
Bet
wee
n( A
, p
H, 1) :
长线交于 P
, ∠B的 平分 线与 AC将 于 Q
, ∠C的 平分 线和 K3:=Po
int
Bet
wee
n( B
, p
H, 1) :
AB交于 R.求证 :P、Q、R三点共线 ( Le
moi
ne线定理 ) . i
fPI
sOnCe( H1, Mi
dCe( ) ) a
ndPI
sOn
Ce( H2, Mi
dce( ) ) a
nd
 第 5期 孙  纲 :
基于重心坐标的平面几何证明器 31
   

PI
sOnCe
( H3, Mi
dCe( ) ) a
ndPI
sOnCe( K1, Mi
dCe( ) ) a
nd
PI
sOnCe
( K2, Mi
dCe( ) ) a
ndPI
sOn
Ce( K3, Mi
dCe( ) ) t
hen 4 结束语
RETURN( t
rue
):
e
lseRETURN( f
ale
s) : 本文的工作 旨在 基于 重心 坐标 实现 定理 机器 自动 证
f
i: 明器 Gp.尽管 在文 献 [ 1] 中就 二次 曲线 进行 了相 关的 探
e
nd: 讨, 但在 Gp中还未有实现 .今后 的工作将 要对 Gp做 进一
Gp中还编写了许多初等几何经典定理证明的例子, 以 步的完善 .此外, Gp目前仅仅能够给出平 面几何问 题真假
[ 4]
及一部分平面几何定 理 的证明 . 的判定, 并不能给出可读性证 明, 对于这 一点, 非常有 必要
展开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 1]  杨  路 .谈谈重心坐标 [ C] / /初等数学研究论文选 .
上海 :
上海教育出 版社, 1992:430-458.
YANGLu
.Di
scus
sio
nonbr
ary
cen
tri
cco
ord
ina
tes
[ C] ∥S
ele
cte
dpa
per
sofe
leme
nta
ryma
the
mat
ics
.Sh
ang
hai
:Sh
ang
haiEd-
uc
ati
onPr
ess
, 1992:430-458.
[ 2]  Ya
ngL.Di
sta
nceCo
ord
ina
tesus
edi
nge
ome
tri
cco
nst
rai
nts
olv
ing
[ C] ∥Wi
nkl
erF.Au
toma
tedde
duc
tio
ning
eome
try
, l
ec-
t
ureno
tesi
nar
ti
fi
cia
lint
el
li
gen
ce2930.
Spr
ing
erVe
rla
g, 2004:216-229
[ 3]  Ya
ngL
, Zh
angJZ.Me
tri
ceq
uat
io
nsi
nge
ome
trya
ndt
hei
rap
pli
cat
ion
s[ R] .I
nte
rna
tio
nalCe
nte
rfo
rTh
eor
eti
calPh
ysi
cs,
T
rie
ste
, I
tal
y, 1989.
[ 4]  Ch
ouSC.Me
cha
nic
alg
eome
tryt
heo
rempr
ovi
ng[ M] .Do
rdr
ech
t, Ne
the
rla
nds
:Dr
eid
elPu
bCo
mpa
ny, 1988.

Pl
anege
ome
trypr
ove
rba
sedonbar
yce
ntr
icc
oor
dina
tes
S
UNGa
ng
( METC, Guang
zho
uIns
ti
tut
eofPhys
icalEduc
ati
on, Guan
gzho
u510500, Chi
na)

Ab
str
act
:Ing
ene
ral
, i
tisv
eryi
mpo
rta
ntt
ocho
oses
uit
abl
eco
ord
ina
tesf
orpl
aneg
eome
trypr
obl
emp
rov
ing
.U-
s
ingba
ryc
ent
ri
cco
ordi
nat
est
opr
oveg
eome
trypr
obl
emsi
ssi
mpl
ean
dthepr
ovi
ngp
roc
essi
sbr
ief
.Fu
rthe
rmo
re,
b
ary
cen
tri
ccoor
d i
nat
esi
seasytober
eal
iz
edi
ntotheme
cha
nic
alpr
ovi
ng.Adopt
ingba
ryc
ent
ricco
ord
inat
est
he-
o
ryasal
gori
t
hms, t
heaut
horimpl
eme
ntsapr
ogra
mGpi nMapl
eenvi
ro
nmentwhi
c hc
aneff
ic
ien
tl
yp r
ovepl
ane
g
eome
trypr
obl
ems
.
Ke
ywo
rds
:au
toma
tedt
heo
remp
rov
ing
;ba
ryc
ent
ri
cco
ordi
nat
es;g
eome
tryp
rov
er


责任编辑 :周  全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