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各位觀眾大家午安,歡迎蒞臨由高雄市交響樂團演出的音樂會---熱(ㄖ)情,與冷

(ㄥ)冽之間,我是本次的導聆主講人: 林思予。

上半場將為大家帶來兩位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第一首是選自由穆索斯基創作、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改編的 歌劇「霍萬希納」第一幕前奏曲。第二首,則是柴
可夫斯基非常為人熟知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由知名鋼琴家也是台灣女婿的
「魏樂富」(挪抬)。擔任獨奏家。在中場休息過後,會為大家帶來芬蘭(‘’’)愛國
作曲家西貝流士的第一號(ˊˊˊ)交響曲。

穆索斯基、柴可夫斯基、西貝流士(ˋ)這三位作曲家都是出生在冷冽的北方國度,
今天演出的三部作品創作年代也都非常相近,他們眼看著西歐是當時的文化重
鎮,在音樂的發展上可說是非常的精彩豐富,因此這些作曲家一方面學習「西
方」的作曲手法,另一方面也在找尋自己民族的根本,透過發掘歷史故事、民
謠、描寫地景等等,將這些元素融合進自己的作品裡面,創造出屬於「在地」
獨特的作品。

樂團所要演奏的第一首曲子: 歌劇「霍萬希納」第一幕前奏曲,相較這部歌劇後
面所發生的腥風血雨,這首前奏曲有個非常美麗的名字:「莫斯科河(ˊ)上的黎
明」。

這部歌劇又被翻譯作「霍萬斯基事件」,劇情主要是敘述十七世紀發生在俄羅
斯的歷史事件。這位霍萬斯基王子不滿於現況,於是聯合當時的保守派意圖推
翻帝國政權,但最後是以失敗告終。雖然作曲家穆索斯基花了八年進行創作,
但(、)一直到他過世前都沒能夠完成,後續由同樣是「俄國五人組」的好友: 林
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完成修訂並演出,後續又有許多有名的作
曲家對這部作品進行改編,如拉威爾、史特拉文斯基、蕭士塔科維奇等人。而
今天(,)高市交所要演出的是林姆斯基的版本。
這部作品的音樂讓我們腦海產生畫面,在這個疫情的時候帶我們來到冷冽的莫
斯科河畔,我們可以聽到小提琴悠悠的開場,接續木管樂器獨奏出的旋律,而
這段旋律在樂曲中間的時候變得更加澎湃,我們將會聽到樂團所模擬出持續不
斷的教堂鐘聲(播放音樂) 。馬上畫面一轉帶到了歌劇第一幕的場景: 紅場,也就
是俄羅斯歷代以來的政治中心。
這次帶領高市交演出的是畢業於俄羅斯國立音樂院的指揮楊志欽,他將會帶領
我們體會到到地的俄羅斯風光。

第二首為大家帶來柴可夫斯基膾炙人口的鋼琴協奏曲,其中我們可以聽到精彩
的炫技,同時也有優美的旋律。這部作品不僅考驗獨奏家的技巧,也非常考驗
與樂團之間的默契。
柴可夫斯基的這部作品本來是要提獻給當時俄羅斯有名的鋼琴家,同時也是他
的導師安東 魯賓斯坦。但就在柴可夫斯基將完成的草稿帶給他,希望尋求他的
專業建議時,卻遭到嚴厲的批評。魯賓斯坦對他說:「這部作品如此的怪異、
又不按牌理出牌、樂曲安排還頭重腳輕。根本不像是專業的作曲家所寫出來的,
這種東西還是不要拿出來給人看吧。」聽到這樣的批評,柴可夫斯基見笑轉生
氣,直接跟他老師說:「我絕對不會改動任何的音符……」,「……並且我會原
封不動的把它印刷出來」。後來柴可夫斯基將這首曲子寄給當時德國有名的指
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受到了他極大的讚賞,馮
畢羅認為這首曲子展現出了柴可夫斯基原創性,有許多是非常美麗的段落。因
此柴可夫斯基後來決定將這部作品轉而題獻給馮畢羅,並且交由他在美國波士
頓首演,而事實也證明觀眾非常喜愛這部作品,甚至在同年的 11 月時一連在俄
羅斯演出了四場音樂會。後來魯賓斯坦也親自彈了這部作品,他不得不承認這
部作品其實是很成功的。

第一樂章的一開頭就顯露出柴可夫斯基不按牌理出牌個性,我們將會聽到由法
國號及樂團奏出鏗鏘有力的聲響,清楚呈現這部作品所標示的調性---降 B 小調。
但是卻令人措手不及的接到 Db 大調終止。並且旋律會繼續在這個調上演奏,更
特別的是鋼琴家需要橫跨高低音域的砸出和絃。我們來聽聽看這段開頭。(播放
音樂)

這段旋律是不是很讓人印象深刻呢? 一般來說,作曲家為了讓聽眾有深刻的印
象,會將第一個出現的旋律建立在標題所標註的調性上,以這部作品來說就是
降 B 小調,但柴可夫斯基反而使用 Db 大調來呈現,而還有一個值得一題的是,
作曲家為了能夠讓觀眾牢牢記住最一開始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在樂曲後面還
會繼續以各種方式出現讓大家聽到,但這段旋律在樂曲中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我完全能夠想像魯賓斯坦在柴可夫斯基談給他聽時會眉頭深鎖: 「蛤(戲謔) 這部
作品這麼的不合常理,你竟然要我彈這種東西喔?」。

第一樂章真正的主題在樂曲開始後一段時間才出現,他巧妙的使用烏克蘭的民
謠《喔!烏鴉嘎嘎叫(Ой, Кроатще, Кроатще, чение ворон)》作為素材。民謠
的原曲速度平緩且富有歌唱性,我們先來聽聽看。(播放音檔)

柴可夫斯基將這個素材改寫成較快的旋律,由不完整三連音所組成的音形使旋
律有跳動的感覺。 (播放音檔)

這部作品還有一個明顯利用民謠當作素材的地方,就是第三樂章。一開始就以
烏克蘭民謠《來吧!來吧!伊凡卡(Vyidy, vyidy Ivanku)》作為主題,我們來
聽聽看民謠的原曲長甚麼樣子。(播放音樂)

柴可夫斯基在他的作品中完整呈現這段民謠的旋律,而且他在第二拍加上重音
企圖打破觀眾心理對三拍子的韻律感。我們來聽聽看他是怎麼處理的。(播放音
樂)
在樂團加進來後則是更加精采了,柴可夫斯基藉由錯置重音的手法讓大家先前
好不容易建立好的拍子感又再度被打亂。這部作品非常精彩,究竟鋼琴家魏樂
富會和高雄市交響樂團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下半場的曲目大約 35 分鐘,為大家帶來西貝流士的第一號交響曲。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不僅對音樂界來說是指標性的人物,同時
在芬蘭人的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當時芬蘭是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而
俄羅斯一直在收緊芬蘭的自治權,想當然一定會遭受到人民的反抗。在這個歷
史背景下,西貝流士藉由融合民謠、史詩等元素來創作音樂,試圖藉此團結芬
蘭人,並且鼓舞他們的民族意識。「芬蘭頌」就是與第一號交響曲同時期非常
有名的愛國作品。而為了紀念他,芬蘭政府甚至將他的肖像印製在百元紙幣上。

1900 年時西貝流士帶領赫爾辛基交響樂團在法國世界博覽會演出這首第一號交
響曲。左邊這張圖是世界博覽會「芬蘭」場館的入口,「大家」可以看到在門
框上面寫著「俄國展區芬蘭展區(俄)」。在那時芬蘭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
能夠在這種國際場合有獨立的場館亮相,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說竟
然還演出「愛國」作曲家的作品,這簡直讓俄羅斯帝國難堪。西貝流士藉著世
博會的機會成功向音樂界推銷了自己,並且還向國際社會介紹了芬蘭的音樂、
文化。

西貝流士認為,他能夠從芬蘭的民謠裡面找到屬於「在地」的獨特聲響,他發
現芬蘭的民謠大多是調式音樂,所謂的調式並不是我們平常熟知的 C 大調、降
B 大調那樣調性系統。調式著重的是音階序列中的音程關係。芬蘭民謠有很大
一部分是以多利安調式(如右圖)組成。另外也有一部份的歌謠會將這個音階序
列的第七顆音升高,如果以西歐的調性系統來看的話,他就會像是旋律的上行
小音階。這種介於調性及調式模糊地帶,會帶給聽眾一種捉摸不定,沒有依靠
的感覺。西貝流士以西方的作曲手法為底,再加上他所了解的這些民謠元素來
創造出屬於他與芬蘭民族的音樂。

今天所要演出的第一號交響曲一開始即用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配置: 定音鼓持續
滾奏,塑造隆隆作響的聲音,搭配 A 調單簧管演奏出一大段的獨白。這一大段
單簧管獨白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所在。在獨奏前半部他就使用了芬蘭民謠最常
出現的多利安調式,我們先來聽聽看這個從 mi 開始的多利安調式是甚麼樣子
(播放音檔),而西貝流士在這段開頭選擇用以 Si 的變格多利安調式來呈現。我
們就來聽聽看這段音樂。(播放音檔) 是不是帶給人一種憂鬱的感覺呢?

單簧管獨奏的後半段,他使用了 Sol 為起音升高第七音的多利安調式,我們來


聽聽看。(播放音檔)大家是否有感受到飄忽不定的感覺呢,好,我們來聽聽看
在樂曲上是如何呈現的。
這一大段由單簧管開頭的優美旋律,在第四樂章的時候還會為各位呈現一次,
究竟西貝流士會有甚麼聲響上的處理呢?請大家拭目以待!

透過這短短20分鐘的時間,帶領著大家一窺在冷冽的北方國度,這些作曲家
是如何看待音樂,以及自己所身處的土地。有的人透過找尋故事,有的人透過
傳唱民間的歌謠,有的人透過描寫景色。他們的作品讓這種已經發展百年之久
的藝術有更多可能性,聲音有更豐富的色彩。不管用甚麼樣的方式,他們都試
圖將心中的熱情轉化成音符,試圖傳遞給各位聽眾,讓大家能夠了解作曲家心
中的豐富的世界。

今天導聆到這告一個段落,我是林思予,謝謝大家的聆聽。
現在就請大家動身前往音樂廳裡,欣賞由高雄市交響樂團帶來的精采演出,祝
各位有個美好的午後時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