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8 逍遙遊(節錄)
模擬試題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10分)
(1) 越有難,吳王使之將。               將:率領軍隊(2分)
(2) 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去:拋棄(2分)
(3)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執:捕捉(2分)
(4)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              患:擔憂(2分)
(5)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樹:種植(2分)
詞解 解釋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分)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使手不會皸裂的藥方是一樣的;(1分)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不免繼續漂洗棉絮,
(1分)這就是運用方法的分別。(1分)
語譯 解釋

3 在《逍遙遊》(節錄)中,惠施和莊子對「大瓠」的用途有不同看法,莊子以「不龜手
之藥」的故事回應。試指出故事中「宋人」和「客」的做法分別怎樣對應惠施和莊子
的看法,完成下表。(14分)
大瓠的用途 惠施: 莊子:
只想到用大瓠來① 盛水(1分)和 提出大瓠可用作腰舟,讓人④ 在水
② 剖開做勺子(1分),卻因它不堅 上浮游(1分)。大瓠的體積巨大,
硬,且巨大而平淺,所以認為它「③ 有別於一般的瓠,要突破⑤ 固有的
無用(1分)」。 想法(1分),考慮它的用處。
「不龜手之 宋人: 「客」:
藥」的用途 只懂得用「不龜手之藥」來⑥ 避免因 能擺脫⑧ 成見(1分),想到把「不
漂洗棉絮而皮膚破裂(1分),結果 龜手之藥」給軍隊用於⑨ 水戰(1
⑦ 一生離不開這個行業(1分)。 分),結果⑩ 得到封賞(1分)。
二人的共通點 惠施和宋人都 被成見和世俗的觀念 莊子和「客」都 能擺脫成見和世俗的
局限,茅塞不通,不能通達事理。 觀念,思想超脫。(2分)
(2分)
內容 整合

4 試根據《逍遙遊》(節錄),回答以下問題。
(1) 惠施說大樗「大而無用」,試說明他認為大樗「無用」的原因,以及他怎樣運用間
接描寫手法突出大樗的「無用」。(3分,3分)
① 大樗「無用」的原因:惠施指大樗雖然龐大,但它的樹幹上有很多贅瘤,不符合用作
直的建材,(1分)而且樹枝蜷縮彎曲,不能做圓形或方形的東西。(1分)因
為它不符合製造木器的標準,所以惠施認為它「大而無用」。(1分)
② 間接描寫手法:文中寫大樗「立之塗,匠者不顧」,指木匠對生長在路旁的大樗不
屑一顧,(2分)通過專業木匠的反應,突出大樗不適合製造器具,強調它「無
1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用」。(1分)
內容 作法 整合
(2) 惠施對莊子說大樗「無用」,目的是甚麼?試說明惠施運用的手法,以及運用這種
手法的優點。(2分,2分)
① 目的:惠施對莊子說大樗「無用」,目的是舉出另一個「無用」的例子,駁斥莊子
在上文有關大瓠有用的說法,(1分)並藉此諷刺莊子的言論大而無當,誇誕而
不適用於世。(1分)
② 手法及優點:惠施運用了比喻,以大樗比喻莊子的言論,(1分)運用這種手法,
可以使抽象的觀點變得更為形象、具體。(1分)
內容 作法 引申、評價

5 試根據《逍遙遊》(節錄)中,莊子回應惠施認為大樗「無用」的內容回答問題。
(1) 對於惠施所說的「無用」,莊子不以為然。試說明莊子怎樣反駁惠施。(4分)
莊子以狸狌為例,證明世俗眼中事物的用處,反而為事物帶來禍患。(1分)狸狌
跳躍靈活,擅長捕鼠,在世俗眼中「有用」,但這反而使牠墮進機關陷阱中喪命。
(1分)此外,莊子又以斄牛為例,證明世俗眼中「無用」的事物,反而是事物最
大的用處。(1分)斄牛體形巨大,不能捕捉老鼠,在世俗眼中沒有用處,但正因
為這樣,牠不會墮進機關喪命,得享天年。(1分)
內容 作法 整合
(2) 試結合莊子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莊子反駁惠施所說的「無用」暗含的深層意思。
(3分)
莊子身處戰國時代,各國君主都會延攬聰明才智之士輔佐治理國家,(1分)結果
這些獲延攬的聰明才智之士,往往被君主利用和戕害,就如狸狌般因身手靈敏反而
死於機關陷阱。(1分)相反,表面上沒有用處、不為世俗重視的人,方可以免禍
,就如體形巨大、不能捕捉老鼠的斄牛可以安享天年。(1分)
內容 引申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4)
(3) 莊子認為大樗有甚麼用途?這用途跟惠施所謂的「無用」有甚麼關係?試加以說
明。(5分)
莊子認為大樗可以種在寬曠的郊野,人們可以在樹旁無所事事地徘徊,或在樹下逍
遙自在地躺卧。(2分)正因為它如惠施所說不適合用來製作器具或建築材料,匠
人都不屑一顧,它可以保全生命而不會被人砍伐、損害。(2分)所以惠施所謂在
匠人眼中的「無用」,對大樗本身來說卻有「大用」。(1分)
內容 整合
(參考2014年閱讀題12)
(4) 莊子指出大樗的用途有甚麼深層意思?試綜合全文加以析述。(4分)
莊子的思想在世俗眼中看似無用,但這正是它的大用,可讓莊子免於為世所用,招
致損害,就如大樗不能用來製作器具或用作建築材料而不會被砍伐。(2分)大樗
的大用非一般世俗人所能看透,它可以讓人在樹旁徘徊,或在樹下逍遙自在地躺卧
,就如莊子的思想非一般世俗人所能看透,但有其大用,可以使人得享天年,達到
逍遙之境。(2分)
內容 引申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8)
6 在《逍遙遊》(節錄)中,莊子兩次藉回應惠施揭示自己的思想,以下為有關片段。
2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甲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
心也夫!
乙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
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試根據以上引文,說明莊子認為怎樣才可以達致「逍遙」。(4分)
莊子認為須擺脫淺陋、不通達事理的世俗觀念,順應事物的本性來發揮它的「大用」,
(1分)例如把不能用來盛水的大瓠用作腰舟浮於水上暢泳,(1分)以及把不能用來
製作器具或用作建築材料的大樹種於曠野,讓人可在樹旁徘徊和在樹下躺卧休息,(1
分)就可以達致安閑、怡然自得的「逍遙」境界。(1分)
主旨 引申

(參考2013年閱讀題12)
7 試說明《逍遙遊》(節錄)的主旨。(5分)
藉莊子與惠施的對話,指出事物「有用」或「無用」,只是因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1分)世俗觀念所謂的「有用」,往往為事物本身帶來傷害;(1分)世俗觀念所謂
的「無用」,往往可以讓事物保全自身,以此角度來看反而是「大用」。(1分)能打
破世俗觀念、順應自然,才能發揮事物的「大用」,達到逍遙的境界。(2分)
主旨 引申

(參考2014年閱讀題9)
8 以下《逍遙遊》(節錄)的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2分)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A 暗喻
B 借代
C 借喻 A B C D
D 誇飾(誇大斄牛的體形。) ○ ○ ○ ●
修辭 整合

9 以下哪些是《逍遙遊》(節錄)的寫作特色?(2分)
① 運用寓言,說明道理。
② 手法多樣,語言豐富。
③ 觀點獨到,不拘世俗。
④ 多用排句,氣勢磅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A B C D
D ②、③、④ ● ○ ○ ○
① 以「不龜手之藥」的寓言來說明道理。
② 文中運用了寓言、比喻、對比等豐富的手法說明道理,並運用對答、針鋒相對的方式來引出觀點,有破有
立。

3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③ 提出大瓠、大樗的「大用」,打破世俗固有的觀念。
④ 文中沒有排比句,只有個別幾組對偶句。
作法 整合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6)
10《逍遙遊》(節錄)中,怎樣運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達到論辯的效果?試加以說明。
(4分)
文中先由惠施表明自己的觀點,向莊子提出質疑;(1分)莊子接着針對惠施的看法
,提出理據,證明惠施的論點是錯誤的,並在此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論點。(1分)這
是運用駁論的方法,駁倒對立的論點,令自己的論點更具說服力,(1分)而且一問
一答的論辯形式屢見機鋒,大大增加議論的趣味。(1分)
作法 整合

4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