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1224 - 1274 生 于意大利的洛卡塞卡堡,


该城堡是阿奎那家庭的领地。阿奎那家族是伦巴底望族, 与教廷和神圣罗马帝
国皇帝都保持着密切关系。托马斯 5 岁时被父母送到著名的卡西诺修道院当修
童,父母希望把他培养成修道院长。 1239 年被革除教籍的弗里德利克二世派
兵占领并关闭了卡西诺修道院, 德利克二世派兵占领并关闭了卡西诺修道院,
托马斯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在这里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自然哲
学与逻辑学著作, 并于 1244 年加入多米尼克会。修会计划把他送到波洛尼亚
的总堂深造,但在半路被他的兄弟劫回家囚禁。1245 年他摆脱家庭控制,被修
会送到巴黎的圣雅克修道院学习, 直到 1248 年大阿尔伯特在科隆开设大学馆
时,他才随之来到科隆继续学习。在大阿尔伯特的推荐下, 1252 年秋托马斯
进入巴黎大学神学院学习,1256 年春完成学业。 学校没有授予托钵僧侣神学
硕士的先例,由于教皇亲自出面干预,托马斯才获得学位。 此托马斯正式开始
了教学生涯。托 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 1500 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
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
《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 论自然原理》,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
《神学大全》。  他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后分析篇》、
《解释篇》、《政治学》、《伦理学》、《论感觉》、《论记忆》、《论灵
魂》以及伪亚里士多德著作 《论原因》做过评注。 托马斯无疑是中世纪最重
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 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
的最大、 最全面的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 这只哑牛将来会吼叫的,他的吼声将传遍整个世 界。——大
阿尔伯特 

公元 1224 年(或者 1225 年,当事人的记忆有点 不确切) 在意大利的阿奎


那家族的洛卡塞卡堡 ,杜尔夫·阿奎那伯爵有了第七个儿子:托马斯·阿奎那。
阿奎那家族是巴伦底旺族,与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杜尔夫·阿奎那的家庭是典型的武士家庭,老伯爵本人是个将军,他的六个儿
子也都是 军人。只有托马斯似乎有点不一样,他 5 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著名的
卡西诺修道院当修童,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据说他父亲有意将他培养成修道院
长,不过另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他父亲其实是希望托马斯 能够继承家族的
军事传统。

托马斯在卡西诺修道院学习了差不多十年,不过 1239 年,修道院被腓烈特二


世派兵占领并且关闭了。 这个腓烈特皇帝此时已经被教皇开除教籍,因为他信

1
奉异端邪说,他当然也对教皇的修道院很不满意。后这个皇帝与教皇发生了进
一步的冲突, 一个哥哥因参与谋杀皇帝的阴谋而被处决。 修道院关闭之后,
十四岁的托马斯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学习。 这所大学是由腓烈特二世创办的,因
此不受教会禁令的约束,所以托马斯得以广泛地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自然哲学以及逻辑学著作。

1244 年,托马斯加入了多米尼克会。多米尼克会是一个托钵僧会,从这名字听
起来就大致知道他们都干什么了:托个破盆,四处化缘, 日子过得跟乞丐差不
多。 入会不久,修会计划把他送到波洛尼亚的总堂深造, 但在半路上被他的
兄弟给劫持了,在家里关禁闭, 阻止他与多尼米克会来往。 这个事件有另一
个略有出入版本,说托马斯准备去巴黎,向当时最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大阿尔
伯特 求学,但是半路被兄弟劫持了, 家里人希望这个健壮得像一头牛的托马
斯能够回心转意,继承家族的军事传统。后来,家人不惜使用美人计,派了一
个美女去诱惑他。当时天气寒冷,托马斯的房间 里烧着温暖的火,当那个动人
的姑娘含情脉脉地走进来的时候,托马斯二话不说,拿起一根火棍 就向姑娘刺
去,把姑娘给吓跑了。我觉得,这个故事 对那些志向远大而又受儿女情长所缚
的年轻人很有教育意义。后来,托马斯在他妹妹的帮助下从家里逃了出来,最
终在科隆找到了大阿尔伯特,跟随他学习。

我敦促你们,尊敬的兄弟们,完全、 我敦促你们,尊敬的兄弟们,完全、认真
地恢复 圣托马斯的金子般的智慧。——教皇利奥十三世 年在《永恒之父》的
通谕中的号召) (1879 年在《永恒之父》的通谕中的号召) 。

托马斯体格硕大,上课的时候少言寡语,所以同 学就给他一个“西西里哑牛”
的绰号。 大阿尔伯特独具慧眼,对他的学生说:“ 这只哑牛将来会吼叫的,
他的吼声将传遍整个世界。” 在老师的推荐下, 托马斯于 1252 年进入巴黎
大学神学院。在这期间,托马斯深入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且舍弃使用
之前一般神学家用柏拉图哲学进行神学研究的习惯,采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来
证明神学观点。托马斯于 1256 年春天完成学业,但是巴黎大学本没有授予托
钵僧侣神学硕士学位的先例,世俗学生和学者也都不愿开这个先例,最后教皇
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同年 9 月, 托马斯在卫兵的护卫下取得学位。1259 年,
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托马斯召唤至罗马,从此,托马斯·阿奎那神学观点就逐
渐成为经院哲学的官方理论,他本人也成为整个中世纪后期最伟大的神学家。

托马斯的教学与著述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首先是第一次巴黎时期,完成了他的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不过 这部著作并不是论战,而是通过基督教徒与异教
徒共同认可的理性证明基督教信仰 ; 其次是罗马时期,期间托马斯创办了罗
马大学馆,并开始他另一部著作《神学大全》的写作;再次是第二次巴黎时期,

2
托马斯返回巴黎的原因,一说是为了抵制亚里士多德主义,一说是为了消除反
对托钵僧的不利影响,其间, 他在两条战线上论战,一方面反对艺学院激进的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反对保守的奥古斯丁主义;最后一个阶段是那不勒斯时期,
托马斯被修会召回,委以建立全修会 总学馆的重任,实质上就是建立修会的学
术中心。1274 年,托马斯·阿奎那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只活了四十九岁,
但他奉献给主的,则完全不能以年龄来衡量。我想上帝也会很喜欢这只曾经的
哑牛的。

托马斯主义在诞生之初,曾遭到坚持奥古斯丁主义传统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
并在 1277 年教会清算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大迫害中受到株连。但是罗马教廷随
后肯定了托马斯主义的正统性,并于 1323 年,有 教皇约翰廿二世册封托马斯
为圣徒,指出“托马斯著作的每一章节都含有无比的力量” 并授予托马斯“共
有博士”“天使博士”的称号。1567 年,托马斯更被加封为“圣师”,与早期
教会的四大博士齐名。

我的目的是要阐明基督教信仰所宣扬的真理。

                                   
— —托马斯·阿奎那

 1,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思想-----上帝存在的证明。

托马斯· 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托马斯的最著名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上帝存在的证明!我想一看这个题目,相当多的人都会叹为观止,因为绝大多
数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过托马斯似乎做到了这一点,至少他的论证
是很难彻底反驳的。托马斯从五个方面来论证上帝 的存在,或者说给出了五个
证明: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个事物运动的原
因在于另一个事物的推动,每一个推动者又被另一各事务所推动,这样循环的
问下去,这一系列“推动”之处,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
者”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 推导的方式与上述证明相似,每一个事物都必
然有一个动力因(或者直接说,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原因) 而最初的那
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简而言之,有些事物是可能存在的,
但有些则是必然存在;必然存 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有些是由于其他事务造成
的,但总有一个事物,它的“必然性”是“自因”,它并不依赖于别的事物而
存在,这个“自因的必然存在”就是上 帝。 然存在”就是上帝。

3
第四个证明依据事务完善性的等级。一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并且
这个最完善的事物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这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 自然物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个世界秩序的安
排者就是上帝。 考察哲学史可以发现,这五个证明中,第一、二、 五都是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 剩下的两个也曾经有人涉及过。这五个证明和另一个神学家
的本体论证明,构成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的主题。其中前三个证
明包含着很深刻的哲学思 想,我觉得也是无法彻底反驳的。即使现代物理学告
诉我们,世界源于宇宙大爆炸(作一个必要的说明:这只能算是“流行的知
识” 而尚未成为“确切的知识” 到底怎么样,物理学家没有彻底弄清楚) 我
们也要问,那个“奇点” , 为什么会“爆炸”呢,它为什么不永远作为奇点
存在下去?难道不是有一个事物“推动”它的么?难道没有一个事物是它爆炸
的“原因”么?难道没有一个事物导致 了它的“必然存在”么?这些问题的回
答,恐怕依靠科学, 或者理性的哲学是很难回答的吧。 说不定这个奇点之后,
确实存在着上帝。 

 2, 理性与信仰----认识上帝的两种途径

如同奥古斯丁一样,托马斯也进一步调和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他提出,认识
上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有一种自然、 直接和未加思索的关于上帝的知识,
但是这不能使人完全幸福;也可以通过推理认识上帝,但是这种知识很困难,
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并且也不够确切;还可以通过 信仰而认识上帝,但是信仰
依赖意志,缺乏自明性。因此,理性与信仰并不是得到以前基督教一些教派人
为的“双重真理”, 而是认识上帝的两种途径。不过理性与信仰不是平等的,
信仰要高于理性。

3,认识论----人如何获得知识

对于人如何获得知识,托马斯认为,人的感性欲望与理性欲望,对应于人的感
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人首先通 过自己的感官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自己的
“理智” 获得理性知识,这样知识就产生了。 这个过程几百年后一个叫做卡
尔·马克思的哲学家也依葫芦划瓢地说了一遍,但须知, 其中的精华部分并非
此人原创, 至少不是他首创。

4,伦理学---- 完全放弃世俗的财物而寻求永恒的生活

托马斯的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思想的结合。达到幸福的最可靠和最迅
速的道路,是完全放弃世俗的 财物而寻求永恒的生活。不能用命令使人走这条
路,只能予以劝告。不过,虽然这种修道院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但只适合少
数人。托马斯的伦理学以救世说为结 尾,承袭了奥古斯丁的正统神学:亚当犯
罪,他将罪恶创给子孙后代(原罪), 只有神圣的恩惠才能拯救他。

5,政治思想----关于国家、政体、法律

4
不过还是要加一个并不影响托马斯· 阿奎那声誉的说明,他的思想总体来说更
多地是为神学服务的, 因此后人对他纯粹的哲学思想的评价并不是那么高。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 里只为托马斯保留了少得可怜的篇幅 , 而罗
素则是更是毫不客气地总结道: 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精神。 但是没有
理由要求一个伟人必须在哲学精神上有多少建树, 所以,当我们鸟瞰人类思想
史,托马斯依然是那么得光彩夺目,尽管那里的哲学气息略有淡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