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7

文化叢書@) 兩 性 研 究 系 列 (13)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上野干鶴子⑯ 著
劉靜頁•洪金珠⑯ 譯
目 錄

背景理論篇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制.............09
1 . 1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解放
1 . 2 市 場 及 其 「外 部 」
1 . 3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建立
1 . 4 布爾喬孽女性解放思想的陷阱
1 . 5 批判近A 的女性主義

第二章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判 一 一一 20
2 . 1 階級分析之外
2.2 「市 場 」與 r 家 庭 」:兩者間的辯證關係
2 . 3 性支配的唯物論分析

第 三 章 家 事 勞 動 論 戰 .............................. 30
3- 1 「家事勞動」的發現
3 . 2 以愛爲名義的勞動
3 . 3 家內/ 女性主義論
3 . 4 日本的家事勞動論戰
3 . 5 英國的家事勞動論戰

第 四 章 父 權 體 制 的 物 質 基 礎 ........................ 48
4 . 1 父權體制的定義
4.2 「家 庭 」:性支配的場所
4- 3 父權體制的物質基礎
4 . 4 女性= 階 級 ?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 一 … …58
5 . 1 生產至上主義
5 . 2 家內制生產樣式
5.3 「生產樣式」與 「再生產樣式」的辯證法

第 六 章 再 生 產 的 政 治 .............................. 72
1 6 . 1 性事之領有
^ 6.2 「父權體制」再考
6 . 3 決定子女人數的因素
6 . 4 不公平的再生產費用負擔
6. 5 世代間的支配
6 . 6 女兒的價値
6 . 7 子女的背叛
6 . 8 父權體制的廢絕

第七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論................87
7 . 1 統一論抑二兀論?
7 . 2 新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
7 . 3 資本主義下的家事勞動:統一理論的嘗試
L/ 7 . 4 父權體制的配置
7.5 二元論的擁護

補 論 回 應 批 判 ..................................101

分析篇
第 八 章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第 一 期 ............... 127
8 . 1 工業化與敦姆斯的解體
8 . 2 再 生 產 的 「自由市場」
8.3 「近代家庭」的成立
8 . 4 維多利亞式的妥協
8.5 「家 」的發明

第九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9 . 1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期女性主義
9 . 2 未婚女性勞動市場的成立
9 . 3 經濟恐慌下的家庭與凱因斯革命
9 . 4 高度成長期與第二期女性主義
9 . 5 主婦的大衆化與「女性階級」的成立

第十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10.1 M字型就業
10.2 「主婦勞動者」的誕生
1 0 . 3 兼 差 就 業 的 「發明 」
1 0 . 4 日本資本主義的選擇
1 0 . 5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第二次妥協
1 0 . 6 女性的雙重角色
1 0 . 7 生產與再生產的辯證法
10.8 8 0 年代的重組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組I
1 1 . 1 人口資源
1 1 . 2 控制生產與再生產的自由
1 1 . 3 家庭解體—
— 危機之說 '
11.4 「中斷—
— 再就業」型的陷阱
1 1 . 5 再生產與分配不公平

第 十 二 章 家 庭 的 重 組 II
1 2 . 1 移民勞動者
1 2 . 2 中斷一一再就業型的陰謀
1 2 . 3 再生產的QC思想
1 2 . 4 日本資本主義的選擇

第 十 三 章 結 語 —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205
1 3 . 1 國 家 • 企 業 • 家 庭 — 重組的時代
1 3 . 2 經濟學批判
13.3 「勞 動 」概念的再檢討
13.4 「自由的勞動」與 「因勞動而自由」
13.5 「勞 動 」的顚倒
1 3 . 6 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餘論脫工業化與性別的重組
—一90年代的父權體制資本主義........... 220

後蠢己........................................ 247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制

1.1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解放

解放的思想必須有解放的理論n 如果不知道是l i f e 要 解 放 ,或是


從 何 、_ 來 解 放 ,而只是有著一股對現狀的不滿與怒氣,就會迷失
方 向 。試圖解明女性受壓抑的女性主義解放理論,有以下三種,而且
只 有三種。
1. 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
2 . 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 )
3 .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女 性 主 義 (《7 瓜 夕 只 主 義 7 工 S 二乂厶》,
.上 野 ,
1984,246 頁 )

無論是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基進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 義 ,都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及其反向理論或其修訂理論而來的。女性
解放的理論之所以無法擺脫馬克思主義,乃是因爲馬克思主義幾乎是
:近代)產業社會中唯一能解明壓抑並由此解放的理論。
傳統的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是以階級支配爲變數,來解析差別待
遇與壓抑的結構。所 以 他 們 認 爲 :女性的被壓抑乃是階級支配的依變
數 ,而對於現有階級支配形態—
— 資本主義進行的鬥爭,就是要解放
女 性 的 鬥 爭 ,無 產階級(proletariat)的男性與女性應該共同奮鬥。階
級支配一旦被掃除,女性也就自然地得到解放。
對 女 性 而 言 , 「近 代 市 民 革 命 」與 蹬 之 而 起 的 「社會主義革
命 」,都 曾 經 承 諾 「自 由 」與 「平 等 」,
.最 後 卻 都 成 爲 「背叛的革
命 」。市民革命承諾的「布爾喬亞(資產階級)之解放」,社會主義革
命 承 諾 的 「無產階級之解放」,到 頭 來 ,卻只不過是一邊利用女性資
源 、能 量 ,一 邊 完 成 「布爾喬亞的男性解放」 、「無產階級的男性解
放 」。女 性 在 「身 分 」、「階 級 」的變數之外,迫切地需要把自己和
男性有 所 「別 」的 「性 」變成獨立變數,而加以理論化。
基進女性主義的婦女解放運動(W om en’s L ib eratio n ,,乃是最早
對長期以來支配女性運動的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提 出 反 省 者 C
早期推動婦女解放運動者都在6 0 年 代 末 期 ,幾乎席捲全世界的
學 生 運 動 (student pow er)中 遭 人 遺 忘 , 丨被背叛的女性社會主義
者 」,這 樣 的 事 實 實 在 是 意 義 深 遠 。英 國 的 羅 珀 桑 ( Sheila R ow bo-
D

t h a m 正 是 這 樣 的 人 物 。法 國 女 性 也 在 1968年 「五 月 革 命 」的激盪
I
O

中 ,開始了追求墮胎自由的行動。日 本 則 於 1970年首次召開婦女解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放 大 會 。6 0 年代末學生運動完全誶止之後,基進女性主義開始對新
左翼運動中的性別差異問題陸續展開批判。
基進女性主義的主要根據,來自於佛洛伊德理論。
7 0 年 代 以 後 ,佛洛伊德理論之所以在女性解放理論中極具影響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力 ,當然不是因爲精神分析學是北美文化圈中的流行思潮。事 實 上 ,
佛洛伊德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一樣,乃是爲了解明近代社會壓抑結構的
一種社會理論。對於把佛洛伊德學説誤解爲與社會無關之/心理學_
理 論 的 看 法 ,必須加以糾正。 「伊底 帕 斯 情 結 」( O edipus complex
絕不是借自希臘神話的妄想,而 是 r 父子相繼的故事」,男性子嗣即
經由此機制而得以與父同一化。由女性方面來看,這意味著一段女兒
因羨慕男性性器,將自身劣等地位加以内化,並 由 此 落 人 「性 支 配 」
的 過 程 ,是一種説明人如何成爲父、母 、子 、
女 ,也 就 煙 轉 的 —
理 罅 〇這 種 「家 庭 」制度
的歷史形態,
"T H S S i S S J i i S i S S J 別結構的 所 謂 「父權
體 制 」(
patriarchy) 〇
佛洛伊德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歧異處在於,馬克思主義是要從壓
抑中尋求解放,相 對 地 ,佛洛伊德理論希望能適應—
— 精神分析上所
謂 的 r 治 療 」— 壓 抑 。佛洛伊德理論的確解明了家庭是一種壓抑的
結 構 。可是當這種屋抑下的受害個人,爲求自壓抑中解放,表現出歇
斯 底 里 的 心 身 症 狀 時 ,精 神 分 析 師 卻 將 歇 斯 底 里 的 少 女 稱 爲 「患
者 」,以 r 治 療 」的方式讓患者重新適應壓抑。從 這 點 看 來 ,佛洛伊
德理論縱然是解明壓抑結構的理論,卻不是解放的理論。
要 使 佛 洛 伊德理論成爲r 解放的理論」,就必須對佛洛伊德理論
有 所 修 正 。萊 希 、馬 庫 塞 (H erbert M arcuse)等佛洛伊德左派的做法
正是一種逆讀佛洛伊德理論的方式。①而在佛洛伊德理論影響下的女
性 主 義 者 ,也爲了使佛氏學説適用於女性主義,而 有 像 茱 麗 葉 •米 榭
(Juliet M itchell)那 樣 :「從佛洛伊德理論中剔除所有反女性主義的
3 」 ( Kuhn & Wolpe,1978 ,日 譯 本 1 7 育 )

o
淹摔

i
基進論的女性主義者們之所以求助於佛氏學説,是爲了要解析馬

l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制
克 思 主 義 未 及-解 明 的 「家
— 庭 I 再 生 產—領 域 ,及 其
1 ~' 懕 抑 性•的 結 *構 。馬 克
---~
思主義在解析近代產業社會的壓抑性結構時,的確極具分析九,
-— 然而

(¥場 」 卻也成爲馬克思理論的界限。他 把 「市 場 」與
「市 民 社 會 」視 爲同一 件 事 , 「市 場 」之 外 ,即 無 「社 會 」,卻未料
位 於 「市 場 」之 外 者 ,還 有 市 理 所 不 及 的 r 家 庭 」領 域 ,而且它
是择 f 勞動力 的 电 源 〇近 代 分 割 爲 公 / 私
兩 部 分 後 ,有關私領域的研究,就 在 「自然 」與 r 本 能 」的名義下,
一 直 未曾被觸碰。事 實 上 ,即使是以父、母 、小孩三人爲成員的最小
核 心 家 庭 ,也 當 列 人 「社會領 域 」,佛洛伊德理論能將「家 庭 」視爲
市場之外另一個具再生產性的「社 會 制 度 」,的確是了不起的「社會
理 論 」。
換 言 之 ,近 代 產 業 社 會 斅 女 性 羞 別 造 遇 放 遐 在 於 近 代 社 會 的
者 ,及其所形成的相互關
係 。爲了要突破此一困境,女性主義遂乞靈於佛洛伊德理論。
有關階級支配的理論,我們都奉馬克思主義爲尊,至於另i •種有
關性支配的理論,雖亦已如同圭臬,卻尚未如馬克悤之於階級支配般
的 昭 然 。那正是佛洛伊德理論。這 樣 看 來 ,基進女性主義者何以會如
此傾心於佛氏學説,並希望將佛氏學説與馬克思主義統合爲一,也就
十分明白了。馬克思與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思想上的兩大巨人,我們
都還無法跳脫他們的手掌心。

1 . 2 市 場 及 其 「外 部 」

基進女性主義者發現,在 「市 場 」外 部 還 有 「家 庭 」這個社會領
域。
認 爲 「市 場 」已涵括社會全域的想法是個錯誤, 「市 場 」是有界
限 的 ,並且明顯地有一「外 部 」存 在 。 「市 場 」的 界 限 ,同時也是市
場理論源頭的馬克思主義的界限。馬克思主義者的錯誤,即是誤以爲
?| 2

「市 場 」的支配及於社會全域。
基進女性主義誕生於6 0 年代末期的反主流文北運動(countercul­
父權雜制與資本主義

ture m ovem ents)之 中 ,這項事實相當有意義 。 「市 場 」的界限 ,同


時 也 是 「近 代 」的 界 限 。以批判近代之姿出現的反主流文化運動,以
漸 次 指 明 「市 場 」外部諸事項的方式,宣 告 了 「市 場 」的 末 路 。
他 們 在 「市 場 」外部發現了兩大領域,即 「自然」與 「家 庭 」 c
-
-

「市 場 」其 實 並 不 是 封 閉 的 體 系 ,而 是 開 放 的 ;然如近代經濟學之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流 ,卻 將 「市 場 」内部視爲一進行交換遊戲的封閉系統。但 是 ,系統
一 定 有 著 與 其 相 關 連 的 外 部 「環 境 」。 「市 場 」這種系統中的人與
物 ,也 是 從 「自然J 、 「家 庭 」這 兩 大 「環 境 」輸 出 (
o u tp u t'與輪入
(input)的 。〔
圖 1〕「市 場 」從 「自然」的環境输入能源,又输出產業
廢 棄 物 。此 一 「自 然環境」就 像 是 個 看 不 見 的 黑 箱 (blackbox c 長
久 以 來 ,人 們 將 「自然環境」視爲一個能源、資 源 取 之 不 盡 ;汚 水 、
廢氣自動過濾淨化的寶庫。 乂
可 是 ,6 0 年 代 的 高 度 成 長 ,固 然 成 就 了 日 本 的 產 業 化 ,卻也暴
露出環境與市場間的输出入關係有其極限i 在資源/ 能源的输入方
面 ,7 3 年 的 石 油 危 機 粉 碎 了 成 長 的 美 夢 ;在 輸 出 方 面 ,產業廢棄物
公害的可怕,也透過水侯病的夢魘,向我們示警,展現自然界在自淨
能力上的有限。 卞
女性主義者在「市 場 」外部發現 的 「家 庭 」環 境 ,與 「自然_ 有
自 然
產業廢棄物

人人者

013
著 驚 人 的 類 似 性 。 「自 然 」與 r 市 場 」間 的 關 係 ,以 及 「家 庭 」與
r 市 場 」間 的 關 係 ,在論理上幾乎是平行的^ 「家庭丨基本上是棺基

第一章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制
於 「性 」這 個 「人類的自然」。 場 從 「家庭」 這個領域中输入
了 勞 動 至 於 無 g g 作 勞 動 殘障
者 ,則 如 同 r 產業廢棄物」般地 被 輸 出 。對 r 市 場 」而 言 ,人不見得
都是勞動力資源,只有一個個健康的成年男子,才 是 對 r 市 場 」有意
義 的 人 。如果我們將成年男子視爲產業軍事型社會的「現 役 軍 人 」,
那麽社會中的其他成員,如兒 童 就 是 「預 備 軍 人 」,老 人 是 「退伍軍
人 」,而病人或殘障者即是體位不合的「殘 兵 」。要 於 # 則 是 [ : 不
^ 算 人 的 人 能做些後勤補給的工作,被看成是二 流 市 民 ,一起被
擺放到r i S 」之 外 的 「家 庭 」領 域 之 中 。〔
圖 2〕近代思想既認爲只
有健康的成年男子才是「人 」(
m an ) , 那 麽 兒 童 就 是 「人 之 前 」的存
在 ,老 人 則 是 「人 之 後 」的存在,至 於 女 性 ,只 有 位 於 「人 之 外 」。
近 代 主 義 「人 」的概念所以能成立,必 然 是 有 所 謂 r 非 人 」之人與之
相呼應。
可 是 從 6 0 年代末 到 7 0 年代所爆發出的「家 庭 」問 題 ,正指明了
家庭王P 是無償且自動提供人爲資源的供給站,也不該無止盡地收容
已 成 「廢 棄 物 」的 人 。於 是 ,女 人 發 出 了 悲 鳴 ,她 們 對 於 位 居 「市
場 韵 「家 庭 」負擔全由女人一肩承受的事實表示抗議。
r 自 然 」的 崩漬與「家 庭 」的 解 體 ,向我們明白顯示, 「市 場 」
圖2
o

這 個 體 系 ,在物之生產與人之生產方面,到 底 付 出 了 什 麽 或 是 未 曾
l
Z

付出什麽:。我 們 亦 由 此 認 識 到 :「市 場 」是 以 「自 然 」 、 「家 庭 」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

爲 其 「外 部 」, 「市 場 」乃 是 賴 此 r 外部」始 得 以 成 立 , 「市 場 」應
爲維持其環境付出代價。

1 . 3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建立
-
-

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把女性解放還元爲社會主義革命,基進女性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主義則最重視性革命。在這些想法背後,存在著階級支配一元論與性
支配一元論。馬克思主義把近代產業社會階級支配的歷史因素名之爲
「資 本 主 義 」(
capitalism ) 。女性主義則把布爾喬亞單婚家庭中的性
支配歷史因素名之爲「(
近代)父權體制」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既不採取階級支配一元論,也不採取性支
配一元 論 。因爲兩者並不是相互排斥,二者存一的關係。女性主義在
批 判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同 時 ,也對以往發展過度的性支配一元論進行反
省 ,結果發現問題其實是在社會領域被分割爲「市 場 」與 「家 庭 」這
件 事 本 身 。於是乃由這種分割轉而追問其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馬克思
主義之女性主義的立場首在於,不把階級支配與性支配視爲各個獨立
的變數,
並試圖釐清其相互關係的原有歷史形態。
從這樣的立場出發,
g jjy 押形態遂被稱爲 是 父 權 遛 沂
代社會中,女 性 不 只 受 本丰義丨的壓抑,也受到
的壓旦^
" 5 i S ,(
新)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遂與(舊)社會主義婦女解放
論 ,及 其 反 論 (antithesis)之 基 進 女 性 主 義 ,或以統合或以揚棄的形
態 登 場 。她們既非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女性馬克思主義
者 。她們乃是道地的女性主義者,爲了完成女性主義,毫不猶豫地利
用馬克思理論,並且不惜在必要時加以修訂。她們不必忠於教條式的
讓馬克思主義去迎合女性主義,
而是用女性主義的觀點考解lg :馬哀f 、
主義:

015
只有那些不惜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去侵犯馬克思原典的神聖性,並
加以修正的挑戰者,才是我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


(上野,1984, 255 頁)


| 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刳
所 以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認爲,爲了要解析我們身處的「現
時 、現 地 」社會—
— 所 謂 「近 代 產 業 社 會 」一 - 中女性受壓迫的結
構 ,「馬克思主義」與 「女 性主義」乃是不可或缺的兩大理論架構。
而 可 注 意 的 是 ,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打擊範圍固然超越了女性主
義 ,相 對 地 ,女性主義的問題意識也出現在馬克思主義的「外 部 」。
經由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間的相互作用,兩者皆發生了變化,這並
不意味女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已相互被對方 還 元 。我們最迫切的要
求 ,還是在認清兩者各自的理論射程與其界限,並密切注意其理論建
構 的 可能性。

1 . 4 布爾喬亞女性解放思想的陷阱

以下所要討論的是,我爲什麽把近代主義式的布爾喬亞女性解放
思 想 ,排除在女性主義的譜系之外。
由於我在文章中曾寫著:在女性主義的理論譜系中,有社會主義
婦 女 解 放 論 、基進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等「三 種 ,而且
只有這三種,」水田珠枝乃批評我對自由主義之女性解放思想評價過
低。
的 確 ,在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的時代裡,確實曾有像婦女參政權
運 動 之 類 的 「女權擴張運動」,或是像廢娼運動之類的r 援救被害者
運 動 」,並且都獲致不可輕視的成果。比起日本社會中被孤立爲少數
派的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這些運動的大眾基礎的確相當龐大。正因
爲有這些運動,我們才擁有那些前輩爲女性解放奮鬥的光輝歷史c
近 代 所 ^生的女性解放思想,始 於 「j c t g 權利的_ 」,而這實
源自 想 ,也 。 「女人也
是 人 」的 認 識 ,是女性解放的第一步。女性主^既在近代所形成的人
0

權思想中找到了根據;那 麼 ,也就同時在近代所產生的「人 」的概念


16

中.,受到了限制。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女性的權利」的確是解放的思想,但也是解放的理論嗎 q 布爾
喬亞女性解放思想雖然要求展現所謂「女 性 權 利 」的 「正 義 」,卻從
考曾解日4 此一 r 正 義 」 聋 嗲 的 社 會 制 。爲什麽女性在近代
社 會 中 ^定 會 淪 爲 「二流市 民 」?布爾喬亞的女性解放思想,並未提
-
- 展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出分析這種「壓迫性結構」的理論架構。
布爾喬亞女性解放思想在原則上^ 與 主 張 「自 由 」 、「平 等 」的
人S 」不 能 擴 張 爲 f 女 權 」的厂f
義 」原 因 ,或 許 是 因 爲 :⑴市民革命乃是未掃除「封建遺制.」的 「不
徹 底 革 命 」 ;也 或 許 是 因 爲 :(
2)在市民革命的過程中,發 生 了 「男性
的 背 叛 」。前者是將前近代的「封建 遺 制 」視 爲 「萬 惡 之 源 」,後者
則是不合理的r 反 動 」。無論是前者抑或後者,都認爲女性的解放,
可以依賴比較徹底的市民革命來完成。 .
可 是 ,被 梘 爲 「封 建遺制」的 日 本 1■家」制 度 ,其實是隨著資本
主義成 立 而 誕 生 的 近 代 制 度 ,(
伊藤 ., I 982/ 青 木 , 1983)近代一舉分
析 出 公 、私兩領域的看法,現在已爲大家所公認.,原本不問性別.,理
應 將 女 、男 皆 解 放 爲 「自由市民」的市民革命,爲什麽只解放男性而
不解放女性呢?這 個 問 題 ,自然必須從結構上進行解析。對於女性而
言 , 「市 民 革 命 」與 「社會主義革命」一 樣 ,最 後 都 成 爲 「被背叛的
革 命 」。1925年 ,日本施行了普通選舉法(所謂普選法之名,真是不
知羞恥的講法),賦 予 所 有 2 5 歲以上的成年男子選舉權;而對於市川
房枝等女性參政權運動者而言,這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女性選舉權被
拒 曰 」,這説明了市民革命是如何背叛女性的事實。水田珠枝本人也
曾 論 證 ,布 爾 喬 亞 的 自 由 思 想 自 盧 梭 開 始 ,就 在 結 構 上 歧 視 女 性 。
(水 田 ,1979)這 是 因 爲 盧 梭 是 一 位 「不 徹 底 的 思 想 家 」嗎 ?不 !「男
性 的 背 叛 」其實就只有那個必然的理由。如若不能釐清這個根本性的
緣 由 ,也就 只 有 追 隨 著 布 爾 喬 亞 的 自 由 主 義 理 想 ,高 聲 呼 喚 著 「正
義 」,或是向既得利益者乞討一些「恩 情 」。

017
缺乏解放理論的解放思想,只有仰賴啓蒙,或歸結於運動論。對
於女性解放運動家而言,這 是 個 充 滿 「性 別 差 異 」之 「不 公 正 」的野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構制
蠻 社 會 ,這 種 「不 正 義 」,是 由 r 男性的橫暴」與 r 女 性 的 無 知 」所
共 同 促 成 的 。這 就 是 「進步的理想」與 r 既存的現實」— 也正是近
代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時常陷人的「女性主義者進步史觀」。而掩埋在
r 進 步 的 理 想 」與 「既存的現實」之 間 的 ,只 有 以 「啓 蒙 」爲 名 ,徒
勞 無 功 的 「攻 擊 行 動 」 (siege force) 。
對於啓蒙主義的女性主義者而言,問題只在於人們既有的意識。
而 要 改 造 這 些 「既有的意識」,唯有藉助啓蒙之力。至於連啓蒙與教
育 也 無 法 改 造 的 頑 迷 固 陋 之 人 ,就 只 有 在 政 治 上 ,藉權力/ 政治力
— 也就是運動的力量—
— 將他們打落爲少數派了。
在啓蒙主義者的眼中,真理通常都很單純。那 些 不 能 接 受 「男女
平 等 」這個單純真理的人,實 在 是 「不 可 理 喻 」。這 些 「難 以 渡 化 」
之 人 ,既無法用真理的力量來接引,那就只有以威力封鎖之—
— 這種
思 考 方 式 ,就好像女性運動因反對強姦,卻招來治安警察國家一樣的
沒 有道理。女性主義兼啓蒙主義者的陷阱是,對於jg 個社會何以不能
接 受 「男女平等」這 種 「單純真理丨的問尋.缺乏结構性的 分 折 。在
這樣的情況下,若要繼續扮演這種啓蒙者的角色,的確必須擁有無比
的毅力。
女性解放奮鬥的另一個方向,是 實 用 性 (pragm atic:的援救被害
者 運 動 。北美大陸白人中產階級的女性主義,已然開展出具有實效的
良好志工、義 工 傳 統 ,她們在建立理論之先,設立了各種受虐妻子的
避 難 收 容 所 、未婚媽媽中途之家。她們忙於目前的活動, 「從不需要
理 論 。」
這 二 十 年 來 ,各地都紛紛設立這類被強姦婦女的援助中心,或是
中途之家。女性主義者們也賴此維持旺盛的活動。可 是 ,對於不斷被
送來的挨打妻子,和十幾歲的懷孕少女,如果不能從結構上了解她們
何 以 會 成 爲 r 被 害 者 」,援助她們的活動不終究是徒勞嗎•?況 且 ,經
過這樣的活動,運動者每每會把自身置放在「加 害 一 被 害 」的構圖之
018

外 ,成 爲 「局 外 人 」,他們朝女性主義的理想邁進,卻 從 旁 越 過 。缺
乏理論的思想,往往會被還元爲信念或信仰。
父權雜命與資本主義

解放的思想必須有解放的理論。欠缺理論的思想,極易落入教條
的 陷 阱 。認爲女性解放無需理論的人,尚沈埋於反智主義的黑暗中。

1 . 5 批判近代的女性主義
-
-

女性丰義的社會理論始自對近代的批判。性別歧視的問題只存在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於 在 「近 代 」,這 絕 不 是 「應 該沒有」或 是 「不 應 該 有 」
的 問 題 ,而 是 無 此 即 不 成 「近 代 」的 「近 代 」結 構 要 素 。這既不是
「前近代的殘滓」,也 不 是 「近代的不徹底」。女性主義所要做的,
正是要來解明這種近代式的性支配結構。
女性主義雖是近代思想的產物—
— 所 以 ,和 馬 克 思 主 義 、佛洛伊
德理論一樣是近代的思潮—
— ,卻也是一種對同時代進行批判的理
論 。將女性主義與近代主義等量齊觀的人,其實對問題還不夠了解。
女性主義理論的多樣與錯綜性,正與如何 解 釋 r 近 代 」有 關 。

註釋

① 「五月巴黎」中有人寫道:「對 我 來 説 ,高潮就是革命。」這是將政治革命與
性革命並列爲「解 放 」象徵的有名事例。德國學生運動的戰將諾曼•布萊溫也
受到馬庫塞的影響。可是,這只是「男之性解放」,而 非 「女之性解放」,女
性主義者即因此而感到不滿。
第二章
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判

2.1 階級分析之外
020

「家庭在階級分析之外。 」 (Kuhn & Wolp e , 1 9 7 8 , 日 譯 本 206頁)


佳 琪 • 魏 斯 特 (Jackie W est)的 這 句 話 ,道盡了女性主義者對馬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克思主義的批判。馬 克 思 是 以 「階 級 」概念來分析社會結構,而所謂
「階 級 」,原本是生產關係的概念。因擁有或未擁有生產手段而分化
成 支 配 階 級 與 被 支 配 階 級 。在 近 代 產 業 社 會 中 ,稱 生 產 手 段 爲 「資
本 」,並因而有資本家與勞動者之別。所 謂 勞 動 者 ,即自身不擁有生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產 工 具 ,只有把自己當做勞動力商品在市場上出賣者。在這樣的勞動
力市場上,與勞動力商品有關的人物有兩種,即買家與賣家,也就是
雇用者與被雇用者。市民社會的政治,則是與此生產關係有關的兩階
級 之 爭 。①
不 過 ,未 曾 在 此 「勞 動 市 場 」上露面 的 女 人 、兒 童 、老人又如何
呢 ?從 「市 場 」這 邊 望 去 ,他們是看不見的(
invisible) 。他們雖無法
在市場上出現,在市場之外,倒也不是個別孤立的存在。他們被隔離
在市場之外那個被稱爲「家 」的領域中,被家長勞動者撫養。只有出
現 在 市 場 上 的 人 才 是 「市 民 」(
citizen) , 女 人 、兒童與老人都不是
「市 民 」,
他們既不是資產階級的資本家,
也不是無產階級的勞動者,
只是資產階級資本家的「家 人 」:
被 撫 養 者 dependent) ,②與無產階
級 勞 動 者 的 「家 人 」。於是正如魏斯特所言,這 個 「家 」的 領 域 ,遂
與 馬 克 思 的 「階級分析」無 關 。
• 洛宜欣• 馬可唐納 (Roisin M cD onough)與 約 翰 • 賀 里 森 、John
H arrison) 曾 經 這 樣 寫 道 :[在 馬 克 思 的 著 作 中 ,幾乎從未想要分析
女 性 特 有 的 從 屬 性 。」(
Ibid.,曰譯本3 8 頁)她 們 還 説 :「當馬克思呼
時 ,他所呼喚的,當也只是那些男性吧!」
可 是 ,這件事並不意味著馬克思是佛洛伊德所謂的「男 權 」,也
不表示他不關心女性的解放。對馬克思而言,雖 有 「無產階級的固有
從 屬 」,卻 無 「女性之固有從屬」。 「女性之固有從屬」乃是内屬於
「無產階級的固有從屬」,而且被其還芫。因 此 ,經 由 「無產階級革
命 」,女性會自動地而且最後一定會被解放的。
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這項批判確實有理。馬克思理論可以

0 2 1 第二章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判
算是非常精緻的市場理論,但也只不過是市場理論而已。馬克思與馬
克」 果 声 錯 ,那正是錯在他誤將所謂市場的社會領域,設定
是 ,這 樣 的 侷 限 並 不 是 有 ,
自我定義,從開始H 這樣統括全域的^馬克思不過是和彳i 同
馬克思如果有所「侷 限 」,
應該説是連馬克思也未能超越他自己所屬的時代,但這已不只是馬克
思才有的問題,而是我們大家所共有的「侷 限 」了 。
市場雖採取全域性的觀點,③事實上仍 以 「外 部 」環 境 爲 前 提 ,
並 依 存 於 此 「外 部 」環 境 。市 場 體系將此r 外 部 」當作是看不見的黑
箱 。市 場 是 在 自 身的内在邏輯下,自律(autom atic)地 運 動 著 。市場
既與環境條件不相干涉,也沒有可被環境條件規制者。市場上一旦開
始 販 賣 某 種 特 定 的 商 品 ,這 項 商 品 就 會 從 「環 境 」無止盡地流人市
場 ,除非到了供給過剩,需要到達飽和狀態,利潤因之降低,否則這
樣 的 過 程 ,永遠都不會中止。因 爲 r 環 境 」條件而對供給本身造成限
制 的 説 法 ,是超出市場想像之外的謠言。
勞動市場的情況可以説也是一樣。勞動市場也必須從「外 部 」環
境 調 配 資 源 。馬克思亦曾體認到這種「外 部 」的 存 在 ,他 寫 道 :

勞動階級的不斷維挎與再生產,是資本得以再生產的怪•常條件。
資本家把此條件之完備,安然委諸於勞動者自我保存的本能與生
殖 本 能 。(
馬 克 思 ,《資本論>岩波文库版,第三卷,U 2 頁 ,

所 謂 「本 能 J ,乃是獨立於市場以外,與 市 場 既不相關,也不相
統御 的 變 數 。當馬克思把勞動力的再f 產 歸 諸 於 「本 能 」這種無法定
義 ,又不可知的變數時,他其實已經#勞 動 力 再 生 g 的條件2 丢
市 場 「外 部 」的黑箱 中 ,而資丰 家 也 放棄了對家庭的
-------
分析。
元 場 把 勞 動力之再生產r 安 然 委 諸 於 勞 動 的 這 句 話 ,乃
是馬克思的名言。所 謂 本 能 ,是 原 本 既 有 的 東 即 只 能 不 斷 重 複
022

其無定義的套套邏輯,卻無法説明之 。而馬克思之所以能「安 然 」地
高唱勞動力再生產本能説,自然也有其相應的理由。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第 一 ,就歷史背景來看,這個時代的資本家拜高失業率與高出生
率 之 賜 ,不必擔心勞動市場的勞動力調節問題。位 在 市 場 「外 部 」的
勞 動 市 場 ,必須擁有無論何時皆可轉化爲勞動力商品的潛在勞動力準
備 。勞動力市場的成立,只是爲了要在外顯的勞動力(已經發賣的勞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動力 = 被雇者)與潛存的勞動力(
尚未賣出的勞動力= 失 業 者 之 間 ,
有所分界而已,這條分界是開放的,也 是 流 動 的 。勞動力和其他所有
商 品 一 樣 ,在賣出時先轉化爲商品。於 是 ,爲了成立勞動市場,就必
須有失業者與勞動力後備部隊的存在。試 想 ,初期的產業賢本主義乃
是附著於自給自足(subsistence)的農業經濟.,其 本 身 才 是 「外 部 」經
濟 。在 這 個 「外 部 」膨脹自立的過程中,市場經濟成立了,而在其成
立 期 間 ,這 個 「外 部 」的 「外 部 」乃是無窮盡的。
可是這當然有賴於歷史的條件。資 本 家不能永遠「安 然 」地將勞
動力之再 生 產 「委諸於勞動者的本能。」今天西德鼓勵生育,相反地
中國大陸卻實施一胎化政策, 「生 殖 本 能 」不但隨時代而變化,同時
成爲直接/ 間接統治的對象。國家的統治是一種r 直 接 」的 管 理 ,市
場也對再生產進行統治—
— 只是採間接的方式 。即使把 「委諸生殖本
I能 」説 成 是 「自由放任丨(laissfiz fa ire ) . 這 也 是 以 「.自由放任
被 稱 爲 「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本身,其實也是處
在 以 f 自由放任」爲名的市場機制之間接統治下。產業社會正是把生
產領域與再生產領域,都置放在名爲「自由放任」的統治機制之下。④
馬克思可以看清「自由」經 濟 市 場 中 「自由」統治的機制裝置。
在《資本論》中 ,他毫無保留地揭發:r 自 由 」市場如何透過其機制,
令人們無法逃避地落入失業、恐 慌 的 「不 自 由 」中 。可 是 ,馬克思卻
看不見再生產領域中「自由放任J 的 詭 計 的 再 生 產 ,視

不可思議的是,馬克思把男與女的性別分工,視爲是基於男、女
身 體 差 異 的 「自然」分 工 。馬克思並未把階級間的對立,或 是 「精神
勞 動 」與 「肉體勞動」間 的 「分 工 」,當 作 是 「自 然 」的 現 象 ,他卻

0 2 3
把性別分工視爲「自 然 」而置之不問。 「性 」的階級對立,竟因其太

系二章女性主義者
過 自 然 ,而如此地難以被發現。一種東西既被視爲是「自然j ,當然
就可以置之不理了。馬克思和他同時代的人,有 著 同 樣 的 r 自 然 」女
性觀。
女 性 主 義 對 馬 克 思 主 義 @指 摘 ,正在於這種侷限性—
— 把性與生

纣 馬免思理論
邀 ,還有家庭視爲<f g 然 ,將家庭侷限於馬克思理
之外。
馬克思理論的侷限,固然表現出鳥克思自身的偈限性,但更反映
出市場的界限。 家庭置放在市場之外的,不是馬克思主義,而
j 市 逼 發 。馬 克 思 随 賊
共 有 。我們既無法設定市場佔有全域,也不能要求馬克思
理論概括所有,而我們與其百般乞靈於馬克思理論所沒有的東西,並
對此加以批判,不如由其界限所在,對於它所能做到的部分給予積極
的 評 價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所以要r 利 用 」馬克 思 理 論 ,正是這
個意思。

2.2 「市 場 」與 「家 庭 」 :兩 者 間 的 辯 證 關 係

家 庭 雖 在 「階級分析之外」,但這並不表示,家庭的領域在階級
支 配 ,甚或資本主義壓制的「外 部 」,並由此得到了自由。戰後日本
的幾次主婦論戰中,確有所謂家庭擁護論或主婦讚美論,將家庭視爲
是 資 本 主 義 壓 制 下 的 「解 放 區 」 。(上 野 ,1982 / 松田,1979 / 武 田 ,
1972)⑤這種想法對於反市場原理派而言,的 確 甚 具 吸 引 力 ,然其將
「家 庭 」看 成 是 自 「市 場 」獨 立 (
independent: ,並 且 漠 不 相 關
(indifferent〕的 領 域 ,卻是一種錯誤的幻想。因 爲 第 一 ,市場與家庭
間的這種分離,是市場造成並強化的;第 二 ,居 於 市 場 之 「外 」.的人
們 ,全是隨著市場的狀況,被市場排斥 出 來 的 ;第 三 ,藉 由 市 場 「外
部 」的 存 在 ,獲利最大的乃是市場本身。
女 性 如 參 與 勞 動 市 場 資 本 的 直 接 支 配 ,
. 俚巧使是留
在 家 庭 裡 ,也 會 受 到 資 本 謂 「間 接 的 」,
其支配「
_較 爲 緩 和 」。 「 相對於直接可見的(visible
支 配 ,言 其 是 不 可 見 的 (
m visible; 支 配 。貨 幣 經 濟 以 外 的 生 存
-subsistence)機 會 (
alternative)既 已 被 剝 奪 ,遂造成經濟性的依賴關
係 ,建 構 起 「是 誰 在 養 」的權力支配。這 樣 一 來 ,不就形成間接支配
嗎 ?這其實也是一種赤裸的支配。所 以 ,所 謂 「間 接 」也 者 ,不過是
説 「從市場這邊看不見」罷 了 。
第 二 ,相 反 地 ,女性即使進入市場,也不一定就被列爲「市 民 」。
奇 妙 的 是 ,布爾喬亞女性解放思想與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都不約而
同地試圖以 其解放戰略。 、
「女性 ^所有女性復歸於公有產業爲第一前提條
件 。」(恩格斯《家 庭 、私 有 財 產 、國家的起源》,岩 波 文 庫 版 ,9 8 頁 )
如果女性自身無法擁有自己的勞動力,那麽即使投入勞動市場,
也只有在勞動力市場中成爲奴隸。例如在習慣上,以 年 、季計算的長
期 契 約 ,將女兒的工資都預付給父母;妻 子 去 工 作 ,收入卻由丈夫具
領 ,這些都説明了女性還不是擁有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勞動者。
就算女性的勞動力爲自己所有 ,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卻仍被看做
是不完全的 、二流的勞動力^ _ 市 _ 「内 部 ] 是 不
外 - 部 ] 則 此 。事 冑 ± , 膽 行 細
性 別 編 組 的 市 場 「外 部 」= 家庭的組成原理1 以求搾取性別這項變
數 。男女工資的差別就是一個例子。
這 樣 一 來 ,女 性 不 論 是 由 市 場 走 向 「外 」,或 是 進 到 市 場 之
_ 「内 」,都無法獲得解放。這兩 個方向,看起來好像是對立的兩極,
"i S W T W J *同 樣 是 站 在 ;場 及 其 「外 部 」相互獨立的這個前提之
下 。可 是 ,市 場 的 「外 部 」既無法自由地脫離市場,市場也就無法從
其 「外 部 」獨 立 。否 認 市 場 有 「外 部 」,假定其爲一整體的想法固然
有錯,
將 市 場 與 r 外 部 」認定爲是相互獨立的封閉性體系,
也是不對。
市 場 及 其 「外 部 」之 間 ,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在這個被馬克思所忽略的市場「外 部 」中 ,女性主義者發現了另

025
—個社食領域—
— 家 庭 。相 對 於 市 場 ,家庭具有令勞動力再生產的機
能 。在勞動力市場上,家庭是人這種資源輸出人的末端供應站。

第二章女性主義者對馬兔思理論的批判
f 家 摩 是 被 放 在 本 能 的 「自由放任」之 下 ,其本身就是一個再
性 產 的 制 度 。在 這 之 中 ,人被納人再生產的權利義務關係中,沒有單
¥ 的 個 人 成 爲 夫 / 妻 ,父/ 母 , 〇這樣
的角色分配,是一種用性別與輩份將規範、權威做不均等分配的權力
關 係 ,女性主義者稱之爲「父 權 體 制 」。再生產制度是一種通貫歷史
的 存 在 ,在近代社會中,其特有的歷史形態是家長式的資產階級單婚
小 家 庭 。這 種 單 婚 小 家 庭 内 的 父 權 體 制 性 支 配 佛 洛 伊 德 所
謂的伊底帕斯情結。龙 鹿 帕 斯 情 結 也 是 以 經 再 生

市 場 及 其 「外 部 」= 家庭的關係—
— 用歷史的名稱來説,即是資
本主義與父灌體制的關係—
— 並其對應情 況 ,可以圖示如〔
表 1〕。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既不採階級支配一元論,也不用性支配一
元 論 。我 們 認 爲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乃是並存的兩個社會領域,而
其 間 具 有 「辯 證 的 關 係 」( dialectic relation) 。(
Sokoloff, 1980)⑦所謂

「辯 證 」,即是矛盾與調和的辯證法。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雖是相互
對 立 ,卻也偶有相互調和補足的作用。這並不是一方無所逃避地跟隨
另 一 方 ,結成必然的相關關係。在近代產業社會中,生產關係與再生
產關係是以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歷史形態出現,並 互 成 「辯 證 的 」
關 係 ,馬萆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遂將這種近代產業社會特有的現象稱
爲 「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

表1

制 度 資本主義 父權體制
社會關係 生產領域 再生產關係
社會領域 公 私
支配形態 階級支配 性支配
歷史形態 市場 資產階級單婚小家庭
02 6

統治原理 帀場原理 伊底帕斯情結


社會理論 馬克思理論 佛洛伊德理論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丨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表2

父權體制 資本主義
家庭 (1) (2)
市場 (3) (4)

就典型而言,在市場方面發揮作用者,是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階級關係(4),父權
體制概念所要表示的,則爲其在家庭方面的作用(1)。至於女性勞動的辯證關係概
念 ,則必須從家庭中的階級(2),市場中的父權體制(3)去探求。(
Sokoloff, 1980,
曰譯本,267頁)


表 2〕即是根據蘇可洛夫(N atalie Sokoloff ) 所 論 ,以圖表揭7K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辯證關 係 」。
所 以 ,「關於女性勞動的辯證關係,主張父權體制資本主義的馬
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理論家(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⑧之理論
架 構 ,在理解女性勞動問題上,最 爲 有 力 ,涵括性也最強。」(同書,
267—268 百)
2 . 3 性支配的唯物論分析

所謂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就 是 r 用馬克思主義回答女性主義
者 的 問 題 」 (M arxist answer to feminist question ) 〇⑨ (
Seccombe ,
1986a ,190百)女性主義者的貢獻是,使 性 支 配 的 現 實 情 況 明 朗 化 ,
即 使 導 入 了 「父 權 體 制 」的 概 念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仍然認
爲 ,在分析父權體制時,馬克思主義:~ 一 還 是 !— 很有 用 處 的 。馬
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之所以仍是馬克思主§ 的 理 $ 在 於 ,父權體制並
不 單 只 是 心 理 上 的 支 配 或 壓 抑 ,它 是 basis )的

027
論分薪 '(materialist analysis ) 」。' ^ ‘
运安也不只是意識形態
(id eology )或心理因素—
— 所以這不是女性捨棄被害妄想,改換男子

第二章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列
氣概就可解決的心理問題—
— ,而是明顯地物質性= 社 會 •經 濟 性 支
配 。要想解除這種壓抑,除了改革其物質基礎之外,別 無 良 法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之所以認爲馬克思主義作爲解放理論仍
然 有 效 ,是 因 爲 「馬 克 主 義 與 女 性 主 義 ,都是有關權 力 p o w e r 及
其分配----亦 即 不 平 等 ^ iequality )問題---- 的 理 論 (Mackinnon-T'
1982,2 頁)
從另一方面來説,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不會誓死效忠馬克思
主 義 ,她們已經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性支配的分析上有其限制:

階級 分 析 並 不 以 家 庭 内 部 的 權 力 不 均 為 對 象 — 也就是對於性別
與 年 龄 ( 所 造 成 的 權 力 差 距 )根 本 置 之 不 問 。 ( Madeod & S arag a,

1987, 1 2 頁 ,()内是 引 用 者 所 補 )

關 於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無 性 別 意 識 一 性 盲 目 」(
sex —blind ) Hart­
m an ) , — 直不斷有女性主義者加以閛明 ,有 趣 的 是 ,這種批判並非
出自向來漠視馬克思主義的基進女性主義者,而是發自於一羣自稱是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正因爲她們對馬克思主義還有期待,才會
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侷限所在。把性支配當作一種制度來行使的場所是
家 庭 ,要分析家庭,馬克主義即使有其限制,卻 仍 然 有 效 。因 爲 ,近
代家庭就存在於資本主義之中。要確立近代家庭的「私 」領 域 ,必須
以資本主義爲前導。⑩ 可 是 ,這並不是單純地將馬克思主義引用在性
支配問題上, 「女性主義必須修正馬克思主義。 」 ( Delphy , 1980,88
頁)
如果馬克思主義在分析女性受壓迫問題上真的毫無用處,戴爾菲
^Christine D elphy)接 著 説 :「那麽即使是要抛棄馬克思主義,我也
Delphy,1980,
不會掉一滴眼淚。」( 8 8 頁)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並不是女馬克思主
義 者 ,也不是女性主義者兼馬克思主義者。她 們 認 爲 ,性支配有其物
028

質 基 礎 ,故其乃是欲解明此一現象的「唯物論派女性主義者」(
m ate­
rialist fem inist:. 〇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註釋
-
-

① 在市民社會中,除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外,還有自己擁有生產手段的勞動
者 = 小商品生產者(peth bourgeois)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這是所謂第三階級。但 是 ,在馬克思的
分 析 中 ,他們或被歸爲雇用者,或被歸爲被雇用者。這點已由舊中間層轉向新
中間層加以證明。不 過 ,在新中間層擁有金融資產的狀況下,資本家與勞動者
之間的關係,已不像馬克思所想的那麽單純。
② 英語稱被撫養者爲d ep en d an t ,
他們是所謂的「附屬品」,不算是獨i 的 個人。
③ 市場在理論上具有把所有「外 部 」加 以 「内部」化 的 機 制 ,而在現實上亦擁有
驚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是事實上,市場無法不承認確有「外 部 J 存 在 c 無論
是怎麽樣的市場社會,在 「商 品 」與 「非 商 品 (
不會成爲商品者、不可成爲商
品者:」之間都有著「界 限 」。
④ 再生產領域的統治機制,是以婚姻規則來展現的。近代崇尚戀愛結婚的意識形
態,
是 根 據 「可以和任何人自由地」結婚的原理,
企圖打破之前的規制性婚姻。
可 是 ,這 個 「自由」的結婚市場,其 實 與 「自由」的商品市場一樣,其所進行
的再生產已被自動納人統治,故這也只是另一項「婚姻規則」。關於婚姻規則
如何成爲控制再生產的手段,將於第至章〈
再生產樣式的理論〉中詳細討論。
⑤ 最近尚有加納實紀代討論「從社緣社會總撤退」。( 加 納 ,1985)
⑥ 南 西 •修 朶 羅 (Nancy C hodorow )在 其 《爲母之再生產》(Chodorow, 1978) —■書
中 ,對於家長式家 族經由伊底帕斯情結再生產的問題,作了精彩的解析。
⑦ 蘇可洛夫所著的《金錢與愛情 >—書 ,副 標 題 即 r 家事勞動與市場勞動的辯證
法 」。
⑧ 蘇可洛夫曾對前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
Benston, Morton, Seccombe,
Mitchel, Rowbotham, Da 丨 la C o s ta 等人)與後期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
〔Hartman^ Eisenstein, Kelley 等)加 以區別 (參見 Sokoloff, 1980 : 第 4 章?主釋③,
第 5 章f t 釋③ )。前期與後期之分別在於,前 期 「對於女性就業的認識,往往直
接帶出馬克思、恩格斯的傳統性説法」,(
同 書 ,177頁)後期則「認爲資本主義
與父權體制兩方面,都在社會中自律地相互作用影響」 。(同書,238頁)
⑨ 或 謂 「用 馬 克 思 主 義 回 答 女 性 的 問 題 」 〖 M arxist answ er to wom an ques­
tion) 〇
⑩ 家庭是否先於p re c e d e )資本主義的問題關鍵在於,是否承認父灌體制是獨立
的概念。家庭若先於資本主義,則其就必須是和資本主義分析一樣的獨立分析

029
概 念 。然若家庭並非先於資本主義,則家庭既是産自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分
析一元論也就已經足夠。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認爲:家庭固然先於资本主

第二章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理論的批判
袭 ,但作爲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分析對象的,應是資本主義下的家庭,是作
爲 「私 」領域而被分斷隔離的「近代家庭」,其在資本主義下具有特有的歷史
形態。
第三章
家事勞動論戰

3.1 「家 事 勞 動 」的 發 現
G 3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在理論上最4 貢 獻 ,即 是 發 現 了 「家事
勞 動 」(domestic la b o r'概 念 。工麥事感|!]」正 是 「
_市 場 」
_ 與 「家
> :

之 間 相 「市 場 」^ 「家 庭 」分離

的近代產業f 會 , 間 ,而 「家 事 勞 動 」即位處於聯

f

結 此 種 分 離 的 樞 要 位 置 。家 事 勞 動 是 近 代 的 產 品 ,並非超歷史的概
:r

iisf

念 。①释克思主義之女性主_ 藉 著 追索家事勞動的歷史性 ,成功地解


:
.

明了近f t 社會中壓抑女性的部分。#
% n

資本主義下的市場並沒有把所有人的勞動都納人市場内部。想把
1

-
4

-
"
市場社會相對化的經濟史家卡爾■博藍尼(Karl Polanyi)認 爲 ,市場
r
- H

及其中之財貨—
— 也就是商品—
— 與人類歷史一樣地久遠,但正如馬
i
A

克 思所言,必待近代特有的資本主義市場成立後, 「土地與勞動力」
才不得不成爲商品。不 過 ,也不是所有的勞動力都會成爲「勞動力商
品 」。市場只把某些勞動「商 品 化 」,其他勞動則未曾「商 品 化 J 。
'寒事勞動就是不曾被市場商品化的一種签動 。
沒 有被市場化的勞動,就 苎 是 一 J 。威利•塞卡
姆 斋 以 S i m 場 化 ,絕不是因
爲 「家事勞動的具體條件皆具私有性」。保 羅 •史 密 斯 (Paul Smith
繼承了這項説法,並 且 指 出 :
「家事勞動未成爲抽象的勞動,不是因爲它的私有性,相 反 地 ,
正 因 爲 家 事 勞 動 不 能 成 爲 抽 象 的 勞 動 ,才 使 其 一 直 都 屬 於 私 有 。_
(Smith,in Kuhn & Wolpe, 1978,日譯本 184 頁)
社會性勞動與私人勞動的這種區別,市場勞動與非市場勞動的這
種 界 限 ,是由市場造成的。
市場勞動與非市場勞動的;
%界—
— 也教悬工市場」 _ 限 一 ~變
_ ^ ^ 5 ^ 5 7 5 ^ 5 ^ ^ " 場 化 到 什 麽 程 度 」而 有 進 退 〇戰後家
電製品的普及,食 品 、衣料產業的興盛,以及家事服務的商品化,使
得大部分家事勞動都市場化= 商 品化了。 「家 事 勞 動 」的 内 容 ,無論
在 質 或 量 上 ,都 有 歷 史 性 的 變 化 。與 此 相 同 的 是 ,生活的標準配備
(standard package)亦在質與量上發生歷史性的變化-- -也 就 是 勞 y

031
例 如 ,主婦會把以往例行的洗衣工作交給洗衣店,「洗 衣 」就成

系三章家事勞刼論戰
了具有市場價值的勞動。洗 並 被 納 人 G N P 中 。馬克思把
「_生 產 勞 動 」定 義 爲 是 「產 在 雜 」,從這 點 看 來 ,洗衣
這 ^ 確 已 成 爲 「生產勞動」。可 是 , 「洗 衣 」這 項 勞 動 ,只是將髒
了的衣服恢復原狀,以增加使用年限(有時洗得太多,反而會縮短使
用年限),並 沒 有 帶 來 財 貨 ,也 沒 有新產品 。如 果 由 主 婦 來 做 ,就不
是 「生 產 勞 動 」,而 是 「消費勞 動 」。這項勞里既 不 產 生 「價 值 」,
W A X .转 如 。
馬 克 思 對 「生 產 勞 動 」與 「4 生 產 勞 動 」所 作 的 區 別 ,嚴格説
來 ,並 不 能 對 應 於 「市場化的勞動」與 「未市場化的勞動」。 「生產
勞 動 」的 「基 本 規 定 」是 「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 ;其 「歷史性的=
資 本 主 義 性 的 規 定 」則 是 「對 資 本 具 有 生 產 意 義 」,也就是會產生
「剩 餘 價 值 」,換 言 之 ,即 「具 有 交 換 價 值 」。② 由 於 在 「使用價
值 」與 「交 換 價 值 」之 間 ,並沒有任何公約數存在,故 馬 克 思 的 r 生
產 勞 動 」概 念 ,其實是把完全相異的兩個概念—
— 「產生使用價值的
勞 動 」與 「產生交換價值的勞動」一 用一個語詞來指涉。
若 就 「生 產 勞 動 」的 歷 史 性 來 看 ^ 在 對 勞 動 進 行 區 另 ,其
對 「市 場 勞 動 」與 「非市場勞動」所作的區別,遠 較 生 產 勞 ^ 不 生
產勞動間的區別來得明快。回到先前所舉的例子,當主婦在家中洗衣
時 ,是 「不產生交換價值」的非市場勞動,而在洗衣店洗衣,就成爲
「產生交換價值」的市場勞動。其 實 ,洗衣這項勞動,並不是在洗衣
業出現後才商品化的。在家事勞動中,洗衣是很早就獨立而且很容易
就外部化的勞動之一。早在家事雇傭者職務内容尚難確定,尚類似家
内奴隸的時期,洗衣女就已成爲女性獨立的職業。或 許 ,作 爲 「主婦
勞 動 」的洗衣工作,乃是從家中工業式的洗衣女,過渡到洗衣業這種
勞動生產性較高的專業期間,暫時交給已婚女性的特別勞動之一。
如果有些勞動,不論是否具有「市 場 價 值 」= 「交 換 價 值 」,都
會 受 市 場 方 面 牽 動 ,而 發 生 如 此 大 的 變 化 ;那 麼 馬 克 思 將 「家事勞
0 3 2

動 」定 義 爲 「不生產勞動」 ,就不只是因爲在特定的歷史社會中,特
定的勞動尚未被市場化。爲 使 「家 事 勞 動 」與其他勞動有所區別,已
K

有 「生 產 勞 動 」與 「不 生 產 勞 動 」, 「市 場 勞 動 」與 「非 市 場 勞
權 雅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馬

動 」,「社 會 勞 動 」與 「私 屬勞動」,甚 至 還 有 「生 產 勞 動 」與 「消
費 勞 動 」— 長 久 以 來 , 「消 費 」都 不 被 看 作 是 「勞 動 」— 等各種
分 類 方 式 ;而 爲 反 駁 「家 事 勞 動 」 「雖 然 有 用 ,但 不 產 生 (
交 換 )價
值 」的 説 法 ,
部分女性主義者主張:「家事勞動,
雖不産生交換價值,
.1 卻具有使用價值。」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對 於 女 性 主 義 被 逼 入 死 角 ,所 提 出 的 這 種 「家 事 勞 動 = 使用價
值 」説 ,法國唯物論派女性主義者戴 爾 菲 (Delphy,1984)提出了明快
的 解 答 。她 也 是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的 一 份 子 ,③验_把「家事勞
動 」的問題視爲是女性主義頭號政治性= 理論性課題3____
蘇 艇 歡 設 定 爲
理論,的 課 題 。」(Delphy, 1984, 7 8 頁) '
〜 4 爾 菲 指 出 , 「家 事 勞 動 」的 第 一 要 義 是 , 「家事勞動也是勞
動 」 (housew ork is w ork) ,第 二 則 是 「無 償 、無 給 (free, unpaid)的
勞 動 」(
Ibid., 7 8 瓦)。她 在 説 明 「家 事 勞 動 」乃 是 「家中妻子所做的
一般性事務勞動」之 後 ,問 道 ,這 種 「經驗性 的 定 義J 夠 嗎 ?她並從
反 面 設 問 道 :「只有家事勞動是無給付的勞動嗎7 ) 」(
Ibid.,8 5 頁)
結 果 ,戴 爾 菲 建 立 了 「家 内 勞 動 」 ( domestic w o rk )的 概 念 。④
所 謂 「家 内 勞 動 」 ,是 「在 敦 姆 斯 中 (
domus)進行的無償勞動。 J
「家 事 勞 動 」 (
h o u sew o rk ) ,則 專 指 「家 内 勞 動 」中的特定事項。
「家 内 勞 動 」在 前 近 代 的 家 戶 單 位 中 隨 處 可 見 。可 是 ,我們實在很難
分 清 ,在 養 牛 、搾 乳 ,以 至 剝 皮 、斬 肉 、生火這一連串的作業過程中,
到 哪 裡 爲 止 算 是 「生 產 」 ,從 哪 裡 開 始 才 是 「消 費 」。固 爲 「生產」
與j j 肖 費 」
_ 的 勞 動 分 ,乃 号 市 、
f 所弓j 進 的 。沒 有 「 沒
有這種區別。 — ~ ~
同 樣 的 問 題 也 發 生 在 「家 内 勞 動 」與 「家事勞動」的分別上。農
家 主 婦 除 了 從 事 家 裡 面 的 農 業 勞 動 ,也承擔家事與育兒工作。什麼算
是 「農 業 勞 動 」 ,什 麽 算 是 「非 農 業 勞 動 」,也很難區分。
如 果 這 戶 農 家 是 專 爲 供 應 市 場 而 生 產 農 產 品 ,那麽還可以分辨
出 ,在 農 婦 的 勞 動 中 ,何 者 是 「產生交換價值的勞動」,何者是「不
產 生 交 換 價 值 的 勞 動 」 。但 若 這 個 農 民 是 爲 了 「直接消費」firmne-
d ia te co n su m p tio n )而 經 營 作 物 ,那又該如何計算呢?。沒有經過市
在 定 義 上 晏 和 j:寒隻 勞 動 生i i i T 75~
法國的
勞動— 別 名 「家 事 勞 動 」— 區別開來計算。日本的G N P 計算方
式也是一樣。
在 這 種 市 場 居 於 優 勢 ,經濟以貨幣爲媒介的局面發生以前,任何
地 方 經 g 的 非 市 場 性 單 位 ,即所謂實物經濟者,都占有極大的比重。
由 ; 是 g # 幣 來 算 生 產 的 一 種 指 標 ,所以必須把這璽實!^
濟 搀 篡 爲 貨 货 。計算農家自家消費部分生產值的方式,是先假定其消
費 ^ 場 ,再以作物發賣價格(生產者價格)或是零售價格(
購 入 者 價 格 : 來 計 算 。這 是 把 非 市 場 性 的 經 濟 活 動 ,放 入 「如有市場
爲 媒 介 」的 假 設 狀 況 中 。
可 是 ,一 旦 將 這 種 「如 有 市 場 爲 媒 介 」的假設狀況,應用在非農
業 勞 動 時 ,又 會 如 何 呢 ?由 於 烹 調 、洗 衣 、裁縫等事項,也都是在自
家 不 能 提 供 時 ,亦 可 從 市 場 購 買 者 — 在市場上所有的家事服務都可
以商品化— ,所以無論那一種由主婦擔任的家事,都可適用於「如
有市場爲媒介」的假設狀況。
然 則 ,怎 樣 才 能 把 「家事勞動」從 「家 内 勞 動 」中區別出來呢?
戴 爾 菲 在 區 別 「家 事 勞 動 」與 「家 内 勞 動 」時 ,也只能在所有
「直接供自家消費的生產勞動」中 ,「循 環 性 」地 將 一 方 定 義 爲 「農
業 固有者」,另 一 方 爲 「非農業固有者」。把農業勞動和只能定義爲
「不是農業勞動的勞動」的 「家事勞 動 」區 別 開 來 ,並不合於農業的
本 質 。其 實 , 「家 事 勞 動 」的 領 域 ,乃是由包括非農家女性在内之所
有女性共通承擔的勞動來決定的。於 是 ,戴 爾 菲 遂 將 「家 事 勞 動 」定
義 爲 「不 問 都 會 、田 舍 ,所 有 家 庭 共 通 的 自 家 消 費 用 生 產 。」
G

(Delphy, 1984, 8 7 頁)
這個定義是把都市家庭的家事勞動標準轉用於
34

農家。
也就是先設定非農家的都市適用部分,
再將其中具有共通性者,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稱 爲 是 農 家 的 「家 事 勞 動 」,則 其 他 「非家事勞動者」就是生產性的
「家内勞動j 了 。戴爾菲在此復將問題一轉,對於 爲 何

^會 是 「無給付勞動j ■的 疑 展 開 精 彩 的 解 謎 工 作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生產者直接消費的非市場性產品,既然可以被納入生產的行
列 ,則未經市場媒介的說法(
亦 即 供 交 換 ),並不能成為說明家
内勞動地位的理由。……從 而 ,
$ 事勞y 應該七 其 他 被 列 家
内自家消費I 名 #,
下的生產一毯_,被选甚直生產性:為自家消
费所進行的生產過程,是一個整體性的過程。在最終消费之前的
所 有 經 營 ,如 果 不 是 都 具 有 生 產 性 ,就 是 都 不 具 有 生 產 性 。
(Ibid.,4 頁)

這 樣 一 來 , 「家 内 勞 動 」與 「家 事 勞 動 」之間在本質上即無區
別 。舉 例 來 説 ,所 謂 「家 事 勞 動 」的 「都市 性 基 準」 ( urban criteria)
所 顯 示 的 是 ,即使都市化= 產 業 化 後 ,只 把 未 被 市 場 化 的 「家内勞
動 」稱 爲 「家 事 勞 動 」的 事 實 。
r 家事勞< 從市場被排$ ,乃 而 非
結 果 。」(
ibid.,、 頁)
問題的核心在於,將 ^ 的 工 作 I 和 「沒有收人
的 工 作 」的這件 事 ,乃是根據男 X 女的性別配置。家 事 成 爲 「沒有收
人 的工 作 」,意味著這是一種被不當搾取的「無給付勞動」。從這種
r 無給付勞動」得到 利 益 的 ,是市場以及市場中的男性。
從市場這邊而言,市場排除這種勞動,當然是有充分的理由。市
場將人類的全部活動,強制區分爲屬於市場内的勞動以及被市場排除
的 勞 動 。馬 克 思 的 「生 產 勞 動 」與 「不生產勞動」,就是接受並承認
了這種市場所強加的區分方式。所 以 ,我們 的 課 題 ,並 不 是 「家事勞
動 」被 叫 做 「不 生 產 勞 動 」後 ,被放逐到市場之外,並進而置放於分

035
析 之 外 的 問 題 ;我 們 要 問 的 是 以 什 麽 樣 的 條 件 ,y 家事勞動
芦 : 市 場 之 之 卜 的 。 「找出這種非市場性、非 貨 幣 性 的 部 通

第三章家事勞動論戰
S c 性現實唯一的道路。」(
Ib id .)

3 . 2 以愛為名義的勞動

「家 事 勞 動 」概念 的 發 現 ,是人類認知活動上的一大變化。 「家
事= 勞 動 」的概念成立,讓所有人認識到[^事 勞 動 也 是 勞 動 」。理
論 所形成的「概 念 」,
改 造 了 認 知 領 域 的 ; 出 現 ,
讓世界得以新面貌出現在我們眼前。理論的力量也正是這樣。在 「家
事 勞 動 」概念成立傳布之前, 「家 事 」從未被當做是 r 勞 動 」。 「忙
碌於家事與育兒之間」的專業主婦,即 使 「每天忙得團圑轉」,還被
揶 揄 是 「吃白飯睡大覺的閒人。」如 果 有 人 抗 議 :「我 啊 !簡直像踩
著圓輪的小白鼠,從早到晚沒有停息,」準會得到這樣的回答:「你
做的那些事,根本不算是工作。」既 然 「家事不算是工作」,以往的
女 性也只有 r 就 此 」作 罷 。
可 是 , 「家 事 勞 動 」的 概 念 ,讓女性有了理論的武器。家事勞動
或許不能換取金錢,卻不能不算是勞動,如果主婦不做,勢必得有人
代 做 。從這一層來看,這 是 「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勞 動 ,如
^ 經 濟 上 ,不對女性有所補償,任其處於無■權利的狀雜,请
未適當給付報酬的「無給付勞動 」(
im
— 丨

丨丨
p a id M g r i 。
家事勞動的概念,⑥提高了主婦所做勞動的價值,也助長了女性
的權利意識。換 句 話 説 ,這使女性認識到,以前主婦們默默忍受,視
爲當然的工作,其實是不當的壓迫,女性並因此而產生在此認知之前
所 未 有 的 「被 剝 奪 感 」(
d e p r iv a t io n : 。女性主義的理論挑起了女性的

不 滿 與 憤 怒 ,開 始 「製 造 麻 煩 」。難 怪 艾 凡 一 普 利 其 (
E v a n s -P n -

c h a r d '會 直 接 了 當 地 説 :「女性從來不曾爲自己的身分抱不平,」不

是沒有理由的。(
E va n s -P ric h a rd , 1965)可 是 ,透 過 I 被 剝 奪 」的 認 識 ,

「女 性 ==被 壓 迫 階 級 」的 「女 性 階 級 」 ..w o m e n c la s s 、
⑦意識開始形
成c
036

將主婦的日常活動稱爲「家 事 勞 動 」,雖然在觀察角度上帶來劃
時代的轉換,但在另一方面,既把這些叫做「勞 動 」,則其活動就只
父權舴制與資本主義

能 算 是 「勞 動 」而 非 其 他 。即使努力嘗試要解救這種已被汗水與辛苦
形象 所 汚 染 ,被 「目的一手段」之功利主義原則所侵襲,而且被換算
成剩餘經濟價值的「活 動 」 ,使它具有無償、獻 身 的 「神 聖 性 」,這
番努力卻總是無法擺脫「家事勞 動 」論 的 糾 纏 。就連女性本身也常以
--

「愛 」爲 名 ,特 別 針 對 「家事勞 動 」經濟價值的説法,提 出 反 駁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藉 著 推 崇 「愛 」與 「母 性 」這種象徵性價值,以搾取女性勞動價
值的意識形態機制,在女性主義者批$ [ 「
_母 識 : _形態j 的J i M ,
漸 次 被 解 析 明 白 。(
B a d in te r , 1980, 服 部 ,1986)所 謂 「_ 」,即是希

望女性以夫之目的作爲自己的目的,里 形 態 ;
_而 所 謂 「母 性 」,則是慫恿女性把子女的成長視爲自己的幸福,獻身
~ 5 ^ ^ ^ ^ 藉 此 要 求 女 性 更 能 控 制 自 身 的 意 識 形 態 。只要女性抬高
「愛 」的 價 值 ,女 性 的 勞 動 就 可 以 用 「家 人 的 理 解 」 、 「丈夫的慰
問 」輕 易 地 打 發 。
女 性 是 供 給 「愛 」的專 家 ,
這種關係乃是單方面的。
美國社會學者費琪(J . F in c h )與葛蘿芙(G r o v e s )明 白 地 指 出 ,屬於女
性 的 「考 慮 」與 「照 顧 」就 是 一 種 「愛 的 勞 動 」 (a l a b 〇r o f lo v e ) 。

(F in c h & G ro v e s , 1983)

女性在家所做的一切事務 i 既 是 赖 ,
則女性所負擔的,的確是除她之外無人可以承擔的「勞 動 」。主婦只
是 把 那 件 事 放 在 「 愛 」 的名義下來做。

3 . 3 家內Z 女性主義論

把 而 稱 爲 「主 婦 」,並不是
因 爲 r 主 婦 」所 做 的 一 切 家 事 勞 動 」。梅棹忠夫在
第一次主婦論爭中即已尖銳地指出,在 r 主 婦 」所做的勞動中,也有
像編織或做麵包等有趣的休閒性勞動—
— 梅 棹 稱 之 爲 r 模 擬 勞 動 」,
(梅棹,1959)此 外 ,還 有 如 擦 亮 床 柱 、在 玄 關 插 花 等 「主 婦 」身分成
立 後 ,附隨身分而生的勞動。在 「主 婦 」身分大眾化之前,雖是人人

037
都 要 掃 地 、洗 衣 服 、煮 飯 ,卻不是所有人都能經營如此高水準的日常
生 活 。 「主 婦 」誕 生 之 後 ,才發明出高水準的「家 事 勞 動 」,於是爲

第三章家事勞動論戰
了維持這種水準的日子, 「主 婦 」遂成爲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因 此 ,將 定 義 爲 是 主 g 匝 做 的 梦 動 」,乃是一件
比較晚近的事。事 實 上 ,在 r 主 婦 」身分成立之前, 「家 事 勞 動 」就
已經存在。所 謂 「主 婦 」的 身 分 ,原本是 爲 了 表 示 其 「戶 長 之 妻 」的
地 位 ,與 「家 事 勞 動 」之 間 乃 是 各 爲 獨 立 的 關 係 。德 語 中 的 H a u s -
fra u 或 是 英 語 中 的 h o u s e w ife , 本 來 也 是 指 「家 中 女 主 人 」而 言 。在
日語中,相 當 於 r 主 婦 」的民俗語彙,如 「家 刀 自 」、 「家 主 」等 ,
也 有 「家 中 女 性 戶 長 」的 含 意 在 内 。身 爲 「家 中 女 主 人 」的 「主
婦 」,其所做的勞動本來不是「家 事 勞 動 」,而 是 所 謂 「家 政 」之類
的指揮監督勞動。實際的家事勞動—
— 就連育兒活動在内 — 都由下
女 、僕人或奶媽去做, 「主 婦 」是不用親自操作的。
一 旦 被 稱 爲 r 夫 人 」,就意味著女性已具有不必勞動的身分,也
就 是 可 以 使 喚 侍 女 的 身 分 。最 初 ,除 了 貴 族 與 武 士 階 級 之 外 , 「夫
人 」的 身 分 ,出 現 在 城 市 中 的 布 爾 喬 亞 階 級 家 庭 中 ;在 當 時 ,所謂
「主 婦 」,是 在 確 保 自 治 的 (a u to n o m o u s ) 「女 性 領 域 」,能夠在其
中行使決定權、指 揮 監督權的「女 性 王 國 」之 女 王 。
近代形成之際, 以 疼 文 挂 宴 — 從
事 後 看 來 ,這 其 -- 實 是 -------
---------- 家 内
------/ --
女------
性主義 - (d o m e s tic
f e m in is m ) 「提高女性地位」的 目 標 ,其矛盾性(p a r a d o x ) (J^la tth e w s ,
1987, 66 ~ 9 1 頁)
是 可 以 説 明 的 。之 後 被 指 爲 4 化 與 壓 ^ 1 5 ) ^ ^ 凶
的性別角色分配—
— 近 代 的 「公 私分 離 」及各種¥ 別分配一 ~ ,在當
時竟受到女性極高地讚揚,
也實在是夠諷刺的了。
事 情 之所以會如此,
乃是因爲在前近代的農業社會中,男女從事同質勞動之時,女性總是
在 男 性 的 指 揮 監 督 之 下 ,從 沒 有 自 治 的 經 驗 。二家庭 f f i 」(
dom es-

tic ity )的 確 立 ,是 以 性別隔離 、s e x s e g r e g a tio n )爲 前 提 ^女 g 在男


性權力¥ ¥ 到 r 避 難 所 」,似 是 而 非 的 説 法 ,即 是 建 ^ ? 7 5 ¥ 王
國 」。(
矢木,1 9 8 1 / 落合,1985, 1990)
038

正 因 爲 這 種 「家 庭 性 」乃是出現在城市布爾喬亞階級之中,故對
許多女性而言,成 爲 「主 婦 」,遂意味著階級地位的提昇。而對男性
父 # «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來 説 ,建立一個雇請傭人,妻子不必做家事的家庭,也成爲其所屬階
層 的 地 位 象 徵 (s ta tu s s y m b o l .'。即 使 是 在 今 天 ,對 於 想 要 「結婚成

爲 主 婦 」的女孩子們而言,近 代 初 期 這 種 成 爲 卩 意 地 位 提
_曼§歲點,仍然是餘音未息。因 爲 男 子 可 以 經 由 教 # 改 ^ 5 7 ^ 子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則仍只有靠著結婚這假機會,才能重新選擇自己所歸屬的階層。
— - —•- 1—
■_ -•
所 以 在 r 主 婦 」成 立 之 前 ,城市的布爾喬亞新興階級尚在形成之
際 ,總 是 先 有 許 多 「家 事 僱 傭 人 」 (d o m e s tic la b o r e r ) 出 現 。 「家事

勞 動 」就 是 在 r 芝 婦 」勞 龜 由 這 種 「家 事 勞 動 者 」擔任的勞
動。 一 ~
在近代化的初期,
最早以薪金創造雇傭機會的,
除了工廠的勞動,
還 有 這 種 家 事 雇 傭 人 。(
河村,1982)正如工 場 勞 動 者 是 受 薪 勞 動 者 ,

者也是戈萝勞動者,兩 者 皆 是 「自由浮動的勞動力商品」。
近代化初期的就業機會中,這種家事勞動所占有的比率,不 可 忽 視 。
事 實 上 ,馬 克 思 主 義 對 這 種 「家 事 雇 傭 人 」所 做 的 「家事勞
動 」,亦 有 所 分 析 。家事雇傭人的薪資是由勞動者的工資支付,由家
事 雇 傭 人 所 承 擔 的 家 事 勞 動 ,既 然 只 供 「真瘗逍豐 J im m e d ia t e con-

.s u m p t i 〇n ) 」,遂 成 。馬克
思 的 「不生產勞動」含有多項勞動在内,由於流通或商業行爲即使不
產 生 價 值 ,也 會 產 生 剩 餘 價 值 》
■就使賢本增殖這點而言,即是具有
「生 產 性 」。馬 克 思 認 爲 ,和產業資本相比,商業資本是比較不完全
的 資 本 ,⑧ 儘 管 如 此 ,
.商業與流通業仍然受到特別待遇。這是因爲商
業資本乃是先於產業資本的存在。 ,
相 對 於 此 , 「家 事 勞 動 」非常具有歷史性的時代意義。 「家事勞
動 」是隨著近代而成立的新型勞動。馬 克 思 的 「生 產 勞 動 」概 念 ,不
必 等 到 「主 婦 勞 動 」出 現 ,就已經受到這種「家事雇傭人」的 「家事
勞 動 」所 挑 戰 。⑨ (由 於 在 產 業 化 初 期 ,每 個 國 家 都 無 法 負 擔 這 種
「家 事 勞 動 」所需的龐大勞動力,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已爲之頓挫。)

039
城市中的產業資產階級家庭之所以 大 量 @現 家 事 雇 傭 人 的 情 況 ,
y 其 i g 級 g 素 竺 ,因爲妻子的生產性遠比家事勞動者或奶媽等育兒勞

第三章家事勞動論戰
。事 實 上 ,從資料看來,歐 洲 在 十 八 、十九世紀之時,
很多麵包店或洗衣店的家庭都把小孩送出去寄養。比起妻子的勞動生
產 性 ,奶媽的育兒工資實在便宜甚多,所以母親並不親自育兒。
.
當勞動市場擁有無窮供應勞動力的巨大「外 部 」時 ,這種階級因
素才能有效作用。戰前 的 日 本 ,就連小官員或教員等低薪俸之家,也
都 有 一 、二位下女或使女。可是隨著產業化的發展,這種階級因素漸
次 消 除 ,原本由家事雇傭人承擔的家事勞動,成了主婦的責任。從歷
史發展的順序來看,與 其 説 負 擔 「家 事 勞 動 」的 是 主 婦 ,不如説成了
「主 婦 」之 後 ,才 開 始 進 行 「家 事勞動」。
這 樣 看 來 ,擔 任 「家事勞 動 」的 既 是 r 主 婦 」,反 過 來説, 「主
婦 所 承 擔 的 勞 動 」即 是 「家 事 勞 動 」,這 -的 定 義 在 歷 史 上 是 全 新
的 。 「主 婦 勞 動 」 [家事榮動 l L 成 爲 同 詞 的 前 提 是 . 「主 婦 」之
位已苤去其牷權性面 大 眾 化 了 。
梅棹忠夫回憶起自己幼時在京都營商的老家,別人並不稱商家主
婦 的 母 親 「太 太 」,只有特定階層的女性才被稱爲「太 太 」。他 説 :

所 謂 「太 太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太 太 」也 者 ,住在官舍或
是 租 來 的 房 子 裡 ;買起 東 西 來 ,就用倨傲的口氣對著商人猛殺
僧 。白天則無所事事地和附近的「太 太 」們 東 家 長 西 家 短 。事實
上 ,舉 凡 是 巡 警 、敫 師 、公司職員等下級受薪階級的妻子,都喜
歡 互 相 以 「太 太 」之 名 相 稱 呼 。(
梅棹,1959 / 上野,1982a ,192
頁)

曰語中「太 太 」--詞 ,乃是緣於武家的「奥 方 」。其原型本是支


配 階 級 的 「夫 人 」,然而當其普及辁新興階級之間,成爲大眾化的稱
呼 時 , L 本 太 」其 實 已 經 矮 自 己 挽 起 下 晾 抹
布 ,凍著手在盆裡洗衣服的「太 太 」,早 已 不 過 是 「家 事 勞 動 者 」而
040

已。

3 . 4 日本的家事勞動論戰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家 事 勞 動 」的 概 念 ,長 久 以 來 都 與 「主 婦 勞 動 」相 混 淆 。自
1955年 開 始 ,日本相繼發生的三次 「主 婦 論 戰 」,其討論主題究竟
是 有 關 「主 婦 」的社會身分,還 是 有 關 「家 事 勞 動 」,一直都模糊不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清 。(
上野,1982)
以 1960年 《朝日雜誌》所刊磯野富士子論文爲導火線的第二次主
婦 論 戰 ,將 「主 婦論戰」明白標示 爲 「家事勞 動 論 戰 」。磯野的論文
「向經濟學者請教」,
爲 什 麽 「主婦勞動」 「有 用 但 無 價 值 。」(
磯野,
1 9 6 0 / 上野,1982a ,9 頁)
從經濟學者對她問題的回應看來,第二次主
婦 論 戰 ,同時也暴露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家 事 勞 動 」概念上的偈
限:

1960年 代 開 始 的 日 本 家 事 勞 動 論 戰 ,乃 是 要 求 「家事勞動付
費 !」(w a g e f o r h o u s e w o r k )的論戰:;和 英 、美 至 1970年代方
才開始的同類活動相比,無論是在時間上,抑或在論戰水準上,
都有值得注意處。⑴ en〇, I 983)

不 過 ,這樣的看法仍必須有所保 留 。6 0 年代日本的第二次主婦
論 戰 ,和 7 0 年代英美世界的家事勞動論戰之間,
.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這源於是否經過6 0 年代末期解放運動的洗禮,以及在解放運動前後,
特別是爲因應女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之衝擊,爲求相對化並有所訂正
而 有 的成長。要 求 「家 事 勞 動 付 費 !」,成爲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家 事 勞 動 論 戰 「颱 風 眼 」的 達 勒 •柯 斯 塔 ( D a lla C o s ta ) 等人所著之
《女 性 權 力 與 共 同 體 之 顛 覆 》(D a lla Costa & Jam es, 1975) — 書係於
1975年 刊 行 ;與 此 相 比 ,磯 野 指 出 「家 事 勞 動 」對 產 生 「勞動力商
品 」的 貢 獻 ,還有水田珠枝高唱「主婦年金制」,成 爲 「家事勞動有
給 論 」先 聲 的 表 現 ,即使在世界上,也是相當早期且具原創性的精彩

041
議論。
可 是 ,對於磯野所提出的問題—
— ■用

第三章震事勞動論戮
的 」— 教條主義的馬克思經濟學者回答道:因
爲 「直 事 勞 動 f g 生交換價倌> ) . 所 以 是 「不 生 產 勞 動 」。丢出這樣
的 回 答 ,把 「從早到晚做個不停」的不滿留給主婦,問題就這麼結束
了 。當 時 ,在馬克思經濟學者中,沒有一個人敢接受磯野以「主婦實
際 感 覺 」所 發 出 的 r 非專業問題」,對馬克思理論進行挑戰,從反面
去思考馬克思理論的 r 限 制 」。糟 糕 的 是 ,當時在公認權威之前尚無
法 開 口 的 女 性 主 義 者 方 面 ,也 沒 有 人 想 到 ,馬克思主義既無法將此
「實 際 感 覺 」加以理論化,
女性就應該以自身的力量,
超越此一 界 限 ,
來改造馬克思主義。由女性主義者所帶動的「家 事 勞 動 」論 戰 ,固然
建立了適當的問題,卻也被馬克思主義享以閉門羹。
6 0 年 代 日 本 第 二 次 主 婦 論 戰 的 「偈 限 性 」,可以由理論與實踐
兩方面來討論。
第 一 ,在 理 論 方 面 ,這個時期的女性論還無法像既存的各學科那
樣 ,成 熟 地 將 女 性 主 義 的 範 型 (p a ra d ig m ) 加 以 轉 換 。女性主義不再
只是單求抬高女性地位的改良鬥爭,必 須 等 到 7 0 年代的解放運動及
受其衝擊而起的女性學相繼$ 立 後 ,才有可 f | , 也才會進一步地對
「爲 什 麼 女 性 不 能 解 放 」問題作結構性的考
察 ,並 要 求 社 會 與 意 識 在 6 0 年 代 裡 ,馬克思陣營
中的女性,只會根據馬克理論的教科書尋找女性解放之路,是馬克思
忠實的女弟子。
第 二 ,在實踐方面,磯野與水田所提出的「主 婦 勞 動 」問 題 ,對
於所有的女性運動而目,
大 概 都 還 是 個 「看 不 見 的 」(
in v is ib le 問題。

1960年 代 初 期 ,日本就業人口出現逆轉的現象,其中受雇者比率超
過了自營者的比率。 「主 婦 」要 成 爲 「無雇傭關係專事家事勞動的女
性 」,(
磯野,1 9 6 0 / 上野,1982 a , 7 頁)
是 以 「都市/ 核心家庭/ 受
雇 者 家 庭 」的 「妻子寶 座 」爲 前 提 條 件 ;這種情況發展成大眾化的規
模 局 面 ,則是在高度成長期結束,也 就 是 6 0 年 代 的 末 期 。7 0 年代初
042

的基進解放運動就是都市中產階級急進主義的一種,而其之所以會成
爲 運 動 ,係 出 於 大 多 數 女 性 皆 成 爲 「主 婦 」的 社 會 背 景 。7 0 年代女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性研究的中心議題自此以降即轉向「主婦研究」。 「正確的分析主婦
的 存 在 ,正式檢討她們在今日日本社會中的角色,這在所有的婦女問
題 上 ,都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同書,17頁)磯野的確有遠見,
她早在十年之前就把問題提出來了。
馬克思主義之女

3 . 5 英國的家事勞動論戰

7 0 年 代 中 期 ,以英國爲中心亦且爲主的英語圈社會主義女性主
義 者 之 間 ,發 生 了 「家事勞動論戰 」 (th e d o m e s tic la b o u r d e b a te ) 。
主義

Ji

從字面上看,家事勞動論戰是以「家 事 勞 動 」一 一 初 期 是 「家事
勞 動 」(
h o u s e w o r k ) , 後 來 昇 格 至 「家 内 勞 動 」 (
d o m e s tic la b o u r )

— 爲爭論焦點。要尋找女性受壓迫之物質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 義 者 ,在 上 找 到 了 名 爲 「家 事 勞 動 」— 在
資 本 主 義 中 做 事 的 女 性 被 分 派 到 聯 鎖 扣 。
根—馬 克 半 .草里紐..克( M a x in e M o l y n e u x )的 統 計 ,在7 0 年代
的十年間, 「(
僅 僅 英 、美兩地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版物中)有關 g 事勞
動的論文就有五十篇以上。」(
M o ly n e u x ,1979, 3)⑩最早嘗試

靜 丰 哼 固 拥 係 入 」來雙 BJg 本主義下女性翌受壓迫,欲將


其與階級分析統合起來的,當推瑪格麗特■班斯頓 (M a rg a re t B enston ,
1969) :

女性整體與生產方式(
手段)間的固有關係,不同於男性與生產方
式 的 關 係 。……如果這種女性與生產間的特殊關係可以被接受,
有關女性狀況的分析,當然就逋用於社會的階級分析。(
B e n s to n ,

1969, 13、27 頁)

1973年 時 ,由於柯 斯 塔 與 色 爾 曼 •詹 姆 士 (S e lm a J a m e s )論 述

道 :資本主義下的女性家事勞動,在 「勞 動 力 商 品 」的 資 本 主 義 +,

0
乃是生產最核心商品的勞動, 变 老 義 而 言 ,乃是不可欠 I 產

4 3
生剩餘價值的勞動。結

— ^ 一 ■、 果 , r 同時在馬克思主義與女

第三章家事勞動論戰
性主義兩大陣營中蓬勃地展開。
進 入 8 0 年 代 後 ,英國的家事勞動論戰就只剩下孤伶伶的「家事
勞 動 付 費 !」問 題 ,而這種非現實性要求的實踐性運動體,不 久 ,也
就自然地歸於沈寂。女性主義者的關心,則脫離了家事勞動本身,轉
而探求更具社會性的「女 —
勞 動 」課§— jC 性的雙重勞, 、勞動
性 % 隔 離 、工 資 勞 動 與 無 给 付 签 勤 的 關 係 等 。⑪ 其背景有以下四
點 :⑴ 進 人 8 0 年 代 之 後 ,女性運動已全面性地後退,⑵對女性問題
給 予 一 定 市 民 權 的 社 會 主 義 陣 營 ,仍 維 持 其 虛 有 其 表 的 敷 衍 態 度
t o k e n is m , ,⑶ 社 會 主 義 陣 營 在 柴 契 爾 政 權 下 後 退 的 事 實 ,造成危
機 意 識 ,封鎖了女性主義者批判社會主義的別途蹊徑,⑷ 從 7 0 年代
到 80年 代 者 迅 速 減 少 , 「既是受薪勞動者也是家
事勞動者」 灣史的現實。
家事勞動論戰對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雙方,到底有何影響,持
懷疑評價者頗多。曾參與論戰的塞卡姆這樣寫道:

許多女性主義者指責,家事勞動論戰的參與者把女性的現實都堆
擠 到 「無性 別 意 識 ---- 盲 目 (
s e x -b l i n d ) 」的馬克思主義範疇

中 。對於馬克思主義原有的政治性/ 經 濟 概 念 ,論者並未從女性
主 義 的 角 度 切 實 地 重 新 檢 討 ,只想將其運用在私屬的家事勞動
上 ,這種指摘的確很有道理。為了表明自己對資本論價值概念的
忠 誠 ,耗 費 了 非 常 多 的 工 夫 。在 如 此 這 般 的 行 文 中 ,不斷對於
「馬克思究竟要說的是什麼」的 問 題 ,作經典註释性的解說。中
心 問 題 ,只停留 在 分 類 學 — 寥事勞動會彦•生僧俏鳴9 那是生
產 性 的 ?還是非生產性的?抑或 •肃 間 接 的 生 直 ■性? 還是這種分
類只是不適用於家事勞動呢?一大堆的墨水都浪費在字句的定義
上 了 。(
Seccombe ,1986a , 192 頁)
044

漢米爾頓(H a m i l t o n )的批判更爲嚴厲: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家事勞動論戰的焦點)
原是要理解女性受壓抑的各種情況,馬克
思主義既是首尾一貫的理論,■^何才能將有關女性及其勞動的理
解 ,漂亮地納入其中,就成了待證明的功課 D (Hamilton , 1986,
——

140 頁)
馬1 思 主義之女

漢 米 爾 頓 指 出 ,這次論戰如果不是爲了受壓抑的女性而戰 H ,根
本就無從理解。相 反 地 , 就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因爲把女
性納入馬克思主義範疇中,而受到批判的聖卡爾■馬克思福音的神聖
主義

fi

性 ,才是家事勞動論戰所要保守維繫的。(
I b id ., 153頁)

事 實 上 ,在家事勞動論戰中,女性主義者多半仍是默默地留在下
層 。在 這 一 點 上 ,7 0 年代的英國家事勞動論戰,與 6 0 年代的日本家
事勞動論戰間,倒是極爲相似。
可 是 ,女 性 主 義 以 後 的 7 0 年代英國家事勞動論戰,與女性主義
之 前 的 6 0 年代日本家事勞動論戰之間,仍 有 很 多 不 同 。因爲女性終
於打破了緘默,不再任憑教條馬克思主義者主張了。
家事勞動論戰貢獻的第一點,即 是 「家事勞動」的 發 現 。這個概
念 是 藉 著 ⑵ 而 且是被不當榨取的勞動的兩點事
實 ,展示女性被壓抑的物質基礎。戴 爾 菲 這 樣 寫 道 :「必須認識到,
女性運動既是政治性的,也是思想性的,家事勞動就是勞動,而且是
被搾取的勞動。」(
D e lp h y ,1980,99頁)

「其實也沒有什麽祕密。就是我們(女性)正 受 到 壓 抑 。因爲我們
正在被壓搾。」(
D e lp h y ,1980, 100頁)

爲了將家事勞動認定爲,f 勞 動 」,家庭神聖不可侵犯性的「黑箱
子 」硬 被 掀 開 了 ,「愛 的 共 同 體 」的神話被打破,其中的不平等處也
不得不暴露。公領域原係因有勞動裝點而得成立,如今
$ 中 離 出 來 ^ 領 域 . 因 著 「勞 動 I 概念的弓1谁 而 告 解 體 . 就理

045
論 上 言 ,這 意 味 著 馬 克 思 主 義 已 想 太 適 越 。可 是 ,只要家事
勞 動 「仍被視爲是在被隔離的個別家庭中進行,是爲了自身及其家庭

第三章家事勞勤論戰
的『
私事 』. 」(
P im ia & Thom as,
1978,
3荀就仍不能被認爲是勞動。⑫
家事勞動論戰還有另一個貢獻,就是透過馬克思主義概念的擴張
應 用 ,辨明馬克思主義的偈限。
「家事勞動論戰的貢獻之一,在 於 其 爲 解 性 + 問 題 ,而辨
明階級分析有其限制。」(
F o x ,1986, 182頁)

女性主義者曾再三指出,無論在理論方面,還是歷史方面,馬克
思主義都把 性 與 家 庭 的 問 i k 在其討論範圍之外。可 是 ,這倒也並
不 意 味 ,馬$ 思主義在性支齬的分析上全然無效。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義者在討論馬克思主義侷限性時,即在理論上提出進一步探求的可
能 ,第 一 ,如何致變馬克思主義才有可能使其再擴張,第 二 ,應在馬
克思主義中導入什麽樣的概念 ,才能彌補此種侷限。在這段過程中,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確創作出嶄新的理論性分析裝置。
米 榭 兒 • 貝 蕾 特 (M ic h e lle B a r r e t t )在 《今 日 女 性 所 受 壓 抑 》一書
中 ,評 論 道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發展出三項概念,」那 就 是 :
(1) 父權體制
(2) 再生產
( 3 ) 意識形態
這三項都是由女性主義者附加於階級分析之上,用以分析位在資
本主義之下,又與眘本主義相獨立的性支配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課題,是要解明在所謂資本主義下的父
權體制這種歷 史 特 中 j c 性 受 壓 抑 的 問 題 。i 若妮卡• 比奇
'V e r o n ic a B e e c h y ) 曾對資本主義下的女性與勞動問題發表有力的議

論 ,她 指 出 :「爲了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更能説明女性的從屬與階級搾
取 形 態 ,其理論應該有所變革,而在這樣的嘗試中,馬克思主義之女
性主義者所採用的,正是父權體制的概念。」(
B e e c h y ,1987, 115頁)

可 是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嘗試不只是用於分析『
父權體制』,
也用以分析 g 權體 制 輿 瓷本丰蒹牛產樣式扯臨 係 。」(
Ib u i .,強調係原
046

著者所加)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註釋

① 「『
什麼是主婦?』這是一個與產業化社會特別有關的問題。」(O a k le y , 1974,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曰譯本1 6 頁 )
② 此 定 義 取 自 大 阪市立大學經濟研究所編{經濟學辭典〉第 二 版 ,岩 波 書 店 。
(1976, 756 頁 )
③ 戴 爾 菲 自 稱 是 「唯物論派的女性主義者」(m aterialist fem inist: , 而 非 「馬克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但若根據第一章的定義,她也可以説是「馬克思主義
之女性主義者」。有 趣 的 是 ,她 因 r 誤 用 」馬克思主義用語而遭到「
-•正統派」
馬克思主義者「控 訴 」。不 過 ,她 在 説 明 「女性= 階 級 」論與女性受壓抑的物
質基 礎 時,都帶有極濃厚的馬克思主義色彩。
④ 戴爾菲對於自己爲解明女性受壓抑的物質基礎,而 建 立 「家内勞動」的過程,
曾 有 如 下 説 明 :第 一 ,6 0 年代末她開始研究時,既有的學問中並沒有女性研
究的領域,她只有迂迴地從法國農民的家產繼承研究人手。第 二 ,這種經濟的
「非市場部分」,打開了她的眼界,之後她遂開始探索「家 内 勞 動 」這種不被
市場 化 的勞動,以及它對女性進行壓抑的本質關係。(
Delphy, 1984, Introduc-
tion 15 〜 16 質)
⑤ 馬克思認爲「農業勞動」是 「生產 性 」的 。可是在農婦的勞動中,哪 些 是 「生
產 性 」的 ,哪 些 是 「非生產性」的 ,實在是難以區別。如果把後來能被市場化
— 就是可能產生交換價值者— — 的勞動稱爲是「生 產性」的 ,
3 ^ ^ ^
z 的勞動稱爲「非 牛 產 性 m . 將會陷入定義上的同辑反覆。因 爲 ,什麽樣的勞
動能被市場化,什麽樣的勞動不能市場化,乃是根據歷史條件而變化,即使被
稱 爲 「家事 勞 動 」,將來也可能會有部分市場化,所 以 這 種 「生 產 性 」與 「非
生 產 性 J 的 界 線 ,其 實 是 在 不 斷 變 。這樣一來,農業勞動是「生 產 性 」的 ,
「家事勞%^ 「非生產性」的 不县一種「本皙性的規定丨.而只不過是

⑥ 由我點燃戰火的家事勞動論爭(上野,1982 a )在 這 數 年 間 的 發 展 相 當 驚 人 。
「主 婦 研 究 」本 身 ,就是日本女性學自1970年代後半開始研究的主要對象。
詳細的書目及其内容,參見上野(1986a ) 。
⑦ 關 於 「女 性 」是 否 形 成 「階 級 」的討論,第 一 、與 「家事勞動」有關的物質異
化 ,是其共有基盤,第 二 、從意識形態上的利害來看,「女 性 」也可以説是形
成了共通的社會集團。在這 裡 ,「階 級 」概念是採比喻性的用法。
⑧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説 與 「生產優位 1 思繪~產業資本是比商業資本更
能達成資本增殖的「較完全的資本」。
:相對於哄~較基進的看法是,商人資本

047
乃是比較古老且普遍的形態,即使產業化後Y i 透遍財富移轉而滋生利潤的資
本 本 質 也 不 曾 改 變 ,這 種 看 法 在 高 度 產 業 資 本 主 義 下 再 度 重 現 。參考岩井

第三章家事勞動論戰
(1985)。
⑨ 開發中國家的薪資就業機會大半是家事傭人的工作。
,討論開發中國家的「近代
化 」問題而無視於此,恐怕很難掌握現實情況。
⑩ 渡邊多惠子與經濟勞動研究會所譯的C經濟勞動研究》第七集〈馬克思主義之女
性主義者所提諸問題》中 ,收有含莫里紐克論文在内的五篇論文。
⑪ 其變化當然與論戰十年間歷史背景的改變有關。借用比奇的話來説,這十年間
最大的變化就是「女件出現在工作場所丨。
⑫ 即 使 承 認 「家事勞動」是勞 動 ,「愛的共同體」的神話仍會在家事勞動方面,
製造出下面這種以自由爲假象的通俗性説法一那就是負責家事勞動的家庭成
員 ,乃是由夫和妻依自由意志舆個人性情,視不同情況,做成共同決定,妻之
負 擔 家 事 是 「爲了自己與所愛的家人」是一種自發的無私的奉獻。這樣的想
法 ,完全迴避了從結構去考察家事勞動的制度安排。這樣的説法,把家庭中出
現的位差與不平等,完全隱藏在愛與自發的名目之下。
第四章
父權體制的物質基礎

4.1 父權體制的定義

父權體制乃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從基進女性主義所繼承的重
048

要 概 念 。 「父 權 體 制 」的 概 念 即 使 在 女 性 主 義 者 間 也 是 頗 受 爭 議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v c o n tr o v e r s ia l : 。不 少 人 抱 怨 ,如果沒有父權體制的概念,女性主義
還比較容易了解。特別是父權體制一語,往往會令人聯想起前近代的
大 家 庭 ,而對於想在近代單婚小家庭中和愛妻共組民主家庭的人而
言 ,自己的家庭中怎麽可能會有「家 長 的 」東 西 ,這樣的人當然也很
--

多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說 到 父 權 體 制 ,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起日本明治民法中的家庭制
度 。女 性 主 義 所 說 的 父 權 體 制 ,是 p a t r i a r c h y 的 翻 譯 ;在引入

此 名 詞 之 時 ,很多人都覺得訝異:「父權體制在日本不是已經絕
跡多 時 了 嗎 ?」(
瀨地山,1990a ,5 8 頁)①

最早引用父權體制概念來分析性支配問題者,是凱特•米勒 (K a te
M i l l e t ,197〇)或米榭(M it c h e ll ,1974)等 基 進 女 性 主 義 者 。不 過 ,她們

主要是從心理方面來觀察父權體制的起源。相 對 地 ,馬克思主義之女
性主義者雖然受到基進女性主義的衝擊,卻欲將父權體制規定爲具有
物質基礎的性支配結構。
海蒂•哈特曼 ( H e id i H a r t m a n )爲父權體制下了這樣的定義:
我們把父權體制定義為:具 有 物 質 性 基 潔 男 T性可•以維持同性
間階層制度關係,以及因男性支紀女性的共識而有的一連串社會
關 係 。(
H a r tm a n ,1981 ,
. 曰譯本•印育)

蘇 可 洛 夫 也 將 父 權 體 制 定 義 爲 :「使男性可以支配女性的社會權
力關係之總體(s e t ) 。」(
S o k o lo ff , 1980.,
. 154)瀨地山在 前 引 論 文 中 ,
將父權體制的各種定義加以整理^■最後提出下面這項定義
「基 於 性 別 ,將權力分配給居優位之男性,同時角色分配也被固
定化的關係與規範之總體。」(
瀨地山,1990a ,8 0 0 ( ,

049
即使如此定義,父權體制也仍然不夠完整 g 在馬克葸主義之女性
主義的「
_.父 權體制」核心概念中,還包括了下面的認識,亦即認爲在

第四章父權體制的物質基礎
這 種 「性 支 配 」中 有 著 「物質的基礎」。這正是其超越基進女性主義
之心理主義性、意 識 形 態 性 「父 權體制」觀的;f e ,也是馬克思主義
之女性主義何以是一種唯物論式分析的理由在'::

父權體制的物質基礎,即是由男性來支配女性勞動方。這種支配
藉著排斥女性接近經濟上必要的生產資源,並統治女性的性機能
而得以維持 。 (H a rtm a n , 1981,日譯本65 ~ 6 6 買-)-

所 以 ,要廢棄父權體制,是無法藉著改變個別男性的態度、意識
而 達到的。只有變更現實的物質基礎—
— 制度與權力結構—
— 才能完
成 。父權體制的性支配,不但存在於一對男女之間,也存在於親族集
團的男性成員與女性成員之間,以及更廣闊的社會領域中之男性階層
與女性階層之間。近代家庭原型下的單婚關係是女性性支配的制度基
礎 ,即使不進人 這 種 單 婚 關 係 (
獨身或離婚),也無法逃脫這種性支
配 。②由於作爲制度的父權體制横斷了整個領域,又縱向地纏結住其
他 社 會 領 域 ,故即使能逃脫單婚制的直接性支配,也無法不面對其他
各 社會領域的性支配:
女性從男性那裡得到看得見的獨立,往 往 招 來 誤 解 。女性即使不
直接從屬於男性親戚的特定成員,她們仍然從屬於男性支配的全
盤 文 化 。(
E lson & Peason , 198 1, 日譯本 11 頁)

就 連 「戀 愛 結 婚 」的意識形態,也不曾從父權體制的圈套中得到
自由 。羅曼蒂克的愛情或許從「父親的權力」中解放了女兒,代之而
起 的 ,則是女性再從屬於「丈夫的權力」。戀 愛 的狂熱是脫離「父親
支 配 」重力圈的離心力,也 是 歸 向 「丈夫支配」,自發性自我放棄的
向心力 c 無論是哪種支配,都必須完成從屬者内在的精神支配。從前
G

近代的大家庭轉換爲近代核心家庭的歷史時間中, 「戀 愛 結 婚 」的意
.
d

識 形 態 ,讓父權體制的近代形態成爲女性自己選擇的意識形態。③
父 權 體 刳 與 資 本 主 義 丨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电星麂養的名歷體割 H 署隹翌構成一^丄利益集團丄
( in t e r e s t g r o u p ; ,:Er 異性愛(
h e t e r o s e x u a lit y )的 關 係 ,與其説是一種

異性之間的聯結,不如説是在這樣的關係中,共有利益的同性聯結。
李維斯陀就是因此而認爲,婚姻與其説是夫婦之間的盟約,不如説是
男性成員同志以交換姊妹所建立的義兄弟之盟約。從未開化社會到產
業 社 會 ,男性成員都假藉# 種制度爲名,有 _女 性 成 員 的 權 利 ,以謀
求 他 們 之 間 共 通 的 利 益 如 果 從 父 權 體 制 來 看 ,資本主義不過是一種
從 屬 於 父 權 體 削 的 制 度 而 B 。在勞動工作場所中,自性支配取得
利益的不只是資本家_。男性勞動者也由其中獲得利益^馬克思主義之
女性主義者所激烈指責的,正是男'I 主導的勞動組織,也就是那種極
盡 所 能 ,排 除 、壓抑女性的合作關
男性爲保守自身利益的「父 權 ^制 戰 略 」有 兩 種 。第一是將女性
排 除 在 工 資 勞 動 之 外 ,第二是將女性勞動的位置安排在男性勞動之
下 ,藉以封鎖女性。
「我們幾乎舉證不出,曾有哪一個男性主導的勞動組織,不曾在
此兩種父權體制戰略中採行任何一項。」(
W a lb y ,1986, 244頁)

所 以 , 「男 性 勞 動 者 的 優 位 乃 是 建 築 在 女 性 勞 動 者 的 犧 牲 之
上 。」(H a r tm a n , 1981)
華 爾 貝 (W alby )續就此更進一步地論説,女性在再生產場合中所
處 的 劣 勢 ,並未能説明女性在生產場合中的不利,男性集團有組織地
將女性排除、
贬抑,
反而使得女性甘心忍受再生產場合中的不利局面。
「父權體制的性別分工(及其中對女性勞動價值的贬抑),早在資
本 主 義 出 現 之 前 就 已 存 在 。」(
Walby , 1986, 8 5 頁)
所 以 ,我們甚至
可以把資本主義視爲父權體制的近代形態。

4.2 「家 庭 」 :性 支 配 的 場 所

把家庭視爲含有支配—
— 被支配之再生產關係的分析對象,其困

051
難 處 在 於 ,對 分 析 而 言 ,家族不但是一種「黑 箱 」,而且曾經被視爲
是 貫 通歷 史 的 「自然」存 在 。特別是在近代產業社會中,家庭被認爲

苇 四章父墦體制的物質基礎
是 競 爭 性 的 「公 」社會之避難所,是 提 供 安 慰 、平 安 的 最 後 「私 」堡
壘 ;自從這種「近 代 家 庭 」被建構起來後,家庭就被認作是計算、功
利皆無法侵人的無私共同體—
— 其中所有成員共同承擔所有苦樂,達
到真正平等的超個人單位。因 此 ,
當女性主義開始分析此一 r 聖 域 」,
開 始 暴 露 這 種 表 面 「共 同 性 」下 歷 歷 可 數 的 壓 抑 與 支 配 時 ,不論男
女 ,許多人都因爲自己所信仰的神話遭到破壞而驚惶失措,並轉而以
功利主義或經濟主義之名攻擊女性主義者。
事 實 上 ,當女性主義者分析「家 庭 」這 個 黑 箱 ,説明其藉性別、
年 齡 支 配 時 ,許多人都表現出拒絕的反應。④他們害怕,當女性主義
者把這個殘存在資本主義之下,最後僅有的共同性聖域解體後,世界
將被還元成七零八落的個人。
可 是 ,揭穿家庭中明顯的男性支配,以及直接的經濟搾取,爲什
麽會是功利主義或是經濟主義呢9 愛的共同性神話,早就被性支配的
現實所推翻了。大家只是不想承認它罷了。的 確 ,只有當大家不再把
家 庭 視 爲 是 「牢不可分的結構體 」 ( monolithic structure ) (Macleod &
Sam ga ,1987,13育)⑤時,女性主義者的家庭分析才有可能開始。一旦
離 棄 了 「愛的 共 同 體 」神 話 ,在 這 私 的 「聖 域 」中所發生的一切暴力
與 壓 抑 ,才會漸漸地明顯暴露出來:
在 隱 私 (privacy )的 「神 聖 」名 義 下 ,家庭可以逃過公眾的干涉
與 監 督 ,在現代社會中,家庭會成為個人暴力的主要場所,倒也
不是全然不可思議。夫對妻的暴力,以及對子女的虐待,都是私
領域確立(
privatization )下 的 產 物 。(
Blumenfield & Mann , 198〇,
293 頁)

將 「家 庭 」確立爲公領域支配原理所不可及的「神聖不可侵犯」
之 私 領 域 ,並不表示它就是個「友愛的烏托邦」。私領域成了封閉的
專 制 小 王 國 。可是正因爲家庭共同性的神話已被過份強化,遭凌虐至
05

死的妻子即使求救,警官也會因爲對方是丈夫而默然離去;受到虐等
2

的 兒 童 好 不 容 易 開 口 ,大 人 也 不 會 理 睬 ,只 當 是 這 小 孩 撒 謊 。
K

(Madeod & Saraga ,1987)我們不但想把他們由家庭的現實中拯救出


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來 ,更想把他們由家庭的神話中解放出來。在家庭的私領域中,不只
有權力支配的問題,更有著赤裸裸的暴力存在。當 「家 庭 」是藉專制
而 不 是 愛 來 「統 合 」時 ,指出其中支配與壓抑之現實的女性主義者,
卻 因 此 而 背 上 「令家庭解體」的 罪 名 。
所 以 ,如 要 以 「家 庭 」爲分析對 象 ,就 必 須先挑戰此「共同性神
話 」。一定要先好好地探究這個被信奉爲超個人的實體,尚無人接觸
的 「聖 域 」,將之還元爲在權力與資源分配上具有差距性的個人集
合。

4 . 3 父權體制的物質基礎

戴 爾 菲 説 過 , 「家 事 勞 動 」就 是 「勞 動 」,而 且 是 有 「生產性
的 」勞 動 。可 是 ,這 種 「家事勞動」是 由 掛 有 r 主 婦 」之名的已婚女
性無償進行。這種生產樣式被稱爲是「家内制生產樣式」。成 就 「家
内制生產樣式」的支配結構,即 是 「父權體制」 。

所謂父權體制,就是今日產業社會中女性從屬於男性的體系。這
種 體 系 有 其 經 济 性 基 礎 ,這 就 是 所 謂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的 基 礎 。
(D e lp h y , 1 9 8 4 , 18 頁 )

戴 爾 菲 説 :「家内制生產樣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樣式的要求巧妙地
聯 爲 一 線 。於是兩者乃相互浸透,成爲 ^ 個 體 系 。」
資本主義在成立市場之時,
.遺棄了在其外部的「家 」領域—
— 換
言 之 ,市場乃是依存其「外 部 」
.而成立者T — 這點在第一章中已有所
説 明 。這 樣 的 「家J 是一個.不 可 能 彼 分 割 的 冢 位 。所 謂 「個 人 」
(i n d iv id u a l ) , 原 意 味 著 一 種 「不可能再分割」 的 東 西 ,
.在這樣的意
味 下 ,對 市 場 而 目 , 「家 」正是最小的個體(i n d i v i d u a l ,意爲不能分

053
割 )單 位 。
經濟學的第一步,就是把市場的行爲主體設定爲國庫(財政)、企

第四章父權雅制的物
業(
法人)與 家 計 三 者 ,而 在 市 場 中 也 就 沒 有 比 家 更 小 的 r 個 人 」出
現 。戴 爾 菲 就 説 :「對 b 之會計而言,
.個人是不存在的。」 「什麽都
不能穿透這個(所謂家的)外 殼 ,進 入 内 側 。」(
Ib id i ,9 0 頁)
這 標 示 出 「家 事 勞 動 」強烈的政治性格。

贤 基礎
「不 能 打 破 家 戶 單 位 的 外 壁 ,家 事 勞 動 就 不 能 成 爲 研 究 的 對
象 。」(
I b id .,90頁)
把焦點集中在家庭中由女性承擔的「家 事 勞 動 」之 上 ,可以從原
本 被 認 爲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體 的 「家 庭 」中 ,牽 引 出 男 、女 的 「個
人 」,明白表現其間的政治性(性之政治)。
事 實 上 ,當 把 「家 」視爲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且其中是以愛與關
懷 爲 主 的 G e m e in s c h a f t (無利害之自然結合、共同態)之 時 ,當然無
法看見這種被分派在家族成員間的壓抑勞動主題。博藍尼曾經注意到
經濟上的非貨幣成分,並 將 「家族領域」設定在互酬性的贈與經濟之
外—
— 或是之 前 — ,他 將 之 視 爲 「一 般 互 酬 性 」 (g e n e r a liz e d re ­

c i p r o c it y ) ( M a r s h a ll D a v id S a h lin s )所支配的非功利性 、非計算性領


域 。(
P o la n y i ,1977)所謂一般互酬性,就像父母對子女的關懷一樣,

乃是不望回報的利他原則(a lt r u s it ic ) 。將所得獵物優先分配給發育中
的 兒 童 ,還有飢餓的老人。也就是不按照能力與工作,視 其 「需要程
度 」來 分 配 ,以實現共同體主義的理想。
真的是這樣嗎?
第一 ,家 庭 是 G e m e in s c h a f t 的 説 法 本 身 ,就 必 須 有 所 保 留 。
I G e m e in s c h a f t (共同態)」與 「G e s e lls c h a f t (結社態,即利益之結合
」的 相 對 概 念 ,原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廸南•田尼思 ( F e r d in a n d Tdn-

m s 所 提 出 的 ,他爲了要説明因產業化而出現的新社會形態,發明了
G e s e lls c h a f t 的 概 念 ,至 於 G e m e in s c h a f t ,則只是爲求與之對比的
「非 G e s e lls c h a f t 」。當 他 假 設 前 近 代 中 曾 有 G e m e in s c h a f t 的對應

事 物 ,並 將 歷 史 的 變 化 定 位 爲 「從 G e m e in s c h a f t 到 G e s e lls c h a f t 」
C

的過程 時 ,他已經犯了浪漫主義式的錯誤—
— 這也可以歸結爲是一元
54

性的進步史觀—
— 虛構出根本不曾發生的過去。
父權體制與

前 近 代 的 家 庭 ,與 其 説 是 一 種 「共 同 態 」的 組 合 ,倒不如説是
r 制 度 」的 組 合 。前 近 代 的 家 庭 是 一 種 經 營 體 ,換 句 話 説 ,很少是
资 本 主 義 ——

G e m e in s c h a f t 式 的 。將 G e m e in s c h a f t 的要素---- 愛 、融 和 、安慰等
等—
— 説 成 是 「家 庭 」的 特 性 ,其 實 是 近 代 以 後 的 事 情 。(落合,
1989)我 們 應 該 這 樣 認 爲 ,當 「家庭 」中的制度性要 素 被 減 到 最 低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回收到家庭以外的制度後,家庭成了 G e s e lls c h a f t 的 殘 餘 。這 時 ,制

度 殘 餘 的 「G e m e in s c h a f t 式 事 物 」就 被 分 配 到 「家 庭 」的 領 域 來 。
這 意 味 著 ,所 謂 G e m e in s c h a f t ,絕 對 是 附 隨 於 G e s e lls c h a f t 的----
也可以説是根據伊力奇 (I v a n I llic h )的 説 法 ,在 G e s e lls c h a f t 所形成

的 「陰 影 」(
s h a d o w )下的—
— 近代式概念,絕非是前近代的概念。
第二點必須探究的是,在 這 種 「家 庭 」制 度 的 內 部 ,到底是如何
運 作 的 ? 「家 庭 」是由性別與年齡(世代)所編組而成的制度,其中的
角色與權威,乃是對應於性別與年齡,作不均等的分配。因 此 ,無論
博藍尼是如何努力地要把家庭描述 成 一 般 互 酬 性 的 支 配 領 域 ,事實
上 , 「家 庭 」既 不 是 成 員互爲平等的 「共 產 主 義 式 」(
c o m m u n is tic )

共 同 體 ,也不是自主性領導所能萌生的自願(v o l u n t a r y )集 團 。家庭
中的角 色 與 權 威 ,是按照制度一 :對應於該社會所採用的家庭樣式
— - 預先分配好的。
舸謂父權體制,乃是在家庭中由年長男性掌握權威的制度。蘇可
洛 夫 將 「父 權 體 制 」定 義 爲 「由長老男性決定的支配 J 。
⑥(S o k d o f f ,
1980)在 長 老 男 性 支 配 下 ,根據性別與年齡 的 編 組 原 理 ,將家族中的
年輕成員與女性置放在從屬的地位,搾 取 其 勞 動 。父權體制所統括的
生 產 樣 式 被 稱 爲 是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被壓抑在
「無給付勞動」之 下 的 ,不僅只是女性而已。未 婚 、非 婚 的 男 性 家 屬 ,
其勞動也由家長所領有,他們對自己的勞動及勞動生產所得皆無決定
權 。戴 爾 菲 曾 經 問 道 :「只有家事勞動才是無給付的勞動嗎?」她同
時 還 問 道 :「只有女性才從事無給付的勞動嗎?」從事無給付家事勞

05 5
動的女性地位,基 本 上 ,是與寄居在長子家中,不停做白工的非婚次
子 、三 子 無 差 別 。可 是 ,男性中只有極少數人,才會在家庭中成爲這

第四章父惙體制的物
種從屬性的家内勞動者;相 對 地 ,大部分的已婚女性都會變成名爲家
事 勞 動 者 的 無 給 付 勞 動 者 在 這 樣 的 架 構 中 ,性 別 的 變 數 ,無可避免
地產生結構上的作用。

4 . 4 女 性 ==階 級 ?

f
基邊
於 是 ,女性的被壓抑有了物質的基礎,也就是無給付勞動以家事
勞 動 爲 名 ,而被家長男性所領有,女性卻放棄自己的勞動。戴爾菲認
爲 ,由於父權體制經由這種勞動的性別原理獲取利益,已婚女性乃超
越 了 階 級 的 差 異 ,形 成 利 害 與 共 的 「女 性 階 級 」 w om en c la s s 。這
種 「階 級 」的 定 義 ,因爲具有女性= 家事勞動者從勞動自我異化的物
質 基 礎 ,故無論是否具有異化感,都有異化的事實。透過這種勞動異
化的認識以形成階級,也就成爲女性運動的目的。戴 爾 菲 認爲 ,改變
「女 性 階 級 」產生的勞動物質基礎,才是女性主義革命的目的,而意
圖把此一變革矮化爲「意 識 解 放 」或 「文化 革 命 」的 議 論 ,都是反動
的 。 ⑦ 這也正是她之所以自稱爲是「唯 物論 者 」的 根 據 。
即 使 是 在 產 業 化 社 會 中 , 「家 事 勞 動 」也只是一種在父權體制
「家内制生產樣式」中的勞動。資本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家
内制生產樣式」聯 手 ,由其中得到利益。資本主義並未將家内制生產
樣 式 解 體 ,而是加以變化再重新編組。產 業 化 並 未 將 「家 庭 」置換爲
「市 場 」。只是改變了「家 庭 J 與 「市 場 」的 關 係 。(
上 野 ,1985)
戴爾菲除了討論「家 庭 」中的生產,也談到分配的問題。正如生
產勞動及監督權的分配不均,生產所得也未在家庭内部平均分配。用
餐即爲一例。她 指 出 ,妻子客氣地將食物中最好的部分奉呈夫君或客
人 ,自己稍稍吃點,一 面 微 笑 ,一 面 説 :「我 已 經 夠 了 。」其實是這
種不均分配原則 内化爲女性道德的 結 果 。(
D elp h y, 1984, 46) 既然連
「同桌共食」( sharing the sam e ta b le :丨,都有如此明顯的分配差距。
因 此 ,她 改 變 了 「資產階級之妻即資產階級」的階級優位説,建立起
「資產階級之妻非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的 「性 階 級 」説 。
C
56

就 女 性 主 義 的 戰 略 而 論 , 「女 性 = 階 級 」説提供了強有力的基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礎 。爲 什 麽 呢 ?因 爲 以 「解 放 女 性 」爲 目 標 的 女 性 主 義 ,是要做到
「女性階層的解放」,而不只是要解放個別的女性,或是將部分女性
從其他女性的壓抑下解放。於 是 ,女性主義運動的首要課題,就是要
把 「成層的女性」形成爲有階級性的主體。這 種 「成 層 的 女 性 」被要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求 負 擔 的 那 種 「家事勞 動 」之 「無給 付 勞 動 」,正是形成階級的物質


基 礎 。我們不妨借用共產黨宣言來作爲唯物論女性主義者的戰略,我
們 要 高 呼 :「萬國的家事勞動者,團 結 起 來 吧 !」正 因 爲 如 此 ,「家
事 勞 動 」已成爲女性主義者的頭號政治課題。

註釋

① 瀨地山角在整理混亂的父權體制概念時,曾談到文化人類學與社會學中pat-
ria rc h y 與 p atriarch alisn i的 不 同 ,他 指 出 ,就 連 1988年 版 的 《社會學辭典》
(弘文堂 ),在 「父 權 體 制 」項 下 ,也 只 説 明 了 古 典 的 patriarchalism 。 「女
性主義理論實際發展的1960年代姑且不談,在其已建構完成的8 0 年代後半的
辭典中,也只有這樣的定義,的確令人有些驚訝。」( 瀨地山,1990a , 52 頁)
② 獨身或離婚之人,
在單婚制度之下,
或許不會受到特定個人(夫)之壓抑或支配,
但 是 ,在支持單婚制度的社會中,對 於 「單 身 」或 「離 婚 者 」組織性的差別待
遇 ,仍是他們所必須面對的。
③ 泰 瑞 •伊 果 頓 (T erry Eagleton) 在 The i?ape of "G7a rissa (Eagleton , 1982) —■書
中 ,對 於 「戀 愛 」中女性自發性自我放棄的.「政 治 性 」,曾有精彩的描述。而
「對父親的背叛」,使得女兒失去了逃避「丈夫專横」的避難所。爲了完成單
婚家 庭 中 「夫的支配」,必須切斷妻子娘家的f 获 關 近 代 家 庭 在 成
爲 「愛 之 巢 」的 同 時 ,也成了無法制止暴'力壬
④ 最早挑戰此一禁忌的是佛洛伊德,他也因此激怒了許多同時代的人。佛洛伊德
認 爲 ,即使是在家人這種最親密的關係中,也有支配與壓撕;許多人不願承認
他的發現,都把困惑與憤怒轉移到他身上。
⑤ 瑪格洛德(M acle〇d )與沙拉格 (Saraga)也指 出 ,當家底不再被視爲是「絕對完
全的結構 體 」後 ,近年 來 ,兒童的性虐待問題已經開始受S [注意^ visible) 。
⑥ 「長 老 男 性 支 配 」的 概 念 ,與克勞德•梅耶斯( p a u d e ^ ailrassoux ) 的 「長老
支 配 」^gerontocracy)概念非常接近。(Maillassoux, _1975涵於梅耶斯與莫里斯

057
•葛 朶 利 耶 M aurice Godelier)等法國馬克思主義人類學者在生產/ 再生產的
統一主題化方面的貢獻,詳見次章(第 五 章 〈
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第四章父揪髏制的物質基礎
⑦ 把女性主義還元成「意識形態之爭」或 「文化革命」的言 論 ,曾經橫行一時,
戴 爾 菲 身 爲 i 唯 物 主 義 者 」(materialist) ,果 敢 地 指 責 這 種 文 化 主 義 者
cu ltu ralist :乃是失敗主義者。(
參見 Delphy ,1984, chap .2^ ‘Main Enemy”
)她主
張 :若要從具有物質基礎的放棄解放,只能經由改變物質條件達成,此一説法
也迫使我反省自己的「文化主義」傾 向 。
第五章
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5.1 生產至上主義
G

直 到 現 在 ,很 多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者 還 未 能 將 「再生產勞
5S

動 」成功地予以概念化。因爲她們只就「女性在家内 (dom us: 負擔的


人: 橄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無 給 付 勞 動 」與 「生 產 樣 式 」 (modes_of production) 的關聯進行討


論 。這當然反映出馬克思主義本身的生產主義傾向。馬克思主義本是
有關生產樣式的理論,受到其射程範圍的限制,她們這些馬克思主義
之女性主義者自然也只能使用生產主義的用語。

.馬 "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是以「生 產 (
勞 動 :」中男女兩性的「性
別 = 階 級 」配置問題爲討論重點。從女性主義者的觀點出發,成爲批
判 馬 克 思 主 義 先 鋒 的 安 妮 特 •昆 恩 (Annette K uhn) 與安瑪麗•渥貝

AnnM arie Wolpe) ,就將其所寫的《女性主義者與唯物論>(Kuhn &
W〇lpe,1978)—書 的 副 標 題 定 爲 「女 性 與 生產樣式」。戴 爾 菲 的 「父
權 體 制 」概 念 ,也 是 「家內制 生 產 樣 式 」( dom estic m ode of pro­
duction)的 一 種 。
羅 莎 琳 • 考 德 (Rosalind C ow ard) 在 《父 權 體 制 之 前 諸 形 態 》
(Coward,I 983)—書 中 ,曾就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強調「家 庭 」概念的
意 義 加 以 闡 説 。這 個 書 名 ,當然是緣自於她意識到馬克思曾有《資本
主義生產之前的諸形態》(M a rx , 1857-58)的 書 名 。考德主要是依據恩
格斯的《家 庭 、私有財產與國家起源》(E n g le s , 1891)來 討 論 家 庭 。她
批 判 恩 格 斯 「在《
起源》一 書 中 ,未曾將男性與女性以經濟性利益集團
即階級---- 加以 理 論 化 ,」(
C o w a r d ,1983,154頁)
她並且指出.,
這 是 因爲恩格斯「將家庭視爲是結合男女兩性爲一體的經濟單位。」
考德把 T 家 庭 」作 爲 討 論 主 題 ,將性別變數凸出於階級變數之
上 ,使之更 爲 明 顯 ,這 個 戰 略 相 當 正 確 ;然而這樣一來,她也就把家
庭及其中的兩性位置重又還元爲經濟的活動一一所 有 、分 配 、財產繼
承等。
換言之,
當 她 把 「家 庭 」這個領域從馬克思理論中拯救出來時,
她已再次落入以經濟主義語彙進行討論的循環之中。馬克思主義的典
範已然成爲一個相當強大、難以脫離的磁場。
考 德 將 母 系 氏 族 或 原 始 共 產 制 當 作 是 「父 權 體 制 之 前 的 諸 形
態 」,以母系制中女性地位的相對優位與父系父權體制作爲對比的説

059
法 ,本是女性主義者人類學家的專長。《姊妹與妻》(S a c k s , 1982)的著
者 凱 倫 •薩 克 斯 (Karen S a c k s ) ,是受馬克思主義強烈影響的文化人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類 學 者 ,她 在 書 中 ,比較了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中的女性前者被放
在 「姊 妹 」的 範 疇 中 ,後者則被置放在「妻 」的位置上:
地 位 。可 是 ,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這 種 爲 比 較 「女 性 地 位 」所選 的 準 據 ,也是和
女 性 的 「生 產 樣 式 」有 關 的 。 「生 產 」和 「所 有 」仍是分析的關鍵概
念。
「在 父 系 〈
夫方居住:制度中,姊妹是所有者而非生產者,妻是生
產 者 卻 非 所 有 者 3 」(
S a c k s , 1982, 122頁)
相 對 於 此 ,在 母 系 制 下 ,
女性結婚後也不能離開自己原出身集團,故姊妹既是生產者,又是所
有 者 ,而妻則不屬於任何一邊。薩 克 斯 指 出 ,在父系制下,女性分裂
爲 「姊 妹 」和 「妻 」,還 有 「生 產 者 」和 「所 有 者 」的這種二律背
反 ,是其女性地位比母系制爲低的原因 。 ①
考德與薩克斯等人,都是在馬克思主義下堅持女性主義觀點的理
論 家 ,她 們 一 面 把 家 庭 與 性 別 作 爲 討 論 的 主 題 ,一面把它還元成和
「生 產 樣 式 」有 關 的 東 西 。考德將性別定爲最重要的「經 濟 階 級 」,
薩 克 斯則掌握住「女性= 生 產 者 」的 問 題 。她們重新用經濟活動—

亦即物質生產—
— 的 語 彙 來 談家庭與性別。這成爲她們的陷阱與界
限。 ,
的 確 ,女性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生產者,且無法不是生產者。女
性是生產者,而且是從其勞動所得被異化、被壓抑的生產者,這個固
定 模 式 ,確實説明了 r 性 階 級 支 配 」的物質基礎。戴 爾 菲 的 「性 別 =
階 級 」説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結果。而她們所提出的唯物論女性主
義者解放戰略,也是依循此方向而成形的。於 是 ,遂由此導引出這樣
的 想 法 :女性既對生產活動有所貢獻,就應該因其貢獻獲得正當的報
酬 ;同時爲提高女性的地位,也應該加強其對生產活動的參與。
女性在每一個時代都是生產者,卻並不只是生產者而已。女性既
是 生 產 者 ,同時也是再生產者。
把一切都還元爲物質生產語彙的唯物論者,往往會因此而遺漏了
G 6 C

生 產 活 動 以 外 的 領 域 。考德與薩克斯當然也注意到女性的再生產活
動 。但 是 ,她們與馬克思一樣,把 生 殖 看 成 是 「自然過程」,結 果 ,
父 撖 體 制 與資本主義-

忽略了生殖也是一種勞動—
— 非物質的人類生產勞動。
一味將女性地位放在與「生 產 樣 式 」有 關 的位置來討論,乃是針
對女性在歷史上雖因其「產 育 性 」而被視爲有缺陷(h a n d ic a p )的生產
者 ,卻一直都是生產者的事實,要求對女性這種生產勞動的貢獻予以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正當的評價。這種生產樣式還元論是一種生產一元論,市場一元論則
是 其 變 種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本是從批判階級支配一元論出發,
若又再次陷人生產一元論,豈非又回到了原點。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中最具戰鬥性的「家 事 勞 動 J 論者柯斯
塔也難免落入這種生產還元主義。用提供給市場的勞動力商品價值來
推 測 「家 事 勞 動 」的價值—
— 她以反制市場價值突破市場矛盾的戰
略 ,仍應給予正面評價—
— 顯 然是生 產 還 元 主 義 ;同 時 ,在 這 種 「家
事 勞 動 」中 ,柯 斯塔只意識到「丈夫這種勞動力商品」的 再 生 產 ,並
未 將 生 產 「孩 子 這 種 下 一 代 勞 動 力 商 品 」的再生產—
— 此處所説的
「再生產勞動」— 作爲主題來討論。
最 後 所 要 附 帶 指 出 的 是 ,伊 力 奇 的 「暗 影 勞 動 」 (
shadow

w o r k ) (Il’lic h , 1兕1)論,也 有 同 樣 的 傾 向 。 「暗 影 勞 動 」的 概 念 ,指
明了市場勞動乃是依存於市場外勞動的事實,而且也標示出這種市場
外 勞 動 乃 是 不 當 的 無 給 付 勞 動 ,這 的 確 是 相 當 精 彩 的 新 名 詞
(n a m in g ) 。可 是 ,第 一 ,暗 影 工 作 並 不 是 以 「主 婦 勞 動 」爲主題的
概 念 ,用 來 分 析 「家 事勞動」仍 嫌 不 足 。第 二 ,從名詞本身來看,暗
影勞動並未指明在暗影處進行的勞動具有什麽樣的實質特性。第 三 ,
最 重 要 的 是 ,伊力奇在列舉實際經驗以説明主婦的暗影勞動時,不知
是 故 意 ,抑 或 偶 然 ,她只列舉出早已涵括在其内的燒飯、洗衣等事項,
對於育子這種再生產勞動,卻未加以重視。
到 目 前 爲 止 ,家事勞動論已然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理論,不 過 ,很
遺 憾 的 ,直 到 現 在 ,無論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還是非馬克思
主義的女性主義者,都還不曾正面地將「再 生 產 勞 動 」建立爲一個討

061
論 主 題 。如 果 説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貢獻,是發現了市場外部
尚有所謂家庭的獨立領域,那麽當然也必須建立起相對於生產的再生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產(相對性)自律領域。

5 . 2 家內制生產樣式

目前所有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幾乎沒有一個不把父權體
制 定 義 爲 「生 產 樣 式 」。而 性支配則被定 義爲 「由男性領有女性的(
生產)勞 動 」。
「假如;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雙方的體系都植根於生產,讓兩者
分 離 的 基 礎 就 會 消 失 了 。」(
Y o u n g , 1981,cited in W a lb y , 1986,46
頁)
這是一種生產至上主義。這種立場在馬克思主義之間,已經根深
柢固。
可 是 ,女 性 即 使 是 「生 產 者 」(
p r o d u c e r ) ,卻不屬於資本主義生

產 樣 式 ,反被納入父權體制之中—
— 縱然進人資本主義,也還得拖著
父權體制的沈重負擔,成 爲 「二流的生產者」— 不正是因爲女性是
「再 生 產 者 」嗎 ?父權體制和家庭的概念雖然與再生產密切結合,大
多數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仍傾向把父權體制還元爲生產樣式來
解 釋 。即使承認再生產勞動,也僅限於勞動力商品的再生產,其討論
往往是與資本主義生產相 關 連 。但若我們能將父權體制當作是一種獨
立於資本主義之外的生產樣式,那麽何以它不能作爲再生產樣式,獨
立於資本主義之外呢?換 言 之 ,我們爲什麽不能説,再生產樣式乃是
獨立於生產樣式之外呢?
「再 生 產 」的 概 念 ,
與父權體制的概念一樣,
乃是具有多重意義,
相當富爭議性的概念。關於再生產,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含意:
⑴生產體系本身的再生產
⑵勞動力的再生產
⑶人類生物學方面的再生產(
西2^ ,
,1986;83取 1:
1;
,1986;£小
holm et al ., 1977)
0 62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是 把 「再 生 產 」這三種意義當作一套來
用 。家事勞動論戰談「再 生 產 」,是借用(2)「勞動力的再生產」這項
父#骷制與資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之女眭主義

意 義 ,以求了解再生產之生產樣式意義。可 是 ,柯斯塔等人的生產還
元 主 義 ,既 然 是 曾 將 「父 權 體 制 」這種獨立概念納人的資本主義一元
論 ;那麼這種把父權體制當作是「再 生 產 」樣式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義之特有再生產概念中,就應該含有另外兩種來源 。一 是採取阿圖
塞(A h h u sser , 1975)的 立 場 ,選用(1)之 意 義 ,將 再 生 產 廣 義 化 爲 「生
產體系本身的再生產」 ;另一則是根據克勞德•梅耶斯(M eilla sso u x ,
1975)的 立 場 ,將再生產狹義化爲⑶之「人類生物學方面的再生產」。
阿圖塞所注意的是,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再生產機制,
'並強調其
中意識形態的份量。梅耶斯則從分析未開化社會的親屬結構人手,他
是 首 次 把 「再 生 產 樣 式 」概念放在女性主義之外獨立來用的人類學
者。
貝蕾特在阿圖塞的強烈影響下,自覺到意識形態具有將被壓抑之
生產關係再生產的機能。她追隨阿圖塞,認爲意識形態只是「上層結
構 」的 自 律 領 域 。(
B arrett ,1980)如果父權體制取得了與資本主義相

對 獨 立 的 自 律 性 ,那 麽 對 貝 蕾 特 而 言 ,父權體制的所在(lo c a tio n ) ,
就是這個意識形態的領域。這種把父權體制視爲意識形態的立場.,因
爲非常適用於精神分析或文藝批評,所以很容易被女性主義接受。
然而這正是戴爾菲所不斷批判的那種 P灌 念 論 」(
id e a lis m ) 。戴
爾 菲 認 爲 ,被壓抑的生 i 關係之再生產,具 有 「物 質 基 礎 」。這種性
支 配 的 「唯物論式 分 析 」,正是讓戴爾菲得以一面批判馬克思主義,
一 面 主 張 自 己 才 是 「徹 頭 徹 尾 的 唯 物 論 者 」的 根 據 所 在 。(
Delphy ,
1984)相 對 於 此 ,貝 蕾 特 雖 已 被 批 評 爲 是 「經 濟 (
還元)主 義 」,這樣
的對應關係其實是相當弔詭的。
可 是 ,現在戴爾菲已經把父權體制還元成另一種生產樣式,也就
是 所 謂 的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貝 蕾 特 與 瑪 麗 • 瑪 芩 達 ( Mary
M cIntosh :則 批 判 戴 爾 菲 ,認爲她只片面地注意到結婚契約中已有的
「妻 」之 角 色 ,
卻 不 曾 提 及 「母 」的角色,
這樣的批判也是有道理的。

06 3
(Barrett & McIntosh ,1979)
注 意 到 「再 生 產 」還有第三種含意,也就是人類生物學方面的再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
生 產 者 ,乃 是 梅 耶 斯 。此 外 ,早 期 的 基 進 女 性 主 義 者 費 爾 史 東
[Firestone )等 也 曾 主 張 ,性 支 配 的 基 礎 在 於 女 性 身 爲 生 物 學 上 「產
育 之 性 」的 宿 命 ,不 過 ,這種議論既是非歷史的,又是基於生物學主
義 ,故已受到後期女性主義的批判。梅耶斯在與女性主義全然無關,
只受馬克思主義人類學影響的情況下,好不容易地摸索到再生產的概
念 。於 是 再 生 產 被 定 義 爲 是 社 會 性 的 被 編 組 樣 式 — 「再生產樣
式 」。對 梅 耶 斯 而 言 ,階級關係也者,即是在生產關係之上的再生産
關係。
梅耶斯區別了:物質的;生產與(人類的;
再 生 產 ,至於社會的階級
關係除了根據生產方式的分配來定義,也 按 照 「再 生 產 方 式 」也就是
女性的分配爲準。他認爲這種對女性管理與統治的再生產方式,對社
會 而 言 ,有如核心般的重要,透過這種分配與統治的樣式= 「再生產
樣 式 」,最 後 ,生產樣式也被統治了。
試 想 ,人類學中主要處理的親屬理論,至此已成了以婚姻法則爲
媒 介 ,處 理 「再 生 產 樣 式 」的 事 物 。更正確地説,由於婚姻法既藉此
控制了再生產,也決定勞動力的配置,所謂親族結構遂成爲「生產樣
式 」與 「再 生 產 樣 式 」尚未分化的複合體。
當 然 ,生産與再生產之所以被強加分化,是源於市場社會的歷史
條 件 。就镡在農婦的勞動中,家内勞動與家事勞動幾乎無法區別,生
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也很難分辨何 處 爲止 是 生 產 ,何處開始是再生
產 。正 如 「家 事 勞 動 」所表現的是一種「都 市 的 標 準 」 ;歷史上後來
才分化的事物,也可以用分析的方式去記述其早先的内容。我們不妨
將人類活動的總體,喚 作 是 「生產與再生產的複合體」。
從這點看來,
只用親屬關係語法來定義集團的社會,可以説是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
式複合的社會,進一步説—
— 和市場社會全然不同者一 一 則是生產樣
式從屬於再生產樣式的社會。
親屬關係的用語,是以性別和世代(年齡)爲變數來組合的。這種
064

因組合而成的各分類範疇之間,被分配的權利、義 務 並 不 均 等 。性別
與世代原本就是無法對稱的分類範疇。尤 其 是 每 一 輩 生 產 的 人 / 被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生產的人)的類別,在本質上就因爲包藏著時間的因素而不對稱(不可
能有平等的親子)。性別也是不對稱的範疇。幾 乎 所 有 的 文 化 ,都把
性 別 (g e n d e r )的相對性,歸類爲左/ 右那種不對稱的二元論。②
廣義的父權體制,③即是在不對稱的性別與世代變數中,由男性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年長者配得權威的體系。蘇 可 洛 夫 把 「父 權 體 制 」定 義 爲 是 「使男
性可以支配女性的社會性權力關係之總體。」(
S o k o lo ff ,1980, 154頁)
戴 爾 菲 則 認 爲 父 權 體 制 是 「(
現代產業社會中)女性從屬於男性的體
系 。」(
D e lp h y ,1984,18 頁)

父權體制一般都與家内制生產樣式放在一起討論。在家内制生產
樣 式 下 ,包括女人與小孩子在内的家庭成員,都被置放在男性家長的
監督權 下 ,其 生 產 勞 動 與 再 生 產 勞 動 也 都 歸 家 長 有 。此外也有像戴
爾 菲 那 樣 ,特 別 將 「父 權 體 制 」作爲歷史概念,用以稱呼產業社會中
市場與家庭分離且分業後,家族中女性受支配的現象。
究竟是父權體制乃近代社會所固有者?抑或是固有的父權體制在
近代產業社會中有了什麽新變化?這樣的問題暫且保留,以便提出另
一個問題—
— 父權體制之外,還有生產/ 再生 產 樣 式 的 複 合 體 嗎 ?考
德就曾在《父權體制之前諸形態》一 書 中 ,試著(所以弄錯了答案)提出
這樣的問題。
到 目 前 爲 止 ,女性主義者人類學家的努力全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
— 父權體制之外還有生產/ 再生產樣式嗎?如 果 有 ,那是什麽樣的
情 狀 呢 ?其成立條件爲何?如果不幸沒有,其理由又是什麽?遺憾的
是 ,到 現 在 爲 止 ,都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出現。(
上野,1986a )④
在親 屬 理 論 方 面 ,冷靜且淵博的世界級研究者大衛•史奈德(D a ­
v id S c h n e id e r ) 曾經指出 ,不論是母系或父系 , 「男性與女性的角色
都 是 被 定 義 出 來 的 。男 性 扮 演 權 威 的 角 色 ,女 性 則 承 擔 育 兒 的 責
任 。」(
S c h n e id e r ,1961, 7 頁)

若 是 這 樣 ,父權體制就成爲與父系制相獨立的概念。年長/ 男性

065
的 支 配 ,就可以説是貫通歷史的概念。這種廣義的父權體制,與法國
馬克思主義人類學豕梅耶斯的「長 老 支 配 」(
g e r o n t o c r a c y )概念極爲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心|
接 近 。(
M e illa s s o u x , 1975)梅 耶 斯 提 出 的 「家 族 制 共 同 體 」 (
d o m e s tic

c o m m u n it y ) ,就是一種在親屬集團之中年長男性壓拷年輕人與女性

的體系。
梅 耶 斯 自 覺 到 這 種 「家 族 制 共 同 體 」既 是 「生 產 樣 式 」 家内制
生產樣式),也 是 「再 生 產 樣 式 」。 「恩格斯只確認了物的生產關係
不是『
決定性』的 。他……預 感 『
血緣』已超越了嚴密意義的生產關係,
爲了 生命的 再 生 產 ,將人與人結合的各種關係皆包容在内。」(
M eil-
la s s o u x , 1 9 7 5 , 日譯本 12 育 )

他 還 説 :「對馬克思主義而言,那些拼命將新事物硬湊上歷史唯
物 論 的 人 ,才是真正地背叛了馬克思主義。」(ibid., a 譯 本 2 3 頁 )這
段話真是讓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聞之大喜。
女性主義者是爲了要解放女性,梅耶斯則是關心親屬理論,雙方
不期然地皆用上了 r 再生產樣式」的 概 念 。流轉於婚姻法則之下的是
女性的生產力,同時也是再生產力。親屬結構不但決定了女人與年輕
人的 勞動歸誰所有;同時就連女性再生產力所產育的再生產物—
— 孩
子 的 領 有 問 題 ,也 都 分 配 好 了 。梅 耶 斯 對 李 維 斯 陀 (C la u d e L 6v i -

S tm u s s )所作的婚姻規則分析表示不滿,因爲李維斯陀始終都只就交

換 模 式 進 行 結構主義的分析,竟無一語道及婚姻所帶來的物質結果
孩子的歸颺與財產的繼承。在這樣的意義下,梅耶斯既然對模式
中流轉 的 物 質 (m a te r ia l )表 示 關 心 ,也可算是承繼黑格 爾 傳 統 的真唯
物論者。
年長者對年輕 人 與 女 性 的 支 配 ,是經由種籽的管理與婚資的管
理 。如 前 所 言 ,世代是不對稱的概念—
— 年 輕 人 是 靠 年 長 者 「生 產 」
的 。也就是説當年輕人從事耕作時,他必須從年長者處領取前一年留
下 的 種 籽 。這種籽生長後帶來收穫。對 於 這 筆 「負 債 」,年輕人必須
用 「利 息 」歸 還 年 長 者 。
女人也是一樣,年輕人爲了娶妻,向年長者借貸婚資。這女人就
066

像種籽一樣,繁 殖 產 子 。女性的分配控制,以及由此而來的子嗣分配
歸 屬 控 制 ,都是以長老所獨佔的婚資爲中介。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

所 謂 婚 資 ,是被 該 社 會 中 人 視 爲 貴 重 財 貨 (v a lu a b le s ) 的特定財
物 ,如 家 畜 、裝 飾 品 、貝類等(貨幣也是其中一種; 。年輕人爲了得到
婚 資 ,百般地奉待年長者,這樣所取得的貴重財貨是一種「濃縮的勞
動 」 ( c o n g e a le d la b o r )結 晶 。這 樣 一 來 ,透過貴重財貨(廣義貨幣)的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管 理 ,年長/ 男性就可以決定如何配置年輕人與女性之生產勞動與再
生 產 勞 動 。因爲從種籽開始,還有接下來的貴重財貨與女人,年輕人
都必須仰賴年長者,所以也必須還報這項「負 債 」。
梅耶斯的説明,是從人類學家的角度來回答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
發生的根源問題, 「爲什麽資本會產生利潤,」 「爲什麽土地會有地
租 。」梅 耶 斯 的 著 作 原 題 是 《女性•榖物•資本》。⑤其共通處即在於
「都會生產利息(日文名爲利子一這名稱還真是傳神!)。」
梅 耶 斯 的 「長老支配」 ,也可以説是父權體制一元論的概念。那
完全是以性別、年 齡 爲 變 數 來 決 定 生 產
再生產複合體的樣式。正 像 市 場 支 配 元 論 乃 是 極 端 的 理 念 型 ,
父權體制支配一元論也是極端的理念型。在市場支配一元論中,再生
產内屬於生產,
相對地,
父權體制支配一元論則以生產内屬於再生產。
可 是 ,如果以近代小規模家庭單位來設想父權體制的概念,同時考慮
到其只能作爲資本主義及市場支配下的文化性或心理性概念來處理,
那麽在這種限制下,即使是理念型的思考實驗,若能構想出那種在非
市場性社會中,社會全域皆由父權體制原理來編組的類型,也會有助
於擴大父權體制概念的應用範圍吧。
ja 種 「長 老 支 配 」,是否能擴 張 到 「性 別 = 階 級 」 (s e x c la s s ) 、
「年齡= 階 級 」 (a g e c la s s ) ,目前尚有爭論。 「長 老 」,
.也就是擁有
權威的年長/ 男 性 ,真的就是支配「階 級 」嗎 ? _
年輕男性透過服侍長老取得貴重財貨;,
.不久自己:也登上了長老之
位 。如果只是世代的先後關係造成年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的搾取/ 被搾
取 關 係 ,那麽就可經由每個人都是在年輕時被搾取,年老後搾取別人
的 一致性,來達成全體的 r 一般互酬性」。這種互換的關係,很難稱

067
爲階級關係。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然則女性又如何呢?女性與男性之間並無互換性。女性是經由婚
資 而 「被分配的一方」,一般都不會成爲貴重財貨的爿开有者。貴重財
貨 的 經 營 (a c c e s s )權都已分配給集圑中的男性成貫v 婚資也是由夫之
男性親屬移交給妻之男性親屬,並不是由夫贈送給妻。
這 樣 一 來 ,和表面上具有明顯不對稱性的世代變數相比,性別變
數的不對稱性更大。在這樣的體系之下,父權體制就被定義爲是,在
世代之間分配權威的男性成員總體對女性成員總體的支配。至於資產
階級單婚家族的父權體制,不 過 是 在 「家族制共同體」中只剩此一位
成年男子成員的父權體制特例。
在女性主義的諸般潮流中,戴 爾 菲 的 「家 内 生 產 樣 式 」曾經引
起激烈的議論,梅 耶 斯 的 「再生產樣式」卻未成爲爭論的焦點。這當
然與梅耶斯並非女性主義者有關,也就沒有人積極地將其理論中與女
性主義有關者帶上論戰的舞台。
女性主義者對於梅耶斯的「再生產樣式」概 念 ,即使有所反應,
也 全 無 好 評 。歐 洛 琳 、(
B r id g e O ’
L a u g h lin ,19?T )麥 金 托 、 (
M a u re a n

M a c k in to s h , I 9 7 7 )愛 德 荷 (
F . E d h o lm et a l . I 977)等女性主義者人類學

家 ,都曾就梅耶斯的《女性•榖物•資本》(M e illa s s o u x ,1975)—書寫過


書 評 ,她們都持批判態度。
女性主義者對梅耶斯的批判,主要有兩點。第一是他將女性還元
成「
•再生產的手段」,第二則是他那種「再 生 產至上主義」。關於第
一 點 ,愛德荷等人曾經指出:「梅耶斯只把女性看作是再生產者,全
然無視於與此同等重要的生產者角色。」。(
E dholm etal .,1977, 110
頁)
而對於第二點的再生產至上主義,依然是從生產至上主義出發。
「生存手段的生產必然是被決定的,相 對 地 ,勞動力的再生產則
是『
根本不能決定的』,或是由生產所『
規定』的 。」(
O’Laughlm , 1977,
9 頁)
歐洛琳認 爲, 「生產與再生產是單一的過程,」在 這 之 中 , 「應
該將再生產視爲從屬於生產者。」(
W alby ,1986, 3 6 頁)
0 6
00

這裡所展現出來的,乃是在馬克思主義主流中根深柢固的生產至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上 主 義 。 「生產決定再生產」的 命 題 ,誰都不能有一點點懷疑。統一
理論的信仰者們在這一點上非常地固執。如 果 「生 產 」乃是唯一的終
極獨立變數,而且可以在其中指定「優位的生產樣式」,那麽爲什麼
還必須確認與其相獨立的領域?— 不能認可父權體制爲獨立性概念
-
-

的馬克思主義者,當然難以容許梅耶斯的「再生產至上主義」。
馬充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可 是 ,爲什麼總要像鐘擺一樣,在生產與再生產這種一元決定論
的兩極間擺動呢?如果將女性還元爲再生產者是一種錯誤,那麼還元
爲 生 產 者 ,不也同樣是錯誤嗎?如 果 難 以 認 可 「再生產決定生產」的
一 元 論 ,那又有什麼權利接受「生產決定再生產」的一元論呢?生產
至上主義是和再生產至上主義一樣沒有根據的。

5.3 「生 產 樣 式 」與 「再 生 產 樣 式 」的 辯 證 法

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式乃是相互獨立的概念。在 理 念 上 ,可以構
想出再生產樣式完全内屬於生產樣式的體系,相 反 地 ,也可以思索到
生產樣式完全内屬於再生產樣式的體系。
生產與再生產的分離,
乃是近代的概念.,
從傾向分離的分析概念,
可以記述下二者統合/ 背反的關係 。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式的相互關
係 内 ,有一個到現在還有人相信的「神 話 」。那就是生產勞動與再生
產勞動乃是相互矛盾的假説。就連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也往往
是爲了要説明,女性之所以是差勁的生 產 者 ,乃是因爲女性是主要的
再 生 產 者 ,才把再生產勞動當作是獨立的分析概念。
將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式的概念分開使用,也是這種神話帶給我
們 的 自 由 。女性會成爲二流生產者,只限於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處
於 此 起 彼 落 (tra d e -o f f )的關係時。所謂近代 社 會 ,就是生產勞動與再
生產勞動間會發生矛盾/ 牴 觸 ,且以那種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式編組
的社會。
理論上—
— 經驗上也是一一是可以構想出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

069
不 相 牴 觸 的 社 會 。這必須一面運用生產/ 再生產二項圖式的歷史概
念 ,一面超越歷史的被制約性,從存有這個概念的固有歷史形態中,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剝離解構 出 概 念 本 身 。一旦能夠設想出生產樣式與再生產樣式具有相
互關係的非近代形態,這個概念就具有超歷史概念的廣泛性了。
當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有著此進彼退(trade -o ff )的 關 係 時 ,身
爲再生產者的女性必然成爲差勁的生產者,而且這類通俗的常識還會
被 「正 當 化 」,最簡單的説法就是下面這種社會生物學者的命運三段
論 。 ( Sacks , 1982 , 24 百)
⑴培養小孩與培養文化不能並立共存。
⑵女人培養小孩。
⑶所以男人只有培養文化。
這種議論是真的嗎9
第 一 ,再生產會與生產相牴觸的前提是,人人都在爲生存的最低
底限盡全力從事生產活動。這 種 「低生產力社會」的 前 提 ,其實已經
被 推 翻 ,因爲根據觀察,生產水準僅及石器時代的「未開化社會」,
是 只 需 要 一 點 點 勞 動 時 間 的 「富 裕 社 會 」。(
Sahlins , 1974)報告中
説 :無論是技術或生產力都還在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社會居民們,不
但不曾徘徊在飢餓線上,反而還要想法子把許多剩餘食物保存在環境
中 ,資源取之不盡,每天只要花四小時—
— 多 麽 湊 巧 ,這種勞動時間
正與馬克思描畫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中每人平均勞動時間一致—
— 爲
生 存 而 勞 動 ,從 早 到 晚 都 是 又 唱 又 跳 又 吃 地 以 「社 交 」或 「藝術活
動 」過 日 子 。這 種 「富 裕 社 會 」的居 民 ,不像產業社會的居民將資源
利 用 與 生 產 力 「極 大 化 」,所 以 是 「富 裕 」的 。
在這種社會中,再生產極少與生產牴觸。再生產活動乃是在一日
中花費少許時間進行生產活動—
— 女性方面即是採集植物性資源—

後 ,還有充分餘暇進行的活動。事實上在這種社會中,女性的採集活
動 占 了 生 產活動的六成(
攝 取 卡 洛 里 的 6 0 % ) 。故 在 這 樣 的 社 會 裡 ,
女性並不只是再生產者,她們作爲生產者的貢獻比男性還高。
而且在這樣的社會中,再生產的過程比較短。小孩很快就變成大
070

人 ,女性的純再生產率女性一生中的產子數〕
幾 乎 安 定 地 停 留 在1.0。
儘管對於在性方面無知的「未開化 人 」有 著 種 種 偏 見 ,我們也不該再
父權雜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認 爲 ,他們和產業社會中的人不同,在生殖年齡期不斷地懷孕,處於
那 種 再 生 產 「極 大 化 」的 狀 態 。
第二,
對女 性 而 言 ,
這種再生產只有在女性被依性別配置的場合,
才會與生產相牴觸。女 性 的 確 是 「能生產之性」,在先前所定義的那
種包含所有社會化過程的再生產活動中, 「生 產 」— 狹義的生殖,
也就 是 妊 娠 、生 產 、授乳—
— 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從女性的立場來
看 ,生殖成爲生活全部,也只有產褥期這段非常短的時間。女性在妊
娠中也是要工作的,
授乳期間也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薩克斯已經説過,
女性一直都是再生產者,同時也是生產者。同 樣 地 ,男性在每個時代
也都是生產者,同時是再生產者。只有產業社會,才是經由生產與再
生產的性別分配,把女性的再生產勞動最大化,男性的再生產勞動最
小化的特殊社會。
第 三 ,在再生產被視爲比生產更重要,給予更高評價的社會中,
女性的再生產力只會抬高女性的地位,不 會 贬 低 。非洲部落國家是由
女 王 統 治 ,女王必須以再生產力證明自己的政治力量。具有生產子嗣
的 能 力 ,可以提高女王之力。於 是 ,女王在位期間就不斷地生產子嗣。
而這種再生產力,每每被認爲是與生產力的豐裕有關。在這樣的社會
中 ,生產與再生產不但沒有此起彼落(tm d e -off )的 關 係 ,反而具有相
乘的效果。
生產與再生產,哪一個才是社會經濟構成體的「終審判決定識」
(阿圖塞),不必匆匆決定。從 而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問題,
就如比奇所提出的那樣,成 爲 下 面 的 遣 # ^ 式 + -

要如何運用唯物論的分析方法,才 能 把 生 產 •生 產 作 為 單 一 過
程 的 部 分 ,完全地統合起來,而且讓性別歧視無法和階級結構組
織形態分離的問题凸顯出來呢?(
B e e c h y ,1987, 115頁)

071
註釋

第五章再生產樣式的理論
① 相 反 地 ,在母系 I:妻方居住)制之下,男性方面會分裂成生產者與所有者。這削
弱了男性在母系社會的地位,也危害到男性成員間的連帶關係。因 此 ,許多母
系社會所採用的調停之策,即是施行母系夫方居住制這種嫡系( lineality )與居
住 (locality ) 「非 調 和 」(
李維斯陀)的婚姻規則。由於這種「非 調 和 」的規 則 ,
具有不安定性,遲早都會轉換爲完全的父系制(
父系夫方居住)…… ,這就是以
薩 克 斯 爲 首 的 「母 系 社 會 」理 論 的 根 本 。從 巴 赫 奥 芬 (Johann Jakob
Bachofen ) 的 《
母 權 論 》(
Bachofen ,1861)到 李 維 斯 陀 的 「母 方 交 表 婚 説 」,
(Uvi-Strauss , 1949)人類學的親屬理論其實只能不斷吟誦著從母系轉爲父系的
「必然性」。
② 對於那種以對稱性互補,換 言 之 ,即 「有區別未必有差別」之性別差異的「宇
宙論雌雄性」(
青木 , 1986b )的批判,參照上野(1986a ) 。
③ 日 文 譯 爲 「家 父 長 制 」,是 以 「家」 的存在爲前提,或 許 應 該 直 接 採 用 pat-
riarch y 的 音 譯 。
④ 有關女性主義者人類學的詳細發展,及其限制的批判,參見上野(1986a ) 。
⑤ 日譯名《家族制共同體的理論》,英譯爲财扣'£/«35,]^37 313^]\^01!吁 :(
^3;
^八
and t/je D om esfic Commun /f y 。不過 , meal 或許應譯作 grain 才 是 。
第六章
再生產的政治性

6.1 性事之領有
C 了

女性主義的關心焦點從開始就集中在作爲「產 育 之 性 」的 女 性 ,
2

以及女性作爲「再 生 產 者 」的角色 上 。性 事 〈s e x u a lity _ 、母 性 、墮胎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1

的權利等等,一直都是女性主義關心的重點。
「對馬克思主義而言,是 勞 動 ,對女性主義而言,則 是 性 事 。」
(Mackintosh , 1982,1 頁)
不過,
這並沒有費爾史東那種「生物學主義」的 意 味 爲 什 麼 呢 ?
-::馬 先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因 爲 「就像勞動對馬克思主義具有那樣的意義,對女性主義而言,性
愛意識)事 ,也是由社會所組構者。」(
I b id .)麥 金 托 接 著 説 :

正如階級—
— 即勞動者—
— 被 定 義 為 ,特定之人的勞動因著他人
的 利 益 而 被 組 織 性 地 掠 取 ;性 (
s e x )----即女性---- 亦可定義

為 ,特定之人的性事為了讓他人利用,而被組織性地掠取。異性
愛(
h e t e r o s e x u a lit y )是 其 結 構 ,性 別 (
g e n d e r )與家庭是其濃縮的

形 態 ,性角色是為特定之人所衍生的特質,再 生 產 是其結果,統
治是其課題。(
Ib id ., 2)

將 父 權 體 制 定 義 爲 r 女 性 之 勞 動 爲 男 性 所 領 有 」,不如定義爲
「女性之性事爲男性所領有」,更符合女性主義的問題意識。可 是 ,
性事的問題,並未從性支配的物質基礎尋求解明,而是直接地在意識
形態與精神分析等「上 層 結 構 」中盤 旋 。雖 然 性 事的領有,不只是社
會 意 識 (「心 情 的 感 覺 」)的 問 題 ,而是具有物質基礎的制度性事物。
正如 凯 瑟 琳 •麥 金 儂 (C a th a rin e M a c k in o n )所 言 ,
. 將 「女 性 」定
義爲社會性的存在,其實與生產問題中的階級無關。在分爲兩種不同
性別(
gender) 的 異 性 愛 (
h e te r o s e x u a lity )制度中',
_ 「女 」性以其與
「男 」性 的 關 係 ,被定義爲最主要的「產育 之 性 」= 再 生 產 者 。女性
之所以是被壓抑者,並不是因爲女性只是再生產者,而是因爲她被異
化出自己所做的再生產,以及名爲子嗣的再生產結果,也就是再生產
物 (r e p r o c u c ts )--- 這個名詞是爲與生產物之語相對應而使用。女性
的再生產勞動及其勞動成果的再生產物,被男性= 家 長 (p atriarch )所

073
領 # 。這 就 是 「父 權 體 制 」的 意 義 。
如果我們將生產關係上的階級概念引入再生產的情況中,就可以

第六章再生產的政治性
稱'男性爲再生產支配階級,女性爲再生產被支配階級。①女性擁有子
宮的再生產工具,子宮在肉體上雖歸屬於女性的身體,但這並不意味
著 爲 女 性 「所 有 」 。②父權體制的陰謀,就是要全盤支配並控制子宮
的再生產工具。讓女性對自己的身體蒙昧無知,③任憑男性管理,④
奪走女性避孕、生殖的自我決定權,⑤正是再生產支配階級的意圖 j
目前的生育科技還不能將子宮從女性身體中剝離,一 旦 人 工 子 ^
實 驗 成 功 ,其 管 理 、運用權一定會落入男性的手中。生育科技的發展,
對無法生育的女性而言未必是福音,不必依賴女人這種討厭的動物,
就可以得到再生產的控制全權,真是父權體制的天堂 。⑥
現 在 ,像代孕母親 (su rr o g a te m o th e r )那 樣 ,以金錢爲媒介來貝
賣子宮的事情,買方一般都是男性,賣方則都是女性。 「貨 幣 」這種
資源取代了 r 愛 情 」,也決定了子宮及其再生產物應歸誰所有。在今
天的社會中,貨幣資源就是權力資源,其分配會因爲性別而有差距,
父權體制丢開了「愛 情 」的 裝 飾 ,更直接地用貨幣的「語 言 」來表示
再生產的支配一被支配關係。1987年 ,美國發生了嬰兒一 M 事件,
代孕母親拒絕將孩子交給委託人,這反而顯示出,被 隱 藏 在 「愛 情 」
名詞背後的再生產關係中,存在著階級支配關係的現實。⑦
對於子宮的支配固不待言,已生子嗣的歸屬之爭,更是父權體制
的核心。
婚姻是兩個親屬集團間的契約,這其中一直都有著關於子嗣歸屬
的政治性往來關係。例 如 ,在婚資給付不足的時候,妻方親族會在婚
資完全付清之前拒絕交出小孩。這 樣 看 來 ,所謂婚姻 契 約 ,當不只是
夫與妻之間性關係的契約,經由此一性關係所產生的結果—
— 即子嗣
歸屬的問題,顯然也是契約的要項。
在前近代的婚姻中,妻被當作是育得嫡子的道具(「借 胎 」)。在
這種制度下,離婚對女人而言,是將孩子留在夫家自己離開。很多女
人因爲不願和孩子分別而不想離婚。可 是 ,即使 在 當 時 ,和母親生離
07 4

的孩子也不是由父親養育,而是由父系擴大家族中父方的祖母負擔起
再生產勞動。問 題 是 ,不論是讓母親育養,還是由祖母養育,孩子都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歸 屬 於 父 系 集 團 。至於在中國或韓國的那種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之
下 ,子嗣歸屬父系之事更是明顯。子 從 父 姓 ,而母則爲異 族 。
戰 後 ,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 離 婚 後 ,孩子八成都歸母
親 。這與核心家庭化後,丈夫無法找到可以取代妻子的幫手(祖母)有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關 。離婚不再等於失去孩子,這的確使女性容易下決定離婚。可 是 ,
許多母子家庭因死別或生離而陷入困窘,也 是 事 實 。從資料中可以知
道 ,有些離婚父親所支付的贍養費額度相當地低,同時許多父親往往
遲 延 給 付 ,甚至有不久即停止給付者。而這時向法院請求催付的女性
竟然非常地少。
在不利的勞動環境中,完全由自己負擔再生產費用以養育子女的
女 性 ,能夠説是已從父權體制 r 奪 回 」子 嗣 了 嗎 ?等待在她子女之前
的 ,不是個別的壓制性父權,而是已轉化爲制度性的父權。哈特曼即
曾 指 出 :「性 支 配 ( g e n d e r h ie r a r c h y )⑧ 的 再 生 產 」滿 佈 在 「教 會 、

學 校 、運 動 俱 樂 部 、行 會 、軍 隊 、工 場 、事 務 所 、保 健 中 心 、還有媒
體 之 中 ,那些地方都已成爲加強教導父權式態度,同時壓低女性地位
的家庭以外之場所。」(
H a r tm a n , 1981.,5 譯 本 6 3 頁)就連在離婚的母

子 家 庭 中 ,身爲女性主義者的母親都會被五歲兒子的一句「你們女人
都 這 樣 !」而又氣又好笑。由於女人與孩童都暴露在父權體制的社會
中 ,想要將孩子隔離於性支配的汚染之外,即使取消個別的婚姻,也
是無效的。
再生產並不只意味著受胎到生產的生物學過程而已a 再生產乃是
把所生下的小孩養大成人的全部過程,而此再生產勞動是由女性所承
擔 。經由此一過程,動員女性自發地獻身爲父權體制培育適當的下一
代—
— 正是父權體制成功之處。「家 庭 」就是這個父權體制的再生產
關 係 。透 過 「家 庭 」,父權體制的再生產關係本身~~不外是經由女
性--- 被再 生 產 了 。(
Chodorow ,1978)⑨ —
女性把自己所生的孩子,養育成會侮辱自己的生物。

6.2 「父 權 體 制 」再 考

在家庭之中,到底是什麽在運作呢?這必須再次回到父權體制的
定歉
從 語 源 上 看 ,父 權 體 制 意 味 著 「父 之 支 配 」(rule 〇£ fathers ) 。
家邊'(親屬集團亦然)是「依 性 別 、年齡有差等地分配權威與資源的意
思 決 定 單 位 」,而不是如其神話所言的那種會貫徹寬大的「一般互酬
性 」之 r 愛 的 共 同 體 」。這 種 「父之支配」包 含 了 「性 支 配 」與 「世
代 支 配 」兩 種 。就女性而言,即 是 「作爲妻之勞動」與 「作爲母之勞
動 」,皆爲家長(夫)所領有。
如果像麥金濃那樣,將 「勞 動 」概 念 換 成 「性 愛 」(
s e x u a lity ),
此 處 就 有 「身 爲 妻 子 之 性 愛 (
爲 夫 )領 有 」以 及 「身爲母親之性愛領
有 」的兩種異化。由於性愛的概念不是只存在於婚姻之中,因此婚姻
中夫的性交權利,還有夫婦間的強姦遂成爲大問題,同時女性的性愛
也 因爲只 限 玲 「爲 母 」而受到相當的壓抑。女性的性愛盡被「爲 母 」
一事所掠奪^
特別是這二十年間,家庭與資本主義的關係發生激烈的變化,這
並 不是 源 於 女 性 「身爲妻子的角色」有 所 變 化 ,而 是 女 性 「身爲母親
的 角 色 」發 生 了 變 化 。非但如 此 ,在產業化初期, 「妻子 的 角 色 」已
經 不 算 是 什 麼 大 事 。相 對 地 ,安娜■達文(A nna D a v in ) 在《帝國主義
與母性》(D a v m ,1978)—書 中 描 述 道 :「爲 母 J 的排他性責任—
— 男
性擔任再生產者的責任漸漸減少,女性擔任再生產者的責任漸漸加重
— 無論在意識形態方面或是實踐方面都極爲迅快地建立起來。 「子
女生死全賴母親」的意識形態,讓母親全面性地負擔起排他的責任,
包括孩子的死亡率、營 養 狀 態 、衛 生 狀 態 ,再加上後來佛洛伊德理論
的 影 響 ,連兒童的精神衛生也涵蓋在内。
可 是 ,把女性限制在母性之内的這種意識形態 , 一 直到現在都很
有 力 ,故女性之所以能快速地加人勞動市場,其實是因爲下面的這兩
項 理 由 。第一即子女人數的顯著減少,第二是子女(特別是第二次)社
076

會化時間的延長,及其花費的明顯上昇。
「再 生 產 的 政 治 」 r e p r o d u c tiv e p o lit ic s '---- 何
( 時 、何 人 、生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什 麽 樣 的 孩 子 ?該 由 誰 如 何 決 定 ?------直都是女性主義的問題重
心 。 「生 或 不 生 ,都 是 女 人 的 自 由 (re p r o d u c tiv e fre e d o m ; ,」是女
人欲得回自身性愛時重要的標語,然而女性即使取得依自由意志生殖
的決定權,就 真 的 得 到 「生殖的自由」了 嗎 ?在 「依自由意志決定」
-
-
-
-
--
-
-
--
-
-
-
--
-
-
--
-
-
-
--

的 背 後 ,是什麽樣的直接/ 間接原因在作用著?— 是什麽來決定


-
-
--
-
-
-
-

r
-

-
-
--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子女人數 ( f e r t i l i t y d e c is io n s ) ? 」— 還有更大的問題在等著我們。

6 . 3 決定子女人數的因素

南 西 •佛 爾 貝 (N ancy Folbre)在 《由父權體制而生—


— 決定子女
人數之經濟學》(F o lb r e ,1983)—書中.,詳細檢射了讓雙親決定子女人
數的各項因素—
— 花費與經濟利益(c o s t / p r o f i t ) 。
一 般 而 論 ,子女人數取決於子女將來可爲雙親帶來的經濟價值
(p r o f i t )及養育子 女 所 需 花 費 (c o s t )的平衡點=,佛爾貝正是從這樣的
前提出發。
當然,
這是一種不同於父母理應「無 私 的 獻 身 」供 養 子 女 ,
訴諸親情的經濟還元主義。可是,正如戴爾菲所言,我 們 不 應 該 「無
視 於 經 濟 因 素 存 在 的 事 實 ,只要一提到經濟基礎,就責其爲經濟主
義 。」(
D e lp h y ,1980)現在就請大家暂且忍耐一下「不 愉 快 」的感覺.,

看看佛爾貝説了些什麽。
及 權 體 制 在 「大 家 庭 」中看到的價值是 v 小孩成長得很快,而且
具有經濟價值。可 是 ,自從義務教育與工場法從勞動場所中找出兒童
以 後 ,孩子的經濟價值就減低了,況且對母親而言,兒童也不能再協
助家事勞動或育嬰,他們遂成了無用的 r 米 蟲 」。在另一方面,社會
化時期與教育費用又不斷延長與增加,
最後,
產業化程度越高的社會,
越希望成人後的孩子將來能成爲高收入的良質勞動者。今天的教育,
已 是 r 財富在世代間移轉」的主要形 態 。

比 起 「人 力 資 本 」 (h u m a n c a p it a l ) 的 移 轉 ---- 對 子 女 教 育 的

077
「投 資 」—
— 物 理 性 的 財 富 移 轉 ,早 已 喪 失 了 重 要 性 。 (
F o lb r e ,

1983—
,274 頁)

第六章再生產的政治性
佛 爾 貝 指 出 ,在家庭收入上昇的同時,教育支出也不成比例地急
速 上 昇 。於 是 ,雙親對於比自己學歷高的孩子有了更大的期待,希望
他成人以後會對經濟有更大的 貢 獻 。
佛爾貝又指出,由於產業化, 「小 孩 子 」及 「未婚同居之子」的
經 濟 貢獻降低,取而 代 之 的 ,則 是 「已成人子女」的經濟價值無可比
擬地大幅昇高。尤其是高齡期延長的雙親,對於自己老後, 「已成人
子 女 」的經濟貢獻,期待值更大。對父權體制而言,子女所帶來的經
濟 價 值 (.p r o f i t )與 花 費 ;c o s t )之 平衡點,就 決 定 於 :
⑴一生中子女對雙親在經濟方面的貢獻程度。
⑵養育子女的費用,在家庭中不平均地分配給夫及妻。(
F o lb r e ,

1983,278 頁)
其 中 ⑴ 與 「世 代 間 的 不 平 等 」i.g e n e r a t io n a lin e q u a lit y )有 關 ,⑵與
「兩性間 的 不 平 等 」 (
.g e n d e r in e q u a lit y )有 關 。經 由 這 兩 者 , 「年長

的男性得到了利益」,(
Ib K l .)這就是父權體制的結構。這其中又包含

了兩個問題一 ~ (1)誰 得 到 利 益 ?⑵誰承擔花費?


6 . 4 不公平的再生產費用負擔

性支配的問題即在於這種再生產費用的分配不公。在 男 性 方 面 ,
或許原本是爲了自己所愛的妻子而努力工作;至 於 女 性 ,第 一 ,在再
生產勞動的狀態中,女性所支付的不是貨幣費用金錢)而是現物費用

勞 力 、時間 > ,這種實物費用如用貨幣換算,將超過丈夫所負擔的額
度 c 第 二 ,女性爲了負擔實物費用,離開了生產勞動的場所,犧牲了
原本應有的貨幣收人.逸失利益 〔lo s t m com e〕 ,由於這段時間的離
職 ,之後即使再獲雇用,也成爲不利之處,成爲一生皆無法恢復的落
078

差。
將 丈 夫 所 得 新 資 ,視 爲 是 I 家 庭 新 給 」 i f a m i l y w a g e .:的 想 法 ,
父權體制與 贫 本主義

與 現 實 全 然 不 符 。新資的上昇曲線與 家 庭 周 期(f a m i l y -c y c le :.根本無

法一致。
當妻子爲了專意育兒而失去收人時,
年輕的丈夫薪給還很低。
相 反 地 ,等到不必負擔子女教育費用,子女獨立之後的老年期,反而
是丈夫收入最高的時候。許多論者都指出,關於家庭薪給的説法其實
--

是個神 話 ,家長勞動者的薪給是不可能「足夠養活一家」的 ,倒是一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豕的生活水準往往與丈夫的薪資級數相符。(L a n d ,1980,in E vans ed .,

1982)
討論再生產費用之時,不能忘記實物費用的分配。在近代家庭之
中 ,這種實物費用排他性地完全由女性承當。可是理應由丈夫分擔的
貨幣費 用 ,並未與實物費用的增減連動.,也未與家庭周期的需要一致
— 也 就 是 説 ,家庭薪給只是神話而已—
— 事 實 上 ,妻 的 「實物費
用 」從不曾由任何人支付。妻子以降低自己生活水準,優先提供子女
需 要 的 「獻 身 」方式熬過育兒期。其關 鍵 在 於 ,妻子的再生產勞動從
無任何人—
— 無 論 是 丈 夫 、透過丈夫的資本、或是國家—
— 支付。
還有更驚人的事。孩子第二次社會化,也就是學校教育開始後,
母親已經無法只用自己的實物費用,也就是勞力、時 間 、閒 暇 、感情
來 支 應 。而教育費用負擔達於最高的家庭階段 ( f a m ily s ta g e )第 三 期 ,

恰好是丈夫的中高年期,也是薪資上昇曲線鈍化的時期。這 時 候 ,母
親爲了張羅額外的教育負擔之貨幣費用,而出外工作,重新回到了勞
動市場—
— 現在她已成爲不利的周邊勞動力。妻子的家計補助收入,
在今天仍是子女教育費用不可缺少的來源。⑩
養育子女第一次社會化所需的實物費用,第二次社會化所需的貨
幣 費 用 ,結果都成爲母親的負擔。
這種父權體制對女性再生產勞動的搾取,女性可因追求獨立而逃
脫 嗎 ?現 在 ,離婚對女性而言,還是太過昂貴的 r 解 放 」。非 但 如 此 ,
許多女性主義者也害怕,
女性 的 獨 立 r 解 放 」,
會帶動了男性這一邊。
「許多國家政策保障了逃離結婚的自由,結 果 ,益發地保障了逃

079
避親職—
— 男性—
— 的 自 由 。」(
F o lb r e ,1983, 2 7 7 頁)

今天的離婚已和以前不一樣,子女的監護權幾乎都歸母親所有。

第六章再生產的政治性
可是這並不意味是「母親的勝利」。以往父權體制式的離婚,妻子必
須將其再生產物= 子 女 ,留給丈夫,自 己 離 去 ;而子女的再生產費用
也 必 須 由 夫 方 負 擔 事 實 上 ,代替妻子承擔再生產實物費用的,是丈
夫的母親—
— 這仍然是位女性)。可是在那個時代,孩子的社會化不
太 花 時 間 ,經濟價值也高。今 天 ,男性之所以如此簡單地放棄對子女
的 「親 權 」,哈特曼認爲,謎 底 就 在 「男性只有在〔
小孩子有經濟價
值 時 才 把 他 留 在 身 邊 ,現 在 孩 子 既 已 沒 有 經 濟 價 值 ,就推給女性
了 。」 '■
於 是 ,離婚後經營母子家庭的女性,就必須扶養那已喪失經濟價
值 ,並且已拉長經濟依存期的孩子,一人背負起再生產的實物費用與
貨 幣 費 用 。在 美 國 ,法庭上商定的子女贍養費,其滿意程度驚人地低。
結 果 ,許多女性都背負起百分之百的養育子女責任,相當多的母子家
庭都淪人貧困的窘境。(
F o lb r e , 1983, 277頁)

根據美國女性主義者的資料顯示,離 婚 之 後 ,丈夫的生活水準較
離婚前上昇7 0 % ,妻的生活水準則下降4 0 % 。
男性爲什麽會放棄「父 之支配」呢 ?— 這 個 問 題 ,恐怕不能只
還元成男性身爲人父的認同危機,或是自我擴張慾望遭遇挫折等心理
性 的 問 題 。因爲事實上,第 一 ,儘管有這麽多的離婚事件,仍有許多
男性不曾那麼深刻地經驗到「爲人父之認同危機」— 只有部分人
這也是男性社會化的結果);⑪ 第 二 ,即使那表現成是心理上的問題,
把問題還元爲心理,就如同把母性問題還元爲精神分析或意識形態的
層級那 樣 ,就觀念論而言是錯誤的。
因離婚而放棄親權,並不表示男性放棄了父權體制。那只是意味
著 ,一種拒絕負擔再生產費用,並把它全都推給女性的選擇。況且他
的孩子會進人教育與媒體等第二次社會化的制度中。只要男性支配貫
徹在這第二次社會化的制度中,男性即使放棄個別的父權,也可以達
成更有效率的父權體制社會化。而這筆社會化的費用,從實物費用到
0 80

貨幣費用都由女性在負擔。
無論走到哪裡,女性之再生產勞動都由男性領有,並領有其再生
父權 ® 制與資本主義馬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產勞動的產物= 子 女 。透過這種最後的性支配—
— 連單婚小家庭也分
解還元爲離婚的母子家庭—
— 男性失去了個別的父子關係,代之而起
的 ,是成層的年長男性集團,誘導支配成層的年少男性集團,完成社
會性的 '「父權體制支配 」 r

6 . 5 世代間的支配

父權體制的另一大面向—
— 每每被忘記的一面—
— 就是世代間的
支 配 。性支配—
— 領有女性的性愛,管理其受胎能力—
— 是透過管理
名 爲 女 性 的 「再 生 產 手 段 」,領 有 其 最 後 成 果 之 「再 生 產 物 」
(r e p r o d u c t io n ) ,也 就 是 子 嗣 。世 代 間 的 支 配 ,是 性 支 配 的 歸 結 ,也
是其目的之一。
子女的歸屬與對子女的支配並不 直 接 相 關 c 例如子女雖歸屬母
方 ,但透過第二次社會化的過程,仍可貫徹社會規模的父權體制。阿
圖塞所説的意識形態在這裡有吃重的演出=

生產與再生產在今日資本主義下的闞係,或 許 就 是 在 技 術 方 面 ,
經 由 「不 問 性 別 」搾 取 的 資 本 蓄 積 過 程 作 一 般 性 的 操 作 ;它 採 取

特定的性別分工.,並 為 意 識 形 態 所 滞 滞 腐 钱 。(
B a r r e t t , 1980,
2 5 2 頁 ,強調係原著者所加)

這種意識形態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完成再生產,並經由媒體終其一
生不斷地再強化。非 但 如 此 ,還在受益者負擔的名義下,悉由受者負
擔 費 用 ,而這種意識形態的發信設備竟然還成立了「產 業 」。
第二次社會化= 教育時間的延長 t 造成兩種效果。第 一 ,降低了
兒童的經濟價值,延長了兒童在經濟上的依存狀態。第 二 ,其交換條
件是成人後的孩子經濟價值提高。後者對老年期顯著延長的現代人而
言 ,在決定生養子女數時,即使不明顯,也是一大要因。
老人看護的社會性費用由誰負擔?在已成人的孩子與國家之間如

0 81
何 分攤費用?這與育兒費用由誰負擔的問題一樣,都是父權體制非常

第六章再主產的政治陳
關 心的事。歐 美 的 「福 利 國 家 」,多已將老人的看護責任移交給公共
部 門 ,關 於 老人福利政策對世代之間家庭 關 係 所 具 有 的 意 義 ,詹姆
斯•派特森;J a m e s P a tte r s o n 〉曾有如下之陳述:

老年年金對中產階級所具有的吸引力,與其說是自己將來可能享
有某些利益,不如說是保證了此時、此 地 ,不用親自照顧雙親。
(P a tte rs o n ,1981,c itie d in F o lb r e ,1983,275 百)

佛爾貝在引用了派特森的話之後,也 説 :「政府實施的社會福利
政 策 ,與子女數的減少有關。」(
Ib id .)

曰本的貧困老人福利政策,在維持家庭的成效上已不待言。這也
是爲什麽從日本的「家庭主義意識形態」出 發 ,只能看見歐美老人政
策下身•體健康的「棄 老 」。在這樣的父權體制意識形態下,最令人生
氣與慨嘆的是,曾經投下大筆費用的孩子,成 人 之 後 ,卻 不 r 回 報 」
雙 親 。許多父母都大嘆,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不 知 恩 」。
第 一 ,爲教育所投下的資本 ,一 旦 付 出 ,就無法從對方身上取回,
也 就 無法透過像分財產那樣的方式控御下一代。如果是物質性的財
貨 ,父母就可以直到死前才決定將最多的那份留給對自己最孝順的孩
子 ,也就是把決定權保留到最後。⑫
第二,
社會化時間的延長與負擔費用的增加,
從孩子這方面看來,
到 底 有 何 意 義 ,也 是 問 題 。這 是 孩 子 對 雙 親 經 濟 依 賴 的 長 期 化 。派
姬 •莫 頓 ( P e g g y M o r t o n :談到了母性的反面説法:

結果母親竟還是多餘的。因為應該去養育的孩子會盡量自己照顧
自己,長 成 大 人 。他們反抗父母的權威,反抗這種體系對自己人
生 的 控 制 。 (M o rto n , 1972,218 ~ 219 頁)
082

「孩子的要求獨立」 莫 頓 與 對 父 母 的 經 濟 依 賴 ,引發了糾葛,
造成孩子這邊極大的異化。就像女人不單只是「再 生 產 手 段 」,孩子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也 不 單 只 是 「再 生 產 物 」,只要他是具有意念的主體,就無法避開這
些 糾 葛 。許多父母親都不曾注意到,自己投下的費用越多,孩子的異
化越大。
-

6 . 6 女兒的價值
-
馬尤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這裡還要談一下子女的性別問題。父權體制的世代間支配關係,
不只存在於男性尊親與男性子嗣之間。除了男性尊親賣出女兒時,代
女兒收受傭工頭款訂金的這種直接領有外;成人以後的女兒,在高齡
化的社會中,對年老父母的價值更是不斷增高。父權體制下的老人看
護 ,即由兒子負擔貨幣費用,兒媳婦一一對父母而言是他人之女—

則負擔實物費用,形 成 「性別分 工 」 。這種費用負擔與再生產的情況
一 樣 ,因爲結果完全是由妻的勞動力支付再生產費用,儘管表面上有
「分 擔 」,實 際 上 ,在父權體制之下的女性勞動從未獲得酬給。要指
出這種不公正並不難,那麽如果由親生女兒來照顧父母,又 如 何 呢 ?
隨著高齡化與老年不適問題的增加,在父母方面選擇母系同居者
漸漸多過父系同居者。這是因爲老人看護的實物費用重要性高過了貨
幣 費 用 。第 一 ,實物費用的心理性(貨幣雖無人格,勞動卻有人格)受
到 重 視 ,第 二 ,實物費用的負擔渐漸增加.,早已到了無法用貨幣費用
購 買 的程度。
這 樣 一 來 ,照顧老年的父母就由兒子轉换爲女兒,但是這種現象
既不意味著由父系制轉向母系制,也不表示父權體制的結束。這只是
在實物費用顯著髙揚的現實壓力下,雙親不再搾取兒子,而想搾取女
兒的表現。 1
從成人的已婚女性立場來看父權體制下的女兒,事態更爲複雜。
她爲了支付老人看護的實物費用而不得不辭掉工作;而若要維持貨幣
費 用 ,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負擔實物費用。而 且 ,即使她想負擔年老
父母的實物費用,但若她的貨幣費用原本就依賴丈夫,那麽她也不能
自由地自己作成決定,去照顧自己的父母。從父系同居轉變爲母系同

0 83
居的現象變化,在老人看護費用如何由兩性平均分配負擔的問題上,

第六章再生產的政治性
並沒有爲女性提供任何解決之道。而這其實也反映出,女性所支付的
實 物 費 用 ,價值已越來越高的事實。

6 . 7 子女的背叛

當 然 ,很多人都受不了這種對夫婦、親 子 的 「愛 之 聖 域 」,作唯
物 論 式的分析。可 是 ,即使是今天,很多社會之所以能維持家庭的存
在 ,仍有賴於這種來自性支配/ 世代支配的物質性利益。
在 這 之 間 ,被迫負擔費用,處於不利局面的女性,目前反而在世
代支配方面,成了專制的搾取者 。 ⑬ 特別是在母子家庭中犧牲了一切
的 母 親 ,往往對子女形成強烈的支配。家長制下的中間級被壓迫者,
又去壓迫最受壓迫者的悲劇於焉展開。世代間支配的問題,還不曾在
女性主義中明確的被提出來。那是因爲女性主義者只忙著處理性支配
的 問 題 ,而在世代間支配下被壓迫的當事人—
— 子 女 ,又無法做出像
女性那樣分段性的發言與要求。可 是 ,女性開始分段地述説自己的要
求 ,也不過是這二三十年的事情。女性的問題不一定與孩子的問題有
連 動 性 。子女們如果能用分段式的言語表達自己的利害,其與女性主
義 相 對 應 的 「(
從)孩子:立場出發)的説法,」必然會具有相當重要的
意 義 吧 。其實在目前,孩子們已然開始用非分段性的身體語言或脫軌
的 行 動 ,充 分 「表 現 」出自己的壓抑。只 是 ,在 大 人 方 面 ,還很缺乏
解讀這種語言的設備。
孩子的壓抑與反叛,是與女性主義有關的重要課題。女性與孩子
並不只是父權體制下的共通被害者,因爲他們已在父權體制下,轉化
爲進行代理戰爭的直接加害一被害的當事人。要考察父權體制的壓抑
性 ,如果沒有注意到當事人之一的孩子,還有女性在面對孩子時,轉
化爲壓迫者的可能性,女性主義對父權體制的理解將流於片面。

6 . 8 父權體制的廢絕
084

所 以 ,女性主義者的要求是,第 一 ,糾正兩性之間有關再生產費
用分配不均的問題。第 二 ,結束世代間的支配關係。關 於 後 者 ,可以
父 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再 舉 出 以 下 兩 點 :⑴將再生產費用視爲孩子本身的權利,並且爲其所
有.非家庭津貼而是兒童津貼 〔c h ild a llo w a n c e 〕)
⑭ ⑵確保能讓老人獨
立的老人年金給付,同時確立公共的看護服務。
第一點是要切斷兩性間的相互依存(其實是女性對男性的依存:,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第二點則是切斷世代間的相互依存(其實是孩子對父母的依存,父母
對子女的壓搾),這 當 然 是 「破 壞 家 庭 」的 戰 略 。更 正 確 地 説 ,是試
著破壞家的性/ 世代間支配的物質基礎,將家庭的凝聚力只置放在心
理 的 基 礎 上 。婚 姻 的 基 礎 原 只 是 (
強制性地)令女性在經濟上依存男
性 ,親子關係的環扣,也只是繫於父母對子女(強制性的)資 源 控 制 。
這樣的想法,恐怕會讓主張父權體制的人指責此一戰略是欲讓「家庭
解 體 」。
在高度產業化的社會中., 「人 力 」 (m a n p o w e r )或 「人 力 資 源 」
( h u m a n c a p it a l )的 重 要 性日益增高 ,對 於 個 別 的 父 母 而 言 ,這意味

著再生產的成本提高,獲 利 下 降 。而 其 極 端 ,則是爲了成本花費,將
子女人數控制在一至二人,於是這少數的子女先是長期處於依存與統
治的異化中,其後又需長期地供養父母.,造成他們難以背負的重擔。
芝 加 哥 學 派 的 蓋 瑞 •貝 克 (Gary B e c k e r )從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立

場 出 發 ,將家庭的變動視爲徹底的經濟變動.,(
B e c k e r , 1982)他建立
了 r 子女的費用價格上升,會導致子女人數減少」的 假 説 ,將子女視
爲 是 一 種 「消 費 財 產 」 (c o n s u m p tio n goods) 。對 於 父 母 而 目 ,子女
成了一生中曾經一次或兩次決定添購的奢侈耐久消費財產。
在此有一奇妙的逆轉。市場萬能的新古典派,企圖完全用經濟變
數 來 説明父權體制中最核心的「子女人數 決 定 」問 題 (這正與他們經
濟還元主義之名搭配),結論爲子女是不會帶來任何收益的「無用之
物J 〇
就 連 承 認 已 成 年 子 女 經 濟 價 值 ,及其對年老父母有貢獻的佛爾
貝 ,也 因 爲 過 高 的 再 生 產 費 用 ,而 指 子 女 爲 一 種 「奢 侈 品 」

0 8 5
(l u x u r y ) '

系 六 章 再 主 4的政治
決定養育子女,的確是非比尋常,從雙親所花費的成本來看,其
實不會有任何經濟收益。... 成為父 母 ,既不具有任何正面的經
濟 意 義 ,除了奢侈之外什麼也沒有剩下 。 (F o lb re , 1983 , 279頁)

這 種 「奢 侈 」的 趣 味 , 「正是父母的内在報酬」,(
Ib id .)喜悅就 (
i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之中。要想玩味這種奢侈的感覺,父權體制必須打
消性支配與世代間支配的念頭。反 言 之 ,當父權體制不再寄望性支配
與世代間支配之時,男女兩性才都可能嚐到這種奢侈的趣味。
可是到那時,資本主義是否會因爲其已是家庭中獨立的性支配物
質 基 礎 ,而成爲家庭繼續維持再生產的保證?把家庭完全還元成心理
的 奢 侈品,固然意味著父權體制的解體,但這是否反而加強了資本主
義 的 支 配 ?或 者 ,這種養育子女的奢侈品,會成爲窮人無法負擔的事
情 ,並因再生產的分配問題而產生新的階級差距呢?在 此 ,父權體制
與資本主義的相互傾軋,需要重新再整編。
註釋

①淺田彰氏認爲,應該把這種讀出聲時會咬到舌頭的過長名詞,再 簡 化 爲 「再生
產資本家」 「再生產勞動者」。可 是 ,資本家/ 勞動者乃是爲了表現資本主義
生產樣式下階級關係而有的歷史性用語。只有先想定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關係,
轉用此用語才有可能,
而在這樣的場合,
就必須對再生產的「資 本 」有 所 定 義 。
隱喻的用法雖然不錯,這裡仍決定使用較爲 一 般 性 的 階 級 概 念 「階 級 」本身
是具有歷史通貫性的概念. 。
③近代法律中的「所 有 」概 念 ,是就該財物的「使 用 、收 益 、處 分 」權集合而言c
女性子宮的「使 用 權 」既由丈夫排他性地獨占,自然是丈夫的「所 有 物 」。
③ 英國維多利亞王朝的性道德,要求女性既不能看也不能摸自己的性器,將自己
的身體,當作是自己最疏遠的東西來看待c
C
86

④ 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女性誤將對性的無知當作是「天真可愛」。
⑤ 因 此 . 「生或不生,是女性的權利」遂成爲女性運動的一個焦點,這曾經是最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令大男人憤怒的事情。
⑥ 金塚貞文的《人工身體論》(1986)已經指出,生殖科技會將女性還元爲「生殖機
器 」的 危 險 。
⑦ 從事嬰兒一 M 「孕 母 」仲介的業者,對 於 「這不是買賣嬰兒嗎*?」的 問題,
-

回 答 道 :「這是買賣嗎*?付錢的可是嬰兒的父親哟!他是用自己的錢把自己的
-

東西買下來。」換 言 之 ,即使不付錢,在 法 律 上 ,孩子本來就是他的東西。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⑧ gender h ie ra rc h y 日譯爲「性階層制度」,或直接譯爲「性 支 配 」。
⑨ 修朶羅根據佛洛伊德的公式,清楚地記述下伊底帕斯家族是如何將此再生產樣
式本身加以再生產。
⑩ 許多家計調查顯示,妻子的就業意識與收人處分權,與家庭所處階段(family
stage)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等孩子獨立,不必負擔教育費用時,多數妻子才
可 以 回 答 道 :「會 去 工 作 是 因 爲 自 己 想 做 ,」 「自己的收人主要是自己在
用 。」
⑪ 當 然 ,也有以單身父親爲目標的男性,或是爲了孩子的監護權、會 面 權 ,與母
親激烈爭執的父親。( 下村,1982)可是他們只不過是少數而已。現 在離婚時,
八成以上的監護權都歸母親。現有的單親家庭中,母子家庭壓倒性地多於父子
家庭的事實,已足以説明這點。
⑫ 現在就有許多父母實地實行,如藉遺囑操控等。
⑬ 達文指出,自前一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母親對於家中未婚子女所提供的家計收
人有強大的裁量權。
⑭ 兒童津貼並不是給監護人的,而是一種對孩子本身提供公共性保證的所得分配
政 策 ;換 言 之 ,這 是 「孩子的養育勞動」,而 非 「養育孩子的勞動」。無論孩
子 歸 誰 ,都是對孩子給付,孩子是可以選擇監護人的。
第七章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論

7.1 統一論抑二元論?

087
希微亞■華爾貝(S y lv ia W a lb y , 1986)將過去二十多年來女性主義
者所發展出的性支配論説,分爲以下五類。(
W a lb y ,1986, 5 頁)

第 七 章 父 戒 *制 與 "本主義的二元論
I 性支配在理論上無意義。
-n 性支配是從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歸結而來。
-H I 性支配是從獨立的父權體制歸結而來。
双 性 支 配 與 資 本 主 義 的 生 產 關 係 難 分 難 解 ,遂形成名爲資本主
義之父權體制的單一體系,是(資本主義下的)父權體制之產物。
V 性支配乃是各自相互獨立的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兩個體系相
互作用的結果。
在 這 之 中 , I 是無視於性支配的資本主義階級分析(
教條性馬克
思主義),i n 是無視於階級分析的性支配分析(基進女性主義),皆是
極端的一元論。以往基進女性主義者批判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者
批判基進女性主義,皆互相指責對方落人一元性的限制。其批判各有
其 妥 當 之 處 ,因此即使用其他的一元論置換某一個一元論,同樣的缺
陷只會被
根 據 言 ,以往基進女性主義對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二分
法 (d ic h o t o m y ) ,經過理論的洗練,已經稍有混合之勢:

這種二分法的分類方式,在最近的著作中已經較為洗練,現在又
可再分為兩種類型 。 一 者 論 稱 :性支配既為資本主義之父權體制
單 一 體 系 的 產 物 ,性 支 配 的 二 元 論 就 應 該 被 超 越 。另一方則認
為 :性支配乃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這兩個獨立體系相互作用的
產物(
故二元論應該被保存)。(
W a lb y , 1986, 5 頁 ,()内為引用者
所加)

以 往 是 「資本主義(
階級支配)一元論」對 「父權體制:性支配:一
元 論 」,現 在 則 是 「資本主義之父權體制 >:
或父權體制之資本主義!

統 一 理 論 」、
u n it a r y t h e o r y )對 「承認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相互獨立
的二元 論 」id u a lis m .' 皆是緣於兩個立場的選擇而對理論有所爭執。

0 86

於是華爾貝的五項分類,最後不就可以還元爲 D + W (統一理論':對V
:二 元 論 的 二 分 法 !II 與 IY (之外當然也有)可以當作是統一理論的變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體。
統二 a 論多半出自屋克思主義的陣 營 ,,
女件主義者之陣則往往傾
向二元論。馬克思主義一向被奉爲是全面性的理論,所以一旦受到女
性主義的挑戰,也就不得不用馬克思理論來解決性支配的問題。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哈特曼在《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不幸的結合》(H a r tm a n ,1981,
2 頁)一書中,著 急 地 寫 道 :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結 合 」,很像英國習慣法上的夫妻關
係 。也 就 是 說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雖是一心同體,這一體卻
是馬克思主義之體。(
H a r tm a n ,1981,2 頁)

可 ^克 思 主 義 陣 ^也 無 法 完 全 無 視 於 性 支 配 的 問 題 ,故其現在
已開始論^父權體制是對資本主義有益的—
— 也就是説, [是
因 爲 義有益而得以在 下 ,所以父S i S 屬
於 資 定 因 !)。戴爾菲稱此爲
「豕 事 勞 動 資 本 救 濟 説 」 (
d o m e s tic -la b o u r -a s -s a v in g - c a p ita l

th e o ry ) 。(
D e lp h y ,1980,99 育) '.、

在這種統一理論中,資本主義I I 父權體制的關係,成了一光譜的
存 在 ,其 間 固 有 愛 瑞 絲 • 楊 格 (I r is Y o u n g ) 或 佩 特 • 阿 姆 斯 壯 (P a t

A r m s t r o n g )那種強調二者不可分的説法,也有姬拉•艾森斯坦 ( Z illa h

E is e n s te in )或貝蕾特所主張之二者原本分別成立之後,始互不可缺的

兄場.

如果有種關於資本主義下女性受壓抑的理論,顯 示 竟 ^ 蓋 晏
的 ,那 麼 ,女性主義者的政治實賤,還有欲改
革資本主義及其生產關係的( 馬克思主義者的)鬥 爭 ,這 二 者的關
係 ,就能夠改變了。將女性(勞動)
周 逄 化 ,作為二次勞動力來利
用 ,既是歷史的發展,也存在於今天,若其一旦成為資本的 核 心 ,

0 89
届 時 ,對於該社會之女性壓抑及其周邊化的鬥爭,將會成為對其

第七章父灌體制與資本主我的二元-
本體資本主義的鬥爭。(Y o u n g , 1981,6 4 頁 )
性是馬克思主義的課題……階級是女性主義的課題。二者是
不 可 分 的 。二者是合為一體作用的。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不是獨
立 的 體 系 。兩者也不是相互糾結的二個體系。兩者就是同一個體
系 。 ( A rm stro n g & A rm s tro n g ,1978,224 〜 226 頁 )

如果^格與阿姆斯)f 所 説 : 在
的 ,」 「對性支配之鬥爭,就 是 對 之 鬥 爭 ,對資本主義之鬥
爭 ,就是對性支配之鬥爭,」都 是 真 的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之間
的不幸對立就可以避免了。可是楊格的樂觀主義,正 是 因 爲 「統一理
論 」並 不 存 在 ,故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之間遂形成對立與相互批
判 。況 且 ,楊 格 本身對此「統 一 理 論 」也 只 説 「如果能有的話」,是
一種希望性的預測,無法説出其内在實情。於是就像阿姆斯壯未經論
證 的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是同樣的」命 題 ,不過是在反覆吟誦標題
罷了。

7 . 2 新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

阿姆斯壯與貝蕾特的探討較爲深入。
由於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關係乃是密切連結,相 互 依 存 ,兩者
乃形成一相至依存的體系。(
E is e n s te in ,I 9 8 4 ,9 4 頁 )

v [1女性的受壓< ] ,並不是資本主義機能性的先決梦件>_延在今
天資本主義姐生產奥再生基趾餘之求+取 得 物質的基捷 〇(B a r r e tt,
1 9 8 0 ,249 頁 )

楊格或貝蕾特都是堅定的里克思主義者. ① 她 們 一 起 指 責 「二元
論 」者 。對 於 「二 元 論 」者 所 指 出 的 「父權體制的獨立性」概 念 ,她
們似乎完全感受不到
G 9 G

爭 執 的 第 一 點 是 , 權 體 制 是 否 先 於 ^p re c e d e )資本主義丨*?如果
父權體制—
— 家庭及其私有區隔的成立—
— 並非先於資本主義,它就
父 橄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是資本主義、
的伴隨物。即如她們所主張的,從屬於資本主義。爭執的
第二,f M ,
[5:
權體制::下的女性勞動,也就是家事勞動)對資本主義是
否 有 貢 獻 9 即使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相互獨立且先於資本主義,如果
— 馬兔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它現存於資本主義下,對資本主義有益,它仍然可以看作暴從屬於复_
父權的制度是因爲資本主義允許其存在而得 f 續 ,現存於資
本 主 義 事 物 都 是 對 資 本 主 義 有 利 者 ,這恐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功
能主義了 ^②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統一理_ 認爲資本主義乃是無外部亦無例
外的全面性體系,其共通處在於,那是一種所有事物都從屬篮其下的
還 元 主 義 。同 時 ,馬克思主義也被認爲是全面性的理論,從而否認有
________^ 、 — 一 .

其説明所不能及的外部或例外,這是統一理論所共有的論理方式。馬
克思主義的確受到女性主義的挑戰,她們曾經詳細且正確地解析馬克
思 主 義 ,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父權體制」與 「再 生 產 」概 念 ,已經
充分説明了這點。因 此 ,她們所依據的,乃是與女性主義幾乎同時期
成立的馬克思振興活動,尤其是阿圖塞之後的新馬克思主義。 「家事
勞 動 論 戰 」初期的教條馬克思主義者 1 考 # # 性 主 義 者 所 提 出 的 問
題 ,視之爲不懂馬克思主義,並斥逐至外部5 爲洗練的新馬克思主
義者則不然,這回他們將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概念徹底接收。因爲對
她 們而 言 ,馬克思主義仍然是「完 全 」的 理 論 。對於貝蕾特與麥金托
的 批 判 ,戴 爾 菲 反 過 來 揶 揄 她 們 對 馬 克 思 主 義 抱 持 著 「宗教的態
度 」,「因爲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性的理論,只能被完全地接受或
加 以 否 定 。」(
D elphy , 1980, 8 3 頁)
爲 了 證 明 「資本主義下的所有事
物 都 對 資 本 主 義 有 用 」的 這 種 「功 能 主 義 的 = 目 的 論 的 思 考 」
(teleological thinking ) (Dephy )命 題 ,
馬克思主義者遭遇到新的問題。
以往單純的資本主義一元論曾假定「資本主義使家庭解體」,現在在
資本主義的中心處,爲什麽還維持著家庭這種「非資本主義的生產樣
式 」(
non-capitalist m ode of production )--- 他們也終於承認家庭是

091
「非資本主義的」,爲了能回答這個問題, . 維持家庭的'
私 有領域,比起家庭解體 .對 資 本 中 義 迪 刹 益 蓽 太 〇

第七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論
7 . 3 資 本 主 義 下 的 家 事 勞 動 :統 一 理 論 的 嘗 試

家事勞動論戰—
— 至少對於願將女性主義者的問題納入馬克思主
義分析架構的論者而言—
— 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來説明,家事勞'
動信蒱在眘 本 丰 義 下 的 罪 ¥ 苯 ^ 昼 勞 動 1 _對資本主義是否有利〇
問題建立過程如下。

勞動力的私有性再生; 對資本主義而言是否不可或缺?將勞動
商品化當然是經濟的問題,私有性的家事勞動為什麼不會被商品
化 ,就這麼殘留在那裡呢?由女性所做的這種私有性勞動,究竟
得到 了利 益 ? (Fox , 1986,183 ~ 184 頁)

答 案 極 富 多 樣 性 。艾 娃 •卡 爾 辛 斯 卡 (Eva Kaluzynska )在她那


篇 標 題 相 當 有 趣 ,回 顧 家 事 勞 動 論 戰 的 論 文 — 《
用理論擦地板》
(Kaluzynska , 1980)中 ,自己設疋了問.題•「資本主義從無償的豕事
勞動中得到了物質利益嗎?如 果 有 ,又是怎樣來的呢?」然後將答案
分爲四類。
第 一 「是 」。柯斯塔與詹姆士 (Dalla Costa & James, I972)是此類
代表。
家事勞動是生產勞動力商品的勞動,
所以位於資本主義的核心。
第 二 「不 是 與 是 」。塞卡姆(S e c c o m b e ,1974)爲 其 例 。家事勞動
是不生產的,不過卻是會產生價值的勞動。
第 二 「是 與 不 是 」。欣 梅 維 特 與 莫 漢 (Susan H im m e lw e it & M o_

h u n ,I 9 7 7 )認 爲 :家事勞動確實是會產生價值的勞動,然而其價值乃
是無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故家事勞動是不生產勞動 c
第 四 「不 是 」。卡}丁納、欣梅維特與麥金托(〇3他1161',1^11111161-
w e h & M a c k in to s h ,I 975) ,還 有 柯 森 、梅 格 斯 與 溫 萊 特 (
C o u ls o n ,

M egas & W a m w n g h t , 1975) 都 持 此 説 。這 主 要 是 認 爲 ,


匡 立 在 一
C 92

資本主義的外部,將階級分析的用語用在家事勞動上,是馬克思主義
的濫JS .a b u s e ,這 也 是 對 第 一 種 「家事勞動價值生產説」的 批 判 。
父權

(K a lu z y n s k a ,1980 ,42 ~ 44 頁)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r
t

諷 刺 的 是 ,像柯斯塔與詹姆士那樣堅守女性主義者立場,因馬克
思主義在女性受壓抑問題方面保持沈默而表現出焦躁不安的論者,反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而 單 純 、直接地將馬克思概念應用在家事勞動上,相信馬克思理論具
有 全 面 性 ;相 對 地 ,驚 慌 失 措 的 「正 統 派 」馬克思 主 義 者 ,則戒備著
她們對馬克思主義概念的誤用與濫用—
— 她們的確是無知—
— 指出馬
克思主義的界限以求護教。同 時 ,在上述的回答之中 , 一 面保留了家
事勞動雖不生產,卻 是 有 用 的 ,或者是家事勞動並不產生交換價值,
卻有使用價值的説法;一面努力地將如何與女性主義者和解的問題意
識 ,帶人馬克思理論的射程範圍。
他們不但努力地使用馬克思主義的詞彙來説明家事勞動,同時還
主 張 ,g 持家事勞動的私有件.對眘本丰義县有刺的„
「爲 什 麽 資 本 主 義 要 將 其 最 重 要 商 品 之 勞 動 力 生 產 與 再 生 產 ,擺
放 在 非 資 本 主 義 之 下 呢 ? 」 ( Blummenfeld & M a n n ,1 9 8 0 ,2 7 3 頁)
布萊門菲爾(
E . B lu m m e n f e ld ) 與 曼 恩 _(S u s a n _
_M a n n ) 自 問 自 答
道 :
「資 本 主 義 之 所 以 要 維 持 私 有 性 的 家 事 勞 動 ,是 爲 從 維 持 私 有 性
迪 塞 (I b id ., 302 頁r
將家事勞動留在私有領域,之所以會對資本主義有利,是因爲一
般 而 言 「其他的方法都太過昂貴。」(
H am ilton , 1986,145頁)

資本主義成功地漫速了近代社會中許多生產領或,卻無法完全地
滲入含家事勞動在内的小商品生產領域。如果將這個領 g j L 在資
^主 義 之 下 加 0 社會化,
.其 所 需 成 本 恐 + ^ ^ 5 5 ^ ? ^ 7 1 ^
本主義國家也不能將這個問題帶入許多生產領域。一旦那樣做 ,

家事勞動就被轉換為商品化的勞動形態(
如領取蓊資的育婴勞動
者 )。這將明顯地提高了勞動力再生產的費用,同時間接地提高
了 「勞 動 階 級 的 生 存 水 準 」,也 就 直 接 降 低 了 資 本 利 潤 。

09
3
(Blumm enfeld & M an n ,1980,301 ~ 302 育)

第七章父慠濮制與
欣梅維特與莫漢更指出,將勞動力商品再生產本身商品化,對資
本主義而言簡直是自尋死路:

资 本主義的二元人?
如果人類集團的誕生可能成為商品生產的4艮底,則這個勞動在其
中被統治著的體系,嚴 格說來,恐怕已不能再稱為資本主義。因 +
為就像馬克思所言,資本主義所要求的是自由的工資勞動者階級
— 那是一種可以自由地將自己的勞動力賣給任何一位資本家的
階 級 。 ( H im m elweit & M oh u n ,1977,2 5 頁 ,途調係引用者所加)
V'

因 此 ,資 本 主 義 「不能像汽車製造業者那樣,進行人類製造業。
……資本主義不能選擇在資本主義之下生產勞動力。」(
Kaluzynsk a ,
1980, 4 7 頁)所以塞卡姆認爲:
「公----
與私 的 分 離 ,乃是資本主義的孩心 」(
S ecco m b e ,1986a ,
------- --- --—---- *
225 頁5
這 樣 一 來 ,統一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的優位下>就成功地説明了何
以要維持家事勞動的私有性。家事勞動的非資本主義性格,既非與資
本主義矛盾,亦非不相關 — 故對馬克主義而言,即非在外部,亦非
在挫折之處—
— 而是應資本主義所要求的那樣發展。於是也就可以提
.出,資本主義原本就需要全天候的全職家事勞動者= 主 婦 ,主婦其實
是資本主義的支持力量。
「這 件 事 顯 示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女性除了超越克服資$
— _____ . ■ 直養以
--------一 - ■ ----------- — ___ 一-

外 ,別無解放女性之路 。 」 ( Blummenfeld & Mann ,1980,302頁)


於 是 ,再次對資本主義進行鬥爭,是女性唯一且絕對的任務 c

7 . 4 父權體制的配置

爲了建立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爲二元論的理論,必須認定父權
C

體制是獨立的領域,這又因視其處於何種社會領域而可大致區分爲兩
94

類。 .
父**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第 一 種 立 場 是 把 ^識 形 j 當作是相對的獨立領域,將父權體制配
置在意識形態的層級 i 。這反映了阿圖塞以後的新馬克思主義「意識
形 態 」概 念 。(
B a r r e t t , 1980)這種立 場 在 女 性 主 義 中 ,精神分析或文

藝 批 評 等 文 化 主 義 取 向 、c u lt u r a lis t a p p ro a c h 、上 ,非 常 有 影 響 力 。
(K u h n , 1985; M it c h e l , 1975)
第 二 種 則 是 認 爲 吐 會 生 產 領 ,有著與資本主義相獨立的父
權體制生 產 樣 式 。而在l l 之 中 ,又 有 如 戴 € 菲 與 賀 里 承 認 在 資
本主義外部罗至连曼隹多里遙者;(
Delphy ,1980 ; Harrison ,1973)或
如 哈 特 曼 (Hartman,1981)所 主 張 ,謂 其 乃 是 於 資 本 主 養 0 部 ,
與之交錯存在者 。 ( W alby 1986)g J ^ g 所 依 據 的 塑 置 基 礎 ,其最

基本處即在男 性 對 女 性 勞 動 的 支 酉 (Hartman,1981,208頁)
哈特曼是從女性家事勞動與資本主義的特殊關係來探討此一問
題 。男性勞動者與女性勞動者在資本主義生產樣式上的這種差異關
係 ,已經貫穿了勞動的全部領域,成爲職業上的性 fflU g 隔 吞 象 \因 此 ,
資本主義也可以被看成是男性支配女性勞動唾(父權體制之)某一種樣
式。
相 對 地 ,戴爾菲提示了作< 父權體制物質基_ ,名 爲 「家内制生
產樣式」 d o m e s tic m o d e o f p r o d u c t io n ) 的 獨 立 概 念 。(
( D e lp h y ,
1984)其 理 論 根 本 在 於 ,
.父權體制是固有的生產樣式,在這種生產關
係 之 下 ,女性的勞動被男性領有,女性成爲被壓迫者集團,形成了性
階級。
賀里森和戴爾菲一樣,他也認 爲 ,家事勞動是具有非資本主義性
格 的 固 有 生 產 樣 式 。(
H a r r is o n ,1973)他爲了強調女性勞動與資本主

義 的 固 有 關 係 ,提 出 了 「從 屬 的 生 產 樣 式 」 c lie n t m o d e o f p r o ­

d u c t io n )概念 ,以取代家事勞動構成獨立生產樣式的説法。
戴爾菲的講法,在説明父權體制獨立性及其物質基礎上,最爲徹
底 ;然而她也正因爲如此,受到統一論者最嚴厲的批判。這些批判都

095
集 中 在 「一家内制生產樣式」到底是如何從資本主義獨立出來的程度問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第七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
~ 批 判 的 第 一 點 是 ,在一個社會經濟構成體中,是否共存著-個 以
上 厘 蓮 1^ 的 生 產 樣 式 。 「資本主義生產樣式」,是指資本主 i i i
位 的 結 構 。馬克思本人也承認資本主義中存在著小商品生產者與非資
本 主 義 的 勞 動 。對戴爾菲進行嚴厲批判的貝蕾特也不得不勉強承認
「複 數 的 生 產 樣 式 可 以 共 存 於 一 個 社 會 結 構 體 中 。 」 ( Barrett &
McIntosh , 1979 , 9 9 買)
而在第三世界的開發研究中,馬克思主義的陣
營中也出現了多元性的看法,所 謂 :「資本主義生產樣式與非資本主
義生產樣式共存並且分段的做法,決定了今日第三世界各國的社會結
構 。」(
W alby ,1986, 40 頁)

可 是 ,貝蕾特認爲, 「如果在複數生產樣式中,及丛殖^ 何 者 居
於 傷 位 . gll—方即被他方所規定,」故無必要採取二元論。而戴爾菲
的另一位批判者莫里紐克,雖然承認父權體制的概念,卻 也 質 疑 道 :

如 果 父 權 體 制 是 與 資 本主義 同 謀 壓 抑 女 性 ,那 麼 這 種 體 系 究 竟 有
何獨立性(
autonom y )可 言 ?(
Molyneux ,1979,15.強調係原著者
所加)

統一論者一般都先承認複合體基的 在 在 ,唯最後仍加以否定。對
----------------
他們來説,
.資本主義生產樣式乃是唯一的終極存在。
第 二 項 爭 議 點 在 於 ,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丨是否真是「男性領有
^appropriation :女 性 勞 動 」的物質基礎。男與矣悬透過結婚斑制■度•,
進人支祀與從 M 階級關標\。戴 爾 菲 説 :「如果資產階級的妻子在離
婚 之 ¥ 7 ¥ 7 5 ¥ 1 己 的 勞 動 力 之 外 ,別無謀生之道,就表示資產階
級的妻子與丈夫並不屬於同一階級。」
然 而 ,「由夫領有妻之勞動」究竟意味著什麽呢?

如 果 說 ,妻 子 進 行 無 償 的 家 事 勞 動 對 家 中 有 所 貢 獻 ,那 丈 夫 不 也
C S 6

同 樣 以 出 賣 自 己 勞 動 力 所 得 之 貨 *幣 收 入 ,貢 康 給 家 中 經 濟 。這 樣
一 來 ,豈 不 成 了 妻 子 丨 領 有 」丈 夫 的 勞 動 ? (
Molyneux ,1979,18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頁)

女性的無償家事勞動對象主要還是孩子與老人,若 是 這 樣 :
「我們應該把孩子、老人或殘障者看成是壓搾(
女性)之 人 嗎 ?」
(Barrett & McIntosh , 1979,102 頁)
面對著這些幾 乎 只 會 令 人 生 厭 的 批 判 ,戴爾菲作了嚴厲的反批
判 :

由 於 他 們 (貝 蕾 特 與 瑪 芩 達 ) 根 本 不 能 掌 握 領 有 的 概 念 ,'自 然 無 法
看 出 為誰進 行 服 務 ,
以 及 由誰領 有 該 月 艮 務 中 勞 動 的 區 別 。
(Delphy ,
1980,102 頁 ,強 調 係 原著者所加 ) 、 :.

莫里紐克的討論,並沒有改變男性將性支 g g y 化的通俗 説 法 ,
「原 來 ,我們是被媽媽搾取呀。」因爲j a S S S 在
無給付勞動,這與男性如何將貨幣收入帶回家中沒有直
或許以薪資勞動取得貨幣收人,或許分得利息與紅利。他或許是資本
家 ,或許是用不法手段得到利潤。他或許在資本主義生產樣式下,與
其他男性建立某種階級關係,卻至少可以在家内制生產樣式下,對一
貝蕾特與瑪芩達又吹毛求疵地批判道 g 戴 的 概 念 乃 是 來 自 法
國小農的研究,無 法 適 用 於 已 完 成 都 市 化 $1^化 ,幾乎無農業人口
的英國等國家,而這似乎也同時暗示了「法國的落後」 。可是戴爾菲
的重點正是要證明,從小農類推至都市居民的家事勞動,
.在原理上,
和 農 業經營的「 體- 生產樣式上並無不同!;艮有家事勞動與薪資
勞 動 的 界 線 ,因著家事勞動的歷史形態差異而有所更動。④
爭論的第三點是「性別= 階 級 」的概念:。如 莱 承 認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的 概 念 ,這種生產關係下的男女就:會谁「
人階級針立的關係。從
而 歸 結 出 ,女 性 在 南 一 物 質 ^上 形 i j f e 個 亂 階 銳 其 階 級 敵 人 即
是男性的理論。而這又帶動了她們在實跪 h 、政治上的走向:⑴女性

097
應 該 在 第 一 階 段 就 先 展 開 對 男 性 這 個 「主 要 敵 人 J (main ene ­

第七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論
m y ) (Delphy ,I984)的 鬥 爭 ;⑵所以 ,應該形成只有女性的獨立政治
運 動 (a u to n o m o u s w o m e n ’s m o v e m e n t ) 。這 種 實 踐 上 、政治上的走
向 ,與馬克思派的戰略戰術大相逕庭。社會主義瞎營.中的女性,是否
應該和男性一起從事反資本主義的鬥爭,還是應該經:營女性自己的運
動 ,路線由此分歧。芭 芭 拉 爲 此 下 了 一 個 諷 刺 前 定 義 「社會主義之
女性主義者乃是社會主義與女性主義雙方)會合時需要他人的人。」
(Y o u n g , 1 9 8 1 ,6 4 頁 ,()内為引用者所加)

貝蕾特與瑪芩達在第一點以男性爲「主要敵人」的問題上,有不
同 的看法,⑤他們認爲女性的鬥爭應以反資本主義鬥爭爲第一。所以
他們也對第二點只有女性的獨立運動進行批判。社會主義陣營中的男
性也同樣指責只有女性的運動是在左派陣營中製造「分 裂 」。他們既
不 喜 歡 「家 内 制 生 產 樣 式 」在資本主義下的獨立性(a u t o n o m y ) ,也
不喜歡女性運動在左派陣營内的獨立性。貝蕾特與瑪芩達無視於戴爾
菲 所 提 出 的 「女性之間的階級差異,」而加以批判,其實戴爾菲的論
點 是 ,女性固有其階級差異,唯在和男件的關係上.則_#有同一的性
趾三踏級利害。
7 . 5 二元論的擁護

曾就統一理論與二元論進行分類整理的華爾貝,一面描繪著雙方
的 對 立 ,一面擁護二元論。
「:
統一理論的:難處在於,
只有一個主要的説明變數。」(
W alby ,
1986,30 頁)
統一理論的難處有幾點:第 一 ,不能導人性別的變數。即使證明
了家事勞動在資本主義下被壓抑,並 曾有利於資本主義,也無法説明
家事勞動爲什麼會特別分配給女性。第 二 ,家事勞動對資本主義有利
c G-8

性 假 説 ,通 常 只 能 看 見 _ 主 義 里 里 卸 的 一 面 ,卻
看 不 見 其 間 的 身 立 與 矛 盾 第 三 ,在家事勞動論戰的十年間,同時也
X #*制與資本主義——

是全職主婦激減,女性參與工資勞動,歷史性變化急速發展的時期。
統 一 理 論 曾 一 度 證 明 了 「全 職 主 婦 對 維 持 資 本 主 義 有 所 貢 獻 」的命
題 ,如 今 ,又 必 須 解 答 「資本主義真的需要全職主婦?」的 新 謎 題 。
暴露了統一理論在説明歷史變化時的弱點。
t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

布萊門菲爾與曼恩承認家事勞動的私有性對資本主義有利,同時
也承認其間存在著矛盾:

資本主義的累積恰好將其上所通行的商品,也就是能產生價值的
勞 動 力 ,封閉在私有的家内,以非資本主義的做法進行生產,這
造 成 了 資 本 主 義 中 根 本 性 的 矛 盾 。 (B lu m e n fe ld & M ann, 198〇,
302 頁)

這 種 矛 盾 可 以 用 所 謂 「資 本 主 義 無 孔 不 入 地 滲 透 到 家 庭 中 」
(Braverman,1974)的補足性假説加以救濟。「市場對家庭的滲透」是
透 過 以 下 兩 種 過 程 進 行 。第 一 ,家事勞動的許多部分都已漸漸商品
化 ;第 二 ,女 性 的 薪 資 勞 動 對 市 場 已 漸 屬 必 要 。據 布 雷 佛 曼 (H.
Braverman )所 目 ,這 是 「資本主義長期以來搞鳄豕庭不可埋■逆的過
程 〇」(
Ibid.)
統 一 論 的 論 者 ,早 期 (約 至 70年 代 ,
中斯) 曾主張全職主婦的存在
對資本主義有益;其後又隨著全職主婦存在本身的落伍,急忙地將討
論 的 焦 點 轉 移 到 女 性 的 「雙 重 勞 動 :」 (d u a l la b o u r ) 與 「後備勞動
力 丄 (re s e r v e a r m y )等 問 題 上 。這樣一來 V 曾經證明全職主婦的存在
對資本主義有利的統一理論,如 今 ,才又能再證明兼職主婦= 勞動者
的存在也對資本主義有利〇這之間的歷史變化,以 「資本主義不可避
免 的 方 向 」,拯救了統一理論的一貫性。 •
可 是 ,統一理論在此出現了兩個深刻的破淀。
第 一 ,只要統一理論想將.「雙重勞動.1下的女性壓迫一一女性身

099
爲無給付的家事勞動者,其非資本主義性質已然強制規定了資本主義
下女性薪資勞動的差別待遇—
— 以相互依存的過程來説明的話,無論

第七章父蠘體制與資本主義的二元-
願 不 願 意 ,他們就不能不承認性別是勞 動 市 場 h 運 作 的 要 素 ^ 在 此 ,
.相 反 地 ,MmmwMMWJr
資本主義是無法規定家事勞動的,
義 下 的 女 性 勞 龜 取代資本主義式父權體制 (c a p it a lis t p a tr ia r c h y ,

被 資 本 主 義 支 配 的 父 權 體 制 )而 起 的 ,是 父 權 體 制 式 資 本 主 義
•.'p a tria rc h a l c a p it a lis m ,、以 性 支 配 原 理 貫 通 的 資 本 主 義 )。女性的
「後 備 勞 動 力 」説 、「職業上之性區隔 」 (jo b s e g r e g a tio n )説 、 「雙
重勞動市場 」 :d u a l la b o u r m a r k e t )理 論 等 ,由此一一地展開,反 之 ,

在資本主義下男性集團:不問階級)搾取女性集圑的性支配結構,漸漸
有了論證的結果。
第 二 ,資本主義真的想要維持私有性的家庭嗎?還是最後仍想要
將 之 解 體 ?這種重要的問題依然存在。統一理論—
— 這是目的論的邏
輯結構的限制—
— 非但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反而很可能陷人維持現
狀的非歷史性議論中。

「能夠滿足父權體制的理論,是屋史上固有的東西,必須在以往
特 定 的 生 產 樣 式 之 下 ,去說明其固有 的 存 在 形 態 。」(
Beechy,
1987,114 頁)■
比 奇 把 「視父權體制是獨立體系的想法,還有能將之還元爲資本
主義的想法,一起予以否定。」(
Walby ,I986,29頁)
結 果 ,比奇對於這十年間英國女子勞動市場的特有發展方式,展
開歷史性的實證研究,發表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華爾貝本人一面
對比奇的立場表示同感 , 一 面又因而批判其只以歷史性固有問題記述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之關係,可是除此之外又還有什麼方法呢9
比 奇 對 於 理 論 的 多 兀 pluralism ' ,表 7K 了謙謹而
堅定的支持:

統一理論在追索女性被壓抑問題的過程中並不是固定的,今曰的
1
-- CC

理論性分析已和初期女性主義大不相同,目前在性別歧視或性支
父橄體

配方面已有多方面組合的多種理論,這種理論的多元性在各種分
+] 野 上 ,帶動了女性主義者的分析往前進。(
B e e c h y ,1987, 16頁)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註釋

① 楊格對哈特曼,貝蕾特對戴爾菲都曾作過嚴厲的批判,並且相互對立。
② 貝蕾特在這種意義上, 唐突且不小心地」
使 用 「功能性先決條件」「functional
pre-requisite 這樣的功能主義社會學辭彙,極富暗示性。
③ 博藍尼記述社會體系時,並沒有用馬克思所説的「生產樣式」,而 以 「交換樣
式 」代 之 。他認爲有一種從「古代交換」到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階段論,這不
是將一個交換體系替換爲別的交換體系,而是指從古一直保存下來的「支配性
交換體系」。
④ 不只是戴爾菲,許多女性主義的人類學者也再三指明,生產勞動與消費勞動的
境界無所軒輊。又 ,「家事勞動」的内容只能被歷史定義。
⑤ 將男性視爲是「主要敵人」的變態反應,在女性主義者之間相當強烈,當然在
男性自身之間更不待言。雖然這是對男性作爲赛團尽占有的组織性優位進行批
判 ,可是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誤以爲這是祕插又也攻擊或是對個別男女關
係的批判。
補論
回應批判

本書原以〈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爲 題 在 《思 想 科 學 》連載
(I 986- 88) ,之後即有一些批判,特在此加以回應。
批判來自兩個陣營。一爲女性主義者,一爲馬克思主義者。前者

101
只有江原由美子曾提出批判性的評論,後者則除久場嬉子、竹中惠美

補論回應批判
子 、中川只 S 、伊田廣行等人外,未見有直接的討論,至於從馬克思
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出發的則有渡邊多惠子、古庄英子等人的論文。論
者人數的不平衡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基進)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
主義或無所知或無興趣,而馬克思主義者則對我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義有一些挑戰或回應。
江原由美子譯有蘇可洛夫所著的《金錢與愛情》一 書 ,她 在 1988
年的〈
迎接女性主義理論〉(
江原,1988)—文中曾對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 義 有 如 下 的 評 論 : r (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具有將(公
領域與私领域之— 引 用 者 註 )『
近代社會體系二重性』……安放在適當
位置的理論性機制,」 「可是也有人批判自前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以來即已落入二元論。」(同 書 2 4 頁)我們無法確定,江原如此寫

法 ,到底是與所謂自「前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以 來 的 「批 判 」
同 路 ,抑或只是在陳述一事實。二元論的理論整備工作正是爲了要解
釋 她 所 提 出 的 「近代體系(
公與私之間)的二重性」,如果硬要將原本
就 是 二 元 性 的 東 西 用 一 元 性 來 談 ,自 然 也 會 被 「批判爲落入了一元
論 。」二元論的理論洗練度並不比一元論低。從二元論的立場重回一
元 論 ,往往會落入還元論,將本屬二元性的現實過於單純化。
江 原 又 説 :(
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問題在於:「其理論
在實踐上的效果不甚明顯。理論上的複雜性對於實踐戰略反而形成負
面 效 果 。」(同 書 ,2 4 頁 )
以下即是我的回答。第 一 ,(
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並無江
原所説的 那 種 「理論上的複雜性」。比起經過整理的馬克思主義之女
性主義理論,基進派女性主義議論的錯綜性,更 是 複 雜 難 解 。第 二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二元論理論組織,的確要較單純的一元論解
放女性主義 (liberal fem inism )或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來得「複 雜 」,
可是那只是把複雜的現實如實呈現。
故所謂複雜者,
乃是現實的問題,
並非理論之過。
關於江原所問的「實踐上的效果」,其實也沒有問題。馬克思主
義之女性主義主張的「實 踐 」,第一是針對社會主義陣營,要求其承
認女性有自律性的運動,第二則是相對於女性主義,認爲女性主義者
的 革 命 ,不單只是心理主義或文化鬥爭,還 必 須 具 有 推 翻 「父權體制
物 質 基 礎 」的 實體性。這 種 「實踐上的效果」無論是在明快性,或方
向性上皆無可疑。稱 此 爲 「複 雜 」 「不 明 確 」者 ,與其將之歸咎於理
論 ,不如 説 是 「自己欠學 」。
田山烏陽子的「冠銜女性主義者之批判」乃是基於::基進派)女性主
義 的 立 場 ,對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進行間接批判。(© 砝 ,1989)所
謂 的 「冠銜女性主義」是 指 「生態學的女性主義」或 「馬克思主義的
女性主 義 」等(其實就是指這兩者)前面冠有形容詞的女性主義。根據
田山鳥的説法,只有(基進派)女性主義才能稱做是女性主義,其他所有
的 「冠銜女性主義」都曾對本來的女性主義有所修正或讓步。基進派
女性主義不了解⑴性支配一元論,⑵壓抑的物質基礎(下部結構),她
也 是 這 樣 。比起田illl ,江原由美子在《女性主義論爭》(
1990)中 ,並未
就 「反冠銜女性主義」展 開 批 判 ,也不曾詳細討論這點。
就像戴爾菲檢討文化主義的女性主義者那樣,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義對於解放論女性主義及基進女性主義的批判是,女性主義革命必
須是制度與下部結構的變革,而非是意識形態的鬥爭或意識的變革。
因爲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正是從基進女性主義的父權體制概念出
發 ,發 現 「父權體制中存在著物質性基礎」的 理 論 。
至於馬克思主義的陣營又如何呢?本 書 構 思 初 期 ,曾以《資本主
義與家事勞動》(上野,1985)的小册形式出現,當時除了《
赤旗》一度叱
責我對馬克思主義「一 無 所 知 」外 ,男性馬克思主義者幾乎是毫無反
應 。這或許是因爲他們無 法 接 受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這 樣 的 「挑
戰 」,但恐怕更緣於他們對女性主義本身的無知與不關心。
我所得到的回應幾乎全來自女性馬克思主義者,或是那些已充分
接受女性主義洗禮的年輕男性研究者。
在日本被視爲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的久場嬉子,就

103
曾在〈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之課題〉(
久場,1987)— 文 的 長 註 中 ,對
我的馬克思r 主義之女性主義展開綿密的批判:

補 論 3
上野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最大特徵,即是以美國女性學為
*'

枇M
基 礎 。故所謂新馬克思主義,其實與那些在重建馬克思潮流中誕
生的歐美學說,尤其是以英國為中心者,内容大不相同 。(同 書 ,
227 頁)

不 過 ,這 樣 的 批 判 實 在 有 欠 妥 當 。1986年 以 前 ,我的確相當傾
向美國學者蘇可洛夫的説法,不 過 ,蘇可洛夫本人即深受英國社會主
義 女 性 主 義 者 的 影 響 。而 我 自 己 所 翻 譯 的 《唯 物 論 與 女 性 主 義 》,
(K u h n & W d p e ,1町8)則是以7 0 年 代 倫 敦 爲 中 心 ,社會主義女性主

義 者 之 間 「家事勞動論戰」爲背景的作品。
事 實 上 ,直 到 8 7 年 時 ,深受阿圖塞派馬克思主義影響的貝蕾特、
梅 耶 斯 、楊 格 等 新 血 出 現 後 ,7 0 年代後半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始 臻 成 熟 。蘇 可 洛 夫 也 承 認 , 「本 書 的 刊 行 年 月 日 已 然 標 明 」這些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新成員」的 存 在 , 「而那已是我表明自身
立 場 之 後 的 事 了 。」(
S o k o lo ff , 198〇,日譯本239頁)
赏時的我或許也
與蘇可洛夫一樣。
不過從後續的發展來看,
多少已回答了久場的批判。
可惜在久場的上述批判中,並未追索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本身究竟
是怎麼回事。
竹中惠美子是不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呢?至 少 在 1983年
時 ,她還採取商品(
包括勞動力商品在内)生產一元論,是個道地的馬
克思主義者。之 後 ,經過和我 爭 執 ,她才轉向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1985年 所 寫 的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辯證法」一 文 ,已見其承認
了兩者之間的矛盾關係。1989年的論文則是以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 的 「二重體系論」爲主要討論對象0 那是緣於我所介紹的馬克思主
義之女性主義有所「偏 」,故她要抗議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被當作
是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二重體系論:
C4

目 前 在 我 國 (曰 本 )的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中 ,上 野 千 鶴 子 所 積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極介紹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一 般 是 將 其 作 為 資 本 主 義 與 父
權 體 制 的 二 重 體 系 論 來 掌 握 ,… … 這 代 表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論 戰 中 的 一 種 潮 流 ,這 種 理 解 流 於 片 面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問 題 的 豐 富 與 多 彩 ' 多 姿 的 個 性 極 可 能 因 此 而 被 缕 化 。(竹 中 ,1989,


4 頁)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我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時,立場十分清楚。在各種馬克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中,爲何採取二元論而不接受一元論的論據也十分
明 白 。因爲我把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當作是分析的工具,而不單只
是寫些介紹各種潮流的論文。如果竹中擔心我所採行的二元論, 「代
表 一 種 潮 流 」 「這 種 理 解 流 於 片 面 」,那 何 不 盡 力 介 紹 「之外的潮
流 」及 其 「豐 富 多 彩 的 内 容 」。對 於 竹 中 所 説 的 「豐 富 多 彩 的 内
容 」,我也曾試著加以整理,結果只看到議論的「混 亂 」,而在檢討
過各種論説的功罪後,我自己也就歸結出宜採用「二 元 論 取 向 」的結
論了。 '
竹中的意圖很明顯,她擁護與二元論相對的「一 元 論 」。然 則 ,
竹中真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中的一元理論家嗎?正如我們一再聲
明 的 ,女性馬克思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是截然不同的。
要成爲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 V 必須先對基進派女性主義的諸項前
提 ,也 就 是 將 「父 權 體 制 」概念與資本主義分別清楚。
就 我 看 來 ,能將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放在同等位階上,加以統合
的真正統一理論家到現在還沒有出現5 站 在 「一 元 論 」立 場 ,大談這
兩 個 概 念 r 統 一 」的貝蕾 特 、楊 格 等 人 ,所談的其實只是「在資本主
義 之下統一父權體制」的 問 題 ,也就是落人了資本主義一元論。
蘇可洛夫説:

有 赵 的 是 ,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因為將影響女性生活的

105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理解為是兩個自律的:
體系〗
v 右被批判為二元
論 。批判這種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人 r .… 正是在前

補論回應批判
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與後期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之間
採取中間立場的人。英國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法;義者困體,採取
這種中間的立場尤多。這些囷體已經較前期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者更能理解考量父權體制的複雜性,並且受到後期馬克思主義
之女性主義者相當大的影響。可是她們和商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 義 者 一 樣 ,在解明女性生活中的矛盾問題時,仍然認為生產樣
式是決定性的主要原因。(
Sokoloff ,1980,
- 日譯本260 ~ 261 頁)

蘇可洛夫的這段發言完全適用於竹中。
竹 中 又 説 :「上野對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理解,乃是與上野
自 己 立場最接近,最受重視的蘇可洛夫,也都全然相異的解釋。」(
竹 中 ,1989, 4 瓦)
其 根 據 則 是 我 把 「包括市場外部的廣義經濟概念之
理 論 化 」稱 爲 是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挫 折 」,蘇 可 洛 夫 視 其 爲 「一種發
展 」— 説 得 更 明 白 些 ,不像我那樣把馬克思主義過於矮化。可 是 ,
在竹中所引的蘇可洛夫文章中,是 這 樣 説 的 :「對於作爲社會性、創
造性存在的女性,馬克思本身並未充分發展出有關的理論。爲馬克思
主義理論打開這個面向的,是承襲馬克思主義傳統的女性主義者。」
(Sokoloff ,1980,74 ,日譯本 95 ~ 96 S ")坦與我的主張究竟有何不 问 呢 ?
蘇可洛夫已經如此明白地承認「馬克思本身並未充分發展」的這項馬
克 思 主 義 之 盲 點 ,將 之 視 爲 是 「界 限 」,還 是 「尚有開展空間的課
題 」,不過是修辭上的不同。我自己既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 ,自然也得承擔下如何超越此一「界 限 」,以開展馬克思主義的課
題。
竹中的立場完全表現在下面這段話中:
「資本主義乃是自我完結的體系 。 一 旦將父權體制視爲與支配性
生 產 樣 式 不 可 分 離 ,這 種 自 動 内 轉 性 就 沒 有 人 能 掌 握 。」(同書,17
頁)
1

資 本 主 義 如 果 是 「自我完 結 的 體 系 」,就否認了資本主義有其
Q
6

「外 部 」。父權體制既不是從「外 部 」影響資本主義的非資本主義變
父權體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

數 ,就 成 爲 附 屬 於 資 本 主 義 下 的 要 素 。竹 中 引 用 比 奇 的 説 法 ,認爲
「經濟概念應該擴大到家庭領域,」(
Beechy,
1988,5l j K n * ,
1989,
21頁徵引)
但 這 是 不 可 能 成 功 的 。在 現 狀 之 下 ,竹 中 會 説 出 「資本主
義自我完結性」的 話 ,自是欲藉此拯救「馬克思主義的全面性」。用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哈特曼的説法則是:「馬克思主義者不但過分低估了父權體制的力量
與 柔 軟 度 ,同時也誇大了資本的力量。」(
H a r tm a n ,1981,S 譯 本 96

頁) ,
伊田廣行對二元論的批判更爲徹底。他 曾 以 〈
父權體制的資本主
義與性別歧視結構--- :論上野千鶴子的二元論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爲 題 撰 寫 論 文 ,正 是 爲 了 「從統一理論派的見解出發,對上野千
鶴 子 的 一 些 論 文 作 批 判 性 的 檢 討 ,以 説 明 其 介 紹 方 式 的 偏 頗 性 。」
(伊田, 1990, 1 頁 ) '

伊田將我的二元論稱爲「非辯證法的二元論」,他認爲辯證法的
定 義 是 「運 動 、發展乃是作爲自己運動自己發展而被實現者。」(

聯 科 學 研 究 院 哲 學 研 究 所 • 编 ,1974 , 1% 頁 )他的辯證法定義既不是黑格

爾 的 ,也不是馬克思的,而是根據如今已解體的蘇聯社會主義哲學教
科 書 ;這 且 不 論 ,重 點 是 ,他和竹中一樣認爲資本主義乃是「自我完
結 的 體 系 」,於 是 所 謂 「自我運動」者 ,遂 爲 「資 本 累 積 」的 過 程 ,
而 上 野 則 是 對 「資 本 累 積 論 一 無 所 知 」。資 本 主 義 超 越 了 市 場 ,其
「自我完結的體系」乃是像總資本= 國家獨占資本那種預定調和的古
典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所以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或許曾有過矛盾,
在工廠法成立之前的初期產業資本主義,是 伊 田 所 謂 「嘗試錯誤的時
代 」,成爲歷史的奇聞逸事。可 是 「嘗 試 錯 誤 」的 本 身 ,也顯示資本
主義與父權體制的歷史性「妥 協 」有可能造就出其他的東西。
根據伊田的説法,辯證法似乎必須是單一事物的「自我展開」。
這與規定辯證法乃是「世界精神自我開展」的黑格爾相近。但是蘇可
洛 夫 的 「辯證法」乃是相當舒緩的「二者之間所蘊含著的矛盾與協調

1
的相互關係。」在 英 文 中 ,d ia le c tic s —詞 多 半 用 作 「對 話 的 」意 思 ,

07
不一定要'硬套上黑格爾式的意義。蘇 可 洛 夫 用 d ia le c tic s —詞所要表

補論回應批判
現 的 ,即 女 性 的 「家事勞 動 」與 「市 場 勞 動 」並 不 是 r 單一問題的兩
種 表 現 , j 而 是 「蕴含著調和與矛盾的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對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將資本主義視爲涵括全域,自我完結體系
的 誘 惑 ,似乎相當地強烈。按照伊田的理解方式,不論是國家還是家
庭 ,也都是内屬於資本主義—
— 爲資本主義而存在!■
— 的體系。
但 是 ,資本或情報都是超國界的,柏林圍牆的崩塌是我們看得到
的 事 實 ,我越來越相信資本主義有其界限。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在
資本主義之外。總資本= 國家並不成立,所 謂 「國民國家」乃是歷史
上某一時期能與產業資本主義相互協調的國家形態,到如今則是如此
做 已 不 合 算 ,並與資本間發生糾葛的現代。經由這種糾葛的存在,我
們可以反過來推知,國家與資本原本不一定是調和的。
資本主義與家庭的關係也是一樣。馬克思主 a 之女性主義所要質
問 的 是 ,在資本主義之下何以會有無償家事勞動這種特有的歷史形態
出 現 ;而 認 爲 「在結構 上 家 事 勞 動 即 是 無 償 」(
伊田,1990,註⑬ ;

伊 田 ,卻排除了這個問題,他 批 判 我 「無 歷 史 性 」,其實自身才是非
歷史.的。
中 川 只 5 認 爲 「勞 動 力 」這種虚擬商品包含不由資本預先支付的
「無 償 勞 動 」,故 他 在 〈
家 事 勞 動 與 資 本 主 義 的 生 產 樣 式 〉(中 川 ,
1987)—文中,批判我將 r 家事勞動的無償性」與 「工資勞動的有償
性 」相對比是錯誤的:

欲克服以家事勞動論為基礎的女性解放論之理論弱點,強調工資
中包括工資勞動者的無值勞動,也 很 重 要 。這 是 因 為 ,近 年 來 ,
一般多傾向將女性在性別分工中所擔任的家事勞動無值性,視為
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女性受壓抑的原因,其中不之強調家事勞動無
償 性 與 工 資 勞 動 「有 償 性 」的對比關係。①這種見解太過強調資
本主義社會下家事勞動本身的問題,結果忽略了或者輕忽了工資
1 C 8

勞動内的無偾勞動。為了建立正確的女性解放戰略,我們應該討
論 的 是 ,家事勞動與工資勞動兩者無償性的閼連,而非家事勞動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無償 性與工資勞動「有 償 性 」間的對比關係。(同書,47 ~ 4 8 頁)

中川的論文幾乎全篇都在論證工資勞動的「無償性」,也就是勞
動與勞動力的不等值交換,以求重i f 確認馬克思理論,這樣一來,無

論是工資勞動還是家事勞動,相對於資本而言,在 「無償性」上乃是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平等的,家事勞動相對於資本的固有性再次被掩藏,這使得「女性主
義者的問題」重又回到原點。對於中川而言,資本乃是平等地搾取著
男舆女,這種搾取沒有性別差異。這種極端的資本主義一乓論,正是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從一開始就批判的對象。
渡邊多惠子在〈
階級鬥爭與性別鬥爭—
— 回答馬克思主義之女性
主義者的問題〉中這樣寫著: ;n ,

我希望特別強調的是,在已發達的資本主義之下,階級鬥爭的主
要構成部分在於反性別歧視差鬥爭。即使在這層意味上 (我)仍是
黨的階級鬥爭一元論者。(
渡邊,I 987,邶1頁)

渡邊的説法並未論證對性別差異的鬥爭何以必然會成爲階級鬥爭
(或是其反面論説)。雖然她極力指陳:「不爲性別差異鬥爭的事業官
僚或是所有的組織官僚、高收入男性勞動者都是政治分裂主義者。相
形 之 下 ,主張向性別差異挑戰,不 分男女,一起對抗資本支配,並付
諸行動的女性主義者被稱爲分裂組織者或是政治派系,簡直是毫無原
則 。」(同書,151頁)
然 而 在 現 實 上 ,在 英 國 勞 工 運 動 中 被 貼 上 「政
治分裂主義者」標記的正是女性主義者。在勞工運動中,男性勞動者
經由性別差異保守其既得權益,也就是渡邊所謂「無 原 則 」的事確實
發 生 了 。事 實 上 ,在 社 會 主 義 陣 營 内 部 ,是 否 認 可 女 性 「自律性組
織 a u to n o m o u s i n s t it u t e )的問題,也常常成爲戰略性議論的對象〇
」(

當 勞 工 運 動 瀕 臨 危 機 之 時 ,女性自身的運動方向都會被指責爲是有

— 09
「分 裂 取 向 」的 。
渡 邊 寫 道 :「不要擔心『
婦女分離主義』,婦女解放本來就是婦女

補論回應批判
的 事 業 。狄米洛夫便大膽地呼籲要尊重婦女的主動。」(同 書 ,149頁)
可是儘管她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者的職志,她 所 主 張 的 「對資本的鬥爭
就是對性別差異的鬥爭,對性別差異的鬥爭就是對資本的鬥爭,」乃
是 「一 元 論 」未經論證的希望空言。她 寫 著 「身爲勞動階級前鋒的共
產 黨大 會 幹 部 中 ,竟然沒有一席是女性,真 是 可 恥 。」(
同 書 ,151頁

)可是爲什麽會有這樣「可 恥 」的現實發生,不正是她應該做的分析。
女性主義所提供的概念,就是爲了要將她們這些女性社會主義者的焦
慮轉化成言語,但是她們並不想從女性主義理論學習什麼。
女性社會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批判相當多,當她們
一 面將問題本身加以肢解,一面又總是文不對題時,古庄英子的〈

何超越母性保護論戰—
— 揚棄社會主義與女性主義〉(古 庄 , 1987)— 文
可算是其中異類。她 一 邊 寫 著 「我一點也不想尋求什麽馬克思主義之
女性主義,
對 我 而 言 ,女性解放仍然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一環。」(同書,
2 1 頁)一邊也同時承認(
山川)菊 榮 有 關 「在勞動階級中男女平等」的
議 論 ,「結果我向男性靠攏,支持女性差異。」(
同書,19頁)

勞動階級若不解放,就不可能有女性解放,女性若 不 解 放 ,就不
可能有社會主義。和我相對立的不是勞動階級,而是那種只要勞
動階級被解放,所有對女性的掠奪也就應該可以被終止的男性之
獨 善 。社會主義與女性主義之間沒有折哀,只能被揚棄。(同書)

我和古庄不一樣的是,我 沒 有 那 種 「勞動階級若不解放,就不可
能有女性解放」的女性社會主義者的信仰,也 沒 有 那 種 「女性若不解
放 ,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樂觀想法。沒 有 「女 性 解 放 」的市民革命,
沒 有 「女 性 解 放 」的社會主義革命都曾存在。強 辯 這 不 是 「真正的市
民革命」、 「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的説法姑且不論,單 從 「市 民 」
或 「勞 動 階 級 」之 不 問 「性 別 」,就可 以 看 出 ,所 謂 「市 民 自 由 」或
11

「勞動者解放」的 理 想 ,已經是一種對女性的壓抑。
c

金 井 淑 子 也 曾 説 :「上野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正如其本人所
X

言 ,並不是馬克思主義,」(
金井並未詳細論説這個説法從何而出:)這
橄體制與資本主義:

種屬於馬克思主義陣營的批判,相當酷似一元論者莫里紐克對戴爾菲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

她的著作在本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作反面論證。……可是她之所
以 受 到 攻 擊 ,正是因為這樣解釋馬克思理論太過單純而且戥劇
Molyneux ,1 9 7 9 , 日譯本 30 育 )
化 。(
£一
主義

竹中與久場批評我將馬克思主義判定爲「十九世紀的思想」,不
了解自阿圖塞以降的新馬運動,
至 於他 們 ,
則將馬克思主義理解爲是,
隨時代而成長,可 以 將 馬 克 思 本 人 所 忽 略 的 性 別 家 庭 問 題 ,漸進且
和緩地納人其中的全面性思想(有其一即足矣!)。而我既然不必站穩
馬克思主義護教論的立場,對於馬克思不能解或不去解的問題,當然
可以捨馬克思理論而援用其他理論。批評我對馬克思主義理解「過於
狹 隘 」的 人 ,在 我 眼 中 ,才 是 「膨 脹 」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可 是 ,他們將馬克思主義視爲全面性的思想理論也是有根據的。
只有在今日社會已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情況下,
::馬克思主義才是有效
的。
這 是 「因爲資本主義是全面性的」。
相信馬克思理論全面性的人,
之所以會對資本主義評價過高,其實是相當吊詭。人人都落入了一種
循 環 ,那就是爲了相信馬克思理論的全面性,而不能不承認資本主義
的 全面性。
不 過 ,資本主義真如他們所相信的那樣具有「全 面 性 」— 資本
的邏輯乃是一元性支配並自我運作—
— 嗎 ?取代古典市民社會論或資
本主義理論的社會史、家族史研究,解開了尚有資本主義未曾染指的
非資本制領域。即使它曾對資本作有效的回應,那也不表示其領域一
定是資本主義的一部分。所 謂 「現有一切皆因資本主義而存在」的思
考 方 式 ,恐怕只是爲功能主義一元論的方向開道。
今 天 ,國家與人種這些市場外的因素與資本間的衝突漸次強化,

i
這更加強了我認爲資本主義有其界限的想法。而如果不是想到資本主

補論回應批判
義乃是有倜限性的體系,我們如何能有打破它的希望?
X X X

本 文 完 稿 後 ,又有機會看到兩篇批判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重
要 文 獻 。以下即就此再作討論。
瀨地山角在其〈
主婦的誕生與變遷〉(
瀨地 山 ,1990b )的 論 文 中 ,對
日本、
韓國、
台灣等東亞三國的「主婦/ 女 性 勞 動 」作比較性的研究。
在動不動就與歐美作比較的日本研究動向中,這是以往未曾照顧到的
角 度 ;況 且 日 本 、韓 國 、台灣同屬於儒教文化圈,三國之間的差異的
確 值 得 比 較 。他 在 文 章 中 以 「產 業 主 義 」② 的 概 念 取 代 「資本主
義 」,探 究 「國家與產業主義/ 父權體制的關係」。(同書,2 3 頁)

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在國家論方面的不足常常受到批判,而他這種研
究取向的可取之處即在於其將國家視爲重要「行 爲 者 」的 態 度 ,同時
他 將 「父 權 體 制 」作爲獨立的分析概念也值得肯定。不 過 ,他 把 「產
業 主 義 」與 「父 權 體 制 」間的關係還元爲「經 濟 與 規 範 」這種最正統
(:也可以説是最通俗的)的社會學式二元論。而我在本書中所一貫主張
的 ,正 是 「父 權 體 制 」並非貝蕾特所説的那種單純的「規 範 」= 「上
部 結 構 」,而是具有物質根據的「下部結 構 」。瀨地山的分析本身,
是有關女子勞動在家庭與產業社會間配置(a llo c a t io n )的實證性問題,
故 「規 範 」之 中 有 「物質的根據」。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不用意識形
態 或 文 化 r 規 範 」去 説 明 「產 業 主 義 」的變種—
— 資本主義/ 社會主
義 ,日本型產業主義/ 韓國型產業主義—
— ,而 是 以 父 權 體 制 「規
範 」的文化差異來説明因性別而有的勞動配置,實在是相當的奇妙。
如果他想維持自己分析的一貫性,那 麽 「父 權 體 制 」或 「產 業 主 義 」
固然同樣都是制度性的實在,至於與其變種相對應的文化意識形態變
異也應該説是存在的吧。
瀨地山在認可「父權體 制 」這個 概 念 後 ,將 其 贬 低 爲 「規 範 」。
這個概念似乎是勉強採用的。他 對 「父 權 體 制 」概念的物質基礎並不
1
1

了 解 ,表現在下面這段話上:
2
父根然制與資本主義馬免思主義之女杜主義

例如階級這個概念,在其原本被使用的社會學中早已歷經相當大
的 變 動 而 不 能 再 使 用 ,卻又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被簡單地導
入 ,引 發 「女性能作為階級嗎?」的 議 論 ,這顯示部分馬克思主
義之•女性主義的理論水準並不尚。(同書,3 3 頁 ,兹④)

這段話的問題很多。第 一 , 「階 級 」的概念根本不是社會學的。
第 二 ,關 於 階 級 概 念 「早 已 歷 經 相 當 大 的 變 動 」而不能再使用的説
法 ,我固然也有同感,不 過 ,造 成 這 種 「相 當 大 的 變 動 」/ 正是所謂
「女性= 階 級 」的 概 念 ,但 並 不 只 是 「簡 單 地 導 入 」而 已 。第 三 ,他
雖 然 宣 告 r 階 級 」概念已全然無效,然而和他的認識正相反,在國際
分工/ 性 別 分 工 ,以及原始意義的階級分工三奢交錯中,與人種及性
別並列的階級概念,其重要性再度浮現,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與瀨地
山的意見不同。 — ,二 -
另一個重要的批判出於自稱勞農派馬克思主義者的川副詔三,他
所寫的《回應女性主義的挑戰》一 書 ,以 「猶準上野千鶴子理論------
個馬克思主義者的看法」爲 副 題 ,這是一本厚達4 4 1 頁 的 巨 著 ,而他
寫作此書的動機是「女性主義在思想上、理論上所提出的各項問題都
頗具建設性,關於人之解放的社會科學理論本已具有逼近根本原理
的 基 進 (r a d ic a l )本 質 ,而 且 ,還有將人類史全體皆納人視野的全面
性 。」(
川副,1990, 5 頁)
川副接下來又進一步説明,爲何要將我在《思想科學》雜誌上連載
的〈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其可能性與侷限性〉作爲該書檢討的主
要 對 象 。 「這篇論文所處理的課題集中在本質問題上,而且具有全面
性 ,及 一定的爭議性,是篇相當難得,值得 評 論 的 論 文 。」(同書,5
~ 6 頁)
自從我將昆恩與渥貝的《女性主義與唯物論》改以《馬克思主義之
女性主義的挑戰》爲題譯爲日文以來,我就向馬克思主義者提出挑戰,

——3
等 待著回應。川副的書從馬克思主義的概念定義到女性主義的問題意
識 、認 識 論 ,全面而又徹底地「回應挑戰」,是至今由馬克思主義陣

補論回應批爿
營提出唯一的最大的反響。對於那份讓川副寫下四百多頁的精力與真
摯 ,我由衷地表示敬意。對於馬克思主義陣營内部錯綜複雜的派別主
義 ,我知道的不多,川副既自稱是所謂「史達林主義者」的 r 正統派
(男性)馬 克思主義者」,對於像我這種不時被嘲笑甚至被漠視的馬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能有這 樣 的 態 度 ,實 在 相 當 可 貴 。川副這樣寫
道 :「能夠遇見像上野這樣將爭議性論點全面提出的理論家,才有可
能寫出這樣的課題。在這方面承教於上野者多矣,
謹 此 致 謝 。」(同書,
10頁)而我也對川副努力彌縫實踐活動的工作致上相當的敬意。至 少 ,
川副認識到,女性主義的問題不是「女 人 、小 孩 」的局部性問題,而
是貫穿人類史全域的問題,這種挑戰不能隨便地應付。
要想逐一答覆這種大部頭巨著的批判,我原本應該寫一篇論文,
或 是 以 本 書 的 一 章 來 作 回 應 ,不過眼下就先簡單地集中在要點上討
論 。登載在《思想科學》上的論文與本書在架構上雖然有別,基本論旨
實無太大差距,所以川副的批判大抵也適用於本書。我並不認爲本書
的説法有改動的必要,我只想根據川副的批判,進一步地説明,是什
麼原因造成川副與我有如此不同的認識。
川副的批判集中在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家 事 勞 動 」概 念 與 「父
權 體 制 」概 念 。這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與基進女性主義最重要的
兩 大 概 念 ,川副的目標相當正確。
批判的第一點是,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家 事 勞 動 」概 念 ,
乃是對馬克思主義不了解而有的胡思亂想。川 副 認 爲 我 把 「馬克思認
爲 :資本……只把在市場内的勞動視爲是『
生產勞動』」(同 書 ,9 8 頁)
的 説 法 ,誤 解 爲 「馬 克 思 規 定 /只 有 在 市 場 内 的 勞 動 才 是 『
生產勞
動』,」故我對於馬克思的攻擊根本沒有事實根據。因爲馬克思曾説,
「人類勞動乃是限於人之勞動的『
生產勞動』,」(同 書 ,9 8 育)
產生這
種 誤 解 的 原 因 是 「女 性 主 義 者 對於 生 產 勞 動 缺 乏 本 質 性 的 理 解 。」
( 同 書 , K M 頁)
結 果 ,家 事 勞 動 理 論 全 都 成 了 「海 市 蜃 樓 」 。(同 書 ,
114

1()4頁)這種將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引爲核心之「家 事 勞 動 」概念
視爲無根據的批判,因爲關係重大,不能不加以反駁。
父 槛 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尤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第 一 ,是定義的問題。馬克思所謂的「生 產 勞 動 」有 兩 重 意 味 。
一 爲 廣 義 ,如川副所言,所有產生使用價值的人類勞動即爲「生產勞
動 」,另 一 則 是 狹 義 ,只 對 資 本 有 生 產 性 的 勞 動 才 稱 爲 「生產勞
動 」。就其對於資本是否具有生產性(是否能讓資本增殖)來 定 義 「生
產 勞 動 」與 「不生產勞動」的 ,不 是 資 本 ,而 是 馬 克 思 。在資本主義
中 沒 有 「生 產 勞 動 」 「不 生 產 勞 動 的 用 語 。這是馬克思主義爲資本
主義下勞動所提供的語彙。在資本中.,只 有 「有 酬 勞 動 」與 「無酬勞
動 」的 區 別 。不 ,這樣説也不正確。只有女性主義者,才 有 所 謂 「無
酬 勞 動 」的 概 念 ,對於資本而言,_:只有.被給付的勞動才是「勞 動 」。
對資本而言,只有勞動及其之外的東西。這 樣 一 來 ,對於資本 來説,
「家 事勞動」並 不 是 「勞 動 丄 。主張T 瘃 事 」也 是 「勞 動 」的 ,只有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〇 . Y W 、
第 二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者 之 所 以 能 夠 提 出 「家 事 」也是
「勞 動 」的 主 張 ,當然是因爲學習了馬克思理論。如果能產生價值的
有用的人類活動都是 r (生產)勞動」,:那麽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
主 張 「家 事 」也可以是了不起的「勞 動 」.V 也就和川副所説的「將人
類勞動區分爲有生產性與無生產性,正 是資本的不當性」(
同 書 ,130
頁)是一樣的,但 川 副 自 己 似 乎 忽 略 了 這 點 浪 淨 :.
第 三 ,既 然 「家 事 勞 動 」也 是 「人 類 勞 動 」之 一 ,馬克思主義之
女性主義者遂傾力解決「資本爲何不把家事勞動分類爲生產勞動?」
的 問 題 。由於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曾答覆過這樣的問題。對 於 這 個 「女
性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所提的問題,」馬克思主義陣營方面,就只有
像高木與島津所做的那樣,把馬克思所定義的「生 產 勞 動 」與 「不生
產 勞 動 」之 區 別 ,當作是自明的真理,不斷地加以重申。川 副 認 爲 ,
這 種 「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知」和女性主義者一樣糟糕,他把這種無知
對無知的交會活動稱爲「女性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的不幸關係,」
「不能不 説是源自馬克思主義方面的問題 。」(同書,368頁)
如果公

115
認的馬克思主義者尚且對馬克思主義不了解,那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的女性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不了解,也就是當然的了。對於他們所謂

補論回應批判
「這是馬克思理論」的 説 法 ,女性主義者除了相信之外—
— 當 然 ,尚
有反抗—
— 還有什麽可做的呢?
第 四 ,根 據 川副所謂「勞農派馬克思主義」才 「真正理解馬克思
主 義 」的 説 法 ,
他 對 「家事勞動」的解釋實在相當地奇妙。
川副認爲,
所謂的家庭内家事勞動(原始意味的家事勞動)是在「自家生產/ 取得
/ 消 費 的 家 庭 运 域 」中的勞 動 ,(同書,113頁)因 爲 是 在 「商品的生
產/ 流通/ 取得 的 領 域 」的外部, 「無 給 付 J 乃是當 然 的 事 ,這樣的
説法不過是一種循環的定義。這是可以理解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
義者的問題是,爲何在資本主義下會有一定的勞動殘存在「自家生產
/ 取得/ 消費的家庭領域」中 ?川 副 宣 稱 :「人類生命的生產/ 再生
產 」活 動 ,與 因 爲 「物 之消費」過 程 而 有 的 「(
物之)生 產 勞 動 」是不
同 的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重大錯誤即是把非勞動的事情稱之
爲 勞 動 。(同書,147頁)
可 是 川 副 既 是 從 「物 之 生 產 」的角度來定義
「勞 動 」與 「消 費 」的區別,則正如川副自身所自覺的那樣,從 「生
命 之 生 產 」來 看 , 「物 之 生 產 」即 不 外 是 「生 命 力 的 消 費 」過 程 。(
同書,153頁)馬克思主義之定義不把「人類生命的生產/ 再 生 產 」稱
爲 「勞 動 」,正 是 源 自 以 「物之生產」爲優位的思想,也就是馬克思
主義之女性主義者所要批判的。
第 五 ,對 於 我 把 「人類生命生 產 / 再 生 產 」規 定 爲 「再生產勞
動 」的 事 ,川副這 樣 批 判 道 :「上野基本上是將非勞動的東西規定爲
勞 動 。把生命的生產還元爲勞動,意味著要把人類的行爲全部還元爲
勞 動 。這種無聊的事情 即 使 再 三 重 複 也 沒 有 用 的 。」(同書,147頁)
可是這段文字也證明了川副對問題 的 不 了 解 與 誤 解 。我之所以使用
r 再生 產 勞 動 」的 用 語 ,是因爲在事實上,資本主義下的商品生產若
是 「勞 動 」— 被異化的:
爲資本生產利潤的勞動—
— ,那麼資本主
義下的家庭生命再生產也被「降 格 」爲 :
被 異 化 的 「勞 動 」— 根據
川副的用法。川副指責我將「馬克思指出資本把家事勞動定義爲是非
1

生 產 性 的 ,」誤 讀 爲 「馬克思……將家事勞動定義是非生產性的。」
T
6

但川副對我也有同樣的誤解。 「我認爲資本主義把生命的再生產還元
父橄*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

爲 勞 動 」的 話 ,被 川 副 誤 讀 爲 「我 ……將 生 命 的 再 生 產 還 元 爲 勞
動 。」當 然 , 「不生產勞動」與 「再生產勞動」的 用 語 ,乃是馬克思
與我各自的問題。不 過 ,將用語否定性的含意歸咎於用語的發明者,
實 在 是 本 末 倒 置 。我 之 所 以 使 用 「再 生 產 勞 動 」一 詞 ,是爲了表達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生命的再生產」在父權體制之資本主義下所採取的樣式;「將非勞
動的事當作是勞動」的 ,不 是 我 ,是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我所要指
摘 的 ,正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同流合汚,因爲他們既不將之正名
爲 「勞 動 」又不給付酬勞,就那麽 擺 著 ,令 其 淪 爲 「二 流 勞 動 」。馬
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之所以採用「無 酬 勞 動 」 「再 生 產 勞 動 」之類
的 用 語 ,是希望至少要將「二流的勞動」當 作 「一 流 勞 動 」來 處 理 ,
而 非 是 「以上野爲首的女性主義者們要將勞動二字,女性主義式地神
格 化 ,」或 是 「爲了把女性的行爲也放在同樣神聖的位置,無論如何
昇格』爲 勞 動 。」 (同 書 ,158 百 )這 種 「二流的勞
要把家事或生殖『
動 」每每受到誤解,它 和 「一 流 勞 動 」那種直接被資本搾取的勞動其
實並無不同,也 不 是 「搾取程度較低的勞動」 。女 性 的 「二 流 勞 動 」
是種在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雙重壓抑下的勞動,川 副 不 了 解 , 「再生
產 勞 動 」的概念正是爲解明這種「雙 重 壓 抑 」而導入的分析概念。在
父 權 體 制 的 資 本 主 義 下 , 「女 性 做 的 事 」可 以 被 視 爲 是 「再生產勞
動 」。而我所反覆闡明的,也就是根據這樣的看法,什麽可以説,什
麽不可以説的理論性課題。
第 六 ,我所處理的課題,是有關家事勞動的歷史性定義。將 「家
事 勞 動 」限定爲狹義的「再生產勞動」,反 映 了 「自己生命的生產/
再 生 產 」經由家事勞動外部化而被最小化的歷史現實。關 於 這 點 ,川
副 也 同 意 「人類生命生產領域(
馬克思主義中狹義的人類生命生產、
再生產領域)的人類行爲……如 果 被 徹 底 規 定 爲 r 勞 動 」……那麼再
生產中就只有他者生命生產。」(同 書 ,157頁)只有在家内勞動(爲自
家直接消費而有的生產)被摒除在家事勞動之外後,家事勞動論才能

117
成 立 。我 把 「家事勞 動 」限 定 爲 「女性爲他者生命之生產/ 再生產而
行的勞動-」,尚有下面的理由。以單身女性爲例,她爲自己自身生命

補論回應批列
再 生 產 所 進行的活動並不稱爲家事活動。單身女郎做家事勞動的講
法 ,正是我所想要釐清,卻反而被模糊化的問題點。在都市化生活中,
單身之人將自己生命的生產/ 再生產活動都予以最小化。單身男子或
許什麼也不做地將自己自身生命的再生產活動當作商品購入。就像吃
飯 、睡 覺 不 稱 爲 家 事 勞 動 ,自己生命的生產/ 再生產一般也不算是
「家 事 勞 動 」。可 是 ,無論如何,這都不是單身女子與單身男子的勞
動力品質有差。只 不 過 ,女性一旦是爲 r 他者生命生產/ 再 生 產 」而
活 動 ,她就會在市場中淪爲二流的勞動力。在現實的勞動市場上,單
身女性的工資如果較單身男性爲低,乃 是 基 於 「他者生命生產/ 再生
產 」勞動的排他性性別配置制度,把單身女性歸類爲「應成爲主婦的
女 性 」。如果是像單身父親那樣,爲 r 他者生命生產/ 再 生 產 」而勞
動 ,那麼男性也應該淪爲「二流的勞動力」。故問題在於, 「他者生
命生產/ 再 生 產 」勞動爲什麼排他性的只適用於女性,也就是有關勞
動的性別配置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以資本主義爲説明變數,就是有
「父 權體 制 」的概念在作祟。
第 七 ,我 爲 了 解 決 r 家庭内施行勞動性別配置」問 題 ,提 倡 「家
庭 經 濟 學 」的 做 法 ,遭到川副的嘲笑:
在 只 有 幾 個 人 的 家 庭 中 ,只 要 是 睜 著 眼 晴 的 人 ,就 可 以 看 見 和 理
解 勞 動 與 其 生 產 物 之 取 府 及 消 費 關 係 ,在 這 種 完 全 不 需 要 理 論 的
場 所 談 所 謂 的 「經 濟 學 」 ,馬 克 思 與 恩 格 斯 地 下 有 知 ,也 只 有 搖
頭 苦 笑 的 份 了 。(同 書 ,175 頁 )

可 是 ,對 於 這 種 「只要睁開眼睛就可以看見的東西,」馬克思主
義者都把眼睛閉上了。其理由在於 ,第 一 ,川副把家庭看成是「成員
之間無搾取/ 被搾取關係存在的」 「共 同 體 」社 會 組 織 ,(同 書 ,182
頁)
而 能 將 家 庭 視 爲 「共 同 體 」者 ,只 有 家 庭 内 的 搾 取 者 。對於被搾
11

取 者 而 言 ,家 庭 乃 是 在 「共 同 體 」的 美 名 下 ,聽 任 不 正 義 、不合理之
B

事橫行的地方。女性感受到自身在家内是一個被搾取者,並且指出家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庭中也有不公正。這 破 壞了家庭「共 同 性 」的障眼神話,只有在由性


與世代異成員組成的家庭紛紛解體的過程中才能出現。第 二 ,川副不
曾對家庭使用「搾取/ 被 搾 取 」的 詞 彙 ,是因爲根據馬克思主義者的
「常 識 」,這是只用於商品生產的語詞。其 實 ,只有在商品生產的領
域中才有搾取,在家庭之中無搾取的想法,不過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夢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想 而 已 。川 副 將 「家庭内的『
經濟學論理 i 」當 作 是 「共同取得/ 共同
消 費 」,他 説 :「家事勞動的存在根本未曾被意識……在無意識中被
消 費 掉 了 。」(同 書 183頁)
, 家事勞 動 在 誰 的 眼 中 未 曾 被 广 意 識 」9
將 家 事 勞 動 「無意識消費掉」的又是誰‘
?女性很清楚地知道,是誰在
有意識地進行著家事勞動。所 以 ,會 把 家 庭 看 做 是 「共同取得/ 共同
消 費 」的 單 位 ,完全是取決於此意識形態爲誰所有。川 副 説 :「因爲
家 事 勞 動 是 家 庭 内 勞 動 …… 在 法 律 上 也 無 法 將 之 限 定 爲 誰 的 所 有
物 ,」(同 書 ,183頁)
正 如 他 所 言 ,資本方面對於不能貨幣化的勞動
即不問其歸屬,而在實物經濟中,誰的勞動貢獻該歸誰所有的問題,
當事人當然最明白。
和資本主義一樣,由於不問家事勞動應歸誰所有,
川副加盟了父權體制。 「這樣一來就使得家庭成員在人格上從屬於家
長 。這種支配權不是爲了搾取家庭中其他人的勞動。相 反 地 ,這乃是
基 於 物 之 分 配 。」(同 書 ,183頁)
川 副 既 有 這 樣 的 認 識 ,他 對 「家庭
政 治 學 」的無知與樂觀,簡直是罪過。
女性主義者爲了解明「家庭的政治經濟學」,才創造出父權體制
這個概念。
.川 副 對 於 女 性 主 義 者 提 出 「父 權 體 制 」概 念 的 評 價 是 ,
「馬克思主義至今未曾注意工資勞動者家庭的父權體制,是理論上的
敗 筆 。」(同 書 ,341頁)
他 承 認 「馬克思主義的家庭理論還在相當幼
稚 的 階 段 ,事實上那根本是十九世紀末的 内 容 原 封 未 動 ,」(同 書 ,
351頁)他還指出,把這種幼稚的家庭理論奉爲權威亂舞 ,封 殺 女性主
義 的 講 法 ,實在是有點罪過。他的反省很好。有關馬克思理論對家庭
認識的現狀説明也很正確。不同的 是 ,女性主義者認爲,在馬克思主
義 中 之 所 以 會 「無視於性別」,當有其内在的理由。這 種 「失 誤 」不

119
是 偶 然 的 產 物 。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爲:家族是自然的存在,家事勞動

補論回應批列
應 該 消 滅 ,工資勞動者的單婚家庭中無差別存在等等,則顯示了他們
對女性也在工作這件事的無知與不了解。馬克思與其同時代人士都已
明 言 ,產業社會的詭計是隔離/ 創 出 r 家 庭 」領 域 ,並使其成爲不可
見 的 存 在 。川副對於我將馬克思主義視爲「十九世紀理論」的説法相
當 不 滿 ,不 過 他保留了「生產力主義」,視爲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
要 改 訂 」,這是受到十九世紀進步史觀的影響,認爲生產力無上限。
馬克思主義也是時代的產物,認爲它帶有該時代歷史刻痕的想法,到
底有什麼不對呢?身爲二十世紀思想的女性主義當然也會有同樣的命
運 。身爲理論家的馬克思主義者,其任務不正是要果敢地承認馬克思
看不見的歷史變數,不斷地將之改訂爲同時代通用的理論嗎?其具體
改 訂 之 一 ,即川副下文所言:

馬 克 思 原 有 的 工 資 理 論 中 有 一 點 必 須 加 以 改 訂 。… … 女 性 工 資 偏
低 的 最 重 要 理 由 恐 怕 應 該 訂 正 為 ,為 保 證 男 性 勞 動 者 排 他 性 的 家

長 工 資 。這 是 為 求 將 資 本 主 義 生 產 關 係 下 的 工 資 勞 動 者 家 庭 維 持
為 一 父 權 體 制 家 庭 ,女 性 的 工 資 偏 低 或 應 從 結 構 化 的 觀 點 來 考
察 。(同 書 ,335 頁 )
不 過 ,川副接著就話鋒一轉地説, 「爲什麽 會 這 樣 ,並非本書的
課 題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回答了這個問題。其 實 ,身爲馬克
思 主 義 者 ,欲 回 應 「女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的 川 副 ,與其吹
毛求疵地一一反駁女性主義的理論,還不如針對這種大家所共有的問
題 ,從馬克思主義者的角度提出解答。
透過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的檢討,在 女 性 解 放 的 「基 本 課 題 」方
面 ,川副和我有著共通的目標。
(1) 「廢絕私人所有」
(2) 「實現勞動的男女平等」
12

第 一 ,女性……和男性無差別地參加社會的勞動。
C

第二,
……廢止男性的家長工資,
男女無別地給付家庭生活費。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第 三 ,實現男女平等的家事勞動分擔。
(3) 「實現母性的權利」(同 書 ,205 ~ 206 頁 )
在 這 之 中 ,除 了 ⑴ 之 「女性受壓抑的根本問題在於私所有」的命
題和我不同之外,其餘的我幾乎可以全部同意。如果用女性主義的用
,! 馬 尤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語 來 表 達 ⑵ 之 三 條 件 ,即 是 第 一 ,廢 止 勞 動 市 場 中 的 性 別 隔 離
( g e n d e r s e g r e g a tio n ) ,第 二 ,男女同工同酬(
如 此 一 來 ,單身母親也
有 可 以 安 心 生 活 的 工 資 ),第 三 ,男 女 一 起 做 家 事 。至 於 ⑶ 之 「母
性 」最好改成包括男女兩性的「實現親性的權利」。川副在此漫不經
心 地 使 用 了 「母 性 」的 概 念 ,是因爲他對一向把「母 性 」的政治性當
作問題來處理的女性主義不了解。除了上述的保留,川副所提出的意
見幾乎全都可以接受。不 過 ,對於這些非馬克思内在理路所能有的問
題 ,川副還是應該率直地承認是學自女性主義吧!
川 副 對 於 「人類解放的實際運動」,提出了以下三項戰略,更是
重要。 。、
第 一 是 「解放主體的形成……其主要内容在女性解放主體形成
論 。」這 是 從 「家庭的變革」開 始 。「在這種解放主體中,要讓家庭
改變的最重要之最低條件是什麽呢?那就是家庭本身不再是壓抑人的
場 所 。換 言 之 ,不再是父權體制家庭。
」( —
同書,408 ~ 409 頁 、413 頁 )
第 二 是 「女 性 勞 動 組 織 的 結 合 专 創 致 動 组 織 的 主 要 任 務 之 一
是 「爲 實 現 男 女 工 資 平 等 而 奮 鬥 ( 同 與 從 兹 4 1 5 瓦 )
第 三 是 「組成女性政黨。』 卩組成食性政黨?,-應該是實踐女性主
義 ,也就是在女性主義者所提出的各類課題:电最不可或缺的事吧。女
性政黨與既存政黨間的關係,是 在 二 致 的 合 作 敵 對 的 問 題 上
鬥 爭 。從女性政黨本身來看,保有原政黨黨員身分的雙重黨籍一點也
不會構成問題。」(同書,419 ~ 420拓)錢w 滅縛较辨二 ; ': : r
對於以上三點,我也有同感。瞄準家長家庭4 :
J§性勞動組織、男
性 政 黨 等 致 命 弱 點 的 戰 略 ,竟出启身爲男性馬克思主義者的川副之

121
口 ,這份勇氣值得尊敬。因爲正是道些戰略使女性主義者背上破壞家
庭與分離主義的罪名,受到嚴厲的攻擊 a 不過 V 川副的提案會與女性

補 論 回 應 批
主義者的戰略幾乎全面一致,也是當然的事。〜 …
「馬 克 思 主 義 與 女 性 主 義 的 不 幸 結 合 關 係 ,應 該 盡 早 終 止 ,」
(同書,3T O 頁)
川 副 的 這 項 建 言 ,我 舉 雙 手 贊 成 。不 過 ,在 這 之 中 ,
?,1

雙方都必須有所讓步,在馬克思主義者方面\要有像川副這樣把「女
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從正面去處理的真摯態度,同 時 ,就像
女性主義者學習馬克思主義一樣,馬克思主義者也應該率直地向女性
主 義學習。 ----- : -------
將父權體制視爲問題,同意廢棄父權體制的川副,在碰到具體的
戰 略 問 題 時 ,也會表現出男性馬克思主義者固有的侷限。
「廢絕家長權的具體要求,不是女性對擁有家長權的男性勞動者
去 要 求 ,在 事 實 上 ,乃是由女性向資本與國家去要求。」(同書,360
買)
這 樣 一 來 ,川副再次把女性主義者的奮鬥還元 爲「階 級 鬥 爭 」。
這就理論而言,是對女性主義的不了解,就 實 踐 而 論 ,則是對女性主
義 的 封 殺 。面 對 這 種 「女性的鬥爭」,「男性可能站在任何一種位置。
擁護家長之特權者,大概是站在資本與國家這一邊,冷漠地背對著這
些女性的要求。和女性一樣追求人類平等者,則與女性一起奮鬥。當
然也有站在中間成爲旁觀者的人,而他們其實就是支持性壓抑,繼續
享 受 家 長 特 權 的 人 。」(同書,360頁)
川副在討論過馬克思主義之女
性主義後,
.仍然對男性的態度表示樂觀,這顯示男性不問左派右派,
在 「女 性 問 題 」上都表現出令人絕望的無知與不了解。如果確如川副
所 言 ,是 否 支 持 「女 性 的 階 級 鬥 爭 」,端 視 男 性 勞 動 者 的 r 階級意
識 」而 定 ,他 們 就 應 該 沒 有 選 擇 的 餘 地 。但 是 他 並 沒 有 這 樣 寫 道 :
「男性馬克思主義者必然要與女性共同奮鬥,」反 而 寫 著 「男性可能
站在任何一種位置,」這 樣 看 來 ,川副乃是將因階級而有的利害,與
因性別而有的利害分別加以論證。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的回答就十分明快。第一是性壓抑中有
物 質 的 根 據 ,第二是男性勞動者可由此得到利益,第三他們捨不得這
122

種 既 得 權 益 ,第四在歷史上男性勞動者爲了保守既得權益,曾與資本
及 國 家 同 謀 ,積 極 地 排 除 女 性 。女 性 主 義 並 不 單 是 人 道 主 義

,4
.h u m a n is m 。這 説 明 了 「和女性一起追求人類平等的男性」是如何
雜制與資本主義

地 少 ,以及其緣由所在。雖然川副主觀地希望「女 性 的 鬥 爭 ,」 「能
夠 確 認 其 乃是對資本與國家的鬥爭 ,不一定是以家長男性爲主要敵
人 ,」可 惜 正 好 相 反 ,我 必 須 大 聲 疾 呼 的 是 ,女 性 主 義 的 「主要敵
人 」(
D e lp h y ,1984)正 是 男 性 。想要避免和男性敵對的假女性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女 性 ,或是想要消解女性主義問題,避免與女性對決的反女性主義者
的 男 性 ,才會天真地相信「男與女可以一起對付共同的敵人。」③
女 性 主 義 者 「像實行清野戰術那樣,一個不漏地徹底打搫所有家
長 權 」的實踐行動,在身爲實踐活動家的川副眼中,竟有如此疑慮,
實在是不可解。勞工運動不也是在每個地方對於資本主義的壓迫現象
「一個不漏地」逐個 地 攻 擊 ?只要階級還未被廢絕,壓迫的根源還未
被 清 除 ,勞工運動就不會停止,這個問題川副應該最清楚。所 以 ,女
性勞動者不止是和 男 性 雇 用 者 奮 鬥 ,也要和男性主導的勞動組織奮
鬥 ,而在個別的家庭中則是妻對夫之奮鬥。在父權體制最小組織的單
婚 家 庭 中 ,妻對夫之個別鬥爭,正是女性主義的出發點。正如個別勞
動者無可避免地要與雇用者直接對決,個別的女性也無可避免地要與
在一組男女中出現的父權體制直接對決。 :
最 後 ,對於川副在書末提出有關女性主義者認識論的疑點,我想
要 在 此 稍 作 説 明 。川副批判女性主義把所有的認識都還元爲意識形
態 ,他 自 己 則 擁 護 「科學性認識的可能性與實在性」。他所説的這種
「科 學 性 認 識 」大 概 就 是 「唯物論的世界觀」。川 副 曾 説 :「上 野 、
女 性 主 義 者 理 論 的 問 題 根 源 ,」就 是 那 種 「對 科 學 冷 笑 的 態 度 。」
(同書,437頁)
是 的 。川 副 的 指 摘 很 正 確 。我 的 確 幾 度 「冷 笑 」所有
在 r 科 學 性 認 識 」名 義 下 ,壓制性別差異意識形態的理論。我不是要
討 論 是 否 有 r 客觀的實在」。我 所 r 冷 笑 」的 是 ,所有由男性提出,
誇稱已在科學名義下達到「客觀的實在」的 理 論 。和川副預測的正好
相 反 ,我不認爲女性主義是基於客觀認識的實證主義。所 謂 r 客觀的


實 在 」,或 許 有 ,或 許 沒 有 。即 使 有 ,其全貌也可能任誰都摸索不到。

23--
女性主義只是提示一種從女性角度可以這樣來看「客觀的實在」的看
法 ,這當然有其侷限。女性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就是一種受到利

« 連批^
害或觀點制約而有所 r 偏 向 」的 思 想 。所 謂 「偏 向 」,即 是 僅 爲 「女
人 思 想 」的女性主義,指出現在所有的認識「只不過是你們男人的思
想 」,及 r 偏 向 」而 已 。在 r 女人的看法」與 「男人的看法」如此不
同 的時候,又有誰能説,那 同 樣 都 是 「客觀的實在」9
我不是要推翻前面説過的話,而是想到可以有共同的觀點或是予
以多元化。比 起主張「科學性認識」以求自我正當化的意見,這才是
一個把女性主義當作是方法之一,以求多元認識的謙虛提議。

註釋

① 其中也有我的意見,參見中川論文註⑬ 及⑭ 。
② 瀨 地 山 認 爲 「產 業 化 產 業 主 義 )」是 「涵括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作爲下位類
型 」的 概 在 不 問 「生產手段的所有形態」這 點 上 ,此一用語更徹底地脫離
了馬克思主義。( 瀨地山,1990b , 33頁)
③ 「男女共生社會」的政府標語也是一樣。不經過與男性的對決及其變貌,是不
可 能 有 「男女共生」的 ;對決時代已經終了的説法,只 有 「不願與男性爲敵的
女 性 」或 是 「諂媚女性的男性」在 支 持 。
獅痛
*-■
'h i s k v申 啦 ^ p i 3 ^ 6 —

- » K
李 一 巧 ‘ j
第八章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8.1 工業化與敦姆斯的解體

127
在 前 近 代 的 社 會 中 ,生 產 / 再 生 產 的 複 合 體 單 位 爲 敦 姆 斯
:d 〇muS)',住 在 敦 姆 斯 的 人 們 被 稱 爲 fa m ilia ,將這個字譯爲近代意

第 八 章 父 *艚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義 的 「家 庭 」並 不 正 確 。在 拉 丁 語 中 fa m ilia 意 指 包 括 家 内 奴 隸 、家
畜的家戶單位。敦姆斯則是以土地爲基礎,在其中成就生產/ 生產自
律 性 .autonom y :的 單 位 。
敦姆斯的理想就是盧梭在《
愛洛游絲》(Rousseau ,I N I )中 ,所描
寫的克萊蘭農莊烏托邦式的生活。克萊蘭是一個以農業爲基礎,自給
自足的家戶單位,家戶成員包括僕役在内,一年四季過著自給自足的
小 世 界 ,所有的生產勞動都屬於家内勞動,是一種家内制生產樣式。
而世代的再生產也於其中進行。
應 注 意 的 是 ,敦姆斯是由單婚家庭組成。身爲盧梭代言人的青年
家庭教師聖 .普樂愛戀名門閨秀于麗,然而她最後還是與自己身分、
道德匹配的紳士伏爾瑪爾結婚,成爲克萊蘭農莊的女主人。聖 .普 樂
敬愛這一對高潔的夫婦,並且成爲于麗子女的家庭教師;假如于麗的
丈夫是類似企業家的產業布爾喬亞,那 麼 這 本 「家 庭小説」已具備了
近代布爾喬亞單婚家庭所有的特徵。于麗不用從事勞動,爲敦姆斯的
女 主 人 ,是身兼理想妻子及母親的家庭女性 (domestic w o m a n ; 。
自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把家庭理想化的小説或是這一類意識
形 態 ,無論在歐洲或美國都很流行。家庭^^家及女性學研究者指出,
透 過 這 些 説 辭 所 建 構 的 理 想 ,首 次 在 歷 史 上 建 立 起 「家 庭 性 」
v d o m e stic ity 、的 概 念 。(
矢 木 ,1981)
有 趣 的 是 , 「家 庭 性 」概 念 成 立 時 ,其 基 礎 與 《愛 洛 游 絲 》的情況
相 同 ,往 往 是 在 前 工 業 的 ,也 就 是 在 農 業 生 產 的 基 礎 上 ,換 句 話 説 ,
是 置 於 自 然 與 田 園 生 活 之 上 。而 十 八 世 紀 至 十 九 世 紀 ,乃 是 在 近 代 化
亦 即 都 市 化 與 工 業 化 的 浪 潮 中 ,高 喊 「田 園 危 機 」的 時 代 。這 不 僅
是 所 謂 的 破 壞 自 然 ,亦 是 共 同 體 式 之 土 地 所 有 解 體 ,農 村 逐 步 分 解 的
過程c
以 土 地 所 有 爲 基 礎 的 家 庭 = 經 營 體 原 本 是 前 近 代 的 ,而 且 通 常 不
會 是 單 婚 家 庭 。農 業 經 營 體 的 家 族 ,是 以 超 越 單 婚 的 擴 大 家 庭 — 在

日 本 爲 直 系 家 庭 ,印 度 或 歐 洲 則 是 包 含 旁 系 親 屬 在 内 的 複 合 家 庭 —
C/4&

爲 單 位 ,因 土 地 所 有 而 帶 有 強 烈 的 凝 聚 力 。這 種 家 族 = 經 營 體 爲 一 種
父權*

家 族 勞 動 集 團 ,在 這 當 中 勞 動 依 性 別 及 年 齡 分 工 ,所 有 的 生 產 勞 動 都
+; 是 「家 内 勞 動 」 ,在 「生 產 勞 動 」與 「家 内 勞 動 」之 間 不 可 能 有 區
與資本主義.

分 C
自 給 自 足 的 家 族 經 營 體 ,希 臘 語 稱 爲 o ix o s , 規 範 o ix o s 的 o ix o s
n o m o s 稱 爲 o ik o n o m ia ,也 就 是 e c o n o m y 的 字 源 。 o ik o n o m ia 因此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應 該 被 譯 爲 「家 政 學 」 ,意 味 著 應 該 如 何 出 任 o i x o s 主 人 (即 家 長

p a tr ia r c h 〕:職 務 的 嚴 肅 知 識 。其 實 至 十 九 世 紀 爲 止 ,英 國 的 「家

政 」都 是 由 男 人 主 持 ,o ik o n o m ia 轉 換 爲 e c o n o m y (經 濟 學 )的 背 後 ,
有 一 段 很 重 要 的 社 會 轉 變 。生 產 活 動 由 親 屬 集 團 「脫 離 」 (
d ise m -
b e d d e d . T o l a n y U , 「生 產 勞 動 」與 「家 内 勞 動 」分 離 ,從 此 「家
内 勞 動 」變 成 生 產 勞 動 的 殘 餘 物 。同 時 ,e c o n o f n y 不 再 是 「〇i x o s 之
學 」 ,而 是 指 探 究 敦 姆 斯 「外 部 」 ,亦 即 市 場 脈 動 原 理 的 學 問 。
於 是 ,正 如 盧 梭 描 寫 的 ,把 布 爾 喬 亞 單 婚 家 庭 的 理 想 圖 像 ,放在
非布爾喬亞的(
這 裡 是 指 前 工 業 的 )基 盤 上 ,顯 是 矛 盾 的 。克 萊 蘭 農
莊 的 烏 托 邦 ,假 如 去 除 樸 質 、勤 勉 的 布 爾 喬 亞 風 尚 ,即 爲 寄 食 於 他 人
勞 動 的 貴 族 生 活 形 態 。于 麗 的 丈 夫 伏 爾 瑪 爾 ,以 企 業 家 之 姿 經 營 農 莊
的 「家 政 」 ,于 麗 身 爲 他 的 妻 子 及 孩 子 的 母 親 ,她 被 侷 限 爲 一 種 性 的
存 在 。貴 族 女 性 既 已 逃 開 做 爲 一 生 產 者 之 必 要 1 =遂 完 全 被 期 許 爲 再 生
產 者 。①
布 爾 喬 亞 家 庭 的 理 想 型 ,被 設 定 爲 貴 族 式 的 家 庭 生 活 ,是 有 其 根
據 的 。第 一 ,舊 時 代 (a n c ie n r e g im e ) 的 布 爾 喬 亞 , 一 直 都 期 望 提 昇
自 己 的 階 級 ,家 裡 有 一 位 不 做 事 的 美 貌 妻 子 ,爲 一 種 階 級 的 象 徵 。舆
女 性 而 言 ,成 爲 「在 家 妻 」— 即 令 是 在 沒 有 僕 役 ,一 切家事非由自
己 動 手 做 不 可 的 窘 狀 中 一 一 仍 然 與 「階 級 提 昇 願 望 」緊 密 結 合 著 。第
—■,與 生 產 場 所 痛 離 的 「家 内 領 域 」 ( d o m e stic s p h e r e ) 之 成 立 ,亦
受 到 女 性 的 歡 迎 。女 性 成 爲 「婦 居 室 」的 所 有 權 者 ,君 臨 r 家 内 領
域 」 。(
C o t t ,1977)縱 然 後 來 變 成 所 謂 的 「幽 閉 」 ,仍 被 視 爲 「女性

129
地 位 提 升 」 ,遠 比 在 父 權 體 制 支 配 下 被 趕 出 去 ,從 事 生 產 勞 動 直 接 受
勞動搾取的狀態受歡迎。
② 這 些 女 性 ,由 公 的 世 界 避 難 到 私 的 生 活 中 ,

第八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與 被 保 護 的 幼 童 創 造 了 「女 人 / 孩 童 世 界 」 。 「母 性 愛 」 、 「童 年 時
代 」等 我 們 熟 悉 的 概 念 ,與 「家 庭 性 」的 概 念 ,幾 乎 都 在 這 個 時 期 形
成 ,阿 里 鄂 斯 (A r i b ,196〇)與芭藤德(B a d im e r , 1980)等 人 都 曾 指 出 這
點 。
第 三 ,由 於 女 性 被 隔 離 在 生 產 勞 動 之 外 ,家 庭 遂 變 成 爲 「性 」機
能 的 存 在 ,這 是 則 所 未 有 的 事 。傅 柯 在 他 的 《性 史 》(Foucault, 1976)
中 指 出 ,近 代 的 性 道 德 已 被 強 制 化 爲 「家 」中 的 「性 」 ,在 其 内 裡 則
爲 「家 庭 」自 有 史 以 來 從 未 有 過 的 「性 化 」 .sexualize ) 。在 近 代 家 庭
中 ,人 們 是 爲 了 性 交 及 生 殖 而 成 家 。這 種 家 的 「性 」之 一 元 化 ,於結
婚 時 表 露 無 遺 ,結 婚 時 ,周 圍 的 人 會 問 當 事 男 女 對 家 庭 生 活 的 「抱
負 」 ,問 題 則 是 「要 生 幾 個 小 孩 」 ,如 此 率 直 的 「性 」問 題 ,總 讓 新
郎 新 娘 面 紅 耳 赤 。然 而 ,對 於 已 被 性 化 的 家 庭 而 言 ,除 此 之 外 也 不 可
能 有 其 他 目 的 。在 家 庭 同 時 也 是 生 業 基 礎 前 近 代 ,情 況 恐 怕 就 不 是 如
此 了 。問 到 年 輕 夫 婦 對 結 婚 生 活 的 「抱 負 」 ,他 們 或 許 會 堂 而 皇 之 地
説 :「要 延 續 發 展 先 祖 世 代 相 傳 的 家 業 ,爲 子 子 孫 孫 打 下 穩 固 的 生 活
基 礎 。 」由 於 家 庭 被 「性 化 」 ,女 性 被 偈 限 於 「再 生 產 者 」—
— 另一
面 則 是 男 性 被 侷 限 爲 「生 產 者 」—
— 這 把 近 代 的 家 ,與 所 有 前 近 代 的
家區別開來。
把近代家庭置於原本不成立的自給自足田園生活基礎上描繪出
來 ,並 不 只 是 盧 梭 一 人 而 已 。十 八 〜 十 九 世 紀 的 「家 庭 小 説 」
( f a m ily r o m a n .',往往與對都會的嫌惡與對自然的讚美相結合。同時

期 所 描 寫 的 「家 庭典範」,皆以田園生活爲背景。十 八〜十 九 世 紀 之
所 以 將 「家 庭 」理 想 化 ,是受迫於工業化浪潮而起的「家 庭 危 機 」之
產 物 。現代也是一樣,近代形成之時,人 們 高 喊 著 「家 庭 解 體 」危 機 。
然 而 , 「解 體 」的 不 過 是 「前 近 代 的 家 庭 」。家 庭 則 因 上 述 的 「解
體 」而 得 「重 組 」爲 「近代家 庭 」 。 (落 合 ,1989 / 上 野 ,1985)

8 . 2 再 生 產 的 「自 由 市 場 」
1 3 C

盧 梭 的 《愛 洛 游 絲 》,説 是 「家 庭 小 説 」還 不 如 説 是 「愛情小
父權雜

説 」。《愛洛游絲》的 題 目 源 自 中 世 的 一 對 熱 戀 情 人 「奧培兒與艾諾
"- 絲 」。盧梭的愛情小説,是劃時代的近代愛情小説,它與中世的宮廷
與資本主義

愛情有幾點不同。第 一 ,未婚的名門閨秀于麗與青年聖•普樂成爲激
情熱戀的俘虜,包括有性關係的交往。第 二 ,于麗之後成爲伏爾瑪爾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夫 人 ,把 舊 情 人 請 來 當 自 己 孩 子 的 家 庭 教 師 ,經 營 著 暗 藏 「三角關
係 」:
:m 6n a g e A t r o i s )的 家 庭 ,而于麗(如今已是伏爾瑪爾夫人)卻靠
著自己的道德,或 者 説是她的「自由意志」而得以避免與聖•普樂間
「迪 赛 」 D
盧梭的《愛洛游絲》出版後,被當時的法國社會,視 爲 一 大 醜 聞 。
因爲盧梭那種婚前自由戀愛,婚 後 守 貞 的 「近 代 式 」戀 愛 結 婚 觀 ,與
當時法國的性風俗—
— 婚 前 純 潔 ,婚 後 通 姦(不 知 道爲 什 麽 ,法國的
婚姻對女人而言是一種擁有情夫〔
a m a n t 〕的 資 格 ,對男人而言則是讓

其他男人泡自己妻子的丈夫〔
c o c u 〕,— 完全對立。
于麗與伏爾瑪爾的結合,雖不是因爲熱烈的愛情,但卻是出於自
由意志。這 個 婚 姻 ,當然是基於財產、家 勢 等 階 級 性 的 「同 類 婚 」原
則—
— 戀 愛 結 婚 也 幾 乎 都 是 依 據 「同 類 婚 」原 則 ,能 超 越 「身分差
異 」者相當罕見—
— ,唯除此之外,
在理念上于麗是依自由意志結婚,
在克萊蘭組織單婚小家庭,並以自由意志守著這個「家 庭 」。
依 自 由 意 志 的 戀 愛 與 結 婚 ,是 根 據 「自 由 放 任 主 義 」 (la is s e z
f a ir e )的遊戲規則與再生產的合夥人(p a r t n e r )玩 配 對 賽 。近代的戀愛

結婚意識形態,乃是把再生產「自由市場」化 。希 望 在 「性的自由市
場 」中 ,最 後 能 達 成 「最 佳 均 衡 」。對進人該自由市場的玩家而言,
無論誰都有可能成爲某人的戀愛= 結 婚 對 象 。
李 維 斯 陀 視 婚 姻 爲 交 換 遊 戲 ,的 確 是 真 知 卓 見 (L & i -S t rauss,
1949),這 種 遊 戲 規 則 (
婚姻規則),從 一 開 始 就 把 參 與 者 區 分爲 「可
以 結 婚 的 對 象 」(
m a r r ia g e a b le ) , 與 「不可 結 婚 的 對 象 」(u n m a r r ia -
g e a b le ) 。並在此基礎下確立婚姻遊戲的方向性及規則性。
戀愛結婚意識形態,是 以 「自由戀愛」爲 名 ,將婚姻遊戲規則解

131
體 。在 「自 由 戀 愛 」之 下 ,唯 一 的 婚 姻 禁 忌 就 是 近 親 相 姦 (in c e s t

第八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t a b o o ) 。唯有自己的母親、姊 妹 、女 兒 被 納 入 「不可結婚的對象」。

在單婚小家^^中,這些對象恐怕用一隻手就數完了。相 反 的 ,當 母 親 、
姊 妹 、女兒是一種分類性親屬名稱,指涉對象遍及全體親屬時, 「不
能 結 婚 的 對 象 」人 數 就 會 大 量 增 加 。由比較文化的角度來看婚姻規
則 ,在 人 類 史 上 ,近 代 社 會 「不能結婚的對象」最 少 ,換 言 之 ,除了
極少數的近親之外,所有的異性皆可能成爲性的管道(a c c e s s ) ,這可
以説是空前的「性 」時 代 。
戀愛結婚的意識形態攪亂了婚姻遊戲,乍見之下簡直是無秩序、
無 規 則 。正如資本主義是以生產的「自由市場」爲 前 提 ,以戀愛結婚
爲基礎的近代家庭,成立了再生產的「自由市場」。生產樣式與再生
產樣式並非相互無關的成立,而是彼此互通的。會 在 再 生 產 「自由市
場 J 中相逢者,是在理念上排除於親屬結構之外的自由單身男女。爲
了讓單身者能從事再生產而提供生產條件者,即是把個人從土地上釋
放 出 來 ,•當做「勞 動 力 」加以商品化的資本主義。更率 直 地 説 ,即使
是未持有土地的無產者,只要販賣自己的勞力,就可以維持自己的家
庭 。抽離了這個結構,隨著近代化而躍升的結婚率,與單婚家庭的普
遍化就談不下去了。
誰都可以結婚的時代,就 是 近 代 。比起那種在階級或親屬結構中
只有部份人才能行再生產之事的時代,近代家庭中,似乎任誰都可以
成爲再生產者。在生產的自由市場中,人們是以單身的身分登場,正
因爲如此,這種單身之人才可能做爲再生產的身體。

8.3 「近 代 家 庭 」的 成 立

近代 形成期,或者説是資本主義成立期,是否漸漸傾向於包含傳
統家庭在内的家庭解體呢9 這個問題有幾種論説。就 理 念 而 言 ,參加
該 市 場 經 濟 交 換 遊 戲 的 玩 家 ,是 脫 離 土 地 這 種 生 產 工 具 的 「自由個
人 」— 「脫離生產工具的自由」,亦即無產勞動者—
— ,而且只要
這 樣 即 可 。這 種 「個 人 」,在 英 國 是 因 「圈 地 」(
e n c l o s u r e 而被逐

出農地的離農農民 (譯 註 :16 世 紀 中 葉 以 後 ,英 國 地 主 將 其 所 屬 莊 園 農 民
父橄*制與

的 耕 地 、公 用 地 或 荒 地 用 柵 欄 圈 禁 ,閜 為 牧 場 牧 羊 ,或 經 營 大 統 模 的 耕 作 。

大 批 農 民 被 迫 離 開 世 代 承 領 使 用 的 土 地 。 ),在日本則是土地被長子單獨
资 本主義:

繼承的農家次子三子。就 「市 場 」而 言 ,參 加 的 「個 人 」基本上都是
單 身 ,該 「個 人 」是否進行再生產與市場無關。所 以 ,就像在工業化
初期因離農農民家族流入都市而飽受困擾的英國一樣,日本在完成神
I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島二郎所説的「單 身 者 型 」近代化 時 ,也未曾支付社會成本—


— 如採
取 「福 利 立 法 」以維持勞動者家庭。
而 且 ,因產業革命而來的技術革新,使得勞動品質標準化,馬克
思 所 説 的 「抽 象 勞 動 」 (a b s tr a c t la b o r )也 得 以 成 立 。依時間單價測

估 的 「勞 動 價 值 」説 ,是將勞動品質全部抽象化成「抽 象 勞 動 」爲前
提 。即 以 「抽 象 勞 動 」爲共同分母,去掉勞動期間所有質的差異,使
彼此間具有互換性。這 樣 一 來 ,傳統上主要以性別及年齡區分的勞動
差 異 ,遂被資本主義下的「抽 象 勞 動 」破 壞 ,在 技 術 上 ,工場制生產
把熟練勞工替換爲女人/ 兒童都可以做的非熟練勞動。也 就 是 説 ,市
場 中 所 需 要 的 「個 人 」,是不分性別/ 年 齡 的 「單 身 者 」,對這樣的
體 制 而 言 ,單 身 者 能 像 「無性複 製 生 物 人 」(
c lo n e )般地自動再生產

一 無 須 成 本 !— ,正是求之不得之事。性別與年齡這種再生產的
變 數 ,對市場性的生產體系而言只是多餘的雜音罷了。
至少在理念上是 如 此 。不 過 ,在家族史及近代化的比較研究上已
逐漸發現一個事實,市場化的進行從一開始就與市場外的要素相互作
用 ,否則根本不會成立。譬如在工場制勞動初期,女人及兒童大量加
入工場勞動的事實,就不能單純地歸因於技術革新後所引發的「非熟
練 勞 動 」普 遍 化 。女人與兒童變成工場勞動者,是拜傳統社會性別、
年齡差異之賜,因 爲第一,女人/ 兒童的薪資低廉,第 二 ,最初對貨
幣這種不可信的新型社會資源趨之若騖的,是那些無緣分配到土地、
名譽等傳統社會資源的人,也就是女人、小 孩 ,以及下層的男性。產
業革命是由紡織等輕工業部門開始,最早的纺織勞工,無論是由女人
或男人擔任,都帶有傳統性別分工的痕跡。纺織工作傳統上是「女人

133
的 事 」,
勞動形態雖因機械化而有所改變,
纺織產業仍然由女工擔任。

第八章父權體刳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不 過 ,由於這種勞動已由私的領域轉移到公的領域,故亦有像印度男
性獨占機械化勞動的那種社會。
女性勞動經濟史研究者千本曉子,曾致力於明治時期工場勞工的
薪資水準調查,她由調查中證實,無論是那一地域或那一業種,女人
的工資皆被壓低爲男人工資的三分之二。(
千本,1981)其理由之一是,
男工與女工的職級不同(
男工居於監督女工的地位),而這無法用工作
的内在因素説明。不過這種壓低女性薪資的過程,正可讓我們用來追
尋男女如何拉近薪資水準之曲折歷程。在檢視此一歷程的同時,反而
讓 我 們 看 到 ,資本主義附著於傳統社會 r 外 部 」而成長的這個體制,
因爲不知如何應付市場外因素,慌張無措的形跡。
達馬拉•哈雷溫已用龐大的社會史資料證明,工場招募勞工的活
動 ,並 未 使 家 庭 制 度 解 體 ,反 而利用家庭關 係 以 成 就 其 事 的 事 實 。
(H a r e v e n , 1982)招募工場勞動者時,就靠著叔伯介紹姪女,姊姊介紹
妹妹還有堂表親的血緣紐帶。就連機械制工場勞動的生產線,也是在
血緣的紐帶下,父親監督女兒,姊姊與妹妹並肩作業。家庭的關係就
如此被帶入生產線。家庭勞動集團的編組,由土地田園直接轉移到工
場中。
在前近代式家庭= 經營體尚未解體,工業化又急速進行之際,布
爾喬亞式近代家庭理念中,有關家庭= 經 營 體 的 理 念 只 是 「換一塊田
地 」的 改 變 。簡 單 的 説 ,工業化較慢的地方,有女性比較容易就業的
歪 論 。在 日 本 ,農村女性的就業率一般要比都市女性高,抗拒女性就
業的情況也比較少。其 實 在 「家庭勞動集團」傳統根深抵固的地方,
只 要 是 能 工 作 的 人 ,只要有就業 機 會 就 必 須 從 事 勞 動 ,並且視此爲
「理 所 當 然 」。鶴見良行旅行亞洲,看 見 兒 童 、女 人 、老 人 、甚至家
長 ,爲了那份連支撐自己個人生活都不夠的現金收入而勞動,又看著
他們用那些錢共同支持一個家,或 許 就 是 那 種 r 悲 慘 」感促成了日本
人 的 反 省 。(鶴 見 1986) 鶴見 喚 起 了 我 們 的 注 意 , 「試 想 ,前近代的

13

社 會 生 活 ,不正是無論老少都要用勞力來共同支持一個家嗎?」。對
Z

於 具 有 「家庭勞動集團」意識的人而言,近代化僅只是意味著勞動已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才 主 義 丨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吐 主 義

由非貨幣性因素轉爲貨幣性因素罷了。 _
村上信彥也在《明治女性史》(村 上 , 1977) 中 指 出 ,明治初期工場

勞動者爲通勤女工,她們多半是已婚女性。《女工哀史》描寫的那些以
廠爲家的未婚女性勞工,成 爲 「女 工 」主 流 ,是在經歷甲午戰爭、日
俄戰爭之後,日本完成產業革命,纺織業飛躍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
之 後 的 事 。未 婚 、單 身 、住在宿舍中的女性勞工,比起已婚的通勤女
工 ,更可以忍受低薪資的長期勞動,而且管理也比較容易。通勤女工
把家庭的事情帶人勞動,不 平 、不 滿 既 多 ,要 求 也 高 ,因而不爲當時
雇主歡迎。
由已婚通勤女工到未婚女性勞工的變化,顯示爲了追求經濟合理
性 ,勞動者已還原爲不問性別/ 年齡的單身者纟但是,她們只有在勞
動 市 場 上 ,才 被 視 爲 「自由的個人」。實 際 上 i 她們是在父權體制底
下 ,被父親視爲所有財產,爲了少許的預付金,就被送到工場工作一
年半載的少女。她們沒有權力決定自己的勞動力應如何使用或處分,
而且被排除在那些勞動收益之外。在父權體制下的家族中,不僅是女
人 ,連小孩都是一種財產。丈夫對妻子的壓抑及搾取還比較容易被當
做問題來處理,相 形 之 下 ,父親對女兒的搾取就很容易被忽略。日本
未婚女性勞動市場的形成,並非源於市場原理,這個市場其實是依附
於市場外原理的父權體制而成立。
家庭勞動既從非貨幣因素轉移爲貨幣因素,舊制度下的家族勢力
結構自然會受到一些影響。因爲勞動的貨幣報酬是屬於個人的。在家
内制生產樣式下,勞動成果很難分別歸屬於個人,家庭成員所共有的
勞 動 成 果 ,係根據權威大小的分配結構,由家長來支配。女性的勞動
貢獻無論有多大,也未必能擁有勞動生產物,所以勞動與女性地位無
關的理由即在此。然而在工場制生產下,不管男女皆是薪資勞動者,
以薪資給付的方式使個人的勞動成果歸屬得以明確化。這 項 事 實 ,對
於家長專斷的所有權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135
但是,
這 僅 限 於 「個 人 」概念成立的情況,
當 「家 庭 」這 個 單 位 ,
已被内化爲超個人的實體,個人只不過是其中有機的零件時,勞動者

第八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的薪資當然就不屬於個人。父母代替子女領取預付金,丈夫到妻子工
作場所借支薪水的慣例,是因爲勞動者以「家 庭 之 一 員 」從 事 勞 動 ,
而 不 是 以 「自由的個人」從 事勞動。勞動者個人即使是以自由意志這
樣 做 ,譬如出來賺錢的姊姊送生活費給上大學的弟弟,或是接濟還在
鄉 下 的 弟 妹 ;那只不過是她已把制度的強制性加以内化,她是以家庭
超個人實體的一分子勞動著。這雖不能稱之爲家内制生產樣式,亦算
是一種家外兼家庭式的生產樣式。
對傳統家庭内部勢力結構的影響,在貨幣經濟滲透力因性別/ 年
齡 差 距 而出現時差 (time lag )的情況下,特 別 顯 著 。譬 如 ,在長老仍
獨占傳統貴重財產時,貨幣這種尚未建立信用的新型財貨,因爲被保
守 的 長 老 排 斥 ,反 而 成 爲 居 於 「結 構 性 劣 位 」( structural inferiori­
ty ) (Turner) 的 女 人 與 年 輕 人 比 較 容 易 取 得 的 資 源 。南太平洋諸島
(Trobriand Islands )的交換經濟相當有名,這種傳統經濟被捲入「世
界 體 系 」(
w o r ld s y ste m )(Wailerstein)之 後 ,人類學者曾就其貨幣經
濟化的發展提出大批個案研究報告,其中發現貨幣經濟化已威脅到傳
統 社 會 的 威 信 結 構 (authority structure ) 。在 傳 統 中 ,女人與青年人
不 能 參 加 「庫 拉 」(
kula )這種帶有榮譽性質的交換活動,可 他 們 用
學到的新技術(開卡車),或透過教育(學校的老師)賺 取 貨 幣 。當貨幣
這 種 新 的 社 會 資 源 ,被 確 定 可 以 交 換 罐 頭 等 工 業 製 品 ,並 且 成 爲 流 通
性 較 高 的 媒 介 時 ,傳 統 貴 重 財 產 的 威 信 便 相 對 降 低 了 。在 這 個 過 程 中 ,
有 些 到 島 外 工 作 送 現 金 回 來 給 家 人 的 女 兒 或 兒 子 ,甚 至 被 公 認 爲 是 其
仍 在 參 加 傳 統 交 換 活 動 的 父 祖 之 貴 重 財 產 的 實 質 所 有 人 。(
G regory,

1982)
這 是 市 場 外 因 素 ,對 市 場 造 成 的 影 響 ,是 過 渡 時 期 的 反 動 。一 般
而 言 ,在 社 會 變 動 時 期 ,舊 秩 序 的 受 益 者 ,往 往 最 難 跟 上 變 動 的 腳 步 。

但 這 種 世 代 差 距 的 解 消 ,僅 只 是 時 間 的 問 題 。等 到 社 會 的 全 體 成 員 ,
都 轉 移 至 新 秩 序 之 下 ,過 渡 期 的 逆 轉 現 象 亦 會 獲 得 解 消 。明 治 三 十 年
彳3 6

代 ,男 女 薪 資 差 就 大 約 固 定 在 三 比 二 ,未 婚 女 子 勞 動 市 場 也 告 確 立 。
雇 用 男 性 家 長 勞 動 者 ,將 已 婚 女 性 排 除 在 勞 動 市 場 外 的 近 代 型 性 別 角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馬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色分工— 「結 婚 就 是 主 婦 」—
— 的 常 識 ,經 由 如 此 曲 折 的 過 程 ,並
在 市 場 將 市 場 外 因 素 納 人 ,且 加 以 利 用 的 情 況 下 ,在 資 本 主 義 初 期 成

立 。
資 本 主 義 是 如 何 處 理 家 庭 這 種 市 場 外 因 素 ?這 一 段 嘗 試 錯 誤 的 過
程 ,在 資 本 主 義 由 内 部 發 展 成 熟 的 英 國 表 現 得 相 當 戲 劇 性 。因 爲 「圈
地 」而 不 得 不 放 棄 農 業 的 農 民 ,舉 家 移 住 到 都 市 。這 些 都 市 移 民 ,成
了 貧 窮 、犯 罪 、賣 春 、疾 病 、貧 民 窟 等 各 種 都 市 病 的 病 灶 ,直 接 面 對
家 庭 解 體 的 危 機 。對 於 都 市 的 憤 懣 ,源 自 都 市 移 民 生 活 的 . 現 實 。爲 對
應 該 現 實 , 十 六 世 紀 起 至 十 七 世 紀 間 , 曾 數 度 公 布 救 貧 法 ( P o or
L a w : ,有 人 稱 救 貧 法 爲 福 利 立 法 的 原 型 ,但 若 想 想 該 法 的 訂 立 ,則

所 謂 福 利 國 家 化 是 後 資 本 主 義 國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論 就 變 得 滿 奇 怪 的 。社

會 福 利 是 自 資 本 主 義 成 立 之 初 ,就 伴 隨 著 資 本 主 義 出 現 ,以 補 資 本 主
義 之 不 足 。 「自 由 市 場 」理 應 要 求 「國 家 」最 小 化 (m in im u m ) , 但

事 實 上 市 場 自 開 始 就 要 求 國 家 在 「外 部 」輔 助 。這 看 起 來 猶 如 市 場 一

開始即知道它的極限— 就 好 像 已 經 預 知 ,如 果 把 市 場 原 理 推 論 到 最
極 限 ,反 而 會 造 成 阻 力 ,進 退 維 谷 。
1 8 0 2 年 ,英 國 制 定 了 第 一 部 工 場 法 .,該 法 禁 止 雇 用 9 歲 以 下 的
少 年 勞 工 ,規 定 9 ~ 1 3 歲 的 少 年 每 週 勞 動 時 間 不 得 超 過 4 8 小 時 ,這
被 稱 爲最早 的 勞 工 保 護 法 。緊 接 著 ,這項勞工保護政策,又由少年勞
工 擴 及 婦 女 勞 工 。對這些婦女/ 少 年 勞 工 的 r 保 護 」立 法 ,帶給勞動
市 場 的 現 實 結 果 爲 :女性/ 兒童被排除在勞動市場外。這形成由成人
= 男性勞動者獨占的勞動市場,在其背後則是被排除在外的 r 女性,
兒 童 世 界 」 。 「母 性 愛 」及 被 保 護 的 「童 年 時 代 」概 念 ,必須與這同
時 被 隔 離 的 「女人/ 兒 童 世 界 」的成立一起思考。
勞動市場將女性/ 兒 童 驅 逐 ,只接受成人= 男 性 勞 動 者 ,是否真
是 對 資 本 主 義 有 利 ,令 人 懷 疑 。因 爲 ,該 成 人 = 男性勞動者也不是
「自由的個人」,他其實是以家長勞動者的身分作爲家庭的引擎。如

— 37
果 ,這種成 人 = 男 性 是 「自由的個人」,市場只要支付足夠該單身者
身體再生產_的 薪 資 即 可 ,然而實際上,資本家付給家長勞動者的,是

第八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足夠養活一家的薪水—
— 即令那是多麽的微薄—
— ,是 「家 庭 給 付 」
或 「生 活 費 」 。如 此 一 來 ,對市場原理而言當然不利。③
取 代 豕 庭 全 員 ,只豕長一■人成爲「大 支 柱 」(
b r e a d w in n e r ) ,就

可以養活一家的狀況被認爲是種「進 步 」。的 確 ,比起全家總動員時


代的家庭全員總勞動時間,家長勞動者一人的勞動時間或許比較短。
而這也可能是勞動生產力提高的結果。然 而 , 「生 產 勞 動 」時間固然
減 少 ,被 隔 離 於 「家 内 領 域 」的女性及兒童,卻 有 各 種 各 樣 的 「再生
產 勞 動 」及 「被再生產勞動」要 去 做 。 「女人/ 兒 童 」的 被 隔 離 ,與
童 年 期 的 延 長 ,其實也就是成人養成期間的拉長。在前近代社會中,
9 歲的少年就具有充分的工作能力。被禁止勞動的少年,要被強制受
教 育 。兒童時代的延長意味著受教育時間的延長。教 育 的 功 能 ,就在
提供更高級的勞動力進入次世代的勞動市場。伊 力 奇 將 「(
受)教育勞
動 」視 爲 「暗 影 勞 動 」 (s h a d o w w o r k )之 一 ,真 是 局 見 。教育並不

僅是自我充足的活動。被教育的兒童,其自我負擔,算是準備成爲勞
動 者 的 勞 動 。就(受)教育的強制性格而言,它 是 一 種 勞 動 ;勞動被置
於 非 市 場 因 素 中 ,而 且 沒 有 酬 給 ,就 這 二 點 來 看 ,被教育勞動也有
「暗 影 勞 動 」的 性 格 。如 果 把 「女人與小孩」的暗影勞動時間也計算
在 内 ,那麽付給家長勞動者的薪資,就還暗藏著這種私領域的再生產
勞 動 ,如 果 這 樣 ,這 位 家 長 的 單 薪 ( s in g le in c o m e )型 勞 動 ,比起家

庭勞動集團型勞動,實 在 難 以 稱 爲 「進步」 。

8 . 4 維多利亞式的妥協

工場法訂立之後,英 國 於 1837年 至 1901年 間 ,進人維多利亞女


王的統治時代,持 續 著 所 謂 「維多利亞時代」的經濟發展與繁 榮 。對
家 庭 的 崇 拜 (c u lt o f d o m e s t ic it j ^ ,被 稱 之 爲 「維 多 利 亞 式 道 德 」的
性 壓 抑 ,還有男子氣慨及女人味的規範等幾乎都在這個時代成立。經
由這樣的過程,根據市場與市場外的性別配置,成立了性別分工型的
138

「近代家 庭 」。這 種 家 庭 ,因爲成人= 男性排他性地獨占了取得貨幣


資源的管道,故 仍 爲 「家長的家庭」,但因其不是家内制生產樣式,
父權體制 與 資 本 主 義

所以與傳統的父權體制不同,近 代 的 「父 權 體 制 」與傳統父權體制不
可混爲一談。在布爾喬亞單婚小家庭中的「父 權 體 制 」,並 不 是 「封
建 的 」父權體制的殘留,而是依附於市場,並且能配合市場所編成的
近代制 度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不 過 ,把 「女人/ 兒 童 」放逐到勞動市場外,只雇用男性家長勞
動者的這種選擇,果真是市場經濟合理的邏輯結果嗎?有 人 認 爲 ,市
場爲了維持市場經濟合理性,無論何種市場外因素都會加以利用。從
這種立場來看,市場合理選擇的結果,就 是 把 性 別 、年齡筹市場外變
數導人市場。其 理 由 ,就如福利立法及勞工保護立法一般,乃是體認
到家庭解體造成的社會成本遠比維持家庭的成本要高。
「家庭解體帶來的社會成本」或 「維持家庭的社會成本」,皆算
是 一 種 「社 會 費 用 」。當國家與總資本之間很容易地畫上等號時,我
們可以認定,總資本已同意接受社會費用這項負擔。然而在現實上,
相 對 於 「家 庭 解 體 帶 來 的 社 會 成 本 」是 以 r 福 利 」爲 名 的 「社會費
用 」來 負 擔 , 「維持家庭的社會成本」則由各個企業付給家長勞動者
「家庭生活費」。根 據 「自由市場」的原 則 ,如果各個資本家只是依
據自己的經濟 合 理 性 營 求 最 大 的 利 潤 ,最 後 理 應 會 達 到 「預定的調
和 」。
那就是私人資本之所以會是「私 人 的 」理 由 。
個別的私人資本,
與勞動者的再生產無關,勞動者的供給,與資源的供給一樣,都來自
市 場 的 「外 部 」,
屬 於 「自然」。
勞動市場的成立則與商品市場一樣,
必 須 從 r 外 部 」取得無止盡的供給。總資本雖然對勞動市場的再生產
抱 持 關 心 ,但個別資本的利害,與總資本的利害並不一致。
勞 動市場驅逐出「女人與兒童」,將之異化於私領域,市場外的
「近 代家庭」時 ,市場也偷偷地導入了就市場原理而言本爲干擾因素
的非市場原理,並 與 之 妥 協 。這 項 妥 協 ,對市場而言究竟是不是在追
尋經濟合理性,尚屬其次。問 題 是 ,無 法 由 「市 場 」這樣局部性原理
— 錯認自己具有全面性的局部性原理—
— 內在導出的原理,乃是由

139
市場外部引進。市場採取了所謂不合理的行 動 ,無論這種不合理的選
擇 ,是不是爲了尋求「利 潤 極 大 化 」的 目 的 ,都無法爲該選擇的「非

第八章
合 理 性 」脫 罪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因爲市場曾爲維持「近 代 家 庭 」支付費

K
權體制與資表主義第一期
用 ,故稱之爲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間歷史性的「維多利亞式的妥協」
( S o k o lo ff , 1980)。因 此 而 成 立 的 體 制 則 被 稱 爲 「父權體制的資本主
義 」 (p a t r ia r c h a l c a p it a lis m ) 。該 體 制 必 然 是 二 元 性 的 。父權體制式
的近代家庭,完全是資本主義下的家庭,至於資本主義則是以補其不
足的家庭置於市場「外 部 」爲 前 提 。
如 上 所 述 ,與 市 場 攜 手 的 代 理 人 ,其 實 不 是 「個 人 」而 是 「家
庭 」。市 場 原 本 是 爲 「自由的個人」成立的競技場,但 這 種 「個 人 」
卻是單婚家庭的代理人= 家長勞動者。爲 了 製 造 「自由的個人」,市
場與傳統的共同體爲敵,於產業化過程中將之解體,由共同體釋出的
不 是 「自由的個人」,而 是 「自由/ 孤立的單婚家庭」。阿里鄂斯指
出 ,在近代化過程中, 「勝利的不是個人而是家庭。」家庭獨立性達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同時家庭也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被隔離
孤立於公領域之外,正因 爲這樣,家庭被裸露於市場之前—
— 近代家
庭 被 賦 與 上 述 所 有 特 徵 的 屬 性 ,不 是 在 「市 場 與 個 人 」的二元論之
中 ,而 是 在 「市 場 與 家 庭 」二元 論 之 下 。
8.5 「家 」的 發 明

許多研究者已指出,家庭這種自律性的單位,並不是傳統社會的
遺 制 ,而是近代的產物。日本方面認爲, 「家 」制度爲明治政府所發
明 的 。稱 「家 」制度爲封建遺物並不正確。它的確是發端於封建制度
下 的 武 家 傳 統 ,然而在身分制社會中,武 家 傳 統 與 「常 民 」(
柳田國
男提倡的概念:傳統是不同的。明治三十一年的帝國民法,將武家傳
統 帶 人 「常 民 」世 界 ,確 立 「家 」的 概 念 。伊藤幹治在《家族國家觀
的人類學》(伊藤,1982)書 中 ,描述了民法制定前, 「常 民 」家庭習俗
14 0

敗給武家家長家庭法的一連串過程。青木宁 J:U 論證明治國家成立過


程 ,(
青木,1983b )指陳日本儒教式的「家 」制 度 ,是以維多利亞式道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

德爲基礎的西歐近代家庭爲範本。幸虧有這些著作, 「家 」不是前近
代 的概念,
而是極近代發明的驚人發現,
終 於漸漸變成一種「常 識 」,
至於其中詳情就還是留給上述那些著者去説明吧。
由幕府末年到明治時代,是傳統村落共同體的解體期。 「家 」的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獨立性/ 自律性,與共同體的規則具有反向相關。爲對應共同體制裁
力的削弱, 「家 」獲得了經營體的自律性,也 因 爲 如 此 「家 」與家之
間的隔閡擴大。共同勞動與互借農具的習慣也漸次消失,村内婚亦漸
漸 轉 變 爲 重 視 家 勢 的 媒 人 婚 。 「家 」失 去 公 領 域 性 格 的 比 率 愈 高 ,
「私 事 」的隱密性(「自家人之恥」的意識)就 愈 高 ,促成共同體解體
的 ,不 是 「個 人 主 義 」而 是 「家本位主義」(
e g o is m ) 。

視 「家 」制度爲封建遺制的想法,基本上 有 三 個 問 題 :第 一 ,將
近代百年(
正 確 的 説 ,是 由 明 治 三 十 年 代 起 ,充其量 不 過 半 世 紀 )的
r 傳 統 」,錯以爲不變的歷史傳統;第 二 ,誤把武家的傳統當做日本
社 會 全 體 的 「傳 統 」 ;第 三 ,視 近 代 爲 「個 人主義」的 時 代 ,落入皮
相的近代主義者死胡同。深 信 「家 」屬於前近代, 「個 人 」才是近代
產物的人們,喜 歡 把 「家與近代自我間的糾葛」,當成近代人心理的
主 題 。日本的近代小説中, 「私 小 説 」就反覆描寫這個主題。然 而 ,
在這一點上女性主義文藝批評,表現了優秀的顛覆性。駒尺喜美很有
野 心 地 ,以女性主義的角度重新解讀日本近代文學史,(駒 尺 , 1978,

1982)她 曾 抗 聲 質 問 :「私 小 説 的 主 人 公 ,真 的 是 『
家』制度下受壓抑
被犧牲的受害者嗎?」這個問題就像哥倫布的雞蛋一樣,很簡單卻沒
有 人 想 到 。(
譯註 :據 法 國 作 家 伏 爾 泰 稱 ,哥 倫 布 發 現 新 大 陸 後 ,嫉 妒 他 的

人 說 ,哥 倫 布 的 發 現 沒 什 麼 了 不 起 ,為 了 堵 他 們 的 嘴 ,哥 倫 布 要 他 們 使 雞 I

直 立 ,结 果 誰 也 辦 不 到 ,哥 倫 布 隨 即 把 蛋 的 一 端 打 破 ,蛋 就 立 住 了 ,在 場 的

人說這十分容易— 「你 們 為 何 沒 有 想 到 呢 ? 」哥 倫 布 問 道 。 )
無論是島崎
藤村還是太宰治,私小説作家們無一例外地都是站在家長那一邊的男
性 ,而不是在家長支配下呻吟的女性及兒童。他 們 與 「家 」制度間的
糾 葛 主 題 ,不 是 「家與近代自我間的糾葛」,而 是 「背負不起家長責

1 4 1
-
任 之 懦 弱 自 我 的 苦 惱 與 煩 悶 」。這 種 「逃 避 家 長 責 任 的 不 成 熟 自

第八章父墦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一期
我 」,也就因爲這樣而對身處家長支配下的妻、子們盡情傷害,卻對
自己的加害性既無知又無恥,這 樣 的 發 現 真 是 令 人 「拍 案 叫 絕 」(

木 寬 之 的 表 現 方 式 ,譯 按 ,原 文 為 r 好 像 眼 睛 上 的 鱗 片 掉 落 了 」)。

與 其 説 近 代 是 「個人的時代」,倒 還 不 如 説 是 「家 庭 的 時 代 」,
這種家庭既是空前脆弱又孤立的小家庭,也是 被 純 化 、特化以至空前
未有的道道地地的「除家庭以外毫無意義的家庭」。

註釋

① 貴族女性並不只是再生產者,她們原本就不是生產者,卻具有財產繼承權,故
爲 「所 有 者 」。不 是 「生產 者 」,卻 是 「所 有 者 」的這種特性,足以定義貴族
的階級性格。身爲所有者的貴族女性,除了擔負生育正統繼承者的最小限「再
生產勞動」外 ,還 享 受 「有閒階級」:
.lelsure class;的最大自由。
② 參照本書第三章第三節「家内/ 女性主義論」。
③ 日本的薪資結構,是認定年輕/ 低學歷層爲單身,故自結婚年齡前後即出現急
劇的上昇曲線,到了中年又趨於停滯。這種給付體系的理念,不是出自對個人
支 付 「職務給付」,而是以生命週期爲隱藏式前提的「生活給付」體 系 。
第九章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9.1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期女性主義
142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妥協,在歷史上只發生過一次,但不是一
次就結束了。資本主義自成立以來,幾 經 變 化 。爲了對應這些變化,
父權航刳與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制下的生產樣式與父權體制下的再生產樣式每次都被迫做些
微調整。
馬克思市場分析的理論預測力,只能達到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諸
國的帝國主義侵略動向。若只從市場內在的運動法 則 來 看 ,市場會隨
著其固有的波動法則,在景氣,不景氣之間來回擺盪,終陷入無可避
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免的大恐慌。爲避免這樣的問題,市 場 必 須 向 「外 部 」尋 求 ,且必須
誘導市場的運動法則不要在市場中自我完結。資本主義之所以必然會
轉化爲帝國主義,表 現 了 市 場 對 「外 部 」明顯的依存性。結 果 ,經濟
轉化 爲 戰 爭 經 濟 。只 要 戰 爭 的 龐 大 「消 耗 」,像 黑 洞 ( b la c k h o le )似

地 存 在 於 市 場 「外 部 」,將市場中過剩的供給全部吸收,恐慌便無由
發 生 。戰爭是經濟的傾銷場,對資本主義而言,這已是不可或缺的另
一 個 「自然」。誠如馬克思所作的預測,最早的帝國主義戰爭—
— 第
一次世界大戰—
— 起於十九世紀末列強的帝國主義侵略。
藤枝?零子把二十世紀的女性解放運動分成二個階段,二十世紀初
的女性解放運動爲第一期女性主義;6 0 年 代 起 至 7 0 年代的婦女解放
運 動 (W o m e n ’s L i b e r a t io n )浪 潮 ,則爲第二期女性主義。第一期女性

主義,
無論在歐美還是日本,
都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掀起狂濤(藤枝,
1985 / 落合,1985a ) 。
有種似是而非的説法認爲,戰爭促進了女性解放。戰爭在男性的
各 項 活 動 中 ,是 最 神 聖 的 行 爲 ,是 女 性 最 後 始 能 攻 略 的 男 性 聖 域
(s a n c tu a r y ) 。① 然 而 ,
. 男 上 戰 場 之 後 , 「後 方 」的平時性別分工
體制即告解體。爲了代替原本在田裡、工廠工作的男人,女人不得不
拿 起 鋤 鍬 ,甚至連那些工廠内原被視爲「男 人 粗 活 」的車床工、鉚釘
工 ,也都由女人接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參戰諸國都呼籲女性配合
國 策 ,那不僅是發揮母性「增 產 增 殖 」,並讓孩子從軍報國而已,同
時也呼籲女性脫離傳統的家庭領域,進入男人的職業場域製造砲彈、
飛機以協助戰爭。這種訴求當然違反了「女性領域爲家庭」的 「醇風
美 俗 」,所以不得不轉以國策層次來呼籲女性協助戰爭。不管美國還

143
是 歐 洲 ,兩次大戰中訴求女性協助戰爭的國策海報不勝枚舉,其中最

第九章父
多 的 是 :「從事男性工作的妳 , 一 點也無損於女性魅力,」艱辛地傳
遞著雙重訊息。(
H o n e y ,1981)②

锥 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以協助戰爭之名「參與社 會 」的 女 性 ,在加人公領域後,不但獲
得實質的業績也得到了自信。由 此 ,女 性 也 學 習 到 :性別分工—
— 社
會領域的劃分及因此而來的性別配置—
— 不 是 依 據 「能 力 」,而是藉
著 「禁 止 」與 「排 除 」成 立 的 。
在 「後 方 」,這 種 似 是 而 非 的 論 調 促 成 了 女 性 的 自 治 :a m 〇n〇-
m y)。女性走入家庭外的空間,自信滿滿。
村上信彥在《日本婦女問題》
(1978)—書 中 指 出 ,連支持國家政策的國防婦女會,也對女性解放有
貢 獻 。在配合國策的大皇旗下,女人不用在乎婆婆的想法,夜間也可
以堂堂外出。③
女性的參加戰爭,表示國家已必須進人總動員狀態,當男性必須
大批開赴戰場時,要維持平時的性別分工自然非常地困難。以日本爲
例 ,戶長及其繼承人在十五年戰爭(
1931-1945)的初期是不會被徵召
的 ,但 是 在 接 近 戰 敗 之 際 ,連 戶 長 都 接 到 召 集 令 。變成母子家庭的
「後 方 妻 子 」或戰爭未亡人,只得自任家長支撐家庭。④
女性因戰爭所取得的實質業績及自信,即使在戰爭結束恢復和平
之後也不容易重回到原點,這在戰敗國的日本尤其如此。這不僅是因
爲戰敗國的男子人口折損率要比戰勝國高。戰爭除了要爭奪物資,也
是國家間意識形態(理念)的 爭 勝 ,當國家戰敗時,該國國民的理念也
宣 告 失 敗 。爲理念而戰的兵士們,復員返鄉後亦失去在家中的權威。
在戰後那段混亂的時期,無論哪一 國 ,皆處於要使家内與家外之「性
別角色分配」恢復平時狀態的轉型期;要 讓 女 人 「回 到 家 裡 」,戰敗
國男性遇到的的困難要比戰勝國大得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美諸國紛紛承認婦女的參政權。婦女參政
運動分別在英國(
W 18 年 )、德 國 (
1919 年 )、美 國 (
1920年 )獲 得 勝 利 ,
其背景之一,即是要求承認女性在戰爭中對國家的貢獻。用女性對國
144

家的貢 獻 ,交換政治權利,當然是極危險的。日本婦女參政權運動,
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期女性主義的潮流,所以被捲人十五
父 橄 雜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年 戰 爭 爲 國 效 力 。這 種 情 形 ,鈴木裕子的《女性主義與戰爭》(
鈐木,
1986)有詳實的敘述。

9 . 2 未婚女性勞動市場的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同時也是女性進入就業市場的時期。無論是
德國還是英國,除工廠勞工之外,護 士 、打 字 員 、接 線 生 、祕書等女
性員工皆不斷增加〇
這些女性或是在戰時被動員爲隨軍護士、
事務員,
戰 後 依 然 留 在 工 作 場 所 ;或 是 因 戰 後 經 濟 亟 待 復 興 ,男性勞工又不
足 ,遂得以進入工作場所。她們多半是失去丈夫的未亡人或是喪父的
孤 女 ,他們代替戰死的家長背負起一家的生計。
在這種戰爭經濟的成長過程中,雇用未婚女子的勞動市場得以成
立 。過去同樣從事生產勞動,卻被封閉在家内制生產領域的女性,而
今有了大量的家外雇用機會。在這個勞動市場中,與男性並肩工作的
女性們開始穿起男性的「商 業 套 裝 」,流行起墊肩或男風女裝的「商
業 服 飾 」。
但是勞動市場不僅是對 r 無家庭責任」的女性開放,從此女人就
有了我們熟知的 r 要工作還是要家庭」的兩難問題。在 這 時 期 , 「結
婚以前做事」遂成爲未婚女性勞工的常識。 「(
家庭外的)工 作 」選擇
既 不 存 在 , 「要工作還是要家庭」的選擇當然不成立。女性在結婚時
才 第 一 次 觸 及 「要(繼續)工作還是要(進入)家 庭 」的 問 題 。
「结 婚 前 暫 時 工 作 」的常識也就因此而成立。當然不是所有的女
性勞工都會結婚。
女性勞動市場中,除了尚未到適婚年齡的未婚女子,
還包括過了結婚年齡的非婚女性勞工。「職 業 婦 女 」這 個 用 語 ,意味
著 「嫁 不 出 去 」的老女人。而 且 ,不僅是未婚/ 非 婚 者 ,即使是已婚
女 性 ,也是在與先生死別或離別後,才會踏入女性勞動市場中。總而
言之,
當時的女性只要結婚就不能有職業,
有職業的女人一定無婚姻,
落 入 了 「要工作還是要家庭」二選一的矛盾。
r 要工作還是要家庭」的 矛 盾 ,還不至於動搖家長的家族制度。

145
需要女性雇用勞動力的資本主義,把它配置在女性生涯中,作 爲 「結

第九章父裉椬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婚 以 前 的 工 作 」,因而保存了生產領域與再生產領域的分離狀態。不
論是未婚/ 非 婚 ,「無家庭責任」的女性勞動者,被當做是與男性無
異 的 單 身 者 。資本主義下的生產勞動,仍 舊 與 以 「家 庭 責 任 」爲名的
再生產勞動不能兩立。
未婚女性勞動市場的成立,也 不 至於動 搖 「女 人 味 」的 規 範 。既
然認定結婚才能讓女人完整(或不結婚就不是女人),留滞勞動市場的
女性就被要求以中性勞動者的身分遵守勞動倫理。結婚只是轉變勞動
領 域 。已把這種社會規範内化的女性,即令在工作上多麽有才能,結
婚時仍然會毫不留戀地選擇辭職回家專心家務。而 在 「非 彼 即 此 」的
二 選 一 規 範 中 , 「結婚前以工作爲重,結婚後就以家庭爲重,」在各
別的領域中皆善盡所能的想法,是不會有任何理論上的矛盾。
既 然 ,結婚是女性的目標,留戀於職業生活的女性,往往被認爲
是 不 完全的女性。就工作可以因結婚而隨時中斷這點來看,未婚女性
勞動者不過是勞動場所的「過 客 」,即令是單身之人亦隨時可能因結
婚而被迫中斷。 「要工作還是要結婚」的社會規範,提供了不歡迎女
性成爲永久工作夥伴的一個好理由,又成了工作地點對女性差別待遇
的好藉口。
未婚女性勞動市場的成立,讓單身女性享受到「與男性無異」的
自 由 ,也 造 成 晚 婚 化 。第 一 次 世界 大 戰 後 ,威 瑪 共 和 (W e im a r )時期
的德國輿論便大嘆擁有職業及收入的女性,過著性放縱及享樂的生
活 。(住 澤 ,1985)她們成了消費文明的擁護者,而女性的晚婚也造就
了低生育率與小家庭化。

9 . 3 經濟恐慌下的家庭與凱因斯革命

戰勝國的美國與歐洲不同,美國國内從未成爲戰場,由於未成爲
戰事的目標,戰爭的影響也不像歐洲那般大。反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戰爭經濟中漁翁得利。
14 6

1929年 華爾街股市崩盤造成經 濟 騷 亂 ,大 恐 慌 時 期 來 臨 ,美國


被迫重整國内資本主義。
恐慌與戰爭一樣,
對女性地位的提高有貢獻。
父 權 雅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怎 麼 説 呢 ?因爲妻子往往取代失業的丈夫出面維持一家生計。她們替
代了權威失墜的先生,成 立 「妻/ 母 優 位 」的 家 庭 。 ( Elder , 1974)
一 般 而 言 ,不景氣時期的家庭,以及在經濟上居劣勢的少數民族
、 ethnic m in ority ,:家 庭 ,
通 常 有 強 烈 的 i 妻/ 母 優 勢 」之 母 家 長 傾 向 。
也 就 是 説 ,勞動市場雖然不能提供家長勞動者充分的就勞機會,卻開
放 了 一 些 雇 用 條 件 惡 劣 ,只 能 讓 「女人/ 兒 童 賺 零 用 錢 的 工 作 」機
會 。在 這 當 中 ,勞動市場的性別差異説發揮了作用,女性的就業機會
比男性還好。失業的丈夫代替太太洗衣及打掃的畫面,在恐慌時期的
家 庭 ,還有貧民窟的黑人家庭中屢屢可見。
大恐慌時期的美國,經驗了從未曾有的失業率。這造成社會的不
安 ,也動搖了父權體制。當時的美國 ,採用了以財政投資有效創造國
内供需的凱因斯經濟政策,此 即 「修正資本主義」。當 「自由市場」
預定的調和崩潰時,代 表 「總 資 本 」的 「政 治 」提 出 的 處 方 是 :「更
強化國家」。在 此 , 「看 不 見 的 手 」轉 化 爲 「看得見的國家之手」。
以財政投資融資政策作爲景氣變動安全栓,介 入 「自 由 市 場 」的政
策 ,即 成 爲 「自由主義」國家的任務。 「市 場 」不過是各個資本家的
總 合 。超 越 各 個 資 本 體 現 「全 體 意 志 」( v d o m e g en em le ) (盧梭),
國家這種第三因素—
— 既 不 是 敦 姆 斯 亦 不 是 市 場 的 「第 三 個 」領域
— 就被凸顯了。 '

資 本 主 義 於 凱 因 斯 革 命 以 後 ,或 多 或 少 地 轉 向 緩 和 的 「爽治經
濟 」。我們可以把凱因斯革命以後的「修正資本主義」,視爲一種以
國家爲主體的「統 治 經 濟 」 ;至於在史達林統治下以數個五年計畫實
行 的 蘇 聯 「計 畫 經 濟 」,也是由國家介人來調節生產、平 衡 供 需 ,故
亦可視爲統治經濟的極端變種,兩者之間只 是 「程度上的差異」。社
會主義經濟體制未必是在資本主義之後應該發展的階段,那不過是依
統 治 經 濟 的 「程 度 差 異 」所區分出的另一種經濟體制, 「收 斂 理 論 」
(con v erg en ce th e o ry )於 焉 誕 生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 「資本主義經

147
濟 體 制 」與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間是無法絕對區隔的。那只能根據
有無計畫性,以及意志決定主體的集中/ 分散程度(集權還是分權),

第九章父攉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來 考 量 其 由 完 全 的 「自 由 市 場 」到 完 全 的 「計 畫 經 濟 」之連續性
(continuity ) 。而 且 ,這 兩 極 復 因 「自由市場」較 需 要 國 家 的 統 治 ,
「計 畫經濟」更需要導入分權的市場原理,故彼此皆以相似的形態持
續 地 「收 斂 」著 。由這樣的立場發端,遂產生説明南斯拉夫「混合經
濟 」的 軟 性 「比較經濟體制論」 。(岩 田 ,1971)
戰爭亦爲統治經濟之一種。在國家以命運下注的「非 常 時 期 」,
持 有 「全 體意志」的人格性主體戲劇化地登場了。在 「國 家利益」的
名 義 下 ,資本與勞動者的配置被決定了。 「國家社會主義」者誤解戰
時 的 「國家主義」,看 起 來 猶 如 「社 會 主 義 」,其起因即在此。説不
定 這 並 不 是 「誤 解 」, 「國家主義」確 實 算 是 「社 會 主 義 」的 變 種 。
在統治經濟的各種形態中,處於危機的經濟會要求以戰亊及革命
等激烈的國家統治打開危局,危機比較和緩的經濟,則會選擇像美國
新 政 (N ew D eal )那樣比較溫和的國家介入方式。對 於 已 捲 \資 本 主
義 「世 界 體 系 」的諸國而言,危機是同時代性的產物,唯因其危機之
嚴重程度不同,對應策略遂分明暗兩造的論説,如今已有定論。
戰 爭 是 市 場 尋 求 的 「外 部 」,内 需 則 是 市 場 增 殖 於 「内在的外
部 」。選擇了戰爭這種「極致的外部」斷了前景的市場體系,唯有轉
向擴大内需(和平產業!)。那是以分配利潤給勞工來創造需求,如此
一 來 ,市場就像是啃食自己腳而壯大的章魚,凱因斯政策用這種圈套
抑 制 失 業 率 ,是以不自然的方式修正資本主義達成「革 命 」。

9 . 4 高度成長期與第二期女性主義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日本總算於1946年 讓 婦 女 取 得 參 政 權 。在
戰敗 的 日 本 ,取代復員後既無權威也無自信的男性家長的,是在戰爭
中 、戰敗後都不得不拼命幹活、自信滿滿的女性們。戰後亟待復興的
經濟並無餘裕挑選家長勞動者,企業界接受了未婚/ 非婚/ 脫婚的女
子 勞 動 者 。她們或是失去丈夫必須養育子女的戰爭未亡人,或是因兄
14

長去世不能不奉養年邁父母的小妹,還有因戰爭中同世代男性大量死
8

亡 ,被迫單身的年輕女孩。今天企業中那些一直工作至退休,而且做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到管理職位或中堅幹部的職業婦女先驅中,就有不少人是在那個時候
投身工作的。
隨 著 戰 後 的 復 興 ,企業又對女 性 勞 工 關 上 了 大 門 。1962年媒體
曾大肆炒作「女大學生亡國論」。在 當 時 ,女性即使受過高等教育,
「結了婚就是主婦」的 説 法 ,仍成爲一種常識。
1950年 代 ,女性在社會運動上發揮壓倒性的力量。1954年 ,杉
並區一名主婦發起禁止核子試爆的聯署運動,很快地即邀集到一千萬
人 的 支 持 。反 對 戰 爭 維 持 和 平 的 「母 親 大 會 」在各地獲得極大的成
功。
但 是 戰 後 自 5 0 年代起的女性運動盛況,並不能稱之爲第二期女
性 主 義 。戰敗之後的女性力量,爲什麼很快就隨著戰後「女 人 回 家 」
的運動起舞雖仍是個謎,但當時凝聚女性力量的婦女參政運動,的確
已 因 1946年的新憲法意外地賦與婦女參政權,暫時達成目標後失去
目標,而被勸退了。完 成 「政 治 平 等 」的女性運動,已不再質問形式
平等背後的實質不平等。女性的戰略目標,轉 向 「母 親 式 」的 反 核 •
和平運 動 。身 爲 「家 庭 」領域的負責人,女性不但不對自己的角色有
所 質 疑 ,反而積極接受該角色。母親運動無論多麽強有力,也只是爲
了補強父權體制,自然無法使其動搖。
第二期女性主義,自 6 0 年 代 起 至 7 0 年 代 ,在各先進工業國家中
幾 乎 同 時 出 現 。在 美 國 ,這只是甘迺迪政權下公民權運動的一環,算
是黑人人權運動 (black p o w er )的副產品,直 到 6 0 年 代 末 ,女性才把
與種族歧視(ra cism )出發點不同,主張亦不同的性別歧視(sexism )當
做一種反對運動來經營。
日本的女性主義大約也在此時成立,誠如經常被誤解的,日本的
婦解並不是來自美國婦女解放運動。日本確實受到美國的影響,但無
論是當時的歐洲還是日本,皆適逢高度產業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共通的
問 題 ,那也就是先進工業諸國女性共有的問題。
第二期女性主義,只有在高度發達的產業社會,才以首度形成的

149
「女 性 問 題 」爲 其 背 景 。在各種混沌不明的狀況中,單僅是對壓抑女

第九章父慠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性 的 「封 建 遺 制 」覺醒 的 女 性 ,是無法化解其與「近 代 自 我 」間的糾
葛 。第三世界的女性問題與先進工業諸國的女性問題,雖在同時代出
現 ,其内容卻有很大的區別。第三世界的女性,往往把先進工業諸國
婦解女性的要求,看成是豐衣食足後自尋的煩惱,其實第二期女性主
義只有在先進工業諸國,且只有在那些地方才有成立的根據。
簡 單 的 説 ,其根據就是對女性而言的家庭「近 代 」之 完 成 。
日 本 的 1960年 代 ,是 一個戲劇性的時 代 。日 本 的 「近 代 」,經
6 0 年 代 高 度 成 長 期 而 完 成 ,當 然 「近 代 化 」自明治維新起,即百年
一 以 貫 之 的 發 展 下 來 ,但 是 其 間 變 化 一 直 頗 有 起 伏 。日 本 的 「近代
化 」有 二 大 關 鍵 ,第一次是由甲午•日俄兩戰爭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 本 資 本 主 義 成 立 的 明 治 末 期 〜大 正 時 代 ;另 一 個 則 是 I 9 6 0 年 代 。
這 兩 大 關 鍵 ,分別對應著第一期女性主義與第二期女性主義。
日 本 的 「近 代 」在 6 0 年 代 完 成 ,這 種 説 法 ,對 於 一 般 人 而 言 ,
聽起來或許滿奇怪的。因爲在常識上,日 本 「近 代 」是始於明治維新
之 時 。社 會 學 者 不 用 過 於 漫 長 的 r 昭 和 」年 號 ,而稱昭和三十五年
(I 960)爲 「高 度 成長元年」。以此高度成長元年爲分界點,其前後的
日本社會曾發生戲劇性的變化,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由幾個指標清楚地
看出。
譬 如 日 本 的 勞 動 人 口 中 ,受雇 者 超 越 自 行 營 業 者 人 數 ,正 是 60
年 代 初 期 。至高度成長期爲止,雖 説 日 本 已 「近 代 化 」,但仍有半數
以上的日本人還在家内制生產樣式下工作。而且其中還有近半數的人
從 事 農 業 。就近代化指標之一的人口都市化比率來看,1950年只有
3 7 . 5 % ,至 6 0 年代貝!J 已 高 達 63.5% 〇經 過 5 0 年 代 蜂 起 的 「向都離
村 」現 象 ,半 數 以 上 的 日 本 人 於 6 0 年 代 成爲 都市移民第一代,該時
期 的 核 心 家 庭 比 率 爲 6 0 . 2 % ,以 6 0 年 代 爲 界 ,家 庭 人 數 由 平 均 近 5
人急速下滑至3 人 多 (
6 0 年 4.97人 ,7 0 年 3.69人 : 。女性平均生育人
數 在 6 0 年代跌破了 2 人 。該時期不僅是走向核心家庭化,還進行著
150

小家庭化。也 就 是 説 ,都市/ 受雇者/ 核 心 家 庭 ,還 有 只 生 2 個 小 孩 ,


這些今日爲我們所熟知的典型「近 代 」家 庭 ,已成爲大眾化的事。
父權雅制與資本主義馬免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在受雇者/ 核心家庭中,女人首 次 可 以 「在婚後就變成主婦」。


第 一 ,她們不用從事家内(
生產)勞動而成爲專業家事者;第 二 ,除了
她 以 外 ,核心家庭中沒有其他成年女性(婆婆、小姑),既沒有競爭者,
她 們 自然成爲「主 婦 」。
但 是 這 種 「主 婦 」,
失去了可以指揮的下女,
她們是必須動手做家事、親自育兒的家事勞動者。
對男 性 而 言 ,高度成長期是所謂「(日本)一億人口全部薪水階級
化 」的 完 成 ,對女人而言,則 是 做 「薪水階級的妻子」= 「太 太 」,
實現往上爬的夢想。但是當大家都變成「薪水階級的妻子」時 ,那種
往上爬其實是意味著女性轉而淪落爲「專 業 家 事 者 」。經 過 6 0 年代
的高度成長期,日本的社會完成了最近代的性別角色分工—
— 滅私奉
公的企業戰士及在後方支持著他專心於家事•育兒的妻子—
— 並且普
遍 化 。女性主義稱它爲「父 權 體 制 」,這 個 「父 權 體 制 」完全是近代
的 ,與封建遺制的父權體制性質有異。

9 . 5 主 婦 的 大 眾 化 與 「女 性 階 級 」的 成 立

經 過 6 0 年 代高度成長期,日本完成了「近 代 化 」,與 這 同 時 ,
家 庭 「近 代 化 」的 完 成 ,則意味著在都市/ 受雇者/ 核 心 家 庭 中 ,
「丈夫上班/ 妻 子 守 家 」的近代型性別角色分工已經完成並且大眾
化 。就女性的生命周期而言,在結婚以前的 「臨 時就業」,因結婚或
生 育 機 會 「進 人 家 庭 」的模式—
— 説是現代其實完全是古典的!—
當時已經定型。
「結 婚 就是主婦」的中產階級上昇夢想,雖 然 因 「(日本)一億人
口全部中產階級」化而得以完成,可是在根據經濟條件, 「小孩最多
生 二 個 」,簡 簡 單 單 的 「中產階級」家 庭 中 ,女人即使成爲百分之百
的再生產者亦不能就此安然度日。育兒期以後的中產階級妻子,遲早
會 陷 人 孤 立 與 不 安 的 心 境 ;傅 利 丹 在 《女 性 的 神 祕 》 CFem inhe
M y stiq u e ) ---- 幾乎都弄錯成 Fem inine M is ta k e ---- (日本譯爲《新女
性的創造》,(
Friedan ,1963)中描寫的中產階級妻子的不安與不滿,

151
至一九六 b 年 代 末 ,已成爲日本「中產之妻」們普遍共通的現象。

第九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二期
1970年 日 本 婦 解 初 試 啼 聲 。擘劃第二期女性主義的女性解放運
動旗手原為新左翼的女性們,她們是失望的女性馬克思主義者;在其
背 後 則 有 著 呈 現 「主 婦 狀 況 」,身 爲 「沈 默 大 多 數 」( silent m ajori ­
ty ) 的女性層之共感及支持 。婦解曾經受到許多誤會及中傷,不過一

旦她們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女性層時,那種形象立刻會被理解,也生
成了許多草根性的女性運動。因爲第二期女性主義所質疑的,不是女
性 的 人 權 ,而是近代型性別角色的分工,從質疑視爲當然的 r 主 婦 」
角 色 出 發 。 「女 性 問 題 」在此 轉 換 爲 「女 性 主 義 」。第二期女性主義
的 女 性 r 問 題 」不 是 社 會 的 「不 公 正 」,而 是 社 會 視 爲 正 常 的 「結
構 」本 身 。
於工業化完成過程中,在先進工業各國同時成立的第二期女性主
義 ,有許多超越國界的共同特點。那與前工業化社會的第三世界女性
問題有相當的差異。比起階級差異,她們更強調性別問題,並視之爲
欲解除異化與壓抑結構的首要條件,這樣的想法是有其根據的。
於是,
階層化的壓抑女性的物質基礎落入了雙重異化中,女性先因主婦之身
而 被 異 化 在 生 產 勞 動 外 ,然後又被要求從事無給付的再生產勞動工
作 。 「性 階 級 」( sex class )的 概 念 ,遂在這種社會背景中成立。在此
時 期 ,女性因同爲被壓抑階級且利害共通而結合成層,她們有充分的
理由第一對資本主義,第二對父權體制進行雙重挑戰。在 此 背 景 下 ,
第二期女性主義猶如燎原之火,在女性層間擴大。

註釋

①在性別分工中,無論何種社會的r 戰 鬥 」行爲皆由男性獨占。「戰 鬥 」以女性


爲 禁 忌 ,戰 士 及 武 器 以 女 性 爲 「穢 物 」而 遠 避 。若以動物行 爲 學 而 言 , 「戰
鬥 」是男人爲了食物及女人進行的勢力範圍之爭,讓原應該由他們保護的女人
到 前 線 去 ,就破壞了他們對戰士身分的認同。對 美 國 E R A 運動最惡劣的攻擊
之 一 是 ,「男女要平等,
女人也要去當兵」這 樣 的 邏 輯 ;在新聞節目的訪問中,
152

年 輕 的 G I 困 惑地表示:「如果是這樣,真不知是爲了什麽去作戰。」

I ) 穆 琳 . 亨 尼 Maureen Honey'分 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針對美國女性訴求配
父 枨 體制與 资 本主義

合國策的海報,顯示國家一方面呼籲女性打破角色,另一方面又矛盾地要求女
性保持著女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 國 、英 國 、美國配合國策的海報,京都
工藝纖維大學的美術工藝資料館收藏甚豐,竹内次男正致力整理。請參照{朝
曰畫報> 1986年 5 月 3 0 日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美海報」。
③ 一種社會現象,它本身既不是百分之百的惡亦不是百分之百的善,對女性的影

響也是多面向的。一般公式性的見解認爲,戰爭即是對人民的壓抑,很難導出
5L 村 上 所 説 :戰爭甚至對女性解放有貢獻的看法。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④ 巴赫奥芬指出,「被認爲最接近母權制」的北美印地安族CIroquoi)女 性 ,之
所以具有選擇首長及決定重要婚姻的權利,是因爲男性因戰鬥及狩獵長期不在
家 中 。(
上 野 ,1986a )在先進諸國中,男女相當平等的瑞典「文 化 傳 統 」,據
參與女性運動的瑞典女性説,是 「來自維京海盜傳統之故」,男人們長期航海
到 外 ,故鄉的女性們遂形成自治區。
第十章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10.1 M 字型就業

6 0 年 代 的 高 度 成 長 期 ,對 資本主義而 言 是 一 個 新 的 開 始 ,日本

153
的 「近 代 」完 成 ,同時也開始解體。在家庭與女性方面, 「結婚就是

第十章父權趙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主 婦 」的 性 別 角 色 分 工 規 範 成 立 , 「主 婦 的 地 位 」就由根基開始崩
潰 ,「主婦勞動者」誕 生 。
6 0 年 代 高 度 成 長 期 ,形成了以愛家主義爲理想的性別角色分工
規 範 ,當女性被關人家庭之時,女性亦由家庭被引入勞動市場。但 是 ,
這 與 「近 代 家 族 」的性別角色規範並不牴觸,換 句 話 説 ,仍 保 有 「父
權 體 制 」—
— 多麼奇怪的方法—
— 的已婚女性勞動市場已成功確立
了。
由 女 性 受 雇 者 的 配 偶 關 係 結 構 比 來 看 ,1 9 6 2 年 未 婚 女 性 占
5 5 . 2 % ,已婚女性占4 4 . 7 % ,但 已 婚 者 中 有 12.7%爲寡婦/ 婚者等所
謂 的脫婚者,有配偶的女性只有3 2 . 0 % 。而在約二十年後的1981年 ,
未 婚 女 性 占 3 2 . 1 % ,已 婚 女 性 占 67.9% :其中有配偶的爲5 8 . 0 % ,夫
死/ 夫 離 者 佔 9 . 8 % : ,情況完全逆轉。因此在高度成長期之前,職業
婦女是指未婚女性「結婚前的臨時工作」,不然就是錯過婚期的單身
女性或是努力維持家計的寡婦,這樣的常識大概是正確的。留在勞動
市場中的女性,或是尚在婚前還是婚外,或 是 脫 婚 ,結婚與工作被視
爲是不能兩全的。
女性保有工作就不能結婚,
結婚當然就不能有工作。
在高度成長期的十年間,未婚者與已婚者的比率發生逆轉。但是
已婚女性加人勞動市場,或是女性結婚後仍然留滯在工作崗位上,並
不 意 味 著 「工作與家庭可以並存」。仍有許多未婚女子勞動者,因爲
結 婚 或 者 生 育 而 辭 掉 工 作 。作爲再生產者的女性角色與生產者的角
色 ,仍然是不能並存的。已婚女子加人勞動市場,僅只是因爲再生產
者的女性角色明顯縮短—
— 後育兒期的提早開始 C 這並非女性找到再
生產者角色與生產角色並存的理由,而是因再生產角色快快結束後再
度回到生產者的角色。換句話 説 , 「工作與家庭」的 兩 全 ,於某種意
義 上 是 達 成 了 ,但 不 是 同 時 達 成 ,而是依生命階段;'life s ta g e : ,把
時期錯開才得實現。
我們也可以由女子勞動力率的年齡階級結構來觀察這段經過 。〔圊
彳54

3〕1960年 ,高 度 成 長 元 年 ,勞 動 力 率 曲 線 以 20 ~ 2 4 歲 爲 尖 峯 期 ,

之後即平穩地下降,在 1981年 時 40 ~ 4 9 歲間 又 出 現 另 一 個 高 峯 ,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呈 現 「M 字 型 」變 化 。生 命階段第 二 期(
生產/ 育 兒 ;
的 25 ~ 3 4 歲
之 間 ,勞 動 率 一 度 下 降 ,並 於 19 8 0 年 前 後 到 達 最 低 點 ,其後又有上
昇 傾 向 ^ M 字 型 的 谷 底 部 分 ,因 與 受 雇 情 況 有 關 ,故此説明了職業
馬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與 育 兒 ,也就是資本主義下的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無法求得兩全的
原 因 。8 0 年代以後生命階段第二期女性勞動力率的上升,意味著女
性 受 雇 勞 動 力 的 增 加 。在 美 國 ,女 性 勞 動 力 率 曲 線 早 已 不 再 出 現 M
字 型 ,不再於生產/ 育 兒 期 下 降 ,〔圖 4〕
這當然是因爲女性已付出很
大的成本及犧牲。① -
在 自 行 營 業 者 的 生 活 中 ,再生產勞動與生產勞動的權衡不是問
題 。在家内制生產樣式之下,女性往往同時是生產者亦是再生產者,
甚至被強制兼任兩者。例 如 ,農家的主婦就沒有成爲只負責家事/ 育
兒之專業主婦的自由。
觀察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後半的女性勞動力長期變化會發現,
那 幾 乎 是 穩 定 而 不 曾 有 大 變 化 。 〔圊 5〕德 國 、法國等工業 化 落 後 的
「二流資本主義國家」皆是如此。很早即步人產業革命期的英國與美
國 ,其女性勞動力率雖曾在工業化過程中一度大幅下降(將女性逐出
勞動市場後 ),但至前世紀末又開始逐漸上昇。1 9 8 0 年 ,先進資本主
義國家的女性勞動力率都縮減至 5 0 % 左 右 ,日本在這個過程中,則
8
o
_
J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73.6
7
o
_
6
o
_
5
勞 動 力 率 (%)

o
_
4

155
o
_
3

第十章父權禮制與資本主義
o
2
o
-

第三期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平
i 1 i i i 歳
19 24 29 34 39 44 49 54 59 64 以 均
歳 .h
% % % % % % % % % % % %
1960 年 49.0 70.8 54.5 56.5 59.0 59.0 46.7 25.6 54.5
1970 年 33.6 70.6 45.5 48.2 57.5 62.8 63.0 58.8 48.7 39.1 17.9 49.9
1975 年 21.7 66.2 42.6 43.9 54.0 59.9 61.5 57.8 48.8 38.0 15.3 ,45.7
1980 年 18.5 70.0 49.2 48.2 58.0 64.1 64.4 59.3 50.5 38.8 15.5 47.6
1985 年 16.6 71.9 54.1 50.6 60.0 67.9 68.1 61.0 51.0 38.5 15.5 48.7
1987 年 16.6 73.6 56.9 50.5 61.3 68.4 68.4 61.8 50.8 38.5 15.4 48.6

圖 3 女子各年層勞動力率的演變
資 料 出 處 :總 務 廳 統 計 局 「勞 動 力 調 查 」(
婦女敫育矸究會, 1988, 54)

_註:圖 中 數 字 爲 1 9 87年的數值
歳以 上

75

70

75

女子各年層勞動力率的演變(國際比較)
5
6
〜9
6
o 〜4
6 6
5〜9
5 5
-

50

54
4〜 4

45

49
o 〜4
4 4
5 5 9
3 3

(婦女教育研究會, 1988,55)
-

30

34
5(19
2 2

圖4

20

24
5

9

1
1
1

2〇3
父柑*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馬克思主義之女 主義

tt
I :女子合計
6
n :已婚女子
o
5
o
労 働 力 率 (%)
4
o
3
o
2
o

157
1890 19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〇(年)

第十章父櫬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圖5 女子勞動力的長期變動(1 8 9 0 〜 1 9 8 0 年 )

未經驗到女性勞動力率大幅下降的情形。在工業化= 受雇者增加的過
程 中 ,女子順理成章地由家內勞動者變爲家外勞動者。
因 此 ,談到工業化以後的日本「近 代 」,有必要正確檢視女子受
雇的勞動力率。以〔圖 6]來 看 ,1960年的女性受雇者,大抵都是未婚。
經 過 高 度 成 長 期 的 十 年 ,女 性 受 雇 者 確 實 增 加 了 ,不過變化出現在
3 5 歲以後的年齡層,也就是後育兒期的女性們。

10.2 「主 婦 勞 動 者 」的 誕 生

r 主婦勞動者」一辭實在是奇妙,就在二十年前左右,—般 「常
識 」還 認 爲 :是主婦就不是勞動者,是勞動者就不是主婦。 「主 婦 」
一 向 以 「無業 」爲 其 前 提 3 經過十年高度成長,成就了以主婦爲勞動
者的已婚女性勞動市場。② 「主婦勞動者」的成立條件,有幾個可能
的 因 素 。大 致 説 來 ,包 括 將 已 婚 女 性 推 出 push )家 庭 ,以及把女性
由家庭拉入(pull)勞動市場等二種因素 。(上 野 ,1982幻
在推 力 方 面 ,最大的因素當是因出生人數減少而導致後育兒期的
提 早 。以昭和二十一年(1946)生的人爲基準,
平均初婚年齡爲25.3歲 ,
158
父撖體刳與資本主義
馬 克 思 主義之女

圖6 女子各年層雇用率的演變

一 年 後 於 26.5歲生下第一個孩子,隔 二 年 後 的 28.5歲時生下第二個
主義

li

小 孩 ,此 後 即 不 再 生 育 。等她們最小的孩子到達就學年齡時恰好是
35.0歲 。即令她們已經社會化,接 受 「爲人妻爲人母」的女性角色,
該模式的有效時間也只到3 5 歲 爲 止 ,之後女人就要面對來得太早的
「餘 生 」。傅利丹所描寫的「郊外中產階級之妻」的 孤 獨 ,在育兒期
之後成爲無可逃避的現實。
育兒期的女性除了孤獨與閉塞,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不 過 ,這
段時期的女性還是專心致力於母職,作個百分之百的再生產者。後育
兒期母性的空虛及不安,不是育兒期當中的女性所能理解的。如果想
延緩後育兒期的「母職退休年齡」,
最好是持續地生育子女。
事實上,
明治時期出生的女性平均在'25.5歲 至 38.0歲 的 約 十 三 年 間 ,連續生
產六至七人的子女,她們在最小的孩子成年前已經死亡。
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率(
每一位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數) , 在
1905年 是 5.11人 ,
到 1981年 已 落 至 1.74人 ,
至 1989年 則 爲 1.57人 。
跌 破 二人是在6 0 年 代 。 「兩個小孩恰恰好」的 規 範 ,在 6 0 年代突然
定 型 。日本社會抑制生育,根本用不著國家出面強制規定,僅只一個
世 代 就 完 成 了 。 ③ 而 且 ,那 是 基 於 「經 濟 因 素 」的 市 場 性 「自由放
任 」之 間 接 統 治 ,以一種看似爲當事者自由選擇結果的方式實現。
女 人 們 只 生 「兩 個 小 孩 」,當 然 是 因 爲 她 們 只 能 生 「兩個小
孩 」。資本主義已經不再要求女性終生都是百分之百的再生產者,而

159
是進人了她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的階段。
第二個推力因素,
是家事勞動的大幅省力化 d6 0 年代的技術革新,

第十章父權體制與
把禁止從事戰爭活動的日本經濟,朝内需方向擴大。市場雖無法尋得
「海 外 市 場 」這種外在的新天地,卻 找 到内 在 的 「外 部 」,就是以位
居市場之外的家庭作爲内在的新開發地。猶如無所不在的家電製品開
發/ 普 及 一 般 ,資本主義迅速地將大部分的家事勞動急速地社會化=

资 本主義第三期
商品化。
這 種 「内需擴大」路 線 ,將 内 在 的 r 外 部 」啃 蝕 殆 盡 ,其中有一
種 「賞 花 酒 經 濟 」(
譯 者 註 :庶 民 們 為 了 消 费 而 有 的 生 產 行 為 ,是一種
「自 製 自 用 」的 消 費 經 濟 ) 的 循 環 論 法 。女性受惠於 家 電 製 品 ,家事勞

動所需勞動力大幅降低,家庭内只留下既無法省力化亦無法機械化的
育 兒 勞 動 ;而且就後育兒期這一段落來看,家事勞動也已失去健康成
人女性二十四小時從事勤務之實質内容,女性們不必二十四小時皆獻
身 於 家 庭 ,可以去上班,而那同時亦是爲了添購家電製品。於是便落
入 這 樣 的 一 種 循 環 :家事省力化機器把女性由家庭往外推,女性爲了
出外工作非依賴家事省力化機器不可,而爲了買那些東西又必須出外
賺錢。
這 種 情 況 ,與農家的兼業化過程相似。受惠於機械化農業機具,
農民可以出外去工作,又爲了出外工作而非有農業機具不可,產生一
種爲了買小發財出外工作的循環性兼業化過程。在這過程中得利最多
的 ,當然晕賣農業機具的廠商。農民爲了得到自己要買的東西出外工
作 。 「内需擴大」的 圈 套 ,市場猶如章魚吞食自己的腳般,蠶食著它
的 「外 部 」。
女 性 們 到 外 面 工 作 ,同 樣 是 爲 了 購 買 「三 種 神 器 」或 稱 爲 三 C
的家電製品。她們是爲了創造自己出外工作的條件而不得不工作。高
度 成 長 期 的 「富裕生 活 」、「中上生活水準」,就是靠著將女性推人
勞動市場而達成的。

1 0 . 3 兼 差 就 業 的 「發 明 」
16

如 果 只 有 家 庭 方 面 要 求 女 性 就 業 ,即使家庭提供了一些可能條
o

件 ,但只要勞動市場中尚未有需要女性的條件,女性出外工作之事就
父權 « 制與資本主義

不可能實現,也就是若非同時有推力及拉力,主婦不可能勞動者化。
苦於長期勞動力不足的6 0 年 代 「經 濟 成 長 」 ,具有將女性拉人
勞動市場的潛在力量。但近代型父權體制—
— 拼命三郎型薪水階級的
先 生 ,以及全職主婦的妻子—
— 的結構既已確立,將已婚女性拉出來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就有一些困難。只要受雇勞動與主婦角色牴觸,女性就無法走出家庭
到外 面 工 作 。
資本主義必須解決薪資勞動與家事勞動間「非 彼 即 此 」的矛盾關
係 。因爲這種強制性的「二 擇 一 」矛盾是由資本主義造成的。具體而
言 ,只要強制女性去做「朝 九 晚 五 」的全職勞動,就只能錄用無家庭
責任的未婚/ 非婚女子勞動者進入勞動市場。於是資本主義妥協了,
它們提出劃時代的發明—
— 兼差就業。
兼 差 就 業 這 個 劃 時 代 的 點 子 ,是 像 「哥 倫 布 的 蛋 」一樣的新發
明 。爲了將主婦勞動者拉入勞動市場,企業改變了想法,原本是由女
性生活配合勞動型態,如今則是由勞動型態配合女性生活。此 外 ,在
女性方面,走出家庭的推力因素也已相當成熟。不 過 , 「只生兩個小
孩 」的後育兒期早期化,確實讓母親的角色縮小,但並不是完全變成
零 。主婦猶豫是否外出工作的唯一原因,是不想讓孩子變成鑰匙兒。
因爲育兒的再生產勞動,是讓她們選擇家庭的最大原因。無論現在或
從 t r ,主婦的底線都是子女回家的時間。兼差的就業形態,提供女性
一種不會與主婦角色牴觸的新型勞動形態。
值得注意的是,這 項 發 明 ,並不是出自女性的要求,而是因爲企
業 的 需 要 。資本主義唯有在需要女性勞動力時,才招募女性加人勞動
市場。
兼差就業形態的起源爲何,尚未有定論。似 乎 是 起 源 於 6 0 年代
初 期 的部分 大 企 業 ,之後遂波及整個6 0 年代其 他 企 業 。而在政府勞
動 統 計 的 分 類 項 目 中 ,正 式 出 現 「短時間就職業受雇者」,已 是 70
年 代 。這説明勞動行政當局長期以來並未能掌握短時間受雇者的實

1
態 ,以致於連其存在都未能表現出來。兼差勞動者不被認爲是正式員

6
工 ,不僅沒有雇用契約及社會保險,亦不適用最低薪資制。至 6 0 年

1
第十章父攉體制與
代 初 期 ,女性薪給勞動的一般形態(
無論在何 時 ,女性都在家事勞動
之 外 持 續 著 薪 給 勞 動 仍 是 做 家 庭 加 工 。在工廠製造業發展以前,惡
質的家內制薪給勞動就是家庭代工。「在家裡可以做的工作,」現在
仍 然 存 在 媒 體 的 「求 職 」欄 中 。④企業依賴下游廠商,下游業者則多

本主義第三期
If

依賴家庭代工。所謂家庭代工,就是進人家庭中的工廠末梢。這又被
兼差的勞動取代。
女性不再守著家庭副業,
成爲兼差勞動者出外工作,
兼 差 勞 動 按 時 計 酬 ,比起家庭代工還要好。在 高 度 成 長 期 結 束 時 ,
「短 時 間 就 業 受 雇 者 」已 有 2 1 6 萬 人 ,占總受雇人數的6 . 7 % 。就女
性 受 雇 者 而 言 ,則 占 1 2 . 2 % 。之 後 的 7 0 年代一直在增加,1985年 ,
已占女性受雇者的2 2 . 0 % 。換句話説,女性勞動者五人中有一個人是
兼差,
其中多數是有配偶的女性勞動者。
這些兼差就業的主婦勞動者,
被納入日本勞動市場結構,成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4 日本資本主義的選擇

如 前 所 述 ,日本的資本主義,在戰後復興與高度成長過程中,曾
爲長期的勞動力不足所困擾。6 0 年代這種勞動力不足的現象更爲嚴
重 ,則是因爲高等教育的普及化。1960年 ,高度成長元年的高中升
學 率 男 子 爲 5 9 . 6 % ,女 子 則 爲 5 5 . 9 % , 而 至 1980年 男 子 爲 9 3 . 1 % ,
女 子 爲 9 5 . 4 % ,幾 乎 到 了 「全 部 」升學的水準。勞動市場中不足的,
不是管理部門或意見決定部門。而是年輕/ 單身/ 低 學 歷 ,即中學畢
業 的 勞 動 者 所 負 責 的 低 薪 資 / 不熟 練 / 純 協 助 型 / 不 安 定 雇 用 (

l i : 即 precarious employment意 為 就 業 狀 態 不 规 則 、屬 臨 時 性 、短 時 間 ,

薪資又 未 達 平 均 勞 工 薪 資 水 準 )的 基 層 部 門 。中學畢業的勞動者變成一
般 所 説 的 「金 雞 蛋 」,要補充這種部門的勞動力變成很困難。爲了補
充這類部•門不足的勞動力,日本的資本主義有以下幾個選擇。
第一是自動化。技術革新與其後相繼而來的設備投資,確實會大
幅提高工場的勞動生產性,並使現場作業部門的人員大幅削減。在機
械制大工廠的廣大空間中,生產線以無人方式生產運轉,值勤的只有
.
— 62

少數以電腦進行生產管理的人員,這種景象一點也不稀奇。廠商亦明
父 梪 然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顯減少現場作業部門的人員,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金 字 塔 型 」,變成
管理部門相對增加的「鑽 石 型 」。
但是仍然有自動化無法解決的部分,還有自動化無法取代,以人
… 馬尤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爲對象的服務部門等,依然存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對 於 此 問 題 ,
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一是已婚女 性 ,二 是 高 齡 者 ,⑤三是—
— 日本
資本主義未採用的選項—
— 移民勞動者。
第三項選擇,廣爲先進工業國都採用,唯有日本不採用此方法。
美國自建國以來,就非常依賴包括黑人奴隸在内的移民勞動力,歐洲
亦隨著歐洲共同體的成立,讓商品市場與勞動力市場自由化,歐體内
部本有南北問題,大 批 勞動力由「南 」方 諸 國移居富足的「北 」方 ,
也就是西德。像 希 臘 人 、土耳其人等出外勞動者,德語 半 調 子 ,教育
水 準 又 低 。他們只能進入位於勞動市場最底層的現場作業部門及服務
部 門 。他們是移民勞動者,定居在都市中,造成貧民窟及貧窮、犯 罪 、
賣春等各種問題,社會福利的成本隨之大增。更 糟 的 是 ,他們與下層
德國人競逐工作。瀰漫在貧窮德國人之間的憤懣與敵意,很容易轉向
種 族 主 義 。近年新納粹在德國抬頭,就是以下層中產階級德國人對移
民勞動者的敵意及反感爲基礎。至於美利堅合眾國的種族歧視,就更
不 用提了。
日本如果實施勞動市場的「開 國 」,會 怎 樣 呢 ?亞 洲 中 的 「南北
問 題 」,是 否 會 因 「南 」方諸國勞動力大量移入日本而一舉爆發?現
在雖然有很嚴格的出入境管理法,鑽漏洞非法入境或用假簽證工作的
事 仍 是 層 出 不 窮 。5 0 年 代 中 ,日 本 國 内 的 「南 北 問 題 」,曾表現在
大 量 「向都(市)離村(鄉)」的現象上,現 在 猶 如 r 亞洲之東京」的日
本 ,恐怕也會有大批亞洲人湧人。毋庸以西德爲例,都市的住宅問題、
貧 窮 、犯罪等等都市病象已歷歷在目。此 外 ,日本人排他的國民性亦
是 問 題 ,就連歸國子女以及由中國大陸歸返者,都會碰上令他們刻骨
銘心的差別待遇—
— 這些都是日本政府官員曾經考慮過的事吧。他們
選擇死守勞動市場的 r 鎖 國 」防 線 ,維持惡名遠播的出入境管理法,

163
眼睁睁地看著難民要求收容,儘管國際輿論的壓力極大,政府仍然甘

第十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受 惡 評 ,頑 強 固 守 「鎖 國 」狀 態 。商品市場長期承受内外的「開 國 」
壓 力 ,除 了 「米 聖 域 」(
譯者 註 :曰 本 的 稻 米 市 場 已 於 1991年 開 放 ,但仍
以 追 加 關 稅 的 方 式 保 護 國 產 米 價 )之 外 幾 乎 已全 部 自 由 化 ,但是勞動市

場 的 「開 國 」,就一直未能實現。日本資本家一定知道,導入移民勞
動力可得的利益,不如因此而要支付的成本。
日本的資本主義,當然不會因此而放棄利用便宜的亞洲勞動力,
他們不把移民勞動力引入日本,而是選擇在這些外國勞動力的原居住
地 ,直接設立合作企業、跨 國 企 業 ,在當地生產。如 此 一 來 ,企業可
以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及原料,玩弄著毋庸支付產業廢棄物公害成
本 ,就可以獲得成品的把戲。日本資本主義的選擇,是將成本盡量壓
到 最 低 ,利益擴增到最大,這確實是完全「合 理 」的 選 擇 。

10 . 5 資 本 主 義 與 父 權 體 制 的 第 二 次 妥 協

不能得到 移 民 勞 動 力 的 國 内 勞 動 力 市 場 ,只有轉向女性及高齡
者 。主婦正好具備了既是女人又是中老年這二種(惡)條件,她們是中
途進用,有家庭責任/ 不熟練的勞動者,在全面不利的情況下加入勞
動 市 場 ,變成低薪資/ 純協助型/ 不安定雇用的勞動者。
主婦的勞動者化,被稱爲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第二次妥協。名
爲 「維多利亞妥協」的第一次妥協,是以先生爲百分之百的生產者,
妻子爲百分之百的再生產者,造就出全職專業主婦的近代型「性別角
色 分 工 」 ;第二次的妥協,女性變成薪資勞動者兼家事勞動者,既是
兼差的主婦又是兼差的勞動者,確 立 了 「主婦勞動者」角色雙重化的
「新/ 性別角色分工」。⑥ 「主婦勞動者」的 發 明 ,對資本主義而言
是有利對策。勞動市場必須在其外部有一支「勞動力預 備 軍 」— 否
則勞動力商品的價格結構就無法運作—
— ,然而在工業化進展過程
中 ,讓農村這種勞動力供給腹地自行解體的資本主義,早已不能依賴
農家的次子及三子提供勞動力。日本的資本主義,原是靠著農家的次
164

子及三子這種出外工作的單身勞動力支撐著。日本的工業化,不像英
國般有整個村莊的農民離農及移住都市。日本農村一直由長子單獨繼
父橄雜制與資本主義-

承 土 地 ,守 護 家 業 ,被排除在土地之外的次子及三子只有到都會去就
業 。曾經像是家奴似的「叔 輩 」們 ,因工業化而有經濟獨立的機會 C
神島二郎稱之爲單身者型近代化,農村出身的勞動力預備軍,成爲不
景氣時的安全瓣。因 爲 ,在鄉下有根的外出工作單身者,即使在都會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中失業,還有回去的場所。他們即使失去貨幣收人,也不會真的挨餓,
因爲農村仍有自然經濟 (natural e c o n o m y 。
農 村 長 久 以 來 一 直 是 勞 動 市 場 的 「外 部 」,隨 著 農 村 這 一 「外
部 」的被蠶食,家庭成爲 新 的 「外 部 」登 場 了 。經 濟 學 者所言的「農
村不景氣緩衝膠墊(
cushion ) 」之 説 ,也 改 爲 「家 庭 不景氣緩衝膠

墊 」論 。身 爲 主 婦 勞 動 者 的 妻 子 們 ,失 了 業 也 還 有 家 可 以 回 去 。在
1985年 的 「森 永 事 件 」中 ,因 「千 面 人 」威 脅 ,被森永公司下令暫
時回家休息的「兼差奥巴桑」們 ,就都乖乖地聽命行事。
根據新聞報導,
她們平均一天工作四小時,
一個月約工作二十日,
當時每月收人約爲日幣四萬至五萬。這金額當然無法足夠一個女人生
活 ,她們怎麽用這些錢呢?有位女性表示,如果沒有這四、五萬元的
收 人 ,房屋貸款就得從日常生活費中挪用,生活就更苦了。另一位女
性則訴苦説,連孩子的課外補習也不得不停止。
主婦勞動者爲了這一點點收人而去工作,並不是爲了爭取女性的
經 濟 獨 立 ,與其説是用在自己身上,還不如説是爲了貼補家用。浦貼
家用型的收入是資本主義對於追求收人而加入勞動市場的主婦勞動者
的分配形式,也是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勾結的方法。兼差就業與補貼
家用型收人的組合,對女人與資本主義而言,似 乎 是 利 害 一 致 。其實
真正利害一致的,並不是資本主義與女人之間,而是資本主義與父灌
體制(
下的女人)之間。
一 般 而 言 ,女性的獨立收入,會威脅到父權體制。女性勞動在家
内制生產樣式之下,與家外制生產樣式之下,其狀態 是 不 一 樣 的 。在
父權體制下的家内制生產樣式中,女性的(家内〔
d om estic 〕勞動貢欹,
由經營體之長的家父長領有。然而在市場化的勞動領域中,薪水不是

165
付給她的先生或父親,而是付給她本人。勞動貢獻變成眼睛看得見的

第十章父擻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東 西 。女性在歷史中當然一直在勞動,而當這種勞動由家内勞動轉爲
薪 資 勞 動 時 ,家 庭 的 單 位 就 能 夠 分 割 (
divide -ab le ) 爲 個 人 lindivi -
d u al )----意 味 著 「無法再細分」(
in-divide -ab le )---- 了 。
不 過 ,那是在她們的收入已達到離開父權體制足以獨立生活的情
況 下 。實 際 上 ,大多數有配偶的女性就業者的家用貼補率,還未達到
2 5 % 的 水 準 。受薪家庭的妻子家用補貼率,1960年 只 有 2 . 3 % ,的確
是 微 不 足 道 ,8 1 年 達 到 1 2 % 。至 於 1990年 的 「百 萬 圓 上 限 」那已是
扶養扣除的收入上限。
妻子的家用貼補真是不可缺嗎?— 當然是不可缺的。今天妻子
的家計補貼收入,已 不再是「可有可 無 」的 金 額 。妻子自己的收入常
然不是供自己使用,妻子的荷包全被放人先生荷包中,很難與家用荷
包 分 開 。妻子的家用貼補收入,被計算在家用預算之中,決定了家計
的規模。
這樣膨脹起來的家計規模,
如今要因爲妻子失去收入而縮水,
實 在 是很難。
雖説家計規模擴張,
但那並不表示家計有了餘裕,
許多妻 子 表 示 ,
如果沒有自己的收入,生活會過得很苦。所得分配的總體結構,不能
保證單靠男性的單薪收人即可養活全家人。從一開始即把妻子的家用
貼補收人計算在内,以決定家用規模的雙薪型家庭,
漸漸成了多數派。
妻子家用貼補收入的主要用途,第一是孩子的教育費,其次即是
購買房子的貸款,
在森永公司兼差的女性們,因爲失去工作而發牢騷,
就是因爲這兩個原因。在 「家庭不景氣緩衝膠墊」的 説 法 下 ,大家認
爲 r 只要不要過度奢華」,先生的一份薪水還是可以生活。但是孩子
們的校外補習費用;只要想唸就讓他們進入好學校的期望;還有只爲
保有一•個簡樸的「自己的房子」就必須付到退休爲止的房屋貸款—

這 算 是 「奢 侈 」嗎 ? 「人人皆是中產階級」,輸人不輸陣的生活,是
靠妻子的家用貼補收人來維持的。

.1丨
0 . 6 女性的雙重角色
1 - 6 6X 杻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免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妻 子 因 薪 資 勞 動 對 家 用 提 供 眼 睛 看 得 到 的 貢 獻 ,影響了先生與
妻子的勢力消長,導致父權體制一定程度的消退。但也用更巧妙的方
式補強父權體制,並 強 化性支配。在 近 代 型 「性別角色 分 工 」下 ,女
性成爲家事勞動者,在 「新/ 性別角色分工」之 下 ,女性背負起薪資
dual role ) 。
勞動者與家事勞動者這「雙 重 角 色 」、 而 且 ,主婦即使成
爲薪資勞動者,她作爲主婦的「家 庭 責 任 」也一點 不 能 少 。女性一邊
背負著百分之百的家庭責任—
— 家事/ 育兒勞動—
— 一 邊 去 就 業 。⑦
女 性 的 「雙 重 角 色 」,其 實 可 以 説 是 「雙 重 負 擔 」( dual burden ).。
女性既是薪資勞動者在資本主義下被搾取,同時又是家事勞動者在父
權體制下被搾取。在 家 中 ,先生在妻子從事家事勞動時翹著二郎腿;
在工作場合中,他又變成與妻子同型的低薪兼差女性勞動者的上司。
享受妻子所得的補貼家用收入成果的,還 是 他 們 。
在社會學的角色理論中,職業人與家庭人的女性「雙 重 角 色 」,
是 被 放 在 「角 色 衝 突 」( role conflict )的 問 題 下 思 考 的 。 I 工作或家
庭 」的二選一矛盾,表現了這之間的糾葛;同樣 的 ,女性解放用語也
是 採 取 「要自立還是依賴」的對立語法。但 是 ,相 反 地 來 看 ,只有薪
資勞動與家事勞動牴觸,或者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矛盾,才可以這
麼 説 。通過新/ 舊性別角色分工,身爲百分之百再生產者的女性「家
庭 責 任 」並 未 消 失 。不 過 ,其再生產勞動的沈重程度將隨著生命階段
改 變 ,或者説它的質改變了。
生命階段第三期,即後育兒期的女性再生產勞動,比乳幼兒期明
顯 地 減 輕 。減輕的再生產勞動負擔,則由生產勞動負擔來填補。但是
女性不能百分之百的轉移爲生產者。兼差就業形態—
— 部分生產者!
— 正符合第三期生命階段,生產勞動以不與再生產勞動牴觸的薪資
勞 動形態 出 現 ,與家事勞動之間完成妥協。
這種説法仍不算正確,到生命階段的第三期,再生產勞動的量與
質 都有所 改 變 。孩子們由第一次社會化過程轉入第二次社會化過程,
養 育變成了 敎育。換 尿 布 、吃乳的生理養育責任,隨著小孩子的成長
大 幅 減 輕 ,取 而 代 之 的 ,是敎育責任開始加重。而 且 ,教育成本主要

167
是 貨 幣 成 本 。母親儘管減輕了養育責任的部分,然而教育這種外部化

第十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的再生產勞動,如今卻非以金錢購買不可了。
主婦角色與職業角色的「雙重角色」,並不產生角色衝突, 「新
/ 性別角色 分 工 」中暗藏著維持父權體制的祕密。因 爲 ,女性在後育
兒期出來工作,其實是 爲 了 讓 「妻 = 母 」的角色更加完滿。(Sokoloff ,
1980)⑧
如 此 一 來 ,女 性 成 爲 「妻= 母 」勞 動 者 。在 ^:,恩格斯假設的女
性勞動者化會動搖父權體制的説法並不成立。成爲主婦勞動者,不但
不 會 與 「妻 = 母 」角色相矛盾,反 而 成 爲 「妻 = 母 」的新條件,在這
種 矛盾辯證法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新妥協形態。⑨那些
既是兼差勞動者又是兼差主婦⑩一既是部分生產者又是部分再生產
者—
— 的 女 性 ,因著這新的認同,讓 「工作還是家庭」的 矛 盾 ,於表
面上獲得解決。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之間的第二次妥協,對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
雙方都有利益。因 爲 ,在完全的生產者與完全的再生產者之間二者擇
一 的 問 題 ,有 了 「既是部分生產者又是部分再生產者」的調和解決之
道 ,剩下的就只有女性方面才會有的問題。
第 一 ,對資本主義而言,女性爲部分生產者,以所請的不完全生
產者出現在勞動市場。中老年期的主婦勞動者:,自始即爲勞動市場中
放棄競爭的二流勞動者,
甘於參加低劣待遇的勞動,
對資本主義而言,
可以盡情收購她們便宜順從的勞動力是求之不得之事。而且她們的家
計補貼收人,都 消 耗 在 以 「擴 大 内 需 」爲名的消費市場,厥爲最佳的
顧客。
第 二 ,在父權體制之下,男性仍然依賴著部分再生產者女性的家
庭 責 任 ,坐享那無償勞動。女性的部分生產者化,一點也引不起男性
方面的部分再生產者化。只要是在男性方面,不會同樣發生由部分生
產者轉化爲部分再生產者的變化,源自無給付再生產勞動之物質基礎
而有的女性壓抑就不會消失 D
1

而 且 ,女性依然是部分再生產者的事實,製造了女性亦只能是部
6
8

分生產者的藉口。在勞動市場中,身爲部分生產者的主婦勞動者被安
父#然制與資本主義

置在低薪資的職位上,因此她們的收入只能做爲貼補家用,無損於做
爲家長的男性權威。女性的部分生產者化與部分再生產者化,這種互
補的結構性補強作用,形 成 了 「新/ 性別角色分工」下壓抑女性的物
質基礎。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女 性 變 成 部 分 再 生 產 者 ,是因爲無給付的再生產勞動中之一部
分 ,變 成 了 「給 付 勞 動 」— 以教育爲名。女性的部分再生產者化,
是否意味著女性再生產勞動的減輕*?表 面 上 看 來 是 Y E S ,追根究底
是!\70 。因 爲 教育這種「需要給付的再生產勞動」成 本 ,仍是由女性
自身支出。
從女性手中奪取部分再生產勞動,讓女性部分再生產者化,是父
權體制的資本主義的必然要求。以高科技爲憑的高度資本主義,需要
受過敎育的勞動者。初期產業制下的技術革新,是以熟練的勞動者取
代不熟練的勞動者;相 反 地 ,第三次技術革新要求有知識的勞動者。
把 「受 敎 育 勞 動 者 」的 再 生 產 費 用 ,讓女性自身負擔—
— 受益者負
擔 !— 正是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的陰謀。

1 0 . 7 生產與再生產的辯證法

英國曾與當今的日本一樣,經歷了產業結構的巨變。與日本不同
的 是 ,英 國 因 爲 對 應 遲 緩 ,轉換期間腳步落後的產業部門現在仍在沒
落 邊 緣 掙 扎 。其產業結構的轉換爲社會中不同領域,帶來的各種不良
影 響 ,又 比 日 本 更 激 烈 。然 而 ,在先進產業諸國中,英國女子勞動力
化 率 的 年 齡 階 級 結 構 ,也與日本最爲接近。
多 位 論 者 指 稱 :爲不景氣與高失業率所苦的英國社會,在過去十
年 間 r 男性失業率急速上升,社會各階層中唯有女性受雇人數不斷增
加 。」(
M itchel ,1986, B eechy ,1987)不 過 ,這種雇用集中在中老年

/ 已婚 女 性 層 。年 輕 未 婚 女 性 ,還有包括寡婦/ 離婚者在内的單身女
性 失 業 率 ,反 而 上 升 。米榭提到一段趣聞,某知名經濟學者對高中畢

169
業 生 演 講 時 説 :「找職業的不是你們,而是你們的母親吧。」這種中
老年/ 已婚女性的受雇範圍,限於以服務業爲主的部門,勞動形態則

第十章父攉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屬 兼 差 、彈 性 勞 動 形 式 。多數爲非熟練部門中低薪資又非常不安定的
雇用。
諷 刺 的 是 ,已婚女性的加入勞動市場,
反而使女性失業率上升了。
儘 管 「主 婦 不 認 爲 自 己 是 失 業 者 ,」(
B m egel ,1982, 297頁)
然而隨
著雇用機會的增加,潛在的求職主婦人數也急速增加。
「1974年 起 至 7 7 年 間 ,求職女性人數比爲女性創設的職位數還
要 快速地 上 升 。」(Bruegel, 1982, 2 8 0 頁)
在 這 之 間 創 設 的 「女性導 向 」工 作 ,多數 是 調 理 、護 理 、保 育 、
教 育 之 類 「女性在家庭内做的工作」。在這期間公共部門所創設的許
多 社 會 工 作 ,也是—
— 儘管很多女性要求全職工作一 ■以兼差性的職
務 爲 主 。(上 野 ,1987a ) 比 奇 説 明 其 理 由 在 於 :那 是 「女 人 的 工 作 」
.w om an ’s w o rk :.。(
Bruegel , 1987,163 頁)
布魯蓋爾(
I . B ru eg el )則舉
學校餐廳掌廚的職務爲例,認爲那是服務業勞動「既不安定又屬季節
性 」的最 好 樣 本 。因爲那是女人的工作,所 以 不 會 是 「安定又連續的
工 作 」,而 且 就 因 爲 不 是 安 定 的 工 作 ,所 以 是 「女 人 的 工 作 」。
(Bruegel , 1982, 278 頁)
其 間 發 生 的 ,正 是 女 性 廳 大 的 「勞 動 力 邊 緣 化 」(
m arginaliza ­
tion of w om en ’s labour ) 。
由於女性在這些勞動力邊緣部門進進出出,
女性遂形成了「勞動力後援部隊」。
女 性 「勞 動 力 後 援 部 隊 」之 説 ,是家事勞動論戰後來朝向女性
「雙 重 勞 動 」論發展而產生的成果之一。
根據馬克思的説法,勞動力後援部隊「不僅對資本有利,也是不
可 缺 的 。」(
W alby ,1986, 7 5 頁)這種勞動力預備部隊除了女性之外,

也包括男性在内。布雷佛曼指出, 「進入勞動力後援部隊的人,無論
男 、女 ,人 數 都 在 增 加 。」(
Braverm an , 1974)漢 菲 斯 ( Ja n e H um -
p h n es .則 認 爲 「勞動力後援部隊的形成,不 單 是 一 種 循 環 ,(
在資本
主義之下:;這勿寧是永續的潮流,在此過程中女性逐漸加人了薪資勞
170

動 。」(
Humphries ,1983, cited in W alby ,1986,79 頁 ,()内係引用者
所 加 )這 種 勞 動 力 的 (
無論男女的::邊緣化,與 克 勞 蒂 亞 •威 爾 赫 夫
父柑

(Claudia von W erlfo f )所 謂 世 界 性 的 勞 動 力 「主 婦 化 」(


housew ifi -
« 劊與資本主義

z a n o n 相 呼 應 。因 此 ,被 逼 到 邊 緣 勞 動 的 女 性 ,與同樣身在邊緣勞

動部門的男性—
— 移 民 、失 業 者 、第三世界的勞動者等—
— 進人直接
的競爭關係。(
上野,1987b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布雷佛曼曾説:
「男性與女性是從不同的管道加人勞動力後援部隊,男性是因爲
離 開 薪 資 勞 動 ,女性則是因爲加入薪資勞動。」(
Braverm an , 1974,
cited in W alby ,1986 , 79 頁)

同 樣 的 , 「勞動力後援部隊」最容易受不景氣影響,在 「用完即
丢 」(
disposable )的勞動力假設上,也遇到了矛盾的事態:

不景氣對女子雇用機會的影響,比單純勞動力後援部隊假設所顯
示 的 ,更 為複雜。儘 管 在 1971年 起 至 8 1 年為止的製造業周期景
氣 變 動 中 ,女性最容易受到影 響 ,但 至 少 在 1970年 代 中 期 ,女
性在公共範圍及私人服務部門的雇用機會一直在上升 。 ( Ruberty
& Tarling , 1982, cited in Beechy , 1987 , 99 W )

就 算 有 勞 動 力 後 援 部 隊 「用 完 即 丢 」的 假 設 ,7 0 年代不景氣下
的 英 國 ,女子雇用並未減少,反而上升的事實,不 正 證 明 了 「用完即
丢 」的假設應該廢棄嗎?然而如果考慮到,經過這過程產生的,是不
分 男 女的勞動力「邊 緣 化 」,這過程就沒有矛盾了。7 0 年 代 的 英 國 ,
產 生 了 很 多 失 業 者 ,而且特別集中在男性及單身女性層的全職勞動
者 。換 句 話 説 ,不景氣對正規全職勞動者更不利,他們被周邊的兼差
勞動者取代了。
正如布雷佛曼所言, 「男性是因爲離開薪資勞動,女性則是因爲
加人薪資勞動,」而一起形成勞動力後援部隊,無論男女都進行著勞
動力的邊緣化。

1 7 1
有 關 1930年代不景氣期的雇用研究,證 明 了 同 樣 的 傾 向 。在美
國 ,1930年 代 大 恐 慌 期 間 「失 業 的 男 性 比 女 性 還 多 。」(
Milkman,

第十章父
1976)不 景 氣 的 時 候 ,勞動力邊緣化會加速進行。比較適應邊緣勞動
的 女 性 得 以 生 存 ,取 代 失 業 的 家 長 勞 動 者 獲 得 賺 取 「外 快 」 pm -

m
m oney )的 機 會 。

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比 奇 也 指 出 ,在 石 油 危 機 後 的 1 9 7 4 〜 1 9 7 5 年 的 不 景 氣 中 ,
〇E C D 諸國也有同樣的情況發生。(
Beechy , 1986, 7 8 頁)日本亦不例

外。
日本產業結構的轉換相當驚人,被淘汰的產業部門失業者,因爲
被其他成長產業部門所吸收,所以未像英國及美國般,面臨嚴重的直
線 上 升失 業 率 。但沒落部門與成長部門間仍有明顯的落差。這種打擊
主要集中在原任職於熟練部門、職業種類轉換困難的中老年/ 男性勞
動 者 身 上 。因爲年輕人轉換職業種類較容易,可以立刻被成長產業部
門 吸 收 ,這與英國年輕層失業率特別高的現象恰成對比。不過在成長
產 業 部 門 中 ,以不定期或自由契約等方式不安定雇用的男性也愈來愈
多 。女性方面則增加了兼差或彈性等「邊 緣 性 的 」雇 用 機 會 。⑪ 非但
如 此 ,原本全職就業的女性,也被要求離職,然後以兼差或派遣性勞
動 者 ( 譯 者 兹 :即 dispatched worker , 是一種雇用關係與指揮關彳糸分離的雇

用 形 態 ,雇 用 者 將 所 雇 用 的 勞 動 力 轉 交 他 人 使 用 )
的 方 式 再 加 入 「二次的
勞 動 市 場 」 ( secondary labour m arket ) ,這樣的壓力比以前更強。
因 此 ,就如卡汀納與史密斯所説的:
「女性獲得越來越多的雇用機會,並未使女性與男性在雇用上的
差 距 縮 小 一 點 。」( Gardiner & Smith , 1982, cited in B eech y ,1982,
100 頁 )

日本男女的薪資價差,僅 在 1 9 7 8 年 以 前 ,出現過 縮 小 的 跡 象 ,
之後即反 而 更 爲 擴 大 。7 8 年 男 性 一 女 性 的 薪 資 比 是 1 0 0 對 56.2, 81
年則減少爲 5 3 . 3 ,
反而將差距拉開 。因 爲 在這期間女性雇用明顯提高 ,
所以女性加入薪資勞動—
— 那只限於與男性不同條件者—
— 這件事本
身並不能證明男女薪資差距有所解消。
172

女性勞動力被邊緣化的理由是:
父橄雅制與

… … 已 婚 女 性 擁 有 自 己 的 家 庭 世 界 ,被 生 產 # 除 之 際 亦 可 以 隱 身
而 去 ,因 此 社 會 福 利 不 必 關 照 她 們 的 問 題 ,而 且 (只 要 自 己 不 登
贫 本主義

記)
就 不 會 在 失 業 率 上 出 現 。(
B eechy, 1987, 5 7 頁 )
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造 成 女 性 「邊 緣 化 」的 ,就 是 家 庭 。女性的薪資勞動與家事勞動
間 ,具有密切的關係。女性因爲是再生產者,所以是生產者的二軍,
因爲是生產者的二軍所以是再生產者。如 此 一 來 ,將女性困入家庭以
及 把 女 性 勞 動 邊 緣 化 的 女 性 「雙 重 限 制 」 ( double g h e tto : 化
遂告完成。
(Armstrong & Arm strong,19 78,201 頁 )

10.8 8 0 年代的重組

至 1 9 8 0 年 代 ,雙 重 循 環 型 / 補 貼 家 用 型 / 兼差型的就業形態
— 結婚 前工作,因結婚或生育而離職後,至後育兒期再度回歸工作
崗位—
— 是多數日本女性的選擇。高度成長期以後僅二十年就發生這
種 變 化 ,時代變化的速度遠比想像中的要快。
1 9 8 0 年日本政府代表在哥本哈根簽署的聯合國性別歧視廢除條
約 ,於 8 5 年在國會中被批准,同年通過男女雇用均等法。在 那 同 時 ,
勞動基準法的女子保護規定亦有所修訂。1 9 8 6 年一 - 所 謂 「均等法
元 年 」之後的女性工作環境,
雖仍殘存著各種抗拒,
但亦已逐漸改變。
其 背 景 ,即是受到第三次技術革新衝擊,被迫進行大幅重整的產業結
構變化。
在日本政府所做的政治選擇中,對 於 如 何 重 組 8 0 年代以後日本
社會的生產與再生產課題,已有一定的見解與判斷。簡 單 的 説 ,男性
全部是生產者,女性全部是再生產者的「近 代 要 求 」正 邁 向 終 結 。換
句 話 説 ,在 「近代型性別角色分工」下 ,任何男性都能成爲生產者,
任何女性都能成爲再生產者(或是別無選擇的成爲)。在這種情況下,
r 近 代 」是平等的時代,是男人爲生產者,女人爲再生產者,各自平

173
等 化 的 時 代 。我們所面臨的是這種「近 代 型 」生產與再生產關係再度
動搖的時代。

第十章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第三期
註釋

① 日 間 托 嬰 day care cen ter ;之類的公共護幼設施,美國還不如日本完備。與自


助式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比起來,日本簡直可以説是相當「社會主義化」9 美
國女性的育兒期就業,是由自己支付保母費。資本主義既將育兒問題徹底地私
事 化 ,遂造成女性生育年齡的高齡化及出生率的下降。
② 就 像 有 所 謂 「主 婦 勞 動 者 」這種奇妙的用語般,最 近 也 出 現 了 所 謂 「專業主
婦 」這樣奇怪的名稱= 特別將那些視「無 職 業 」爲當然的主婦稱爲「專 業 家
事 主 婦 」,是因爲出現了爲數龐大的已婚職業女性兼職主婦'。唯有在主婦
已不再是想當然爾的職業時,才會特別將沒有工作的主婦稱爲「專業主M 」。
(上野,1982b )
③ 西歐諸國花了比日本更長的時間才使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經歷人 U 急速暴
增 的 印 度 、中國等國家,都是由國家出面進行半暴力式的強制性人口管制。替
如中國實行一胎化政策,印度則獎勵避孕手術等。就各國的例子來 S ,U 本不
用國家出面強制執行,就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讓出生率大幅下降,贳在是非
常少見。
④ 每當看到想要找「在家可以做的事」的育兒期女性,筆者都爲之心酸。她們爲
了再生產勞動而被綁在家裡,但她們絕不屬於可以專事育兒的經濟階層。而且
「可以在家做」的 工 作 ,其條件都被壓低在標準以下。這是迫使女性「在 家 」
承接低於再生產成本平均水準以下的薪資勞動。
⑤ 柏木 博 在 《家 庭 的 小 烏 托 邦 〉(1988)— 書 中 ,指出屆齡退休制度硬把勞動者歸類
爲 「老 人 」,是 將 勞 動 力 邊 緣 化 的 一 種 設 計 。
⑥ 這 是 栊 口 惠 子 真 知 卓 見 的 命 名 。(
M 口 等 ,1985)
⑦ r 妻 子 因 丈 夫 的 許 可 」得 以 去 就 業 ,而 丈 夫 讓 妻 子 就 業 的 條 件 ,往 往 是 「不可
以 對 家 庭 先 生 及 小 孩 '•造 成 麻 煩 。」也 就 是 説 ,
只要妻子如常地繼續負責家事,
自 己 的 生 活 也 不 會 因 此 發 生 變 化 ,根 據 「丈 夫 的 邏 輯 」 ,妻子出外工作便是她
的 「自 由 」。其 實 ,因 爲 這 種 「妻 子 的 自 由 J 而 受 惠 的 ,卻 是 那 些 先 生 們 。因
爲 ,先 生 還 是 不 用 負 擔 家 事 勞 動 ,家 用 卻 因 妻 子 的 貼 補 而 增 加 了 。
⑧ 蘇可洛夫充分地説明了這個詭計。
⑨ 筆 者 所 教 的 女 學 生 當 中 ,有 人 竟 然 把 「家 事 勞 動 」解 釋 爲 「出 去 外 面 工 作 」 ,
根 據 她 的 説 法 ,若 能 到 外 頭 工 作 取 得 薪 水 , 「購 買 」更好的生活環境及教育環
境 ,讓 孩 子 過 得 更 好 也 是 「母 親 的 責 任 」之 一 。顯 然 因 爲 現 實 的 變 化 ,一般對
1
7*4

「家 事 勞 動 」的 認 識 也 改 觀 了 。
父撖體制與

⑩ 1有 關 兼 差 工 作 者 ..part-time w o rk er 同 時 也 是 兼 差 主 婦 part-housewife 的卓
見 ,出 自 筆 者 的 女 性 主 義 者 「畏 友 」蕾 貝 卡 •強 納 森 (Rebecca Jonason' 。
⑪ 比 奇 指 貴 ,政 府 及 地 方 行 政 體 系 應 對 性 別 歧 視 負 起 相 當 大 的 責 任 ,它們率先把
公 共 部 門 的 護 理 、保 育 、烹 調 等 「女 人 的 工 作 」 ,以 那 是 「女 人 的 工 作 」爲理
资 本 主 義 - 馬 兔 思 主義之女

由 ,做 爲 女 人 不 安 定 的 兼 差 雇 用 機 會 。
主義

fi
第十一章
家庭的重組I

11.1 人口資源

175
人口開始被稱爲資源,是 近代以來的事 。馬 爾 薩 斯 於 1798年寫
成《
人口論》。當 時 「人 口 學 」之所以成爲一門 r 學 問 」,其背景第一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組
是 認 識 到 「人口增 加 」的 現 狀 ;第 二 是 有 「人 口 增 減 」的 發 展 理 論 ;
第 三 是 有 「人口可調節」的統治觀點。
近年的社會史研究,由人口學(d em o g rap h y .1出發也是有其理由
的 。如 羅 斯 托 這 種 最 單 純 的 近 代 化 論 者 就 認 爲 ,近 代 化 的 「起 飛 」

I
(take -o ff ) 遇 到 人 口 急 增 期 ,而 近 代 化 的 完 成 則 是 達 到 「高原期
圖 7〕。(
plateau ';人口停滞期)」〔 1 9 6 0 ) 因 此 ,近代化的開始
R 〇sto w ,

與結束可由人口曲線來顯示,所 謂 r 近 代 」,是在前近代及近代以後
的二個高原期之間,成爲人口增加的過渡時期。①
人口增加期,一直都在變動中。社會人口支持力變了,所以人口
增 加 ,人口既然增加了,社會也就非變動不可。人口量的變化,必定
帶來社會質的改變。 「近 代 」既是人口增加期,即 意 味 著 「近 代 」亦
爲社會變動過渡期。人口增加一旦進入停滯期,一般而言即是該過渡
期 告終之日。
當 然 ,在人口停滯的所謂傳統社會中,人口並不是不被當做資源
考 量 。但是在⑴人口不能如設想般增減,(
2)不讓人口增加而採取特定
的社會性刹車措施等二項上,與 「近 代 」社 會 不 同 。 「前 近 代 」社會
的人口調節,並非如一般所相信的那樣,只是多產多死—
— 高出生率
及高乳幼兒死亡率。人類真的是那麽野蠻的生物嗎—
— 不加管束就會
176
父權雅制與資本主義

放任欲望反覆性交,對於受孕之事一無所知,在生殖期間不斷地生小
孩 ,其中大部分又在不衛生的環境及疾病中死去?筆者倒是認爲這種
「人 口 論 」才是野蠻的近代主義式偏見。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研 究 所 謂 「未 開 化 社 會 」的人類學者都清楚—
— 以另外的角度
看 ,令人驚異—
— 在被認爲生產力水準最低的狩獵採集社會,人口的
純 再 生 產 率 大 約 只 有 1.0。這不是因爲多產多死,而是受胎率本身就
很 低 。在不十分知道妊娠結構的這些社會中,②很難令人相信他們有
避孕的觀念及技術,然 而 ,在人類學者也無法瞭解的情況下,他們一
生中並不會生下七、八 個 小 孩 。
根據社會史家落合惠美子的説法,在人口調節中,有(1)抑制婚姻
及⑵抑制婚姻内出生二種方法。(
落合,1987)傳 統 社 會 中 ,(
1)由於結
婚費用調度困難,不是誰都可以結婚的;⑵因爲產褥期的性交禁忌及
授乳期較長的關係,出 生 間隔拉長 ;(
3)性交頻 度 不 像 「近 代 人 」那麽
高—
— 真 有 如 「近 代 人 」那 樣 ,類似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執著於
已數量化的性交(次數及持續時間)的 人 嗎 ?③ 一 同 時 一 般 的 性 交 似
乎採取體外射精(確認有困難,只能用揣測)等 。依上述資料理解,不
可能會有大肆生孩子的結果。
這 樣 的 停 滯 社 會 ,與周圍的生態系(
eco sy stem ) 間 ,保有一定調
合 的 内部 環 境 固 定 性 (hom eostasis ) 。狩獵採集民並不是徘徊於飢餓
線 上 ,他們在自然的恩賜中,不用費力即取得果腹之物。各種食物禁
忌及禮儀性禁忌形成的文化規範,被放在生態系之上,以防止環境資
源 的 取 之 殆 盡 。他 們 不 把 可 食 用 的 資 源 ,做 百 分 之 百 的 利 用 。夏琳
(S ahlins )稱 這 種 社 會 爲 「富 饒 社 會 」 ( affluent so ciety ) 。(
Sahlins ,
1974)④
「停 滯 社 會 」就 是 如 此 地 不 把 生 產 或 再 生 產 能 力 極 限 極 大 化
(m axim ize ) 的 社 會 。在 「停 滯 社 會 」中 ,無論是生產力水準或再生
產 力 水 準 ,皆反覆地單純再生產。

177
所以•,在性與社會體系之間,應該確有某種我們仍不甚明瞭的自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組
動調節機構在運作。如 果 「近 代 化 」的 起 飛 ,是如羅斯托所言,開始
於突然的人口爆炸的話,那麼這種人口增加即是這種文化= 社會性調
節機構不知被何種原因破壞的結果。我們很難想像,這只是衛生水準
提 高 、乳幼兒死亡率低落—
— 當然這也是原因—
— 的 結 果 。畢竟女性
一輩子生育近十個小孩的事,在人類史上是非常異常的。

I
「近 代 」因此是所謂「破壞的社會」— 因爲人類與自然,人與
身體之間的文化= 社會性自動制御機構破壞而展開的社會。由於禁忌
解 除 ,人們被推到生產與再生產的最大化。當 然 ,這種禁忌的解除,
別 名 被 稱 爲 「解 放 」。而一旦擴大再生產的周期出軌了,人們或許以
爲自己知道許多傳統知識,其實那些很快就被忘記了。
在 非 洲 、亞 洲 ,我們看到的多子家庭,不 是 「前 近 代 」的樣子
明治時期日本的出生率亦很高)。那 應 該 亦 是 r 近 代 」的 ,被已發展
先 進 諸 國 ’ developed countries )壓 抑 在 低 開 發 (
under -developed ;狀
態 ,是 同 時 代 「近 代 」世界體系(W allenstein )的一部份。由非洲的飢
荒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所謂破壞的社會—
— 或者説被破壞社會—
— 的悲
劇。
1 1 . 2 抑制生產與再生產的自由

人 口 政 策 自 「近 代 」國 民 國 家 ( nation s ta te '成立之初即是重要
政 治 課 題 。市場與各個資本都對勞動力的再生產不介入/ 不 關 心 ,但
國家則不然 c 「近 代 」國家以法律禁止墮胎又將之合法化,對生育之
事時而壓制又時而獎勵,從未對人口政策表示不關心。就連接受維多
利亞時代性道德的美國部分保守州的法律中,近幾年還禁止同性戀,
指責婚外性交,即使夫婦間口交亦算違法,連市民的床第之事都介人
了。
統治著性與生殖的社會領域,我 們 稱 之 爲 「家 」。文化人類學的
7
,

「家 庭 」概念雖然老早就已解體,幾乎不可能加以定義,但所有社會
〇 〇K 權 想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在性與年齡範疇中都有被定義的社會領域。家庭或者親屬乃是長時期
依生產與再生產統治的社會制度。説 到 「近 代 」特 有 之 事 ,就是生產
由 「家 屬 」領 域 「脫 離 :
離 床 ,disem becO 」— 原文字面之意是離
開了 b e d ----只有再生產被特定化---- 只剩下了 b e d 。
I丨 ,

所 以 「家 庭 」具 有 歷 史 及 文 化 = 社 會 的 多 樣 形 態 。歷史的變動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期 ,就 是 「家 庭 」的變動期。在 「近 代 J 形成過程中,到處充斥著家
庭解體的惋嘆聲,事後再回過頭來看,歷史證明那其實意味著「前近
代 」家庭的解體,與 被 r 近 代 」家庭所取代。家庭史及社會史的研究
指 出 , 「近 代 」家庭的各種被視爲不證自明的特性一一譬 如 r 兒 童 」
的 誕 生 ,(
A A s ,I 960)母 性 愛 的 成 立 ,(
Badinter ,1980)「主 婦 」的出
現 (Oakely ,1974)等等—
— 之複合性(co m p lex ) ,集中在該時期出現。
「近 代 」 形 成 期 間 , 也 就 是 市 場 成 立 之 前 後 , 「家 庭 性 」
(d om esticity )領域如何同時成 爲 不 可 或 缺 的 補 助 性 事 務 ,前面已有
詳 細 論 述 ,此處不再重複。
1980年 代 的 今 日 , 「家 庭 的 解 體 」再 度 成 爲 問 題 。由民主主義
的 「近 代 」定 義 來 説 ,已由人口停滞轉爲減少的英國及法國, 「近
代 」老早就已經結束。人口停滯的原因爲,⑴ 晚 婚 化 ,(2)結婚率降低,
(3)離婚率上升,(
4)出生率下降—
— 由婚姻抑制及婚姻内出生抑制共同
造 成 。更簡 單 地 説 ,無論男女都不結婚或不爲婚姻所拘束,所以沒有
人 生 小 孩 。結 果 ,以夫婦及小孩爲單位成立的「近 代 」家 庭 ,轉爲少
數派。
慨 嘆 「家 庭 解 體 」的 人 們 ,稱 這 種 現 象 爲 「解 體 」。8 0 年代初
期 的 美 國 ,由夫婦及孩子組成,而 且 仰 賴 先 生 單 薪 收 人 的 典 型 「近
代 」家 庭 ,已減低至 總 戶 口 數 的 1 4 % 。這 種 古 典 性 「近 代 」家 庭 ,
現 在 已經 變 成 少 數 派 。取而代之增加的是單身戶 ( single household )
及 單 親 家 庭 ( single parent fa m ily ,主 要 是 母 子 家 庭 〔 single m other
fam ily 〕)〇

179
既 不 結 婚 ,又不生孩子的抑制生育,在加有引號的自由主義先進
諸 國 中 ,•不是緣於文化上的禁忌或國家統治,而是依當事者自由意志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
選 擇 決 定 。如 眾 所 知 ,中國及印度並不是如 此 。人 們 因 爲 自 由 「選
擇 」,開始出現迴避婚姻及抑制生產的事實,反而清楚地證實了過去
文化= 社會性強制力曾如何推動結婚與生育。
無論男女都同時發生迴避結婚及逃避生育的傾向。尤其是受過教


育有職業的女性,將 「男女平等」規 範 内 化 ,不願接受性別角色分工

t
的 女 性 ,這種傾向特別強,因此女性及女性主義被認爲應對 r 家庭解
體 」負 責 。事 實 上 ,檢視一下支持 r 近 代 」家庭的言論内容,就可以
得 知 ,那些言論都是以女性爲攻擊目標。結婚及生育的強制力,全出
自對女人的威脅言論一 - 「結婚才是女人的幸福、」 r 女人要生了小
孩 才 是 女 人 。」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爲在男性爲生產者/ 女人爲再生
產者的特殊化近代型性別角色分工下,作爲再生產制度的「家 庭 」,
已被完全期待由女人來負擔,男性的角色最多只是對這個「女人的領
域 」不關心/ 不干涉罷了。
6 0 年 代 以 後 ,女性解放運動及第二期女性主義,把這種將女性
導向再生產的文化= 社會性強制力當做告發 的 對 象 ,具有充分的理
由 。逃 脫 這 種 強 制 力 的 自 由 ,成 爲 爭 取 「墮 胎 自 由 ( abortion
rig h t ) 」的女性運動焦點之一。這在用法律禁止墮胎的國家,是要爭
法律上的權利,遂演變成國家與女性之間的戰鬥。 「近 代 」國家對國
民 的 「私 」生 活 (private l i f e — 其核心是被私事化的性與生殖—

不 關 心 ,是絕無可能的「神 話 」。 「近代 」國家對於女人子宮這種再
生產資源的管理,一直帶有強烈關心。就 因 爲 這 樣 , 「把子宮還給女
人 」的 「再 生 產 自 由 」 ..reproductive freed o m )要 求 ,乃成爲女性解
放鬥爭的核心,這種要求也招來父權體系最激烈的憤怒。⑤

1 1 . 3 家庭解體— 危機之說

於歐洲諸國已發生的「家庭解體」,在日本尚不十分嚴重。日本
人的結婚率還很高,喜歡婚姻的國民性還未變。到 4 0 歲 時 9 5 % 以上
1 60

的國民都有結婚一次的經驗,這 與 國 民 中 1 0 % 至 2 0 % 終生非婚的西
歐國家相比,算 是 異 例 。即使離婚率有上升傾向,但仍未達到美國及
父柑把制與資本主義

北 歐 的 情 形 。生育數平均雖已跌破二人,8 9 年 變 成 1.57人 ,而 「已
生 完 不 再 生 小 孩 的 夫 婦 ……平 均 2.2人 」、「少數夫婦一個也不生
或 只 生 一 個 小 孩 」。(
總理府,1985, 119頁)出 生 率 在 8 3 年 爲 12.7,
馬 充 思 主義之女

與英國(1979)的 13.1,法國(1979)的 14.1相 當 接 近 ,但是日本高齡化


比 西 歐 要 慢 ,故 人 口 還 有 稍 微 增 加 的 傾 向 。(
矢 野 ,1981)單身戶在
1980年 的 國 勢 調 查 中 占 1 9 .9%,已到 達 歐 美 2 0 % 的 水 準 ,但這不只
是非婚單身,還包括未婚單身與老人單身戶,特別是後者有所增加。
從這些原因來看,侵襲歐美諸國「近 代 」家 庭 ,令其結構解體的

主義

現 象 ,至少在表面上,尚未現實化。由外表來看,日本這個社會,就
像在集團主義下進行的日本型經營那樣,爲 了 維 繫 「家 庭 」制 度 ,盡
可能的程度(
well -organized )令人難以置信。
如 果 是 這 樣 ,8 0 年 代 瀰 漫 於 日 本 ,憂 心 「家 庭 解 體 」的 呼 聲 ,
僅只是危機的先兆嗎? 「瞧 瞧 美 國 、」「德國是怎麽回事,」列舉先
進國家危機事例,只 是 用 「反 面 教 材 」避免它發生的威脅説辭嗎9
日本自6 0 年 代 起 ,就 開 始 哀 嘆 「家 庭 解 體 」了 。其基調其實一
直 未 變 。日本社會中的「家庭危機」,就 表 面 看 ,是家戶單位解體還
原爲單身個人這種激烈的結構性變化,事實上則不如説是家戶單位照
舊 維 持 ,只是岀現機能不良的功能性障礙問題。當然這種危機論中也
有類似社會批評的東西,像《家庭内離婚》、(
林 ,1985)《妻子們的思秋
期》(齊藤,1984)等 書 ,就指出只有表面家庭生活的人其實已病得相當
嚴 重 。儘管有家庭内離婚,日本夫婦仍不願解除婚姻關係;儘管有主
婦 症 候 羣 ,大多數的女性仍不想退出主婦的角色。多數的日本男女都
知 道 ,解散家戶單位的成本,比維持的成本要高。當 然 ,他們都知道
自 己 過 著 距 「家 庭 内 離 婚 」或 「主 婦 症 候 羣 」不遠的生活(
如果不是
這 樣 ,那些書爲什麼會獲得那麼多共鳴?);不 過 ,除了少數不宰的
病 例 ,大多數的男女不會嚴重到發神經的地步,總是可以有辦法排遣
的 。這 麼 一 想 ,在記者報導中所描寫的病例,只是一些適應不良的悲
劇罷了。

1 8 1
由 夫 婦 與 孩 子 組 成 ,而 且 在 其 中 進 行 「性 別 角 色 分 X 」的 「近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蛆
代 」家庭自明性,唯有女性主義把它視爲問題。高 唱 「家 庭 危 機 」的
呼 聲 ,來自與女性主義不同的方向,無寧是以批判女性主義的形式出
現 。那 是 對 「近 代 」家庭不能發揮被期待的機能—
— 具 體 而 言 ,對女
人不願負擔再生產勞動—
— 所做的攻擊。其 重 點 有 二 :第 一 ,是因爲
這 種 家 戶 單 位 變 成 核 心 家 庭 ,不 能 再 承 擔 養 護 老 年 雙 親 的 責 任 :第

I
二 ,在核心家庭單位中無可取代的母親出外工作,造成育兒品質的下
降。
簡 單 地 説 ,「核心家庭中就業的母親」成爲他們攻擊的目標 c 她
們要爲家庭再生產機能的低落負責任。當 然 ,家庭的再生產機能既然
百分之百落在女人頭上,那麽這種機能的低落就不能責怪男性。
「家 庭 危 機 」論 起 自 6 0 年代的事實極具暗示性。如 前 章 所 説 ,
6 0 年代爲(1)都市核 心 家 庭 普 遍 成 立 ,⑵主婦勞動者化同時展開的時
期 。「核心家庭就業母親」才開始普遍化之際,就成爲攻擊的對象。
對 「家 庭 危 機 」的處方有二,一 是 認 爲 「核心 家 庭 化 」不 好 ,期
望回歸大家族,二是認爲主婦就業不好,因 此 發 動 「女 人 回 家 J 運 動 3
日 本 的 「家 庭 解 體 」説 ,其 實 承 自 6 0 年 代 以 來 ,一連串對核心家庭
所 作 的 批 評 。不 過 r 危 機 」的 論 述 ,尚未推展到核心家庭單位分崩離
析 ,甚至解體爲個人的危機狀態。
核心家庭本身並非壞事。不用以很早即核心家庭化的歐美諸國爲
鑑 ,其實引發日本核心家庭機能障礙者,並不是核心家庭化本身的問
題,
而是因爲環繞其間的社會環境,尚未成熟到適合核心家庭的地步。
批評女性就業的壓力,在家庭内外經濟的要求下,一下子就煙消雲散
了 。今 天 ,即使身邊有學齡前幼兒,繼續就業的女性人數仍不斷增加。
「女性就 業 」一旦不能再批評,就簡單地歸結出「核心家庭爲諸惡根
源 」的 説 法 。
現 在 ,爲 了 救 援 「核心家庭就業母親」,爲她們找出終極解決對
策 ,越來越多的人認爲,應回歸傳統的三代同堂。只要三代同堂,育
1

兒期的女性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繼續工作,而且爲了避免一家有兩個主
8 2

婦 的 糾 葛 ,出去工作的確是個好辦法。此 外 ,將來也不用操心雙親的
父權 时 制與資本主義

養 護 。三代同堂被認爲是「家 庭 危 機 」的 特效藥。這 個 「解 決 對 策 」
中 ,二 種 再 生 產 勞 動 :育兒勞動與高堂養護,在被稱爲祖母及母親的
女人間世代交換著,僅需由家庭女性成員相互協調。主張回歸大家族
的 人 ,在此萬能解決對策中所表現的,是把再生產勞動全部交由女性
馬克思主4 之女

背負的獨斷決定。
但是我們也希望,經由不同世代女性間,有關育兒勞動與老人養
護勞動間的交替關係,能夠讓大家注意到日本的特殊狀況,就是老人
養護仍被列入家庭擔負的「再生產勞動」項 目 。核 心 家 庭 化 ,在定義

主義

上意味著父母戶與子女戶的分離。已分離父母戶的維護,通常是父母
戶 的 責 任 ,子女戶不用操心。雙親養護等(終點的)再生產勞動,因爲
核心家庭化,而由家庭領域轉移至公共的社會領域。 「維持父母戶是
子女 戶 責 任 」的日本常識在歐美諸國是不管用的。説 「三 代 同 堂 」處
方 ,帶有日本固有性格及其陷阱,一點都不爲過。在危機言論中可見
的 「家 庭 防 衛 」論 ,顯示了不願將再生產勞動外化的資本家與父權體
制的共識。
義大利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柯斯塔將女性迴避結婚及抑制生
育的行 爲 視 爲 「拒絕(再生產)勞動」,這是很 獨 特 的 見 解 :
女 人 拒 絶 勞 動 力 再 生 產 ,在 量 上 減 少 生 育 數 ,在 質 上 也 壓 低 了 勞
動 力 再 生 產 勞 動 的 品 質 。那 在 我 們 的 想 法 中 ,被 認 為 是 再 生 產 勞
動 領 域 「主 要 工 作 」的 「性 的 」、 「基 於 愛 情 」的 質 便 開 始 低
落 〇(Dalla C o sta ,1986,9 頁)

一名女性的生育數,當然是由各種外在條件制約決定。看起來是
出於自由意志,實際上多半取決於環境。現在大家都知道,孩子數與
經 濟 力成函數關係,女 性 們 不 是 「不 想 生 」,而 是 「不 能 生 」。
可 是 ,少產化與女性就業的擴大確實同時展開。面 對 「產 業 化 」

183
的生產與再生產間之權衡,處 於 「要工作還是要家庭」矛盾中的女性
們 ,幾經掙扎後選擇了少產化。女性爲了繼續工作不生小孩,或者爲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
了提早後育兒期而抑制生育人數。如果不這樣選擇就不能再度就業。
當 然 個 別 的 女 性 不 會 意 識 到 ,爲 了 提 早 恢 復 就 業 ,就 「只生二個孩
子 」。實 際 上 ,是 因 為 「只生二個孩子」就 不 生 了 ,結果才使後育兒
期 提 早 到 來 。然 而 ,這正是女性對於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堅持生產與


再生產不能兩全之説法的回答。男人都感歎著女人討厭結婚,不生小

I
孩 ;然 而 ,生產與再生產既難以兩全,社會也未對擔負再生產者的女
性提供任何支援,出現這樣的結果,也是理所當然。
柯 斯 塔 又 説 ,由於被強迫在生產與再生產間權衡,女人的就業是
「拒 絕 再 生 產 勞 動 」的方法之一 :

「選 擇 」家 庭 外 勞 動 的 事 情 本 身 就 表 現 了 對 家 事 勞 動 的 拒 絕 。所謂
的 家 庭 外 勞 動 ,是 對 勞 動 時 間 不 確 定 、沒 完 沒 了 無 限 擴 張 家 事 勞
動 採 取 的 防 衛 手 段 ... 。( Dalla C o sta ,1986,日譯本 11 ~ 1 2買)

她 的 説 法 ,頗符合哺育乳幼兒女性的實際經驗一 在工作場所
時最爲輕鬆。因爲有職業,所以育兒之事更加累人」— 當 然 ,她們
並不是為逃避育兒勞動而就業。柯斯塔的説法,許多人或許會認爲是
詭 辯 ,但女性把經常感覺「被 強 迫 」的 選 擇 ,替換爲主體性選擇的反
敗爲勝戰略,算是劃時代的創舉。女 性 的 「選 擇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
動 ,必定是社會體系的函數。柯斯塔正確地説出,女性於生產勞動與
再生產勞動權衡間的現實反應。
歐美諸國結婚率下降、離婚率 上 升 、出生率的下降等,確實令人
覺得女人被分配到的再生產勞動不划算,因此認爲這是女人們開始在
逃避的現象。再 生 產 勞 動 的 「被 拒 絕 」及 「品 質低落」,遂形成高呼
家庭危機説的中心點。這 些 女 性 的 「部 分 再 生 產 者 化 」 .也可以説是
不完全的再生產者化',若對應女性在其反面的「:
部分:生 產 者 化 」,
則在此產生的是,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鑑於新發展階段,適時重組生
1

產與再生產的領域,家庭不會再繼續「解 體 」,不 過 是 將 r 近 代 」家
6/

庭 「重 組 」爲別的東西罷了。
- 人: 權 雅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11.4 「中 斷 一 再 就 業 」型 的 陷 阱

「就業母親的增加」導 致 「再生產勞動的質/ 量 低 落 」,乃是應


下層結構(
m fra -stru ctu re )的要求而 發 生 的 變 化 。針 對 這 種 「家庭危
機 」,7 0 年代以後日本的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提出家庭重組的策略,
馬見思主義之女

除前節所談的批評核心家庭與回歸大家庭等時代倒錯的處方之外,還
有 女 性 「.育兒期:中斷一再就業」型的新生命周期模式。
對 於 要 求 r 工作及小孩」兼得的女性們,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勸
主義

f i

她 們 :「O K ,兩者都不要放棄,但請在生命各階段上好好安排。」
小孩子需要母親時,就心無旁駑地陪在小孩身邊,小孩子可以自立時
再回到工作崗位—
— 這對於要求滿足母性及個性的女性而言,的確是
理想的調和生活方案。事 實 上 ,中斷一再就職型的生命周期模式廣泛
地被女性們接納,很快地成爲主流派。連未出社會的女學生們,都認
爲這是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沈溺在這種模式中。
這 種 「中斷一再就業」後 的 「主婦= 勞 動 者 」生 活 方 式 ,會對誰
有好處已經很清楚。表面看起來,中斷一再就職的女人生活似乎是對
女人本身有好處,其實是對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都有利可圖。就資本
主義而 言 ,第 一 ,可以把結婚前的女性迅速用完即丟;第 二 ,中斷一
再就業後的主婦勞動力,可以當作非熟練勞動力用低薪購得。就父權
體 制 而 言 ,第 一 ,可確保妻子在育兒期無給付地專事育兒,第 二 ,可
以享受後育兒期不再負家事責任妻子的外快收益。中斷一再就業型女
性 辛苦生活的現實,想瞞都瞞不過去,但多數女性們還是想要進入這
種 生 活 ,説這種生活對女人比較好—
— 更具體而言應該是對育兒較
好。
女 性 的 中 斷 一 再 就 業 與 主 婦 勞 動 者 化 ,原本是因爲育兒期的緣
故 。當然不會主動地接受日後在勞動市場居不利地位。所 以 ,育兒假
或再雇用制度的普及,一直頗受期待。⑥多數女性們覺得,只要有回
歸職場的保證,就沒有被社會孤立的焦慮或是看不見將來的不安,育
兒期也就可以更舒暢輕鬆地度過。只要有回歸職場的保證,女性就可

第十一 责
以安心休息。可是即使沒有回歸職場的保證,女性們仍然會抱著不安
的心情請辭。無論怎麼做,都是期望育兒期女性專事育兒,或是認爲

. 家庭的重組
她應該專事育兒的意識形態壓力在作用。
這 種 生 活 ,真 的 是 「對 女 人 好 」嗎 ?有質疑的必要。對於身處父
權體制下的女人,也就是已將父權體制的母性意識形態—
— 「孩子理


當由母親撫育」— 内化的女人而言,這是合適的。因爲讓女人無給
付地背負著百分之百再生產勞動的,正是父權體制。因 此 ,在育兒期
間專事育兒的女性生活,不 是 對女人好,而是適合 父 權 體 制 下 的 女

當然這種只從育兒行爲對總體經濟社會體系效果面立論的説法,
立刻遭受就個體經濟當事者邏輯上—
— 母親的實際感受/ 孩子的經驗
— 的 反 駁 。首 先 ,是説育兒期的女人進人專業育兒生活,不是依女
人 的情 況 ,而是爲了配合孩子。讓過著專事育兒生活的女人相信,做
爲母親的獻身及自我犧牲的母性意識形態,是出自孩子比自我更優先
的崇高動機。由這個理論,自然會導出「就業母親」是爲自己設想先
於孩子的自私母親。
這種獻身的意識形態還以各種説法加以包裝,譬如説母親的自我
犧牲具有金錢也買不到的崇高價值,譬如稱它是生命之間的接觸。由
於父權體制並不想把 r 崇高的價值」推薦 給 男 性 ,此種意識形態的虛
僞性遂不言自明,不 過 ,企圖將該意識形態正當化的言論還是四處散
播 ,歪理與膏藥到處亂貼。
如 果 這 樣 ,女人爲了 r 孩子的考量」因育兒請辭時,是由誰來判
定 這 「孩子的考量」9 孩子本人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所有的育兒理
念 ,就 會 落 人 「都是爲了孩子」的 老 套 。回頭看看各時代及文化所呈
現 的 多 樣 育 兒 方 法 ,到 底 什 麽 算 是 「爲 了 子 女 」 徒令讀者眼花撩
亂 c 例如知名的規則授乳法:以固定的時間及固定的量餵奶':便與自律
授 乳 法 想 吃 奶 時 才 餵 '對 立 。美國育兒書長期依據規則授乳法,「嬰
186

兒即使因肚子餓而哭叫,不到固定時間絕不餵乳」— 育兒書上説服
母 親 道 :那是爲了孩子。然 而 ,日本傳統的授乳法,是不讓小孩哭個
父權然制與

不 停 ,立 刻 答 應 孩 子 的 要 求 。美國的育兒法自《斯柏古博士育兒法》
(Spock , 1946)後 ,由規則授乳 法 改 變 爲 自 律 授 乳 法 。應該是著重孩
资 本主義

子 「主 體 性 」的自律授乳法,卻往往被威脅説成:「這樣會養出忍耐
力 差 、依賴性強的人。」

1 9 3 0 年 代 的 美 國 ,還 真 有 人 以 爲 授 乳 方 法 、排 便 訓 練 ( toilet
I

training ‘
會決定人一生的人格(p ersonality :5 。被 稱 爲 「文 化 與 人 格 」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culture and person ality .'學 派 的 那 些 人 ,⑦研究了全世界各地嬰兒

的授乳與排便方法,而現在他們的業績只能算是牽強附會。人由小孩
長 大 成 人 ,除 了 授 乳 、排便以外還有許多變數在作用,認定嬰兒期生
理活動會決定未來的人格,只有天真的決定論者。
這 種 決 定 論 ,是以通俗佛洛伊德學説爲根據,認爲人在伊底帕斯
期就決定了一生。 「無法重新再來,僅此一次的乳幼兒期體驗,」這
種披著科學心理學外衣的強迫性論點,驅使女性進人到專業育兒的生
活中。
所有的育兒科學,皆是帶有科學僞裝的意識形態。所 有 以 「小孩
發 育 」爲題目的學問,都無法脫離這個意識形態。⑧完全對立的育兒
法及育兒觀,都 經 由 「爲孩子著想」的觀點被正當化。所 以 ,都因著
論者的立場而有歪曲。認爲母親應該專心育兒的論者,可以由資料引
導出他要的結論,相 反 地 ,支持共同保育的論者,也在收集足以證明
自己論點的資料。結果無論哪一種育兒法都排除了撫育小孩的單純事
實 ,育兒法的多樣性,對 「正確育兒法」毫無幫助。甚 至 ,這 些 研 究 ,
只是讓我們愈讀愈混亂。
如 此 ,已 不 是 「我們認爲什麼是正確?」而 是 「人們想認定什麼
是 正 確 ?」這 樣 看 來 ,當 令 所 言 「三歲以前由母親自己帶」的育兒觀
就可以不言而喻了。支持這種育兒觀的人們,認為母親在孩子三歲以
前應專心養育小兒,所以育兒期的女人要離開工作。已將這種意識形
態内化的男人,幫忙把有孩子的女人趕出勞動市場,把該意識形態内

187
化的女人則自動地由勞動市場撤出。結 果 ,女性爲了育兒中斷就業一
再就業: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組
目前流行的母性意識形態,把母親專事育兒期間定爲「至三歲爲
止 」,這感覺上總有點不對勁。這種專事育兒期間,既 不 是 「至六歲
爲 止 」或 「到十二歲 爲止」,相反的也不縮短爲「滿 一 歲 止 」。 「至
成 人爲止」過 長 , 「至一 歲 爲 止 」又 太 短 。這究竟是對誰而言?這段

L
長 度 ,不是由女人或小孩自己決定的,且所謂適當時期的長度,一直
隨著時代在變化。對社會而言(其實應該説是市場),在孩子們長大成
人之前都將女人留在家中實在不容易,相反的讓她們休息一年立刻復
職也造成麻煩。
「三歲以前由母親自己帶」是 所 謂 的 8 0 年代育兒意識形態,這
造成女性被勞動市場驅逐。中斷一再就業之後,女性 雖 兼 得 「工作及
家 庭 」,但 這 不 是 雙 重 自 我 實 現 (dua 丨ro le )反 而 是 雙 重 負 擔 dual
burden ) ,這是實際經驗這種生活之後,任誰都能一眼看穿的事實。

11.5 再生產與分配不公平

伯 奇 (B . B e rch )認 爲 「既有工作又有孩子」的女性負擔,不只是
雙重負擔而是三重負擔 (tnple burden )—
— 薪資勞動/ 家事/ 育 兒 。
(B e rch ,1982)這使得女性淪爲經濟上的弱 者 。美國的女性學研究,就
傾向把女性的壓抑用經濟術語,或更露骨的用金錢加以定義,根據伯
實 質 收 人 ($)
I t
£
1

奇 的 説 法 ,對 女 性 的 「不 公 平 分 配 」 :: distribution i n j u s t i c e 如 〔

树 把 制 與 资 本 主 我

8〕。 .B e r c h ,1982,113 頁
爲育兒而離職的女性,並不只是收入變成零。即令她繼續就業,
還是會失去原本應有的利益 (lost in -co m e '_。〔
圊8 的 A 部分〕事 實 上 ,
她不但失去了應該有的收入,而且還要擔任無給付的再生產勞動。但
^;
尤思主我之女性主義

是她失去的不僅是那些,中斷之後就算是再就職,中老年/ 非熟練主
婦勞動力的薪資,連美國都很低。而原本位居她之下,未因育兒期中
斷工作的女同事,就在她因育兒期中斷工作時累積了相當經驗,故當
「她 」再就職時那些人可以得到相當的地位及收入。由一生所得來比
較 ,中斷一再就業型女性失去的利益是 A + B 的 合 計 。⑨
這個論説具有容易明白的説服力。也 就 是 説 ,中斷一再就業型女
性與持續就業型女性間,有明顯的經濟階級差異。
這項論説顯然也可以説明日本的情況。
因育兒離職的女性,通常會落人一生中最貧困的景況,只能以先
生的單薪—
— 最近在官方用語上甚至變成「單 職 」— 過 生 活 。對於
年齡相近的夫婦而言,年輕丈夫的薪資水準本來就不高,若再沒有妻
子 的 收 入 ,原本靠雙薪維持的家用規模就非減縮不可,更何況還有龐
大的育兒費用。⑩
年輕一代不想爲再生產付出成本,
也就可想而知。
即使勸導她們,
説 母 性 意 識 形 態 足 以 負 擔 再 生 產 費 用 ,而且之後還有更高的無形報
酬 ,她們還是深知現實,不會再陷入文化意識形態所設的圈套。文化
的 意 識 形 態 裝 置 不 再 有 大 家 都 明 白 ,再生產的行爲根本不是「人
的 自 然 」,它顯然是文化的陰謀。正是因爲異性愛及母性意識形態等
文 化 裝 置 ,無所不用其極地強制人們加入再生產,
人們才進行再生產。
事 實 上 ,歐洲的年輕人已經注意到再生產費用負擔的不划算,開
始逃避該項支付。不但生產及育兒需要成本,其前提—
— 結婚同樣也
需 要 成 本 。結婚 率 低 落 、出生率減少就是逃避支付成本的結果。曰本

1 89
於不久的將來,難道不會步上後塵嗎?到底誰可以保證,母性及家庭
主義意識'形態,可以在日本克服所有經濟原則的問題以維持再生產9

第十一章家庭的重
對柯斯塔等人而言,這是把再生產遺棄在私領域的資本主義,必然要
支付的代價。
再就業後的女性,不僅與未因育.兒期中斷就業的女性之間,更與
在同時期不用考慮中斷就業的男性間,有著很大的所得分配差距。例


如 ,先生爲年收入超過一千萬日圓的公司職員,妻子爲年收人一百萬


.
日圓的兼職勞動者,他們之間就有明顯的經濟階級差距也就是身分
不 同 。如果夫婦是超個人的單位(夫婦為一心同體 S 這種分配差距
會 透 過夫婦間「愛 他 的 」:
altruistic )再分配而有所調整。但 是 ,這只

有在夫婦感情好的時候。大多數的妻子都明白,只 有 順 配 合 著 先 生
的 意 思 ,才 會 「夫婦感情很好」。夫婦間感情不好時,先 生 這 個 「個
人 」與 妻 子 這 個 「個 人 」間 ,潛藏的分配差距身分差距:就會明顯地
表現出來。
根據美國的資料,離婚女性的生活水準普遍下降,相 對 於 此 ,離
婚男性的生活水準卻上昇。離婚後的妻子,變成養育許多孩子的單親
媽 媽 ,還要直接面對勞動市場的女性歧視而受困於貧窮的生活,至於
其離婚後的先生則可以逃避養育妻子的責任,可處分之所得立刻大幅
上 昇 。⑪ 以經濟變數測算離婚的損益,的確是美國式的作風,不 過 ,
離婚前後男與女經濟階層落差拉大的事實,也凸顯了男女間的分配差
距 。

如果用經濟外的變數來看,男性因離婚失去的會是什麽呢?男人
失去的是自己的家庭,也就屬於自己的妻子與子女,以及爲夫= 爲父
的自我認同。就像強化女人爲妻= 爲 母 一 樣 ,父權體制的意識形態強
化男人爲家長,爲夫= 爲 父 。因此亦提供他們身爲男性家長的認同,
由家庭剝離的離婚男性,或許會因此而陷入失去自我認同根據的混亂
狀態。
但是,
如果他們對於父權體制提供的男性認同價值不予理會時,
又會變成怎麼樣呢*?那 豈 不 就 是 「父權體制『
壽終正寢』之 日 」?
美國女性運動的目標之一是,要求一個單親媽媽可以安心培育子
女的社會環境。她們取代了一向不願分擔再生產責任,最終以離婚形
SC

式將此責任抛開的男人們,決定過不要男人的日子。男人放棄再生產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免思主我之女性主義

及女人獨占再生產—
— 在這樣的構圖中,蘊含著男女間根深柢固的敵
對 。在性階級對立的根源中,尚有性結晶的子女歸屬權之爭,女人因
爲男人不願肩起再生產責任,而想要獨自占有它。此種戰略是敵視男
性的戰略。
這 種 戰 略 ,是她們意圖對男性作的處罰嗎?而 且 ,不曾受父權汚
染 ,在母子家庭中長大的兒子大量出現後,是否會如預期般帶來「終
結父權體制」的 結 果 ?
筆者對此存疑。只要社會全體以男性爲優位,只要再生產勞動繼
續無給付的由女性來擔當,此種單親媽媽的再生產,仍然是對父權體
制社會之 奉 仕 (
瞧瞧那麼多戰爭未亡人,含 辛 茹 苦 地 ,培育出了不起
的男權式的兒子)。如果父權體制最廣義的定義爲, 「男性社會成員
對女性社會成員之結構性搾取及支配,」那麼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僅
只是此體系中,男性成員與女性成員間最極端的縮影。女性因離婚而
成爲單親媽媽,只是逃離了某一個男人的支配,事實上她反而掉入更
徹底的男性支配之下。如 果 有 丈 夫 ,女性還不用支付再生產費用中的
貨 幣 費 用 ,只 要 (
以勞動力)支 付 「實 物 費 用 」就 可 以 ;離婚之後她們
不僅要支持實物費用還必須負擔貨幣費用。大多數的女性都無法應付
這 種 支 付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她們都淪落至貧窮階層以下。
「家 庭 危 機 」及其重組動向,是以再生產費用的分配問題爲主而
進 行 著 。父權體制下的家庭,是將再生產只分配給一個女人的體系。
生產與再生產之市場及家庭間平衡發生動搖時,只 有 古 典 的 r 近 代 」
父權體制無法延命。 「家庭危 機 」雖然説是女人的要求,其實是資本
主義與父權體制,針對生產勞動與再生產勞動分配,再度修正彼此交
換條件而出現的「家庭重組」。

註釋

191
①羅斯托之後的近代化論,主要是以這種人口學爲範本。譬如將近代化的社會意
識類 型 化 ,創 造 r 傳統意向型」、「内部意向型」、「他者意向型」等概念而

系 十 一 章 ^
出名的萊斯曼,其所著大眾社會論之《
孤獨的羣眾》,(
Riestnan,1950)基本上也
是以人口學的因素來區分近代化的發展階段。
_.D譬如南太平洋羣岛的島民,聽 j 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nski,
美國人類學者‘
男女若不性交則無法生出小孩的説法後,僅只是一笑置之。澳 -^


洲的原住民之中,也有人相信祖先的圖騰附體時就會懷孕,他們不認爲性交與 -r

l
妊娠有關。 -li


③ 傅 柯 認 爲 ,「近 代 」是 「性 」之強迫性g 論異常地擴充、
增殖的時代。
(Foucault,
1976)
幻人類的淨生育率如果只到達1.0或許會因爲突然的氣候變化,而使該耷體受到
毁滅性的打擊,發生飢荒時也有瀕臨絕種危機的例子。不 過 ,一般而占,IM爲
他們尚未將支撐人口的生態搾取至最極限,因此發生飢荒時仍然可以繼缄卞
存 。其實在非洲的部落社會中,f 些由狩獵採集生活改營農耕生活的人們,舍
在飢荒發生時丢棄農地回歸狩獵採集的生活,因爲從亊狩獵採集生活的人序活
率 比 較 高 ,農耕民比狩獵採集民更容易餓死。
主 張 「墮胎權利」的女性主義,受到右翼及宗教人士激烈的責難與打擊。至今
某些國家中,仍主張墮胎會有生命的危險。有 關 「生育/ 不生育的自由」
_對女
性解放的意義,請參照上野(1986b) 。
⑥ 1986年四月施行的雇用機會均等法,主張推動再雇用制度。但不管是育兒期
休假制度還是再雇用制度,皆是以當前的性別角色分工爲前提,是爲了補強性
別分工而設的,因此受到了批評。
⑦ 露 絲 •班 奈 迪 克 Ruth Benedict;或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就屬於這
涸學派,對 5 0 年代的日本也有影濘。
⑧ 由 美 國 發 展 心 理 學 者 波 比 B o w lb y 、約 翰 •摩 斯 汀 John Mostyn)所提出的
「母 親 剝 削 」 (maternal deprivatkm,
理 論 ,因爲對母性意識形態卓有貢獻而
受 到 嚴 重 的 批 評 。(
Bowlby, 1951)魯 特 在 《
母親剝 削 理 論 的 功 與 過 》(Rutter,
1972)—書 中 ,詳細論述了波比理論中有關兒童發展研究的意識形態性。有關
母性觀的意識形態性,請 參 照 田 間 1 9 8 5 。
⑨ 因此現在有些年輕女性已不再想將自己的生涯規畫爲中斷一再就業型,轉而趨
向不是專業主婦就是職業婦女的兩極分化。若是選擇工作就堅持工作,若是不
想工作就選擇可以養得起專業主婦的經濟階層之男性。顯然她們都開始感覺
到 ,「雙重負擔」划 不 來 。
⑩ 已經習慣於「中產階級」生活的年輕人,顯然是過著有經濟壓力的日子—
— 勉
強女人以育兒爲專業的母性意識形態,現在仍然那麽強勢嗎?-— 他們也已經
預估到這種困難。根據筆者的口述調查,她們似乎會用婚前工作的存款熬過這
段單職時期,她們似乎打從開始就不認爲,年輕先生的單薪足以度日。所謂的
1
Q>2

儲 蓄 .即 是 女 性 「被濃縮的勞動」 、congealed labor)—


— 而這勞動的產物正是
孩子。
父袵體制與

⑪ 因支付給離婚妻子高額補償金及贍養費,而經濟負擔沈重的先生,與拿著前夫
的錢過著優雅生活的妻子,只不過是美國的神話罷了。遵守約定付生活費給前
妻的丈夫,只限於少部分有經濟能力的男性,多半的男性不付補償金,就連離
资 本主義

婚時談好的贍養費,也只有在剛開始時送個一、二 次 ,後來就連個影子都沒有
了 。美國的單親媽媽,多半是過著沒有前夫金錢支助的日子。

it
思主我之女

li
主義
第十二章
家庭的重組I

12.1 移民勞動者

談到日.本型「家 庭 重 組 」,有兩項問題必須有所保留。

193
第 一 是 ,爲了維持夫婿單職的近代父權體制,在市場上除了主婦

第十二章家庭的重
勞動者化以外,還 可 能 有 另 一 項 選 擇 一 引 人 移 民 勞 動 者 。
柯 斯 塔 以 「再生產與移民」爲題的論文中寫著:

為了補充勞動階級的質與量,適度且廣泛地重組徹底訓練過的階


級 ;雇用移民的政策,是國家對女人拒絕生育,依此設想鬥爭之

U
發 展 ,進 而 創 造 P皆 級 内 部 新 關 係 的 回 答 。 ( Della C o sta , 1986,
157 ~ 1 5 8 頁 ,強調係原作者所加)①

根 據 柯 斯 塔 的 説 法 ,女 性 的 勞 動 者 化 ,亦 可 以 歸 結 爲 「拒絕生
育 」的鬥爭之一,移民勞動者不僅是與女性所生的子女在勞動市場中
競 爭 。事 實 上 ,因爲移民政策, 「歐洲資本……加深了女人自己、女
同書,1 5 7 頁 )
人彼此的競爭、還有她們勞動產生的價值之對決。」(
移 民 政 策 引 入 的 外 國 人 有 兩 種 ,一 是 「在國内無替代之特殊技
能 」的外國勞動力,二是在國内隨時皆可以找到替代,但誰都不想做
二神 ,1986) 當今的日本 勞 動 市 場 ,對前者採取
的下層非熟練勞動。(
有條件的開放,後者則採取嚴密的封鎖。②勞動市場開放的好處,就
是 購 入了非熟練低薪資勞動力(
ch eap lab or ) 。在 歐 洲 ,移民勞動力
主要也是爲了補充非熟練部門的需要。他們一般比本國人教育低,同
時也有語言的障礙,這些外籍勞工,事實上只能從事比自己能力低下
的非熟練勞動工作。
女性的勞動者化,主要也不是來自熟練部門,而是緣於非熟練部
門的勞動力不足之需求。結 果 ,在 非 熟 練 部 門 的 女 性 或 青 年 勞 動 力
就直接與移民勞動力在勞動市場上競爭 C
1986年日本的失業率爲3 % ,維持著世界罕有的低水準。比提倡
完全雇用的凱因斯政策所冀求的失業率5 % 還 低 ,因此日本的雇用狀
況 ,可以説是超完美的理想狀況。但如果把潛在的尋$ 雇用機會的已
婚 女 性 計 人 「失 業 者 」,失業率一定會一下子提升很 i 吧 。在雷根經
1 G-i

濟 Riganormcs 下的美國失業率有6 % ,這個比率在少數民族及低學


歷層中明顯提高。女人也算是一種少數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有直接
父榭雜制與資本主義

競爭的關係。因 此 ,正 如柯斯塔所 説:「雇用移民是國家對女人拒絕


生育的反擊。」(同書,I 5 9 頁)
在 此 ,筆 者 還 要 駁 斥 :女人進人職業場所將奪取男人就業機會之
俗 見 。同樣的邏輯亦可以應用爲:移民勞動者將會提高本國勞動者的
失 業 率 ,在 德 國 ,這正是排斥移民的理論根據。對女人與移民的此種
i.
馬免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攻 擊 」,其實是毫無根據的排擠。事 實 上 ,在 德 國 ,來自土耳其及
希臘的移民勞動者,都是做些清潔工或體力勞動等德國人不想做的低
薪資又不划算的非熟練勞動。德國人的高失業率,集中於高學歷/ 青
年 勞 動 者 。那些高學歷勞動者才不會與移民勞働者競爭非熟練性工
作 。移民絕不可能奪取德國人本來想要的就業機會。
同 樣 的 ,主婦勞動者們也不可能取代原屬男性家長勞動者所有的
職 業 。超市的收銀工作及服務業的兼差勞動,有男性勞動者做過嗎?
這些都是在技術革新過程中出現,而且是爲了女性準備,前所未有的
就業機會—
— 也是男性絕不願做的工作。
因 此 ,女人這種少數民族,只能與移民那種另類少數民族競爭。
女人與男人,或是移民與本國人— — 很可惜的在主要層次—
— 是無法
競 爭 的 。日本社會中大量的主婦勞動者化現象,也只有在日本勞動市
場 的 閉 鎖 系 統 (dosed system ) 中才得 以 成 立 。但預測女性勞動者化
的 趨 勢 ,不能僅就國内勞動市場來看。日本移民政策對非熟練勞動工
作 的 封 鎖 ,會持續到什麽時候至今仍未可知, 「女 性 問 題 」已經不能
單以國内問題來論斷。
女性勞動問題與移民勞動問題直接有關。而這也使女性勞動内部
形成新問題。也 就 是 區 隔 成 :因爲與移民勞動者直接競逐,由非熟練
工 作 撤 退 的 女 性 ;及讓移民勞動者替代其非熟練性家事勞動工作,無
後 顧 之 憂 ,轉 入 熟 練 勞 動 部 門 就 業 的 女 性 。由 勞 動 的 機 會 費 用
(opportunity c o s t )而 言 ,主婦勞動的賣出價格 A 比購人價格 B 還高
時 ,主婦會勞動者化,相 反 的 ,如果 A 比 B 低 的 話 ,主婦會留在家庭
之 内 。這 將 「主 婦 勞 動 」是 「家 事 勞 動 」之 差 異 絕 對 化 ;「主婦勞

195
動 」是 「主 婦 做 的 勞 動 」,但 並 不 一 定 是 指 「家 事 勞 動 」。相反的

第十二素家廷的重組
「家 事 勞 動 」也不一定由主婦來做。這説明了偶爾擔任「家 事 勞 動 」
名 爲 「主 婦 」的女性勞動力之品質差異。高中畢業在超市做店員的女
性 ,及數學研究所畢業開發電腦軟體的女性,她們就家事勞動者而言
是 等價 的 ,但 以 「主婦勞動者」身分出現在市場上時,其勞動力價格
就有差距了。因 此 ,引進移民勞動力對女子勞動市場的衝擊將產生兩

n
種 效 應 :(
1)將女性由非熟練部門趕出,⑵把女性推入熟練部門等兩種
效 果 。也就是區隔了靠丈夫單薪度日,守著傳統式性別角色分工= 中
產 家 庭 ;以及男女平等—
— 正確的説應是男女平等的免除家事勞動
— 雙職= 雙薪的上流家庭。這 種 「中 產 」與 「上 流 」的 差 距 ,原本
僅有丈夫收入的差距,現在因爲與先生一樣有能力的妻子有了收入,
差距更加擴大。③這表現了亞洲型階級結構的特色,其決定因素與其
説是性別差異,還不如説是階級問題。因爲有了階級差別,家庭的次
文化亦有了不同。全 面 性 的 「結婚之後就(都)是主婦」的意識形態業
已崩潰。可以用比自己薪資低的成本購買家事勞動服務的女性會走向
勞 動 者 化 ,自己的勞動薪資與購入家事勞動價格相同或者反而比較低
的 女 性 ,就會留在家庭内。至於比這些更低經濟階層 r 不得 不 工 作 」
的 女 性 ,則是拿著和家事勞動者一樣的薪資,同時負擔自己家庭的家
事勞動及從事薪資勞動。這 樣 一 來 ,夫婦關係的次文化就是由經濟階
層 來 決 定 。如 :男女的家事勞動都減到最低的雙薪夫婦;丈 夫 工 作 、
妻子做家事型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型夫婦;還有承受家事及薪資勞動
雙重負擔的主婦勞動者。於 是 ,傳 統 的 「近 代 家 庭 」,已經不是家庭
的唯一模式。④
然 而 ,這仍然無法改變家事勞動在所有勞動中位階最低的事實。
市場上只要將家事勞動價格壓制在最低限度,女性就會讓境況更惡劣
的勞動者來做家事勞動,自己的勞動力則到市場上去出售。在資本主
義壓抑下的此種「經 濟 原 則 」之 前 ,性別歧視的文化規範使得「家事
是有價值的勞動」的主婦意識形態之呼籲黯然失色。
1 -6

因 此 ,主婦勞動者化的趨勢,與是否導入移民勞動者有很深的關
Q

係 。主婦勞動者與移民勞動者在某些時候是競爭關係,另外在某些部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分又 是 互 補 關 係 。我 們 正 在 注 意 9 0 年代日本勞動市場的開國動向,
那是預測主婦勞動者歸趨的風向球。因爲正如柯斯塔所説,那是資本
主義對女性提出的答覆之一。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義

1 2 . 2 中斷一再就業型的陰謀

關於 日 本 型 「家 庭 重 組 」另一個有所保留的問題是,家庭重組是
因中斷一再就業型的主婦勞動者化而完成的。 「近 代 」完 成 以 後 ,無
論那一類先進工業國家的女性勞動力比例都在上昇 。(參 照 第 十 章 圖 5)
而 且 ,以已婚女子最爲明顯。「近 代 」對於女性勞動力率的影響,就
是曾一度明顯壓低已婚女子的勞動力比例。經過數世紀的時間,所謂
「近 代 」也 者 ,就是隨著工業化將已婚女性勞動力率壓低,一個歷史
上的的過渡時期。在 「近 代 」終結的同時.,女性勞動力率無論已婚/
未 婚 ,幾乎都與前工業社會一樣,恢復到原來的情況。這 種 (特別是
已婚勞動力率)一度低落又再恢復的模式1 以工業化較早的先進諸國
最爲顯著,工業化較遲的日本則不大明顯。
'在高度成長期之前,日本
的 農業人口總維持在3 0 % 弱 。爲了在很短時間内完成近代化,曰本
在已婚女性勞動力率下降之前,.已將前工業型的已婚女性勞動,轉移
爲脫工業型的已婚女性勞動。 -• ^ g
r 近 代 」接近完成的先進工業諸國,其已婚女性勞動力率也都在
提 高 。但 是 ,就其内容而言,日本與各國—
— 無論是與歐美諸國還是
第三世界諸國比較—
— 之間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其他各國的已婚女性
勞 動 者 化 ,是在生育/ 育兒期間仍然不中斷就業的全職型,而日本的
情 況 ,則是以育兒期中斷就業/ 後育兒期再就業的兼差型爲主流。這
點 不 同必須注意。
最積極把女性戰力化的,是 中 國 、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
家,
爲了使女性所負擔的再生產勞動降到最低,
讓她們從事生產勞動,
於是積極推動再生產的社會化。結 果 ,中 國 、蘇聯的女性勞動力率年

197
齡 結 構 ,便.未出現生產/ 育兒期低陷的 M 字 型 波 動 。在這些國家中,
女性勞動力率的模式,遂與不受限制的男子勞動力率模式相近。

第十二章家庭的重組
像 美 國 這 樣 的 「資 本 主 義 」國家又如何呢?因爲自由市場的市場
原 理 ,已將再生產私事化,故美國的資本家,以及他們的資本家式國
家 ,都以不干涉國民的生產/ 育兒爲原則。有 關 再 生 產 ,國家一切都
不 介 入 ,亦不給與任何援助。美國公共托兒設施的不完備及困窘,也
就不在話下了。在以自助爲原則的社會中,視妊娠及生育爲私事的市

n
民 們 ,不要求國 家 援 助 ,同時亦不會顯示不滿。與 之 相 較 ,雖説不夠
完備但公共託兒服務已盡量普及的日本社會,用美國的標準來看,幾
乎 可 以 稱 爲 「社會主義國家」。隨著已婚女性的勞動力化,她們不將
矛頭指向公共因素而將問題指向雇主,要求企業在内部設置托兒所。
這 亦 貫 徹 著 「資 本 主 義 」理 論 ,認爲再生產費用,應該由因雇用已婚
女性勞動者而獲利的該企業負擔,也就是所謂的「受益者負費」。
近年美國急速勞動力化的,是那些有未滿六歲子女的女性們。而
且 全 職 就 業 的 增 加 ,比兼差就業增加還快。(
MaSn ic k & B an e ,1980)

這 個 結 果 ,使得美國女性勞動力率的年齡結構,脫離了 M 字 型 。儘
管公共的託兒服務不夠完備,生育/ 育兒期的美國女性寧可支付奶媽
高額育兒費用,仍然以全職身分加入勞動市場。
在亞洲及非洲也有同樣的事情,這裡固然有傳統大家庭的文化背
景 ,可以替代公共的育兒服務,支持母親 工 作 ;但是這也使得已婚女
性不會因育兒中斷就業而可繼續全職的工作。上層女性雇用奶媽或下
女 ,自己外出從事全職工作,至於下層女性就得要帶著孩子去工作。
女性於育兒期是否應專事育兒已不成爲問題。唯有日本這種國民整體
中産階級化的異常社會,才讓已婚婦女專事育兒。
可是專事育兒不是一輩子的事情,結果女性便過著中斷一再就業
型 的生活。此種中斷一再就業型的生活,對女人而言是怎樣都不划算
的 選 擇 ,這點在前章已有詳論,此處不再重複。而中斷一再就業型會
成爲女性的主流,正是日本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間的陰謀。
日本已婚女性勞動力率的上昇,主要是因爲這種中斷一再就業型
198

爲 主 的 兼 差 勞 動 者 的 增 加 。女 性 的 薪 資 ,以 1978年 的 5 6 . 2 男性爲
1 0 0 爲 最 高 點 ,之後即轉而減少,至 8 1 年 則 掉 落 至 53.3。在 「聯合
父檄體制與資本主義

國國際婦女年」的十年間,各國都出現男女薪資差距縮小的傾向,日
本 卻 相 反 地 擴 大 ,這 是 什 麽 道 理 ?那當然是女性加入兼差行列的緣
故 。兼差就業的增加,使得女性勞動者整體薪資水準降低。
已婚女性勞動力率的上昇,可以説是專業主婦的兼差主婦化。⑤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在 1983年的已 婚 女 性 中 ,專業主婦所占比率與兼差主婦的比率發生
逆 轉 ,專業主婦成爲少數派。兼差主婦又可再區分爲第一種兼差主婦
與第二種兼差之別。專業與兼差本是農家的分類方式,第一種兼差主
婦與第二種兼差主婦,也是沿用農家的分類辦法。依 照 農 家 分 類 ,第
一種兼差農家是以農業收人爲主,農 業 外 收人爲輔;第二種兼差農家
則是以農業收入爲輔,農業外收入爲主。根據這種説法,第一種兼差
主婦是以家事勞動爲主,薪資勞動爲輔的已婚女性,第二種兼差主婦
則是以薪資勞動爲主,家事勞動爲輔的已婚女性。第一種兼差主婦幾
乎與採取中斷一再就業型生命周期的兼差就業者一致;第二種兼差主
婦是與育兒期不中斷就業,選擇全職就業的婦女對應。第二種兼差主
婦因爲看重職業角色,所以未選擇於育兒期中斷就業,工作至今已持
續十年至十五年,享有相對的職位及收人。至於第一種兼差主婦則視
主婦角色爲第一優先, 以選擇育兒期專事育兒的生活,又因以母親
角色爲優先而選擇兼差就業。⑥而且,爲中斷一再就業型女性而設的
就 業 機 會 ,往往不是能讓她們產生職業認同的責任性工作。於是中斷
一再 就業型的女性,屬於第一種兼差主婦的範型。
在農業方面,已經有由專業變成兼差,甚至本末倒置地由第一種
兼差轉移成第二種兼差的現象。如 今 日 本 的 農 家 有 9 0 % 以上是第二
種兼 差農家,或許主婦也有同樣的情況?
現在日本正在進行專業主婦的第一種兼差主婦化。至於日本以外
的 國 家 ,無論是歐美或亞非,都在進行第二種兼差主婦化。他們之中
有的經過第一種兼差主婦化,也有未經過第一種的直接變化。
日本是否會像發展階段論説的那樣,由第一種兼差主婦化進入下

199
一個階段的第二種兼差主婦化?事情不會像定向進化説般單純的。日
本 的 「主婦勞動者化」,以第一種兼差主婦化形成,因第一種兼差主

第十二章家庭的重
婦 化 而安定。況且日本的資本主義並無意破壞父權體制,一直都採取
妥 協 的形態。在資本主義邁入新階段的過程中,在把已婚女性勞動力
化的各項選擇中,日本資本主義選擇了中斷一再就業型的主婦勞動者
M 口 ,1985)⑦
化 方 式 ,這種固有性值得注意。(


D
1 2 . 3 再 生 產 的 Q C 思想
資本主義不準備支付再生產費用的事實,在 「家 庭 危 機 」中越來
越明顯,
對資本主義而言,
爲什麼要去維持需要支付成本的父權體制?
其理由又何在?蘇可 洛 夫 説 ,女性解放的基本對策,就是資本主義與
父權體制間的辯證法'dialectics )—
— 其間有調停亦有矛盾—
— 故此,
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被迫需要再調停的「家 庭 重 組 」之 時 代 ,正是對
女性解放而言的絕好時機。在 歐 美 ,甚至有所謂資本主義已進人不需
要 父 權 體 制 支 持 , 「無 父 權 體 制 的 資 本 主 義 」^capitalism without
patriarchy ) (Van Allen , 1984)階段的説法。假如資本主義已經無須與
父權體制妥協變成一元化,則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分析的二元論結構
也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也就是女性主義再度解體,只要被還原爲馬克
思主義就好了。
但是市場的一元化同時亦是市場的末路—
— 資本主義若連「生育
子 女 」都 加 以市場化,那又另當別論⑧一父權 體 制 的 領 域 不 能 因 此
而被認爲消失(
因爲那意味著「家庭的末路」::,因此馬克思主義女性
主義的分析架構,當前仍非無效。
日本資本主義對父權體制—
— 換句話説就是日本型家庭制度—

以第一種兼差主婦化作半吊子式支持,這表現在筆者所説的再生產品
質 管 制 ( Q C == Q uality C o n tro l ':思 想 上 。日 本 型 的 家 庭 制 度 中 ,並
self d e v o tio n ' ,才是
不那麼要求女性爲人妻。女性身爲人母的獻身、
該制度的中心思想。在核心家庭與節育少產的情況下,女性爲人母的
角色反而更加膨脹。女人的再生產者化被迫推展至前所未有的極限,
200

就是近代父權體制的陰謀。
節育少產使女人的育兒負擔看來比以前多產的時代減輕,其實卻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正 好 相 反 。節育少產的壓力(
小 孩 只 能 有 二 個 ,令培養孩子成人的時
間 拉 長 ,費用也大幅上昇。在 「多 產 」的 時 代 ,孩子的社會化時間及
社會化費用都相當便宜,因爲隨 便 「放 養 」都 會 長 大 ,所以大家一個
接一 個 地 生 。
--

隨 著 「近 代 」化 的 發 展 ,與孩子第一次社會化〔
嬰兒開始學説話,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像人一般活動之前的0 ~ 3 歲時期)的時間相較,第二次社會化(小孩
長大成人之前)的期間特別長。換 言 之 ,相對於養育/ 敎育的比重特
別 增 加 。所謂再生產勞動是涵蓋第一次及第二次社會化全程的勞動,
並不僅意味養育行動而已。借用柯斯塔的説法.:

技 術 革 新 的 全 面 進 行 ,會 讓 女 人 負 擔 減 輕 的 通 俗 論 調 ,非將之打
破 不 可 。對 女 人 而 言 ,由 體 力 勞 動 者 轉 成 為 技 術 者 的 再 生 產 ,意
味 著 要 花 時 間 帶 孩 子 們 去 游 泳 、跳 舞 、學 語 言 等 。特 別 是 女 人 為
了 要 維 持 孩 子 們 的 訓 練 及 練 習 ,非 得 要 保 持 高 度 緊 張 ,因此消乾
的 體 力 ,比 起 野 放 於 鄉 間 ,以自然為母:,以 村 人 為 師 的 做 法 ,當
然 要 花 費 更 多 。( Dalla C o sta ,1886,27 ~ 28 頁)

再生產的問題,不僅關係著勞動的量.,也包括質的問題。重點不
是要生幾個小孩,而是在要養育出什麽樣的小孩。由於中斷一再就業
型的第一種兼差主婦勞動者大量產生,日本的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
於再生產的孩子品質管理上,幾乎獲得理想性的協調。
曰本的孩子於第一次社會化過程中,因爲母親獻身育兒與孩子間
形成相互依賴的關係,遂形成順從而依賴性強的性格。這些孩子在第
二次社會化的階段,由家庭被帶入學校,在被管理的教育方式下,再
同樣被加工爲舉止劃一的順從脾氣。
如 此 一 來 ,育兒期中斷一再就業的主婦勞動者化,與 「三歲之前
應由母親撫育」的育兒意識形態,顯然是狼狽爲奸。母親於第一次社

201
會化時期非專心養育孩子不可,但這種情形又不能超過第一次社會化
時 期 。養育好的孩子必須去受教育。傳統社會中的第二次社會化,是

第十二章家庭的重組
在家庭或共同體中進行,而今父母若不把第二次社會化的機能委託給
學 校 ,就會讓子女成爲不適合市場的產品,遭 到 淘 汰 。
教育是花費很大的再生產勞動。母親放棄了原本由自己擔負的教
育 ,爲了購買奪走孩子教育權的教育服務,非進行生產勞動不可。爲

n
了購買教育這種採劃一管理的商品,以便把孩子製造成適合勞動市場
需要的產品,母親積極地出外去勞動。對中斷一再就業型的主婦勞動
者 而 言 ,於後育兒期成爲勞動者,才 算 是 「優 良 主 婦 」。
櫻井哲夫把學校類比爲劃一加工製造順從個性的工廠 。(
櫻井,
1984 )工廠品質管制〔
Q C )的思想出現於美國,日本引入此種品管思想
後在短期内就趕上原產地美國,甚至超前,就連日本型家庭制度中,
都有再生產的品管思想。
美國的資本主義,完全不負擔任何再生產費用,就把女性吸人激
烈的勞動市場競爭中。並且因爲單親媽媽增加,就連原本由家父長負
擔的再生產費用,也從女人身上剝取。⑨再生產的自由市場導致品管
不 良 。日本的孩子們要比美國的孩子教育得好,也幸虧有劃一主義與
管 理 主 義 ,性及藥物氾濫的事情相對地被隔離。日本孩子的品管,在
製 造 日 本 這 種 「整合完全的社會」(
well-organized society )時 ,是絕

對不可或缺的。
然 而 ,如此高水準的品管,很難以社會化的再生產勞動來達成。
例如像蘇聯及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都提供了第一次社會化階段的托
嬰 服 務 。但是無論由什麽樣的育兒專家主持的共同育兒,其再生產勞
動的密度及熱誠,都不及個別母親的育兒。盧 梭 所 著 ,被稱爲近代教
育聖經的《愛彌兒 》 (Rousseau , 1762) —書 ,在提出各種教育方法後又
表 示 ,無論那一種專業的教育,在熱忱及愛情方面,都不及母親自己
的教育。外行的母親,是比任何育兒專家都好的教育家。假如具有母
親一般的熱忱及密度將育兒加以公 共 化 ,那麼成本會高得超出常理
吧 ?育兒的完全社會化—
— 那是公共化亦是市場化—
— 無 法 成 立 ,是
因爲那樣的選擇成本過高。
02

將養育丢給女人的資本主義,並不會把敎育也交給女人,教育是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需要高成本的再生產勞動。可是資本主義卻令人吃驚地接下這件事。
強迫女人進人中斷一再就業型的生 活 ,讓女人負擔無償的養育勞動
後 ,接著又讓女人負擔敎育費用,實 現 了 「受 益 者 付 費 」的 形 式 。符
合市場需要又順從的勞動者身體,由當事者付費,在高水準的品管下
馬免思主義之女比主義

不斷地再生產,故對資本主義而言,與父權體制妥協是滿划算的。父
權體制製造的母性意識形態,一點也不會與資本主義相牴觸,當女人
與 小 孩 都 變 成 被 榨 取 者 時 ,自發性 的 再 生 產勞動組織化活動,就在
r 家庭的重組」中 進 行 。 、

12.4 日本資本主義的選擇

由於對過度生產者化的看法有所修正,最近縮短勞動時間有強化
的 傾 向 。即使這是要確保男女勞動者再生產勞動時間的要求,但是縮
短工時似乎是因女性解放而起。而 且 ,1986年 勞 動 基 準 法 修 正 時 ,
導入了彈性勞動時間制 (flex tim e ) ,看來似乎是要保障勞動者過著有
人性的生活。
可是仔細深思,兼差就業式的自願縮短工時,中斷一再就業的自
願彈性勞動時間,不正是爲了要把女人置於「
、母 」職而做的準備嗎?
而且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損失。迫使女人自願縮短工時,自願彈性工時
的 ,是父權體制強迫女人承擔的再生產勞動負擔;因爲女性自願縮短
工 時 ,自願彈性工時而獲得利益的,
是廉價購買女性勞力的資本主義。
選擇中斷一再就業型的主婦勞動者化的日本資本主義,不去激化與父
權體制之間的矛盾,而是選擇迴避之道。

註釋

①伊田久美子、伊藤公雄合譯,柯斯塔所著《家事勞動付費》11981)—書的書後跋
中特別説明,該書並不是依照義大利出版的原書翻譯,而是柯斯塔爲了日文版

203
親自編選而成的「完全不一樣的……論 集 」。該 論集收人「再生產與移民」的
課 題 ,正暗示著者與譯者的目的,乃是針對勞動市場處於r 鎖 國 」狀態的闩本

第十二章家庭的重組
讀 者 。對映日本未來,義大利確有許多事例值得日本學習,
(D在 現 實 上 ,日本已有許多亞洲的外籍勞工,鑽著日本出人境管理法的漏洞,拿
著觀光護照或應聘護照人境到日本國内就業,甚至有部份業種是沒有那些外籍
勞工就無法生存的。所 以 ,是否修正法律讓勞工市場「開 國 」,至今仍然未有
結論。
在第九十六期《求才遇刊》中有 篇 「思考女性的時代」的專題報導,那位長谷川

n
三千子以加速「經濟階層分化」爲 由 ,反對雇用機會均等法,的確是卓見。其
實 ,女性主義者早己預見均等法會促成女性勞動者的分化,然而女性主義的解
決方法與長谷川完全相反。以下即是長谷川的看法:
「如今男女角色分工已相當機能化,爲何還一定要追求男女就業機會的均等
呢 ?譬 如 ,長期以來國家政策皆致力於家庭所得的均平化‘
爲 了 要 平 等 ,而這
個法律竟然與國家政策相反。因爲只要讓男女依據自己的能力追求應有的公平
待遇 :
一般而言,具有同樣能力及水平的男女才會結婚),將會造成杜會階層斷
層的擴大,甚至會演變成兩極性的分化。」
④ 現在美國雅皮這類新興優異分子,往往會在配偶友人的聚會上,吹噓老婆的高
薪 ,更甚於誇獎妻子的美艷。擁 有高學歷、從事專業工作的妻子,是顯示自己
爲旗鼓相當的有能力男性的階級象徵。
⑤ 日本官方把主婦勞動者稱爲「有 職 主 婦 」或 者 「就業主婦」,我 們則採取「專
業 主 婦 」的對稱用語,將之命名爲「兼 差 主 婦 」a,
⑥ 選擇兼差就業的女性之最大動機,是不願讓孩子成爲鑰匙兒、
想要在孩 f 們回
家前就回到家),因此主婦們的工作底限,是在孩子回家之前。
⑦ 末通口惠子一針見血地指明,戰後增強的不是女人的人權,而 是 妻 子 的 「席位
權 」。女性的中斷一再就業,使 得 「丈夫工作/ 妻子在家」的性別角色分工,
變 成 「丈夫工作/ 妻子工作又顧家」的 「新性別角色分工」(
賴 口 的稱法)。木

口認爲,主婦勞動者化,只不過是性別角色分工的新形態罷了。
⑧ 在科幻創作的世界中,經 常 出 現 「孩子再生產」工廠的題材,但那是沒有家庭
制度的社會,社會體系與個人在無媒介狀態下直接地互動。以生命工學實現的
人類製造工場,如果有一天真的實現了,大概需要很龐大的成本吧。到底是依
賴家庭再生產的成本高,還是靠高科技再生產工場的再生產費用高呢—
— 如果
想保持同樣的品質水準的話—
— ?這還真是難以判定。
⑨ 其結果就是兒童虐待\£; 1£1 abuse::及兒童藥物濫用(drug abuse' 。在美國這樣
11丨
的 社 會 ,要讓兒童遠離性及藥物是極爲困難的事,父母光是不要讓孩子們接觸
到 藥 物 ,就相當傷神。
第十三章
結語—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13.1 國 家 •企 業 ■ 家 庭 — 重組的時代

205
在 人 、物 、錢 、情報已無國界的經濟時 代 裡 ,於 即 將 進 入 1990
年代之際', 「柏 林 圍 牆 」倒 塌 了 。這 對 r 西 方 」而 言 ,是 「資本主義

第 十 三 章 結 語—
的 勝 利 」嗎 ?
不 是 ,那 是 原 本 暫 時 與 資 本 主 義 妥 協 的 資 本 主 義 r 外 部 」諸變


數 :國 家 、人 種 、家庭等再度向資本主義要求變動的時代。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儘 管 是 「經 濟 」的 擴 大 ,不 ,應 該 説 是 隨 著 「經 濟 」的 擴 大 ,
r 經 濟 」與 圍 繞 著 它 的 「環 境 」— 不僅是自然環境—
— 的 關 係 ,從
未如此強烈地被要求重新調整(restru ctu rin g ) 。
現 在 ,我們僅就與市場有關的行爲者之「環 境 」論 據 來 討 論 。當
市場上三種行 爲者:國 家 、企 業 、家計登場時,就是經 濟 學 的 開 始 ;
事 實 上 ,在市場中不會有個人以行爲者的身分出現。無論國家及企業
都 以 「法 人 」身 分 ,猶 如 個 人 (individual)似 地 行 動 著 。既是以無法
再分割的(
individual )個 人 爲 單 位 ,國家及企業的内容遂不容置喙。

家計單位也是一個「人 」似的行動著,家庭的内容,則變成像是完全
不可侵犯的黑盒子。如 此 一 來 ,市場遂由内容不明的國家、企 業 、家
庭 這 種 「黑 箱 」所 包 圍 ,進 行 機 械 性 、透明化交易的場所。資本主義
對 於 國 家 、企 業 、家庭到底知道多少呢?
馬克思明白,國家是非資本主義的變數,所 以 ,才有馬克思主義
國 家 論 。那是無法全然還原爲資本主義理論的。國民國家是市場與國
家結合暫時妥協的結果,不是什麽超歷史的概念。把國家與獨占資本
206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置於同等位置的國家獨占資本主義論,是試圖讓國家完全從屬於資本
主義的嘗試,馬 克 思 未 能 預 見 :總資本的帝國主義式擴張,終會消滅
個 別 資 本 ,引 起 極 權 主 義 (totalitarianism )危 機 。國家不會像總資本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那樣進行合理的行動,因爲國家是權力,
權力是不會遵守市場原則的。
就 如 「近 代 家 庭 」是資本主義與家庭的歷史性妥協般, 「近代國
家 」也是資本主義與國家的歷史性妥協形態。可 是 ,有馬克思主義國
家論的存在,卻沒有馬克思主義家庭論的存在,那是因爲馬.克思雖然
明白國家是人爲的组成物,卻認爲 家 庭 是 「自然」的 〇討論家庭比討
論國家的禁忌更大。而女性主義打破了此種禁忌,揭明家庭這種人爲
制 度 的 「不 自 然 」之 處 。 .
「企 業 」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嗎? r 企 業 」的活動雖是資本主義式
的 ,企業内部的構造則完全不能是資本主義式的。因 此 ,經濟學與經
營學的規矩(
disdpiine )是 完 全 不 一 樣 的 。經濟學對應的是企業的活
動,
經營學則是對應企業组織。因爲馬克思主義把經營當成勞資對立,
因此有勞工運動論,但沒有馬克思主義經營論。其實勞工組織是企業
組 織 的 縮 小 (m iniature ) ,因爲欠缺經營觀點的組織論,因此有人諷
刺 説 :工會的組織往往比企業組織更加僵化落後。
我們看到美日貿易摩擦中日本企業的「市 場 勝 利 」,恐怕是市場
外 因 素 的 「日本型經營」對市場造成的效應吧?在市場理論中,組織
往往被置於黑箱中。然 而 ,在 組織中,亦有非市場因素的歷史、文化
及風俗習慣等在作用。家庭雖説是代替市場行動著,但家庭内部一點
也不是市場式的。企業也算是資本主義最強有力的代理,唯其内部結
構 卻 一 點 也 不 是 市 場 式 的 。經 營 學 的 興 盛 ,近年網絡組織論(金子,
1 9 8 6 / 今井、金子 ,1988)受 矚 目 ,顯示企業人有必要讓企業組織流動
化 及 再 重 組 。這使得市場與企業的界線重新修正。
被迫重新調整與市場關係的,已不僅是家庭而已。無論是國家或

207
企 業 ,都進入與資本主義重新調停的階段。因 此 ,國 籍 、人 種 、性 、
年齡等經'濟外變數,開始帶有重大的意義。

第十三章結語
女性主義在這當中導入了「性 」的觀點 ,試圖就各體系的剖面進
行概括性的分析。 「父 權 體 制 」具有性支配的概念,不僅可以用來討
論 父 權 體 制 的 資 本 主 義 ,還適用於父權體制的國家及父權體制的企

-
-
業 。然 而 ,性支配的分析角度還是有其極限的。女性主義就無法觸及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種 族 歧 視 、年齡差別等方面的問題。説女性主義是解放「所 有 歧 視 」
的解放理論,
是一種越權的行爲。
女性主義一直在思考性支配的問題,
當然不可能化解種族歧視的機制。因 此 ,現在女性主義所期待的是,
一 面 與 民 族 主 義 (nationalism ; 、種 族 主 義 (r a c is m : 、年 齡 主 義
:agism ; 等其他各種差別歧視理論交流,一面在壓抑的體制中構築多
元 性 的 理 論 。與 其 批 評 馬 克 思 主 義 的 女 性 主 義 這 種 「市場與家庭理
論 」之二元論結構,還不如納入國家、種族等因素,更加多元的討論
問 題 。要用經濟的語言—
— 而且僅是近代以後的市場經濟語言—
— -
元 化 地 道 盡 所 有 的 事 ,還不如去認知市場如何爲市場外的領域所包
圍 ,又是否曾仰賴於它等問題。或許這樣一來,還可以想到取代市場
與 資 本主義的「經 濟 」替代方 案 。女性主義即是其路徑之一。

1 3 . 2 經濟學批判
經 濟 學 由 「家 務 (oixos )之 學 」(
oikonomia )變成經濟(econom y ::
時 , 「經 濟 」的 概 念 就 把 「生 活 」從 r 生 產 」中 踢 除 出 去 。企圖把
「經 濟 」的 意 義 ,全 面 擴 充 解 釋 爲 「生 存 」(
subsistence )的博藍尼
(Polanyi ,1982)理 論 ,一直被熱衷於市場擬態的近視眼經濟學者所忽
視 。馬克思的經濟學也是從「經濟學 批 判 」出 發 。要 談 經 濟 ,質疑其
本末倒置,非朝向經濟學批判不可。
「我們首先必須確認,資本主義社會並不是爲了生活而生產,是
渡邊 ,
因爲生產才有生活的本末倒置社會。」( 1987, 143頁)
大熊信行在日本戰後提倡「經 濟 」概念應自根本扭轉,還參加了
主婦論戰,他 説 :
2
0
8

如今……若只是對應近代家庭的基本架構,加以重新 描 繪 ,首先

將出 現 的 是 ,生產運作的基本事實。是 「生 」還 是 「被 生 」,原
M W
與資本主義

4
-J 本是有關生命的用語,所以生產這個用語(
譬 如 馬 克 思 、恩格斯
也 是如此),一定要優先使用在家庭上。未 料 ,今 日 「生 產 」這
個 用 語 ,在經濟學上的偏頗用法竟滥用成災,它變成僅只是財物
-
---
---
--

生產的意思,而且就這樣流行起來,成為所有人的曰常用語。连
-
馬免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
---
---

循那種例句的用法,就會不知不覺地跟從今日經濟理論特有之見
---
---
---
---
--

解 。那就會將自己的思考依附於以營利企業為本位的見解,及以
-
---
---
---
-

財物為中心的看法。如果我們想捕捉現在家庭生活的本質,不先
大熊 ,
與經濟理論脫離關係,就別想向前跨進一步。( 1956 / 上野,
1982a 所收,114 ~ 115 頁)

即令是如此犀利的經濟學批判,仍不能爲戰後的經濟學者接受,
大熊的思辨未能得到任何回應。因此大熊未及看見以此爲母胎的「經
濟 學 重 建 」成形就去世了。
接續著前面的文字,
他 又 説 :「如 果 這 樣 ,
那就意味著,
有關家庭及其中的生活,
與發展至今的經濟學大有分別,
已經必須成爲一個獨立的科學,」大熊的這種步見之明,必須等到三
十年後女性主義出現才獲得肯定。
女性主義所挑戰的,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挑戰的是以生
產 爲 優 先 的 「經 濟 」概念本身,及對此執信不疑的「經 濟 學 J 。女性
主義批判矛頭首先朝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即是因爲馬克思主義經濟
學與女性主義共有這種「經濟學批判」。女性主義毫不容情的批評馬
克 思 主 義 ,箭頭指向這種「經濟學批判」的不夠徹底—
— 至少它對家
庭的再生產領域不聞不問。此種情形,類似於因懷疑自身男性而接近
女性主義的男性,卻在女性主義集會中成爲批評對象的矛盾現象。
7 0 年 代 以 來 ,學院中所 有 社 會 科 學 ,皆因女性主義的刺激被迫
進 行 反 省 ,唯有經濟學(特別是近代經濟學)絲毫未受影響。女性經濟
學者確實增加了,但他們忙於表現他們具有與男性一般的計量分析,

209
要不然就是對女性勞動市場中的「弱勢族 羣 」提出精緻的理論模型。
他 們 之 中 ,對 於 經 濟 學 的 規 矩 (discipline )既無根本性的懷疑亦無挑

第十三章結語:
戰 。這是因爲經濟學爲完美的社會科學聖域嗎?我 們 認 爲 ,那只是經
濟學者封閉式的科學主義與操作主義,以及知識上怠慢。
就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由經濟學批判衍生而來的馬克思主義之女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
性 主 義 ,創 造 了 例 如 「家事勞動」、「無給付勞動」、「父 權 體 制 」、
「再 生 產 」等 ,討論今日女性問題不可或缺的分析概念。就是因爲這
樣 ,才擁有一定的説明能力及理論上的貢獻。①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成功地修訂了馬克思主義的概念,並加以
擴 張 ,然而它越是適用於「性 無 知 」的 領 域 ,對此概念裝置不滿的感
覺 就 越 強 。換句話説—
— ,以 「(
家 事)勞動 」、「 再)生 產 」的 概 念 ,

來 記 述 「女人做的事」,似乎還遺漏了些什麼?
到 現 在 爲 止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所做的是,把 「女人做的事」
以馬克思的用語説出來。然而馬克思理論是市場理論及經濟理論,馬
克思理論的擴大適用,
僅 只 是 將 r 勞 動 」、「生 產 」這樣的經濟用語,
引 入 「女 人 做 的 事 」之 中 ,並加以記述而已。
即 使 以 「再 生 產 」替 代 r 生 產 」來 稱 呼 「女人所做的事」,把社
會 視 爲 「生產/ 再生產單位」的馬克思主義之生產優先性思想基本上
並不會改變。而 且 ,把性與生殖定義爲「再 生 產 」,是配合近代功利
主義降格以求,期望與市民的性規範相符合。② 還 有 將 「家 事 」定義
爲勞動—
— 無論是使用價值的生產還是交換價值的生產—
— 這個概念
的確對女性主義意識的形成有極大貢獻,但也無 可 避 免 地 將 「勞 動 」
這個概念所具有的一切屬性都帶入分析中。這正好把近代人將自身活
動 都 視 爲 勞 動 的 狹 溢 性 ,原 原 本 本 地 引 伸 到 女 人 的 領 域 。 「家事勞
動 」論無法處理家事所帶有的「情 色 性 格 」,這也就成爲小濱逸郎等
人經常拿來批判的根據。(
小濱,1986)③

13.3 「勞 動 」概 念 的 再 檢 討

將 「女人所做的事」以 「勞 動 」與 「生 產 」的概念描述過後,留
21

給 我 們 的 ,就是從根本修正「勞 動 」、 「生 產 」的 概 念 ,將理論徹底
C

扭轉的工作。這充分表現在近年來馬克思主義者對「勞 動 」概念之再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檢討。
鷲 田 小 彌 太 在 題 爲 「『
人 類 本 質 非 勞 動 』之 預 備 考 察 」(蹵田,
1987)相當煽情的文章中 , 一 面 提 議 「應把馬克思主義的『
生產中心主
勞動中心主義』,」(同書,
義』傾向正確規定爲『 106頁)
還一面鼓動大
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家 質 疑 「人類本質爲勞動」的馬克思主義的標準命題:

勸 告 1 ,放棄把該綱領視為放諸歷史皆準的觀念。勸 告 2 , 把這
個綱領視為近代布爾喬亞(市民)社會固有的觀念理性 e 勸 告 3 ,
所以這個綱領,已經在勞動者解放理論中發臭,對建構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有很大的限制。(同書,103頁)
I

根 據 馬 克 思 理 論 ,人 是 依 「勞 動 」而 定 義 。鷲 田 指 出 ,由 「勞
動 」概 念 來 看 ,小孩是形成勞動力途中的「未成 人 」 ,老 人 就 是 「無
用 人 」。鷲田雖未談及,不過但若也把女人加上去,女人在勞動力上
恐怕只能算是二流的「劣 等 人 」。④
「勞 動 」概 念 ,把人的活動分割成「勞動」與 「非 勞 動 」。非勞
動 不 過 是 「以 勞 動 殘 餘 準 備 勞 動 」的 「休 閒 = 再 創 造 」 (
re -
creation ) 〇(同書,105 頁) 、
「勞 動 」概念的重新思考,在馬克思主義者之間形成可檢討的課
題 ,是由於休閒時間增長,「休 閒 社 會 」( leisure so ciety )化 的 關 係 。
然 而 ,毋庸鷲田説明,這裡 所 説 的 「休 閒 」不 過 是 填 補 「勞 動 」剩餘
的 「非 勞 動 」罷 了 。
馬克思主義休閒社會論的先驅,應 屬 波 爾 •拉 法 克 的 《怠惰的權
利》(1880)。拉法克是馬克思次女蘿拉的夫婿,他身爲馬克思的女婿,
在 1 9 世 紀 就 寫 了 這 本 書 ,並 以 「對 1848年 『
勞動權』的 駁 斥 」爲副
題 ,顯示馬克思主義自始即對「勞 動 」概念有所質疑。
井上俊在介紹拉法克的短文中指出:所 謂 「怠 惰 的 權 利 」,其實

2
「不過是休閒的權利,」拉法克的理論,是現代也適用的休閒理論先

. -- 第 十 三 章 結 語
驅 ,他 接 著 又 説 :

雖 然 ,這樣的看法沒有錯,但具有某種狹隘性。這絶不是要在詞
句上挑毛病,筆者以為這或許是因為拉法克想把「休 間 」無法充

----
井上 ,
分呈現的意思以「怠 情 」來表現罷了。( 1973, 144頁)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井 上 主 張 ,對拉法克而言, 「怠 惰 」是 對 「『
勞動』的長子『
進步 j
之 神 」的反叛……是 r 自由 」的 主 張 。(同書)而拉法克的問題是,即
使 是 用 「非 勞 動 」超 越 、救 濟 「勞 動 」,即 使 把 r 勞 動 」轉換爲由主
體 自 發 的 「自由勞動」,也 無 法 從 「勞 動 」逃 離 ,向 「非 勞 動 」投奔
自由,其 實 「勞 動 」與 「非 勞 動 」這種區分方式,本身就有問題。然
而 ,他要對偉大岳父之思想—
— 反映著產業社會形成期的禁欲生產倫
理—
— 提 出 異 議 ,也 只 能 以 「怠 惰 」這種諧謔又挑逗的方式表現了。
所 以 ,這位馬克思家庭中的逆子之聲,在馬克思主義系譜中微光一現
即消失無蹤。

13.4 r 自 由 的 勞 動 」與 「因 勞 動 而 自 由 」

馬 克 思 視 r 勞 動 」爲 神 聖 。是源自於他的時代背景。那是來自布
爾 喬 亞 的 「勞 動 」觀 革 命 。在 這 以 前 ,猶 太 = 基 督 教 的 傳 統 認 爲 ,
「勞 動 」(
labour )這個概念具有負面的意義,那是人被逐出樂園時背
負的苦 役 。所 以 , 「勞 動 」只適用於牛馬或奴隸那些卑劣之人,貴族
是 不 適 合 勞 動 的 。貴 族 應 該 把 時 間 消 磨 在 學 問 (
既 是 「休 閒 」也是
「學 藝 」 上 。
要 扭 轉 視 勞 動 爲 卑 賤 的 觀 念 ,必要讚美它爲符合紳士顯貴的行
爲 ,布爾喬亞就達成了這項勞動觀的革命。可 是 ,在 這 種 「為了資本
而 勞 動 」的戀物式倒錯情況下,將異化的勞動視爲值得讚揚的行爲,
是帶有詭計的。因 此 ,馬 克 思 的 「勞 動 」批 判 ,就是要揭發其中的詭
計 ,批 評 它 爲 「異 化 勞 動 」。
2 12

馬 克 思 的 意 圖 是 將勞動由被異 化 處 找 回 來 ,將之還原爲真正的
「自由勞動」。然 而 , 「真正的自由勞動 J 又 是 什 麼 呢 「非異化性
父權艘制與資本主義

勞 動 」的 「本 質 」或 〔本 性 」,除了能在意識形態上構築之外,又存
在 哪 裡 *?於 是 「自由勞動」的意識形態,就 在 「比資本家社會更像勞
動者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以更爲怪異的形式實現了。(
鷲田,1987,
105頁)誠如鷲田所説,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入口處所掛的「勞動帶來自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由 」的 標 語 ,很 諷 刺 的 ,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標語。
鷲 田 拿 「自由的勞動」變 成 「因勞動而自由」的 問 題 ,向 「人的
本質爲勞動」的命題挑戰,引發了反面論證的「人的本質非勞動」的
命 題 。然而當問題變成在「勞 動 」與 「非勞動」間反覆來回地進行思
辨 時 ,討 論 就 會 再 度 走 進 死 胡 同 。我 們 所 要 的 ,不 是 「由 『
勞動』解
方文,」而 是 「由 『
勞動』概 念 解 放 ,」是 把 人 的 活 動 (activ ity ::區分爲
「勞 動 」與 「非 勞 動 」的觀點本身的解構。
把 「勞 動 」與 「非 勞 動 」相對化的這種反覆性,令人想起女性主
義 也 曾 針 對 「家 事 勞 動 」概 念 ,在正面評價與負面評價兩極間往復論
辯 。只 要 「家 事 勞 動 」被 定 義 爲 :在父權體制下的,無給付的再生產
勞 動 ,對女人而言就是極端異化的勞動。避免異化勞動之道,唯有柯
斯塔所主張的—
— 「拒絕家事勞動」的女性罷工戰略。
此 外 ,因 爲 「家事勞 動 」是 與 「生產勞動」對 比 定 義 的 「非生產
勞 動 」,
如果由資本主義下的 r 勞 動 」概念來定義,
則 是 「非 勞 動 」,
所 以 「相 對 地 非 異 化 」(
V ogel , 1973, cited in Donovan , 1 9 8 5 , 日譯本

120頁)
的説法不斷地出現。產生使用價值的家事勞動,比產生交換價
值 的 勞 動 「相對地不異化」。因 此 ,擔任家事勞動的主婦「能夠有近
乎非異化性生產勞動的生產見解」。(
Ibkl.) --

非 異 化 的 勞 動 經 驗 ,給 予 主 婦 批 評 異 化 勞 動 的 著 力 點 …… 。
(Domovan ,1985,曰譯本 120 頁)

對 家 事 勞 動 相 反 的 兩 極 式 評 價 ,也關係著家事勞動者— — 「主
婦 」的 「革 命 性 」的 兩 面 評 價 。要 把 主 婦 當 做 「最 落 後 」、 「最異

213
化 」的 人 ?還是.「最 解 放 」、「最 自 由 」的 族 羣 ?在這兩極之間,有

第十三章結語
反 覆的論爭。唯對筆者而言,這兩極僅只是同一理論的一體兩面。
要駁斥它其實很簡單,第 一 ,只要家事勞動也是勞動,就不可能
有 「非 勞 動 」。第 二 , 「生產使用價值」這 種 説 法 ,於資本主義下僅

-
-
意 味 著 「生產交換價值」。第 三 ,在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下的家事勞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動 ,不可能脫離生產勞動,獨 自 獲 得 「自由」。雖然多數論者讚揚,
「家 庭 或 私 有 領 域 ,爲 資 本 主 義 產 業 社 會 提 供 了 唯 一 非 異 化 的 空
間 ,」可是反過來看,這 個 「避 難 所 」,可能在瞬間變成女人及孩子
們 的 「遭遇壓抑與暴力的專制王國」。如果生產勞動被異化了,家事
勞動也同樣會被異化,相反的家事勞動若可以有喜悅及自我實現,生
產勞動應該也會有才對。
將生產勞動與家事勞動任何一方特權化,都是 錯 誤 的 。區分勞動
本 身 即 是 問 題 , 「勞 動 」與 「非 勞 動 」若 能 有 所 區 分 ,應 該 是 「勞
動 」概念本身的區分。

13.5 「勞 動 」的 顛 倒

安永壽延在題爲《「勞 動 」的終結》的論辯性書中,作了滿有意思
的 討 論 。亞當與夏娃的神話聲稱:人 的原罪 ,及其償付是勞動= 苦役
的 起 源 。也 就 因 爲 如 此 :
人類…… 因為被咒詛的 r 勞 動 」與 「生 育 」,而要努力於生命的
生產與再生產。所 以 ,「勞 動 」與 「生 育 」不 僅 是 平 行 的 ,「勞
動 」無 寧 說 是 生 育 的 雊 哩 ,因為男人每天不得不經驗工作的陣
痛 。男 人 免 除 了 生 育 的 痛 苦 ,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非從事不可的
「生 命 之 糧 」生 產 。(
安永,1985, 8 頁)

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稱 呼 生 育 爲 「再 生 產 」,努 力 地 以 「生
產 」用語談論它,而依據安永的説法,「生 產 」原 本 是 「生 育 」的同
義語。
如果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對生產與再生產的關係論述,
214

就有很大的倒錯。然而就是在這種 r 倒 錯 」之 中 ,含有馬克思主義之
女性主義企圖解構的「近 代 」祕 密 。用 「生 產 」一 語 論 述 「再 生 產 」
父 權 體制與資本主義:

而形成的倒錯,不是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所犯的錯誤;一一正如馬克
思理論是把他所要分析的「產 業 社 會 」生產至上主義,做歷史性的反
映一樣—
—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將 r 近 代 」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所犯
馬見思主 義 之 女 性 主

的 倒 錯 ,用分析的理論呈現出來。
「這 種 「勞動 = 生 育 」即爲希臘人所説的勞苦……勞苦在希臘文
的 原 意 ,正好是指生育之苦,及養育孩子的操心之苦。」(
同書8 頁 ,
強調係原著者所加)
安 永 對 r 勞 動 」語源 的 考 察 ,並不僅是要炫耀學問,他 把 「勞動

4
1
= 照 料 」轉 化 爲 「照料= 勞 動 」的倒錯過程,視 爲 「由中世到近代的
過渡期」 :

過 去 的 「勞動= 出 產 j ,並不完全不是「為 了 利 益 ,而對某事投


入 勞 動 」(
H obbes , T h o m a s ) 。如 今 ,自然像是變成人的孩子似
地 「臣 服 」著 。自然變成人的臣屬(
su b ject ) ,人類相對於自然

= 客體而 成 為 主 體 (
su b ject ) 。勞動的確規割了這種自然與人的
關 係 ,這 是 極 歷 史 性 的 概 念 。(同書9 頁 ,強調係原著者所加,()
内為引用者所附註)
因此誠如安永所説,認 爲 「勞動現象始自太古」的 馬 克 思 「可能
就是發現勞動的近代人,並將此視爲超歷史概念加以普遍化」的 「最
大 的 元 凶 」。(同書,2 8 頁)
自從勞動力商品化,勞動為資本服務之後,勞動概念就開始了這
種 倒 錯 。當生產因爲戀物式的錯覺而遭到歪曲時,再生產是不可能單
獨由該倒錯逃開的-。當 把 在 「家 庭 性 」(
dom esticity )領域中丨女人

所 做 的 事 」,用 「再 生 產 」這個用語來記述時,這個概念揭明了,一
切問題的根源始於再生產到底從屬(su b ject )於 什 麽 的 倒 錯 。在父權
體制的資本主義下,一個人的家庭是不可能成爲逃避壓抑的自由「避

215
難 所 」(
sh elter ) 。 「家 庭 性 」也 視 女 人 爲 從 屬 ,視 小 孩 爲 「人的資

源 」,處在深層的倒錯及頹廢中。 「再 生 產 」論不正是揭穿了,這種

第 十 三 章 結 語 ;:
倒錯是怎樣成立的,這種頹廢又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就 像 「生 產 論 」無 法 超 越 「生 產 」, 「再 生 產 論 」也無法超越
「再 生 產 」。安永與拉法克一樣,都 提 出 「由勞動解放」的 處 方 ,如

! 追求女性主義者
果 那只意味著由 r 勞 動 」轉 爲 「非 勞 動 」的 解 放 ,那我們只是重蹈覆
轍再度徘徊於兩極之間而已。問題應該是由 r 勞 動 」概 念 解 放 ,那表
示人的行爲的重新編組。
但 是 這 並 不 表 示 ,筆者提出了意 識 變 革 之 類 觀 念 論 建 議 。 「勞

纪 # 代力案
動 」概 念 被 埋 沒 (
em beded )在 一 定 的 歷 史 社 會 裝 置 (
a s s e t 中 。概念

一 改 變 ,就會改變該裝置系統,或其所在的文脈。女性主義者重新檢
討 「勞 動 」概念的課題義含又是什麼?
女性主義者責無旁貸的工作,就是去質疑有關女性經驗概念記述
的 妥當性,並改變產生那些概念的基盤。這 顯 示 ,用那些概念記述女
性經驗到相當程度時,就會出現它們的極限。
例如養育子女,真的可以稱爲「再生產勞動」嗎 ?如果是這樣那
又為了什麽「再 生 產 」,並 且 是 種 「勞 動 」呢 ?— 把養育子女稱爲
「再生產勞動」,在記述資本主義下的父權體制中的女性經驗時,具
有一定的妥當性。因爲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就是以這些概念去指派
女性的社會角色。因 此 ,質 疑 r 再生產勞 動 」概 念 ,把這些概念扭轉
過 來 ,不僅是改變理論的框架。還必須質疑、扭轉父權體制的資本主
義強加於女人身上的這種角色。
同 樣 的 ,女 性 加 人 「勞 動 」的 行 列 後 ,如果是與男性同樣處於
「勞 動 」異 化 之 下 ,那就沒什麼意義了。女 性 參 加 「勞 動 」後 ,必然
會 要 求 扭 轉 「勞 動 」的 意 義 。反 過 來 看 ,讓 男 性 參 加 「再 生 產 」,假
如只是在生產/ 再生產的分工下,和現在的母親們做一樣 的 事 ,那只
是讓男性母親化—
— 對 孩 子 而 言 ,不過是由一個母親變成兩個母親
— 僅只是角色的互換或讓男性參與育兒,這是沒有什麽意義的。若
不把原置於性支配與世代支配下的「再 生 產 」,由功利的目的、手段
2

中解放出來,促 成 「再 生 產 」的質變—
— 這樣一來養育子女就不能再
1

稱 爲 「再 生 產 」— 恐怕是無法自根本撼搖父權體制的。企圖以父權
6

>:
、權 杜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體制的資本主義用語記述女性經驗的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努力,就
是爲了要證明它是應該被廢棄的對象。

1 3 . 6 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到 底 在 怎 樣 的 條 件 下 ,女 性 們 不 願 再 把 自 己 的 狀 況 認 定 為 「自

>t 然 」與 「命 中 注 定 」?推想這主要是因為生產過程發生變化,性
思 主 義之女

別體系與勞動的性別分工陷入矛盾對立關係之時,兩者之間無法
調和共存而衍生出來的。這種無法兩全的狀況,造成了 <女性 的 )
主義

fl

鬥爭與質疑的 潛 在 可 能 性 ,而且也成為兩性間對立與糾葛的原
因 。不 過 ,上 述 鬥 爭 方 向 ,是 無 法 預 先 「看 速 」的 。( Edholm et
al.,1977, 126 頁) .

猶如愛德荷所説的,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發生矛盾糾葛時,就會
出現讓女性多一些選擇的替代方案。在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之間,有
著 從 未 間 斷 的 「糾葛與緊張」 , 「戰後一直存在的已婚女性兼差勞
動 ,是 資 本 主 義 與 父 權 體 制 之 間 爲 剝 削 女 牲 勞 動 而 有 的 妥 協 。」
(W alby ,1986, 247 頁)
在〈
女性主義二十年〉的回顧性論文中,米 榭 説 :
回顧通去3 0 0 年間的女性主義歷史,檢視其 間 創 始 、高 揚 、搖擺
的發展狀況 ,其繁盛期不正與特定社會經濟的變動期相一致嗎?
而在轉嗤期間,女性經由加入生產,或者說是被重新認知而加入
生 產 ,還曾一度佔有最先驅的位置。(
M itchel , 1986, 4 8 頁)

依據米榭的説法,女性之所以成爲變動的先驅:

不僅是因為社會全體的女性化(
fem inized )或 兩 性 雌 雄 同 體 化
(an d ro gy n ized ) , ----這確實有部分正確性----而是因為女性位
居 社 會 邊 緣 ,容易受變動影響。(
Ibid.,4 7 頁)

第十三章結語
今曰我們所經驗的正是這種急速的社會變動。在此變動期中,資
本 主 義 及 父 權 體 制 都 爲 了 重 組 而 面 臨 危 機 。史 戴 西 :
J .S ta c e y 説 :
「女性主義者對近代核心家庭的批評,出現在此種家庭體制走上沒落

..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不歸路的時候 。 」 ( Stacey in Mitche丨& Oakley eds., 1986,
237 頁)
然而,
「這一點也不矛盾,有效的批評需要有與現狀不同的視野,而且
這是在變化時期最容易察覺的。」(
Ibid., 237頁)

史戴西的意思是,就某種意義而言,女性主義批評的是已經面臨
危機的東西,只不過加速了歷史行進的方向。
米榭在女性加人生產行列的問題上,表 示 了同樣的看法:

在急速變動之際,一 般 而 言 ,中老年女性有加入新職種的傾向。
無 論 中 產 暗 級 女 性 或 勞 動 暗 級 女 性 ,都會加入這種新創造的工
作 。我 們 相 信 ,這種未來型勞動陪級工作是不分男女的,届時男
性還可能會是失業者呢!(
M itchel ,1986, 4 1 頁)

米 榭 預 言 ,在 這 些 「男性失業者」與 「加入新型工作的中產階級
女 性 」中 ,會 產 生 新 型 態 的 「自 營 業 者 」(
self -em ployed )或 「企業
en trep ren eu r ) 。
家 」( 這 項 預 言 ,令人驚異地説中9 0 年 代 的 日 本 。
與 史 戴 西 一 樣 ,米 榭 也 諷 剌 地 自 問 :女 性 主 義 參 與 這 個 過 程 ,
r 只不過是讓已經開始的資本主義變化加速嗎?」(
ibid.,
47頁 )
可是,
「我 們 的 展 望 並 無 錯 誤 ,而那只不過反映了已在進行的歷史變
化 。」(
Ibid.,4 8 頁)

變革的意識形態及與歷史的這種關係,與馬克思主義的情況很相
似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亦是參與「已在進行的歷史變化」,並結束於
使該變化加速之際,但這並不能否定該運動的存在。
史 戴 西 説 :「這變化所帶來的結果,對多數的女性而言,並不一
定 是 正 面 的 作 用 。」(
Stacey , in Mitchel eds., 1986, 2 3 8 頁)
女性間因
:

此發生分裂,她們無可避免地分裂爲因變化而獲得利益的女性,以及
,丨 。 父 ^ « 先與
4

因此而被抛棄的女性。成 爲 「變 化 先 驅 J 的 ,並不全部是女性。原本
在 最 邊 緣 部 分 的 女 性 ,占據了最先驅的位置。米榭將這種變化視爲
「新 階 級 的 .編 組 轉 型 期 ,是 新 階 級 編 組 尚 未 完 全 確 立 時 期 」的結
资 本主義

果。
在這過程中的男女,因男性及女性的範疇發生混亂,而被迫再定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義 。米 榭 説 ,這 期 間 也 出 現 了 「新 男 性 」( new m en ) ,而且在這種
性別差異新定義中產生的新價值被稱爲「女 性 」。(
Ibid.)

「女性主義不是要將現在的男性、女 性 ,或是兩者加以改變。而
是要改變男與女之間的關係。」(
B arrett , 1980,254頁 ,強調處係引用

者所加)
在努力地用男人的概念説出女人的經驗後,女性主義者總算摸索
出男性語彙中所沒有的概念,並給與它再評價。在這些嘗試中,我們
引述最果決的馬派女性主義者哈特曼的「發 現 」 :

在資本主義下的性別分工中,女性們學習到人的相互依存及欲求
為何物,男性長期與資本對抗爭鬥,而女性知道為追求什麼而戰
鬥 。就一般而論,男性在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下的地位,阻礙了
他 們 對 照 料 、分 擔 、成長等人性欲求的認知,在這種無法區分欲
求差異的關係中,他們若處在非父權體制的社會中,就失去了自
我 實 殘 的 能 力 。… … 我 們 一 定 要 創 造 一 種 社 會 ,那 是 承 認 相 互 依
存 並 非 恥 辱 ,而 是 解 放 的 社 會 。(
H a r tm a n ,1981,3 3 頁 , 強 調 係

原 著 者 所加)⑥

那 不 只 是 r 把女人的經驗用男人的話説出來」而 已 ,而是當可以
把 「男人所做的事用女人的語言相對化」時 ,馬克思女性主義的極限
才得以首次突破,或者應該説是在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下被定義的女
性 經 驗 ,才得以首次從中解脫,尋得替代選擇(altern ativ e ) 。

219
註釋

第十三章結語.
① 這 個 理 論 的 貢 獻,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爲過。 「家 事 勞 動 」這 種 概 念 ,發現了
「家 事 」是 一 種 「勞 動 」。在這個概念出現以前,家事並不是「勞 動 」。
② 把 生 殖説成「人口資源」之 「生 產 」的人口學觀點,出現於近代形成期,將性

:追求女性主義者的替代方案
奉爲生殖目的之生產至上主義性觀念,也是近代特有之物。
③ 小濱對女性主義的批判有部分是對的,他對家事中「情色性格」的強調,我們
或許應該將之理解爲:一 種 對 「家 事 」近代主義性幻想的投影》
④ 本書第一章論及,近代式的「個 人 」既 念 ,是以成年男子爲基準,小孩必然成
爲 「未 成 人 」,老人爲「人之後」,女 人 爲 「人之 外 」。
⑤ 有 關 8 0 年代的英國及日本女性與女性主義.面臨資本主義變化所經驗的現
實 ,請參照上野 (1989)。
©女 性 主 義 的 成 熟 ,是 由 「依 存 」 dependence ;到 :自.31」 independence . ,
再 進 人 「相 互 依 存 」_inter -de -pendence ; 。過去那意味著;孤 立 」及 :拒絕援
助 」的 狹 隘 「自立」概念已不彼支持,這也可以視爲對「近代個人主義」之質
疑。
餘論
脫工業化與性別的重組
— 9 0 年代的父權體制資本主義

和個人主義與平等的「神 話 」正 相 反 ,「近 代 」與性別無關的説


法 ,還不曾有過。即使是在合理的資本主義下,性別都是經濟外的不
合 理 變 數 ,而資本則是非常合理地利用性別這項變 數 。像伊力奇那樣
説 :「資本主義將女與男皆還元爲無性別的個人。」其實只表示他天
真地相信近代資本主義所傳播的「神 話 」。諷 刺 的 是 ,他 也 説 過 ,產
業 社 會 乃 是 「生產歸 男 ,
家事由女,
史無前例實行性別隔離的」社 會 。
在超 越 性 之 「區 別 」,把 「差 別 」當成問題這點上,女性主義的
確 是 「近 代 」的 產 物 。要建立兩性之間的 r 差 別 」觀 念 ,必須先確立
兩 性 之 間 作 爲 人 的 「平 等 」觀 念 。基進女性主義固然把性支配的結
構 ,公式化地稱爲「父權體 制 」,其實自女性主義成立之初,就已經
把 「近 代 」這個時代特有的性支配方式當成是問題了。
產 % ^ 0 £ 1 ^ £ ^ ^ 3 .件別角色分U 卩就是道卖男性負責
領 指出 稱
-爲嶇H 屯 塞 協— 「Victorian co m ­
prom ise ] ,m 1 筢遣i r 成立•的 ^做
-資本主義與父權i t 制闐的妥協 y 在歷史上並非只有這一次,而S e 合
產業化的各個階段,反覆地進行微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的變化,與之
相對應的性支配方式當然不會一成不變。所以我們的問題可以這樣提
出—
— 到目前爲止,資本主義究竟是以什麽樣的形態從性這項變數獲
取利益呢?
德國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威爾赫夫曾想用「資本的原始累
積 」一詞來説明資本主義與性別之間根源性的關係。資本主義原是一
種對等交換的競技活動,
這個競技場一旦成立,
在開始自行運作之先,
必須先完成擁有資本者與無資本者的分化。最初的資本是如何成立的
呢 ?馬克思認爲是始於掠奪。十八世紀的英國,那些土地被掠奪,被
迫 成 爲 「自由勞動者」的農民們成了勞動力的供應來源。資本的原始
累積是藉由都市對農村的掠奪而完成的。這是靠著經濟之外政治強制
力 的 「資本之不義」。
■資本主義作爲一種交換遊戲,内部存在著等價交換與不等價交換
兩 者 。從原理上説,利潤只源於不等價交換。馬克思所觀察到的,正
是擁有資本者與無資本者分化後,亦即勞動力買方與賣方分化後,在

22!
等價交換表相下,勞動力買賣的不等價交換事實。資本在表面上是購
買 勞 動 ,其實是購買勞動力。換 言 之 ,資本所支付的,只是與勞動力

餘論脫工業化與性沢於•
之再生產價值相應的價碼,而非以與勞動生產品相對應的等價物。這
種不等價交換之所以能夠進行,是因爲生產領域與再生產領域之間有
落差。
資本主義打從將勞動力轉化爲商品時,就在利用這種生產領域與


再生產領域之間的落差。這意味著資本不止是農村與都市的落差,也


是掠奪性別變數的手段。威爾赫夫指出,資本的原始累積除了以農村
爲其腹地之外,也開墾了女性這片廣大的沃野。
原始累積期的資本利用,還有一條國境的界限。產業資本主義前
期 ,有所謂重商主義的商人資本,藉著把財富在地域之間移轉產生極
大 的 利 潤 。重商主義是在環球經濟 global eco n o m y '建 立 以 前 ,利用
地方性交換網的落差獲取利益。合理的資本主義把重商主義稱爲未成
熟的資本主義或不完全的資本主義,並 以 此 爲 恥 。可 是 ,耶魯經濟學
者岩井克人對重商主義重新加以評價。據 他 説 ,資本原來就是從差異
產生價值的,所以自重商主義以來,資本主義一直都沒有改變。
城 鄉 的 落 差 、國際間的落差,還有性別的差距,都是經濟之外的
變 數 。此種差距是政治性的,而經由此種落差所產生的利潤則是經濟
性 的 。被認爲脫離政治的資本主義,完全未從政治取得自主性。我們
將這種被政治深層汚染的體制::econom y )稱 爲 政 治 的 經 濟 ( political
econom y 〇
女性主義注視著資本主義各階段的變化,一面利用因資本而重編
性別的現實,一面在某種程度上促進這種變化。就某種意義而言,資
本主義與女性主義是「攜 手 並 肩 」地進行歷史性的變化。女性主義在
消解性別差異並且眼看著「近 代 」將因此完成時,直接觸及了因建立
性別規範而成立的近代父權體制資本主義的基礎本身。生 於 「近 代 」
的女性主義吞食了自己出生的母胎。
由於將性別變數消解, 「近 代 」在完成的同時也開始解體。事情
的發生始於資本主義本身想要超越近代產業資本主義的框架。資本主
2?

義的新發展階段被稱爲脫工業化,它使得近代產業資本的諸屬性皆爲
“C •

無 效 ,開 始 了 「脫 近 代 」的新歷史狀況。
K

1973年 的 石 油 危 機 之 後 ,先進工業國家都把第四次技術革新的
M
%制與資本主義

產業結構轉換視爲最重要的課題,也經驗了脫工業化的歷史過程。英
國 在 「柴 契 爾 T h e th ie r .革 命 」中 ,成功地完成了這種產業結構的轉
換 ,日本也實施了軟化經濟,並且到達前所未有的日圓高景氣。比奇
在 石 油 危 機 後 O E C D 各 國 雇 用 女 子 的 比 較 研 究 中 指 出 ,儘管是在
馬 見 思 主 義 .V

1970年代結構性不景氣的高失業率情況下,O E C D 各國的女子雇用
數 仍 增 加 。「男子高失業率的同時,
女子雇用數增加」的對比性説法,

./

推 翻 了 「最 後 被 雇 ,最 先 解 雇 」 ( la st hired , first fired )這種女子是勞


±
主氣

動力後備部隊的説法。根據比奇的説明,首先是產業的資訊化與服務
化 ,創 造 了 「女性取向的工作」。其 次 ,正因爲這被認爲是「女性取
向的工作」,兼差或臨時性的(irreg u lar )工作機會增加了。並不是女
性侵占了傳統上由男性擔任的工作,而是女性大量地出任新出現的周
邊 性 工 作 ,由此而來的,是女子勞動的邊緣化。
日 本 在 產 業 結 構 轉 換 之 際 ,女 性 受 僱 人 數 也 大 幅 增 加 。和
O E C D 各 國 不 同 的 是 ,日本並沒有結構性的不景氣與高失業率。因

爲日本爲了快速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轉換,將沒落的產業部門剩餘勞動
力 ,平和地由成長產業部門吸收雇 用 。O E C D 各國的失業率直接衝
擊了還未進入市場的年輕勞動力。在勞工組織強有力的歐洲國家,中
老年層的勞動者牢牢守住他們的既得權益。在 日 本 ,產業結構的轉換
直接衝擊了熟練部門的中老年層男性勞動者。他們雖然不會直接面對
失 業 的 問 題 ,卻也必須隨著企業體質的轉換做職務調整。另一面即是
邊 緣性的女子 受 雇 數 顯 著 增 加 。1986年 兼 職 勞 動 者 突 破 5 0 0 萬 人 ,
其中七成是女性,占女子受雇人數全體的2 2 . 7 % 。從 8 5 年 到 8 6 年 ,
女子受雇人數較前年增加3 6 萬 人 ,男子則增加3 1 萬 人 。其 間 ,經常
性受雇者增加了 17萬 人 ,兼職者增加了 1 9 萬 人 ,亦即有半數以上是
兼職。
提倡文明史的文化人類學者梅棹忠夫認爲:脫工業化對女子勞動

223
具 有 正 面 效 應 。換 言 之 ,因爲不再有勞動的性別問題,以往在工業化
時代無法擺脫的勞動性別配置,因此而失效。在資訊產業方面,電腦


論脫

軟體的開發既無所謂「男性軟體」或 「女 性 軟 體 」的 分 別 ,資訊產品
也就沒有性別差異。經由技術革新而發生的經濟下層結構的變化,提

t
化 與 性的 重 組
供了消解性別差異的物質基礎。
可是在另一方面,比 奇 所 説 :「因爲被認爲是女性取向的工作,
故被放在邊緣地位來雇用,」也是事 實 。女性一直都被隔離,在非正 ?']

式 的 勞 動 部 門 擔 任 不 支 薪 的 勞 動 unpaid labor ) ,而今則在正式部門


與非正式部門之間,因應需要成爲自由來去的周邊勞動力。可 是 ,這
是 應 誰 的 「需 要 」呢 ?第一是資本的需要,第二是父權體制的需要。
資 料 顯 示 ,許多女性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了兼職性的工作,其實那
是 因 爲 她 們 將 「父權體制的需要」内 化 了 。許 多 結 束 育 兒 期 的3 5 歲
以上的女性,爲了即將來臨的另一重父權體制需要,即老人看護—

主要是丈夫的雙親—
— 而 必 須 隨 時 準備回 到 非 正 式 部 門 。這些都被
「勞動自由的擴大」 「餘暇社會化」的意識形態所掩蓋。在 勞 動 「餘
暇 」部 分的私有 領域「需 要 」變 動 中 ,女性依然居於從屬的事實,是
女 子 勞 動 邊 緣 化 的 根 據 。威 爾 赫 夫 斷 言 此 乃 「勞 動 的 主 婦 化 」
(housew ifization of lab or ) 。
今日包括第三世界在内的許多男男女女,
在 正 式 與 非 正 式的勞動部門之間,(
對資本 而 言 )自由 的 移 動 ,則是
「勞動的環球性主婦化」( global housew ifization of labor ) 〇
我們必須指出,日本在勞動力鎖國的狀態下,内需性的擴大型經
濟成長大幅擴大了女性的雇用人數。第 一 ,經濟成長期的日本,無法
像其他先進工業國引進移民勞動力。女性便替代了那些外國移民,出
任 低 工 資 、高流動率的非熟練勞動工作,而不是成爲勞動市場的核心
部 分 。第 二 ,由於資本主義已將家事勞動漸漸商品化,侵蝕了生產領
域與再生產領域間的界限。對於戰後失去殖民地,亦無以往戰爭經濟
可以憑恃的日本而言,除了諷刺地有著和平的成長,卻也像章魚吃自
己的腳那樣,開始吞食因自我内在差異而出現,位處一億中產階級化
社會最邊緣的性別差異。於 是 ,女性爲了購買家電製品、加 工 食 品 、
22

成衣而從事薪資勞動,逐漸減輕的家事勞動則把女性推出家庭之外。
家事領域的最小化,正是資本主義所期待的。脫工業化使得女子的雇
父 權 體 制 與資本主義;

用人數日趨龐大,勞動的性別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廢棄。產業結
構幾近完成,日本進人了走向「黃金九〇年 代 」的 1980年代 後 半 期 ,
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也完成了。雖然這項法律是日本政府勉強簽字批
馬 克思主義之女

准聯合國廢止性別歧視條約的一項藉口,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日本的
資本主義能夠接受雇用機會均等法時,其實已有部分與性別差異無
關 。後均等法的父權體制的資本進人了第四期,也就是將女性勞動分
解爲與性別無關的優異分子,還有與性別有關的大眾。雇用機會均等
法強化了女性之間的競爭,也促進了優異分子與大眾間的兩極化。爲

主義

了提高女性地位,對於部分女性有利,卻對部分女性具負向意義的狀
況已經出現。「不受性別影響的勞動市場組織,」原是女性主義的要
求 ,就連資本主義也作了一些努力。女性主義者之中也有人説:「資
本主義是女性解放之友。」 . 二 -
在 1981年《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的錯誤結合》中 ,曾對馬克思
主義果敢地展開論戰的哈特曼,於 1989年 1 1 月的國際會議(1989年
度 國 立 婦 人 教 育 會 館 主 辦 女 性 學 國 際 會 議 「 Global P ersp ectiv es on
C hanging S e x -R o l e 」)上 表 不 :「資 本 主 義 對 女 性 有 解 放 之 功 。」
哈特曼認爲,過去十年間美國女性勞動的最大變化,是帶著六歲以下
兒童的婦女勞動力大幅上昇。結果使女性勞動率曲線完全脫離了 M
字 型 ,育兒期不再是女性的痛腳。過去十年間,美國的資本主義在性
別差異方面有著長足的進步,這是資本主義合理化的結果。如今不會
活用女性能力的企業是一種「不 合 理 」的 表 現 ,爲 此 ,企業在企業内
部 提 供 如 白 日 托 嬰 之 類 的 服 務 、設 備 。另 一 方 面 ,在 「 m am y
t r u c k 」(
減少負有育兒責任的母親勞動者負擔)或「玻璃 天 花 板 」(

性員工昇遷上的無形阻礙)都還是問題的美國女性勞動市場中,哈特
曼的評價恐怕過於樂觀,對於親眼目睹七〇年代之後女性勞動急速變
化 的 人 而 言 ,實在是感慨良多。她認爲這種變化「實在難以預測」。
「資本主義真能解放女性嗎?」對於這個問題,我 的 回 答 是 :是

225
與 否皆然。
'過去十年間,同時期的日本女性勞動變化,其快速激烈的
確不亞於美國。可是資本主義除了提供女性雇用機會,也在結構上重

餘論脫工業化與性別的重組
新建構邊緣勞力市場。資本主義消解了性別差異,也同時重編了新的
性別差異。
後均等法時代的女性雇用新發展可以 用 一 句 話 來 説 明 。如果從
7 3 年 的 石 油 危 機 到 8 5 年雇用機會均等法成立的這段產業結構轉換
期 ,是 「女 性 雇 用 邊 緣 化 」的 時 期 ,那 麽 從 八 五 年 到 「黃金九〇年
代 」,的確有新動向。在 統計上,(
1)四年制大學畢業女性受雇人數大
幅 上 昇 ,(
2)女子受雇者的平均服務年限延長。
就 前 者 而 言 ,自 8 5 年 6 月均等法成立,8 6 年 4 月 1 日施行之間,
各企業迅速地引入了綜合性職位與一般性職位有別的職務分類
(co u rse )人 事 管 理 制 度 ,以因應均等法。均等法不僅是沒有罰則,僅
就 義 務 規 定 的 「漏 洞 法 」,
而且在其實際運用上,
也是有性別差異的,
新 任 用 人 員 中 男 子 9 9 % 屬 於 有 出 差 、調 職 的 「綜 合 性 職 位 」,女性
9 9 % 爲不包括上列項目的「一般性職位」。職務分類人事管理制度在
「自由選擇」的名義下,隱藏了現實中原有的性別歧視。因著職務分
類人事管理制度的發明,企業將均等法對工作場所的影響降到最低。
均等法這種原則與實況的雙重結構性各國根本都不知道。.
可 是 ,不待均等法之設立(
或者該説是均等法的前驅),早 自 80
年 代 開 始 ,高學歷的女性已逐漸開始被晉用。四年制大學畢業女性的
求 才 幅 度 大 爲 增 加 ,相反地短期大學畢業女性的求才市場則漸次萎
縮 。 「要就職就讀短期大學」的這種常識不再有效,四年制大學畢業
女性要比短大畢業女性有利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説 起 後 者 ,1976年時全職女性受雇者的平均服務年限爲5.3年 ,
十 年 後 的 1985年則增加了 1.7年 成 爲 7.0年 。她們在均等法之前已人
機 構 ,但 如 此 也 是 不 得 已 。假 設 短 大 畢 業 2 0 歲 就 職 ,經 過 7.0年即
2 7 歲 ,現在平均初婚年齡爲2 6 歲 ,平均服務年資數的延長會造成晚
婚 。可 是 反 過 來 看 ,在 晚 婚 化 的 情 況 下 ,受惠於工作與待遇的所有
O L、
office l a d y 在 結 婚與單身生活之 間 的 選 擇 也 受 到 影 響 。她們這
2

些在均等法之前已進入各機構的女性 , 一 般都比男性職員的學歷低,
W
6

在業務方面也只被派給補助性的業務。均等法 施 行 後 ,性別差異的教
父橄雅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育訓練被禁止,後均等法時代進人機構的女性職員和她們所受的教育
訓練内容也不相同。在企業方面,⑴均等法施行前與施行後進入的女
性職員之間時有衝突;⑵爲了讓均等法之前已在職的女性有動力,即
使 是 不 得 已 ,仍須對五年以上資歷的女性職員提供升遷管道,同時積
極地推動研修活動,使中堅女性職員「戰力再活性化」。企業對於均
等法前進人的女性有這種做法,是均等法未曾想到的漣漪效果之一。
高學歷女性就業率的增加,女性受雇者服務年限的延長,使得女
性 勞 動 脫 離 了 「M 字 型 」。美國過去十年間所發生的事'態,也在日
本 開 始 了 。而在此背後,則是經濟成長所引發的全面性人手不足,特
別是成長產業部門中高素質(高學歷)勞力的不足。在沒有性別差異問
題的部門中,如今學歷的差距比性別差異的問題還大。雖然均等法中
規 定 , 「學歷條件相同時,」不得有男女的差別,可是在學歷條件有
別的男女之間,這條法規並不適用。於 是 ,大學畢業的男性與短期大
學畢業女性之間的性別問題,就 在 「學 歷 差 別 」的大帽子下,堂而皇
之地被忽略過去了。與此相類的是,女 性 之 間 的 「學 歷 差 」也比以前
要 大 。雖説是少數,大學畢業女性能得到的綜合性職務,短大畢業女
性連一個機會都沒有。到目前爲止,總是遭到平等的差別待遇的女性
之 間 ,因爲品質不同而開始有了差別。
這種情況就像在美國那樣,比起種族歧視或階級差異更加明顯。
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也就是有競爭力的女性,比起種族、階級等原因,
更容易超越性別差異。在今後的日本勞力市場中,將 會 有 人 種 、國籍
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而比起人種、國籍的問題,性別差異或許是
最 先 崩 解 的 「職 業 隔 離 」 ( job segregation )牆 。面對著嚴酷的國際競
爭 ,企業對於品質高的勞動力不能再區分「性 別 」了 。對企業而言,
性別歧視會失去潛在人力資源,反之則成爲高生產力。
今後將不斷增加的全職女性在職業場所中所占的位置將有以下三
種 。第 一 是 專 業 ,第二是在女性眾多的職業場所擔任管理職位,第三

227
在 無 性 別 差異競爭場所的成功女性。第一種是非線上部門的幕僚部
門 ,避開與男性同事競爭,沒有前途的職位。第二種是在服務、流通

餘論脫工業化與性別的重組
部門等女性眾多的職業場所,原 本 「女性員工男上司」的情況開始變
成 「女 性 員 工 女 上 司 」。這 可 以 説 是 「第 一 次 女 性 重 要 角 色 的 出
現 ,」容易發生在百貨公司、通 信 、保 險 、化妝品等女性較多的行業
中 。第三種是在如設計或電腦等需要創造力的部門,不問性別的激烈
競 爭 中 漸 漸 發 生 。不 過 這 乃 是 非 傳 統 的 (
unconventional )管理業矛务
ibencher business ) ,也就是在中小規模的企業中才可能發生,至於
員工五百人以上的大企業總經理,恐怕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可能由女性
出任。
無 論 如 何 ,降低她們的「家 事負擔」恐怕才是基本的條件。第一
是因爲沒有小孩,第二是靠著三代同居或是近鄰異居的方式得到婆婆
或自己母親的協助,第三則是將自家的家事變成商品雇請人工,第四
是徹底的家事自動化 (hom e autom ation ) ,第五是充實公共的社區服
務 。在各種可能性中最不可能的,或 許 就 是 「由丈夫對等地參加家事
育 兒 」以減輕妻子的家事負擔。男性勞動的機會費用既高,由丈夫參
與 家 事 ,不如由第三者或商品化的家事服務來取代,無論夫或妻都從
家庭責任得到豁免。
總之,
在性別差異乃天生的説法已被否定的今天,
如 果 連 「家 庭 責 任 」也沒有的話,男女都可以工作的事不必證明。可
是這種可能性,只限於勞動所得高,競爭力強的女性從業人員。於 是 ,
女性被分解爲三極,像她們這種優異的女性,還有多數被列入周邊勞
動 的 女 性 勞 工 ,以 及 不 屬 於 上 述 任 何 一 種 的 無 業 主 婦 (
因 爲 「不工
作 」而 處 於 特 權 立 場 的 專 業 主 婦 )。女 性 的 多 樣 化 , 「選 擇 自 由 」
「個 性 化 」的意識形態就好像女性自己的選擇那樣會被隱藏起來。這
與9〇年代的日本資本主義在 r 個 性 化 」「多 樣 化 」的意識型態之下
形成的新階層分解過程恰相吻合。
回顧歷史,女性主義無論在哪一個時期,的確多少都與資本主義
的變化同步,也都多少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變化。因 此 ,説女性主義是
資本主義的「共 犯 」,也不算是頭腦短路。和其他所有的意識型態一
228

樣 ,女性主義也是時代的產物,同時是具有時代批判力的意識型態。
女性主義經常對同時代的父權體制的資本主義之歷史階段提出批判性
父橄體制與資本主義—

的論説。
例 如 ,資本主義準備重组與性別差異無關的勞動市場、
人力市場
時 ,女性主義者的課題就必須像這樣—
— 爲了抗拒因資本而起的女性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間的競爭與分裂,女性之間能夠建立什麽「共 同 性 」?
我們可以看見,資本主義似乎是要藉著將私有領域極小化,以擺
脫父權體制的桎梏。至 少 ,不再像以前那樣,奪取女性完全被固定在
私領域中專門負責再生產勞動的利益。可是代之而起的,是勞動市場
全球性的父權體制重組。以往女性在家庭中所做的部分,
'現在則由女
性 、高齡者或移民當作邊緣勞動來做。家事勞動的外部化或福利勞動
的場所,已經發展成這樣的情形。於 是 ,年 齡 、階 級 、人 種 、國 籍 ,
再加上性別等這些經濟外的變數.,創造出新政治差異的 r 邊 陲 」。既
是所謂國民國家利益共同體成員.,也是階級集團成員的女性,現在既
是多國籍化資本主義的受益者,也是 加 害 者 。女性主義自成立之始就
一直都是國際主義。
今天的女性主義課題將是如何解決因國界、
階級、
人種或年齡等因素帶來的分裂,及如何建構女性主義者的國際主義。
最 後 ,不管所有的變數,存在於勞動内部的差距問題依然,那就
是爲什麼孕育人的生命,又看顧其死亡的勞動(再生產勞動)被放在所
有其他勞動之下,才是根源的問題。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女性主義
的課題恐怕永遠都在。(
本文係以國立婦人教育會館主辦,平成元年
女性學國際會議演講稿〈
變動的女性性別角色〉1989年 1 1 月潤飾而
成 〇)
參考文獻

足立真理子,
1 9 8 7 主 義 7 工 5 二乂厶〇現在〉《夕 ^ < シ ス 》
3 2 ,社 會 評 論 社 。
23

了爪千二七一瓜,L ,1 9 7 5 , 西川長夫編譯《國 家 才 口 夺 一 》福
D

丰寸出版。 Ideologie et appareils ideologiques d5etat et al .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青 木 砂 編 ,1983a ,《フ工ミ二ス厶 O 宇宙》


拔 < 〉3 新 評 論 。
青 木 々 上 砂 ,1983b ,〈日本妇叶冬近代化 Q 儒 教 彳 X 才口芊一丨二〇
UTCO 覺 文 書 山 本 哲 士 編 《經 濟 七 7 夕只七夕工 > 夕、

一》: U —
文〈
'7°亏久奁拔〇1)新評論。
A rd en er ,E .,1972, “Belief and the problem of w om en ,
” in J . L a
Fon taine ed ”77 ie im erpretatio /3 〇/ ritu al L on d on : "T avistock .

A rie s , Philippe , 1960, 1973, V e n fa n t et la vie fam iliale 'sous VAn-

cien i ?每 !m e P a ris : P lo n , Editions du Seuil . 1980,杉山光 f s Z 杉

山惠美子譯《〈
子供〉@ 誕生》為卞f 書 房 。
A rm stro n g , P a t & H u g h , 1978, T h e double ghetto: Canadian
women and their segregated work. T o ro n to : M cLelland and S te ­
w art .
B ach o fen , J . J ., 1861, Das M utterrecht. B asel : B en o S ch w ab e , 1967,
M yth, religion and m other rights: selected writings o f J. J. Ba-
chofen. tran s . by R . M anheim . Prin ceton : P rin ceton U niversity
P re ss . 1 9 8 9 , 吉原達也譯/ 上山安敏解説《
母權論序説》創 樹 社 。
B ad in ter , E lisab eth , 1980, L am our en plus. P aris : L ibrairie E rn est
F lam m arion . 1981,鈴木晶譯《7°^只 • 歹 7 》寸> V 才〇
B a rre tt , M ichelle , 1980,W o m e n s opp ressio n today : p ro b lem s in
M a rxist fem in ist analysis . London : V e rso .
B a rre tt , M ichelle , & M ary M cIn tosh , 1979, Christine Delphy :
“tow ards a m aterialist fem inism ?” F em in itst R eview , no .l :
95—105.
B e ck e r , G a ry , 1982, F a m ily treaty . C h icag o : T h e U niversity of
C h icage P re ss .
B e e ch y , V e ro n ica , 1982, “A discussion ,
” Socialist E co n o m ic R e ­
view (special issue on socialist fem in ism ): 99—101.

231
B e e ch y , V e ro n ica , 1987, U nequal w ork . London : V e rso .
B e e ch y , V e ro n ica , 1988, ^Rethinking the definition of w ork : gen ­

參考文勒
der and w o rk ,^ in J . Jen sen , E . H agen & C . R eddy eds ., F e m i ­
nization o f la bo ur fo rc e : p a ra d o xes a nd p ro m ises . C am bridge :
Polity P re ss .

B en ston ,M .,1969, “T h e political econom y of w om en’s liberation ,


’’
M o n th ly R ev iew , sept . 1969: 13—27. in E v a n s , M . ed ., 1982: 192—
202.
B e rch ,B .,1982, T h e en d less day : the political eco n o m y o f w om en
a nd w ork . N ew Y o rk : H ancourt B race Jo van o v ich .
Blum enfeld , E ., & Susan M ann , 1980, ^Domestic labor and repro ­
duction of labor pow er : tow ards an analysis of w om en , the fam i ­
ly and class ,?,in F o x ed ., H id d en in the h o u seh o ld : w om en's
dom estic labor u n d er capitalism . T o ro n to : T h e W om enJs P ress .
B ow lby , J ., 1951, M a tern a l ca re a n d m en ta l health , W H O . 1962,
黑田實郎譯《乳幼兒乃精神衛生》岩 崎 書 店 。
B rav erm an , H ., 1974, L a b o r a nd m o n op o ly capital : the degradation
o f w ork in the tw entieth cen tu ry . N ew Y o rk : M onthly Review
P re ss .
B ru egel ,I ”1982, W om en as a reserve arm y of lab or : a note on re ­
cen t B ritish exp erien ce ,?,F em in ist R ev iew , no . 3: 12—23, in
E v a n s , M . ed .,1982: 273- 288.
B urnham & Louie , 1985, aT h e impossible m arriag e : a M arxist C ri ­
tique of socialist fem inism , L in e o f M a rch : a M a rxist -L en ist
Jo u rn a l o f R ectification , n o .17.
C h od orow , N ., 1978, T h e rep ro du ctio n o f m o th erin g . B erk eley :

T h e 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 re ss . 1981 ,大 塚 光 子 ,大内菅子譯


《母親業〇再生產》新 曜 社 。
2

C o tt , N ancy F ., 1977, T h e bonds o f w om anhood : w o m en's s p h ere


:
V2

in N e w E n g la n d , 1780—1835. New H aven & L on d on : Y a le U ni ­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versity P re ss .
Coulson , M ., M egas & W ainw righ t ,1975, “T h e housew ife and her
labor under capitalism ,
” a critique , N ^w L e f t R e v ie w no .89:
59 - 71.
C o w ard , R ., 1983, Patriarchal p re c e d e n ts : sexua lity a n d social rela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tions . L o n d o n : R outledge & K egan P au l .


Dalla C o sta ,M ,&; Selm a Ja m e s ,1972, T he p o w e r a /" women anc/
the su bv ersion o f the com m unity . B ristol : Falling W all P re ss .
夕 • 口 只 夕 ,M ,1 9 8 6 , 伊田久美子/ 伊藤公雄譯《家 事 勞 働 i 二賃
金全一 一 7 工 5 二X 厶 ◦ 新 亡 ^展 望 M >八 夕 卜 出 版 會 (
彳妒歹書
房)。
D avin , A n n a , 1978, uIm perialism and m otherhood ,?,H isto ry w ork ­
sh o p : a jo u rn a l o f socialist historians , no .5: 9—65.
D elphy , C hristine , 1980, m aterialist feminism is possible , tran s .
by Diana L eo n ard /5 F em in ist R ev iew , no .4: 79—105.
D elphy , C hristine , 1984, C lose to h o m e : a m aterialist analysis o f
w o m en's oppression , tran s . by D iana L eo n ard . A m h erst : T h e
U n iversity of M assach u setts P re ss .
D onovan , J ” 1985, F em in ist th eo ry :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o f
A m erica n fem in ism . N ew Y o rk : F red erick U n g a r Publishing .

1 9 8 7 , 小池和子譯《7 工 5 二只卜〇理論》勁 草 書 房 。
E a g le to n , T e r r y , 1982, T h e R a p e o f Clarissa . O xford : Basil B lack -

well . 1 9 8 7 , 大橋洋一譯《夕9 U v 寸乃凌辱》岩波書店。


E d h o lm , F ., H arris & Y o u n g , 1977, ^Conceptualizing w om en , C ri ­
tique o f A n th ro p o lo g y , special issue : W o m e n s issue , v ol .3, nos . 9

/10: 101-131.
江 原由美子,1 9 8 5 , 《女 性 解 放 七 思 想 》勁 草 書 房 。

23
江 原 由 美 于 ,1 9 8 8 , 〈7 工 S 二 义 厶 理 論 八 ^招 待 — 7 的

3
7 工 S二X 厶 示 卜 • 乇 夕 *、> . 7 工 5 二 X 厶 宏 ^ 〇 《7 工 5 二

參考文嚴
X 厶入門》(
別 册 寶 島 85) J I C C 出 版 局 。
江 原 由 美 子 編 ,1 9 9 0 , 《7 工 5 二义厶論爭—
— 七 〇 年 代 矛 6九 〇 年
代夂》勁 草 書 房 。 .
E isen stein , Zillah ed ., 1978, Capitalist p a tria rch y and the ca se fo r
socialist fem in ism . N ew Y o rk : M onthly Review P ress .
E isen stein , Zillah , 1984, F em in ism a nd sexu a l equality : crisis in
liberal A m e ric a . N ew Y o rk : M onthly R eview P re ss .
E ld e r , G , 1974, C h ild ren o f the g re a t d ep ressio n : social c h a n g e in
life e x p e r ie n c e . C h icag o : T h e U niversity of C hicage P re ss .
1 9 8 6 , 本田時雄他譯《大 恐 慌 乃 子 明 石 書 店 。
E lson , D iane & R uth P easo n ,1981, “Nimble fingers m ake cheap
w o rk ers ’
:an analysis of w om en ’s em ploym ent in the Third
W orld exp o rt m anufacturing ,?,F em in ist R ev iew , no .7. 1987, W\
集部譯〈
器用&指丨立安^、
勞慟者全〇 〈石〉
— 第三世界 O 輸出產業
i二妇汁石女性雇用O 分析〉《經濟勞働研究》7 ,經濟勞.動研究會。
E n g e ls , F ried rich , 1981, D e r U r sp ru n g d e r F am ilie , d es P ri -
v a teigen thu m s u nd d es S taats-Im A n s c h lu ^ an L ew is H . M o r -
^•a n ’s ForscA ui^erL 1965,戶原四郎譯《家 族 • 私 有 財 產 . 國 家 〇
起源》岩 波 文 庫 。
E v a n s , M a ry , ed ., 1982, T h e woman question : rea d in g s on the su b ­
ordination o f w om en . L on d on : F on tan a P ap erb ack s .
E v a n s -P rich ard , E . E ., 1965, T h e position o f w om en in prim itive
societies a nd o th er essays . N ew Y o rk : T h e F re e P re ss .
F in ch , J ., & G roves , eds ., 1983, A la b o r o f lo v e : w om en , w ork and
ca rin g . L ondon : R outledge & K egan Pau l .
F o lb re ,N an cy ,1983, “Of p atriarch y born : the political econom y of
fertility decisions ,,
? F em in ist R ev iew , n o .2: 261—284.
234

F o u cau lt , M ichel , 1976, La volonte d e savoir . P a ris : Editions Galli -


m ard , English translation , 1980, The h isto ry of sexuality ,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Vo/um e J : A n introduction . N ew Y o rk : V in tag e B o o k s, Random

H ou se . 1 9 8 6 , 渡邊守章譯《性乃歷史—
— 知 意 志 》新 潮 社 。
F o x , B on n ie , ed ., 1980, H id d en in the h o u seh o ld : w o m en 's d o m es ­
tic la b o r u n d er capitalism . T o ro n to : T h e W o m en ^ P re ss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F o x , B onn ie , 1986, “N ever done : T h e struggle to understand


dom estic labour and w om en ’s oppression ,”in H am ilton & B a r -

rett ed s ” T h e politics o f diversity : F em in is m , M a rxism &


N ationalism . London : V e rso . •
F ried an , B e tty , 1963, F e m in in e m y stiq u e . N ew Y o rk : Dell . 1975,

三浦富美子譯《新 u 、
女性〇創造》大 和 書 房 。
藤 枝 釋 子 ,1985,〈々一7 > U 7'、
>《朝日夕亇一于瓜》1 9 8 5年 2 月 22
日號,《女 〇戰後史》m e 收 錄 ,朝 日 新 聞 社 。
二 神 恭 一 ,1 9 8 6 , 〈日 本 企 業 勞 働 力 〇國際化〇課題〉《國際
問題》3 2 1 號 ,1986年 1 2 月 號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
婦 女 教 育 研 究 會 編 ,1 9 8 8 , 《
統 計 G 办石女性〇現狀》(
1988年度版)
垣内出版。
G ardiner , J ”H im m elw eit & M ack in tosh , 1975,“
W o m en ’s domestic
lab or ,
”Buiietin o f tAe C onference cuf Socialist £ canoinists , no .4:
1- 11.
G ardiner , J . & S . Sm ith , 1982, “Socialist feminism and econom ic

stra te g y ,”*Socia /y s t £ co /2〇n H c i ?ev7’


ew : 29—45.

G reg o ry , C . A , 1982, Gifts a n d com m odities . London : A cad em ic

P re ss .
H am ilton ,R o b erta ,1986, “W orking at hom e ,”in H am ilton & B a r -

rett eds ., T h e Politics o f diversity : F em in ism , M a rxism &


N ationalism . L on d on : V e rso : 139—153.
H am ilton , R ob erta & M ichele B a rre tt eds ., 1986, T h e politics o f di ­

2 35
versity : F em in is m , M a rxism & N ationalism . London : V erso .
H arev en , T a m a ra , 1982,F am ily tim e a nd industrial T im e . New

參考文&
Y o rk & C am bridge : 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 ss . 1990,正岡寬
司監譯《家 族時間 t 產業時間》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H arrison , Jo h n , 1973, "T h e political econom y of housew ork ,?,B u i -

letin o f th e C o n fe re n c e o f Socialist E co n o m ists .


H artm an , Heidi , 1981, uT h e unhappy m arriage of M arxism and
fem inism : tow ards a m ore progressive union ,
”in Lydia S ergent
ed ., W o m en & R evolution : 1—42. L on d on : Pluto P re ss .

服 部 範 子 ,1 9 8 6 , 〈
家族丨二招汁石性差別〉山村/ 大越 編 U 986)所 收 。
林 郁 ,1 9 8 5 , 《家庭内離婚》筑摩書 房 。
H ellerstein , E . 0., L . P . Hume & K . M . O ffen , eds ., 1981, Victorian
w om en : a d o cu m en ta ry a cco u n t o f w om en's lives in n in eteen th
cen tu ry E n g la n d , F ra n c e and the U nited States , Stanford : Stan ­
ford U niversity P re ss .
場 口 惠 子 ,1 9 8 5 , 〈「主 婦 」 3 名 O 座權〉《
世界》1985年 8 月 號 ,
岩波書店。
口惠子,中島通子,暉 峻 淑 子 ,增田札 V、
子 ,1985, 水
厶 . 女 亡 忽 ,子 L T 未 來 以 ?〉《世界》1985年 8 月 號 ,岩波
書店。
H im m elw eit , Susan & M ohun , 1977, D om estic labor and capital ,"
C a m b rid g e Jo u rn a l o f E co n o m ia s , (1): 15—31.
H im m elw eit , Susan , 1984, **The real dualism of sex and class ," R e -
view o / i ?a <A_cai ■
Po /Ztica/ vol .16 n o .l . 1987,
編集部譯〈

t 階級〇現實的二元論〉《經濟勞働研究》7 ,經濟勞働研究會。
H on ey , M aureen , 1981, uT h e 'w om an pow er ' cam p aign : advertis ­
ing and recruitm ent propaganda during W orld W ar II /' F ro n tier ,
vol .5, n o .7.
H um phries , Ja n e , 1983, “T h e ‘
em ancipation ’of w om en in the
236

1970 s and 1980 s : from the latent to floating /' Capital a nd Class ,
no .20,Sum m er : 6—28.
父權雅制與資本主義

伊 田 廣 行 ,〈
家父長制的資本制性差別構造— 上野千鶴子氏二
元 論 的 主 義 7 工 5 二 X 厶乃檢討全中心 t L T — 〉(
未發
表)。
馬先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Ilich , Ivan , 1981, S h a d o w w ork . London : M arion B o y e rs . 1982,


1 9 9 0 , 玉野井芳郎/ 栗原彬譯《〉个 • 7 —夕》岩 波 書 店 。
今井賢一/ 金 子 郁 容 ,1988,《本 v h 7 — 夕組織論》岩 波 書 店 。
井 上 俊 ,1 9 7 3 , 〈
怠行匕自由〉《死丨I 妒 喪 失 》筑 摩 書 房 。
磯野富士子,I 9 6 0 , 〈
婦人解放論 O 混迷〉上 野 (1982a ) C 收 錄 。
伊 藤 幹 治 ,1 9 8 2 , 《家族國家觀 O 人類學》5 本 ; 丁 書 房 。
伊藤七7 ,1 9 8 5 , 《現代婦人論入門》白石書店。
岩 井 克 人 ,1 9 8 5 , 《C 工二只乃商人 C0 資本論>筑 摩 書 房 。
岩 田 昌 征 ,1971,《比較社會主義經濟論》日本評論社。
K aluzynska ,E v a , 1980, “W iping the floor w ith ,theory ---- a sur ­
vey of w ritings or housew ork ,v F em in is t R ev iew , no .6: 27—54.
菅 孝 行 ,1 9 8 4 , 《女60自 由 •男 60自立》每日新聞社。
金 井 淑 子 ,1 9 8 5 , 《
轉機丨二立〇 7 工 5 二乂厶〉每 日 新 聞 社 。
金子郁 容 ,1 9 8 6 , 《氺 y 卜7 —年 招待》中 公新書。
金 塚 貞 文 ,1 9 8 6 , 《人工身體論》創 林 社 。
加 納 實 紀 代 ,1985,〈
社 緣 社 會 矛 tb CO總撤退全〉《新地平》1 3 1 號 ,
1985年 1 1 月 號 ,新 地 平 社 。
柏 木 博 ,1988,《5 夕口工一卜匕°
了乃家族》筑 摩 書 房 。
桂 容 子 ,1982,「主婦論爭年表〉上 野 (
1982a )所 收 。
河 村貞枝,1 9 8 2 , 〈C V 夕卜 U 了時代〇家事使用人〉角山榮/ 川北稔
編《路地裏 C0 大英帝國》平 凡 社 。
川 副 詔 三 ,1990, < 7 工 5 二 X 厶力、G O 挑 戰 【
C::亡 克 T — 上野千
鶴子理論丨二上甘T — — ^ 瓜 夕 义 主 義 者 上 1 9 》$ & ( 7 ) 木 出 版 。
K eoh an e & R osald o ed s ., 1982, Feninist theory: a critique o f ideol­

2
ogy. L on d on : H arv est P re ss .

37
小 浜逸郎,1 9 8 6 , 〈
家族〇為:亡 . t 3 乏分亡〉《家族 Q 現在》(
共著)

參考文激
大和書房。
古 庄 英 子 ,1987,〈
母性保護論爭全超丈易矛— 社會主義七7
工 5 二文厶奁揚棄 L 上 b <h 〉《婦人通信》182號 ,1987年
4 月 號 ,社會主義婦人會議。
駒 尺 喜 美 ,1 9 7 8 , 《
魔女乃論理》工求于出版。
駒 尺 喜 美 ,1 9 8 2 , 《魔女的文學論》三 一 書 房 。
久 場 嬉 子 ,1987a ,〈
7 瓜 夕 只 主 義 7 工 S 二 X 厶 W 課題--- 女性抑壓
力、G C0 解 放 O 理 論 t 解 放 W 戰 略 全 妁 C 〇 T 〉女 性 學 研 究 會 編 《女 W
目公見石》(講 座 女 性 學 第 4 卷 ;,勁 草 書 房 。
久 場 嬉 子 ,1987b ,〈
新 LW 解 放 理 論 主
二 X 厶〉《夕亏彳シス》3 2 ,社會評論社。
K ah n , A n n ette & A nnM arie W olpe , eds ., 1978, Fem inism and
materialism: women and m odes o f production. London :R o u t -
ledge & K e g a n P au l . 1984,上 野 他 譯 《7 I .夕只主義7 工 S 二义
ACT)挑戰》勁草書房。
K u h n , A n n ette , 1985, T he p ow er o f the image: essays on re p re ­
sentation and sexuality. L on d on : R outledge & K egan Pau l .
L a Fon tain e , Ja n e ed ., 1972, T h e interpretation o f ritual. London :
T a v isto ck .
L an d , H ilary , 1980, <4T h e family w age /' F em in ist R ev iew , no .6:
55- 78. in E v a n s , M . ed .,1982: 289—296.
L ev i -S trau ss , C laude , 1949, L e s structures elem ental res de la
p a re n ts P aris . 1977,1978,馬 淵 東 一 ,田島節夫監譯《親 族 基
本構造》上 下 ,番 町 書 房 。
L ev i -S trau ss , C laude , 1962, La p e n s e e sa u v a ge . P a ris : Librairie
Plon . 1 9 7 6 , 大橋保夫譯《野生 O 思考》為卞f 書 房 。
M ackinnon, C atharine A .,1982,“Fem inism ,M arxism , m ethod and
238

the state : an agenda for th eo ry ,


”in K eoh ane & R osaldo eds .,
F em in ist theory : a critique o f id eo lo gy . L on d on : H arv ester P re ss .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M ack in tosh , M aureen , 1977, ^Reproduction and p atriarch y : a criti ­


que of Claude M eillassoux ,
”“F em m es, greniers et cap itau x ”

Capital a n d Class 9 no .2, S um m er : 119—127.
M acleod , M , & E . S arag a , 1987, ^Abuse of T ru st /1 M a rxism T o ­
day , A u g . 1987.
M a rx , K arl H .,1857—1858,“
F o rm en , die der kapitalistischen pro -
duktion vorh ergeh en ,
”in G m ndrisse c/er Kritiic cfer P a /iiiscAe/i
O k o no m ie (R o h en tw u rf ) A n h an g , 1850—1859. Dietz V erlag B e r -
lin 1953. 1 9 5 9 , 岡崎次郎譯《資本制生產 G 先行寸石諸形態》青木文
庫。 .‘
M a rx , K arl H ., 1867, 1885, 1894, D a s K a p ltal . I I I III , 1969, 1970,
工 >欠 瓜 只 編 ,向坂逸郎譯《資本論》全 9 卷 ,岩 波 文 庫 。
M asnick , G ., & B an e , 1980, T h e n a tio n s fam ilies : 1960—1990, Joint
C enter for U rban Studies of M IT & H arvard U n iversity . 1986,
井手生監修,青木久男/ 久門道利譯《了 ^刀 力 乃 家 族 I 960- 1990》
多賀出版。 '
M atth ew s , Glende , 1987, Uju s t a h o u se w ife ", the ris e a n d fall o f
dom esticity in A m e rica . O xfo rd : O xford U niversity P re ss .
松 田 道 雄 ,1979,《女 t 自由 h 愛》岩 波 新 書 。
M cC o rm a ck , G aban & Y osh io Sugim oto , eds ., 1988, M odernization
and b ey o n d : the Ja p a n e s e trajectory . N ew Y o rk & C am bridge :
Cam bridge U niversity P re ss .
M eillassoux , Claude , 1975, F e m m e s , g re n ie rs et capitaux . P aris :
Librairie F ran co is M asp ero . 1977,川田 順 造 / 原 口 武 彥 譯 《家族
制共同體〇理論》筑 摩 書 房 。
M ilkm an , R uth , 1976, “
W om en’s w ork and econom ic crisis : some
lessons of the g reat depression ,
” R e v ie w o f R adical Political
E c o n o m y y vol .8, no .l .

239
M illet , K a te , 1970, S ex u a l Politicsy N ew Y o rk : Doubleday (1977,

參考文激
V ira g o ;. 1 9 7 3 , 藤枝丨零子他譯《性 W 政治學》自 由 國 民 社 。1985,

。^只 出 版 。
M itchel ,Ju liet , 1975,PsycA oana/ysis and fem /njsm . 乙ondon : K ern
A sso ciates . 1977,上田昊譯《精 神 分 析 女 ^)解 放 》合 同 出 版 。
M itchel ,Ju liet ,1986, “Reflections on tw enty years of fem inism ,”in
M itchel & O akley eds .,W hat is fe m in ism ? O xfo rd : Basil B lack -

well: 34—48.
M itchel , Juliet & A . O akley , eds ., 1986, W hat is fem in ism ? O xfo rd :
B asil B lackw ell .
水 田 珠 枝 ,1 9 7 9 , 《女性解放思想史》筑 摩 書 房 。
M olyneux , M axin e , 1979, “B eyond the dom estic labor debate ,’
N ew L e ft i ^eview ,no .116: 3—27. 1987,編 集 部 譯 〈
家事勞働論争
全 乃 ^二 ;i T 〉《經濟勞慟研究》7 ,經濟勞慟研究會。
M orton ,P e g g y ,1972, “A w om an’s w ork is never done ,
”m M orton
ed ., W om en unite ! T o ro n te : T h e W o m e n s P re ss .
村 上 信 彥 ,1 9 7 7 , 《明治女性史》第 3 卷 〈
女 O 職業〉講談社文庫。
村 上 信 彥 ,1 9 7 8 , 《日本O 婦人問題》岩 波 新 書 。
中 川 只 S ,1 9 8 7 , 〈
家 事 勞 働 t 資本主義的生產樣式—
— 私的•無償
勞 働 t L T 乃家事勞慟〇性格〇1于奁吣<"5-〇《高田短期大學紀
要》5 號 。
O akley , A .,1974,W o m a n s w ork : the h o u sew ife past a nd p rese n t .

N ew Y o rk : V intage B o o k s . 1986,岡島茅花譯《主婦譯誕生》二省
堂。
落合惠美子,1985a ,〈7 工 S 二义厶 O 諸潮流〉《2'工 U 只卜》增刊總
合特集〈
女性〇現 在 i ;未來〉有 斐 閣 。落 合 (1989) G 收 錄 。
落 合 惠 美 子 ,1985b ,〈『
近代家族』O 誕 生 終 焉 〉《現 代思想》1985
年 6 月 號 ,青 土 社 。落 合 (
1989)(二收錄。
24

落合 惠 美 子 ,1 9 8 7 , 〈
江戶時代 C0 出產革命〉《現代思想》1987年 3 月
G

號 ,青 土 社 。落 合 Q 989) (I 收 錄 。
父 權 體 制 與 資 本 主 義 - 馬乞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落合惠美子,1989,《近代家族 t 7 工 5 二乂 A 》勁 草 書 房 。
沖藤典 子 ,1979, 《女妒職場全去石日》新 潮 社 。
大 熊信行,1 9 5 6 , 〈
家族乃本質 t 經濟〉<婦人公論》1956年 1 0 月 號 ,
中央公論社。上 野 (
1982a ) I;
;收錄。
O’
Laughlin , B rid g et , 1977,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 M eillas -
sou x's 'F em m es , greniers et cap itau x '/' C ritique o f A n th ro p o lo ­
g y , no .8:3—32.
小 野 寺 英 夫 ,1 9 8 6 , 〈
資本制社會匚妇厶勞働力乃再生產システ厶七
家父長制---- “learning to labor ”再考〉(
東京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
科教育社會學3 —只 1985年度卒業論文)
P a tterso n , Jam es T ., 1981, A m erica 's stru g g le against p o v erty ,
1900—1980, C am bridge : H arvard U niversity P re ss .
Pim ia , Daola , T h o m a s & M ichele , 1978, **The strategy and cam ­
paign for w ages for housew ork ," S ca rlet W om an 8: 3—5.
P olan yi , K arl , 1944, T h e G reat Transform ation . N ew Y o rk : R ine -
h art and C o . 1 9 7 5 , 吉澤英成/ 野口建彥/ 長尾史郎/ 杉村芳美譯

《大轉換》東洋經濟新報社。
P olan yi , K arl , 1977, T h e livelihood o f m a n , N ew Y o r k : A cad em ic
P re ss . 1 9 8 2 , 玉野井芳郎/ 栗本慎一郎譯《
人間乃經濟》1.11,岩波
書店。
R iesm an ,D .,1950, T i e /onefy cro w d 1955 年 ,佐佐木徹郎他譯《孤
獨 々 羣 眾 書 房 。
R osald o ,E . Z ., 1974, ^W o m an , culture and society : a theoretical
overview ,” in R osaldo & L am phere eds ., W om an cu ltu re and
so ciety . S tan fo rd : Stanford U niversity P re ss .
R ostow , W a lt W h itm an , 1960, 2. ed . 1971, T h e stages o f eco n o m ic
g ro w th : a n on -co m m u n ist m anifesto . 1974, ^

2
子/ 村上泰亮譯《增 補 •經 濟 成 長 (7)諸段階》夂 < 亇 七 > K 社 。

4 1
R ou sseau , Je a n -Ja cq u e s , 1761, Ju lie ou la N o u v elle H elo ise , lettres

參考文
d e d e u x am ants habitants d 'u n e petite ville au p ied d es A lp e s .

I
1967, G arn ier Flam m ario n . 1979,松 本 勤 譯 《新 工 口彳一文》上 •
下, —全 集 第 9 , 1 0 卷 ,白水社。
R ou sseau , Je a n -Ja cq u e s , 1762,E m ile ou d e l ’
E d uca tio n ,1962 〜
6 4 ,今野一雄 《工 5 —;1 4 上 • 中 • 下 ,岩 波 文 庫 。
R ow b oth am ,Sheila , 1973,W om en s co n sciou sn ess , m en 's w orld .
L on d on : Penguin B o o k s . 1977,三宅義子譯《女 O 意 識 * 男乃世界》

'、
>只 出 版 。
R u b erty , J . & R . T a rlin g , 1982, uW om en in the recession /' Socialist
E c o n o m ic R ev iew '.47—75.
R u tter , M ., 1972, M a tern a l deprivation cea ssessed . London : P en -
guin B o o k s . 1979,
北見芳雄他譯《母親剝奪理論刃功罪》誠 信 書 房 。
S a ck s ,K .,1982,Sisters a n d w ives : the past and fu tu re o f sexu a l
equality . C h am paign : U niversity of Illinois P re ss .
Sahlins , M ., 1974, S to n e a g e eco n o m ics . London : T avisto ck Pub -
licaticms . 1 9 8 4 , 山内昶譯《石器時代 O 經濟學》法政大學出版局。
齊 藤 茂 男 ,1 9 8 4 , 《妻 亡 思 秋 期 》共同通信社。
櫻 井 哲 夫 ,1 9 8 4 , 《〈
近代〉O 意 味 — 制 度 t L T O 學 校 .工 場 》
N H K 7 7 夕只。
Schn eider , D ., 1961, M atrilineal k in sh ip . B erk eley : T h e 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 re ss .
S eccom b e , W ally , 1974, “T h e housew ife and her labor under
Capitalism ,,
? N e w L e ft R ev iew no . 83: 3—24.
S eccom b e , W ally , 1986a , ^Patriarchy stabilized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le breadw inner w age norm in nineteenth-century B ritain /'
Social H istory vol .l l , no .l . L on d on : M atheuen .
S eccom be , W ally , 1986b . ''R eflections on the dom estic labour de ­
bate and p rospects for m arxist-fem in ist synthesis /5 in Ham ilton
& B a rrett eds ., T h e politics o f diversity : F em in is m , M a rxism &
父權體制與 資 本 主 義

N ationalism . L on d on : V e rso .

瀨地山角,1990a ,〈
家父長制全吣 C o T 〉江原由美子編《7 工 5 二 义
么論爭—
— 七O 年 代 扣 6 九 〇 年 代 〜》勁 草 書 房 。
瀨 地 山 角 ,1990b ,〈
主婦 W 誕 生 t 變遷〉《
相關社會科會》第 1 號 。
馬克思主我之女性主義

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相關社會科學專門課程修士論文:
千本曉子,
1981,
〈明治期紡績業丨二招0 石男女間賃金格差〉《
經營史學》
16卷 1 號 。
S ergen t , Lydia ed .,1981,W om en & revolution , London : Pluto
P re ss .
下村滿子,1 9 8 2 , 《了 > U 力乃男/L K h D 朝日新聞社。
Sm eal , E lean o r , 1985, “T h e universal structure of discrim ination
and the w orldw ide m ovem ent for ch an g e , (unpublished
m anuscript )’
, …
Sm ith ,P au l ,1978, “D om estic labor and M a rx ’s theory of value ,
”in
Kuhn & W olpe eds .,1978: 198- 219.
Sokoloff , N atalie , 1980, B etw e en m o n e y a nd love : the dialectics o f
w om en's h o m e and m a rk et w ork . N ew Y o rk : P ra e g e r publishers .
1 9 8 7 , 江原他譯《妇 金 t 愛 情 O 間一 7 瓜 久 只 主 義 7 工 5 二 X 厶乃
展開》勁 草 書 房 。
V 連 科 學 7 力 7 5 —哲學研究所編,1 9 7 4 , 《7 瓜 夕 只 一 〉一二 >主
義哲學 Q 基 礎 >上 ,青木書店。
總 理 府 編 ,1 9 8 2 , 〈婦人乃現狀七施策[國内行動計畫第二回報告書]》
'±巧甘V、。
券■
總 理 府 編 ,1 9 8 3 , 《婦人(7)現 狀 t 施策[國内行動計畫第三回報告書]》

總 理 府 編 ,1 9 8 5 , 《
婦人乃現狀 t 施策[國内行動計畫第四回報告書]》
爹'i 3 甘 V、。
Spock , Benjamin M cLane , 1946, T h e com m on sen se book o f baby

2
4 3
and cWW ca m 1975,高津忠夫/ 奥 山 和 男 監 譯 ,《只示°V 夕博士

參考文淑
〇育兒書》暮 LCO手 帖 社 。
Stacey , J ., 1986, *'Are feminist afraid to leave home ?: the challenge
of conservative pro-family feminism ," in Mitchel & Oakley eds .,
1986:219-248.
住 澤 七 L 子 ,1985,〈
7'瓜 v a 7 女性運動 i ;于子 X 厶〉《思想》7 2 7 號 ,
岩波書店。
鈴 木 裕 子 ,1 9 8 6 , 《7 二乂厶 t 戰爭》7瓜 ':
;'二社。
竹 中 惠 美 子 ,1 9 8 5 , 《私〇女性論》啓 文 社 。
竹 中 惠 美 子 ,1989,〈
1990年 代 7瓜 夕 又 主 義 7工 5二 文 厶 匚
们 若 干 刃 覺 无 書 《經濟學雜誌》9 0 卷 2 號 ,大阪市立大學經濟學
部。
武 田 京 子 ,1 9 7 2 , 〈主 婦 二 子 解 放 $托 亡 人 間 像 〉《婦人公論》1972年
4 月 號 ,中央公論社。上 野 :
1982a .:G 收 錄 。
田 間泰子,1985, <〇 < 6 权亡母性愛神話〉《女性學年報》第 f i 號 ,曰
本女性學研究會。
田 嶋陽子,1989,〈
冠 〇 # 7 工 5 二 X 厶〉批判—
— 7 工 5 二 X 厶全阻
害 t 冬 日 本 乃 文 化 的 土 壤 《日本女性學會二二一只》37
號。
T illy , Louis A . & Jo an W . S co tt eds ., 1978, W o m en f w ork and
/ami7y , N ew Y o rk : H o lt , R inehort & W inston .都 留 重 人 ,1959 ,
1982,〈
現代主婦論〉。上 野 1982a ) 收錄。
鶴 見 良 行 ,1 9 8 6 , 《了 > 7 乃步 §方》筑 摩 書 房 。
上野千鶴子編,1982a , 《主婦論爭全讀!>》1,
11,勁 草 書 房 。
上 野 千 鶴 子 ,1982b , 〈
主婦 O 戰後史〉上野編《主婦論爭全讀 t r 》I 卷
解 説 ,勁 草 書 房 。
上野千鶴子,1982c ,〈
主婦論爭全解讀才為〉上野編《主婦論爭全讀
I I 卷 解 説 ,勁草書房。
上 野 千 鶴 子 ,1984,〈
7 瓜 夕 只 主 義 7 I S 二义厶!7)挑戰 〉 K uhn &
2
4

W olpe , eds .,1 9 7 8 , 譯 者 解 説 。


,-

>
;
上 野 千 鶴 子 ,1 9 8 5 , 《資本制七家事勞僳1— 7;レクス主義フ工ミ二
:
體制與資本主義
m

又'A 乃問題構制》海 鳴 社 。
上野千鶴子,1986a ,《女过世界全救;I 厶分》勁 草 書 房 。
上野 千 鶴 子 ,1986b ,〈
女性 t i t 〇T O 性 O 解放〉《女 快樂》勁
.
...
...

草書房。
.
馬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
...
...

上野千鶴子,1986c ,〈
女 性 學 何 尔 〉山村/ 大 越 編 (
1986)所 收 。
...
..

.1
.
...
...

上野千鶴子,1986—8 8 , 〈
7瓜 夕 只 主 義 7 工 5 二乂厶〉(
1 4 回連載)
《思
.

想 C0 科學》7 4 - 9 8 號 。 、
上 野 千 鶴 子 ,1987a ,〈
新 + 7 — 夕〉上 - 下 《
每日新聞》
1987年 1 0 月 2 6 日,2 7 日付夕刊。
上 野 千 鶴 子 ,1987b ,〈
八 ◦ 年 代 O 日本女性■現狀 t 課題〉1987年
1 0 月 6 日 ,中國女性學會交流會(
於上海社會科學連合會)T O 講
演原稿(未發表)。
上 野 千 鶴 子 ,1 9 8 9 , 〈日本c〇女 c〇二〇 年〉<女性學年報》第 1 0 號 ,曰
本女性學研究會。
U e n o , Chizuko , 1983, “O n the Jap an ese dom estic labor debate ”
P ap er presented at NW SA '83 at Ohio (unpublished
m an u script ).
U en o , Chizuko , 1985, Jap an ese w o m en s m ovem ent : the co u n ter -
values to industrialism ,
”in M cC orm ack , G aban & Y . Sugim oto
eds ., 1988: 167—185.
U en o , C hizuko ,1990, “
W o m en ’s labor under patriarchal capitalism
in the eighties ,”R e v ie w o f Ja p a n ese C u ltu re a n d S ociety , vol
III , n o .7. C en ter for In ter Cultural Studies and E d u cation , Josai
U n iv ersity .
梅 棹 忠 夫 ,1959,〈
妻無用論〉上 野 (1982a ) 丨
二收 錄 。
V an A llem , T .,1984, “Capitalism w ithout P a tria rch y ,” Socialist
n o .77. 1985,
加地永都子譯〈
家父長制全 ( i & 权亡資本主義〉

2
4 5
《新地平》128號 ,1985年 8 月 號 ,新 地 平 社 。 丨

參考文农
V og el , 1973, 4<T h e earthly fam ily ,,
? R adical A m erica 7, nos . 4—5.
W alb y , S ylvia , 1986, P atriarch y at w ork : patriarchal and capitalist
relations in em p lo y m en t C am bridge : Polity P ress .
鷲 田 小 彌 太 ,1 9 8 7 , 〈〈
人 間 O 本質(丈非勞働T 泰石〉G 矛九卞石予備
的考察〉《夕 口 亍 <一 夕 》7 , 青 弓 社 。
渡 邊 多 惠 子 ,1 9 8 7 , 〈
階級鬥 爭 t 性別鬥爭—
— 7)レクス主義フ工ミ
二 又 卜 〇 提 起 問 題 G 答乏 T 〉《
經濟勞慟研究》,經濟勞働研究
會。
W erlh of , Claudia von , 1983, D ie F ra u en u nd die P erip h erie , D e r
B lin d e F le c k in d e r politischen O k o no m ie , A rbeitspapiere N r .28,

U niversitSt Bielefeld . 1986,丸山真人編譯《家 事 勞 働 t 資本主義》


岩 波書店 所 收 。
W erlh of , Claudia von , 1983, uZum N atur-und G esellschaftsbegriff
im K apitalism us,” in: C. v. W erhof,M . M ies und V. Bennholdt-
T h o m sen , F ra u e n , die letzte K o lo n ie , D ie Z u k u n ft d e r A rb e it 4y

丁echnologie und Politik 20. 1986,丸 山 真 人 編 譯 《豕事勞働七資


本主義》岩 波 書店所收。
Werlhof, Claudia von, 1984, “Schattenarbeit” oder Hausarbeit? Zur
G egenw art und Zukunft von A rb eit . Eine fem inistische K ritik an
Ivan Illich , in O ik , T h . und O tto , H .—U . (H g .), Soziale D ien ste

h g^ seZ/scA aft /ic/ien W ande /,2 (3 B an d e :.,N euw ied , 1 9 8 6 , 丸山


真人編譯《家事勞慟 t 資本主義》岩波書店所收。
矢木公子,1981,〈
家庭性乃崇拜—
— 產業化 O 生 办 出 女 ◦ 神 話 〉
《女性學年報》第 2 號 ,日本女性學研究會。
山村嘉己/ 大越 愛 子 編 ,1 9 8 6 , 《女 t 男◦ 力、
人 11^、
學》明 石 書 店 。
矢 野 恒 太 郎 記 念 會 編 •矢 野 一 郎 監 修 ,1981,《數字 T A 石日本〇 —
〇〇年》國 勢 社 。
2 4

安 永壽延,1985,《「勞 働 」C0 終焉》農山漁村文化協會。


6

Y o u n g , Iris , 1981, B eyond the unhappy m arriage : a critique of the


父權雜制與資本主義

dual system s th eo ry ,”in Sergent ed . 1981: 43—70.


湯 澤 雍 彥 ,1973,《圖説家族問題 》 N H K 夕只。
-
---
--
馬 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
---
---
---
---
-

it
--
---
---
---
---
-
後記

本書的面世,歷經了 1 0 年 的時間。
透過水田珠枝在《未來》雜誌上的 連 載 ,我 於 1980年得知有馬克
思 主義的女性主義。並由其中接觸到昆恩與渥貝的《女性主義者與唯
物論》,而決定將此書譯爲日文。這本沒有 銷 路 的 書 ,得到勁草書房
町田民世子編輯的應許,在女性學研究同好矢木公子、住澤(■姬岡) t
L 子 的 協 助 下 ,以《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的挑戰》爲 題 於 8 4 年 出 版 。
8 2 年 我 在 美 國 時 ,又 經 由 小 林 富 久 子 的 友 人 黛 安 •辛 普 森 .Dian
Sim pson ) 的 介 紹 ,讀 到蘇可洛夫的《
金錢與 愛情之間》(日譯本已於
8 7 年時由江原由美子等人譯出,勁草書房出版)。8 2 年時由勁草書房
出版《閱讀主婦論戰》I 、n 的 我 ,對女性問題的思考原是以「家事勞
動 」爲 中 心 ,在這樣的課題吸引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自然
具有強烈的關心。
8 3 年 夏 ,我 從 美 國返日小住,適逢日本女性學研究會的同好以
「資本主義與家事勞動」爲 題 ,舉行夏日討論會,讓我有一個發言的
機 會 。這次討論會緣起於該年春天,大 阪 市 大 的 「社會 人 」學生森屋
裕子和竹中惠美子的會面。而 在 8 月 、9 月間分兩梯次舉行的夏日討
論 會 記 錄 ,則收入日本女性學研究會8 3 年夏日討論會計畫小組編輯
的《自女性解放角度所見之家事勞動》。我當時 的 講 演 ,賴海鳴社的渡
部 基 之 之 力 ,於 8 5 年以《資本主義與家事勞動》爲 名 刊 行 。竹中的講
演則收人她的《女性論之我見》(
1985)。
以 「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之問題構制」爲 副 題 ,由海鳴社出版
的小書出乎意料地再版並引起關心,同時也引來一些批判。而我也想
把這篇原是講演稿,尚空疏待補的馬克思王義的女性主義論,改寫成
正式的論文。
8 4 年 我 自 美 歸 國 後 ,雖然經常忙亂不堪,交 不 出 功 課 ,鹽澤由
典仍然不死心地把我推薦給《思想科學》的編輯部。面 對 「請寫三十頁
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的編輯部邀稿,我 的 回 應 是 「三十頁沒法兒
寫 ,要寫三百頁。」而編輯部的增井淳竟也一點都不驚訝地回答説:
「那 就 寫 吧 !」於 是 從 8 6 年 3 月 到 8 8 年 1 月連載了三年共十四章的

馬克思主義的女性主義—
— 其可能性與偈限性〉。在 這 段 包 括 了 「暑
休 」、「閒 話休提,書 歸 正 傳 」,斷斷續續地連載過程中,增井先生
24 8

以驚人的耐力一路奉陪到底。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我一面不斷地收
集新資 訊 ,一面每個月寫出三十~四十頁的理論性文章,這實在是超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出預料的辛苦工作。那是一段在忙碌之中拼命趕工,不知道要寫到什
麼時候才會結束,一面補充又一面消耗的作業過程,幸虧是以連載的
形式不容中斷,這才硬著頭皮撐了下來,而這篇論文也才有問世的一
天 。對於提供這個機會的《思想科學》編 輯 部 ,我真是打從心裡感謝。
馬免思主義之女

8 7 年 夏 我在倫敦住了一個月,與昆 恩 與 渥 貝 首 次 晤 面 ,也見到
了 倫 敦 的 社 會 主 義 女 性 主 義 者 們 。還 有 比 奇 等 人 。其 間 我 曾 到
w h o le s e t 圖 書 館 與 L S E 的 圖 書 館 收 集 資 料 。承 蒙 在 L S E 做日本研
究的韓特小姐幫忙,可以方便地使用圖書館,而且最後一個星期,我
主義

f i

就是在她家中寫出了第十一~十三章大約一百五十頁的原稿。這段時
間收集到的新資料都反映在連載之中。
8 8 年 連 載 結 束 後 ,好幾家出版社都向我提出直接出版單行本的
要 求 。我雖然非常感謝,卻都沒有點頭。因爲我猶豫著是否能就這麼
將連載的原稿當成是定稿。雖然我一再表示,還需要再加修改,不能
立 刻 出單行本,但 仍 有 編 輯 熱 心 地 説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呀?!還
是 馬 上 出 版 吧 !」這 話 雖 然 是 事 實 ,我卻仍然沒有被她的熱心所打
動。 '
在眾人的詢問聲中,只有岩波書店的編輯高村幸治要求:「把那
篇連載出書吧,但 是 ,請重 新 寫 過 。」我決定與髙村合作。
高村一等就等了一年多。我不太想重新回顧舊作,總是有新出事
務 打 攪 ,生活真是忙碌極了。就連耐力極強的高村也等得不耐煩了,
今 年 3 月 ,我終於結束掉其他工作而專心處理本書。因爲連載的時間
長 達 兩 年 ,從開始到結束,無論是在内容或結構上都有些接不上頭的
地 方 。而在那段時間中,我的理解與環境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連載
也早已經被相關領域的人士引用或是批判。相較於平均三十頁,共計
十 四 章 ,將近五百頁的原稿,本書在結構上作了大幅度的調整一或重
寫 ,或 補 充 ,和連載時相比,在論點上自然也都再做過整理。
連 載 之 時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到底是怎麽回事,幾乎沒有人
理 解 。我在沒有觀眾的運動場中孤獨地與自己競賽。之 後 ,經由研究
會或討論會的推動,理解的人開始多了,肯定或批判的論文也陸續出
現 。理論的東西是無法單獨經營的,必須靠著同時代的人討論、交 流 、
相互批判來催生。我先是從英美等國的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者處受
益良多,
後來又與日本的研究者相互討論切磋。
對於關心我工作的人,
不論是否定的還是肓定的,我都深表感謝。對於讓我有機會報告或討
論 的 人 ,還有聽眾們,我也在此深致謝意^至於前文提到的每一個人,
尤 其 是 直 接 、間接促成本書出版的增井淳與高村幸治兩位先生,更要
在此致上我最大的謝意。
但願本書能促進這個領域的討論。

上 野 千 鶴 子 1990年 9 月寫於京都
文 化 叢 書 @ 兩 性 研 究 系 列
!|3)

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 - -
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

ISBN 957-13-2316 0
Printed in Taiw an
著 者 —— —
上野千鶴子
譯 者 —— —
劉 靜 貞 、洪 金 珠
董事長—
1孫 思 照
發行人—
社長 丨 荘- 展 信
出 版 者-- 時 報 文 化 出 版 企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二四〇號四 F
發 行 專 線 — (0二 )三 〇 六 六 八 四 二
讀 者 服 務 專 線 1(〇 八 〇 ) | 三I 七 五
-0
I
(如 果 您 對 本 書 品 質 舆 服 務 有 任 何 不 滿 意 的 地 方 請打這支電話)
郵 撥--- 〇 一 〇 三 八 五 四 〜 〇 時報出版公司
信 箱--- 台 北 郵 政 七 九 〜 九 九 信 箱
電 子 郵 件 信 箱--- c t p c ® m s l .h i n e t . n e t
網 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h i n a t i m e s , rcul.t w / c一
)
t u h / m a in.htm
主編丨 丨吳昌杰
編輯— —陳 嫺 若
排版丨 —極翔企業有限公司
製版- —成宏照相製版有限公司
印刷丨 1 盈昌印刷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 I 九 1 九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定 價--- 新 台 幣 二 五 Q 兀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北市業字第八十號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缺 頁 或 破 損 的 書 ,請 寄 回 更 換 >
IC A F U n lo u s m l T O S H X 0 N S E 1
w ritte n by C h iz u k o U e n o
C o p y rig h t ® 1 9 9 o b y C h i z u k o U e n o

-o-
O rig in a l Ja p a n ese e d it io n u b lis h e d b y Iw a n a m i s h o t e p P u b lis h e r s
n h in e s e tran slatio n rig h ts a rran g ed w ith Iw a n a m i s h o t e p P u b lis h e rs

crQ
th ro u ll Japan F o re ig n -R ig h ts C e n tr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