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第四章 绝缘配合

1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绝缘配
合问题越来越重要。 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主要由停
电次数及停电时间来衡量。造成电力系统故障、停电
的原因不外乎电压升高和电压下降两大类,因此除了
尽可能限制电力系统出现的过电压外,还要尽量提高
电器设备的绝缘水平。

2
第一节 绝缘配合基本概念

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和核心问题

电力系统中绝缘配合的例子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发展过程

3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过
电压和绝缘这一对矛盾,以达到优质、安全、经
济供电的目的。

就绝缘配合算经济帐时,应该全面考虑投资
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和事故损失等三个方面,以
求优化总的经济指标。

绝缘配合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各种电气设备的绝
缘水平,它是绝缘设计的首要前提,以各种耐压试
验所用的试验电压值来表示。
4
第二节 过电压

电力系统过电压 是电力系统在特定条件下
所出现的超过工作电压、可能危害绝缘的异常
电压,属于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电磁扰动现象,是
电力系统中电路状态和电磁状态的突然变化所
致。

两种类型过电压:
1 雷电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
2 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暂时过电压
5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
雷电电流流过地表的被击物时,具有极大的
破坏性,其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
电流可达几十到几百千安,造成人畜伤亡,
建筑物破坏,大面积停电,电子信息系统瘫
痪等严重事故。把这种危及绝缘的异常电压
升高称为外部过电压(也称为大气过电压或
雷电过电压)。

6
一、雷云及雷电的形成
学说很多,但水、蒸汽、强烈气流是形成雷云的基本条件。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
引起的,它会对人、建筑物以及大地上的生命体都形成了严重
的危害。因此,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
从而采取适当防雷的措施。雷电的形成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
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
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

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
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
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
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
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
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 7
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

8
三、雷电的类型
1.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雷云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
放电现象。
2.感应雷
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过程中,雷云中的电荷及强
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导体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
感应的现象。
3.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其他金属管道遭
受雷击(直接雷或感应雷)时产生的冲击电压
波沿其自身迅速向两侧传播的现象。

9
四、雷电过电压

1.直击雷过电压
U  100 I
 I:雷电流,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培,
所所以过电压可达上百万伏甚至更高

10
四、雷电过电压
2.感应雷过电压
25 Ihd
Ug 
S
式中
Ug —雷击大地时,感应过电压的幅值,kV;
I —雷电流幅值,kA;
hd —导线悬挂点的平均高度,m;
S —地面雷击点距线路的距离,m

11
五、雷电的主要参数
1.雷电流幅值、波头时间和波长时间
幅值是指脉冲雷电流所达到的最大值。波头时间是
指雷电流上升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波长时间是指
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
2.雷电流的波形、极性和陡度
雷电流属于单极性的脉冲波,75%~90%的雷电流
是负极性的。
3.雷电日(小时)
雷电日是指该地区一年中有雷电的天数。雷电小时
则指该地区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表明雷电放电
的频繁程度。 12
在电力系统内部,由于断路器的操作或系统故障,使
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在由此而引起的电力系统内部电
网中电磁能量转化或传递的过渡过程中,将在系统中
出现过电压,这种过电压称为内部过电压。
其中,
由于断路器操作和各类故障所引起的过渡过程,产生
瞬间的电压升高,称为操作过电压;
在电感电容参数的适当配合下,产生多种形式的持续
时间很长的谐振现象及其电压升高,称为谐振过电压。

13
一、电过电压种类
  线性谐振
  
 谐振过电压 铁磁
  参数
  
 (resonance)
暂时过电压
  空载长线路的电容效应
 工频电压升高不对称的接地故障
 
  甩负荷

内部过电 


( Power FrequencyVoltageRise)
压种类 
(Temporary )
 合空线
 切空线
 

操作过电压(0.1s以内)切空变
 解列
 
 弧光接地
( Switching ) 14

 内部过电压的特点
 过电压的能量来源于系统本身,其幅值与系统标
称电压成正比,用Kn表征过电压的高低

内过电压幅值
Kn 
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幅值
 影响因数有系统结构、中性点运行方式、元件的
性能参数、故障性质及操作过程等

 系统参数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内部过
15
电压的幅值、振荡频率、持续时间不相同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电力系统中在正常或故障时可能出现幅值
超过最大工作相电压、频率为工频或接近工频
的电压升高,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统称工频电
压升高,或称工频过电压。

16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1) 空载长线路的电容效应
 线路空载时,可用电感和电容串联等效,此时
U = UC – UL,电容上的电压高于电源电压,称
为电容效应。
 线路较短时容抗大于感抗,随着线路的伸长,容抗
和感抗的比值越来越接近相等,因此电容上的电压
越来越高,在线路长度等于1500km时,串联谐振,
电压无穷大。
 显然300km时,达到1.058

17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1) 空载长线路的电容效应

 电源内阻抗为感抗性质,相当于线路伸长,
导致电容上电压升高。

 超高压系统中为限制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
电压升高,广泛采用并联电抗补偿
18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2)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 短路电流的零序分量会使健全相出现工频电压
升高,常称为不对称效应,以不对称效应系数
或接地系数表示由此而产生的工频电压升高的
程度

 系统中不对称短路故障,以单相接地故障最为
常见,且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也最严重 。

19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3)甩负荷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当输电线路重负荷运行时,电源电动势较高。由
于某种原因(例如发生短路故障)线路末端断路器
突然跳闸甩掉负荷,由于①电源电动势较高,②
加上原动机的加速效应造成电动势进一步升高,
空载电容电压升高就更加严重。通常称作甩负荷
效应。

20
二、暂时过电压 1. 工频过电压
(4)工频电压升高的限制措施
 在220kV及以下电网中由于线路较短,绝缘较强,
不需采取特殊措施限制工频电压升高
 330、500kV电网中要采取措施将工频电压升高限
制在1.3pu(变电所)及1.4pu(线路侧)以下,措施有:

线路末端接入并联电抗器:由于电抗器的感性无功
功率部分地补偿了线路的容性无功功率,相当于减小了
线路长度,降低了末端电压升高。

将长线分段等。
21
二、暂时过电压 2. 谐振过电压

在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电感和电容性元件
可能形成各种不同的振荡回路,在一定的能源作用下,
产生谐振现象,引起谐振过电压。

电感元件: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消弧线
圈以及线路导线等的电感;

电容元件:线路导线的对地电容和相间电容、 补偿
用的串联和并联电容器组以及各种高压设备的寄生电容。

22
二、暂时过电压 2. 谐振过电压
(1)线性谐振过电压
1
L 
C

在操作或故障引起的过
渡过程出现谐振条件

 危险并非仅仅在谐振点,在接近谐振的参
数范围内,都会引起严重的稳态过电压

23
二、暂时过电压 2. 谐振过电压
(2)参数谐振
当同步发电机接有容性负载时(如空载线路),
即使激磁电流很小,也会使发电机的端电压和电流急
剧上升,最终产生很高的过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发电
机的自励磁,过电压为自励磁过电压,其本质是由于
电机旋转时的电感参数周期变化引起的,所以称参数
谐振

24
二、暂时过电压 2. 谐振过电压
(3)基波铁磁谐振
串联铁磁谐振回路

基波铁磁谐振图解法

 铁磁谐振是电力系统自激振荡的一种形式,是
由于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铁磁电感的饱和作
用引起的持续性、高幅值谐振过电压现象。回
25
路可能有3个平衡状态,如图中a、b、c三点
三、操作过电压

 操作过电压发生在由于“操作”引起的过
渡过程。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生突然变化,导致
系统内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之间电磁能量的
互相转换,转换常常是强阻尼的、振荡性的过
渡过程。
 操作:分、合闸空载线路;分、合闸空载
变压器、电抗器;各类故障,例如接地故障、
断线故障等
26
三、操作过电压
(1) 合闸空载线路的过电压

 正常合闸  自动重合闸
最严重情况如下图 最严重情况如下图
(电容上本身有电压)

27
三、操作过电压
(1) 合闸空载线路的过电压 限制措施

 断路器带并联合闸电阻

衰减振荡 合闸过程的等值电路

28
三、操作过电压
(2) 切除空载线路过电压
原因:断路器分闸过程中的重燃现象
切除空载线路(容性负载),断路器切除的是较小的容性电流
(几十~几百安),比短路电流小得多,灭弧室压力低,熄
弧后介质强度恢复慢,易发生多次重燃(6~7次)。

t1:断开,UC残压大
t2~t3: UC叠加电网电压
断路器重燃
29
三、操作过电压 限制措施
(1) 合闸空载线路的过电压
 改进断路器结构 ,提高触头间介质强度的恢
复速度,避免重燃。

 采用并联电抗器,降低重燃后的工频稳态分量,
可避免电弧重燃 。
 装分闸并联电阻 ,一是泄放残余电荷,二是
降低触头间电压。

30
 氧化锌避雷器作为后备保护
三、操作过电压
(3) 切空变过电压
产生过电压的原因:断路器分断感性小电流时,
发生非过零灭弧,称为截流。因电感中的电流不能
突变,向C充电,当全部磁场能量都转到电容的电场
中时,由于C值小,从而产生过电压。

限制措施:能量很小,可采用氧化性避雷器限制。
31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I)两级配合(惯用法)
两级(最大过电压、最低放电电压)配合的原则,即以
阀式避雷器的保护特性作为绝缘配合的基础,将它的保
护水平乘上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必要裕度的系
数,就能确定绝缘应有的耐压水平。

II)绝缘配合统计法
“统计法”:规定出某一可以接受的绝缘故障率,容许
冒一定的风险。用统计的观点及方法来处理绝缘配合问题,
以获得优化的总经济指标。
32

目前:绝缘配合主要是采用惯用法和统计法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核心问题:确定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首要前提)。
绝缘水平:电气设备能承受的试验电压值。

33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试验电压:

・短时(1min)工频试验:检测设备在工频
运行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下的绝缘性能
・长时间(1~2h)工频试验:检测内绝缘
老化和外绝缘污秽对工频运行电压及过电压
下性能的影响
・雷电冲击试验
34
・操作冲击试验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I.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残压)
II.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实测,计算)
III. 工频绝缘水平的确定
IV. 长时间工频高压实验
绝缘配合惯用法即由两级配合原则出发,避雷器的保护
水平就是确定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基础,其值就是避雷器上
可能出现的最大电压。
绝缘配合时,将电压分为两个电压等级:
范围Ⅰ:3.5kV≤Um≤252kV
35
范围Ⅱ:Um>252kV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1)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

基本冲击绝缘水平(BIL):表示电气设备在雷电过电
压下的绝缘水平。
BIL=KLUp(L)
Up(L):阀式避雷器在过电压下的保护水平,即残压UR
KL: 雷电过电压下的配合系数,1.2~1.4,若电气
设备与避雷器相距很远,KL为1.4,若较近KL为1.25;
BIL=(1.25~1.4)UR

36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2)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SIL)

1.避雷器动作(FD,范围Ⅰ)
SIL=KsK0Uph
Ks:操作过电压下的配合系数(1.15)
K0:操作过电压计算倍数,约为3~4
Uph:相电压

2.避雷器动作(MOA,范围Ⅱ)
SIL=KsUP(s)=1.15~1.25UP(s)
Uph(s):MOA—等于规定的操作冲击电流下的残压;
37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3)工频绝缘水平的确定

为了检验电气设备绝缘是否达到了以上所确定的
BIL和SIL,就需要进行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耐压试验。
它们对试验设备和测试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① 对于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电气设备来说,这样的
试验是完全必需的,

② 但对于220kV及以下的高压电气设备来说,应该设
法用比较简单的高压试验去等效地检验绝缘耐受雷电
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能力。 38
短时(1min)工频耐压试验所采用的试验电压值往
往要比额定相电压高出数倍,它的目的和作用是代替雷
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耐压试验、等效地检验绝缘在这两类
过电压下的电气强度。

雷电、操作冲击转换成等效工频电压的冲击系数βL一
般取值1.48, βS一般取值1.35 。凡是合格通过工频耐
压试验的设备绝缘在雷电和操作过电压作用下均能可靠 39

地运行。
第三节 绝缘配合惯用法
4)长时间工频高压试验

当内绝缘的老化和外绝缘的污染对绝缘在工频工
作电压和过电压下的性能有影响时,需作长时间工频
高压试验。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长时间工频高压试验时所加
的试验电压值和加压时间均与短时工频耐压试验不同。
我国国家标准对各种电压等级电气设备以耐压值
表示的绝缘水平作出了规定。

40
第四节 绝缘配合统计法

随着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降低绝缘水平的经
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要求绝缘在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闪络或击穿是
要付出代价的,因而要和绝缘故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综合起来考虑,方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以综合经济指
标来衡量,容许有一定的绝缘故障率反而较为合理。

41
第四节 绝缘配合统计法

在惯用法中,以绝缘的电气强度下限与过电压的
上限作配合,还要留出足够大的安全裕度。实际上,
过电压和绝缘的电气强度都是随机变量,无法严格
地求出他们的上、下限,而且根据经验选定的安全
裕度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些做法从经济的视角去
看,特别是对超、特高压输电系统来说,是不能容
许的、不合理的。

42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开始探索新的绝缘配合思
路,并逐步形成“统计法”,IEC于70年代初期对此作出
正式推荐,目前已在一些国家采用于超高压外绝缘的设
计中。

采用统计法作绝缘配合的前提是充分掌握
作为随机变量的各种过电压和各种绝缘电气强
度的统计特性(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等)。

43
1、惯用法的特点

缺点:在超高压系统中,绝缘投资较大

2、统计法
利用已知的过电压概率分布函数和绝缘强度的概率分
布函数,得出绝缘放电电压的概率分布曲线,并根据过电
压的概率分布和绝缘放电电压的概率分布得出绝缘损坏的
故障概率。
44
绝缘损坏的故障概率: R:故障概率
 f(U):过电压概率密度函数
Ra   P(U ) f (U )dU
U P(U):绝缘的放电概率函数 45
如果提高绝缘的电气强度,图中的 P(U) 曲线向右移动,
阴影部分的面积缩小,绝缘故障率降低,但设备投资将
增大。可见采用统计法,我们就能按需要对某些因素作
调整,例如根据优化总经济指标的要求,在绝缘费用与
事故损失之间进行协调,在满足预定的绝缘故障率的前46
提下,选择合理的绝缘水平。
利用统计法进行绝缘配合时,安全裕度不再
是一个带有随意性的量值,而是一个与绝缘故障
率相联系的变数。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上述统计法来进行绝缘配
合,是相当繁复和困难的。为此 IEC推荐了一种
“简化统计法”,以利实际应用。

在简化统计法中,对过电压和绝缘电气强度的统计规
律作了某些假设,这样,它们的概率分布曲线就可以
用与某一参考概率相对应的点来表示,分别称为“统
计过电压Us”和“统计绝缘耐压Uw”。它们之间也由
一个称为“统计安全因数Ks”的系数联系着

U
K S  W
47
U S
KS 统计安全因数>1
U US 统计过电压(大于时,2%过电压概率)
K S  W
UW
U S
统计绝缘耐压(小于时10%放电概率)

48
在过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提高
绝缘水平,其统计绝缘耐压和统计安全
因数均相应增大、绝缘故障率减小。

简化统计法实质上是利用有关参数的
概率统计特性,但沿用惯用法计算程序的
一种混合型绝缘配合方法。把这种方法应
用到概率特性为已知的自恢复绝缘上,就
能计算出在不同的统计安全因数 K S 下的
绝缘故障率R,这对于评估系统运行可靠
性是重要的。
49
要得出非自恢复绝缘击穿电压的概率分布是非常
困难的,因为一件被试品只能提供一个数据,代价
太大。所以,时至今日,在各种电压等级的

1)非自恢复绝缘的绝缘配合中均采用惯用法;

2)对降低绝缘水平的经济效益不很显著的220kV及
以下的自恢复绝缘亦均采用惯用法;

3)只有对330kV及以上的超高压自恢复绝缘,才有
采用简化统计法进行绝缘配合的工程实例。 50
采用统计法作绝缘配合的前提是充分掌握作为随机
变量的各种过电压和各种绝缘电气强度的统计特性
(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等)。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IEC推荐的“简化统计法”,简
化统计法实质上是利用有关参数的概率统计特性,
但沿用惯用法计算程序的一种混合型绝缘配合方法。
各种电压等级的非自恢复绝缘的绝缘配合中均采用
惯用法。

51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1 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的确定

2 空气间距的选择

52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 线路绝缘子串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 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污闪;
 雨天时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湿闪);
 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压强度,保证一定的线路耐雷
水平和线路跳闸率。
 选择顺序
 按机械负荷和环境选择绝缘子型号;
 按工作电压所要求的泄漏距离决定绝缘子片数,按操
作过电压要求选择片数,取其中较大者;
 校验该线路耐雷水平与雷击跳闸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3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1)按工作电压要求: 为防止绝缘子串在工作电压下不发
生污闪,绝缘子应有足够的沿面爬电距离(总爬电比距)。
nK e L 0

n:绝缘子片数
Um
L0:每片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Um:系统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kV)
Ke: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每种绝缘子实验得出)。

为了避免污闪事故,所需的绝缘子片数应为(已包含
零值绝缘子): U m
n 1
54
K eL0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2)按操作过电压要求 绝缘子串在操作过电压的作用下,也
不应发生湿闪。即绝缘子串的湿闪电压在考虑大气状态等影响
因素并保持一定的裕度后,应大于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
通常取10%的裕度。则n2’绝缘子的工频或操作湿闪电压为 :
U W  1.1K 0U 
K0:操作过电压计算倍数(与电压等级有关,规程有规定)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UW与n2’之间关系(XP-70型绝缘子)

U W  60 n2  14 kV
因此按操作过电压确定的每串绝缘子片数为:
n2  n0  n2 55

n0:零值绝缘子片数
56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3)按雷电过电压要求: 一般情况下,大气过电压对确定
绝缘子串的片数影响是不大的,因为耐雷水平不完全取决
于绝缘子片数,而主要取决于各项防雷措施的综合效果,
因此它仅作验算条件。
即使耐雷水平达不到规程的下限值,也不一定必
须增加绝缘子的片数,因为还可以采用降低杆塔接地
电阻等措施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在特殊高杆塔或高海拔地区,雷电过电压则成为
57
确定绝缘子片数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输电线路的空气间隙主要有:
导线对大地:在选择其空气间距时主要考虑地面车辆和
行人等的安全通过、地面电场强度及静电感应等问题。
导线对导线:由导线弧垂最低点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异
步摇摆时耐受工作电压的最小间隙确定,一般在低电压下
不碰线为原则。
导线对架空地线:按雷击于档距中央避雷线上时不至于
引起导、地线间气隙击穿这一条件来选定。
导线对杆塔及横担。 58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间隙承受电压:
工作电压<内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作用时间:
工作电压>内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

绝缘子串风偏角及其对杆塔的
距离示意图 59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1)按工作电压确定Sp
Sp的工频击穿电压幅值:

U 50 ~  K 1U 

K1:安全系数
(2)按操作过电压确定Sa
为保证间隙在操作过电压下不发生闪络,其等值工频放
电电压为:
U 50%( s )  K 2 K 0U 

K0:操作过电压计算倍数 60

K2:空气间隙配合操作系数,取1.03(Ⅰ)或1.1(Ⅱ)。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3)按雷电过电压确定SL
通常取SL的50%雷电冲击电压等于绝缘子
串的50%雷电冲击闪络电压UCFO的85%,即

U 50%(1)  0.85U CFO

61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当确定上述三个量后,便可以求得绝缘子串处于垂直
状态时对杆塔应有的水平距离:

L p  S p  l sin  p
Ls  S s  l sin  s
LL  S L  l sin  L

导线与杆塔的水平距离为:
L  max[ L p,Ls,LL ]
62
第五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2、空气间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空气间隙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雷
电过电压。

高海拔,空气击穿电压低,需修正。 6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