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歌剧《苍原》中咏叹调《情歌》的音乐分析

陈佳

一、第一幕的戏剧结构,如表一:

表1
第一幕中剧情由导入—上升—顶峰—下降—结局这样比较典型
的拱形结构组成,有一个矛盾冲突的小高潮点,导入阶段通过第 1
分曲的铺垫来描写东归之路的情景,第 2 分曲是乐队与抒情性的二
重唱展现了娜仁高娃和舍愣的离别之情,矛盾冲突安排在叙事性的
第三分曲,是一首众人的重唱《渥巴锡,你疯了?》,冲突过后迎
来了抒情性的音乐段落,舍愣的咏叹调《只想过血染黄沙》,此后
戏剧矛盾逐渐的缓和下降,狱中渥巴锡与舍愣定下计策,娜仁高娃以
为舍愣已死,最终伤心欲绝的唱出剧中代表她形象的抒情性咏叹调
《情歌》,表现了娜仁高娃痛失爱人和追忆美好爱情的悲伤情感。
从第一幕的戏剧结构可以看出,在音乐方面,抒情性和叙事性相
互交替出现,很好的避免了过多的抒情而造成的剧情停滞,或是叙事
成分过多而造成的音乐中断。由于情节复杂,这里使用了重唱、咏叙
调、合唱和少量的道白、对白来解决叙述多而无法发展音乐的问题。
二、《情歌》的歌词结构
娜仁高娃的咏叹调《情歌》它的歌词结构为一段式,根据旋律
特点可以分为两节,前四句为第一节,“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
到星儿落”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阿妹
有话对你说”与前两句一起,用诗化道白的形式点出了人物、原由
和场景,用的是比兴的手法,符合歌剧的特点。后十三句为第二节,
由四个“如果你是……我就化作……”的句式构成,运用了排比、
反复、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展现娜仁高娃送别的心情。虽然歌曲
中多次出现这个句式,但每一次出现的歌词意境都是不一样的,每
一句之间都层层递进,语意上又相互衔接,极其符合歌剧的戏剧性
效果,通过层层铺垫将娜仁高娃对舍愣的爱情娓娓道来。三、音乐
分析
1、曲式结构
表2
《情歌》为单二部曲式 A+B,蒙古民歌风格,A 部分拍子比较自
由,表现为 4/4 拍的慢板,F 徵调式;B 部分表现为 3/8 拍中速,F
羽调式,A、B 两部分都属于同主音调的形式,但是两者在节奏上有
所差异。
A 段曲调中融入了蒙古长调如赞歌、牧歌、宴歌等音乐的曲调
特性,节奏缓慢平和,强拍上均运用了长音,人物形象塑造鲜明,
表现了女主角娜仁高娃对恋人舍愣忠贞和不舍之情,感情色彩悲凉
忧伤,将歌中的悲伤情绪渲染至极。
B 段 3/8 拍欢快的节奏正好能体现女主人公回忆美好从前的喜
悦,在速度上为中速,与前面相比速度较快,旋律部分八分休止的
多次使用也体现了本段欢快的节奏。
2、节奏特征
表3

《情歌》是一首非常具有蒙古族风格的歌曲。在《情歌》中曲
作者多次用拍子的变化来控制音乐的走向。比如说《情歌》伴奏中
1~20 小节为 4/4 拍,21~41 为 3/8 拍,42~45 为 2/4 拍,接下
来两小节又为 4/4 拍,48~68 又到 3/8 拍,之后到结尾又变为
2/4 拍这一系列拍子变化意味着曲子速度不断变化,蒙古族音乐舒
缓自由的风格也在《情歌》中得到了完美诠释。
A 段的节奏表现为舒缓自由的,将草原的广阔还有蒙古族人民
宽广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B 段的整体节奏比较紧凑、流动,主
要是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
2、创作技法分析
使用民族调式转换交替手法,利用民族调式中显著与模糊的、稳
固与动摇的、凝聚与扩张的种种对立因素,使各种民族调式联系结合
起来,围绕艺术表现的需要自由转换交替。在人物的唱段之中它可以
表现复杂多变的感情,在各个人物的唱段之间它可以自由衔接过渡。
四、音乐的戏剧特征
(1)人物的感伤之情在音乐中的体现:
谱例 1

谱例 1 中小三度的音程关系进行较多,节奏上弱起、后半拍和休
止造成语气上的抑扬格。小三度的音程色彩使整条旋律线带有一种
感伤的情绪,而抑扬格有一种叹息之感。
谱例 2
谱例 2 中的第 1、2 小节,连续两次三连音与四分音符的结合加
一拍的休止,音程五度下行跳进,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含蓄,使这种感伤
更加内敛,但又情真意切,在这里乐队部分也很好的起到了烘托气氛
的作用。
(2)蒙古族音乐语言的运用
蒙古族民族音乐的特征在剧中有交代故事背景以及塑造人物典
型形象的作用。
谱例 3

如谱例 3 所示,歌唱旋律以典型的五度、四度、八度跳进,三
连音节奏以及腔词的运用等来体现蒙古族音乐语言的旋法特点。
“各种音程的跳进在蒙古族音乐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旋律进行体
现着蒙古族民间音乐最富有特色的音乐语汇,典型进行以四、五度音
程为支点连续上行,至高点后下行跳进五度上行也常用于句首,五度
下行常出现在终止式。

谱例 4

如谱例 4,在“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阿妹” 一句中,“哟”


前的词集中在句头,衬词“哟”的腔拖近一小节,与之前唱词所占的
一小节零半拍基本相当。这也是蒙古长调中,一个旋律句的节奏布
局以比较短促的音开始,逐渐进入长音的节奏特点。而“阿妹阿妹”
一句,是紧凑的三连音节奏接下行五度跳进,反映了在长调音乐对句
尾旋律处理的惯用手法即,在与实词结合时下降幅度较大,最后又用
短促的音收住,表现出的一松一紧样式特点。在短短的一段引子中,
就高度浓缩了蒙古长调的基本特点,展现出了强烈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五、伴奏的戏剧性特点
谱例 5

《情歌》采用弱起并用轻柔的慢板(Adagio)弹奏,全分解和弦伴
奏型能表现平稳舒展、流动悠远、优美如歌的音乐形象,《情歌》
的前奏部分便采用了这一伴奏型配合六连音使用。左手连续分解和
弦并多次使用连音线,这样的全分解和弦型伴奏能瞬间把听众带入
到一个抒情悠长的情景,引人遐想和深思,瞬间抓住听者的内心,
见谱例 5。
谱例 6

《情歌》中出现了节奏感强烈鲜明的柱式伴奏型和较为平稳的
半分解和弦型,使用最多也最能体现长调风格的便是流动的全分解
和弦型。在这段中有 4/4(1~20 小节)拍转 3/8 拍,同时歌曲也进
行了转调,此时左手的伴奏音型也由连续的三连音变化到八分音符
和四分音符交替伴奏,如谱例 6。这一转变准确的表现了女主人公
的心路历程:娜仁高娃忘记眼前所发生的不幸的一切,心里想的都是
和男主人公舍楞的美好爱情的思想转变。
谱例 7

在《情歌》伴奏的第 15.19.20.46.47 小节分别出现了同样的


伴奏型,这种类似于进行曲和交响乐队齐奏的伴奏型称为柱形和弦
型伴奏,这种和弦伴奏适合表现坚定、有力,雄壮、激昂的音乐形
象,通过三连音使节奏感更强,更具有表现力。在《情歌》中是经
常出现的,它以左手八度的低音为基础,在这之上右手做连续相同
的三连音进行。这是整首曲子情感越来越强烈的表现,也是整个伴
奏串联在一起的关键。这种伴奏型的使用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引
人遐想,使整个伴奏更加突出人物特点。
谱例 8

《情歌》伴奏中共出现了三次移高八度的演奏方式,这三次都是
出现在右手主旋律部分,通过由高到低的音阶走势给人以流动感和
想象空间。这样的伴奏方法也是乐曲情感连接常用的伴奏方法。曲
作者这样的伴奏编配是为了突出蒙古族长调音乐高亢、悠长的特点,
使乐曲和乐思在衔接的部分更加饱满丰富。

六、结语
本文对中国民族歌剧《苍原》中咏叹调《情歌》进行了音乐及
情感表达的详细论述,文章开始从歌剧第一幕的故事情节出发,通过
对背景及剧情的了解来把握剧中人物角色的特点,结合音乐的总体风
格评价、音乐元素与戏剧的关系、整体结构布局、作曲技法、音乐
特征以及伴奏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咏叹调对于表现剧中人物性
格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歌剧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