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課程學習成果

一、課程名稱
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

二、實施時間
110 年 2 月至 110 年 6 月

三、選課動機或期待
這學期的課程同樣為議題探究,我希望透過這們課程能更
加認識台灣近幾年有關環保等相關議題的內容,如:興建台電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核養綠等相關研究。

四、心得與省思 在這學期的課程當中,老師讓我們挑選台灣近幾年的社會
議題(包含法規、環保……等),而我們這組所選擇的題目則是
2020 年討論度相當高的環保議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

但關於這個議題,我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只有從社論與新
聞中略知一二。而深入探究後我才得知,原來這個興建計畫早
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引起許多環保團體與政府的廣泛討論;只不
過一開始我們在對於要往哪個方向切入探究爭執許久,因為這
項議題有太多面向都有爭議點,例如:藻礁生態保護、中央與
台電和中油三方面各踢皮球所導致的爭執等等,由於致份報告
是要報告給班上同學的,因此我們不想觸碰敏感的地帶,但有
時報告做著做著就又會進入死結,幾次下來讓我們精疲力盡。
但好在我們的組長出來協調,最後我們終於製作出了報告。

透過這次的報告,我不僅了解到所謂三接的大致計畫與爭
議點,也透過製作報告的過程中更增進了同學之間的距離和默
契,可謂是一舉數得啊!

五、相關產出作品

(一)報告 word 檔
類別:地球科學類

篇名:
淺談大潭電廠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與藻礁建設問題

作者:
李宜芳。彰化縣立成功高中。高二 2 班
黃于珊。彰化縣立成功高中。高二 2 班
巫建璋。彰化縣立成功高中。高二 2 班
劉煒聖。彰化縣立成功高中。高二 2 班

指導老師:
蕭嫈欣老師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近幾年對於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引起許多討論,包括:何謂藻礁以及在桃園的大潭興
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對於藻礁有何影響,為什麼許多的環保團體會反對它建設在大潭區等問題。最
後,希望透過這篇研究,能對這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消息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二、研究目的

(一)、辨別藻礁與珊瑚礁的不同
(二)、三接是什麼以及為什麼三接要選址在桃園市大潭藻礁區域
(三)、是否有較好的替代方案可以取代三接

貳、正文

一、藻礁是什麼?

「珊瑚礁」對大家而言是一個相當熟悉的名字,但「藻礁」可就不一樣了,明明藻礁就已經在
台灣的桃園生長超過 7000 年,卻還是常常有人分不清什麼是珊瑚礁?什麼是藻礁?我們用以下表格
來進行比較:

珊瑚礁 藻礁
類型 動物造礁 藻類造礁

數量 單一個物種 行使鈣化作用的藻類集合體

組成類型 珊瑚蟲的骨架製造 由死去鈣質藻類的細胞壁建造

生長速度 平均年成長 1 公分 平均年成長不到 1 公分

限制 需較好的生長環境 可適應較差的生長環境

(表一)珊瑚礁與藻礁之差異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由(表一)得知,基於生長速度與競爭的因素,有珊瑚礁的地方就不會有藻礁的存在。

二、三接是什麼?

自 2016 年蔡政府上台後,即推動「2025 非核家園」計畫,擬定以天然氣發電的方式,來


取代即將除役的核電和燃煤,而今日討論的三接全名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此項建設可讓北
部地區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增加,並且供應北部地區用電需求。

三、藻礁真的很需要保育嗎?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與生態系,而大潭藻礁是桃園藻礁當中的精華
區,其地質特殊且生物的多樣性高,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雖經歷多年的汙染,此處海岸的蟹
類豐富度相較於墾丁國家公園潮間帶,還是高出許多,以此可見其生物豐富程度是非常高的。
此外,此處還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的最大棲地,亦為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的
育幼場,而全球剩餘不多的台灣白海豚也會到此處覓食。2019 年 2 月 22 日,大潭藻礁列入國際海洋
保育組織「Mission Blue」的全球「希望熱點」,是一個值得你我為後代子孫守護的珍貴自然資源及
環境教育場所。

四、現有的開發方案會不會影響當地生態

危害的範圍有三項:其一是海岸建設的破壞;其二是工業廢水汙染;其三是淤砂掩埋。

(一)、海岸建設破壞

海岸建設對環境的污染非常的致命。現今在大潭區的建設工程有:第一:填海造陸,例如:海岸的
兩個漁港與觀塘工業區以及大潭電廠的出入水口導流堤。此舉將導致藻礁活埋。第二:為了建立碼頭
而挖水道,如 2015 年中油沙崙油庫為修復海纜管線而剷除藻礁並且隨意丟棄。

(二)、工業廢水汙染

桃園北起有海湖坑口工業區、大園工業區、觀音工業區等,加上內陸的工業區也將河流、水溝
當成排水口,被汙染的水源最終還是匯入河口海洋。隨著污染的嚴重與否,對於藻礁生態的影響已
不容小覷。若再加上三接,不論是興建期間或是使用,都會使藻礁更加被破壞。

(三)、淤沙掩埋

藻礁是個多孔隙的環境,亦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小魚小蝦長大後游到附近海域就會變成魚
場。若是因為建設三接而讓礁體被淤砂掩埋,進而導致多孔隙環境消失,生態會因此而沒落。且桃
園藻礁海岸本就依附著原有的海岸沙丘地形,進而形成與珊瑚礁有所差別的藻礁地形。沙丘隨著不
同的季節風改變而有所變異,藻礁在這種天然現象的演替中,靠中、高潮線附近的礁體時而掩沒,
時而露出,此皆無可厚非。

五、如果三接不蓋,那全台的電力足夠嗎?

如果不蓋三接可能導致:天然氣供應量不足,近而導致電量不足的問題,而台灣現今擁有的接收
站分別為永安、台中。根據能源局估計,在 2025 年時,天然氣的需求量為 2354 萬噸,若不增加接
收站,會使供應量遠遠比不上需求量。因此必須興建第三個接收站。

六、除現有方案外,是否有比較好的替代方案?

對於三接,許多單位皆有提出替代方案,其中以台北港與麥寮最為廣泛討論。

首先是台北港,根據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發行之大自然年刊有提及,台北港的腹地較廣
大,且目前其第一倉儲用地處於閒置狀態,可建設大型儲氣槽,供應北部地區用電,也可供應民生
使用,一舉數得。

接著是麥寮,2021 年 3 月蔡總統在接見 8 大工商團體理事長、現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時,曾提


及是否能在麥寮六輕工業區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獲得正面回應。有專家指出,麥寮天然氣接收站預
定地位處麥寮港南碼頭,該處位置偏遠,距廠區跟社區的安全距離足夠,環保與公安的疑慮遠低於
觀塘的第三接收站。因此,我們認為有許多的替代方案可以取代觀塘案。

七、對於此次的事件,政府與民間的立場
根據台灣中油發布的新聞稿指出,選擇大潭地區建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為了供應大潭電廠新
增燃氣機組及北部市場用氣需求,可穩定台灣天然氣的供氣能力。而對整體用電、用氣及環境而
言,選址於觀塘可確保電力供應穩定,也有助於降低空污,且以地理位置而言,觀塘較其他替代方
案來說更接近大潭電廠,所花費的成本也較輕。而政府也明確指出,現今開發範圍比原先計畫還
小,並且後續設備也已採離岸興建。

但環團指出以下幾點反對:第一,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量雖然較燃煤發電低,但其仍屬化石能
源,若依照《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目標,在 2050 年時達到減碳 50%,屆時台灣將會有 40%的
天然氣接收站面臨閒置狀態,「花 1000 億破壞 7600 年的藻礁蓋三接,25 年後閒置 4 成,划算
嗎?」;第二,專家學者認為,工業港計畫區浚挖範圍皆有礁岩覆蓋,厚度自 0.4~1.2 公尺不等,
且三接目前方案仍在藻礁區,與政府的新聞稿背道而馳;第三,三接在進行工程施工時,時常因為
海象條件不佳,須將船隻開往台北港避風浪,且工程使用之工作船也發生過兩次擱淺意外,其中一
次還刮除近 1 公頃的珍貴藻礁。如此破壞環境的行為,不應繼續進行建設。

參、結論

透過此次研究,我們不僅了解到了何謂藻礁,以及在桃園的大潭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對於藻
礁有何影響,為什麼許多的環保團體會反對它建設在大潭區等問題,也對於是否有必要興建三接有
了更多的看法。最後,根據上述觀點,我們認為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固然必要,但應該先做好整體環
境與對於自然生態是否被破壞的評估,且若已影響環境就應立即暫停興建,而非視而不見。

肆、引註資料

林宗毅 (2015)。千年藻礁,一個生長於台灣卻歷經千年曲折的生物。2021 年 4 月 13 日,取自


https://reurl.cc/raVKaZ

聯合報 (2021)。藻礁三接?王美花:就是盡快把燃氣供上來。2021 年 4 月 14 日,取自


https://reurl.cc/7yqxkk

戴昌鳳 (2008)。甚麼是藻礁-珍愛桃園藻礁。2021 年 4 月 13 日,取自 https://reurl.cc/bzoO5v

孫文臨(2021)。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2021 年 4 月 12 日,
取自 https://reurl.cc/kVWzEL

呂國禎 (2021)。中油不蓋觀塘站,會缺天然氣嗎。2021 年 4 月 14 日,取自 https://reurl.cc/mqQmlM

鄭明修(2019)。環保急診室—被政府忽視的觀塘港最佳替代方案。大自然年刊,52-61。2021 年 4
月 12 日,取自 https://reurl.cc/v5xZ7o

黃筱歡(2021)。傳蔡政府有意「用麥寮天然氣站救藻礁」,經濟部澄清:非觀塘替代方案。2021
年 4 月 12 日,取自 https://reurl.cc/Q7ovZ5

李念庭、邱柏綱(2021)。藻礁公投吵什麼?三接為何不遷台北港?正反交鋒一次看。2021 年 4 月
12 日,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2255006.aspx
(二)報告簡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