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国的文化

1)中国有什么传统运动

在中国, 除了跑步, 去健身房,打球等现代运动外, 一些传统运动也被保留下来,成


为人们日常锻炼中的一部分,比如:放风筝, 踢毽子,抖空竹,打太极拳等。

2)中国人结婚时穿什么

以前中国人结婚时, 新娘穿传统的红色旗袍。现在新娘既穿红色旗袍,也穿白色的婚
纱, 这表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

3)中国人过生日吃什么

西方人过生日都要吃生日蛋糕, 中国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面条长长的, 表示 “长寿”


的意思。因此, 生日面也叫长寿面。

4)中国人什么礼物不能送

去别人家做客, 要带点儿礼物, 但不是什么礼物都能送。在中国,有一些东西不能当


作礼物送给别人, 比如:伞,鞋,钟表等等。伞的发音跟 “散” 差不多,送伞就表示
分离的意思。 “鞋” 与 “邪” 的发音相同,有倒霉的意思。 “送钟” 与 “送终”
发音相同,有将去世之人送走的意思。

5)中国的情人节一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因为当天活动的主要参
加或者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 “乞巧 (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摆上些瓜
果)”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 “乞巧节” 或 “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 来
源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被认为是
“中国的情人节”。

6)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中国有句俗话叫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交朋
友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学问。中国人的交友观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 “有福
同享,有同当”,你有什么高兴或者好的事情,说出来与朋友分享;你有什么难处,
说出来与朋友一起想解决的办法。多为他人想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更容易获
得一份友谊。

7) 中山装和旗袍

中山装和旗袍分别是中国男土和女土的传统正式服装。 “中山装”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开拓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它的直翻领代表孙
中山严谨的治国理念,四个口袋代表中国四种传统的道德思想,即礼,义,廉,耻。
旗袍,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 “东方女装” 的代表,旗袍的造型与妇女的体态相适合,
线条简单,优美大方。在电影,电视,时装展中经常会看到,现在女人穿旗袍已经成
了一种时尚。

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国有句话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知识或财富等,不如
传授给人学习知识或获得财富的方法。这句话道理其实很简单, “鱼” 是目的,“渔”
(钓鱼)”是方法,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工作中也是这样,
如果别人遇到困难,最好的办法不是替他完成工作,而是交给他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的方法。

9)中国人的购物习惯

购物是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目前很多商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
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满足一个家家庭家庭所有成员的需求。逛商场已经成为人
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些小店里买东西还可以砍价,如果掌握一些砍价的方法,
你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另外,现在网上购物也越来越来流行了。
总之,人们购物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了。

10)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主要是指那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没有污染,食用安全的食品。中国的第一
批绿色食品是在 1990 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上市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绿色食品的价格一般高于普通食品,但是绿色食品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对于保护环境
有着巨大的意义。

11)太极和太极拳

太极是中国的古代哲学理想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指宇宙的本原。太极拳是一种以太极
阴阳为基本理念,给合艺术,中医等理论的一种武术拳法。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比
较慢,而且学起来也不难,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练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运动量。经常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的修
养。

12)中国人眼中的 “红” 与 “白”

红色和白色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它象征着吉祥,喜
庆,代表生活红红火火,特别是人们结婚时,家里到处都是红色,所以结婚又称为 “红
事儿” ;白色在中国除了表示干净,纯洁的意思以外,还象征着悲伤,死亡。要是你看
到有人家里到处是白色的花和布时,这说明他们家有 “白事儿” ,家里一定是有人去世
了。

13)成功的秘诀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 “千里之性,始于足下”。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
并且懂得坚持。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 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
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
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如果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

14)知足常乐

中国有个成语叫 “知足常乐”。简单地说就是知道满足,才会快乐。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心情愉快,金钱并不是唯一追求的目标,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有一个健
康的身体,一个知心的爱人,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这些都不
是用金钱能买到的。 知足常乐,可以使你的生活每天都阳光灿烂,春暖花开。

15)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西游记”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成书于明朝 (1368-1644)中期。这部小说


在中国和世界各的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小说以民间传说为基础,通过神话
的形式,讲述唐僧带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个人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
的路上,师徒四人遇到了很多困难,战胜了无数妖魔,最终取得真经。以 “西游记” 故
事创作的经典动画片 “大闹天宫”,电视连续剧及电影等为人们喜间乐见。

16)孔子 “因材施教”

孔子 (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 是中国的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教育学生的


思想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材施教” 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孔子
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这两个学生分别问了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
听到一种正确的意见,可以马上去做吗?”但是孔子对这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却不同。子
路做事情考虑的不够仔细,所以孔子让他跟父母,哥哥再商量一下;冉有做事情常常
犹豫,所以孔子鼓励应该马上去做。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老师应该根据学
生的特点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发挥长处,弥补
不足。

17)中国的筷子文化

筷子是由中国古代汉族人发明的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中国人开始使用
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
夹,拌,扒等功能,而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

筷子要直, 齐,而且一定要成双对使用,体现了中国人的中正,和为贵,团结的文化
观念。使用筷子需要注意礼节,比如吃饭时,应请长辈或客人先下筷子,不能把筷子
含在嘴里,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盘,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不能
将筷子插人碗里的米饭或面条中等。

18)天人合一。 中国人的 “人与自然观”

“天人合一” 是中国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观点,意思是人与大自然要 “合
一” ,

要和平共处。它最早是由庄子 (公元前 369-公元前 286)提出的。当代著名学者季羡


先生将其解释为 :天,就是大自然;人, 就是人类 ;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古人告诉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随着
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六月五日,
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大类对美好环境的向
往和追求。

19)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 (约公元前 372-约公元 289)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儿子一样,

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教育环
境,曾经搬过三次家。刚开始,他们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模仿别人办丧事。
孟母看到后认为那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儿子,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场附近。可是,孟
子又模仿着做生意,孟母觉得那里也不适合教育儿子,于是又搬到一个学校旁边。从
那以后,孟子就开始好好儿学习了,最后成为了有才德圣人。如今的中国,很多父母
也是这样,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想了很多的方法,甚至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
个城市,有的好处国陪读。这个故事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创造一
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20)只要功夫深,铁杵(chu 木棒)磨成针

李白 (701-762),是中国的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小时候对学习很不感兴趣,经常
跑到外面玩儿。一天,李白在河边发现一位老婆婆竟然在磨一根铁棒子。李白觉得很
好奇,就走过去问老婆婆在干什么。原来老婆婆的孙子要学绣花,她要给孙子做一根
绣花针。他听完以后,像大部份孩子一样哈哈大笑,因为他认为把铁棒子磨成绣花针
太浪费时间了,等老婆婆磨好了,他孙女可能也变成老婆婆了。可是,老婆婆自信地
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听完老婆婆的回答,李白突然明白了一个道
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就可能成功。从此,李白就开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
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21)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的身体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它有着圆圆的
脸,大大的黑眼圈,胖胖的身体,非常可爱。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 800 万
年,人们叫它 “活化石” 和 “中国国宝”。大熊猫最开始吃肉的,经过进化,现在他
们的食物百分之 99%是竹子。野外大熊猫现在主要生活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
区,一般能活到 18-20 岁;圈养的大熊猫可以超过 30 岁。大熊猫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
来吃东西,剩下的半时间多数是在睡觉。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吃东西的中间睡 2-4
个小时,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

22)微博与微信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
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
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 twitter。2009 年 8 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
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人中文上网住流人群视野。

微信是腾讯公司 2011 年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发送语


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
过 “摇一摇” “搜索号吗” “附近的人” “扫二维码” 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微信
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把内容分享给好友,还可以把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
信朋友圈。

23)舌尖上的中国饺子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北方的中国家庭说,包饺子,吃饺子是庆祝春节的一个重要
活动。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了时(23 点到凌晨 1 点)以前包好,等到了子时再
吃,因为子时正是中国农历正月除一的开始,所以 “饺子”有 “交子”的意思。
“子” 指子时,“交” 和 “饺”谐音 ,代表喜庆,团圆。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
包饺子意味着包住好运气。所以,包饺子和吃饺子是人们在新年时祈求愿望的一种方
式。饺子皮用面粉制作,馅儿有肉馅儿,肉菜馅儿,素馅儿等,可煮可蒸,美味营养。
在中国水饺传人西方之前,西方人已经知道意大利饺子了。由于中国的饺子很像意大
利饺子,所以他们一般吧 “饺子” 翻译成英语的 "dumpling"。实际上, “dumplings" 并
不是特指中国饺子,它是指所有皮包馅这尖食物。因此,随着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的
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习惯用 jiaozi 来称呼这种食物品了。

24)中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 99
以上,是人数最多的民族。其他 55 个民族,比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等,人口都比较
少,因此称为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舞蹈,吃着美味的民族食品,说着自己
的民族语言,过着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中国虽然有 56 个民族,但并不只是有 56 种
语言。根据统计,目前使用的语言有 80 多种。其中使用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 4
种:状语,维吾尔语,蒙古语和藏语,这从人民币上就可以看出来。你可以猜一猜,
在下面的人民币上,这四种文字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使用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