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創新管理期中 outline

 提案面向(選定議題)及計畫主題

議題:自駕車與農業經濟活動。臺灣農業環境以小農居多,而多以個人獨立
配送為主要運輸過程,常在深夜或道路狀況不佳之環境下進行輸送活動,
若能以自駕車此項技術為其改善產業安全性問題,且亦能搭配區塊鍊等新
興技術,與農民做結合,將可預測栽種期與進行相關數據分析。

 計畫大綱(欲解決的問題、議題分析、應用情境、創新特色、預想可行性規
劃、預期效益)
1. 欲解決的問題
(1) 人力成本:降低疲勞駕駛所將招致危險後果,亦可降低運輸人員之
薪資,令可減少獨立配銷之時間成本。
(2) 集貨過程:將可集結特定地區小農之作物至集散地,進行販售活動。
(3) 運送過程品質:結合特製技術之自駕車,令作物在運輸過程品質亦
能受到完善監控,如:冷凍庫。
(4) 產期:針對農民播種時之溫度、期間、施肥等相關栽種過程亦可利
用與自駕車做結合,以蒐集相關數據可利用於未來針對作物產期
等做預測以及改善之參考。
2. 議題分析
(1) 現今農業運輸問題-如何運送配銷作物、偏鄉農業經濟概況。
(2) 農民遇到問題-獨立配送之安全性與作物品質控管問題、農民與物
流配合度、數據分析之隱私權問題。
(3) 自駕車技術尚未發展成熟,若運用於配送貨物之上是否將造成社
會安全性之疑慮。
3. 應用情境
選擇特定地區先行示範,以自駕車運送當地各戶小農之作物至集散地,
小農可減少個人運輸時間,及搭配技術亦可對於自己作物蒐集相關數
據,為未來作物收成與產期作預測與規劃。
4. 創新特色
降低時間成本、可進行產期之預估、降低駕駛安全性問題。
5. 預想可行性規劃
法律規範之範圍、現有技術是否足以達成、升級設備(農民:光照、溫度,
物流業者:裝配車改為自駕車)、社會大眾接受程度之高低。
6. 預期效益
(1) 改變商業模式圖-整合小農
(2) 預測消費地之需求量
(3) 運輸時間將更為短,且路線將更有規劃性

2020/11/10-改善小農現狀
聚焦重點-針對物流+扮演大盤集貨銷售 做自駕車技術更新(Level 5)
1. 幫助小農(無商業規模、集貨過程無效率、疲勞駕駛問題)
2. 鮮果坊
3. 綠色產業(減少碳排放量、碳足跡)+社會企業
4. 針對特定區域(區域跟作物-崑山、高山高麗菜、高雄荔枝跟鳳梨,荔
枝儲價壽命短,但產季明顯。)
5. 商業模式-賺錢地方為 賣蔬果!!!
6. 我們為大盤商-不要面對消費者/我們要做分級與包裝
7. 做網購平台、app 讓消費者訂購
8. 改善的點:集貨過程,改善運送過程,避免疲勞駕駛與農民權益

農夫採收完-我們派自駕車去收回集散地-分級、包裝-消費者或連鎖餐廳超市合
作-運送過去

2020/11/17
選擇南投縣信義鄉,四季都有作物,可符合公司一整年運作模式。
運送品質,車裝冷藏庫。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F%A1%E7%BE%A9%E9%84%89_(%E5%8F
%B0%E7%81%A3)

產地先初步分級,智慧化分類(自駕車)、品管1、包裝、出貨。
出貨:近期:自駕車規劃有效路線配送、減少人力成本、疲勞駕駛,便利!確定準
確時間。遠期:物流地下化配合智慧城市。

1
台灣蔬果的運銷模式,目前大致可分成 4 種:第一種是行口運銷,農民將作物賣給當地的盤商,
透過盤商們賣給其他各地的販商,再透過小販、零售市場,到消費者手中,譬如西螺果菜批發
市場。
第二種是共同運銷,農民將收成的農作物,交給農會或合作社等組織,透過這些團體,將商品
送到批發市場販售,再從批發市場端,販賣到各地的零售市場、小販,最後到消費者手中。由
各地農會體系,統一每日集貨當地作物,載送至北農進行拍賣批發,就屬於這一種。第三種是
直接供應,農作物採收後直接供給給大型或連鎖超市等業者,直接上架銷售。而第四種,則為
農民直銷。農民們透過農夫市集、電商平台、網路等方式,直接販售給消費者,中間沒有經過
盤商。
這 4 種運銷模式各有優缺點。按理說,直接供應,多為契約訂單,價格較為穩定;而行口與共
同運銷兩種模式,就是直接面對「市場機制」,有可能因為天候、物價波動、供需量等外在因
素,影響價格。
法律問題:是否有運毒問題存在?
 最好、最壞、最可能的情況。

選擇、定標準、變數、方案(更改、建議)

標準(政策、經濟、社會、科技)
(一) 最好
1. 政策-永續及環境議題討論度不斷升高,政府不得不推動更友善環境且
高效的運輸模式,法律已健全完善、經費支持
2. 經濟-油價攀升,迫使廠商發展電動車技術發展、人民使用習慣改變,
提升自駕車產業優勢,技術跟接受度皆會上升
3. 社會-大眾早已接受智慧城市生活方式,農產品品質與品牌形象被消費
者認同,成為市場翹楚的農企業
4. 科技-5G 技術成熟、自駕車系統突破
(二) 最壞
1. 科技-雖有 5G 技術發展,基地台設備不足,距離全面商業使用還有落
差,尤其是搭配自駕車技術仍有差距,因為自駕車技術門檻造成商業
成本高昂,此商業模型較無經濟利潤。
2. 社會-壓縮到傳統運輸產業與拍賣市場的營運空間、收益,可能導致現
有產業反彈,進而約束自駕車商業的發展
(三) 最可能
1. 社會-有成功之個案,令農民對於公司信任,吸引更多人加入此商業模
式中。改善末端商品品質,減少運輸時所造成的損耗
2. 科技-配合未來緩慢 5G 技術發展,不知道會發展至何程度,充滿未知
數與挑戰。先與特定 5G 技術公司做研發、配合,先少量實驗再進行改
善,後量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