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社會福利的組織與輸送

• 福利的生產/提供者
• 福利輸送體系的選擇
• 福利服務輸送的私有化
• 福利輸送體系的評估判準、問題與策略
• 策略選擇的討論
台大社工系「社會福利概論」
蔡貞慧老師 2021/03/26
福利資源的生產/提供者
• 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
➢親友、鄰里所提供,如社區照顧、家庭照顧
• 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鄰里組織、自助(互助)團體、非營利機構、壓力團體等;第三部門
• 商業部門(commercial sector)
➢企業(corporate)職工福利、私有市場
• 政府部門(public sector):government, state
➢regulation; provision; finance

2
從互助本能到互助制度化
• Gilbert & Specht(1994):社會福利是一種「在社會中發展的關係模
式,目的在於推動互助支持的功能」。
• 互助是人類相互關係的最基本特質,不但是個人,也是社會存在的
基礎。自遠古時代起,人類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結構及以互助為根基。
• 社會福利的內容幾乎完全是由互助特質的活動組成。互助是型塑社
會福利政策與方案背後的主要動機之一。
• 不同的互助型態和規模如何成形?想一想…
• “植物人”是誰的責任?政府?民間?家庭?
• “兒童托育”是誰的責任?
• 全民健保:”單一”保險人vs.”多元”保險人
• 社會救助 vs. 社會保險

3
個人的自立自足
• 途徑:
➢工作所得
➢儲蓄
➢私人保險
• 不能自立的人口
➢重病、高齡、身心障礙
➢2005年行政院勞委會「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
查」資料顯示,15歲以上65歲以下的身心障礙勞動人口
佔22%,非勞動人口78%。
➢單親媽媽?

4
家庭:最重要的福利提供者
• 以血源、情感、道德為基礎。家庭功能(1) 基本功能:社
會化、保護、親密、情緒支持(2) 社會功能:長期照護、
兒童福利、經濟支持
• 高齡者:(1) 根據估計,台灣需要長照的人口中,三萬人安置在安
養中心、十六萬人聘外籍看護、四十萬人在家中由親人照料。(2 )
主要經濟來源以子女奉養占53.37%最多,其次政府救助或津貼
33.34%,再其次自己退休金、保險給付14.15%。
• 兒童托育:(1) 0-3歲以由母親帶占52.31%最高,3-6歲以送到幼兒
園占65.67%最高。(2) 由兄弟姊妹、父母照顧小孩是重要的替代選
擇。(3) 單親母親往往求助於他們父母。
• 家庭一方面提供社會功能,另一方面也需其他制度支持
• 工作職場提供working caregiver的福利
• 政府對家庭的支持
5
p.s. 親屬責任(relatives’ responsibility)

• 定義:法律賦予家庭照顧其成員的責任,並否
認那些尚有家庭支持的人可以得到法定的福利
協助。
• 歷史淵源:英國1601年濟貧法即明確規範父母
扶養子女、丈夫扶養妻子、成年子女扶養年長
雙親、祖父母扶養孫子女之義務。
• 家庭作為配置服務的單位:此單位的選擇意涵
家庭責任與政府責任間的分工,亦即政府如何
看待家庭所應扮演的角色。
➢強化家庭功能?
➢減輕福利成本?

6
案例:離家30年母淚灑法庭「孩子別養我」
2015-05-04 02:54:15 聯合報 記者蔡昕穎/新竹市報導
婦人「阿雯」卅年前離家出走,留下三名年幼兒女不曾探望,去年提出給付扶養
費訴訟,清貧的她為獲得低收入戶資格,當庭求法官判兒女免扶養,哭著向兒女道歉
「是我虧欠,你們不要撫養我」,法官最後判子女免扶養,阿雯也如願獲得低收資格。
六十歲婦人阿雯去年欲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因三名成年兒女都有穩定工作,因此
不符資格被駁回。她說,卅年前因不堪丈夫家暴,丟下當年三名分別五歲、四歲和一
歲的兒女,隻身從南部到新竹謀生。後來丈夫打官司與她結束婚姻關係,她才與另名
男子相戀同居,沒再婚也未再生育,直到前年男友過世,她又遭工廠資遣,但年紀大
找不到工作,因已成年的三名兒女都有穩定工作,認定她有人扶養,無法申請低收資
格才打官司。
雙方首次重逢卻在法庭上,彼此不認得,只能乾瞪眼。阿雯兒女告訴法官,當時
年紀小對母親沒印象,也不記得父親有沒有打母親,成長過程長輩總說母親「討客兄」
拋家棄子,因此一直以來不能諒解,更無法理解母親出現竟是為了撫養費。阿雯聽到
兒女的指控,淚灑法庭道歉,表示當年不會想,受不了家暴,以為可以一走了之,對
孩子滿心虧欠,希望法官判免扶養,她只求申請到低收資格,靠補助生活,「是我錯
了,現在就是我不要你們的報應」。
法律扶助基金會說,法官參酌阿雯及其兒女多名鄰居、親友證詞,確認阿雯離家
後不曾試圖探望小孩,雙方無感情基礎,且阿雯主動要求不要兒女扶養,因此判阿雯
的三名小孩免扶養,和解收場。這起母親興訟卻一心求輸的官司,連法界人士都聞之
鼻酸,據表示,即便是再糟糕的父母,大多判決認定子女仍需扶養,阿雯自認虧欠而
不願造成子女負擔,也算是為人母給孩子最後且遲來的母愛。
非正式部門 Alcock III.4

• 定義? 與金錢不相干的連帶關係;
(1) 沒有薪酬 &
(2) 提供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有某種關係
• 女性主義對非正式照顧的批判
• 並非所有照顧工作都是無償勞動
• 照顧者之差異?
• 弱勢族群的非正式照顧?
• 年輕仍在學的照顧者之照顧工作?
• 失能者都需要被照顧? 可能也是照顧者?
• 相關政策議題
• 非正式照顧者的供應?
• 對承擔照顧責任者如何提供最適切的支持方式?

8
福利資源的生產/提供者
• 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
➢親友、鄰里所提供,如社區照顧、家庭照顧
• 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鄰里組織、自助(互助)團體、非營利機構、壓力
團體等;第三部門
• 商業部門(commercial sector)
➢企業(corporate)職工福利、私有市場
• 政府部門(public sector):government, state
➢regulation; provision; finance

9
志願部門
• 第三部門:避免造成最大利潤與科層組織的缺失;兼具市場之彈性、
效率&公部門之公平、穩定性。
• 在美國(1998年數據),非營利社會服務組織占全部民間社福機構之
59% ,旨在協助個人、家庭解決社會、經濟、生理的問題,例:日
間照顧、家庭諮商、職訓、安置等。
• 在台灣(2006年數據),社會團體占全部人民團體之73.7%;社會團體
中則以社會服務慈善團體(8,798個)為最多。
• 定義?
• 促進公共利益;
• 不支薪委員會、不隸屬政府、支薪員工、可進行商業交易但不能
分配利益
• 公益組織? 社區部門? 志工?
• 功能
• 與國家的關係
• 相關議題
10
•歷年人民團體數
單位:個

總計 政治團體 職業團體 社會團體


年代
中央 地方 中央 中央 地方 中央 地方
1980 886 7,440 - 324 4,042 562 3,398
1990 1,396 12,440 70 319 6,334 1,007 6,106
1995 2,683 15,388 106 302 6,698 2,275 8,690
2000 4,404 21,112 126 314 8,197 3,964 12,915
2005 7,094 28,791 156 373 9,221 6,565 19,570
2008 9,148 33,200 187 419 9,748 8,542 23,452
2010 9,894 36,225 218 428 10,047 9,248 26,178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年報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11
◼歷年社會團體數
12,000

學術文化團體

10,000
醫療衛生團體

宗教團體
8,000

體育團體

6,000
社會服務及公益慈善
團體

4,000
國際團體

經濟業務團體

2,000
其他

12
13
◼全國性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經費來源(2007年)
新台幣千元
基金 經 費 來 源
級別及
會 財產 股息收
區域別 合計 利息收入 捐助收入 業務收入 政府補助 其他收入
家數 收入 入
總計 662 29,037,555 496,691 1,419,495 656,129 20,940,328 1,725,533 2,666,164 1,133,215
中央 154 26,194,291 176,268 1,217,530 442,882 19,938,436 1,387,545 2,196,816 834,814
台灣省 28 338,055 102 10,810 52,077 166,618 6,946 45,816 55,686
台北市 132 310,482 9,227 25,760 39,190 166,574 21,418 13,703 34,610
高雄市 37 273,434 11,758 51,569 15,672 109,791 - 29,119 55,525

14
宗教組織提供的服務

• 宗教組織是重要的志願部門和現今公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
要素,但宗教組織在社會服務上有爭議和模糊之處。
➢早期19世紀,宗教組織在美國福利體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隨福利國家興起,宗教在社會福利角色減少,像其他志願機構一樣。
➢以宗教為基礎的組織faith-based organization為1990中期發展的概念,在
1996年福利改革中再復甦。教堂和聯合組織提供職業訓練、識字班、文
職班、藥物酒精治療、未婚媽媽之家等,可得到政府的經費補助。也同
時能滿足左派的與政府為夥伴關係的觀點,和右派的為政府的補充觀點。
→家扶基金會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

15
案例:關愛之家基金會 服務愛滋病患
•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歷經25年,今天成立基金會,將為
愛滋感染者提供更好的全人照護。
•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捷表示,關愛之家長期投
入對愛滋感染者安養工作,一路走來已過25年,讓愛
滋感染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路程。
• 楊捷表示,經過2年多的專案募款與來自海內外的善款
才籌得基金會成立所需的新台幣3000萬元,雖然目前
仍缺乏收容安置的場地與愛滋感染者養護機構,但秉
持「如果我們不堅持守護他們最後一個家,那他們怎
麼辦?」為原則,持續照護愛滋朋友。
2011-12-20 【中央社】
16
福利資源的生產/提供者
• 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
➢親友、鄰里所提供,如社區照顧、家庭照顧
• 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鄰里組織、自助(互助)團體、非營利機構、壓力團體等;第三部門
• 商業部門(commercial sector)
➢企業(corporate)職工福利、私有市場
• 政府部門(public sector):government, state
➢regulation; provision; finance

17
商業部門:新興的福利提供者
• 經由利潤原則在市場中銷售服務。
• 分擔政府福利服務提供上的負擔。
• 發展瓶頸:市場的概念與傳統社工強調慈善助人之倫理相衝突。
• 營利部門提供社會福利服務面臨的質疑:
➢目標混淆:付費能力 vs. 需要的滿足
➢資訊不足:福利服務消費者通常沒有充分資訊
➢市場競爭:使福利服務的可及性與分配不平等

18
商業化: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

• 在營利與非營利部門提供者之間選擇的考量有以下
層面:
➢服務標準化vs量身訂做~以利購買者監督品質
➢案主能力~服務者為弱勢,需要公共責信
➢強制服務~兒少保護安置、觀護等限制案主自由,需要
公權力強制
➢公權力、規範的效力~有足夠的公共規範來確保標準和
案主保護
➔營利 vs 非營利
• 私有福利市場的主要結構成分
• 相關議題

19
企業福利
• Titmuss(1987)指出三種福利提供模式:
➢公共福利(social welfare),例:社會救助、失業保險
➢職業福利(occupational welfare),例:職工福利金、勞退基金
➢財稅福利(fiscal welfare),例:扶養親屬寬減額、殘障子女寬減額
• 根據法律,雇主和勞工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依法強制為勞
工投保勞工保險及依法提撥福利金和退休準備。
• 依據工會與企業訂定之團體協約及勞雇間勞動契約所提供
之福利項目,例如,伙食補助、服裝補助、員工 宿舍、交
通車、幼稚園、子女獎學金、進修機會、康樂活動、傷病
慰問金、年節金、福利品、互助儲蓄、股票等。
• 愈是資本穩定、高營業額之企業,愈有能力提供企業福利。
20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 「社會企業」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的營
運,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其獲利可以分配給股東,或繼續做為
公司資本,或回饋給社會公益。
• 社會企業與一般公司不同處在於:在提供的產品、雇用的員工、或
服務的顧客上,解決了社會問題,創造了社會公益。公益的領域包
括,但不限於:教育、環保、貧窮、公共衛生、弱勢族群。
• 「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的手法,達到公益的目的。創造公益,就
是在這些領域中濟弱扶傾,消弭不公平。

Ref.
若水 http://www.flow.org.tw/
《社會企業發展條例》草案
2016.02.24商周專題報導
21
不同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泛指企業營運方式達到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而進
行商業活動時亦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
• 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企業除了考慮自
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
成的影響的考量。

經濟部台灣企業社會責任http://csr.moea.gov.tw/

22
案例:不只是慈善
2015-04-24 09:32:57 聯合報 今日登場/梁瓊丹
「如果我住豪宅,而員工只能容身貧民窟,那我只是在創造另一個第三世界。」菲律賓最鼓舞人
心的夢想家東尼.摩洛多,Gawad Kalinga基金會創辦人是這麼說的。他將畢生職志與信念,投入在大馬
尼拉區裡的貧民窟,幫助弱勢者為彼此蓋房子,相信貧窮得以在2024年於菲律賓滅絕。
幾年前有機會前往菲律賓,走在首都馬尼拉,我望見破落與繁華緊鄰,貧富差距懸殊巨大;因治安敗壞,即便是街頭小店,
保全亦無所不在。很難相信,這裡曾是二次大戰後亞洲裡,僅次於日本最富裕的國家。當我們走訪一個又一個由基金會催生的彩
色家園,就在不遠處的開闊涼亭,見到了東尼。儘管時光灰白了頭髮,儘管他只是簡單身著紅色POLO衫、藍色牛仔褲,但眼神
中的篤定與真誠,是我至今難忘的面容。他出身於中下階層的家庭,曾經如同所有人生勝利組,取得優秀文憑,進入跨國企業、
獲得優渥薪水。走在那一貫的成功路徑上:努力求學,累積財富,而後慈善。
「然而對窮人而言,慈善並沒有愛、沒有尊重。」曾經享受著豐裕美好,他說起一度忘了自身來
自何處。他決意找回與窮人家園的連結,進入貧民區裡工作。「我必須學習,如何不再把貧困者視為
我做慈善的目標,他們不是我賑濟的乞丐,更不是等我發放薪資的勞工。」窮人不是他者,而是超越
個體家庭的真實家人。當眾人聚焦貧民次等的居住環境、悲慘境遇,他卻看見「分享與給予」的精神
一直深植於貧民窟文化裡:窮人彼此借食物、借錢,相互照應、互通藥品,建立起自身的安全網,情
感深切連結。「一個人如果生長在牲畜居所的環境,久了也會自以為是牲畜。」他直白點出貧窮是源
於不良居住,內化而成的行為問題,必先改變居住環境,才能改變人。相信不能只是慈善,以群體互
助播下循環種子,這趟社會工程自此而起:只要花上一千小時幫助別人蓋房子,就能擁有自己的住屋。
而今,果然在全世界創造出上百個永續社區家園。
我們太習慣生活在慈善的文化裡,捐錢、捐食物,但窮人並非只是被動的受助者。讓幫助彼此的
力量得以發揮,我們需要不只是慈善。
福利資源的生產/提供者
• 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
➢親友、鄰里所提供,如社區照顧、家庭照顧
• 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鄰里組織、自助(互助)團體、非營利機構、壓力團體等;第三部門
• 商業部門(commercial sector)
➢企業(corporate)職工福利、私有市場
• 政府部門(public sector):government, state
➢regulation; provision; finance

24
互助的制度化:福利國家
• 家庭:情緒耗損、經濟危機、限婚姻關係所及、可能是社會問題的來源。
• 職場:低薪、粉領常沒有員工福利、沒有照顧到員工以外的家屬。
• 非營利組織:價值偏好、財務獨立性
• 政府:沒有效率、官僚,但是,普及、促進公平、降低恥感、是福利為
權利而非施捨
• 國家社會福利角色和相關議題
• 混合福利的平衡點
• 權利
• 充權
• 管制
• 分權
• 公平與平等
• 全球化

25
設計社會服務輸送體系所涉的選擇
• 「輸送體系」:存在於服務提供者之間以及服務提供者與消費
者之間,在地方社區架構下的組織安排。服務提供者可能是個
別專業人員、非營利組織、專業團體或公、私機構或自行開業
者、社區中心、福利部門、心理衛生中心、醫院等。
• 「選擇」多寡:視體系大小不一而足
➢ 行政中心化或去中心化
➢ 結合服務或提供單一服務
➢ 設置同一處所或分開設置
➢ 協調或各自為政
➢ 依賴專業人員或雇用消費者、輔助性專業人員
➢ 權力下放給服務使用者或權威集中於專家手中
➢ 公營或私人承包~1980s後的新焦點

26
價值選擇

• 設計輸送體系之選擇(民主vs.官僚)是對立價值間的抉擇:
➢個人主義觀點~freedom of dissert容許有不同意見
當人們自認為其職責是決策出代表大多數人利益的社會目標,那
麼,關鍵問題就在提供機會讓所有相衝突的觀點都得到表達
➢集體主義觀點~efficiency
當其職責是達成某些被賦予的社會目標,那麼,處理的主要問題
就是找出有效率,但不一定是最受歡迎的手段。
• 例如,TANF的輸送體系基本上是官僚化的組織,案主並未投票
同意其補助額度或資格標準。
• 地方性的輸送體系往往擔負決策特定目標並執行決策的雙重目的。
體系結構同時蘊含民主和官僚元素,而這些體系的問題往往變成
不是無法好好落實價值,就是犧牲一個價值來成全另一個價值。

27
服務輸送的私有化
• 廣義的私有化 公營v.s.委外(志願or營利機構)
• 狹義的商業化 營利v.s.非營利
• 自1980s初期以來,盛行第三者付費之服務購買;亦即,以
公共資金支付私立機構提供的服務。
• 1960s中期強調社區行動
• 以社區為基礎投入契約化服務既滿足右派的自由市場意識型
態,也呼應左派公民參與和增權的目標,於是,私有化被視
為既可興競爭市場之利,亦可除公部門官僚之弊。
➢私部門被視為可以採最有效率的提供和輸送,
➢公部門官僚被批評為壟斷服務;他們提供什麼,公共消費者
就只能接受什麼。

28
服務輸送私有化的問題
• 第三者購買的特性與自由市場運作原則不符:
➢交易過程不被個人消費者(未支付服務費用)或出錢的公部門(未
接受服務)所察覺;
➢社會服務消費者通常是弱勢(如孩童、長者、窮人),並缺乏如市
場機制的消費者支付多少買多少的資訊;無法確保服務成本和品質
➔Hansmann (1987)所謂”契約失靈”(contract failure theory),缺乏競爭
和消費者選擇。
• 缺乏足夠數量的供給者以構成競爭市場
➢競標(competitive bidding)改善契約失靈問題,仍未降低成本或提
高品質。
➢代理採購(proxy shopping),只限與提供自費服務的提供者合作簽
約購買服務,那麼這些連消費者也願意自費購買的機構服務理應在
成本和品質上都有競爭力。
➔這仍需要有足夠數量的供給者才構成競爭市場,對區域性的機構
而言,事實並非如此。

29
服務輸送私有化的問題(續)
• 契約化的執行成本(transaction cost)很高:
➢包括決定價格、監督品質等成本。
➔解決之道:承接機構與消費者均來自同一社區
~雖然消費者沒有直接付費,卻能對品質產生監督
(1) 因而降低執行成本,
(2) 並促進服務效率與效能,
(3) 也能成為增進社會服務民主化的機制、提供公民社會的緩衝。[強
化地方社區結構,建構”社會資本”,以促進民主、地方網絡和有
回應能力的助人體系。]
• 社區機構的回應能力不足
➢關於公民社會、地方反應[消費者需求]能力、社會資本、公民增權等
抽象討論往往忽略一個殘酷事實:有高比例人口需要社會服務的社區
往往也有很多社會問題(如兒虐、家庭解組、犯罪),這些社區不僅
沒有什麼”公民”資源,也很難動員出有結構性的地方機構參與。
➢甚且,撇開效用和地方回應性不談,社區為基礎的機構通常輸送的社
會服務比公部門官僚成本低,因為員工薪資較低,而且通常仰賴志工
以降低人事成本。
➔公共化、私有化哪個較有效率難有定論。如私部門較不官僚、較為
社區所需要,但其不一定有較佳效用。
30
服務輸送體系的評估判準
• 連貫性
• 責信
• 可及性
➢這三個問題概念區分清楚,實務上相互牽引;解決連貫性問
題,可能增加責信和可及性問題;降低可及性問題可能增加
連貫性問題;降低責信問題,可能引致連貫性問題。
➢服務輸送的問題之所以存在並非缺乏解決方法,而是解決方
法之間涉及權衡得失的選擇和不確定性。
➢案例:有毒癮的失業單媽要送女兒到日托中心
• Fragmentation: 地點 時間 重複
• Discontinuity: 缺乏轉介(戒癮→求職) 支持(就業→day care)
• Inaccessibility: 沒有設籍 沒有保險
• Unaccountability: 缺乏可行方法處理

31
問題→策略
• 問題:決策權威與控制應落在哪裡?
→策略:重建決策權威與控制:
a) coordination
b) citizen participation
• 問題:由誰提供不同的服務職責表現?
→策略:重組職責分配:
(a) role attachment
(b) professional disengagement
• 問題:什麼構成輸送體系的組成(單位的數目及型態)
→策略:改變輸送體系的組成:
(a) specialized access structures
(b) purposive duplication

32
問題:決策權威與控制應落在哪裡?
→策略:重建決策權威與控制
• 協調(coordination):
➢有助減緩社會工作一方面強調專精化,一方面是無所不包
提供全面服 務的雙重專業價值。
➢用以發展整合、完整服務的策略
➢三種將不連貫服務進行整合的作法:
1. 集中化~行政一致 增加協調 減少fragmentation, 集中化減少
距離 但增加衝突
2. 聯合辦公~行政分立但地理集中 單一窗口
3. 個案層次的協助合作~非集中化的機構間 人員間互動; 非正
式結構化的服務型態 e.g., 個案研討 個案管理

33
• 公民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
➢機構與案主之間決策權力的重分配。
➢不同功能的參與:獲得資訊,建議,一起計畫,完全控
制? 面對的政府層級? 或決策技術層次? 歸納出不同型
式的參與:
➢無涉權威形式的實質改變
➢影響決策,但對結果只有一點改變
➢具實質影響力,決定會有影響。
➢考量:參與者的代表性、參與什麼議題、代表誰、參與
者如何被挑選。

34
問題:由誰提供不同的服務職責表現?
→策略:重組職責分配
• 角色連結(role attachment):
➢中產階級專業者服務低所得案主可及性、連續性問題。
➢不了解/尊重/敏感於 案主觀點的生活/行為模式/語言/文化價值
➢加諸案主中產階級的標準
➢視案主頑強 /具威脅性的
➢非專業人員扮演中介角色。社會階級的中介功能
➢可能有3個潛在問題:(A)任用非專業者降低品質,(B)專
業者反彈,(C)專業者貶低非專業者的價值。

35
• 專業脫離(professional disengagement):
➢公共福利行政需求與案主需求之間不一致所形成的拉扯
往往反應在員工流動率高。
➢為提升服務輸送,脫離官僚比內部改革更有效,以致轉
而從事私人開業或付費服務。
➢結果,企業模式又有缺乏可及性、連貫性的問題。

36
問題:什麼構成輸送體系的組成(單位數目/型態)?
→策略:改變輸送體系的組成
• 將使用機會本身也發展成一種服務內容(specialized access
structures):
➢Access本身就是服務
➢倡導 資訊 轉介
➢既非改變角色,也非改變組成,而是增加元素。雖增
加可及性,卻也增加不連貫、複雜性,也會影響其他
機構原本就有的可及性服務。

37
• 有目的的複製(purposive duplication)::2種型式 表面一樣 但不一樣
➢競爭competition:
• 優點是對案主需求反應度較佳,增加創造力。
• 缺點是機構間衝突,扯後腿。
• 作法:可能是成立新機構(而非擴大原機構 仍有關係),也可能是
改變供給型式(voucher 自行購買)。
➢分離主義separatism:
• 可能是位置的分離(全新機構~增加競爭 outside原體系),也可能是目
的的分離(為弱勢者形成替代網絡 現存體系下沒有被服務到的人)。
• 不僅昂貴,也又造成連貫性問題。

38
討論:尚未解決的問題
➢協調(coordination):如何協調最有效?
➢有目的的複製(purposive duplication):成本效益?
➢入口機構(access agencies):多少人得到協助?
➢角色連結(role attachment):哪種非當地專業者?
➢專業脫離(professional disengagement):可及性?連續
性?
➢公民參與(citizen participation):如何選出代表?

39
討論:成本控制
• 服務配給:分配有限資源以符合較多數人口比例的
社會需求。當demand大於supply,就有配給。配置
過程:
➢對需求面的抑制:設置身體、時間、社會障礙。
➢對供給面的抑制:案主資格限制嚴、減少服務時間、結案標準寬、
專業人員標準低、採用志工。
• 管理式照護:對健康、心理健康或其他形式服務使
用的管理,以增加效率、控制成本為目標。採用的
技術:
➢守門人(gatekeeping):控制服務的可及性。
➢運用管理(utilization management)
➢醫師成本控制的誘因(physician cost control incentives)

40
討論:具文化能力的服務輸送
• 將少數族群與文化弱勢者納入服務輸送體系
• 族群間的服務使用差距:
➢缺乏知識:資源在哪裡?是否符合資格?
➢不願意申請:沒興趣、stigma、反政府、宗教、文化因素、
語言限制
• 策略:
➢使用半專業人員、有目的的複製
➢培訓具文化敏感度的專業人員
➢外展與社區工作

41
福利資源的生產/提供者
• 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
➢親友、鄰里所提供,如社區照顧、家庭照顧
• 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Non-for-Profit Organization)
➢鄰里組織、自助(互助)團體、非營利機構、壓力團體等;第三部門
• 商業部門(commercial sector)
➢企業(corporate)職工福利、私有市場
• 政府部門(public sector):government, state
➢regulation; provision; finance

42
政府、民間與服務使用者之權責關係

➢ 個人自給自足
➢ 非正式部門(無酬、有關係)
➢ 家庭(親屬責任)
福利利服務使用者
➢ 親朋好友鄰居

➢ 中央/地方分工 福利服務提供者
➢ 各種委員會
公部門
➢ 地方治理

➢ 跨域治理 私 ➢ 志願(第三)部門

獎契
有 ➢ 宗教組織
勵約化 ➢ 非營利組織/社會團體
、委 ➢ 鄰里組織/社區協會
補託 ➢ 工會、農漁水利會
助、 ➢ 商業部門

攬 ➢ 私有市場
➢ 企業職工福利
➢ 社會企業
社會福利輸送體系的建構:
價值選擇與評估判準

福利利服務使用者

民主(容許不同意見) vs.
官僚(效率但不一定受歡迎)

公部門 福利服務提供者

需執 契 ➢ ➢ 連貫性
求行 約

回成消競失 ➢ 責信
應本費爭靈 ➢ 可近性
能 者
力 選

服務輸送體系的評估判準
• 連貫性、責信、可及(可近)性
• 服務輸送的問題之所以存在並非缺乏解決方法,而是解
決方法之間涉及權衡得失的選擇和不確定性。
• 問題、策略與評估
問題/考量面向 策略 評估
決策權威 部門間協調 解決連貫性? 但…
公民參與 解決責信? 但 …
由誰執行 角色連結(找當地非專業) 解決可近性? 但…
專業分離(私人開業) 解決責信? 但…
機構數目與型態 Assess本身就是服務 解決可近性? 但…
有目的的複製 解決可近性? 但…

45
課堂討論
• 請以一種社會福利措施為例,討論以下兩個議題:
• 營利vs.非營利:誰比較貼近需求?比較有公信力(責信)?
• 服務輸送體系之問題:缺乏連貫性、缺乏責信、可及性不足三
者之相互影響(連貫性vs.責信vs可及性三者的關係)。並進一
步討論這些問題各有什麼解決途徑?然後會有什麼衍生的顧此
失彼問題?對這個情形,你們的建議是什麼?是否有可能列出
優先解決的問題優先順序?什麼問題最應優先解決?為什麼?
• Tips:
• 先選一個服務對象人口群作為標的 (e.g.兒童 少年 高齡者 獨居
老人 身障者 婦女…..)
• 再選一種服務項目作為思考內容(e.g. 現金補助 脫貧方案 課輔
戒癮 共餐 就業服務…..)

46
討論1:社會福利輸送

提供者 非營利組織
公營 商業
分析 (公辦民營)

優點(利、效益)

缺點(弊、成本)

思考:誰比較貼近需求?比較有公信力(責信)?…..
47
討論2:以OOO為對象的ooo服務為例

• 是否/如何做到連貫性?
• 是否/如何責信?
• 是否/如何可近性?
• 三者取捨?哪一個最優先?

48
討論議題

• 宗教組織在社會服務上有何爭議和模糊之處?
• 何謂私有化?哪些社會趨勢造就社會福利私有化的發展?私有化
的利弊?在台灣,私有化的前景為何?有沒有特別適合私有化或
特別不適合私有化的福利服務提供?
• 請說明政府部門、商業部門、志願部門、非正式部門在福利輸送
過程中的角色,及其之間的互動方式與關係。(2017地特三等社
會行政)
• 在社會中,當民眾產生福利需求的時候,通常由誰提供服務?請
說明較具代表性的 社會福利服務供給體系可區分為那幾類?
(2017身障特考三等社會行政)

4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