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姓名: 班別: 座號: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
東南大學課畢告別辭(節錄) 梁啟超

1 我今天演講,不是關於知識方面的問題,誠然,知識在人生地位上,也是非

常緊要,我從來並未將他看輕。不過,若是偏重知識,而輕忽其他人生重要之部,

也是不行的。現在中國的學校,簡直可說是販賣知識的雜貨店,文、哲、工、商,

各有經理,一般來求學的,也完全以顧客自命。固然歐美也同坐此病,不過病的

深淺,略有不同。我以爲長此以往,一定會發生不好的現象。中國現今政治上的

窳敗,何嘗不是前二十年教育不良的結果。……現在多數美國的青年,而且是好

的青年,所作何事?不過是一生到死,急急忙忙的,不任一件事放過。忙進學校,

忙上課,忙考試,忙升學,忙畢業,忙得文憑,忙謀事,忙花錢,忙快樂,忙戀

愛,忙結婚,忙養兒女,還有最後一忙——忙死。他們的少數學者,如詹姆士之

流,固然總想爲他們別開生面,但是大部分已經是積重難返。像在這種人生觀底

下過活,那麽,千千萬萬人,前腳接後腳的來這世界上走一趟,住幾十年,幹些

甚麽哩?惟一無二的目的,豈不是來做消耗麪包的機器嗎?或是怕那宇宙間的物

質運動的大輪子,缺了發動力,特自來供給他燃料。果真這樣,人生還有一毫意

味嗎?人類還有一毫價值嗎?

……

2 近來,國中青年界很習聞的一句話,就是「知識饑荒」,卻不曉得,還有一

個頂要緊的「精神饑荒」在那邊。中國這種饑荒,都鬧到極點,但是只要我們知

道饑荒所在,自可想方法來補救。

……

3 求精神生活絕對自由的方法,中國、印度不同。印度有大乘、小乘不同,中

國有儒、墨、道各家不同。就講儒家,又有孟、荀、朱、陸的不同,任各人性質

1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機緣之異,而各擇一條路走去。所以具體的方法,很難講出,且我用的方法,也

未見真是對的,更不能強諸君從同。但我自覺煩悶時少,自二十餘歲到現在,不

敢說精神已解脫,然所以煩悶少,也是靠此一條路,以爲精神上的安慰。至於先

哲教人救濟精神饑荒的方法,約有兩條:

(一)裁抑物質生活,使不得猖獗,然後保持精神生活的圓滿。如先平盜賊,然

後組織強固的政府。印度小乘教,即用此法;中國墨家,道家的大部,以及儒家

程朱,皆是如此。以程朱爲例,他們說的持敬制欲,注重在應事接物上裁抑物質

生活,以求達精神自由的的境域。

(二)先立高尚美滿的人生觀,自己認清楚將精神生活確定,靠其勢力以壓抑物

質生活,如此,不必細心檢點,用拘謹功夫,自能達到精神生活絕對自由的目的。

此法可謂積極的,即孟子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不主張一

件一件去對付,且不必如此。先組織強固的政府,則地方自安,即有小丑跳樑,

不必去管,自會消滅。如雪花飛近大火,早已自化了。此法佛家大乘教,儒家孟

子、陸王皆用之,所謂「浩然之氣」,即是此意。

4 以上二法,我不過介紹與諸君,並非主張諸君一定要取某種方法。兩種方法

雖異,而認清精神要解脫這一點卻同。不過說青年時代應用的,現代所適用的,

我以爲采積極的方法較好,就是先立定美滿的人生觀,然後應用之以處世。至於

如何的人生觀方爲美滿,我卻不敢說。因爲我的人生觀,未見得真是對的,恐怕

能認清最美滿的人生觀,只有孔子、釋迦牟尼有此功夫。

1 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以下敘述。(用√表示)(2 分)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作者不滿當時學校的狀況;    
他認為教育不良會導致政治窳敗。

2 根據第 1 段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舉出當時中國的學校和多數美國青年作為例子,是爲了說明甚麼觀
點?(2 分)

2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2) 「像在這種人生觀底下過活……」中的「這種人生觀」是指怎樣的人生
觀? (2 分)

3 作者在第 1 段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試舉出其中三種,並舉例加以說明。
(3
分)
修辭手法 例子
(1)

(2)

(3)

4 承上題,試寫出題 3 中的修辭手法的作用。(3 分)
(1)
(2)
(3)

5 作者在第 2 段提到「知識饑荒」和「精神饑荒」
,它們分別指甚麼?(2 分)
知識饑荒

精神饑荒

6 承上題,你認為現在的學生有沒有「知識饑荒」和「精神饑荒」的問題?並
加以解釋。(字數不得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

3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105

7 作者說明求精神生活絕對自由的方法時,指出不同 、 和
有所不同,可以因應 。
然後舉出了兩個實質的方法,分別是 和
。(6 分)

8 承上題,作者認為哪一種方法較能讓人獲得精神生活的自由?(2 分)

9 作者引用孟子的話: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是要論證甚麼?
(2 分)

10 試歸納本文的主旨。(2 分)

4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1 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以下敘述。(用√表示)(2 分)
正確 錯誤 部分 無從
正確 判斷
作者不滿當時學校的狀況; √   
他認為教育不良會導致政治窳敗。

2 根據第 1 段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舉出當時中國的學校和多數美國青年作為例子,是爲了說明甚麼觀
點?(2 分)
偏重知識而輕視人生其他重要部分是不行的。
(2) 「像在這種人生觀底下過活……」中的「這種人生觀」是指怎樣的人生
觀? (2 分)
太過注重知識和物質而忽略了人生其他重要的東西。

3 作者在第 1 段運用了不少修辭手法?試舉出其中三種,並舉例加以說明。
(3
分)
修辭手法 例子
(1) 暗喻 現在中國的學校,簡直可說是販賣知識的雜貨店。
(2) 排比 忙進學校,忙上課,忙考試,忙升學,忙畢業,
忙得文憑,忙謀事,忙花錢,忙快樂,忙戀愛,
忙結婚,忙養兒女,還有最後一忙——忙死。
(3) 反問 果真這樣,人生還有一毫意味嗎?人類還有一毫
價值嗎?
其他:
擬人:固然歐美也同坐此病,不過病的深淺,略有不同。
設問:現在多數美國的青年,而且是好的青年,所作何事?不過是一生到死,急
急忙忙的,不任一件事放過。
疊字:急急忙忙、千千萬萬。

4 承上題,試寫出題 3 中的修辭手法的作用。(3 分)
(1) 暗喻:幫助說明作者對現時的學校的看法。
(2) 排比:加強氣勢。
(3) 反問:說出作者的觀點。
其他:
擬人:使文章較生動。
設問:引發思考,並引出作者的看法。
疊字:達強調作用。

5
中四 中國語文
閱讀理解

5 作者在第 2 段提到「知識饑荒」和「精神饑荒」
,它們分別指甚麼?(2 分)
知識饑荒 知識嚴重貧乏。

精神饑荒 人們忽視精神生活,一味追求物質生活。

6 承上題,你認為現在的學生有沒有「知識饑荒」和「精神饑荒」的問題?並
加以解釋。(字數不得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
我 認 為 現 時 學 生 沒 有 知 識 饑 荒 的 問

題 , 學 校 科 目 很 多 , 學 習 內 容 很 充

實 , 只 要 同 學 付 出 努 力 , 就 能 有 所

得 益 ; 我 認 為 現 時 學 生 確 有 精 神 饑

荒 的 問 題 , 很 多 同 學 課 餘 都 在 上 網

聊 天 、 打 遊 戲 機 、 看 電 視 等 , 很 少

讀 有 深 度 的 作 品 和 思 考 。
105
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上答案只供參考。
7 作者說明求精神生活絕對自由的方法時,指出不同 國家 、 宗教 和
學派 有所不同,可以因應 各人的性質機緣去選擇自己的路 。然後
舉出了兩個實質的方法,分別是 裁抑物質生活 和 先立高尚美滿
的人生觀 。(6 分)

8 承上題,作者認為哪一種方法較能讓人獲得精神生活的自由?(2 分)
作者認為先確立高尚美滿的人生觀較有效。

9 作者引用孟子的話:「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
,是要論證甚麼?
(2 分)
先確立高尚美滿的人生觀,以此壓抑物質生活,就不必細心檢點,亦能達到
精神生活的自由。

10 試歸納本文的主旨。(2 分)
本文通過中國學校以及美國學生等例子,批判了偏重知識而輕視人生其他方
面的人生觀,並列舉先哲解決精神饑荒的方法,倡導當代青年樹立美滿的人
生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