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This checklist is created by 陶朝升.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 me at my WeChat ID Tao_Zhaosheng.

Heart of Algebra

rise y y 2  y 1
1. 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m  
run x x 2  x 1

2.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程度: 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越向 y 轴方向偏斜

3. 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相等(截距不等), 垂直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1

4. 斜率的含义: 在一次函数中 y  mx  b , x 每增加一个单位, y 增加一个 m

5. 直线的点斜式: 斜率为 m 且经过点(h, k)的直线的解析式为 y  m x  h   k

6. 浓度配比问题: 根据溶质守恒列方程, 被混合的两种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的

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 即 m1  p1  m2  p2  m1  m2   p

7.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个数: 对于方程 m 1 x  b1  m 2 x  b 2 , 当 m 1  m 2 且 b1  b 2 时有无数

多个解, 当 m 1  m 2 且 b1  b 2 时无解, 当 m 1  m 2 时有唯一解

8.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组数: 表示两个方程的两条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截距不等) —无解,

两条直线重合(斜率相等+截距相等) —无数多组解, 两条直线相交(斜率不等) —有唯一解

9. 复合不等式的加减: 两个复合不等式不等号方向相同时可以相加, 但不可直接相减; 减法可

用“最大值减最小值&最小值减最大值”的方法确定其上下限

10. 不等式应用题: 首先读题并找出题干中的数字, 再根据数字前方的表示不等关系的词组列

出不等式(组), 最后确定不等式(组)的图像; 变量之间有倍数关系时要特别注意

11. 绝对值的意义: 某一实数的绝对值即为其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 两实数的差的绝对值表


示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

12. 复合不等式转化为绝对值不等式: 先在数轴上标出复合不等式的端点, 再确定其中点和中


a b ba
到端点的距离, 最后写成绝对值不等式的形式, 即 a  x  b  x  
2 2

I
This checklist is created by 陶朝升.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 me at my WeChat ID Tao_Zhaosheng.

Problem Solving and Data Analysis

13. 变化率: 绝对变化量(变化后的值-变化前的值)除以变化前的值, 而不是变化后的值

14. 根据表格求比例/概率: 细读问题的最后一句话, 明确是从哪一个目标组(target group)中选

出哪一个亚组(subgroup); 亚组中的数据个数与目标组中的数据个数之比即为答案

15. 中位数(median): 数据已按大小排序的前提下, 把数据个数加上 1 后除以 2, 若得到整数 a,

则第 a 位的数为中位数; 若得到 b+0.5, 则第 b 位和 b+1 位的数的平均值为中位数

16. 众数(mode): 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 众数有可能是多个数, 也可能不存在

17. 异常值(outlier): 指在数据中与其他数值相比差异较大的一个或几个数值

18. 比较平均数与中位数: 在近似对称的分布中, 平均数与中位数大致相等; 在偏态分布中, 平

均数一般比中位数更偏向分布的尾部

19. 极差(range): 指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后得到的数值

20. 比较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先看数据的平均值, 再看其他数据与平均值的距离; 数据

越集中在平均值附近, 标准差越小

21. 标准差的变化: 一组数的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 标准差不变; 都乘上一个不为零的常

数 a, 标准差也变为原来的 a 倍

22. 散点图与最佳拟合: 散点图中的各个点代表真实值, 而最佳拟合直线(曲线)是模型, 其上点

的纵坐标代表预测值; 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即预测的纵轴代表量随横轴代表量的变化率

23. 简单随机抽样: 需要从目标总体(population)中完全随机地选取个体(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

概率被抽中)以消除系统误差; 随机抽样能够保证得到的随机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24. 因果关系判断: 只有通过控制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用能

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进行的对照试验, 才能把从样本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总体上去

25. 误差幅度: 用样本的统计量估计总体的参数时, 给定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下随机误

差的最大值称为误差幅度(margin of error); 其他条件相同时, 样本容量越大误差幅度越小


II
This checklist is created by 陶朝升.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 me at my WeChat ID Tao_Zhaosheng.

Passport to Advanced Math

26. 因式分解: 第一步提取公因式; 第二步看余下的部分有几项: 如果有两项则通常是考查平

方差公式, 有三项是考查十字相乘法, 四项则是考查分组法因式分解

27. 函数标记: 表示函数的符号 f 右边括号里的字母或表达式代表输入, 字母 x 不一定代表输入

b
28.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y  ax 2  bx  c , 其图像与 y 轴相交于(0, c), 其顶点的横坐标为 
2a

29.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  ax  h 2  k , 其图像顶点的坐标为(h, k), 亦即当 x=h 时 y 达到最大值

或最小值 k

30. 二次函数的交点式: y  ax  p x  q  , 其图像与 x 轴相交于(p, 0)和(q, 0)两点, 顶点的横坐标


pq
为x 
2

31. 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 抛物线与 x 轴的有几个交点取决于 y 值为 0 时的方程有几个实数解,

算出判别式(   b 2  4ac )是正是负还是零即可判断; 确定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个数与之类

似, 用代入法消去 y(或 x)后确定关于 x(或 y)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正负

32. 多项式的因式: 多项式的因式(factor)和零点(zero), 多项式方程的根(root), 以及多项式函

数图像与 x 轴的交点(x-intercept)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知其一就可推知其余

33. 余数定理: 一个多项式 P(x)除以一次二项式 x  a , 其余数为 P(a)

34. 因式定理: 若 x  a 是多项式 P(x)的因式(factor), 则 P(a)=0; 反之亦成立

35. 分式运算: 先做分子和分母的因式分解, 再进行约分、长除(必要时运用余数定理)或通分

36. 繁分数化简: 先确定繁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中所有分式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再将繁分数的


分子和分母中的每一项都同时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 最后整理即得

37. 线性增长与指数增长模型: 描述增长时用到 double, triple, times 或 percent 这类的能体现倍

数关系的字眼则必然是指数增长, 如果使用类似于 at a constant rate 或 increase by m every n

days 的表达, 则一定是线性增长


III
This checklist is created by 陶朝升.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 me at my WeChat ID Tao_Zhaosheng.

x
38. 指数变化的通式: 以 y  a  1  b%  c 表示, 变量 y 的初始值是 a, 且每隔 c 个单位的时间增
长 b%

39. 增根: 解根式或分式方程之后要进行验算, 排除不能使方程成立的增根; 如果是选择题直

接验算选项中的数值即可确定其正解

40. 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的匹配: 先观察函数图像的走势或渐近线(x 趋向于无穷大时 y 的取值),

再寻找特殊值点(如 x=0 时 y 的值); 多项式的某一因式的指数为偶数时, 该多项式函数图像

在这个因式对应的 x-intercept 处不穿过横轴而是与横轴相切

41. 函数的平移: 函数(或方程)图像向右(x 轴正方向)平移 h 个单位, 则把函数式(或方程)中的 x

变成 x  h ; 向上(y 轴正方向)平移 k 个单位, 则把函数式(或方程)中的 y 变成 y  k

Additional Topics in Math

x1  x 2 y1  y 2 
42. 中点公式: 点(x1, y1)和点(x2, y2)的中点的坐标为  , 
 2 2 

43. 距离公式: 点(x1, y1)和点(x2, y2)的距离为 x 2  x1 2   y 2  y1 2


44. 互余角的正余弦关系: 两角互余(角度之和为 90°或 ), 则其中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另一个
2
角的余弦值

45. 弧度与角度: 与半径等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被定义为 1 弧度, 因而π(3.14159 . . .) radians =

180°, 即 1 radian≈57.3°, 按此比例换算

x
46. 弧长与扇形面积: x°圆心角对应的弧长(扇形面积)是圆周长(圆面积)的 360 ; y 弧度的圆心角
y
所对应的弧长(扇形面积)是圆周长(圆面积)的
2

47. 圆半径和圆心坐标: 遇到圆的方程的展开式, 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 1, 然后通过配平方法将

方程转化为标准式 ( x  h) 2  ( y  k ) 2  r 2 , 即得圆心坐标( h , k )和半径 r

c  di
48. 复数分母有理化: 把 的分母化为有理数的方法是将其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
a  bi
c  di a  bi
轭复数(complex conjugate) a  bi , 即计算并化简 
a  bi a  bi
IV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