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附件一: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设计题目: 多色渐变织物纺纱的生产工艺设计
专 业: 现代纺织技术(分段培养)

班 级: 17 纺织实验

学 号: 17102007

姓 名: 高祎波

指导老师: 耿琴玉

起讫日期 2020 年 2 月 20 日~2020 年 5 月 13 日


摘 要

为了能够对四色针梳机纺渐变色条子断头,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过迟或过早搭接技
术问题有效解决,并对条干均匀度进行改善,文中展开对四色针梳机纺多色渐变条子
的纺纱生产工艺设计研究,遵循多色渐变织物的生产标准设计纺纱工艺,通过计算机
终端系统对四色针梳机纺进行工艺控制,设计了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长度变化工艺,
渐变过渡区域长度变化工艺,渐变条子有色段横截面纤维变化工艺。最终实现对纺纱
性能及产品规格质量进行分析,证实本次提出的多色渐变织物纺纱生产工艺设计,可
以解决过早或过迟的断头搭接,也对条干均匀度有效改善,运用计算机终端控制四色
针梳机的缓慢停止,提高多色渐变条子的纺纱织物工艺水平,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经
济效益及实际生产价值。

关键词:四色针梳机纺;多色渐变条子;纺纱工艺
目 录

摘要......................................................................1
1 绪论....................................................................2
2 四色针梳机及电脑控制系统................................................2
2.1 四色针梳机.............................................................4
2.2 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4
3 多色渐变织物设计........................................................5
3.1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长度设计.............................................5
3.2 多色渐变条子过渡段长度变化工艺设计.....................................6
3.3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纤维比例变化工艺设计.................................6
4 多色渐变纱线工艺.........................................................6
4.1 多色渐变粗纱工艺.......................................................7
4.2 多色渐变细纱工艺.......................................................7
结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1 绪论

如今在多色渐变织物市场中,多色渐变纱线通常都由条子在四色针梳机,通过一系
列的罗拉、扯断、搭接等工艺过程处理后纺为细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拉断形成枣
核形纱头,限制了一定的搭接长度,所以渐变色也就产生于搭接部分,使得整个纱线
长度中渐变色段占比较少,这样的话导致多色渐变织物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纱线渐
变过度段最终长度无法以产品自身的特定需求来随机设计,仅仅能够根据花式纱线厂
设计[1]。再加上通常是运用生产机器的自身牵拉伸断,最终形成的渐变过度成效,所以
也就自然存在不自然的渐变过渡段,以及无法设计最终的渐变长度等缺点 [2]。在国内外
有关多色渐变纺纱工艺的相关研究中,运用四色针梳机纺进行多色渐变织物纺纱目前
已有多人研究,以往文献中有研究指出渐变色纱线在生产过程中,渐变色织物的直接
生产占比较少[3-5],本因在于四色针梳机在完成渐变色纱的生产过程中,都无法依照具
体需求来精准控制条子的具体渐变颜色、速度、时间、长度等,因此所致最终条子上
的纺纱线渐变不均或不自然 [6]。也有文献认为所致纺纱条干不均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由于前后条子接头时间过迟,所致后面条子接头过早形成条干渐变变粗;前后条子原
本设定的接头时间,由于后面条子还尚未到达接头点,所致条干断开或变细 [7-9]。因此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理论观点基础上,展开对多色渐变织物纺纱的生产工艺
研究,拥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借鉴意义,也能够丰富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不仅如此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愈发重视,标准要求也越来越
高,所以为了满足人们对织物的要求,对渐变色织物生产工艺设计研究,能够提高织
物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性,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实践价
值。

2 四色针梳机及电脑控制系统

2.1 四色针梳机

四色针梳机主要运用于色彩条子、多组分之间有效混合,将牵伸装置、喂入组织引
入,通过电脑终端控制,能够在生产中调节条子、粗纱长度、颜色及速度和时间,能
够实现周期性或随机性条子变化,并且有色纤维条子也可以实现可调性。主要包括了
喂入、牵伸、出条以上组成,经喂入罗拉的独立运行工艺,实现对四种条子的控制喂
入,完成条子的牵伸罗拉过程,能够调整具体的喂入工艺,并保证罗拉运行速度均
等,牵伸条子送至最终输出罗拉(见图 1)[10]。但是在如今多色渐变条子的生产工艺中
运用四色针梳机逐渐体现其工艺不足,例如仅仅能够实现在自身机器工艺标准范围内
的渐变长度及效果,这种生产的渐变织物效果有限,且对渐变段的长度、效果均产生
较大限制。
图 1 四色针梳机结构示意图

2.2 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

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通常运用于各类电器设备控制中,能够高精度控制电机设备运
行,并且完成彼此协调配合,多变化电机运转 [11] 。通过运用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
(见图 2)能够经对异步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设备运行控制,实现对传统机械
设备的有效控制,这样也就能够保证机器潜能可以充分发挥。经拥有 USB 接口的 CAN
卡、控制器来控制变频器,方便设定、储存、调整工艺参数。

图 2 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结构图
在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基础上结合四色针梳机的常规织物生产过程(见图 3),经
计算机与 CAN 卡端口相连,发送下相应的计算机控制数据指令,经 CAN 卡另外一端
数据与控制器相连接,能够将控制器输出端与四色针梳机纺主要步进电机这一组件相
连,也就实现了通过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对四色针梳机的有效控制[12]。

图 3 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结合四色针梳机生产示意图

3 多色渐变织物设计

在设计多色渐变织物时,首先应当选择分析原料,由于不同的原料相应的工艺、设
备、技术、标准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由于差异化纤维与差异化品质指标。多色渐变
纱线属于一种花式纱线,拥有较广的选料范围,譬如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均可以运用
于纱线生产。已完成染色的条子作为多色渐变织物的生产原料,通过两种及以上不同
颜色条子通过牵拉、搭接、梳理,所形成的多色渐变织物效果,彼此连接的两种条子
原料不会对彼此性能造成影响 [13]。以某多色渐变围巾织物为例,设计长宽并计算可以
满足多色渐变织物的纱线长度,设定四色针梳机的有色段以及渐变过渡时长(见图 4)
作为最终设计的多色渐变织物模拟效果示意图。

图 4 多色渐变织物模拟效果示意图

3.1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长度设计

将多色渐变织物的有色段所占织物长度分别用 、 、 、 表示,分别为

10cm、25cm、35cm、20cm,用 、 、 、 均设定 15cm 表示渐变段所占针织物

长度,根据有色段、过渡段各自所占长度比例,即可计算所获两段的响应时间比例结
果[14]。
计算变色条子在四色针梳机的工作所需市场计算如下:

= =550.36(s)

分别计算有色段 1、2、3、4 四个条子的四色针梳机时间分别为


36.69s、91.73s、128.43s、73.39s。
多色渐变条子在设计非一致有色段长度时的工艺,四色针梳机喂入罗拉作为后罗
拉,可以控制转速,输出罗拉作为前罗拉,恒定前罗拉转速,对后罗拉转速加以改
变,从而实现对有色段的条子具体牵伸倍数的有效改变。通过控制器对四色针梳机纺
的牵伸罗拉喂入有色段条子的具体时长实现延长,从而随意变化有色段设计 [15]。设计
的多色简便过渡区长度,拥有差异化过渡段长度,设计该工艺需要保证能够针对性设
计渐变过渡区域的长度。但是当前的四色针梳机并不能够针对性设计渐变过渡区段,
所以为了可以区别于过渡区段的长度变化具体工艺,对于过渡区段在具体设计中,造
成的延迟时间会对过渡区段参数造成很大延迟。(见图 5)作为多色渐变条子具体的差
异化有色段长度设计效果,有同样的 1#、2#、3#、4#过渡区段设计。

图 5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长度变化效果示意图

3.2 多色渐变条子过渡段长度变化工艺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想要可设计多色渐变条子的有色段过渡长度,可以通过将条子从初始
至结束的时长来针对性延长,也就是将喂入条子渐变段的时间加以延长,从而过渡渐
变长度。控制器能够转换最终的延迟工艺时长,拥有差异化的渐变过渡段具体时长。
在当前市场中的多色渐变条子具体的过渡段长度,并不满足固定值需求的,所以本次
设计实现了差异化多色渐变条子过渡段长度。(见图 6)作为可设计差异化多色渐变条
子过渡段长度的最终效果图,分别获得了不同的 1#、2#、3#、4#过渡色段长度,以及
差异化不同过渡段颜色长度设计。

图 6 多色渐变条子过渡段长度变化效果
在多色渐变条子的过渡段变化长度工艺设计过程中,设计过渡段中的每一个罗拉延
时,将 4 号罗拉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发现 1 号罗拉存在牵伸 28.3s 延时,2 号罗拉存在
牵伸 18.9s 延时,3 号罗拉存在牵伸 9.5s 延时,4 号罗拉自然存在牵伸 0s 延时。在条子
的第 5 过渡段 55.04s 的渐变时长,划分为分别 5.5s 的 10 段,就是说每次按照 5.5s 实现
一次过渡段的渐变。对于条子的第 6 过渡段 36.70s 的渐变时长,划分为分别 3.67s 的 10
段,就是说每次按照 5.5s 实现一次过渡段的渐变。条子的第 8 过渡段 73.39s 的渐变时
长,划分为分别 7.34s 的 10 段。

3.3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纤维比例变化工艺设计

对于多色渐变条子的有色段纤维所占横截面比例的变化工艺设计,在本次设计中
通过对条子的牵伸倍数设计定值,不改变前罗拉的转速,而对后罗拉转速加以改变,
并且对有色段的纤维变化进行控制,实现一致的步进电机后罗拉转速,也就是不改变
有色段部位的牵伸倍数,从而改变有色段纤维比例,与具体的工艺设计需求相满足。
(见图 7)作为本次设计实现的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纤维比例变化最终效果示意图,在
色段中共计发现两色纤维,其中每类纤维的所占横截面比例,反映出阶梯状递增、递
减关系,这一效果情况密切相关渐变段数。实现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纤维比例变化这
一工艺,主要基于有色段、过渡段这两段可变长度基础之上完成,通过对有色段的比
例纤维对应条子的罗拉转速加以改变,即可成功改变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的纤维比
例。
图 7 多色渐变条子有色段纤维比例变化效果图
(1)1、2 号牵伸罗拉可以通过对速度比加以改变,运用控制器对四色针梳机的 1
号、2 号罗拉步进电机转速有效控制,这样即可确保获得一致的 1、2 号罗拉段时长,
划分 1 色段的时间为 12.23s 的三份均等变化,能够在 1 号有色段中改变纤维比例;
(2)在 2、3 号牵伸罗拉,可以通过对速度比加以改变,并以 4 个 18.35s 和 1 个
18.33s 作为划分方法,划分 2 号罗拉色段时间共计 5 份,确保能够与上面计算 2 号色段
的时间总和相对应。2 号有色段的喂入条子时间,与有色段数的时间等份二者呈正相
关,会对条子排列纤维有效改变。有色段横截面呈现的阶梯状纤维不会发生不均匀占
比,这样也就实现了在 2 号条子中的有色段纤维比例均匀改变;
(3)在 3、4 号牵伸罗拉,可以通过对速度比加以改变,划分 3 号有色段时间为
25.6s 的 5 份均等,始终保持恒定的有色度横截面纤维部位占比,确保获得均匀的条子
色段粗细,这样实现了在 3 号条子中的有色段纤维比例均匀改变。

4 多色渐变纱线工艺效果

4.1 多色渐变粗纱工艺

四色针梳机能够获得多色渐变条子,经翼锭粗纱机设备成功纺织产生粗纱,为了
能够在最终纺纱织物上充分展现色段渐变效果。本次设计了长宽分别为 150cm、40cm
的织物,维密达到 15 根/cm。结合上面的有色段时间计算,可以计算获得粗纱的工艺
使用量为 918m,根据细纱的 10 倍牵伸倍数,也就是 91.8m 的粗纱,设计 2 作为牵伸倍
数。在粗纱生产工艺中需要对牵伸倍数、卷绕张力、捻度充分考虑,根据所选择的整
机速度来决定控制翼锭转速。由于计算捻度需要将锭子的回转速度将前罗拉的纱条输
出速度二者相除,从而设定捻度在机器内部可以最终计算所获前罗拉线速度,确定牵
伸倍数大小即可计算基于前罗拉速度的相应后罗拉线速度。
通过研究(见图 8)作为最终成功纺织所得的渐变粗纱,根据下图可以发现粗纱已
经基本形成了渐变色效果。图中所示黄、红两色段条子的渐变粗纱彼此缠绕,顶部以
黄色较多,下部以红色较多,对这样的粗纱渐变效果进行定量测试结果为 0.32g/m,达
到 30 捻/m 的捻度。并且最终效果拥有较好的粗纱条干均匀度,但是肉眼可见较多的外
观毛羽,分析这一现象原因,一可能是由于原本便运用原料中存在较多的黄条纤维毛
羽;二可能是实验室的设定温湿度与标准不相符,实验条件过于干燥;三可能是生产
粗纱工艺过程中发生意外牵伸情况;四可能是纺纱生产中纱线和锭翼顶孔塑料圆环之
间发生较大摩擦,所致粗纱存在磨毛问题。
图 8 成功纺织渐变粗纱效果图

4.2 多色渐变细纱工艺

(1)捻度分析
为了保证纺纱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断头问题,对纺纱条子强力提出较高需求,
这主要由于纱条在具体纺纱中往往需要承受一定张力。对于纺纱强力造成影响的包括
诸多要素,捻度便作为其中关键影响要素之一。获得越大的细纱捻系数,自然也就获
得越大的细纱捻度,和越强的细纱强力,相应的就减少了细纱的最终产品断头问题。
(2)捻度计算
计算捻度主要根据纱线的密度、捻系数两数值差异化的针织用纱线捻系数,以差
异化用途可以针对性选择最终捻度。因此在本次实验中选择机织用纱,设计了 100±20
的捻系数变动范围,以及 40tex 以内的线密度,越大的捻度也就越适合机织运用。通过
根据细纱机的系统控制界面,来针对性进行数字调节,将设置按钮按下之后加以调
节,最终可得渐变细纱。(见图 9)作为本次实验所获的渐变细纱效果示意图,根据图
示能够发现最终获得的细纱质量,密切相关运用的四色针梳机及粗纱机工艺技术。由
于需要运用四色针梳机对须条进行牵伸梳理,较小的纤维抱合力极易所致拉长、拉
断,这也就要求粗纱机要控制较小的牵伸度和较大的捻度。选择在细纱机将捻度增
加,能够相应的对最终细纱强力有效增强,但是也存在非稳定细纱捻度这一问题,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纺纱生产。由图示能够发现红、黄两色段在渐变过渡段中存
在细纱问题,由左端纱管逐渐呈现红色递减,直至右端黄色递增,中间纱段两色段渐
变,呈现较自然明显的渐变效果。

图 9 渐变细纱效果示意图
图 10 多色渐变细纱排列效果图
(见图 10)作为多色渐变细纱排列效果图,能够发现红、黄两色段过渡段之后红
色处,逐渐呈现红色递增,开头有较明显较多的红色比例,所致开头不均匀渐变颜
色,在结束阶段黄色递减;红、黑两个过渡段呈现较均匀的红色递减、黑色递增过渡
效果;在黑、黄两色段的过渡段作为最终本次研究的最均匀渐变效果,黑色递减,黄
色递增,明显缓和的颜色渐变。
结 语

通过本次展开对多色渐变织物纺纱的生产工艺设计研究,概述了四色针梳机纺多
色渐变条子的工艺技术原理及多形式的电脑控制系统,通过二者结合能够同步对 6 个
步进电机、8 个变频器的有效控制。通过增加有色段的条子简便段数,从而实现可调节
条子的牵伸段数,获得单根纱线有两种及以上的纤维色彩。并且在本次设计中还优化
多色渐变有色段、过渡段长度,能够可调节条子的有色段限位比例,达到较高的控制
精度,不仅如此还对纱线条干均匀度有效改善,获得了更大的多色渐变织物生产工艺
可增进空间、市场技术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四色针梳机纺多色渐变
条子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是否可以良好搭接条子断头处,多数研究都致力于调整四色
针梳机的机器性能,这一方法存在较大的技术局限性。本文通过提出将四色针梳机结
合多形式电脑控制系统,证实可以获得很好的有色段条子断头搭接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 秀 敏 , 葛 晓 华 , 莫 杰 . Tencel 棉 渐 变 提 花 织 物 的 设 计 与 生 产 [J]. 棉 纺 织 技 术 ,


2011(09):70-72.
[2]刘志娟, 周赳. 双纬组合渐变显色的双层提花织物设计[J]. 丝绸, 2020, 57(2).
[3]Hu F , Cai X , Manghnani P N , et al. Multicolor Monitoring of Cellular Organelles by
Single Wavelength Excitation to Visualize Mitophagy Process[J]. Chemical Science,
2018,15(2)::1036-1039.
[4] 胡厚铭 , 吴琦萍 , 于银军 . 高 保形棉织物纺纱工艺的研究 [J]. 棉 纺织技术 , 2019,
047(003):46-48.
[5]马顺彬, 唐梦雅, 白曹源. 铜离子改性涤纶渐变色织衬衫面料的设计与生产[J]. 纺织导
报, 2019, 904(03):64-66.
[6]杨瑞华, 徐亚亚, 邓茜茜,等. 自循环多片段转杯纺混色纯毛纱生产方法及其面料特征
[J]. 毛纺科技, 2019, 47(01):5-9.
[7]周赳, 段丽娜, 屠永坚. 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设计原理与方法[J]. 纺织学报,
2016(6):36-41.
[8]何俊, 马顺彬. 芦荟改性粘胶纤维渐变色织衬衫面料及款式设计[J]. 上海纺织科技,
2018, 046(006):49-51.
[9]陈能娟, 张毅. 采用阴影缎纹组织的彩色渐变条纹织物设计[J]. 毛纺科技, 2016(7 期):5-
7.
[10]李季晗, 梁鑫花, 张婵,等. 多通道转杯纺双色渐变纱及其面料特征[J]. 纺织科技进展,
2018(9):12-14,22.
[11]Bao-Shuan H U , Yan C , Kai W .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Besleer/viscose imitated
cashmere and color spinning fabric[J].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2015.
[12]薛元, 张继东, 管幼平,等. 数码纺纱生产的彩色纱及其针织物花型模拟[J]. 中国纤检,
2018, 000(007):136-139.
[13]蔡艳明, 冯凯, 范凯,等. 色纺纱与织物组织结构结合的面料开发实例[J]. 山东纺织科
技, 2019, 60(02):15-17.
[14]张宁, 李忠健, 潘如如,等. 采用色纺纱图像的真实感色织物模拟[J]. 纺织学报, 2017,
038(005):37-42.
[15]潘如如, 李忠健, 唐佩君,等. 应用纱线序列图像的色纺机织物仿真[J]. 棉纺织技术,
2019, 047(001):16-20.
致 谢

本人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不断努力,终于顺利完成本篇学术论文,对我来说本次
论文创作,更是一个让我不断学习、完善、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积
极汲取更多专业知识,了解有关本研究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掌握多方面
知识,健全我个人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也在此我想对耿琴玉老师说一句特别感谢,
感谢您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抽出时间不辞辛劳的给我指导,这篇论文的每一步
都离不开您的指导。也正是您对我的关怀备至,让我成功完成论文报告和最终定稿。
同时也要感谢前期搜查相关资料的各平台,能够帮助我糅合新知识。还要在此向各位
师长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对待问题时严谨态度对我的积极影响,让我能够不放过一
个问题创设了良好的成长学习氛围,最终顺利完成本次论文。在此也希望我们都能够在
以后越走越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