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建筑结构

中标、欧标、阿标、南标风荷载规范对比研究
杨坤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通过介绍中标、欧标、阿标、南标风荷载主要计算参数及计算方法,针对某一特定建筑进行风荷载总值计算对比,为工程设计及投
标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方法,参数对比,算例比较
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21115

正文: 没有做专门的湍流强度说明,只是在推导风阵系数βz时考虑了脉
引言 动共振分量以及名义湍流强度的影响;而欧标、阿标、南标计算时
从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建设工程发展迅速。已趋于饱和,且 采用的基本风速,同时暴露系数Ce(z)对其进行修正,包括对地面粗
伴随“一路一带”战略的有效推动,各个建筑行业领域也将目光投 糙度、地形和风湍流强度的影响。
向国外市场,涉外工程日益增多,欧洲规范在国际工程中的使用范 中标和欧标、阿标的湍流强度比较,以中标B类地面粗糙度、
围较广,而风荷载又是建筑物的主要荷载之一,甚至起主导作用, 欧标及阿标的Ⅱ类地面粗糙度为例,中标湍流强度是10米高名义湍
因此对比研究中欧风荷载规范的异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将南非 流强度即Ⅰ10=0.14,而欧标和阿标计算结果则是0.19,湍流强度大
标准及阿尔及利亚标准也进行了对比。本文对GB50009-2012版中 小的差异也将影响作用建筑物各层的风荷载的计算结果。
国风荷载与现行欧洲风荷载规范EN1991-1-4:2005以及南非风荷 而南标中,由于规范中规定只能计算100m以下建筑结构并且
载规范SANS10160-3:2011及阿尔及利亚风荷载规范RNV2013进行 对动力系数Cd给出了推荐值,并且对于推荐值的使用条件做了明确
分析对比,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总结,便于大家在设计阶段以及工 规定,对于超出规定范畴的需参照欧标,因此,南标中并没有单独
程投标阶段工程量估算参考使用。 引入湍流强度的计算。
1、风荷载计算方法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
在关键的承重结构中,大部分国家的风荷载标准值均有两种表 对于场地类别粗糙度的分类,中标与南标大致相同,将地面粗
现方式,一种是等效风压,即由于脉动风及平均风压所产生的结构 糙度分为A、B、C、D四类,欧标与阿标将地面粗糙度分为0、Ⅰ、
风阵;另一种则是平均风压乘于风阵系数。我国普遍采用的是第二 Ⅱ、Ⅲ、Ⅳ五类,A类与0和Ⅰ类对应,B、C、D分别对应Ⅱ、Ⅲ、
种方式,在计算结构风阵的过程中,第二种风阵方式起关键作用, Ⅳ。
采取风阵系数βz,全面分析和把握结构在风荷载影响下的动力响 中标:A类主要指海岸、近海海面、沙漠地区、湖岸及海岛地
应,这里面包含空间变异性、风速随时间及结构的阻尼性等。 区;B类主要指房屋相对稀疏的一些乡镇、乡村、田野、丘陵及丛
中标公式8.1.1-1给出了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垂直于建筑物表 林等;C类主要指一些拥有密集建筑群的市区;D类主要指房屋很
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 高以及拥有密集建筑群的一些城市区域。
Wk=βz*μs*μz*Wo (8.1.1-1) 欧标:与开阔海面临近及0海面的近海区域;Ⅰ类主要指一些
当下,伴随着欧洲标准化进程及统一性的不断推动,各欧共 植被被忽略、没有障碍物的水平平整区域及湖面等;Ⅱ类主要指比
体国家的相关结构设计的具体规范及标准也实现了有效统一。对于 较独立的一些障碍物,以及一些比较矮小的植被区域,同时障碍物
风荷载规范,一些非洲国家例如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国家,也是参 间距不能小于相关障碍物高度20倍的一些地区;Ⅲ类主要指一些被
照的欧标体系,其计算方法与欧标大致相同,只是某些参数符号及 障碍物覆盖的区域,如:森林、乡村等,以及小于20倍高度间距的
取值稍有区别。欧标以及阿标适用于计算200m以内的建筑和结构 建筑物或规则植被等。
工程,以及跨度200m以内的桥梁上的风荷载,而南标适用于计算 阿标:同欧标。
100m以内的建筑结构工程,结构自然频率大于5Hz,烟囱水塔等圆 南标:A类主要指无障碍物、纸杯可忽略的水平平整地区(例
形截面建(构)筑物高度小于60m且高径比小于6.5的结构,超出此 如:开阔海面或湖面);B类主要指一些独立的障碍物,如建筑物
限制时需要参照欧标。 与树等,极易一些比较矮小的绿植;C类主要指被障碍物所覆盖的
在欧标里,有两种方式可以对风荷载作用的大小进行确定: 一些区域,例如森林、乡村等,以及小于20倍高度间距的建筑物或
其一是将风摩擦力、内表面压力及外表面压力进行求和的方式,其 规则植被等;D类主要指建筑物的均高超于15m的区域以及被建筑
二是运用形状系数来进行力系数判断的方式;在具备一些特殊形状 物覆盖了15%面积的地区。
截面的结构构件及广告牌中,常采用力系数法对其进行风荷载的计 2.3 风荷载计算参数对比
算,而求合法常运用于一般建筑。 欧标、阿标、南标三种规范计算模式大致相同,可以理解为
计算风荷载作用的第一种力系法Fw的公式是: 阿标和南标以欧标为参考基础同时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了稍微修正
Fw=Cs*Cd*∑Cf*qp*(Ze)*Aref (5.4) 得到,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同样可以参照欧标。对于结构动力系数
第二种表面压力计算风荷载作用公式为: CsCd的取值,欧标与阿标计算相似而不同,欧标中取值方法有:
外表面风压 Fw,e=Cs*Cd*∑We*Aref (5.5) (1)CsCd取值为1,此时只限以下情况:
内表面风压 Fw,i=∑Wi*Aref (5.6) a. 建筑物的相关高度均比15m小;
摩擦力 Ffr=Cfr* qp(Ze)*Afr (5.7) b. 屋面构件及大于15Hz自振频率的立面;
阿标与南标中,确定风荷载作用大小的方法与欧标方法一样, c. 一些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即高宽比4小且高度比100m小;
只是个别参数取值不同。 d. 一些圆形截面的烟囱,即高径比6.5小及高度比60m小。
2、影响因素 (2)根据结构高度H和宽度W从附录D查表得到,此方法只适
2.1 基本风速(风压) 用于结构高度和宽度小于100m的情况;详见欧标附录D;
中标和欧标、阿标、南标采用相同的基本风速取值方法,都是 (3)超出(1)中范围的,根据欧标公式6.1计算得到。
空旷地区10m高度处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不同的是,中标计算 阿标中,动力系数Cd取值方法有:
时风速转换为了基本风压,在考虑地面粗糙度和地形的影响,中标 (1)CsCd取值为1,此时只限以下情况:(同欧标中规定)

124
建筑结构

(2)超出(1)中范围的,根据RNV2013公式3.1计算得到。
南标中,只适用与计算100m以下的建筑,CsCd建议取值为1,
且规定计算建筑需要在南标规定范畴之内,即:
a. 建筑结构总高度不大于100m;
b. 屋面构件及一些大于15Hz自振频率的立面;
c. 一些圆形截面的烟囱,即高径比6.5小及高度比60m小。
对与超出此范畴的,参照欧标。
中标、欧标、阿标、南标各参数对比详见下表:

4、结论
本文对现行中标、欧标、阿标、南标风荷载规范各个特性方面
进行了逐一介绍,并归纳总结了以上各国规范的参数及计算过程对
比,通过算例分析对建筑结构在不同高度处以及风荷载总值的对比
可知,中标、阿标、南标在风荷载总值方面比较接近,而欧标计算
的风荷载总值更大,尤其是建筑较低位置相差更多。进行结构设计
及工程投标时,风荷载对结构工程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另外,算例中某些参数采用的是经验值,由于各个结构存在一
定的差异,可能导致最终风荷载也存在一些不同,因此,本文只是
针对某些特定结构进行的分析对比,用于读着在设计或投标估量时
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12-05-28发布
[2] BS EN 1991-1-4-2005 《Eurocode 1:Actions on structures-Part
1-4:General actions-Wind actions》
[3] Règlement neige ET VENT RNV 2013
[4] SOUTH AF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Basis of
structural design and actions for buildings and industral structures-Part
3:Wind actions》 SANS 10160-3:2011
[5] 薛颖亮,李云贵,中欧风荷载规范的对比研究[J]土木建筑
3、算例比较 工程信息技术
某一钢框架建筑(矩形),长度40m,宽度40m,首层层高4m,其 [6] 秦义,中欧风荷载规范的比较研究
余各层层高3.5m,共57层,总高度200m,10min10m高平均风速为
25m/s,地面粗糙度为:中标B类,对应南标为B类,对应欧标及阿
标为Ⅱ类。风荷载总值计算汇总如下:

1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