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必修二知识点背诵清单 

第一章 
一、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

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二、孟德尔的实验

C
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
P: DD 高茎 × dd 矮茎

F1:Dd 高茎(显 性性状) F1配子:D:d=1:1
HB

F2: 高茎∶ 矮茎( 性状分离 现象)= 3∶ 1( 性状分离 比或 表现型
比)
F2的基因型: DD 、Dd 、dd = 1:2:1
测交
F1:Dd 高茎 × dd 矮茎

F2:_高茎 矮茎 (表现型)= 1:1 (分离比)
Dd 、dd (基因型)= 1:1
孟德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
W

形成 配子 时, 成对 的遗传因子发生 彼此分离 ,分
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 不同 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⑵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试验现象:
P: 黄色圆粒 YYRR X 绿色皱粒 yyrr

F1: 黄色圆粒(YyRr )F1配子: YR:Yr:yR:yr =1:1:1:1

F2: 黄圆 : 绿圆 : 黄皱 : 绿皱
双显 一隐一显 一显一隐 双隐
9:3:3:1 (性状分离比)
测交:
F1: 黄色圆粒( YyRr ) × 绿色皱粒(yyrr)

YyRr:yyRr:Yyrr:yyrr (基因型)= 1:1:1:1


F2: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表
现型)= 1:1:1:1 (性状分离比)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
配子 时,决定 同一性状的 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决定 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 。
三、基础概念强化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相对____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2)决定显性性状的为 显性基因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基因
(3)遗传因子组成(基因)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能 稳定的遗传,
自交后代 不会发生 性状分离)例如:显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不能 稳定的遗传,

C
自交后代 会发生 性状分离)
(4)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为 表现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为 基因
型 ,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等位基因 (例如: Dd )
(5)杂交、自交与测交
HB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叫做 杂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叫做 自交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
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让 F1 显性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过程叫做 测交 (可用来测定 F1 的基因型,
属于杂交)
四、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__显性_______性状。
W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_与亲本不同________性状为隐
性性状,子代_与亲本相同________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 代性状分离比为 3∶1⇒分离比为 3 的性状为_显________
性性状。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 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分离比为 9 的两种性状都为_
显________性性状
(2)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法(适合动物)
待测个体×_隐性纯合子________―→子代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杂合子

自
自交法(适合
合植物)
:待测
测个体自交→
→子代
结果
果分析:若后
后代无性状分
分离,则待测个体为 合子
纯合

若后
后代有性状分
分离,则待测
测个体为 杂合
合子
五、孟德尔遗传
传规律的适用
用范围和条件
1.适用范围
围:以染色体体为载体的等
等位基因的遗
遗传。等位基
基因的分离符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
律;非同源染色 色体上的非等
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定律。
2.发生时间间:减数分裂
裂。
3.真核细胞胞进行无性生
生殖时,其细
细胞核基因的
的遗传不遵循
循孟德尔的遗
遗传规律。
4.真核生物物细胞质基因
因的遗传,不
不遵循孟德尔
尔的遗传规律
律。
5.原核生物
物的细胞没有有染色体,且
且不发生减数
数分裂,其基
基因的遗传不
不遵循孟德尔的遗
规律。
传规

第二
二章 

C
第一
一节  减数分裂
裂 
一、减数分裂的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
进行有性生殖
殖的生物形成 成生殖细胞过
过程中所特有
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
减数分裂过程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而细胞连续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
数目比体细胞胞减少一半。 
HB
(注
注:体细胞主主要通过有丝 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 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
程中,染色体 一次,
新产
产生的细胞中中的染色体数 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的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
1、精 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 称睾
丸) 

 减数第一次 次分裂 
间期
期:染色体复制 制(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
合成
成)。 
前期
期:同源染色 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
W
四分
分体。 
中的非姐妹染
四分体中 染色单体之间常常
交叉
叉互换。 
中期
期:同源染色 色体成对排列 列在赤道板上(两
侧)。 

后期
期:同源染色 色体分离;非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期:细胞质分 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 次分裂(无同..同源染色体
....) 
前期
期:染色体排
排列散乱。 
中期
期:每条染色
色体的着丝粒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道板上。 
后期
期:姐妹染色
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 分别移向细胞 胞两极。 
末期
期:细胞质分分裂,每个细
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
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
2、卵 成过程:卵巢
巢 
三、精子与卵细
细胞的形成过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C
不 形 成 精巢(哺乳动物
精 物称睾 卵巢
巢 
同 部位  丸
丸) 
点 过 有
有变形期  无变
变形期 
程 
子 细 一个精原细胞
一 胞形成 4 一个
个卵原细胞形 形成 1 个
HB
胞数  个
个精子  卵细
细胞+3 个极体
体 

相同点  精
精子和卵细胞
胞中染色体数
数目都是体细胞
胞的一半 
四、
、注意: 
(1)
)同源染色体 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 相同;②一条 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 母方。一个四分体
包含
含__1__对同源
源染色体,__2___条染色单体,__2__
__个 DNA 分子 

(2)
)精原细胞和 和卵原细胞的的染色体数目 目与体细胞相 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 体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
裂的方式增殖 殖,但它们又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 生殖细胞。 
(3)
)减数分裂过 过程中染色体
体数目减半发 发生在减数第
...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 源染色体分离
.. .....并进
..
入不
不同的子细胞
.. 胞。所以减数
..... 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源染色体
....。 
W
)减数分裂过
(4) 过程中染色体
体和 DNA 的变
变化规律 

(5)
)减数分裂形 形成子细胞种
种类: 
假设设某生物的体 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
色体,则: 
它的
的精(卵)原 原细胞进行减
减数分裂可形 形成 2n 种精子
子(卵细胞); 
它的
的 1 个精原细
细胞进行减数
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它 它的 1 个卵原
原细胞进行减
减数分裂形成 1 种
卵细
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
的特点和意义
义 


特点 点:  受精作用用是精子和卵 卵细胞相互识 识别、融合成成为受精
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 部进入卵细胞 胞,尾部留在外外面,不
细胞核就和卵
久精子的细 卵细胞的细胞 胞核融合,使受受精卵中
染色体的数
数目又恢复到 到体细胞的数 数目,其中有一一半来自
精子,另一
一半来自卵细 细胞。 
    意义:减数分
意 分裂和受精作 作用对于维持 持生物前后代代体细胞
中染 染色体数目的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 和变异具有重重要的作
用。 
六、减数分裂与 与有丝分裂图图像辨析步骤: 
1、细 细胞质是否均
均等分裂:不 不均等分裂— 裂中的卵细胞
——减数分裂 胞的形成 
2、细 细胞中染色体
体数目:    若为奇数——
若 —减数第二次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 次级卵母细胞
胞、 
减数第二次
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 次分裂、 
3、细 细胞中染色体
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 丝分裂、减数数第一次分裂
裂 

C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同源染色体的的分离——减
减数第一次分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
数第二次分裂裂 
4、姐 姐妹染色单体
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 后期 
—有丝分裂后
注意 意:若细胞质 质为不均等分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 后期。
HB
第二 二节基因在染 染色体上
1、萨 萨顿假说:基
基因由染色体 体携带从亲代 代传递给下一
一代,即基因因就在染色体体上,因为基因和
染色 色体行为存在 在着明显的平平行关系。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摩 摩尔根用果蝇蝇白眼性状为 为伴 X 遗传实验证明基因 因在染色体上上,基因在染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
3、孟 孟德尔遗传规规律的现代解 解释
基因
因分离定律实
实质:在杂合
合子的细胞中
中,位于一对
对同源染色体
体上的等位基
基因,具有一定的

独立
立性;在减数
数分裂形成配
配子的过程中
中,等位基因
因会随着同源
源染色体的分
分开而分离,分别
W
进入
入两个配子中
中,独立地随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
因自由组合定
定律实质:位
位于非同源染
染色体上的非
非等位基因的
的分离或组合
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
减数分裂过程
程中,同源染
染色体上的等
等位基因彼此
此分离的同时
时,非同源染
染色体的非等位基

因自
自由组合。 

伴性遗传: 
4、伴

(1)
)①伴 X 染色
色体显性遗传
传病遗传特点
点:人群中发
发病人数女性
性大于男性,代代相传,子患

母必
必患,父患女
女必患。例如
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
等, 

②伴
伴 X 染色体隐
隐性遗传病遗
遗传特点:人群
群中发病人数
数男性大于女 代遗传现象,      交
女性,      隔代

叉遗
遗传现象,母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例如:人类
类红绿色盲、
、血友病, 

③ 伴 Y 染色体遗
遗传特点:父
父传子子传孙
孙。例如:人
人类外耳道多
多毛 
(2)
)判断遗传病
病类型 


①先判断显隐性: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再判断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以伴性遗传优先
伴 X 隐性遗传病特点:隔代遗传,患者男多于女,“女患父必患”,“母患子必患”
伴 X 显性遗传病特点:代代相传,患者女多于男,“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伴 Y 遗传病特点:所有男性患病
③除此之外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提示:鸟类(鸡鸭等)和蛾蝶类性别决定方式:雌性:ZW ,雄性:ZZ) 

第三章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C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实验过程及结果
HB
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的 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实验过程及结果
W

结论:S 型细菌的 DNA 是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及分析
与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共同的实验思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去观
察 DNA 的作用

分 组A 结 果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上清液放射性高,


35
S 噬菌体+
+未 沉淀
淀物放射性低
35
含 S 培养基
基培养 未被
被标记的噬菌
菌体侵染
被标记的大肠
肠杆

大肠杆菌 被 35
3
S 标记的大
大肠杆菌

32
32
P 噬菌体+
+未
含 P 培养基
基培养 未被
被标记的噬菌
菌体侵染 清液放射性低,
上清
被标记的大肠
肠杆

大肠杆菌 被 32
3
P 标记的大
大肠杆菌 沉淀
淀物放射性高

实验
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

3、绝
绝大多数生物
物的遗传物质 质是 DNA ,极少数的病
病毒的遗传物
物质是 RNA(
(例如:HIV、
、烟
草花
花叶病毒) 。DNA
。 是主要
要的遗传物质 质 。

第二
二节 DNA 的分子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
1、沃 克两位科学家
家提出的 DNA 的分子双螺
螺旋结构的主
主要特点: 

C
(1)
)DNA 分子两
两条链按反向
向平行方式盘
盘旋成双螺旋
旋结构。 

(2)
)DNA 分子中
中的磷酸和脱
脱氧核糖交替
替连接,排列
列在外侧,构
构成基本骨架
架;碱基对排
排列在

内侧
侧。 
HB
(3)
)两条链上的
的碱基通过氢
氢键连接成碱
碱基对,A 与 T、G 与 C 遵循碱基互补
遵 补配对原则。 
2、DDNA 结构特点

①稳
稳定性:DNA A 分子中脱氧
氧核糖与磷酸
酸交替排列的
的顺序稳定不
不变
②多
多样性:DNA A 分子中碱基
基对的排列顺
顺序千变万化
化、碱基的数
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
特异性:DNA
A 分子中每个
个 DNA 都有
有自己特定的碱
碱基对排列顺
顺序

计算
3、计
计算
算(补则等,不补则倒) 
AG
W
①在 链中 T  C 的
在两条互补链 的比例互为倒
倒数关系。
②在
在整个 DNA
A 分子中,嘌
嘌呤 碱基之和
和等于嘧啶碱
碱基之和。
AT
③整 分子中, G  C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整个 DNA 分 同

第三
三节 DNA 的复制

1、DDNA 的复制(1)概念:以 亲代 DNA 两条链为模板
两 板合成 子代 DNA
D 的过程。

(2)时
时间:DNA 分子复制是在
分 在细胞有丝分
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
间期

(3)场所:主要
要在 细胞核,其次在线粒
粒体和叶绿体

特点:边解旋
(4)特 旋边复制(55)方式:半保留复制。

(6)条
条件:模板:DNA 的两条
条链,原料:游离的四种
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量:ATP 酶
酶:解旋酶、 。
DNA 聚合酶。
2、DDNA 复制方式
式的探究

 
14
(1)用 N 标记大肠杆菌,离心后位于试管的上部,即轻带
15
(2)同位素 N 标记大肠杆菌,离心后位于试管的下部,即重带
15 14
(3)用含 N 标记的 NHCl 培养亲代大肠杆菌,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 N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
代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测定 DNA 分子复制时的密度变化,结果子一代的 DNA 分子位于离
心管的位置位于试管的中部即中带

3、DNA 复制有关计算
亲代 DNA 分子中存在某种碱基 a 个,复制 n 次,含亲代 DNA 母链的子代 DNA 有 2 个,不含亲
n n
代 DNA 母链的子代 DNA 有 2 -2 个。n 次复制需要游离的某种碱基数目(2 -1)a 个,第 n 次
n-1
复制需要的游离的某种碱基数目 2 a 个。

C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一个 DNA 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

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HB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翻译过程
  转录  翻译 
时间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所  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原核细 真核原核生物在细
胞在细胞质  胞质(核糖体),原
核生物(转录和翻译
可同时进行) 
W
原料  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 种氨基酸 
模板  DNA 中的一条链  mRNA 
条件  解旋酶、RNA 聚合_酶    tRNA(运载工具) 
ATP  ATP 
过程  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 mRNA 上的密码子和
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mRNA  tRNA_的反密码子通
过碱基互补配对将
游离氨基酸连接成
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 mRNA 上可连续
结合多个核糖体,同
时合成多条肽链 
产物  一条単链 mRNA  多肽链 
2、密码子反密码子 

密码子: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为 1 个密码子。



 
mRNA 上共有 64 个密码子,但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 个。3 个终止密码。一种氨基酸

可由多个密码子决定,但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反密码子位于 tRNA,tRNA 有 61 种,一种 tRNA 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多

个 tRNA 运载。
基因中碱基数:mRNA 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基因 、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 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
2、中心法则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①  基因与性状的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HB
基因控制性状
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五  六  章 
1、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 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 1、染色体数目变异:
W
碱基对的增添、缺 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
失和替换,而引起 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减少,以染色体组的
的基因结构的改 类型:位于非同源染色 形式成倍增加或减
变,叫做基因突变 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少;2、染色体结构
合同源染色体上非姐 变异:缺失、重复、
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倒位、易位
基因工程 工具:限制酶、
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 
发生时 _有丝分裂和减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间 第一次分裂间期 前期 裂过程都有可能发

发生的 原核、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生物体 以 DNA 为遗传物
质的病毒
导致结 产生新的基因,出 产生新的基因型,出现重 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果 现新的性状 组的性状 数目或排列顺序发

 
生改变引起性状改

能否用 不能 能
显微镜
观察到
育种 诱 优点:提高 杂交 优点:操作简便, 单 优点:后代都
的应用 变 突变率,在 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优 倍 是纯合子,明
及优、 育 较短时间 良性状集中在一 体 显缩短育种年
确点 种 内获得更 起,表现杂种优 育 限
多的优良 势 种
变异  缺点:育种周期 缺点:但技术
长 较复杂。
缺点:有利 基因 优点:克服远缘 多 优点:器官较
变异少,需 工程 杂交不亲和障碍  倍 大,营养物质

C
要大量实 育种 体 含量高
验材料 缺点:技术复杂, 育 缺点:但结实
有可能出现生态 种 率低,成熟迟。
危机 
与生物
HB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进化的
关系

2、染色体变异细节考点
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
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三倍体、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单倍体植株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三倍体无籽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紊乱,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产
W
生生殖细胞,无法形成种子。
3、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原理:秋水仙素和低温的作用: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
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时期:有丝分裂前期
步骤:低温处理→ 固定(卡诺氏液)→ 冲洗(95%的酒精)→ 制作装片(解离 漂洗 染
色 制片)
三倍体无籽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紊乱,无法形成配子,不能产
生种子。
4、人类遗传病分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监测和
预防手段有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第六章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_
③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10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2、拉马克理论的观点:__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_________________
3、达尔文理论的观点:__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
4、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A=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 的基因型频率
②种群中自交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③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种群随机交配,子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
由亲代基因型频率计算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例如:亲代 AA=30% Aa=40% aa=30%,求子代基因型频率

C
计算:亲代产生配子 A%=30%+1/2*40%=50% a%=50%
 

 
HB
W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