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2

刘仲敬入门十讲•第四讲┃苏联共产国际与红色中国(全)

远东近代史三讲(下)
(2015 年 10 月 31 日上海讲座)
【内部完美版】大棋局:“老大哥在看着你”(八---一五)

2015-11-29 刘仲敬

(八)左右互搏

他创造了一个极左和极右的集合体。表面上看,他是以社

会党极左派的身份出现,但他完全接受了右翼军国主义者的组

织方式。这一点才是他取得胜利的秘诀。

· 接上期 ·

我们首先要考虑到,通常所谓的共产主义扩张是从苏联建

立开始的。苏联建立以前和苏联建立以后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

么关系,这是一个很成问题的事情。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仅考虑
理论,也不能仅仅考虑后来发生的事实,因为理论和实际形势

之间的差别到底是谁约束了谁,是需要看许多变数的。

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共产主义代表的是一个比当时常见的

激进主义更左的派别,他对于组织形态的反感是异常彻底的。

这一点你从马克思本人在论巴黎公社、论官僚国家之类的逻辑

上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的情况是自由主义是愿意在一定程度

上接受国家组织,而共产主义是坚决不肯接受任何国家组织的。

他采取的政策是一个更乌托邦、更积极的政策,他要求的是一

种具有中古风格的行会之间结合的一种自治组织。这种自治组

织其实在中世纪结束以后没有多少可行性。但是由于共产主义

在马克思时代所抢占的生态位,它本身就是一个打算当永久反

对党的生态位,所以是不是可行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重要的

是他在激进派内部的生态位中怎样才能抢到最大的空间。因为

这些激进派党派在当时的形势下是任何人都没有当权的可能性

的,他们也不打算当权,对于他们来说,在本来就不可能当权

的各种势力中间,以表面上比较激进的言辞抢占一个话语权的

优势反倒显得比较重要一些。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十九世纪的政治逻辑。国会

政治从本质上讲是从哪儿来的?是封建主义的一个自然延伸。

封建主义的实质就是各等级共治,国王作为贵族的领袖,贵族

负责提供军事义务,然后市民阶级负责出钱,既不能动武又不
能出钱那些人根本就是不算在内的。所以十九世纪的议会政治

确实是资产阶级的,也就是说它是有产阶级产生的议会和掌握

武装力量的贵族共同治理国家。双方之间在如何分配权力上有

许多细节上的差别,但是很明显,在当时,既不负责当兵又不

负责纳税的无产阶级是不在共同体之内的。在这个背景之下,

你才能理解早期共产主义那些所谓无产者没有祖国那是一种什

么样的概念,或者说马克思为什么根本上采取退出一切政治体

制、要求砸烂一切国家组织那种激进立场。十九世纪后期发生

的变化是,普选制逐渐推行,因此它对社会党形成了一个生态

性的压力。在普选制实行以后,工人阶级变得有可能在议会中

占有一定席位了,在这个背景下才产生了第二国际所谓修正主

义和极端派之间的斗争。一直到一战前夜,可以说是,第二国

际还没有正式分裂,但是它内部已经存在着激进派和议会派之

间的一定的张力。这个张力在列宁夺取政权以后就变得非常明

显。
1910 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国际第八次会议,修正主义进一步发展

列宁本人是一个有趣的典型,后来他指责托洛茨基(1879-

1940,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指挥者、苏联红军缔

造者以及第四国际精神领袖。他带领布尔什维克赢得了 1918-

1923 年的俄国内战,并成为这一胜利的精神象征。列宁死后他

被排挤出苏共领导核心,后流亡海外,1940 年被斯大林派人刺

杀于墨西哥)和布哈林(1888-1938,苏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

一,列宁评价他是党内少有的理论家。曾协助斯大林将托洛茨

基开除出党,后与斯大林发生矛盾,被逐出中央政治局。大清

洗中被处死)那些人不懂辩证法,实际上你考察他的意思,他

所谓不懂辩证法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是,他在革命以前、革命

期间以及革命以后的立场有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主要原

因就是,他在最初时刻是按照他永远不能执政而且永远没有希
望执政那种逻辑来行事的,那时候他采取的立场基本上是极力

反对社会革命党的。但是等到机会窗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突然出现的时候,他断然地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把

对方的纲领纳入到自己的纲领内部,为了自圆其说,他就说那

些不能理解他的纲领的人是不懂辩证法。因为辩证法是一个万

能的筐,它可以解释一切表面上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东西。

列宁是这样一种人,他在某一方面是像马克思的,马克思

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他表面上对普鲁士国家是深恶痛绝

的,但是暗地里,在海外,他按捺不住对普鲁士强权的崇拜,

而对斯拉夫人和拉丁人充满鄙视。因为马克思本人终生没有执

政,所以这一点对马克思正确不正确不是太重要。但它对列宁

是正确的。列宁对于德国人,特别是德国人在一战时期发明的

那种动员体系,是表面谴责,暗中极端崇拜的。一战以前社会

主义的普遍倾向是,他们是反对国家组织的,尤其反对国家和

资本家生产集团的协调,这种协调在他们来看是一种更加危险

的组合。而无产阶级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去组织化,是反对和打

烂这种协调的。而俄国本身呢,在一战时期实际上也形成了这

样的协调组织。当时负责干这种协调活动的主要是十月党人,

十月党人在斯托雷平(1862-1911,尼古拉二世的内阁总理大臣,

以镇压革命势力和实行保护富农的土地改革而著称。曾于

1906、1907 年两度解散杜马(Duma),并将选举权提高,限制
于富人及贵族之中)时代基本上是一个工业家和企业家的组织。

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不完全是损失,同时也是个机会。因为沙皇

的整个国家机器是比较原始的,无法胜任大规模战争和组织,

而军事物资的生产、销售和分配,要把它们搞成一个协调体系,

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办到的,而没有企业家和工会的通力合作,

也是难以办到的。
列宁手书《俄国社会民主之农业计划》

可以说,俄国的所谓的战时工业委员会,在很多方面都预

示了后来的布尔什维克体制,它代表着政府、工业家和工会的

垄断性的合作,双方按照指标分配的方法瓜分市场,实际上是

牺牲了比较分散的农民的利益。它的做法是这样的:工业家的
委员会,实际上它垄断了政府的军事订货,按照政府的军事规

划来确定它的生产,然后再根据它的生产配额跟各大工会合作。

工会实际上拥有了招工和劳动的垄断权,拥有了控制工资的垄

断权,而企业家则拥有了控制物资的垄断权。在这两种垄断权

之下,政府和军事机关实际上已经不能摆脱它了。在这个垄断

之下,最大的牺牲者就是农民。因为农民失去了过去那种按照

自由定价来购买工业品和出卖粮食的权力,现在以爱国主义的

名义,他们必须按照军事工业委员会确定的价格,以不利于农

民、而有利于工业生产者的价格来出售农作物和收买工业品。

这个体制,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比较缓和版的斯大林体

制的预演,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比较粗糙版的鲁登道夫(埃里

希•鲁登道夫,1865-1937,德国将军,“总体战”理论的提出

者。1916 年凡尔登之役后,德皇为了在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

攻,委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他们企

图孤注一掷,动员大后方全部力量实施总体战。战败后鲁登道

夫逃往瑞典)体制的一种模仿。因为德国人搞战时工业是效率

最高或者说是磨合最好的,德国人对此非常感到自豪,觉得德

国是组织国家的先驱者,因为德国人的组织性比其他国家都要

先进得多,所以注定应该发挥领导世界的作用。在他们看来,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组织性就很差,因此他们并不掌握未来。德

国发动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利益冲突,目的还是要
把中欧这种先进的经济模式普及到全世界。而在协约国看来,

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对自由的威胁,协约国也不一定是为利益而

战,他们也就是要为了保卫传统自由,不能让这种邪恶的危险

新体制蔓延出去。

在当时,大家都认为社会民主党或者是任何社会主义者在

政治光谱上是比自由派更左的一派,因此,它本来是会比自由

派更加积极地反对这种组织国家的模式的。列宁的意义是什么

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创造了一个极左和极右的集合体。表

面上看,他是以社会党极左派的身份出现,但他完全接受了右

翼军国主义者的组织方式,把这些为战争机器而组织起来的军

事工业生产的配额移植到苏联体制内部。这一点才是他取得胜

利的秘诀。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他实际上要欺骗他的主要选民,

因为他所要建立的这个体制恰好是十九世纪工人运动和所有左

派势力最深恶痛绝、非反对不可的东西。这种东西最大限度地

限制了工人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超经济剥削,但是它能

在短时期内把巨大的力量送到前线去。
列宁、托洛茨基和布尔什维克士兵在一起,彼得格勒,1921 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他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两类。在这

方面,后来无论是苏联御用史学家的解释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的

解释,都没有把列宁的两种类型的做法区分开来。一种类型的

做法是作为煽动家的列宁,他的目的是破坏性的,为了破坏敌

人的势力所采取的做法。比如像布尔什维克那种士兵委员会,

破坏前线的军事纪律,以煽动逃兵为目的,破坏旧军队的统一

武力,然后在军事工业委员会内部进行怠工活动,诸如此类的

做法。另一部分呢,则是为了建立他自己的体制。如果把这两

部分政策都混在一起就会造成一种非常矛盾和非常滑稽的现象:

因为一方面,破坏敌人方面那种比较温和的管制手段;另一方
面,他在自己的体制内部建立一个比他反对的那些东西更加尖

刻和彻底的统治模式。

例如,他在临时政府军队里公开宣布逃兵无罪,士兵有权

力枪杀军官的;但是在他自己新成立的布尔什维克军队和赤卫

队中间,又要求毫不犹豫地恢复军事法庭和死刑判决,对任何

怠工者立刻执行死刑。在企业家和十月党人的军事工业委员会

中,布尔什维克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工人中间的少数派,尽可能

地破坏工人多数派掌握的工会,使劳动配额没有办法正常展开;

而在他自己掌握的政权范围内,他实行全面的物资管制,只给

服从分配的工人发香烟和面包,对于不服从分配的工人要毫不

犹豫地作为怠工者而枪毙。

在他执政的最初一两个月内,跟着他走的那些人,主力是

逃兵和怠工者。这些人支持他的主要动机就是因为克伦斯基

(1881-1970,二月革命后担任过临时政府总理,但很快被布尔

什维克发起的十月革命推翻)政府和立宪民主党(1905 年成立

的俄国政党。该党由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地方自治

局人士所组成,主张在俄国成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政治由

议会主导,配以成年男子普选权和部长责任制。在 1917 年俄国

二月革命之后该党一度成为支持临时政府的主要政党。但该党

主张继续战争,很快失去支持,临时政府垮台后,该党被苏维

埃政府查禁),不肯直接退出战争,不肯直接解除前线士兵的
负担。而列宁呢,答应把什么东西都给他们。但是列宁一旦掌

握了政权以后,马上就开始在内战中实行比以前克伦斯基在外

战中形成的更刻薄的动员措施。于是最先支持他的势力,包括

在十月革命时攻打冬宫的那批水兵,也首先发动叛乱,以共产

主义与自由的口号来反对他。这一点其实就是列宁主义那种极

左和极右相结合的性质的体现。我们可以说,很难说列宁在自

己心目中到底哪一个是目的,哪一个是手段。但他反正是依靠

比自由派更左的那些极端派势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摧垮了克

伦斯基政府,然后用他真正管用的那套极右的手段来实现军事

动员和物资分配。

见证诸多俄国历史事件的阿芙乐尔号
可以说,布尔什维克的基本的干部队伍,不是在十月革命

的时候产生出来的,而是在后来的三年内战中产生出来的(十

月革命成后,布尔什维克夺取了中央政府和少数大城市,但全

国遍布着反对他们的势力,尤其是拥有法统的高尔察克临时政

府还存在。布尔什维克通过三年内战才基本控制全国)。他们

在性质上和出身上有很大区别。十月革命当时和之前的布尔什

维克是一个很小的党派,全党党员充其量也就有几万人。这些

党员大部分是国际主义者,绝大部分成员是俄罗斯帝国的各少

数民族,尤其是犹太人和高加索人。他们活动的范围遍及全世

界,在俄国国内的时间反倒是很少,跟俄国社会的接触很少。

通过内战时期,红军数量扩大到几百万,干部队伍也扩大到上

万人。这些队伍中间,大部分人员都是在俄罗斯国内新招募、

通过临时的列宁主义训练产生出来的新型干部。这些干部没有

见过国外,也不像老一辈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一样,把在各国

之间游走、发动恐怖活动当作自己的主要工作。他们的工作跟

鲁登道夫的军官和企业家非常相似,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经营和

管理物资的分配。这个物资分配后来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强有力

的力量,足以约束全社会的行为。但就当时而言,没有人能够

真正预测到这个组织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列宁临死之前对他自

己新产生出来的这个组织结构也缺乏明确掌握的能力。
他临死的时候,布尔什维克的整个体制分成了彼此之间不

大衔接的几块:一块是托洛茨基本人统治的红军和情报部门,

一块是季诺维也夫①统治的共产国际和世界各国的革命分子,

一块是布哈林和李可夫②统治的一些经济管理的官僚,一块是

斯大林统治的党务工作者。按照当时人的观点来看,托洛茨基

好像是最出风头的,他号称是红军之父,军队和情报系统又好

像是最强大的力量,而斯大林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最不显眼

的角色。党务工作在革命以前是没有多少人看重的,一般来说

就是那种最笨的、最没有创造力、也最不受人重视的人,才去

干这种比较机械性的差事。总书记这个词后来变得非常重要,

但在当时的话,他确确实实就是书记的头儿,书记跟抄写员之

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干这种活的人一般是没有什么政策上

的决定权的。而斯大林在革命以前和革命期间,他发挥的作用

给人的印象也就是这样,好像他是一个不大有政策决定权,自

己在政策方面也没什么主意的人,有主意的人始终是另一批人。

但是大家没有注意到,他掌握的系统塑造了后来苏联体系的一

个关键:他制造了干部党,他掌握了干部培训和人事分配这一

个重要的权力。这个权力在列宁在世的时候大家还不是很重视,

但是在后来就变成了党的核心。最后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军队、

情报系统还是世界革命系统都斗不过他。
1、1883-1936,苏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

任主席。列宁病重期间,他与加米涅夫、斯大林被称为“三驾

马车”,实际负责党的日常工作。列宁病死后,他们将托洛茨

基逐出中央。后来因为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他与加米涅夫

一起联络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在 1926 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

1934 年斯大林发动大清洗,季诺维也夫被指为“托洛茨基-季

诺维也夫反党联盟”的首脑之一而遭逮捕拷问,审判之后被立

即枪决。

2、1881-1938,苏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内政

人民委员,1930 年被解除职务。1931 年改任交通人民委员。

在 1936 年肃反运动中被撤职,1937 年被开除党籍。1938 年 3

月 13 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根据伪造的材料,以“参与

托洛茨基的恐怖、间谍和破坏活动”的罪名,判处李可夫、布

哈林等以极刑。
1923 年的托洛茨基(中央戴眼镜者)

列宁死后,最先出现的状况是,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布

哈林这些人联合起来围剿托洛茨基。主要就是因为大家觉得托

洛茨基的风头最盛,对别人的危险更大。但这种围剿,在国际

政治上有很强的附带后果。因为列宁还在世的时候,本身并没

有打算把十月革命作为一个长期现象,在他的想法中,俄罗斯

这个落后国家,只是起革命导火索的作用。一旦导火索燃烧起

来,革命蔓延到全世界,革命的中心最终是要离开俄罗斯的。

因为俄罗斯尽管是世界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但是世界革命最

终是要燃烧到整个资产阶级世界,最终的活动中心还是要到资

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在他心目中应该是到德国,因为德国毕竟

是组织性最先进的地方,共产国际的工作语言也是德语而不是

俄国。
1924 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李可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的合影

但是二十年代初的欧洲革命相继失败以后,这条路渐渐地

走不通了。对于他来说,通向东方的这条路线,针对中国、针

对爪哇、针对穆斯林世界这条发展路线,基本上是一个退而求

其次,一种相当于两万五千里的一个绕道攻击,仅仅是一种权

宜之计。但是权宜之计也使他的干部队伍有了一个转移的机会。

像他在一战以后派到远东的这些干部,马林这些人,他们最初,

绝大多数是欧洲人,他们在东方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

欧洲人对土著人的优势。因为他们毕竟是欧洲人,在欧洲人统

治的远东,土著人是不大能够分清楚他们到底是欧洲体系的维

护者呢还是反对者,这个最初的身份对他们的隐蔽和发展带来

了很大的帮助。
二十年代初期,在托洛茨基集团、斯大林集团、季诺维也

夫集团和布哈林集团基本上还在维持共治局面的时候,他们的

干部队伍可以说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而这种分化是对

应于相应的革命策略的,因为各人对列宁的革命策略都是有不

同的解释的。像季诺维也夫,对他来说,共产国际是他最根本

的势力范围。他在苏联内部的权力基础在圣彼得堡或者说列宁

格勒,那是俄罗斯最欧化的地方。季诺维也夫的核心干部是他

面对欧洲的窗口,他的主要经营是通过共产国际向欧洲乃至于

全世界各地输出革命。他的集团相对而言是苏联集团中国际化

色彩最浓的,包含了最大范围的非俄罗斯人。托洛茨基的集团

主要是军队和军事情报人员。军事情报人员和共产国际输出革

命的人员,风格上是有重合,但是也有一定的差异:季诺维也

夫那些人员,较多地继承了战前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基本传

统,他们从事公开性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的机会比较多;而军事

情报人员呢,是人数比较少而比较精干,打入政府内部的情况

比较多。
▋列宁逝世后的 1925 年中国各军阀势力图(满洲与华北张作霖、山西阎锡山、
西北与中原冯玉祥、华东直系孙传芳、华中直系吴佩孚、四川直系诸势力、广
东国民党军、广西桂系、云南滇系)

rrr 而红军本身和托洛茨基这个集团,他们的政策倾向是更加

极端的,配合托洛茨基那种在全世界同时实行世界革命的倾向。
托洛茨基的理论基础大致上就是,他认为,在十月革命前夜,

在大多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都不赞同在十月革命当时发动突然

袭击的情况下,他是极少数愿意配合列宁的人。他认为只有他

懂得列宁的心意,他认为十月革命成功的秘诀就是在于大胆的

冒险,冒险活动本身就能够创造历史。而列宁跟其他社会主义

者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其他社会主义者不敢冒险或者是不能

冒险的情况下,列宁能够果断地冒险,在别人认为他不能成功

或者没有成功条件的情况下,他可以通过革命本身,反过来创

造成功条件。所以在他看来,在苏联成立以后,形势没有改变,

他仍然可以通过冒险行动尽可能地去创造革命能够产生的形势。

所以托洛茨基系统的人,包括著名的越飞①,他实行的政策,

都要比其他人要激进得多。像越飞后来在自杀以前写给托洛茨

基的信就很能说明问题。他后来自杀实际上是因为托洛茨基失

势以后,他觉得他自己在远东长期经营的成果已经是荡然无存

了,才产生这样的结果。

1、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1883-1927,1908 年至 1912

年于维也纳学习医学,同时与托洛茨基一同编辑《真理报》。

1912 年回俄国,被捕并流放至西伯利亚。1917 年二月革命后被

选为中央委员,与托洛茨基合编《前进报》,协助托洛茨基领

导红军工作。十月革命后成为副外交人民委员,协助托洛茨基

对德国谈判。1923 年 1 月与孙文发布《孙文越飞宣言》。1927
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同年 11 月 16 日,越飞在莫斯科的医院

内自杀。

而斯大林呢,他自己的主要支持力量,是在内战时期成长

起来的那些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者。从这些人的角度来看,他

们从小就没有离开过俄国,整个工作范围也没有离开俄国,他

们的整个世界就只有俄罗斯本身,他们对海外不熟悉,而且也

掌握不了海外的形势,他们出于自己的部门利益的偏见,自然

而然地倾向于后来斯大林提出来的那种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但

我们要注意,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话不是斯大林二十年代首先

提出来的。斯大林在二十年代的做法实际上是不抵触任何政策,

只让别人去掐,他自己作为一个干活的人,继续当一个不大显

眼的角色。等到三十年代以后,他的敌人已经严重削弱,有些

人已经完全灭亡以后,他才开始感觉到自己有制造理论的必要,

然后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件事情当作他个人的理论创设拿出

来推广。但实际上呢,就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与其说是

他创造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种理论,不如说是在一国建设社

会主义这条路径成为现实以后,他要把现实的情况变成他自己

个人的功劳,把这种功劳放在他自己的头上,同时弥补他缺乏

理论家名声的缺陷,才制造出这种理论来的。布哈林的特点就

是,他是列宁宠爱的理论家,在列宁临死之前,从事新经济政

策的时候,他是主管这些政策理论创设的人。在二十年代末期
的时候,他还没有收手,正想把自己的理论搞到底,所以当时

他跟斯大林的关系是比较接近的。

二十年代后期远东革命开始的时候,苏联内部的权力平衡

还没有完全打破。所以最初在越飞和孙中山、吴佩孚之间打交

道①,以及国民革命最初开始的时候,苏联本身的政策还处在

混沌状态。而苏联内部的权力演变,和远东革命的成败之间,

又有各式各样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某一部分的革命成

功了,那么大家都会说,这是我的路线胜利的证明;而某一部

分失败了以后,大家都会说这是你的路线失败的结果。用这样

的东西作为政治武器,在苏联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产生一定的影

响。

1、1922 年 7 月,越飞被任为驻华全权代表。1922 年 8 月,越

飞到北京后,与北京政府谈判,对手为新任外交总长顾维钧。

越飞想先达成建交目的,顾维钧要求苏联红军先从外蒙撤退,

谈判未果。越飞又联系驻军洛阳、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吴佩孚

将军,希望建立合作关系,但是吴佩孚拒绝了游说,甚至扬言

说要组织一支精锐部队收复外蒙。于是越飞将目标转向孙文。

与孙中山会面后,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孙文同意苏军

留驻外蒙,并维持中东路现状,苏联则表示愿意资助国民党。
但是真正和实质上的路线差异也是有的。托洛茨基掌握了

列宁那种简单化、突然袭击的思想方法。对于他来说,远东的

形势很清楚,苏联将来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苏联最重要的事

情就是,为即将来临的在远东和英日帝国主义的决斗做出适当

的安排,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打击目标移动到东三省上

面来。军事情报局采取的政策是鲁莽的、坚定的,以消灭日本

和张作霖集团之间的联盟为基础。越飞在跟孙中山谈判的时候,

他最重点的游说就是想要把一切有可能反对张作霖的势力都团

结起来反对张作霖,绝对不能理解为什么孙中山要和张作霖发

展一种远交近攻的密切关系(为了共同对付直系,孙和奉系当

时形成了结盟关系)。无论南方孙中山集团的反应是怎样的,

托洛茨基和红军集团是把满蒙边境,尤其是外蒙古当作自己的

禁脔,因为这些地方基本上是远东红军直接控制的地方,他们

一直在对即将爆发的这场未来的假想的远东战争做准备。对于

他们来说,冯玉祥和郭松龄(1883-1925,奉系干将,1925 年与

冯玉祥勾结反戈,战败被杀)肯定比南方的国民党人更重要一

些。
《孙文越飞宣言》

而南方的国民党人,上海和广州这一方面,按照苏联人的

认知图景来说,它基本上是一个英帝国主义控制地区。他们对

国民党本身性质把握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对印度和爪哇(爪哇

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

首都雅加达则位于爪哇西北)搞工人运动的经验(马林就有在

印尼创建共产党的经验)反倒是把握得很清楚。照他们来看,

广州和上海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城市,这些殖民城市

应该是采取类似于爪哇、类似于巴达维亚(即雅加达)和加尔

各答(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这样的类似经验,尽可能地把帝

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产业工人组织起来,以工人运动为

基础,在城市里面展开工作。他们认为,国民党这样的机构应

该是发挥像是爪哇穆斯林联盟①这样的作用,主要是当一个白
手套,用它的合法地位来掩盖工人运动的展开。实际上苏兆征

②的省港大罢工(1925 年 6 月至 1926 年 10 月在香港和广州发

生的大规模、长时间大罢工。数以十万计的工人在国民党(背

后是苏联)的支持和组织下离开香港的工作岗位。国民党政府

还封锁香港交通运输)这些活动,基本上就是国民党和苏联相

互配合,推行以城市为中心,以反对英帝国主义为主要目的的

城市战略的产物。

1、即印尼伊斯兰联盟。该联盟起初是较为温和的穆斯林组织。

一战期间,发展为群众性的反殖民主义组织,1916 年会员人数

达 30 万左右,被列宁称为“土著人的民族协会”。1917 年第二

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反对“可恶的资本主义”。由于一些著

名革命者的参与和驱动,1921 年 3 月第五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殖民压迫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结果,必须以工农力量反对资本主

义。同年 10 月,在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由于右翼势力的努力,

会议通过“会员不准跨党”的决议,印尼革命者退出联盟,使

其力量大为削弱。1927 年联盟决定对殖民当局实行不合作的政

策。1942 年日军占领印尼,联盟被迫停止活动。

2、1885-1929,1908 年加入同盟会,1922 年参与领导香港海员

大罢工,1925 年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共。1927 年

春,代表中共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劳工部部
长。7 月,在分共前夕退出武汉国民政府。12 月广州起义,苏

兆征虽不在广州,仍当选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的主席。

苏联对靠近苏联边境的满蒙,东北亚这个区域,和南部靠

近东南亚的上海广州这个区域,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政策,而

且是用两个不同系统的人经办的:靠近苏联边境的这个部分,

包括中亚穆斯林的地区和张作霖、冯玉祥的地区,起主要作用

的是托洛茨基军事情报系统的人,越飞和加拉罕①在这些地区

有特别强大的发言权;而在南方呢,起作用的就是共产国际系

统的那部分人,共产国际系统的那部分人往往是欧洲的工人运

动专家,他们跟国民党的关系还处在一种摸索的状态。

1、加拉罕 1889-1937,亚美尼亚人,十月革命后先后担任革命

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外交人民委员,参加布列斯特和谈。1918-

1920 任苏俄外交事务全权代表。1919 年 7 月、1920 年 9 月、

1923 年 9 月三次代表苏俄政府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

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实际上并未兑现)。中苏建交后,

出任苏联首任驻华大使。(李大钊作为他的下线,在冯玉祥等

人与苏联之间牵线搭桥)1926 年,因中东路问题,张作霖表示

不再承认他的大使身份,他撤离中国。1937 年在大清洗中被逮

捕处死。

· 未完待续 ·
(九)一嘴狗毛 

1927 年和 1928 年的损失是 1923 年和 1924 年欧洲革命失败

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损失,它是列宁时代那种具有国际恐怖主义

性质的老布尔什维克组织遭受的一次严重打击。

· 接上期 ·

国民党人,特别是蒋介石,非常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以后,

向内地发展,占领内地的大批省份,至少是打到长江流域去。

而苏联本身的代表对这些不大感兴趣,他们认为在靠近沿海地

区的大城市,以反英为目的去发动运动是更符合革命宗旨的行

动。到那些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去,那些地方既远离苏

联边境,又远离帝国主义所在的地方,是偏离了主要矛盾。所

以北伐这件事情,从苏联在南方这一系的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

看,其实是苏联的失败和蒋介石的胜利。

但在北方,出现的情况完全不同。如果说苏联在南方的政

策基本上是反战的话,它在东北和内蒙的政策却是非常好战的。

它迫切希望通过各式各样的行动来推翻张作霖,打掉日本在东

北这个重要的堡垒。李大钊和加拉罕在北方的主要经营就是尽

可能地分化吴佩孚和张作霖的部队,在中间扶植起自己的代理
人来,尽可能地推翻张作霖政府。后来的郭松龄兵变就是他们

这种招募活动的结果。西北军大体上来讲实现了苏联方面的目

的,像张克侠(1900-1984,1923 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加入西北军。1924 年加入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1925 年再度加

入西北军,与冯玉祥结成连襟。1927 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

大学,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由周恩来直接领导,长

期从事地下情报活动。卢沟桥事变前积极制造摩擦。1948 年晋

升陆军中将,淮海战役中策动五十九军两个师、七十七军一个

半师投共,严重打乱了国军部署)这些人,都是在二十年代初

的时候,就已经经过苏联的手进入了西北军。

奉系叛军领袖郭松龄像

按照他们原来的规划,郭松龄兵变本来应该是一个极好的

机会,等郭松龄推翻了张作霖以后,利用张学良做傀儡,把东

北军改组为东北国民军,跟冯玉祥实现联盟,然后,冯玉祥的

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就可以发挥第二个外蒙古的作用,

使苏联的安全得到永久性的保障。托洛茨基集团在推行这个政

策的时候,是非常冒进的。在郭松龄接近沈阳又突然遭到挫败

的时候,加拉罕竭力主张,苏联在这个紧急关头上不应该犹豫,

应该马上派出红军越过边境介入满洲的战争,因为毕竟张作霖
集团已经取得了日本的间接援助,如果苏联在这个时候不插手

的话,听任郭松龄毁灭的话,那么过去连续几年的经营都要付

诸东流了。①

1、1925 年 11 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反奉,率七万大军攻占山

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

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遭到日本

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

堡的弹药库被烧,郭军一败涂地。郭松龄化装逃走,不久被捉

住处决。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因为列宁已死,苏联的领袖层中

已经没有有一言九鼎的威望的人了,这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

内部的权力斗争了。在这个关头上,托洛茨基暴露出自己得罪

人太多而非常孤立的特点。在列宁去世后的最初两三年,他说

话还有人听;但是在郭松龄兵变发生的当时,三驾马车(季诺

维也夫、斯大林、加米涅夫)已经把他大大架空了。事变发生

以后,他只能够拼命讽刺三驾马车发挥了热月党人的作用(法

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采取的一系列恐怖措施引起了普遍恐慌,

最终国民公会通过了逮捕罗伯斯庇尔的决议,将其送上断头台。

这次政变发生在共和 2 年热月 9 日(1794 年 7 月 27 日),故

名),错过了革命的大好机会,但是无能为力。官僚系统的拖
延政策发挥了作用。加拉罕拼命催促他们赶紧派兵,但是苏联

犹豫了很久,始终没有派兵。在他们犹豫的这个关头,郭松龄

已经兵败身死。冯玉祥通过他跟郭松龄的关系在奉军内部安插

的第一批暗哨,经过这次事变以后,基本上被张作霖铲平了。

被处决后的郭松龄夫妇

实际上这次事变对于苏联领导层内部的影响,比后来的四

一二政变还要大。因为对它来说,满蒙这个边界地区,实际上

比上海、南京或者是广州都要重要得多,这是直接关系到苏联

本身安全的地区。郭松龄的失败给他们留下的心理阴影非常之

大,此后,可以说苏联领导层始终是把张作霖当成是远东革命

势力的主要障碍物的,在欧洲能够跟他分享同样资格的人只有

西班牙的弗朗哥。列宁主义者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们比较尊

重能够让他们吃亏的人,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但是对于托洛茨基和他的同僚来说,这件事情发生以后,

最迫切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呢?是要利用这件事情,第一,对今

后的革命事业进行调整;第二,就是把责任该归谁的问题首先

讨论清楚。对托洛茨基来说,这一点很明显,就是验证了他在

三驾马车排斥他的时候就已经预见过的事情。他认为只有他才

真正代表了革命的精神,三驾马车对他的排斥,从阶级性质上
讲,那是混入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特别是农民分子占了上

风的表现。

他分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原先那些国际恐怖

分子组成的老布尔什维克党,在内战时期被严重地稀释了。由

于内战时期官僚系统的极度膨胀,布尔什维克党内以速成的方

式吸收了大批原先是出身农民的新党员。这些党员在他看来,

照马克思的理论,农民是天生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这些新的党

员,满脑子都是落后的农民思想,混进了党内以后,也使布尔

什维克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他看来,像斯

大林这样没有远见、而有野心的庸人,本质上讲,不是他个人

的性格问题或者才能问题,根本上讲他这种态度就是农民或小

资产阶级缺乏政治远见的一种体现。斯大林是热月现象的代表,

因为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来说,热月政变和后来拿破仑专

政,就代表着法国革命以后,得到财产的那些小有产者的阶级

利益,他们从内部篡夺了革命,使革命转入反动,他认为斯大

林发挥的就是这个作用。为了使革命恢复活力,唯一的办法就

是什么呢?摆脱落后的俄罗斯的环境。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唯

物主义者,所以他很有理由地说,只要布尔什维克党继续留在

以农民为主的俄罗斯,那么不可避免的,他就慢慢要受落后的

农民的意识形态的侵蚀,渐渐地通过热月现象而堕落。在他看

来,他本人的失势和斯大林这种毫无才能的人的崛起,本身就
反映了农民从内部篡夺布尔什维克的过程。你要是相信马克思

主义的话,你就会看出他这套逻辑是严丝合缝,基本上是无懈

可击的。

托洛茨基

而斯大林的反应,其实全是从现实政治角度来讲的,也就

是说,现在革命不适宜啦,欧洲革命失败啦,力量对比不利啦,

都是现实政治的理由。而托洛茨基主义实际上是接近于列宁主

义的。当然这种东西落实到现实中,那就要出现极端冒险的手

段了。苏联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它能不能够承受起在远东跟日

本直接打一场战争的冒险,这是很难说的事情。后来,斯大林

在三十年代完全掌握权力以后,他倒打一耙,把托洛茨基这些

行为解释为,托洛茨基其实是一个对革命怀有不轨之心的危险

分子,因为苏联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唯一希望,而他拿国际无产

阶级的唯一希望来冒险,实际上是体现了他不忠于列宁,从内

部破坏列宁成果的一种企图。

但实际上,当时在远东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苏联系统

内部不太稳定的缘故,它所武装起来的各路人马彼此之间协调

和配合不太好。像李大钊,因为李大钊在早年是北洋系统内部

的人(早年的李大钊是铁杆的袁世凯党羽和段祺瑞党羽,对镇
压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非常积极,引进和鼓吹国家主义),后

半生虽然替苏联牵针引线,但他在早年形成的很多政治习惯轻

易改不了。他的主要路数是北洋时代各军阀之间的政治测试那

种路数,他牵线搭桥,在直系和奉系的各个旧将领之间跑来跑

去,挖出一部分将领来,通过他倒戈。越飞和加拉罕呢,另外

还有一条路线,就是通过东北的俄国侨民,中东路的工作人员,

以及东正教的人员中间,从他们中间安插一部分军事情报局的

间谍,然后以他们为核心,通过在东北铁路的打工者和在俄罗

斯远东地区的打工者发展另一套群众运动的体系。这两套体系

之间协调得不太好,群众运动的那套体系很轻易地暴露了,给

张作霖提供借口,然后在清洗和折腾的过程中间,把李大钊那

套隐藏得比较深的上层体系也暴露出来了,造成了很严重的损

失②。

2、1926 年 3 月底,李大钊和国共两党的北方领导机关迁入东交

民巷苏联使馆西院兵营。1926 年夏,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张

作霖正式向苏方提出,驻华大使加拉罕“完全超越了大使本身

应具备的职权范围及国际法所公认的基本准则,因此不再承认

加拉罕苏联驻华全权代表的身份”。加拉罕离华返苏。苏联使

馆成了一个留守处。1927 年 3 月,张作霖和各国使团接洽,要

求允许北京政府军警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进行搜查,因为“俄

国人正在滥用使馆区的庇护,组织叛乱”。4 月 4 日,公使团首
领、荷兰驻华公使欧登科召开秘密会议,各国同意了张作霖的

要求。4 月 6 日,张作霖派军警对苏联驻华使馆、远东银行和中

东路办事处进行了 9 个小时的搜捕,逮捕了藏匿其中的李大钊

等 60 余名中国人以及 15 名苏联人,截获了一大批来不及焚毁

的秘密文件以及枪支弹药和旗帜印信。4 月 18 日,北京警察厅

公布了根据这些文件,由精通俄语的察哈尔外交特派员张国忱

编译的《苏联阴谋文证》。

处死李大钊的刑架

在东北损失严重的同时,华南的情况反倒显得比较顺利。

在廖仲恺死后的大清洗当中,蒋介石和汪精卫迅速地打垮胡汉

民(1879-1936,国民党元老,孙文死后国民党内资历最老的领

导人)和许崇智(1887-1965,长期追随孙文,粤军主将之一,

为孙文击败陈炯明主力。在审理廖案过程中,胡汉民、许崇智

均被列为重要嫌疑人而被夺权)等老派,模仿列宁死后那种方

式,对孙文搞了造神运动,对国民党内实行整顿③。对于苏联

来说,它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它

本来寄予了最大希望、花钱花得最多的满蒙这一部分,突然遭

到了十分严重的挫败;距离比较远,重视程度只是放在第二位

的广东和上海,忽然显得很顺利。顺利和不顺利这就是关系很
大的事情。比如说,你的公司有两个分公司,上海那个公司本

来打算是主要分公司,广东那个公司是次要分公司,但是突然

你发现到年底的时候,那个次要的公司赚的钱很多,你原来计

划的主要公司反倒是亏了本,自然而然的,无论你原来的计划

是什么,你都不得不提拔那个赚了钱的那个分公司的经理,否

则就显得不公平,以后很难做领导了,而不得不相应地压一下

那个没有赚钱的那个分公司。

3、1925 年 8 月 20 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遇刺而死,追

查此案的直接后果是胡汉民、许崇智等元老失势,而汪兆铭快

速上升,蒋介石占据权力中心。同年 11 月,不满联俄容共政策

的林森、邹鲁、谢持、张继等老派国民党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

孙文灵前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派在本党

党籍案”、“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决议案,与广州的中央党

部对立。1926 年 1 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开除西山会议派的党籍(1927

年清党以后恢复)。

1926 年蔣中正在广州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誓师北伐
苏联当时发生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东北的失败和广东、上

海方面的成功,对苏联国内的政治局势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东

北的失败,主要损失在托洛茨基的军事情报系统;华南的成功,

主要的收获者在季诺维也夫的共产国际系统中。于是此消彼长

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两个系统大致上来讲都不是斯大林的

人,斯大林自己提拔的这些干部是当时布尔什维克中相对比较

土鳖的那一部分,他们很少到国外活动。当时在国外活动的人,

主要还是季诺维也夫系统的人和托洛茨基系统的人。东北的失

败和华南的成功,使苏联内部的权力结构进一步地偏向于三驾

马车这一方面,严重地削弱了托洛茨基以后的发言权,而且也

给苏联本身带来了一种——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是一种

类似幻觉的东西。他们认为通过共产国际这种社会性渗透的方

式,可以不用费太大的代价,就能够让革命的火种燃烧起来;

而托洛茨基设想的那种军事干预和大规模内战,成本很高,而

看起来也不是很有必要。这种幻觉一直等到四一二政变的时候

才破灭。四一二政变对苏联来说的主要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从

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讲,即使是在远东这样帝国主义势力比较薄

弱的地方,你仅仅通过社会团体和组织渗透的方式,仍然是不

够的。这对苏联后来在三十年代以后的升级性干涉起了极大的

刺激作用。
但在苏联党内,又不得不相应地引起一场相互之间推卸责

任的争斗。由于在四一二政变以后的那段时间,托洛茨基是彻

底靠边站了,所以真正的争论是发生在斯大林系统和季诺维也

夫系统之间。在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之间,可以说,托洛茨

基是更激进、更冒险的一派,季诺维也夫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

派;但是在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之间,季诺维也夫又显得像是

比较冒进的一派,而斯大林显得是比较保守的一派了。季诺维

也夫嘲笑斯大林,说中国革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斯大林的错,

因为斯大林这家伙是满脑子土鳖思想,小资产阶级毛病改不了,

所以他出于阶级本能的缘故,对中国革命中那些靠不住的小资

产阶级,特别是国民党人,是太亲太爱了,斯大林动不动就要

说,蒋介石如何如何好,国民党如何如何可以信赖,现在好了

吧,你这么信赖蒋介石,蒋介石倒打了你一耙,看你怎么样~

讲演中的托洛茨基

而斯大林则反过来说,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斯大林从

来没有说过信任蒋介石,恰恰相反,他还在什么什么时候说过,

蒋介石这种人早晚要背叛革命什么什么的④。后来有很多中国

的历史学家,按照后来的历史形势倒推,他们认为,斯大林在

三十年代以后是苏联的主要掌权者,在 1928 年前后也一定是苏

联的主要掌权者,就说斯大林设计要做掉蒋介石,然后蒋介石
才反击,诸如此类的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斯大林后来在跟季诺

维也夫进行党内斗争的时候自我辩护的话当成了真正的历史事

实。这一点其实是有问题的。

4、当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人攻击他的中国政策是右倾错误

时,斯大林说,“目前我们需要右派,他们中有领导军队进行

反帝斗争的有才干的人。蒋介石可能并不同情革命,但他掌握

着军队,正好可以用作反帝斗争之用。”1924 年 4 月 6 日,斯

大林在莫斯科党的积极分子大会上说,“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

就像挤柠檬汁那样,挤干以后再扔掉。”几天之后,“四·一

二”事变发生了。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你要说苏联系统中有没有要做掉

蒋介石、进一步推动革命的想法呢?那肯定是有的。尤其是现

场工作人员,特别多。像上海那些跟周恩来他们一起活动、跟

上海远东局一起活动的那些前线革命家,他们确实是打算的,

因为他们跟蒋介石处在一种非常近距离的正面竞争的关系,他

们是最积极的要求赶紧做掉蒋介石、进一步地推动革命的人。

鲍罗廷(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1884-1951,1923

年至 1927 年期间的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及苏联驻中国广州政府

代表。是推动孙文联俄容共的主要人物。1927 年四一二政变后,

遭到南京政府通缉,同年 10 月回苏联。1949 年受美国记者安


娜·路易丝·斯特朗间谍案牵连入狱,被指为苏维埃政权的敌

人,流放到西伯利亚。1951 年死于伊尔库茨克的劳改营)本人

也很想利用唐生智(1889-1970,原为湖南赵恒惕下属,后兵变

自立,勾结国民党。北伐时为主将之一。北伐之后,他的势力

一度成为反对蒋介石和新桂系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军事主力)和

武汉的势力把蒋介石这个用完了的前革命英雄抛到一边去。越

是远东前线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越积极。但是斯大林本人绝

对不是这么积极的人。所谓不积极,不是说他有什么特别的计

划或者是经营,想要把远东革命引向一个方向。因为当时他工

作的重点是培养国内的势力,基本上没怎么关心远东的事情。

Stalin and Bukharin,1928

倒是布哈林关心得比较多。布哈林的关心是理论性质的,

他认为远东的革命可以对他发展列宁主义的学术工作有很大的

帮助,于是他就开始振振有词地讨论远东的阶级结构是怎么样

的,富农阶级该算在哪个阶级里面,买办阶级又该算在哪个阶

级里面,发明了很多这些很无聊的知识分子性格的东西。你可

以从那些问题中看出,他作为党的理论家,从他的口气就可以

看得出,他其实是很享受自己发挥智力优越感的过程的,他觉

得玩这些排比游戏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他在远东,跟斯

大林一样,其实也是没有自己的班底的。斯大林不发言,因为
他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手下的人基本上在远东是不大活动的,

活动的都是其他系统的人,所以他自然而然也就不太发言了。

而季诺维也夫在这一点上是处于最敏感的地位,因为在国

外活动的人主要是他的人,成功和失败,无论在理论上辩护,

讲出来责任归谁,但是实际上死的人是他的人,受到损失的组

织主要是他的政治资本。斯大林的资本在国内,国内的干部党

没有在远东活动,所以受的损失很小;而季诺维也夫的党,就

算是他成功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斯大林头上,死的人还是他的

人,他受的损失毕竟还是最大的。这个道理跟张国焘后来吃亏

的主要原因是一样的。无论你们俩谁对谁错,但是你张国焘的

人马给打光了,就算是你正确那也是你错误了。后来发生的事

情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演讲中的季诺维也夫

我们要真正从求真的角度来讨论,那你得说,季诺维也夫

的话包含的真理比斯大林的话包含的真理要多得多。在北伐时

代,斯大林对远东革命,关注度不太高,说的话也是以场面话

为主,因为他毕竟是革命势力的一员,在苏联和国民党关系很

好的时候,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左派重要领袖的时候,他自然而

然地要拍几句蒋介石的马屁,说蒋介石如何如何革命,如何如
何好的话。但是你要用这些话证明他对蒋介石缺乏警惕性,因

此是小资产阶级倾向,或者是背叛革命,那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这样的场面话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说过,苏联革命的所有领袖,

像布哈林这些人,其实全都说过的。在国民党跟苏联的蜜月期

的时候,基本上每一个苏联领导人都以各种方式说过国民党领

导人的好话。不仅说过蒋介石的好话,甚至说过比蒋介石更右

的胡汉民那些人的好话,他们都是说过的。这不能说明问题。

斯大林在说这些好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怎么真正管事。后来斯

大林自己说,他其实早就对蒋介石不放心了、早就想挤掉蒋介

石这个橘子这些话,放在上下文中和当时的语境中,其实也完

全不是这么回事。所谓国民党右派是一个橘子,用完了就挤掉,

这些话,他不是专门针对蒋介石所控制的北伐军的,他是一般

而言,泛泛而言,要表示他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坚定性和他统战

工作巧妙性而说的。

他说的国民党右派,是不是指蒋介石还是很成问题的。因

为在四一二以前的语境中,说国民党右派,多半不是指蒋介石,

而是指西山会议派,甚至指的是在北伐时期加入国民党的那些

军阀势力。所以,除了鲍罗廷这样的人以外,按照远东的苏联

代表的看法,很少有人会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比唐生智更右的人。

当陈独秀和苏联的代表谈论,由于北伐,国民党右派势力有一

定发展的时候,他们主要指的对象,不是蒋介石统帅的那些黄
埔军的老革命,而是北伐军在前进的过程中间,招降纳叛,从

北洋军阀和地方军的势力中间,临时拉过来的那些、投靠过来

的那些人,例如像贺耀祖(1889-1961,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成

为赵恒惕手下。1926 年春,唐生智发动兵变驱赵,贺耀组和同

僚叶开鑫联合,在吴佩孚支援下讨伐唐生智,将其逐出长沙,

唐生智乃投向南方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广东

国民革命军北上援唐。此后战局完全逆转,贺耀组处于劣势,

遂改投国民革命军)、贺龙、朱德这些人,就是他们当时所谓

的右派。我们不要以为贺龙和朱德后来投靠共产党,他就是左

派。在当时,无论按共产国际的标准看,按国民党的标准和共

产党的标准看,他们都是右派。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原先的

地方势力和军阀势力,投靠革命基本上是投机性质的。鲍罗廷

没有追究唐生智的问题,是因为他想利用唐生智来打倒蒋介石。

但是对于大多数党员来说,没问题,唐生智肯定是比蒋介石更

右的人物。就算蒋介石还不够左,当时的党员普遍认为蒋介石

没有汪精卫左,汪精卫才是真正根正苗红、跟着孙中山一路走

过来的左派。蒋介石没有汪精卫左,但是他毕竟也还是老左派

的一员,比起唐生智这种后来才加入革命的人,他肯定是要左

得多了。

斯大林作为苏联名义上的领袖,他当然要配合说话,但同

时他作为一个不太实际管海外事务的人,他说的话自然不太具
体。他说过,革命势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党右派一定要怎

么怎么样,我们布尔什维克是坚定的,一定是坚持原则、坚持

路线的,右派敢捣乱,我们就要先把他像挤橘子一样挤掉。这

些话是一个泛泛而言的威胁,主要是想对他的听众表现他自己

的革命坚定性不比其他人差。但是他当时对中国内部的局势的

了解还不像后来那么清楚。因为他也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我们不能说,他在抗战后期以后对远东形势掌握得渐渐成熟了,

就断言他在二十年代后期也有同样的本事。应该说,斯大林是

一个格鲁吉亚人,在欧洲勉强是混过一下,对东方形势基本上

是不了解的。他后来对东方形势有一些知识,是他掌握权力以

后逐渐学习,长期尝试错误的产物,不是说他在二十年代末期

就已经有这样的水平了。他在二十年代末期最关心的还是,怎

样利用革命形势发展,无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反正把错误

推给别人,功劳留给自己,尽可能地把别人排挤掉,把自己弄

上来,这才是他真正的动机。所以尽管当时他说的话不如季诺

维也夫说的话靠谱,但是对于自我辩护来说,也是足够了,虽

然是有点牵强的。

被逮捕后的季诺维也夫
但是无论如何,他说季诺维也夫有错,可能是牵强的;但

他说他自己没有错,则大致上是没问题的。因为你如果没有干

事的话,你是不可能犯错误的。远东的形势主要不是他负责的。

他在远东干的是什么事情呢?干的跟十月革命的事情差不多,

他干的是干活的事情,干的是打杂的事情。例如有人要向广东

运一些援助和军火,这就是斯大林的事情了。斯大林作为总书

记,作为干部的头目,他不负责制定政策。总书记有政策制定

权,那是后来的事情。在列宁时代,总书记就是干活的人。我

们中央委员会或者人民委员会制定了政策,制定了政策总得有

人去干吧,我们这些伟大的明星人物是用不着去干苦活的,我

们是从理论上讲,从先进理论出发,判断什么政策正确,等我

们讨论出结果来,具体干活的人是你这些不够聪明、理论水平

不够高的人,斯大林就是这种理论水平不够高也不够聪明、但

是能干活的人。等我们讨论出来了,比如说要向广州运什么军

火,决定下来了,斯大林同志,你去办吧,你想办法去筹集这

个那个物资,从海参崴调集这个那个船只,运到广州去~这个是

你的事情。斯大林对北伐革命的贡献就是这些。等别人讨论出

结果以后,他负责去干活,这就是他干的事情。

但是你很难找到什么证据说,他到底作过什么决定政策的

事情。老实说,我觉得吧,从他留下的那些记录看来,北伐时

期的苏联领导人应该是很瞧不起他的。瞧不起他的理由,跟十
月革命时期的领导人瞧不起他的理由差不多,因为他说来说去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绕来绕去给人的印象就是:这家伙要么是

根本什么也不懂,只是因为他好歹也是委员会的一员,必须发

两句言,所以就说了两句废话;要么就是个胆小鬼,谁也不敢

得罪。别人说话总是有内容的。比如说列宁在革命以前,他就

指天骂日地说,你们赶紧动手赶紧动手赶紧动手,现在你们不

听我的话,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回来,你们将来会后悔莫及。

他说的话大致上就是这个意思。季诺维也夫他们说的话就是: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工人阶级大部分不赞成我们,这个委员

和那个委员跟我们不配合,现在革命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诸如此

类的话。双方说的话都是有内容的,尽管立场相反。斯大林说

的话是什么内容也没有的,他的话绕来绕去,你看来看去,怎

么也看不出他到底是在支持列宁呢还是反对列宁。

1926 年捷尔任斯基的葬礼上,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共抬着棺材

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后来托洛茨基骂他的时候,主要罪

名就是,当初十月革命的时候,只有我托洛茨基坚定地支持列

宁的正确路线,你们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都是不赞成的。他把

斯大林这些绕来绕去的话展示出来,你看,列宁已经把话说得

这么明确了,你还在那儿绕这个那个的,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哎呀~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沙俄时期为俄罗斯首都,1914-

1924 年间更名为彼得格勒)工人的革命情绪如何,我在斯维尔

德诺夫(1885-1919,列宁的亲密战友,组织能力极强,由他保

证列宁的路线贯彻到全俄。革命成功后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是苏联第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如果他没有突然病死,很可

能是列宁之后的第二代领导人)同志那儿听的话又是如何如何,

这样不着边际的话明显是在给列宁添堵嘛。

但是斯大林说,这根本不是我在给别人添堵,这说明什么

问题,只有我真正地领会了列宁同志的意图。季诺维也夫他们

当然是革命的叛徒,就凭他们反对十月革命这一点,他们就罪

该万死,说明他们是列宁的叛徒。但你托洛茨基也不是好人啊,

列宁同志是负责作决策的人,他作出决策以后,不是让你给他

做理论分析,而是让你去办事的对不对?你一天到晚在那儿论

证世界革命顶个屁用,你应该是列宁同志一说要世界革命,你

就赶紧去替他办事才行啊。我斯大林同志是,列宁同志一表态

了以后,我马上就停止了任何关于政策方向的争论,我立刻就

去办事了,你看,我不是在替人跑腿么?他这样的一种论证方

法就是怎么论证都行。如果托洛茨基当了权,他完全可以把这

些做法拿出来作为证据,证明我没说错斯大林吧,他就是一个

庸人,庸人是没有头脑的,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政策,他就是替

人跑腿干活的。这样的说法是完全说得通的。但按照斯大林那
种解释他也可以说得通。反正你只要没有表态,你往哪个方向

解释都是可以的。

他在北伐前夜的时候,起的作用也就是这样的。他给中央

的报告,要么就是门面话,抽象地讲一下,帝国主义,你们发

抖吧,不要以为在欧洲打赢了你们就怎么怎么样,远东的革命

如火如荼,然后,追忆伟大的列宁同志,请看,我们亲爱的弗

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

夫),在他还在世的时候,抹一把眼泪,啊!我多么怀念伊里

奇,如果伊里奇还活着该多好啊,然后,啊!列宁同志早就说

过,远东的革命烈火要熊熊燃烧,blablablabla,blablabla,

说完了以后,听众还是一点信息量都没听出来。要么呢,他就

是做具体的报告,啊~我斯大林同志办了什么事,我从顿巴斯

(顿涅茨克盆地的简称,位于乌克兰东部)弄了什么什么煤,

派什么什么船把它运到爪哇去了,我从海参崴又给广州运了什

么什么东西去,我从旧金山运了什么东西去,我从墨西哥运了

什么什么东西。看上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像托洛茨基是没有

看错他,这家伙就是一个只会干活的人。

但是无论如何,第一是因为,不管采取哪一种路线是正确

的,斯大林确实没有做错什么,因为无论哪一种路线都不是他

制定出来的,所以追究责任确实追究不到他头上。另一方面更

重要的就是,无论谁对谁错,反正 1927 年和 1928 年的损失


(清党)是 1923 年和 1924 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的又一次重大

损失,它是老布尔什维克组织遭受的一次严重打击,等于说,

列宁时代那种具有国际恐怖主义性质的老布尔什维克党团组织

又受到了一次打击。那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因为在一战以前,

党员的数目本来就是很少的,哪怕是把国际上跑来的那些荷兰

人、英国人、法国人这些人都加在一起,人数也就那么多。而

且这些人又由于他们的工作习惯的缘故,他们多半不愿意在俄

罗斯内地去干什么苦差事,去跟着斯大林搞什么这儿修水坝啦

那儿修工厂啦这儿修路那儿修路那些庸俗的工作。

大清洗

老实说吧,这是个性格问题。你仔细想想那些革命的是什

么人,如果我是一个具有工程师那种性格的人,我可以有这个

耐心,很有耐心地在这儿修公路在那儿建厂,这种人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前有可能加入共产主义革命么?不会吧,我如果有

这个耐心按部就班去干活的话,我为什么不就近在斯托雷平的

手下或者是在英国、法国当一个助理工程师呢?我不用革命我

就能给你干修桥补路的活儿了,反正大家干的都是同样一个活

儿么。所以从性格特征来说,那些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

他们能够参加革命,那就不是省油的灯,是具有浪子性格的人,
他们根本受不了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遵守组织纪律性,老板

让你干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去干就行了,除了你的本职工作以

外,你最好是没有头脑,干活干得越多越好,问题提得越少越

好。如果他们是这种人的话,他们一开始就不会加入列宁的布

尔什维克党。但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以后,你既然有了

俄罗斯这个盘子,你在俄罗斯内地总得需要有一些干活的人,

而既然你已经把所有的其他政党都给打垮了,这些干活的事情

就还非得招一批新的党员来干不可,而这些新的党员就是跟着

斯大林这个干活的人走的。斯大林系统的人多半就是这种人。

而季诺维也夫系统的人呢,那就是比较接近于列宁时代的

老布尔什维克这种人,具有冒险家和浪人性格这种人。这种人

自然而然地,他会觉得,啊,如果像以前资产阶级老板一样,

留在内地去干这些日常的行政工作或者建设工作,是非常烦人

的事情。他们出于天然的本性,希望世界革命继续熊熊燃烧,

我们继续到革命前线去过革命浪人的生活。因此这些人最容易

跟着托洛茨基或者季诺维也夫,到欧洲去,到远东去,继续把

革命事业推向前进。也正因为是这样,在革命事业受到损失的

情况下,这些人死得最多,大部分损失都是他们。这批老革命

的损失,对于季诺维也夫来说,是一个没有办法弥补的损失。

· 未完待续 ·

(十)无法回头
2015-12-01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他可以骗你先上了船,等你上了船,发现其实原来是这个样子

的时候,你已经交了投名状,再退回去也已经没有路了。

· 接上期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①,大意是这个样子的:在刘备

死以后,我们在四川的力量受到了很大损失,当年刘备从荆州

带进四川的那些人,比如说凉州的将领某某某,荆州的某某某,

还有青州的某某某,这些都是我们刘先主在全国各地活动以后

纠集全国精锐才找到的人才,现在他们死完了,以后我们怎么

办呢?我不得不趁着他们还没有死完以前发动北伐,要不然很

快就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那种结局了。诸葛亮的意

思就是什么呢,他就是说,他瞧不上巴蜀本地人,他觉得巴蜀

本地的人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具有全国性视野的第一流

人才都是他从洛阳、从荆州那些比较靠近秩序中心带来的那些

见过世面的能干的人,本地的人补充不上,尽管四川也不缺乏

人口,但是本地的土鳖论能力来说是取代不了他们的。这就好
像关羽死了以后你不能用廖化来取代关羽一样,两个人不是同

一层级的人。所以他要求趁这些人还没有老没有死以前赶紧发

动北伐打回中原去,再不打回中原去,等这些人死光了以后,

只靠巴蜀本地的人就不行了。

1、《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后出师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

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

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

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

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以此类推,你就可以理解,季诺维也夫系统和斯大林系统

有什么差别。按照第一代,列宁那些战友,老布尔什维克的观

点来看,数量是不能代替质量的,他们往往用阶级斗争的术语

说,我们这些列宁的老战友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先锋

队员;而斯大林这批人呢,是小资产阶级庸人。但是你要透过

马克思主义语言去看实质呢,实际上他说的就是,我们这批人

是走江湖见过世面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照列宁本人的说法,

老布尔什维克就像金矿一样宝贵,有一个老布尔什维克,那比

有一百个其他人都还要重要得多。而斯大林搞一些只会干活的、

从俄国内地来的、农民出身的那些土鳖,你再怎么训练也训练
不出这样的阅历和见识来,他们顶多就是一批能干活的人而已。

所以从老布尔什维克角度来看,斯大林这样的人不用不行,因

为俄罗斯毕竟是我们的主要基地,但他们并不太爱惜俄罗斯,

他们最终还是梦寐以求地要把革命带到更先进、灯光更加明亮

的舞台上去,去寻找他自己的、能够说得上话的伴侣。

▌十月革命胜利后,1920 年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布尔

什维克精英的巅峰时代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说你要是在纽约或者巴黎混

得惯了以后,哪一天让你到乡下去混两天,你会觉得寂寞得不

得了,觉得这些人都是土鳖,连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会

昼夜不停地怀念巴黎那些沙龙,就算你在巴黎混不下去,但是

那里有那么多有趣的人,你跟他很谈得来。然后跑到乡下去,

那些农民除了自己今年种什么,明年赚多少钱以外,简直就说

不出几句话来,不知道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左派作家、

音乐评论家),也不知道《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代

表作,1915 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曾经流行

一时),总之是找不出一点可以活下去的理由。不行,我非得

回巴黎不可。你理解了他这种感觉,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列宁死

后,他们那些老布尔什维克急于发动世界革命的动机了。如果

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在俄罗斯内地憋也要憋死的。但是斯大林
本身就是一个格鲁吉亚人,对于他来说,他能够到莫斯科来已

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生活。

他养的那些干部,在沙皇时代和克伦斯基时代根本就是连

离本村二十里路之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对于他们来说,从农

民当上干部,已经觉得这是三辈子烧高香的结果了,于是得意

得不得了,可以好好作威作福当当土皇帝了,外国的事情,他

已经想不到那么多了。其实,你要说是阶级差异的话,也可以

说是一种阶级差异,因为他们本身就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势力。

当然你如果按照托洛茨基的术语来说的话,那就是,你是小资

产阶级。马克思对小资产阶级的主要定义就是,庸俗的小资产

阶级。什么叫做庸俗?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只在乎这些眼前

利益就叫庸俗。

但是越来越少的精英经过这些打击以后,不管你庸俗不庸

俗,即使你不庸俗,你的势力已经受到了很大打击。第一,你

以后的舞台基本上丧失了;第二,活着回来的人很少。对于季

诺维也夫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在二十年代以后,季诺维也

夫、加米涅夫①集团和斯大林、布哈林集团发生冲突的时候,

季诺维也夫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他在最后的斗争中,基本上

是只凭着列宁格勒的干部和斯大林控制的全国性的干部相斗争。
其实这一点也是有阶级的差异的。列宁格勒就是圣彼得堡,圣

彼得堡是俄罗斯唯一的欧洲城市,季诺维也夫的基地在列宁格

勒,那一点都不是偶然的。

1、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1883-1936,苏共早期重要领

导人,列宁的助手之一。十月革命之后,被选举为苏维埃全国

大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3 年起担任苏联人民部长会

议副主席、苏共中央委员会列宁研究所所长职务。列宁去世后,

他与托洛斯基、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李可夫一同当

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与季诺维也夫一起,联合斯大林、

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后因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

与季诺维也夫一起,暗中联合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最终在

1926 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1934 年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发

动大清洗,加米涅夫遭到逮捕,被指控为“托洛茨基—季诺维

耶夫反党联盟”重要成员,遭枪决。

你想一下南宋的情况就明白了。为什么汴京(开封)失陷

以后,北方人都集中到杭州来呢?因为杭州就是汴京的替代品。

我们本来是北方人,但是金人把北方占了以后,我们在北方混

不下去,我们自然而然地要跑到南方的首都来。杭州作为是汴

京的代替品,北方来的各州各县的人都只有在这里才能觉得安

心,只有在临安(杭州)才能够吃到跟汴京一模一样的羊肉卷,
其他地方你只能吃鱼,鱼是南方人吃的,我们这些北方人实在

是吃不惯。只有在临安你才能够听到熟悉的汴京口音,只有在

临安你才能够见到皇帝,总之,只有在临安你才能够做得到山

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为什么能

错把杭州作汴州呢?因为北方人全都跑到杭州来了。

涅瓦河附近杜奇科夫桥

列宁格勒是个什么地方?是俄罗斯的欧洲。等到革命者在

真正的欧洲混不下去的时候,只有在列宁格勒这样的地方,他

才能够混得比较舒适,他才能够感到他在欧洲。而在莫斯科的

话,他的感觉就会像是普希金在敖德萨(位于黑海西北岸的港

湾都市,亦是乌克兰重要的各种物资集散地及重要贸易港口)

一样,我 TMD 怎么混到这个地步,混到一个亚洲人待的城市?

不行!我一定要回圣彼得堡。像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1825 年

12 月 26 日,一部分受到西欧影响,试图改变专制制度的贵族军

官趁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尼古拉一世还未继位之际发动兵变,

被镇压)那样,一旦跑到了乌克兰或者是跑到了俄罗斯东部的

其他地方,他们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啊~涅瓦河畔啊涅瓦河畔啊,

圣彼得堡郊外的白杨树林啊,离开这些我实在是寂寞得不得了

啊,天天都要怀念圣彼得堡~
但是斯大林呢,他有全国性的干部。可以说,在世界革命

失败以后,季诺维也夫和他的系统成功的机会是很小的,不是

绝对没有,季诺维也夫如果有列宁那样的魄力和列宁一样好的

运气的话,他也可以凭借少数,用突袭的方法干掉斯大林,然

后扭转局势的。但是后来证明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

的能力的。机会和能力,到底谁是运气好,谁是能力强,这本

来就是很难区别的。列宁搞十月革命是很冒险的举动,按照实

力对比来说,万一稍微出一点意外的事情,说不定他就倒下了,

而他党内的大多数人本来就是不支持他(十月革命前夜,布尔

什维克领导层中支持列宁起事计划的只有托洛茨基等极少数),

他也很可能完蛋的。

你要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那等于是这个样子的:首先,

苏联早期的正统意识形态是世界革命,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这不是苏联本身的特点,而是整个十九世纪社会主义者的共识

①,他们的基本逻辑就是国际主义,列宁本人也是要世界革命

的。一国建立社会主义,不是斯大林提出来的,而是苏联在欧

洲革命不成功,在亚洲革命又不成功,最后走投无路,发现自

己已经被关在俄罗斯这个监狱里面了,没有办法,只有自圆其

说一下,才制造出一国建立社会主义这种理论来的。一国建设

社会主义这件事情,就相当于是诸葛亮说他以后要专门建设巴

蜀一样,你想他会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种话?那肯定是北伐失
败以后他才会这么说的。但是这种格局呢,就自然造成了内部

的此消彼长,越是支持世界革命的人,你垮得越快。最积极支

持世界革命的人是托洛茨基,所以他第一个先垮;其次是季诺

维也夫和共产国际,所以他跟着就垮下来了。

1、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 年):“这种革命能不能

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答:不能。……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

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

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季诺维也夫垮下来以后,苏联的权力结构变成了斯大林和

布哈林的共治。这两个人在具体政策上虽然也是有一定矛盾的,

但是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希望守着苏联的盘子,

削弱对外扩张的力度。对外扩张是一个消耗巨大的事情。因为

列宁时代比较短(1917 年 11 月夺权,1922 年 11 月第二次中风

后不能理事),所以制造神话的人容易去找列宁时代,有很多

人在后来苏联快要垮台的时候都说,啊,事情都坏在斯大林手

里面,如果让列宁晚一点死的话,斯大林也许不至于猖獗到这

个地步。其实恰好相反,斯大林比列宁要温和得多。列宁的榨

取力度比斯大林要大得多。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列宁他

是一个天下为家的人,俄罗斯对他来说是一个导火索,只要把

火燃烧大了,导火索烧光了也没有关系的。列宁本人是犹太人,
他手下的人净是些犹太人或者少数民族,他们本身是不大珍惜

俄罗斯的,他们对俄罗斯的掠夺才是真正残忍的。而斯大林反

而比较好一点,斯大林虽然按照资产阶级的标准来看,他也是

掠夺得很厉害,但是他只有俄罗斯这一个盘子。

你可以很公正地说,斯大林至少对俄罗斯的重工业建设—

—虽然他在技术水平上不能说很高——但是他对苏联内地的工

业建设,是出了一把力气的。列宁是不肯出这个力气的。同样

的资金和资源,列宁是宁可发给国外的颠覆分子去用的,因为

他觉得他很快就能回到欧洲;你如果要让托洛茨基当权的话,

他肯定会把这些资源用到红军身上去,然后用这些红军去打张

作霖或者打日本,去发动世界革命;如果这些钱落到季诺维也

夫手里面,他肯定要把这些钱弄去支持全世界的工人运动,支

持爪哇岛的革命运动,支持印度的提拉克(巴尔•甘格达尔•提

拉克,1856-1920,印度国大党早期领袖之一。主张通过暴力

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革命运动,支持埃塞

俄比亚的革命运动,也把它花光。也只有在斯大林和布哈林的

手里面,这些钱才会留在苏联国内搞建设。

歌颂斯大林与列宁经济建设功勋的海报
斯大林和布哈林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但是如果我们用几

句话简单粗暴地概括一下,就是说是,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共同

点在于,他们都不希望把钱花到国外去,希望降低世界革命的

烈度,都希望把钱用在苏联境内。但是斯大林希望把这些钱主

要花到军事工业上面,使苏联在将来万一遭到外国入侵的时候

能有抵抗能力;而布哈林呢,则希望主要把这些钱花到农村建

设上面,尽可能地使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富裕起来。在

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还在的时候,可以说,钱花在农村还是

花在城市,这一点不是重要的差别,只是一个细节上的差别。

把钱花在苏联国外还是苏联国内,这才是根本性的差别,是最

大的路线斗争。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斯大林和布哈林能团结在

一起。

当然这个团结也有一定性格上的原因。因为斯大林这人搞

理论是不行的,他的常识感可能比知识分子更多,但是要讲写

文章、讲理论分析,他显然不如党内最主要的秀才布哈林。而

布哈林呢,知识分子惯有的毛病是什么呢?是嫉妒心。知识分

子像女人一样嫉妒,有一个知识分子的地方,它容不得第二个

知识分子,就像美女最讨厌的是身边有其他美女一样,知识分

子需要有观众,他希望所有的观众都不断向他鼓掌,啊~你是多

么聪明~同时还要不断地骂其他知识分子,他是 sb,他也是

sb,他他他也是 sb,跟崔永元说周立波一样,我们文艺界的风
纪很不好,我们天天都在骂别人,你们就比他们好得多,你们

只是一星期骂一次。这是知识分子的惯例。所以知识分子最喜

欢的人从来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喜欢的是非知识分子,

这些非知识分子可以老老实实给他当观众,不断地崇拜他,同

时顺着他的意思去骂别的知识分子。

▌布哈林(左二),与李可夫,加里宁,乌格拉诺夫,斯大林

和托姆斯基在列宁的陵墓

斯大林能够满足布哈林在这方面的要求。因为众所周知,

布尔什维克党内最缺乏知识分子性质、最笨的人就是斯大林。

他这个人适合于当观众,谁也不觉得他有资格当演员。而布哈

林则是党内的秀才,也就是说他是表演欲望最强的人,他最需

要别人的掌声。而斯大林表现得很愿意给他掌声,所以他自然

而然地就觉得,斯大林比托洛茨基要好得多。托洛茨基也是一

个虚荣心极强的人,如果他跟布哈林混在一起的话,两个人必

然是要争风吃醋的。但是斯大林这人没有或者很缺乏文学方面

的虚荣心,他在乎实际上的权力,却不在乎有没有别人的掌声。

所以他们两个人等于是有一种性格互补。布哈林爱虚荣但不爱

实权,掌握实权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知识分子一般都是懒人,

让他们掌握实权,干枯燥的日常工作,又没有掌声,又累又没
有人夸奖,他们很少有人愿意坚持下去的。但是正因为这一点,

他们很难掌握实权,他们要的是虚荣。而斯大林这个人恰好是

不在乎虚荣而在乎实权的人,两个人在性格上是一拍即合的。

更不用说在政策上,他们都是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流派的人。

所以北伐失败后的那几年,主要的事情就是斯大林和布哈林联

合起来,整倒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①

1、1925-1927 年的苏联是斯大林和布哈林“二人统治”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遵循布哈林的思路。托洛茨基和

季诺维也夫等人对布哈林进行猛烈抨击,而斯大林阵营则称布

哈林为“我党最优秀的理论家”、“我党最优秀的干部”、敢

于“说出自己思想”,是“我们大家全体爱戴和支持”的人。

当斯大林操纵党的机关的时候,布哈林则从政治上加以表述并

从理论上为之辩护。

在这个时候,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的性格差异对后来的

事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托洛茨基是一个硬骨头,他怎么也不

肯屈服,于是新的中央只好把他赶到国外去,因为当时斯大林

的权力还不像后来那样大,所以还让他活着出去了。但是季诺

维也夫就吓破胆了,其实他当时如果肯跑到国外去,他也是有

机会的,但他宁可卑躬屈膝地向全党认错。他这一认错,对后

来事情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这个认错的话,斯
大林后来会不会搞大审判之类的演出是很成问题的。因为他给

斯大林一个印象,哈哈~原来你们这些所谓的老近卫军其实是些

软骨头,我把你们抓起来以后,你们肯定会配合表演,上法庭

去给我表演一下,说你们是叛徒、内奸、间谍,我才是列宁同

志的真正继承者。如果季诺维也夫当时硬一点的话,斯大林最

后虽然仍然会攫取权力,但是他说不定会采取另一种办法,例

如直截了当把你们杀光了事,就不见得想去表演了,就不会去

搞莫斯科大审判①那种表演活动了。

1、斯大林安排了三次“莫斯科大审判”。第一次是 1936 年 8

月,被审的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总部阴谋集团”,季

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 16 人被枪决;第二次是 1937 年 1 月,

被审的是“反革命组织平行总部”,拉狄克、皮达可夫等 17 人

被枪决;第三次是 1938 年 3 月,被审的是“右派托洛茨基集

团”,布哈林,李可夫等 21 人被枪决。三次莫斯科大审判都是

公开进行,邀请西方记者、外交使团和独立观察人士前去旁听。

在法庭上,所有被告没有一个人为自己辩护,全部承认检察官

指控自己的罪行,并且还主动揭发其他的同伙,众口一词地把

自己描述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并且在最后陈述中歌颂斯大林。

审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时,斯大林与他们见面,说

“法庭审判不是针对你们的,而是针对我们党的死敌托洛茨基
的;既然你们反党最猖狂的时候我们没枪毙你们,那么在你们

肯帮助中央与托洛茨基作斗争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枪毙你们

呢?”他们信以为真,按照内务部侦讯人员的要求,背诵自己

的“台词”,直到最后被送上刑场。被处决之前季诺维也夫还

苦苦哀求:“看在上帝的面上,同志们,看在上帝的面上,请

给斯大林打个电话吧!”

审讯布哈林时,斯大林命令审讯人员,必须让布哈林承认自己

早在 1918 年就企图暗杀列宁。最初布哈林拒绝招供。叶若夫等

人以布哈林的妻子和儿子的安全为要挟,对布哈林“晓以利

害”。布哈林被迫就范,只得配合表演,也被枪决。

莫斯科大审判

表演这件事情,即使你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归根结底你还

是需要受害者做一定的配合的,你一定要让受害者在法庭上痛

心疾首地表演,哎呀!我就是帝国主义间谍,我就是背叛了列

宁同志,那必须受害者配合的。如果你真是硬骨头的话,我死

了就死了,你杀我全家就杀我全家,这个表演还真的是搞不成

的。能够搞得成,就算是有杀全家的威胁,也说明你其实就是

一个软骨头。这一点,从侧面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沙皇其实

是非常仁慈的,像这样的软骨头,沙皇只要稍微狠狠地整一下,

保证他最近二十年之内不敢再干了,但是沙皇确实是太仁慈了,
所以没有怎么真正地整他们,所以他们才理直气壮地革命到底

了。等斯大林给他来真的时候,他们马上就暴露自己的本色了。

但是对这些人的性格分析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说明了什

么呢?十月革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列宁冒险成功了,不等于

别人冒险都能成功。其实你真要讲忠于列宁的政策,那么斯大

林和布哈林是并不怎么忠于列宁政策的,因为他们的政策都显

得太谨小慎微了,不肯冒险。而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虽然也

不是完全忠实于列宁的,但是他们在冒险性这方面比较接近于

列宁。如果说布尔什维克在 1917 年的掌舵人是布哈林和斯大林

的话,那十月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斯大林和布哈林这两个人

在十月革命当时是不可能采取冒险行动的。而就是因为列宁和

托洛茨基这样的冒险家在 1917 年掌了权,所以十月革命才能够

产生。

但是反过来,如果列宁和托洛茨基这样的冒险性格的人在

1928 年仍然掌权的话,苏联估计就完蛋了,他们肯定会把苏联

拖进破坏性的战争。要知道 1928 年的苏联,它还不是 1940 年

的苏联。我们不能说,1940 年的苏联有 T-34 坦克什么什么的,

能够跟希特勒对拼,他在 1928 年就能对拼。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列宁死后,斯大林掌权以前的苏联跟斯大林掌权以后的苏联是

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列宁的苏联、布哈林的苏联、斯大林掌

权以前的苏联是一个农业国家,它最精锐的部队就是布琼尼
(1883-1973,早年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苏维埃政权建立后,

他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并逐渐扩大,屡立战功,获得联共

派驻察里津地区的最高领导斯大林的赏识,部队扩编为第一骑

兵军,他作为军长,和军政委伏罗希洛夫等成为斯大林在红军

中最信赖的将领。40 年代以后退居二线))和伏罗希洛夫

(1881-1969,苏联将领,在国内战争时期成为斯大林的嫡系,

曾出任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7 年)那些骑兵军,从中亚派来

的战马,千军万马冲锋,这就是它最厉害的打法了。十月革命

以后的俄罗斯内战,本质上来讲还是一战前那种战争。一战以

后更现代化的战争,当时它还打不来。当时顶多是图哈切夫斯

基(1893-1937,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毕业于亚历山

大军官学校,1918 年 6 月,受命筹建第一集团军,并在此后率

军在俄国内战中立下战功。1935 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年仅 42 岁,

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富才华的高级军事将领之一。斯大林称他

“小拿破仑”。在大清洗中被枪决)这样的少数人有一点点想

法,懂一点。但是有一点想法并不算数,重要的是要有资源。

▌1936 年,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在莫斯科一次会议中,左一为赫

鲁晓夫。右一为著名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图中多数委员在

随后的肃反运动中遭到处决。
图哈切夫斯基要想搞军事现代化需要什么呢?当然是钱和

工业,需要有大笔的军费,还要有一个重工业系统作为支持。

谁能给他制造这种重工业基础呢?就是斯大林才能给他制造重

工业基础。在斯大林以前,这个重工业基础不存在,那支能够

打败希特勒的军队也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时候如果列宁和托洛

茨基这种人掌权的话,苏联,不要说不一定打得过德国,甚至

不一定打得过日本。你从它后来在外蒙古那些战绩就可以看出

来了,它跟外蒙古那些很原始的蒙古骑兵打仗,吃亏吃得是很

大的。这样的部队如果当时跟日本人打仗的话,确实是前途未

卜的。你也可以说,苏联实际上是赶上了最好的运气:它在建

国时期碰上了列宁和托洛茨基;列宁死后的权力斗争中,又让

斯大林给赢了。

因为斯大林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得罪人太多是因为他掌权

的时间长,掌权时间长,你必然要得罪人多,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愿意说他好话的人实在太少了。但是实际上,你要真正公

正地讲,从苏联本身的角度来讲,幸亏三十年代最后胜利的人

是斯大林。斯大林这个人,按照资产阶级标准来看,他仍然是

非常残忍和激进的;但是按照无产阶级的标准来看,他已经是

当时苏联党内最保守和最谨慎的人了。这个保守和谨慎同时体

现在国内外的。就是说,斯大林在北伐以后那几年,在整个三

十年代,他对远东的干涉都是很不积极的。如果他真的保持了
越飞和加拉罕时代的那种锐气的话,那么李立三和瞿秋白(李

立三、瞿秋白都贯彻落实十月革命那种趁政局不稳、在中心城

市发动暴动夺权的方针,均以失败告终)就不会死得那么惨了。

瞿秋白负责主编的《红色中华》报

李立三和瞿秋白他们那些人掌权的时候,远东局那些人都

是期待苏联能够保持季诺维也夫时代的那种锐气,能够积极干

涉的。但是斯大林给他们的钱不多,尤其是根本不肯进行军事

上的策应。他实行的政策,你可以说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竭

力避免在远东跟日本和蒋介石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又要支持

中国内部的革命。这种做法等于是,你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

吃草。你要是想让共产主义革命者能够革得起来,你就要给他

积极支持,但是你积极支持了以后又必然要引起跟日本人和蒋

介石的冲突,而你又要避免这种冲突。两者之间是不可能两全

其美的,结果真正占上风的是后一种。

实际上发生的是,其实大家都很熟悉的那种状态,我嘴上

坚持说我仍然是无比强硬地坚持立场,但是实际上我很软,我

不能得罪那些有可能跟我打硬仗的人,就好像现在对南海一样,

口头上说是我们决不让步,实际上却是非常软的。斯大林在三

十年代就是这种做法,实际上软,口头上硬。这样做把中国共
产党给害惨了,把远东局也给害惨了。因为远东局那些人,一

方面他们大多数仍然是苏联早期留下来的旧人,工作作风一下

子改不过去;另一方面他们处在前线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间,你

可以想象,任何人在前线,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向领导报告,赶

紧多送些资源来,赶紧把革命推向前,因为那是他部门利益所

在。斯大林一方面口头上鼓励他们要坚持革命的路线,另一方

面在实际上压缩他们的开支,跟蒋介石和日本人实际上搞一种

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那么实际上牺牲的是谁呢?就是牺牲的

他们这种人。

他们这种人的实际地位,就很像是 1974 年在西沙群岛打

仗的那些海军军官。他们听信了文革那些报刊的宣传,我们

对帝国主义要怎么怎么样,反正是绝对不能害怕。所以真到

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就拼命冲上去打了,而且还打赢了。

但打赢的结果,他们在国内受到的待遇非常之差劲。因为领

导人,不管嘴上怎么说,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希望打,看到

有人居然真的打起来了,他们不但不奖赏这些人,反而要惩

罚你。

▌30 年代远东局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扶植王明上台的主要推手,

1937 年在肃反运动中被逮捕,王明随之与其划清界限,1938 年

米夫被处决
三十年代瞿秋白、李立三这种人和他们在远东局的老板埃

韦特(阿图尔•埃韦特,共产国际执委会驻华政治代表,1932

年 9 月来到中国)这些人,实际上遭到的就是这种命运。他们

没有正确地体会领导的意思。斯大林掌权以后一直是,第一,

我为了党内政治斗争的缘故,我绝不能让别人说我不积极革命,

只有托洛茨基他们才积极革命,这是政治不正确的。在苏联党

内,左才是政治正确,右是政治不正确的,保守路线是政治不

正确的。所以我哪怕实际上实行保守政策,我在口头上也要表

现得很积极。但是你如果真的相信我这些积极的话,去挑出事

情来,那你就自己去死吧,不要来找我了。三十年代中国革命

遭受了这样和那样的挫折,从技术上讲,有很多人确实应该付

技术上的责任,但你要说从根本上讲,谁应该来负责任?那就

是斯大林本人。斯大林本人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把在前线负责

革命的人放在一个必然要当牺牲品的位置上。除非他本人改变

政策,否则这个基本格局是没法改变的。

斯大林的做法实际上是这样的,他尽管讲理论讲不过托洛

茨基和布哈林,但是实际上他的健全常识比托洛茨基和布哈林

都要多。无论托洛茨基嘴上讲得多么清楚,他实际上不知道帝

国主义是惹不起的,在苏联当时那种国力的情况下,惹不起还

硬要去惹的话,牺牲的一定不是帝国主义而是苏联本身。所以

苏联至少需要二十年缓冲期,至少要把国内的军事工业搞起来,
搞到能够跟帝国主义决一雌雄的地步,然后我才能搞下一步。

另一方面,他讲经济方面的理论他当然也讲不过布哈林,但他

也知道布哈林是错的。按照布哈林那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

我们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把农村的经济搞活搞好,然后进一步

发展轻工业,在轻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重工业。所有经济

学家都会说,哎~这是最好的、最循序渐进、最稳健的办法。

但是你有这样的时间么?等你先把农村搞好,然后再把轻

工业搞好,等你发展到重工业,那就已经猴年马月了。如果苏

联是一个在月球上的国家,你可以考虑这件事情,但是苏联还

在国际体系当中。按照你布哈林这种路线,可以预计,在未来

二十年,苏联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仍然不会有很强的军工业,

而德国和日本的军工业则在突飞猛进。那么二十年以后,苏联

会落到什么样的下场?就算我的政策会饿死几百万农民,但是

我至少可以用我的政策武装几百万先进的军队。到底是几百万

先进军队重要还是几百万农民重要呢?当然是军队重要。有这

些先进的军队,农民饿死了,以后历史学家怎么说我那是另外

一回事,反正在我有生这二十年之内,我能够站得住脚了。你

让农民先富起来,然后等敌人打进来以后,这些富裕的农民,

谁知道他们会干什么,反正他们不能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那

样的话,苏联灭亡了以后,我们岂不是全都要挂路灯么?这样
的话你让农民富起来又有什么鸟用呢?农民的利益并不是时时

刻刻都等于党的利益。

1933 年乌克兰哈尔科夫,饿死街头的农民

但是这个理由他又不能写下来,他不可能说,亲爱的布尔

什维克老同志们~你们要认清形势,现在的形势是,要么让农民

去饿死,要么让我们去挂路灯,你们选择吧~你们愿意自己去挂

路灯呢还是愿意让农民饿死。这样说出来的话太政治不正确了,

他必须用一些乱七八糟的振振有词的歪理来解释他真正要说的

话。我刚才描述的才是他真正要说的话。他看穿了这一点,但

是出于政治上正确的目的,他不能这么直截了当地说,他只能

绕着弯说。但是绕着弯说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而且从

党的利益上讲,他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他至少是延长了党的

寿命,没有让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那种非常危险和脆弱的

情况下,直截了当地就垮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都是要牺牲的,包括当年跟着

列宁革命的那些老布尔什维克,那些一心梦想着世界革命、不

到全世界各地去游来游去就不舒服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越飞。

越飞之所以自杀,骨子里面就是这样的。他临死之前给托洛茨

基写了封信,很清楚地表现了他对革命的绝望情绪。在他这种
人眼里面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在革命前最痛恨的、认为革命以

后可以一劳永逸避免的那种庸俗习气,最后又重新浮上来了。

他一辈子跟小资产阶级分子作斗争,现在却发现小资产阶级在

党内已经掌了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①。

1、越飞自杀前给托洛茨基写信说:“我的过去,有二十七年是

在我们党的行列中度过的,我看来应有权利说:在我全部的自

觉生命里,都是忠于这个信念的。……但现在,我的生命失去

意义的时候似乎已经到来了。因此,我感到我应该放弃它、终

结它。……好多年来,他们已没有给我政治工作或苏维埃工作。

就是在这些工作的范围内和特点中,才容许我底才能发挥完尽。

……我不能忍受党默默地接受将你从它的行列中排挤出去。虽

然我绝对相信,一个危机始终会来临,迫使党把那些沾污它的

人驱逐出去。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死是一项抗议,反对那些令

党对这些耻辱作不出任何反应的人。”

但是你也可以说,这一切其实都是必然的。能够充当革命

英雄的那种浪人,在任何稳定的社会都只能是社会边缘人和极

少数;能够充当社会栋梁和构成稳定社会支柱的那些人,必然

是比较乏味,满脑子庸俗习气和小资产阶级习气的那种人。所

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你也可以说,托洛茨基特别受知识分子

欢迎不是偶然的,他的理论分析确实是很正确。斯大林当权是
一个庸俗势力的胜利,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类本身就是依靠庸

俗势力维持的,如果人人都是知识分子的话,那么人类肯定早

就灭亡了。

苏联大清洗期间,由群众举手表决是否处决政治犯

斯大林那一套的问题呢,你按照市民社会的标准来看,他

的问题不是他太庸俗,而是他还不够庸俗。他如果足够庸俗的

话,那么苏联就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复辟了,那就用不着等到戈

尔巴乔夫了,他其实还是不够庸俗的。但是按照早期布尔什维

克的角度来看,他已经庸俗得太多了。这个没有办法。你从列

宁时代那种一点也不庸俗,发展到戈尔巴乔夫以后那种彻底的

恢复庸俗,中间总得有一个过渡阶段。你可以从列宁过渡到托

洛茨基,从托洛茨基过渡到季诺维也夫,从季诺维也夫过渡到

斯大林,再从斯大林过渡到勃列日涅夫,这是一个苏联共产党

内部庸俗性和市民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最后增强到积重难返的

时候,苏联就不存在了。

这个退化的过程差不多是有一种内在的必然性的。就像你

可以合理地预测,无论是北魏的鲜卑人,还是金朝的女真人,

还是清朝的满洲人,只要他们搬到中原来,变成中原王朝,他

们早晚会一点一点退化,丧失他们的战斗力,变得跟汉地的官
僚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进程。等到他们完全

变得跟汉地的官僚没有区别的时候,他们的王朝也就走到末日

了。其实苏联的情况也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苏联共产党员是一

批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的情况下,苏联才能存在,但是特殊材料

是不可避免地要退化为庸人的。斯大林代表着这个退化的一个

中间环节。他并没有像是托洛茨基所夸张的那样,已经彻底变

成庸人了,但他确实代表了列宁时代通向庸俗化的一个中间状

态。

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斗争,为什么显得那么混乱,其

根本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们的母体,苏联共产党的党内斗

争处在一个极其混乱的状态。而且现实政治跟理论政治不一样:

理论上的事情、嘴上的事情只是说说,说了也可以不算的;现

实政治的事情则是必须做出来才算的。为了在不同时期争取不

同的政治正确,你必须绕着弯子说话,把本来其实不符合列宁

原意的那种热月政策(小资路线),说成是符合列宁原意的、

完全符合革命立场的政策。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本来是一种

修正主义的东西,说成是完全符合列宁和马克思原意的革命政

策。因此就产生了很多需要大量投入辩证法的各种歪歪理论,

这些歪理在那些没有政治经验以及不大了解苏联特殊政治环境

的初学者眼里,看上去是异常痛苦。
我想,任何人去看联共(布)党史,最初的印象,第一是

头脑一片混沌,第二是极大的痛苦。等到最后看明白了的时候,

就会有一种又欣慰又痛苦又愤怒的感觉:欣慰是因为你总算看

明白了;痛苦是,这些话原来说白了就是这种意思,岂有此理,

你有话凭什么不直说呢,本来两三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你弄这

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到底是骗自己还是骗别人。但是确确实实,

它有一种后果,他可以骗你先上了船,然后等你上了船以后,

发现其实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你已经交了投名状,再退回

去也已经没有路了。有好多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莫名其妙上

了船,最后发现自己后悔莫及。瞿秋白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按照他临死前写的那些话(《多余的话》),如果他在去

俄国之前就知道共产党是怎么回事的话,他可能一开始就不会

去了。

· 未完待续 ·

(十一)孤注一掷 

2015-12-19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如果他采取混日子的做法,就算再也不能收复满洲国,也可以

在南京坐稳江山,荣华富贵三十年;可他是一个真诚的大中华
主义者,热爱中华民族超过热爱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他就必

须冒险,拼了老命也要想办法把日本拖死。

· 接上期 ·

这个时候,毛泽东在党内开始出现了。他在党内出现其实

是一个异数,因为他不是斯大林培养起来的,也不是苏联任何

其他领导人培养起来的,也不是上海中央或者是上海远东局培

养出来的。他是一个异数,他是一个夹缝中产生出来的。但是

这些力量对他的产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力量相互作

用,能够产生毛泽东的夹缝是不可能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早

期领袖是在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仍然在当权的时候培养出来

的那些人,还有很多是国民党左派转过来的。他们的思想习惯

和工作习惯都不大适应三十年代以后斯大林时代的 2.0 版本,

你可以说那是列宁主义 1.0 版本的升级。

1931 年 11 月,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

rrrrr2.0 版本跟 1.0 版本有什么不同呢?1.0 版本,它是一个

以恐怖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为外围的结构。恐怖主义团体本身
对社会没有责任感,这是它的长处,因为别人都有所顾忌,只

有它无所顾忌。它可以把一切都糟蹋掉以后,甩开挑子就走人;

而别人呢,都必须自己制造出烂摊子以后自己还要负责收场。

所以它的活动自由度要大一些。它对社会抱着一种局外人甚至

是敌对的态度,它把社会和资产阶级看成同义语,是一种进攻

性的态度,它没有缓冲集团。所以它得到俄罗斯以后,基本上

把俄罗斯搞烂了。但是这样又是长久不了的,它把俄罗斯搞烂

了以后,下一步是什么?肯定是周围的资产阶级国家看到俄罗

斯衰弱了就来进攻你,然后把你吃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主

义要么灭亡,要么就是通过自然演化产生斯大林主义的 2.0 版

本。

斯大林主义这个 2.0 版本是什么呢?它在列宁主义的核心

党之外,加了一个中间层,一个技术官僚组成的中间层。这个

技术官僚能够在苏联实现工业化建设,这给苏联提供了合法性

理由。以前共产党是一个革命的党派,它把俄罗斯本身当作点

燃世界革命的工具,也就是说,我是火,你是原材料,你想想

火和原材料的关系是什么?我是火种,火种遇到原材料会发生

什么事情?我烧光你。烧光你,好把火传到别的地方去,把别

的地方也跟着烧光。但是斯大林的共产党,它不是这样的,它

仍然是火种,但它也是一个建设者,它把火种投到国外去,但

是,它要在国内搞成一个军事工业体系。军事工业体系不是革
命者、破坏者能够胜任的,只有技术官僚才能够胜任建设者的

角色。因此他必须给技术官僚一定的特权。他在消灭资产阶级

之后,必须培养一个资产阶级替代品。这些人像过去的资产阶

级一样,发挥社会中间层的作用,由他们来组织群众,组织生

产。

▋苏联五年计划标语“计划就是法律,完成是职责,超额完成

是荣誉”

无论理论上怎么讲,组织者和被组织者是不一样的,组织

群众生产的官僚,在生态位上,他跟过去的资本家处在类似的

地位,尽管资本家是自由经营的,他们根据市场来相互竞争,

而技术官僚没有市场,他通过国家计委的命令来工作,但是他

毕竟是统治者和群众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因此,斯大林主义

跟列宁主义的不同在哪里?它产生了一个准资产阶级,或者说

是准中产阶级。技术人员和官僚组成了苏联社会中间层,这个

中间层增加了它的稳定性,也使得苏联由一个颠覆集团变得有

点像一个国家,靠着这一点,它才不会在其他国家压力下灭亡。

可以说是,斯大林体制,确实像托洛茨基所说的那样,它是苏

联向资产阶级复辟的一个中间环节。
后来的西方左派其实也是这个观点。西方左派解释苏联灭

亡和冷战结束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呢?这些理论写得非常复杂,

但是我相信我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把它描绘出来。用一个简

单的公式讲,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苏联为什么灭亡?不是社

会主义灭亡了,恰好相反,苏联灭亡,因为苏联也是资产阶级。

为什么苏联也是资产阶级呢?因为在苏联进行统治的是谁呢?

是技术官僚。尽管他们也是共产党员,但他们是主持工业发展

的技术官僚。他们不是西方的自由资产阶级,但他们也跟西方

的自由资产阶级一样,是一个主持工业生产的准资产阶级。所

以我们把资产阶级定义改一下,我们可以说,西方的资本家,

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苏联的工业家和技术官僚管理人员,

属于同一个阶级。这样一切不就都可以解释了吗。苏联尽管形

式上不同,但它也是一个资产阶级国家。苏联的失败,不但不

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反过来还是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必然失败

结局。这一下我又可以把我的理论解释圆了。当然实际上能不

能行得通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从嘴上讲,他们算是又进入

了一种永远胜利的状态了。这个理论中,除了为自我辩护的层

面以外,也是有真实的层面在内的。这个真实的层面就是,苏

联确实在斯大林时代产生了一个技术官僚系统,而这个技术官

僚系统越来越变得像是苏联存在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1933 年发行的“强化集体农庄工作纪律” 的苏联宣传海报

因此这就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政策。斯大林在三十年代的对

外政策逐渐转向,由全方位的革命,转向联合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国家,重点提防德国这种新出现的威胁。德国和意大利这

种法西斯国家,除去骂人的称呼以外,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它也是一种演化 2.0 版本。斯大林主义是列宁主义的演化

2.0 版本,是在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升级;希特勒呢,他也是在

鲁登道夫和旧式的法西斯主义基础上的升级。旧式的法西斯主

义者是怎样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呢?它无非就是通过民团这样的

组织,你工人阶级不是要组织赤卫队么,我也组织反革命的民

团,你有你的左派工会,我也有我的右派工会,赤卫队和白卫

队对打,看看谁能打赢。这就是二十年代的法西斯主义镇压二

十年代布尔什维克的做法。

▋1935 年 Deutsche Arbeitsfront(德意志劳工阵线)多特蒙

德分部。纪念碑上写着希特勒的讲话内容:我是一个社会主义

者,因此对我而言珍重工厂设备却忽视真正最宝贵的劳动人民

本身是不可理喻的

但是在苏联做了相应的升级,产生了斯大林主义的时候,

法西斯主义也相应地升级产生了 2.0 版本的希特勒主义。希特

勒主义受列宁主义的影响非常之大,正如列宁主义受鲁登道夫
影响非常之大。敌人和敌人之间是经常相互影响的,之所以相

互影响就是因为你对我的威胁很大,如果你是个无关紧要的人,

我基本上不在乎你是什么,我很难受你影响的。但是你既然对

我的威胁很大,那么我时时刻刻防着你,我反倒可能特别容易

受你影响,看你哪儿的破坏性最大,我至少要想出相应的防御

办法。

而希特勒主义的防御办法是什么呢?它恰好是从苏联这儿

学来的社会学校和集体管理的做法,它也产生出了对工业体系

的一个整体性的管理,要求企业家为了国家的利益调整他的生

产计划。苏联有自己的五年计划,纳粹德国也就产生了自己的

四年计划。你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得出,四年计划其实是五年

计划的学生。但是它也有它的升级部分。它考虑到斯大林体制

的极度残忍和低效率,它不是直接采取没收私人财产的做法,

它留用原来的企业家,允许他享有企业的红利,但是它剥夺了

原有企业家的经营权。

纳粹德国四年计划宣传海报

其实它干的事情就是,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它干的事

就是,党组进驻私人企业。进驻私人企业以后,我不干涉你企

业家的一般活动,也不干涉你分红和投资,但是你的经营活动
要符合国家目的,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情况下,比如说,我

进驻的是你的一个报社,那么你记住,赚了钱归你老板和股东

是不错的,但是你报导的整个舆论导向方向,必须符合戈培尔

博士(保罗•约瑟夫•戈培尔,1897-1945,纳粹德国的国民教育

与宣传部部长,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的领导,要不我让你好

看。我这个党组是干这种的事情的,我不是像斯大林的党委书

记那样,什么事,生产活动我都给你具体管起来,但是我通过

大政方针的限制把你管起来。

如果我进驻的是,比如克虏伯公司(克虏伯(Krupp)是

19 到 20 世纪德国工业界的一个显赫的家族,其家族企业克虏伯

公司是德国最大的以钢铁业为主的重工业公司。在二战以前,

克虏伯兵工厂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军火生产商之一,二战后以机

械生产为主,1999 年合并 Thyssene 公司,成为 ThyssenKrupp

公司。2009 年约有 17 万 6000 名员工和 426 亿欧元的年营业

额)这样的军火生产厂家,那你就要记住,你不能像以前在十

九世纪那样,生产出武器来到处去乱卖,李鸿章同志如果来了

我就把最先进的军舰卖给了李鸿章①,德国海军还没有的东西,

我先卖给了北洋舰队。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打仗,谁先来

我就先把货卖给谁,谁出钱多我就把货卖给谁。以后你们不能

这么做了。你搞生产搞技术还是你们继续去搞,但是,以后货

卖给谁、怎么卖法,我们党委书记要给你进行必要的指导,你
一定要听我们的话。在这个前提之下,你们发财是你们自己的

事情,我们不会像布尔什维克那样打得你们无家可归,让你一

个钱也没有,你的钱还是你自己的,但是你怎么花钱,你的自

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李鸿章一直青睐德制武器,尤其钟爱克虏伯公司。1871 年,

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订购 328 门大炮;1886 年,李鸿章从德国

伏尔铿船厂订购“定远”、“镇远”、“济远”三大舰,该厂

生产的军舰龙骨、护甲钢板以及舰上的主炮、辅炮等均由克虏

伯兵工厂制造;1888 年李鸿章与克虏伯公司签订了 200 万马克

军用物资的合同,用来布防威海卫和大连湾的海军基地;1889

年,李麾下的天津军械所购买了价值 550 万马克的克虏伯大炮,

充实北洋海军的海岸防御系统;1896 年冬天,李鸿章访问德国

期间,特地造访埃森市克虏伯家族别墅,随后清朝又向克虏伯

公司订购了 82 门大炮。

▋1939 年波兰战场,由克虏伯出产机车武装的陆军机动纵队

其实纳粹体制是什么呢?它是介于共产主义和自由资本主

义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纳粹德国在各方面的自由度都比苏联

要大一些。例如,在纳粹德国,你要出国是很容易的事情,它
不会像布尔什维克那样,你如果生在集体农庄,你就是到农村

以外去也别想,户口制度绝不会允许你动一步的。但是德国人

是可以有随便旅游的自由的,你只要有钱,你换外汇随便去换,

出国旅游可以随便旅游,如果你旅游了一段时间以后,你突然

留在美国不回来了,也没有人会管你和追杀你。他比苏联人自

由得多。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说,你不能直接反对体制本身,

你不能反对元首和元首的政策,在这个范围内,在一般的社会

活动中,你其实比苏联人要自由得多。但是它已经不像自由资

本主义那样自由了。这就是希特勒主义的实质。

在斯大林看来,这种跟苏联更相似的体制,对他来说是比

自由散漫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更大的威胁。因此他开始逐步考

虑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来对付纳粹德国。这个过程我说得很简

单,实际上他在这个过程中间,向左摆动,再向右摆动,再向

左摆动,再向右摆动,是经过了两轮折腾的。每一轮折腾的过

程中,他都把上一轮的折腾中执行原有政策的干部给整个消灭

掉了。这个折腾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个是西方的弗朗哥(自西班牙内战起,佛朗哥便强烈反对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个是东方的张作霖。西班牙内战的失

败和满洲国的建立,对他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在这个来回折腾

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三十年代的主要领导都被清洗掉了。

其实这是一个附带现象,因为他们在共产国际的级别表中,是
比上海远东局还要低一级的。首先发生的事情是,在苏联内部

的摇摆和清洗中,远东局那批领导,一个个都是不得好死,他

们不得好死,他们的部下当然也就不得好死,这是必然要发生

的事情。而由此造成的真空最后造成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张

闻天、王明和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1929 年夏在苏联

莫斯科中山大学照例进行一次学期总结大会,中心议题是“大

学支部局的路线是否正确”。大会争议激烈,开了十天,史称

“十天大会”。最后只好就中大支部局的报告举手表决。有 28

人投票拥护支部局,一人(徐以新)既年龄小又观点“摇摆不

定”,“二十八个半”便由此而来。“二十八个半”由于持相

近的理念得名,自称是共产国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当时中国共

产党瞿秋白路线的坚决反对者)的上位。

1940 年,弗朗哥与希姆莱

这些人上位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二十年代时期有经验

的那批老人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了。他们上台的年纪是非常之

年轻的,工作阅历是非常之少的。这其实就是斯大林搞清洗的

必然后果。老一代的人基本上都被杀光了。新起来的那批人,

他们多半是在十月革命以后才出生的,对革命前的世界没有记

忆,他们是一代新人,他们才是真正十月革命时期设想过的那
一代新人,尽管培养出来的样子不像是列宁当时设想的那样,

但他们确实是一代新人。他们没有对资产阶级世界的记忆,他

们的阅历和层次都要差得多。但他们的忠实程度和狭隘程度也

要强得多。这样做有两方面效果。第一就是,他们在能力上其

实不如老布尔什维克。能力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你阅历的复杂

度来的。你在江湖上打过滚,你才会有强大的能力。如果你一

辈子在单调的环境中长大,只看过联共(布)党史①这样的书,

老实说,等你长大以后你基本上就是一个 sb。但是这样的人思

想狭隘,他听到一点不符合联共(布)党史的东西,会真诚地

陷入极大的愤怒之中,他会十分认真地相信党告诉他的一切,

去忠实执行党的政策。这就是他的好处。

1、《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由联共(布)中央特设委

员会编著、经联共(布)中央审定的垄断性教科书,是中国人

熟悉的政治教科书的鼻祖和源头。1938 年 10 月初版,在 1938-

1953 年间印了 301 次(赫鲁晓夫上台后停止),共 4280 万册,

译成 67 种语言。毛泽东说它是“一百年来共产主义的最高的综

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只有这一个完

全的典型”。

长征前夜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就落入了这种状态。同时,

斯大林在满洲国成立和弗朗哥政权扎根以后,在欧洲和远东都
做了相应的政策调整。欧洲的政策调整是首要的,远东的政策

调整是次要的。他从弗朗哥政权的胜利、希特勒的上台看出的

道理是什么呢?看出的道理就是,现在最大的危险已经转移了,

我们必须跟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起来,必须跟我们原先的斗争

对象社会民主党联合起来,团结一切力量打主要敌人。因为资

产阶级是很容易欺骗的,共产国际这个招牌我已经用臭了,资

产阶级都知道共产国际是用来颠覆他们的,我们需要给它改个

名字。于是他发明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人民民主,这个词是他

首先发明,后来教给毛泽东的。毛泽东把它改成新民主主义。

其实这个词,现在的记录很清楚,是季米特洛夫(格奥尔基•米

哈伊洛维奇•季米特洛夫,1882-1949,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

和部长会议主席,从 1935 年至 1943 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总书记)接管共产国际的工作以后,斯大林本人非常得意地告

诉毛泽东的。他说的话大致上就是,资产阶级是很好骗的,我

是内外有别,我对资产阶级说人民民主,但是对你们我是说真

话的,我老实告诉你,我这么说是为了欺骗资产阶级,但你们

不要当真,我们原先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但是用了一个新

招牌以后,我估计能骗他个二十年。

共产国际宣传画
远东局的命运是跟共产国际本身的命运是一模一样的。我

们都知道,共产国际名义上解散了(1943 年 5 月)以后,实际

上季米特洛夫还是在莫斯科主持工作,原有的地下指挥系统,

还是照样运作的,只是表面上把这个招牌给摘下了而已。远东

局的情况其实也是这样的,它也是摘了一个招牌,原有的地下

联络系统其实还是照样运作的。但是在这个摘招牌的过程中,

斯大林可以实现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说,他在欧洲实现了共

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性和解。这是他从德国和西班牙的失

败中得出的教训。他在希特勒上台以后就感到后悔,当初如果

不那么集中精力去打垮社会民主党的话,希特勒不一定能上台,

如果社会民主党还在的话,势力仍然很强大,说不定就能阻止

希特勒。打社会民主党的结果是自坏长城。他在远东找了一下,

按照他对欧洲历史的了解找了一下,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张

作霖这样极端反动的人差不多就相当于是欧洲的弗朗哥;像蒋

介石这种孙中山的继承人,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那大概

就相当于欧洲的社会民主党了。在张作霖集团和蒋介石集团之

间两派相权,还不如支持蒋介石集团。把蒋介石集团扶起来以

后,至少蒋介石会反对日本,而张作霖却是亲日的。所以我们

按照团结社会民主党、反对希特勒和弗朗哥那个先例,我们也

应该团结蒋介石来对付日本。
这个基本路线确定了以后二十年的历史发展,因为这恰好

也是蒋介石所需要的。蒋介石的逻辑跟斯大林不一样,蒋介石

是根据凯末尔主义的逻辑来考虑的。我们注意一下西亚的历史,

你就可以看出,凯末尔的生态位跟蒋介石很相似的。他在跟希

腊人打仗、跟欧洲人谈判的时候,他首先是借助苏联的势力,

在协约国封锁他的时候,只有苏联才能支持他。在这个阶段,

他跟国民党一样,也采取的是联俄容共的政策,也一度容许土

耳其共产党在他内部发展壮大。但是等到洛桑协定(又称洛桑

和约,1923 年 7 月 24 日土耳其与协约国之间签订的一份条约。

在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的攻击后,新的土耳其政府拒绝接

受之前签订的不平等的色佛尔条约。之后土耳其政府遂与英国、

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订洛桑条

约,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签订以后,他就立马做

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身,重新投向西方这一边,把国内共

产党员全都杀光了。然后在 1939 年,跟英法签订了互助条约①,

把土耳其重新纳入了西方的势力范围。

1、1939 年 10 月 19 日,《土、英、法三国互助条约》在安卡拉

签署,条约规定:一、“如果土耳其由于一个欧洲国家对土国

进行侵略而被卷入与该国的军事行动中时”,英国和法国将给

予土耳其援助;二、“ 一旦一个欧洲国家发生侵略行为并导致

地中海地区的战争,而英国和法国又被卷入这一战争中时”,
土耳其将给予援助,同时,“一旦一个欧洲国家发生侵略行为

并导致地中海地区的战争,而土耳其又被卷入这一战争中时”,

英国和法国将给予援助;三、如果英国和法国由于它们给予希

腊和罗马尼亚的保障而被卷入战争中时,土耳其将给予希腊和

罗马尼亚以援助;四、如果英国和法国或者是曾得到英、法或

土耳其的有关保障的国家被卷入地中海地区的军事行动中时,

立即互相协商。条约规定期限为十五年。

▋1933 年凯末尔与沃罗希洛夫,前者成功利用了苏联势力

蒋介石想要做的其实也就是这些。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也

不信任苏联,清楚苏联的危险性,但他相信他能够拿得住局面,

因为土耳其人已经拿得住局面了,利用了共产党员,把苏联的

援助骗到了手,然后又出卖了苏联。他在四一二政变以后也是

这么看的。苏联认为自己在骗他,其实他也认为他在骗苏联人。

他认为他可以借用苏联的力量来把英日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然

后他还有充分的机会,再像土耳其人做掉共产党一样,再做掉

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双方都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只不过后来蒋

介石输了。

输了的原因其实不是他策略有问题,而是他的基本盘太大。

土耳其的成功是因为土耳其帝国在一战以后直接解体了,然后
凯末尔就承认了现实,他不会再为了争取什么伊拉克或叙利亚

的土地,或者为了收复塞浦路斯岛,去跟英法帝国主义死掐,

如果那么死掐一下的话,估计土耳其也是民穷财尽,最后也会

落到苏联的手里面。凯末尔到此为止。其实蒋介石也有同样的

机会的,他在四一二政变以后,他如果肯直接把满洲让给日本,

把香港让给英国,然后反过来跟英日结盟去对付苏联的话,苏

联和共产党其实也对他没办法的。只是他非要打一个抗日战争,

最后把整个格局就给弄糟了。倒不是说他原先那个政策有多么

不合理。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接见戎装要求北上抗日的青年

学生

但是无论如何,在 1935 年前后,双方渐渐地开始走近了。

最主要的奇迹还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外交演变。九一八事变以

后,蒋经过多方面的接触,确定了一个基本事实,西方国家根

本没有打算替他收复满洲①。从英国人的反应来看,英国人实

际上是这个意思:你们双方都不是好人,你蒋介石 1927 年以后

打英租界打了好几次,现在你打到日本人的头上,被日本人打

了,你简直就是活该。我们调停的话,顶多是让你们在中日两

国之间,双方各自让一步,我不可能直接去支持你收复满洲的。
而美国人的意见就是,我们从原则上讲是如何如何的,原则上

是这样的,但是从事实上讲,我们实行孤立主义,美国人民在

巴黎和会失败以后,已经厌倦了旧大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务了,

你们有事情你们自己去管,我们管好美洲的事情已经足够了。

欧洲国家的态度其实还不如英美,法国和意大利比起英国人来

说,更愿意和日本人妥协,承认满洲国的既成事实。

1、1932 年,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英国

的维克多·布尔沃·李顿伯爵(1876-1947)为调查团团长。调

查团在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进行了四十五天调查,

于 10 月 2 日同时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

告书》。报告书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同时承

认日本在满洲有合法权利,建议满洲在中国名义主权下由国际

维和部队保护实行自治。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很快就发现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就

是说,情况跟以前一样,他如果真想反对日本的话,唯一真正

愿意干涉的也就只有苏联。那么他就面临选择了。他如果觉得

苏联很危险,不能再犯第二次错误,再把苏联引进来的话,他

就只能跟东三省说拜拜了。再过二十年,因为日本人在东三省

的政策跟希特勒在德国的政策是类似的,他也模仿了苏联。苏

联搞五年计划,德国人搞三年计划,满洲国搞四年计划。基本
就是一样的。他们也是搞一个妥协政策,没有彻底取缔资本主

义,也没有彻底取缔市场经济,只是通过国家指导的投资,把

经营的重点集中在铁路、矿山和军火工业这一方面,尽可能把

投资引到这一方面来。因此满洲国没有出现像苏联那样大规模

的饥荒,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平缓的发展方式。但这种发展方

式仍然是政府导向的,而且导向也是指向重工业和军火工业的。

满洲国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出产的 Ki-27 战机

满洲民航

所以蒋介石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三十年代,苏联、德国和

日本以不同的方式,都在采取重工业优先、军火工业优先的发

展路线。它们的发展速度,都比蒋在关内的发展速度要快,因

此双方的发展基本上是处在一种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之下。如

果再等二十年,差距不会更有利。应该说,在 1931 年九一八事

变发生的当时,东北的铁路网就比关内更完善,重工业基础已

经比关内更先进了。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这个差距在不断

拉大,即使是一般的经济数据差距都在拉大,如果具体到铁路

网和重工业基础这方面,那么基本上是一边倒,对满洲这一方

面是有利的。
亚细亚号超特急列车

你去看剑桥史那些统计资料的话,就可以发现一个很妙的

现象,就是说,他们是按照后来的标准,把日本控制的满洲的

工业成就全都算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头上的,于是得出了一个很

不靠谱的高数字。但你一旦把这两组数字拆开来,你就会发现

一个很妙的结果,三十年代在所谓的中国境内修的铁路,绝大

部分都是在东三省境内修的,关内十八省修的铁路很少,东三

省的铁路很多。关外的经济发展很快,而关内的经济发展只是

勉强过得去。所谓黄金十年,好像是发展得还算可以,但是你

前后比较一下,你发现他只不过是局部地恢复了北洋时代的速

度,而且速度其实还不如北洋。跟满洲国一比,它就没法比了。

1945 年满洲国铁路分布图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如果拖下去,对他是不会有利的。

现在满洲国采取的是一种双方不承认,像台湾问题一样,我说

满洲国是我的固有领土,别人全都不承认,但是我自己还要单

方面坚持这个说法。现在我夺不回来,将来我才能夺回来。但

是你将来夺回来是有一个前提的,前提就是,将来的我比现在

的我更强大。你呢,要么是比现在的你更弱了,要么就是发展
速度不如我。也就是说,将来的实力对比会对我更有利,这样

我才能够在将来夺回满洲。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双方的

发展速度是对蒋介石不利而对满洲有利的。现在就已经有差距

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越拉越大。实际上蒋处在这样

的情况下:早打、晚打你都要输,但是早打的话,差距还稍微

小一点,晚打的话,差距会拉得更大。你要想赢,靠你自己的

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外力。依靠外力,将来的外交形势

是怎么样,无法判断。

日满邮轮“吉林丸”

大连港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蒋介石考虑到,时间是合

法性的来源。可以说,有很多政权,在它开始建立的时候是不

合法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最初通过抢劫建立的政权,在被

抢劫的那一代人渐渐死光了以后,新出生的一代人没有见过当

时的记录,慢慢地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合法政权。大清入关

的时候,开始的政权也是抢来的,但是后来清朝灭亡的时候还

是出了一批遗老遗少,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大清开国时的杀戮,
对他们来说,大清是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存在的东西,他们已经

习惯了大清的统治,在大清灭亡了以后,还觉得很不习惯。合

法性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是时间产生的。开始的时候,第一

代人看着日本人怎样入侵满洲,还可能对这种入侵抱有一种愤

怒,时间长了以后,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像是大明的子孙后代习

惯大清一样,就习惯满洲国了。国际社会会不会也是像是这样,

像现在西撒哈拉一样,摩洛哥首先入侵西撒哈拉的时候,国际

社会也谴责一阵子,但是,因为国际社会在最初几个月没有派

兵去打它,谁也不肯派兵,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就习惯成自

然了,好像西撒哈拉就变成摩洛哥自然的组成部分了。会不会

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1935 年溥仪访日前赋诗“海平如镜,万里远航。两邦携手,

永固东方”,并于 4 月 7 日参拜靖国神社

1942 年满洲国十年大庆

特别是,由于日本人在满洲国的建设相当成功,会不会过

了二、三十年以后,满洲国的人民渐渐就习惯了,而国际社会

也就慢慢习惯了,也就不再有伸张正义的想法了。这种可能性

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将来,我和满洲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会越
拉越大,对我更不利,而国际社会对我的同情越来越少,接受

既成事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那我还不如在现在,实力差距还

比较小,而国际社会还不大愿意承认满洲国的时候,我搞一点

合纵连横的手段,尽快地在我还能够控制的这个时间内把这个

问题解决掉。可以想象,他当时面对的就是一个非常尴尬、怎

么样都不好的情况,只能在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就看他的价值观了:如果他采取的是一种混日子的做法,

就算以后,再过三十年,满洲国会真正搞成独立,以后我再也

不能收复,但是在这三十年之内,我可以在南京坐稳江山,荣

华富贵三十年,以后的事情我们可以交给更加明智的下一代去

办理,那样的话,我很可能会采取一种拖时间的办法;但是如

果我是一个真诚的三民主义者、真诚的大中华主义者,我热爱

中华民族超过热爱我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我就必须冒险,在

我有生之年,在最近十年内,拼了老命也要想办法把日本拖死,

这样做我也许能够收复满洲。即使是我要冒风险,在这十年内

毁掉我自己,但是毁掉我自己,好了中华民族,这样做是值得

的。

从未成为现实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地图
从这件事情你就可以看出价值观。如果有些人在这种情况

下作出了一个选择,选择的内容是,下一代人会更明智,我希

望下一代人去处理,你就可以判断,这样的人无论在理论上信

仰什么意识形态,他实际上真正想的是,先混过几十年的荣华

富贵再说。如果有些人采取冒险行动,拼了老命,就在有生之

年打这一仗,你也不用管他自己怎么说的,或者别人对他怎么

评价,实际上这个人他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把他的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看得比他个人的短暂的政治利益和荣华富贵

看得要重得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鉴别标准。什么叫做老吏断

狱,就是要深入事理人情,深入个人的心理结构和他所处的环

境中去判断,这样你才能够看得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现

在看出来的这些东西,在三十年代其实不是秘密,大多数人,

像胡适那些人,心里面都是非常清楚的。最后等到各人作出选

择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什么人,实际上大家也都心里有数了,

他想要干什么,实际上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在这个生态位中,蒋和苏联达成协议是在 1935 年,是在上

海和共产国际的代表达成协议的。在这个过程中,在形式上遭

到抛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要和国民党打好交道的话,那

么苏联需要做一定的牺牲,就是说你至少在形式上要放弃在国

民党内部闹革命的企图。于是,王明和张闻天这种人就要面临

一定的挫折。上台的人,或者说他必须要改变政策,相应地把
他们的政策调整到统一战线上。毛泽东在这个时候上升,实际

上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因为照斯大林的原有做法,我改变政

策以后,把原来执行政策的埃韦特那批人,还有米夫(巴威尔•

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1901-1938,苏联历史学家,曾任莫斯

科中山大学校长,并兼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东方部部

长。多次受联共(布)委托到中国指导革命工作。1937 年肃反

运动中,被作为政治反革命、托派分子而被逮捕,1938 年被秘

密处决)这群人召回苏联去,然后很快地把他们杀光了,然后

米夫手下的这批下级,也就是王明和张闻天这种人基本上也是

没有什么希望了,你的上级都已经被我杀掉了,我不杀你已经

是很不错了,不可能再让你发挥什么重要作用。这时候的中国

共产党,对他来说是一个弃子。

▋1936 年,同时登上《时代周刊》的四人:日本天皇裕仁、溥

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实际上,照斯大林的作风,如果蒋介石在这个阶段要求他

做掉中国共产党的话,苏联也不一定不答应。因为斯大林在需

要跟别人达成协议的时候是心狠手辣的。后来英国人跟他达成

协议的时候,要他出卖希腊共产党的时候,他是眼睛都没有眨

一下就把希腊共产党给出卖了。①他对中国共产党不见得会更
爱一些。但是蒋介石没有这么心狠手辣,他是按照小资产阶级

的想法去考虑问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毕竟是苏联共产党的下

级,既然要达成协议,双方都是要让步的,苏联要支持国民党

在东北实行抗日的政策,而他也愿意在南方的剿共的过程中放

你一马,容许共产党退到西北去。他的策略是怎么样呢,让共

产党退到西北,第一,西北是穷地方,对他没有关系;第二是

共产党退到西北蒙古边境那个地区,可以把苏联拉进他的对日

战争中间去,可以让苏联、蒙古和日本在蒙古边境地区发生冲

突,这样做苏联就不得不履行他支援中国抗战的承诺了。这个

双方都是有各自的打算的。

1、1944 年 10 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在莫斯科进行了会晤,划定

了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按照丘吉尔提出的方案,英国获得

希腊的主导权,作为交换,苏联获得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

主导权。英国军队解除了希腊亲共产党军队的武装并扶植建立

亲英政府,苏联对此没有干预。并将逃入苏联的希腊共产党人

全部处死。

· 未完待续 ·

(十二)行险侥幸 

2015-12-19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苏联让共产党做国民党的人肉盾牌,换取国民党做苏联的人肉

盾牌。谁都没有料到中国共产党居然能有胆子或者有能力不去

当这个人肉盾牌。不得不说,这主要是毛泽东的功劳。

· 接上期 ·

这个过程中,按照正常的现实政治的逻辑,苏联和蒋介石

以反日为目的联合是需要牺牲品的,而这个牺牲品应该就是中

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格局下不但没有被牺牲反而发

展壮大,那你不得不说,这主要是毛泽东的功劳。这是千真万

确的事情,这不是毛泽东后来编造的神话,或者故意夸大自己

的作用。如果在三十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严格执

行斯大林的政策的话,那他们的下场多半就像西班牙共产党或

希腊共产党一样,变成了斯大林统一战线的牺牲品。而蒋介石

之所以如此自信满满地跟斯大林达成协议,也是因为他觉得,

中国共产党应该是没有别的路了。他想象不到会出现毛泽东这

样阳奉阴违的人物。如果中国共产党的上层都是老实人,像王

明那样,斯大林吆喝一声,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保卫马德里保
卫马德里,于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就像西班牙共产党员一样,

扔掉延安不管,妇女儿童都披上戎装,跑去保卫大武汉了①。

1,1938 年 6 月 15 日,王明、周恩来、博古联名在《新华日报》

发表《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号召发

扬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的精神保卫大武汉。

按照斯大林的格局观,他是按照欧洲的情况来考虑远东的,

他不熟悉远东的实际情况.。那么,保卫武汉就相当于保卫马德

里,蒋介石政权就相当于是西班牙共和派,共产党政权还是相

当于是西班牙的共产党,为了保卫马德里或保卫武汉,那么西

班牙共产党或中国共产党当然应该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为抗战

做出表率,如果你在这场战争中被消耗光了,那也是你作为共

产党员的义务。既然是苏联要求你们在西班牙这个反法西斯前

线做出牺牲,那你牺牲掉就牺牲掉吧。如果按照王明那种规划

的话,大家都去保卫大武汉去了,那就是等于说是,共产党变

成了国民党的盾牌,作为人肉盾牌优先牺牲掉。而毛泽东,众

所周知,他采取了相反的政策,所以国民党反倒变成了共产党

的人肉盾牌。

西共内战时期的宣传海报
苏联之所以让共产党做国民党的人肉盾牌,主要是为了换

取国民党做苏联的人肉盾牌。如果国民党不肯做苏联的人肉盾

牌,那么日本打击的第一个目标肯定落在苏联头上,那样苏联

就变成国民党的人肉盾牌了。所以斯大林必须诱使国民党去首

先跟日本打仗,让国民党当人肉盾牌。但是国民党又不是省油

的灯,他不见得肯白白地给你当人肉盾牌,当然需要给一点好

处,那么为了给一点好处,照斯大林的想法,我把中国共产党

送给国民党当人肉盾牌,作为我表示诚意的礼物,然后国民党

就去抗日了,抗日的结果是国民党当了苏联的人肉盾牌。这样,

虽然我牺牲了中国共产党,但是我已经得到了国民党这个更大

的人肉盾牌,我还是划得来的。

苏联和国民党双方在算计中,都没有料到中国共产党居然

能有胆子或者有能力不去当这个人肉盾牌。这件事情,不要说

是三十年代的共产党领导人谁都想象不到,蒋介石想象不到,

就连毛泽东自己最初也不见得想象到他能够做成这件事情。其

实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在最初他跟王明掐的时候,是一个试

探性的动作,他最初是想把王明做掉的,他跟苏联中央打了很

多报告,说是王明这个坏那个坏什么什么的,其实这些事情是

真是假无关紧要,但总之是反映了他想做掉王明的企图。但是

季米特洛夫出来发话说,你不能这么做。他知道季米特洛夫的

话是代表斯大林的话,所以马上就不敢再坚持了。
斯大林与季米特洛夫

同时中国共产党内,当时还不完全是他的人。毛泽东起家

时间太晚,尽管他是一大代表,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共产

党这样的组织中,出头露面的一大代表不是最重要的,至少他

的地位远远不如周恩来所领导的那些地下特工组织重要。因为

一大代表是要抛头露面的,要抛头露面的,就不是最重要的人。

重要的人就是那种不能抛头露面的角色。像周恩来在二十年代

初期的时候,地位明显是比毛泽东要重要的。他在上海活动,

而苏联对上海比内地的掌控更严格,在上海活动的人的级别是

要更高的。从上海培养出来的人,很容易到莫斯科列宁学院,

进了列宁学院以后,你可能会被派到欧洲或者美洲去混,搞国

际工人运动,搞完了以后再回来,走这条路线的人的级别是比

留在内地的人要高得多的。

毛泽东后来之所以能起来,不是因为斯大林重视他,也不

是因为他有多强,而是斯大林在三十年代这个反复折腾和清洗

的过程中,把他早期提拔出来的那些比较高级的经营人,要么

是杀掉了,要么是罢免了,总之是突然留下了一个真空期。而

且由于他在跟蒋介石达成协议的过程中,本来已经打算把共产

党给抛弃了,既然是已经打算抛弃的东西,给谁就无所谓了。

就好像是你扔进垃圾箱里面的东西,谁捡去了对你都无所谓一
样。所以,毛泽东在长征后期突然夺取政权,如果这件事情发

生在上海的话,恐怕斯大林会马上做掉他;或者是发生在较早

的时间,在 1927 年的时候,苏联的任何领导人都会做掉他。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

但是在抗战前夜就不重要了,因为红军长征这个事实就是

表明什么呢,蒋介石已经履行了 1935 年的诺言,把红军放到蒙

古边境去,这件事情开始的同时,就表明蒋介石和斯大林双方

都已经在履行他们的诺言了,在这个诺言之中,消失在西部荒

野地区的那支红军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毛泽东突然捡

到这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初共产国际还不知道,等到知道了

以后,他有点意外,但是也不太难过,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是

他已经打算扔掉的东西,扔掉的东西突然被毛泽东捡回了,他

觉得,等于是一个鸡肋吧,我本来已经不要了,现在你捡回来

了,好,你捡回来就归你,让你留着吧,反正我也没指望你派

什么用场了,今后主要是我跟国民党打交道的事情。这就是他

当时的心理状态。

而毛泽东呢,他其实是心虚的。因为他对权力结构有清楚

的地方也有不清楚的地方;首先他是共产党内部混出来的人,

他当然知道斯大林是能够做掉以前的所有领导,也能够做掉他
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处在比较外围的地方,他经常按照三国

演义和水浒那种方式搞权力斗争,对于莫斯科的高阶级,他基

本上没有什么了解。所以他心里面是慌的。他知道他推倒张闻

天的手段不是很合法,按照共产国际的规矩来说,等于是一种

先斩后奏的做法。他和张国焘作斗争的做法,则是一种非常无

奈的做法,等于是借助敌人的手。双方都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之

中,你掐我我掐你,理论上谁对谁错那是次要问题,关键是谁

能活下来,毛泽东的策略就是,我逃跑得比你快,我首先向安

全地带逃跑,把你留在后面给我挡枪,让你留在后面,你的部

队快要打光的时候,无论谁有理谁没理,反正我的部队剩下就

是我赢。

他掌握政权的手段,既然是这个样子,他心里面自然就非

常害怕大老板追究他责任,万一大老板不承认他是中国共产党

的合法领袖,或者要派别人来收拾他的话,他其实没有什么必

胜的把握的,至少在三十年代那种情况下,他是没有什么必胜

把握的。所以后来延安的第一个机场迎来第一批飞机,迎来了

从共产国际经过新疆那条路线派来的第一批共产国际代表的时

候,他做出了非常谄媚的表现,说出昆仑山上的神仙下凡诸如

此类的话①,总之是非常离谱的,哪怕是按照中国历代王朝那

种拍马屁方式,也是极其肉麻的话。其肉麻的程度,只有在抗

战初期他热爱蒋委员长的那些情书②可以相比。
1、1937 年 11 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

接,发表讲话,说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

2、毛泽东在 1938 年 9 月 29 日写给蒋介石的信中表示:“恩来

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

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

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

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唯有各党各派及

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与击破

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

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

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

张国焘(左一)与毛

但是这些肉麻的话,你不要以为他纯粹是为了表演,这些

话部分地反映了他发自内心的感激。因为他在这些人来之前,

是处在一种待决之囚的状态之中的。他没地方可以跑,跑出去

投到蒋介石的怀里面他也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留在这里呢,

他也不知道斯大林是不是承认他,万一斯大林突然翻了脸,共

产国际来一个钦差大臣,这位钦差大臣一旦降落了以后,第一

句话就是,毛泽东篡党夺权,罪该万死,那怎么办呢。他当时
在陕北那一点核心部队,对付张国焘或者是对付刘志丹(1903-

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

习,后在冯玉祥国民军从事政治工作。1928 年,领导渭华起义,

此后开辟陕北苏区,先后担任各种军事要职,在肃反中险些被

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二十八军军长。1936 年 4 月 14 日

率部进攻山西中阳三交镇时被击毙)那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如

果来一个苏联代表,就即使是他当时弄出来的那些核心部队也

不一定会跟着他走的。

没想到苏联代表一来,就带来了斯大林的旨意,斯大林居

然承认他了。他这种感激之情那是发自肺腑,终生难忘的。你

要懂得人类的心理状态,就会明白,你在危机困苦的时候,有

人给你一饭之恩,你一辈子都不会忘;你在荣华富贵的时候,

别人给你送一百万大洋,你都不会当回事儿。为什么呢?因为

你在穷困的时候,多一碗饭和少一碗饭关系到你能不能活得下

去的问题;而你很有钱的时候,别人给你一百万,你无非是稍

微好了一点点,没有你那一百万,其实我也不在乎。

像光武帝为什么在成功以后他非常怀念当时在河北被王郎

追杀的时候,跟他一起同吃麦饭那些人①。那麦饭对他非常珍

贵啊,当时他像逃犯一样四处躲藏,如果找不到那碗麦饭的话,

说不定他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东汉了。以后他掌权以后,已经

是天下共主了,就算是别的州县给他送来无数黄金,他也不稀
罕你那点黄金,他高兴要黄金的话,身为皇帝,什么样的黄金

得不到呢。成吉思汗也是这个样子,他被其他部落追杀得只剩

下十九个伙伴,在班朱尼河饮黑水的时候②,那点脏水给他的

印象宝贵,那些脏兮兮的水是他唯一能够找到的水,要不然他

很可能在被追杀的过程中就渴死了。他变成天下之主以后,他

哪里缺这点水,他一声令下,会有多少人跑到最好的矿泉那儿

去给他弄来矿泉水。这时候你送给他再好的礼物,他也不会像

是怀念当初那点脏水那样怀念。

1、《后汉书·冯异列传》:“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

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

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

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

灶燎衣。异复进麦饭菟肩。……六年春,异朝京师。引见,帝

……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

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

2、《元史·扎八儿火者传》:“太祖与克烈汪罕有隙。一夕,

汪罕潜兵来,仓卒不为备,众军大溃。太祖遽引去,从行者仅

十九人,札八儿与焉。至班朱尼河,糇粮俱尽,荒远无所得食。

会一野马北来,诸王哈札儿射之,殪。遂刳革为釜,出火于石,

汲河火煮而啖之。太祖举手仰天而誓曰:‘使我克定大业,当

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将士莫不感泣。”
对于毛泽东来说,三十年代斯大林这个不杀之恩是对他异

常重要的。但是到五十年代的时候,你就是给他送一百二十架

飞机他也不太感激了,因为他那时候好歹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席了,不给他一百二十架飞机他也是主席,多了这一百

二十架飞机他会强大一点,少了这一百二十架飞机他会弱一点,

但是还不至于马上灭亡,得到一百二十架飞机以后,他会更强

一些,但是也不会强多少。这种情况下你给他送礼,就不要说

是送飞机了,就算是送原子弹,他也不感激你,因为他这个基

本盘已经弄到了。所以赫鲁晓夫后来实际上是把原子弹都送给

他了,但是他最后还是掐赫鲁晓夫。

你要真是从客观标准来看,赫鲁晓夫对他比斯大林要好得

多了,斯大林那么刻薄,只给一点点,赫鲁晓夫给得要多得多

啊。但是赫鲁晓夫给的时候,他自己已经有了那么多,给得再

多他也不珍惜了。斯大林给的时候,虽然给得少,但他是很珍

惜的。而且赫鲁晓夫来的时候,他就算是还处在弱势,他也觉

得,现在的苏联领导人至少要杀我已经办不到了。而斯大林跟

他打交道的时候,斯大林要杀他,不会比杀李立三或者是杀埃

韦特(阿图尔·埃韦特,1932 年 3 月被派到中国担任共产国际

执行委员会驻华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驻上海远东局书记,
1934 年 8 月被召回)那种人困难多少,说两句话,你的人头就

落地了。不要说是给你东西了,就算是让你活着,就是对你莫

大的恩典。这个恩典是实实在在是没齿难忘的恩典。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毛泽东是很懂分寸的,他要做到

在各方面之间都周旋好,哪一方面都不能得罪。斯大林的意思

是要他搞好统一战线,意思就是说,你要做我的礼物,去替蒋

介石牺牲,这样做蒋介石才肯替我牺牲。他不能够公开违背斯

大林的意思。因为斯大林要他对蒋介石好,所以他也不能公开

违背蒋介石的意思。但是另外一方面,他根据他从中国内地的

长期斗争中,以及他从三国水浒之类旧小说中学到的经验,明

明知道这样当牺牲品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他跟其他共产党员不

一样。如果他真是十月革命那种党校、列宁学院一路培养出的

干部的话,说不定他真会相信共产主义的真理,为共产主义牺

牲多么值得那些话。

但是他不是。他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加入共产党的,他

早年的生活早已把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已经投靠过胡汉民和其

他许多人了①,在政治上已经是有过很多次不同的投机了。可

以说性格、价值观已经固定。所以说,一个人在中年以后搞的

投机,是很难改变他的基本价值观的。他不可能完全信仰共产

主义。他后来跟着共产党走,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说,因为他已

经上了这条船,没有别的选择了。而且人在中年以后,如果再
重新改换职业,这个机会成本是损失很大的。但是他不可能像

其他那些从小就是共产党培养大的人那样,真心实意地愿意把

自己都去牺牲掉。所以他一定要在这个夹缝中间想办法,让自

己不要牺牲,让别人去牺牲。

1、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 3 年,

担任过多种要职。1924 年 2 月中旬,毛泽东由广州来到国民党

上海执行部工作,担任组织部长胡汉民的秘书,承担了组织部

的大部分实际工作。胡与他关系亲密,在书信中称比自己小 14

岁的毛为“润之我兄”。李立三曾嘲笑他简直成了“胡汉民的

秘书”。1925 年 9 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推荐毛泽东代理宣

传部长,毛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等领导机构起草了许多指导性

文件,建立起一系列工作制度。

▋1924 年 5 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举行庆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

总统 3 周年纪念活动时合影。邓中夏(前排左一)、向警予

(前排左十)、Mao(后排左二)、沈泽民(后排左四)、罗章

龙(后排左七)、恽代英(后排左八)等参加合影。前排左六

为胡汉民,左七为汪精卫。
▋1927 年 3 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图为会议执

行委员合影。前排左三起:徐谦、谭延闿、孙科、宋庆龄、宋

子文、陈友仁、经亨颐、吴玉章(共产党员);二排:左二为

董必武(共产党员),左六为于树德(共产党员),左八为毛

泽东(共产党员),左九为林祖涵(共产党员);三排:左七

为恽代英(共产党员),左八为邓演达。

所以他这种政策必须要分为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最核

心的步骤,他必须巩固他在延安的地位。这个巩固就要做到两

点。第一,他要做人事上的调整。他在共产党中央是后来的人,

必须要培养出一些自己多多少少能够信得过的人马,而且由于

共产党组织最核心的部分是它的情报部门,如果情报部门继续

留在周恩来这种人的手里面,那他是寝食难安的,如果继续留

在陈赓这样的人手里面①,那他也是寝食难安的。他要控制情

报和组织这两个系统。但是这两个系统本质上讲是由苏联一脉

相承培养出来的人控制的,他要在这些系统大动干戈的话,如

果引起了斯大林的怀疑,斯大林怀疑你要背叛他,那你会马上

完蛋的。所以他必须掌握好这个剃刀边缘的分寸。第一,他要

向斯大林说明,我做结构上的、人事上的调整,我不是针对苏

联的,我调整以后只会更加忠于苏联;第二,在调整的过程中

间,他又要实现自己对共产党本身的改造。这两点要同时做到
是异常困难的,必须真正是非常精通人情事理、又非常擅长玩

权术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1、1926 年 9 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随后和顾顺章一起前

往苏联“契卡”受训。半年里,他们先在伯力学习侦探、审讯,

又到海参崴学习暴动、劫狱、爆破、射击、秘密通讯。1927 年

秋,周恩来向党中央提议成立中央特科。1928 年初,陈赓进入

中央特科,任情报科科长。

我们现在知道他已经做到这一点了。看他的步骤,他主要

就是靠两个人做到的。一个是康生①,一个是刘少奇。这两个

人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他们都是苏联嫡系的人,他们在党

内起家的时间,其实都比毛泽东早,而且是比毛泽东更靠核心

的人物。毛泽东是一个游击英雄,按照苏联的术语来说,其实

他是一个圈外人。游击英雄干的这些事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布尔

什维克干的,是带一点江湖草莽性质的。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干

的事情是组织工作、工人运动这些,刘少奇一开始就是搞工人

运动出来的,周恩来一开始就是搞情报工作的人,这些人是比

较内圈的部分。毛泽东呢,他搞的那套梁山好汉式的做法,是

比较外围的东西。如果人家一翻脸说你是游击习气,枪毙你都

有可能的。游击队员出身的人要在红军中间出头,甚至爬到中
央委员会,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但是正因为你是外围,所以

你自由活动的余地就比较大。

1、康生(1898-1975),原名张宗可,山东诸城人,江青的同

乡。1925 年加入中共,参与领导 1926 年至 1927 年上海三次武

装暴动,1928 年成为中央特科行动科科长(在顾顺章案中曾亲

手用斧头砍死一名顾顺章家属),1930 年成为中央审查委员,

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33 年起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的

副手。1937 年 11 月 29 日,王明和康生从苏联飞抵延安。后由

追随王明转而追随毛泽东,成为毛的最有力支持者;江青与毛

的相恋、结婚,康生出力最大,深得毛的信任。

1939 年的刘少奇与周恩来

他现在既然通过长征已经上位了,又要达到既让斯大林满

意、又要让自己站得住脚的这个目的,那就要在情报系统组织

内部选新人。这个新人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他必须是苏联

信得过的人,必须是苏联原来培养的人;第二呢,在这个前提

之下,他是能够跟你交好,能够看清形势,看出我毛泽东是个

人才,为我毛泽东服务是不会吃亏,我们今后结成紧密联盟,

是有胜利希望的这种人。所以说这个人必须自己既有能力又有
眼光,跟毛泽东还要能够投契。在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

符合这标准的两个人就是康生和刘少奇。毛泽东在党内的主要

地位,包括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的发明、毛泽东在党内作为

领袖地位的确立,这主要是刘少奇的功劳,主要是刘少奇把他

捧起来的。在情报部门内部,所谓的中央社会部内部,确定毛

泽东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康生做的。

rrrrr 刘少奇做的事情在明处,所以大家比较清楚,现在很少

有人不知道整风运动和刘少奇发明毛泽东思想、捧毛泽东的事

情。但是康生到底做了些什么,有很多事情仍然是在迷雾之中。

他做过很多很神秘、很莫名其妙的事情,例如像江青来到延安

的时候,有人报告毛泽东,江青是国民党的特务,他们说这句

话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没有人知道,但是,康生作为

中央社会部①的部长,向毛泽东做一个报告说江青不是特务,

然后从中央社会部又拿走了一些文件,然后江青就顺利地在鲁

迅文艺学院安下家来了,然后江青莫名其妙地和毛泽东好了起

来,其他的中共领导人全都反对,又是康生跳出来说了几句话,

然后其他人全都不吱声了,江青和毛泽东就顺利地结了婚了。

就连这些浮在表面上的事情,到底真实的内幕是什么,也没有

人真正知道。
1、延安时期,情报工作主要的领导机构为中央社会部、中央情

报部。中央社会部正式成立于 1939 年 2 月,但 1938 年已开始

运转。康生为部长,孔原、潘汉年、李克农为副部长。1941 年,

中共中央设立调查研究委员会(后改称“调查研究局”,毛泽

东兼局长,任弼时为副局长),下设情报部,将中央与军委一

切情报机构统一于此部,康生为部长,叶剑英、李克农为副部

长。各地党委与军队一切情报工作,统受中央情报部的领导。

中央情报部和中央社会部合署办公,实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依照苏联格伯乌的结构,该部被建成门类齐全的情报机构,下

辖五个局:一局主管组织、人事;二局主管情报;三局主管反

间谍;四局主管情报分析;五局主管特工训练。还下辖两个直

属部门:保卫部和执行部;还设立了“西北公学”,专门培养

派往国统区的特务人员和敌后根据地的情报、肃反、锄奸干部。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毛泽东成立了中央社会部,透露的

是什么信息呢?就是,第一,他想抓紧情报部门的权力,他已

经看出了核心情报部门的重要性。这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远见和

政治判断力的人。按说他是个乡下出来的土鳖,又处在比较远

离党的权力中心的地位,要看清这一点不大容易,因为有好多

处在上海中央内部的人,都喜欢那种炫耀性比较强的位子,而

不大喜欢像情报部门那种隐蔽性很强、实权很大,但是不大显

眼、不大闪闪发光的角色。而毛泽东接触中央系统的时间不是
很久,他居然一眼看出了情报系统的厉害,这可以说是,他已

经比资产阶级世界大多数政治评论家和共产党内的许多实际政

治家看问题眼光准。

▋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

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秦邦宪、彭德

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你就算说,毛泽东这个人有很多坏处,但他确实在判断权

力和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一定的穿透力,这个穿透力比大多数人

要强。这种能力很可能是天生的,就是说是,你如果教一个人

下棋的话,有些人你就是教不会,有些人看了几步棋局以后,

触类旁通,他学得非常之快。这一点,你简直搞不清楚先天差

异是什么,反正就是有的人怎么教也教不会,有些人是一点就

会。毛泽东在权术这方面,他一定就是这种自学成才、无师自

通、一点就通那种角色。所以他接触了很短的时间,他已经看

出了这个系统的重要性。

但是,他过去在这个系统中完全没有自己的人,凭他在三

十年代初期那种江湖式的经历来说,他接触不到这个系统的人,

也没法控制这个系统。如果你掌握不了下面的干部,你归根结

底还是不能真正掌握这个系统。所以康生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康生一定是跟毛泽东做过非常密切的交谈,因为康生自己也是

有黑历史,有很多材料说他在上海跟国民党做过什么什么交易。

这个不大可能,或者说也不大有意义,因为国民党当时的政治

气氛跟后来共产党掌权以后不一样,也就是说国民党抓到共产

党党员以后,你很容易就被放出去的,只要你写一个声明说我

现在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的错误,我以后再也不跟共产党打交

道了,人家很容易就把你放出去的。有好多共产党员,很可能

包括刘少奇,都干过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件事情并不能表明你

跟国民党做过什么真正的政治交易,因为国民党比共产党要好

忽悠得多。康生那些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那还很难说,因为

他除了这些事情以外,还跟上海的东正教徒有联系,而东正教

的系统,代表着克格勃的内圈,等于说是克格勃在全世界渗透

宗教组织的一部分,跟他指挥的共产党这个系统不是一个系统。

所以,这些草蛇灰线联系在一起,给人的印象就是,至少

给我的印象就是,康生这个人,他在共产党,即使是在共产国

际的情报系统中间,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他到底是不是

负有苏联内核一个更核心的使命,比如说像是内保系统,他可

能拥有更核心的考察其他情报部门的特殊权力,所以他才能够

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跳跃;或者是他真有其他身份;或者说,

他虽然没有其他身份,但是他是一个惯于浑水摸鱼,而且判断

力特强的人,他在这种各方犬牙交错的形势之下,认为有必要
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各方面做些试探,在试探的过程中间,给

自己找到一些必要的信息。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是都是

无法证实的。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与康生

但是无论如何,他在陕北跟毛泽东做过相当于是输诚式的

表白。后来有些人记载说,他坦白的内容是,他交待了他在上

海搞地下工作时期的很多疑点,促使毛泽东信任他。但这个说

法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照毛泽东当时的处境来说,他如果不

信任康生,那么原因肯定不是因为康生背叛了党或者背叛革命

事业什么的,他需要康生的主要理由,就是他需要了解情报部

门内部而又愿意忠于他的人。

其实我想,如果康生真的有什么污点的话,对毛泽东是更

好而不是更坏。如果他一点儿污点都没有的话,毛不能够有把

握完全控制他。你想,如果康是个无懈可击的人,那么即使双

方口头达成一个联盟的协定,康答应说要拥护毛当主席、巩固

他的权力,毛真的能够完全信任他么?如果毛手里面没有什么

能够让他害怕的东西,毛能够信任他吗?而且在共产党系统内

部,可以说,你掌握有能让别人害怕的东西,比掌握有能够让

别人高兴的东西更重要得多。
当然这些都只是纯粹猜测。他们到底达成了什么交易,康

生到底向毛泽东坦白了什么,我们不可能知道。但是我们知道

这件事的后果。后果就是,康生至少在接下来十年充当了毛泽

东控制情报系统的代理人。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和李克农的

势力好像都边缘化了,他们渐渐地被排挤到白区去了,而中共

的情报系统内部渐渐地产生了一个新的系统。

大家要清楚,建国以后,白区党和红区党的斗争是非常激

烈的。但是在毛泽东当权以前,白区党和红区党的区别并不明

显。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白区党才是真正的党;红

区党是党控制下的苦力和外围,根本不重要的。双方发生分裂,

而且红区党好像显得比白区党更核心,那是从毛泽东开始的事

情。康生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他在,红区党

才能存在一个组织核心,而且因为这个组织核心更接近于毛泽

东的缘故,渐渐地还产生出红区党优于白区党,最后斗倒白区

党的趋势。而刘少奇就不是这样的,刘少奇主要主持的仍然是

白区的工作,他继承了比较早的传统。这一点其实已经决定了

他们后来的结局:为什么刘少奇后来会变成党务官僚系统的领

袖,被排挤到外围,最后被斗倒斗死;而康生为什么会终其一

生都处在神秘而隐蔽的地位。
康生与江青

在康生死以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到底干了些什么,也

没有人能说清楚他到底干了什么坏事和好事。邓小平和他的同

事把康生说得如此之坏,但是又没有说出他到底干过什么具体

的坏事。照他们攻击康生的那些言论来说,好像真的不能说康

生比其他人更坏,因为他们说康生干过的那些坏事,跟邓小平

他们自己干过的那些坏事相比,好像一点儿也不更坏啊。如果

康生干过这些事情就是坏事的话,至少就我了解,邓小平干过

的事情比这严重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无论按照人类的标准衡

量还是按照共产党的标准衡量,我都可以在邓小平身上找出比

这更多的黑点啊。但是,既然邓小平反对康生,而且党内又有

这么多大佬都跟邓小平一个意见,所以康生肯定是干过什么的。

所以合理的推论就是,他确实干过什么,但他干过的这些

事情是如此的危险,以至于你不能公开说出来,你只能够用其

他一些罪名来掩饰它。就好像说,我要整一个人,但是我不能

说出他真实的罪名,我只能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或者说是奢侈

浪费,别人一想到就会觉得,奢侈浪费、贪污腐化或者其他什

么事情,这不都是小事么,大家不都干过么,为什么要特别处

罚他,肯定有其他什么原因。但是其他原因是什么?谁也不知

道,谁也没法知道。但是你可以肯定,他能够说出来的这些原

因大概不会是真正的原因。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好说。而
且很可能,最大的可能就是,跟毛本人有联系,而且跟毛巩固

在党内权势的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联系大到这个程度,

以至于如果把这个联系拖出来的话,牵连的人可能不是毛一个

人,可能会牵连到周恩来或者刘少奇或者其他什么人,以至于

造成很尴尬、很难收场的情况,因此是提都不能提的。我觉得

这个说法,虽然也是毫无实证的假设,但是相比于其他同样毫

无实证的假设,这个说法似乎是最符合共产党内政治生态、因

此可能性最大的假设。

· 未完待续 ·

(十三)各个击破 

2015-12-19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他能够用巧妙的手段,在不直接消灭你肉体的情况下,剥夺你

的权力,同时让外围的人还看不出来权力结构已经有所改变。

这些斗争方法,残忍性不如布尔什维克,但是狡猾性则是大大

加强了。

· 接上期 ·
毛泽东在 TG 内的经营是一方面,在白区方面,他的作用是

比较被动的。首先,白区工作,他自己是不熟,也干不出什么

成绩;第二就是,白区工作是斯大林本人亲自关心的东西,在

很大程度上是由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根据全世界的一盘棋来判

断的,Mao 这个地方性领导还没有资格对这些工作发号施令。

例如像东南局(TG 中央东南分局,是抗战初期负责华东地区的

共产党的领导机构,隶属于 TG 中央长江局(1938 年 10 月后改

称南方局),负责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1938 年 11 月,TG 六

届六中全会决定东南分局改为 TG 中央东南局,项英为书记,曾

山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0 年下半年增补饶漱石为副书记。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东南局工作停止。1941 年 4 月东

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成立华中局)常驻上海,它从事的有些工作

是完全超出中国、甚至超出亚洲范围的东西,有很多资助是从

墨西哥和美国来的,有很多指示从那儿来的。饶漱石①从美国

回来,直接就去东南局工作,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斯大林的

算盘当中,可以说他在美国和欧洲的经营是最重要的,在东亚

还是次要的,东亚的下级很可能是处在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知道应该干什么,但是不知道上级要你干这些事情的理由。

而东南局在这个方面,由于它占领了远东局的生态位,它跟资

产阶级世界有非常广泛的联系,它所从事的工作的复杂性是延
安这个角落里面所想象不到的,但是延安必须依赖它。无论从

物资方面、组织方面和信息方面,上海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窗

口。美国 TG 是离共产国际中央是非常近的,它根据在美国的形

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统一的形势,来考虑远东的大局。

这些大局反馈到上海,然后反馈到东南局,最后才来到延安。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局势是非常微妙的。

1、饶漱石(1903-1975),1923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 年加入 TG,担任沪西区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负责工人和

学生团员工作。在白区工作处于低潮时期,为白区党组织的恢

复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1929 年起,任共青团北满省委书记,

TG 满洲临时省委常委、满洲省委代理书记(刘少奇出狱后任 TG

满州省委宣传部长,曾一度为饶的部下)。1933 年,由于 TG 临

时中央转移到中央苏区,饶漱石实际主持了党在白区的各项工

作。1935 年赴苏联任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王明等共同

起草了《八一宣言》(即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

同胞书》)。他穿梭于法国、英国和美国,从事国际统战工作。

1939 年 11 月从美国回国,后任东南局副书记。皖南事变后任华

中局副书记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刘少奇被调回中央后,任华

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代理政委,掌握了华中的党、政、军大

权。抗战胜利后,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委、华东局书记。
国共内战时期成为华东战区的最高领导人。1954 年因卷入高饶

反 TG 联盟和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1975 年死于狱中。

Mao 所采取的政策,差不多是他在这种局面下能够采取的

最好政策。他的政策就是,第一,他基本上是顺势而为的。主

持武汉抗战的不是 Mao,而是王明,它是王明在莫斯科的直接

指挥下所从事的。从事华中局工作的是刘少奇和饶漱石,这两

个人都是 Mao 以前党的旧系统,Mao 也很少干预他的工作。他的

手段是通过中国传统的那种人事干涉的做法,避免让华中局系

统的领导形成太大的团结,希望让他们彼此之间掐来掐去。像

饶漱石和刘少奇最后就变成敌人了,这跟 Mao 的挑拨是很有关

系的;后来饶漱石和陈毅又结成死敌,这也跟 Mao 的挑拨是很

有关系的。

▋1943 年,江苏黄花塘新四军新军部领导人合影。左起:曾山、

陈毅、赖传珠、饶漱石

这一点你从后来的党史记录就可以看出来,尽管他们的语

气不同、价值观不同,但是即使是从价值观不同的叙述当中,

你也可以看出很多真相来。例如像党史的记载实际上是这样的:

它把 Mao 塑造成一个无比伟光正的角色,说他在饶漱石跟刘少
奇掐的时候、饶漱石跟陈毅掐的时候,保持了非常公正的立场,

让各方面都各得其所。但是让一个精通权术的人来看的话,他

采取的政策实际上是这样的:他让饶漱石相信,Mao 是一个很

土鳖、很好骗的人,只要饶漱石打一个电报出去,Mao 就会轻

易下手把陈毅做掉。然后他这个电报打出去以后,饶已经在新

四军内部和华中干部中做好了工作,让他们形成反对陈毅的联

合阵线,把陈毅弄到简直就要送命那种地步。

在这个过程中,Mao 按兵不动,一直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

支持饶的。然后,他把陈毅召到延安,让饶漱石本人和其他所

有干部都认为,陈毅这一回是去送死的。但是到了延安以后,

他不但不让陈毅去死,反而在延安的 TG 代表大会中提高了陈毅

的地位,给他说了各式各样的鼓励话①。等风头过去以后,饶

所组织的那些批判陈毅的干部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以后,他突

然把陈毅派回华东,恢复了他原有的地位,然后饶处在一个极

其尴尬的地位上。在这种情况下,陈毅肯定是恨他的,同时陈

毅非常感激毛泽东。从陈毅的角度来看,Mao 是他的大恩人,

他本来已经被饶漱石整得快要死了,到延安去是抱着凶多吉少

的感觉去的,突然 Mao 这样对待他,不仅是口头安抚了他,给

了他空头的头衔,而且最后把实权都还给他了,他怎么能不感

谢毛泽东呢。
1、1942 年 3 月,刘少奇奉调中央离开新四军,饶漱石上升为中

共华中局的一号人物———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随后,他

与陈毅发生激烈矛盾。饶漱石鼓动了对陈毅的批判,并起草了

一份 1500 字的电报,罗列了陈毅十大错误,要求中央另外派人

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1943 年 11 月底,陈毅“赴延安学习”。

1944 年 3 月,陈毅到达延安,Mao 等人热烈欢迎他。Mao 告诉陈

毅,中央已电告华中局:陈饶的争论是属于工作关系的性质,

不是属于路线的性质。陈毅试图向毛解释与饶的矛盾,但 Mao

说:“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

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饶的

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讲。”

▋1947 年 3 月华东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合影,站立者左起:陈

毅、黎玉、饶漱石、粟裕。

但是饶漱石也没有理由反对 Mao,因为他在把陈毅放回新

四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饶漱石的权力,是饶的前任从来没

有得到的权力①,他不仅把新四军和长江以南的权力托付给饶

漱石,而且还把山东一直到满洲沿海地区的所有权力都托付给

饶漱石。大家知道饶漱石是从东北起家的,他从东北再去苏联,

然后再到美国去工作,然后再从美国返回到上海。对于东北的
工作,他是轻车熟路。而新四军、八路军通过山东这条线联系

到东北,这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输送线,山东的抗日根据地是通

过把山东的土特产贩运到满洲国来赚取利润的。通过他跟山东

和江苏的日军达成交易,保证津浦路的安全,从而缓解了新四

军和八路军在发展根据地方面两线作战的问题了。这些工作,

他都是交给饶漱石的,饶漱石控制了山东和江苏的全部的干部

任免。陈毅虽然恢复了职务,但是一方面他的级别仍然低于饶

漱石,另一方面,党的传统仍然是党指挥枪,掌握党务工作的

人对军官系统的人仍然享有一定的优势。

1、1943 年后,饶漱石正式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这

两个重要职务。1947 年 1 月,饶漱石任华东军区兼任中共中央

华东局书记,TG 华东局党政最高负责人,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

令员兼政委。在其他战区,司令员直接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

唯独华东不同,军政委员会主席一职由饶漱石担任。

在这种情况下,Mao 得到了什么呢?第一,他使陈毅和饶

漱石两个人已经是结成了深仇大恨,不可能和解了,至少对饶

这样多疑的人,他永远不可能再信任陈毅了;第二,他让饶和

陈两个人谁都打不倒谁;第三,这两个人相互斗争的时候,都

感到有一种希望,觉得 Mao 是最有可能支持他们的人。这种结

果恰好就是任何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君主所能够选择的最佳路
线。饶漱石和刘少奇的情况也是一样的。饶漱石后来有一句名

言说是,为什么跑到哪里去,总能碰上刘少奇,刘少奇总是挡

我路呢①?他没有认真考虑过,是谁把刘少奇放在这个位置上?

就是 Mao 啊~

1、皖南事变发生后,饶漱石身兼中共东南局代理书记、新四军

代政委等重要职务。然而十几天以后,中央任命刘少奇出任新

四军政委,并任合并后的 TG 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只是副书记,

又是刘的下级。饶对此极为不快,私下对人埋怨说:“我这辈

子算倒了霉,总摆脱不了刘少奇的阴影。”

但是你要说 Mao 猜疑刘少奇,不是这样的。四十年代是 Mao

和刘少奇关系最紧密也最好的。对于刘少奇来说,刘能够爬到

TG 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那跟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

Mao 在斯大林的允许之下爬上了 TG 的最高地位的话,那么刘是

不可能当上第二把手的,他不可能掌握全国干部队伍的任免权

的。Mao 同样需要刘少奇。在整风和审干的运动中,真正能够

做 Mao 助手的人,其实,在四十年代,毫无疑问是刘少奇。在

后来解放战争初期和土改时期,真正能够做 Mao 左膀右臂的也

是刘少奇。其他人呢,都是处于比较外圈的地位。
中共七大经刘少奇提议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Zhou 和李克农,一个被派到重庆,一个被派到桂林去。这

意味着他们被送到了不太重要的地区。因为中国 TG 是有两个中

心的。一个中心,自 1927 年革命以来的一贯中心,是上海。国

际共产主义的信息、组织和来源是首先到上海的。这个中心的

真正负责人是刘少奇,刘少奇通过饶漱石,饶漱石再通过潘汉

年(1906-1977,早年在 TG 中央直属文化工作委员会担任第一

书记、华中局联络部长,抗战期间奉命代表 TG 与日军取得互不

侵犯的默契,并与日军、汪精卫政府紧密交流,1955 年遭 Mao

以“内奸”罪嫌逮捕、监禁,直至去世。1982 年获得平反),

操纵在上海的活动。第二个中心是 Mao 上台以后产生的第二个

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延安。Mao 在延安搞的许多活动,包括延

安整风、招揽丁玲这些文人搞鲁迅艺术学院、搞文化整顿和知

识分子工作,这些工作在 TG 内部算是创新,目的就是在于在延

安建立第二个权力中心。最初这个权力中心还不能替代上海,

他还必须对上海的中心采取统战的做法。

但是毫无疑问,重庆和桂林这种地方,是给流放者准备的。

如果他真正信任 Zhou,够资格主持整个白区工作,那么他适当

的做法就是,派 Zhou 去上海。Zhou 是非常熟悉上海的,1927

年的上海起义(参看阿姨《1927,上海滩密谋》)是 Zhou 主持

的,四一二政变以后连续有好几年,Zhou 的活动基地在上海,
上海地下工作,Zhou 是异常熟悉的。但是 Mao 没有把他派到这

个地方去,他让饶漱石、潘汉年这些人去。这些人虽然也是苏

联系统的人,但是论资历、论经验来说,其实不如 Zhou 的。他

把 Zhou 派到重庆这个比较闭塞的内地去(1939 年 1 月,Zhou

被任命为南方局书记,此后长期在重庆活动)。苏联在重庆的

那些外交官中间,虽然也有很多特工,但是论级别和分量,那

是远不如苏联派驻上海和香港的人。这就是一种贬黜。李克农

呢,他被派到桂林这样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1938 年 11 月,李

克农被任命为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比起他当年在苏区

当政治保卫局局长,一呼百诺,除了 TG 中央就是他最大那种情

况来说,更是没有办法比了。这等于是一个永久性的失宠。

▋TG 中央长江局领导人与新四军负责人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右起:项英、曾山、周恩来、秦邦宪、王明、叶剑英、张云逸

这种做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TG 的情报系统在贬黜了

Zhou 和李克农以后,毛化的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不能

说它已经完全被 Mao 控制了,因为 Mao 跟斯大林的不同在于,

就是,斯大林在干掉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以后,他确实能够

有效地掌控克格勃。克格勃在三十年代的那个权力窜起,跟斯

大林本人在 TG 内的权力窜起是一个同步过程。与此同时,托洛
茨基的军事情报系统被整得很惨,枪毙的枪毙,流放的流放,

整个机构的地位也急剧下降了。克格勃是斯大林能够控制的,

也是斯大林自己培养的。

但是,中央社会部,它不是 Mao 自己培养的。它只是 Mao

在原有系统中间,挑出了像潘汉年这样,原先地位不太高的人,

用来取代或排挤 Zhou 和李克农这样原先地位很高、经验很足的

人。他也加强了他的权力,因为他原先在这个系统中是一无所

有的,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了,但是他远远没有达到斯大

林操纵克格勃那种得心应手的地步。就从 Zhou、李克农这些人

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了。Zhou 终其一生,Mao 有好多次对他很

不耐烦,非常猜忌,但是他必须得等周恩来自然死亡。斯大林

是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如果 Mao 在党内的势力真的跟斯大林

一样大的话,他就算不把 Zhou 杀掉的话,也会把他拿去流放的。

居然哪怕是纯属门面上都不能让周恩来离开,这就已经很说明

问题了。

另外一些情况说明,Mao 对康生也不是绝对信任的,否则

他为什么在延安时代要把任弼时(1904-1950,早年留学苏联,

随后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

间,担任 TG 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

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 TG 驻共产

国际代表,并任 TG 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次
国共内战期间,担任 TG 中央政治局委员、TG 五大书记之一。之

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 年因脑溢血不治身

亡)安在他身边呢。任弼时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辅助情

报机构的人。从经历上讲,他不是政治保卫局系统出来的,也

就是说他不是苏联培训的专业情报人员,但他也是搞锄奸工作

的,我们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土鳖锄奸工作者。毛对任弼时

为什么这样信任呢?任弼时真的有什么特长么?如果他要说真

有什么特长的话,他的特长就是,在正规的、高度专业化的苏

联式情报机构中,安插了另外一个虽然技术水平不大够、但是

毕竟也懂点情报工作的人。他在身边同时用了两个人,这对于

领袖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要让任何部下掌握垄断的

权力,不要让自己落到非依赖某一个部下、少了他就不行那种

地步。康生尽管已经是他自己弄过来控制情报系统的人,但是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要留一步保险棋,在身边还要放一个

任弼时,即使任弼时的能力和各方面都不如康生,但是有他在

那里,Mao 在情报这方面就用不着绝对地依赖康生了。任何熟

悉权术的人都可以看出,这种安排既是高明的,也是必要的。

如果仅仅从党务组织的角度来看,那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1938 年任弼时与 Mao、Zhou


你要是对照三、四十年代 Mao 整党的做法,你就可以对他

做出两个评价,就是说,Mao 在世界共产主义的格局中,绝对

不算是最心狠手辣的人,他杀人杀的比斯大林要少得多,比列

宁要少得多,比托洛茨基要少得多。他整人,经常是用中国传

统的宫廷政治的手段,用暗的办法来整人,让你吃暗亏,夺你

的权,但是表面上,如果你是局外人的话,你还看不出这个夺

权和放逐的过程,很可能还以为他们之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他能够用这样巧妙的手段,在不直接消灭你肉体的情况下,剥

夺你的权力,同时让外围的人,至少暂时还看不出来权力结构

已经有所改变。他对付张闻天和周恩来都是这种手段。这也可

以说,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原先那种极度残酷的斗争伦理之上,

增加了一些东方式宫廷政治的斗争方法。这些斗争方法,残忍

性不如布尔什维克,但是狡猾性则是大大加强了。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做另一个判断,就是,Mao 之所以会

这么做,是他权力机构不够巩固的产物。他如果有斯大林一样

的掌控能力,甚至说如果有波尔布特一样的掌控能力的话,谁

也不敢预料他会干出什么事情。他之所以这么干,对于政治家

来说,不是仁慈而是必要。因为他时刻没有忘记,他不是斯大

林的亲生儿子,而被他整的那些人反倒是斯大林的亲生儿子。

他不能有绝对的把握说,整死了这些人,斯大林会不会有反应,

因为这是王明事件给他得出的经验教训。他有充分的理由证明,
斯大林跟蒋介石达成协议以后,斯大林已经准备抛弃王明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的话,他最初就不敢做王明。但是做王明

做了一半的时候,季米特洛夫又来传信说你不准再做下去了,

而他就乖乖的听命了。如果他享有绝对权力的话,应该不会是

这样。

一个享有绝对权力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宁可错杀一千,不

可放过一个。就算是对小人物我犯不着这样,但是对王明这样,

已经不是小人物的人,如果我拿不准这种人有没有威胁的话,

那么我最安全的手段就是,不管你是真反还是假反,我假装你

是真反了。杀错了你,大不了将来给你平反,反正威胁是解除

了。万一该杀而不杀,把你留下对我个人有直接威胁。这两种

危险:该杀但是没有杀你,另一种危险是,不该杀你但把你杀

了,两种危险哪一种更大呢?一个合格的权术家肯定会说,前

一种危险更大。如果我错误地没有杀你,我自己的老命可能不

保;如果我错误地杀了你,我顶多是以后认一认错,给你家属

一些平反昭雪的待遇而已。两种危险中哪一种更可怕?任何权

术家都会说,先杀了你再说吧。他居然没有怎么做,那说明什

么?他没有绝对的权力,他不敢保证他做到什么程度会引起斯

大林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少冒险就最好少冒险。

哪怕在抗战时期,斯大林流露出要收拾毛泽东的迹象,那

不是一次两次。Mao 自己也很清楚,他有些小动作是得罪了斯
大林的。如果说他在武汉抗战的时候没有积极抗战,还可以抵

赖一下,因为他至少让王明去抗了,那么在 1943 年和 1944 年,

他抵赖不过去的。因为那时斯大林直接命令他,把八路军派到

接近蒙古和东北边境的地方去,在那里牵制日本。因为那时候

苏德战争已经爆发,斯大林很担心日本在苏联已经严重空虚的

东部边境掐他一下。这跟二、三十年代不一样,二、三十年代

的时候,苏联主力在东部边境,那时候西部边境比较平静,因

为有波兰隔在苏联和德国之间。但是苏德战争已经爆发,在这

个紧急情况下,东部边境已经完全空虚了,西伯利亚军和远东

军,能够打仗的部队已经倾巢出动到西线去了,东部只剩下些

老弱残兵。日本如果在这时候掐他,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他希

望 Mao 替他分忧,到东北和内蒙古这儿去,替他分散日本的压

力。但他在 1943 年和 1944 年两次提出要求,都被 Mao 赖过去

了。这种手段蒋介石早已经领教过很多次,但斯大林,可以说

他这辈子第一次碰上有人这么对待他。以 Mao 对斯大林的了解,

他不可能不担心斯大林会黑他的。

同时斯大林在抗战时期已经有好多次阴阳怪气地暗示说,

TG 太缺乏组织纪律,有的时候甚至说出了很可怕的话来,就像

皖南事件那一次。皖南事件那一次尤其可怕,如果你不熟悉苏

联 TG 的语言系统的话,你可能看不出来,但是熟悉的话你就可
以看出,斯大林当时是动了杀心的。当时,皖南事件爆发以后,

双方的外交官在重庆都做了些交涉,蒋介石向苏美两国盟国都

做了交待的,理由就是新四军如何如何不守纪律,如何如何破

坏抗战,不是我蒋介石心胸不够开阔,不搞统一战线,是他们

太能搞破坏了,让我实在受不了,总之是不得不整他了。苏联

大使当时留下的材料,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刚刚看过,上次我去

香港的时候查的就是这方面的资料,蒋介石告诉苏联的材料中,

包括这些事情:新四军不但跟日本达成协议,跟日本人停火,

专门打国民党,而且还破坏了国民党在河北、山东、江苏的三

个省政府,国民党在敌后的这三个省政府和他的大批的、多达

数十万人的敌后军队,都是在这个时期被八路军和新四军给干

掉的①,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干掉这些国民党省政府和国民党

军队以后,并没有真真正正跟日本人打仗,津浦铁路反倒是一

直畅通的,诸如此类。

1、据中华民国文献编撰委员会、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

心编印的《共匪祸国史料汇编(三)》:1938 年 1 月,八路军

在新河袭击河北民军赵云翔部。1938 年 12 月,八路军围攻博野

的冀中游击司令部。1939 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歼灭了鲁西、徐

海行政专员公署。1939 年 6 月,刘伯承、贺龙在邢台歼灭河北

民军张荫梧部。1939 年 9 月,八路军在浑源歼灭第二战区第二

游击师。1939 年 12 月,八路军在盐山歼灭冀、察战区游击第三
支队。1940 年 1 月,聂荣臻和贺龙在灵寿歼灭冀、察战区游击

第七纵队。1940 年 1 月,八路军在元氏袭击冀、察战区游击第

二、第四纵队。1940 年 4-11 月,八路军主力进攻河北省主席鹿

钟麟。鹿钟麟逃离战区后,重庆政权再也没有恢复他们在河北

的领地。1940 年 8 月,八路军在鲁村围攻山东省主席沈鸿烈。

1940 年 9 月,新四军在泰兴袭击江苏省政府陈泰运部。1940 年

10 月,新四军在黄桥袭击八十九军。1941 年 1 月,新四军在茂

林袭击第四十师。1942 年 4 月,八路军在浮山袭击六十一军。

1942 年 5 月,八路军在莱阳袭击第十二师。1942 年 8 月,八路

军袭击杀害山东省政府建设厅长秦启荣。1943 年 2 月,新四军

劫持江苏省主席韩德勤。1943 年 5 月,八路军与日军夹击太行

山国军预八师和四十五、四十六两师。1944 年 7 月,共产党运

货支队袭击微山湖专员公署。1944 年 8 月,李先念在黄陂袭击

第四纵队。1944 年 8 月,津浦路共军在沛、萧县袭击国军第十

二、二十六纵队。1944 年 9 月,八路军与日军在浮山夹击国军

六十一军。

而且国民党的代表级别相当高,不仅包括当时的外交人员,

还包括苏联方面认为是跟蒋介石不和、认为可以统战的另外一

些将领,包括桂系和粤系的其他军官,还有白崇禧在内,这些

人从各个角度向苏联提出报告,都是,总之是黑新四军的,认

为新四军做了各式各样破坏抗战的事情,而且不但游而不击,
而且跟日本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苏联大使当时的回答是

打官腔性质的,就是说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形势如此复杂,

以至于到底谁是谁非,我大使个人是很难判断的,但是贵大使

和贵将军这些人报告我的材料,我会忠实地转告斯大林大元帅。

可以想象,这些材料他不会不转告的。斯大林会怎么判断那是

另外一回事,但是苏联代表肯定把材料告诉斯大林了。

另外这方面,Mao 这个系统,他也通过党内的渠道,向斯

大林反应情况。他报告的当然是完全另一个版本,是对他自己

有利的版本。他向斯大林建议,蒋介石现在背叛统一战线的企

图已经是如此的明显,他建议斯大林给他以必要的支持,让他

把大河南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统统集结起来,交给彭德怀当总

指挥,用这批主力迅速进攻重庆。他建议说,中国未来的前途,

应该是由亲苏势力和亲日势力共同瓜分中国,在这个格局中,

蒋介石和重庆政府是多余的。他建议说,汪精卫政府是代表日

本的,Mao 政府是代表苏联的,这两种系统可以根据德国和苏

联瓜分波兰这个前例,共同瓜分中国。四川这块地方在内地,

理所当然应该归他;而在东南沿海的那些地方,不妨留给汪精

卫。双方共同消灭蒋介石,把蒋介石的地盘和军队瓜分掉,这

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他不是单说了这句话,而且在给苏联作

报告的同时,他也给彭德怀这些人下了很多具体的指令,集结
华北的各路新四军,集结华北的八路军,集结黄河和长江之间

的新四军,准备执行他进攻四川、瓜分蒋介石的这种任务。

但是斯大林的反应是异常严厉,等于是非常不给面子地痛

骂他一顿,大意就是说,现在在抗战的紧急时间,提出这种意

见是丧心病狂的,你说叶挺如何如何好吧,在我斯大林看来,

我看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游击英雄嘛,我们苏联多的是游击英

雄,我斯大林就参加过国内战争,在我们伟大的国内战争中间,

我们苏联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游击英雄,他们非常勇敢,在反对

白军的战斗中曾经立下过无数的战功,但是因为违反纪律的缘

故,都被我们的政府毫不留情地枪毙了。这个警告实际上是很

巧妙的,从他的语气上来看,因为讨论的是叶挺的问题,所以

Mao 可以做两重理解。从形式上来讲,他说的是,你 Mao 不要上

当受骗,叶挺不是什么好人,他可能骗了你,叶挺这种人如果

在苏联的话,我们很可能把他枪毙的,你为了顾全抗战大局,

应该把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不守纪律的游击英雄好好整顿一下。

这句话可以说是上级领导给你的一个忠告,我对你还是信任的,

只是你应该管好你的下级。但是他背后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意思

在里面,是指桑骂槐的意思,我表面上指的是叶挺,但是实际

上就是指的你毛泽东和朱德。
为什么呢?因为在共产国际的语境中,游击英雄并不是好

词。在中国革命中,这个词原先并不是用在叶挺头上。熟悉中

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你如果说 TG 是游击英雄是可以的,大部

分 TG 将领都可以说是游击英雄,唯独叶挺是例外。叶挺是国民

党的正规军将领,是北伐军将领,他是 TG 系统军官中最正规的

一个。如果叶挺算是游击英雄的话,那你说贺龙算什么呢?算

土匪头子?连最正规的人都被算成游击英雄,难道斯大林的意

思是说,你共产党全都是游击队员吗?不是这样。你得看三十

年代共产国际对世界宣传时是怎么说的,它当时宣传远东革命,

给各个人安排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例如苏兆征这种人,对他的

宣传是,东方工人运动的领袖。给其他人也有其他相应的宣传

口径,只有对 Mao 和朱德这两个人,他们的宣传口径是:这两

个人是东方革命的游击英雄,他们好像神话中传说中的巨人,

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周围几十里的人民群众就会怀着神秘的

想象,想象着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来临。

这个称号和他们在宣传中的描绘,透露出的信息是什么?

第一,游击英雄这个称号是朱毛二人,这两个上过井冈山的人

专有的,它不适用于叶挺,也不适用于白区那些工人运动领袖,

它就是专门适用于井冈山的游击队员;第二,这些游击队员不

是纯粹的布尔什维克。纯粹的布尔什维克在宣传的时候是不能

用这种神话传说中的语气说的。宣传纯粹的布尔什维克时一定
是说:他的列宁主义的水平多么多么高,他的工人运动如何如

何,组织纪律如何如何,组织水平如何如何之类,一定要有一

些比较具体的内容,而且这些具体的内容一定要跟组织和理论

这两个方向有关系。也只有朱毛二人,他们太另类了,在苏联

的革命中很少有这种梁山式的人,苏联革命和内战中,或者是

在欧洲革命之中,都没有出现这种梁山式的上山落草的社会革

命方法,所以苏联人在宣传中不知道该怎么描绘这种人,他们

只知道原有的描绘方法对你不太适用,于是干脆用北欧神话式

的语气来描绘。因为写这些文章的人要么是苏联本地的人,要

么就是在美国和欧洲的 TG,这些人对欧洲的文化传统很熟悉,

但对远东水浒传的传统一点都不熟悉,他们想来想去,只能用

北欧的神话中描写精灵鬼怪的方法来描写这些人。这就表明了

这些人的另类性质。

· 未完待续 ·

(十四)匪徒袭来 

2015-12-19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Mao 的胜利有一部分是国际形势阴差阳错的结果,另外一部分

是他锲而不舍的结果。除了 Mao 以外,你很难想象 TG 领导人有

谁还能同样做到这些。

· 接上期 ·

毛泽东有没有知道别人是怎么描绘他的,我不知道,但是斯大

林肯定是知道的。斯大林用这种话来描绘他,是含有杀机的。

他等于是在暗示,表面上是说,我可以杀掉像叶挺这样的“打

游击的”;实际上是在说,当心,你和朱德这种人我也可以杀

掉的①。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比起后来斯大林要求 Mao 出兵

东北和内蒙古,要早一点。所以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斯大林又

发现 Mao 连出兵东北和内蒙也不肯去②,对他的不满意程度肯

定是有进一步增加。在他看来,Mao 当时要动员八路军和新四

军去打四川的时候表现得是如此之勇敢;现在要他去打一打日

本人,他推三阻四的,表现得如此之不听话,这种对比太尖刻。

对于斯大林这样刻薄而精明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心里面没有想

到什么的。
1、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Mao 计划“在政治上军事上

迅疾准备全面大举反攻”,要周恩来告诉驻重庆的苏联大使和

苏联军事总顾问,停止接济蒋介石,“公开援助我们”。甚至

发出电报,特别要求“呈交斯大林同志,使他能够估量中国形

势,考虑能否给我们具体的军事援助。”1 月 21 日,斯大林在

列宁忌辰纪念仪式上的谈话中提到新四军军长叶挺,称叶是

“一个不守纪律的打游击的”,“查查看事变是不是他挑起的。

我们也有些打游击的,人是好人,但我们不得不把他们枪毙掉,

就是因为他们不守纪律。”2 月 6 日,季米特洛夫秉承旨意给毛

发出措辞严厉的电报:“我们认为同蒋介石分裂并不是不可避

免的。您不应当坚持分裂的分针。请您清楚地考虑局势,重新

研究您现在的立场,并通知我们您的意见和建议。”

2、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立刻就要求 TG 采

取积极的军事行动帮助苏联,如出兵牵制日军向北平、张家口、

包头一线集结,等等。TG 中央 7 月 2 日电告彭德怀:“如日攻

苏,我须准备配合苏军作战。但此种配合是战略上的配合,长

期的配合,不可妄动。”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催促八路军加

紧行动,Mao 于 7 月 6 日回电:”日本似不是攻苏而是牵制英美。

“7 月 15 日,Mao 要 Zhuo 转告苏联人:“敌我军事技术装备悬

殊太远,我人力、物力、地区、弹药日益困难”,“我们在军

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若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
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从哪一方面都

是不利的。”

但是,1943 年和 1944 年对于斯大林来说,也是个很关键的

时代。为什么蒋介石这个时候,突然把盛世才①给弄出了新疆,

那也不是偶然的。也就是因为苏联在这个时间,它卫国战争正

处在最艰难的阶段,在远东的力量已经被拆得只剩下空架子了,

所以不是仅仅是 Mao 一个人让他吃哑巴亏,蒋介石也是让他吃

哑巴亏的。可以说,在抗战初期,苏联的主力还在远东,德国

和苏联还没交战的时候,给蒋介石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动

盛世才,那时候的蒋介石非常依赖苏联的援助,而苏联的援助

是走新疆路线的。但是现在,第一,蒋介石已经得到一部分美

国援助;第二,苏联自顾不暇,苏联对蒋介石的援助已经终止,

新疆现在变得不重要了,同时苏联在东方的实力空虚,在这个

时候做掉盛世才,量你苏联也不敢反对。蒋介石和 Mao 同时看

清了苏联在这个短暂的机会窗口的弱点,所以都采取了相应的

行动。但是他们的地位毕竟不一样:从理论上讲,蒋毕竟是一

个比较外围的人;而 TG,它毕竟还是共产国际系统的人,在

Mao 以前,没有任何 TG 的领导人敢用这种态度对付苏联的。

1、盛世才(1897-1970),辽宁省开原盛屯村人,满族。1933

年 4 月,新疆省主席金树仁被赶走,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盛
世才成为新疆临时督办,统掌大权。他与苏联签订秘密协定,

苏方出动红军,化装成中国军队,帮助他消灭了他在新疆的死

对头张培元的部队,打败了另一股军阀武装马仲英部,并且出

动飞机、坦克,帮他平定了南疆维吾尔族的叛乱。盛世才虽未

宣布独立,但完全脱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控制,拒绝悬挂青

天白日旗,而是悬挂盛氏政权的“六角星旗”。1936 年 4 月,

他宣布在新疆实行六大政策,即: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

等)、清廉、和平、建设。苏联长期驻军新疆,而且在新疆各

地派有专家、顾问、教官、医生,提供贷款,帮助新疆制订

“三年计划发”展经济,同时也获取了探矿、采油、修路、经

商、办厂等独占的特殊权益。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同时国民

政府得到美国援助,盛世才在新疆的统治岌岌可危。在向莫斯

科提出新疆独立、加盟苏联的要求被拒绝后,他立刻上书蒋介

石,声言:”现已彻底觉悟,苏联国家确实离开马克思主义,

走上帝国主义侵略道路……今后绝对不能再与此类假的马克思

主义者想合作,誓以至诚,拥护钧座与国民党之领导,效忠党

国。”随后几年,国民党势力政治、经济、军事多管齐下,大

举进入新疆,盛世才于 1944 年 9 月被免除省主席和警备司令职

务,调离新疆。

1933-1942 年 10 月盛世才执政期间新疆所用省旗
1942-1944 年新疆自治省所用省旗

这次事件,对 Mao 以后在内战时期和朝鲜战争时期的表现,

应该是有很大影响的。Mao 在心里面是有鬼的。他按照他自己

的政治经验来判断的话,觉得他既然在斯大林最需要他的时候

抛弃了斯大林,所以斯大林在他最需要他的时候,如果突然报

复他一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但是,斯大林居然没有这

么做。在 Mao 和蒋争夺东北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斯大林不

但没有抛弃 Mao,反而给了他巨大的关键性的资源①,这件事

情也是 Mao 毕生感激的。斯大林等于是两次对他有大恩:第一

次是在他刚刚上台的时候,可以杀他的时候没有杀他,反而帮

他巩固了在共产党内的地位;第二次就是在 Mao 自己以为已经

得罪了斯大林的时候,本来斯大林可以如法炮制的报复的时候,

斯大林居然以革命大局为重,不但没有报复他,反而帮了他。

所以他对斯大林是有双重的感激之情的。

这种感激之情,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于朝鲜战争时期和以

后他对斯大林感恩戴德的回报上面。当然他参加这场战争也是

有很大的回报的,没有朝鲜战争就不会有旅顺口,也不会有第

一个五年计划和大量资源。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这个时候,四

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的 Mao,已经不像三、四十年代的 Mao 那

样迫切需要资源了。四十年代中期的 Mao 得不到这个资源,很


可能会满盘皆输;五十年代初的 Mao 得不到这些好处,虽然会

吃大亏,但是还不至于满盘皆输。从 Mao 后来在六十年代那种

耍横的做法来看的话,如果他耍横的结果不至于让自己马上完

蛋而只是让自己吃一个大亏的话,他耍一耍横这种事情他还是

能够干得出来的。他之所以没有干得出来,其中除了耍横会吃

亏以外,还是考虑到斯大林对他毕竟有恩,他欠斯大林的情,

这一方面他还是有所考虑的。

1、仅仅苏军第一、第二方面军向共军移交的武器就包括:3700

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 辆坦克、861 架飞机、1200 挺机

枪、680 座各种军用仓库、松花江舰队的船只。据原八路军第

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回忆,他们在苏家屯仓库(日本关东

军最大的武器仓库)“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两万多支、

轻重机枪一千挺、还有一百五十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

山炮”,不仅装备了自己和到达东北的其他部队,而且还向山

东运送了一批武器弹药,仅子弹和炮弹就有五百多万发。除此

之外,共军还得到了数量巨大的原关东军后勤人员。

▋抗战结束后,中共代表饶漱石(中)与美军协调代表和民国

政府及国军将领在机场,准备与苏联人协调交接沈阳
但这是从 Mao 那个比较低级的角度来考虑的。从斯大林的

角度来考虑的话,他很可能不太把蒋介石在新疆算计他或者是

Mao 在蒙古东北边境上算计他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对于他来说,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 Mao,都是一个地方性的领袖,而且是次要

地方的领袖。斯大林心里面考虑的是什么呢?是全世界革命这

个大局问题。这个世界革命大局主要是在欧洲和美国,东亚是

一个比较次要的东西。所以什么叫大人不记小人过,就是说他

在考虑大局的时候,他考虑的主要是美国人,而不是考虑中国

的任何领袖。

Mao 可能认为他在东北还帮了大忙,但站在斯大林的角度

上讲,斯大林对 1945 年以后的蒋介石和 Mao,最初是没有固定

立场的。他的考虑政策,不是考虑蒋介石和毛泽东有没有对不

起他或者对他有没有好处,他主要考虑的是,支持哪一方能够

最有效地防止美国人进入亚洲大陆。在这个时候,日本既然已

经垮台,他主要忌惮的就是美国人。他对蒋介石的主要担心是,

害怕蒋介石把美国人引进了东北。斯大林对南方并不太介意,

但是他下定决心要把东北纳入他的势力范围。如果蒋介石把美

国引进东北,他就绝对不能容忍蒋介石。如果蒋介石愿意在东

北做出让步的话,他愿意在新疆做出让步,愿意在延安做出让

步,这些地方对他来说都是次要的,但是东北对他来说是生命

线①,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美国军舰出现在东北的港口上。
1、1945 年 12 月底,蒋介石派蒋经国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去苏

联与斯大林会谈。斯大林向蒋经国坦言:“苏联政府不愿让美

军进入满洲。这是苏联的地盘”,“无论美军、英军或其他外

国军队,都不应当允许他们进入满洲”。但蒋经国坚持东北要

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但是蒋介石走了对自己来说致命的一步棋。蒋介石的考虑

就是,抗日战争是为了东北而起的,我们受了这么长时间的苦,

如果到最后连东北都收不回来,我这仗就算白打了,别的地方

还好让步,唯有东北不能让步。其实,不让美国人进入东北,

其实对蒋介石也没有什么,但是蒋介石没有军舰,他要运兵的

话,不靠美国人是不行的。其实美国人也没有想要东北,美国

人对整个亚洲大陆都是很不关心的,而且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以

前,对亚洲大陆的基本政策是复原、撤退,他根本就不想要留

在亚洲大陆。

但这些事情斯大林都不知道。斯大林最初对东北的态度是,

在国军和共军都在进入东北的情况下,大城市和铁路线归国军,

边远城市归共军,双方都照顾到了。只要蒋介石愿意在东北跟
他合作,大体上讲,细节问题他是不管的,东北的苏军奉了严

命,不准共军靠近重要大城市,要他们懂得守规矩,就是说是,

不要到太露脸的地方去,我们暗中可以照顾你,但是你不要指

望什么都归你。但是过不了几个月,他的做法就有了戏剧性的

转变,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在东北跟他发生了许多细节上的冲

突,例如战利品的处理,中苏合资企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

是一个:美国军舰运载国军抵达了葫芦岛。

1946 年东北民主联军在牡丹江一带进攻国民党及土匪

葫芦岛是什么呢?葫芦岛是张学良父子修建的一个港口,

其目的是为了替代旅顺口。因为旅顺口已经被日本和俄国控制

了,所以为了跟日俄竞争的话,他就想建立另外一个港口,这

个港口就是葫芦岛。葫芦岛是一个竞争性的港口。在日本人在

的时候,日本人最讨厌的就是葫芦岛,因为有葫芦岛在,他占

领旅顺的政治军事效果就减少了一半。等到日本人走了,苏联

人占领旅顺,他跟日本人一样,他也是最讨厌葫芦岛。有葫芦

岛在这儿,你苏联控制旅顺口的价值也就是减少一半。

如果说别人控制葫芦岛他还不太担心的话,而美国军舰一

到葫芦岛,那他就无比担心了。虽然其实美国军舰来了就走了,

但是斯大林在这次事件以后,他的立场就迅速发生改变。以前
他要求 TG 不进大城市和铁路线①,以后,他反过来了。那时候

TG 是在骂苏联,你们为什么对国民党比对我们还要好。但是,

这次事件发生以后,苏联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他反而要催促

TG 赶紧进驻大城市。林彪本来想先进北满,避开南满的国民党

正面之锋,苏联人还要骂他,你们为什么这么保守,我们得到

的指令是,你们赶紧抢占南满,像你们这样慢吞吞的来,南满

都被国民党抢占完了,而东北的工业基地主要是在南满,你占

住哈尔滨对你没帮助了,一定要听我们的话,赶紧跑,要跑得

快一点。这种态度跟他们在抗战刚刚结束最初几个月的态度是

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1、1945 年 10 月上中旬,苏联一再拒绝国民政府关于国军在大

连登陆的请求,同时,要求 TG 军队快速进入东北。10 月 25 日,

苏联接到中方正式通知,政府军将使用美国舰队在营口和葫芦

岛登陆。苏军催促 TG 军队迅速接防中心城市和工业,逐步接收

政权,并建议 TG 把领导中心移至沈阳,还声称:“如果说过去

需要谨慎些,现在应该以主人自居,放开些干。”然而,就在

Mao 准备利用苏联帮助的有利条件放手与蒋介石在东北一战的

紧要关头,斯大林考虑到美国对东北事态发展的不满,以及为

了在土耳其海峡和伊朗等问题上争取美国的支持,立场突然发

生了变化。11 月 17 日,苏军命令 TG 军队撤出长春、沈阳和哈

尔滨,并不得阻碍国民党军队在长春和沈阳着陆。20 日又“郑
重通知”东北局:“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TG 军队一

律退至铁路线 50 公里以外。

运送国民党军队的美国军舰

这个大转弯之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葫芦岛的美国

军舰。对于斯大林这种人来说,他对全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

比 Mao 和蒋介石都要清楚得多,他不大受地方性利益的羁绊。

在他看来,无论是 Mao 还是蒋介石当权,他都有办法能控制得

住,但是美国人来了就一切都完了。如果美国人真的在葫芦岛

建立了军事基地,恐怕苏联在旅顺口那个军事基地得赶紧撤走,

不撤走的话就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他害怕的是美国人,蒋介石

还是次要的问题。如果蒋介石不把美国军队引来的话,虽然不

敢肯定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他的处境肯定会比后来有利。

斯大林一旦发生政策转变,那么 Mao 以前得罪他的小事就不太

重要了,无论如何都要把蒋介石赶出东北。只要蒋介石还在东

北,那么他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把美国军队引进来,就算现在美

国军队走了以后,谁敢担保他第二天不会为了什么什么乱七八

糟的中苏之间的小冲突又把美国人引进来报复苏联呢?现在蒋

介石已经不再可信了。无论如何,只有蒋介石滚出东北,斯大

林才能够安全,这件事情无论如何要做到。
以后,各种援助都来了,包括苏联的铁路小分队,苏联的

炮兵分队,苏联的飞行员都来了。没有这些人的话,林彪是没

法打仗的。他打仗靠的是谁呢?苏联工程师的小队在那儿一面

给他修铁路,他一面破坏国民党的铁路,一面苏联的铁路专家

替他修铁路。苏联远东军越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江面,不断

地给他运送武器,大批苏联飞行员和坦克手和炮手,在东北民

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中间作战,苏联顾问睡在林

彪的身边。要知道,当时林彪本人的身体已经非常坏了,自从

他在抗战时期被别人误打了一枪在苏联疗养以后,病也没有治

好,他在抗战后期以后也一直是一个病人,所以 Mao 叫他到军

校去培养军官,不让他实际打仗,因为他身体已经很差了。在

东北战争中,没有那些苏联顾问他是没法打仗的。同时,东北

战争,特别是南满的战争,少不了朝鲜和大连这两个后勤基地

的支配,而能够支配这些后勤基地的,不是林彪,林彪在党内

没有这样高的地位,只有苏联代表才能够同时指挥大连的苏军

基地,指挥大连的文武官员,同时指挥北朝鲜的苏联军队和朝

鲜 TG 人。只有在这些力量同时调动的情况下,林彪才能够打败

国民党军队。

而蒋介石呢,如果放弃东北,把主力军放到南方,对他可

能还要好一些。因为照他这种打法,其实已经很清楚,只要苏

联强势介入东北的话,那国民党无论如何都打不赢的。他在东
北投入的力量越多,他的损失就越大。他既然把主力军都投到

东北去了,结果就是,东北军丧失的时候,他在南方已经没有

主力了,结果他连南方也守不住。斯大林在南方本来是没有一

个固定立场的,如果国民党非常知趣地一开始就抛弃东北而防

守南方的话①,斯大林会不会支持 Mao 渡江,这是很难说的事

情。但是既然已经造成了这种不禁打的局势,你已经把主力耗

光了以后,南方完全空虚了,那么斯大林也只有说,胜利者不

受责备,你既然都已经打下来了就都归你吧。

1、1946 年初,在中苏经济合作谈判中,苏联代表表示愿意让

步,只要中国同意对所有重工业公司实现双方合资经营,苏方

就会帮助国民政府尽快解决东北的接管问题。但蒋介石在美国

的支持下,态度越来越强硬。3 月 6 日,中国照会苏联,撤军期

限已过,苏军尚未完全撤退,要求苏联政府饬令“即行撤退”。

在这种情势下,斯大林开始转变态度。3 月 12 日,东北局电告

中央,苏军通知将于 13 日撤离沈阳,希望 TG 军队“迅速攻入

沈阳”,而且“凡红军撤退处都可打”。TG 一时间犹豫不决、

行动迟缓。3 月中旬,苏军批评中共对美国人太客气了,不应

该同意让国民党的 5 个军开到东北来。又表示,凡苏军撤离之

地,包括沈阳和四平,“可以放手大打,并希望放手大打”。

长春之围
所以,Mao 的胜利有一部分是国际形势阴差阳错的结果,

另外一部分是他锲而不舍的结果。除了 Mao 以外,你很难想象

共产党领导人有谁还能同样做到这些。如果是 Zhou、刘少奇当

权的话,从他们的出身和历史路径来看,他们的政策会非常接

近于王明,而且他们也是白区党出身的人,他们不可能不执行

苏联的政策。而在这个非常微妙和敏感的状态中,只要是在几

个月的机会窗口中执行苏联的指令执行得太严格了,TG 可能在

抗战的初期就完蛋了。或者在抗战结束的时候,会错过这个极

端重要而又没有办法替代的机会窗口。就是因为有 TG 这样狡猾

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救了 TG,如果没有他对苏联阳奉阴违,将

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远东革命很难有实际上发生的这种成

功。

但是他成功的真正因素,他又不能讲明白,如果讲明白,

反而显得像是他对革命事业不忠。所以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矛盾

的状态:一方面,他的宣传部门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中国革命

的特殊性和 Mao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这一点其实是实际情况,

其他的 TG 员是没有这样的素质和本领,也没有这样的打算的;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说出他对共产党真正的贡献,一旦说出

来,那么 TG 的历史地位就要变成国外颠覆势力的代理人了。虽

然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但是这话你总不能公开说出来。
1950 年本朝发行邮票上的特殊情谊

如果按照斯大林本人的谨慎性格和他的稳打稳扎的方案的

话,他很可能容许蒋介石作为一个缓冲国在南方存在,只要你

不跟美国人走得太近,同时把东北完全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主要是蒋介石不肯配合,所以这一招走不成。但是 Mao 的胜利

给苏联带来的,可以说是极其巨大的负担。在东北战争进行的

当时,苏联基本上已经是搞到比卫国战争最困难的时候还要狼

狈的情况了。卫国战争那时候还有美国人给他大批援助,但是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美国人同时停止了对苏联和中国的援助,

所以苏联只能靠自己了。苏联为了支持林彪的战争,基本上是

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各种物资都非常奇缺。国家计划

委员会不断给部委发命令,特种钢材你们要节省,电线要节省,

橡胶要节省,这些东西都是东北战场亟需的,苏联暂时先缺几

个月没有关系,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让东北战场缺东西。

尤其是缺乏橡胶。橡胶是热带地区才有的,它的主要产地

都在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殖民地。在苏联跟西欧国家还是同盟国

的时候,这些国家会慷慨地把他们的橡胶原料输送给苏联,但

是现在得到这个原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斯大林和 Mao 的交涉

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交给 Zhou 做的,香港对他们相当重要,

重要性在哪里呢?通过香港的红色商人,以代理人的身份,以
不显山不显水的方式到南洋各厂家去采购橡胶,然后把这些橡

胶通过香港转口运到苏联,经过苏联加工以后,再运到东北去,

运到林彪手里面。这个线路是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没有南洋

的橡胶原材料是不行的,没有苏联的橡胶加工工厂同样也是不

行,当然,没有香港的长期经营的地下党组织和红色商人,同

样也是不行的。

你如果说 Zhou 的系统对革命有什么主要的贡献,那么,主

要的贡献就是他在香港的长期经营,如果没有香港的这个基地

的话,中国革命也是不一定会胜利的。它不仅在内战期间为中

国革命提供了关键性的物资,而且以后在经营东南亚革命的过

程中,在整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和苏联系统整个都被排

斥在国际贸易之外的情况下,香港是它主要的出气口。这个出

气口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北洋政府的时代和国民党的时代,

中国海岸基本上开放的时候,香港这个地方不重要,上海比它

重要得多,各个港口都可以跟国际贸易接通,香港的地位并不

重要;但是中国倒向苏联以后,整个海岸线等于就虚设了,有

很多至关紧要的物资是非依靠香港进口不可的。

▋2003 年时任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主持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

三次全体会议
于是,香港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红色商人阶级。这些商人他

们发家致富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能够为周恩来的地下党系统

充当代理人,替他们采购各种东西,而共产党对这些红色商人

的依附,比起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他们本国资本家的依附要大

得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要买东西,它选择对象是很多的,买

谁的东西都可以;但是这些红色商人,对于 TG 政权来说是不可

或缺的,他们是经过长期培养和考验以后,能够信任的极少数

人,其他的商人和资本家取代不了他们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外

围,你要说他们是间谍也可以,你要说他们不是间谍而是统战

对象也可以,其实他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这种人发挥的

特殊作用,可以说,以后在东南亚革命中还会出现,但是在四、

五十年代以前的共产主义革命中,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这种组织形态可以说是远东革命对世界共产主义作出的一

个特殊贡献,它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五、六十年代以后的革命

中,甚至体现在冷战结束以后,在中国本身的共产主义性质已

经剩不下多少的情况下,这个组织系统在现在仍然存在。在可

以预见的未来,它必然会在香港和东南亚国家,作为未来的一

盘大棋的一部分,以其他的身份和角色发挥很特殊的作用的。

谢谢。

· 未完待续 ·
(十五)新瓶旧酒 

2015-12-19 阿姨 冬川豆儿 冬川豆儿

它重新捡起了曾经被大清用过、曾经被国民党捡起来过、本质

上讲最初是日本人在设计泛亚主义时设计的这些概念,经过一

系列修改以后,把这些话语安到自己头上,包括日本的那句著

名的台词,“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 接上期 ·

问:泛亚主义在未来还会有什么发展?

阿姨:泛亚主义其实是有不同的继承人,可以说,三十年代的

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三十年代的国民党蒋介石,他们都是辛亥时

期泛亚主义的继承人。这个理论在两个意义上是成立的。第一,

从人事上讲。三十年代的国民党人和三十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

政府,从人事角度上来讲,他们都是辛亥年间兴亚社、振亚社、

玄洋社、黑龙会(均为泛亚洲主义组织。1878 年,日本海军中

尉曾根俊虎创立振亚社,讲授汉学、汉语。1880 年,在外务省
的支持下,兴亚社创立。玄洋社于 1881 年在九州福冈成立,创

始人头山满,社长平冈浩太郎。1901 年 2 月 23 日,头山满、内

田良平等人在原玄洋社基础上于东京组织成立黑龙会。1905 年

7 月 30 日,在黑龙会斡旋下,中国各派革命组织在东京黑龙会

总部成立中国同盟会)这些组织的后代,辛亥革命是他们发动

的,三十年代日本内部的政变也是他们发动的。从组织上讲,

三十年代的国民党和三十年代的日本政府是同根生的兄弟,尽

管他们互相残杀得最惨,但是也不能改变他们是同根生的兄弟

这个关系。可以说日本人是明治时代和辛亥时代泛亚主义的长

子,而国民党人则是泛亚主义者的次子。这是组织层面。

第二,从意识形态上讲。辛亥时期的泛亚主义者,他的主

要逻辑是什么呢?东方文化的先进性以及通过韬光养晦最终推

翻西方统治的必要性。这种意识形态同时构成了三十年代军国

主义者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的意识形态基础。他们的逻辑都是,

通过我们本国的改革和革命,使我们强大起来,强大起来以后,

最终实现黄种人和亚洲人的崛起,推翻白种人统治。

什么叫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共荣圈这个词不是在太平洋

战争时期产生的,它是在辛亥以前就产生出来的。这个词,孙

中山本人是异常熟悉的,他一再要求日本人负起领导大东亚的

责任。如果他活到太平洋战争那个时代,他会不会像汪精卫一

样,组织一个亲日的傀儡政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象。但
是毫无疑问,在他死以前,直到最后关头,他如果有选择的余

地,日本人肯给他支援的话,他是宁愿选择日本老朋友而不愿

意选择苏联的。

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黑龙会总部成立

而国民党在它执政时期重建的意识形态,表面上是大中华

主义,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很像过去的泛亚主义。它实际上是把

过去泛亚主义的思想结构改了一下。泛亚主义是希望日本这个

明治维新的领头羊负责领导亚洲各国求解放,被领导人中间,

包括中国革命党人,因为中国革命人还没有胜利,自然要依靠

已经胜利的革命党人来领导了。但是北伐以后的国民党,他可

以说他是已经胜利了,至少是在局部胜利了,他可以说,以后

解放亚洲人的使命就不再是日本人来领导,而是由我们领导了。

他把亚洲人换成了大中华。

日本人的泛亚主义是要求解放全亚洲,这个全亚洲是不包

括俄罗斯和中亚游牧民族,但是包括中日韩和东南亚国家的,

这是他要解放的亚洲范围;而国民党要解放的这个亚洲范围呢,

则是一个泛华夏民族的范围,就是说,历史上看,跟华夏文化

有传统联系的这些地方,包括台湾、朝鲜,包括东南亚各地,

都是他要解放的范围。你也可以看出,国民党这个大中华的概
念跟日本人这个泛亚的概念、大东亚的概念是非常相近的,范

围是非常相近的。不仅范围相近,思想结构也是基本一样的。

但是它跟辛亥时期的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是恰好相反的。辛

亥时期那个炎黄子孙和黄帝子孙的概念是非常狭窄的,是把十

八省的汉人和大明江山,跟关外的满人要对立起来的一个结构。

它非但不要求向国外输出革命,而且还要割裂大清原有版图。

为什么呢?因为它设计的这个小中华是可以在日本人领导之下,

共同驱逐外族,建立革命事业。而这个大中华的概念呢,它实

际上是在假定,它自己已经强大到足以取代日本的领导地位了,

用大中华或者大华夏这个概念去取代日本的大东亚或者大亚洲

的概念,但是心理结构是异常相似的。正因为两者非常相似,

占据的生态位异常相近,双方就必然会发生冲突。

▋1844 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中国与日本的地图。欧洲人制作的

清代中国地图中,內地与藩部常使用不同颜色。

你可以假想一下,假如蒋介石像孙中山或汪精卫一样,他

不但愿意、而且巴不得日本人出来当领导的话,中日之间还有

可能发生战争吗?不可能发生战争吧。这样一个假设中的中国,

它会像孙中山和汪精卫所设想的那样,甘心当日本的小兄弟,

跟着日本人去打英国打俄国,实现它解放东亚的大业。孙中山
如果在世的话,他恐怕会很乐意这么干吧。之所以中日战争会

发生,就是因为,说白了,双方都想解放全亚洲,而且解放全

亚洲的领导权都想归自己的缘故。

大家要搞清楚,解放和侵略是同一个词,全看你的立场问

题。苏联人叫做解放者,在蒋介石看来就叫做苏联侵略中国了。

日本人叫做解放者,在蒋介石看来就是日本人侵略中国了。但

在汪精卫看来就是日本解放中国。孙中山叫做革命的那些东西,

在大清看来,那就是这个境外颠覆势力在颠覆大清。蒋介石的

革命在北洋政府看来,就是外国人在侵略中国。所以这完全是

一个立场问题。如果你站在跟他比较相近的立场,你就会把这

种行为叫做解放;如果你站在相反或者敌对立场,你就会把这

种行为叫做侵略或者颠覆。所以,撇开这些东西,你如果按照

火星人的立场来看问题的话,你说这种行为是解放或者是颠覆,

那是一件一点儿意义都没有的事情。

汪精卫与蒋介石

大家都想要解放或者侵略大东亚,双方唯一的立场差异就

是说是谁来当领导人。这种做法是最容易引起双方之间的冲突

的。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原先准备革命的对象,反倒变成双方

竞相争取的盟友,而争夺这个领导权的斗争反而变成无法妥协
的斗争了。在政治生态位的斗争中,其实这个情况是非常常见

的,越是相近的生态位,彼此之间的争斗是越狠的。

现在的情况其实也是这个样子的。泛亚主义在二战结束以

后是不可能重新复活的,只要美国在东亚的统治地位持续一天,

这种泛亚主义就一天不可能复活。但是它也是留下了遗产的,

而且这个遗产也是由中日双方分享的。

日本分享的是什么遗产呢?就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和南洋

各国的传统盟友关系。这些国家是日本人解放或者入侵东南亚

的时候留下的种子,因为有日本人来解放或者是侵略,这些国

家才得以从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中间独立出来。像苏加诺

(1901-1970,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尼建国领袖

及首任印尼总统。他于 1927 年 7 月 4 日创立印度尼西亚民族协

会并出任主席,争取印尼脱离荷属东印度独立,因此曾遭到荷

兰殖民当局分别于 1932 年及 1934 年逮捕入狱。二战日本占领

印尼期间(1942-1945)被释放,曾经与日军合作对抗荷兰殖民

地军队)、哈达(穆罕默德•哈达,1902-1980,印度尼西亚政

治家。他与苏加诺同为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印尼独立后

任首任副总统,也曾兼任过总理和外交部长。由于与苏加诺政

见不合,他最终辞去了副总统之职,但仍为印尼政坛举足轻重

的人物)这些人,印度尼西亚独立的英雄,像昂山(1915-

1947,缅甸独立运动领袖。他在日本帮助下建立了缅甸独立军,
协助日军击败了英军及中国远征军。日军占领缅甸全境后,解

散缅甸独立军,组建了缅甸自卫军,昂山任总司令,当年被日

军授予大佐军衔。1943 年 3 月,昂山被日军提升为少将——

“昂山将军”头衔由此而来。1943 年 3 月,昂山赴东京拜见日

本天皇,被授予三级日升勋章。1943 年至 1945 年昂山在巴莫为

首的缅甸政府中任国防部长。1944 年 8 月见日本败局已定,秘

密成立反法西斯联盟,在英国的支持下,突然对日军倒戈)家

族这些人,他们是什么呢?你可以说他们是相当于汪精卫的汉

奸,因为他们是日本人的带路党,但是也可以说他们是本国的

民族英雄,他们在日本人的帮助之下,使本国从西方殖民主义

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台湾的本土派其实也是这批人,他们的生

态位跟苏加诺和昂山素季那些人恰好是一样的,而跟国民党蒋

介石所在的生态位则恰好相反。

可以说,日本跟南洋这个潜在的同盟,它构成了日本泛亚

主义的一条草蛇灰线、一条继承线。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德

国是完全承认他自己战败的,而日本不一样,日本对战胜和战

败是有他自己看法的。他也可以说是战胜也可以说是战败了。

说他是战败了,是因为他对美国确实战败了;但是另一方面,

他消灭欧洲殖民主义这方面,他也可以说他是战胜的,因为他

确实消灭了欧洲殖民主义。战败派和战胜派的争论,在战后的
日本继续长期停留着,就表明日本主流社会并没有真正安下心

来做一个地方性的小国。将来时机适合的时候,日本和东南亚

那些被它解放或侵略的国家的精英阶级重新团结起来,这是指

顾间事。

而且那些国家比日本人还要更积极。在九十年代中期日本

还一直都不想崛起的时候,像马哈蒂尔(马哈蒂尔•穆罕默德,

1925- ,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和医生,被

尊称为马来西亚现代化之父,在位长达 22 年(1981-2003),

是马来西亚任期最长的总理。在他担任总理期间,马来西亚经

历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这些人谈论亚洲价值的时候就巴不

得让日本出来领导。有些中国人在这个时候好像表现得很 sb,

以为谈亚洲价值是为了中国人的好,一厢情愿地非常兴奋。但

是马哈蒂尔其实说话说得很清楚,亚洲价值的领导是谁呢?是

日本人。他根本就没有把中国人考虑在内。

当时日本人还不能接受这个号召,但是在美日安保条约调

整以后,新安保法通过以后,钓鱼岛的危机爆发以后,甚至在

将来比如说有朝一日日本宪法修改以后,日本和南洋的联盟是

呼之欲出的事情。这样一个联盟,可以在不违反美国主导的旧

金山条约体系的情况下继续维持,作为旧金山条约体系的一个

分支而存在。只要日本人不越过这个天花板(挑战美国),那

么美国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出来限制它。但是这种东西从实质
上来讲,它是大东亚主义、大亚洲主义或大东亚共荣圈在未来

的一个继承者。

大东亚主义在未来还有另外一个继承者,就是中国。国民

党的中华民族理念,它现在的继承者已经是中国共产党了。中

国共产党在革命起家的过程中间,是解体论者和民族独立论者,

它非常积极地支持台湾、西藏或者任何能够从中国分离出去的

部分实现民族自决或者以其他方式分离,只要这些地方不是它

的,它就坚决支持中国分裂。在革命成功的初期,它坚决地采

取国际主义立场,对于任何能够让人联想起大汉族民族主义或

者大中华主义的意识形态,它都采取了坚决镇压、无情打击的

态度。但在冷战结束以后,它需要新的意识形态的时候,它继

承了国民党丢下的这个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是它在过去几

十年极力想打倒的。

但是这个做法不是第一次了,国民党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大

中华主义者。大中华主义者,我们以前已经提到过,是梁启超

为大清帝国设计出来的,设计的目的中就包括利用大清统一这

面旗帜来压制各种革命党人利用炎黄子孙这个旗帜发动革命的

企图。如果大清帝国是合理的,中华民族是合理的,那么炎黄

子孙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可悲的分裂主义。而国民党在它胜

利的最初期,在辛亥革命那个时代,是坚决反对中华民族的概
念的。炎黄子孙的概念和中华民族的概念是截然对立的,代表

着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是凯末尔的小土耳其和奥斯曼帝国这

两个概念一样对立。

孙中山与蒋介石

但是国民党在北伐成功以后,它发现它自己处在可以继承

大清、甚至可以继承日本霸权那个地位上,它就改变主意了。

它重新继承和修改了梁启超那个大中华民族的理念,掺杂了苏

联共产国际和日本大亚洲主义的理念,把这个理念算成是它自

己的,尽管这是它原来反对的东西。然后它被共产党打倒了。

现在共产党又进入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那个生态位。它重新捡

起了曾经被大清用过、曾经被国民党捡起来过、本质上讲最初

是日本人在设计泛亚洲主义的时候设计的这些概念,经过一系

列修改以后,把这些话语安到自己头上,包括日本的那句著名

的台词,“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这句台词,我想,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如果听到这句台词

都会感到不寒而栗的恐惧,因为这句话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

的前夜说出来的。这句话包含了这个含义,就是说,日本人要

打垮国民党和亚洲大陆其他势力,把东亚统一起来反对欧美,

希望欧美的势力赶紧从亚洲滚出去。直到不久以前,这句话一
直是作为日本侵略野心的罪证说出来的。现在这句话轮到中国

人说了。可以说它意味着泛亚洲主义的另一个分支已经把它的

衣钵种到了亚洲大陆。

这一点也很正常,泛亚主义本来就是有分支的。在三十年

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和蒋介石的大中华主义者同时继承了明治

时代理想主义的泛亚主义的一部分精神,而现在呢,泛亚主义

的精神在二战结束后的那段时间几乎完全绝灭以后,现在又由

安倍和日本保守派继承了一部分,又由中国领导人继承了另外

一部分。这种继承造成的后果很明显,它恰恰就造成了东亚绝

对不可能团结的一个事实。就因为双方都希望亚洲大陆在自己

的领导之下,所以才预先就注定了谁都领导不了亚洲,而且双

方必然都要在亚洲以外去寻找盟友,来打击它在东亚内部的敌

人。这是必然的。未来,它们肯定要在东南亚相互打击,同时

各自寻找外援。第三方站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地位上,相争

的两方谁都打不倒谁,这是很明显的形势。

姨带一鹿

问:您常用的“驻马店”和“桂枝”是什么意思?

阿姨:驻马店是黄淮流民区,长期经过难民训练和熏陶,形成

的那种特殊的流氓无产者人格。“枝”就是支那,是一个没有
建立起来的虚假共同体。为什么这个虚假共同体特别可恶呢?

它就相当于用假钞票一样。如果我把东西卖给你,我当然希望

你付给我真钞票,用你的钞票我能买到别人的东西。但你却付

给我一张假钞票,让我为了爱国而牺牲,而这个国是根本不存

在也不一定能建立的起来的,而我却必须为这些东西付出实际

上的代价。这就像是阿凡提那个故事一样,因为我闻了你的饭

菜香,老板就要我付钱,那么我的反应是什么呢,我就要像阿

凡提一样,敲一敲铜钱,让你听听我的钱响。

· 全文完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