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1 年 3 月

武术研究 第 6 卷 第 3 期

咏春拳文化符号探究
沈梦璐 李世杰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上海 200082

摘 要:通过文化符号为研究视角,挖掘咏春拳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文
化符号,并进行探究解读。认为:咏春拳起源学说中凝聚“孝”与“侠”色彩;技击
中追求“探索”与“求真”理想;木人桩重现了咏春拳先辈的智慧与民族气节;重现
了咏春拳“仁、义、礼、智、信”崇高品质。
关键词:咏春拳 文化符号 创拳学说 黐手 木人桩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3—0042—03

1 咏春拳中的文化符号挖掘 1.2 技艺文化符号——黐手


1.1 精神文化符号——创拳人物 “文化是符号的母体,符号是文化各种形式之间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 的沟通工具”。[3] 咏春拳中的黐手分为单黐手和双黐
从咏春拳的技法特点来看,原地扎二字钳羊马时,下 手,双黐手和其他种类拳种的对练、对打相似,如太
肢脚尖内扣会形成三角形框架,在受到对方较大力量 极推手。练习咏春拳时要掌握“小念头”“寻桥”“标
进攻时可以很便捷地腰胯拧转成偏身马,再加以各种 指”三个拳套,而黐手是把三个拳套的技法揉合到一
上肢动作配合,达到“避实击虚”“以柔克刚”的效果。 体,参与到实战的对抗变换中使用。“小念头”是学
咏春拳的技法特征能弥补身体比较单薄瘦弱、力量较 习咏春拳的入门拳法,念头是提醒习练者在练习中要
轻女性的生理特点 , 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技击理想。[1] 体会习武的态度与品格,身、心都需要“正”。在原
从女性创拳的角度分析,“五枚师太”“严咏春”的 地练习中注重手法的运用于变化,主要运用圆形防守、
传说最为广泛。跟据梁挺《咏春拳》书中记载:而五 旋转接触的防守手法和直线进攻进攻手法原理。“标
枚于大凉山白鹤观,每日是如市,因与严二父女贸易, 指”是中级拳套,在小念头攻防手法灵活运用的基础
渐且稔熟。时先师年已及笄,有当地土霸某,涎其姿 上加入转马的腰、桥、力的功夫,发力时放松如蛇行,
色,恃势迫婚。父女二人日有忧色,为五枚法师洞悉 击打中则刚猛凌厉,可近身短打和中、远距离的进攻。
其由,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 “寻桥”在前两者进攻的基础上加以延续,注重对抗
粱氏婚约后始赋于归,由是即随五枚返山,日夕勤修 时的整体动向、距离、时机等方面,强调追形不追手。
苦练,技成乃约土霸比武,卒将土霸击倒。自此五枚 黐手的训练正是将这三个拳套放入实战中进行拆分运
云游四方,频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待婚后发扬武术。[2] 用与吸收。初接触黏手时,看似与压腰与推手一样,
严咏春参照蛇鹤相斗时蛇的缠绕吞吐动作,创出以手 像是角力。其实它已进人了“托上压下,打左拨右,
腕变化来化解对方进攻的手法启发灵感创编,从而创 下伏上打,一伏二打,抢中守中,前留后固”的训练中。
编出早期的咏春拳。在严咏春与梁博涛结婚后,传授 在训练时要求习者达到拳诀中要求的“动如猛虎.静
其丈夫梁博涛,后来在连城县设馆授徒。此虽为传说, 如泰山;沉肘落膊,双桥兼顾;耕拦摊膀,黏摸荡捋;
无法深加考证,但在咏春拳诸多传承脉络中多将严咏 标指打手,真击缠打”。[4] 咏春拳的黐手对抗灵活的
春尊为祖师。如武术中诸多拳种一样,后人因尊崇先祖, 把拳法散式与拳套组合运用起来,在绵长的传承中保
易往先驱人物中加以传奇色彩,使其成为本门的精神 留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使咏春拳具有强大的吸引
符号为后人所追求,无形中对后人进行教化。 力和生命力。

作者简介:1. 沈梦璐(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与健康促进。

42

万方数据
1.3 物器文化符号——木人桩 坚定地认为技击就是传统武术之本。[9] 人在认知能力较
木人桩是咏春弟子高阶段的训练辅助用具,据传 低的原始社会与自然界竞争,在古代残酷的战争中与同
曾被视为咏春拳秘技。木人桩以木材为料,加以桩手、 类竞争。这种围绕着竞争的对抗中,武术才得以衍生和
桩脚模仿真人进攻的肢体动作。其又分为死桩与活桩, 发展。因此,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可以较
死桩是把木桩三分之一埋住固定,只有稍微松动;活 为宽泛地理解为身体应对环境的实用操作技术。它的本
桩是在木桩横向钻孔,用两条横木串起悬挂起来,保 质内涵就是肢体冲突时的身体应对技巧。[10] 中国传统
持适度的反弹力。明清时期粤剧武生习武成风(诸如 武术技击的理念与西方搏击不同,打就要流血、伤人,
黄华宝、大花面旗等咏春拳宗师),因受朝廷禁武打压, 武术一度成为统治阶级禁止的产物,因此“止戈为武”
只能在狭小的红船内练习,为了满足对抗条件,便把 导致习武者心中尚有“点到为止”的习惯,甚至可以只
木人桩搬上红船内练习。据传早期佛山咏春拳在佛山 通过“练”来分出高低胜负。近代“土洋体育”之争中,
时,木人桩法有 140 个动作,按不同的训练目的分为 面对各国不同的技击术,传统武术在国人心中的至高地
十节。后来叶问由佛山赴港开馆授徒,觉得木人桩法 位有所质疑。近几年,“徐晓东、雷雷、丁浩”事件也
动作过多,于是便把它们重新排列为 108 式 (108 与星 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咏春拳是以打练为一体的拳种,没
象相合,所以中国人人比较偏爱这个数字 )。[5] 咏春拳 有只练不打的说法。咏春拳的基本功是将实战技巧拆分
谱曰:化拆寻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 至“散式”与“拳套”中不断练习,黐手是将基本功的
桩中求。木人桩技法强调把咏春拳三个拳套精华融合 技术得以实际运用的一种对抗模式。咏春拳的交流中多
至其中, 对桩练习时因桩手限制,手法自然以“守中 以“黐手”的形式进行,在不同年龄、性别、辈分、门
用中”为原理。虽然木人桩为静态伫立,但是可以提 派中均可用“黐手”分高低。教拳过程中也需要对打,
高练习者对于手臂触觉的灵活度与整体框架对抗感觉。 咏春拳“黐手”区别于西方搏击依赖速度、力量、反应
长期练习可以加强手臂硬度,以及训练“手、足、肘、 素质,其着重听力、变换与经验,因此拳馆拳师甚至上
膝、肩、胯”的合力,加快自身技法力度、准度、虚实、 了年岁的师傅也不可只居高而坐的“口传”,而需要身
手脚寸劲的提高。 体力行与徒弟过招“身授”,确实具有真才实学的拳师
2 咏春拳文化符号的意指探析 方可受到敬重。正是因为对技击的重视,日积月累的基
2.1 精神文化符号解读 本功才会具有生命力,咏春拳的魅力才得以体现,以致
某些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特殊能力也常被人们 在传承中出现“梁赞”“叶问”“李小龙”等功夫名人
用来象征与其相似的特定观念和事物”。[6] 在中国语 的存在。
言中,“孝”字最早出现于金文,由“耂”(老)字 2.3 物器文化符号解读
与 ( 子 ) 字组合,表示晚辈对长辈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帮 文化的发展,必定不能脱离时代,面对压迫,民
扶或敬重的关系。[7]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 族文化中的各种因子都会产生“应激式”的反应,其
德”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重视武德的建设,武德也是 外在表现则由该种文化核心要素与基本性格所决定。[11]
武术文化层的重要符号之一。咏春拳起源说中,严咏 明清时期的中国南方经济贸易繁荣,中西文明矛盾碰撞
春每日跟随父亲严二前往集市卖豆腐,这本身就是“孝” 激烈相应使得广东粤剧与传统武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到
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期认同“百善孝为先”, 了清初时期“反清复明思潮”影响加剧。 “扬州十日”“嘉
正是因为严咏春的“孝”,才会在深处欺凌危机中得 定三屠”以及广州十八甫大屠杀,杀人达七八万之多。[12]
到五枚师太的“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因受统治者禁武镇压,广东地区很多不满朝廷的武林人
习武者中“侠”是至高层次的追求,中国武术中的“侠” 士纷纷进入红船密图行事,佛山粤剧戏班在船上活动,
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道浓墨重彩。这次的危机化解中, 流动性和隐蔽性具有很大优势。雍正年间,“张五”因
也成为师徒二人的相互认可选择的契机。师徒制是中 擅长使用摊手(咏春拳中的一个防守动作),被人称“摊
国传统社会技艺传承的重要制度,在武术的传承中更 手五”,因躲避朝廷追捕,躲入琼花会馆,以咏春拳为
为明显。师徒制里面其实已经蕴含了武德和礼仪以及 主并结合了多种拳法用来教授粤剧武生。功夫在冷兵器
武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的种种习俗。[8] 师徒二人分别 时代具有重要作用,粤剧红船内空间狭小,无法满足武
时把“严守宗风,发扬武术”的责任交至严咏春,同 生实战的需求,便在船头安置木人桩来模拟真人实战。
时这份责任感也随着咏春拳历代传承过程中落在每一 现代各咏春拳场馆内均设有木人桩,包括“叶问”系列
位传承者肩上。精神符号经历时间积淀下的精粹,是 电影中也对闭门练桩场景有特写描述。对于习练咏春拳
被铭记的一种集体契约,前人的精神是一种无形力量 而言,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能培养习武者面临艰难
鞭策着后代励精图治。 的韧性,以及沉着应对的智慧和不愿屈服的竞争精神。
2.2 技艺文化符号解读 “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强调在条件不完备现实场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本 , 传 域中探索技艺修炼的完整性,物器的传承过程中不仅是
统武术的当代发展同样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根本。我们 物器本身的续存,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记忆与符号象征

43

万方数据
的传承。咏春木人桩是特定历史时期咏春拳拳师在面临 范围和研究方法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5).
政治压迫与自然环境限制中坚忍与智慧的文化象征。 [4] 韩广玖 . 咏春拳——黏手与散打 [M]. 太原 : 山西社
3 结语 会科学出版社 ,2009.
挖掘咏春拳文化符号是另辟蹊径的解读中国传统 [5] 舒建臣 . 咏春木人桩法 [M].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出
武术,咏春拳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拳种,传承至今不仅 版社 ,2015.
衍生出更为科学的技击原理,也完整的保留了拳种自 [6] 翟 明 安 . 象 征 人 类 学 理 论 [M].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身文化的精神内核。创拳人物精神隐喻了习武者品格 社 ,2014.
的修炼,以及“侠”与传承者的责任担当;粘手中体 [7] 翟 学 伟 .“ 孝 ” 之 道 的 社 会 学 探 索 [J]. 社
现咏春拳对技击态度的“探索”与“求真”;木人桩 会 ,2019(05):127-161.
重现了不同时代咏春拳的智慧与民族气节;三种文化 [8] 李 义 杰 . 武 侠 电 影 对 中 国 武 术 文 化 符 号 的 选 择
符号是咏春拳的文化记忆载体,也是咏春拳“仁、义、 呈 现 及 传 播 启 示 [J]. 西 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 人 文 社 科
礼、智、信”崇高品质的现实重现。对咏春拳文化符 版 ),2019(02):162-167.
号的挖掘,能提升国内外咏春拳习练者的身份认同感, [9] 方国清 , 杨建营 . 传统武术的信仰危机与文化重生 [J].
也丰富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加强中国传统文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9(07):71-76.
对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 [10] 阮纪正 . 至武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论稿 [M].
广州 : 广州出版社 , 1995:352.
参考文献: [11] 郭裔 . 晚晴民国时期的广东武术 [M]. 广州 : 华南理
[1] 张勇 , 王钰 . 咏春拳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构建 [J]. 池 工大学出版社 ,2013.
州学院学报 ,2015(03):108-109. [12] 黄鉴衡 . 粤海武林春秋 [M]. 广州 : 广州科技出版
[2] 梁挺 : 江湖秘术 [M]. 香港 : 国际咏春拳总会 ,1985. 社 ,1982:18.
[3] 郭鸿 . 对符号学的回顾和展望 : 论符号学的性质、

On the Cultural Symbols of WingChun


Shen Menglu Li Shijie
(College of Wushu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i 200082,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ymbol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interprets the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symbols of Wing
Chun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idea was held that: the origin theory of Wing Chun embodies the element of
“filial piety” and “chivalry”; the ideal of “exploration” and “truth” was pursued during attack and defence; the wooden stake
recreates the wisdom and national integrity of the Wing Chun ancestors, as well as the lofty qualiti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aith” of Wing Chun.
Keywords:Wing Chun Cultural Symbol Chuang Quan Theory Sticky hands Wooden dummy

(上接第 32 页)

Immersive Martial Arts Aesthe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Qiu Wei1.2
(1.Sanquan Medical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 ersit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
2.Korea Kunsan National University, Cholla-bukdo, Kunsan54150,Korea)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a philosophical discipline tha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things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t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as the integration point to
achieve beauty. As a traditional sports event in my country, the martial art based on martial arts as its essence is endowed with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by classical philosoph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tioner himself,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perception of
martial arts on the basis of immersive self-creation: this kind of aesthetic is an immersive aesthetic that participants can experience only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e appreciator The aesthetics of ecological unity based on artistic perspective is the
pure understanding of self-unification based on natural ecological space.
Keywords:ecological aesthetics immersion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aesthetics

44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