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DOI :

10.
193
11/j.cnki.
167
2-3
198.
200
9.1
6.1
34
现代商贸工业
No.
16‚
200
9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
009年第1
6期

中国学生日语时体习得研究
崔亚珍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5
河南 郑州400
08)

摘 要:
以在日本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为对象‚ 根据文法性判断试验‚测试了学习者关于日语现在/过去/将来时态的
“动作的持续”和“结果的状态”的用法的习得情况。测试结果表明: 不管是现在时态还是过去/将来时态‚学习者关于“动作
的持续”的用法的习得比“结果的状态”更容易; 时态的不同影响了学习者对日语时体的习得。
关键词:
时‚体‚ 习得‚文法性判断试验
中图分类号:D4
42.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
2-3
198(2
009)1
6-0
238
-02

1 日语时体习得的先行研究 度上受时态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 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比'


主要是针对现在时态「-te iru」而
日语体的习得研究‚ 结果的状态' 更容易习得” 这一先行研究的结果‚分别从现
进行。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从文法性体的观点进行的研究 在/过去/将来时态进行了验证‚并且分析了时态对其的影
和从语义性体的观点进行的研究。 响程度。

前者主要是把「-te iru」的意思/用法分类‚进而调查哪 2 调查方法


些用法更容易习得。研究结果表明‚“ 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 2.
1 调查对象
9
比“结果的状态”更容易习得(黑野195;
许19
97‚
200
0;小山 6
本次调查以日本九州地区某日语学校11名学习日语

2
004; 0
菅谷203等)。对于这种结果‚在先行研究中主要是 的中国学生为对象(在日居住时间和日语能力参差不齐)。

依据 典 型 性 理 论 (Prototype theory ) 来 解 释 的。例 如‚许 另外‚ 2


为了便于分析调查结果‚同时对20名日本学生也进
7
行了调查(九州大学一年级学生。有效回答为17份)。
(2
000‚
200
2)把“现在性”“持续性” “ 运动性” 作为「-te iru」
2.
2 调查方法
的典型性特征‚
认为具备这3种特征的现在时态的“动作的
本次调查使用了4选1的文法性判断试验‚要求从「-
持续”的用法‚
比失去“运动性”的“结果的状态” 的用法更容
ru」
「-ta」
「-te iru」「-te ita」的4个答案中选出一个认为
对于过去时态的「-te ita」‚认为由于缺乏了
易习得。并且‚
5道题‚其中‚现在/过去/将来时
正确的答案。测试共有2
“现在性”‚
所以在习得时比现在时态要困难。根据这种说
态的“动作的持续” 和“结果的状态” 各设计了4个选项(共
同样是缺乏了“现在性”的将来时态的「-te iru」‚它的习
法‚
2
4个选项)。另外‚
为了不给学习者造成是在进行时体调查
得也应该和过去时态一样困难。但是‚根据 Koyama(1
999)
的印象‚ 2个选项。对于得出的结
还设计了与时体无关的1
的调查‚
学习者在习得“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时‚现在时态的
果进行分析时‚为了区分是受时态的影响‚还是动词的影
9.
正确率为8 7%‚ 5.
过去时态为6 3%‚将来时态为3
9.1%。
同一个动词分别使用了3次(即:现在/过去/将来时态
响‚
同样是“非过去式”‚并且具有与现在时态相同形式(「-te
中各使用1次)。
iru」)的将来时态‚为什么它的习得反而比使用不同形式
在对学习者和日本学生分别进行了测试之后‚对于学
(「-te ita」)的过去时态还要困难呢。 习者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评分(1个选项1分‚共3
6分)。并
另外‚
从语义性体的观点进行的研究‚主要调查研究动 8名‚中级组3
且根据分数‚抽出高级组2 1名‚初级组2
5名
词的语义性体对时体的习得有哪些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4名学习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另外‚在测试完
共8
日语的「-te iru」)容易和活动动词结合
进行态标志(例如: 成后‚ 4名‚中级组8名和初级组4名‚共
任意抽出高级组1
使用‚ 日语的「-ta」)容易和到达/达成动
完成态标志(例如: 2
6名的学习者对其进行了追踪调查‚询问了他们选择各种
1
词结合使用(Shirai‚99
3;Andersen & Shirai‚
199
4等)。但 时体形式的理由。由于对句子理解的不同‚在日本学生的
同时 Andersen & Shirai(1
994) 也指出‚活动动词与「テイ 回答中也出现了意见分歧的现象‚所以本文只把日本学生
-」的结合在现在时态‚到达/达成动词与「-ta」的结合在 5%以上的问题作为了分析对象。
的正确率在9
过去时态更容易。 2.
3 调查目的
根据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日语体的习得在很大程 本文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作者简介:崔亚珍(1974-)‚女‚河南郑州人‚日本长琦大学比较社会文化学府日语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九州大学比较社会文
化学府日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研究、日语第二语言习。

- 238 -
现代商贸工业
No.
16‚
200
9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
009年第1
6期

(1)在现在/过去/将来时态中验证“ 动作的持续” 和“ 结 选择「-te iru」这一形式。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母语(汉


果的状态”的用法的习得难易度。 语)中没有时态而造成的。对此结果‚在以后的研究中‚有
(2)调查时态的不同对体的习得是否造成影响。 必要添加上母语中有时态(例如:英语)的学习者的数据进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步进行调查研究。
3.
1 “动作的持续”和“结果的状态”的习得难易度 第二个原因是本文和 Koyama(1
999)在调查对象的日
表1至表3表示现在/过去/将来时态的“动作的持续” 语水平上存在差异。Koyama(1
999)是以中级后期为止的学
和“结果的状态”的用法的正确率。 习者为调查对象的‚
而在本文中‚日语学习经历超过8年的
表1 现在时态的“动作的持续”和“结果的状态”的正确率 超级学习者也作为了调查对象‚所以‚本文中调查对象的日
形式 用法 初级组 中级组 高级组 语水平要比 Koyama(1
999)中高得多。由此可能造成本文
动作的持续 32.
0% 86.
3% 100.
0% 中学习者对于将来时态的“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掌握得比较
-te iru
结果的状态 20.
0% 39.
8% 82.
1%
好‚
以至于出现了和过去时态的正确率相近的结果。
表2 过去时态的“动作的持续”和“结果的状态”的正确率
表5 学习者关于过去/将来
形式 用法 初级组 中级组 高级组
时态的“动作的持续”用法的选择
动作的持续 14.
0% 54.
0% 84.
4%
-te ita
结果的状态 13.
3% 31.
2% 42.
9% 过去时态 将来时态
形式
本文 Koyama(1999) 本文 Koyama(1999)
表3 将来时态的“动作的持续”和“结果的状态”的正确率 -ru 6.
3% 0% 41.
1% 64.
4%
形式 用法 初级组 中级组 高级组 -ta 25.
3% 41.
8% 5.
1% 1.
3%
动作的持续 26.
0% 40.
3% 87.
5% -te iru 16.
1% 0% 51.
8% 39.
1%
-te iru
结果的状态 24.
0% 14.
0% 48.
8% -te ita 52.
4% 65.
3% 2.
1% 0.
9%

不管是现在时态‚还是过去/将来时态‚也不
  如表所示‚ 注:阴影部分表示学习者的正确选项。

还是中级组‚高级组‚“ 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


管是是初级组‚ 4 结语
都比“结果的状态“的用法更容易习得。这一结果与先行研 本次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究的结果一致。只是在初级组中‚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是很 (1)不管是现在时态还是过去/将来时态‚学习者关于
明显(特别是过去和将来时态)。本文认为那是由于学习者 “动作的持续”的用法的习得比“结果的状态” 更容易。这和
在日语水平低时‚
对于这些用法的习得只处于初级阶段‚还 先行研究的结果一致。
未能充分掌握而导致的。 (2)本文得出了和日本学生的调查结果不同的结论‚
3.
2 时态对时体的影响 即:
时态影响了体的习得。但是这和先行研究的结果不一
首先指出的是‚从日本学生的调查结果中没有看到时 致。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本文和先行研究在调查对象的
态对体的影响‚
但是在学习者中这一影响明显存在。并且‚ 母语和日语水平上存在差异造成的。
同样使用了文法性判断试验的 Koyama(1
999)的调查结果 在今后的研究中‚本文认为有必要添加上其他国家的
表明‚
学习者是按照“现在 过去 将来” 时态的顺序进行体的 日语学习者的数据针对以上的结论进行进一步地验证。另
习得的。但是‚本文得出了与其不同的结果‚即‚学习者在 外‚
本次调查使用了文法性判断试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仅
过去和将来时态的习得中并未发现大的差异(表2:过去时 仅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能力‚并不能反映学习者的语
2.
态的正确率为5 4%‚ 1.
将来时态为5 8%)。 言运用能力。因此‚今后有必要使用诱导说话等方法进行
表4 本文和 Koyama(1999)的比较 进一步地验证。
(各种时态动作持续用法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研究 过去时态 现在时态 将来时态
日本学生 98.
7% 98.
3% 98.
0%
本文 [1] 许夏佩.中 ·上级台湾人日本语学习者による「-te iru」の习得
学习者(中国学生) 52.
4% 74.
7% 51.
8%
Koyama(1999) 65.
3% 89.
7% 39.
1% に関する横断研究 [J ].日本语教育‚
1997:
37-
48.
[2] 许夏佩.自然発话における日本语学习者による「-te iru」の习
  本文认为造成此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本
得研究― OPIデー-taの分析结果からー [J ].日本语教育‚
2000:
文在调查对象上和 Koyama(1
999)不同(Koyama 以中国‚韩
20
-29.
国‚
还有别的国家的日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本文只把中国
[3] 许夏佩.日本语学习者による-te itaの习得に関する研究 [J ].日
学生作为了调查对象)。分析学习者在过去时态的选择结 2002:
本语教育‚ 14-
50.
在 Koyama(1
果发现‚ 999)中除了正确答案「-te ita」之外‚ [4] Andersen‚R.W.‚&Shirai.Y.(1994) Discourse motivations for
只看到了「-ta」的选择。但是在本文中看到了「-ta」和「- some cognitive acquisition principles.St 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te iru」两方面的选择(表5)。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学 Acquisition 16‚
133
-156.
生虽然可以把“过去的动作的持续” 的用法象「昨天正在-」
作为「过去+持续」来考虑‚但是在形式上仍然倾向于
一样‚

- 23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