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DOI :

10.
137
24/j.cnki.ct iw.
200
7.0
2.0
07
世界汉语教学 2007年第 2期 (总第 80期 )

任务式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刘 壮 戴雪梅 阎 彤 竺 燕

提要 任务式语言教学法是近年来在欧美盛行的新教学法。本文阐述了它对以往教学
法进行的修正:提倡 “做中学 ”‚并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的均衡发展‚并初步探
索了它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包括需求分析和任务类型、设计原则、教学模式等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需求分析 任务类型 设计原则 教学模式 典型性

○ 引言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 (t
ask-
bas
edl
ang
uag
ete
ach
in‚以下简称 “任务式 ” )近年来在欧美

盛行‚以至于有研究者认为 “2
0世纪末‚在应用语言学上可被称为‘任务时代 ’” (J
ohn
son‚
2
001:
195)。鉴于当时交际教学法过于重视交际中的意义交流‚任务式提出了 “做中学 ” (d


nds
ayt
hin
gsn
ows
oth
ata
sar
esu
lty
ouwi
lll
ear
nla
ngu
age)‚即通过选择、编排教学任务‚创
造有交际意义的具有真实性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在完成第二语言使用任务的过程中习得
第二语言。
任务式作为语言教学法也在发展‚研究者们进一步认识到 (S
keh
an‚1
998:
135):高质量
的语言交际应该包括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如果过于强调意义交流‚虽然可能保证流利
性‚却往往以损害准确性、复杂性为代价‚而二语学习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使有意义的
语言交际在高层次上进行‚使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才是二语学习者和
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由此‚任务式提倡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即:一方面注重语言形式‚聚焦结
构、辨认句型;另一方面完成语言使用任务‚把语言形式融入到语言行为中。二语学习者的
语言能力实现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的均衡发展‚可自然促动习得机制向前发展‚使潜在的
中介语系统得以更好地构建与扩展。
“做中学 ”和三性均衡发展‚是任务式对以往教学法的主要修正。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任
务式的教学理念:学习语言要用语言做事情。
教育部已经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能做某事 ’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
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 ’的教学途径。”
(见 《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任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刚开始受到重视 (马箭飞‚
2
000、
200
2;吴中伟‚
200
4)‚本文初步探索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8
刘 壮 戴雪梅 阎 彤 竺 燕:任务式语言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 任务的内涵与需求分析

1.
1任务的内涵
研究者们已对 “任务 ”下过若干定义。S
keh
an(1
998:
95)综合各家所见归纳为:
1)任务
2)任务与现实世界的类似活动有关系;
以意义为主; 3)任务中有需要通过语言交际来解决
4)完成任务优先;
的问题; 5)根据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No
rrs(1
i 998:
33)等更简要地
概括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语言来完成的活动。
任务有两层内涵。一是目标任务 (t
arg
ett
ass)‚即现实世界中的‚是从对第二语言学习

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使用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学习者具备的语言
能力进行的分析中得出的。二是教学任务 (p
eda
gog
ica
lta
sks)‚即在教学环境中的‚是以目
标任务为蓝本、基于二语习得推导出的。选择、编排教学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者完成教
学任务的过程培养他们完成目标任务的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是 “学会 ”的过程‚充分体现了
“要用语言做事情 ”的教学理念和 “做中学 ”。
1.
2需求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式‚首先必须根据上述定义与内涵进行需求分析 (n
eed
sa-

aly
sis/
nee
dsa
sse
ssme
nt)‚通过实证性的而非经验型的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和选择、编排教
学任务。
Ri
cht
eri
ch在上世纪 7
0年代提出了需求分析这一概念‚应用于 “专门用途英语 /
语言 ”
(En
gli
sh/
lan
gua
gef
ors
pec
if
ico
rsp
eci
alp
urp
oss)。其后‚它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不断走向深

入 (Mu
nb‚1
y 9
78;Ri
cht
eri
ch‚1
983;Br
ind
le‚1
y 9
89;Be
rwi
ck‚1
989:
63-7
8)。需求分析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 (Br
ind
le‚
y19
89:
63-7
8)。广义的也称 “过程导向型 ”‚其涵义包括考虑影
响学习的诸因素‚如态度、动机、意识、个性、打算、期待等。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应
对以上诸因素进行调查‚明确学习者的需求‚这将影响到学习过程。狭义的需求分析又称
“产品导向型 ”‚是对学习者在现实世界中的目标任务、完成任务时的语言使用场景特征、需
要使用的语言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去选择、编排教学任务。
反思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是否进行过这样的需求分析呢?仅以编写教材为例‚依据汉语
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词汇与汉字大纲和国家汉办近年主持制定的汉语言专业大纲、长
期进修大纲、短期进修大纲等‚就语言的系统性而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值得反思的是:编
入教材中的教学活动是否可以称之为任务呢?是否有实际交际意义?是否针对了学习者需
要通过语言交际来解决的问题?简而言之:是否解决了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现实世界中
完成交际任务时出现的语言困难‚是否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对学习
者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使用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学习者具备的语言
能力进行分析‚就不可能明确目标任务‚并以此为蓝本来选择、编排教学任务‚也就很难给学
生创造有交际意义的、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支持其语言知识内化与扩展的语言环境。

二 主要任务类型与主要设计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
1主要任务类型及其应用
Pr
abu(1
h 982)的教学实验报告提出了教学任务的三种类型‚这些任务类型都可以应用

119
世界汉语教学 2007年第 2期 (总第 80期 )

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1) 信息差任务 (i
nfo
rma
ti
on-
gapt
ass)。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信息交流时‚各方只拥有

信息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双向交际来获得完整的信息‚才能完成语言使用任务。例如:
解决求职中遇到的问题
先提供给学生一份招聘启事‚然后让学生听或看一段求职不成功的录音或录像‚最
后分组讨论求职者的行为与招聘启事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
释采用这些办法的原因。
2) 观点差任务 (o
pin
ion-
gapt
ass)。学习者针对特定话题或情景‚表达个人的并了解他

人的感受、态度‚在不知道他人的感受、态度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意义协商 (n
ego
ti
at
io
nof
me
ani
ng)才能相互了解。例如:
是否购买某种商品
学生分组自行从报刊上选出几条商品广告‚在阅读和分析广告的基础上‚通过讨论
决定哪种商品可以购买‚并说明原因是什么。然后每组出一人向全班说明。
3) 推理差任务 (r
eas
oni
ng-
gapt
ass)。学习者利用已知的有限的信息进行推理。例如:

请同学帮忙取回资料
这天下午‚留学生 A正在一家公司等待参加求职面试‚突然想起中午把个人文件
包遗忘在一家餐馆里。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已来不及返回餐馆寻找‚于是给同学 B打
电话请求帮忙。A需向 B解释餐馆的名称、地理位置和自己就餐的桌位、时间以及文件
包的形状、颜色等‚还需对于 B的语言能力、B可能提出的问题等进行推理‚才能协助 B
完成语言交际任务。B需对于到餐馆后的谈话对象、谈话方式等进行推理‚才能完成语
言交际任务。
随着任务式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任务类型‚主要有:陈述性任务 (d
ecl
ara
ti
vet
ass)‚例

如‚学生根据一组图片‚通过意义协商‚共同讲述一个故事;拼版式任务 (j
ig
sawt
ass)‚例如‚

给学生若干拆散的句段信息‚要求组成完整的篇章;比较型任务 (c
omp
ari
ngt
ass)‚例如‚学

生通过对类似事物的比较‚分析其异同点、长处与短 处 等;决 定 式 任 务 (d
eci
si
on-
mak
ing

ass)‚例如‚给学生提供几种选择‚然后通过讨论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式任务 (p
k rob
lem-
so-


ingt
ass)‚例如‚向学生说明社会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意

义协商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等等。
2.
2主要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任务式的主要设计原则有:真实性原则 (a
uth
ent
ic
it
ypr
inc
ipe)、形式-功能原则 (f
l orm-

unc
ti
onp
rin
cip
le)、循序渐进原则 (t
askd
epe
nde
ncya
ndt
het
askc
hai
npr
inc
ipe)等。其中‚与

以往教学法不同的主要是真实性原则。真实性使教学任务与现实世界中的目标任务建立起
联系‚使学习者能够感知到教学任务是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活
静态的语言结构‚潜在地促进学习行为。因此‚在课堂上展示的社会情景、语言情境和语言
信息、语言形式的安排等‚都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
反思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在口语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其教学目的自然是
培养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这一问一答、几问几答之间‚是否符合 “任务
以意义为主 ”?是否有实际交际意义可言?再如在听力课上‚常常是教师播放对话录音并

120
刘 壮 戴雪梅 阎 彤 竺 燕:任务式语言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答案或直接回答‚但是‚有时教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这段对话
的导入部分‚这就使人产生了疑问:在现实世界中‚真正需要通过这段对话来完成的交际任
务究竟是什么?导入部分是交际任务的组成部分吗?针对导入部分来设计提问‚符合 “完
成任务优先 ”吗?尽管表面看来这种教学设计有真实的语料、有题干、有选项‚但是并不符
合真实性原则。又如在汉语课上‚教师讲授语言知识时‚常常是先列出语法结构‚而后安排
学生进行替换练习来说出句型‚像学习 “把 ”字句时就先写出 “把 +宾语 +动词 +补语 ”‚然
后用道具或通过动作演示来说出 “把 ”字句。这也使人产生了疑问:在现实世界中‚当一个
人去开门的时候‚有必要宣布自己 “把门打开了 ”吗?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符合 “任务与现实
世界的类似活动有关系 ”吗?显然‚虽然表面看来展示了语言形式的功能‚但是恰恰由于
“言 ”与 “行 ”之间的不真实‚使教师在行动中说的话脱离了真实语境‚反而不具有交际功能。
学生由于不是处于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就不易理解 “把 ”字句这种语言形式
的功能‚不一定能把新的语言形式内化并加以扩展‚很难触类旁通地使用 “把 ”字句。

三 任务式三阶段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式的研究者 Wi
ll
is(1
996)和 S
keh
an(1
998)主张的教学模式是:注意交际性‚又在总
体层次上考虑语言形式‚不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在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中聚焦形式‚
以保持二者的均衡。Wi
ll
is(1
996)提出了三个实施阶段:任务前 (p
re-
tak)‚包括介绍话题和

任务;任务轮 (t
askc
yce)‚包括执行任务、计划和报告;语言焦点 (l
l ang
uag
efo
cus)‚即任务
后‚包括分析和操练。S
keh
an(1
998)丰富、发展了 Wi
ll
is的三阶段模式。
上述教学模式与阶段吸收了当代心理语言学理论并注重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上世纪 7
0年代交际法出现时‚同样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到 9
0年代任务式发展成熟时 (Pr
ab-
u‚1
h 987;Ca
ndl
in‚1
987;Be
rwi
ch‚1
993;Pi
cae
ta.‚1
l 993;Ro
bin
son‚1
995;Br
own‚1
991;
Fo
ste
ran
dSk
ehn‚1
a 996;S
keh
an‚1
998)‚它与交际法不同之处在于更加重视 “学会 ”的过
程‚
这与目前流行的被 S
lav
in(1
994:
225)称为 “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 ”---
1)学习是心理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输入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简而言之:
息而是主动选择、加工外在信息‚学生是自己语言能力的建构者‚因此任务式立足于 “学 ”而
不是 “教 ”;
2)学会的过程不是简单输入、存储新信息和对原有记忆的简单提取‚而要根据认
知图式和当前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建构‚有交际意义的符合真实性原则的教学任务为此提供
3)语言的社会性要求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才
了宝贵的参与条件;
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宜模拟小型社会‚在 “做 ”中即积极的认知活动中
促动学习者的自然习得机制不断发展‚使其潜在的中介语系统得以构建与扩展。
下面我们以高年级写作课的任务设计为例介绍各实施阶段。
教学目的:学习汉语应用文写作。
任务:根据招聘启事‚写一封不少于 4
00字的应聘信和一个信封。

环球市场报 》
招聘启事
本报在东亚地区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发行‚诚聘广告业务员 1
0名。条件:
(一 )新闻或相关专业的大学以上学历;
(二 )熟练掌握汉语和东亚地区任何一种语言;

121
世界汉语教学 2007年第 2期 (总第 80期 )

(三 )有广告创意能力‚有社会交际能力‚可独立承担外出业务;
(四 )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可驾驶小型客货车辆;
(五 )4
0岁以下‚性别不限。
应聘者请将应聘信寄至本报人事部‚并附学历证明、资历证明;请注明联系方式和
应聘者外出期间的第二联系人。
本报通讯处: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8
3号国际文化大厦‚邮政编码 1
000
89。联系人:
戴女士、竺女士、阎先生。电话:(0
086)1
0-6
898
095
6。传真:(0
086)1
0-6
898
095
7。
3.
1任务前阶段
Wi
ll
is(1
996:
52)和 S
keh
an(1
998:
137)认为任务前的活动对于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有重
要意义。此时‚新的语言成分即 “汉语应用文体裁有相对固定的程式 ”被介绍进中介语系
统‚可使学生静态的语言结构被重新激活。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可释放处理任务时的负担‚
在完成任务时能够尝试用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复杂的意义。
步骤 1:教师出示学生以前写的简单应用文如请假条等‚引导学生回忆与应用文体裁相
关的图式知识‚减少学生执行新任务的认知负担‚又可激活语言结构使重构成为可能。
步骤 2:教师提出将要执行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 《
招聘启事 》
提供的信息‚对应聘信中
如何满足招聘条件进行推理;教师在课堂内巡视‚帮助学生说出想要说的话‚但不过多地纠
正他们的语言偏误。
步骤 3:教师引入新的语言知识即汉语应用文有相对固定的程式 (称呼、问候语、正文、
致敬语、署名、日期 )和文体书写格式‚引导学生对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重构。由于新的语
言知识被介绍进中介语系统‚使静态的语言结构重新活跃起来‚也使学习者降低了认知的复
杂性‚提高了语言结构意识。
步骤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写应聘信;教师在课堂内巡视‚提醒学生注意高级阶段书面
语与中级阶段的区别‚以调整注意力的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据研究 (Fo
ste
r&S
keh
an‚1
996)‚
10分钟的计划时间可对流利性和复杂
性产生最佳效果‚但计划时间的长短对准确性影响不大;由学生自己计划时间而不予指导‚
学生往往注意语言形式;若教师同时给出内容和语言两方面的建议‚学生则更多地注重内
容‚在表达上也可使语言更具复杂性。
3.
2执行任务阶段
Wi
ll
is(1
996:
52)和 S
keh
a 9
n(198:1
45-1
47)认为执行任务阶段必须考虑注意力的分
配‚其特定方式会影响到完成任务的有效性与达到三性的均衡。影响注意力分配的因素有:
时间压力、表达语体、辅助信息、额外信息、掌控情况、利害关系等。当时间压力越大时‚学生
对语言形式即准确性、复杂性的注意也就越少。执行书面语任务‚可使学生在某些程序上做
出选择‚对注意力加以分配 (与之相对的是‚在执行口语任务时‚时间压力迫使学生要满足
流利性的需求‚只有极少时间分配给在线计划和对形式的注意 )。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如图
片等视觉信息时‚可使学生在某些方面减缓压力‚使执行任务的行为更准确。学生也可以通
过意义协商‚控制任务的完成方式‚使任务向着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步骤 5:学生分组打草稿;教师在课堂内巡视‚解释汉语应用文体裁的基本程式‚以引导
学生聚焦于形式‚并鼓励、指导他们修改而增加聚焦形式的机会。

122
刘 壮 戴雪梅 阎 彤 竺 燕:任务式语言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步骤 6:各组推举一人向全班出示应聘信草稿‚说明从 《
招聘启事 》
中获取的信息、写应
聘信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注意汉语应用文的程式与书写格式等;教师则通过这种扩展的任务
程序‚解说语言形式与任务意义是相联系的‚即正确的语言形式是聘任成功的条件‚指导学
生最大程度地聚焦应用文的程式与书写格式。
步骤 7:学生执行写应聘信的任务。
3.
3任务后阶段
Wi
ll
is(1
996:
52)和 S
keh
an(1
998:
147-1
48)认为‚在任务后进行适当的讨论有益于达
到某种特定目标‚因为在执行任务时‚如果教师不干预‚则学生往往偏重意义‚而忽略对语言
系统长期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语言形式。所以‚在任务后的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对任务反思并
关注形式;在相关分析之后也可重新执行任务‚学生会对形式予以更多的关注‚语言的准确
性、复杂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步骤 8:学生结对‚分析执行任务的行为、交际效果和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

环球市场报 》
上刊登了一份招聘启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分别写了求职信‚比较
一下几封求职信‚讨论谁可能获得成功?
教师作为周期监控 (mo
nit
ori
ngc
ycl
es)的主角‚评价学生的语言系统在哪些方面已得到
发展、哪些语言结构已内化‚指导学生认识到已经学会什么、还没学会什么‚培养他们注意语
言形式的能力。
步骤 9:学生重写应聘信。
步骤 1
0:教师展示被成功招聘的应聘信实例。
3.
4讨论
首先‚不少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从事与汉语有关的工作或留在中国工作‚这项教学任务符
合必须是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活动 (Wi
ll
i‚1
s 9
96)‚因此‚学生积极地参与执行任务‚自始
至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其次‚应用文是汉语常用文章体裁之一‚学生在中级汉语阶段已
有初步接触‚新的交际任务可以调动他们的元认知源并愿意用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更复杂的
内容‚促进学习者使用语言 (Wi
ll
i‚1
s 9
96)。这样设计的语言环境使交际过程有意义而且真
实、自然‚执行任务一直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再次‚教师系统传授语言知识的时间并不多‚更
多的是组织、指导‚来调整学生聚焦于意义与聚焦于形式的注意焦点‚“以获得均衡的目标
发展 ” (S
keh
an‚1
998:
150)。
具体看‚从步骤 4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形式;步骤 5和 6使聚焦形式的机会最大化;
步骤 7是执行任务‚使意义与形式均衡;步骤 8是学生也参与 “周期性评估 ” (S
keh
an‚
199
8:
1
51)‚因为 “学会 ”的过程是积极参与的认知过程‚这种协作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建构;
步骤 9的重写和步骤 1
0的与成功完成任务实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自己学到了什么和还需
学什么‚弥补中介语系统的不足‚使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得到均衡发展。

四 任务的典型性

任务式作为语言教学法仍在发展中‚其中值得探讨的主要是任务的典型性问题。
根据任务的内涵‚目标任务是现实世界中的‚教学任务以目标任务为蓝本、经过选择编
排。毫无疑问‚学习者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语言使用任务较多‚目标任务

123
世界汉语教学 2007年第 2期 (总第 80期 )

的类型是大量的;然而‚经过选择、编排成为教学任务的却很有限‚能够编入教材的、无论在
课堂教学还是在自学中执行的教学任务都是有限的。由此‚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尽
管教学任务是有限的‚但是‚通过学习者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培养出来的语言能力‚绝不能
仅限于完成与教学任务同类的目标任务的语言能力‚而是完成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需
要完成的众多语言使用任务的语言能力‚那么‚凭什么说学习者完成了有限的教学任务就可
以完成现实世界中众多的语言使用任务呢?判定学习者完成了有限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具备
完成众多语言使用任务的语言能力的依据何在?这关系到任务的典型性问题。
典型‚《
现代汉语词典 》
解释为 “具有代表性的 ”。教学任务尽管是有限的‚但既然是以
目标任务为蓝本、经过了选择编排‚就应该代表大量类型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任务的典型性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并非单纯凭教材编写者或教师们的学科经验。
这个科学分析是通过需求分析进行的。首先‚现实世界的需要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根
本促动力‚也是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任务的促动力‚因此‚对现实世界的需求进行分析体现
了要用语言做事情的教学理念。其次‚需求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析学习者在现实
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需要完成的众多语言使用任务;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语言使用任务所包
含的语言因素进行分析‚对完成这些语言使用任务需要具备的语言能力因素进行分析‚对学
习者具备了何等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完成这些语言使用任务进行分析。从这两个维度进行
需求分析得出的目标任务‚包含了频次、难易度、重要性、语言因素等参数。通过实证性研究
得出的目标任务‚才可能是具有典型性的;以这样的目标任务为蓝本来选择编排的教学任
务‚尽管有限‚但是可以代表大量类型的目标任务。因而‚通过学习者完成具有典型性的教
学任务的过程‚就可以培养他们完成现实世界中众多语言使用任务的语言能力。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任务的典型性与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密不可分。Bach
ma 9
n(190)
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也讨论了语言使用任务。他提出‚交际语言能力涉及交际目的、
语言环境、参与者;Ba
chma
n&Pa
l r(1
me 996:
43-4
8)提出‚语言使用任务是 “在特定环境中
人们运用语言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达到某一特殊目的的活动 ”。显然‚交际语言能力与语
言使用任务‚都关系到了目的、语言环境、参与者 /
使用者。对于任务的典型性应该进行需求
分析‚而前文谈到了狭义的需求分析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目标任务、完成任务时的语言使用场
景特征、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其中的后两点‚与 Ba
ch n(1
ma 990:
81-8
7)提出的交
际语言能力是 “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都
关系到了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

参考文献
马箭飞 (2000) 以 “交际任务 ”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
世界汉语教学 》
第 4期。
马箭飞 (2002) 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
语言教学与研究 》
第 4期。
吴中伟 (2004) 浅谈基于交际任务的教学法---兼谈口语教学的新思路‚《
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
文选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Ba
c n‚L.F.(1990) Fundame
hma ntalc
ons
ide
rat
ionsi
nlanguaget
est
ing.Ox
fod:Ox
r for
dUni
ver
sit
yPr
es.( 《
s 语
言测试要略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
Ba
c n‚L.F.&Pa
hma l rA.S.(1996) Languaget
me est
ingi
npr
act
ic
e.Ox
fod:Ox
r for
dUni
ver
sit
yPr
es.( 《
s 语言

124
刘 壮 戴雪梅 阎 彤 竺 燕:任务式语言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测试实践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
Be
rwi
ck‚R. (1989) Ne
edsa
sse
ssme
nti
nla
ngua
gepr
ogr
ammi
ng:Fr
omt
heo
ryt
opr
act
ic.I
e nR.K.J
ohns
on
(e
d.)‚Thes
eco
ndl
anguagec
urr
ic um‚48 -62.Ca
ul mbr
idg
e:Ca
mbr
idg
eUni
ver
sit
yPr
es.

Be
rwi
ck‚R.(1993) To
war
dsa
neduc
ati
ona
lfr
ame
wor
kfo
rte
ache
r-l
edt
as .I
ks nG.Cr
ooke
sandS.Ga
s d.)‚
s(e
Tas
ksi
nap
edago
gic
alc
ont
ex:I
t nt
egr
ati
ngt
heo
ryandp
rac
ti
ce‚97-124.Cl
eve
don‚Av
on:Mul
ti
li
ngua

Ma
tte
rs.
Br
indl
ey‚G. (1989) Ther
oleo
fne
edsa
nal
ysi
sina
dul
tESLpr
ogr
ammede
sin.I
g nR.J
ohns
o d.)‚Thes
n(e ec-

ndl
anguagec
urr
ic um‚63-78.Ca
ul mbr
idg
e:Ca
mbr
idg
eUni
ver
sit
yPr
es.

Br
own‚R. (1991) Gr
oupwo
rk‚t
askdi
ff
ere
ncea
nds
eco
ndl
ang
uag
eac
qui
si
ti
on.Ap
pli
edLi
ngui
st
is11‚1-12.

Ca
ndl
in‚C. (1987) To
war
dst
ask-
bas
edl
ang
uag
ele
arni
ng.I
nC.Ca
ndl
i ndD.Mur
na phy (e
d.)‚Language

ear
ningt
ask
s‚5-22.Eng
lewo
odCl
if
f‚N.J
s .:Pr
ent
iceHa
ll.
Fo
ste
r‚P.a
ndSke
han‚P. (1996) Thei
nfl
uenc
eofpl
anni
ngo
npe
rfo
rma
ncei
nta
sk-
bas
edl
ear
ni .St
ng udi
esi

Se
condLanguageAc
qui
si
ti
on18‚299-324.

ohns
on‚k.(2001) Ani
ntr
oduc
ti
ont
ofo
rei
gnl
anguagel
ear
ningandt
eac
hing.Ha
rlw:Pe
o ars
onEduc
ati
onLi
mi-

d.

‚J
Munby . (1978) Co
mmuni
cat
iv
esy
llab
usde
sign.Ca
mbr
idg
e:Ca
mbr
idg
eUni
ver
sit
yPr
es.

No
rri
s‚J
.M.‚J
.D.Br
own‚T.Huds
o .Yo
n&J shi
o .(1998) De
ka signi
ngs
eco
ndl
anguagep
erf
ormanc
eas
ses
s-
me
nt.Ho
s nol
ulu:Se
condLa
ngua
geTe
achi
nga
ndCur
ri
cul
umCe
nte
r‚Uni
ver
sit
yofHa
wai
iatMa
no.

Pi
ca‚T.‚Ka
nag
y‚R& Fa
lodun‚J
. (1993) Cho
osi
nga
ndus
ingc
ommuni
cat
ivet
asksf
ors
eco
ndl
ang
uag
ein-

truc
tin.I
o nG.Cr
ooke
sandS.Ga
ss(e
ds.)‚Tas
ksandl
anguagel
ear
ning:I
nte
grat
ingt
heo
ryandp
rac
ti
ce‚
9-34.Cl
eve
don‚Av
on:Mul
ti
li
ngua
lMa
tte
rs.
Pr
abhu‚N. (1982) Thec
ommuni
cat
ionalp
roj
ec
t‚So
uthI a.Ma
ndi dra
s:TheBr
it
is
hCo
unc
il.
Pr
abhu‚N. (1987) Se
condl
anguagep
edago
gy.Ox
fod:Ox
r for
dUni
ver
sit
yPr
es.

Ri
cht
eri
ch‚R. (1983) Cas
est
udi
esi
nide
nti
fyi
ngl
anguagene
e .Ox
ds fod:Pe
r rga
monPr
es.

Ro
bins
on‚P. (1995) Ta
skc
ompl
exi
tya
nds
eco
ndl
ang
uag
ena
rra
tiv
edi
sco
urs
e.LanguageLe
ar ng45.
ni 1‚99-
140.
Ske
han‚P. (1996) Af
rame
wor
kfo
rthei
mpl
eme
nta
tio
noft
askba
sedi
nst
ruc
tin.Ap
o pli
edLi
ngui
st
is17‚38-

62.
Ske
han‚P. (1998) Ac
ogni
ti
veap
pro
acht
olanguagel
ear
ning.Ox
fod:Ox
r for
dUni
ver
sit
yPr
es.( 《
s 语言学习认
知法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
n‚R.E. (1994) Educ :The d.).Bo n:Anl n.


Sl
avi ati
onalp
syc
hol
ogy ory&p
rac
ti
ce(4 e sto lyn&Ba
co
Wi
ll
i‚J
s . (1996) Af
rame
wor
kfo
rtas
k-b
ase
dle
ar ng.Lo
ni n:Lo
ndo ng n.
ma

作者简介
刘壮‚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
戴雪梅‚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
阎彤‚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
竺燕‚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1
000
89北京西三环北路 8
3号国际文化大厦 1
15房间 )

1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