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A.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1. “爸爸出门前再三 ___________ 我, 要照顾好弟妹。” 下列哪项最适合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A. 遗嘱
B. 嘱咐
C. 撤销
D. 唠叨

2. “_________把这些旧衣物丢弃, _____________ 把它们捐给老人院。” 哪项关联词最适合填


在句子的横线上?
A. 只有.....才
B. 即使.....也
C. 与其.....不如
D. 宁可....也不

3. 当罪恶的念头在你心中作___________时,自制能力将成为你的保护神。 哪项关联词最适合填在
句子的横线上?
A. 祟
B. 遂
C. 崇
D. 宗

4. 那个句子有错别字?
A. 他瞄准龙门,终于把球给踢进了龙门。
B. 那个陌生人在屋外徘徊,不知有何目的。
C. 年少的我,总是梦想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D. 哥哥不自觉地掏醉在美妙的乐曲中,自得其乐。

B.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他都快八岁了,却连十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在墙角下玩打石头的他提起来,给
了他一个书包说: “上学去吧!”

往后,父亲希望他能有一个营生。某个秋天,他醺着墨水,在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亭子,几棵树,
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的不错,将来当个画匠吧!”

不久,父母又发现他另一个“长处”。他和隔壁村四家的小子,剪下猫狗的纸样,拿着手电筒钻入
鸡窝里“放电影”。之后, 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为他儿子找一个营生,哪怕只是些
打杂的工作。后来,公社倒是给了村里一个名额。 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给了春四家的小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亲盘算着还是让他回家种地好了,并让他与邻村女孩成亲。
就在这时候, 他竟然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发愁说:“上了高中,不但会误了田地的工作,而且
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还是别上了。” 但是母亲却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三流的专科学校。他想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毕业后返乡教书,或许一辈子
就这样没有波澜地结束。 大学二年级那年,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当时学校正办着校刊,他想在毕
业前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留下记录。 之后,他开始疯狂地写文章,写完后交给老师批改,稍微被
赞许的文章就投稿到校刊。文章的数量多得老师没时间阅读了, 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然而,稿
件却如泥牛入海般销声匿迹。他决定给市内的日报社投稿。结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 他的文章真
的出现在日报上!往后他的名字便相继被刊登在省内外的报刊。

他,就是被称为“文坛鬼才”的贾平凹。他曾说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这一
生的,这些人却从来没有想过 要为自己安排做一件事。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张凳子。当你站上
凳子,你会发现,你还有这许多没有被挖掘的才能和智慧。

1. 根据文章,为什么“他”最终没有成为画匠?
A. 他对自己没有自信。
B. 父母发现他另一个长处。
C. 他比较喜欢放映队的工作。
D. 父母要他和邻居女孩成亲。

2. 以下哪项说明是正确的?
A. 他高中毕业后有考上大学。
B. 他的愿望是毕业后回乡教书。
C. 他在画画和数学方面有天分。
D. 文章被刊登在校刊上促使他努力创作。

3. 为什么 “他” 决定要投稿给日报社?


A. 日报社向他邀稿。
B. 他透过朋友介绍。
C. 这是他的首要目标。
D. 投给校刊的搞都石沉大海。

4. 根据文章, “他” 现在是什么职业?


A. 画家
B. 作家
C. 老师
D. 放映员

5. “人在这时候,最需要一张凳子。”
上面句子中的 “凳子”指的是什么?
A. 才能
B. 智慧
C. 梦想
D. 天分

6. 以下哪项文中 “稍微” “销声匿迹” 的“稍” “稍” 正确的汉语拼音?


A. 稍(shao - 第一声),稍(xiao - 第一声)
B. 稍(qiao - 第一声),稍(shao - 第一声)
C. 稍(qiao - 第四声),稍(xiao - 第四声)
D. 稍(shao - 第四声),稍(qiao - 第四声)

7. 以下哪句适合形容文中所提到的贾平凹?
A. 浅尝辄止
B. 坐以待毙
C.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D. 守得云开见月明
C.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三国时期,魏,蜀,吴连连交战。一次,关羽攻打曹军时,右臂不幸中了敌人的毒箭。将士们 劝关
羽回荆州治疗,关羽不肯,说道:“我不能因为如此的小伤,而误了国家大事。”

将士们见关羽的伤势逐渐加重, 于是四处访寻名医。一天,自称姓华名佗的人说:“听闻关君侯中
了毒箭,本人是一位大夫,今日特地前来,希望能为关君候医治。” 这时,关羽的右臂痛得很厉害,
但忍着和马良下棋分散注意力。

华佗见关羽的伤势,说:“侯军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就要废了!” 关羽问华佗要如何诊治,华
佗回答: "如果要根治,必得把侯君的手臂牢牢缚在柱子上,然后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把骨上
的毒刮去, 在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华佗接着说:“但我担心君侯害怕,所以我会用
一块布盖住你的眼睛,再给你开刀治疗。”

这是,关羽笑了笑,说道:“我早已视死如归,还有什么好惧怕?更不必把手臂缚在柱子上。” 于
是,命人送上食物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后,便伸出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
喝,请先生不要见怪。” 华佗也不再说什么,随即取出一把刀, 病请人在关羽的臂下放上一个盆
子,然后下刀把皮肉割开。

关羽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地用刀在关羽的骨头上来回刮着, 手法熟练,还发出 "悉悉” 的声


音,关羽手臂流出的血装满了盆子。在场的人都吓得用手捂住眼睛,不忍直视,唯独关羽仍然淡定
自如地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骨上的毒刮干净了,敷上药,然后便把伤口缝合了。

关羽大笑着众将说:“我的手伸舒自如就像以前一样,先生真是神医啊!” 华佗说:“我行医以来,
从未见过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 君侯真是神人啊!君侯的伤虽治,但须好好休养,切勿怒气伤触。
待过了一百天后,就能平复如九了。”

关于为答谢华佗,以黄金白两作为报酬,并设宴款待华佗。但华佗婉拒了,并说:“我听说侯军受
伤,特来医治,岂能期望有回报!” 语毕,华佗坚持不收,并留下一贴药,便告辞而去了。

1. 关羽不肯回荆州治疗箭伤的原因是什么?
A. 他担心敌人会在荆州埋伏。
B. 他只差一点就能战胜曹军了。
C. 他知道荆州没有医术高明的大夫。
D.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伤而误了国家大事。

2. 根据华佗所说,要如何才能把关羽的手臂治好?
A. 用刀把皮割开,敷上药,然后把伤口缝合。
B. 用刀把皮肉下的骨切开,把毒刮掉,敷上药,然后缝合。
C. 用刀把皮肉切开,把骨上的毒刮去,敷上药,然后缝合。
D. 用刀把骨上的毒刮去,然后在皮肉上敷药,最后缝合。

3. 为什么华佗提出要把关羽的眼睛盖住?
A. 可以减轻双方的压力。
B. 担心关羽会动来动去而影响疗程。
C. 担心关羽会制止他把骨上的毒刮掉。
D. 担心关羽看到治疗的过程而感到害怕。

4. 为什么关羽对华佗说不必把他的手臂缚在柱子上?
A. 他觉得不必如此麻烦,因为他一点也不害怕。
B. 他觉得把手臂缚在柱子上,反而让他更害怕。
C. 他担心把手臂缚在柱子上,就不能和马良下棋了。
D. 他为了爱面子,为了表示勇敢,只好在众人面前逞强。

5. 为什么在场的人要捂住眼睛?
A. 关羽的血流满地,画面非常恐怖。
B. 关羽当时已危在旦夕,众人不敢直视。
C. 关羽下令在场的人不能直视他的伤口。
D. 关羽手臂血流不止,画面让人感到不适及心痛。

6. 关羽以黄金百两作为报酬,为什么华佗不接受?
A. 华佗认为只要付医药费就好了。
B. 华佗认为行医救人,不因求回报。
C. 华佗认为自己医术不精,受之有愧。
D. 华佗认为数额太少了,宁愿不要接受。

7. 根据文章里的字词,下列哪组字音是正确的?
A. 慎 -- zhen (第四声)
B. 诊 -- chen (第三声)
C. 酬 -- chou (第二声)
D. 缚 -- bo (第二声)

D.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 根据上面的诗句,选出画横线的字 “击” 正确的解释。
A. 追击
B. 打击
C. 击退

2. 根据上面的诗句,选出画横线的字 “尔” 正确的解释。


A. 你
B. 偶尔
C. 时常

3. 将下面的句子依序排列,在刮号内写下其序数(1, 2, 3 或 4)。
A. 因为缺陷常常提醒我们要当心
B. 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忽略了忧患
C. 而是败在自己的优势上
D.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自己的缺陷上

E.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小旦从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像一面垂头丧气的旗帜猎猎作响。小旦很害怕,不敢看老
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 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校服破了,亲自帮他缝补;看到他的指甲
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 上学期,小丹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
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
名, 神气得不得了。

小旦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
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
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 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
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
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 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
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
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
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 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
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
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

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
爷爷你怎么了?

  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
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
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
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 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1. 当小旦从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后,他们俩各有什么反应?

上学期,小丹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
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 神气得不得了。
2. 写出你对文中“垂涎三尺”含义的解释。

3. 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出小旦的家庭情况。

4. 小旦和王小锐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小旦要模仿王小锐的做法?

爷爷, 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
爷爷。
5.根据以上小旦对爷爷说的话,是推测爷爷将会有什么行动,为什么?

6.文末“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祖孙俩都流泪了,试比较分析祖孙
俩泪水所饱含的感情。?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1. 这里的环境___________, 空气也清新,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以下哪项词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
A. 幽香
B. 幽默
C. 幽暗
D. 清幽

2. 哪个句子有错别字?
A. 经过长时间的冲刷,教师慢慢被海水腐蚀,形成各种独特的形状。
B. 黄昏时分,天空呈现耀眼的橙黄色。
C. 他一整天都显得焦燥不安,是不是家里发生什么事?
D. 年轻人充满活力,做起事来朝气蓬勃,干劲儿十足。

3. 哪项的标点符号用的正确?
A. 母亲吩咐我去菜市买豆腐 、番茄 、鸡蛋 、面条————
B. 约翰:史提芬是我在英国求学是第一个认识的朋友。
C. 我们心中的魔鬼......恐惧,让我们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
D. 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我的同座———— 一个长的非常娇小可爱的女生。
4. 下列那一句的成语应用的正确?
A. 打开相簿才发现,童年的时光裹足不前,儿时的玩伴也早已各奔东西。
B. 这场战争持续了半年,守城的将士已经弹尽粮绝,援军却迟迟没有赶到,恐怕只能坐以待毙了。
C. 由于太过紧张,约翰在进入考场后,就把刚复习的内容都抛到晴空万里了。
D. 荣盛说的笑话太好笑了,同学们听了都笑得昂扬顿挫。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父亲今年 68 岁了,清瘦的脸,白头发比黑头发还多。上次回家看到他刮胡子,猛然发现,父亲的胡
子也白了!父亲老了!   老了吗?

长假时回家帮父母收秋,一天下来早已腰酸背痛。第二天醒来,不见父亲。母亲说,父亲天还没亮
就下地剥苞米了。我摸索着找到他时, 已经剥了好几铺了。我说:“下地这么早干嘛,反正没赶着
要。” 父亲说,睡不着,年纪大的人都睡不着。我听了有点心酸,觉得年岁竟然如此无情地啃咬
着父亲的活力和生命。能多睡觉,在他眼里也是一件奢侈和幸福的事!

父亲的话不多。愁和乐都写在他的眼角和腰板上。高兴时,眼角上扬, 腰板笔挺;烦闷时,眼角便
和腰板一样伛偻着。只有在多喝点酒时例外,话多,声音也高。激烈时,谁也劝不住,且文采飞扬,
辩证有力。

  听母亲说,父亲从没主动抱过我们姊妹五个亲亲。我觉得奇怪,问父亲,父亲只笑笑,没回答。
我觉得是生活的磨难使父亲对我们冷漠,直到母亲给我 叙说了另外一件事,已到中年的我竟懊悔不
已。

  我生下来时就哮喘,很严重,几乎天天咳嗽不已。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我又喘不上气, 那
时候是傍晚,父亲便背着我向山外走去。那时没有电,也没有其它交通工具。离最近的卫生所也有
十多里之遥。父亲就背着我急走,颠簸了一会儿, 我气顺醒了,就往回走。可到家不一会儿又憋昏
过去,父亲就又背着我急走。如此三四趟,天竟亮了。父亲放下我,也没顾上吃饭,匆匆劳动去了。

  父亲从没提及此事。有一次喝酒,母亲说出来。我心里一颤:这就是父亲,这就是父爱。父亲
就这样,拖着一条直腿(父亲年轻时因劳累过度 右腿曾做过膑骨摘除手术)支撑着七口之家;拖着
那条直腿,撑起最大的力量背着我急走诊疗所。我终于知道母亲说的,父亲从没主动抱过我们姐妹
无人的原因。

 前些日子回家,母亲说起父亲的右腿老痛,我征询去医院看看,父亲没同意,说老毛病,休息休
息就好了。中午仍是喝酒, 我端着酒杯,停下来,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红润的脸,灿烂的笑,不
禁哽堵。我想,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让他老人家的这种笑,长时间地挂在脸上。 这是我应该做
到的,一定要做到的。

5. 根据文中的第二段,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心酸?
A. 作者惊觉父亲真的老了。
B. 作者不愿父亲只忙碌于工作。
C. 作者心疼父亲无法正常睡眠。
D. 作者愧疚于自己睡得比父亲迟。
6. 父亲没主动抱过作者的原因是什么?
A. 生活的磨难使父亲对作者冷漠。
B. 父亲终日忙于工作,没时间亲近作者。
C. 父亲不想纵容作者,使作者依赖他而变得不自立。
D. 父亲的一条腿有残疾,无法支撑抱起作者的重量。

7. 根据文中第四段,作者为什么感到懊悔?
A. 作者的病让父亲伤脑筋。
B. 父亲为了作者而茶饭不思。
C. 作者误解了父亲对她的爱。
D. 作者埋怨父亲的腿有残疾。

8. 根据文中第五段,哪项用来形容父亲最合适?
A. 不辞劳苦。
B. 爱子心切。
C. 锲而不舍。
D. 不厌其烦。

9. 文中最后一段提及作者哽咽,从中可推测出作者的心情如何?
A. 父亲默默忍受着腿痛,让作者感到不忍。
B. 父亲有腿痛却不戒酒,让作者觉得无奈。
C. 父亲辛苦支撑家庭,让作者既感动又心疼。
D. 父亲年纪大了还不断喝酒,让作者感到难过。

我觉得是生活的磨难使父亲对我们冷漠...
10. 哪项词语的意思与上面句子中“冷漠”的意思相反?
A. 真诚。
B. 亲切。
C. 喧闹。
D. 热情。

父亲就背着我急走,颠簸了一会儿,我气顺醒了...
11. 哪项词语的意思与上面句子中“颠簸”的意思相同?
A. 倾斜倒下。
B. 起伏震荡。
C. 翻来覆去。
D. 倾覆;翻倒。

上次回家看到他刮胡子,猛然发现,父亲的胡子也白了!
12. 哪项画线的字与上面句子中“刮”的读音相同?
A. 夸张
B. 瓜果
C. 包括
D. 挂钩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远处风尘,隐隐漂浮,十几万大军就快开到了。诸葛亮眯起眼睛眺望,知道司马懿得帅旗很快就会
出现在眼前。几员大将早已调开,身边只剩下 一班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带来的五千士兵已调了一
半去运粮,其实就算五千士兵全在,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恐怕也是以卵击石。

“丞相,敢问我军是实战还是即可逃亡呢?”士兵们神色惊慌地等待着指令。

“逃亡?除非有关羽的赤兔马,要不然在敌方大军的围捕下始终是死路一条。”

“那就让兄弟们以身殉国吧!"

“大家无须惊慌,看我用计。”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升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
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 每个城门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
自己披上鹤鄨,带上高高的纶巾,领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 凭栏坐下,燃气香,
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此刻,诸葛亮嘴角含笑,十指在琴弦上翩翩舞动,连司马懿的军队抵达了都不抬一下眼。他心里知
道,自己这一险招关乎己方所有人的命运,不容 一点闪失。其实自己并无十足的把握,但为了让士
兵配合自己的演技,才会故作轻松。心情会随着意念表达在脸上,少了一丁点信心就会满盘皆输,
而诸葛亮早已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心。

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竟不敢轻易入城,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闻言
笑道:“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他果然看见司马懿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抚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
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有百姓在低头洒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己,便
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后退撒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
故意弄出这个 样子来?父亲为何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
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
了回去。

诸葛亮望着退兵后的残烟,叹息道:“司马懿啊司马懿,并非我愿意冒险,而是此刻的 情况不容我
选择。若非你生性多疑,此计又怎能行得通呢?”

13.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逃亡?
A. 因为没有赤兔马。
B. 因为他要保住尊严。
C. 因为逃亡不是最好的选择。
D. 因为已经来不及了。

14. 文章第七段,诸葛亮为什么故作轻松?
A. 为了以身殉国。
B. 为了欺骗司马懿。
C. 为了让大家有信心。
D. 为了掩饰心中的害怕。

15. 司马懿为什么退兵了?
A. 怕中埋伏。
B. 改期再战。
C. 兵力不足。
D. 觉得儿子司马昭的话很有道理。

空城计最后的关键是什么?
16.
A. 司马昭不是主帅
B. 诸葛亮演技够逼真。
C. 司马懿的多疑之心。
D. 诸葛亮的手下配合得很好。

诸葛亮早已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心.
17. 那句用来取代上面句子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最适合?
A. 死路一条
B. 生龙活虎
C. 绝地逢生
D. 生离死别

18. 哪项是“以卵击石”的同义成语?
A. 量力而为
B. 九死一生
C. 好自为之
D. 自不量力

19. 诸葛亮的计谋成功代表了什么?
A. 诸葛亮比司马懿聪明。
B. 司马懿是个胆小怕事的人。
C. 诸葛亮是个敢于冒险的人。
D. 诸葛亮比司马懿更会运用心理战术。

20. 哪项不适合用来形容诸葛亮?
A. 善良
B. 机智
C. 鲁莽
D. 冷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1. 根据上面的语句,选出画线词语的正确意思,在括号内打“√”
A. 天空 ( )
B. 高处 ( )
C. 地方名( )

22. 写出上面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完成下面的熟语

23. 水可 ( ) 舟,亦可覆舟。
24.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己,一鸣( )人。

25. 将下面的句子依序排列,在刮号内写下其序数(1, 2, 3 或 4)。


A. 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只有一步一脚印往前走,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B. 人若想要有一番成就,就离不开辛勤的劳动。
C.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下功夫。
D. 而是那种走捷径,图省事,怕艰苦的懒汉必将一事无成。

妹妹对姐姐____(26)耀自己,说:“姐姐,我弹的曲子可好了,都不用老师教!” 姐姐听了,装出
一 ________(27)无可置信的表情。

26.
A. 炫
B. 昡

27.
A. 福
B. 副

在下面的句子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28. 菊花( )能供人欣赏, ( )能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清胆明目的


功效。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今天早上起的很早,来写这篇文章。因为一会要去给我病逝的父亲上坟。这是十余年来我唯一可为
我父亲做的事情。
是的,仔细算来,已经十年六个月有余了。

我算是不孝,已经忘记了父亲的样子,只是冥冥之中感觉有个高大的身影,这个人曾经被 我唤作父
亲。现在想起,我也很少伤心以至于落泪。只是去上坟的时候,看到整个坟地中,有百分之三十左
右都是我们家族的坟的时候,会有种莫名的感觉, 说不出来。

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去年还是前年,我看到了爷爷落泪了。这是令我极意外的,毕竟已经六旬老人,
对于物是人非也应该 早已司空见怪,却在这个时候,在他的长辈坟前流下了泪水。之前,我从来没
有见到过。那次似乎我也哭了,跪在父亲的坟前,嘀嘀咕咕的说了许多, 对着父亲许下了很多承诺。

现在写来,还会感觉鼻子酸酸的,却不至于落泪。

也许是我继承了我们家族的坚强的血统,我很少哭。当然,小的时候除外。

有时候,母亲会突然说我一举一动蛮像我的父亲的,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不管我能不能记得我的父
亲的样子,和他的品格,但是被人说我像我的父亲, 我由心理感到自豪,好像在说:“看,爸,我
没给您丢脸吧!”其实,大多数人认为我是“四不像”,不像妈妈不想爸爸,而且除了脸长没有什
么地方 具备了家族的特点。但是,我的一举一动却证明了,我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比如,我经常
吧手放在后面,背着手走路,这个像爷爷;我有的时候微 笑,会把嘴的左半边抬的比右边高,露出
左脸上的酒窝,这像我爸爸;我的性格十分倔强,认准了什么就干,谁说也不听,这个也像爸爸;
还有就 是无论什么事情,我也许不会说,但是心里很有数,这像我们家族里的所有人。

所以,母亲又是说看到我,就像看到我父亲一样。我小的时候她却不曾这样的说过。

哎,说到我的母亲,真是让我不知从何说起。按她自己的话就是——我的父亲辜负了她。

是啊,母亲 29 岁的时候,父亲撒手人寰,一去十余年。而且这个数字就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
母亲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呀,实在是受了不少不该受 的苦!无论是大事小事,她总是一肩扛起,母
兼父职地把我养大。母亲为我做出的牺牲,我都看在眼里。

现在,母亲很少回爷爷那边,她觉得她在那里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身份。然而,每次爷爷来我
家的时候,妈妈总是会没有原因的落泪。她自己也感觉到 自己受了委屈。在 岁月和苦痛的洗礼下,
竟然让她更像个孩子。然后她会再次叹息,然后说:
“我真是让你爸坑惨了。”
我能说什么呢?我又不能让我父亲来给她道个歉...只有在她身边默默地陪着她。

是啊,面对这一切一切,我都能做什么呢?无非是那些俗不可耐的一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
来做个有用的人,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报答母亲,报答爷爷, 报答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并学好什
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建设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
所有的长辈似乎都喜欢死这 些话了。哎,但是我们呢,除了这些,就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话可
以安抚这些长辈们的心了!
哦,还有————“爸,请安息吧!”

29. 作者的父亲离开人世几年了?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算是不孝,已经忘记了父亲的样子,只是冥冥之中感觉有个高大的身影,这个人曾经被 我唤作父
亲。
30.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

31. 作者的母亲是个怎样的母亲?试举列加以说明来支持你的看法。

无论是大事小事,她总是一肩扛起,母兼父职地把我养大。
32. 结合上下文,写出母兼父职的意思?

母亲常常对我抱怨说,我的父亲辜负了她。
33. 写出一个可以替代抱怨的词语。

34. 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请举例加以说明。

35. 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