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我 於 十 方 佛 合 掌 誠 祈 請 為 苦 惑 有 情 燃 亮 正 法 燈


禮 頂
本 ༅༅།།ན་མོ།བྱ་་ཆ་བ་མབ་ས་དཔ་ིྱ་ཆ་ཆ་བབ་་།ཆསབ་མཔྱ་དསཔ་འ་བ་ཆེཔ་ཆ།། 禮
師 虛

三十五佛懺悔文
釋 空
迦 藏
牟 菩
尼 薩
- ārya-triskandha sūtram (聖三聚經) -

底本參照藏文版及美國西來大學梵文版;漢譯結合《格魯課誦彙集》
、《成就盛宴廣軌》(夏壩活佛修訂) 版本:2023.02.07
南無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所依力(合掌 七遍):
三 三
十 懺悔法者 我 某甲 與等虛空一切眾生 恒時: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十
五 五
佛 對治力(諸佛名號 各一遍): 佛
懺 懺
悔 01. 南無 世尊-如來-應供-正等覺 釋迦牟尼佛 悔
文 namo bhagavate śākya-munaye tathāgatāyā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文
娑婆世界之釋迦牟尼佛,身純金色,右手按地(結觸地印),左手結定印,上托滿盛甘露之缽。著出家三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額喉心三處嗡阿吽三字莊嚴,光明瑩
2 澈,體似琉璃,於自身所出光蘊之中結金剛跏趺而坐(以下各佛莊嚴同此)。頂禮此佛可消除十一萬大劫罪障。 2
02. 南無 金剛不壞佛(南無 金剛堅固能摧佛)namo vajra-sārā-pramardine
上方虛空藏世界之金剛不壞佛,身黃色,兩手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十一萬大劫罪障。
03. 南無 寶光佛 (南無 寶焰佛)namo ratnārciṣe
東方大寶世界之寶光佛,身紅色,兩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二萬五千大劫罪障。
三 三
十 04. 南無 龍尊王佛(南無 龍自在王佛)namo nāge-śvara-rājāya 十
五 東方遍龍世界之龍尊王佛,面頸白色,身臂藍色,兩手當胸金剛內伏,即食指尖相對豎而略離,兩拇指相離,其餘各指均向掌心合攏。頂禮此佛可消除八大劫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05. 南無 精進軍佛(南無 勤勇軍佛)namo vīra-senāya 懺
悔 南方具德世界之精進軍佛,身黃色,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當胸作合掌狀,掌心向外,拇指略離食指。頂禮此佛可消除語門所造之罪障。 悔
文 文
06. 南無 精進喜佛(南無 勤勇喜佛)namo vīra-nandine
3 西南方歡喜俱世界之精進喜佛,身黃色,兩手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意門之罪障。 3
07. 南無 寶火佛 namo ratnāgnaye
西方光明俱世界之寶火佛,身紅色,右手按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劫奪僧財之罪障。
08. 南無 寶月光佛 namo ratna-candra-prabhāya
西北方光賢世界之寶月光佛,身白色,右手按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詆毀聖者之罪障。
三 三
十 09. 南無 現無愚佛(南無 不空見佛)namaḥ amogha-darśine 十
五 北方鼓音世界之現無愚佛,身綠色,右手當心作施無畏印,左手當胸作合掌狀,掌心向外,拇指略離食指。頂禮此佛可消除二大劫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10. 南無 寶月佛 namo ratna-candrāya 懺
悔 東北方光明世界之寶月佛,身白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弑母之罪障(五無間罪之一)。 悔
文 文
11. 南無 無垢佛 namo nir-malāya
4 下方塵世界之無垢佛,身藍色,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弑父之罪障(五無間罪之一)。 4
12. 南無 勇施佛 namaḥ śūra-dattāya
上方具德世界之勇施佛,身黃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殺阿羅漢之罪障(五無間罪之一)

13. 南無 清淨佛 (南無 梵行佛)namo brahmaṇe
東方離障世界之清淨佛,身黃色,右手按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破和合僧之罪障(五無間罪之一)

三 三
十 14. 南無 清淨施佛(南無 梵施佛)namo brahmadattāya 十
五 東方無憂世界之清淨施佛,身紅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出佛身血之罪障(五無間罪之一)
。 五
佛 佛
懺 15. 南無 婆留那佛(南無 水王佛)namo varūṇāya 懺
悔 南方無垢世界之婆留那佛,身白色,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毀辱羅漢尼之罪障。 悔
文 文
16. 南無 水天佛 namo varuṇadevāya
5 西方明亮世界之水天佛,身白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殺定成正覺者之罪障。 5
17. 南無 賢德佛 (南無 賢吉祥佛)namo bhadraśriye
西方極樂世界之賢德佛,身黃色,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當胸作合掌狀,掌心向外,拇指略離食指。頂禮此佛可消除殺聖者及阿奢黎之罪障。
18. 南無 旃檀功德佛(南無 旃檀吉祥佛)namaś candana-śriye
西北方遍妙香世界之旃檀功德佛,身白色,右手按地,左手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劫奪僧團食物之罪障。
三 三
十 19. 南無 無量掬光佛(南無 無量威德光佛)namaḥ ananta-ujase 十
五 北方威德俱世界之無量掬光佛,身紅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破壞佛塔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20. 南無 光德佛 (南無 光吉祥佛)namaḥ prabhāsa-śriye 懺
悔 東北方不空義世界之光德佛,身藍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以嗔恚所起之罪障。 悔
文 文
21. 南無 無憂德佛 (南無 無憂吉祥佛)namaḥ aśoka-śriye
6 下方離障世界之無憂德佛,身淺紅色,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以貪欲所起之罪障。 6
22. 南無 那羅延佛 namo nārāyaṇāya
上方離愛世界之那羅延佛,身黃色,結說法印。頂禮此佛可消除一萬大劫之罪障。
23. 南無 功德華佛(南無 華吉祥佛)namaḥ kusuma-śriye
東南華盛世界之功德華佛,身黃色,右手伸開作拇食二指相撚相,左手當胸合掌,掌心向外,拇指略離食指。頂禮此佛可消除十萬大劫之罪障。
三 三
十 24. 南無 清淨光遊戲神通佛 namo brahma-jyotir-vikrīḍitābhijñāya tathāgatāya 十
五 東南清淨遍世界之清淨光遊戲神通佛,身黃色,右手按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千劫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25. 南無 蓮花光遊戲神通佛 namaḥ padma-jyotir-vikrīḍitābhijñāya tathāgatāya 懺
悔 南方蓮花俱世界之蓮花光遊戲神通佛,身紅色,右手按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七大劫之罪障。 悔
文 文
26. 南無 財功德佛(南無 財吉祥佛)namo dhana-śriye
7 西南寶俱世界之財功德佛,身藍色,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種種惡習之罪障。 7
27. 南無 德念佛 (南無 念吉祥佛)namaḥ smṛti-śriye
西方俱德世界之德念佛,身黃色,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身門所造之罪障。
28. 南無 善名稱功德佛(南無 善稱名號吉祥佛)namaḥ su-pari-kīrtita-nāma-dheya-śriye
西北方無相世界之善名稱功德佛,身白色,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厭佛出興於世之罪障。
三 三
十 29. 南無 紅焰帝幢王佛(南無 帝幢幡王佛)nama indra-ketu-dhvaja-rājāya 十
五 北方明根世界之紅焰帝幢王佛,身藍色,右手持幢斜倚左肩,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自作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30. 南無 勝伏功德佛 (南無 勇健吉祥佛)namaḥ su-vikrānta-śriye 懺
悔 東北莊嚴俱世界之勝伏功德佛,身藍色,右手持劍當心,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教他作之罪障。 悔
文 文
31. 南無 鬥戰勝佛 namaḥ su-vijita-saṃgrāmāya
8 下方無惱世界之鬥戰勝佛,身藍色,兩手捧黃色甲。頂禮此佛可消除以傲慢所起之罪障。 8
32. 南無 勝伏逝功德佛(南無 勇健進佛)namo vikrānta-gāmine
東方俱德世界之勝伏逝功德佛,身藍色,兩手按地。頂禮此佛可消除離間之罪障。
33. 南無 周匝莊嚴功德佛(南無 普遍照耀莊嚴吉祥佛)namaḥ samantāvabhāsa-vyūha-śriye
西方光明莊嚴世界之周匝莊嚴功德佛,身紅色,右手微伸結施無畏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見作隨喜之罪障。
三 三
十 34. 南無 寶華勝伏佛(南無 寶蓮花游步佛)namo ratna-padma-vikrāmiṇe 十
五 西方蓮花俱世界之寶華勝伏佛,身紅黃色,右手微伸結施無畏印,左手結定印。頂禮此佛可消除背棄誹謗正法之罪障。 五
佛 佛
懺 35. 南無 世尊-如來-應供-正等覺 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 懺
悔 (南無 世尊如來應供正等覺 寶蓮花妙住山王佛) 悔
文 namo ratna-padma-su-prati-ṣṭhita-śailendra-rājāya tathāgatāyārhate samyaksaṃbuddhāya 文
北方巨山世界之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身黃色,兩手定印托妙高山(即須彌山)
。頂禮此佛可消除毀壞誓言之罪障。
9 【注釋:上述紅色字體之佛名係不空三藏所譯的同一尊佛名之不同漢語譯法,比如śri 不空三藏統一翻譯為“吉祥”
(舊譯為“功德”
);修十萬加行禮拜者,稱誦佛名,作禮拜十萬次】 9
觀想:如是等三十五佛,悉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為體,身生光蘊,著出家三衣,金剛跏趺而坐,坐於月日蓮花寶獅子座上。各有侍者侍立左右,主尊眷屬額喉心三
處各有三字莊嚴。如是一一如法觀想已,意至懇切,口稱佛名,身行禮拜,於三業清淨之中而作懺悔,又復每稱一佛名觀想彼佛歡喜,即便放光,隨降甘露,入自頂門,
消除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障,最後彼佛分身入自頂門,加持相續。既禮拜已,復自思維,罪業清淨,自身光明瑩澈,心生歡喜。(此觀想法為宗喀巴大師所造)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
破壞力:
三 三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 十
五 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 五
佛 佛
懺 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懺
悔 悔
文 所作罪障,(此處應念其罪障之體性,令生急切追悔之心)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 文

10 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篾戾車,或生長壽諸天,設得人身諸根不具,或起邪見撥無因 10
果,或厭諸佛出興於世…… 如是一切業障,我今對一切諸佛世尊,具一切智者、具
眼者、證實際者、稱量者、由智而見者,彼諸尊前,髮露懺悔,(以口一一髮露所造舊惡,並恭敬合
不敢覆藏,(心中毫無隱瞞,遮止力)從此制止,永不再犯。
掌頂禮而行懺罪)

六度所攝功德回向:
三 三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複于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 十

佛 佛

若我今生、或複餘生,從無始生死以來,在其它輪回中所受生處,曾行佈施、或守淨 懺
悔 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 悔
文 文
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 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1 11
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上述四力(所依力、破壞力、對治力、遮止力)攝為三聚(積累資糧、淨除罪障、增長善根):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淨除罪障,攝破壞力、遮止力 積累資糧,攝對治力 含請轉法輪、請佛住世,攝所依力 增長善根、攝發菩提心及回向
三 三
三聚堅固(迴向):
十 十
五 去來現在佛,于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 五
佛 佛
懺 身業有三種,口業復有四,以及意三業,十不善盡懺。 懺
悔 悔
文 無始至今生,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轉,諸罪皆懺悔。 文

12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12
所有禮贊及供懺,隨喜勸請轉法輪,我以所積少分善,回向圓滿大菩提。
-------------------------------------------------------------------------------------- 聖三聚經 竟 --------------------------------------------------------------------------------------
【備註】
1. 此「聖三聚經」或「三蘊經」,即三十五佛懺悔法,又稱為「菩薩懺悔文」或「菩薩墮懺」,出自於「大寶積經」〈第二十四 優婆離會〉
,因包含了三
三 三部分內容:禮拜、懺悔、迴向,故稱作「三聚經」或「三蘊經」。此法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禪定解脫及諸地位皆能滿足。古印度及藏地修行人常 三
十 于六時,禮懺不闕。在宗喀巴大師之前,此懺悔文只有儀文而無觀修之法,宗喀巴大師修訂禮軌時,親見三十五佛現身空際,而後乃造觀修儀軌。 十
五 2. 本儀軌梵文本「聖三聚經」資料依據美國西來大學梵文佛典資料庫、尼泊爾正法龍樹學院釋迦教授等所搜集,藏文材料依據「藏傳佛教禮贊祈願文」, 五
佛 漢譯據「成就盛宴廣軌」 。參考夏壩活佛修訂及「格魯課誦彙集」中部分內容。 佛
懺 3. 其中三十五佛名號與古代漢文翻譯版本稍異:缺少“離垢佛”,而多出“清淨光遊戲神通佛”,此處謹依梵文版本,不做修改。

悔 悔
文 4. 第十五尊佛之名號,很多流行版本都寫作:南無娑留那佛,但經過仔細考證歷史演變印跡係傳抄出現的筆誤,應為「南無婆留那佛」,無論是梵文原 文
本(namo varūṇāya)的發音,還是大藏經中早期版本,都可以印證。
13 5. 正文中括弧內紅色標註佛名,為同一尊佛在其他譯本中的名號翻譯(參照不空大師譯本),屬於同一尊佛的不同譯名,可擇其之一念誦即可。 13
6. 梵藏文除第一尊和最後一尊佛名外,都是直呼名號。宗喀巴大師出於恭敬,結合自己實修體驗,在每尊佛名前都加上了 de bzhin gshegs pa(如來)。
據此,在梵文本的每句佛名後也加上了 tathāgatāya(如來),如此更符合本門(格魯派)傳規。漢譯「大寶積經」中每尊佛名後本來就有“佛”一字,
不存在這一問題。為順應漢地讀誦習慣,沒有把“佛”變成梵文原文中的“如來”,沿用漢地三十五佛懺
文中的“佛”之稱呼。
7. 本儀軌中三十五佛身相觀想,源自宗喀巴大師所造「三十五佛現觀法」;文中諸佛淨土、頂禮所消除罪
三 障、文中夾註,源自甲曹傑大師所造「墮懺釋」。 三
十 8. 諸佛通用之尊號,共計有十一種:如來(tathāgata)、應供(arhant)、正遍知(samyak-sambuddha)、 十
五 五
佛 明行足(vidyā-carana-sampanna)、善逝(sugata)、世間解(lokavid)、無上士(anuttara)、調禦丈夫 佛
懺 (purusa-damya-sārathi)、天人師(shāstā deva-manusyanām)、佛(buddha)、世尊(bhagavat)。諸經論往 懺
悔 往開合成為十種,例如:「十號經」以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大智度論」卷二十一、「成實論」卷一、 悔
文 「菩薩地持經」卷三都以無上士、調禦丈夫合為一號,還有將佛、世尊合為一號,稱為“如來十號”。本 文
儀軌中的如來十號依據的是「十號經」

14 14
9. 右圖唐卡所示: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其餘三十四尊佛,前三十尊佛,分別於釋迦牟尼佛的十方(東、西、
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圍繞三周,每一周有十尊佛;最後四尊佛,於圍繞佛陀第
四周的東、西、南、北四方安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