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第二章、王契真與《上清靈寶大法》

從 王 契 真 纂 集的《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可 以 看 出 道 教 在「 煉 度 」思 維 上 的

特 點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中 最 主 要 的 基 本 喻 象 是 存 想 及 其 內 煉 與 外 度 的 施

用。宋代各教派 ,都以這種喻象概念為思想基礎, 這種喻象形成反映了道

教 的 天 人 宇 宙 觀 或 概 念 系 統。如 此 存 想 而 生 的 思 想,包 括「 道 」
、「神」
、「? 」

及 「 心 」 等 概 念 。 本 文 以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傳 承 到 成 書 , 論 述 內 丹 與 法

術的並行之學, 理解王契真 在天台弘揚 《上清靈寶大法》的修煉體系。本

章 共 分 為 二 節 來 討 論: 一、《 上 清 靈 寶 大 法》略 述, 二、王 契 真《 上 清 靈 寶

大法》的傳承。

第一節、《上清靈寶大法》 考述

《上清靈寶大法》經由 東華嫡傳的王古傳授田靈虛,下傳甯全真以成

完備的上道之法 。至王契真 ,以? 丹修煉相結合, 成為內煉外度的修煉大

法,使《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提 升 為 有 系 統 的 完 整 體 系。本 節 以 一、
《 正統道藏》

收錄《上清靈寶大法》二個版本的特色 ,二、甯全真與王契真的生平,說

明南宋天台道流 《上清靈寶大法》的法度概論。

一 、《正 統 道 藏》 收 錄《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二 個 版 本 的 特 色

明代《正 統 道 藏 》所 收 的《上 清 靈 寶 大 法 》有 二 個 版 本 : 一個是原題

「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

纂 」,全 書 六 十 六 卷,收 入 正 乙 部 ,鬱 ∼ 禽 字 號。另 一 個 則 是 原 題「 洞 玄 靈

寶 法 師 南 曹 執 法 典 者 權 童 初 府 右 翊 治 金 允 中 」, 全 書 四 十 四 卷 , 收 入 正 乙

15
部,獸∼靈字號 。

關 於 這 二 個 版 本 的 演 化 特 色,丁 煌 認 為:
「 王 契 真 所 集《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卷帙浩繁,惟章法內容亦特混雜,條理難明。南宋初金允中所集之本《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為 卷 四 十 四,章 法 品 目 類 分 清 晰,敘 論 析 釋 嚴 謹 有 度,甚 有

助 乎 探 究 靈 寶 法 事 淵 源 流 別。其 法 度 雖 自 較 南 宋 天 台 道 流( 甯 全 真 、王 契 真 、

林 靈 真 所 遞 傳 及 纂 集 之 作 ,近 屬 此 系 統 。 ) 一 系 靈 寶 法 古 雅 端 正,惟 亦 不 免 雜 入

甯全真所精擅童初之法。… …足見兩宋以下,靈寶章法創演複雜之情。自

丹道南宗崛興, 此中羽流主性命雙修, 多有精於章醮法事者, 復將內煉術

語 溶 入 儀 軌 中 , 白 玉 蟾 諸 輩 影 響 漸 大 。 」 1 然 而 ,詳 覽 王 契 真 纂 集《 上 清 靈

寶大法》與爬疏金允中整理 《上清靈寶大法》之後 ,筆者從「 法度」的角

度來看,有些不同的見解。

關 於《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章 法 行 用,首 當 重 視 的 即 是「 法 度 」。法 度 講

的 是 科 儀 法 術 的 行 法、程 序 與 規 矩 ,道 士 必 須 按 科 行 儀, 稱 為「 科 節 」。道

教 依 法 脈 時 空 的 啟 示 與 濟 度 流布 , 其 教 義 或 章 法 內 容 會 隨 時 空 遞 嬗 而 有 所

修 改 或 變 化,但 是 法 度 的 科 節不 可 能 有 太 大 的 變 動。就 如 同 內 丹 修 煉 一 樣,

有其一定的步驟 與程序,乃 累積了歷代祖師的智慧 、經驗、傳承 與道言啟

示 而 形 成 。 因 此 不 論 「 大 法 度 」: 如 齋 醮 、 祈 禳 、 度 亡 , 或 「 小 法 度 」: 如

誦 咒 、 畫 符 、「 收 驚 」 2 … … 等 等 , 都 要 按 照 科 節 來 行 法 。

王 契 真 纂 集 的《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其 法 度 的 內 容 除 了 按 照 科 節 的 行 用 編

排 以 外 , 更 是 在 科 節 的 章 法 中論 析 修 煉 的 功 法 , 以 二 十 七 個 法 門 的 分 類 ,

詮釋各種法度在 科節中必須準備的符、 籙、咒、訣 、壇儀法器與相應的修

1
參 見 丁 煌 ,〈 上 清 靈 寶 濟 度 大 成 金 書 四 十 卷 初 研 – 道 藏 失 蒐 書 系 列 研 究 之 一 〉, 丁 煌 主
編,《 道 教 學 探 索 》第 2 號〔 台 南 市: 成 功 大 學 歷 史 系 道 教 研 究 室 ,1889 年 〕, 頁 5 0 。
2
關 於 收 驚 的「 法 度 」
:參 見 李 豐 楙,
〈 收 驚:一 個 從 「 異 常 」返「 常 」的 法 術 醫 療 現 象 〉,
黎 志 添 主 編 ,《 道 教 研 究 與 中 國 宗 教 文 化 》〔 香 港 九 龍 : 中 華 書 局 , 2 0 0 3 年 〕, 頁
280 – 3 2 8。 張 珣 ,〈 台 灣 漢 人 收 驚 儀 式 與 魂 魄 觀 〉,黃 應 貴 主 編 ,《 人 觀 、意 義 與 社 會 》
〔 南 港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 1993 〕, 頁 2 0 7-232 。

16
煉方式,擅長將內煉功法溶入儀軌中。

《上清靈寶大法》的編排方式,類 似一般習練太極拳的過程 。先練基

本功,再練單 一 拳勢,之 後 練習套路, 最後階段是技擊的練習與 應 用 ,並

外 加 研 讀 太 極 拳 的經 典 理 論 。 等 到 累 積 一 定 的 程 度 之 後 , 不 論 是 單 一 修 習

基 本 功、單 一 拳 勢 或 者 是 套 路,甚 至 在 技 擊 的 領 悟,皆 是 練 功、皆 是 學 問 、

皆是感知、皆是覺知。

王契真纂集 《上清靈寶大法》的每一章法門可以簡單視為太極拳的單

一拳勢,一整部 《上清靈寶大法》可以簡單視為太極拳的套路, 因應在不

同 濟 度 的 法 度 上 可 以 簡 單 視 為太 極 拳 的 技 擊 。

而 金 允 中 編 纂 的《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其編撰風格 則是在科節 的章法中 ,

證 辨 法 度 源 流 的 考 證 , 雖 然 大 量 引 經 據 典抨 擊 南 宋 天 台 靈 寶 章 法 違 戾 教

典,但是對於探究靈寶法事 之淵源的確是重要的文獻資料。

二 、 甯全 真與 王 契 真的 生 平

甯 全 真 ( 1101∼ 1181) 是 南 宋 初 東 華 派 創 始 人 。 名 本 立 , 字 道 立 , 諱 全

真 。 開 封 府 人 也 。 世 裔 莫 詳 , 幼 養 於 裴 氏 家 , 長 猶 從 裴 。 資 稟 純 異, 敏 於

記 憶 。 凡 諸 子 百 家, 醫 藥 卜 筮 之 書 , 無 不 該 貫 融 會 。 善 察 天 文 躔 度, 猶 工

於風角鳥占卜術 。家貧,無以自給。年少時,尚書王古檄充史椽 。據說,

王 古 嗣 丹 元 真 人 東 華 嫡 傳 , 聞 田 靈 虛 ( 名 思 真 ) 遇 陸 簡 寂( 陸 修 靜) 得 道 ,

延 請 於 家 , 命 甯 全 真 典 侍 抄 錄。 甯 全 真 心 與 道 契 , 對 經 籙 秘 文 , 一 見 輒 解

悟,凡 宗 旨 秘 文,必 私 錄 副 本。靈 虛 知 先 生( 甯 全 真 )宿 有 仙 分,心 切 許 之 。

一 日, 靈 虛 言 於 尚 書 曰: 裴 氏 子 ( 甯 全 真 ) 根 器 深 重, 骨 相 合 仙, 異 日 當 負

大 名 , 然 振 起 吾 東 華 教 者 , 必 此 人 也 。 欲 以 上 道 授 之, 俾 其 掌 教 可 乎 ? 尚

書 亦 欣 然 曰:此 吾 志 也。遂 授 焉。自 是 修 持 不 怠,能 通 真 達 靈, 飛 神 謁 帝 ,

名振京師。

17
遭 靖 康 國 難, 大 駕 南 巡, 先 生 ( 甯 全 真 ) 奉 生 母 到 南 方, 得 楊 司 命 所 遺

靈 寶 玄 範 四 十 九 品、 五 府 玉 冊 符 文 一 宗 , 從 此 精 於 上 道 度 世 。 母 亡 , 改 為

甯 姓 。 紹 興 中 , 以 齋 醮 祈 禳 致 禱 之 功 , 被 賜 「 洞 微 高 士 」, 繼 進 「 贊 化 」。

是 後 朝 廷 凡 有 醮 禮 皆 屬 先 生 ( 甯 全 真 ) 典 之 。孝 宗 年 間 ,左 街 道 錄 劉 能 真 初

嗣 先 生( 甯 全 真 )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眷 寵 兩 朝,嫉 妒 不 平 ,於 是 有 殺 羿 之 心 ,

大 興 謗 訕。 先 生 ( 甯 全 真 ) 被 囚 十 餘 日 後 黥 隸 軍 籍。 此 後, 立 傳 東 華 靈 寶 上

道,晦跡深遯, 益勤修鍊, 士夫慕而歸者如市,從其學道者益眾 。晚年惟

留 弟 子 何 淳 真 家,南 宋 孝 宗 淳 熙 辛 丑( 1181)將 領 教 真 師 傳 付 趙 義 夫 後 逝 去。

《正統道藏 》收《上清靈寶大法》 六十六卷, 署「洞微高士開光救苦

真 人 甯 全 真 授 , 上 清 三 洞 弟 子 靈 寶 領 教 嗣 師 王 契 真 纂」 ; 又 收 《 靈 寶 領 教

濟度金書》三百二十卷,署 「洞微高士 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 靈寶通玄

弘 教 水 南 先 生 林 靈 真 編 」;另 外《 藏 外 道 書 》收《 上 清 靈 寶 濟 度 大 成 金 書 》

四 十 卷,署「 制 授 履 和 養 素 崇 教 高 士 周 思 得 修 集 」
。是東華派的 三部重要經

書 , 雖 然 經 過 增 纂編 輯 , 但 基 本 體 現 了 甯 全 真 的 「 煉 度 」 思 想 。

從 《 道 法 會 元》 的 〈 玉 清 靈 寶 無 量 度 人 上 道 〉 所 載 「 ? 化 先 生 甯 真 人

事實」之生平記 錄來看,甯全真是把傳承交付給趙義夫。但是據 「靈寶源

流 」 的 記 載 ,「 甯 全 真 是 先 傳 授 上 清 寶 川 王 真 人 ( 王 谼 , 字 光 寶 堅 ), 後 面 才

列 出 領 教 真 師 玉 田 趙 真 人 ( 趙 義 夫 )。」 3 從「 ? 化 先 生 甯 真 人 事 實」的 內 容

當中,完全沒有提到關於王 谼的介紹, 然而在「靈寶源流」的傳承上王谼

卻 又 先 於 趙 義 夫 , 王 谼 到 底 是 誰 , 其 生 平 已 難 考 察 。 根 據 王 契 真 纂《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傳 承,王 契 真 是 否 就 是 王 谼 ? 也 因 著 王 契 真 的 生 平 難 以 考 證,

所以只能在此提出傳承上的懷疑。

由 於 王 契 真 的 生 平 資 料 缺 乏,只 能 在 此 簡 要 介 紹。「 宋 王 茂 端,行 上 清

大 洞 法 , 通 真 達 靈, 事 驗 甚 著, 養 母 至 百 歲 , 自 年 九 十 八 清 健 不 衰, 人 呼

3
《 道 法 會 元 ˙ 玉 清 靈 寶 無 量 度 人 上 道 》 卷 244 , 2 a : 5, 第 51 冊 , 頁 382 。

18
為『 靈 寶 』。其 弟 契 真 亦 行 大 洞 法 ,號『 小 靈 寶 』。所 著《 靈 寶 法 教 法 秘 籙 》

十卷,留桐柏觀 。」 4

第二節、王契真 《上清靈寶大法》的 傳 承

王契真纂集 的《上清靈寶大法》其 傳承有兩大特點:一、 內丹修煉以

及存想的功法貫穿通篇,系統而精深。 二、科儀法術的濟度思 想,其救劫

的 基 本 理 論 , 源 自 靈 寶 神 學 。 因 此 本 節 共分 為 : 一 、 王 契 真 纂 集《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成 書 概 況 , 二 、 王 契 真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傳 度 思 想, 三 、 王

契 真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內 丹 體 系 , 對 其 傳 承 的 基 本 理 論 作 一 解 說。

一 、 王 契 真 纂 集《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成 書概 況

王 契 真 纂 於〈 敘 派 〉著 錄:「 宗 旨 曰 :靈 寶 大 法 ,師 授 宗 旨 集 派 ,五 劫

開化之後,上聖已成真仙, 口口相傳, 不形文字, 恐泄天機, 自招譴責。

所謂文書易見, 宗旨難逢, 今世遇者, 皆宿有善功 ,遂令遭遇 ,故當保愛

尊 敬 。 」 5 文 後 呈 列「 師 派 」 6 的 傳 承 記 載 看 來 , 王 契 真 所 纂 集 的 《 上 清 靈

寶大法》的確是傳承上清經派與靈寶派諸法。此外 ,也承襲了神霄諸法的

禮 儀 7。然 而 以 上 清 經 派 的 傳 承 來 看 ,其 所 記 載的 祖 師 大 都 是 與 駐 立「 天 台

茅 山 宗 」 8有 關 。

4
〔 明 〕釋 無 盡 撰 ,
《 天 台 山 方 外 志 》,收 錄 於 〔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 台 南 縣 柳 營 鄉 : 莊 嚴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1996 年 ) 史 部 , 地 理 類 ,
第 232 冊 , 明 萬 曆 幽 溪 講 堂 刻 本 〕, 卷 9 , 神 仙 考 第 十 , 道 士 , 頁 725 。
5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齋 法 宗 旨 門 》 卷 5 4, 2 b: 6, 第 52 冊 , 頁 54 2。
6
同 上 , 3a : 1 , 頁 543 。
7
參 見 李 麗 涼 ,《 宋 代 神 霄 道 士 林 靈 素 與 神 霄 運 動 》〔 香 港 : 中 文 大 學 宗 教 研 究 課 程 哲 學
博 士 論 文 , 2006 年 〕, 頁 203 – 217。
8
「茅 山 宗 第 十 二 代 宗 師 司 馬 承 禎 傳 立 的 『天 台 南 嶽 派 』與 靈 寶 派 關 係 密 切, 跟 宋 代 王

19
當 中 主 要 的 人 物 有 : 第 八 代 羽 客 孫 游 岳 , 第 九 代 上 白 先 生 ( 陶 弘 景 ),

第 十 代 昇 真 先 生 ( 王 遠 知 ), 第 十 一 代 體 玄 先 生 ( 潘 師 正 ), 第 十 二 代 正 一 先

生( 司 馬 承 禎 ),第 十 三 代 元 靜 先 生( 李 含 光 ),第 二 十 五 代 覲 妙 先 生( 劉 混 康 )。

是否在地域的傳播上與司 馬 承禎以天台山為傳立有 關?或者, 王契真結合

有 關 上 清 經 派 、 靈 寶 派 、 神 霄 法 交 織 修 用的 體 系 , 在 於 訴 諸 彰 顯天 台 茅 山

宗的存思修煉、 東華靈寶的科儀濟度與神霄法的天心正法,將其整理成一

部 承 襲 宗 風 的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關 於 這 些 道 法 的 傳 承 或 思 想 內 涵 , 如 何

衍 生 出 直 接 或 間 接 的 關 係 , 由 於 受 限 王 契 真 生 平 資 料的 不 足 , 無 法 得 知 傳

承 體 系 脈 絡 的 線 索, 唯 有 待 將 來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 在 此 僅 能 將 王 契 真 纂 集 的

這 一 部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視 為 在 天 台 廣 弘 甯 全 真 傳 授 教 法 的 法 本。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師 派 】 9

契 真 、 甯 全 真 衍 化 出 『 天 台 靈 寶 派 』 之 間 頗 有 淵 源 。 」 參 見 張 崇 富 ,《 上 清 派 修 道 思
想 研 究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 , 2 004 年 〕, 頁 57 。
9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齋 法 宗 旨 門 》 卷 5 4, 3 a : 1, 第 5 2 冊 , 頁 5 43 。

20
再 者,「 師 派 」中 所 記 載 的 上 白 先 生 ( 陶 弘 景 ) 與 正 一 先 生 ( 司 馬 承 禎 ),

從 其 避 諱 皇 帝 的 名 諱 看 來 的 原 則 1 0,將 貞 白 先 生 改 為 上 白 先 生、貞 一 先 生 改

為 正 一 先 生 是 為 避 諱 北 宋 仁 宗 ( 10 5 6∼ 10 6 3) 的 名 諱。提 供 斷 定甯 全 真 ( 1101

∼ 1181) 所 傳 授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主 要 為 東 華 丹 元 玄 旨 、靈 寶 玄 範 四 十 九 品 、五

府 玉 冊 符 文) 的「法本」,上限最晚應於 宋仁宗執政時期已經具 備完成。

到 了 王 契 真, 從 其〈 齋 法 章 奏 門〉所 言:「 切 觀 蔣 氏 立 成 儀 所 載 章 奏 格

式,亦甚盡善。 但其間措辭重復,頗覺繁潰。若筆之於書,示之後人,必

展 轉 憚 勞, 棄 於 無 用 。 今 則 去 繁 就 簡 , 類 為 章 奏 一 門, 以 便 施 用 。 」 1 1 確

切 說 明 〈 齋 法 章 奏 門 〉 的 編 纂 是 源 自 蔣 叔 輿 ( 1156 – 1 2 1 7) 立 成 儀 所 載, 依

此 可 以 略 推 測 王 契 真 纂 集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 成 書 」 上 限 至 晚 於 南 宋 寧

宗 ( 1208– 12 24) 前 後 期。 按 此, 可 以 佐 證 王 契 真 所 纂 集 的《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成 書 版 本,是 為 南 宋 時 期 傳 承甯 全 真《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上 清 經 派 與 靈 寶 派

諸法的文獻。

二 、 王 契 真《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傳 度思 想

從「傳度」 的文獻記載來證明法脈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王契真

纂 集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法 脈 淵 源 , 來 自 於 上 清 經 派、 靈 寶 派 與 神 霄 法 的

傳 承 。 本 文 試 圖 從 〈 傳 度 儀 範 門 〉、〈 傳 度 科 格 門 〉 的 傳 度 法 籙 與 傳 度 科 儀

中 概 而 明 之 。整 個 傳 度 的 重 點, 是 以「 法 由 師 度 」 1 2 為 首 要 而 開 展。 度 師 必

須 開 壇 謄 奏 天 庭, 依 科 傳 度,付 授 法 籙,「 包 括 祈 奏 名 銜 及 奏 請 壇 額 靖 名 ,

刊 造 合 用 印 篆 、心 印 」 1 3 於 弟 子,提 攜 弟 子 注 名 仙 格 ,列 職 玄 曹。而 弟 子 必

須 恭 對 道 前,於 度 師、籍 師、經 師、保 舉 師、監 壇 師 與 歷 代 師 尊( 玄 師 ) 前 ,

10
參 見 陳 垣 ,《 史 諱 舉 例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 , 1997 年 〕, 頁 11 2– 116 。
11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齋 法 章 奏 門 》 卷 6 0, 1 b: 1, 第 52 冊 , 頁 6 3 2。
12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傳 度 儀 範 門 》 卷 2 8, 28b : 7 , 第 5 2 冊 , 頁 178 。
13
同 上 , 1 3 b: 6, 頁 17 0。

21
誓盟遵承師範, 遵教戒立, 繼襲宗風。

從〈傳度儀範門〉與〈 傳度科格門 〉的傳度內 容,說明了當時的傳承

制度除了必須立誓效心盟天以外,若是輕泄漏慢還會殃及九祖 ,可見其律

法 嚴 苛 , 令 人 誠 惶 誠 恐 。 在 這 樣 的 傳 度 時 空 背 景 之 下, 相 信 當 時 的 傳 承 體

制不敢有違律令 ,任意將其他道派的法籙據為己用 ,必然會透過傳承的授

受 才 能 施 行 修 用 。王 契 真 明 白 指 出 :「 奏 申 所 及 ,祈 請 所 關 者,必 有 所 據 ,

而 可 以 言 也。 」 1 4 所 以 道 士 祈 禳 請 禱、 濟 生 度 死、 修 齋 立 功,「 必 有 所 據 」,

方 能 祈 求 三 界 朝 班 與 歷 代 祖 師 特 降 道 慈 ,「 照 應 」 施 用 。

每 一 門 道 法 皆 有 隸 屬 的 所 治 與 部 門 , 銜 接 傳 承 的法 脈 。 因 此 「 三 界 曹

局 各 有 所 主, 凡 奏、 申、 帖、 牒, 量 高 下 用 之。 」 1 5 說 明 章 奏、 文 簡 是 道 士

行法、修法施用的文移,不可有違傳度 的規定。這是身為道士必須遵循經

法 傳 承 的 規 矩, 係 為 道 士 者 必 當 謹 慎 確 行 的。誠 如 王 契 真 所 言:「 若 法 與 籙

相 背 違, 未 免 鬼 神 竊 笑 也。 」 1 6 據 此, 考 核《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中 關 於 上 清 、

靈 寶 與 神 霄 的 法 籙 修 用 是 否 經 由 傳 承 而 來? 觀〈 傳 度 儀 範 門 〉的 傳 度 申 狀,

《上清靈寶大法 》傳承自上清經派與靈寶派的法籙是無異議的 。在此討論

神霄雷法的法籙傳承。

按 「 申 狀 式 」 上 奏 「 天 樞 院 」 17與 「 奏 九 宸 」 上 奏 「 高 上 神 霄 玉 清 真

王 長 生 大 帝 」 18的 記 載 , 證 明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確 實 傳 承 神 霄 法 籙 , 因 此

在 〈 章 法 齋 奏 門 〉、〈 正 奏 門 〉 可 以 看 見 「 申 天 樞 院 進 奏 狀 」 1 9 、「 奏 神 霄 」

14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三 界 所 治 門 》 卷 1 0, 14a : 1 0, 第 51 冊 , 頁 7 6 1。
15
同 上 , 2 8 a: 7, 頁 753。
16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洞 玄 仙 格 門 》 卷 2 7, 5 b: 7, 第 52 冊 , 頁 15 4。
17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傳 度 儀 範 門 》 卷 2 8, 7 b: 7, 第 52 冊 , 頁 1 6 7。
18
同 上 , 1 6 b: 8, 頁 1 7 2。
19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齋 法 章 奏 門 》,卷 6 0, 17 a: 5 ,第 5 2 冊 ,頁 640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正 奏 門 》 卷 62 , 24 a : 4 , 第 5 2 冊 , 頁 672 。

22
20
的文簡行用,符 合「祈請所關者,必有所據」的傳承規矩。

反 觀 在〈 正 申 門 〉的「 申 雷 霆 二 院 三 司 」具 狀 申「 玉 府 五 雷 院 使 真 君」、

「 玉 樞 五 雷 院 使 真 君 」 21與 「 發 申 狀 功 曹 符 使 關 」 具 申 發 「 玉 府 玉 樞 五 雷

院 使 真 君」、「 北 極 驅 邪 院 使 真 君」 2 2 的 文 簡 施 用 中 , 產 生 了 一 個 問 題。 就

是 在 傳 度 的 申 狀 中 並 未 記 載 上 奏「 玉 府 玉 樞 五 雷 院 」( 五 雷 法 ) 與 「 北 極 驅

邪 院 」( 天 心 正 法 ),這 是 否 違 反「 祈 請 所 關 者 ,必 有 所 據 」的 傳 承 規 矩? 其

實 未 必 然 。「 奏 九 宸 」 的 宣 告 曰:

九 霄 三 十 六 天 、 雷霆三省 、 四 院 四 司 、 東 西 華 臺 、 四曹六局 、

六 部 八 寺 、諸 司 館 閣 及 諸 曹 院 子 司 ,照 應 弟 子 某 ,所 受 法 職 印

篆,咸 使 知 聞,其 或 為 國 為 民 禳 災 除 害,祈 禱 雨 暘,輔 正 除 邪 ,

濟 生 度 死, 應有符檄關盟 所 至, 悉無阻遏, 速 獲 施 行。 仍 乞 頒

下 三 界 真 司 , 從 臣 所 奏, 依 應 施 行 。 2 3

究 此 「 四 院 四 司 」 的 解 釋 , 白 玉 蟾 引 :「《 赤 靈 玉 文 》 云 : 東 極 寶 華 , 西 極

太清,北極驅邪 ,南極天樞 ,此乃四極 。而中極五雷實掌四極之司。今都

天 大 雷 , 盡 出 神 霄 玉 樞 之 上 , 謂 之 景 霄 大 雷 。 景 霄 雖 在 神 霄 之 下, 乃 元 始

駐 蹕 之 司 。 」 2 4 以 傳 度 言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攝 取 神 霄 法 、 天 心 正 法 、 五 雷

法為神霄法籙, 基本繼承神霄之說,間接證明「祈請所關者, 必有所據」

的傳承。因此, 可以佐證, 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 》的成書, 是傳承上清

經 派 、 靈 寶 派 以 及 神 霄 諸 法 而 成 , 使 得 靈 寶 派 以 新 的 影 響 力( 在 此 稱 為 新 靈

寶 ) 在天台廣傳度世,成為南宋時期道教自度度他的重要修行法門 。

20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正 奏 門 》 卷 62 , 1 6a : 1 , 第 52 冊 , 頁 668 。
21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正 申 門 》 卷 63 , 4 6a : 4 , 第 52 冊 , 頁 696 。
22
同 上 , 6 1 a: 2, 頁 7 04。
23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傳 度 儀 範 門 》 卷 2 8, 17a : 9 , 第 52 冊 , 頁 172 。
24
《 海 瓊 白 真 人 語 錄 》 卷 1, 1 3a : 7 , 第 55 冊 , 頁 663 。

23
三 、 王 契 真《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內 丹體 系

自宋代開始 ,內丹結合法術的「煉 度」修煉, 各派鼎立崛起 。今研究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的 內 丹 思 想, 極 難 深 入 理 解 修 煉 的傳 承 體 系 。 僅 以 存 在

「 天 心 」、「 北 斗 」 之 名 詞 為 準, 雖 未 能 說 明 實 際 傳 承 之 史 實 , 卻 可 以 幫 助

理解內丹修煉的功法研究。

名 天 心 、 北 斗 者 , 在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中 有 一 段 記 載 :

若 受 天 心 而 行 北 斗 醮, 自 從 本 法 合 用 驅 邪 院 印 , 既 進 品 洞 玄 而

行 北 斗 醮 , 通 用 靈 寶 大 法 司 印 。25

宋 代 元 妙 宗 將 其 定 義 為:「 天 心 之 法,北 極 中 斗 之 法 也。北 極 者 天 之 中 極 ,

萬象之所會。北斗者,天之中斗,萬? 之所稟。故為天之心,則其法本之

於 此 也 。 」 26據 此 說 明 天 心 之 法 , 已 兼 及 北 斗 之 理 論 , 作 為 修 煉 內 丹 之 原

則。

關 於 天 心 、 北 斗 的 內 丹 修 煉 理 論 , 本 文 在 此 僅 能 用 「 逆 推 法 」 27來 輔

助 說 明《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的 內 丹 體 系。在 南 宗 蕭 了 真 ( 白 玉 蟾 " 彭 鶴 林 " 蕭 了 真 )

的〈天心圖〉有 一關於天心 、北斗的內丹記載,並且在其〈金丹問答〉講

到 :「 若 得 斗 柄 之 機 斡 運 , 則 上 下 循 環 , 如 天 河 之 流 轉 也 。 」 2 8 可 見 天 心 、

北 斗 的 內 丹 修 煉 是 為 「 南 宗 丹 道 」 29的 功 訣 。

25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洞 玄 仙 格 門 》, 卷 27 , 20a : 2 , 第 5 2 冊 , 頁 162 。
26
《 太 上 助 國 救 民 總 真 秘 要 ˙ 上 清 北 極 天 心 正 法 序 》, 卷 1 , 1 a: 2, 第 54 冊 , 頁 82 。
27
胡 其 德 ,〈 金 代 太 一 教 興 起 的 背 景 分 析 〉, 陳 鼓 應 主 編 ,《 道 家 文 化 研 究 》 第 16 輯 〔 北
京 : 生 活 ˙ 讀 書 ˙ 新 知 三 聯 書 店 , 1999 年 〕, 頁 3 4 1。
28
《 修 真 十 書 ˙ 金 丹 大 成 集 》, 卷 10 , 6b : 6 , 第 7 冊 , 頁 432 。
29
關 於 南 宗 丹 道 。 參 見 : 莊 宏 誼 ,〈 北 宋 道 士 張 伯 端 法 脈 及 其 金 丹 思 想 〉, 黎 志 添 主 編 ,
《 道 教 研 究 與 中 國 宗 教 文 化 》〔 香 港 九 龍 : 中 華 書 局 , 2003 年 〕, 頁 214 – 2 5 0。 蓋 建
民 ,〈 金 丹 派 南 宗 內 外 丹 合 修 思 想 探 微 – 兼 論 南 宗 在 羅 浮 山 地 域 的 傳 播 〉, 黎 志 添 主
編,《 香 港 及 華 南 道 教 研 究 》
〔 香 港: 中 華 書 局, 2005 年 〕
, 頁 2 3 6– 273。 卿 希 泰,〈 南
宋時在南方興起的一個金丹道派 –紫 陽 派 的 形 成 及 其 傳 系 和 特 點 〉
, 黎 志 添 主 編,《 香

24
【 天 心 圖 】 30

因 此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言 :「 一 應 山 林 巖 洞 , 幽 谷 異 人 , 訪 道 求 師 ,

修真鍊性,拯幽拔滯,濟苦恤貧。上類天心,下賙人急,至於忠烈孝義,

威 武 仁 慈 , 廣 積 陰 功 , 眾 所 推 敬 。 」 3 1 其 思 想 來 源 則 本 於 心 性 ( 神 性 )的 上 通

天 心,方 能 拯 幽 拔 滯而 廣 積 陰 功。 略 同 白 玉 蟾 所 說:「 道 不 可 離 法,法 不 可

離 道 , 道 法 相 符 , 可 以 濟 世 。 」 32由 此 , 可 喻 其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所 言 天

心、北斗與南宗 內丹的相合之理。

港 及 華 南 道 教 研 究 》〔 香 港 : 中 華 書 局 , 2005 年 〕, 頁 358 – 385 。


30
《 修 真 十 書 ˙ 金 丹 大 成 集 》, 卷 9, 2b : 5 , 第 7 冊 , 頁 4 2 4。
31
《 上 清 靈 寶 大 法 ˙ 齋 法 符 篆 門 》, 卷 44 , 18a : 10 , 第 52 冊 , 頁 3 9 8。
32
《 道 法 會 元 ˙ 道 法 九 要 序 》, 卷 1, 12b : 5 , 第 48 冊 , 頁 492 。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