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6

历 史 求 诸 野

( 唯 荟 1-17 节 )

作 者:唯 为

2019 年 6 月
目 录

“猪”是怎么赢的? | 唯荟#01 ........................................................................................................... 1

天朝领导的回信 | 唯荟#02 .............................................................................................................. 6

天朝领导的“苦衷”| 唯荟 #03 ....................................................................................................... 11

天朝搞“立宪” | 唯荟 #04 .............................................................................................................. 20

雍正皇帝的“接班” |& 唯荟#05 ...................................................................................................... 28

绳艺不精杨金英!| 唯荟#06 ............................................................................................................. 37

全是虚伪骗人? | 唯荟#07 ............................................................................................................... 44

洋人报道:四阿哥接班!| #唯荟 08 ............................................................................................... 49

吕布失败的逻辑 | 唯荟#10 ................................................................................................................. 55

令和,不祥! | 唯荟#11 ..................................................................................................................... 58

“皇家制度,绝不能打细算盘” | 唯荟 12 ...................................................................................... 63

焚园大火 | 唯荟 13 ............................................................................................................................... 71

“妈祖”强势介入 | 唯荟 14............................................................................................................... 75

“长了翅膀的话语” | 唯荟 15 ........................................................................................................... 80

洪武爷的“忌讳词”| 唯荟 16 .......................................................................................................... 84

“四恶”岂能无“贪”? | 唯荟 17 .................................................................................................. 88

1
“猪”是怎么赢的? | 唯荟#01

原创: 唯为 2019-2-8

点点滴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生物界如此,概念界也是如此。

思想领域的斗争,说到底是概念的斗争。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这个东西、这件事情、这个行为,是用我的话语体系来描述,还是用

你的话语体系来描述?

不要以为这只是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相反,是刺刀见红的生死斗争。

1
“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红楼梦》第 82 回

嗯,比如,“佩奇”,今年猪年的“猪”字。

作为一个概念词,“猪”的最终胜出,用作家猪唯一通称,也是各种

力量竞争的结果。

古代汉语中,家猪的概念词主要至少有三个:

“豕”、“彘”、“猪”

“豕”(念 shǐ)很古老,甲骨文时代就有。“家”字里就有一个它。

无豕不成家。

“彘”(念 zhì)为关东、关西地区方言。杨雄《方言》:“猪,北燕、

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关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

至于“猪”,出现得也很早,但因其浓郁的口语化,进入书面文献似

乎相当缓慢。

“猪”字在文献的出现,目前可见最早的,《左传》有 1 例、《荀子》

有 3 例。

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 盍归吾艾豭。” ———《左传·定公十四

年》

下图,是先秦两汉时期,这三个概念词的基本命运图谱:

2
注:出自王彤伟《 “豕、彘、猪”的历时演变》

商周时期,“豕”一枝独秀;《孟子》之后,“彘”逐渐异军突起;

东汉后,“猪”急剧扩张。

“彘”字的强势崛起,背后的逻辑是秦人横扫六国的军事力量。

秦朝统一,“书同文”,严令推行“彘”而禁用“猪”,导致“猪”

字在秦汉文献中一度彻底消失。

汇编了秦国有关法律法规的《里耶秦简》,第 8 层第 461 号,有这样

一句话:

“毋敢曰猪曰彘。”

啥意思?严禁把猪命名为“猪”,而是必须称为“彘”。

规定你只能用这些 word,禁止你使用那些 word,咳咳,秦人的这种

做法,你们肯定不陌生吧?

“猪”字明文禁止使用,至于旧时代的“豕”字,也日益被冷落、

被边缘化。

汉承秦制,整部《史记》,鸿门宴,项羽赏赐樊哙的是“彘肩”,吕

后砍了戚夫人手脚,做成的是“人彘”。

3
东汉后,政治中心迁移洛阳,加上士族世家兴起,识字率提高,语言

的土壤逐步变迁。

作为秦、西汉政治中心的关中的方言词“彘”,失去政治力量的保护,

它的命运可想而知。

“猪”的浓郁口语化,强大的适应性,组合能力、语法功能全面

拓展,为自己在竞争中的胜出积聚了强大力量。

据文献和汉译佛经的情况同时显示,“猪”字在书面语中实现

“王者荣耀”,成为表示“家畜猪”的唯一形式:

最晚不迟于三国时代。

这既是“猪”的“名器”竞争的结果,也是政治经济变迁的必然。

封面图是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距今约 6000-7000 年,可以

说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猪形象。

上面这个,则是今天小朋友们熟知而喜爱的“佩奇”。

4
嗯,有趣的是,在流行语中,“佩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

里开始成为“猪”的代名词。

当然,仅限于部分流行语和口语,在汉语规范语言的森严领地里,

“猪”字的霸主地位稳如泰山。

“毋敢曰佩奇曰猪”。

大年初四,祝大家猪年“佩奇”,猪年“佩齐”。

(全文完)

5
天朝领导的回信 | 唯荟#02

原创: 唯为 2019-2-13

偶翻《东华录》,1795 年正月,天朝最高领导乾隆爷给前来观礼

国庆大典的荷兰商会代表团写了一封回信。

拜读之下,不由击节赞叹。

乾隆爷就是乾隆爷,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六十年如一

日,身体力行建设“四海一家”幸福世界。。

下图是 1793 年英国人创作版画,英明神武的乾隆爷,你们感受一下

那股子牛逼劲儿:

6
领导自信心之爆棚,气势之高涨,理念之先进,思想之恢弘,出手

之大方,200 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觉历久弥新,激动人心。。

他的回信到底写了神马内容呢?

7
对照他的原文,我逐句进行翻译,信达不雅,个中妙处,自行揣

摩,独自体会。

“朕仰承昊縡,寅绍丕基,临御六十年来,四海永清,万方向化,德威远

播,褆福毕臻。”

我领导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是老天的选择。我团结带领天朝各族人民,

60 年来统治,国家富强,社会安宁,人民幸福,并惠泽了周边国家。我的领导

力和号召力远播全世界,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令全球人民无比羡慕。

“统中外为一家,视臣民若一体。推恩布惠,罔闲寰瀛,亿国梯航,鳞萃

徕贺。朕惟励精图治,嘉纳款诚,与尔众邦共溥无疆之庥,甚盛事也。”

人类命运都是一体的,各国人民我都平等对待。我不仅为天朝人民谋幸

福,也为人类社会谋幸福。各国不论大小、远近、强弱,都能感受到天朝上国

的巨大恩惠和带来的发展机遇。所有国家都想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坐

车,或者坐船,派出特使来向我致敬。一心为天朝人民勤奋工作的我不知道疲

倦,看到外国使者们满怀热忱来到北京,表达对天朝盛世的钦佩和向往,我的

心情很爽。我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天朝使命,十分愿意与各国

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和平幸福之美好世界。

“咨尔国重洋遥隔,丹悃克抒,敬赍表章,备进方物,叩祝国庆。披阅之

下,周详恳切,词意虔恭,具见慕义输忱,良可嘉尚。”

8
贵国荷兰政府,虽然与我们隔了千山万水,但是你们仍然不辞劳苦,跑过

来庆祝我们的国庆节。读了你们的贺信,嗯,写得很好,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

的敬仰,充满了对我的治国理政能力的崇尚。你们做得对!

“尔邦自贸易岙门,历有年所,天朝怀柔远人,无不曲加抚恤。如博尔都

噶里亚、意达哩亚、英吉利等国,效顺献琛,天朝一视同仁,薄来厚往,尔邦

谅备闻之。”

你们在广州从事贸易业务很多年,天朝一向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特别优待各国每一个商民。如葡萄牙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等,就算他们

带来的是廉价礼物或者各种空头支票,天朝都一视同仁地、毫无差别地给予丰

厚大礼包回报。我们的这种牛逼政策,你们肯定知道得很清楚详细了吧!

“今来使虽非尔国王所遣,而公班衙等能体尔国王平时幕化情殷,属令探

听天朝庆典,具表抒忧。”

你们作为商行代表团,虽然不是荷兰政府的正式外交使团,但也得到了你

们国王的授权,让你们以荷兰国王的名义前来致贺我们的庆典。

“兹值天朝六十年国庆,公班衡等因道远不及禀知尔国王,即代为修职来

庭,则感被声教之诚,即与尔国王无异,是以一律优待,示朕眷怀。”

值此我统治天朝满 60 周年的普天同庆的大日子里,你们商行代表团前来

观礼,你们的这份感情与你们国王的毫无二致。所以,我一样加以优待。咳

咳,我是有世界领袖的风范的。

9
“所有赍到。表贡之来使小心知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并于

禁苑诸名胜处,悉令游览,使其叨兹荣宠,共乐太平。”

你们代表团的团长挺懂天朝礼仪的,我会见了他,请他参加国宴,并安排

他在故宫内各处游览参观。我这么做,是想让他感受我的关怀,并分享天朝帝

国的太平繁华。

“除使臣恩赉叠加,及各官通事兵役人等正赏加赏各物件,另单饬知外,

兹因尔使臣归国,特颁敕谕,赐赍尔王文绮珍物如前仪,加赐彩緞罗绮文玩器

具诸珍。”

我赏赐了很多贵重礼物给你们代表团的所有人员,人人有份。惯例礼物之

外,我还额外增加了许多,礼单另附。你们的团长要回国了,我专门写了这封

回信,还恩赐你们荷兰国王许多份量极重的宝物,同样额外增加了大量古董花

瓶、绫罗绸缎……

“王其祗受,益笃忠贞,保又尔邦,永副朕眷。钦哉。乾隆六十年正月二

十四日”

你们的国王肯定会愉快地接受我的超级大礼包。希望他好好干,永远不要

忘记了我这个全球领袖的期望和慷慨。就这样吧。

(全文完)

10
天朝领导的“苦衷”| 唯荟 #03

原创: 唯为 2019-2-18

1901 年 初 , 义 和 团 暴 乱 已 平 息 , 天 朝 清 政 府 正 全 力

与列强谈判,争取早日签订和约。

义和团的大小师兄们以及无脑支持义和团的领导干

部 , 死 的 死 , 杀 的 杀 , 坐 牢 的 坐 牢 , 流 放 的 流 放 ……

列强的愤怒确实有所缓解。但是,对全国老百姓来

说,这场暴乱的发生,天朝最高领导层到底有没有责任

呢?

11
这是天朝领导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威权统治凡四十年的慈禧老佛爷,不是笨蛋。她很清

楚 ——

必须尽快向全国人民巧妙交代而同时还须划清界限、

撇清责任,以切实维护朝廷的权威。

这是一门高超的政治艺术活。

光 绪 二 十 六 年 腊 月 二 十 六 , 1901 年 2 月 13 日 , 农

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她让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篇“罪己

诏 ” ——

委屈诉苦衷,坚决撇责任;

激发爱国情,号召齐努力。

诏书较长,行文巧妙,天朝老佛爷的种种“苦衷”,

皇帝皇帝的勇于“担责”,跃然纸上,令人赞叹。

我对全文逐一翻译,以供学习参考。从中,或可体会

揣摩政治领导人在处理棘手政治问题上之手法:

“去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选命庆亲王

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

之诏,朝廷一切委曲难言之苦衷,不能为尔天下臣民明谕之。”
12
去年夏天,义和团打着“爱国”旗号搞暴乱,严重违法犯罪。期间,我和

老佛爷前往西安“考察”,留下奕劻、李鸿章作为政府全权代表,与各国谈判

议和。这场暴乱的发生,说明政府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中央的一切难言苦

衷,希望全国各族人民知悉体谅。

“此次拳教之祸,不知者成疑国家纵庇匪徒,激成大变,殊不知五六月

间屡诏剿拳保教,而乱民悍族,迫人于无可如何,既苦禁谕之俱穷,复愤存亡

之莫保。迨至七月二十一日之变,朕与皇太后誓欲同殉社稷,以上谢九庙之

灵。乃当哀痛昏瞀之际,经王大臣等数人勉强扶掖而出,于枪林炮雨中,仓皇

西狩。是慈躬惊险。宗社阽危,阐阐成墟,衣冠成壑,莫非拳匪所致,朝廷其

尚庇护耶?”

这场暴乱,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是天朝政府纵容、扶持、包庇所导致

的。这是无知的谣言!他们不知道,政府一开始就多次明确发文,严禁义和团

搞串联。但是,乱民太嚣张了,不遵守禁令,政府苦口婆心说破了嘴也没有效

果。等到 7 月 21 日暴乱爆发,我和老佛爷自感对不起列祖列宗,打算一死了

之的,只是旁边的几个亲王高官拼命阻拦,九死一生硬拽我们去西安。作为天

朝领导的我们都成这鸟样了,不都是义和团给闹的嘛,你说,我们怎么可能包

庇他们呢!

“夫拳匪之乱,与信拳匪之作乱,均非无因而起。各国在中国传教,由

来已久,民教争讼,地方官时有所偏。畏事者袒教虐民,法名者庇民伤教,官无

13
持平办法,民教之怨,愈结愈深。拳匪乘机浸成大衅,由平日办理不善,以致

一朝猝发,不可遏抑,是则地方官之咎也。”

义和团和他们的信徒能够闹这么大,不是没有原因的。外国人在天朝传教

多年,难免会和我们的老百姓发生各种冲突,各级领导干部要么胆小怕事包庇

外国人,要么不懂政治维护老百姓,瞎几把乱搞,使得外国友人和老百姓的矛

盾越级越大、越来越深,终于一朝爆发。这完全是地方各级领导的责任。

“涞涿拳匪,既焚堂毁路,急派直隶练军弹压,乃练军所至,漫无纪律,

戕虐良民。而拳匪专持仇教之说,不扰乡里,以致百姓皆畏兵而爱匪,匪势由

此大炽,匪党亦由聚愈多,此则将领之咎也。”

河北个别县的义和团开始焚烧教堂、毁坏道路时,政府已经紧急调派河北

驻军前往处置。不料,承担任务的军队纪律松弛,扰民害民。而义和团大肆宣

传自己只是“扶清灭洋”,骗取了不少愚昧群众的信任,导致参加义和团的人

越来越多,场面因此失控。这完全是军队各级军官的责任。

“该匪妖言邪说,煽诱愚人,王公大臣中或少年任性,或迂谬无知,平时

嫉外洋之强,而不知自量。惑于妖妄,诧为神奇,于是各邸习拳矣。或资拳以

粮,,赠拳以械,三数人倡之于上,千万人和之于下。朕与皇太后方力持严拿首

要,解散胁从之仪。特命刚毅前往谕禁,乃竟不能解散,而数万乱民,胆敢红

巾露刃,充斥都城,焚掠教堂,围攻使馆,我皇太后垂帘训政将四十年,朕躬

仰承慈诲,夙夕睦邻保教,何等怀柔。而况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

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当此之时,首祸诸人叫嚣隳突,匪党纷扰,患在肘腋。朕

14
奉慈圣既有法不及众之忧,寝成尾大不掉之势。兴言及此,流涕何追,此则首

祸王大臣之罪也。”

义和团一贯妖言惑众,“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厉害了我的团”之类的歪

理邪说,不但蛊惑了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连朝廷不少脑瓜进水的亲王高官也

上了当,带头倡导,出钱出粮出兵械。老佛爷和我的态度始终是很坚决的,就

是要严肃查处,全力追究带头闹事者的责任。我们还安排刚毅负责处置此事,

不料竟然迟了。数万义和团暴民居然涌入北京,对外国教堂、使馆进行打、

砸、抢、烧,严重危害首都公共秩序。老佛爷作为天朝真正的最高领袖,英明

而坚强地领导了我国 40 年来,一向奉行睦邻友好、保护传教的外交政策,全

力建设“四海一家”的美好世界。而且,天下绝对没有杀人放火的爱国群众,

国家更不会有依靠罪犯匪徒来破坏与外国友好盟约的政策!但是,他们已经闹

得不可收拾了,唉,心腹之患的威胁而又担心法不责众、尾大不掉,我和老佛

爷一想到这些,痛哭流鼻涕,痛心啊!这完全是当初带头倡导义和团的亲王高

官的责任。

“然当使馆被围之际,屡次谕令总理衙门大臣,前往禁止攻击, 并至各

馆会晤慰问。乃因枪炮互施,竟至无人敢往, 纷纭扰攘,莫可究诘。设使火轰

水灌,岂能一律保全,所以不敢竟成巨祸者,实由朝廷极力维持。是以酒果冰

瓜,联翩致送,无非朕躬仰体慈怀,惟我与国,应识此衷。 ”

在暴民围攻外国使馆时,我和老佛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总理衙门负

责人前去镇压,解散暴民,并慰问各国大使。只是因为当时枪林弹雨,刀枪不

15
长眼,没有人敢去。嗯,虽然是各级地方领导、各级军官和各个亲王高官闹出

的乱子,导致这样严重暴乱的发生,朝廷毕竟也是有责任的。还有,使馆被暴

民包围的时候,我们反复作出指示,要求每天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各使馆供应瓜

果蔬菜,保证他们的吃饭问题。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蒙愚之无知,

事后追思,渐愤交集。惟各国既定和约,首不致强人所难,着奕劻、李鸿章于

订立约章时,婉商力办,持以理而感以怀。各大国信义为重,当视我力之所能

及,以期其议之必可行,此该全权大臣所当竭忠尽智者也。”

现在,我们和列强谈判,列强既没有侵犯我们的主权,也没有要求我们割

让土地,感念他们谅解的同时,更让我们痛恨少数暴民的愚蠢。外国人既然决

定和平谈判,相信他们也不是不讲理的。我们已经要求奕劻、李鸿章两人,在

谈判时要灵活机动,当然也要坚持底线,该让步的让步,不该让步的也要想办

法坚持,务必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各大国都比较注重信用,估计他们也

会根据我国的具体实力来提出赔偿要求的。而且,只有我们力所能及做得到,

和约才能履行得下去,这一点相信他们是明白的。这就要看奕劻、李鸿章的政

治意识和工作能力了。

“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折,不令同时开衅。东南所以明

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故列邦商务得以保全,

而东南疆臣亦藉以自固。惟各省平时,无不以自强为辞,究之临时张皇,一无

可恃,又不悉朝廷事处万难,但执一偏之辞,责难君父。”

16
当北京陷入暴乱之时,老佛爷和我曾指示全国各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

绝对不能和外国人同时干仗。嗯,张之洞他们搞“东南互保”,咳咳,其实正

是按照朝廷指示的精神实质来办的,做的很好!所以,列强在东南各省的商业

利益没有受到损害,而东南各省也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其他各省平时天天

拍胸膛喊口号,一副打了鸡血一样。结果,当真遇到大事,个个都蔫了,又不

能体会中央的难处,只会等、靠、要、赖,或妄言朝廷,或非议领导,毫无政

治意识、规矩意识。

“试思乘舆出走,风鹤惊心,昌平宣化间,朕侍皇太后素衣将敝,豆粥

难求,困苦饥寒,不如氓庶,不知为人臣者,亦尝念及忧辱之义否?总之臣民有

罪,罪在朕躬。朕为此言,并非追既往之愆尤,实欲儆将来之玩泄。”

大家想想,当初老佛爷和我惊慌失措出走北京,在昌平、宣化等地,我们

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碗粥都喝不到,饥寒交迫,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不

如。你们身为朝廷大臣,难道不懂“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道理吗?算了,

不说了,总之,你们做错了事,都是我的责任,谁叫我是你们的“皇帝”呢。

我也不是要追究过去的责任,而是要总结教训,以儆将来。

“近二十年来,每有一次衅端,必申一悉诰诫,卧薪尝胆,徒托空言,

理财自强,几成习套,敷衍公事如故,欺饰朝廷如故。大小臣工,清夜自思,

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益贫益

弱,不待智者而知。”

17
近 20 多年来,我国每次和列强发生纷争失利后,朝廷都会发布各种改革

创新的政策措施。唉,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艰苦奋斗、振兴天朝的决心,变

成了一句空话;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演化为官样文章;说得好听不落实,欺

上瞒下混日子。同志们,你们半夜扪心自问,就算今天没有义和团暴乱,我大

中国就能强大起来吗?没有这样的暴乱,国事已难以支持,今天又遭遇这样的

打击,国家更加贫困、衰弱,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尔诸臣受国厚恩,当于屯险之中,竭其忠贞之力。综核财赋,固宜亟偿

洋款,仍当深恤民难;保荐人才,不当专取才华,而当内观心术,其大要无过

‘去私心,破积习’两言。大臣不存私心,则用人必公;破除积习,则办事着

实。惟公与实,乃理财治兵之根本,亦即天心国脉之转机。应即遵照初十日谕

旨,妥速议奏,实力举行,此则中外各大臣所当国尔忘家,正已率属者也。”

你们各级领导干部平时高官厚禄,吃香喝辣,在国家危难之时,就应该全

力以赴干好工作。要综合整顿财政,虽然要把尽快偿还外国赔款作为重点,但

是民生改善工作也不能忽视。以后,选人用人、提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

备、又红又专的原则。真正的人才,应当能做到“去私心、敢创新”。领导干

部只要没有私心,用人就会公道;只要敢于创新,干事才有实效。公道用人与

狠抓落实,是振兴天朝、国家富强的关键所在。你们要严格按照中央既定的方

针政策,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先锋模范作用。

“朕受皇太后鞠劳训养,垂三十年,一旦颠危至此,仰思宗庙之震惊,

北望京师之残毁,士大夫之流离者数千家,兵民之死伤者数十万,自责不暇,

18
何忍责人。所以谆谆诰谕者,则以振作之与因循,为兴替所由判。固邦交,保

疆土,举贤才,开言路,已屡次剀切申谕。中外各大臣其各懔遵训诰,激发忠

忱。深念殷忧启圣之意,忽忘尽瘁鞠躬之谊,朕与皇太后有厚望焉。将此通谕

知之。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三十多年来,我深受老佛爷的谆谆教诲,没有想到今天国家会发生这样的

事,首都响起枪声,死伤兵民无数,唉,我自责都来不及,哪里还忍心责备他

人?我们都要重新振作起来,认真巩固与列强友好外交关系,切实维护国家领

土完整,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努力放松言论自由,这些都是朝廷已经确定的改

革方针。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务求严格贯彻,勤奋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天朝的振

兴。我和老佛爷对你们寄予厚望,也充满自信。

(全文完)

19
天朝搞“立宪” | 唯荟 #04

原创: 唯为 2019-2-22

形势比人强。

短短几年,曾经威权凛凛的天朝清政府,无可奈何地来了

一 个 180 度 大 转 弯 ——

他们向全世界宣布搞“立宪”!

20
想当初,戊戌变法,当康有为维新派提出 “君主立宪”的

政治主张时,天朝还视为“布散邪说”,洪水猛兽,大逆不

道。

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推行各种“新政”,也没有一丝一

毫 的 松 口 , 政 治 上 坚 决 同 “ 君 主 立 宪 论 ” 划 清 界 线 ——

“殊不知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 ”

不料,8 年后,他们曾经深恶痛绝的“立宪”,戏剧般变

成 了 起 死 回 生 、 救 国 救 民 的 灵 丹 妙 药 ——

以前他们口中的“邪说”,华丽转身,变成了现在的“立

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但是,不转弯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21
当时全国是什么形势?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端方给朝廷的秘密报告

说:

“无知青年,惑其邪说,什而七八。逆党孙文演说,环听辄以数

千,革命党报发行,购阅数逾数万,……一唱百和,如饮狂泉,逆说横

流,如疫传染,……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

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革命党民主政治思想天天爆屏,不是打了鸡血就是洒了狗血,如同

搞精神传销,又好像瘟疫扩散,太可怕了!要想挽救我们的政权不崩

溃,必须在“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这个“新希望”是什么?嗯,“立宪”!

当时国际是什么形势?清政府外国宪政考察团团长、镇国公载泽总

结:

“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于我政体之殊,故谓为

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

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 策,为平和之邦交。”——《考察政治日

记》

外国人欺负我们,虽然因为我们弱鸡,也因为我们还搞

皇权专制政体,指责我们半开化而不肯平等对待。一旦我们

22
改行宪政,融入西方世界潮流,外国人肯定会对我们好,和

我们和平相处。

就这样,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1906 年 9 月 1 日,嗯,开学

大日子,天朝正式颁布诏书,调整上方政策。

当然,后来历史走向,我们都知道,因为他们的无能和孱弱,清末

宪政改革未能成功。

托克维尔说过,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

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同样,对于一个孱弱中央政府而言,最危险的时刻也许就是它开

始集权的时刻。

诏书全文仅六百字,帝国最高统治者宣示“立宪”,是中国几千年

历史以来的破天荒,堪称“千古奇文”。

23
老规矩,我逐句加以口语翻译,不一定信达雅,仅供各位学习参

考,以体会历史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

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我朝自开国以来,列圣相承,谟烈昭垂,无不因时损

益,著为宪典。

关于预备立宪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最高指示

尊照慈祥伟大正确的老佛爷的指示,天朝自建国以来,在历代最高领袖英

明神武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治国理政啃硬骨头、闯急流险

滩,宝贵的一条经验在于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国政令,积久相仍,

日入阽危,受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

慰臣庶平治之望。

环顾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民主政治不断完

善,法治制度日益健全,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越来越大。而天朝政策法令,

多年来因循守旧,僵化封闭,导致我国经济社会濒临崩溃边缘,国家日益衰

弱。因此,不切实借鉴各国先进做法、实行改弦更张政策转向,天朝就不可能

从危难中重新奋起,我们的事业就会被葬送,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全

国人民。

24
是以前简派大臣,分赴各国,考查政治。现载泽等回国陈奉,深以国势不

振,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而各国

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

长,明定政体。以及筹备财政,经画政务,无不公之于黎庶。又在各国相师,

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

为此,前不久我们派遣了一个考察团,前往各国调研宪政制度建设情况。

现在,考察团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了,并向中央提交了详细的考察报告。他

们的结论是,我国衰弱不振,根本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互相背离,政府和人民离

心离德,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做到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广大老百姓也缺乏真正的

爱国热情。而世界各国能够发达起来,在于实行了民主宪政和法治,国事由议

会讨论决定,并不搞专制独裁,使得政府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团结一致建

设美好国家;国家大小事务,如财政、教育、交通、医疗等等,全部向老百姓

公开,听取意见;各国彼此之间不断扩大经贸交往,互相学习,致力于共同发

展经济,所以他们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不是没有原因。

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

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快地肩负起历史使命,顺应人民群

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仿照西方各国,实行民主宪政,国家财

政、军事、外交等大权由朝廷集中统一行驶,其他民政事务全部取决于民意和

公众舆论,从而确立国家长治久安的万年基础。

25
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

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

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厘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

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

但是,万事开头难,仿行宪政的伟大改革目标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实

现的。目前,各种配套制度和操作细则还是一片空白,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和

民主素质还不够高,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强行推行,只会流于形式,难以取得任

何实效,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既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又损害朝廷公信力了

吗?正确的目标确定之后,干部队伍就是关键因素。要破除建国以来的专制积

弊,全面推进“宪政”蓝图,必须从机构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要以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刻制定朝廷机构改革方案,并着手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同

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清理规范政府财政、大力整顿国防军事、普遍设置公安

巡警,使社会各界熟悉知晓国家公共事务,不断夯实今后预备立宪的基础。

着内外臣工切实振兴,力求成效。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

各国成法,要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

近。

请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按照朝廷的统一部署,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争取经

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逐渐落实好前期各方面准备工作,参照世界各国已有的先

进经验和做法,最终明确天朝立宪的时间表、路线图,再向全国宣布,前期准

备工作早一天完成,我们就早一天实行立宪;反之,就慢一点。

26
着各省将军督抚晓谕士庶人等,发愤为学,各明忠君爱国主义,合群进化

之理,勿以私见害公益,勿以小情败大谋。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预备立宪

国民之资格,有厚望焉。

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抓好本单位、本地

区的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要注重宣传发动,努力做到使朝廷大政方

针的精神实质家喻户晓,团结带领社会各界群众坚定信心、勤奋学习、热爱祖

国、大公无私、大局为先、遵纪守法、和平理性、有序参与,争做“立宪”国

家的良好国民民。我们对此给予厚望。

(全文完)

27
雍正皇帝的“接班” |& 唯荟#05

原创: 唯为 2019-2-23

春雨连绵妻独宿。打一字。不许百度。

28
我的知识星球,有读者问四阿哥雍正夜继位的问题。

古代皇帝继位,最根本的依据,是先皇,嗯,大行皇帝的遗诏。

这份遗诏,就好像今天某些国家最高领袖的上岗,必须有某个选举

会议的决议。

没有这份文件,就没有合法性,自然也就没有“大义”名份,全国

各地可以不认。

我们要说,四阿哥接班,确实是有“康熙遗诏”认可的。

这,不但有文献记载、记录,更有当时当地的实物流传至今,铁证

如山。

电视剧《雍正王朝》第 20 集,康熙驾崩,九门提督隆科多手捧诏

书,大声宣读:

29
他读的这几行字,虽然有不少文字出入,但主要内容是符合史料

的。

截至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康熙遗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存有两份:

一为纯汉文版,落款不署年月日:

二为满汉合体,日期为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康熙驾崩

当天:

30
请注意,遗诏的汉文根本没有“于”字,而且是有满文版的,四阿

哥能怎么改呢?

遗诏的文字,《清圣祖实录》有全文收录,甚至连《朝鲜实录》中

也有转载。

上述两份文件,相信你们都在度娘上看过了,没什么稀奇。咳咳,

下面我再给你们看点新的。

这些新资料,来自康雍之际的西方传教士。

当时,有大量西方传教士在北京、广州等地活动,有的甚至当上

清廷的高官。

例如,德国天文学家戴进贤(Ignatius Kgler,1680-1746),

在康熙朝任职钦天监长官,长达 29 年。

31
2007 年,澳门学者吴志良、金国平,曾专门奔赴欧洲各地寻找雍正

继位的新资料。

经过努力,他们在罗马、梵蒂冈等地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了如下

四件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些实物资料,和北京保存的诏书以及各类史书记载,内容完全相

同,再一次印证了四阿哥的继位没有问题。

1.《皇帝遗诏》,藏于罗马卡萨纳滕斯图书馆,应该是当时清政府张

贴于全国各地的公告:

32
该件极可能是某个传教士从广东带回去的实物。遗诏结尾是同样的

一段话: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

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

月十三日布政司誊黄”

2.《皇帝诏书》,藏于梵蒂冈图书馆。类似某个书页或者宣传单张。

33
请注意最后一段文字,和上述遗诏的一模一样。

3.手写抄件。藏于梵蒂冈图书馆。文字内容也和史书一致,应该是某

个在华传教士手抄,寄回欧洲的。

34
4.拉丁文译本。该译文作者为张貌理(maurice du baudory,

1679-1732), 1723 年四月二十四日译于广州。

35
感谢吴金两先生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期待更多类似的海外有关四阿

哥继位的新史料问世。

(全文完)

36
绳艺不精杨金英!| 唯荟#06

原创: 唯为 2019-2-27

杨金英是少女。

她有一班小姐妹,分别是:

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

菊花、王秀兰、张金莲、杨金花、王槐香、陈芙蓉、徐秋花、邓金香、

张春景、黄玉莲。

或香或莲,如翠如兰,个个名字美丽动听,人人都是豆蔻年华。

这些名字,这些少女,一起以一闪即逝的姿态,全部载入了史册—


37
距今 477 年前的某一天凌晨,杨金英带头,她们用柔弱双手干了一

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嗯,刺杀明帝国最高领袖——明世宗嘉靖皇帝!

少女心事不总是诗。

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十月二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凌晨,

黎明前之黑暗。

杨金英带着姐妹们,趁皇帝沉睡,悄悄走到床前,拿出事先准备好

的一根绳子套在他的脖子上;

然后,她们七手八脚一齐上,有人掐脖,有人按胸,有人拿手,有

人压脚,想将皇帝勒死;

但是,她们毕竟是年轻女孩,心慌胆怯之中,误将活扣打成死结,

套在皇帝脖子的绳子,拉到最后怎么也拉不紧;

眼见皇帝始终没有断气,张金莲动摇了,退缩了,急忙跑去报告皇

后。皇后带人赶到,将她们全部抓获;

绳子虽被解开,但皇帝已被折腾个半死,不省人事长达七八个小

时。

这就是明史里的诡异大事——“壬寅宫变”。

38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事件发生的经过,后来官方史书如《明实录》

等,闪烁其词,记述相当简略:

“宫婢杨金英等谋弑帝,赖后救得免。……是夕,帝宿端妃官。金英

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

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

帝国命运,差点因一条绳索而改变。杨金英绳艺不精,给历史留下

了无尽遐想!

人们不禁追问,究竟为了什么事,十几个处于深宫、体弱力少的少

女,敢于冒灭族死罪,齐心下手要把皇帝勒死?

至今为止,各种原因分析,基本集中在这两方面——

有人说是因为皇帝为了炼丹,灭绝人性活采少女经血所导致的——

“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壬子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

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

文言,供炼药用也。”——沈德符《野获编》

陶仲文是谁?就是本号“神仙四篇之《唯为 | 牢不可破的利益

#c590》”中所说的,嘉靖朝道教“活神仙”。

有人说是因为后宫的残酷争宠,宁嫔王氏、端妃曹氏和方皇后之间

的“三角斗争”;

39
这里面,网络上已有很多分析,我不多作重复。

不管具体原因如何,发生在皇帝身上的谋杀,我认为,不能排除是

当时政局演变、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产物——

嘉靖作为藩王入继,通过“左顺门事件”和“李福达冤案”,血淋

淋地树立起真皇帝的绝对权威。

相关故事,请阅读本号“嘉靖皇帝系列”:

《唯为 | 难产的帝国大朝会#c500》

《唯为 | 皇帝,是太阳,是雷霆#c530》

《唯为 | 一个寒门老学渣之逆袭#c550》

《唯为 | “明代大案多枉!”#c600》

天地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力必有一反作用力;没有反噬的

作用力,是不存在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物理如此,历史也是如此。只不过,对历史而言,反噬力千差万

别,有强弱、大小、明暗、速缓、长短之别。

历史长河中的反噬,大到世界潮流,小到具体事件,屡见不鲜——

4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与合,就是互为反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与西、左与右、文与武、张与驰、鹰

与鸽,也是互为反噬;

汉武帝“制从四海如臂使指”凡五十年,晚年不得不“轮台罪

己”,明封“富民侯”;

天启皇帝和魏公公,杀东林、收商税,工程结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

位,一个落水,一个自缢,臭名昭著……

从这个角度看,采血也好,争宠也好,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壬寅

宫变”或许就是对嘉靖登基以来各种政治措施的众多反噬之一。

反噬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可怕的,但对某个反噬的化解,却需要高

超的政治智慧。

任何时代,任何制度,所有的利益纷争,博弈的最佳原则始终是两

个字——平衡!

“壬寅宫变”发生后,内廷司礼监与刑部共同审理,嘉靖皇帝最后

拍板定案——

“这群逆婢并曹氏、王氏合谋弑朕于卧所,凶恶悖乱,死有余辜。

你们既打着问明白,不分首从,都依律凌迟处死。”

41
最后只处理了涉案的妃嫔、宫女以及少部分家属,未见有大范围血

腥牵连,政局保持了稳定。

官史对该事记载虽简,但借助目前可见的在野史料,我们依然得以

看到官方认定的动手情状和曲折全程。

当时的刑部主事张合,亲见此案,将审讯口供回奏原文抄录,编入

自己所写的《宙载》一书。

因为是“打着追问”的,该口供到底是不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我也

不知,有待今后更多新资料出土的印证。

但是,它毕竟是当时的“官方司法档案”,极具参考价值。因全文

口语化浓,我就不翻译了,你们能看懂的:

司礼监张佐题为谋害事。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好生打着问!”得杨金英,

系常在、答应供说:

“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长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说:‘咱们下

了手罢,强如死在手里!’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

说,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

三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

手。姚淑翠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

42
黄绫抹布递与姚淑翠,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

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淑

翠、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来。姚淑翠打了娘娘

一拳。王秀兰打发陈菊花吹灯。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英叫芙蓉来点着

灯。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

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臣等惟恐不的,再三格外用刑,研问各犯,供招与杨金英相同。窃

照杨金英等俱以宫婢不行思恩报主,乃敢心怀怨恨,同谋弑逆。再照宁

嫔王氏叨受封号,却乃首先造意,揆其所犯罪同金英等。端妃曹氏计议

谋害,今虽不与,亦系造意之人。张金莲见事败露,方才报知娘娘,徐

秋花等将灯扑灭,俱难逃党逆之罪,合将各犯亟从重处,伏乞圣裁。

(全文完)

43
全是虚伪骗人? | 唯荟#07

原创: 唯为 2019-3-10

翻阅《李鸿章全集》,第 32 册第 505 页,看到他的一封信,读之发

人深思。

这封信,是光绪五年,1879 年十二月初一,李鸿章写给丁日昌的。

44
信中说的其他事,我没啥兴趣,反倒他提及对于中西医的看法,让

我大吃一惊——

李中堂,可以啊!

在那个时代,您身为天朝中堂大人,居然敢出此石破天惊之语,太

没有文化自信了吧!

这段文字,我用红色标了出来。为让你们看得更加入心入脑,转录

如下,看看——

“夏间内子病危,赖男女三洋医治之立效,至今该医尚月贴数百金

在津施治,前所荐其人也。今始知中国医术如政术,全是虚伪骗人!西

国机器兵法,固高出华人之上,即医术亦相悬甚矣,外科较内科尤为神

妙。”

中堂大人说的话已经很通俗易懂,我循例略加翻译——

今年夏天,我夫人病危,依赖三个男女西医生治疗,立刻见效;这

三个医生至今每月亏本数百金在天津施医赠药,之前推荐给你看病的

就是他们;今天我才知道,中国的医术和政术一样,都是虚伪骗人

的!外国的机器兵法,固然比天朝厉害,医术也比我们高明得多,尤

其是外科,比内科更为神妙。

45
咳咳,李中堂的这几句话,我们必须严正指出,是不对滴,是偏

激滴。

46
据考,1879 年夏,患病的是他的一个姨太太,请过多个中医都

不见效。

后来,改请英国传教医生马根济和卫理公会驻北京加拿大女医生

赫尔德等人治疗,很快痊愈。

这件事,使李中堂从此成了西医的“老迷弟”。

八年后,1887 年 9 月,李鸿章舌头红肿溃疡,还是靠西医治好。他

又把此事写入信中。

嗯,还是红色划出来的那几句,转录如下:

“九月间,舌本偶有肿处,服洋医药已全愈,华医谓心脾之热,西

医云由破齿锯牙啮损,迨拔去残牙即无患。”

舌根溃疡,中医说是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西医怎么说?烂牙刺

激导致,拔牙、消炎,即无患。

你说,谁的诊断准确?

注:封面图为中堂大人像,1896 年摄,左眼下为 1895 年在日本马

关被刺留下的枪弹伤痕。

47
(全文完)

48
洋人报道:四阿哥接班!| #唯荟 08

原创: 唯为 2019-3-16

我在前篇文,介绍了吴志良、金国平两位澳门学者在欧洲查到的“康

熙遗诏”。

详见《雍正皇帝的“接班”#唯荟 05》

很多人不满意,“遗诏还不是中国人印制的”,言下之意不能证明没

有篡位。

其实,吴金二人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还找到 4 份

前所未见的、涉及雍正继位的原始手稿!

这些手稿,全部出自当时身处北京、超近距离观察过康雍政权交接情

形的外国传教士之手!

吴、金经仔细研究,组织翻译,4 份手稿,一份工作报告、两份信函

和一份私人日记。

外国人从北京发往欧洲的秘密报告,咳咳,外媒的内参。

49
1)高尚德工作报告

高尚德是葡萄牙耶稣会教士,康雍之时担任耶稣会中国省区副会长。

1722 年 12 月 20 日,康熙驾崩。1723 年 10 月 31 日,高尚德写

给耶稣会总会的报告,明确指出:

“(康熙)临终前三四个小时,他召来了皇四子,任命他为其权力继承

人。”

此时距康熙去世才 10 个月,高尚德在汇报中,并无对雍正继位反映

其他任何疑问。

须知,中华帝国最高权力领袖更替,是影响西方传教事业的极为重大

因素。

如当时清廷权力交接有任何、哪怕一丁点儿异样,身为中国省区副会

长的他,不可能不如实报告。

2)戴进贤两封信

康雍时期,德国传教士戴进贤,担任清廷钦天监正,大清科学院院长,

在中国供职 29 年之久。

1723 年、1724 年,他从北京发往欧洲教会的两封信,都谈到雍正继

位问题。

a.信件一

雍正元年九月十九,1723 年 10 月 17 日,戴进贤致耶稣会总会长:

50
“最主要和可能对在中国的教会产生损害的新闻,是康熙皇帝于 1722 年

12 月驾崩及其四子雍正皇帝的继位。老皇帝……在宾天前几个小时,他在遗嘱

中将其四子任命为帝国的继承人,……12 月 27 日,各部拥戴皇四子雍正登

基。广大的帝国也接受了。”

四阿哥对耶稣教会冷漠,他的接班,被外国传教士看作——

“可能对在中国的教会产生损害的新闻。”

可见,传教士对雍正登基确实心存疑虑,惴惴不安。

不过,即使如此,信中还是如实记录了四阿哥合法继位、各部拥戴、

帝国接受的情形。

这就反证,雍正登基确实是合法的,否则,教士们肯定不会为他撒谎

造谣或掩饰美化。

b.信件二

一年后,雍正二年十月二十九,1724 年 11 月 14 日,戴进贤

又写信给耶稣会总会长。

“在其晏驾的当天,当着所有来聆听王位继承问题的皇子的面,指定其四

子为帝国继承人。”

和一年前的描绘一样,他的笔下,四阿哥确实由康熙亲自指定传位的。

3)马国贤日记

51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当时在北京,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他

观察到的情形:

“在他(康熙)大行后,遗嘱开读了,确实了第四子被任命为他的继承

人,号雍正。对此,在场的兄弟们无一表示反对,因此他开始发号施令,君临

天下,大家一致俯首臣服。”

四阿哥是合法继承人,而且,现场没有引起任何异议波澜——

“在场的兄弟无一表示反对。”

综上,三位不同国籍传教士,四份各自写于当时当地的手稿,均一致

确认康熙传位雍正的说法,没有提出疑问。

要知道,他们写的,或是高度秘密的教会工作报告,或是为了保存记

忆的私人日记,没必要、更不会故意造假。

还有,戴进贤虽然任职清廷高官,但在向耶稣会总会长的报告信,仍

写了不少不利于雍正的内容,可见,这些手稿肯定没有经过清廷文字审查。

而且,从各自描述中,更没看出他们事先有约定过口径一致,或不约

而同为雍正爷掩饰,大拍清廷马屁,以邀功请赏。

因此,他们对于四阿哥合法接班的描述,极大概率是他们认同的真心

话,也是当时事实的反映。

那么,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西方传教士的消息来源是什么?可靠吗?

对此问题,手稿中也有披露:

52
“在其临终前几个钟头下令招来了几个欧洲人。其中三人赶来时,皇帝已

经奄奄一息。”——戴进贤 1723 年 10 月 17 日信

“住在北京的欧洲人已经得到通知,要他们中的几个人随时应召,尤其是

我们亲爱的罗怀忠(José Costa)和安泰(Stefano Rosseti)这两位高超的外

科医生做好了准备。……只有在最后一天,即 12 月 20 日夜幕降临时,约在

6 点钟,他们应召迅速前往,等候在病人躺着的大殿不远的地方。他们在前殿

等待时,突然大殿内一个房间里的人发出了一片震天动地的嚎哭,同时传出消

息说皇帝驾崩了。”——戴进贤 1724 年 11 月 14 日信

康熙临终,前殿就有外国人在场!虽然没有现场目击,但他们能够清

晰听到殿内动静!

马国贤消息来源, 据《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他是这样

记载的:

1722 年 12 月 20 日,康熙去世当天,他在所住的佟国舅的房子里吃完

了晚饭,正在和安吉洛神父聊天。他们听到了不同寻常的低沉的嘈杂之声,好

像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从宫中渐渐响起。于是他马上把门锁上,爬到居处的墙

头上瞭望,听到一些步行的人说“康熙皇帝死了”,随后他就被告诉,“御医

们断定皇帝不治后,陛下指定了第四子雍正为继承人。雍正即刻继位,人人都

服从了他”。

他亲眼看到康熙驾崩当晚的一些情形,也是属于近距离、第一时间获

得的消息。
53
可以想见,如果雍正真是篡位,不可能瞒过当晚在场的所有人,特别

是外国人。

当时,雍正即位,宫中和北京城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骚乱,最高

权力交接相当平稳。

洋人的话肯定不是天然就可信,但就四阿哥接班这件事,我认为还是

极其靠谱的。

雍正继位,确实是合法继承。至于后来,他被抹黑、被污蔑,是因为

得罪人多,遭遇反噬。

注:手稿译文出吴志良、金国平《 西方文献对雍正继位的记载》,手

稿全文将在本号知识星球开放。

(全文完)

54
吕布失败的逻辑 | 唯荟#10

原创: 唯为 2019-3-31

汉魏晋更替一百年时间,三股势力各自努力,奋斗不懈。

一是关西粗鲁武人集团首先出手。

代表人物董卓,冲入洛阳,争夺皇权,吃相难看。

吕布、张扬、张辽、马腾、韩遂等等,都属于这个势力范围。

各自分分合合,都想在汉末乱世分一杯羹。

但是,关西武人,十八线小县城举重体育生,想在首都主持会议分蛋

糕,难度系数太高了!

士族阶层一度对他们有过期盼,但最终发现扶不上壁,果断抛弃,使

得他们黯然离场,一个个安静走开。

二是汝南“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势力站了出来。

55
袁绍、袁术为代表,也想干一票大的,把皇位抢到袁家。

但是,他们面子很大,里子还是单薄。

袁氏起家就在中央,因在中央高位而成世族,在地方上就有些鞭长莫

及了。

光有士族世家支持不够,但因为缺少地方豪强支持,二袁再怎么努力,

都搞不定地方军阀们,也失败了。

三是地方豪强势力纷纷而起,互相混战,吞并割据。

曹操、刘备、孙权,三家鼎立,地方武装割据,彼此对峙。

四是,曹家实力更强了一点。

虽然基本盘是樵沛地方豪强,但毕竟也有人在中央当过大官,和士族

世家说得上话。

曹家一度短暂统一了全国。

但是,革命果实却落入了司马家。

司马懿世家名士,却掌握了枪杆子。

司马家文武兼备,慢慢整合地方豪族和中央士族两种势力,顺利摘桃

子。

但是,虽然司马家统一了全国,但因三股势力此消彼长,长期混战,

内力消耗殆尽,中原空虚。

北方胡族,虎视眈眈,趁势而起,匈奴刘渊灭亡西晋。

从历史的平衡性来看,或者说反噬来看。 曹魏打败袁绍,是地方豪强

对士族力量的反噬; 司马氏的西晋是对曹魏的反噬,是此前袁氏代表士族
56
争夺皇权失败的再努力; 而最终,匈奴杀入中原,建立胡族政权,又是对

之前关西武人势力失败的照应。

(全文完)

57
令和,不祥! | 唯荟#11

原创: 唯为 2019-2-13

嗯,今天,“令和”红了。

但是,反倒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令和”。

另一个“令和”是一个人。这个人,一辈子追随过三个

政权,最后落得个晚景凄凉。

这个“令和”,是《隋书》里有专章传记的乞扶慧。

乞扶慧,字令和。

他 命 长 , 生 于 523 年 , 北 魏 孝 明 帝 正 光 四 年 ;卒 于

610 年 , 隋 大 业 六 年 , 终 年 87 岁 。

58
2006 年 10 月 , “ 令 和 ” 和 妻 子 的 合 葬 墓 , 在 河 南 卫

辉唐庄镇大司马村出土。

他 的 墓 志 重 见 天 日 ,与《 隋 书 · 乞 扶 慧 传 》互 相 印 证 ,

勾勒了他曲折一生。

“ 令 和 ” 墓 志 共 20 行 , 每 行 25 字 , 共 470 字 , 简

短,略作翻译:

隋故使持节柱国西河郡开国公乞扶令和墓志铭

59
公名惠,字令和,桑乾马邑人也。其先出自夏后。暨汤履革命,□□代兴,

世处蕃维,恒为宗长。

墓主名叫惠,字令和,山西朔州一带人士。他的远祖出自夏朝,商汤革命

后,祖祖辈辈居住在遥远边疆,一直是少数民族部落的领导。

据考,“乞扶”源于部落名称,即建立西秦政权的乞扶鲜卑部。

祖周,第一领民酋长;父纂,魏金紫光禄大夫、瀛州刺史、尚书左仆射。

自斯已降,世袭衣缨,冠冕蝉联,扶疏不已。

祖父乞扶周,当过北魏第一领民酋长,民族自治州主席;父亲乞扶纂也当

过北魏地方和中央的大官,家族显赫,源远流长。

他的爷爷和爸爸能够在北魏政权当官,源于他们乞扶家当年的投降。

《十六国春秋•西秦录》有载:“傅侍中乞伏延柞、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代,末乃

衔璧出降。”

公生此高门,长兹庆绪,雄图壮节,焉可胜泵。及齐氏启霸,皇运开初,

询访通人,用安社稷,乃敕授开府仪同三司右武卫大将军,别封瀛州永宁县开

国公,食邑一千户。寻除南郢州宜民王。

乞扶令和出身仕宦之家,从小雄图壮节,很有志气。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后来高欢灭东魏建北齐,乞扶令和显然一早就追随了高欢,因而成为北齐开国

功臣,高官厚禄。

60
暨齐祚既终,周鼎初立,武皇帝始兼天下,旁求俊彦,诏授柱国西」河

公,余官如故。

很快,北齐完蛋了。北周武皇帝宇文邕登场,发动统一之战。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北周攻打北齐,大批北齐官员排队投降宇文邕,“齐

臣降者相继”。史载,大多数降周之臣都被宇文邕厚待,被授予“柱国刺

史”、“柱国公”等虚高头衔。乞扶令和也是投降大臣中的一员,被授予“柱

国西河公”,其他职位也得以保留,继续在新朝显赫。

既而周祚告终,隋氏受命,皇基缔构,藉以匡维。开皇元年,诏授寿州总

管、六州诸军事,又除凉州总管,增邑二千五百户。俄转徐州总管,又迁荆州

总管,领覃桂二总管,卅一州诸军事。仁寿二年,诏授秦州总管。

不久,北周天下被杨坚抢了。隋朝开国,乞扶令和又顺理成章追随,担任

隋朝很多地方的一把手。

宦历三朝,俱牧千里。门交长戟,路拥华轩。德闰生民,道迈伦伍。受三

洞法,持菩萨戒。常饵玄霜,恒餐绛雪。志存轻举,思御风云。未遂修途,溘

然长往。以大业六年岁次庚午秋九月己未朔廿四日,在雍州大兴县宣阳坊,薨

于露寝,春秋八十有七。

乞扶令和一生经历了三个政权,相继在全国各地当地方官。

后来,他信了教,“受三洞法,持菩萨戒”,经常服用仙丹,祈求养生,

结果没有什么效果。
61
这里,其实是委婉暗示他晚年的重大挫折,有看破红尘的境况。

什么挫折呢?墓志没有明说,但是《乞扶慧传》详细记载了——

“坐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见其无发,乃释,除名

为民。卒于家。”

大业五年,609 年,“令和”任天水太守时,接待前来考察的隋炀帝,因

为准备工作不善而触怒皇帝,险些被斩。

隋炀帝看他老态龙钟,赦免了死罪,把他双开了,削职为民。

第二年,他去世。去世地点,隋大兴县宣阳坊。(今西安市兴庆公园西南。)

而且,无论是墓志和传记,都没有记载他生育有子嗣。

显然,他可能不育,因为,只要曾经有过孩子,就算早夭,墓志不

可能不记。

这就是“令和”的一生,不断追随新政权,一辈子辗转,晚年被撤

职,孤零零无子嗣。

“令和”,不祥!

(全文完)

62
“皇家制度,绝不能打细算盘” | 唯荟 12

原创: 唯为 2019-4-10

今晚,翻阅一本小书,清末老太监信修明的回忆。

每段多则数百字,少则三五行,娓娓道来,平实如水。

没有宏大话语,没有崇高情怀,有的,仅是一个人几十年来于禁

宫中耳闻目睹之日常生活情状。

当事人生活回忆,全是逼真小细节。

家长里短,细枝末节,勾勒出专制皇权体制下当时当地当事的难

言氛围。

63
对晚清史有兴趣的,可以翻阅这本册子。嗯,我有电子版,找我

要。

下面,我专门挑其中一篇,略加阐释,相信定会勾引起你的某种

深思。

《两膳房积弊》

皇家制度,自来宽打窄用,绝不能打细算盘。设如一葫芦抠一子,人多怨

望,则旨意命令不能出禁门。

64
皇帝家办事,自古以来就是从宽开支、从严使用,绝对不能精打细算。假

设好像葫芦抠子,斤斤计较,一分一毫都要算得清楚,办事人员捞不到油水,

内心怨望,皇帝政令就出不了那个南海。

圣人云: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实有远见也。

修明曾充寿膳房之末役,知之甚详。

古代圣人说得好,做大官的人、有大钱的人,不应该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

事太精明、算死草。老太监我曾经在清朝紫禁城御膳房工作过一段时间,对里

面的“运作套路”了解得很详细。

膳房及各大小他坦,一切用物皆内务府官坊十处备办。类如三仓六库各司

官等,皆是由小差使一等一等冷桌子热板凳熬起来者,得到一个管库当家,在

内务府就了不得。

皇宫厨房及各处所用大大小小物料,全部由内务府各单位采购。就算是小

小仓库管理员,都是从低干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熬出来的,管着一个小仓

库,在内务府已经很了不起。

由内务府大臣向下说,大官使小官,一层层须打出开支之敷余,不如此不

能安各人之职。到了官坊十处,再向内廷分交,一个节段打点不好,差使即交

不上。类如为太监者,由小徒弟受苦劳熬上一个大师傅,是一发财阶级,明知

道仓库的差使,来的敷余,是不能放过的。由此类推,数百年之积弊重重,根

深蒂固。

65
从内务府一把手起,各层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其收受

“回扣”,不这样就不能调动队伍积极性,工作就不好干了。至于负责一线采

购的各办事机构,内廷每个环节更需要周到打点、孝敬,否则,你买回来的东

西就很难通过验收。太监从小徒弟起受苦受累熬了几十年,当上大师傅,不就

是为了发财嘛,大家都知道管仓库油水足,肯定不会放过。以此类推,几百年

形成的潜规则,根深蒂固,自有它的道理。

皇上吃野意老紫米,每日绝吃不了一斤,每日外处交御膳房饭局掌局者若

干,局外人不能知道。掌局交掌案每日二十五斤。掌案、厨役头、大火烛、二

火烛四个人五日一班,两火烛一班可分十斤米,掌案及厨役头每日分皇上吃剩

者。此举米之一项,以例其余。

例如,皇帝喜欢吃野生老紫米,撑死了他一天也吃不了 1 斤。但是,每日

采购数至少要 25 斤。为什么?厨房炒菜的、烧火的、洗碗的、扫地的,人人

都要分几斤嘛。其他食材,基本也是如此。

太后之份例,每日用盘肉五十斤,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二只,新细米

二升,黄老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子

扮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

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构杞四两,干枣十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

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青酱二两,醋

五两,鲜菜十五斤,秋有茄子二十个,黄瓜二十条。

66
还有,太后每天伙食标准,都是明确定额的:猪肘子 50 斤,猪 1 头,羊 1

头,鸡鸭各 2 只,新细米 2 升,黄老米 5 合,江米 3 升,粳米面 3 斤,白面

15 斤,荞麦面 1 斤,麦子粉 1 斤,豌豆 3 合,芝麻 1 合又 5 勺,白糖 2.15

斤,盆糖 8 两,蜂蜜 8 两,核桃仁 4 两,松仁 2 钱,构杞 4 两,干枣 10 两,

香油 3 斤 10 两,鸡蛋 20 个,面筋 1 斤 8 两,豆腐 2 斤,粉锅渣 1 斤,甜酱

2 斤 12 两,青酱 2 两,醋 5 两,鲜菜 15 斤,秋有茄子 20 个,呃,黄瓜 20

条。

以上为定例。皇上之例较此尚多。外人闻此,莫不惊骇,以为太后一个人

何以食此巨最之物。不知仰食于此者,尚超过几多倍也。只以鸡子一项而论,

原额二十个,而买办处每日交进须五百个,其他可知。

以上就是日常标准,不够的话还可以随时添菜。皇帝伙食标准比这还要

多。外人看到这里,肯定吓死了,觉得贫穷限制了自己想象力,太后一个老太

太每天能吃这么多?这么多食物,贪食兽“饕餮”也吃不完吧。你们啊,还是

太单纯,以为这就算多了嘛?不是的,实际上,每日采购的东西比这清单还要

多好多倍呢!单以鸡蛋来说,清单是 20 个,但每日实际采购必须不少于 500

个。其他的,可想而知。

皇上、太后、后妃及各大小他坦,皆由内务府博衣昂邦以下堂司官十数处

所管,须分润百分之五,到了太后官,总管首领、掌案太监再分之。掌案一

职,须分五十分之五,总管首领及摆膳太监共分吃五十分之五。其次膳房全

部,又分润五十分之五。余下三十五分,为买办食物之用。

67
皇帝、太后、后妃等重要人物的伙食采办,由内务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

口管理,他们先分 5%利润。到了太后宫中,各级太监领导也要相应分一份。

主任分 10%,副主任以下工作人员分 10%,厨房全体职工再分 10%。嗯,剩

下 65%经费,才是真正购买食材的开支。你看,都是有规有矩的,谁也不能乱

来。

过一处扣一处,始能食到主人之口。然主人岂得不知,历代相传的就是帝

德深如海而已。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我们这样干,雁过拔毛,兽走留皮,过一道手抹一

层油,走一扇门砍一块肉,皇帝们到底知道不知道呢?哈哈,你别以为就你最

聪明,皇帝都能被你蒙蔽欺骗。别天真了,皇帝们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对此心

知肚明,一清二楚。

但是,他们默许了,承认人性,接受现实,不加干涉。说白了,就是尊重

我们太监群体利益诉求,在不影响整个皇宫有序运作的大原则下,对这种可控

的、秩序化的、私下的利益分食行为,主子们睁一只眼闭只眼。

一个男人,被阉掉了命根子,进宫当太监,做牛做马,图什么?归根结底

就是想混口饭吃。清朝对太监队伍管理极其严格,政治上没有什么好处给人

家,那么就在膳房采购上默许一点经济利益,用“帝德深如海”换取“旨意出

禁门”。嗯,可见,皇帝们也是知道的,自己不是万能的。

68
太后膳固定有准数,预备备用则设准数。太后传膳,一箸一碗而已,在万

人口中,仅能占得一口。进过膳后,赏人者曰“克食”。某王若干品、某大臣

若干品、皇上的、后妃的、会亲的、总管首领的,不够角色的回事小太监私亦

端一品,剩余则归膳房。

太后日常饮食都是按标准供应,一日三餐,她本人基本上就吃那么几口

菜。她吃过后,剩下饭菜怎么办?放心吧,绝对不会浪费!剩菜中,精致的赏

给王公大臣、后妃亲戚、身边工作人员等,剩余归由厨房自行处理。

膳房首领分餐一顿,仍有厨役之份例。鸡头鱼尾、头脑下碎、刀前刀后肉

类,卖与二荤铺小馆及好馋人家,较市价可省一半。即大众所食之剩余,残汤

剩饭,杂会一处。另有一般小贩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专包折罗菜饭,将此残

汤剩饭挑回家去,重新整理煮熟,挑到街头,十个大个钱能教穷人吃一大饱。

这些剩菜中,厨房各级大小头目和杂工,可以分一份次好的。再剩下差的

如鸡头鱼尾、头脑下碎、刀前刀后肉类,会卖给一些小饭店、小酒馆和一些想

尝尝皇家膳食的人家,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剩下最差的残汤剩饭,嗯,其

实就是潲水啦,也不会浪费,卖给宫门外的专门小贩,他们运回去重新整理煮

熟,挑到街头,卖 5 块钱快餐,让建筑工地农民工能吃个大饱。

德宗、孝钦相继宾天,两膳房无形停办,无饭吃者,约有万人,合万人之

家属,当有五万人之数。未几,宣统继位,两膳房复活。至民十三年,宣统帝

将清二百七十余年积弊之膳房裁撤。

69
光绪和慈禧死后,御膳房一度暂停。结果,由于没有剩菜出售,北京城没

有了 5 块钱快餐供应,估计影响了 5 万人没有饭吃。咳咳,宫中不浪费,宫外

闹饥荒。这种冷冰冰的历史真实,封建皇朝的白左道德狂们,是不愿承认的。

后来,宣统皇帝继位,御膳房复办,直到 1924 年,最终撤销。

(全文完)

70
焚园大火 | 唯荟 13

原创: 唯为 2019-4-16

一觉醒来,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巴黎圣母院被烧为灰烬。

浏览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忽然想起了 159 年前北京的那

场大火。

那场大火,更大,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71
当时,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手机,不像今天这场大火一样,

可以留下现场影像留给后人。

但是,大火焚园,历史痕迹永不磨灭。

当时当地当事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留下了各自的纪

录。

今天摘录数则,读一读这些穿透岁月烟尘的文字,今天的你,肯定

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当时北京城中国人记录:

“九月初五日,御园万寿三山,复遭夷火,烟焰连天,射入城中。

五日乃熄。”

——《庚申夷氛纪略》

“至午后,忽西北火光烛天而起,哄传夷人已扑海甸、圆明园一带

矣。”

——吴可读《罔极编》

“九月初,夷人焚五园三山,圆明园内外胜景,悉成偎烬矣。”

——鲍源深《补竹轩文集》

72
“夷人烧圆明园,夜火光达旦烛天。”——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补》

“初四日……英夷……再毁圆明园,圆明园未烬殿宇及万寿山、玉泉

山、昆明湖各处,自初四日晚至初六日,火日夜不息,烟焰蔽天。”

——《庚甲北略》

当时英法两军当事人记录:

“19 日傍晚,所有地方都已经在燃烧,部队返回军营。我们是属于

最后离开的,在归途中我们从圆明园经过。火焰和冒着烟的火场随处皆

是,使得走什么道路都困难。不幸的是,紧接的许多农舍也被波及,瞬

刻化为灰烬,在圆明园的主要通道上,我们以伤感的情调注视着飘荡的

火焰卷曲成奇奇怪怪的彩结和花环,并最后捻成一股环绕在大门上。从

屋顶早已经覆没的大殿中直升天空的一股黑烟,与嘶嘶嘘嘘、僻僻啪啪

发声正燃烧的红色火焰,为这幅现实的图画提供了强烈的背景,好像为

这场遍布周围的毁坏歌功颂德。‘行恶是有好处的’是人所须知道的一

种冷酷的教训。”

——斯温霍《一八六 O 年华北战役纪要》

“在撤走以前,英国人把他们到过的宫殿和他们四周的花园都放把

大火烧了。他们还说,在今天傍晚的夜景一定是非常漂亮的

(Very nice)。

73
一到傍晚,果真就像英国人事先讲的那样,一当白昼刚刚消逝,一

片红光就照亮了靴靶山的支脉,在它们的山脚下正是圆明园的所在地。

大家真会以为,太阳刚刚下山现在又重新升起了,而初升的朝霞又把已

开始积雪的山峰都染上一片金色。一轮明月终于升起,暗淡的月光在一

霎那间把照亮了整个平原的回光都弄成惨白色。在淡黄色的天弯和大山

中,一片火光不时腾空而起;火花四溅,在空中飞舞,然后又很快地消

失。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建筑物倒塌的轰隆声清晰传来,直刺我们的耳

鼓……

从早晨一开始,太阳就被一股从夏宫升起的又黑又浓的烟柱弄得暗

淡无光,这股烟柱顺着北风吹来,布满了整个地平线。整天就只有像太

阳在日蚀时所发出来的一层黄颜色的光线,就像太阳被月亮遮住了似

的。”

——德凯鲁勒《北京之行》。

“火舌舔噬着宫殿的豪华内壁,被军队丢弃在地上东西很快就被大

火吞噬,那些丝绸、绸缎床垫和皮货等加助火势,将北京的半边天都染

红了!士兵们在欢呼,似乎那就是他们的胜利!一座座宏伟的殿堂在烈

火中发出呻吟,最后轰然倒塌……”

——孟托班将军《八里桥伯爵回忆录》

(全文完)

74
“妈祖”强势介入 | 唯荟 14

原创: 唯为 2019-4-18

你们看到的是阿铭,我看到的是妈祖。

妈祖上次深度介入海峡事务,还是在康熙年间,距今已经 338

年。

而今,她又强势介入。

上次,在大清收复湾湾伟大行动中,她是“立过功的”!

请注意,朝廷平台,“妈祖有功”,并非民间传言。

而是来自大清朝廷最高当局金口玉言的亲自认定。

《圣祖实录》载,台湾初平,“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二十二日

卯早,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封天妃之神”。

75
前线作战总指挥、福建舰队司令施琅,请求朝廷加封妈祖“天

妃”头衔。

康熙皇帝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指派特使专门祭祀妈

祖。

“上曰:此神显有默佑之处,著遣官致祭。”

天妃,是元明两朝对妈祖娘娘的封号。

很快,清政府颁令,加封妈祖为大清“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

济天妃”。

妈祖上次获得国家封号,还是在 1409 年,大明永乐七年。

从永乐到康熙,漫长 275 年,妈祖娘娘又一次红遍海峡两岸!

又是遣官致祭,又是加封头衔,皇帝亲自过问,为神马?

一句话,妈祖“神助”朝廷统一台湾有功!

据康雍时期相关奏折档案,朝廷认为,妈祖娘娘主要“干了”如

下工作:

——似乎亲自“参战”

“舟师战于澎湖,隐隐有神兵助阵。是日,海神天妃庙中,见神

像皆有汗下。”
76
——“解决”关键战略军资供应”

“岛中乏甜水,众以为虑,臣施琅祷于天妃庙。移时,水泉溢

出,足供数万人饮。”

——暗中“打通”攻台军事要道

“鹿耳门,乃全台之锁钥,四周水涌,伏有纱线如铁舟,不敢

近,中涌水道,仅容一舟止,可鱼负贯而进。乃潮水骤长五尺,益以

顺风,舟师联帆直入,遂定台湾。”

你说,康熙平定台湾,妈祖娘娘功劳大不大?厉害不厉害?

她不但“神助”收台,后来还再接再厉,继续“出力”稳定海

峡形势:

——台湾维稳需要她

康熙六十年,土著叛乱,官兵“顺水势扬帆而进,仅七日平

复”,为什么如此顺风顺水?“此天后复大显灵异以勷底定之绩者

也”;

雍正十年,“土蕃”骚乱,清军兵六千,船百艘,“经历重洋,

风恬浪静,安抵台湾,克期奏捷”,原因是啥?皇帝英明,妈祖显

灵,“圣主敬礼神明,得邀天后,弘施庇护感应之理”;

77
乾隆五十二年,呆湾有“匪事”,水师围剿,也依靠妈祖,

“现在剿捕台湾逆匪……因思该省向来崇祀天妃,最为灵应”;

嘉庆十一年,官军在呆湾鹿耳门围剿海盗,“贼船溃逃之际,忽

咫风大作,将贼船击毙多只,而兵船无一损失”,妈祖似乎又参战

了。

——保障海峡交通安全需要她

“凡官吏往返两岸之间,将士换防,两地钱粮输送,均赖于海

运,俱获稳渡”,海峡从无交通事故,除了皇上恩泽之外,“天后奉

职效灵之明验也”。

——促进湾湾发展需要她

湾湾繁荣安定,朝廷英明,各级干部尽责,妈祖“神力”也功不

可没,“复台以来,凡大小臣工片绩微劳,俱蒙宠贲天后之灵感”。

是的,上述这些记载,全部出自当时清政府官方公文。

今天看来,妈祖“神力”,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背后的故事内

涵无比清晰、文化隐喻相当明确——

台湾回归,连“神仙”都赞勷,难道还不是不可阻挡之潮流、早

已注定之结局?

(惊闻花莲又有 6.7 级地震,愿人人安好!)


78
注:引文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湄洲妈祖庙董事会、湄洲妈

祖文化研究中心、莆田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合编的《清代妈祖档案史料

汇编》;封面图出自网络。

(全文完)

79
“长了翅膀的话语” | 唯荟 15

原创: 唯为 2019-5-31

谢谢您!

知识星球平台,本身基于“短平快”问答模式,如发长篇大论可

能不太合适。

长文一般都发公号,你可以关注。

借此机会,说说知识问答的价值问题,也就是碎片化问答的意义。

其实,书写文明诞生前,全世界来说,还有更深远悠久的口传文

明阶段。

你看佛经,圣经,古兰经,荷马史诗,论语,孟子……

越古老的典籍,往往都是问答、对话、讲述、吟唱类的汇编。

这应该是口传文明刚刚进入书写时代后所遗留的痕迹。

80
文献与考古证明,商周以来,直到孔门私学,上古时代的知识传

播,并非围绕书本文字,恰恰围绕口头问答。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

忧也。”

请注意,“学”是“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只能用耳朵去

“闻”、去听。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

也不愚。”

“言终日”,一整天都在互相对话、问答。

“六十而耳顺”,为什么是耳顺?因为知识来自于耳朵。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好学”不是靠读书,

靠“问”。

当然,局限于载体,口传阶段的问答,肯定难以普遍传播,只能

针对具体的一个人或一群人。

当时当地,出你之口,入我之耳,转瞬即逝。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个提问,一个回答,书写下来,变成一部经书。

但是,现场亲听的众生和后世捧着文本钻研的人,感受肯定不同。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81
而且,所谓“一言惊醒梦中人”,所谓“一生苦修就为等一句话”。

同一问题,同一答案,听者不同,效果更有不同。

你肯能觉得平平无常,他却可能惊心动魄,犹如天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这句,无数人诵过,无数人听过,唯有六祖打柴时偶

然墙外听到,顿时如五雷轰顶。

《封神演义》野猫野狐,野猫爬到树梢顶端,偷听元始天尊讲法,

被三句经文启发,得道成仙,野狐修炼再久终究还是妖。

这些故事,看似荒诞,背后体现的,恰恰是远古“口传文明”的

宝贵价值:

问答相承,口耳相传,对某个人、某些人来说,有可能极其珍贵。

从春秋开始,乃至秦汉,历史逐渐进入书写文明阶段。

《论语》,这本后人追忆老师问答、最早被书写下来的文本,变

成了“书”来教来学,当成了 “经”来来诵来念。

从此,所有“学问”几乎都等同于冗长的文章和厚厚的书籍。

但是,这只是知识学习、思想交流的一面。

“口传”的古老价值,虽远去已久,但并非没有无意义。

技术发展的今天,快问快答,应激交流,思想交锋,或文字或语

音,尽管碎片化,却有吉光片羽。

这古老价值似乎已日益重获新生——
82
有人说 2016 年是“知识付费元年”,应该不是偶然的吧?

公号长文更多是单向传播,而知识星球、红圈等平台,却是宝贵

的双向互动——

问答双方,如切如磋,都能受益!

用口传文明经典、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再

妙不过:

“他对着梦幻大叫,长了翅膀的话语飞向后者的耳畔。”

(全文完)

83
洪武爷的“忌讳词”| 唯荟 16

原创: 唯为 2019-6-1

洪武爷处理“忌讳词”,狠。

洪武二十九年,大年初一,朝鲜小兄弟发来新年贺电,《贺正旦

表笺》。

爷饶有趣味翻了翻,咦,居然发现——

“犯上字样。”

忌讳词蹭地跳出来,一下子击伤爷敏感的小心灵。

爷气着了,怒骂朝鲜使者,退回贡品,并追查起草表笺者姓名。

CHAOXIAN 李成桂将军吓傻了。

他立刻派人将起草贺电的两个笔手——郑集、金若恒等押送南京。

84
同时,毕恭毕敬地请罪:

自己政治意识不强,文化水平不高,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贺电—

“措词鄙陋。”

最后,洪武爷将起草贺电的两个朝鲜倒霉蛋流放云南保山,并一

度实施贸易制裁。

这不是民间传说,是白纸黑字记载正史里的,权威性不容置疑。

不过,翻遍《明实录》,也没找到洪武爷眼中的“犯上字样”到

底是啥“字样”。

咳咳,正史阙如有野史。

这就是读历史的趣味之一。野史虽“野”,总有耐人寻味的的参

考价值。

乾隆年间,赵翼详细梳理明人笔记,发现不少洪武爷的“忌讳词”:

——杭州府徐一夔,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被

杀。

“生”谐“僧”,“光”也暗喻秃头和尚,“则”与“贼”音近,

嘲笑我当过和尚做过贼?

——诗僧来复《谢恩诗》,一句“有殊域及自惭”,被杀。

85
“殊”,“歹朱”啊,居然想“杀朱”,大逆不道之至。

——亳州府林云《谢东宫赐宴笺》,有“以式君父,以班爵禄”,

被杀。

“式君父”,“弑君父”,赤裸裸的现行反革命。

——尉氏县许元《万寿贺表》,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被

杀。

“法坤”谐“发髡”,讽刺光头;“藻饰太平”同“早失太平”,

攻击大好形势。

——怀庆府吕睿《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被杀。

“帝扉”,谐“帝非”,明摆着非议皇帝嘛。

——陈州府周冕《万寿表》,有“寿域千秋”,被杀。

爷是天子,是万岁,你用“千秋”,想减我 9000 岁?

——德安府吴宪《贺立太孙表》,有“永绍亿年,天下有道”,

被杀。

“天下有道”近“天下有盗”,嘲笑我治国无能吗?

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可怕不?

其实,上述字词,全都是历代迂腐文人拍皇帝马屁的陈词滥调。

不过,一旦与洪武爷特殊出身经历联系,再加上爷的“玻璃心”,

味道就变了。

陈词变罪状,滥调也犯上。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例子出自各类野史,真实性是存疑的。

86
当然,对藩属“犯上字样”都严厉惩罚,对自己臣民动个刀子,

似乎也不算毫无根据吧?

(全文完)

87
“四恶”岂能无“贪”? | 唯荟 17

原创: 唯为 2019-6-2

我们先看看今本《论语》此段全文:

88
孔老师说,当官必须要弘扬“五美”,避免“四恶”。

“四恶”是什么?

“虐、暴、贼”,然后“有司”。

“有司”,管理仓库小干部,说孔老师用来比喻当领导的不能吝

啬刻薄。

是不是有些怪?

与上述三恶,怎么看都不同类,明显不协调。

别的“恶”用一字概括,它是两字,且与“犹之与人也,出纳之

吝”牵强。

前人早有怀疑,此处文字可能有脱误。

“出纳之吝与上三恶亦不相类,经中或有脱误,阙之不讲,似亦

无妨。”——陈天祥《四书辨疑》

嗯,读书而不懂一点考古,肯定会少很多乐趣。

89
其实,今本《论语》此处怪异,出土文献也许帮了大忙。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出土的楚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十五简:

请仔细看释文:

90
“毋暴、毋虐、毋恻(贼)、毋念(贪)。不攸(修)不武(戒),

胃(谓)之必城(成),则暴;不教而杀,则虐;命亡(无)时,事必

又(有)期,则恻(贼);为利枉事,□□。”

此简属“从政”篇,明确提出“暴、虐、贼、贪”四个概念。

“为利枉事”后两字模糊不清,按上下文,所缺应该就是:

则贪

这件战国楚简,显然可以印证今本《论语·尧曰》篇文字。

“上博楚简”不但确定了从政“四恶”,另有一简也讲到为政“五

德”:

“…事,则晗(贪)。(䫒)闻之曰,从正(政),蕈(敦)五德。

㕆(固)三折(誓),鈑(除)十㥫(怨)。五德:一曰愋(宽),二

曰共(恭),三曰惠,四曰㦘(仁),五曰敬。君子不愋(宽)则亡

(无)。”

有意思的是,这一简以“…事,则贪”,开头,似乎可以和上一简

相衔接。

这个“五德”,对我们理解今本《论语·尧曰》篇也有深刻参考价

值。

地下出土的简帛,保留了战国楚地传抄《论语》的原貌,文字应

更可信。

91
可合理推断,今本《论语》的“四恶”,最后一个“有司”应为

“贪”字之误。

很可能是辗转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漏。

92
上博楚简中的“贪”字,用的是古字形,你看一下就知道:

上为“又”,下为“司”,手抄过程中误写成“又(有)司”,完全

可能的。

所以说,今本《论语》“有司”二字,原本极可能为“贪”字。

而且,当官的“四恶”,以孔老师之明,从古到今,“贪”肯定不会

缺席,对不?

(全文完)

9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