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 少数民族宗教研究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彝族宗教研究综述 *

毛 燕


提   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
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
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
尼的研究等方面对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
教研究提供参考。
毛燕,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
主题词:彝族   毕摩   宗教


   彝族宗教是一种以毕摩和毕摩仪式为核心的 祈禳、占卜、民间巫术等内容。何耀华等主编的
广泛存在于彝族民间的文化现象。它以彝族先民 《中国各民族原 始 宗 教 资 料 集 成 》 对 彝 族 宗 教 进
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为基础,从各种信仰和崇拜中 行了非常详细的整理,为彝族宗教与文化研究奠
发展而来,并经毕摩创造和传承。它有独特的鬼 定了坚实的基础。左玉堂 《毕摩文化论》 论述了
神观念 和 巫 祭 礼 仪, 也 有 自 己 的 道 德 观 念 和 禁 彝族文化的起源、内容和特征。巴莫阿依 《彝族
忌。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对 彝 族 宗 教 的 研 究 成 祖灵信仰研究》 对彝族的宗教信仰观念及相关仪
绩斐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式活动作了详细的论述。刘小幸 《母体崇拜———
彝族祖灵葫芦溯源》 将彝族的祖灵虎葫芦追溯到
一、研究回顾
夏代以前的远古伏羲氏族部落。朱文旭 《彝族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 始宗教与文化》 探讨了早期彞族原始宗教的图腾
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 崇拜向祖先崇拜过渡的轨迹。孟慧英 《彝族毕摩
成果丰硕,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先 文化研究》 比较完整地研究了彝族宗教神职人员
后出版的专著主要有马学良著 《彝族原始宗教调 的体系。起国庆 《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
查报告》,全面而 详 尽 地 记 述 了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各 与毕摩文化》 认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生活条件和
种祭祀和巫术活动的道场、仪式与程序。马长寿 社会环境,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始终影响着彝族
先生两次考察凉山彝族获得的大量第一手的民族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张纯德 《彝族原始
学田野调 查 资 料, 于 1940 年 底 完 成 《凉 山 罗 彝 宗教研究》 具体通过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各种仪
考察报告》,书中 详 细 探 讨 凉 山 彝 族 对 待 自 然 的 式、祭仪、文献的梳理,对彝族原始宗教进行了
态度、祭祀生活、诅咒敌人、祭司毕摩、招魂与 概括和归纳。
表 1 1980—2010 年关于彝族毕摩宗教研究的论文数量统计

1980———1990  1991———2000  2001———2010 总计


期刊文章 14  29  92  135
硕士学位论文 0  0  4  4
博士学位论文 0  0  1  1
合计 14  29  97  140

   资料来源:中国期刊网 (
1980—2010)、万方数据库、 学 术 期 刊 网、 中 国 优 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全 文 数 据 库、 中 国 博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彝族宗教研究综述   · 243 ·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表 2 1980 年—2010 年关于彝族毕摩宗教研究论文内容分类统计
内容分类 数 量 发表年份
1880—1990 年 7 篇
彝族宗教情况概述 19 1991-2000 年 4 篇
2001—2010 年 8 篇
1980—1990 年 5 篇
彝族宗教崇拜观念研究 14 1991—2000 年 4 篇
2001—2010 年 5 篇
1991—2000 年 2 篇
彝族宗教仪式研究 16
2001—2010 年 14 篇
1980—1990 年 2 篇
彝族宗教毕摩与苏尼研究 20 1991—2000 年 5 篇
2001—2010 年 13 篇
1991—2000 年 7 篇
彝族宗教与文学研究 22
2001—2010 年 15 篇
1991—2000 年 6 篇
彝族宗教与艺术研究 23
2001—2010 年 17 篇
1991—2000 年 1 篇
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比较研究 11
2001—2010 年 10 篇
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8  2001—2010 年 8 篇

其他方面的研究 7  2001—2010 年 7 篇

   从 上 述 二 表 可 以 看 出,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也就产生了彝母系氏族社会中的自然崇拜。但随
来,彝族宗教相关研究开始进入繁荣时期,但从 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认识到有些自
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取得长足的发 然现象是可以改造、可以控制的。并且能改造自
展是在进入 2000 年 以 后。 学 者 们 从 不 同 的 研 究 然的是人,而在对自然改造之生产过程中,男性
视角对彝族宗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且获得了丰 的力量、作用、能力显得越来越突出,从而使彝
硕的学术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已取得的研 族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社会所代替;自然崇拜被
究成果进行梳理。 祖先崇拜所替代。彝族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历
史的发展而发展,可追溯到远古伏载氏之前的彝
二、专题研究
母系氏族社会 ② 。
(一) 彝族宗教情况概述 关于彝族宗教的特点,徐铭认为彝族宗教保
通常人们认为宗教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 留着浓厚的原始多神崇拜的特征,也就是说以毕
活条件之下,产生于人们同社会、同自然界的种 摩文化为其主要特征。尽管彝族文化在新的历史
种关系之中。关于凉山彝族宗教的起源,无论是 时期与以往神文化有所不同,即有其新的人文的
汉文或彝文 典 籍, 都 没 有 较 为 直 接 的 详 细 记 载。 一面,但从其来 源 及 主 观 上 对 过 去 文 化 的 追 求、
学者易谋远认为毕摩的起源和生产关系、私有制 推崇,使毕摩文化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尊
没有直接的联系,和阶级、国家的起源也没有直 敬祖先、禳解 崇 祸、 祈 求 神 灵 庇 佑 ③ 。 此 外, 田
接的联系,它只是和彝族母系氏族时代生产力的 光辉认为彝族的原始宗教首先是对自然界及其周
发展密切相关,它是随着彝族母系氏族时代原始 围具体物的直接崇拜和信仰,是一种众神崇拜的
宗教产生后便 作 为 人 们 信 仰 图 腾 之 产 物 的 祭 司, 万物有灵论观念的表现。其次,彝族的原始宗教
而登上彝族历史舞 台 的 ① 。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告 诉 我 是对彝族的生存条件与自然界的具体物之间的矛
们,在彝族母系社会阶段,人们基本没有改造自 盾的曲折 反 映, 因 而 具 有 浓 厚 的 神 秘 性。 再 次,
然的能力,固然把自然视为不可知的神物,因此 彝族的原 始 宗 教 与 彝 族 的 社 会 存 在 是 密 切 联 系
· 244 ·   宗 教 学 研 究  2012 年第 3 期

的,因此,宗教信仰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④ 。 化进步的障 碍。 根 据 彝 族 山 民 仪 式 生 活 的 特 点,
(二) 彝族宗教崇拜观念研究 从举行仪式的直接目的入手,可以把仪式分为四
在彝族宗教当中,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 类,这就是人生仪式、社会仪式、生产仪式、宗
先崇拜构成了彝族文化及其生活的基础。自然崇 教仪式 ⑦ 。
拜是彝族 原 始 宗 教 中 最 早 也 是 最 基 本 的 表 现 形 学者们具体研究的各种仪式包括:杀猪祭祖
态,彝 族 相 信 灵 魂 不 灭 和 万 物 有 灵, 人 的 生、 仪式,从其表面看只是出于个体家庭的原因———
老、病、死都与灵魂有关。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 满足家庭对丰收、健康的祈诉要求,而实际上隐
和避免病痛、死亡,只好想方设法讨好 “灵魂”, 含着维系个体与群体关系、稳固社群结构的社会
使它们服从于人的意愿。彝族自然崇拜有两大特 功利目的 ⑧ 。 “尼 牡 措 毕” 仪 式, 其 功 能 可 表 达
点:一是始于氏族社会,至今仍在彝族民间大量 子孙的孝心,寄托对死者的思念,了却子孙欠祖
存在,并多数保留着集体祭祀的特点,二是自然 先的恩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兴旺发达,五谷
崇拜大都与农、牧、猎以及生态保护有关 。 ⑤
丰登 ⑨ 。 “吉 觉 ” 仪 式, 反 映 了 彝 族 求 吉 避 凶、
祖先崇拜构成彝族宗教世界观的中心,人们 祈福禳灾的心理。显示了团体力量,增强了家庭
相信祖灵能带来五谷丰收,能保佑子孙后代的繁 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吉 觉” 仪 式 反 映 了 彝 族
荣。根据彝文经典记载,彝族在开始形成的很长 对待超自然界的刚硬态度和控驭情绪。仪式中还
时间是没有祖先崇拜的。彝族的祖先崇拜是产生 债的观念,表明了彝族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彝族先 和谐平衡的价值观 ⑩ 。
民对自己祖先的确认,是经过了从动植物等自然 (四) 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研究
物到人的长期综合认识过程。他们在进入母系氏 毕摩是彝族 原 始 宗 教 祭 仪 的 主 持 者、 祭 司、
族社会 时, 由 于 妇 女 在 经 济 生 活 中 占 着 重 要 地 知识的传播者。毕摩阶层拥有与其神职活动密切
位,特别是按母系确定氏族或部落时,妇女尤其 相关的特殊信仰;毕摩内部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特
老年妇女更受到晚辈尊敬。因而在她们死后受到 殊的宗教制度;毕摩成员有共同遵守的宗教职业
后代奠祭。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原始农业和畜 道德;毕摩成员具有一定的建立在业缘基础上的
牧业的出现,男子在生产活动和向自然界作斗争 神职认同感 


。毕摩 的 根 本 职 能 是 为 家 支、 家 族
中作用的突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跟着提高,特别 安灵、送灵、指路、招魂作帛、做斋、祭祀。在
是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对男性的尊崇和男性 履行本职 为 主 的 同 时, 毕 摩 也 兼 行 占 卜、 画 符、
的祖先崇拜也迅速确定和发展起来 。 ⑥
咒鬼、驱鬼、 咒 人、 禳 解 及 对 窃 案 进 行 “神 明 ”
(三) 彝族宗教仪式研究 裁判等巫 术 


。 毕 摩 担 任 着 教 师、 祭 司、 医 生、
彝族在相当程度上保存着自己固有的生活方 艺术家、亡灵导 路 者、 裁 判 者 等 角 色 


。无论在
式,传统的仪式生活是这个山地民族社会生活中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还是彝族文字的
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一直被彝族视为特定的宗 保存等方面毕摩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



教行为和社会实践。各种文化形式在仪式中交织 在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有严格区别。苏尼
混合,相互依存,相互包容。这种形态使彝族的 不识 彝 文, 不 懂 彝 经。 不 参 与 安 灵、 送 灵、 指
仪式文化显得异常地丰富多彩,但是各种文化形 路、招魂、作帛、做斋、祭祖等丧葬仪礼、也不
式等不能最终从仪式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不能最 参与祈祷、祭祀等宗教活动,以施行跳神、捉鬼
终走向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它是一种封闭型的 等巫术为主职,有的也兼占卜、招魂、巫术及抓
文化形态。它颂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历史和过 酒火、喷油火等巫 术 


。苏尼的形成也有传承的
去为取向,具有浓重的神秘性和宗教性,表现出 因素,一般情况下祖辈有苏尼氏家,后辈也必有
排它和狭隘的特点。因而,这种形态既是保护民 一人做苏尼。但是根本的是靠祖先的安排或靠个
族传统文化的一道屏障,也是阻碍文化交流、文 人命运。如果一个人要成为苏尼,那么他首先就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彝族宗教研究综述   · 245 ·

有胡言乱语 的 神 经 现 象, 浑 身 有 麻 木 不 仁 之 感。 画式的插图,也有散见于经书的零星插图。各图
听见其他苏尼在附近行 “尼” 时,全身心会不由 之间既有内在联系,也可独立成画,不受任何形
自主的发抖,并时而舞蹈,时而诵唱,时而述说 式的约束,形成鲜 明 的 民 族 特 色 


。毕摩绘画的
鬼神的行踪等。喝了酒或嗅到酒气后,慢慢地用 起源和发展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与原始崇拜和宗
身抖动,吟唱舞蹈。这些症状的出现,彝人均认 教礼仪活动有密切关联;二是彝族先民随着社会
为此人已 被 “俄 散” 附 身, 被 神 灵 看 重。 因 此, 的进步 和 文 化 的 发 展, 绘 画 载 体 也 经 由 画 于 岩
家人就 请 “毕 摩 ” 作 法, 举 行 仪 式 叫 “俄 散 特 壁、牛羊皮上、丝帛上而后又绘入木板和纸介上
格”,并给他制一套羊皮鼓为主的 “苏尼” 法器。 的漫长历史变迁 


。毕 摩 绘 画 所 使 用 的 工 具 较 简
当他获得了 “苏尼” 的 “资格” 后,也就具备了 单,画笔多为自制的竹笔、羽毛、畜毛等,颜料
做 “苏尼” 的技能 


。 则用鸡血、 锅 灰 或 多 色 矿 石 粉, 用 色 以 黄、 红、
(五) 彝族宗教与文学研究 黑为主,表现手法以黑线条的直线或曲线勾勒形
文学艺术旨在以渗透着情感的形象去反映社 象为主,间或有 涂 抹, 构 图 简 洁、 夸 张、 奇 巧。
会生活,原始宗教既然对彝族社会有如此之大的 因此总 体 艺 术 形 象 显 得 朴 实 又 生 动, 奇 趣 而 怪
影响,它必然会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而虚幻无 异,这同毕摩画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相协调,在
形的原始宗教往往要借助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的表 神秘的宗教氛围里也增加了这些绘画的奇异性和
现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塑造自己的形象,使 古朴性,赋予了毕 摩 画 更 深 层 的 文 化 意 蕴 


。毕
模糊不清的神灵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以增 摩绘画大多是对彝文经籍的意译与补充,在阐释
强人 们 对 神 灵 的 敬 畏 和 信 仰, 这 除 了 雕 塑、 绘 和译文图像 文 化 方 面 有 具 体 化、 直 观 化 的 作 用。
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之外,文学艺术就是一个 同时,有部分毕 摩 绘 画 也 不 完 全 释 义 经 书 内 容,
有力的手段 


。例如巴 莫 曲 布 嫫 通 过 重 冥 想 又 重 而是对彝族人生产生活及历史、文化、政治、军
写实的诗化叙事技巧,巫术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有 事的纯艺术化创作与描写。古代毕摩绘画与彝族
机混溶,宗教情感与审美情感的矛盾胶合,奇诡 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宗教的各种活动为毕
狞历与原始阴柔 的 美 学 风 格 来 论 述 《兹 孜 妮 楂》 摩绘画艺术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毕摩绘画形象地
这部咒鬼经诗 。李列 立 足 于 宗 教 典 籍 本 身 而 又



展现了彝族宗教 “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自
有所超越,历史记忆、民俗文化、文学作品的特 然崇拜” 等崇拜论的全过程,也展现了彝族原始
征是 《指路经》 的潜在内涵和意义 。 


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阶段的倾向 



此外,沙马拉毅认为毕摩及毕摩文学与彝族 (七) 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比较研究
文学的关系是随 着 部 分 毕 摩 的 社 会 职 能 的 改 变, 学者们分别从礼仪、经书、祭师等方面将彝
客观上促使彝文应用从宗教领域向民间社会生活 族宗教与其他宗教进行比较研究,日本学者丸山
的渗透和伸张 。巴莫 曲 布 嫫 认 为 应 该 以 文 化 自



宏认为纳 西 族 和 彝 族 各 有 称 为 东 巴 和 毕 摩 的 祭
观的视角,从 宗 教 人 类 学 切 入 诗 学 理 论 的 探 究, 司,他们使用由图画的表意记号或线性的表音记
寻绎出巫术与诗歌同生共长,宗教与文学交互升 号书写庞大的经典,有以咒鬼和葬送为目的的各
沉的演进轨迹 。 瑡


种仪礼传统。无论是纳西族还是彝族,做超度仪
(六) 彝族宗教与艺术研究 礼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死者祖先灵化,其重要
毕摩绘画是彝族传统绘画的主要样式,它同 性是毋庸置疑的 


。王 薇 认 为 中 国 西 南 的 彝 族 与
彝族原始宗 教 有 密 切 联 系, 是 宗 教 活 动 的 产 物。 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
因宗教活动的需要,以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以 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
预测占卜人生命运福禄,择日等彝文经籍内容为 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从宗
题材,以彝经为载体,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 教职能上看,毕摩、东巴属于同类人物。他们既
进行系统生动的图解、释意。它有经书系列连环 是主持 祭 祀 仪 式 的 巫 师, 是 沟 通 人 神 两 界 的 中
· 246 ·   宗 教 学 研 究  2012 年第 3 期

介,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社会中都享 于人类,使人类生出病痛、遇上灾祸。彝族传统
有特殊的地位。毕摩和东巴同是原始宗教活动的 文化和宗教信仰长期以来伴随着这个民族跨过了
中心人物,因此他们有着相近的社会职能,即主 漫长的时空隧道,借助史诗和神的力量告诫一代
持祈求庇 佑 的 各 种 祭 祀、 诵 经 驱 鬼、 祈 福 禳 灾、 代人要善待 自 然,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的 生 活 哲 理,
占卜吉凶、招魂送鬼等。毕摩和东巴在传承原则 始终默默地 成 为 保 护 生 态 平 衡 的 “思 想 警 察 ”,
上大致相同,都以世袭为主,也有少数拜师授业 卫护着彝区的 生 态 平 衡 


。 此 外,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的


。 之所以在彝族人民中经久不衰,并一直对彝族的
蔡华研 究 了 道 教 “咒 鬼 经 ” 与 彝 族 “咒 鬼 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
经” 的渊源与流变,以及它们的内容与形式相互 为原始宗教中含有彝族人民在恶劣环境下生息繁
交融、相互发展,以及近代道教 “咒鬼经” 对彝 衍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合理因素,维护了人与自
族 “咒 鬼 经 ” 的 影 响。 道 教 “咒 鬼 经 ” 与 彝 族 然的平 衡, 构 建 了 彝 族 先 民 赖 以 生 存 的 生 态 环
“咒鬼经”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融摄, 境,从而使彝族人民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与自然
相互影响,道教创立于巴蜀,吸收了部分彝族先 共生共存。彝族原始宗教里的许多方面包含着生
民的宗教文化,丰富了道教的咒语。道教作为中 态保护意识,如对天、地的崇拜属于生态意识范
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几千年的历史长 畴;对祖先、人魂的崇拜属于生态道德范畴;对
河中, 又 对 彝 族 “咒 鬼 经 ” 发 展 产 生 了 积 极 影 山、水、树木、土地等的崇拜又属于环境保护范
响,丰富了彝族咒 语 的 内 容 。 蔡 富 莲 将 彝 族 的



畴;对水、虎、蛇、鱼、牛、马等的崇拜则属于
“尼” 与北方的萨满 进 行 比 较, 认 为 凉 山 彝 族 的 生态平衡范畴。一环扣一环,建立起了系统的生
宗教和我国北方萨满教都属于原始宗教,凉山彝 态环境保护链 



族传统的宗教主持人之一 “尼” 与萨满教的主持 (九) 其他方面的研究
人萨满无论 是 他 们 所 信 奉 的 神 灵、 主 持 的 仪 式, 此外还有学者从彝族宗教与旅游视角进行研
还是通神的服饰、工具、方式等都有许多共同之 究,认为彝族毕摩文化它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
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地域、民 和市场开发潜 力 


。 从 性 别 视 角 进 行 研 究, 认 为
族文化的差异性,因而也显示出各自的特色 


。 彝族女性形象在历史变迁中家庭从属形象逐渐清
(八) 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研究 晰,展 示 出 彝 族 女 性 在 社 会 中 逐 渐 “边 缘 化 ”、
自古以来居住于西南山区的彝族,对当地生 “卑微化” 的 变 迁 过 程 


。从彝族宗教与法律视
态环境的复杂多变与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有着 角研究,认为凉山彝族毕摩宗教渗入到人们生活
深切的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 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规范族类行为和维护生活
中生存、发展,是彝族人民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 秩序以及在调整人们精神追求方面起了重要的作
的问题。人们要想平安持续地发展,就不能过度 用


。有从宗教与基 层 社 区 发 展 进 行 研 究 的, 认
无序地破坏自然环境;人们要想一片森林永远有 为要提高彝族民间宗教的素质,发挥其在体制转
木材可用,有风景可观,水土得到保持,生态得 轨中的积极作用,就应借鉴传统宗教的精华,把
以良性循环,就不能一次性乱砍乱伐,将其毁坏 人们从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彝族民
殆尽。应该把这片森林保护起来,合理利用让它 间宗教向现代人为 宗 教 的 转 化 


。有从医学视角
延续不断,福祉子孙。由此产生了一些由毕摩主 进行研究的,从医疗与宗教关系的新视角考察彝
持,平衡 人 与 自 然 之 间 的 约 束 性 仪 式 。 此 外,



族传统信仰,认为凉山彝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
彝族人的雪族同源共生观给人与大自然一种和谐 信仰密切相关,仪式医疗是彝族传统医疗实践的
共存的信 仰 理 念。 作 为 雪 族 的 核 心 “人”, 应 顺 重要组成部分 



应自然,善待 自 然, 不 能 过 度 贪 婪, 破 坏 生 态,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历代留下的宗教
否则这些被征服的动物的魂灵便会化作鬼怪作祟 典籍成为 我 们 研 究 彝 族 宗 教 的 重 要 资 料,20 世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彝族宗教研究综述   · 247 ·

纪 80 年 代 以 来 关 于 毕 摩 宗 教 典 籍 译 著 有: 彝 文 样化。从单一的宗教研究转变为与社会学、人类
文献研究编译室 《彝 文 文 献 选 读》、 毕 节 地 区 彝 学、生态学等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
文 翻 译 组 《彝 族 源 流 》、 毕 节 地 区 彝 文 翻 译 组 法,将彝族宗教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
《西南彝志》、陈朝 贤 主 编 《彝 族 创 世 志》、 罗 希 研究一个民族的宗教,在研究方法上不能仅仅局
吾戈、 普 学 旺 译 注 《阿 赫 希 尼 摩———彝 族 创 世 限于某一方面,只有多学科结合,才能使研究多
史》、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 《物始纪略》、果吉宁 层次、全方位、系统化地展开。
哈、岭福祥 主 编 《彝 文 〈指 路 经〉 译 集》、 岭 光 第三,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与发展。不仅有彝
电整理翻 译 《之 子 宜 乍》、 丁 文 江 编 订、 马 学 良 族本民族的学者进行研究,而且其他民族的学者
修订 《爨文丛刻》、 马 学 良 译 注 《倮 文 作 祭 献 药 也致力于彝族宗教研究,老中青三代学者全力以
供牲经译注》、马学 良 译 注 《倮 文 作 斋 经 译 注》、 赴,使得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且研究者与研究
毕节地区彝文翻译 组 《彝 族 源 流》、 毕 节 地 区 彝 机构之间的合作有所加强,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
文翻译组 《西 南 彝 志》、 贵 州 民 族 研 究 所、 毕 节 研究成果的新颖性。
地区彝文 翻 译 组 《西 南 彝 志 选》、 黄 建 明、 梁 红 (二) 彝族宗教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译注 《尼补木司》(彝族撒尼祭奠词)、毕节地区 第一,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研究成果以一般
彝文翻译 组 《物 始 纪 略》、 朱 琚 元、 张 兴 等 翻 译 性的事实归纳和仪式描述居多,真正涉及宗教在
《赊 (穴自头下豆) 榷濮·叙祖白》、黄建民、罗 彝区农村和基层社区发展的,站在一定高度深入
希吾戈翻译 《普 兹 楠 兹 ─ ─ 彝 族 祭 祀 词》、 马 学 研究当代彝区农村与基层社区宗教发展的成果很
良等译注 《彝文 〈劝 善 经 〉 译 注 》、 楚 雄 彝 族 文 少。许多是孤立地研究某个地区宗教的现象,针
化研究所古籍研究 室 编 译 《彝 文 文 献 译 丛》、 马 对彝族宗教与彝区社会发展的实证型研究还不是
尔子 《凉山彝族驱 鬼 经》、 摩 瑟 磁 火 《凉 山 彝 族 很多,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驱鬼经》、吉郎伍野 《招兵经》 等等。 第二,可以进一步探索研究宗教为社会发展
与稳定及为建立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几千年来
三、彝族宗教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彝族毕摩宗教作为社会意识,与彝区社会组织结
(一) 彝族宗教研究的特点 构有千丝万 缕 的 联 系, 并 对 彝 族 传 统 社 会 风 尚、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在 学 者 们 的 共 同 努 力 伦理道德、社会公共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宗
下,对彝族宗教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版 教文化在这些方面发生着相当大的、不可忽视的
和发表的彝族毕摩宗教研究论著颇多,提出了许 作用。应充分利用彝族宗教中积极的因素,使其
多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今天 在彝族农村和基层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
研究毕摩宗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辅助。整体而 作用。比如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毒品在凉
言,彝族宗教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山彝族地区泛滥,贩卖和吸毒成风,这一状况使
第一,在研究内容方面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多 彝族人痛心疾首,意识到毒品传播对民族生存与
元化趋势。研究彝族宗教不再只是就宗教本身来 发展的危害,于是尝试用古老的传统宗教信仰仪
谈宗教,而是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内容。彝族传统 式的力量禁毒,一场在政府之外利用传统宗教文
文化与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在千百年的 化的力量反毒禁毒的战争开始在昭觉、布托、美
彝族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如彝文与文 姑县等大小凉山彝族中慢慢展开。仪式活动中祭
学、彝族传统教育、彝族医药、彝族绘画、彝族 祖、喝血酒、盟刻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人们开
社会执法、彝族社会道德建设等等无不与彝族宗 始认识 彝 族 宗 教 的 强 大 力 量, 维 护 了 社 会 的 安
教同生共息。研究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从不 定。可以尝试用小社区中人们对宗教仪式的依赖
同的视角对彝族宗教展开了研究。 心理,将反对毒品的社会活动整合到人们的仪式
第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呈现出研究方法的多 活动当中去。从仪式的象征意义中让族人了解对
· 248 ·   宗 教 学 研 究  2012 年第 3 期

毒品问题的处理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族人的生 瑩 李列: 《彝 族 〈指 路 经〉 的 文 化 学 阐 释 》, 《民 族


文学研究》2004 年第 4 期,第 64 页。
存与发展 


。所以,在 研 究 的 过 程 中 应 该 充 分 认
瑠 沙马拉毅:《论彝族毕 摩 文 学》, 《贵 州 民 族 研 究》


识彝族宗教作为法律、道德的辅助手段,尽可能 2003 年第 1 期,第 69 页。
地利用彝族宗教中积极的因素,引导宗教为构建 瑡 巴莫曲布嫫: 《鹰 灵 与 诗 魂: 彝 族 古 代 经 籍 诗 学


研究》, 北 京: 社 会 科 学 文 学 出 版 社,2000 年,
彝区和谐社会而发挥积极作用。 第 126 页。
(责任编辑:無邑) 瑢 张纯德: 《彝 族 古 代 毕 摩 绘 画》,昆 明:云 南 大 学


出版社,2003 年,第 34 页。
瑣 巴莫曲布嫫: 《神 图 巫 符 与 仪 式 象 征 》, 《民 族 艺


* 基金 项 目: 西 南 民 族 大 学 民 族 学 博 士 点 建 设 项 术》1998 年第 1 期,第 117-118 页。
目。
瑤 杨帆: 《毕 摩 绘 画 宗 教 文 化 内 涵 刍 议 》, 《宜 宾 学


① 易谋远: 《论 自 然 宗 教、 原 始 宗 教 和 彝 族 毕 摩 的 院学报》2008 年第 10 期,第 67 页。
起源》,《思想战线》1990 年第 4 期,第 73 页。
瑥 叶峰: 《传 承 于 民 间 的 古 老 画 语———彝 族 毕 摩 画


② 马锦卫: 《彝 族 宗 教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流 变 》, 《西 南 溯源》,《美术大观》2007 年第 10 期,第 109 页。
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2 期,第 59-60 页。
瑦 [日] 丸山宏 著: 《纳 西 族 和 彝 族 的 超 度 亡 灵 仪


③ 徐铭: 《毕 摩 文 化 论 》, 《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 礼》,张泽洪译, 《宗 教 学 研 究 》2002 年 第 1 期,
1989 年第 3 期,第 85 页。 第 75 页。
④ 田光辉: 《浅 论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观 念 》, 《宗 教 学 研 瑧 王薇: 《彝 族 “毕 摩” 与 纳 西 族 “东 巴 ” 的 比 较


究》1987 年第 6 期,第 75-76 页。 研究》, 《贵 州 民 族 研 究》2005 年 第 6 期, 第 130
⑤ 杨甫旺:《试论彝族 原 始 宗 教 对 生 态 保 护 的 意 义 》, 页。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第 5 期,第 29 页。
瑨 蔡华: 《道 教 咒 鬼 经 与 彝 族 驱 鬼 经 比 较 研 究 》,


⑥ 田光辉: 《浅 论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观 念 》, 《宗 教 学 研 《民族文学研究》,2003 年第 2 期,第 36 页。
究》1987 年第 6 期,第 74 页。
瑩 蔡富莲: 《四 川 凉 山 彝 族 的 “尼” 与 我 国 北 方 萨


⑦ 巴莫阿依: 《凉 山 彝 族 山 民 的 仪 式 生 活 》, 《民 族 满的传承比较研究》,《宗教学研究》,2006 年第 1
艺术》2003 年第 2 期,第 6 页。 期,第 116 页。
⑧ 昂自 明: 《大 小 凉 山 彝 族 杀 年 猪 的 祭 祖 仪 式 及 象 瑠 米吾 作: 《试 论 彝 族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生 态 伦 理 理


征意义》,《思想战线》2001 年第 8 期,第 96 页。 念》,《毕节学院学报》2006 年第 6 期,第 89 页。
⑨ 马锦卫: 《凉 山 彝 族 的 祭 祀 仪 式—以 “尼 牧 措 毕” 瑡 马尔 子: 《凉 山 彝 族 传 统 文 化 和 宗 教 信 仰 对 生 物


为中心》, 《宗 教 学 研 究 》2003 年 第 3 期, 第 52 多样性的保护》,《原生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2010 年
页。 第 2 期,第 7 页。
⑩ 蔡华:《民族学视野下 的 义 诺 彝 族 “吉 觉 ” 仪 式 》, 瑢 杨甫 旺: 《试 论 彝 族 原 始 宗 教 对 生 态 保 护 的 意


《民族研究》2010 年第 3 期,第 43 页。 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第 5 期,第 33
瑡 巴莫阿依: 《中 国 凉 山 彝 族 社 会 中 的 毕 摩 》, 《西

瑏 页。
昌师范高等专 科 学 校 学 报》2000 年 第 2 期, 第 3
瑣 卢天 玲: 《论 彝 族 毕 摩 文 化 的 旅 游 价 值 及 其 开 发


页。 方式》, 《贵 州 民 族 研 究 》2006 年 第 5 期, 第 65
瑢 左玉堂:《彝族毕摩文 化 试 论》, 《楚 雄 师 专 学 报》

瑏 页。
1991 年第 1 期,第 32 页。 瑤 徐睿: 《女 性 形 象 动 态 变 迁 的 宗 教 镜 像———对 凉


瑣 杨兆云: 《论 彝 族 毕 摩 的 角 色》, 《云 南 民 族 大 学

瑏 山彝族毕摩 教 反 思 的 性 别 视 角 》, 《云 南 社 会 科
学报》2007 年第 3 期,第 115 页。 学》2008 年第 2 期,第 36 页。
瑤 尹正安: 《试 述 毕 摩 及 其 历 史 地 位 的 演 变 》, 《乐

瑏 瑥 张晓 蓓: 《论 凉 山 彝 族 毕 摩 文 化 与 法 文 化 的 联


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第 121 页。 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年第 7 期,第 43
瑥 左玉堂:《彝族毕摩文 化 试 论》, 《楚 雄 师 专 学 报》

瑏 页。
1991 年第 1 期,第 40 页。 瑦 蔡华: 《试 论 彝 族 民 间 宗 教 与 彝 区 发 展 》, 《宗 教


瑦 马锦卫: 《彝 族 宗 教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流 变 》, 《西 南

瑏 学研究》2002 年第 3 期,第 125 页。
民族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2 期,第 64 页。
瑧 巴莫 阿 依: 《凉 山 彝 族 的 疾 病 信 仰 与 仪 式 医 疗 》,


瑧 陈世 鹏: 《原 始 宗 教 对 彝 族 传 统 文 学 的 影 响 》,

瑏 《宗教学研究》2003 年第 1 期,第 37 页。
《贵州文史丛刊》1994 年第 2 期,第 77 页。
瑨 庄孔韶: 《小 凉 山 彝 族 “虎 日” 民 间 戒 毒 行 动 和


瑨 巴莫曲布 嫫: 《彝 族 祝 咒 经 诗 〈兹 孜 妮 楂 〉 的 巫

瑏 人类学的应用 实 践》, 《广 西 民 族 学 院 学 报》2005
化叙事风格》, 《民 间 文 学 论 坛 》1996 年 第 3 期, 年第 2 期,第 47 页。
第 22 页。

You might also like